等待黎明十篇

时间:2023-04-09 17:24:25

等待黎明

等待黎明篇1

来 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去 风吹月残夜更寒

你走了

我留在往日的梦里

梦里的天空

依然有星斗

你走了

我守着长夜

望着远方的星星

思念你动人的眼睛

你走了

悄悄的走了

我守侯着每一个不眠的夜

守侯着每一颗不眠的星

等待黎明篇2

壹:

寂静,彷徨,恐惧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

该接受的还是要接受

人生不能一帆风顺

黑暗

是人不可避免的事情

逆来顺受

也不全然

那么黑暗中的等待又怎么能不算作逆来顺受呢

——题记

贰:

已经渐进秋季,秋季,凄凉,悲怆。其实无论春夏秋冬,都有可能是你陷入黑暗的季节,即使如火的夏季。那么,看黄历什么的,更是无稽之谈。落叶发黄,人老便逝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能说,死亡并不算什么黑暗,顶多是人生的灰一段黄。死了,埋了,所有的遗憾,不高兴,也随之不了了之。你不知道,我也不说,死了,也就这么回事。而人生最黑暗的地方就得因人而议了。但是同样的是,黑暗,多么黑我们说不清,只是考验的永远是你的意志,你的坚持,你的抉择。

——什么是黑暗。

叁:

黑暗,顾名思义,便是黑夜中的。黑夜里,参杂这太多的惶恐,太多的无助,太多的寂寞,太多的无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战胜黑夜,看到黎明的光束。这些败者,无助,寂寞……成为失败的那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些胜者,惶恐,无奈……成为成功的动力。人说:牵手过后就是放手,只是哀伤。黑暗过后亦是黎明?这却是欢愉。

——不同的事情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理论不同的用处。

肆:

黎明,黑暗,简简单单的一天。可是经历过黑暗,便忘了黎明,这是魅惑。因为一天太过简单,有人宠着太过幸福,所以从没认清黎明。所以到了黑暗,便忘了黎明。谁不是经历了才明白?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扛住黑暗,收获经验,得到幸福。呵,有多少人死得不明不白。黑暗,幸福一念之差。

——念是事情的开端。

伍:

走过黑暗,永远有着恐惧的阴影,却也永远忘不了黎明的光辉。佛祖面前,是仁慈的观音;上帝面前,是耀眼的娘娘。黎明,撒出的光束,连太阳都得让步。黑暗中出来的人看到的是黎明的伟大。在黑暗中等待黎明,是心灵的抗争。

——黎明,是希望的象征。

陆:

黑暗,令人畏惧

等待是煎熬

亦是抗争的武器

不是坐以待毙的龙头

黎明

不是说来就来的

来了

就是幸福

等待黎明篇3

刑玉懿

狼在悬崖上对着月亮哀鸣

因为黑暗已笼罩大地太久太久了

这种哀鸣未偿不是一种呼唤

呼唤着黎明

呼唤着期待

期待着黎明

破晓时分

狼已停止哀鸣

无数双眼睛已经睁开

沉睡太久的人们终于醒了

黎明

崔超

仿佛过了多少年

我陷在黑暗中

不顾时间

不顾黑夜

等待着……

等待着黎明的出现

我在诗声中睡

路灯在海风中袭来前

一盏盏熄灭

我听见山上的晨钟敲响了

几座小城的摸样仿佛海市蜃楼

远方的白帆群群摇晃

看见了彼岸

隔岸观火

等待着太阳的出现

期待黎明

黎明

于征

黎明

似火

似火

似风

它似春天将近的第一只花开

它似夏天将近的第一声虫叫

它似秋天将近的第一片落叶

它似冬天将近的第一片雪花

它总是那样悄悄地来临

它总是那样浅浅地预示

预示光的来临

黎明

罗红虹

睡梦中醒来

那深蓝色的夜空中

有一颗明亮的星星——启明星

这颗星星代表着新一天的开始

代表着黎明的到来

又不知何时路灯熄灭了

这代表着黎明的到来

代表着太阳将从东方升起

所有人都积极向上地欢迎它

——黎明

黎明

李云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拖着重重的壳

步入黑夜,让黑夜洗刷他们的疲倦

黎明的朝阳,把人们从睡梦中叫醒

使生物又有一次重生

等待黎明篇4

做事向来不温不火的曾黎一向倡导的“素食环保经”不仅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拥护,并且让她“自然健康”的形象更加牢固地树立在广大影迷心中。作为艺人,尽管平日工作繁忙,饮食没有规律,但曾黎却一直坚持素食,她说,“只要搭配合理,素食一样可以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类营养。吃素,你也可以很健康。”

2008年,曾黎被国际善待动物组织(亚太部)评选为“全球最性感素食艺人”,在此后的上海电影节中,凭此殊荣又顺利获选“十大环保明星”称号。这不仅确立了她是圈内公认的“素食美女”,也在众多影迷和观众中掀起了一阵“素食狂潮”。当选“素食艺人”,当然和曾黎平日一直坚持吃素有关,此外,还和她在生活里随时随地为环保做贡献密不可分。对此,曾黎表示,“环保可以很简单”。

2008年,借助此番影响力,《天下美食》杂志专程为曾黎拍摄了一组以“素食5色”为主题的概念性感大片,曾黎在片中借助“蔬色五食”白蘑菇、红辣椒、绿豆苗、橙番茄、紫甘蓝,大胆挑战读者眼球,用出色的表现横跨“素食+性感”这两极。拍摄当天气温骤降,天气十分寒冷,在拍摄间隙,当大家看到曾黎靠着暖气,身体微微发抖地吃着一盒素食时,不禁都为之动容。

2009年底,曾黎联合艺人高圆圆、龙宽、郑钧、后舍男生等联合推出环保公益宣传短片《周一请吃素》,向大家宣传素食对生态环境和自身健康的益处,让抢救家园的行动马上从你的餐桌开始。曾黎在片中的宣传语是“你可以像我一样,一周七天都吃素”。她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我们每周吃素一天,就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可以省下原本用来饲养动物的牧场作为土地,就可以省下原来70%用来饲养动物的水……

等待黎明篇5

昨夜欲睡还醒,痴文醉心,不能安眠入梦。披上御寒的冬衣,于黎明时分,点一根烟,驻足远眺东方,一米晨光,一股清新,一种温馨,尽入心扉,甚是惬意悠然。冬风过,雀儿鸣,晨步音,在短暂的时光里,感受周围的清心与内心的安宁。回首,感叹人生的冷暖悲喜,爱恨情仇,充涌于胸。问世间,太多明暗阴阳,是非得失,难忘于往日艰辛。记忆里,昨日之苦犹在。今晨,黎明时分,告别黑暗,等待光明,当天亮到来的时度,心绪在安静里呢喃,沉思,激荡,一种希望与期待的情怀油然而生。启明星升起,昨夜,最后的黑暗沉淀在天的另一边,黑暗,告别一个段落。当熟睡的人呓语的时候,朦胧中,我看到了黎明曙光,生命的酝酿。远际天边,等待中,沉醉里,黎明悄无声息的来临。在这里,属于黑暗的一切被黎明所浸渍。太阳微笑,温暖倾心,黎明集结号响起,不自然无数的激情在澎湃。当阳光洒下第一缕英姿的时候,无数的生命,无尽的希望,在渴望和期待中。平凡人生,简单岁月,于黑暗与黎明的交换里,成就了伟大成长。明天世界,就在这无数个黎明中到来,寄来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明天,我们的未来。

“天边泛起了鱼肚白”,东方红,太阳升,一唱雄鸡天下白。自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蹉跎岁月,时光短暂,刹那晨辉,不经意便会从指间流逝而一无所获。谨记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儿时父辈的教诲,如今总把它当成生活与事业的座右铭而受益匪浅。命运不能复制,人生不能重来,人生是一个不停的飘移,放松心情的走,懂得平淡是福。其实,幸福的名字就叫满足。“一样米养出百种人,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种生活一部传奇,一路尘缘结万世心”。面对生活,浅释生活,我没有太多崇高的理念和笔韵去演绎生活的真善美。因为,一路走来,懂得什么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懂得风雨过后见彩虹,懂得幸福来之不易。如今身为人子人夫人父的我,自然而然为家尽责尽力谋幸福。生活,永远都是一个很广义的词,它的范畴如海,它的层次如山,表里意义如一。表面,为了生存而活着,内在,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衣食住行的需求。生活,永远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每个人的生活就是一部传奇,生活中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令人感动的奇迹。

人的一生总要面临很多抉择,能舍,方为大丈夫。有舍有得,此时舍,彼时得。以一种励志,一种努力,一种奋进,一种希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接黎明晨曦之光,面向未来与明天,终在黑暗困境里,化压力为动力。以好的开端,精心谋划生活,运筹帷幄事业方圆。人生,本是漫长的马拉松,也是实况直播的舞台剧,莫怕少年穷,应知褴褛衣内可藏志,坚持奋发图强,必定一份辛劳会有一份收获。黎明之光,注定会为那些有目标和信心的人开路。黎明时分,在我的人生概念里,等如希望与光明,那是一种对成功与收获的期待和奋斗。一路走来,告别昨夜的黑暗,经历了艰苦的困境,曾经压抑的心境,在生活的磨炼中体会。收获幸福的喜悦,一切的一切,是梦想铸就一种坚毅刻苦的精神,去穿透黑暗,在黎明时分得到光明。高节奏的年代,生活在这个繁华通胀,拥挤嘈杂的社会里,每个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处。黎明时分,难得有机会一个人享受这份恬静和静谧,一个人的世界,很安静,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忆往昔,冷了,给自己加件外套。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病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现如今,有家之人,安贫乐道,幸福温暖,知足常乐。面对晨曦,感悟到理想的路原来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终明白,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树怕烂根,人怕无志。黑夜之后,黎明之前,或许只是那么一刻钟的时间,让人明白了许多,懂得了许多。今生里,只愿珍惜生活,抓住幸福,励志人生,执子之手,与子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黎明时分,一种心语,一种寄情,一种感恩,总在脑海盘旋。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小时候我就很佩服我的父亲,但不懂其中的含义。随着岁月的推移和一些事情的发生,渐渐地了解了他,他若水般,遇到障碍则气势更大,是一种遇到挫折则更加坚强刻苦的人。从黑夜过渡到黎明,怀旧经历已成一种习惯。每每想起往日岁月,总心存感激与愧疚。曾记得70年代的家里,生活条件很困苦。父母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没日没夜的奔波劳累,每晚在昏暗的灯光下弯着腰,靠编织一些藤工艺品赚些微薄工钱贴补家用。深夜里,父母肚子饿了喝开水。冬天冷了,手割破了,还是依然坚持着。可到了黎明时分,睡眠不足的老父还是坚持早起,亲自顶着寒风到街上买来羊奶给他的孩子喝。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自己省吃俭用却把丰盛的早餐亲自做给我们吃。他说:你们身体好了,学习进步了,将来走到社会才有体魄和能力去工作,才能建家立业。如今回想,那是一个男人对家庭的担当与尽责,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无限的期望与无私的爱。工作,顾家,爱家,持家,成了他的生活重心。家里的老婆孩子就是他的归宿与寄托。常记得,大过年父亲会买回一大堆吃的,而母亲,从不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她的衣服都已褪色变旧,却无私的把节省下来的钱带我去买新衣服,让我们享受人生富贵!每当黎明时分,忆起这些儿时情景难免心存感动。可如今老人家老了,有时买再好的东西给二老享用,可却吃不了。还总惦念着自己的孙辈们,会微笑的说带回去给孙子们吃,说孩子们他们在长身体。一个黎明记忆,一个亲情写照,难免有时让我感慨心酸。长大后,老父仍然对我们家教严格,要我们做人脚踏实地,凭良心为人处事,提倡勤能补拙、勤俭持家,天晴砍柴下雨烧。一返时光到青年的我,为了事业有成,出人头地,每每当累活干到黎明天亮时,拖着疲惫的身躯面对清晨的阳光,心里依旧记得父亲的教诲,一股干劲与进取的动力,一份满怀对生活与未来的信心和憧憬,让我坚信明天会更好。转眼不惑之年,让我觉得幸福无比的是上有高堂可孝敬,下有儿女绕膝行,大小平安,生活和睦美满。感谢上苍垂爱的同时,感觉不惑的年龄,是成熟,稳重的代名词,所以,心态无惑,依旧年轻。

等待黎明篇6

黎远康的爸爸名叫黎怀钰,1914年生于四川成都。13岁时,黎怀钰到一家兵工厂当学徒,期满后来到成都双流机场做机械师。后来为了谋生,黎怀钰到了新疆,认识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瓦莲金娜生于1929年,随当兵的父母来到中国后,在新疆喀什一所医院工作。

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相爱了,坠入情网的他们结为夫妻。1947年,夫妇俩在甘肃酒泉生下女儿阿拉・阿列克桑德洛夫娜。第二年腊月二十三,在兰州生下儿子鲍里斯。夫妇俩给女儿和儿子起的中文名字分别是黎远礼和黎远康,他们希望漂亮的女儿娴静、知礼,希望看起来有些孱弱的儿子永远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夫妇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妻子瓦莲金娜则带着孩子在长春一所中学教书。

当时正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儿子黎远康的记忆里,爸爸工作特别忙,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春节,才可以见到他。黎远康只有和妈妈、姐姐相依为命,他至今记得,在东北那间小宿舍里,妈妈准备的面包、牛奶和烤肠,当时家附近有养奶牛的俄罗斯人,他们的牛奶熬好了,上面的奶油厚厚一层,可香了。

妈妈的亲人在苏联,也许是思念父母姐妹,也许是夫妻长期分居,1955年春天,妈妈瓦莲金娜听说家乡正分田地,便动员丈夫一起回苏联。可是,爸爸的亲人在四川老家,他特别孝顺,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给老母亲寄钱,当然不可能去苏联。

无奈之下,两人只好选择分手。可是,一双儿女怎么办?

那时,黎远康已经6岁,依稀记得当时的场景。“爸爸妈妈都是民主开明的人,有天吃完晚饭,就问我们到底跟谁走。姐姐选择跟妈妈回苏联,我觉得爸爸很可怜,就说我跟爸爸留在中国吧……”

父母算是达成了协议。可是,妈妈终究是妈妈,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没有人舍得随便放弃。临行前一天,她对丈夫谎称第二天下午出发,实际上,她在第二天上午就带着姐弟俩登上了从沈阳经满洲里至苏联的火车。黎远康清晰记得:“妈妈搂着两个孩子,先是坐绿皮车,后来是闷罐车,这样一直到了满洲里。”

黎远康的爸爸回到家,看到空无一人,顿生不祥之感,立即寻找母子三人,并给侨办打了电话。最终,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即将走出国门的母子三人在满洲里火车站被拦下。当时,距火车启动只有5分钟了。

后来,黎远康的爸爸赶到。二-家四口相对无言,默默流泪。他们在满洲里又共同生活了一个星期,最终仍是分别。站台上,爸爸牵着黎远康的手回沈阳,妈妈牵着姐姐的手回苏联。妈妈和姐姐要上火车了,年幼的黎远康一边帮她们擦泪水,一边说:“妈妈,你不要哭:姐姐,你不要哭。我和爸爸一星期后就来找你们……”

黎远康没想到,原以为一个礼拜就能见面的妈妈,竟然一别就是半个世纪。而他的爸爸妈妈,这对乱世里结合的夫妻,一直到死,都未能重逢。

天之大,寻亲路上苦苦想妈妈

1956年秋,作为“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前苏联援建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为中信重机公司)破土动工。爸爸要到此工作,黎远康也跟爸爸来到了洛阳。在洛阳没亲人,爸爸就把黎远康带到厂里,工友们见面就逗:喂,你这个“小苏联”又来了!

爸爸爱学习、肯钻研,成为了厂里为数不多的工人工程师之一,在工人中也很有威望,还当选了河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看着与妻子相见无望,黎远康的爸爸再婚。此时,黎远康在子弟学校上学,作为混血儿,他自然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每次受伤害回家,他都会拿出和妈妈的合影,跟妈妈说话,流泪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1968年,高中毕业的黎远康进入洛阳矿山机器厂当了一名工人,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谁有海外关系就有可能会被当成特务,他不能找妈妈,思念只能偷偷放在心里。

1972年,黎远康结婚,第二年有了孩子。抱着自己的孩子,黎远康常掉泪,妈妈要是看见她的孙子,不知会有多开心!时间一年年过去,2008年,黎远康从中信重机公司退休了。岁月流逝,黑发变白发,不变的是骨肉亲情。从小到大,黎远康一直盼望见到妈妈和姐姐。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摔倒后有妈妈抚慰,他心里特别羡慕,觉得那是最大的幸福!

离开中国前,妈妈带着黎远康和姐姐在长春一家照相馆合影,那张照片是妈妈留下的惟一纪念品。半个多世纪了,他一直精心保存着照片及底版。太想妈妈时,他就把照片偷偷拿出来看,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他默默呼唤着妈妈、姐姐和自己的俄文名字……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患上淋巴瘤,在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两代人的遗憾。他跟爸爸说了想法,爸爸没有说更多,只是点头。那一刻,黎远康觉得爸爸一直对妈妈有感情,如果他有条件,也会设法寻找……黎远康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远在异国的妈妈和姐姐。1983年爸爸去世,黎远康踏上了寻亲路。

中苏关系解冻后,只要有人去苏联,黎远康都要认认真真地写好信,托人带过去,信里面夹着那张发黄的合影。1988年,黎远康给国务院侨办写信,侨办将信件转交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大使馆工作人员回复说,中苏两国红十字会已有正常的工作关系,建议他与两国的红十字会联系。后来,黎远康向中国红十字会寻求帮助,但一直没有结果。

黎远康先后向苏联驻华大使馆、俄罗斯驻华使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写过无数封求助信,大都石沉大海。他从未放弃,觉得总有一天妈妈能看到信。后来,有人介绍他去北京找国际红十字会,很多国外的寻亲都是通过这个协会找到的,于是他去了北京,在填了许多英文表格后,仍是杳无音信的等待。

妈妈和姐姐远赴异国数十载,找到她们谈何容易。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等待,等待,黎远康期待奇迹出现。

这一跪,半生思念化作泪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俄罗斯工作学习、经商定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每当有熟人去俄罗斯,黎远康就拜托对方帮助寻亲。2007年冬天,黎远康得知自己中学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寻亲资料过去。有一次,张飞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有一个中文名字《等着我》的寻亲栏目,专门帮助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寻找失散在异国的亲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把黎远康的寻亲资料交给了栏目组。

2009年,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唯一不同的是两份资料表述的离散时间相差

一年。工作人员意识到,两份资料的提供者应是失散50多年的亲人。

原来,就在黎远康寻找妈妈的同时,妈妈也在一直寻找孩子,她把资料寄到了《等着我》栏目组。只是,黎远康记忆中的分别时间为1954年,而妈妈将时间记为1955年。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开播,该频道《悠悠岁月》寻亲栏目每周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联合进行跨境视频连线直播。黎远康一家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两个栏目组,他们决定将寻亲故事搬上屏幕,让人们了解那段不寻常的岁月。稳妥起见,工作人员并没有将相关信息透露给黎远康和他的妈妈。

2009年12月14日,《悠悠岁月》栏目组来到洛阳,为黎远康拍摄专题节目。在此期间,栏目组还帮黎远康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

2009年12月25日,黎远康和儿子黎明来到莫斯科参加节目录制。12月27日下午,节目现场,中俄两个寻亲节目视频连线直播。此时,在哈萨克斯坦定居的黎远康妈妈、姐姐也来到现场。首先是黎远康妈妈与黎明登台,看到黎明,已81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颤巍巍地用中文问:“孩子,你的爸爸在哪里?”

黎明答:“他现在在莫斯科。”

闻言,老人惊讶极了,她根本没有想到,分别55年的儿子近在咫尺!这时,节目主持人把在外等候的黎远康请进演播室,此情此景,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黎远康紧走几步来到妈妈跟前,他浑身微颤,眼前这位白发老人,就是让他思念了55年的妈妈!妈妈,已不是当年分别时的样子,她的身躯佝偻,半个世纪的风霜念子之情,在她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63岁的黎远康扑通一声,跪倒在81岁的妈妈面前,他用中国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跪倒了。

一时间,演播室里,台上台下一片呜咽。感动的泪水,幸福的泪水。

妈妈将黎远康扶起,紧紧抱住,他们互相用俄语、汉语叫着彼此的名字。“妈妈,我一直在找你们呀。”“孩子,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经历了寻亲路上太多的艰辛和失望,一家三口相拥而泣。黎远康说:“从小到大,每次看到别的孩子摔倒了,妈妈把他扶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我都会长久地凝视。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

找回童年,63岁老人成调皮孩子

节目录制结束后,黎远康要随亲人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家,等待签证的几天里,他们住在莫斯科的一个亲戚家中,一家三口有说不完的话。尽管已81岁高龄,但瓦莲金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告诉儿子,当年,她们回到故乡――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生活,后到阿拉木图市定居。她一直想与中国亲人联系,但并不信任她们的前苏联政府有诸多限制。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再无法联系了。她先后在矿山和铁路部门工作,一直没有再婚。黎远康的姐姐黎远礼取得博士学位后,到哈萨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门工作。

2009年12月31日,黎远康来到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黎远康重拾童年时的感觉。“孩子,你说我是不是在做梦啊?”相聚好几天了,妈妈仍时不时地这样问。此时,黎远康紧紧攥着妈妈的手,说不是做梦,他不愿放手,他要让年迈的妈妈感觉到儿子就在身边。

在阿拉木图,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成了大家的宝贝,一家人沉浸在重聚的幸福里,妈妈和姐姐带着黎远康逛商场、看市容、游景区、吃美食。寻亲故事播出后,黎远康一家成了名人,邻居登门送上祝福。走在大街上、商场里,许多素不相识的当地人认出后,纷纷送上祝福。一次,在阿拉木图一所医院里,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女儿认出了黎远康一家,非要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要回中国了。妈妈和姐姐忙着为黎远康挑礼物。黎远康说,他想要勺子和叉子――等妈妈和姐姐来洛阳时,能够用上习惯的餐具。对“小鲍里斯”(黎远康俄文名)的要求,妈妈和姐姐给予了最大的满足――她们送给他100多把各式各样的勺子和叉子……

亲人们期待再相逢的日子。

2010年8月,妈妈和姐姐来中国看望亲人,她们从阿拉木图转道北京再到洛阳。8月23日,北京。一个礼拜时间,黎远康领着老人转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在长城,老人看到一个大匾:不到长城非好汉。旁边的俄罗斯朋友问老人这话用俄语怎么讲,老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突然蹦出一句话:“这上面的意思就是到了长城不登上项就是大坏蛋!”黎远康说:“妈妈就是这么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太太!”

9月1日,洛阳。为迎接亲人,黎远康忙活了整整三天。床上是新被单、床罩,茶几上是台湾的水果――山竹、莲雾。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即使这样,黎远康还在一直问女儿:“快帮我想想,还缺啥奶奶喜欢的?”

黎远康家楼下有一座漂亮的面包房。在妈妈面前,黎远康又变成了当年调皮的孩子:“妈妈,我家楼下的面包房就是专门给你们盖的!”妈妈和姐姐笑个不停。几天时间,黎远康带妈妈和姐姐到海南度假。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这是一种人生大惊喜……

等待黎明篇7

如果不是有当初,我也许还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玫瑰样娇艳愈滴,刺满入侵我领土者.而今的事过境迁,我早已成了淤泥里的莲,无人问津却清爽直来,为每一个欣赏者绽放我迷人的风采.

生活,本就是由黎明与黄昏组成.而我,却活在了没有黎明的日子了,良久.就好象失意了一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哪,也不知晓我的过去种种,将来历历.

昨夜的梦中,我还在想,今天的我,是否会有所不同.其实,又何止昨夜,那是每夜的期盼,夜夜的等待,只为那清晨能见到第一缕阳光,让黎明与黄昏组成新生的我,和以前一样的我,却多了份自然与洒脱,少了份多愁善感,多了份感性,少了份愚昧。..

等待黎明篇8

不知所措,那个大哥哥一样的男人说他爱我

1996年秋天,一家广告公司邀请甘萍拍摄一个可乐广告,当时被邀请的还有中国首届足球先生、著名国脚黎兵。第一眼见到黎兵时,甘萍想,这个人长得又高又黑,待会儿拍摄时我们怎么搭配啊?导演为了不让他们的个头相差太大,便在她的脚下垫了两个木箱子。样片回放时,大家对拍摄效果都很满意。

拍完广告后,甘萍才知道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球星黎兵,而黎兵早就知道甘萍的名字,只是从来没有和她见过面。虽然两个人配合得很默契,但彼此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后,他们再没有联系过。

1997年12月,甘萍去成都演出,在飞机上,令她意外的是,一年前和她一起拍过广告的黎兵,竟然坐在她的身边。再次相逢,两人都感到亲切,他们聊了一些演艺圈和足球界的情况,枯燥的旅途因为有了彼此的欢声笑语而变得兴趣盎然。

这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因此临分手时,他们没有互留联系方式。回到北京后,作为中国明星足球队啦啦队的铁杆队员,甘萍没想到自己又和黎兵见面了。那是1998年夏天,明星足球队邀请一些国脚来联欢,黎兵也在被邀请之列。晚宴上,他端起酒杯走到甘萍面前,大方地说:“你看,我们真有缘,这是第三次见面了。”甘萍也非常开心,她端起一杯酒,像那些足球运动员一样称呼黎兵:“山哥,我们干一杯。”说完一饮而尽。

自此,甘萍和黎兵开始了交往。甘萍是个体育迷,小时候就学过游泳,练过体操,喜欢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得知这些,黎兵经常邀请甘萍去看球,细心的甘萍怕别人误会,每次她都要带一两个朋友去。内向的黎兵对她们很热情,有时看完球后还请她们吃饭,然后再把她们送回去。

经过相处,甘萍发现黎兵朴实、热情、善良,粗犷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细腻、善解人意的心。而在黎兵眼里,甘萍单纯、纯洁、善良,性格温和,没有一些女明星身上的那种矫揉造作,值得深交。同样的善良和率真,使两个年轻人成了好朋友。

2001年9月的一天,黎兵约甘萍出来玩,细心的甘萍发现,一向意气风发的黎兵憔悴了许多,眼里流露出浓浓的忧郁。黎兵的一反常态令甘萍很不解,她用一个老朋友的口吻关心地问他:“你怎么啦?是不是有什么心事?”黎兵低下头,伤感地告诉甘萍:“我离婚了。”甘萍大吃一惊,认识黎兵以来,他从来没有向她说起过他家里的事,她也从来没有打听过,她一直以为这个足球场上纵横驰骋的男人过得很幸福。

见甘萍一副疑惑的样子,黎兵告诉她,因为足球运动员漂泊不定的生活和性格的差异,他与前妻的婚姻生活越来越不和谐,他们几年前就协议离婚,并开始分居了。尽管黎兵和前妻都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依然无法挽救这段婚姻。离婚后,黎兵把在成都老家银城花园的房子给了前妻,孩子也判给了她。

得知黎兵离婚后,女性的敏感使甘萍不自觉地疏远了他。她尽量减少与他的来往,以前,他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现在他走出围城成了单身,如果再频繁地与他来往,势必会在喧嚣的娱乐圈牵扯出什么是非来。

甘萍委婉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黎兵,但黎兵好像并不在意。他依然请她看球,约她出来吃饭,在人前毫不掩饰自己对她的热情。这令甘萍很为难,因此,与黎兵在一起时,她说话、做事都很注意分寸。

甘萍是个很有爱心的人,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早在1999年,她就收养了一个母亲得癌症、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成都女孩肖静,把她当作干女儿,承担起了她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甘萍也因此被成都团市委聘为“爱心大使”。甘萍的所作所为让黎兵很是钦佩,他觉得这个大红大紫的女明星不仅人美歌甜,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甘萍的善良、平和,以及她良好的家教,都深深地打动了黎兵,他对甘萍的感觉渐渐变得微妙起来。以前,他是把她当作一个普通朋友和小妹妹看待,现在他心里对她涌起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他知道,那就是爱情。

2002年3月,甘萍去成都看肖静。这时,已经离开国家队回四川队踢球的黎兵得知这个消息后,要和甘萍一起去。黎兵热情地为肖静买衣服和学习用品,临走时还塞给了她一笔钱。从肖静家出来后,黎兵送甘萍去宾馆,春天的成都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芬芳。黎兵无暇欣赏眼前的美景,这个在绿茵场威风八面的男人,此时心忐忑不安地跳个不停,他几次欲言又止。

送甘萍到宾馆门口,黎兵要走了,他用那双满含期待的眼睛看着甘萍,鼓足勇气说:“甘萍,我想做你生命中的守护神,不知你能否接受?”甘萍愣了片刻,当她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讪笑着说:“黎兵,你开什么玩笑啊!”尽管她知道黎兵是真诚的,但她怎么可以接受他的爱呢?

逆风前行,难道真心相爱是一种罪

自从黎兵向甘萍表白后,甘萍开始有意地回避他,她再没有主动和他联系过,有时黎兵打来电话,她也不冷不热。

2002年秋天,黎兵踢完甲A联赛后,正式宣布告别绿茵场。退役后的黎兵决定进军商海,经过考察,他决定到北京发展,一是因为北京发展的空间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甘萍在北京。他想,即使甘萍不接受自己的感情,有这样一个小妹妹、一个知心朋友也好。

这年冬天,黎兵来到北京,开始尝试着与朋友经营体育用品生意。一个月后,他才与甘萍联系。他努力想把甘萍的影子从自己的心底抹去,但他发现自己做不到。那天,甘萍从外地演出回来,黎兵找到了她,再次郑重地向她表白了自己的感情。甘萍慌乱地说:“我们在一起时,你能不能不说这些?我们永远只做普通朋友,好不好?”黎兵用那双忧伤的眼睛深情地看了甘萍一眼,默默地走了。

回到家,甘萍平静的心湖像被投进了一颗石子,泛起阵阵涟漪。扪心自问,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和交往,她也在不知不觉间对黎兵产生了好感。但她也是有顾虑的,因为黎兵是个离异的男人,如果她和黎兵走到一起,她担心别人说黎兵和前妻离婚,是因为她。到时候,她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而且,她和黎兵都是公众人物,就像高峰和那英一样,他们的恋情总是媒体炒作的焦点,她怕他们走到一起,也会在文体界引起波澜,这样对她和黎兵都是一种伤害啊!因此,甘萍一直在犹豫中徘徊,在徘徊中回避。

然而,甘萍发现自己过得并不快乐,仔细梳理自己的心事,她发现自己是喜欢黎兵的,只是因为顾虑太多而不敢接受。苦闷之余,甘萍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一个要好的姐妹,她劝甘萍:“你怎么这样糊涂啊?黎兵和前妻离婚,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你如果接受了他的爱,也已经在他离婚两年之后了,你有什么好顾虑的?”

这个姐妹的话就像黑夜里的火光,将甘萍迷茫混沌的心照亮。是啊,这么多年来,因为自己一直忙于事业,而忽视了情感生活,现在黎兵敲开了她情感的闸门,她怎么能错过呢?应该勇敢地接受才对啊!再说,黎兵与前妻离婚和自己毫无干系,她为什么要作茧自缚?

2003年5月,当黎兵再一次向甘萍表白自己的心迹时,甘萍没有拒绝。那一刻,黎兵这个铮铮硬汉流出了激动的泪花,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甘萍和黎兵确定恋爱关系后,因为有所顾忌,他们反而很少同时在公共场合露面了。即使去商场购物,他们也是一前一后地保持距离。因为两人的低调,媒体一直没有发现他们的恋爱关系。

2003年11月,甘萍结识了依娜微彩妆在新加坡的老板,她马上开始运作,帮助黎兵成为这一品牌在中国的商。这年年底,黎兵正式在北京成立了公司,时尚彩妆。

2004年1月,甘萍应邀去广州参加一个活动,在好朋友的“逼迫”下,她坦承了与黎兵的恋爱关系。没想到第二天,广州的媒体以“甘萍大方承认与黎兵的恋情”为题,进行了报道。这是继那英和高峰之后,又一对“文体联姻”的情侣浮出水面。

看到报道后,甘萍并没有在意,没想到几天后,全国各地的媒体都铺天盖地地报道了这件事。有的报道居然说黎兵与前妻离婚,是因为甘萍的介入,很多报纸和网站转载了这一消息。仿佛一颗重磅炸弹,甘萍与黎兵的恋情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纷纷指责甘萍,说她不讲道德,夺人所爱。

面对流言蜚语,甘萍痛苦不堪,她想站出来辟谣,但在娱乐圈打拼了这么多年,她知道这样的事情越解释越麻烦,越描越黑。黎兵安慰她说:“只要我们真心相爱,就不要顾忌那么多。”

那段时间,甘萍无论走到哪里,别人都会旁敲侧击地打听她和黎兵的事。很多歌迷打电话问她:“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吗?”记者在采访她时,对她的其他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千方百计挖掘她和黎兵的内幕。有一次,面对十几家媒体的采访,镁光闪烁中,不知所措的甘萍流下了委屈和酸涩的眼泪……

回到家,甘萍坐在窗前默默地垂泪,巨大的压力使她感到伤心和委屈。出道以来,她一直没有花边新闻,在歌迷的眼里,她就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瑕。而今,这些不负责任的报道,对她的形象和名誉是一种莫大的损害,对于追求完美的她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

爱本应该是给人带来愉悦和快乐的,既然爱得这么艰辛这么痛苦,何苦还要坚持下去?甘萍决定结束这段感情。当再次见到黎兵时,她忍痛向他提出了分手。她不顾黎兵的伤心和难过,没有多作解释,转身就走了。

真的要分手了,甘萍的内心有一种疼痛和不舍。她不明白,自己和黎兵都是善良的人,善良的人应该得到幸福,可他们光明正大地相爱,却为什么要遭受这么多非议?

一个星期后,黎兵来找甘萍,认真地对她说:“甘萍,如果我们真的分手了,这不正印证了媒体的猜测和非议吗?我们光明正大地相爱,为什么要在乎别人怎么说呢?你放心,不管未来多苦多难,我都会陪你一起走过!”

男友的坚强感染了甘萍。是啊,她和黎兵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逃避?为什么要在乎别人怎么说?她轻轻地对黎兵说:“以后不论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一起去面对!”

牵手一生,阴云散去后的爱情晴空分外美丽

2004年春节后,黎兵正式向甘萍求婚。在演艺圈打拼了这么多年,甘萍该有的都有了,现在就缺一个温馨的家,缺一个知冷知热的真心爱人,她需要一个温馨的港湾来歇息自己疲惫的身心。因此,她答应了黎兵的求婚。当黎兵亲手把一个婚戒为她戴上,并深情地说“我愿意用一生一世的光阴来呵护你”时,甘萍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

2004年2月下旬,甘萍与黎兵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为人低调的他们没有张扬,只邀请了双方亲戚及一些特别要好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举行了一场简朴却不失温馨的婚礼。

3月,黎兵为新彩妆产品上市举行新闻会,邀请戴军作为主持人,甘萍的好友韩红、毛宁、方青卓、岳梅等圈内好友都来捧场,黎兵的好友江津、区楚良、马健、刘璇等体育明星也到场祝贺。就在这次会上,甘萍和黎兵公开了他们已经结婚的事实。

令甘萍和黎兵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南京一家媒体以“黎兵离婚因甘萍插足”为题,对他们进行了歪曲事实的报道。文章引用黎兵在成都的一个密友之口,说甘萍对黎兵步步紧逼,要求黎兵与她结婚,但黎兵一直没有答应。文章还说,早在1994年,甘萍和黎兵在北京拍广告时相识,那时黎兵在国家队当助理教练,他享受一个人一间房的待遇,这给他们秘密幽会提供了条件。

这条骇人听闻的假新闻几乎把甘萍气疯了,黎兵更是哭笑不得,文章中既然称是他的密友提供的消息,为什么不知道他在2月份就已经结婚了,这样的人能叫密友吗?而且,这个“密友”甚至不知道,黎兵从来就没有担任过国家队的助理教练。再说,他与前妻分手并没有谁对谁错,只不过是双方的缘分已经尽了,与任何局外人都没有关系。

单纯的甘萍被这无中生有的诬蔑气哭了,黎兵安慰她说:“有人要恶意炒作,我们也没有办法。等过一段时间,炒作就会渐渐平息下来的。” 甘萍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这条假新闻像一块巨石一样,压在她心头,令她喘不过气来。

事情好像远远没有结束。没过几天,全国很多媒体和网站都转载了这条消息,更有媒体说甘萍是第三者,是她逼婚,拆散了黎兵的家庭。这些恶意的炒作将甘萍打入了痛苦的深渊,她无心演出,成天郁闷地待在家里,工作基本上停止了。即使这样,每天仍有很多记者打来电话向她证实这件事,刚开始,她还耐心地解释,到后来,不胜其烦的她只得关掉了手机。

更让甘萍痛心的是,有许多歌迷给她写信、打电话,说:“以前我们看了报道还不相信,现在我们相信了,我们很伤心。”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甘萍和黎兵想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自己一个公道。但他们转而一想,即使打赢了官司又能怎么样呢?反倒又会成为媒体炒作的猛料,再说,他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与对方交涉。

见甘萍脸上的阴云越来越浓,黎兵也很难过,自从他们在一起后,甘萍经受了多少委屈,受过多少误解啊!但他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他知道,任何动听的语言对痛苦的甘萍来说都显得苍白无力。他只是默默地陪她坐着,或者带她去郊外人少的地方走走。

因为甘萍和黎兵一直没有站出来辟谣,媒体的炒作渐渐平息下来,他们终于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经过这些风波,这对恩爱夫妻感情更深了。他们约定,要让每一天都充满欢笑和阳光,让每一天都过得快乐而充实。

黎兵不仅是时尚彩妆的中国总,还是一家体育经纪公司的老板,尽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他内心深处对足球还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2004年,是中国足球惨淡的一年,国奥足球队冲击奥运失败,国家队无缘世界杯,作为一个足球人,黎兵感到心头沉甸甸的。他觉得自己应该为中国足球的振兴出一份力。他想去英国学习足球,然后回来报效祖国,但他不知道甘萍会不会同意。

当黎兵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甘萍时,甘萍爽快地同意了,她理解黎兵内心对足球的那种狂热和难以割舍的情怀。2004年夏天,黎兵漂洋过海去了英国,他一边学习,一边还要遥控指挥国内的生意。

沉寂了几个月,甘萍心头的阴霾渐渐散去,她重新扬起事业的风帆,除了演出外,她开始倾力打造自己的个人专辑《让爱情优先》。

等待黎明篇9

片片照耀了还未沉睡的男子

辗转于渴望与等待的边角

对着镜子

张开双唇,似乎想呼喊些什么

可却呼喊不出任何感人的话语

知道夜离黎明的距离

可却不愿睡去

你说,

等待,还是追寻

此刻的难题就像无边的立体几何

进去了,可能就出不来了

等待黎明的到来,将雪片带走?

黎明的声音

一只无名的歌唱者

早早的唱起了动人的歌谣

那不是燕子,像是学人话语的鹦鹉

请你别散布我昨夜的失眠

以及那没有呼喊出来的心声

是会感谢你的

没有阳光的清晨

还在沉思昨夜的感动

知道了什么叫难以控制

于是写下了一夜的相思

或许你会认为过于轻浮

可他确是真爱的追寻

学人话语的鹦鹉

请你还是张开嗓子

飞去她人窗台

学我一夜的话语

如她人会有回复

请一字不落的记下

追寻真爱

在无边的世界

等待黎明篇10

1、黎明的曙光指的是:清晨的日光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的前景。

2、【含义】:黎明的曙光是一种光明而不刺眼的美丽,仿佛它能照亮一切的黑暗;或许是一种救赎,就像是信仰上帝人等待上帝的救赎。另外,黎明的曙光,是何瑶编写和演唱制作,以说唱方式演唱黎明的曙光,现如今已风靡网络,深受大家喜爱。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