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篇

时间:2023-03-30 17:50: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篇1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 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科学论断,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3个发展阶段的问题。11年过去了,当生态、绿色、环保、低碳成为时尚,各地正在走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并在实践中不断受益。 优美的生态环境转化成丰富的旅游资源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明程度最直接的体现之一。不仅如此,生态作为生产力的作用也发挥得日益重要,“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就是最好的佐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于是,我国开始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逐渐摸索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坚守绿水青山并不是说不能发展工业,只要处理得好,就能寻找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完全可以共存共荣,而且,只有绿水青山长驻,金山银山才能永生不竭。

“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就要注重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的重要指示非常切合贵州实际。贵州山川秀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生态基础十分脆弱。这一状况决定了贵州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方面难度更大,更需谨慎小心。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现在,很多外地投资者、旅游者看好贵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州拥有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和秀美的山水,在贵州既能投资赚钱又能享受生态。贵州省顺势而为,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五大新兴产业,就是更加主动地爱护“绿”、 懂得“绿”、用好“绿”,向绿色要红利,让绿水青山变成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随着绿色产业链不断完善,制度创新为绿色发展不断提供持久动能,贵州的绿水青山一定能结出金山银山的硕果,走出一条既要生存又要生态、既要温饱又要环保、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的新路。

进入初夏以来,连云港市开发区朝阳街道迎来了又一轮的生态游热潮,来自市区的游客成群结队的扎进朝阳街道的一个个采摘园内,绿意盎然的原生态景观让人沉醉其中,金灿灿的杏子、红彤彤的油桃挂在枝头,让前来采摘的游客垂涎欲滴。近年来,朝阳街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开展以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街道宜居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围绕朝阳优势产业和地域特点,该街道注重下好生态经济一盘棋。一方面, 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施“万亩桃园”工程,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整合农产品品牌,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街道已形成精制茶叶、黄桃深加工、盆景制作等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依托朝阳众多的古迹、山涧、流水,描绘“山上桃林美,地里瓜果熟,田间蔬菜绿”的美丽生态画卷,全力发展生态旅游,结合特色种植基地,开发农家乐、生态游,逐步打造成为一个集生态观光、田间体验、农家娱乐、文化游览为一体的港城旅游新高地。

湿地是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宝贵之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是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的一张名片。湿地公园风光秀丽,游览江上,江水潋滟,清澈碧绿,沿岸含香叶绿,田园人家,犹如百里画廊,林水相依,山林相映,构成了“山、水、林、人家”有机统一的完美自然画卷。都匀经济开发区新建的“中国茶文化博览园”在开放第一天就迎来了上万游客。走进这里,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巴拿马盛会,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古香古色的茶艺装饰无不彰显着都匀毛尖茶的悠久历史韵味。开发区保存有古色古香的格多苗寨。格多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都匀经济开发区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吸引了来自香港、广东、上海等地的客商到当地考察,计划投资开发建设一批高端的旅游项目。 生态水平昭示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篇2

一、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立加快发展的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形成了新常态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我们要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 四个全面” 治国理政总方略, 坚持以“ 八八战略” 为总纲,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新特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加快发展,就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把统筹区域发展纳入“八八战略”的总体部署之中。我们要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 就要26县摘掉“欠发达”这顶帽子、加快发展,更快更好地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摘帽”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我省距离“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不到一年了。时间非常紧迫,任务能否完成, 就看欠发达地区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摘帽”。经济上要“摘帽”,首先思想上要“摘帽”。26县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摒弃保“欠发达”帽子、靠外力“输血”的“等靠要”思想,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时不我待, 真抓实干, 勇于“摘帽”、加快“摘帽”。如果把我们的26县放到全国去比较,已经不是欠发达了。我们所谓的“欠发达县”,无论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还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大多已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发展水平,“摘帽” 的经济社会条件已经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省里要26县“摘帽”,而是26县要主动“脱帽”, 跟上全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和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步伐。

2.加快发展,就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今年1月,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 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欠发达地区愿不愿“摘帽”、敢不敢“摘帽”、能不能真“摘帽”,考验的就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26县的领导干部要义不容辞地担起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任。既要有“狮子”一样的气概,也要有一颗聪明的脑袋。不仅要敢于担当,勇于摘掉欠发达的帽子,更要善于担当,尽快改变欠发达的面貌,绝不能在一个地方干一年没有进展, 干两年仍没起色,干三年还是涛声依旧,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3.加快发展,就要有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欠发达地区摘掉“帽子”,加快实现生态富民,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能为自己个人谋”。随着我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盼生产更发展、生活更富裕、生态更优美。26县不仅要摘掉“欠发达”的帽子,更要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绿富美”。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26县的工作要求,也是26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我们绝不能辜负老百姓的期待,要始终心怀百姓、情系民生,带领老百姓加快绿色发展、加快特色发展、加快内生发展,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

4.加快发展,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过,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不必在我,就是要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要为大我而弃小我;要处理好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26县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抓。“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迈向现代化征程的新起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事业的成功未必就在我手中、在我任期,但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不能无所作为,既不要为一时政绩而急功近利,也不要彷徨不前错失发展机遇。一定要着眼未来、立足当前,坚持问题导向,盯住薄弱环节, 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钉下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加快发展。

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新常态, 推进26县加快发展, 就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导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朝着这条路子走下去,推进绿色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打好转型升级“ 组合拳”, 推进跨越式发展; 就要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推进和谐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发展动力转换,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内生发展。26县要加快发展,走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路子,关键是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一, 要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生态产业是我省内陆山区的优势产业。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和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一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餐桌上的安全”和“舌尖上的美味”。要紧紧围绕生态和绿色主题,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和绿色农产品主产区。

二要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工业。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提升发展农林产品精深加工、来料来样加工、民族工艺品制造。对接省里“七大产业”发展,结合当地优势, 创造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挖掘地域人文特点,推进特色制造与文化创意相融合, 打造区域品牌,彰显地方特色,增强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山水生态资源的独特优势,注重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把青山、绿水、风光、森林、空气等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进生态旅游全域化发展,加快培育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乡村民宿等业态,把生态旅游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四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村连锁超市、地域文化创意、区域仓储物流、职业技能教育、新型农村金融等新业态,促进产业结构提升优化。

第二, 要增强小县大城集聚力。城市是人口和产业集聚的载体,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内陆山区要从地广人稀的实际出发,坚定地走小县大城的城市化发展路子。一要加快推进人口产业集聚。要把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不断增强城镇承载能力, 提升人口、产业、要素集聚能力。二要有序推进农民异地搬迁、下山脱贫。对地处偏僻、条件恶劣的山村来说,要以自然村整体搬迁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推动下山搬迁脱贫,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和创业发展空间。三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和产业集聚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要完善资金筹措办法,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省级补助力度,降低县级配套投资比例。要统筹规划安排,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省道、铁路、机场、水利、电力、通讯、广电、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要增强创业创新驱动力。创业是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创新是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浓厚氛围, 以大众创业培育经济新动力, 用万众创新撑起发展新未来。一要激发大众创业热情。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加大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平台,积极培育创业市场主体, 不断开拓创业渠道,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掀起大众创业热潮。二要焕发万众创新激情。创新驱动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 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提升广大市场主体竞相创新的能力。三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按照全省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在加大政府自身改革的同时,全面深化农村重点领域的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农村土地、农业经营、农村金融、户籍管理、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

第四, 要增强生态环境支撑力。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坚定不移地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 大力实施清洁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平原绿化等行动,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二要提升生态屏障功能。加快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加强流域源头保护,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加强生态公益林、重点防护林建设,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三要完善生态奖惩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完善与生态环境质量相挂钩的奖惩机制。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第五, 要增强公共服务保障力。向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要提升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要深入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发展, 完善城乡教育共同体机制,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要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覆盖面。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现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县市全覆盖。三要保护和发展特色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加快图书馆、文化馆、特色博物馆、群众体育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推进特色村寨、“浙派”民居建设,鼓励文化精品创作,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四要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医疗、养老保险的人群覆盖面,完善保障标准调整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扩大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向低保边缘户和困难低收入家庭覆盖,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2015年,所有县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600元以上。

三、着眼增强“造血”功能,采取加快发展的新举措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2003年以来,我省从实际出发,相继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山海协作工程”“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政策”“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省已经成为全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站在这样的新起点上,省委、省政府作出26县加快发展的决策,这是新形势下我省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部署。推进26县加快发展,创新完善政策举措,重点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1. 支持力度不减。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将一以贯之地实施下去。省里对26县的支持不会削减,工作不会放松。一是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减。26县“摘帽”后,省财政的扶持政策总体力度不会削减,一般性转移支付不低于2014年的总量,并不断增加。遵循保基本、托底线的原则, 合理划分省与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 夯实市县基本运行财力保障基础。二是结对帮扶工作力度不减。省里明确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力度不减、资金不减,稳定省、市、县三级对26县省级扶贫重点村的结对帮扶关系,完善“一村一计一部门”“一户一策一干部” 的帮扶机制。三是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力度不减。进一步拓宽山海协作内涵,完善山海协作平台, 创新山海协作机制,推进山海协作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提升。四是扶持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的力度不减。下一步,要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和第二轮“特别扶持计划”,提高扶贫精准性和有效性。今年,全省基本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

2.转变扶持方式。这些年,我们对26县“输血”输了很多,有一定的效果, 但从根本上还没有培育出很强的“造血”功能。外在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依靠自身发展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扶持方式要从过去“输血”的方式加快向“造血”的方式转变。转变扶持方式,就要从过去简单的资金帮扶向产业发展帮扶转变,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转变扶持方式,就要从过去的物资帮扶向智力培育帮扶转变,大力培养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增强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转变扶持方式, 就要从过去单一的经济帮扶向民生保障帮扶转变,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提高自身发展的支撑力。

3.优化资金结构。省里对26县的资金帮扶总量不算少,但资金使用绩效还不十分理想,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要通过优化帮扶资金的支出结构来提高资金转移支付绩效。一是要突出重点领域。专项性转移支付要重点用于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等方面。钱要花在刀刃上,“三公”经费要进一步降下来,把省下来的钱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二是要集中资金使用。用整合的办法,把各个渠道、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专项资金统筹起来,集中财力办大事。要把有限的帮扶资金用到关键环节,切实提高帮扶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有限的财政帮扶资金投入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26县的建设和发展。

4.完善具体政策。推进26县加快发展,政策支持还是必不可少的。省里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要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政策导向要更清晰。激励振奋精神,鼓励自力更生,引导发挥特色,立足内生发展,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二是政策措施要更精准。针对制约发展的瓶颈,抓住脱贫致富的关键,做到精准帮扶、精准服务、精准发力,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三是政策奖惩要更有力。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政策,按照考核奖惩办法,以2014年度为基准,比发展质量,比发展水平,干得好的“奖”“增”“加”,干不好的“罚”“减”“换”。四是政策体系要更完善。省委、省政府将制定出台政策意见,省直各部门要制定具体配套政策,有关地区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政策之间要加强衔接配套, 形成整体合力。

5.提高整体水平。推进26县加快发展,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提高整体水平,关键是增强“两个能力”,就是增强26县的内生发展能力和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只有26县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整体发展水平才会出现质的提升。只有低收入农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全省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提高整体水平,重点是缩小“三个差距”,就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人群收入差距。只有缩小了这“三个差距”,全省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更协调、更均衡、更可持续。

四、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加快发展的新机制

推进26县加快发展,事关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仅要认真做好当前的“摘帽”工作,更要积极谋划“摘帽”后的工作举措,构建加快发展的新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1.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和解决好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相关政策举措的调整完善和组织实施工作。各市、县(市、区)要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扎实做好“摘帽”和“摘帽”后的具体工作。

2.改进考核激励机制。今后没有发达与欠发达之分,只有工作先进与工作落后之别。省直有关部门要拿出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加强对26县的考核。从2015年起,对26县不再考核GDP及相关指标,主要考核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居民增收等工作。省里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按综合考核结果,对干得好的,实行差别化奖励;对干得不好的,不仅没有奖励,还要适当减少帮扶资金,形成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考核激励良性机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篇3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你最喜爱的的一句话是什么?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望向窗外,看到后面的一座座青山,再看到这段时间特别蓝的天空,心里的答案马上就奔出来了:我最喜爱的的一句话,必须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在浙江工作期间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个极具前瞻性的理念。

“绿水青山”意为原生态、无污染、美丽、淳朴、和谐的自然环境,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并且指明了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路径。

“金山银山”顾名思义是指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毋庸置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突飞猛进,已经跻身世界的前列。然而我国早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导致了部分自然环境的破坏。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少数地区也甚至踏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正是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目睹全球生态危机和我国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辟论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辨证统一的关系。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们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段关系中,第一级,我称之为“原始状态”,这时候,只有绿水青山,跟我们的原始社会一样,社会的需求较小,以物易物的低级交易模式,对生态坏境的杀伤力微乎其微;第二级,我称之为“粗暴掠夺”,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很少考虑环境的负荷能力,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第三级,我称之为“幡然醒悟”,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人们开始意识到既要金山银山,但也要绿水青山,自然环境才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四级,我称之为“和谐共处”,经过不懈追求,达到了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和谐模式,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了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优势转变成为经济优势,这一阶段是最终的境界,真正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辨证统一的关系。

想想我们现在的处境,基本上还是处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我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性。告别了过去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人类总是自以为是地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传统认知,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是经济永恒发展的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观。

分享一个我身边的事例,我一个高中同学,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辽宁沈阳,毕业之后也是在那边工作,现在受不了了,工作了几年之后,回浙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篇4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我区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着力在治水治气治废上下功夫,在“增绿”“护蓝”上做文章。经过努力,区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同时,我区立足环境、依托山水,培育壮大美丽经济,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产业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蓬勃发展,一条以高新绿色新业态为核心的“美丽经济带”日渐升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人们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区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短板,距离百姓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和空间,急需我们从政治责任、历史担当、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角度出发,深刻反思、补齐短板,共建绿色生态银行、共享富裕阳光生活。

共建绿色生态银行、共享富裕阳光生活需要忧患意识。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总责,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属地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属地生态环境,落实环境质量报告制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力争将我区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示范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篇5

百花有三峡,是为燕背峡、洪武峡、金银峡。三峡在百花成湖前,皆是猫跳古河道,名称来由,均有说法。

燕背峡是因了燕背山的名称,易解。

洪武峡来由,则要追溯到六百年前。那年间,明朝开国皇帝洪武帝朱元璋遣兵平定云南后,屯兵猫跳河一带,设中七、中九、中十“三屯”,垦良田万顷。这来自江南的军队,便在此扎下根来,安家乐业,繁衍生息,并择河畔一林木葱郁险峻山峰,以朱元璋年号“洪武”,建洪武庙一座。六百年过去,朱元璋早已驾鹤仙逝,洪武庙今已破败不堪,不闻香烟,唯河道古名洪武峡沿用至今,让人迫记历史,想当年屯垦景象。

金银峡名称,兴许是一首经久不衰的山歌唱出来的――

太阳出来照白岩,

金花银花滚下来,

金花银花哥不爱,

只爱小妹好人才。

山歌唱得煽情,撩人心扉,想已唱合无数有情人伉俪,却不知是何年月由何人率先唱出。金银峡有可以滚下金花银花的白岩,歌中却说得明白。

白岩,是峡中一道数十米高,近二百米长的绝避。绝壁垂直落于湖中。犹如利斧将―座人山齐崭崭骋成两半。壁上不见草木,只灰白岩石,其险峻可以想见。船至壁下仰首观之,有青天欲坠之感。绝壁画朝南,东西走向,湖上望去,壁东侧高处有一洞,洞口岩石折皱纹理如人耳。因高险难攀,几不能从崖上入洞,唯有从山的另一坡面洞口进去。那么进得洞去,到绝壁洞口探头俯视崖下一潭碧水,是会让人倒抽寒气的。由此,金银峡又称玄天峡及白岩峡,就在情理之中了。

黔地多山,悬崖峭壁随处可见,皆奇妙,却终让人猜不透其形成之谜。单听“喀斯特”这类地质学―卜的解释,总觉得枯燥,以为这奇妙崖壁的成因,仿佛借助了不可捉摸神之力量,故白岩有人称它神山。而当地百姓更直截了当,既是神斧把大山劈成两半,爽直把白岩叫成半边山,朴实,又道出天神威力。

崖险,人迹难至,便有难以数清的燕子和野蜂在崖缝作巢。燕窝大补,野蜂蜜又是医治呼吸道疾病之良药,采来能卖出好价,山歌中唱白岩有“金花银花滚下来”,比喻也称恰当。只是一个“滚”字,用得实在浪漫。想象要攀上绝壁去采集“金花银花”,会是何等艰险,那么此句中“滚”字,委实要当作“苦”字去理解的。流传当地民谣就这样说:

钱在白岩,

不苦不来。

只寥寥几字,却言简意赅,道出让“金花银花”从崖上“滚”下来,当要付出的艰辛。用现在话说,天上二不会掉馅饼。作任何事,均要吃苦耐劳,方有收成。

不过白岩虽险,却在金银:峡造出好景。友人刘正绪在《白岩峡夕照寄幽情》文中,用“清晨,旭日衔青峰,晴云洗绿潭:傍晚,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夜里,山面千重翠,湖心秋月白”的溢美之句,称赞“百花湖中白岩,更别一番好风光”。笔者未曾在金银峡中整日观赏,便不如刘君看得仔细,白不能饱览胜景出此佳句,却也得峡中“太阳出来照白岩”景观。

那日晴云。邀几位好友,由花桥码头入湖,少顷,“夫妻”二松便迎我们进百花湖南湖景区。最先撞入眼帘的,是湖中一座险,唆骆驼形大山,及右岸一组群峰。群峰有儿十姿态各异大小不等的小峰组成,远观似搔弄姿的顽皮猴群。以我的目光看,峰不高伟,顶又圆滑,更如乍破的蘑菇,可让人看出山珍鲜味。极有趣的是,驼形大山前,临湖竟独立一小山,共状酷似举首望月的蟾蜍。想来足向往阔别巳久的蟾宫生活了,这“蟾蜍”望月神态才这等专注。有人取其形称此景为”金蟾戏水”,然愚以为作“金蟾望月”更富诗意,可生出美好意境。“金蟾”面朝峡口而坐,那么船至蟾前,白岩便在目中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篇6

乡村在诗人笔下是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范成大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更是汪藻的“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在诗人笔下,乡村诗情画意,充满了质朴的生活和乡野气息,有着绚丽的色彩、淳朴的民风与深远的意境,如梦,如歌,令人如痴,如醉。小时候,我住在毕节郊区的一个小乡村,她很美,有着村边青树,郭外青山,然而,美好大多只存在于诗卷中,存在于过去,现实却是残酷的。

我们的乡村过去有着青山绿水,但现在很多村庄里,池塘、水沟、河流被塑料袋、牛粪、果皮、纸屑、烂菜叶堆积淤塞,污水横流、浊气熏天。同时乡村也不像诗里所写的“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那么富足,更多的是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只能收获几千元。每每看到这些,我们不禁要问:“美丽乡村在何处?小康之梦何时圆?”

终于希望来了,在党的十八大后,就提出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犹如一股清风吹遍了黔中大地,毕节,这块开始苏醒的大地,处处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家园的活动。新农村建设,让乡村不再污水横流、浊气熏天;精准扶贫政策,让乡村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迈进;村村通公路修到农家,让乡村的金山银山得以兑现,让我们的乡村真正的富足起来!

看,我们的新农村!过去低矮,破旧的农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帮扶下,在毕节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一栋栋崭新的青砖红瓦小农房修起来了;精准扶贫政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让我们的乡村有了内生动力,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与“造血”功能。种果树,修猪场,让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有了更多的致富路子;曾几何时,乡村灰尘漫天,垃圾遍地,泥泞的土路又窄又陡。现在,村村通公路修进了最偏远的小山村,干净宽敞的水泥马路,是乡村的致富路,更是乡村的幸福路,小康路,圆梦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篇7

我的家住在德兴铜矿。一条小河门前流过,两岸是碧绿的山峦和稻田。春天是绿的,夏天是翠的,秋天是金的,冬天是白的,我爱我的家乡。德兴是取“山地之宝,惟德乃兴”之而得名.

德兴,一片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土地.这里美丽富饶,生态和谐,历史悠久.人与自然交融,远古与现代结合,经济与文化并重.

这是一片绿色的家园.山川秀美.林茂山多.森林覆盖面积高达75.1%.境内国家旅游胜地有三青山的奇峰异石.古松珍卉.流泉飞瀑.云海雾涛.古代建筑令人赞叹不已;大矛山的桐风洞.层峦叠嶂.云缭雾绕.玉泉溅珠.气候宜人.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双溪湖.周围山峦起伏.竹木翠绿.山水相映.清波荡漾.让人留恋忘返.

这是一快红色的土地.牺牲的有名有性可以查到的烈士有4636人.他们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是一座古色的城邑.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在这里居住.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这还是一个金色的宝库.境内有丰富的矿产.水力.旅游资源.素有“铜都”, “银城” ,“金山”的美誉.德兴铜矿是世界八大铜矿之一.中国第一大铜矿.全市现已探明的储存量并开发的有30多种矿产.其中以铜.金.银为最多.铜的年产量居全国之首.黄金的年产量居江南之首.目前的得兴已经成为有色工业的重要基地

德兴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它为与江南丘陵的一部分。这里不仅山川秀美,森林繁茂,而且物.产丰富,人文深厚。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地大约全市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句老话是德兴地形真实的写照。

德兴地区内的被称为“高凌云汉天下无双富地,清绝尘器江南第一仙峰”的三清山是部级的旅游胜地具有特色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奇观在这里都能看到,这还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

我的家就在中国第一大铜矿-----德兴铜矿,江南最大的金矿-----金山金矿,这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工业园区和清山绿水的自然风景相结合景色。在这里青山连绵,绿水缠绕,湖潭相缀,茂林修竹掩映的乡村。到处呈现出一帆秀丽的江南美景,聚远楼耸立在波光粼粼的凤凰湖畔,山和水互相呼应,真是美不胜收。

若是孔夫子路过德兴,他一定会赞叹不绝,甚至“慕其名而居之矣”。德兴取“山地之宝,惟德而兴”之意而得名。

“梧风洞”得兴的小庐山。这里群山环绕,峰峦迭翠,古木参天,泉瀑飞扬。 梧桐洞又有一景叫做仙姑潭,据传古时候有一位仙女,以此潭为镜,在这梳妆盥洗。既有凤凰梧桐美景,是个人间仙境,难怪仙女也会下凡与于此。

德兴之美让人流连往返,它的物产也十分丰富。

德兴总面积2101平方公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植被繁茂、矿产丰富都是这里的特征。 这里可供农、林、牧、渔等各种职业利用的土地共高达287万多亩,其中耕地可用的面积达21.66万亩。

自古以来德兴就是我们国家铜矿采冶基地。素有“铜都”, “银城” ,“金山”的美誉。已探到有开采价值的铜金属储存含量达900多万吨,铜储存含量居全国之首;黄金储存含量418.5吨,居江南之首;白银储存含量6244吨。

目前已探明非金属矿有:德兴铜矿、官帽山和泗洲祝家的硫铁矿,张村和李宅的蛇纹石,万村的大理石,泗洲香屯、黄柏胡家、?L大和龙头山的石灰石,银城和泗洲的粘土,黄柏和李宅的瓷土,龙头山的玉石,银城的水晶,龙头山和双溪的萤石,大茅山的花岗岩,福泉山的铁矿,黄柏锦坑的无烟煤,?L大和龙头山等等。2006年,赣东北地质大队在张村乡西湾村又发现特大型蛇纹石矿,储量5.8亿吨,为全国第二大蛇纹石矿区。

德兴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全市长度大于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7条,全市水能蕴藏为14.4万千瓦,可开发量高达9.63千瓦,总蕴藏量的66%,年发电能力可达9.7亿度。

德兴铜矿是中国第一大铜矿,也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型铜矿,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现有矿石储存含量为13.2亿吨,铜金属500万吨。

目前的“银山”就是由“银山”得名的。银山开发后,平均年产量远远超过十万两白银,累计盛产白银的时间也远远超过三百年。

花桥镇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独立金矿年产黄金2吨。

绕二镇、龙头山乡、、李宅乡山清水秀,山林面积3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52万立方米。

千言万语聚成一句话:我爱铜都,爱我铜都;大家要保护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样才能“持续发展万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篇8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礼貌的摇篮。近年来,我们将“绿色”这一鲜活的词引入我们的生活,“绿色语言”“绿色文化”“绿色饮食”“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环保”等词经常被人们提及,现在的“绿色”不仅仅是大自然才有的颜色,他更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高谈阔论,想要“绿色生活”,想要“绿色环保”谈何容易?谈到企业绿色发展更是直摇头,觉得高不可攀,很难做到?那我们先来列一个式子:“大自然—绿色—环保—人—你、我、他”看完后,你还会觉得它远吗?大自然就在我们周围,绿色就在我们身边,环保就在我们的心中,脑中,手中,行动中。我们不能说我们能为环保做什么,但最起码你开始在认识它,开始在感受我们的大自然,开始用行

去守护我们的母亲。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17年环境保护部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科技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作为企业一名普通员工也感同身受,“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已深深植根于通洲人的思想中,并付诸于行动。

通洲集团是集原煤开采、洗煤、炼焦、化产品回收、出口贸易、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民营企业,享有“山西省功勋企业”、“山西省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等称号,是山西省2009年煤炭资产整合主体企业之一。来到通洲之后,所听所看到的可以说处处离不开环境保护这个话题。近年来,通洲集团抢抓改革机遇,紧扣创新主题,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打造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在环境保护治理方面,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水、气、声、渣”进行综合治理,成绩显著,效果明显。粉尘治理收尘率达到95%以上,废水治理通过生化处理,实现闭路梯级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污染物耗氧量1760吨,酚398吨,氰化物4.36吨,氨氮118.2吨的排放,可节约水资源52.56万立方米;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利用焦炉剩余煤气制取10万吨甲醇,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000吨;环境美化方面,在做好日常煤炭运输工作的同时,积极筹划,对厂区内外环境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美化,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使厂区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篇9

塞罕坝人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生动地诠释了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

子午岭林区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天然林区和绿色屏障,是国务院确定的“黄土高原水源涵养林区”。是庆阳市的绿色屏障和天然水库,盘克林场位于子午林中南段西侧前沿地带,荒山面积大,林农交叉严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子午岭林业人在交通闭塞、地方病多发的艰苦环境中,孕育了“扎根林区、以场为家、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子午岭精神。多年来,林场艰苦创业,始终坚定绿色发展信念,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成效显著。

天保工程启动以来,**认真执行“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方针,积极实施各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控制住了资源消耗,扩大了森林面积。尤其是**工程,**积极响应,每年完成**亩。经过不懈奋斗,累计**亩,使**大部分荒山披上了绿装,现已郁闭成林**多亩,实施封山育林**亩,使幼林面积净**亩,实现了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三增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重要指示,深入学习塞罕坝精神,坚定绿色发展理念,秉持子午岭人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风貌,继续发挥子午岭国有林场优势,认真实施好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工程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我们将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担当实干、艰苦奋斗蔚然成风,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林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篇10

泰和县青峰林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 月,面对全村300多户农户,宜林荒山近2万亩。如何把大家的思路统一起来,如何发展林业,当时作为一个村委主任、书记、合作社理事长的罗礼跃觉得重任在肩。改变家乡面貌,带领全村人民发家致富,是他最高的理想和愿望。造林一句话,工作起来累呱命,看着长满荆棘、藤蔓、小山竹的荒山,罗理事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满脑子想着的是如何去开发,让他们真正变成社员和村民的“绿色银行”,他认识到,作为一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科学技术,于是为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他多方联系,查阅资料,还聘请了林业专家上课,合作社每年举办4次以上的速生丰产林的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200人以上,发放资料400份,使每个社员都成为造林能手。合作社现已成功地种植了南亚松、实佳松、美国原种湿地松及红心杉等新品种。

合作社运作三年来,社员由当时的5户发展到160户,由一个村发展一个镇,并辐射至周边两个乡镇。造林面积由原来的2550亩发展到现在的1万多亩,同时每年还以3000亩的发民速度扩大下去。

几年来,罗理事长带领大家做着平凡的工作,脚踏实地,为社员服务一切,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的是社员及村民最好的效益回报。合作社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做到硬的硬、软的细,各项操作都是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例如:统一购苗,分户发放,每株树苗可以节省2-5分钱,车费可以少摊点,推土机、挖土机用量大价格可以减少10元/小时,工人造林因面积大省时可以减少5元/亩,山场集中进行土壤检测,检测费可以减少一点,统一办理残次林山场采伐指标,统一安排采伐生产,统一安排造林抚育民工,为社员解决了很多麻烦事,节约了大量的开支,这也充分体现了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的好处;在资金方面,为困难社员办理林权证抵押贷款,同时为他们申报国家财政贴息的优惠项目。2010年合作社还争取了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5万元,其中技术培训1万元,速生丰产林优质新品种苗木款8万元(解决了3500亩的苗木资金),工人抚育工资6万元(解决了2000多亩山场的抚育费用),使每个社员都得到了国家扶助资金,合作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