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课程十篇

时间:2023-03-30 16:29:01

高一英语课程

高一英语课程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探究性学习;运用策略;素质教育

一、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和课堂教学氛围

1、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中邪的观点。

一切教学设计的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要求,都要遵循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习惯、观念、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堂设计中,灵活处理教学材料,设计更多适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去创新,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2、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在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多样化。

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认真发现和判断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用引导、对话、讨论讲评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并以不同的要求对待不同的学生,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和进步。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因而,教师应当走到学生中间去,以平等的身份、去引导、鼓励、帮助学生。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问题,并同他们一起探讨。教师要用爱心、善意、宽容去理解他们,要尊重学生的观念与感受,不要去苛求学生,不要去计较学生的小过失,接受学生的合理见解,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崇高境界。具体体现在:

1、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预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习的过程。因此,注意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逐词逐句分析课文的模式,代之以“启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思想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可以从课文着手,再辅之以课外读物,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其阅读兴趣。

3、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启发式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环节。上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是启发;下课后留给学生一些悬念和问题,让其实践和讨论也是启发。启发式教学可以是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教师的主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来实现。

三、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挖掘学生潜能

这一方法既简单又行之有效。具体做法可以采用让学生表演对话、复述课文、讲故事、演剧等多种方式进行。中学生的胜利特点决定他们活泼好动、多思、善感的特点,但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四、作业巩固,培养探究反思力

1、改进作业环节

教师应该增加作业的层次,即(1)设计难度水平不同的作业,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对作业进行选择。(2)针对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对学习能力暂时较低的学生,只布置符合基本要求的作业;对学习能力暂时较高的学生,可以布置较高要求的作业。(3)丰富完成课外作业的手段。除书写式、听力式、朗读式作业外,还可增加“观察式作业”、“动手操作式作业”、“调查式作业”等。

2、督促学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

首先,学生们写完作业后要自己看一遍,检查是否有错误,然后加以改正,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助改正。教师要注重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批改作业时可将错误按不同类型标注出来,然后发给学生们。拿到作业本后,学生要仔细分析出错误原因,认真改正并注意总结,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们能够坚持做到从错误中学习,同学间相互帮助改正错误,这首先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英语的风气,同时同学们可以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掌握正确的英语表达。

五、探究性英语教学实例

知识目标是扩展有关倒装句的知识;能力目标在于提高自学能力;德育目标:增强合作精神;

实施过程:1:创设情景,提供材料;2:出示问题:请学生自习观摩句子,分析每组句子的异同;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在完成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之后,倒装作为一个语法知识便已轮廓清晰,重点鲜明地凸显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归纳分析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评和补充。这一过程始终要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六、小结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英语学习方法,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完全探究式自主学习仍是我们的理想。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与旧的教学模式和旧的学习习惯彻底决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探究式学习方式是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相信经过不断探索,我们终会成功。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

高一英语课程篇2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一英语教学 衔接教学

高一新学期开始,英语教学就面临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初高中英语的过渡与衔接。高一是初高中的过渡与衔接时期,是学生适应高中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不论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体现了高一英语教学无可置疑的重要性。因此,高一英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及教材内容安排,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思考和创新的空间,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这一阶段的平稳衔接与过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尽可能缩短学生的过渡时间,让他们比较顺利而又自信地进入高中英语的学习。

一、引导并培养积极的高中英语学习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由于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在深度、难度等方面的不同,高一新生一开始学习会感到很不适应,甚至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对于学生们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通过作业等手段及时了解沟通并让他们正确认识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会探究和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用踏实的行动和坚定的毅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接受挑战,勇敢地克服英语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二、监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起初中英语的学习,很多学生都说是依靠做大量的习题,或是靠最后一年的突击才取得好成绩。由此可知,他们在初中的英语学习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惯。然而,要想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仅靠做题目和突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摒弃以往不好的甚至是错误的学习习惯,代之以良好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养成调动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尤其是在早读时,一定要做到口到、手到、心到。其次,要积极抽取课外零碎时间最大限度地记、背词汇和句型。最后,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纠错。

提出相应的要求后,老师应该及时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强化他们习惯的养成,如早读时鼓励放声朗读,注意力集中,不开小差;上课抽查词汇句型掌握情况;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复习整理笔记及纠错;让学生讲解相应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等等。俗话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不容易改变。”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英语学习肯定就会大大受益。

三、引导他们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制订相应的计划

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影响,往往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那是因为他们意识不到为什么而学习,缺少目标性,因此,让他们意识到学英语的目的和目标就显得格外必要。目标可以是短期和长期的。小到每天零碎时间一定要记五个词汇、每天的早读必须完全按要求完成、每单元的词汇和句型必须在三天后完全掌握,等等。也可以给自己制定相对较长的目标,如本学期要把英语成绩提高到110分,一年后要完全学会英语自主学习,三年后要实现英语再上一个新台阶,等等。不过,所有的目标必须有联系,自成一个系统,循序渐进,互不矛盾。

四、改变教学方法和方式

初高中在英语学习方法上需要有很大的改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应有相应的转变。如在词汇教学方面,我们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先解决燃眉之急,整理缺口单词,让学生强化记忆,从而迅速补足单词储备。为了检查其初中的词汇掌握情况,高一开始时可以进行年级统一的词汇竞赛。另一方面是从学习单词的技能引导入手,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归纳总结出单词的拼读规则,帮助学生找到识记单词的捷径。此外,高考中词汇量不断增加,要求学生的阅读面必须扩大。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加大英语阅读量,在语篇中学习词语的真正意义。大量的阅读有助于提高词语的复现率,从而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帮助同学们扩大词汇量,深化对常用词汇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五、掌握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使用

人教版新教材的特点是理念新、内容新、形式新,操作起来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任务型”教学,最大的特点还是“考虑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学”。但由于每个学校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差异,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需要,灵活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删减难度较大的内容,主要是Listening、Speaking,以及练习册中的project,等等。例如:

(1)Listening and Speaking鉴于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大部分根本无法开展。于是,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听力材料或者英语歌曲代替,以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另外,关于写作,因为每个单元写作任务比较多,只能是筛选着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见的句型背诵及课文精彩段落背诵。

(3)调整教学顺序。每个单元的教学我们一般需要7个课时,通常是:Warming up & Reading;Language points;Grammar;Using language & Writing;exercises。

高一英语课程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241-01

我校实施高中新课改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在这茫然的三年多里,我们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交流,大胆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实践新的课堂模式以及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的多样性。新课改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之际,收获的同时也感到些许的困惑与无奈,有幸参与第一届新课程教学,本人对高中英语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与看法,希望能与各位正在或已经接触新课程教学的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对高中英语新课改的认识

首先,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把自己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自主学习.

其次,教学目标开始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学英语也不再只是简单地教英语和学英语,而是要能正确地运用语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第三,教学方式上实行 “生本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一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另外,教师要从听、说、读、写等不同的侧面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全面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对教材的认识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我们所使用的这套新教材,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容量过大,内容过于全面,需花大量精力进行取舍和删减。

2.听力材料篇幅较长,而且无论材料的内容,还是练习的设置难度都过大,不便于多数学生的接受。

3.有一些阅读篇幅较长,素材和实践活动远离我们的实际生活。

教学中采用的几点方法:

1.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词汇教学仍然需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练习更熟练的记忆单词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材中的听力素材量大,难度大,故听力训练以《学英语报》的听力试题为主,虽然内容不太丰富,但是更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同时也训练了听力考试的技巧。

3.针对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情况,把课时进行划分,除正常的语言,语法教学外,每周分一节课来练习写作,并且尽可能采取面批的形式,

三、具体做法

1.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更需要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讲虚拟语气时,利用高中学生珍惜友谊这一心理给出了一个句子:If I were a tear in your eyes,I would fall down on your lips;But if you were a tear in my eyes.I would never cry,because I‘m afraid to lose you.(如果我是你眼中的一滴泪,我将会流到你的唇上,但是如果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我将绝不哭泣,因为我害怕失去你。)

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也饱含了虚拟语气的要点,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竞争,看哪一组想出的观点多、观点好,这样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于发表意见的学生,不管意见正确与否,都要给予表扬,特别是对那些平时发言不多的学生更要鼓励,促进他们以后更加努力学习。

2.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只有多练,学生才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英语课堂中,练的最好形式就是交际。美国学生崇尚这样一句话:Tell me,I forget; 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我记得,我参与,我知道)。由此可见,我们喋喋不休的讲解只能给学生带来疲劳,只有让学生动起来,置身于一定的语境当中,学生们也就能乐在其中了。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课堂气氛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只有师生们的思维、心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结合与沟通,才能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尊重、帮助他们。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老师的关心。课堂上,难免有一些调皮的学生,不喜欢学英语,这时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提出相对比较低的要求。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他们同样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没有沟通作保证。

高一英语课程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技术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010-02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由快速增长转向稳定发展,企业的发展目标由求速度变为提质量,由此带来的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目标也发生改变——由理论单技能型人才转为实践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这个变化,高职院校做出及时的应对:调整英语人才培养计划;整合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英语校内外实训基地;发展职业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应对策略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暴露出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设动力不足

要实现英语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就必须打造一支能够驾驭实践操作和理论授课的“双能力”教师队伍。这就需要国家、地方和院校对其进行政策和资金的投入来推进这支队伍的建设。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国家的扶持,在之后的三十年里快速地发展,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高职教育毕竟起步晚,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度都低于其他高等教育,相应地在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扶持力度上还欠缺很多。尤其是高职英语专业作为学院的边缘学科,不仅仅是国家和地方,院校本身的教师队伍建设都不会将英语专业教师纳入其重点培养的范畴内。

2.队伍结构不合理

英语专业职业技术课程是基于英语基础课程之上,与其他学科逐渐融合的英语职业核心课程,包含许多非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而且实践操作性很强,常规理论型英语教师很难胜任。一支能够担负起英语专业职业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任务的英语教师队伍,应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上形成梯队,这样才有利于这个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现有的队伍都存在问题。

第一,知识结构。高职英语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具备职业性、应用性和复合性,即“双师型”知识结构。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大都是硕士研究生,在校研修的都是学术性极强,偏重理论的文学、翻译和教育学专业,这样

的知识结构是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很多教师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只能在入职之后开始研究职业技术课程,这样便走了很多弯路。

第二,能力结构。高职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双师素质”,也就是说,高职教师既要有理论教学能力也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可英语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基础学科,要实现其实践操作能力就比较困难。而且很多英语教师在入职之前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理论教学能力尚可研究,但是实践操作能力却不能在学校或者办公室里培养提高。

第三,年龄结构。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建校历史不超过三十年,英语专业相对开设较晚,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和断层化。年轻化意味着教师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没有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师骨干,团队缺少中坚力量。断层化意味着教师整个团队没有经验和技术的传承力量,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令人担忧。

3.职业观念理解不到位

高职英语教师接受4~7年普通学术理论教育,熟悉这种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计划、授课方式以及就业市场情况。但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有很多不同之处,高职教育以职业性和应用性为原则,要求教师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然而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对职业技术课程的“理实一体化”的理解出现偏差,仍然停留在理论上,实践教学难以实施。

4.授课任务重,科研能力薄弱

近几年高职院校大量扩招,师生的配给比例失调,造成教师每学期的授课课程数和课时量多。在如此繁重的授课任务之下,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细致的科研调查,撰写论文。

二 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基于高职英语职业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出现的若干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助推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保障

英语应用型人才已经得到社会认可,是目前就业市场炙手可热的宠儿。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必须具备的。国家和地方要解决人才市场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要提高自家英语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就需要对这支队伍进行政策性的倾向。细化高职英语教师培养细则,制定保障制度,将其与普通本科的英语教师培养分离开来,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专业教师队伍。

2.实现培训多样化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培训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职业观念和职业技能。在职业观念这方面,院校应该做定期的讲座,请校内有经验的教师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向其他教师,尤其是向新入职的教师讲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尤其是英语的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体现在哪些方面。至于职业技能方面,从国家和地方角度来说,多举办一些高职类的英语教师培训,为学校和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和提供政策性的保障;院校方面,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和社会的培训,建立教师轮职培训制度。除此之外,院校应该积极联系行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者聘用兼职人员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对英语教师本人而言,职业技术课程涵盖非英语专业知识,可以以教研室研讨的方式,邀请相关教研室的专业教师一起探讨以补充行业知识。通过培训可以解决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问题。

3.教师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大都面向学生,以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少有专门面向英语教师的实习基地,即便是有也是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标准不统一。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针对自身开设的职业技术课程,联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有针对性、高质量的教师实训基地,分批选派教师到相关实习单位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问题。

4.认定和考核标准量化

一支可持续发展的英语专业师资队伍需要领头人、中坚力量以及储备军。高职院校应该对现有的英语专业教师进行整合,根据教师的职称、职业技术课程授课年限、实践培训成绩、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相关行业权威认定证书以及在校内外主持参与相关实践项目建设和科学研究结合来评定其“双师”等级,制定合理可行的认定和考核标准,实行固定的考核制度。

5.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融合

行业英语的概念在高职英语教育中逐渐凸显出来,这是一种介于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的新兴职业英语。它是公共英语的延伸,也是专业英语的简化,符合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又适应目前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高职英语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亦属于这一类,而教授这类课程的教师应该积极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将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融合成行业英语教师,即能“理实一体化”地讲授好高职英语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实现高职英语专业的职业化和应用化。

6.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科研能力

合理地分配教师和学生的比例,科学地安排教学任务,使教师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授课之外,有精力和时间进行科研活动。院校也应该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发展。

总体而言,尽快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英语专业职业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才能实现培养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职业型和应用型的英语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一能.浙江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双师型”团队建设调查与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高一英语课程篇5

“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我们在新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所体会最深的一句话,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彻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师教为主的教学观念: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正襟危坐竖耳倾听,只有接受,缺乏发现。这样的情景在以前被称作秩序井然,是取得佳绩的前提。但在新一轮课改的观念下,我们注意到了曾经一直忽略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在思考吗?在学习吗?在发现吗?在研究吗?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它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是自主、合作、探究,是感受性教学,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给予孩子发现的天空,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呵护每一个孩子思维的独特性,应该就是课改的精髓所在了。

那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怎么样的?”,或者说:“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新课改标志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转变。“课改”挑战教师,新课程、新教材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创新意,要求教师角色发生三个转变,即: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1 做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潜能的“教练”。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应有广泛的知识面,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些离不开学生主观对知识的渴望,即浓浓的求知欲和持续的学习兴趣,新时代的教师更应具有这种激发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我们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就要着手思考这个问题,要分析学习内容,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研究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要求,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研究关注不同层面、不同特点的学生,以便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群体或个体的即时需要去调整计划、组织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2 做学生心理的支持者。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宽松课堂环境,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气勃勃,努力使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弘扬了立体性,孩子们才能浮想联翩,积极探究,才会闪烁出创新的火花,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才会显示其生命活力。

课堂上的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与鼓励。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最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由于这种和睦、温暖的关系,一种富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便形成了。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2.1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必须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教育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分拣、判断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2.2 做发现问题的启发人。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重要。新课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往教师的“解惑”较多是越俎代庖,事实上是不能替代学生的思考。教学中应激疑善问,提高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批判,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有所不知,实事求是地同学生一起探讨,找到满意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3 做解决问题的参与人。新课程强调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的过程,学生可以打断教师提问,也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教师不要怕学生问倒,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懂和不够,在实践中,真正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从而去解决问题。

3.由居高临下的“知识垄断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研究。

高一英语课程篇6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公共英语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229-02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含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强调工作和学习并重,采取校企合作育人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导向,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经历和谐统一的人才培养机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就是采用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以能力为本,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职业岗位活动的完成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实现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建设的承载体和落脚点,是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核心和突破口。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力保证。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

(一)课程内容与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脱节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全国参加高考考生人数的逐年减少,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包括四类: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对口生”和“单招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应用能力差,阅读理解能力弱,词汇量少,对词的理解准确度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心理素质低。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内容应与高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符。但目前的课程内容却偏离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词汇、语句、语法和语篇偏难。这就使得本来英语基础就差的高职学生更加缺乏英语学习动机,甚至完全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课程与高职学生的专业需求脱节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都是传统的学科课程,一方面十分强调英语基础知识,即教学内容侧重于普通英语,然而普通英语突出了语言共核特色,却忽略了在特定情境下同一语言形式的不同语用价值,严重掩盖了不同学生的专业领域对语言运用的特殊性要求,严重违背了高职基础英语课为学生专业课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过于强调英语学科的自身体系,注重理论体系和学术权威,学科本身与学生专业学科的界限分明,毫无相关性,严重脱离了学生专业对英语学科的实际需求。

(三)课程与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脱节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完成未来职业岗位业务的能力,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具体需求。因此,高职英语课程需体现实践性和职业性。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依然以理论课为中心,严重忽视了实践课,这就使得课程设置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严重弊端,忽略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忽视了高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与高职学生的就业市场需求脱节

一直以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都是参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成为本科英语教育的压缩形式。传统的课程体系建设者根本没有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认真、仔细、及时的调查与研究,从而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高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英语技能的需求。具体而言,由于严重缺乏充分的就业市场需求调研,课程设置者无法准确把握学生未来的职业和职业岗位(群)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实际需求,更无法确切知道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在学生未来工作中的重要程度、使用程度和难易程度。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

(一)课程内容应与高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吻合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根据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的i+1理论来选择语言材料与高职学生真实英语水平相符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在i+1理论模型中,i是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水平,1是指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学习水平的语言知识,i+1是指学习者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应达到的学习水平。教师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容易也不能过于复杂困难,否则都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有意义的成就感,进而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和更有效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具体而言,课程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词汇、句法和语篇应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避免连贯性差和跳跃度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应与高职学生专业需求和谐统一

高职英语的课程定位是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提升职业能力。高职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的交际能力。那么,高职英语的课程教学内容就不能脱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现代社会细化的社会分工和高度的专业化对高职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需求呈现出两个方向的多样性,即横向的职业类别差异性和纵向的职业岗位多层次性。不同的专业、职业和职业岗位都会对高职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数量和层次提出不同的需求。同时社会科技和经济的日新月异以及新旧职业的日益更替增强了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英语职业能力需求的复杂性。因此,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不同专业、职业和职业岗位对英语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课程设置者应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实际需求来规划课程设置,包括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时限与种类、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评价模式。这样的课程体系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又可以满足学生所学专业对英语的实际要求,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三)课程应与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征求意见稿),我们可以获知:“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可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应突出英语的实用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者应切实削减理论类课程的课时,增加实践类课程的课时。首先,通过形式各异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开拓和充实英语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其次,通过开设各种各样的实践性选修课,向学生提供充分和必要的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运用和巩固在理论性课堂上所学的英语词汇、语句、语法和文化知识等一系列英语知识,做到理实结合地学习英语。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专业实训基地开展英语实践教学,不断创设具有学生所学专业特色和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场景和任务,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相应的专业实训基地进行仿真英语实践。最后,通过丰富多彩的企业顶岗实习教学,真正实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英语实践教学。

(四)课程应与高职学生的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者应该抛弃传统的基于学科内容或教学内容构建公共英语课程的课程观,树立“以职业发展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公共英语课程观。在实际的课程设置过程中,课程设置者应开展广泛而严谨的就业市场需求调研,以便获得有关学生职业发展和工作过程的最新信息,从而可以:全面、科学和深入地分析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未来不同的职业和职业岗位(群)中的不同的英语工作任务以及各类专业的学生在未来不同的职业和职业岗位(群)中所需的英语知识与英语职业能力,通过不断调查、研究和论证,最终构建可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英语知识与英语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准确、及时地把握和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动向,以便对课程设置进行动态规划,及时、适时地调整英语课程。

四、结语

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使得就业市场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都会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者应该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从高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高职学生专业需求、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高职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出发,与时俱进地实施动态式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从而有效实现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晨丽.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2]李淑苹.从工学结合观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0(06).

高一英语课程篇7

关键词:改革开放;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复合型人才

一、课程设置课程

设置是课程总体规划。江山野主编译的《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课程设置的定义如下:“课程设置(CourseOffering)是指学校或其他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它也可以指在既定的时间里,如一学年、一学期、四个月或一段时间里安排的那些课程(包括讲习班、自学、实验和其他正规的教学情境)”。按明文规定,课程设置通常有两种结构,即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而选修课是学生可任意选修的课程。

二、英语课程设置演变

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变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89年的基础阶段英语课程设置、1990年的高年级英语课程设置和2000年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一)基础阶段英语课程设置

早在1980年,第一届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预备会议上就制定了一份基础英语教学大纲初稿,同年11月在青岛修改定稿。1982年,在上海召开了基础英语教学大纲讨论会,认为有必要重新制定一份大纲。针对英语课程设置,先后两次召开研讨会,议题包括:“(1)交流各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课程设置情况。(2)讨论基础阶段的划分,每门课程的要求,以及各门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对今后课程设置的一些设想”。同时,在国家教委主持下,对全国部分外语院校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并以此为依据组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等的讨论和研究,最终于1989年颁布实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

(二)高年级英语课程设置

高年级的英语课程设置是基础阶段的延伸,两者相互衔接。1983年12月,高校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编审组在北京召开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座谈会,讨论了高年级教学的任务、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材等问题。次年,对11所院校进行了一次以读写能力为主的测试。针对课程设置,在西安召开的高年级教学研讨会指出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应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经过多次讨论与修订,于1987年成都会议上最后定稿,并于1990年颁布实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三)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到了21世纪,中国进入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受到了挑战,原有的两份《大纲》在某些方面已经滞后,不能充分指导英语教学工作。鉴于此,教育部高教司外语处于1998年委托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和刘海平四位教授起草“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并于2000年颁布实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针对课程设置,大纲指出:“在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中,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4年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

三、英语课程设置变革特征分析

由演变历程可知,英语课程设置经过了“基础阶段课程设置”“高年级课程设置”“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三个阶段的变革。下面笔者将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高校英语课程设置的演变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一)培养目标的变革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培养目标主要通过所设置的课程来实现,相反,课程设置也受培养目标的约束,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分析不同阶段高等学校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显现课程设置的缘由。不同阶段,中国高校的英语课程目标包含不同的内容和特点。1988年的基础阶段英语课程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相比过去,新大纲不仅肯定了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并推陈出新,提出了交际能力培养。

(二)课程结构的演变

纵观历史,英语课程的结构不断由简变繁,由单一向多样发展。1972年,一些外语院校开始招生,但学生的英语起点甚低,许多课程的教材严重缺乏,实际上只能开设一门精读课。1978年,全国高校招生恢复统考,入学学生英语基础有明显的提高,考生的差距增大并出现了多层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语教育出现了新气象,并于1983年召开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设置研讨会。1989年正式颁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参考方案。相比改革之前,基础阶段的英语课程结构有以下特点。一是分设几门课程,改变过去单设一门精读课的状况。精读课历来被看作是一门“主课”,而其他课程往往被忽视。随着新生水平的提高,单设一门精读课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分设几门课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集中教师的精力,加强“四会”技能训练。二是改称原精读课为“综合英语课”,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使之名副其实。三是英语课程设置不强求一律。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具体条件开设课程,进行教学实践,但必须有利于达到教学大纲中制定的教学要求,这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三)课程内容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内容经历了三次变革:20世纪80年代,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课程内容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中心;90年代初,英语专业高年级的课程内容兼顾了语言基本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到21世纪,英语专业课程内容进一步丰富,涵盖了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三方面。

1.基础阶段英语课程内容

20世纪80年代末,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课,五项单项技能训练(阅读、听说、写作、语音、语法),以及部分其他课程。“综合英语课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英语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培养语言基本功为主,并实行严格的单项技能教学。

2.高年级英语课程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高年级英语课程包括阅读、写作等必修课以及多种选修课。相比基础阶段,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培训依然是教学重点,并新增翻译课程,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在词义、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结构、习惯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方面对比汉、英两种不同语言,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英译汉、汉译英的能力”。而英美文学、语言学概论等课程被列为选修课,这对弱化专业知识性课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内容

2000年的英语课程设置对“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一改革方向给予充分肯定,并明确地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种类型。

四、结语

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共经历了三个阶段:1989年的基础阶段英语课程设置、1990年的高年级英语课程设置和2000年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高年级的英语课程是基础阶段的延伸,2000年的课程设置是前两个阶段的总结与改进。三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在课程目标、结构和内容方面不尽相同,但都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随着外语教育规划与政策的变革而变化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制定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工作小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试行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高一英语课程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7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高中英语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改进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质量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于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的认知和理解,使其更好地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发挥应有的教学作用,进一步提升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传统的高中英Z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陈旧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习惯于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即教师站在课程教学的权威位置上,向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则处于和教师相对立的位置上,对教师所讲解的各种英语知识,进行单方面的接收和消化。这种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割裂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受到极大程度的打击和消磨。导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在教师的领导之下,对英语知识进行亦步亦趋的学习和消化,而不能对英语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分析性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质量的改善,对学生今后在英语学科方面的学习和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我们可以将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引入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英语课程研究性学习潜能,切实提升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研究性学习能力,实现高中英语课程的有效性教学,便成为该当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及高中英语课程任课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是指让学生在进行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放下传统英语课程教学带来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真正的融入高中英语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分析,以研究问题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师讲解的理论性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突出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教学特征,使学生在实践性学习和探索中,对英语知识有更为深入的认知和理解,更加熟练的掌握英语知识,并将自己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在提升学生的高中英语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自主分析能力和分析意识,促进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开阔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英语研究性学习意识和研究性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英语学科学习开创全新的局面。那么在现阶段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更好的将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引入其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运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激发学生的英语研究性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英语课程教学参与热情,提升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质量。在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课程教学参与,只有使学生放下沉重的学习心理负担,融入到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之中,和教师进行积极的配合,才能够使该教学方法得以顺利实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功能。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能够转变自身的高中英语课程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从教师的理论性教学中解放出来,融入教师设置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氛围和情境之中,发挥学生的英语研究性学习潜能和意识。使学生成为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主导者,教师则随之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辅助学生进行各种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心无旁骛的对英语知识进行挖掘和探究,提升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高中英语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英语理论知识和英语研究性教学的相互结合和促进,以英语理论性教学为基础,促进学生英语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改进,实现高中英语课程的有效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只有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理论知识储备,才能使学生在实际的研究和分析中,获得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分析水平。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时,应该注重英语理论性教学内容和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相互融合和整合,使学生能够在英语理论性学习的支撑和启发之下,主动的进行英语学习材料搜集以类似推导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新的英语知识,扩充自身的英语学科学习视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材料凑集、知识点归纳、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验证和筛选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切实在研究性学习中有所收获,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另外,在英语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英语研究性学习成果,突出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化。使学生能够突破狭隘的英语课程学习框架,自主自由的对英语知识进行开放性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获得英语知识,并且发现自身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一英语课程篇9

【关键词】需求导向;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是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发展大学英语特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课程体系构建是关键。高校在进行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时,要对上述大学英语教学构成内容给予充分考虑,才能构建出科学的、合理的、综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较好的满足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及教育的需要。

一、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首先,需求分析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从20世纪中叶至今,需求分析在大学课程体系的设计及研究中从未间断,其同时也是进行语言教学课程设计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James D.Brown对需求分析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需求分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前提,在语言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构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E.Olshtain[2]以及F.Dubin[3]也通过相应的教学实例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大纲的步骤和基本原则进行了论述,对设置课程之前应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给予了重点强调,同时他们还认为分析社会对各门外语的相关需求情况、相关政治及文化等因素是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前提条件。因此,在进行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将需求分析的课程理论作为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指导,以提高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其次,多元生态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多元生态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指的是以生态理念为依据,将课程的设置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全面的综合性整体,使各课程要素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及相互依存,并使课程体系构建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以形成灵活的、平衡的、协调的、动态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时候应对其科学有效的借鉴使用。在构建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各个高校应全面考虑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及社会的需求、学生语言知识水平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以发挥出多元生态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价值。

二、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主要特征

第一,学生实际需求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模块化和阶段化的特征。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前提,其课程体系构建应包括学生应达到的英语水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学生语言技能不足的改进等。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应首先关注学生语言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为语言能力是学生进行后续英语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在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还应以学生英语的语言能力发展需要为依据,构建出基础阶段以及提高阶段的课程群。

第二,学生实际需求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来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需要对不同专业、兴趣、水平的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考虑,才能体现多元生态化以及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特征,从而满足不同专业的英语需要,贯彻落实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为大学进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教育及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三、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要能充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大学英语个性化与多元化的需要。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要较好的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就一定要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课程系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教学需求不断的变化及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策略对需求导向的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主要有:

(一)结合自身实际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构。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等特征都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构要结合高校自身的教学现状,如目前的英语教学情况、各个专业对英语知识水平的要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各种因素都进行充分考虑,才能构建出以需求导向为前提的、科学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二)设置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要尽可能的全面、系统,并贯彻好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特征。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除了要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课程以外,还要包括英语基础知识课群、英语文化课课群以及实用英语知识课群等,英语基础知识课群应包括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英语听说等课程模块,英语文化课课群要包括欧洲文化以及英美文化等课程模块,实用英语知识课群要涉及到求职英语、雅思英语、商务英语以及考研英语等课程模块。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不同的英语知识需求,贯彻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及特征,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

总而言之,要构建起全面、科学的以需求导向为基础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就要结合高校发展实际对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主要特征、理论基础以及构建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创新,并将其有效的落实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中,以顺应大学英语教育个性化以及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实现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英语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拓葳(1981.7-),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第二外语习得,工作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高一英语课程篇10

1 慕课的兴起

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指由主讲教师负责的、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由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和考试相互交织的网络教学过程。与传统的在线教育相比,慕课的特点在于“采用短视频形式,一周上传不到一个小时的内容,并且每一次视频后面都会有测验,有互动,便于让自己和老师看到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创新在于让每一堂课程通过互联网碎片扎实地学完,并且基本上都是免费的”。

更重要的是,学习者通过慕课可以随时随地听到全球顶级大学多个领域的课程,极大地弥补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所产生的差距,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出国留学的效果。在这股浪潮之下,多个慕课平台被搭建起来,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Coursera、edX和Udacity。受到慕课风暴的影响,2013 年,中国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目前已有近70个成员单位,因此有人将2013年称作“中国的慕课元年”。

慕课时代的开启必将引发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的重大变革,作为占据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也必将感受到来自慕课的冲击。慕课将成为推进高职教学改革、改善高职教学质量、实现高职培养模式升级的重要契机。然而,目前英文授课仍然是慕课的主力军,对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鉴于此,为适应慕课时代的新标准、新要求,有必要对高职英语教育进行改革。

2 高职英语教学与慕课模式相结合的必要性

第一,在高职教育中,基础英语教学基本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脱离,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了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各基础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与学生所学专业相互渗透。而事实上,在以基础英语为主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往往在基础英语结束后才开始专业英语的学习,有些专业甚至不开设专业英语的课程,因而造成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时间偏少。这也与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英语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学习英语的热情有关。而采取慕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了解最新专业英语、培养职业能力的平台,从而缓解高职英语教学与所学专业相脱离的问题。

第二,很多高职校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对高年级的学生没有安排英语教学。这与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相矛盾。如果将慕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慕课上绝大部分的课程和学习资源都是免费的, 当学校没有安排英语教学时,学生还可以在慕课平台上继续学习英语。而且在线的慕课课程还提供一些学校英语课程不具备的功能,如学习小组和在线论坛的互动模式。同一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使学生在继续学习中既更新了知识储备,又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

第三,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对于高职生的英语学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将慕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学生就有条件听到用英语传授的专业课,也能够用英语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讨论专业问题,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既难得又良好的专业英语环境,使学生的专业英语得到宝贵的发展机会。

3 慕课教育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评定慕课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在慕课平台下学习英语是非常便利的一种学习英语的途径,但是如何考核学习效果就没有传统英语教学考核那样简单。所以,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考核方式。慕课教学平台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与学生有很好的交流互动性,比如英语作业的提交,论坛知识的提问和回答等。相应的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作业,在慕课论坛上回答别人的英语问题等查看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组织英语教学老师对学生在慕课平台上的一些学习行为进行统计评定,进而对学生做好科学合理的考核。

(二)慕课播放与教师讲解的有效结合

对于大多数我国高职院校来讲,其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枯燥、单一、效率低是其授课方式的主要缺陷,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慕课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引用,可以很大程度的将高职英语教师教授内容与慕课播放的教学资源结合,这样可以对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完整度起到促进作用。英语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和导入部分可以提前放在慕课平台上,让学生知晓学习单元的主题和重难点,完成相关任务。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更多的时间把课前预习的知识进行内化,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辩论。而教师则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启发和点评学生的观点及内容,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慕课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

缺乏专业的英语知识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慕课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对高职的英语教师起到培训作用。对于慕课的课程而言,其课程教授都是由顶级的英语教师进行讲解的,其内容完全用于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短时间集训。除此之外,慕课还可以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判,这样的方式在节省教师培训经济投入的同时还提升了老师的英语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