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无穷十篇

时间:2023-04-01 12:44:18

受益无穷篇1

知道学校的花园里有一处非常美丽的风景,那里很少有人去,而且还有喷泉。我知道在很多时候上体育课他们表演定向越野,他们总是会去那个地方,因为地方空阔。

我曾经非常的向往沙漠里的生活,我知道那里非常的炎热,但是也非常自由,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头顶飞过,他们疲惫而炎热,但是却非常自由。老夫在我那个小的时候总是对自由有着不一样的渴望和见解,可是后来我发现自由其实并没有真正绝对的,所有的自由都是相对而言的。

这是在沙漠还是在绿洲,还是在我们内陆,我们都能够看清楚自己身上的所有可能。也许遇到了不一样的怨气和寄语,我们会变成更加美好的自己,也许通过自己的努力还能够再变得优秀一些,只是在这个生活的空间里领域不变,我们仍然还是存在着这些可能。

不知道在小时候所怀疑的那些故事到底是否变成了现实,还是他们自始至终都只是欺骗人的一种手段而已,就好像很多人都说愤怒其实都是人捏造出来的,它并不是真正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用来对付别人的一种武器而已。你看当他实现了自己木底之后,他就会把愤怒收敛起来。

受益无穷篇2

关键字:素质教育,学习策略

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素质教育的思想精髓认真的贯彻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我认为,作为的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角色的转变中,通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可是学英语有什么诀窍?说老实话,要想掌握一种语言,在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实在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下苦功夫。此外,学好英语,兴趣也很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好英语,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个人实际情况不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因此我教育学生要仔细体会,逐渐摸索,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在听说读写方面进行有效指导

英语的学习主要是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因此我在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在授课之初,我适时的引入了李阳疯狂英语的一些理念,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并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教给学生的方法。英语作为我们需要掌握的第二种语言,平时缺少了像汉语一样的语言环境,可是语境对英语学习者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教育学生要学会给自己创造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早晨起床的一句:“Good morning!”平时见面的一句:“How are you?”使同学间的关系更亲密,又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了口语。李阳老师说一个人掌握多少英语,不在于你学了多长时间英语,而要看你说了多长时间的英语,可见,开口说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告诉学生:“Don’t be shy,just try!”让他们在说英语中获得乐趣。能够说英语了,就要想办法去读,去与人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我鼓励学生读一些简明,易懂的英语小故事,并试着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也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自我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不断的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没有明确的目标,任何行为都会失去动力,我教育学生一定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立要切实可行,要仔细分析自己的实力以后再加以确定,确定后就努力去实践,以期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同时我教育学生,要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人合作,及时的与他人互通有无,学会用他人成功的经验减少自己学习中的失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听课习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会听讲和会听课是学生学习方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传授、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化解,都在这环节中得以解决。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效率。因此我们一直提倡“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只有提高了课堂效率,才能减少课后作业遇到的障碍,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要指导学生上课时做好课堂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忆力也难免日后会遗忘。课上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不可能把老师口头表达的内容全记下来,而且也没必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哪些该记,哪些不必记,听懂即可。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重点难点部分要求学生做上着重号,特别重要的语言点可用红笔做上记号,这样学生课后复习就有了依据。

四、指导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习惯

英语学习是个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要想知识掌握得牢靠,就要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这样化整为零,聚少成多,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才能融会贯通。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例句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句型,这比单一的把知识点都归纳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记得牢又能灵活运用。这一方法也可用于让学生对所做作业中犯的错误的收集整理。让学生专门备一本“错题集”,把错题抄在上面,用红笔写出正确答案并写下错误原因。到考前再翻出来看看,加深印象。如果是反复犯的错误就要提醒他们注意,长此以往会大大减少日后做题的错误率。

五、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可是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却使人受益无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引导:

1、学会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善于记要点。

4、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

5、对所学内容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6、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7、必要时借助母语认识理解英语。

8、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并且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的进步和不足。

9、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并在交际中注意寻找差异,遇到困难时有效寻求帮助。

受益无穷篇3

听课,对于我们这些成天埋头于教学工作中的一线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13节数学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师们的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和蔼可亲、活泼开朗深深感染了我,让我顿悟:原来枯燥乏味的教学居然这样让人心动,如沐春风。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笑容满面的脸告诉我:学习知识竟然是这么快乐幸福的事。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老师,您是我们的领路人,我们在求知的征途上,离不开您的指引。教师们循循善诱,半扶半放,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时时鼓励着孩子们前进,激励着孩子们向知识的山峰攀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温暖的春风里荡漾。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呈现,课件的精心制作,恰当巧妙地运用,把原本僵硬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实实在在地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更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数学课堂是如此妙不可言,从这13位授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魏希老师重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她活泼如孩童,沉稳似掌舵人;孙立君老师刚刚走上讲台,可是在课堂上的表现俨然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沉着老练却不失活泼可爱;杨念红老师清晰的思路,缜密的思维,准确的数学语言完全具备优秀数学教师的素质。他们的授课深深地吸引每一位听课者。老师们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恰如其分,能熟练地驾驭课堂操纵课堂。短短的40分钟里,师生自始至终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探究学习,课堂一波三折,高潮迭起。

作为一名年长的教师,长期的惰性,自满的情绪,教学的厌倦,导致我教学方法陈旧,抵制新生事物,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此落后的思想充斥着自己的脑袋,在这样一群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老师们面前,我真是惭愧之至,无地自容。反省之余,我总结了这13堂课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方面。

一、巧妙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辅助教学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使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利用课本情景图创设相应教学情境

每位老师总是在不断地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数,知道方位,明白算理,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道理,与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和谐统一。

三、精彩的课堂呈现多姿多彩

开课形式多样,别拘一格,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结构紧凑,活而不乱,设问巧妙,引人入胜。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老师们生动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着他们,师生一起参与学习,共同探究,不断尝试,偶尔的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多次成功带给他们一次次的惊喜,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享受了学习带给他们感官的愉悦和成功的满足。每位老师都在课前准备、课中细节处理、巩固和拓展知识点时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四、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素养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老师们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的讲解,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让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

受益无穷篇4

论文摘要:权利穷竭原则,是知识产权法上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是基于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而产生的,其直接理论依据就是经济利益回报。它在传统知识产权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并被用来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它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相结合,产生了权利国内穷竭和国际穷竭两种学说,国际穷竭说是用来支持平行进口的。尽管权利穷竭说与平行进口关系密切,但它并不能完全用来评判平行进口是否侵权。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权利穷竭;理论基础;地域性;平行进口 权利穷竭原则,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或经其授权的人制造的知识产权产品,在第一次投放到市场后,权利人即丧失了对它的进一步的控制权,权利人的权利即被认为用尽、穷竭了。凡是合法地取得该知识产权产品的人,均可以对该知识产品自由处分,只要不侵犯知识产权人的独占权。权利穷竭原则是知识产权法的一个重要问题。权利穷竭不但与知识产权的特点、知识产权客体的特点及知识产权法的宗旨等知识产权基础理论问题相关,而且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平行进口问题相联系。如何使知识产权保护在不损害权利人利益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利益的平衡,保证商品的自由流通,即是研究该课题的意义所在。 一、权利穷竭原则的理论基础 从知识产权功能的角度来说,权利穷竭的理论基础就是经济利益回报。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旨在保护发明创造人、作品创作者的权利,使其在没有别人同其竞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产品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的本质乃是利益问题。 它将经济特权授予个人或是单位完全是为了产生更大的公共利益。而权利穷竭原则,则是对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利所进行的一种限制,“是为了平衡知识产权人专有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所设置的,其主旨是对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加以必要的限制,以免产生过度垄断,阻碍产品的自由流通。”(P62)目前,学界普通认为,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独占性或者说是专有性,这和商品的自由流通恰恰是矛盾的,权利穷竭原则正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而产生的。保证商品的自由流通是权利穷竭原则的目的所在。但是笔者认为,权利穷竭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利益回报理论,即知识产权所有人基于法律的规定而独占性地制造并销售其知识产权产品后,他已经从这种独占性的制造、销售活动中获得了应得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的基本功能已经实现。知识产权制度赋予了权利人独占性的权利,保证权利人在没有他人假冒、仿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智力成果制造、销售知识产权产品,从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权利人在依靠这个独占性保证条件获得充分的经济利益回报后(第二次利益回报),知识产权的功能已经实现,他不应该再继续对该知识产权产品施加进一步的控制。否则,就有碍于商品流通,有损于社会公众的利益。 从法理学的角度来说,权利穷竭的理论基础就是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如果将权利穷竭原则纳入法理学、法哲学分析,则可以这样认为:从法律思想上看,19世纪末,权利本位由个人本位逐渐向社会本位转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这种转化更为明显。早期的权利本位主义崇尚自由,倡导权利,这一思想表现在知识产权领域就是知识产权是一种绝对性的、排他性的权利,除了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这两个特征外,它被赋予了与所有权相同的意义。最初的知识产权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思潮的进步,个人权利本位逐步让位于社 会权利本位。社会权利本位则由极端尊重个人权利自由转变为更加注重社会利益,更加注重社会利益的维护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注重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社会本位思想体现在知识产权领域,即是对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加以必要的限制。权利穷竭原则即是限制措施之一,它体现了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知识产权法中的权利穷竭原则(第2页)的价值目标就是为了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二、权利穷竭原则在知识产权各领域的表现 在专利权领域,专利权人自己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权人授权他人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一旦投放到市场上去之后,专利权人对其专利产品即失去了控制。产品的受让人或其他人使用、销售或许诺销售该专利产品的,不视为侵权。从所有权的角度说,权利穷竭原则是合情合理的。专利产品的受让人在支付了产品的价金后取得了产品的所有权,作为所有权人,专利产品的受让人当然可以自由处分其产品。在此专利产品和一般产品并无区别。只不过在专利产品上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权利,即专利权和所有权,但这两种权利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人———专利权人和专利产品的受让人。专利产品的受让人取得的仅仅是专利产品的所有权,专利权仍属于专利权人(知识产权与载体物权相分离)———适用专利权穷竭原则,体现在该产品上的使用权和销售权应该穷竭,否则专利产品的受让人购买该产品就失去了意义。 把握专利权穷竭原则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权穷竭的对象是投放到市场上的每一件专利产品的专利权,这可以用利益回报理论来解释。对投放到市场上的专利产品,专利权人已经从销售中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回报,专利权已发挥了其作用,因此,他不应该再对专利产品实施进一步的控制,但专利权人就整个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并没有穷竭。专利权穷竭原则只适用于合法地投入到市场的专利产品,未经许可而投放市场的所谓专利产品不存在权利穷竭问题。合法投放市场的专利产品包括:专利权人投放到市场上的专利产品;专利权人授权他人(被许可人)投放到市场上的专利产品;由先使用权人投放到市场的专利产品;由强制许可受益人投入到市场的专利产品;政府机关批准推广应用专利而投放到市场上的专利产品。(P185) 专利权穷竭原则不仅适用于经专利权人同意而投放到市场上的专利产品,而且适用于专利权人因为某种道德义务或法律义务所投放到市场上的专利产品。首先,对于先用权人向市场上投放专利产品,我国《专利法》第63条第2款规定不视为侵权行为。毕竟先用权人是在专利权人专利申请日以前就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他并没有利用专利权人的发明创造,而是利用自己独立搞出的发明创造。为了保护先用权人的在先权利及其先行投资,法律做出这样的规定,实质上是在先用权人和专利权人之间进行了利益平衡。因此,专利权人对由先用权人投放到市场上的专利产品也没有进一步控制的权力,即附着在这批产品上的专利权穷竭了。如果允许专利权人对先用权人投放市场的专利产品施加控制,必然会妨碍该产品的流通。如此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损害了先用权人的利益,造成先用权人的先用权事实上被限制 的后果,这与法律承认先用权人的先用权的规定是相悖的。其次,对于由于强制许可和推广应用而投放到市场上的专利产品,虽然对专利权人来说是非自愿的,但专利权人同样对这种产品失去了进一步控制的 权力,即专利权穷竭。因为专利权人对于该种产品已实现了其经济利益(我国《专利法》第14条、第54条明确规定,推广应用实施单位和强制许可的被许可人应当向专利权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费),这种经济利益是一次性的。独占权的实质是权利人享受专利法所授予的独占性条件而独自获利,在颁发强制许可证的情况下,专利权人对被许可人投放市场的专利产品也实现了其经济利益。专利权的目的已经实现,因此专利权人无权再对该产品进行控制。如果说专利权人对强制许可和推广应用而投放到市场的专利产品依然享有专利权,产品的使用和销售依然受制于专利权人,那么专利的强制许可和推广应用就失去了意义。 在商标权领域,权利穷竭表现为:一旦注册商标所有人将载有其商标的商品合法置于流通领域后,商标权人即丧失了对该批产品的控制权,表现在该商品上的商标权即归于消灭,商标权人的商标权穷竭,任何人再销售该商品的行为,均不视为侵权。如果商品受让人在转售商品过程中,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重新投入市场,则转售人的这种行为是一种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此情况下,商标权人的商标权并未穷竭。修订后的《商标法》第52条第4项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注册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最著名的案例即是1994年发生在北京的“枫叶、鳄鱼”之争,(P12)专家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但由于当时的《商标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该案曾长期搁置。笔者认为新《商标法》之所以增加了第52条第4项这一规定,或许就是因为该案的启示。 为什么转售者在转售过程中撤换商标,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呢?按照商标权穷竭理论,商标权人对第一次投放到市场上的商标商品不是无权控制了吗?笔者认为:商标的基本功能是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基于此商标所有人享有以他所有的商标销售其产品的独占权。在“枫叶、鳄鱼”一案中,转售人撤换商标的行为,恰恰破坏了商标区别来源的基本功能。消费者从产品上的“鳄鱼”商标上看不到“枫叶”的影子,“鳄鱼”误导了消费者,欺骗了消费者,而“枫叶”企业创出自己品牌的希望也被断送了。“枫叶”表示商品来源的功能完全丧失,“枫叶”商标和商品的联系被切断。因此,这种撤换他人注册商标、又将产品置于流通领域的行为是一种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商标权人的商标权并没有穷竭,他有权要求最终消费者在购买的商品上看到自己的注册商标。 在著作权领域,权利穷竭原则体现在发行权的穷竭上。即著作权人将作品原件或复印件以出售或赠与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后,他人可以自由传播作品而不受著作权人的限制,即发行权只能行使一次。著作权人从作品的首次销售中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利益,他就不能再对作品的转销、分销等加以控制。我国著作权法对发行权穷竭问题无明确规定,但实践中一般不承认著作权人在正常行使一次权利后可继续控制其作品的流通。和专利权穷竭相同的是,著作权人发行权的穷竭也是针对合法投放到市场上的版权产品而言的,是附着在这些产品上的发行权穷竭了,其整个作品的发行权并没有穷竭。我国修订后的著作权法将出租权独立于发行权,在原《著作权法》的规定中,出租是发行的一种方式,既然著作权人的发行权实行穷竭,那么发行权项下的出租权同样也适用权利穷竭。而新《著作权法》将出租权独立列出,就意味着著作权人的发行权可以一次穷竭,但其出租权并未穷竭。对著作权作品的出租,著作权人有权加以控制。对出租权不穷竭作出明确规定的是国务院于1992年9月颁布、施行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其中第14条规定,外国作品的著作权人在授权他人发行其作品的复制件后,可以授权或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的复制品。也就是说,在著作权人的发行权穷竭后,出租权依然存在,并未穷竭。 &nb sp; 三、权利穷竭原则与地域性的关系 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地域性。依照一国法律产生的知识产权只在本国或本地区内有效,一旦越出国界,知识产权便失去其法律效力。正因为如此,各国为了加强相互间的知识产权保护,而签定了一系列的双边协定、互惠协议及国际公约,等等。 权利穷竭是对知识产权的一种合理限制。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那么权利穷竭有没有地域性呢?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权利穷竭和知识产权本身一样,都具有地域性,权利在一国穷竭并不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穷竭,权利人一旦自己或经其同意将知识产权产品投放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对该批产品的权利便穷竭了。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地理解权利穷竭和地域性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权利穷竭原则本来是国内法的规定,其初衷是为了平衡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知识产权产品所有人的利益关系,保证商品在国内的自由流通。而地域性则是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之一,知识产权是国家法律的产物,对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等都是由一国法律规定的,不受其他国家的影响。尽管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是二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权利是国家法律赋予的,具有地域性,而权利穷竭作为对权利的一种限制自然也就具有地域性。何况,当时国际贸易并不发达,知识产权产品主要在国内流通。但是后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知识产权产品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而不局限在一国内流通。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种情况更为明显。而知识产权产品在国际市场流动过程中,就有可能损害他国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于是知识产权产品进口国的知识产权人往往以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独立性等来反对平行进口,平行进口商则以权利穷竭为由进行抗辩。由此,产生了权利穷竭是否具有普遍性或说权利国际穷竭的问题。可见,最初并无权利穷竭的普遍性与地域性之争的,只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平行进口的出现才产生了这样的争论。其次,要正确地解读国际穷竭学说。权利穷竭普遍性是对权利穷竭地域性的发展。承认一国知识产权权利穷竭的普遍性并未扩大该权利的效力范围,它仍然要立足于知识产权产品的进口国。只不过同一权利人在另一国行使其知识产权的行为对他在本国的相关知识产权的效力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具体的。按照权利穷竭的普遍性,权利穷竭不仅仅是权利人对投放本国市场的产品的权利穷竭,对于由权利人自己或其被许可人投放国外市场的产品被平行进口到本国时权利同样穷竭。对这一问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脱离具体的知识产权产品谈权利穷竭。撇开具体的知识产权产品去谈权利穷竭的普遍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权利穷竭是针对具体的知识产权产品而言的,是权利人“对由其本人或经其同意投放市场的知识产权产品”的权利穷竭,是体现在具体知识产权产品上的某些权利的穷竭,是具体权利的穷竭,而非抽象的、全部的知识产权权利的穷竭。以往的论述都离开具体的知 识产权产品来谈权利穷竭,结果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笔者认为,国际穷竭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国际穷竭说基于知识产权的功能或目的,强调权利人只能获得一次回报。不管权利人在多少个国家获得多少个权利,对同一批产品权利人只能获得一次收益,不能重复获利。其优点是可避免权利人利用国内独占权人为地分割市场,实行差别定价;缺点是降低了一国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降低了对权利人的保护程度。 四、权利穷竭与平行进口的关系 权利穷竭原则(国际穷竭说)是支持平行进口的理论支柱,而地域性原则则是反对平行进口的理论依据。平行进口,是在国际贸易中,当某一知识产权获得两个以上国家的保护时,未经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独占许可证持有人的许可,第三人所进行的进口并销售知识产权产品的行为。(P61)它的特征:一是平行进口的商品是通过购买等合法手段取得的,而不是通过走私等非法渠道获得的;二是平行进口的商品是知识产权权利人制造或许可他人制造并销售的,是正宗商品而非冒牌货。三是平行进口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在进口国受到法律保护。四是平行进口的进口行为未得到进口国知识产权人的同意。平行进口是否侵权在知识产权不同领域不尽相同。有人主张在专利权和版权领域,我们应采用地域性原则,禁止平行进口,在商标领域采用权利穷竭原则,有条件地允许平行进口。(P61)适用权利穷竭原则就能判断平行进口是否侵权? 首先,在专利领域,对于平行进口行为来说,争议的焦点是:专利权人就同一发明创造在甲、乙两个国家同时享有专利权时,如果专利权人在甲国自己销售或许可他人销售其专利产品,并且没有附加任何限制条件,购买者将其合法购买的专利产品进口到乙国的行为是否侵犯专利权人在乙国的专利权?(P67)采用权利穷竭原则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口商并没有侵犯专利权人在乙国的专利权。无论这批专利产品是专利权人自己在甲国销售的,还是许可他人在甲国销售的,他都从销售中得到了利益回报,他的专利权经过专利产品的首次销售已经穷竭,他不能从这批专利产品中获得二次回报。因此,进口商的进口行为没有侵权。如果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政策以及贸易政策等方面出发,在法律中规定专利权人享有进口权,则此时进口商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进口行为就构成了侵权。我国专利法第11条也规定专利权人享有进口权,专利权人可以此对抗第三人的平行进口行为。这体现了国家对专利权人的保护程度的提高,即允许专利权人对其专利产品获得二次回报。 其次,在商标领域,根据商标权穷竭原则,一般情况下,平行进口不构成侵犯商标权。商标商品的平行进口或说商品的转售、分销是一种正常的商业活动,它不是针对商标进行的,一般来说和商标权无关,它是一种非商标行为。平行进口商进口的商品是合法货物———合法制造并使用合法商标,并非假货或冒牌货。既然平行进口的商品使用的商标不存在假冒和非法使用的情形,那么平行进口就不侵犯商标权。商标注册人通过直接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已经实现了经济利益,他就无权对别人的非商标行为———平行进口加以限制。在一般情况下,商标商品的平行进口不侵犯商标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都认为商标商品平行进口不侵权。当然,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平行进口都不侵权。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如果商品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商标已经不能标示商品的稳定质量,则商标权人有权禁止平行进口。甚至有的时候,商品的质量并未发生变化,只是转销商在转销过程中对商标商品重新进行了包装或重贴标识,而商标权人认为转销商的行为破坏了商标的识别功能或是损害了商标的声誉,在这种情况下商标权人也有权禁止平行进口。 再次,在著作权领域,关于平行进口的问题和专利领域相似。著作权人在甲、乙两国享有对某部作品的专有权,现权利人将其在乙国对该作品的发行权以独占许可的形式授予被许可人。甲国的进口商从乙国的独占被许可人那儿购得被许可人发行的作品,并输入到甲国,那么,进口商的行为是否侵犯了著作权人在甲国的发行权?从权利穷竭的角度分析,进口商的行为不侵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著作权人已经从独占许可使用费中获得利益回报,其发行权已经穷竭。但是如果甲国法律侧重保护本国著作权人的利益,在法律中规定著作权人享有进口权或者明确禁止平行进口,则平行进口行为就构成侵权。 & nbsp;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倾向于赋予版权人以进口权。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规定版权人的进口权,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赋予了外国作品的著作权人以进口权。美国政府原则上是反对平行进口的。这说明在版权领域权利穷竭原则并不能完全用来支持平行进口。 综上所述,权利穷竭原则可以用来支持平行进口,但它并非是判定平行进口是否侵权的唯一依据,平行进口是否侵权最终要取决于一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贸易政策以及体现该政策意图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法律是由利益决定的,它对社会关系中的各种客观利益现象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调控,以促进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张永艾

受益无穷篇5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产阶级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中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体,因为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从整体上占有着巨大的财富,个人而言,既不富有,也不贫穷,所以能够保持整体上的稳定。有人把这一概念推而广之,称中产阶级是现有秩序框架的拥护者和支持者,是不思变革者。但我认为,中产阶级并不必然是社会的稳定器。

一个社会中的个体,是希望保持现有体制,还是期望变革,取决于以下因素:在这个体制中,也就是现有秩序框架下,这个个体的基本生存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现有秩序框架下,他的“升级”的愿望经过自己的合乎体制要求的努力有没有可能实现;第三方面,其现有利益不受损,没有坠落到下一阶层的风险。如果满足了这些条件,那么这个个体就会希望保持现有秩序,一切都通过合乎体制要求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如果这三个条件中有一个没得到满足,那么,这个个体就会有反体制的倾向,无论他是穷人、富人还是中产阶级。

举个例子:目前正在泰国上演的街头政治风暴,起来反抗体制的就是泰国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他们甚至希望改变目前泰国的民选体制。英拉领导的现任泰国政府,获得了广大泰国下层人民的广泛支持,因为英拉政府承袭其兄长他信的政治主张,推出了一系列惠及下层的政策,因此得到了下层人民的用户。而中产阶级和某些政治精英利益受损,不满现状,成为泰国社会动荡的始作俑者。

再举个例子:1989年发生在中国的政治动荡,广大下层的农民并没有参与,其中坚力量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中间阶层:知识分子和市民。有专家将这次的起因归于1988年的物价改革。由于国家放开了物价,使得全国的物价水平在短时间内上升了45%之多,工薪阶层的利益受损最严重,因此就起来反抗了。

受益无穷篇6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轮扶贫攻坚战,我国扶贫成就举世瞩目。权威统计显示,从1978年到2010年,参考国际扶贫标准,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但是,目前全国人均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人群还有8000多万人,如果参考国际的贫困标准,还有2亿多穷人。既看到我国一些省市富可敌国,看到一些富人身家千万计,也应该看到那些贫困地方的穷人有时连肚子也填不饱,这才是完整的中国。

众所周知,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答记者问时,也提到了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并举例称:春节前到中国西部一个农村,连走两户人家。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风的破瓦房里,儿子40多岁了,因为穷还没有娶上媳妇。因为穷,就娶不上媳妇,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需要改变命运,否则贫穷就会代代延续。

何以让“穷二代”不再重走父辈的穷路?必须捍卫教育公平,否则机会公平就是虚妄之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强调的正是教育价值。诚然,对那些“穷二代”而言,他们往往无法接受完整的教育,如果读不了大学或连基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无法完成,如何改变命运?思想家培根有句名言:“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世世代代穷下去。”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甚至被称为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实现教育公平,应输送更多的教育资源给贫困地区,让“穷二代”读上书,读好书。

“穷二代”除了需要接受教育,还得拥有更多的公平机会。有人说,我没有背景,只有背影。还有人抱怨,我什么都不缺,就缺少公平竞争的机会。其语境是拼爹流行,一些地方权力“世袭”堂而皇之,“萝卜招聘”肆无忌惮,比如有的招聘裸地设定条件,只招干部家属,还有的裸地表示,官员子女参加公务员考试可以加分……有的公立幼儿园仅面向公务员子女,深圳一校车只接送“有背景”的孩子,校方称“公务员平时比较忙”……如此裸的歧视,说到底就是剥夺“穷二代”的机会公平,这势必增加“穷二代”改变命运的难度。

让“穷二代”更好地改变命运,就应该消除影响机会公平的因素,打破束缚在年轻人身上的机制。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就应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目前,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今天,人们对利益固化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只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提振公众信心,凝聚社会共识。

受益无穷篇7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主流社会就是那些经济上的优势群体。权力一定是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哪怕掌权之前是穷人,掌权以后也会步入富人的行列。这时你再期望他为穷人说话是不现实的,他骨子里已经在维护既得利益了。

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既然是由富人制定的,那就必然对穷人不利,穷人要想胜出,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于是穷人就想自己来制定规则,冲突就产生了,革命就爆发了,有的人真的就掌了权,但很快他也变成了富人,他的规则又对新的穷人构成威胁,社会历史就是如此循环下去的。一个穷人永远也不可能去指导富人怎样致富,怎样过上好日子,哪怕他说的都是真理,也无人会听.

富人占穷人便宜富人经常要占穷人的便宜,因为他富,就更有占便宜的条件。比如,穷人爱买,而卖的钱假设都投入公益事业了,就假设是修了一座现代化体育馆吧!然而,到体育馆看球赛、看演出都是要花钱的,穷人绝不会因为当初买过体育就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现场喝彩的人群中,结果有钱和有闲去欣赏的还是富人,穷人只是守着电视看看转播而已。

北京有个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据说是全国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顾名思义,里面住的都是穷人。然而当记者暗访时却发现,小区里停满了桑塔纳、捷达、奥迪、富康,甚至还有奔驰。

盖经济适用房是为了让中低收入者买得起,国家的地租减免了,税收优惠了,房价也降低了,但是最终住进去的却并不都是穷人。政策总是要靠人来执行的,执行的人又总是有趋利的本能,所以哪怕国家有明文的限制,经济适用房只能卖给年收入6万元以下的家庭,但开发商还是怎么赚钱怎么卖。一个真正的穷人可能要花一辈子的积蓄才能买一套这样的房子,而一个富人轻轻松松就可以买上好几套,当穷人还在努力解决安身问题时,富人想的已经是投资了。

在上海,一位公务员花了一生积蓄买到一套经济适用房后,发现楼上几套房子卖给了一位“大款”,这位“大款”并不住这里,而是把房子出租给别人住了。这事最终被上海的一位政协委员捅到了“两会”上,使得另外的委员也义愤填膺,提出我国应建立住房面积上限制度,限制富人占有大量房产,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委员们的心是好的,但是富人的房产你限制得了吗?全国有那么多的积压房,有那么多的开发商,买方市场,现金为王,富人有钱还怕买不到房产?

房产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委员们的提议是有道理的。开发任何房产都必须先取得土地使用权,国家通过出售土地得来的钱,如果用于投资,每个老百姓都可以受益。现在地租减免了,税收优惠了,国家收入减少了,穷人利益受损了,如此代价换来的便宜房子,却被富人拥有了,穷人真是两头失落。不仅是房子,在其它资源的占有上,情况也是一样的,富人从来不会礼让三先,穷人也没法和他争抢。富人有钱,就可以买一只下金蛋的母鸡,而穷人就算这只鸡飞到你面前,你也没办法抱走。

有钱的人更有钱,贫富分化是一种必然。富人从来不会礼让三先,穷人也没法和他争抢。富人有钱,就可以买一只下金蛋的母鸡,而穷人就算这只鸡飞到你面前,你也没办法抱走。

穷人志短京城有个房地产老板说,中国的建筑师很容易改变立场,一个方案,开发商让他怎么改他就怎么改,生怕老板不满意,就拿不到这单生意了。而外国的建筑师,特别是著名的大建筑师却很固执,他宁肯不做这单生意,也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设计,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其结果就是外国大建筑师留下的是更加完美更加个性化的作品,因而也名气更大,要价更高,生意更兴隆。中国建筑师却把自己降到开发商的水平,难免生产出一些平庸粗俗的城市垃圾。作品的层次低了,人的档次也就低了,想要高价更不可能了。结果凡是有大的项目,还是让老外抢去,眼睁睁看着别人挣大钱,自己干瞪眼。

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不是中国的建筑师没有个性,而是他们太需要人民币。如果建筑师还在为区区一点设计费而呕心沥血——据说外国设计师的收费大约是中国同行的十倍——没有这单生意就有可能饿死,他是在为生存奋斗,而不是为艺术献身,在老板面前他还能有什么脾气?

献身是可以的,也是伟大的,但献身的前提是身还在,还是你自已的。如果肉身的存在都成了问题,献身就只是一句空话。

穷人的理想往往就是空话

穷人没法不志短,人穷就必然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最后只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穷人很难有长远的眼光,穷人是很难长大的。

穷人没法不志短,人穷就必然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最后只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

钱往高处走据说世界上最穷的人是日本某富翁,他投资失败,欠债高达几十亿,别说身无分文,就是把他自己卖了,也还不上一个零头。但他每天照样出入五星级饭店,玩着穷人们一辈子都没听说过的花样,身后还跟着一堆保镖。据说是债主们一心指望他还钱,要还钱就只有东山再起,要东山再起,就必须绷住台面,要绷住台面就必须豪华,而且还要长命百岁——他要是提前死了,欠的一*股债岂不是只有拿一盒骨灰抵消?还不如一盒味精来得实惠!

所以说,世界上最潇洒的事就是用别人的钱,不管胜负,你都是赢家。真正的穷人听了可能就很愤怒,有那么多钱去亏,干嘛不分个零头给我,做点针头线脑的生意,赚不了大钱也不至于亏嘛!直骂那债主**。

但债主可不会领你的情,他有再多钱,也绝不会分出零头来给你,尽管你的小生意确实很赚钱。在投资的问题上,穷人的算法和富人的算法不同。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穷人来说很不错了。但是一家面馆所能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一个大老板有1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这5000家面馆就是5000个投资项目,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1亿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啊!

大资金只会青睐大项目,钱往高处走,你越有钱,扯的摊子越大,就越有人要把钱给你。而且,你有钱,说明你有找钱的能力,这就是信用,就是你能让钱生钱的证明,如果有人要投资,他不找你找谁?

资本的眼光势利得很,穷人是不可能得到资本青睐的。既然没有资本,穷人得到钱的途径就只有劳动,而劳动所得的血汗钱,多半只够糊口。穷人的钱永远只是生活消费资金,和资本的性质完全不同。没有资本,报刊上那些发财的故事,无论多么精彩,对穷人来说,就像一部武侠小说,闲来读读,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精神体操而已。世界上最潇洒的事就是用别人的钱,不管胜负,你都是赢家。

有钱的人更有钱全国十二亿人,如果每人给你一元,那是什么概念?这样的好事也不是没人想过,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收集到这每人一元,你必定得有一个合理的借口,也就是立项目;你还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回事,就需要做广告;你还需要人去为你收集,又必须招兵买马。诸如此类必要的开支,如果这一人一元里,付出的成本是一人五角,对不起,要收十亿,你得先付五亿出来!

你一听就吓得灵魂出窍了,就算滚动发展,类似于卖楼花,这样的生意也不是穷人能做的!很多时候不是穷人太笨,穷人想到的事,再精彩自己也无法去做,就因为你的起点所决定。所以就算穷人有妙计,也只好把自己的妙计贡献给富人,成为富人的幕僚,或者去当策划大师,帮着富人赚穷人的钱,自己从中分一杯羹。

受益无穷篇8

“忍得住穷”,是人生的真谛,也是所有廉官的共同特征。自古以来,不论是宋代的范仲淹,明代的海瑞、于谦,还是清代的于成龙,无不以“忍穷”而著称。尤其是范仲淹,更是以“能忍穷”作为自己为官做人的经验之谈,他曾谆谆告诫于子弟:“老夫平生屡经风波,唯能忍穷,故得免祸。”

范仲淹的“忍穷”,是有相当功夫的。他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之职。这么大的官却一直安于清贫。平日里,只要没有宾客登门,饭桌上就不会有第二样荤菜。他在仕途中遭贬、调任次数不少,调转时,竟有拿不出赴任的路费的窘迫情况。他安贫乐道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入殓时竟然连一件新衣也找不出来。

清贫不但帮助范仲淹免除了灾祸,还涤荡了他的思想,陶冶了他的情操。因为他长期处于穷苦的生活环境之中,因而思想感情很容易与劳苦大众贴近,感知他们的艰辛,体味他们的苦楚,从而为民众着想,并进而为民众排忧解难。可以说,他那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养成,与他忍得住穷、耐得住苦,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么,忍不得穷又会怎样呢?贪官忍不得穷、受不得苦,因为贪财而丧命者,如秦代的李斯,宋代的蔡京,明代的严嵩、魏忠贤,清代的和珅,等等,不一而足,其中以李斯比较典型。

出身于贫民家庭的李斯,年轻时在楚国当小吏时,就不安于身份低下、生活贫苦的日子,发誓要做“仓鼠”,不做“厕鼠”(他认为粮仓中的老鼠能够尽情享用粮食,食而无忧,而厕所里的老鼠只能偷吃粪便,龌龊低下)。为了做“仓鼠”,他拜荀子为师求学,学成后赴秦,很快就受到了秦王的重用,被提拔为九卿之一的廷尉。后来,他的同学韩非入秦。李斯自知韩非的学识、才能都在自己之上,生怕被韩非取而代之。为了保住上等人的生活,他竟然用卑劣的手段将曾写出过《五蠹》《主道》《问辩》等著作的韩非诬陷定罪,并将其毒死。李斯搬掉了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做“仓鼠”的理想是实现了,可在历史上却留下了嫉贤妒能、为做“仓鼠”而诬陷毒死同学的恶名。

唐代文学家王勃有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就是说,处境越窘迫,意志应当越坚定。从这个意义上讲,穷,是磨炼意志、砥砺品质的“磨刀石”;相反,忍不住穷,不愿与穷为伍,总想着去追求豪华、奢靡的生活方式,顶多也就是像李斯那样以做“仓鼠”为人生理想,穿金戴银、胡吃海喝,撑死拉倒。也难怪,吃穿住用玩,应有尽有,便容易丧失向上的志向和动力,养成思想上的懒惰。如此一来,还奢谈什么事业、理想?

受益无穷篇9

1983年・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建了第一代格莱珉银行,他认为缺乏资金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建立一个向穷人提供信贷的体系,就可以让他们投资于能创造收入的项目,进而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他坚信尽管穷人的经济状况很不稳定,但他们依然是注重信用的,即使不存在没收抵押品的约束,穷人依然会按时归还贷款。此外,他认为穷人虽然没有受过训练,却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如何通过小额贷款争取最大的收益,因此,金融机构只需要及时给他们提供资金即可,无需更多的干预。格莱珉银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向240万穷人提供贷款,并很快发展成为有16000名员工的大型金融机构。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格莱珉银行对穷人的收入、就业、消费和抗风险能力等经济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也对穷人的健康、教育、生育、妇女权利等社会方面产生了正面的作用。 更有研究表明格莱珉银行在1994-1996年间增加了孟加拉国1.10%-1.50%的经济增长。

1998年,孟加拉国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全国三分之二的地方被淹,部分地区的银行业务受到了欠款的困扰。在一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劣、洪水造成的经济滑坡、职员的工作失误、诚信文化的败坏等,银行遇到了很大困难。许多会员中止了还款、不再参加每周的例会、银行甚至完全失去了和会员的联系。然而,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却认识到,洪水和经济紊乱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因为有的地区虽然也遭受了洪水的冲击,却继续维持着良好的还款率,80%的借款人依然如期还款,只有20%的借款者与银行失去了所有的联系。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坚信穷人迟早会归还贷款,他们可能会“推迟还款”,但这也是因为他们自身之外的环境因素。在危机中,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从内部找原因,认识到第一代业务模式中僵化的条款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银行需要开发新的产品和制定新的激励机制。于是他们进行改革,其结果便是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模式的出现。

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是建立在第一代格莱珉银行相信穷人的革命性理念基础之上的。但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把相信穷人的理念进一步发展成关爱客户,并把它制度化。第二代格莱珉银行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决不向法庭自己的借款人;建立新的业务模式,包括考虑到穷人易遭不测打击的“灵活贷款”安排,如贷款合并、新贷款产品、逾期贷款的回收、格莱珉退休基金、为会员和非会员提供的储蓄产品、为借款人子女提供的奖学金和高等教育贷款、以及为最下层的人们(乞丐)提供的特殊服务。同时,建立了贷款保险体系。新的格莱珉银行不采用小组贷款的做法,而是针对个人放贷。通过第二代模式,银行开展了最前沿的小额信贷业务:开放式储蓄、灵活的贷款、鼓励借款人的自立、建立不完全依赖捐助的基金、以及开发满足退休人员需要和借款人成年子女需要的新产品(格莱珉退休计划、高等教育贷款)等。创新使格莱珉银行不但克服了危机而且进一步焕发活力,格莱珉银行的业务继续蓬勃发展,会员发展到600万人,循环发放贷款累计50亿美圆,年年赢利。 考虑到环境、市场、客户结构和竞争,这是令全世界震惊的骄人业绩。

2006年9月,孟加拉乡村银行及其创办人尤努斯获诺贝尔和平奖。孟加拉乡村银行用自己的经历和获奖证明,“穷人银行”可以商业化经营,可以自给自足地存在,可以在公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平衡。格莱珉银行证明,穷人同样具有非常良好的信誉,扶贫并不只是政府和慈善机构可以做的事,金融机构在商业化原则下也可以发挥其作用。格莱珉银行证明在财政补贴、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之外,如果允许民间自下而上地创造并给予必要的环境条件,如果充分地关爱客户尊重员工,如果银行能不断地自主创新,提供合适的产品,农村金融可以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创新别在“三农”金融服务、小企业信贷、小额穷人贷款等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已达4.5万亿元,占银行业贷款总量的20%,农户贷款余额9197亿元,无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710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001亿元。截至2007年5月底,内蒙古、四川等6个试点省(区)共有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9家,贷款公司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6家。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吸收存款5523万元,发放贷款13843万元。其中,发放中小企业贷款8550万元、农户贷款5024万元,分别占贷款的61%和36%,总体运行良好。今年3月9日,经银监会批准,发起人32户、资本金10.18万元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榆树台镇阎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挂牌,我国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由此诞生。到6月8日为止,该社贷款余额27.96万元,共71笔;入股社员为90户。入股社员的贷款面已达80%左右,解决了他们对种子、化肥、抗旱浇水设备、小孩生病住院等三两千元的小额需求的实际生活困难,对社员的生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资金互助社启动的同时,监管机构、业界、专家学者、传媒也都对农村小额信贷融资给予了很多关注、研究和报道。 讨论题目覆盖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引导各类机构加大支农服务力度、积极支持各类资本参股、收购、重组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服务领域,加大信贷投入、加大对乡村工商业企业和农户的支持力度、优化经营性资源配置、督促农信社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等多方面。讨论的主题是如何把发展农村小额信贷融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今天,在我国正在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之际,我们很高兴地向大家推荐《穷人一贯守信》。本书以格莱珉银行为案例,从穷人银行的理念、微观组织和运行机理的角度提供了一个新的探讨视野。本书用平实的语言对新的模式做全面的分析和介绍,包括整个体系的运转机制、管理结构、银行重建的过程、组织重新设计与构建的历程。我们希望本书对我们讨论当前中国国情下小额穷人信贷和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会有帮助,而书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光辉和扶贫使命观;智慧的闪光以及对制度创新的不懈探索的价值理念,也会激励我们奋发有为。

穷人信贷在国际上并不乏实践之案例,但是尤努斯及格莱珉银行能经营得如此成功、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有其深刻原因。尤努斯及格莱珉银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诺贝尔和平奖在给尤努斯及其创办的格莱珉银行颁奖文告中称“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后才会成为可能”。尤努斯及格莱珉银以维持社会持久的和平为使命。他们认识到发展不均衡的金融体系会加剧经济的失衡和风险,不重视弱势群体的金融制度同样是不完善的。弱势群体金融服务是一项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的事业。 他们的目标是使所有在格莱珉银行服务区域内的有责任要上进的穷人得到他们的金融服务,他们的使命是帮助所有在格莱珉银行服务区域内的有责任要上进的穷人脱贫。

格莱珉银行成功的根本的基础是以人为本,他们对穷人充满了深深的关爱和信任。格莱珉银行尊重人。尤努斯认为,银行家通常所看到和关注的,不是借款者这个“人”,不是这个“人”与生俱来的求生潜能和创造力,而是他们的富有程度及现有财产量。而格莱珉银行则关注“人”,即作为贷款者的“人”, 和作为员工的 “人”。他在吸收每一个会员或客户之前都要和他们交流和学习“格莱珉十六条村约”使得穷人理解和接受格莱珉银行的理念和经营方式。尤努斯的伟大就在于他以人为本, 他向穷人提供了有尊严地去创造财富、享受银行服务的途径。

格莱珉银行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相信穷人。尤努斯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相信穷人,尊重他们为过上体面生活而付出的奋斗和承担的责任,一定会收获良多”。1998年水灾后在他们几乎破产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改变这个初衷,而是从内部和自我找缺点,继续改革。因为坚定不移地相信穷人,他们甚至成功地开发出给“乞丐”的贷款, 并获得成功。

格莱珉银行经营的基本管理思路是:从穷人的愿望、需求和能力出发来安排和调整贷款计划。据此格莱珉银行细化了经营的基本制度,为了使穷人有能力承受还款压力,格莱珉银行制定了每日或每周还款计划,将贷款切割成穷人可以接受的小块。为了保证小额信贷满足穷人的需要,引入了新机制,如开放包容的储蓄制度、弹性的贷款产品、对储蓄者有吸引力的存款产品。为了减少穷人的负债压力,格莱珉银行提出了联合债务担保、贷款保险,以及用全体银行会员积累起来的保险基金来偿还未清偿的贷款余额和养老金制度。在开发给“乞丐”的贷款中他们认真记录和研究“乞丐”的需要和行为,制定“乞丐”能运用和偿还的贷款, 才使产品获得成功。 格莱珉银行不仅是发放贷款,它为每一个借款人家庭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

格莱珉银行同样尊重员工。为了方便那些没有知识与经验的员工,格莱珉银行不断简化贷款程序,将信贷偿付机制提炼为行之有效、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条款,但同时大力开拓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格莱珉银行的组织机构是最为扁平化的,它的总部只有264名员工,36个大区部,每个大区部只有15名员工。它的员工都在业务第一线,它给每一个员工以业务实践和创新的权利,并通过培训给员工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格莱珉银行的经营模式的智慧和金融机制创新还有效降低了由腐败与无效率带来的金融风险。

格莱珉银行坚持商业化运作。他们认为穷人信贷同时具有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双重属性。因其社会价值属性,从而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大力推广,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其商业价值属性,要在可持续性与经济效率上发挥优势。弱势群体金融服务要取得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商业化、市场化模式,以放大金融服务资金来源,保持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面对农业农村地区、穷人金融服务市场运营成本高、服务对象特殊、收益周期长、市场和法制环境薄弱等基本特征,金融机构需要金融创新意识,并在经营管理机制、产品开发与营销手段、风险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创新,才能实现扶贫金融的稳健运营。

我们不是专业翻译家。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一本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翻译一本关于银行金融的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翻译一本关于爱和灵魂而又有技术内容的书就更不容易了。我们在阅读本书英文版后意识到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于是我们拿起了笔。 我们在学习中翻译,在感动中体会,在负疚中学习。我们都被书中处处闪耀的人性光芒和思想的智慧深深地感染。当我们在无数个激动的不眠之夜后终于得以为最后一行文字划上句号时,我们都经受了一次人文道德和银行服务及管理理念的洗礼。

一百多年前,卢梭在他的序中写道,“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谨此,我们诚惶诚恐地把本书敬献给读者。

受益无穷篇10

一、自然情况

__市是以煤炭生产为主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现辖三县(市)六区,49个乡镇,461个行政村,276个自然屯。辖区内的远、少、边、穷村屯共有79个,其中:__市有34个,分布于虎头、东方红、阿北、珍宝岛、杨岗等乡镇;密山市有7个,分布于富源、柳毛、和平、档壁镇等乡镇;鸡东县有23个,分布于鸡林、明德、前卫等乡镇;六个行政区有7个,分布于麻山、永红、红旗等乡镇。调查中,我们得知远、少、边、穷地区用药极为不便,药品供应基本上以村卫生所为主,且村卫生所药品品种单一,药品价格较高,药品质量管理混乱,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用药需求。__市虎头镇卫疆村的常住人口为100余人,村卫生所只有一名“赤脚”医生,仅配备有10余种常用药品,且该名医生经常忙于农活,无法正常开展诊疗工作。该村农民用药需乘车近1个小时到虎头镇购买。

二、困难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远、少、边、穷地区的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存在着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困难因素,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

1、主观因素

主观困难因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急功近利。思想上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重形式、轻实效,急于求成。没有真正关心最弱势人群的用药难问题,没能够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两网”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是工作上避难就易。远、少、边、穷地区的药品供应网建设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疑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两网”建设的难点。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回避这一难点,而突出中心村屯、较大村屯等自然条件较好村屯的供应网建设;

三是方法上赵括谈兵。缺少调查研究,缺乏对远、少、边、穷地区民情、民意和自然状况的调查了解,导致具体工作避实就虚、避重就轻。

2、客观因素

客观困难因素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缺少合格从业人员。远、少、边、穷地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常住人口的21.5%,从业人员中仅具初中文化水平的约为91.7%,文化基础的薄弱和药品知识的匮乏,较难适应药品经营工作的需要。调查中有近40%的企业不能正确地贮存药品,介绍药品的功能主治,疏于药品的日常质量管理。

二是缺少优势投资主体。远、少、边、穷地区没有“梧桐树”,难引“金凤凰”。一些乐于投资拓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考虑社会效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投资目标是人口集中、人均收入高、消费能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乡镇政府所在村和其它较大村屯,而不愿意在自然条件差、购买力低、经营成本高的远、少、边、穷地区投资。

三是缺少经济效益保障。远、少、边、穷地区的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其药品供应网点的平均月销售额为1000元左右,加价率为15%左右,平均月利润为200元左右,难以维持经营。

四是缺少配套政策扶持。地方政府缺少对远、少、边、穷地区药品经营企业的扶持政策,既不能助其增收,又不能帮其减负,企业生存维艰。

三、对策措施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明确了“两网”建设的工作思路,将远、少、边、穷地区的药品供应网建设做为“两网”建设的重点,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有效推进。

1、立足因地制宜,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远、少、边、穷地区的医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各村屯的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我们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成立了4个远、少、边、穷地区“两网”建设推进组,分别深入三县(市)和六个行政区的远、少、边、穷村屯进行实地调查,探索适合远、少、边、穷地区药品供应网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充分利用供销部门的网络优势和“壳”资源。密山市和六个行政区以供销网络为载体,在远、少、边、穷地区的供销分店内设立otc专柜,从而降低了药品供应网建设的投资成本,解决了无人愿意投资的 问题;二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鸡东县注重“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的有机结合,由药品配送企业在满足乡镇卫生院药品需求的同时,对乡镇卫生院所辖的农村卫生所进行药品集中配送,将药品直接配送至村屯。实践证明,依托卫生资源搭建“两网”建设的平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大力发展兼营企业。__市、密山市及六个行政区在远、少、边、穷地区的食杂店内设立otc专柜,允许已设立的专营性供应网点经营食杂、百货等商品,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了供应网的持续发展。

2、立足健康发展,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

在远、少、边、穷地区的药品供应网建设中,我们坚持重实际、求实效、重管理、求规范,做到了管理与规范并进。一是严格制度建设。指导企业依据gsp的有关要求建立了药品进、销、存等17项管理制度;二是严格日常监督。对供应网点的购进、贮存环节进行巡查监控,规定巡查频率为每年不少于2次,从而促进了其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三是严格准入条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除按有关规定降低从业人员的资质条件外,严格准入标准,对全市53个远、少、边、穷地区的供应点按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实地验收,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决不简单地追求数量和形式。

3、立足素质提高,在强化培训上下功夫

针对远、少、边、穷地区从业人员文化基础薄、专业水平低的实际,我们着力建立了从业人员的长效培训机制。一是市、县两级药监部门对远、少、边、穷地区的187名拟从业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岗前培训并进行了上岗考试,经考试淘汰不合格人员53名;二是从业单位建立了员工素质提高机制。__市天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按照gsp规定建立并较好地执行了培训制度,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印发员工

教育手册等措施对50余名远、少、边、穷村屯otc连锁专柜的从业人员进行了累计达21学时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三是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以药事法律法规、药品常识和企业的制度文件为重要内容,基本做到了因需施训。

4、立足市场运作,在有序竞争上下功夫

农村药品供应是市场经济活动。为此,工作中我们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地运用市场手段促进供应网的有效运转。一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我们坚持了“发展靠市场、运作靠企业、促进靠监管、推动靠政府”的远、少、边、穷地区药品供应网建设的工作思路,所建立的53个远、少、边、穷村屯的供药网点均为企业的自愿、自主行为,杜绝了行政指令和行政干预,确保了远、少、边、穷地区供应网的稳固性;二是坚持开放建“网”。工作中,我们杜绝地方保护主义,通过打破地域性保护堡垒,搭建开放、有序的竞争平台,进而平抑价格、强化服务、保证质量。密山市在依托牡丹江农管局民康医药公司拓展农村供应网络的同时,将哈药集团人民同泰药业招商引资至密山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从而建立了“两网”建设的激励机制和鞭策机制;三是坚持竞争择优。鸡东县通过公开竞争、评议,遴选__市龙泰医药有限公司为农村药品供应网的配送企业,通过竞争择优建立了淘汰制,打破了终身制。

截至目前,全市71个远、少、边、穷村屯共设立药品供应网点53个,远、少、边、穷地区的药品供应网覆盖面为74.6%。

__市在远、少、边、穷村屯已设立otc连锁专柜23个,覆盖率为67.6%。所有otc连锁专柜均做到了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等“六统一”。为了加强各连锁专柜的购进渠道、药品价格等方面的管理,保证总部的利益,该企业成立了内部稽查机构。

密山市以哈药集团人民同泰为主体拓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络,该企业在远、少、边、穷村屯均设立了otc连锁专柜,但由于经济效益无法保证,继红村、车鲜村、边疆村三个村的otc专柜已相继倒闭。

鸡东县以__市龙泰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直配式供药网络。全县23个远、少、边、穷村屯的卫生所(室)中已有19个实现了药品直接配送。

__市六个行政区的7个远、少、边、穷村屯以村供销分店、村卫生所(室)为载体,设立了7个otc专柜。由于均为药品兼营企业,所以经营成本相对降低,经济效益基本得到保证,运行情况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