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种植技术十篇

时间:2023-03-19 10:33:28

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种植技术篇1

关键词:甘蔗;深沟种植;种植要点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甘蔗的种植阶段对于甘蔗产量非常重要,能否高质量地完成这个环节对新植和宿根蔗的产量影响重大。世界上先进的产糖国主要采用预切种式、整秆式、实时切种式3种类型的种植机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而相对落后的我国也正在走向农业机械化的道路,在甘蔗种植方面我国依据一些干旱地区的情况发展了甘蔗深沟种植技术。土壤水分不足是旱地甘蔗产量提高的关键性阻碍,因而采取深沟、深植、板土栽培的种植技术就非常有必要,这可以非常有效的保水抗旱从而提高甘蔗产量。

1 甘蔗深沟种植技术主要环节

甘蔗深沟种植就是在植地机耕时二犁二耙,深度要求在50min左右,土壤要疏松,种蔗沟深度需要达30~40cm;在蔗种回土时盖种深度要达5cm左右;在甘蔗种植行距方面则要求在90~100cm,这有利于通风透气、植后田间管理;植蔗沟每100cm播种5~6个,每667m2播双芽苗蔗种3000~3500个;同时每667m2用农家肥1000~2000kg。混100kg过磷酸钙,25kg尿素,15kg氯化钾堆沤7~15d后施入植蔗沟[1]。概括来说即深耕、浅种、宽行、密植。

1.1 选、整地

深翻那些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使之田平土细。要求挖垦蔗沟规范化。其中要求蔗沟行距90~95cm左右,沟底宽度30cm左右,植蔗沟深在35~40cm内;沟型要为槽型状。同时还要按照田形、地形进行顺挖,使沟底尽可能水平且每一条沟都能平直,蔗沟双侧垂直方向还需要开挖回水沟以利于排水灌溉。对于优质蔗种的下种需要择时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照不同地块的情况择取不同的优质蔗种,剥净蔗叶,蔗种每段需双芽,此后浸入2%浓度的石灰水中加以消毒用来备用。下种时要求单行双芽,每700m2使用蔗种500kg,在板土上摆成单行侧芽直线样,蔗种间前后间隔需在1~2cm间,并于沟底施肥;将2kg甲敌粉、60kg磷肥复合肥施入大约700m2田块沟底,蔗种上以细潮土3~6cm回于蔗种上使之成拱形。至于盖膜,每700m2用重3kg、50cm宽紧贴沟底的地膜,均匀覆盖于沟底,再以细土压实之,这不仅可以杜绝透气造成温度湿度的下降,还能解决出苗受影响的问题。在地闷好了的情况下,可回土完即刻盖膜。另外,中耕管理同样非常重要。出苗阶段,需着重管理好田间,做到人工帮助那些不能拱破膜的幼苗出苗破膜。当幼苗25~35cm时将主茎剪掉以增加分蘖。之后,当幼苗长度恢复至剪时长度时需揭膜且除去残膜,再加上除草施入尿素10kg/700m2 。在分蘖旺盛期,结合培土除草再以10kg/700m2施尿素。而伸长期就要控制分蘖在一定的范围,方法是以10~20kg/700m2。应根据具体环境与蔗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甘蔗的施肥量。例如,叶子颜色变黄表明缺肥,此时应提前多施肥;天气干旱时因为没有灌溉条件,此时就应停止施肥;蔗苗的颜色呈现丰满色泽则可以推迟施肥、少施肥。在灌溉方面应按照田块与甘蔗的生长情况、天气情况、降雨量大小、处于什么生长期、土壤类型以及甘蔗品种等进行合理灌溉。

1.2 防虫治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防害需在秋冬及开春时期,在坡垄施肥过程中加入60~70kg/hm2的特丁灵和呋喃丹以预防条螟等地下害虫。此外,也可通过在甘蔗初“花叶期”采用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条螟。绵蚜虫在初夏(5~7月)常危害甘蔗的生长,可用兑水500倍的40%浓度乐果乳油喷剂能有效的消除危害。甘蔗成熟末期需格外注重防止鼠害,常将灭鼠剂参入谷物中均匀投入田间。

有些甘蔗品种如中高熟品种尽可能能在春分前后收割完毕,按熟度先后砍收,即先收淘汰蔗,然后才是宿蔗。而较低宿根性的高糖品种适合在12月中旬之前抑或次年立春之后进行收割。

2 甘蔗种植技术的意义

目前我国甘蔗生产中大多数依然使用的是粗放的人畜作业方式,生产效率不高、作业质量差、培土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致使难以保持肥力。这使得甘蔗抗倒伏能力不足、生产成本高。而深沟种植技术采用培土机作业,单次即可完成松碎土、培土、除草等程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甘蔗种植过程的复杂性同时还提高了作业质量、长期来说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这种方式解决了投入人工多、易造成播种不均与漏播、行距不均等问题。

在旱地环境中,因为在播种时种苗和板底土壤结合非常紧密,在水分蒸发时地下水沿毛细管上升,种苗得以长期保持水分充足,这使得种苗饮水丰沛、种苗萌发迅速、有效茎丰富,还克服了干旱环境中浅苗土松、种苗失水易死亡的问题。

提高蔗苗保水抗旱能力,有利于次年宿根继续生长、增糖。

3 需要注意的问题

深沟种植是一项复杂的技术,融合了生产的各个环节,因此深沟种植技术必须结合其它增产措施。

参考文献

[1] 马志和,詹程峰,刘云援.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栽培试验研究[J].技术交流,2007(20):70-78.

甘蔗种植技术篇2

【关键词】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

甘蔗是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宿根作物,一年收获一次,普遍留宿根1~2年后因产量下降而淘汰。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序,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技术是指采用甘蔗联合种植机在田间进行开沟、施肥、甘蔗斩种、消毒、排种、覆土、压土、盖膜作业的技术。甘蔗是我市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甘蔗生产,甘蔗生产发展迅速,甘蔗种植面积和甘蔗总产量逐年增长,甘蔗收入已经成为我市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甘蔗生产成为我市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在我市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市的甘蔗生产在种植方面主要是人工作业,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费人力多。

1 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现状

我市农村土地的土地制度是家庭承包制,甘蔗种植的土地呈地块小、分散、不连片现象,且由于地形环境的限制,甘蔗种植多属于地处坡地和丘陵地带,缺乏完备的生产基础设施与机械化程度低,人畜力劳作在甘蔗生产在甘蔗生产过程中仍然占一定的比重。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进场,无法进行甘蔗深耕深松、播种、等机械化作业,只能用小型农业机械进行作业,甘蔗生产处半机械化状态,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作业成本高,效益低。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率极低。甘蔗种植绝大部分是人工种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而推广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技术,利用甘蔗种植机一次性完成开行、施肥、切种、排种、喷药、覆膜、培土、镇压等多道工序,能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省工省力又省成本,依靠农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生产效益,促进蔗糖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2 制约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市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水平很低,机械化种植“瓶颈”尚未突破,其主要原因在于:

2.1 蔗农对甘蔗械化种植认识不足

从蔗农自身素质发展上看,自觉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大部分蔗农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愿意去接受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机化发展。

2.2 蔗农单户购买能力较低

由于我市主产蔗区经济欠发达,蔗农收入水平不高,一些有头脑的农民也想在农业机械方面发展,但苦于没有资金,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加上各项农机作业费用普遍上涨、收费项目增加、经营效益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2.3 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推广人员知识欠缺。由于农机推广队伍自身缺乏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的条件和手段,一些技术人员知识老旧,对新技术新机具了解不多,技术水平不高,工作能力有限,致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缓慢。就目前现实情况看,要强化农机化技术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健全农机化技术服务功能。同时引导农机大户、种植大户组建甘蔗机械作业服务公司,在自己购买作业机械的同时,用一定方式将农民手中闲置的利用率低的农机具集中起来,为蔗农提供从耕整地到收获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充分发挥甘蔗机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效益。二是要加强对蔗农的培训。一方面要使农机手熟练掌握相关农机的操作使用、维修等技能;另一方面使我县广大蔗农自觉接受机械化作业工艺要求。为此,广大农机推广人员要肩负起推广示范和人员培训双重任务,为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贡献力量。

2.4 甘蔗生产规模小

目前我市甘蔗生产主要是由单户农民小田块经营,甘蔗种植面积分散,形成地块小且不规则,无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农机作业效率,给甘蔗种植机械化带来很大的影响。甘蔗种植机械化率极低。目前基本上都采用人工种植的传统方式,不但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工效很低,在当前外出务工人员多,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实施甘蔗种植机械化是保证甘蔗糖业平稳持续发展的关键。

3 推进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的措施

3.1 加强领导

要加强领导,引起重视,大力解决甘蔗种植难、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加大扶持力度,争取资金重点补贴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方面;加强对全县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的工作。

3.2 加大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和土地整合的工作力度

我市糖料蔗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模式为主的状态,是制约糖业竞争力的“瓶颈”之一。当前,要在农民自愿、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将土地相对集中起来,让种植大户、专业户经营。实行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土地整合、实现连片集中经营,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政府应把甘蔗土地流转、整合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加大了土地合理流转和整合的力度,为实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条件,提供有力支撑。要发挥土地集约经营优势,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土地整合与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从根本上减少劳动用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蔗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3.3 大力宣传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甘蔗生产人工劳动成本大幅提高,蔗农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3.4 加强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的示范工作

积极探索符合甘蔗生产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制糖企业和甘蔗种植大户共同合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甘蔗种植机械化示范基地,大力开展甘蔗种植机械化试验示范,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推进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进程。

3.5 加大甘蔗生产农机具研制开发力度

在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的甘蔗种植机械的同时,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工作,要加大农机科研创新力度,抓好甘蔗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突破甘蔗种植机械化瓶颈制约,提升甘蔗种植机械化水平。

3.6 增加财政投入

财政扶持是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保证。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购置补贴、大型拖拉机的更新补贴、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重点项目的攻关等补贴。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实现以国家引导为辅,农民购买为主的良性循环,拉动蔗农购机、用机热情,从而加快推广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进程。

甘蔗种植技术篇3

【关键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机制

1良种选择

在甘蔗种植工作中,要结合甘蔗品种的种性和产量等基础情况进行合理性选种。品种的选择不仅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也要得到相关科研和生产部门的认可,有效落实大面积种植试验,一定程度上种植萌芽率高、分蘖力强以及生长迅速的甘蔗品种,尽量选择早熟高糖且高产的良种。例如,檐州市甘主要的甘蔗种植品种就是新台糖22号,这种品种不仅中期生长迅速,且原料蔗较长,具备高糖高产的特点。

2种苗处理

在良种优选工作结束后,要集中管控相应的种苗处理工作,确保在冬春种植甘蔗时采取健壮且不病害的梢头苗,而在秋季甘蔗种植工作中则要利用全茎苗。之后要进行砍种处理,要将剥好的种苗砍伐成双芽苗,砍伐的过程要结合茎部横切条纹进行,避免出现斜面问题,并且集中处理病虫害芽结,一定程度上提高种苗的健康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种苗处理工作中,也要合理性进行消毒浸种处理操作,确保能将双芽苗用袋进行处理,绑捆固定后有效按照2%到3%比例石灰水进行浸种,浸种时间要控制在12个小时到24个小时之间,有效整合处理效果,并且要集中采用0.1%的多菌灵溶液,浸种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清水浸种要控制在24个小时左右,并且降低种苗的含糖量,集中增加含水量,为提升种苗萌芽率奠定基础,也能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问题,尤其是能减少凤梨病和白蚁对甘蔗植株产生的影响[1]。

3整地操作

在整地处理工作中,甘蔗地要借助犁耙进行深度管理,深度要控制在20厘米到50厘米之间,从而一定程度上为甘蔗提供一个深度足够且土层较为松软的土壤环境,合理性完善管理工序。最重要的是,水田或者是单造田都要选择地下水位较低且土层较为深厚的区域进行种植,并且保证甘蔗生长环境能更加适宜。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的水位要控制在60cm到80cm之间,若是按照田块结构的走向进行整地处理,就要尽量应用T型排灌沟,尺寸大约是40cm*40cm,能有效提升甘蔗种植的基本效果,并且维护保排效果,也为甘蔗正常生长奠定基础。

4种植处理

在甘蔗种植工作中,要在每公顷施加1000kg农家肥,配以50kg过磷酸钙,有效混合堆沤后就能完善腐熟处理,有效提升种植效果。一方面,对于春季甘蔗和冬季甘蔗种植工作,要在每公顷控制在2000株到2500株,双芽苗最佳,以保证合理性密植处理效果。主要注意的是,苗数足够是有效提高蔗糖管理和高产栽培的基础,种植方式则要将双芽苗控的种植距离控制在4厘米到6厘米,种苗平植在蔗沟,蔗糖树苗要朝两侧延伸。需要注意的是,春季蔗糖和冬季蔗糖厚度要控制在4厘米到5厘米之间,轻微压实处理的过程中就能提升蔗糖的萌芽生产效果。另一方面,秋季种植蔗糖的技术要点,秋季种植甘蔗要将时间控制在8个月到9个月这期间雨水较为充足。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种植工作中,要保证没有剥壳的种苗在露天放置3天到5天后进行集中炼苗,并且,保证水分消耗符合种植要求,一定程度上实现种苗易生长的需求。在实际种植中,要对覆土予以管控,控制在2厘米到3厘米之间,尤其是在多雨季节,为了防止雨水对其产生影响,要避免冲积回填土对种苗种植工作造成不良制约。

5田间管理

甘蔗种植工作中,田间管理要作为重点,相关种植户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确保田间管控工作能秉持精细化原则,有效提升管理流程和管理体系的契合度,整合管理项目的根本价值。第一,要适时进行除草处理,在甘蔗地种植工作开始前,要对甘蔗苗芽进行集中处理,甘蔗种植后则要在三天之内完成杂草处理,确保芽前防治工作能贴合甘蔗地实际种植需求,有效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以上,完善处理效果和整体水平[2]。第二,要积极践行水肥管理机制,结合实际种植情况和地区种植要点,确保水肥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壮苗期主要是指甘蔗生长到2片叶到3片真叶式,种植人员要集中进行灌水处理,施加配方肥,并且确保处理效果符合预期。最重要的是,配方肥一般是每公顷10千克左右。分蘖肥则要控制在4到6片真叶时进行施加,保证能有效提升甘蔗分蘖效果,为后续甘蔗种植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合理性田间管理对于系统化控制甘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种植人员要保证处理效果和处理水平,不仅要结合地区实际要求,也要对种植条数予以判定,有效落实系统化种植管理目标。

6病虫害防治

在甘蔗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将病害管理和虫害管理作为关键,积极践行统筹性较好的监督机制,以保证甘蔗高产栽培的实际效果。1)病害处理。甘蔗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就是真菌病害,主要是甘蔗凤梨病,在甘蔗感染后就会导致切口两端出现红色,然后会逐渐变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黑色的粉煤状物。另外,甘蔗内部组织会出现红褐色,种苗甚至会直接形成空壳。针对甘蔗凤梨病,要在种苗处理时选择稍头苗进行集中浸种,时间控制在24个小时。或者是利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菌毒清等,制成1000倍液有效浸种3min,然后再开展种植工作。甘蔗除了感染凤梨病概率较大外,甘蔗黑穗病也较为常见,这种病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侵染,和甘蔗的品种以及感病性有关,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质量。针对黑穗病,相关种植户要集中选取抗病品种,并且利用50摄氏度的热水进行集中浸种,时间控制在2min,针对已经感染黑穗病的甘蔗,则要连根拔除,一定要解决掉黑鞭,然后全部烧毁,避免出现病害的传播[3]。2)虫害处理。在甘蔗种植工作中,二点螟是较为常见的虫害,尤其是旱坡甘蔗种植区域,会对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第一高峰在主茎方面,第二高峰在孽茎方面。为了有效减少二点螟对甘蔗种植造成的影响,相关种植户要合理性开展轮作处理,因地制宜地推广冬季甘蔗和早春甘蔗,科学化进行小培土处理。

7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甘蔗高产栽培种植工作中,要整合种植技术和要点,合理性完善管理机制,确保能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技术应用的时效性,也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金安.旱地甘蔗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探究[J].大科技,2017,(21):231-232.

甘蔗种植技术篇4

关键词:黄皮甘蔗;种植;推广

黄皮蔗,性甘凉,黑皮蔗性温火,作为冬令佳果,反复咀嚼,可清洁口腔。果蔗经历了十几年的品种改良,直至当前,已经拥有黑蔗、玉蔗、竹蔗、米蔗、黄皮果蔗在内的多种品种。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广东省的潭州大蔗、海丰腊蔗,福建省的福州白眉蔗、同安果蔗,浙江省的杭州青皮蔗、瑞安陶山蔗,四川省的脆皮洋蔗、大红袍脆皮蔗和白膳蔗,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红皮果蔗等,都是优质甘蔗的代表[1]。黄皮果蔗在众多甘蔗品种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因而在温岭市引进。

1、温岭市种植黄皮甘蔗的契机

黄皮甘蔗是台湾的一种水果,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广东。由于其皮色为黄色,因而被称为黄皮果蔗。黄皮果蔗,主要特点是皮薄、汁饱、清甜、花香味,口感好。最为突出的是该品种的甘蔗含糖量十分丰富,约为18-20%[2]。加之其铁的含量高,又被称为"补血果"。黄皮甘蔗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受到了各类饮料厂商的青睐,使其成为了民众喜爱的水果之一。这也为温岭市引进种植黄皮甘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温岭市实际调查中来看,近几年,温岭市的甘蔗(红皮甘蔗)销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种出来的甘蔗难以销售出去,成为了阻碍农户继续种植红皮甘蔗的主要因素。甘蔗是温岭市附近几个乡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缓和甘蔗销量不好的困境,农业部门,引导农户合理化种植。同时,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建议农户根据自身条件,适当改种黄皮甘蔗。不论是从售价上看,还是从市场需求上分析,黄皮甘蔗都占据着明显优势。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有条件的农户适当改种黄皮甘蔗,一方面改善品种,一方面推广大棚种植。这有利于延长甘蔗销售时间。黄皮甘蔗平均长度比本地的红皮甘蔗长,其卖相要比红皮甘蔗好得多,同时,中间商在采购时,更喜欢买黄皮甘蔗。种种利弊结合,创造了温岭市种植黄皮甘蔗的契机。据温岭新闻网报道,2013年黄皮甘蔗在温岭市试种成功,且利润是红皮甘蔗的3倍多。引进广东黄皮甘蔗苗种,种植的黄皮甘蔗新品种,让农户的收益非常可观。且试种成功后,许多农户都有计划扩大规模的意向。

2、广东黄皮甘蔗在温岭市的种植要点分析

(1)整地、开植蔗沟

甘蔗生长,需要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因而需要进行整地,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及时翻耕。同时,黄皮甘蔗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选地。黄皮甘蔗宜选择在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中等肥力的田地。此外,开植蔗沟,注意蔗沟的宽窄、深浅,要因地制宜。常规规格:20厘米左右深,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要平[3]。

(2)播种

广东黄皮甘蔗在温岭市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播种。黄皮甘蔗的播种时间为12月到翌年3月底。冬植、早春植要覆盖塑料薄膜。此外,黄皮甘蔗,其蔗种回土盖种深度保持在5公分左右。 为了避免通风透气差,便于植后田间管理,种植行距以90―100公分为准。同时,注意植蔗沟每100公分的播种数量,一般以播蔗种5、6个为标准[4]。播种前,需选用饱满、无病虫害、无伤的双芽苗,并实施浸种(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以此保证种子的优质性。下种量,应明确。在下种时,蔗种平放于植沟,芽向两侧。注意回土盖种时,先将种苗轻压入土后,再回土以利发根。

(3)施肥

为了满足黄皮甘蔗的生长需求,应确保施足基肥(施肥方法:农家肥1000―2000公斤/每亩。混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钾。

(4)病虫防治

黄皮甘蔗在生长期间,容易出现螟虫和蚜虫的侵害,对此,农户应做好防治措施。对此,农户在种植时,可施用米乐尔2、3公斤/每亩。同时,也可在种植后蔗苗没有出土前适当的进行化学除草。选用的方法:一亩黄皮甘蔗,40%阿特拉津25毫升加亚码津200毫升,兑水50、60公斤,以喷洒的方式实施。

(5)田间的其他管理

黄皮甘蔗在种植后,其生长发育期间,需要进行水分管理、培土以及剥叶。这些对于提高黄皮甘蔗外观品质极为有利。

3、广东黄皮甘蔗在温岭市的推广

在温岭市,有众多生产示范试验区,由生产的结果表明,广东黄皮甘蔗在各方面都优于本地生产的红皮甘蔗。其产量高,且外观性好,因而前景非常好[5]。为了有效推广广东黄皮甘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3.1选用农机+种植大户+企业的推广模式

为了推广广东黄皮甘蔗,应鼓励示范基地。通过基地产生的影响力,带动广东黄皮甘蔗在温岭市的种植和销售。为此,做好两项工作,其一,政府加大鼓励力度。最好从资金上给予相关单位支持,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民购买甘蔗种植机,或者给予技术上的资金支持。其二,通过种植补贴等优惠政策,激发农户种植广东黄皮甘蔗的热情。同时,还应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确保甘蔗种植机械从服务上满足广东黄皮甘蔗的增产、增收需求。相关专业人员也要加强农艺指导,将种植密度和行距调整到最佳范围,推进并最终实现标准化种植。

3.2走土地整治和规模化经营道路

为了实现广东黄皮甘蔗在温岭市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需要加快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建设。广东黄皮甘蔗在温岭市生产全程机械化,意味着需要有一定规模、连片种植基础。因此,要做好宣传工作,实现小块并大块和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促进蔗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地能手、农机合作社等流转。

3.3相关单位做好监管和培训工作

广东黄皮甘蔗在温岭市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广东黄皮甘蔗的种植需保证高质量、高产量。为了阻绝质量不过关的黄皮甘蔗进入市场,农业部门应做好农机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工作。同时,还要针对种植户或者采用机械种植的大户进行技术培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温岭市,广东黄皮甘蔗产业的发展,应以效益为目标,科技为动力,做好良种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针对广东黄皮甘蔗的栽培,要普及先进实用的综合栽培技术,保证黄皮甘蔗的高质量和高产量。另外,政府单位对此应鼓励,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好农田水利等建设工作,为实施高优蔗园工程奠定基础。为了让广东黄皮甘蔗在温岭市“扎根”,应做好推广宣传。同时,加强农机和农艺相结合,采用流动式方式推行规模化种植黄皮甘蔗,进而让农户增加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松海,李海明,张树河,李瑞美,潘世明,林一心. 果蔗新品种‘闽引黄皮果蔗’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2013,12:1248-1251.

[2]李志贤,冯远娇,杨文亭,王建武. 甘蔗间作种植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04:884-888.

[3]胡春锦,林丽,史国英,汪茜,王钱崧,李杨瑞. 广西甘蔗根际高效联合固氮菌的筛选及鉴定[J]. 生态学报,2012,15:4745-4752.

甘蔗种植技术篇5

关键字:甘蔗,机械化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广西

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目前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是我国最重要的蔗糖产区,蔗糖业产值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10%~11%,蔗糖生产已经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帮助广大蔗农脱贫致富的经济来源。但是,广西甘蔗生产技术不够先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普及率低和应用范围不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成为制约和阻碍广西甘蔗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增加单产及效益,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根据蔗区环境条件和甘蔗生产机械特点,结合甘蔗农艺特性,探讨适合广西甘蔗机械化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现状

1、蔗地机械化深耕、深松广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具备条件的平缓蔗区、国有农场推广大型拖拉机开垦荒山坡地种蔗,深耕浅种,对单产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平均单产大多在72t每平方公顷以上。2003年广西农机管理部门在南宁、崇左等市十多个蔗区建立了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以多样化服务形式推广蔗地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到2005年3年累计为蔗农增收10多亿元。目前广西蔗区应用蔗地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已相对成熟。至2011年底,全区有大、中型拖拉机1.2万台,比上年增加10.5%;全区推广深耕、深松面积28万公顷,约占甘蔗总面积的30%左右。

2、甘蔗机械化中耕施肥培土多年来,甘蔗机械化中耕施肥培土一直在具有地块大、连片、较平整的农垦和监狱系统国有农场的局部范围应用。目前广西甘蔗研究所,一直应用小型机械进行甘蔗中耕除草培土,效率很高。小型中耕除草培土机械近年在广西发展很快,已生产出多种机型,但在农村蔗区,由于受传统种植规模、规格和人、畜耕种习惯的影响,加之为经济条件所限,推广应用还比较滞后。

3、甘蔗机械灌溉广西甘蔗80%以上种植于干旱丘陵坡地及陡地,水源缺乏,水利设施少而陈旧;2000年后,推广应用滴灌技术和小型移动式喷淋机械,由于没有水利设施作为保障,而且受水源缺乏所制约,应用面积极少。到目前为止,仅在国有农场、科研院所及一些良种繁殖示范基地得以应用。

4、蔗叶还田机械化上世纪末,部分国有农场、科研院所应用中小型拖拉机带动机械粉碎蔗叶还田,经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可改良蔗地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甘蔗产量。至2007年底,推广蔗叶粉碎还田16.6万公顷。虽然机械技术也已成熟,效果很好,且机具便宜,但在农村蔗区由于宣传、发动不到位,农民群众认识不足,甘蔗绿叶喂牛,枯叶大多焚烧,粉碎或堆沤还田应用极少。

5、甘蔗种植、收获及其它机械化近年有部分厂家试制、示范甘蔗种植机械,由于不适应蔗区地形、地貌,而且开行、斩种、消毒、摆种、施肥、施药、覆土、盖膜等作业难以一次性完成,机械技术不够协调,存在诸多缺陷,而且种茎芽损坏、损伤多,浪费严重,种茎摆放“天地芽”多,甘蔗芽萌发率降低而无法推广。

三、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蔗区条件差,经营规模小。广西甘蔗70%以上种植在干旱的坡地和丘陵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地块狭小、不规则,机耕道、水利设施不配套,地头没有预留机具转弯调头位置,农机行驶困难;平均每农户种植甘蔗面积不到0.33平方公顷,而且由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多块蔗地组成,甘蔗种植零星、交叉不连片,机械作业成本高、效益低。

2、种植缺乏规划,品种搭配不合理。广西甘蔗生产绝大部分是单家独户种植为主,农村土地的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人为地把土地切成分散零星小块,一地多主,一片蔗地由上十甚至上百户蔗农种植、一个蔗区(片)由成千上万户蔗农种植等现状十分普遍,连片不能连耕;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农事由农户各自决定,品种杂乱,熟期不一,耕作方式、耕种时间、种植规格很难做到统一,不利于机械统一耕作,影响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3、甘蔗品种不良的农艺特性影响机械化作业。甘蔗的抗倒能力和生长整齐度与品种(系)农艺特性有关。抗倒能力弱的容易倒伏,甘蔗倒伏后,机械中耕培土、收获等作业困难,造成收获损失率高,影响机械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生长参差不齐、高矮差异大和弯曲的甘蔗,由于收获机械切梢装置难以调整到合理的切梢长度,增加原料甘蔗的梢头量或切割损失,影响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

4、作业机械的各种问题影响其推广甘蔗种植机械产品单一,机型庞大,价格昂贵,每台价格10~20万元,且作业质量不符合广西农艺要求。小型轮式中耕培土机不带施肥机构,先用人工施肥,后培土,辅助工序多,劳动强度大;作业时由于地形复杂,容易造成机具翻倾。

四、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趋势

1、改变传统的甘蔗种植模式,为甘蔗生产机械化提供良好的作业条件从广西植蔗的地形地貌看,有30%左右的蔗地可以改造为连片种植,主要分布在部分农场和甘蔗种植较为集中的地区,这些土地适当规划后转为规模经营,基本上能适应大中型甘蔗机械作业。

2、在甘蔗收获机械选择上,以切段式为主,整秆式为辅从目前广西推出的一些新机型和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切段式甘蔗收割机作业情况看,切段式甘蔗收割能收获倒伏严重的甘蔗,作业质量能达到农业技术要求。广西台风多,造成甘蔗易倒伏、弯曲,只有切段才能收获。整秆式甘蔗收割机不能收获倒伏严重和交叉的甘蔗,作业时一些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稳定,可作为辅助发展方向。

3、强化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扶持的政策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逐年加大,有效地促进了优势农产品区域产业化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甘蔗专用机械还没有列入国家补贴计划。为加快甘蔗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建议国家向扶持新疆棉花生产基地那样,安排建设专项资金,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在购机补贴上,将甘蔗种植、中耕、收获、装载等机械列入国家购置补贴计划,并加大单机补贴力度。

4、加强蔗糖产业标准的制定,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甘蔗机械收获作业质量标准和糖厂收购扣杂、扣损等行业标准的制定,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管理。由于自行制定标准过高过严,造成甘蔗人工砍收耗时多、成本高。当作业成本过高,蔗农无利可图时,他们将种植木薯取代甘蔗,到那时,糖厂就会陷入“无米之饮”的困境。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糖料甘蔗不应该有扣杂指标要求,因为按制糖工艺,含杂对制糖质量没有影响,且压榨出来的蔗渣价格60元/吨以上。

5国家对农机的政策。年来,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广西也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旨在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甘蔗)生产的推广应用。农机管理部门也在广西各大蔗区

建立了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五、结语

总之,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个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品种培育、规范农艺技术、改进和开发机械装备等方面协调地解决。加强甘蔗产业经济和产业政策研究,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过程中,尤其注重收获机械技术创新,通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应用,提高收获机械整体性能,促进收获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广西甘蔗机械化生产的进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兆新:《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状况探讨》,《中国农机化》,2003年02期

[2] 韦日辉 佘锦伟:《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甘蔗种植规格试验报告》,《广西蔗糖》,2009年04期

甘蔗种植技术篇6

据资料介绍,糖料蔗生产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区,尤以广西最为大,全区的80多个县中有56个县种糖料蔗,蔗农有1200万人,占广西4800万人的25%,平均4个人中就有1人是蔗农,广西蔗糖产量占国内食糖产量的64%—71%。甘蔗属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其生长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沛的雨量,要求全年大于10℃的积温为5800—6500℃,年日照时数为1400小时,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的气候可以正常生长成熟;土壤由砾质页岩和硅铝质发育而成的黄壤和硅铝质黄壤种植的甘蔗富含糖分高,是甘蔗种植的最佳土质。*县东部地区和樟江河谷两岸的乡镇适宜甘蔗种植的生长条件。因此,2006年11月,由县招商局牵头,洞塘乡、捞村乡先后引进个体老板在肯甫、捞村兴建红糖加工厂,依托糖厂的兴建带动洞塘乡、捞村乡、立化镇农户种植糖蔗1653亩,其中:洞塘乡613亩,捞村乡800亩,立化镇240亩。为了使甘蔗种植取得较快的发展,洞塘、捞村两乡分别在红糖加工厂较近的地方创办甘蔗种植示范点,探索甘蔗生产过程中的经验,便于指导农户种植。同时做好糖厂与农户的协商工作,与村民小组签订了甘蔗种植收购合同,明确了最低保价200元/吨,若市场价高时厂方按市场进行收购,第一年种植甘蔗的农户由糖厂采取每亩赊销100元蔗种作为鼓励,待甘蔗成熟收购时扣回返还。2006年种植的甘蔗高产量高的为9吨,低的为4吨,平均产量6吨,当年市场收购价为每吨300元,平均亩产值1800元,除去蔗种、化肥、农药耗资约600元,亩纯收入1200元,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甘蔗种植经济效益较好,同时它又是一个管理比较粗放、种植技术含量较低,投劳少、投入小、见效快的种植项目,农户种植的积极性高。2007年,全县共有洞塘乡、捞村乡、立化镇、朝阳镇、水尧乡、永康乡、翁昂乡、瑶山乡、玉屏镇、瑶麓乡等12个乡镇种植甘蔗11417亩,比上年增长6.9倍,按每亩甘蔗6吨计收,可产甘蔗68502吨,实现产值342.5万元。

*县的甘蔗种植已初具规模,其产业主要是依托广西发展,市场价格也是跟随广西而波动,目前广西甘蔗种植具有大发展的趋势,并且形成了政府领导、企业出力,措施具体、产业良性,机制健全、政策到位,群众积极、企业受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如周边的广西环江县今年种植达到18.2万亩,并提出了三年内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糖料蔗产量达到100万吨的目标。近几年广西甘蔗吨价都在270—300元/吨,今年广西定价为275元/吨,价格相对较为稳定,市场前景看好。因此,*县鉴借广西方面积累的经验,采取招商引资办法,从广西引进了三家红糖生产企业在*县的茂兰、肯甫、捞村三个甘蔗种植面积较大,且相对集中的基地落户,总投资630万元,年榨季能力可加工甘蔗4万吨,农户种植甘蔗需供量约40万—50万吨,按目前甘蔗每亩种植产量计算,需在8万亩左右。其红糖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以四川、重庆等地为营销市场,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就*县的目前甘蔗产业处于无序状态,生产企业还不能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公司+农户”合作关系,有部分农户与厂家之间是一种松散型的结合,没有建立具体的相互约束机制,导致甘蔗产业处于不规范状态;二是种植技术比较粗放,没有实行标准化种植,达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目前部分农民在甘蔗种植的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种轻管现象,具体体现在资金投入少,科学管护不到位,对甘蔗种植有顺其自然生长观念,趋于失管现象;技术力量薄弱,在农户中没有专业技术骨干,很难提高科学种植管理水平。加之品种老化,抗逆性较差,产量低,收获年限短,根本达不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降低了蔗农的经济收入水平,制约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针对当前蔗糖生产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助农增收,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尚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甘蔗种植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新型产业,其加工环节主要是糖业食品,涉及行业广、农户多,为避免伤农现象的发生,应当根据有关政策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使该产业发展初期就能步入正轨。

2、及时作好种植规划。农业技术部门应针对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等条件,及时提供种植条件要求,作好种植规划,确保甘蔗产业健康发展。

甘蔗种植技术篇7

关键词:甘蔗;机械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S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50-2

1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

(1)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促进蔗糖业的发展和提高糖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提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但是,我国有目前很多因素制约着甘蔗的生产,比如:地理条件、自然因素、经营模式等,这些足以证明我国要想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总的来说,我国的甘蔗机械化水平总体比较低。从目前种植甘蔗面积来看,广西是我国的甘蔗种植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甘蔗的60%。据统计:2009年广西甘蔗耕种和收获机械化的普及率是35%,其中耕种为83%,而机械化种植有6%,机械化收获就更少,只有0.5%。

(3)甘蔗种植涉及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农机具。甘蔗种植的主要环节有土地整理和田间种植、管理、收获以及收获后处理。相应的机具对土地的整理用圆盘耙和平地机等,种植器具有种植机,管理机具有培土、施肥、喷药机等,收获机有切断式联合收割机以及收货后的碎叶机和耕地机等。我国的甘蔗机械研究有近40年的历史,取得了很大成果,在促进甘蔗糖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机具就是耕作与田间的管理机械,而人工费用最大、最艰苦的收获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环节,却没有实现机械化,要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必须要从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4)相对于其他环节来说,耕整地机械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农场和大部分种植户基本都使用机具。播种是个半机械化的环节,人工来完成摆放种、施肥和覆土以及盖膜等,都是用开行犁工作的,而机械播种几乎极少。田间管理机械化具有一定的作业率,中耕培土机为主要采用的机械,还有甘蔗的灌溉作业,在广西个别地方有应用,缺点是作业面积太小,但是属于机械灌溉作业的更少。移动式的灌溉和固定式的灌溉、滴灌等机械化灌溉,这三种里面应用最广的就是固定式喷灌。收获机械化有两大类的收获方式:整杆式和分段式。整杆式是目前糖厂好收购的,但是我国研发的整杆式机械化还存在着问题,不能正常投入到生产中去。

(5)甘蔗收获后机械化,主要是蔗叶的搅碎还田和破垄施肥环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是甘蔗稳产增产的有效农艺措施之一,有些蔗农已认识到机械化粉碎蔗叶还田的好处,但由于地块零散和资金的短缺等原因,粉碎蔗叶还田的面积还是很小。宿根甘蔗需在进行平茬和破垄施肥时,农场的机械化平茬和破垄施肥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广大蔗农仍在使用牛耕的方式来完成。

2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问题与思考

就目前来说,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在种植和收获。难点在于机械化收割的环节,下面,就以此来分析机械化的生产及收获问题进行探讨。

(1)原料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广西蔗农平均每户种植甘蔗的面积为4亩,蔗农都是按照传统的种植方式和习惯进行生产,种植品种、时间、规格和管理方式的不统一,在客观上就限制了甘蔗机械化的生产。

(2)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广西都了一些关于甘蔗生产的措施和政策,实施国家糖料基地的建设、吨糖田的建设以及推广优良的品种和方法等,这对广西蔗糖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广西的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比较落后,发展政策和措施还接近空白。由于财政对甘蔗收割机具的投资较少,并且长期没有制定农机具购机补贴的政策和大型农机具的优惠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蔗农购机的积极性,这也是广西甘蔗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而在糖料基地的建设和吨糖田的建设中,缺乏统一的规划,缺少先进生产技术的支持,这也是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生产障碍。

(3)近年来,我国也成功研制了一批甘蔗机械,有的已经推广应用。我国研制开发甘蔗机械的不多,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甘蔗机械化的研制和开发还远远不能满足甘蔗生产的需要,甘蔗的收获是最费劳动力并且成本花费最大的一项,蔗农迫切的希望机械能够代替人工来完成这项作业,但是,由于我国农机研制开发有一定的盲目性,技术上也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机械研制一直在低水平上重复。

(4)蔗农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蔗农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些偏远的地区蔗农甚至不知道有机械化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他们认为只要把甘蔗种得密集一点,就可以保证产量。但并不是种得多就可以获得好的产量,通常种植的行距要保持在0.6~0.8米之间,因为窄行距也会限制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5)广西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虽已设立到乡(镇),但多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的重视不够和经费的短缺都是其中的原因,全区1/3以上的农机推广机构基础条件太差,甚至连办公的场所都没有。另外就是推广技术的人员素质不高,适用的机具也没有能力去宣传,观念也比较传统,对新的机具了解不多,技术水平不高,推广的缓慢,服务的水平不高。

3结语

甘蔗生产机械化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来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模式的改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王晓鸣,莫建霖.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报,2012 ,(10):6.

[2]陆丽.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广西农机化管理中心报,2005,(3):24.

[3]黄鸣安.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3,(12).

甘蔗种植技术篇8

关键词:面积;品种;苗情;新植;宿根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28

影响甘蔗苗情及生长的因素有多种,最主要的有气候、品种、肥力,多年以来广西的甘蔗生产已居全国首位,成为我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其中来宾市甘蔗产量一直领先广西各市区,已成为来宾的经济支柱,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来甘蔗种植面积都稳定在100050hm2以上,但是由于大部分甘蔗都种植在旱地坡地,连年种植以及不合理的管理、天气干旱、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甘蔗长势不佳,单产较低。

1 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1 时间

2014年4~10月。

1.2 地点

凤凰、永鑫、小平阳、迁江、桂宝、红河等6大蔗区。

1.3 调查内容和方法

在以上6大蔗区共156块地进行抽样调查,采用面上调查和实地测评相结合的方法,面上调查主要包括收集各乡镇有蔗面积、品种分布情况、不同品种生长情况等。实地调查内容包括甘蔗单位面积有效茎、株高、月生长速、茎径。调查方法:每个调查点选择新植蔗和有代表性的宿根蔗蔗块进行调查,每块地抽取3个小区按月份进行各项指标的调查,并以去年同期比调查。

2 结果、分析

2.1 甘蔗面积与品种结构

根据兴宾区2014年甘蔗面积统计结果,全区有蔗面积98649hm2,其中秋植蔗2558hm2;冬春植蔗31260hm2;宿根蔗64831hm2。与去年同期相比总面积减少2572hm2;其中秋植蔗减少371hm2;冬春植蔗减少2152hm2;宿根蔗减少48hm2。去年、今年兴宾区主栽品种仍是新台糖22号、新台糖16号、台糖25号。造成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甘蔗价格下降,农药、肥料人工等费用增加。

2.2 甘蔗生长实地调查结果、分析

2014年4~10月对6个蔗区154块蔗地实地调查结果见下表。存在问题:由于今年广西春、夏季寒冷多雨蔗地积水,造成除草、施肥、培土都赶不上季节。甘蔗早期田间管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使甘蔗出苗率偏低,分蔸少,生长慢,有效茎普遍比去年减少。新植蔗16号5月月生长速比去年同期减5.41cm、有效茎比去年同期减少113条/667m2,22号5月月生长速比去年同期减7.98cm、有效茎比去年同期减少332条/667m2。宿根蔗16号5月月生长速比去年同期减11.5cm、有效茎比去年同期减少208条/667m2,22号5月月生长速比去年同期减11.3cm、有效茎比去年同期减少459条/667m2。中期施肥培土后甘蔗生长速度明显提高,7、8、9 三个月新植蔗16号分别比去年增长了6.5cm、0.4cm、0.62cm,22号分别比去年增长了5.05cm、1.5cm、1.46cm。宿根蔗16号分别比去年增长4.71cm、5.38cm、5.65cm,22号分别比去年增长了5.77cm、7.73cm、1.36cm。可见适时管理尤为重要。甘蔗生长全程主要以吸收氮磷钾肥为主,钾肥最多,三者的比例分别为氮:磷:钾=1:0.6:1.2[3]。据实地调查蔗农培土时都以复合肥和氮肥为主,大都施复合肥50kg/667m2,氮肥20~40kg/667m2,钾肥15~25kg/667m2,由于不合理比例施肥,甘蔗生长受到一定影响,表现为后期肥力跟不上,加之前期天气的影响,造成今年后期甘蔗比去年长势差,其中新植蔗16号株高少7.35cm,22号少10.01cm;宿根蔗16号少12.5cm,宿根蔗22号少17.7cm。建议培土时应加大钾肥的投入。

表1 2014年4~10月苗情调查表 (单位:667m2、条、cm)

调查时间

新台糖16号 春植 新台糖22号 春植 新台糖16号 宿根 新台糖22号 宿根

有效茎 株高 月长速 茎径 有效茎 株高 月长速 茎径 有效茎 株高 月长速 茎径 有效茎 株高 月长速 茎径

2014年4月 5495 10.87 5254 12.21 4444 14.25 4018 13.38

2013年4月 5777 10.99 5595 12.65 4813 13.93 4680 15.56

与2013年同期比 -282 -0.12 -341 -0.44 -369 +0.32 -662 -2.18

2014年5月 6122 26.32 15.45 5798 27.29 15.05 5125 27.54 13.29 4650 28.42 15.04

2013年5月 6235 31.85 20.86 6130 35.68 23.03 5333 38.77 24.84 5109 41.96 26.40

与13年同期比 -113 -5.53 -5.41 -332 -8.39 -7.98 -208 -11.23 -11.55 -459 -13.54 -11.36

2014年6月 5523 88.43 62.11 5299 93.23 65.94 4957 88.31 60.77 4522 90.52 62.10

2013年6月 5616 98.16 66.31 5526 104.24 68.56 5146 111.37 72.60 4948 118.41 76.45

与2013年同期比 -93 -9.73 -4.20 -227 -11.01 -2.62 -189 -23.06 -11.83 -426 -27.89 -14.35

2014年7月 4885 161.12 72.69 4632 169.86 76.63 4227 160.32 72.01 3909 165.07 74.55

2013年7月 4933 164.35 66.19 4860 175.82 71.58 4400 178.67 67.30 4377 187.19 68.78

与2013年同期比 -48 -3.23 +6.5 -228 -5.96 +5.05 -173 -18.35 +4.71 -468 -22.12 +5.77

2014年8月 4655 232.49 71.37 4311 244.411 74.55 4139 231.81 71.49 3767 239.07 74.00

2014年8月 4715 235.32 70.97 4500 248.87 73.05 4289 244.78 66.11 4222 253.46 66.27

与2013年同期比 -60 -2.83 +0.40 -189 -4.4674.55 +1.50 -150 -12.97 +5.38 -455 -14.39 +7.73

2014年9月 4655 273.12 40.63 4311 289.77 45.36 4139 269.43 37.62 3767 278.89 39.82

2014年9月 4715 275.33 40.01 4500 292.7 43.90 4289 276.75 31.97 4222 291.9 38.46

与2013年同期比 -60 -2.21 +0.62 -189 -3.00 +1.46 -150 -7.32 +5.65 -455 -13.03 +1.36

2014年10月 4655 289.65 16.53 2.50 4311 308.9 19.22 2.57 4139 283.4 14.02 2.52 3767 298.24 19.35 2.61

2014年10月 4715 297 22 2.48 4500 319 26 2.53 4289 296 20 2.51 4222 316 24 2.58

与2013年同期比 -60 -7.35 -5.47 +0.02 -189 -10.01 -6.78 +0.04 -150 -12.55 -5.98 +0.01 -455 -17.76 -4.65 +0.03

3 小结

调查表明,来宾市兴宾区存在甘蔗品种单一,建议各级技术部门引进新品种,筛选出适合我区生产的新品种。由于2012~2013榨季甘蔗收购价下跌,肥料和人工等费用大幅度上涨,蔗农的收入差,尤其是大户,多数处于亏本状态,因此影响了蔗农的种蔗积极性,2014年总面积减少了2572hm2。2014年受气候、蔗农种蔗积极性、种蔗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甘蔗苗情比去年减少,甘蔗产量下跌。

4 建 议

4.1 提高新植蔗的种植管理技术,做到用高产高糖良种适时播种

新植蔗做到选种消毒,施足基肥,施农家肥15~20担/667m2或桐(茶)麸100~150kg/667m2,磷肥100kg、钾肥10kg、锌肥3kg、硼肥2kg、混合3%呋喃丹颗粒剂4~5kg防止螟虫( 钻心虫)为害;选用无病虫害芽饱满的种茎作种,经清水或2%石灰水12~24h泡退糖后剥叶砍成双芽段,用600~800倍多菌灵药液种消毒5~10min摆种种植,下种双芽段4000~5000个/667m2,芽12~16个/m,要求三湿下种(地湿、肥湿、土湿),一定注意天气干旱泥土干燥不能下种,水田种蔗一定要开好排水沟以防积水。可在部分行间种植适当数量的蔗种,以备出苗后补齐缺苗用。下种盖土整成龟背状后,用阿特拉津200mL/667m2加乙草胺120mL兑水50~60kg先喷底再喷面。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及时揭膜,择雨后施尿素10~15kg/667m2,促进甘蔗分蔸旺长。当甘蔗进入拔节生长初期要及早重施伸长肥,施尿素40~50kg/667m2、磷肥30~40kg/667m2、钾肥50~60kg/667m2结合施呋喃丹4~5kg/667m2培土,培土后10~15d喷封闭除草药,做好防病虫害工作。

4.2 加快宿根蔗田间管理,立足于“早”字

要早管理、早施肥、施足肥,前期应多施有机肥,早期管理,促进甘蔗出苗和分蔸提高有效茎数。大培土以施磷肥30~40kg/667m2、尿素40~50kg/667m2、钾肥50~60kg/667m2、呋喃丹5~10kg/667m2,力争在5月中旬前完成施伸长肥的大培土工作,确保甘蔗有充足的养分供应,争取有较大的单茎重。

4.3 加大甘蔗示范推广工作

应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田间实践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给蔗农,大力推广深根深松种植技术,据测试深耕土壤蓄水是浅耕的2倍,本次调查深耕甘蔗的蔗农可增产15~22t/hm2。推广尾茎做种,地膜覆盖,加强病虫防害,平衡施肥,据来宾东糖调查数据茎做种普及率仅为31%,地膜覆盖仅为36%。加强田间管理按照甘蔗的不同生长期施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提高有效茎的生长速度,提高单产。

甘蔗种植技术篇9

关键词 甘蔗;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97-01

覆盖地膜进行甘蔗栽培,可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一般选择厚度为0.008 mm、宽度为40 cm的地膜覆盖新植蔗沟和宿根蔗蔗蔸。2009年秋季以来,弥勒蔗区持续干旱,仅覆盖蔗沟或蔗蔸,已经不能满足甘蔗生长所需的水分,研究人员大面积示范推广3~6 m宽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到2014年春种,实现了新植蔗全部应用地膜全覆盖技术、宿根50%应用全膜覆盖技术,极大推动了弥勒蔗糖产业发展。试验示范结果证明:新植地膜全覆盖比覆盖蔗沟的半覆盖增产8 940 kg/hm2,比不盖膜增产20 715 kg/hm2,按2014―2015年榨季蔗价和地膜价计,分别增收4 515、7 290元/hm2;宿根蔗全膜覆盖比仅覆盖蔗蔸的半覆盖增产16 965 kg/hm2,比不盖膜增产25 590 kg/hm2,分别增收8 370、9 630元/hm2。甘蔗地膜全覆盖栽培作为一项高产、稳产、高糖、增收的有效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1 甘蔗地膜全覆盖的作用

低温和干旱是影响冬春植蔗种植的主要天气因素。一般在20 ℃以下,甘蔗发芽很缓慢;特别是冬春季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成为种芽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采用地膜全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解决了影响冬春植蔗种芽萌发的低温、水分不足等问题,为蔗芽萌发生长提供良好条件[1]。

1.1 提高土壤的温度

因为晴天太阳直接射入薄膜内,增加膜内的地温和气温,使膜内温度逐渐上升,膜内温度比膜外高5~10 ℃;由于地膜的阻隔,日落土壤热散射受阻以及减少了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膜内温度下降缓慢。因此,膜内土温随着地膜内气温增加相应提高,据测定0~5 cm内地温全膜覆盖比不覆盖高4~7 ℃。

1.2 保持土壤湿度

地膜全覆盖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水分长时间在土壤中保存。

1.3 减少土壤中肥料损失,保持土壤良好的物理性状

覆盖地膜一般覆盖60 d以上,如果几十天里,经受太阳照射和雨水淋溶,土壤养分和肥料较容易分解挥发或流失。盖膜后,可以减少肥料挥发或因雨水淋溶和冲刷而使土壤中肥料流失。同时,保持了耕作层的疏松状态,土壤透气性良好。

1.4 提高土壤养分

地膜全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微生物活动旺盛,加速了土壤中养分分解,提高了土壤养分。

1.5 提高蔗种出芽率,促进蔗苗早生快长

盖膜后温度增加,加强种茎内转化酶的活性,促进养分转化,促使种芽尽快萌发,提高发芽率,加之土壤养分、水分充足,蔗苗生长迅速。地膜全覆盖出苗提早9~41 d,出芽率提高15%左右。

地膜覆盖提高了土壤的温度,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和物理性质,为蔗芽萌发提供良好条件,促使蔗种早萌发、早出苗,促进幼苗快生长,延长甘蔗有效生长期,进而增加甘蔗产量和提高蔗糖分[2-3]。

2 地膜全覆盖应注意的问题

要求蔗地的土粒细碎,方便盖膜和压膜。盖膜前保持土壤湿润;若遇土壤干旱,须在下种后淋水或在雨后抢种及时盖膜,以增加膜内土壤湿度。下种时施足基肥,因盖膜后不便于追肥。盖膜前要对蔗田(地)喷施芽前除草剂。旱地甘蔗地膜覆盖,膜内温较高,易造成烧苗,要及时助苗穿膜,即在蔗苗的正上方膜面戳穿小孔,将蔗苗引出孔外,并用碎土封住孔口,每隔5~7 d检查1次,连续进行2~3次。为发挥地膜作用,可适当延长盖膜时间,待进入雨季后结合中耕施肥培土管理,揭膜并清理废膜,将其移离田间[4]。

3 甘蔗地膜全覆盖技术

3.1 整地

采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耕深松,耕深30~40 cm。旋耕机细耙后,用开沟犁沿等高线按行距90~110 cm开植蔗沟,要求植蔗沟深超过30 cm。对于坡度大、难以实行机耕的,可人工沿等高线开挖植蔗沟并封闭蔗沟两端,形成一个“槽”,保持水土,减少径流。开沟后,施尿素300~450 kg/hm2、过磷酸钙750~1 125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或施复合肥(15-15-15)750~900 kg/hm2于植沟底,然后覆土盖肥。

3.2 良种选择

选择早中熟、高产、高糖、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和宿根性好的品种,如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福农91-21、云蔗99-91、云蔗03-258等。

3.3 因地制宜,提早植期

根据蔗区不同生态环境和土壤状况,因地制宜,提早甘蔗种植期(要避开霜期),避免不利气候对甘蔗出苗的影响,延长甘蔗有效生长期。

3.4 下种

选用健壮梢头或上半茎作蔗种;蔗种先浸清水1~2 d,砍成双芽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成0.2%药液浸种3~5 min,下种量为12万~15万芽/hm2。下种时采用双行接顶种植,种茎贴紧土壤,芽在两侧,同时选用5%丁硫克百威、3.6%加强型杀虫双、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3.6%杀虫双、5%杀虫单・毒死蜱、3%杀螟丹、4.5%敌百・毒死蜱、3%克・仲等颗粒(粉)剂45~90 kg/hm2或15%乐斯本颗粒剂15.0~22.5 kg/hm2,与底肥混合均匀后撒施于植沟内,防治地下害虫。后覆土盖种,捡干净蔗头,表土要打细、整平[5]。

3.5 覆膜

用3~6 m宽地膜全田覆盖,用细土压紧密封膜四周和接口,不通风透气,中间沿蔗沟或蔗蔸用细土压实。地膜若有破口,要用细土封好。地膜要紧贴地面,如果土壤太干燥则要先淋足水后再盖膜。

为降低盖膜成本,建议使用5~6 m宽地膜。据测算,使用3~4 m宽地膜,用膜约97.5 kg/hm2,用工30个/hm2,成本2 850元/hm2;使用5~6 m宽地膜,用膜约90 kg/hm2,用工18个/hm2,成本2 250元/hm2。原因是盖3~4 m宽地膜,每幅膜间接口增多导致用膜多,为压实接口需多用工;盖5~6 m宽地膜,膜与膜间接口减少,省膜省工。

3.6 护膜与助苗穿膜

盖膜后要定期到蔗地检查,对被风吹开的膜要及时用土压好。同时,地膜覆盖的甘蔗,由于膜内温度高,易造成烧苗,甘蔗开始出苗后,发现蔗苗不能自行穿膜,可在蔗苗的正上方膜面戳穿小孔,将蔗苗引出孔外,并用碎土封住孔口,每隔5~7 d检查1次,连续进行2~3次,避免出现烧苗的现象。

3.7 中后期管理

追肥在大培土(甘蔗分蘖结束进入拔节期,时间为5―7月)进行,施尿素600~750 kg/hm2、钾肥150~225 kg/hm2,适当加大培土厚度,使培土厚度不低于30 cm;同时注意病虫鼠害的防治。

3.8 适时收获

按先熟先斩、早熟高糖先斩的原则进行,留宿根的蔗田宜在晴天用小锄低斩入土3 cm。

4 参考文献

[1] 薛晶,何文志,张会华,等.弥勒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繁殖及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蔗糖,2013(4):7-9.

[2] 马泽辉,薛晶,张会华,等.不同覆盖模式对宿根甘蔗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技,2014(1):28-29.

[3] 晏祥玉,郭兆建,康宁,等.甘蔗光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比试验[J].中国糖料,2014(3):17-19.

甘蔗种植技术篇10

关键词 农作物间套种;意义;原则;现状;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S344.2;S3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19-02

Importance and Suggestions of Developing of Crop Intercropping Techniques in Guangxi

ZHU Qiu-zhen LI Yang-rui LIU Xiao-yan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ugarcane Research Center,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tate & Province Joi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in Sugarcane/Guangxi Sugarca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The statuses of crop intercropping both at home and aboard were introduced. The importance,principle and status of developing crop intercropping in Guangxi were explicated,and th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rop intercropping;importance;principle;status;suggestion;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1 国内外农作物间套种概况

发展间套复种并不是一种原始、落后的种植制度,国外许多著名农业科学家认为该种植方式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光能,从而有效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南亚、东南亚、亚洲东部及西亚许多国家发展较快,但是存在人多地少、农产品价格提高、土地费用增加等问题,间套复种被广泛实行。北美和欧洲一些国家,以往采取传统的一年一作模式,但是受世界能源短缺的影响,也对间套复种逐渐重视,相继开展了许多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欧洲的波兰,青饲料复种面积达246.67万hm2以上;比利时在收获马铃薯、黑麦以后,复种饲料利用面积比例约为1/2;荷兰复种饲料作物的收获量是春播的2倍。在北美,美国南部、中部先采用复种,以后逐步发展到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其“小麦带”复种青饲玉米或大豆约为266.67万hm2,而加拿大南部地区复种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外,美国还成功开展了大豆或玉米行间套种黑麦、应用飞机在小麦行间套种大豆等试验。佐治亚州开展了一年三熟试验,如大麦套种玉米,再复种大豆/菜豆/青饲玉米等,成效显著。因此,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间套复种的种植制度,充分肯定其重要性[1]。

我国农作物间套种历史悠久,间套种方式繁多,通过农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使土地利用率提高40%,从而突破了土地面积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据谢磊[2]报道,我国2006年耕地面积为1.22亿hm2,比1996年的1.30亿hm2减少耕地面积800万hm2。因此,提高土地利用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2 农作物间套种对广西农业发展的意义

2.1 利用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间套种利用主作物的空间种植另一种作物,或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空隙阶段进行种植。如早熟春大豆矮杆豆科作物,出苗至成熟仅90 d,甘蔗前期(6月之前)生长缓慢,可将大豆在甘蔗田套种,按照行间种1~2行,一般可以收获大豆450~750 kg/hm2。甘蔗行距控制在1.0~1.2 m,因为其生长后期高度可达约3 m。通过这种方式,一年由一熟变为二熟,增加单位面积种植作物的种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2 合理利用光温水资源,充分发挥广西地理优势

提高光能利用率,主要是增加了田间种植密度,从而提高作物间的光能利用率。广西南临北部湾,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地处北纬20°54′~26°20′,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甘蔗生长。全区年平均气温17~22 ℃,有效积温为6 800 ℃;日照时数1 600~1 800 h,太阳总辐射量在376.56~460.24 kJ/cm2;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或5―9月,年雨量1 250~1 750 mm,四季均可种植作物。传统耕作制度为一年种植一造(如木薯、甘蔗),实行作物间套种后,可以实现二年三造;一年二造可以增加为一年三造[3]。

2.3 改善蔗田小气候,减轻病虫草害和其他自然灾害

间套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通过改变作物群体,起到减少病虫草害的作用。甘蔗行间种豆类、玉米、辣椒、西瓜等作物,可实现蔗行提早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防旱保水效果。蔗田间套种还有利于减轻蔗螟为害,通过保护天敌达到稳产保收。据调查[4],宜州怀远镇北斗村同一块蔗田未套种的甘蔗田,甘蔗枯心率 5.39%,套种辣椒的甘蔗枯心苗为2.3%,危害率降低。

2.4 提高复种指数

广西农民普遍采用在甘蔗地间套种花生、大豆、马铃薯、西瓜、辣椒、玉米等作物,间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的产出。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作物间套种新模式,逐步开展甘蔗间种豆类蔬菜、茄子、南瓜、冬瓜等,实现豆科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共生。不但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业低消耗高产出,发挥出巨大的生态效益。

2.5 增加农田综合效益

2007―2008年河池市业技术推广站与巴马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蔗地间套种可提高甘蔗生产的竞争力,增加蔗农收入。从巴马镇元吉村、设常村等开展的162 hm2共12个点的栽培示范情况看,实地测产验收春西瓜套种甘蔗一年两收,甘蔗平均产量达145.5 t/hm2,产值40 740元/hm2;春西瓜平均产量达20 518.5 kg/hm2,产值32 829.6元/hm2(甘蔗价格280元/t,西瓜价格1.6元/kg),蔗田一年两收产值达 73 569.6元/hm2,扣除甘蔗和西瓜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及甘蔗砍收人工费等投资23 100元/hm2,纯收入达50 469.6元/hm2,比当地传统的一年一季甘蔗种植模式增收45 477.6元/hm2。云南德宏州[5]甘蔗马铃薯间套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平均产量达127.5 t/hm2,按收购价170元/t计,产值21 675元/hm2;马铃薯平均产量10 500 kg/hm2,产值5 250元/hm2,合计产值达26 925元/hm2,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2.6 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蔗田合理间种大豆、西瓜、马铃薯、辣椒、花生、玉米等作物,利用收获后的间套种作物茎杆、青叶回田,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生长活动,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据金光农场土肥站化验,地膜蔗间种黄豆,其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0.53~0.88 个百分点,达到用地养地的目的。

3 农作物间套种原则

3.1 作物安排主次分明,互相兼顾

在作物安排上,应主、次分明,互相兼顾。在保证主体作物甘蔗、木薯等生长条件的前提下,兼顾间套作物光、热、水、肥的需要。在品种选择上,主作物如甘蔗一般要选择株型紧凑、叶片窄直、前期生长较慢、分蘖力强、丰产性能好、抗倒伏的品种。间套作物应选择早熟、矮生、直立、枝叶不过分繁茂的品种,使组成的复合作物群体能发挥最大的互补作用[6-7]。根据间套作物株型的高矮、熟期的迟早、劳力及田间管理实际,确定间套种的方式,以建立通风透光条件良好的复合作物群体。

3.2 主、间套作物种植期适宜

根据间套作物生育期的长短,确定最适宜的主、间套作物种植期。根据间套种作物生育期的长短,确定最适宜的主作物和间套种作物的种植期,或通过育苗移栽的方法加以调节。如甘蔗间种西瓜、大豆作物应在甘蔗伸长盛期前(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或压青,以免抑制甘蔗生长,造成减产。

3.3 管理得当,讲求经济效益

根据主、间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和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用水、肥调节主、间作物的长势,采取疏叶、封顶、翻蔓、喷药、促熟或提早收获压青等措施来减少间套作物对主体作物的影响。间套种作物的收入,加上主体作物的收入,必须不少于净种单一作物的收入。

4 广西农作物间套种现状

从实际情况看,广西推广应用甘蔗、木薯间套种技术,既能保证原料蔗、原料薯供应和产业优势,又能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耕作模式,有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走出一条不影响糖料蔗、木薯生产,不增加资源环境压力,又大幅增加农业收益的新路子。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突破耕地资源约束,协调粮食与经济作物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亚热带水果生产也是广西的一大优势。广西农作物间套种技术创新集中体现在近年自主创新推进的实用先进技术整合、组装、集成应用形成的具有广西鲜明特色的崭新的技术体系,它革新了农村原有的低效、零星的间套农耕模式,实现了技术、理论、实践上的创新,成为广西农业新时期最有生命力、最有推广价值的重大农业技术体系。据统计,2009年广西全区推广间套逾40万hm2。其中:甘蔗间套种11.3.0万hm2,木薯间种8.47万hm2,果园间套种8.73万hm2,玉米套种8.07万hm2,其他作物6.80万hm2 [3]。按广西全区农作物间套种种植效益平均净产值6 000~7 500元/hm2计,可新增农业产值10亿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年纯收增加的目的。

广西现有耕地262.52万hm2,其中旱地78.81万hm2,占1/3左右。经过长期的生产选择,全区形成逾20种农物作间套种模式,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甘蔗、玉米、木薯、果园为主栽作物的四大类型。间作物主要有西瓜、花生、大豆、辣椒、马铃薯、南瓜、冬瓜、番茄、茄子、山姜、食用菌等。近年来,从全区各地农业局的汇报数据分析,各地积极推广农作物间套种,产值增加一般在 7 500~57 000元/hm2,农作物间套种成为广西促进农业钱粮双增的成功模式[8]。

5 发展广西农作物间套种的建议

5.1 加强领导,推广适用技术

继续加强领导,狠抓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技术人员蹲点抓样板,充分发挥典型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放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观看专题片等服务活动。大力推广地膜覆盖间套种技术,解决旱地作物普遍缺乏水源等问题。地膜覆盖间套种技术,可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适量水分,减少杂草,促进作物早生快发。提早间套作物的种植期和采收期,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5.2 抓好流通服务

在农作物间套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后,产品的销售就成为一项尤其重要的工作,市场流通是直接影响农作物间套技术顺利推广的重要因素。根据市场的需求,农业部们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户成立农作物产品流通协会,全方位地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行“协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彻底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如崇左市扶绥县协会和经纪人由于流服务工作到位,为西瓜的顺利销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西瓜协会2个,农产品经纪人达678人。加上采用间套的西瓜无污染、上市早、品质优、病虫少,种植形成规模,因此迎来全国各地销售商前来收购,西瓜价格提高,农民获得了实在的效益[9]。

5.3 总结经验,提高间套种技术水平

现在,虽然广西各地都在大力推广间套种技术模式,但由于受传统耕作模式、自然条件及技术条件的影响,各地间套种的增产效益也不尽相同,从总体上看,广西的农作物间套种还是很粗放的,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有必要研究作物间套种配套技术,总结间套种经验,提高间套种技术水平。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对间套种配套技术进行(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0页)

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品种选配、间套种模式、适宜的播种期、科学施肥方法、合理密植、新技术的应用及收获时间等。建议有关部门组织科研单位联合攻关,重点研究甘蔗、玉米、木薯、果园的间套种技术,使广西间套种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间套种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6 参考文献

[1] 情辑.国外农作物间套复种的发展及科研简况[J].山东农业科学,198(4):54.

[2] 谢磊.论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及耕地保护的措施[C]//福建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武夷山:福建省土地学会2007年学术会,2007:361-367.

[3] 袁琳.广西间套种面积将达600万亩以上[N].农资导报,2009-07-24(C04).

[4] 张慧娟.宜州市推广甘蔗、玉米间套种辣椒全膜覆盖技术效益凸显[EB/OL].(2010-05-25)[2011-11-01]..

[7] 徐昌,王智昭.甘蔗套种大豆配套技术开发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1992(6):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