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等待现象的思考

时间:2022-08-26 02:37:12

幼儿教育中等待现象的思考

一、等待与惩罚的混同

明确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没有对幼儿教育中“等待是什么?”“等待的类型有哪些?”“等待是一种惩罚吗?”等问题进行辨析,将可能导致人们从自身经验出发,在认识问题时出现模棱两可、混沌不分的状况,进而影响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决。“等待”一词原意是“不行动”,常作动词,后面接等待的人或事物。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等待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幼儿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规则或教师所期待的要求出现偏离和违背时,暂时将其从活动中分离的一种冷静的、非惩罚的教育方式。我们把这一种教育方式称为“等待”是因为:第一,在实践中,教师面对幼儿不适宜的行为,运用与等待相关的词语频率较高;第二,如果称其为“罚站”,则带有过多的惩罚色彩,显然与幼儿发育的不成熟和教育倡导的尊重幼儿不相符;第三,国外一般用“Timeout”,即“暂停”或“计时隔离”来定义这一现象,但话语体系的不同,用“暂停”可能令人费解,不适合我国的语言表达方式。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必然导致教育方式的特殊性,把幼儿从活动中分离出来的教育方式称为“等待”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有助于幼教工作者的理解和把握。根据等待中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限制程度,可以将等待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隔离性等待,是当幼儿表现出不当行为后,将幼儿暂时带离活动的区域,进入到另一个环境中,这是限制程度最强的一种等待类型。第二种是排除性等待,是将幼儿带离当前的活动情境,而不离开活动的区域,但幼儿在等待的时间内不能观看或参与其他幼儿的活动。第三种是非排除性等待,也是让幼儿离开当前活动情境,但不离开活动房间或区域,且允许幼儿继续观看班级里正在进行的活动,这是限制度最低的一种等待类型。在幼儿园,非排除性等待和排除性等待是教师运用较为普遍的两种类型,隔离性等待相对运用较少,这是由于隔离性等待对场地和人员配备有较高的要求,以及可能会给幼儿带来心理恐惧、焦虑和哭泣等负面影响。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处罚或制裁,是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采取的手段。教师为了保证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有时也会使用惩罚手段。幼儿教育中的惩罚,通常是和表扬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方式,是通过呈现一个讨厌的刺激,引起幼儿内心不愉快的体验,从而导致某种行为发生概率的下降。等待和惩罚的最大区别在于,等待的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而仅仅是让幼儿换了一种活动的情境和节奏。由于等待和惩罚都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幼儿不适宜行为发生的频率,从某种程度上看,等待似乎成了一种惩罚。那么,对于教师和幼儿把等待理解成一种惩罚也不必感到惊异。一方面,教师对等待认识不清,缺乏对度的准确把握。等待作为一种干预和改变幼儿行为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究其原因在于利用约束纪律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捷的特点,教师只需要一个或几个行为就可以迅速改变幼儿的违规状态,省去了很多精力与时间。等待在受到教师青睐的同时,却被歪曲了本意。等待是辅助教育的一种工具,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怎么用的问题。把等待建立在批评之上,等待就变成了一种变相的惩罚,把等待建立在关爱之上,等待就成了让幼儿安静下来的一剂良药。将等待误认为是一种惩罚,是教师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赋予了等待惩罚的色彩。另一方面,幼儿处于道德发展的他律阶段,赞同“抵罪的惩罚”。皮亚杰将惩罚分为两种类型:抵罪的惩罚和回报的惩罚。抵罪的惩罚是强制关系中所固有的,它是通过强制的手段使儿童遵守成人颁布的规则,用痛苦的办法使违反规则的人知道他的过失。回报的惩罚则无须对犯规者施加外在的惩罚,只要让犯规者感到由于他的不当行为导致不良结果就可以了。抵罪的惩罚具有专断的性质,要求过失的大小和犯规者应承受的痛苦成正比,而错误的行为和惩罚的性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如幼儿不听话就不让他参与游戏,幼儿乱扔玩具就惩罚他迟一点睡觉等。对于教师要求的等待,幼儿认为只有“坏孩子”“犯了错”的幼儿才应该去等待,教师让犯规者去等待是一种合理的惩罚,当然等待也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如果幼儿把等待看成一种不受欢迎的、厌恶的结果而体验时,等待实际上就是一种惩罚。

二、幼儿教育中等待的合理性

等待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教育方式,没有等待中幼儿行为的改变,活动的有效性就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中,不是应取消等待,而是应厘清等待的内涵,克服实践中等待存在的弊端,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有益的学习环境。

(一)幼儿教育中运用等待的心理学基础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精华部分,他认为有机体的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有机体行为的控制。等待是将幼儿暂时带离当前的活动情境,使其进入到一个安静的状态,教师在带离幼儿的时候,其实质也是减少对不适宜行为的正强化过程。如游戏时,一名幼儿经常干扰或破坏其他幼儿的活动,表现出烦躁、不愉快的情绪,教师用平和的说话方式让这名幼儿在前面站几分钟,幼儿可能会从干扰别人活动的模式中跳出来,转而进入到一种冷静的状态。幼儿干扰别人时,其他小朋友给予的惊讶、愤怒的反应在无形中强化了幼儿继续破坏的行为,教师发出的暂时等待信息可使幼儿从这种不当行为的强化中脱离出来,使其行为发生改变。

(二)等待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幼儿的发育尚不成熟,认知能力发展尚不完善,自制力也常难以达到成人要求的水平。幼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计行为的后果,成人的引导和帮助是幼儿成长不可或缺的。等待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等待对幼儿群体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等待,培养了耐心、坚持性,削弱了自我中心意识,能逐步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学习正确地与人交往,从而获得某些社交能力,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此外,幼儿教育融于幼儿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与痛苦并存、机会与挑战并在的复杂状态,让幼儿体验暂时的等待,在等待中感受冷静和反思,有助于提高幼儿心理承受的能力,促进幼儿在不断的适应中实现生命的成长。也有研究表明,等待对于减少幼儿不良情绪(如哭泣、愤怒、惧怕等)和不适宜行为(如攻击、尖叫、抽搐等)都有显著的效果。另一方面,等待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生动、有效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表现方式,教师实施等待策略的前提是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要,并深入关注幼儿活动的进展。

三、幼儿教育中实施等待的策略

科学对待幼儿教育中的等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等待的规则

等待对幼儿的干预是临时的,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发展过程,运用等待改善幼儿的行为,也应该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与幼儿一起讨论等待的内涵。无论幼儿有没有过等待的经历,教师在一开始就应与全班幼儿一起就等待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把等待纳入幼儿的理解范围,让幼儿清楚知道等待不是为了惩罚犯错的幼儿,而是为行为不当的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活动状况,并重新获得秩序。其次,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制定等待的规则。幼儿往往更乐意去接受和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这也是等待发挥效用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引导幼儿详细列出哪些行为应该去等待,幼儿列举事例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便于幼儿明白不当的行为以及结果。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的方法向幼儿展示等待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教师是如何传达让幼儿去等待的信息。一般而言,等待的时间应根据幼儿的年龄而定,并非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美国幼儿园3岁幼儿的等待时间约为3分钟,年龄增长1岁,则延长1分钟的标准是可以参考的;等待结束以后,幼儿将重新获得信任,可以自由参与活动。

(二)维护等待的公正

等待是面向班级所有成员的,包括教师和幼儿。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等待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不能因对某些幼儿的偏爱致使等待形同虚设,也不能因对某些幼儿的误解给等待增添专制的色彩。教师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幼儿理解等待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老师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也需要去安静待一会儿。任何人都会犯错,任何人都可能去等待一会儿,但等待不只适用于犯规的行为,对于幼儿的坐立不安,感到难过或者想独处一会儿同样适用。等待并不是经常搞破坏幼儿的专属,好孩子也有失去控制的时候,也需要去等待一会儿,每个幼儿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的幼儿需要的等待少一点,有的幼儿可能需要的等待多一点,但我们都可以从等待中获得帮助。

(三)创建等待的记录

等待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在于保证幼儿活动的有效性,当教师发出等待的信息时,语气要平和、自然。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尊重,易于接受。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对其他幼儿造成干扰,有力地保证集体活动的顺利进行。等待结束之后,幼儿重新获得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等待的终结。教师应对幼儿的等待进行适时的反馈,并创建幼儿详细具体的等待记录。教师在对当天的等待情况进行反馈时,首先要感谢幼儿对教师的尊重和合作,告诉幼儿在等待中他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并表明老师非常愿意围绕今天的事情进行交流,和幼儿一起讨论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得到老师的理解,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反馈之后,教师可根据幼儿等待的实际情况着手记录。记录信息一般包括幼儿的姓名、日期、地点、等待的原因、等待的时间、等待的表现、教师和幼儿对这一事件的想法等。创建等待的记录,可以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变化,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进一步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教师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儿的成长历程,分析幼儿不当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对后续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张霞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