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记十篇

时间:2023-04-02 10:56:59

中秋日记

中秋日记篇1

中秋节日记400字范文一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昨天下午写完日记,我就去了好又多一趟,想看看超市(是怎么迎接中秋佳节的)里中秋节的情况。我走到商场入口时,只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好不容易挤到了台阶旁边,我突然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月饼模型,上面刻着小孩子在抢吃月饼时的场景。许多顾客(见了这个模形)都围在旁边欣赏,似乎在赞叹它的(美丽)精致。我顾不得慢慢地看这些,赶紧走上了台阶。“哟,这可怎么进去呀?挤死我了!”我左碰碰右撞撞,才好不容易地跟着人群挤了超市。果然不出我所料,商场真的大变样了!以前,超市(只卖些)用来促销日用品、糖果之类的地方,现在改成卖“中秋用品”了!你瞧啊,哪个地方卖的商品不是关于中秋的?笔直走向前,就是卖月饼的地方了。

中秋象征团团圆圆,过中秋肯定得买几盒月饼尝尝。这不,那些叔叔阿姨们正围着货架高高兴兴地选购月饼呢!偏右的地方在卖灯笼、花灯。中秋佳节少了灯笼可不行,那可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哦。中秋还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一定要玩灯。大人们拉着小孩,选购他们喜爱的花灯,那些小孩一见花灯就可高兴了,没买单就提着玩起来了。

我觉得今年的中秋过得没什么意义,妈妈不给我买花灯、灯笼,又没带我去哪儿玩。可晚上爸爸回来后给了我一个惊喜:好几个漂亮的花灯和灯笼!我可高兴了,刚吃完饭就和爸爸、弟弟去天台玩花灯、赏月。今天的月儿特别圆,真像一个大月饼。我和弟弟(坐在地上,)一边看月亮,一边玩着五颜六色的花灯,还不时随着花灯的音乐跳起来,共同度过了这段美好的时光。

今年的中秋节真难忘,要是每天都这样那就好了。

中秋节日记400字范文二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日记400字范文三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 中秋月饼 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看了中秋节日记400字的人还看

1.中秋节日记400字

2.中秋节日记作文

3.2016中秋节日记400字

4.关于中秋节的作文400字作文

中秋日记篇2

一轮圆月寄相思,问候千里到身边。一块月饼圆又甜,心中祝愿藏里面。一杯美酒香又醇,愿你生活福无限。中秋节到了,祝你合家团圆,幸福安康。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300字的中秋节日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的中秋节日记1明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去超市买了一大兜的月饼。回到家后,我随便拿起一个月饼吃了一口,哇!真甜,我接着又吃了几口,最后我把这个月饼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我问妈妈这是什么陷儿的月饼,妈妈说:“应该是哈密瓜馅儿的。”我把包装拿到手上,仔细一看,是金橘馅儿的,我笑了笑,把一瓶橙汁拿来了,说:“妈妈说错了,罚你喝橙汁。”说完,我把橙汁的瓶盖拧开,往杯子里倒了一些橙汁,递给妈妈。妈妈只好把橙汁喝完了,弄得我哈哈大笑。

哦!一天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中秋节。我马上穿好衣服,到外面,爸爸也下来了,说:“一到晚上,咱们就在这里看月亮好不好?”我立刻说:“好!”终于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到楼下看月亮,爸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所以,今天的月亮不是最圆。”爸爸看我满脸疑惑,又说:“这是我小时候听我爷爷奶奶说的,所以,这句话才留下来了。”这时候我看看了那月亮,真圆!说着,我拿着爸爸的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我把照片存了起来,回到家,我用数据线把这张照片存到了电脑上,希望我每次打开电脑的时候,都能看见这美丽的月亮。

这真是愉快的中秋节!

初中的中秋节日记2今年的中秋节来的可真的是太是时候了——正好与十一国庆长假连在了一起。中秋节那天便可以尽情地玩了。

中秋节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洗好脸刷好牙便冲到弟弟家去把他吵醒,不然他可要睡到中午。把他叫醒后他哼哼唧唧老大的不愿意,我跟他说今天是中秋节,他便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那,今天不是到外面去吃啊?”弟弟问。“当然啊!”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弟弟便一蹦三尺高,“太好了!”

中午果然不出我们所料,我们要到大酒店去吃饭。第一样菜便是果仁,果仁上面有芝麻,而且很甜,我成了一晚便开始大口大口的吃起来;第二样菜便是鸭舌头,我看起来更像蛇舌头……后来便是吃的北京烤鸭,是北京烤鸭时,要先拿起一张面皮,再夹几块躲在鸭子皮下面的.肉,沾一点甜酱,放在皮上,就可以吃了,一盘北京烤鸭上来就被我们一抢而空,抢的一干二净。

吃饱了,喝足了,连饭后甜点也吃了,就应该去随处逛逛了,我们去了“小马路”,由于天气太热了,我买了一个刨冰。老板娘用刨冰机刨冰时,声音可真响,就像天崩地裂一样惊天地泣鬼神。我们走着走着,突然听见吆喝声:“烤螃蟹了!”我一听就好奇,螃蟹还能烤着吃?走过去一看没只螃蟹都变成黄色得了,一只只都金灿灿的。

这个中秋节可真好玩!

初中的中秋节日记3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到了,这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的那天早上,我早早就起了床,吃过早餐,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往老家赶。道路上打扫得干干净净,两旁的路灯上挂满了大花蓝,十字路口摆上了形态各异,各种各样的鲜花,多么漂亮啊!马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超市里人们大包小包的排成了一条长龙,多么热闹啊!

回到家,奶奶的桌子上摆满了水果、月饼等,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做了一桌美味佳肴。吃过饭后,家人们在一起聊家常;小孩在一起嬉戏。

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晚上,天是那么的亮,月亮是那么的皎洁,今天的月亮更圆了,我和家人们一起坐在桌子旁,一边吃月饼一边望着美丽的月亮,好像嫦娥姐姐在向我们招手,想邀请我们一起去月亮上玩耍,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后羿和嫦娥姐姐在月桂树下说悄悄话呢。中秋之夜真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

这个中秋节我过得无比的快乐,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初中的中秋节日记4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一大早,我们全家就手忙脚乱的整理房间。

好不容易整理完房间后,就倒在沙发上动弹不得,想是平日少运动的关系。

下午我的姑姑和叔叔们都来了,家中变得热闹了起来。姑姑和叔叔十分的和蔼可亲也很健谈。我们全家人和亲戚和乐融融的一起饮茶谈天,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暗,我们早已准备好了烤肉器具,也做好了万全的安全准备。记得去年和朋友一起烤过肉,经历过那次烤肉经验后,我的BBQ技术突飞猛进,所以这次的主厨就非我莫属了。

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因为我把香肠烤焦了,害得大家吃得很不开心。不过,妈妈的沙拉很好吃,刚好可以中和一下,所以整个烤肉活动还算圆满。之后,我们又烤了其它好吃的食物,并且配上爸爸特调的酱汁后,更让人垂涎三尺,结果,这次的烤肉成了爸妈展现厨艺的天下。烤完肉之后,我吃了一个一百元的月饼,而且还吃下了四个,一共四百元,真是昂贵的一餐。可是却,超好吃的耶!

这次的烤肉虽然没有十分顺利,不过在爸妈的协助下,总算圆满落幕。同时,我也学会了许多烧烤技术,所以,下次我还要再当主厨,也希望能再有一个和这次一样令人难忘的中秋节。

初中的中秋节日记5中秋节是个团聚的日子,今年的中秋节我过的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我给我亲爱的大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虽然并不是什么很贵重的礼物,但是也是我的一份心意。

今天是中秋节,早晨,六时三十分,我早早起床想去做中秋节的礼物。

我拿了一个月饼,下楼去选了一条红色的带有花的丝绸,手上只有一个月饼,我既想送给妈妈,又想送给大妈妈,该送给谁呢?经过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我想送给大妈妈吧。

于是,我回到房间告诉妈妈,妈妈听后同意我把月饼送给大妈妈。然后,我把带花的丝绸小心翼翼地缠在月饼上,还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大妈妈中秋节快乐!请吃月饼吧!完了以后,我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放到了大妈妈房门口的茶几上,就跟妈妈上班去做作业了。

作业正做到一半,妈妈的手机“叮呤呤”“叮呤呤”响了,一看是大妈妈打来的,我连忙夺过手机,大妈妈温和地说:“可爱的何宇璐,我收到你的礼物了,谢谢你!也祝你中秋节快乐,越长越可爱!”我听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对手机那边的大妈妈说了一声:“这是我应该做的!”

初中的中秋节日记6今天是星期五,因为中秋节放假,所以提前放学。即将要放学了,黄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拿一袋糖果。

拿好糖果我便跑回教室把糖送给了老师。老师让大家安静,说道:“中秋节即将来临,我给你们发一些小礼物,老师数了数不多不少40粒,每人一粒,我一粒。”,然后让董同学去发糖。大家都十分高兴的拿糖果。有的同学还看一看,心想要挑个好点的;有的同学拿好糖看别人是什么糖;有的同学挑好的还要再换一颗……到我了,我闭上眼睛从袋子里拿了一粒,慢慢地睁开眼睛,啊!是水蜜桃味的,心想,还不错呢!发好的董同学把最后一颗糖送给老师,是牛奶味的糖。大家脸上都洋溢出开心的表情。这时教室里传出悉悉索索的声音,啊,有人忍不住剥糖纸了,我也悄悄拨开了糖纸。

糖果滑进嘴里,甜!心里更感觉像吃了蜜一样甜。呵呵呵呵,我们笑了,老师也笑了。

初中的中秋节日记7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心里很激动,可以放放假和家人一起去玩,但是又有多少在外求学,工作的人不能回家,特别是留守儿童。

中秋,总是在这一天变成一轮圆月,像征着家庭的周围,当人们在外面不能回家时,看见天空上挂着的一轮圆月,总是会想起家长,想起当年与他们在一起过中秋节的快乐。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出去工作,一年难能见几面,虽然是儿童,但内心还是会想父母,当他们在过节那天打来电话时,接之前认为自己会很平静,但当电话接起来,父母说出了第一句话时问:我们好不好,我们总是在说话时带点哭腔也许是太想念他们了。中秋节对于团圆时的家庭,是洋溢着浓浓的幸福的,但对于无法团圆的家,只是一个钩起伤心,钩起眼泪的,对家人的加倍思念想见又见不到,加倍的痛苦,我想,留守儿童的心里的愿望是与家人团聚。小学生作文中秋随想

中秋节,和家人一起在月亮下面,边吃月饼,边赏意在明月,一起开怀大笑,才是一幅最美丽,动人的画面,希望今年他们能梦想成真。

初中的中秋节日记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家都听过这首诗吧,每年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了。传说中王母娘娘为了不让嫦娥与后羿相见,后羿知道后不顾一切的月亮奔去,嫦娥就是在八月十五日被王母娘娘升上月亮。晚上,我,妈妈,爸爸,和妹妹一起玩。我先提议说:“我们玩猜谜语吧。”大家一口答应:“好。”我把自己准备好的话筒,钱,谜语拿出来。我兴高采烈地说:“大家都坐好,我要开始出题了。”第一个谜语:“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爸爸火速的说:“他们的样子长得不一样。”“错。”爸爸沮丧地低下了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妹妹慢吞吞地说:”孔子的子在左边,孟子的子在上边。“我说:“对。”妹妹像小兔子一样活蹦乱跳。“奖十元。”我说。顿时,大家都疑惑。我说:“忘了告诉你们只有打对了就有奖励——十元钱。”

中秋日记篇3

我突然想起了月亮,我仰望天空,灰蒙蒙一片,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我心显得有点凄凉,还有点空荡的感觉。我不知道是云儿挡住月亮的路,还是月亮忘记了今天是中秋节呢?

我走在路上,一会低头探路,一会仰头看天。我放眼寻找,不知道月亮躲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不出来。一丝丝秋风掠过脸庞,我感到凉幽幽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我回到家里,继续的等待月亮出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我仿佛回到了古时候。。。。。。只剩遗憾,因她不知何处?

十点钟了,还不见月亮踪影,我彻底绝望了。这时,家人的欢声笑语把我拉回现实中。我的生活多么美好温暖,虽然没有了圆月,却有相聚的喜悦。

中秋日记篇4

今天本来是星期日,应该是一觉睡到自然醒的好日子!但是因为据说什么中秋遇上了国庆,又或者是因为日后可以放的时间长一点,所以学校里决定,星期日也得去学校!好吧,学校的通知就是圣旨,哪怕你前一天晚上睡的再迟,哪怕你心里再不愿意去学校,只要学校不通知放假,你就得硬着头皮去学校!

昨天晚上的时候,小臭可能身体有点不舒服吧,一晚上睡得都不怎么踏实。但是自己却太困了,睡得不得知道。

然后就是今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小臭说想要请假,可是自己心里想着上了一年级,毕竟不可以和幼儿园一样随意,所以就该小臭吃了点感冒药,送到学校去了!

然后一上午的时间自己都过得心神不定的,好想问问老师还在学校里边怎么样?但是又怕老师觉得自己多事,最后也就忍着没问,再过一个小时,孩子也就放学了,希望小家伙可以健健康康的!

人有的时候真的是特别的奇怪,孩子在家的时候你总觉得太吵太闹,太不听话,但是等孩子真正的去了学校,家里就剩下你一个人的时候,你又觉得自己太过孤单,总是时不时的看看手机,看看时间!

当了母亲之后,突然觉得之前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自己真的是有了太多的顾虑,害怕孩子太听话,受委屈又害怕孩子太不听话,将来在社会上吃亏,害怕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没有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又害怕孩子太过好好学习,变成书呆子!

害怕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在学校扛不住,又害怕不去学校的时候落下太多的课程!

中秋日记篇5

中秋节要祭月的原因所谓“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在先人的观念中,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和谐是万物正常生长的保证。《礼记?祭义》中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视祭祀日月。

春秋末年《周礼》记载:“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描述的是先人在中秋夜击鼓奏乐,祭月迎寒的场面。《礼记·祭义》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阴阳关系,祭日于高台,祭月于坑穴。《史记·封禅书》还记载:“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猪祭月。

秦汉时期祭月在皇室礼仪中继续传承。秦时,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东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武帝时,则“夕夕月则揖”,行朝日夕月之礼。北魏、隋唐直至明清历代沿用秋分祭月礼仪。明世宗时,还在北京修建夕月坛,专供天子于秋分设坛在夜晚祭祀月神,这就是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

《明嘉靖祭祀》记载:“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又曰:“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即每三年一大祭,遇丑、辰、未、戌年皇帝亲自在月坛祭月。其他年份则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同时,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习俗开始成为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风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

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描述的是中秋节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而后焚毁月光纸,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动在民国期间仍然风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孔夫子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祭祀礼仪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排在我国传统“五礼”首位的吉礼,就是祭祀天地神灵之礼。

所以说,祭月活动重新受到重视应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祭祀礼仪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清明节祭祀黄帝陵、端午节祭祀屈原、中秋节祭月以及孔子诞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的祭孔大典等活动,将会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主要礼仪。

中秋祭月习俗介绍皇家祭月

所谓“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在先人的观念中,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和谐是万物正常生长的保证。《礼记?祭义》中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视祭祀日月。

春秋末年《周礼》记载:“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描述的是先人在中秋夜击鼓奏乐,祭月迎寒的场面。《礼记·祭义》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阴阳关系,祭日于高台,祭月于坑穴。《史记·封禅书》还记载:“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猪祭月。

秦汉时期祭月在皇室礼仪中继续传承。秦时,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东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武帝时,则“夕夕月则揖”,行朝日夕月之礼。北魏、隋唐直至明清历代沿用秋分祭月礼仪。明世宗时,还在北京修建夕月坛,专供天子于秋分设坛在夜晚祭祀月神,这就是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明嘉靖祭祀》记载:“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又曰:“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即每三年一大祭,遇丑、辰、未、戌年皇帝亲自在月坛祭月。其他年份则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民间祭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汉族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同时,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习俗开始成为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中秋祭月仪式简介明清时期祭月仪式,即如《帝京景物略》所述,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祭祀活动,这也是唐朝后根据“中秋月圆”而发展出的以“家人团圆”为主题的汉族民间祭月活动。

祭月要持肃敬之心。《论语》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之说,即祭神要敬神如在身边。祭月前最好要能够沐浴更衣,以示对月神之敬意。

中秋夜家人团聚一堂,面对月出方向设祭案,案前高挂月神像(俗称月光纸),案上放置月饼、祭酒、西瓜(切成莲花状)或其他水果、以及其他食品作为祭祀供品,外加红烛两支、小型祭香插座(或香炉)一个,酒杯(或酒爵)三只。如行跪(汉代又称经坐,即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拜礼,则需在案前铺设跪拜席位。

中秋日记篇6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俗称中秋节。“中秋”意为秋天之半,一秋之中。中秋节还被称之为月节、拜月节、团圆节、八月节,以及追月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简单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简单介绍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习俗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而“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月。”(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起源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中秋日记篇7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日记篇8

我站在秋风之中,告别那段悲伤,听秋雨诉说那缠绵往事,看秋风带来那往日甜蜜,泪水,一滴,一滴,在脸庞……双眼模糊,忘记过去是我唯一的选择。也许开始就是个错误,可明知道却还要开始,因为爱 ,所以不得不开始。

耳畔,传来往日的欢声笑语,可是如今却那般刺耳。第一次有心痛的感觉,因为这世间有个牵挂的人。也许,今生我们都如平行线,远远望去交汇在了一起,可那只是一种假象,永远都是!所以,留下的只有心痛!

秋雨绵绵,勾起我无尽的思念,蓦然回首,不曾看见往日的容颜,只有飘零在秋日的泪水,似秋雨般缠绵,又似秋雨般无奈。爱错了,怎么才能重新开始,一切的一切,我只希望你幸福!

以后的路,我来走,未来的路 ,我来把握!不管以后怎样,你在我生命里留下过美丽的瞬间,我记得,会永远记得!在这瑟瑟秋风之中,我魂牵梦绕,仿佛听到你的跫音,蓦的会受却发现,我只不过是个过客。

前世今生,我不会承诺。也许,缘分到此已断,前缘续不上。我的眼泪,在那瞬间早已破碎,所有的记忆灰飞烟灭。秋日的街头好冷,一个热嗯的街头好落寞,只希望自己加油,无论如何加油!

我要擦干眼泪,和过去告别,和悲伤说再见,大步向前。多年后,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蓦然回首,与你相遇之时一没有那份悲凉。

世间的一切都会随时间褪色,唯一不变的只有那份珍贵的记忆,深藏我心间,这份记忆!

中秋日记篇9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日记篇10

心里每每想起儿时的中秋,总有一种别样的滋味。我们那个儿时时代,每到中秋节,也是农家比较拮据的时候。每年中秋,青黄不接,秋季的果实还没有收获,即使简单的过一下这个节日,也会给家里增加不少负担,尽管如此,大人们还是尽力让孩子过好节日。孩子不会理论这么多,只想多分一些月饼,兄弟几个抢着自己那份节日食品,至少是不被抢走,也正是这抢着吃的食物,感觉是特别的香。直到我到县城上高中读书的时候,父亲还赶在中秋夜到来之前,从家里给我送去了中秋月饼。

长大了,成家后有了自己的孩子,肩上的担子也慢慢的重了起来。到了这样节日,如何让家人把节日过好,让老人孩子过节不再像我的儿时过节那样拮据与寒酸,不让孩子重演我儿时的经历。从有了孩子,我就除了上班时间外,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兼职。这十余年过得异常的紧张,往往是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吃饭休息,辛苦着但且快乐着。孩子在节日里的食品,比起我儿时记忆里的样子要丰富多了。日子宽裕了,至于中秋节给孩子留下来怎样的记忆,只有他自己心中知道。我的经历,留下了我那样的中秋记忆,形成了我要让老人孩子过好中秋节,至少不能再像我的儿时那样寒酸的想法并为此打拼,而留在孩子心中的中秋记忆,孩子长大了又会怎么让家人过中秋节呢?这就不得而知了。每每想到此时,心中不免产生一丝丝忧虑。但至少有一点,我想孩子应该懂得,为了家,为了老人和孩子,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父辈在打拼奋斗。儿时过节,过得是体会父爱母爱的那份幸福感受。

今年的中秋节又要到了,长大的儿子已经参加工作,近日总在加班,夜里十点多才能回家。我一直在等待着儿子休班,置办好了回老家过节的礼物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