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1:16:05

县乡范文篇1

一、划分选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

选区,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而划分的区域,是选民直接参与选举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当选代表的活动区域。根据《选举法》的规定,选区划分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无论按哪种方式划分选区,都要注意一个问题:人大代表资源问题。在自然单位中,人大代表资源不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将代表资源集中的几个单位划在同一选区,势必影响一些具备代表素质和条件的人不能当选;而将代表资源缺乏的单位划在同一选区,又会因缺少理想的人选而降低代表候选人的要求。因此,划分选区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把选区划分与实现代表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提高代表素质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防止把某些地区或单位简单地划几片、归几类,避免知名人士过于集中而出现“撞车”现象。划分选区可采用混合划分法,即在按常规以居住地或单位划分选区的同时,针对一些地方代表资源相对较多或相对较少的状况,可以单位为主体与附近居民结合划分为混合选区,也可以以居民为主体结合邻近单位或行业划分为混合选区。

二、城乡人口不同比例确定选举代表名额的合理性问题

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是否合理是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体现。从理论上讲,只有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才能称之为选举权的完全平等。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选举法》规定,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为四比一。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按城乡人口不同比例确定代表名额的规定和做法显得很不合理。①从选举权平等性看。它要求同等数量的代表由同等数量的选民选举产生,以保证代表基础的一致和选民权利的平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民素质的提高,在广大现代农民中间不乏各类优秀人才,他们更深入了解我国的国情,更能代表普通群众的意愿,并以此为基点来考虑自己、集体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因此,扩大农民代表所占的代表比例,既为我国过渡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创造条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②从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市场逐步趋向统一,城镇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以年均1%的速度递增,年全国的城镇化率已达36%,并还将有所提高。因此,改变城乡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势在必行。③从农村社会阶层构成看。农村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结果之一,就是使农村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如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贸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所以,单凭农村户口来确认农民身份,并将他们简单地排除在工人阶级、知识分子行列之外,就有失公允了。当然,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数量占我国人口总数的比例依然很大,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农民所占的比例更大,如果一下子实行完全平等的选举还难以落实,只有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差距,才能充分体现选举权的平等性与我国国情的有机结合。

三、政党、团体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主体、比例和人数问题

《选举法》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这一规定是我国民主发展的重要体现。但关于政党、团体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主体、比例、人数这三个问题,《选举法》没有明确规定。一是没有明确规定哪一级的政党和团体有权推荐代表候选人。对此,《选举法》释义解释为,“可以考虑,由同一级和下一级的政党和人民团体推荐代表候选人。”这样就产生了两个新问题:一个,如果同一级和下一级的政党和人民团体推荐的代表候选人不一致,有可能使政党、团体推荐的名额过多;另一个,如果下级政党、团体与上一级一样同等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到了具体选区,就有可能采用简单化的方法推荐初步代表候选人,不去充分发动选民提名。所以,政党、团体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主体,还是定在“同一级”为宜,即使下一级有提名权,也只能是贯彻落实上一级的意图。二是没有明确规定政党、团体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比例。在县乡直接选举中,这个比例限制对保证选民能够充分提名自己信任的人为代表候选人至关重要。相对而言,政党、团体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影响力比较大,并且又有各级组织做后盾,其当选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政党、团体提名过多,就容易包揽提名,影响选民提名的积极性,有损选举的民主性。因此,在直接选举中,必须给政党、团体推荐代表候选人规定个比例限制。在实践中,有些地区对政党团体的提名数作出了比例规定。比例数规定的如何还可以研究。三是没有明确规定在直接选举中政党、团体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即在选区提名代表候选人,是按应选人数提,还是按差额数提。根据《地方组织法》“差额选举,等额提名”的精神,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的若干规定,我们认为,选区内的政党、团体与选民提名的代表候选人均不得超过应选代表人数。

县乡范文篇2

一、乡财县管改革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县实行“乡财县管”后的主要成效:

(一)规范了收入征管,挖掘了收入潜力。实行“乡财县管”,不仅规范了农村税费改革后的税收征管,而且有效遏制乡镇财政支出需求的膨胀,明显减少了乡镇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从根本上治理了乱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既从源头上杜绝了乱收费、乱摊派现象的发生,又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乡镇预算内外财力,有效保证了乡镇的基本支出需要。

(二)加强了支出管理,确保了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通过实行“乡财县管”,使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在乡镇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财政管理框架。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加强了支出管理,规范了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支出应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保障乡镇工资正常发放,杜绝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实行乡财县管后,在加强支出管理的同时,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乡镇不仅不能随意进人,还对原有的不在编人员进行了清理清退,清退人员财政一律不再供给。

(三)有效遏制了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乡镇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债务负担太重、窟窿太大。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不能随意举债,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改革后,通过彻底清查乡镇债务,对乡镇债务“先刹车、后消肿”,遏制债务膨胀。

(四)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水平。实行乡财县管改革,在坚持乡镇“三权”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四个管住”,即管住了乡镇乱收费、管住了乡镇乱花钱、管住了乡镇乱进入、管住了乡镇乱举债,从根本上堵塞了收入截留、流失和支出挪用、浪费的漏洞,扎住了乡镇进入和举债的口子,极大地提高了县乡财政管理水平。将改革前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比较低,收入无预算,支出无标准,票据不合规,账户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特别是乡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得以扭转,不仅加强了乡镇财政管理,还规范了村级的财务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目前在财政管理上对乡镇分为哪几类?未实行乡财县管的有哪些乡镇?

20*年起,所有乡镇实行乡财县管。在财政管理上对乡镇划分为二类,一类是上解乡镇,一类是补助乡镇。

三、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财政所及县(区)财政局相应设置了哪些机构和岗位,其主要职责和相互关系?

实行乡财县管后,财政局设置了乡财政股、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农村财政管理局等股室单位,乡镇财政所设置了财政所长(包括指导员、副所长)、税收征管员、财政补贴信息员、乡镇财务结算员、项目资金专管员、乡镇农村经营和村级财务管理员、农村社保信息员等岗位。乡镇财政所及县财政局对应股室相应职责和相互关系是业务上有联系的岗位,如乡镇会计中心设主任、副主任、总预算会计、记账会计、出纳、档案管理等岗位,农村财政管理局设局长、涉农补贴发放、税收征收管理、村级资金管理等岗位。

四、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统一设置哪些账户?各类账户的开户行、用途及使用规定?

取消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一切收支账户,乡镇所有预算内收入、非税收入、上缴县级国库(人民银行)。所有支出由县金库拨到乡镇核算中心支出账户,根据支出性质(工资、经费)按规定办理支出(商业银行)。在不改变乡镇资金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性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核算。

五、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职能由乡镇财政所承担还是由县(区)财政局设立独立机构承担?总会计原始凭证归哪里保管?

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职能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和乡镇共同承担。总会计原始凭证资料由乡镇核算中心负责核算、整理、装订,进行归档。原始档案在乡镇中心保管2年后,退回乡镇保管。

六、目前纳入乡镇财政供给的有哪些行政事业单位?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能由各单位分别承担、乡镇财政所承担、乡镇政府指定专人集中核算还是归县(区)财政局设立独立机构承担?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原始凭证归哪里保管?

我县从20*年2月开始,对乡镇党委、政府、人大等行政单位和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站、土地村镇建管所、经济信息服务站、计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教站等事业单位进行了“乡财县管”。从09年元月起,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站、土地村镇建管所三单位垂直上划,由县本级管理。

乡镇会计职能由乡镇统一安排工作人员负责办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原始凭证资料由乡镇核算中心负责核算、整理、装订,进行归档。原始档案在乡镇中心保管2年后,退回乡镇保管。

七、乡财县管的模式主要分几种?每种模式的收、支、凭证及业务流程?〔请分别用流程图的方式详细说明乡镇税收收入、非税收入、预算外收入的征缴流程,乡镇财政总预算的经费领拨流程,乡镇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性支出、机构正常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包括乡镇自行安排的专项经费、上级追加的专项经费)的审核、领拨及支出流程〕

乡财县管的模式:县财政成立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按“票据统管、采购统办、集中收付、账户统设、预算共编”模式管理。

乡镇税收收入征缴流程:

1财政所(耕地占用税、契税)、国税所(增值税)、地税所(营业税等)收入—>2缴入县金库(乡财政股统计);

非税收入征缴流程:

1乡镇收取—>2缴入县金库—>3拨到乡镇中心支出户—>4乡镇申请支出;

预算外收入的征缴流程:

1乡镇收取—>2缴入中心专户—>3乡镇申请支出;

乡镇财政总预算的经费领拨流程:

1县金库拨款—>2进入乡镇支出账户—>3工资部分进入工资支出户,月底打卡发放到人—>3公用经费进入经费户,由乡镇随时办理支出;

专项经费领拨流程:

上级安排的专项经费:

1由相关单位拨到乡镇中心专项资金专户(中心分乡镇、用途记明细账)—>2乡镇申请支出—>3按专项资金用途和各自要求审核后办理支出;

乡镇自行安排的专项经费流程:

1乡镇收取—>2缴入专项资金专户(中心分乡镇、用途记明细账)—>3乡镇申请支出—>4按专项资金用途和各自要求审核后办理支出。

八、乡镇财政体制对收支范围、基数核定、收入分享方式及比例(包括按税种分享、超收分成、收入包干等等形式)、上解补助等是如何确定的?是否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建立了县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制度?

2009年起,为进一步理顺县乡分配关系,促进乡镇财政改革和发展,我县下发了《关于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意见》按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合理配置乡镇财力,简明规范、分类指导,与改革政策相配套原则对乡镇收支范围进行了确定。收入范围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其它收入等地方收入。支出范围包括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经费、机关正常运转经费,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支出。保证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同县直单位相同的水平。公用经费根据乡镇规模全县划分为二类;事业经费以乡镇上年统计人口数按人均5元计算。考虑区域位置的特殊性和承担的部分交叉事权,在保证收入任务的前提下,对县城所在地进行了专项补助。

《意见》明确继续深化乡财县管改革。从2009年起,所有乡镇要编制部门预算。要加强对乡镇机构、编制、人员、资产、财务等基础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立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力求全面准确掌握预算单位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清理核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掌握部门资产底数,保证预算分配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实物资产基础之上,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收入管理。凡当年完成地方收入目标任务超收部分全部留给乡镇,并奖励超收部分的10%,主要用于消化本级财政形成的债务,弥补乡镇正常运转经费和社会事业经费不足。要严格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乡镇组织的各项非税收入,按规定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考评制度,实行激励机制。公用经费实行每月均衡拨款。事业费实行与当年收入任务挂钩的考评办法。加强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切实加强机构、编制和财政供给人员的管理,认真清理核实财政供给人员,对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除。严格控制和化解县乡政府债务。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积极采取措施,清理核实和消化县乡政府历史债务,化解债务风险。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控制债务的约束机制和化解债务的激励机制。坚持厉行节约,实行政府采购。乡镇政府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项支出必须控制在限额内,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准超限额支出。房屋购建、办公设备、交通工具购置等资本性支出要实行政府采购。

九、乡镇预算如何实现“县乡共编”?编制的具体内容、程序和编制方法?乡镇预算是否报乡镇人大审批?年初预算是否作为核拨经费的依据?

2008年底,我县编制2009年县乡预算时,要求“县乡共编”,全县19个乡镇、办事处、场均按要求进行了部门预算的编制。每个乡镇按一个部门进行编制,收入、支出按2009年县乡财政体制意见确定收入、支出范围。编制预算统一使用“E财”部门预算编制软件,由财政局乡财政股汇总后下发到乡镇,乡镇财政报各乡镇人大审批后执行。该预算作为核拨经费的依据之一。

十、乡镇财政的预算指标如何管理?乡镇财政是否编制部门决算和财政总决算?是由县(区)财政局统一代编还是乡镇财政所按统一格式自行编报?

乡镇财政的预算指标按年初编制并经乡镇人大审批的数据确定,乡财政股据此公用经费按月均衡拨款,不在预算或体制内的的公用支出年终办理追加,人员经费按月拨付。乡镇财政年终分别编制部门决算,并编制乡镇汇总财政总决算。乡镇部门决算由乡镇会计中心统一代编。

十一、乡镇收、支月报如何编制?乡镇如何掌握收支情况?县对乡镇收支进度如何考核?

乡镇金库收入由乡财政股每月编制,由于乡镇金库撤消,数据来源是从财政、国税、地税三部门提供。其他乡镇收入、支出由乡镇会计中心编制并反馈给乡镇政府。县政府每年下发三部门收入目标建议数,严格按序时进度考核。

十二、如何保障乡镇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和机构的正常运转?乡镇工资发放水平是否与县直单位一致?乡镇各单位的公用经费水平是县统一核定还是由各乡镇自行确定?

为保证乡镇工资的及时发放和机构的正常运转,我们对乡镇的各项基本支出逐人逐项进行了测算,统一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标准。根据乡镇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公务费定额。明确乡镇支出范围,健全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优先保证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严格控制会议、招待、小车、电话等费用开支,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在保证县乡工资水平一致、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制定激励措施,强化目标管理,调动和保护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给乡镇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乡镇增收节支,积极处理旧欠。对乡镇人员工资,实行乡镇申报、人事审批、财政打卡发放。乡镇各单位的公用经费水平是县统一核定,根据乡镇规模全县划分为二类,白杨林场、范集工业园区为一类乡镇,其他为二类乡镇。以支出项目办公费、邮电、报刊费、水电费、交通燃料维修费、会议招待费等确定支出限额,除外还安排乡镇上年统计人口数人均5元的事业经费,用于乡镇事业发展支出。

十三、如何规范乡镇专项资金的管理(可分别不同的专项资金逐一说明)?对乡镇的专项资金,是否制定了管理办法?对县(区)直接列支但在乡镇实现支出的专项资金,乡镇财政所是如何参与管理的?

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县出台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办理程序,对在县直接列支但是在乡镇实现支出的专项资金,在上级下拨后进入乡镇统一开设的专户,然后根据上级对各个资金用途的不同要求,布置到乡镇,县乡镇中心按专项资金不同的用途,分类核算,乡镇具体负责实施落实,不允许截留、挪用。

十四、目前乡镇有哪些预算外收入?各项预算外收入及其支出是如何管理的?

实行“乡财县管”和20*年财政部新旧科目转换后,目前乡镇预算外收入已经不多,主要是各项工本性收入和零星的对口的困难捐款等,对这部分资金仍旧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财务制度办理支出。

十五、乡镇财政新增财政供给人员如何办理审批手续?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县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由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共同组织进行,严格乡镇人员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对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对乡镇中新增人员,统一由县进行录用,根据县文件和人事工资套改标准,进行打卡发放。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政策性支出,由县统一进行代扣代缴。对于工资发生的变动,由乡镇申报,在下月及时进行调整和办理,争取变动不过月。

十六、乡镇政府及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新增债务如何办理审批手续?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

“乡财县管”后,全面清理乡镇银行账户和票据,摸清乡镇收入家底。认真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并逐一登记造册报县备案。严禁新增负债,确需增加的,报县政府同意后方可办理。督促乡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消化现有债务。每年年底县财政都安排了一定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但由于数额巨大、债务原因复杂、牵涉面广,解决难度很大。在实际执行中,部分乡镇仍发生部分新增债务,对于控制新增债务和消化债务,没有好的有效的解决办法。

十七、村级账务是否由财政所代管?财政对村级的补助资金是由县(区)财政局统一管理还是由乡镇财政所管理,支出的拨付程序?

村级账务实行县农村局统管,乡镇财政所报帐制。村级补助资金按照资金支出顺序:五保户补助、村干部工资由农村局通过“一卡通”方式打卡发放;村级办公经费实行报审制。支出的拨付程序为:村级支出经村民理财小组签章,村负责人签字后,由村报账员报乡镇财政所初审,乡镇财政所审核汇总报县农村局审核拨付。

十八、乡镇财政所是否实行县(区)垂直管理?目前乡镇财政所(分局)承担的工作职责主要有哪些?

乡镇财政所于20*年8月份实行县级垂直管理。根据《*县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蒙编[20*]8号),目前乡镇财政所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贯彻执行有关财政、税收、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编制、报告乡镇年度财政预算草案、财政决算,并组织执行、管理乡镇各项财政收支、办理乡镇财务报账;管理、监督各种专项资金,并实行报账,组织到逾期资金回收;管理乡镇非税收入资金;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组织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做好各项财政涉农补助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承办县财政局和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九、县乡财政是否已经实现联网?联网的具体方式?县和乡镇是否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了解收支状况?

我县“乡财县管”改革工作积极推广应用网络技术,为适应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需要,应用财务管理软件,县财政局与合肥金蝶电脑公司、省爱普公司等合作,建立了独立的区域网,并请他们代为开发了一套适应新的会计科目和本县情况的系统软件。运用几年来,基本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录入、查询、会计核算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做出了贡献。但是没有实现县乡联网,乡镇也不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了解收支状况。

县乡范文篇3

一、县乡财政困难状况

覃塘区成立于20**年,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全区共辖10个乡镇,总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52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20**年,全区财政收入11331万元,财政供养人数9200多人,属典型的“吃饭”财政。20**年农村税费改革后,覃塘区财政困难状况日渐加剧。突出表现在:

1、基层政权运转和工资发放困难,一些津贴、补贴无法发放。基层政府运转艰难主要体现在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由于财力所限,“吃饭”都成了问题,许多基层全额预算管理单位的办公经费在基层预算中被不断削减,办公经费标准不断降低;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被逐步推向市场,只是保留了小部分财政拨款。20**年,覃塘区区直单位按平均每人每月200元,乡镇按平均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安排公用经费。在不允许拖欠工资的硬性规定下,干部职工工资基本上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但是一些津贴、补贴无法发放,涉及干部职工福利的一些政策无法实施。如作为职工住房基本保障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覃塘区因为财力困难,目前还无法实施。

2、基层财政赤字严重,财政资金周转困难。目前,我市相当县区、乡镇财政出现赤字,尤其是乡镇一级,整体账面上虽然表现为结余,但实际上却是赤字,主要是基于各方面的考虑,把一些实际已经发生的支出作挂帐处理,不列入当年支出,以求预算收支平衡。财政资金周转基本上依赖上级财政调度资金维持运转,同时欠拨专款较严重,有时依靠借款维持正常运转。

3、县乡政府负债问题严重,基层财政风险不断累积。由于历史原因,加上不能按期归还债务,财政负债沉重。20**年末,覃塘区各级政府债务余额将近2亿元,其中,解决地方金融风险专项借款4269万元,教育“两基”欠款2596万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负债2000多万元,这些沉重的债务,进一步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4、基层公共设施落后。医疗、教育、道路等条件城乡反差较大,同时,农村的水利设施、道路桥梁年久失修,已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二、县乡财政困难成因

(一)经济发展上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发展的滞后是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

欠发达地区多处在边远山区,交通落后,经济发展滞后,能够提供财政收入的财源不多,特别是缺乏支柱型财源。覃塘区是一个老、少、边、山、穷地区,20**年全区财政收入只有11331万元,财政收入规模少,缺乏稳固的支柱财源。20**年提供税收收入超1000万元的企业只有1个,超100万元的企业只有5个,其余税源零星而分散。

(二)财政体制性缺陷是诱发县乡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财政收入的划分出现了层层集中的倒金字塔型分配模式。1994年的分税制把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或共享税,2002年中央实行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2005年自治区实行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省级财政分享改革,至此,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成果已被中央、自治区集中,而留给地方的稳定性收入规模小,增量少,主体税收只剩下营业税的60%、增值税的17%,个人所得税的25%、企业所得税的30%和资源税。

二是共享收入返还补助计算体系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共享收入中央、自治区均按照分享改革前一年地方收入作为基数核算返还补助额,保证既得利益的体制设计使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层财政在改革初期因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基数低,既得利益极为有限,而增量大部分归中央财政所有的做法,使基层财政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得到的财力性收入增量受到制约。如覃塘区20**年增值税收入比2005年收入增加2494万元,地方所得财力增加495万元,即在每年的增值税收入增量中,每增加100元的收入基层财政所得到的财力性收入仅为20元。而所得税、营业税只是按原核定的基数补助。

三是事权与财力极不相称。各级政府层层向上集中资金,但基本事权却不断下移,即将部分应由上级财政负担的财政支出全部或部分下放给基层政府,县乡政府事实上承担着许多本该上级政府承担的职能,从而加剧了县乡财政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县乡政府一直要提供义务教育、本区域内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等多种地方公共物品,同时还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并且其承担事权大都刚性强、欠账多,所需支出基数大、增长快,无法压缩。

四是财政支出标准决策权的紊乱肢解了财政,配套政策使县乡财政不堪重负。一般意义认为,上级对地方的专项补助是地方的一种实质性的财力净流入,但上级现行的操作办法是在对地方给予一定补助的同时,往往要求地方必须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投入,有些专款则采取“钓鱼”的办法,即凡是地方相应给予配套承诺的,上级给予一定的补助,这种做法对地方财政安排来说,不仅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净“财力流入”,反而成了一种“财力流出”。20**年覃塘区在农村合作医疗、农业综合开发、中小学校舍维修、政法等项目配套方面共支出400多万元。另外,每次提高工资上级转移支付都留有大量的缺口给地方弥补,如2002年实施的十三个月工资,覃塘区共需600多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只有214万元,而且直到20**年也还只是214万元,而20**年覃塘区行政事业单位十三个月工资需求是1100万元。

(三)县乡政府职能转化滞后,机构人员不够精简,政府负债过高是县乡财政困难的直接原因

一是政府债务过高冲击财政运行情况。近年来,上级财政对世行贷款、清理金融机构再贷款、农业综合开发欠款等通过上下级财政结算扣付,使债务偿还直接转化为财政支出,成为财政的现实压力。近几年来,覃塘区因无法偿还欠款被上级财政部门通过财政结算扣款达到3085万元,巨额负债直接给县乡各项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是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不严,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覃塘区1997年财政供养人员是8234人,20**年是9284人,十年间增加了1050人。目前供养的人太多是多年累积形成的,这与我们在县乡机构和编制管理上的失控密不可分。由于对编制控制不严,导致财政供养的队伍日趋膨胀。

三、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对策

(一)统筹规划,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我们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和壮大财源,做大财政蛋糕,从根本上缓解县级财政困难。就覃塘区来说,一是要利用自己的区域、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建材业。目前,华润集团、台泥集团已进驻覃塘,其中年产400万吨水泥的华润(贵港)水泥有限公司已投产,预计2007年该企业提供的税收可达到5000万元;年产900万吨水泥的台泥企业将于2008年3月陆续投产,届时,两大水泥企业将成为覃塘区稳固的支柱型财源,成为覃塘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二是要努力拉长建材工业产业链。扩大华宁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南方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规模,加快建设福盛橡胶有限公司,争取上马水泥制品、水泥包装材料生产项目,以及为水泥生产配套服务的交通运输业。三是要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石卡工业集中区、甘化工业聚集区和覃塘林产品加工区,为承接产业转移建好平台,培育更好的税收增长点。在加强招商引资的同时,要避免盲目引进项目,造成高成本、高浪费、高污染、高能耗和效益低、品位低、质量差、贡献少等问题,特别是要避免由于招商引资造成巨额的财政债务包袱。

(二)改革体制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进一步加大中央、自治区财政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进一步规范政府间分配关系的前提下,改进现行的税收返还、定额补助及专项拨款等形式的转移支付办法,并使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建立健全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要简化测算指标,以各县市区可用财力和标准支出为依据,凡可用财力低于标准支出的,均纳入转移支付范围。二要清理专项拨款,改进拨款方法,逐步将其纳入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三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用增加新型的体制关系,均衡地区财力分配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高度关注历史遗留问题,加大还债减员力度。

一要审慎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化解地方财政风险。国家应尽快出台处理地方财政债务的相关政策,对县乡债务化解适当给予创新空间,将化解债务列入财政部“三奖一补”为核心内容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一系列综合政策措施,提高县乡政府的积极性。对因上级政府转嫁负担或因“上级出政策、下级出资金”而形成的债务,从上级财政当年增收部分逐年预算安排解决。县乡要根据“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原则,积极开展清理化解债务工作,认真研究化解债务的途径和方法。要严格实行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主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防止新增债务。还可以通过拍卖、租赁等方式盘活资产、资源,用债权债务置换等方式,消化部分县乡债务。同时,我们认为“三奖一补”的激励政策应该涵盖到财政困难的市辖区,对财政贡献大的县(市、区)、乡给予重奖。

二要加快制定出台有利于县乡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各项政策。上级财政要增加“三奖一补”系列政策的补助资金,加大力度鼓励县乡分流超编人员,破解人员分流的难题。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县乡减员、减事、减支,降低政府运行成本。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确定“能进能出”机制,严把进人关,促使县乡政府供养人员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四)加强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运转和工资发放。

县乡范文篇4

按照**县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当前已进入换届选举第二阶段,为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操作性,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结合实际,就第二阶段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要统筹安排,确保换届选举第二阶段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县人大、政协、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换届选举工作,认真分析研究第二阶段工作任务,充实力量,配强人员,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做好换届选举第二阶段各项工作。县县乡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各乡(镇)党委要始终坚持日常工作与选举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原则,严格按照换届选举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研究部署换届选举第二阶段各项工作,制定第二阶段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稳步推进。

2、要深入调查,积极做好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分配工作。

县选举委员会、各乡镇选举委员会要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坚持属地原则、便民原则、人口原则、代表限额原则和平等性原则,按照选区划分的程序和方法,积极做好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分配工作。县人大要按照《选举法》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于7月15日前研究提出新一届县、乡人大代表名额预分方案,按程序上报审批后,严格按要求分配县、乡人大代表名额,并认真做好城镇各选区划分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各乡镇选区划分的指导,严格审查各乡镇上报的选区划分方案及选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进行统筹研究,综合平衡,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进行协商调整,对通过的县级选区划分和各选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要面向各选区公布,并上报地委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乡(镇)选举委员会要按照县人大代表名额分配方案,依据选区划分标准和代表名额分配原则(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认真进行选区分类、拟制选区草图、确定选区规模,形成选区划分方案,同时,要分别成立选区选举领导小组,划编选民小组,由选民推选选民小组组长、副组长,明确工作职责,并将选区划分方案和选区选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情况上报县选举委员会审查备案,通过后分别将乡(镇)选区划分和各选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在各选区公布,及时填报《选区划分情况登记表》。县政协也要研究提出新一届政协常委职数,形成政协委员构成方案,按程序上报审批,并认真做好政协委员换届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政协、人大换届同步进行。

3、要创新形式,大力营造宣传声势。

各乡镇党委要制定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创新形式,大力开展选民教育活动,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要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栏等有效形式,在主要街道、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大力营造宣传声势;要采取集中宣传与面对面宣传相结合、宣传讲解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分片宣传与登门宣讲相结合、举办知识竞赛与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等有效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换届选举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做到教育对象一个不漏,教育内容人人皆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信息宣传组要及时编写下发宣传提纲、标语口号、选民须知等宣传资料,并协调宣传、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大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充分调动广大选民参选的积极性,自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好民主权利。届时,县乡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成立检查组深入基层检查选民教育落实情况,凡宣传不到位、措施不力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4、要层层落实,切实做好换届选举培训工作。

县、乡换届选举委员会要分别制定换届选举培训方案,在学习领会换届选举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层层落实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县人大选委会要举办县级换届选举培训班,对各选区选举领导小组负责人、乡(镇)换届选举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人、下派工作队员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各乡(镇)选举委员会也要对选举委员会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各选区选举领导小组成员、乡(镇)下派负责换届选举工作的干部、村委会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要通过培训使换届选举工作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换届选举工作程序、方法、步骤及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我县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5、要严格程序,认真做好换届考察工作。

人事安排组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地委组织部制定的《吐鲁番地区乡镇换届考察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研究制定乡镇人大、政府班子换届推荐考察方案,认真做好换届推荐考察工作,酝酿提出乡镇班子换届人事安排初步方案,待审批后及时安排乡镇领导班子交流人员到位。同时,要积极配合地委做好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全额定向推荐和考察工作。各乡(镇)党委也要积极配合县换届考察组做好换届考察工作。

6、要热情接待,积极做好信访举报受理工作。

县乡换届选举各工作组、各乡镇要严格按程序依法落实换届选举工作任务,正确对待各族群众的来信来访,做到举报一起,受理一起,要本着客观公正、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调查核实,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7、要保证质量,及时做好信息采编和上报工作。

信息宣传组要及时了解掌握换届选举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提炼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要通过信息工作及时向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及时将有效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发挥信息引路的作用。各乡镇也要及时总结典型做法和经验,及时采编、上报信息,并保证信息工作质量。

县乡范文篇5

财政局领导班子,几年来。带领全县财政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爱岗敬业,大力推行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使我县财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年以来,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双文明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团结奋进齐举力优胜劣汰竞风流

行使着县乡两级政府“管家”职责,县财政系统有干部职工多人。担负着生财、聚财、用财的使命。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县乡机关运转与社会稳定发展进步。为了不负人民的重托,局领导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从我做起,勇于开拓、廉政勤政,弘扬正气,把带出一支懂管理、廉洁勤政的过硬财政队伍。局班子以团结、民主、实干、进取”为建设目标,通过抓住思想教育,采取上党课、组织学习讨论、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如何搞好班子团结,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如何开拓进取,怎样廉政、勤政”等一系列专题讨论,加强班子成员党性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能力。局长处处模范带头。财政局的班子建设中,讲大局、讲团结、讲民主、讲真诚,从自身做起。处处注意团结同志,与大家坦诚相待,不搞一言堂,坚持群言堂,凡是财政改革、人事、基建等大事,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班子里民主空气浓,班子成员都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既分工又协作,依照各自分工,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班子具有坚强的凝聚力、整合力、战斗力。同时,狠抓中层骨干队伍的建设。局里制定了岗位责任制、考核、轮岗、末位淘汰制、任前戒勉谈话制、离岗审计制等监督制约机制,通过进行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促使各项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仅年全局受到县以上各级惩处的就有人次。同志还被授予“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镇财政所被评为全省先进财政所。

率先垂范倡廉政堵塞漏洞强管理

就尤为重要。要带出一支高效廉洁的队伍,打铁先要本身硬,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如何对待手中掌管的钱?局里制定了财政干部的五不”原则,即:近财不沾,近财不贪,财政工作性质特殊每天与资金往来打交道。加强队伍廉政建设。近财心不乱,近财手不伸,近财嘴不馋。局里成立廉政领导班子,大力开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建议财政干部要“做事上进,做人干净,群众满意,领导放心”并以局里的先进人物陈志栾等人为榜样,进行对照,找差距。同时,运用局里违纪违规的反面例子,进行教育,敲警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使人人树立廉政为民观念。局领导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处处以身作则,做廉政勤政的表率。局机关建立了考勤登记、查岗制度,局领导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为了节约开支,局里对公费报销的电话实行“总量控制,分解到岗,限额报销,超支自负,节余归公,定期公布”几年来,局领导无一人超标报销电话费,每年局机关节约电话费多元;对车辆管理实行用油定量管理,按出车里程供油,私事用车照章按里程计价,先交费,再派车。局领导还带头取消了坐单位车辆到市区和县内下乡出差的市内交通费和途中补助。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局对工程建筑和招待费实行了严格的监管。去年局里新修了一栋办公大楼,基建工程和办公用具购置从头至尾,实行集体民主决定,严格按合同办事,七个局领导,无人吃施工队和商家一餐饭。确定会议室装修过程中,有一装修队给分管工程的局一个红包,当即予以拒绝。后来,装修工程通过招标,节约资金余万元。公款接待方面,凡开支一律由办公室核实开具接待开餐证明单,实行对口接待,无关人员一律不参加,对没有开具接待开具证明单和逾越规定时间报帐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局长更是严以律己,带头垂范,有人称他为“某乡一财政所长的亲属求他办事,事后到家中放下一个红包就走了没有其他人知道,还是把钱交给局纪检组,退还给了当事人。局班子坚持每月集体学习一次,半年过一次民主生活会,会上,每人都要汇报廉政勤政情况,领导们互相还要提意见、建议,负责廉政工作的局领导和监察的纪检领导,要反馈群众意见,敲警钟,教育在前,防患于未然。

还加强了廉政监督和查处案件的力度。干部职工的调动离任,局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都进行戒勉谈话,并实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处,防止腐败。局长书记亲自抓局里内部违规违纪的案子查处。上级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局纪检组五年来,自查自办案件起,并进行了严肃的处置,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万元,有力地惩治了极少数人的官僚主义、玩忽职守、腐化堕落、经济违纪违法的行为,也从反面极大地教育了全局的干部职工,人人引起警觉。同时,不时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堵塞漏洞,加强管理,防患在前,有力地促进了队伍建设。

依法行政,局领导把政务公开。提到勤政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并列入局双文明责任制进行考核。把年度工作目标、政府推销、干部使用、办事顺序和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等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制定了办事公开制度,廉政建设公开制度等,通过制度上墙等方式,公开了各项办事事宜和行为规范,增强了依法行政透明度,实行政府推销,干部民意测评、竞争上岗,机关进人、吸收党员公示,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对政务公开执行情况,干部职工勤政廉政情况,实行平时抽查、年度评议,将评议结果与年度考核、评先评奖、晋职晋级相结合,有效促进了政务公开的落实。

局出台了关于明确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处罚审批权限等问题的通知》和财政监督执法顺序。局领导以身示范,为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带头学习《行政处罚法》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财政检查工作规则》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广大干部中掀起了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学法的高潮,并组织干部职工分期分批到市财政局进行法律培训,所有人员在市里进行过关考试,百分之百获得执法上岗证。

坚持依法行政。局领导带头严格执法,执法方面。上正下清。局内部实行内部审计,不讲情面;外执法,公正无私。既执法,又协助被执法单位,进行整改,通过执法,提高被执法单位的法律意识、财会管理水平。近三年来,局所作出的行政处理处罚,没有发生一件复议案件。连续年,被县委政府、市财政局授予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局里依法行政的好举措和经验,受到上级重视,全市财政系统推广,并在全省财政监督工作大会上,做了依法行政的典型发言。

努力亲民、爱民、安民。近几年来,坚持勤政为民。局从省市争来专项资金,为县直单位和乡镇维修和新建房屋,改善了干部职工住宿和办公条件。对局里的挂钩乡村,更是经常给以关心和支持。挂乡帮村工作中,协助岩桥村架高压线,修变电站、水泵房为困难户建房屋,解决住房困难。局还为乡村送去了大量科技资料、水果苗木,帮村民科技脱贫。镇,局派专人负责联系移民户,帮移民出主意、想办法,栽种水果,搞山地开发,使他富起来,安心生产,不上访。当得知乡村村民家被火烧得一无所有,局领导立即在全局动员,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大家捐钱捐物,送衣送米。乡遭受洪灾,局干部职工主动捐钱捐物,伸出温暖的手,尽自己所能,奉献一片爱心。

县乡范文篇6

一、县乡两级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各地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优化环境”,以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查处、考核奖惩为手段,认真开展了行政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工作,增强了机关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了行政效能,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优化了发展环境,为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主要表现在:

1、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气氛进一步浓厚。围绕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有的上下联动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有的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政务阳光行动、开门接访活动;有的经常性地开展了各类民主测评评议活动;有的心系企业开展了服务企业活动。以此为载体,提升效能,提高社会满意度,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气氛更加浓厚。

2、积极主动落实便民服务措施,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群众到机关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制定落实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有的县除了在县本级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还在各乡镇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方便了群众办事。

3、不遗余力加强督查、查办效能案件,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开展明查暗访、现场督查等方式,不定期对机关工作作风、单位上班纪律、服务承诺兑现等情况进行督查。同时,按照“有诉必受、有案必查、有违必究”的原则,认真受理群众、客商的投诉,并且严查快办,努力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县乡两级效能监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基层领导消极对待效能监察。有个别领导认为效能监察是“找麻烦”、“惹是非”、“捅娄子”,担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监察暴露出来,会影响单位形象和个人的政绩,害怕监督,进而以消极态度对待效能监察,致使该部门、该单位的效能监察工作只是走走过场,应付上级检查。甚至使通过查办投诉、明查暗访等监督检查发现的一些违纪行为,没能进一步采取查纠措施,导致效能监察半途而废。

2、部门协调不够,没有形成效能监察工作的强大合力。有的效能监察内容包罗万象,把正常的行政管理活动,也当作效能监察,包打天下,重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有的拘泥于业务部门原有的分工而无所作为,或只承担最后的行政处理工作,部门联动不够,部门协调不够。

3、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效能监察工作缺乏相对统一的操作性规定,也没有成形的模式,各地在具体操作中,各有各的做法,没有形成一整套相对比较规范有序的操作程序和工作制度,导致效能监察主体、客体不明确,效能监察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的工作方法滞后,仅局限于督促上报有关资料等方式方法;有的对问题的处理只停留在提醒、打招呼、提建议上,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强制性不足;有的对问题的处理则仅由领导或某一临时性机构作出,随意性较大。

4、效能监察机构不够健全,职责不明。目前,大部分地方在县本级建立了效能监察机构,但由于没有统一要求,存在职责不明、管理不明、队伍不全、各地机构名称杂乱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有的效能监察机构为临时机构,有的则为事业单位,对行政单位及公务员履职行为进行监察极为不妥;有的效能监察机构为单列机构,与纪检监察机关执法室、监察综合室、纠风室等分工职责不明;有的乡镇没有设立专门的效能监察机构,把效能监察工作放在乡镇纪委,而乡镇纪委由于人员缺少等诸多原因,致使效能监察只能流于形式。

三、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效能监察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县乡两级效能监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对效能监察的正确认识。加强基层领导特别是县直单位及乡镇“一把手”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让其充分认识行政效能监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真正把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纳入工作总体部署,切实加强领导,为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进一步把开展效能监察重点与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有机结合起来,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县乡两级效能监察,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妥善处理与各乡镇、各单位的关系,既要敢于当主角,又要善于当配角,工作既到位,又不越位。一方面要积极搞好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充分调动各乡镇、各单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另一方面更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与当地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相结合,在效能监察中推进工作,在推进工作中建设效能,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县乡范文篇7

市市、县(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启动。这次换届选举,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全市市县乡三级人大第一次同步换届,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对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汇报,对我市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作了部署。今天召开全市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传达贯彻全省人大换届选举培训班精神,安排部署全市三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现在就这次全市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问题,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人大换届选举。党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一次重要实践。为搞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中共中央以及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市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依法做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加快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搞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的最终目的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选好人、用好人是关键。搞好换届选举,直接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关系到加强地方政权建设、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的实施。要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按照这次换届选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换届选举,真正选出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人民群众拥护,能够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各级人大代表和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团结、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搞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推进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政权组织形式,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人大换届选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人民民主政治最基础的工作。通过换届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和国家权力机关领导班子,对于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大的政治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得怎样,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人大换届选举,既是人大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班子的更替,又是一次广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意义。换届选举过程中,通过广泛宣传和参加选举实践,广大选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将进一步增强;通过选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新一届人大代表和国家权力机关领导人员,能加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建设,更好地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人大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加强政权建设

三)搞好换届选举工作。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人大和“一府两院”国最基本的国家政权组织,加强政权建设对于促进我市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今年是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当前,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地方国家机关的全市各级人大和“一府两院”带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满怀信心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地方国家机关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换届选举既是人民对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一次检查、一次评比、一次鉴定和一次选择,也是增强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政治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公仆意识的重大举措。通过人民鉴别、优选,使国家政权建设更加优化、更加牢固,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自觉地把换届选举工作放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部署和落实,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这次换届选举任务。

二、牢牢把握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市委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依据,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扬民主、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是这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必须坚持的三条原则,按照中发[]号文件要求。也是做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根本保证。

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一)做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必须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党是执政党。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是一条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因此,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全过程都要由地方党委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认真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换届选举的正确方向。全市各级人大要认真贯彻党委的决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对于换届选举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有关人事安排的意见,要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无论是选代表,还是选领导人员,人大的选举部门都要和党委组织部门积极配合,向选民和代表宣传党的主张,认真详细介绍候选人的情况,使党委的意图得到实现。换届选举过程中,全市各级人大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党委的意图与选民和代表的意愿相一致,并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变成全市人民的意志。党员同志要带头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有关人大换届选举问题的决定,积极向选民和代表宣传党委的主张,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具体组织工作,保证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健康进行。

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

二)做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其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搞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选举权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通过行使选举权,人民能够依法选举出自己的代表和领导人,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因此,要把充分发扬民主,保证选民和代表的民主权利贯穿于这次换届选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凡是应该由选民和代表决定的事情,都要由选民和代表来决定,切实尊重和保障他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保证他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表达。充分发扬民主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怕麻烦、图省事、简单化,也不能出现个人说了算、少数人包办代替,或者妨碍、限制选民和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现象。同时要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积极引导广大选民和代表正确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一定要相信和依靠群众,认真听取选民和代表的意见,尊重和保障选民和代表的选举权利,以便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集中,使党的意图变成选民和代表的自觉行动。

其实质就是按照人民的意志办事

三)做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严格依法办事。按照党的主张办事。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以及省选举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对人大换届选举的各项程序和规则,对选民和代表的权利、义务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省人大人事委主任委员周晓峰同志在全省市县乡换届选举培训班上,就这次换届选举工作中要把握好的几个重要环节和原则,都作了详细的说明,请大家很好地理解,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换届选举中,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特别是要认真执行差额选举、选民和代表依法联名提出候选人的规定,使换届选举工作始终沿着法制的轨道有序运行。选民和代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一定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尊重和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要依法解决换届选举中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要注意防止和及时处理各种违法行为。同时,要正确区分选举中的工作失误、思想认识问题与违法行为的界限,保证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依法进行。

三、统筹做好换届选举各项工作

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多,这次换届选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能否顺利完成全市三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任务,省市委对各级人大的一次政治上的考验和工作上的检验。为此,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换届选举顺利进行。为做好换届选举工作,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完成设区的市和县、乡三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一)关于换届选举的时间问题。按照《中共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我省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从今年7月份开始到月底之前。并在代表选出后两个月内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的要求,全市各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已迫在眉睫。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希明在全省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培训班上的讲话精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市市、县、乡三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要在同级党委换届之后进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选举委员会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时间。考虑到代表选举后两个月内召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法律规定,各县(市)区要在今年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内,具体安排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同日选举时间和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间,但县(市)区必须在年月日前召开新的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出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保证年1月份召开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市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

除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是市人大代表以及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机关和党派、群团等部门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市人大代表名额外

二)关于代表名额分配问题。根据选举法规定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区的市、县(市、区)下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确定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464名;16个县(市)区下届人大代表名额共3041名。市人大代表名额的分配。剩余代表名额一律分配给各县(市)区。根据选举法规定,县级人大代表名额分配,龙江、拜泉、克山、依安、甘南、富裕、泰来、克东县应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原则进行分配;讷河市和龙沙、铁锋、建华、富拉尔基、梅里斯、昂昂溪、碾子山区应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多于市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原则进行分配。同类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或选民数应大体相等,每一选区选举1-3名代表。乡级人大代表名额按照选举法“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40名,每00人可增加1名代表”规定分配,由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依法下达。

这次换届选举在代表总数中

三)关于优化代表结构、保证代表素质问题。市本级和县、乡级换届选举人大代表构成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按照省委、省人大要求。干部代表比例一般掌握在40%左右,党员代表比例可占65%左右,妇女代表比例占23%左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占30%左右。县乡两级代表可适当增加工农代表的比例,解放军、少数民族、派也要有适当的代表比例。为保持代表工作的连续性,连任代表应占30%左右。本级党委、政府负责人担任人大代表的人数不宜过多,市、县(市)区一般5至7名,乡镇3至5名。要减少代表交叉,除个别领导因工作需要交叉外,一般上下级人大代表、同级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不交叉;因工作需要安排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届中因工作变动,离开本岗位的应当辞去代表职务。以上代表构成只是个参考比例,各县(市)区和乡(镇)要在保证代表素质的同时,考虑代表比例问题,以保证代表的广泛性。选出的各级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将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这就要求代表应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推荐代表时,要重视代表的政治素质,保证选出的代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热心履行代表职责,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以及较强的执行代表职务的责任感和议政能力。要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做好代表人选的提名推荐工作,特别要注意人选的群众基础,把群众信不信任、拥不拥护作为重要条件。

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问题。提名推荐和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是换届选举的重要阶段

四)关于做好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推荐。能否选出群众满意、素质较高的人大代表的关键。推荐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进行正确引导,尊重选民意愿,严格依法办事。无论是政党、人民团体推荐的候选人,还是选民联名推荐的候选人,都要进行深入了解和考察,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把脱离群众、口碑不好的人提名为代表候选人,更不能把有违法违纪甚至受到处理、有涉黑涉恶、参与邪教活动等违法行为的人或品行恶劣的人推荐为代表候选人,一经发现,必须妥善做好工作,由推荐者撤回提名。根据选举法规定,县乡级人大代表依法由选民直接选举,市级人大代表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根据有关规定,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由政党、人民团体联合或单独推荐和代表l0人联名推荐。其名单公布后,选区按选民小组组织选民根据差额选举的规定讨论和协商,然后由选举委员会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实际工作中,一是按应选名额或少于应选名额提名推荐。这里需要指出的政党、人民团体或选民联名推荐候选人均应按应选人数提名。二是坚持由选区的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协商。代表候选人的名单在选举日的日前公布后,选区必须组织选民进行酝酿、讨论和协商,没有这个程序就是违法。三是选举委员会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实事求是地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如果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可以进行预选,并根据预选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后,由选举委员会统一向选民介绍候选人情况。介绍内容要充实,方法要多样,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安排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间接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的候选人提名推荐过程不同于直接选举县乡人大代表。突出特点是代表人联名提名推荐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本级新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出的具体操作中要特别注意,实际出现的差额人数如果等于或少于选举法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即应选代表名额的12就可以直接进行投票选举,反之就要进行预选。

这次选举实行差额选举。这次选举中

五)关于差额选举的问题。根据选举法、地方组织法规定和《中共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我省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选举,不能因为怕麻烦而违背法律规定,要通过过细的工作和严密的法律程序来保证差额选举。推荐提名过程中,如果被推荐的候选人人数超过法定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交选民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特别是地方国家机关正、副职领导人员的选举中,要严格按照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国家机关正职人员的候选人一般应多1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1人,也可以等额选举”国家机关副职人员“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13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数超过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数,由主席团提交代表酝酿讨论后进行预选,根据在预选中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数,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进行选举。这就是说,除正职领导人员在提名候选人只有1人的情况下可以等额选举外,其他人员的选举都必须是差额选举。

各县(市)区要在年月日前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按照这个时间要求

六)关于筹备新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问题。根据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县(市)区必须在年月日前选出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要求。考虑代表选举完成后的两个月内,要召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法律规定,县乡两级代表同日选举的时间,大体可安排在月日左右。选举产生县、乡人大代表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要完成繁重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筹备及会议期间的工作,需要我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搞好代表的培训工作。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要有组织地对新一届人大代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代表了解和掌握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坚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代表的权利、义务、职责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作用、职能,增强人大代表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和履职意识。二是认真完善大会选举办法。要认真总结以往换届选举工作经验,制定出比较完备的大会选举办法,避免出现任何差错和漏洞。三是认真做好选举事项的组织工作。要及时将政党、人民团体提名推荐的候选人的书面材料印发给代表,避免代表联合提名推荐时与之重复。要按照政党、人民团体和代表联合提名推荐候选人一律平等的原则,做好代表联合提名推荐的候选人介绍,如推荐的候选人符合选举法规定的差额数或本级人大会议选举办法规定的具体差额数,依法直接提交大会列入选举正式候选人名单,进行大会选举。

县乡范文篇8

为处于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以下称城乡低保边缘户)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救助,充分体现社会救助的公正与公平,解决好城乡低保边缘户的相对困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衔接、相配套的原则;

(二)坚持救助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三)坚持实行专项救助的原则;

(四)坚持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

三、救助范围

我县城乡低保边缘户范围按城乡低保标准上浮20%确定,即:城镇低保边缘户界定线为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在222元至266元之间(不含222元);农村低保边缘户界定线为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在142元至170元之间(不含142元)。家庭成员具备劳动能力但不接受就业安排的家庭不享受低保边缘户待遇。

四、救助项目和标准

(一)就业援助:对城市低保边缘户中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未就业人员,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就业岗位援助,并给予免费培训、优先安排工作的照顾。

(二)教育救助:参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乡特困群众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鞍委发〔2010〕26号)的相关规定,对子女升入大学的城乡低保边缘户给予一次性救助1000元。

(三)医疗救助:城市低保边缘户享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鞍政办发〔2012〕12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贫困居民医疗救助与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工作的通知》(鞍政办发〔2012〕84号)规定的相关医疗救助政策。个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其成年人50元、未成年人10元的保费由个人承担;重症尿毒症透析、肝肾器官移植后应用抗排斥药物费用按相应医疗机构级别住院统筹比例支付后,不享受政府10%的再救助;农村低保边缘户享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农村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的通知》(鞍政办发〔2012〕105号)规定的相关医疗救助政策,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治疗的,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额为2000元。

(四)应急救助:对城乡低保边缘户遭遇突发性灾害损失,靠自身力量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乡特困群众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鞍委发〔2010〕26号)第40条的规定予以救助。

(五)临时救助:城乡低保边缘户按照当地低保户的标准予以节日临时救助。

五、办理程序和管理

(一)对城乡低保边缘户的申请、审批程序以及日常管理与市城市、农村低保对象相同。凡经批准的城乡低保边缘户,发给《市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证》。

(二)县民政局及镇场区民政办应建立健全城乡低保边缘户基础档案和数据库,完善相关档案及证件管理。城乡低保边缘户的各种统计报表,按城乡低保户的统计报表要求上报。

(三)城乡低保边缘户实行动态管理。

六、救助资金

城乡低保边缘户各专项救助资金由市、县财政按5:5的比例承担,资金的监管与城乡低保对象的同类救助项目相同。

七、职责分工

县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要按本实施意见要求和有关文件规定落实城乡低保边缘户的救助政策,做好各专项救助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民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督促检查,确保此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各级民政部门要明确责任,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周密部署,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县乡范文篇9

关键词:县乡;非税;膨胀

县乡非税收入是指县乡政府税收以外的财政收入,是县乡政府通过收费、征收基金和附加、罚款以及其他方式筹集的用于履行县乡政府职能的收入。该收入由县本级预算内的非税收入、预算外非税收入和乡镇的预算内的非税收入、预算外非税收入和自筹资金收入构成。

一、县乡财政非税收入规模分析

关于县乡财政预算外收入的规模,国内目前还未有完整的全国性财政数据公布。据贾康等人的估计,县乡政府预算外收入加体制外收入大致与税收收入相当。周业安的调查资料也显示,县乡级政府的非税收入比重非常可观,平均能达到财政收入的20%左右,但据调查者推算,根据被调查单位预算员的普遍意见,实际非税收入水平大约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0%-60%,按照这一估计,县乡政府的非税收入水平基本和贾康等人的数据相当。

财政支出的性质大都是“有去无回”的,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税收才是与其相对应的,而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规范化收费,不可能成为财政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收入结构也是以税收为主,辅以少量的收费。另外,根据公共财政理论,税收是政府保证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收入形式,而非税收入是部分准公共产品筹资的辅助形式。因此,非税收入在各国的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一般说来,各国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一般比全国的非税比重略高。按照这一比例衡量,我国县乡非税收入比美国、德国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高30多个百分点。非税收入比重过大,已形成对税基的侵蚀,县乡政府可支配财力结构严重失衡。

二、县乡非税收入过度膨胀成因

(一)税收不足是县乡非税收入膨胀的主要原因

衡量县乡税收的规模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和财政关系,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方税收入规模及税负水平,以便于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县乡税收占GDP的比重、县乡税收占县乡财政支出的比重来分析县乡税收不足的问题。地方税收入占GDP的比重可以明确反映出地方税整体规模情况。从1996-2001年,县乡税收占GDP的比重均低于4%,2005年最高也仅为4.83%,而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最高时为16.83%,比县乡高出将近4倍。从国际上比较,世界上最富的10国的比重平均为28.8%,最穷的10国的比重平均为12.2%,而我国县乡税收入占GDP的平均比重尚不到最穷国平均值的1/3。地方税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可以明确反映出地方税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地位,以及地方税在保障地方政府职能中的作用。这说明作为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县乡税收在县乡财政支出中作用有限,无法满足财政支出需求,进而不能有效保障县乡政府履行职能的需求。

(二)县乡非税收入膨胀的主观动因

税收不光是统一征收,也是统筹使用,而非税收入通常是收支挂钩,部门所有。目前,收费资金收支挂钩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差额返还。收费单位将收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之后,财政部门扣除一定的比例,分批返还给收费主体,收得越多、返还得越多;二是全额返还。财政部门根据收费单位编制用款计划将专户储存的收费资金分批拨付给收费主体。税收纳入预决算管理,而大部分收费不纳入预算。大部分非税收入很容易被随意支配和使用。即能够自收自支,收费项目的多少和收费数额的大小便同各部门的利益挂上了钩,其收费的积极性自然会越来越高。另外,县乡官员的升迁往往取决于上一级政府对其“政绩”的考核。为了仕途的发展,县乡官员往往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的指标,甚至不惜牺牲长远利益。

(三)县乡非税收入膨胀的外部动因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财政的民主监督主要是通过赋予纳税人以投票权来实现的,奥茨、布鲁克和波米尔等人的实证结果表明,有没有公民投票权是地方政府是否有效的关键。这里的投票权包括“以手投票”和“以脚投票”两种形式,“以手投票”意味着居民按对地方政府收支满意或不满意的评判,投票赞成或不赞成地方政府官员当选或地方政府预算;“以脚投票”意味着居民按对地方政府收支满意或不满意的评判而决定继续居住该地方政府所管辖区域或迁徙。

在我国县乡的现实当中,无论是纳税人的用手投票权,还是用脚投票权都缺乏有效的实现机制。一方面,虽然县乡人代会拥有对县乡政府预决算的监督权,但实际的监督效果是不太理想的。因为在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中,政府往往有着过大的影响力,结果县乡政府领导人往往也就是人大代表,这样就难以形成真正反映纳税人利益的县乡人代会对政府的监督。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接受教育水平,城乡差别等等,总体来说,县乡居民自由迁徙成本十分高昂,尤其是农民,他们自由迁徙是行不通的。因此,县乡居民没有可能通过以脚投票的方式来监督和制约县乡财政收支。可见,以手投票或以脚投票这两种监督和制约县乡收支的制度资源在我国基本失去了效用(张金艳,2003)。在这种情况下,对县乡政府财政收支的约束只有来自政府内部的约束。对县乡财政的监管上级政府往往通过颁发文件、派人检查等方式和以追究县、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人责任的惩罚性措施来规范县乡收支,但往往对事不对人,重外部轻内部,重事后轻事前事中,导致屡查屡犯,缺乏威慑力。这一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外部环境,自然助长了县乡政府筹资的随意性,在扩大收入的内在压力和动力下,造成了县乡非税收入的膨胀。

三、县乡非税收入过度膨胀的危害

(一)损坏了政府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大部分非税不纳入预算管理,支出去向脱离了县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各类腐败现象也就有了土壤和温床。如乡镇政府用来盖楼堂馆所,买高级轿车,配置移动电话,发奖金的钱,以及村干部用来大吃大喝和请客送礼的钱,几乎全部来自收费和罚款资金。农民曾这样描述基层干部形象,“千只手、万只手,都向农民来伸手”;“几十顶大盖帽,欺负一顶旧草帽”;有的农民还把应交纳的税费称为苛捐杂税。出于县乡政府部门自立原则的乱收费使得政府的行为越来越像唯利是图的企业,而不是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构。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县乡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形象,县乡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是直接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基层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损害了县乡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形象,也就损害了整个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形象。

(二)影响了县乡经济的增长速度

经济学理论认为,税负高低与经济增长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高税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低税则有利于经济增长。就县乡财政而言,政府非税收入已与税收作用相当,因而县乡居民的税赋负担应加上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等的收费。县乡消费、投资不足有很大一块是由于税赋负担过重的原因,所以税赋负担的降低,主要是针对收费这一块,必须对现今的各项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所以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可大大增强县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强县乡居民对耐用消费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能力,最终拉动县域经济增长。

(三)拉大了不同地区县乡财政收入的差距

2002年我国共有2860个县市区,亿元县643个,赤字县706个,财政补贴县914个。亿元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因为这一地区县乡经济发达,财政实力较强,而西部地区县乡经济落后,县乡财力不足,因此财政赤字旗县所占的比重最高(姜华等,2005)。在一个省乃至一个市的内部,地区的差异也同样明显。虽然非税收入不是导致地区差距拉大的唯一因素,但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非税收入能够被县乡自己掌握而不受与上级财政分成的影响,而富裕地区此项收入比贫穷地区的收入要多得多。

综上所述,我国县乡非税收入占县乡财政收入的比重应该在50%-60%左右。县乡非税收入过度膨胀带来很多的负面消极影响,因此要对县乡非税收入实施规范化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财政年鉴[M].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3.

[2]财政部预算司.全国地市县财政统计资料:1996-199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姜华,王宇东.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研讨[EB/OL].[2005-04]..

[4]朱钢,贾康.中国农村财政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5]张立承,李秉龙.中国县乡财政运行机理研究[J].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4(2).

[6]韩俊.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县乡范文篇10

一、县乡财政风险的现状与负面影响

对于财政风险不同的研究者通常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其不同的具体界定。但我认为迄今为止刘尚希的定义较为全面而又简洁地概括了财政风险的本质。根据这个定义所谓财政风险是指“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受到损害的可能性。”据此可以推论财政风险并非单纯的财政部门风险而是政府和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最终面临的公共风险。财政风险与财政困难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财政困难是针对现实的具有确定性而财政风险是指向未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现实的财政困难如果不消除就会转化为未来的财政风险。但是当前乃至今后的政府政策和政府行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甚至自然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未来的财政风险。对于财政风险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财政风险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债务风险即财政缺乏清偿能力是财政风险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刘立峰。财政风险一般具有体系性、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三重特点。

当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风险问题较重且呈日趋加重之势。主要表现是一县乡政府的负债种类繁多、规模较大且有不断扩张之势呈现负债问题严重化和隐性负债显性化、或有负债直接化并存发展的特征。特别是近年来县级财政的赤字面不断扩大乡镇负债普遍化的趋势已在县市级迅速蔓延。二县乡财政的增收渠道不畅财政收入的增长赶不上财政支出的扩大导致其债务清偿能力的增长比较缓慢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负债规模远远超出可用财力。

从大量文献研究和笔者的相关调查来看日趋严重的县乡财政风险问题已经并将继续产生以下负面影响。一影响县乡政府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县乡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工作陷入恶性循环。二妨碍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增加甚至形成政府运转支出挤占公共建设支出、农村公共品供给只能依赖借债或罚款的局面。三削弱县乡财政的支农能力导致实际的财政支农只能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影响财政支农的宏观效果。四助长县乡政府的“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倾向蓄积妨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五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林特产税等中央惠民政策的可持续性加剧近期和长远的农村稳定问题。

二、县乡财民风险的成因

一在欠发达地区或农业主产区由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特点来自工商业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而增长潜力比较小的农业税费却成为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或主要来源。因此在大多数地区县乡财政收入增长的艰难性有其必然性

除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外县乡财政的主要收入大致有两大块一是工商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二是面向农民收取的各项税费。近年来在多数农业主产区和欠发达地区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工商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能力增长艰难成为其财政增收难的重要原因。一年代初期以后经过连续几年的改制热潮县乡政府大多切断了与县域企业的产权联系。因此县乡政府依托与县域企业的产权联系获得非税收入的渠道已经迅速萎缩。二近年来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县域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都使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县域企业的发展难度增加从而制约了县域企业对县乡财政收入贡献能力的增长甚至导致区域之间来自工商业的财政收入出现了加快两极分化的趋势少数县乡由于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来自工商业的财政收入数量多、增长快很快走上了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良性循环的轨道并逐步成为发达县乡而大多数县乡的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状况却难有根本改变。三在县域范围内税收贡献能力比较强的中央和省属国有企业比较少即使有若干这样的国有企业县乡也很少能够参与其税收分享。因此在大多数县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乡来自工商业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往往比较艰难其财政收入的增长容易出现比较困难的局面。

县乡财政的另一项主要收入来源是面向农民收取的各项税费。但从本质上说面向农民收取的各种税费很难长期支撑县乡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农业各税中数额和影响较大的是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两项。但就全国或欠发达地区的大多数县乡来说如果按照有关政策规范征收在多数县市这两项税收的年际增长空间并不会很大这两项税种都不具有长期快速增长的潜质。虽然某一县乡可能因为当年大幅度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而导致农业特产税的大幅度增长但就多数地区来说形成这种局面的可能性并不会很大。近年来许多县乡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对两税的超常规非规范征收或者更确切地说依靠的是对小规模农户极其有限的经营剩余的超强度挤压从长期看这是不可持续的。有些地方还在现有的税费政策之外巧立名目向农民非法收取各种税费或罚款并以此作为促进县乡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但从长期趋势看这也很难成为县乡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

表近年来山东肥城市两镇的财政收入及其构成(万元,)

镇名年份财政总收入其中各类税收总量构成工商各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工商各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

汶阳镇

安驾庄镇

资料来源本人直接调查

从我们的实际调查来看在多数农业主产区或欠发达地区不仅来自工商业的财政收入增长比较慢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还成为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主要来源。这种状况实际上增加了县乡财政收入增长的艰难性。这种情况甚至存在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中等发达地区。详见表和案例

案例。××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县农业各税收入万元其中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和万元。农业各税收入占当年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占当年县本级年末决算收入含乡镇上划收入的。

案例。××年肥城市乡镇本级财政收入从万元增加到万元增长了倍乡镇级工商业税收从万元增加到万元按税收分享改革前的口径增加了倍农业各税从万元增加到万元增加了倍。

案例。××年黑龙江省北林区乡镇级的农业税正税收入为万元农业税附加万元而来自农村中小企业的税收不足万元。该区农业税收入占该区财政总收入的占区本级财政收入的。

二自上而下的增支减收政策频繁出台加剧了县乡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突出

“中央出政策地方出资金”或“中央点菜地方买单”的新政策出台增加了县乡财政支出增长的刚性和收入增长的艰难性。

政策性增人增长过快导致人员经费的增长远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

三现行财政体制强化了各级政府上收财权、下放事权的格局从而加剧了县乡财政的困境

从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就总体来说现行分税制的不完善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省以下层面实际运作的财政体制甚至主要是上级政府凭借对下级政府的行政和人事控制权对分税制和财政包干体制按照机会主义原则进行结合的产物。在这种财政体制的运行中往往存在以下倾向一各级政府盲目效仿分税制改革中中央集中财权的做法形成省以下政府层层向上集中财权的格局。二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划分不合理、不清晰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实际上形成了各级政府层层向下下放事权的格局。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凸显了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划分模式与事权划分模式不对称的问题容易导致县、乡两级政府“履行事权所需财力与其可用财力高度不对称成为现在的突出矛盾”贾康白景明。三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新旧体制双轨并存的特征在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量中只有过渡期转移支付才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分税制改革要求、真正具有平衡地方财力功能的规范化的转移支付但其所占比重偏低却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虽然在总体上呈现不断完善的趋势但在当前却并没有达到缩小地区差距的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地区经济差距马栓友于红霞加剧了农业主产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困难及财政风险。

四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及与此相关的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加剧了县乡政府的弱势地位也提高了形成县乡财政风险的可能性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压力性体制的特性有所减弱。但是就总体而言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仍然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行政体制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压力型体制的特征。其主要表现是一管理型色彩较浓、服务型色彩较弱甚至许多服务型职能也要通过管理型方式去履行。二上级政府在行政、人事、甚至经济社会事务方面保持着对下级政府较高程度的控制在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农村稳定、甚至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诸方面动辄实行奖惩指标考核甚至“一票否决”。三下级政府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对上级政府的化倾向甚至要以上级政府的好恶作为评判其行为或政绩的标准。

压力型行政体制的运行容易产生职能部门强化与市场秩序建立的矛盾导致政府越位、加剧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不仅容易导致政府疏于公共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也会加剧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对企业、农户等市场主体运行的负面影响从而间接增加县乡政府减少财政收入、增加隐性负债的可能性。近年来要求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呼声异常强烈但是历史经验表明在政府职能尚未实现根本转变的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就难以走出“精简——较大幅度地增加——再精简——更大幅度地增加”的循环。在此背景下政府机构精简虽然从短期来看有可能导致政府运行成本的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政府“精增循环”的操作成本及政府机构、人员的长期反弹都会增加县乡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出现财政风险的可能性。

五县乡政府的债务或风险管理处于混乱、失控状态对于县乡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人的道德风险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近年来虽然县乡负债问题越来越重县乡财政风险在比较严重的基础上仍在不断蓄积但就总体而言对于县乡负债和财政风险的管理仍然比较混乱。除显性直接负债外在多数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或有负债甚至隐性负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仍然是一个迷。县乡政府债务和风险管理的混乱失控固然与或有负债或隐性负债的自身性质有关也与缺乏统一权威的财政债务和风险管理机构相联。从理论上说财政部门是财政债务和风险的管理机构但预算约束软化和管理不力预算外、制度外财政收支的大量发生甚至源自财政系统之外的政府显性、隐性或直接、或有负债的大量发生实际上动摇着财政部门作为财政债务和风险管理部门的统一性和权威性。现行的《预算法》在第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在县乡负债难以避免的情况下执行这项规定固然有利于控制政府显性直接负债的增长却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一种“逼迫”作用逼迫县乡政府的负债更多地采取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的形式从而增加了对县乡政府债务和财政风险进行管理、控制的难度。县乡政府的债务或风险管理混乱还与对政府债务和财政风险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不可分割。

三、县乡财政风险的防范和忧解思路

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重视县乡财政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

鉴于当前我国的县乡财政风险问题比较严重还有越来越重之势而在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政权巩固中县乡又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加强县乡财政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应该被尽快提到议事日程切实给予高度重视。为此一切实加强对县乡负债的清理整顿和分类治理工作在进行多方案试点比较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依法治债的探索工作。二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县乡财政风险的统计和预警体系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县乡财政风险披露制度为加强对县乡财政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供依据。三严格政府支出管理根据不同类型政府负债的形成规律积极探索规范政府行为的途径并相应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建设。四结合完善县乡财政风险的统计和预警体系逐步建立防范县乡财政风险准备金制度。

(二)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方向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们认为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完善政府职能。首先需要重新调整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和对下级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人的考核方式积极实现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加快政府从竞争性、盈利性领域的退出步伐将政府的主要精力转向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介组织的发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结合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社会监督。

三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原则适当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省以下各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加强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外适度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省与市县、县与乡镇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比如对于欠发达地区可以适度增加增值税地方留成的比例稳定县级财政对于所得税、营业税增量的分享比例。同时坚决取消自上而下的包税制、收税提成和奖励政策。在适度降低对发达地区的税收返还比例的同时适度提高对欠发达地区的税收返还比例等。

(四)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在财政支农方面的投入责任

当前在多数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困难较大县乡政府在总体上已经无力支持农业这种状况还不是短期内可以根本改变的。因此在切实保障政府财政支农总投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近中期内要在清晰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农事权的基础上明确要求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支农投人成为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支农总投入的主体。明确这种格局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实促进国家财政支农能力的稳定增长。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各级政府相互推诿财政支农的责任导致财政支农行为难以真正地付诸实施另一方面避免因县乡政府财政支农能力的虚假增长而影响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当然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根据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积极培育县级政府的财政支农能力、强化各级政府之间在财政支农方面的责任分工仍是非常必要的。

(五)加快完善适应分税制要求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在当前县乡严重负债、财政风险不断蓄积的背景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除少数发达地区外鉴于我国县乡财政风险问题的普遍化和不断发展态势建议适当增加按因素法确定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的数量和比重借此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以适度弥补以欠发达地区为主体的县乡财政的收支缺口缓解县乡财政风险问题。二审慎评估各项新政策对县乡财政风险的影响配套实施部分转移支付措施。结合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等新政策的出台实施配套性的部分或全额转移支付措施避免因此导致的财政支出增加超出县乡政府的承受能力。

六强化中央及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的投入责任

在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空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具有日益显著的公共品属性。因此应该明确并不断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的投入责任不断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这样有利于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在产业、地区之间成本——收益的不对称性。建议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参考不同类型地区的物价和所在区域工资的平均先进水平等分类分地区合理核定农村义务教育的生均最低公用经费标准可从义务教育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方面考虑。调研可采取省地县联合调查、中央抽查或督查的方式进行。根据义务教育生均最低公用经费标准和相应年度相应层次的农村中小学学生数确定该年度该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的最低公用经费总投入水平。对于不同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总投入中央和省、市、县应该承担不同的比例。发达地区可实行完全由省及其以下承担的方式欠发达地区以中央和省级承担为主地、县承担为辅。目前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这为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七加快行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级次的调整取消地市级政府和地市级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