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工艺变更十篇

时间:2024-04-02 18:04:33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篇1

[关键词]原料药 制备 工艺 变更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54-01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它是药品生产和研发的基础,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料药的制备工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有变更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工艺的先进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工艺变更;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中采用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方法,需要采用廉价的试剂或是简单的操作步骤来变更生产工艺,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认识的加深,生产企业需要避免使用有毒、污染环境的溶剂和试剂,减少污染环境的排放物时,也需要变更生产工艺等。这些情况下的变更虽然是对原有工艺过程的改变或者是完善,但是企业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对变更有影响的因素,将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作为最主要的依据。

另外,原料药的工艺的变更体现了现代操作技术的发展,操作工艺的更新,变更是必然的。而且原料药的工艺变更应是朝着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环境的合理方向发展。同时,原料药制备的工艺也体现了一个制药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科研水平,国家应鼓励制药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来适时调整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同时进行相应的变更,在药物的制备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一、原料药变更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原料制备工艺的变更不是简单的变更,制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当有变更出现时,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等方面是否有变化,还要考虑对药物其他方面的影响,要进行研究统筹考虑,才能进行相应的工艺变更。

1、结构的变化

当原料制备工艺发生变化时,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药物成分的比例出现变化,对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都有影响;而制备过程中工艺路线的变更更是会影响原料药中的晶形和所含的溶剂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对结构的影响更为明显,而结构性变化会影响原料的使用性能,因此,我们应关注结构的变化。

2、质量的控制

一种新的制备工艺必将改变原来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不同的工艺路线得到的产品,杂质的成分和含量会有不同,或者是生产过程中会有新的杂质出现,这些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标准,可能使产品的性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去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考查制备工艺变更的可行性,及在变更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措施。

3、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们知道,一种药物的生产研发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过程要进行相应的动物用药的安全性的测试,而制备工艺的变更虽然可能是变更具体的工艺过程的一个操作步骤,它也会影响这个中间体的性能,虽然说不是于生产一种新药,但是工艺变更过程中出现的杂质水平和杂质含量对药物的影响程度不可预测,这可能产生新的毒副作用或使产品的药效降低,或者是药物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使用,因而必须要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原料药工艺变更中制药企业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工艺变更中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变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起始原料的选择

现在很多的制药企业在起始原料的选择上出现了混乱,而起始原料的选择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些单位是将外购的粗品精制后得到产品,或者是购买由其他化工厂生产的中间体,从而缩短了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的反应过程和反应步骤,他们把这个工艺的过程看成是工艺的变更,这其实是错误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的变更,这只是变更了起始原料,所以在审报变更工艺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这也不符合国家药监局关于药品管理的规定要求。

当然,质量好的药要求起始原料要好,这是一定的。因此,这们要控制起始原料的标准,减少因起始原料的质量的波动进而影响药物的终产品的质量的问题出现。

2、变更工艺路线

很多单位出于提高产品的收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考虑的原因,提出变更制备工艺的路线,这是最基本的、最常见的一种变更。

可是,由于工艺路线的变更可能会影响药品的结构,进而影响药物的使用性能。因此,变更工艺路线要有充分的依据,要有进行相应的新的工艺路线的研究和试验依据,要有工艺变更的可行性调查分析报告。

工艺路线变更了,产品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一个全新的工艺制备路线必然会影响产品的结构和性状,因此,应该进行产品的结构研究,可以进行新旧产品结构的对比,主要是考查变更前后产品的结构是否有变化,进而确定产品的性状是否有变化。

中间体的质量的研究,在工艺变更的过程中涉及中间体的质量的问题,如果工艺路线变更时没有涉及中间体这一步,可以认为终产品的质量没有变化;可是,如果变更最后一步涉及中间体的变更,则必须进行相应的中间体质量的研究,因为它决定终产品的性能的稳定性及物理性能,例如一个化合物D的制备工艺过程是从A―B―C―D,终产品是D,这其中B、C都是中间体,若A―B制备工艺发生了变化,这时可对中间体B的质量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变化,就对终产品的质量没有影响。

3、精制工艺的研究

现在的药物讲究浓缩精制,那么浓缩精制的工艺对产品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尤其是精制工艺对产品的性能的影响,粗品纯化后杂质的变化情况,更新工艺后对产品的杂质的含量是否有影响,是否引入新的杂质等,这些问题都是精制工艺变更时要考虑的问题。

总之,工艺路线的变更不是独立的变更,它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基本的最常见的变更,而工艺路线一旦发生变更,必定会对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通过完善的试验来确定变更的依据,同时,还要考虑影响变更的具体的因素,将所有影响都考虑在内,才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篇2

关键词:汽车制造;工艺标准化;重要意义

一、汽车制造中工艺标准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工艺标准化指代生产过程中完成产品的流程及工艺设计,是大部分工艺企业的核心。而汽车制造企业相对于一般的企业,其规模庞大,生产周期长,对产品的安全系数要求高。所以,工艺标准化在汽车制造业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在汽车制造业中,其工艺标准化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两部分。一方面是精益规划管理,它对前期的汽车生产做出管理及规划方案,会直接影响整个生产流程以及最终汽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对汽车制造过程中最常用技术的标准化,涉及冲压、装焊、涂装等,它们的标准化对汽车制造的效率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如此,企业就应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将精力主要分布于这两方面,才能建立科学完善的标准化工艺流程,助力于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精益规划管理,为汽车标准化制造全程护航

精益规划管理是汽车制造工艺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汽车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大管家。顾名思义,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对汽车的生产精益求精,做出完美的规划,为接下来的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一)标准化的精益管理规划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法宝

市场瞬息万变,企业要想在在商海中谋求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应对策略。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将管理规划工作提升到标准化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知彼方面,强调的是企业要对整体的外部大环境有足够的调研和分析。作为一家汽车制造企业,首先应时刻保持对竞争企业的产品及其动态的关注,如对手公司的汽车制造量以及销售量、对方产品的性能以及口碑等,都掌握第一手数据。其次,是对客户心理有足够的认知,这可以通过足量的市场调研达到,而且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受众,其心理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所以需提高市场分析的频率和范围。总之,标准化的精益管理规划,其背后一定有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才能针对市场的波动以及对手的应对做出合理的应变。

在知己方面,也不可掉以轻心的。企业的规划中,只有对企业内部员工情况以及生产设备水平有所掌握,才能结合实际做出最优化的生产调配。在汽车企业的生产中,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大,若缺乏标准化的分析与规划,不免会出现人力以及器械的浪费,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极其不利。

(二)标准化的精益管理规划是科学管理的前提

管理企业永恒的主题,对汽车制造企业更是如此。而标准化的精益管理规划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发号施令的直接来源。首先,只有基于一定的管理规划,企业管理者才能依据这些方案对生产做出科学合理的调度。其次,如果没有标准化的精益管理规划,当遭遇突发状况时,前后无法及时关联,企业决策者又如何能从容面对,正确决策呢?最后,如果没有标准化的精益管理规划,则生产过程中,资金的流动及分配就无法预见,没有合理的预期,无法衡量的生产效率,会危及企业的再生产,动摇企业的生存。

三、标准化的生产过程是汽车制造的命门

整个汽车制造工艺中,包括冲压,装焊,涂装,总装,所以,一个标准化的汽车生产工艺,需严守每个生产流程。

(一)标准化的冲压

汽车冲压的目的在于促使金属塑性定型,车身上的许多构件,诸如各种覆盖件、结构加强件、车内支撑件等,都与冲压技术的应用有所结合,显然,冲压工艺的标准化水平对汽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更进一步说,冲压工艺强调的是对冲压器件的尺寸大小以及工艺的高要求,尤其是随着现代材料学的发展,各种复合型材料层出不穷,所以也使得现代冲压技术不断革新,企业一定要把好冲压的风向标,及时更新自己的冲压技术,才能在起点获得先机。

(二)标准化的装焊

装焊是汽车制造的核心所在,首先在焊接过程中,零件缺乏有序的管理和存放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焊接的进度。基于此,企业建立电子数据库,对焊接夹具零件的数量、型号等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并在仓库中对应存放,以加快焊接工作的完成。其次,实际生产过程中,汽车制造企业所购买的焊接夹具在型号、规格上有所偏差,使得成品汽车在源头上就不标准,出厂的质量差强人意。所以,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一症结,企业应致力于从根本上杜绝它,即严格把控焊接夹具的标准,保证整个汽车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焊接工人的专业培训,对工人的焊接技术,企业应树立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如此才能确保焊接工作沿着标准化的轨道前行。

(三)标准化的涂装

汽车涂装直接影响汽车的美观,进而决定汽车后期的销售,所以也是标准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方面,涂装前需要有一定的处理工作,千万不能忽略,如处理不当,会影响车身着色。另一方面,对涂装过程中的,涂装漆料的选取也要按照严格的工艺标准,尽量选一些绿色环保的涂漆和材料,以保证车身良好的外观性能,从长远来看,也会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标准化的总装

前面的流程中,汽车的各大部件已经齐全,而最后的总装环节,无疑就是临门一脚,正因如此,总装才受到重视。总装看似是个全局的工作,但细想会发现,它也是个及其需要细化的工作。任何一个拼装的不标准或是零件遗漏,都会直接导致车辆质量降低,且极可能会引发售后行车的安全事故,所以,在总装过程中,严谨和责任心是必须要严守的准则,切不可粗心大意。

综上所述,工艺标准化在汽车制造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企业如果能洞察其中的奥妙,抓住根本,顺应时势建立严格的标准化工艺流程,必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这也警醒众多的汽车制造企业,未来谁能主宰商场,标准化才是唯一准则。

参考文献:

[1]黄守道,吴玉庆,许凤等.汽车制造中环节的关系[J].科技传播,2013(14):79-79,88.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篇3

关键词:企业精神文化、文艺、地位、作用

文艺是企业精神的火炬,是职工前进的号角,文艺能很好的培养和弘扬企业精神、宣传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我们把文学和艺术统称为文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特点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可以使欣赏者从感觉上把握它;由于作

者创造形象时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文艺不像科学论文那样仅是以理服人,而主要是以情感人,欣赏者通常是在被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感动的同时,接受作品所阐明的道理,从而得到启示和教育。根据塑造形象的手段和方式的不同,文艺又可分为:一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文学,也称之为“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大类体裁,每一类体裁还有各种样式。二是通过表演塑造形象的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等。三是造型艺术,其特点是通过造型、构图、色彩、线条等手段塑造形象,可分为绘画、雕塑、美术、建筑艺术、摄影等等。四是综合艺术,泛指由几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艺术,如戏剧和电影,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综合而成,兼用视觉和听觉感受的艺术。

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的条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和方法,使艺术工作发挥最投入少、效果佳的感染效果,达到激发思想、促进和谐、催人进步的作用。

十四所是我国大型的科研单位,肩负着非常重要的生产和加工任务。搞好文艺工作更能体现出我所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有效地推动科研生产任务完成和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为更好的将人力资源投入于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就更应当考虑将精神和思想统一,最为有效率、有作用的调动起人的因素。硬性的规章制度规范了人的行为标准,而精神的催化则会使人从潜意识的形态产生主观能动性,来源于意识形态的文艺在表现意识的同时又可以引导和促进意识,所以精神文化建设中文艺工作具有重要地位。

当前,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的变革中,职工的观念、意识、文化心理乃至兴趣爱好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企业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职工文化娱乐问题。企业文艺活动,对于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文化活动具有陶冶情操、丰富感情、优化素质教育等功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潜移默化中点滴渗透。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职工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斗志,可对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起着催化剂作用。同志曾经指出:“进步文艺,刻写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昭示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深深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个时代的风尚。” 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文艺本身具有感彩,最能触动人的大脑细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精神层面,可以通过它具体的表现形式,如诗歌、舞蹈、摄影、戏剧、曲艺等作品来反映企业建设发展中的感人情节,实现感染思想,鼓舞人心,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努力工作等方面的作用,逐步促进企业先进文化的构建和形成。

其次,企业文艺在企业中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亲密、融洽的环境,达到沟通职工思想感情、密切人际关系的目的。

如我所的所歌《放歌梦世界》,传唱所歌虽不能直接的得到经济效益,但它却能促使人提升效率。一首刻写企业精神的歌曲,长久宣唱,会提升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目前的多种研究表明:人在艰苦和承载压力的时候,好听的音乐可以极大的缓解精神压力,比做深呼吸更具效果。那么当职工同样处于艰苦和承载工作压力的时候,我所有自己动听的、催人奋起的所歌常响耳边,效果也一定相同。这同样是因为文艺工作和其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影响人脑的功能所决定。好的文艺作品可以鼓舞士气,同样能统一思想,逐步的感化人的心灵,它其中的积极因素和向上奋起的形象表现,正符合人脑喜欢轻松、愉快的信息取向。

第三,企业中的一些文艺活动,还具有调节情绪、增强体质的作用。

我所四年一次的运动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每年的年底的总结表彰大会文艺演出、每年的军所联欢晚会等一系列的文艺活动,一方面让职工在活动中展示文艺风采,增强自信心。如:我所演艺协会在2007年总结表彰大会的汇报演出中创作的舞蹈《携手共超越》,就是用舞蹈的形式展现我们十四所人在困难面前,无畏艰险,携手并进,最后超越梦想的十四所精神。另一方面也让职工在活动中提高文艺的专业水平,也增强了体质,。我所文艺活动多种多样,有演艺协会、健身操协会、舞蹈队、瑜珈班等,积极参加文艺活动的职工都有这样一个感受,人开朗了,精神头好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第四,展现企业精神风貌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

今年是我国成立六十华诞,也是我所成立六十年的庆典年,在贯穿全年的摄影、书法、大型文艺专场演出等文艺活动中,让职工重温我所六十年传承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同时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比赛等形式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如:我所舞蹈队为所庆创作的群舞《红旗颂》,被江苏省科教工会选中,代表在宁部属的科研院所参加江苏省第25届教师节的专场文艺演出,通过这个平台在全省的各大高校、各大单位中展现我所的企业精神风貌,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

第五,企业文艺是振奋企业精神

的催化剂。

通过树立典型形象,引导职工的审美意识,形成企业职工的思想价值观艺及其作品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人的审美需要,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观,使人们按照先进的规律进行工作和生活的创造,其根本在于对事物揭示、感染和提高,即真、善、美的作用。

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文艺及其作品可以通过对企业中发生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各种先进典型的塑造,揭示人们身处环境中美的价值所在,并引导人们产生对工作和生活的美的思想倾向,树立起具有本企业特点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审美意识,从而更好的从思想上引导职工,使其价值观与企业保持高度一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岗敬业、爱企爱家,努力奉献”。这是在企业精神文化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管理

0.引言

建筑工程在我国现阶段的施工中,所运用的施工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我们国家建筑工程行业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所拥有的施工工艺各不相同,所建设出来的工程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施工单位施工工艺的水平,就必须展开相关的研究新型施工工艺的工作。在进行新型施工工艺工作开展的同时,必须有着相关新型工艺的管理办法,这样才能使得新型工艺创新过程始终处于合理的渠道之内,同时引导施工工艺创新的方向以及将研究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降至最低。施工企业的新型工艺创新工程展现了一个企业强大生命力所在,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引领行业的发展。

1.工艺创新过程管理

1.1创新计划的制定

创新计划的制定是R&D管理的起点。制定正确的创新计划可以提高创新过程的效率和成功率。创新计划要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企业的工艺创新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成本为中心,所以创新计划的制定必须要深入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综合考虑企业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选择正确的创新方向、路径和方法,明确具体的创新目标,遵循一定的策略和原则,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1.2创新构思的管理

创新构思的形成是企业开展工艺创新活动的直接起点。它既规定了企业工艺创新的主要方向和技术路线,又勾画了技术创新项目的基本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艺创新的成败或取得成果的大小。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陈习,所以在企业的工艺创新活动中也常常体现出来。事实上,企业工艺创新活动中很大一部分风险是通过科学的论证,认真的调研,周密的组织和管理来规避的,而不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才来解决的。

2.施工企业工艺创新组织与管理

施工企业工艺创新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在企业内实现的过程。企业是由一系列职能部门构成的,是一种组织。从而,企业的组织结构必然影响到工艺创新的效率。因此,企业的不同组织结构必然以不同的方式制约工艺创新,另一方面,不同的工艺创新活动也要求不同的组织形式去配合。如果一项工艺创新活动想取得成功,必须有配套的系统的组织再设,必须保证技术选择和支持组织设计的系统平衡。保持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及时对企业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工艺创新的要求,是加快新发明的产生和提高工艺才创新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工艺创新项目的战略目标、创新项目的规模、创新的技术变革程度、创新的资源条件、创新人员的素质和创新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等因素设计合适的工艺创新组织结构。通过组织创新达到改进组织成效、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指数化增长企业的运转节奏大大加快,对施工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导致建筑业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模式和生产能力分配方式的变化,传统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和进行有效的内部沟通,企业组织结构需要逐步由刚性向柔性转变,其具体组织手段支撑表现在: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动态化、虚拟化,组织边界的柔性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3.工艺创新的人才管理

工艺创新的主体是施工企业,创新的实质是通过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创造新的思想、方法和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有力推动、促进企业的发展。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创新的成果要靠人来完成,企业要牢固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全面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才队伍,工艺创新的工作才能向前推进,创新的目标和任务方能得以实现。因此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4.工艺创新的资金管理

任何技术的获得都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外来技术,都要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因此,工艺创新活动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用来购买硬件设备,引进或培训科技人员等。当前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以至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企业就难以保证持续的创新。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和日本,经费的投入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建筑施工企业是作为一个生产部门,长期以来把完成产值、利润等指标作为企业的主要追求目标。而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具有较大风险的科研开发项目上去,对工艺创新的投入产出这一过程缺乏认识,即通过技术开发力量和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技术,使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得到提升,科技效益得到实现的认识不足。造成企业长期滞留在低水平、低效益的运行状态。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新型工艺创新的道路上有着许多难点需要克服。针对于工程施工新型工艺的创新,首先要有这一个详细的创新计划,将其有目的性的进行制定,将创新新型工艺的构思逐渐明朗化,规范化,针对其中的问题需要通过探讨进行确定。在施工企业工艺创新组织与管理的工作当中,这对其中需要进行创新项目,要有着严密的组织,所参与人员、机械、设备需要服从管理,全面的应对好施工工艺创新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将组织与管理工作做好,是保证施工工艺创新的前提条件。人才和资金的管理,这两个方面是创新工作的重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运用科学技术的人才更是推动新型施工工艺的关键所在,企业需要加大对人才方面的投入,增强其创新的能力。资金方面的投入,是所有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坚持新型施工工艺的理念不能动摇。 [科]

【参考文献】

[1]高山.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

[2]刘永平.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D].重庆大学,2001.

[3]潘安平.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篇5

[关键词]船舶建造工艺 发展现状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030-01

对建造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未来的工艺发展之路,寻求实现发展要求的路径,笔者发现,要实现船舶建造工艺的发展,不仅要从工艺本身的创新研究出发,企业的管理、理念、团队建造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船舶建造工艺的现状

1.1 现行造船模式与方法

造船工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从模式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但总体上的转变可以归纳为系统导向转变成为产品导向,笔者认为,现阶段的造船工艺并未完全达到产品导向,在未来的某一阶段,这个目标有可能会实现,就目前而言,建造模式属于中间产品导向。这一模式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整体优化,以地域性生产划分,以中间产品联系,涂装分离,按照相应顺序进行一线式安排与管理。而从造船方法来看,则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发展与变革,从焊接技术到铆接工艺,再到分段、总段建造,直到今天,依旧是各种方法百花争艳,各有千秋,但是虽然实施中略有区别,总体方法均是分段总段结合或者总段建造。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船舶建造逐渐走向总装化,过程追求精益化,生产追求智能化,影响追求绿色化。

1.2 总装化与精益化

总装化与精益化均是现代船舶建造工艺的追求目标和发展趋势,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造船工艺发展离此目标可说相差甚远,许多工艺和理念仍然在陈旧的历史中固步自封。就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造船企业大多仍然选择散装造船,技术得不到革新,虽然小型船仍然能够继续沿用此法,不会因为技术限制而过于影响船舶质量和制造,但是针对大型船来说,影响则不能小觑,且不说效率问题,就整体质量而言,也极有可能出现构建和尺寸的误差。总装的核心要义就是分工汇总,即企业保留核心技术和擅长工序,将部分工序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的要求。精益化的内在核心是效益,所体现的是现代管理理念,追求行为价值的最大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消除不必要的生产环节,提高员工积极性,避免资源浪费,让每一道工序都具有效益,减少生产周期。

1.3 智能化与绿色化

科技的发展推动者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型工业的技术变革,计算机的普及为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生存空间,也倒逼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革。但目前阶段,造船大多工序为精细化的实体工序,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机会并不多,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造船工艺的革新,智能化必然成为造船业的未来趋势。自动化是引进智能化的最重要目的,实现建造、装配等工序的自动化和流水线。随着环境法的发展和完善以及现代环境保护理念的进步和方法的革新,船舶建造需要实现绿色发展,造船绿色化主要体现在能耗减少、资源节约以及污染排放的减少。目前而言,由于存在大量不必要工序,能源消耗较大,利用率低,资源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原材料的浪费和不完全利用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污染排放则更为严重,直接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影响生态平衡,环保材料、设备等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船舶制造工艺改进的有效途径

2.1 完善顶层设计

河运、海运的发展使得现代造船业也快速发展,行业内竞争日渐火热,笔者认为,现代船舶制造业的取胜关键在于技术,在于对品质和安全的重视。,要做到这一点,完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顶层设计中,理念和制度的设计是核心。从理念来说,坚持品质为上、安全第一,依据相关政策进行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将技术的进步看作企业的核心推动力,尽量从技术方面增进效率和收益,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以互惠双赢为目标。同时,船舶的设计要做到精益求精,稳步创新。在制度设计方面,建立责任制和绩效评估,以责任落实增强工作的安全和细致,以绩效评估鼓励员工锐意创新、提升效率。完善顶层设计是将船舶建造融入企业整体的管理中予以看待,重视企业本身的制度和理念,从而在具体工作时才能彰显出来,如果造船工艺欠缺顶层制度的把控和支持,是无法取得好的效益的,现代企业的发展是作为整体的发展。

2.2 不断建设工艺体系

从工艺本身来说,要改进工艺,就需要沿着现代造船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发展,也就是上文提过的“四化”,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进行具体的改革,这种改革不仅是工艺本身的革新,还需要从理念、制度、体系、方法以及人员等多方面进行,如果每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应要求,那么现代化工艺自然能够顺势而出。此处探讨工艺体系的革新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过程标准化,优化结构。这种体系的优势在于形成一个资源共享、技术革新、合理布局的系统,通过对市场态势的熟知和分析,鼓励生产研究,并不断完善工艺的评价和更新,有计划地提升技术和装备。也就是说,通过对于工艺体系的建设来促进工艺本身的完善和发展,通过体系的建立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完善技术,通过装备的完善促进整体工艺的进步,通过局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一个科学的发展体系。

2.3 创新管理,专家团队

未来的造船工艺发展必然是总装趋势,因此建立自己的特色和擅长领域便是造船企业现在必须要策划的,无论是考虑长远发展还是现实需求,专家团队的建立都需要加快步伐。专家团队的建立是以专业化的团队进行工艺的评估和设计,能够对企业运用的工艺市场价值、工艺引进的优劣和工艺本身的缺陷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与政策是否适应等方面进行评估,由此可见,专家团队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人员,环境专家、法律专家、经济专家等方面都需要,一个企业的发展绝不能只发展技术和工艺,需要好的行政管理、优秀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的相关工作,因此,船舶的建造工艺发展,也不能限于工艺本身的研究。对于工艺本身来说,把握发展的方向,加紧创新和研发改进,必要时可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从而加快发展,在全球一体的条件下,分工合作成为大势所趋,企业研究核心技术,将某些工艺交由其他企业进行,尤其是一些零部件的制作,实现船舶的全面专业化,企业只需要研究核心技术或者某一方面的精益求精,并且不断发展和进步,就能够在市场中永远生存。

总结

希望笔者的研究对于船舶建造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有一定指导意义,企业能够致力于长远进行路径选择。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对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光.如何减少船舶建造工艺用材降低船舶建造成本[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篇6

关键词:工艺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设计

本文的研究以L电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项目――产品生产管理为基础,并以该项目的核心部分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为中心。基于企业战略发展及市场实际需要,设计和开发出适用于L电机制造企业的工艺管理信息系统,使该系统充分与产品设计、信息管理、日常办公融合,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整体效率。文章在此主要对L电机制造企业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设计进行分析。

1.L电机制造企业简介

L电机事业部是某股份有限公司下辖最大成品事业部,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交流电机、永磁和电励磁风力发电机等产品于一体,产品广泛用于多个行业,远销国内外,并得到高度评价,整体情况如下。

1.1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

事业部拥有6个生产车间,生产作业面积133 737 m2,风力发电机制造厂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生产制造基地,拥有世界一流的电机制造设备。具备交流电机年产1 200万kW,永磁风力发电机年产2 000台的生产能力,开发生产的精品电机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1.2一流的核心研发技术

先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再创新,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与世界著名公司的研发基本实现同步,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顶尖的技术队伍,以先进的信息化研发平台,以及各类一流的分析、设计软件。相继成功开发了不同类别的电机,己形成2MW,2.5 MW,3 MW,3.6 MW,5 MW等直驱型风电产品的系列化研制能力,并在多个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1.3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

执行国家IS09001质量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l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拥有完备的专业试验及检测平台,具有模拟现场满负荷运行试验能力。先后被认定为省级、部级质检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已取得xE72,XE82,XE93,2 MW,2.5 Mw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欧洲CE认证证书,是ABB、阿尔斯通、荏原博泵、科孚德等公司的合格供方。

1.4全面的售后服务管理

以务实的态度、创新精神,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备受广大客户好评,严格履行对用户做出的承诺。目前,事业部已建立24个办事处,售后服务网点已覆盖全国。常年配备服务工程师,客户服务8小时内到达现场。

2.L电机制造企业工艺资源分类

2.1工艺资源信息

企业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基于企业的工艺资源、工艺文件解决企业的工艺生产及管理相关问题。在信息系统的运营过程中需给相关生产及管理部门提供大量的工艺数据,进而为企业工艺设计及生产的组织、安排、改进和完善提供客观依据,这充分说明工艺数据在工艺管理信息的重要地位。

2.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管理人员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职责非常关键,其职责有:①设置相关工艺流程;②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变更工艺流程;③对工艺流程实施有效管理;④结合生产实际编辑生产工序;⑤依据工艺流程中动态变化修正生产工序。对于工艺流程,除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外,应结合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变化和更正,保C整体生产过程的有效开展。

2.3产品工艺文件

产品工艺文件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包含纸制图表、文字等,还包括数字化的产品工艺信息及数据,产品工艺文件是企业产品生产、制度、管理、创新等各个环节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可以说整个企业的生产运营都离不开产品工艺文件,因此,产品工艺文件的重要性也是不可言喻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关键。

3.L电机制造企业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

3.1生产条件

目前,L电机生产企业已组建了完整的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整体生产管理效率已得到了大步提升,已经开发并运用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等,这为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3.2技术条件

L电机事业部的软件开发人员资历较深,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具有多种软件的开发经验,掌握多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建核心技术,且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可以说L电机事业部在软硬件方面都具备了企业工艺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条件,从技术条件而言,因此从技术条件而言企业工艺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是可行的。

3.3经济可行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生产运行环境、方式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纸化的网上办公已成为了目前诸多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趋势,这与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不谋而合的。而且随着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可以避免资源浪费,节省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材料、人员等诸多成本,实现企业的低碳生产运营,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实用性分析

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丰富、界面友好、易掌握、易操作、方便维护,实用于企业各个部门人员的使用,对合理安排生产和领导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4.L电机制造企业工艺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设计

为了实现企业生产、管理、办公的信息化,L电机制造企业决定开发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全面应用可以使该企业融入能全球制造资源网络中,更容易掌握动态的制造行业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产品工艺管理信息化主要包含:(1)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是一个成熟的MIS系统;(2)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所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产品生产、制造工艺信息以及相关的其他信息。

围绕对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实际需求,结合该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实际情况,L电机制造企业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基于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资源来构建,利用相关工艺文件来着力解决企业产品工艺设计及管理问题。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工艺数据可提供给相关设计、生产、管理部门,再由这些部门根据所提供数据,充分考虑生产实际情况,组织和安排企业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可见,企业产品工艺数据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关键环节。企业产品工艺资源数据主要产生于工艺设计过程,企业产品设计人员在安排生产计划、设计和制定工艺流程时都需要使用这些数据,可以说企业产品工艺数据资源的整体质量将直接影响产品设计水平和产品制造效率。

企业产品工艺资源信息对于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从CAPP相关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角度对产品工艺资源的相关信息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CAD,CAM,MIS,MRPII,ERPo因此,在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子系统中全部都要求能够对产品工艺信息资源进行简单、方便及合理的查询使用,要便于用户的使用,要方便系统管理员的管理和后台维护的工作等。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是各大中小企业实施CAPP计划,并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支撑系统和运行平台。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属于CAPP的信息化系统,是运行在CAPP集成的环境中,主要是用于收集、定义及管理各大中小企业产品工艺资源信息的数据,从而实现产品CAD,CAM,MIS,MRPII及ERP等在内的相关子系统在内部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同时企业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作为依托,来构建从安排产品计划到生产、从各个科室到各个车间的统一、集成化的管理体系结构。

5.L电机制造企业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需求分析

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是以庞大数据为支撑的,这就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各项措施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由于该系统的运行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这就决定了该系统的开放性特征,系统的用户数量和访问数据非常大,加上各部门间数据传输的频繁,若不采取相关安全措施,系统的整体稳定运行将得不到保障,进而给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带来较大的运行风险。因此,在系统的设计和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安全性,通^综合性的、有效性的安全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例如,对ASENET的安全机制和数据库安全性进行分析,综合两方面的安全性,并结合本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来保证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在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方面,主要通过对用户和访问者的认证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数据的一致性方面,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主要通过完整性约束来满足系统安全性条件。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篇7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辨识;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化工生产事故时常发生,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从本质来讲,这就是化工工艺风险没有得到有效识别和控制的具体表现。化工生产涉及到很多危险化学品、化学反应条件以及化学反应,因此化工生产具有很大的风险。如何能够有效识别和控制化工工艺中存在的风险,已成为保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化工工艺的概述

1、化工工艺概念

化工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是利用化学原理,经过化学反应将化工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在生产中用到的所有措施即称为化工工艺。化学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3个主要步骤:

1.1 原料处理。根据不同的化工生产情况、不同的化工原料,经过净化、提浓、乳化、混合或粉碎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使原材料符合化工生产的具体要求。

1.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工生产的关键环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让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合理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所需要的化工产品。化学反应的类型多样,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反应条件也不同,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可以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

1.3 产品精制。化工工艺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化学或物理转变来完成,再运用分离的方法,除去化学反应中得到的副产物和杂质,获得符合成分规格的产物。

2、危险化工工艺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以引起火灾、中毒、爆炸等事故的工艺就被称为危险化工工艺。电解、合成氨、氯化、硝化、加氢、氧化、裂解等15类工艺都属于危险化工工艺的范畴。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在《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中规定了所有典型的危险化工工艺[1]。

二、化工企业危险化工工艺风险分析

1、化工工艺的危险性

通俗来讲,工艺即生产方式,化工工艺即利用原料处理、产品精制、化学反应等多元方式开展的生产手段,来达成既有材料转化为目标化工产品的过程。具体的化工工艺流程作业中,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的的每个细节均需按规定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唯有如此,才能使材料经过专业设备、仪器的作用,最终表现出预期的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而危险化工工艺则指:在具体化工工艺作业中,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等诸类风险,或者可能发生相关事故的化工工艺。在某种程度上将,化工企业在工艺开展过程中,本身危险有害物质大有存在,加之包括化工原料、设备因素、作业不当等因素,隐患之钟时刻长鸣,一旦缺乏科学而严谨的相关化工工艺考察,没能进行良好的工艺保护措施,就很可能引发隐患,使整个化工企业处于危险状态。

2、化工工艺风险识别标准与内容

2.1 化工工艺风险识别主要参数标准

根据国外较好的风险识别机制经验,我国制定了一套适合在中国发展的化工工艺风险识别标准。化工生产主要存在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三种危险因素。化工生产每一部分的风险值范围在0-10,通过评估化工工艺每部分的风险值来最终评定事故的风险值。因为风险识别工作是在科学准确的参数标准基础上进行评价的,所以特别针对事故隐患中的严重程度制定标准参数。我国根据总成绩将风险价值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部分,以便能够简洁地表达事故严重程度的概率。重度危险一般在七大部分的风险参数总分达到5分或5分以上。遇到重度危险时,要避免出现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需要对当前化工工艺进行彻底的风险防范和工艺流程的改造。

2.2 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

2.2.1 危险化学品

目前,我国已有相对完善的危险物品名单统计,并对相关的化学物质收录在案,给相关化工企业工艺安全风险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名录中,国务院以不同危险化学物品的性质为基础,对其进行了类型划分,大体涵盖: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爆炸物、液化气体、压缩物等。毋庸置疑的现实情况是,在当前几乎所有化工企业的工艺生产也环节上,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以上几种危险物质的应用和处理,更有部分危险化工物品是化工企业工艺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主打原料。

2.2.2 反应装置的危险性

除了危险化学品外,化工工艺的安全隐患还来源于另外一大因子,即化工工艺进行所需的反应装置与设备。化工企业的运行,化工工艺的开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设备,各材料在设备内发生相关物理、化学反应。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反应设备出现故障、设备参数设置不当等可导致设备内环境发生变化,其内的化工原料、化工半成品、以及正常化工工艺的进行受到影响,不能朝预期方向进展,很可能伴生有毒气体、易燃、易爆等物质,这些物质在突发故障的设备环境下,因不明情况多、发处理复杂,极有可能引发规模较大的化工工艺安全事故[2]。

三、危险化工工艺风险辨识方法探究

安全重于泰山,全面预防化工企业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的发生,就必须搭建科学严谨的危险化工工艺评估体系,辨识危险源、开展安全评价、优化安全设计等工作,消减和清除工艺风险因子,形成安全生产数据库进行监督和管理。

1、危险源辨识

不同的化工企业其工艺风险源也不尽相同,各企业应以自身既有工艺为基础,深挖各工艺具体开展中所涉及的危险物质,可能面临的设备、装置风险。并对工艺所涉及的危险物质的温度、压力、容量临界、操作方式、触媒、腐蚀性和反应放热等多个因子进行分析,对危险物质各风险因子的危险系数进行等级划分,同时进行因子赋值并将所有因子进行累计计算,累计计算所得结果反映了该危险物质的风险程度。再将该类危险物质纳入风险数据库时,应对应增加其风险指标、危害程度及后果、控制方案等内容。

2、从化工生产设备的角度

在化工工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生产设备的安全风险,生产设备是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重要检测项目。在化工过程中,只有保持生产设备工作的连续性,才能保证生产设备的高效率生产和良好的安全性能,更好地降低化工过程的风险性。

3、从化学反应过程的角度

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要严格进行风险识别检测,尽量不要使用反应剧烈、易中毒、易爆等反应材料。如果使用较为危险的原材料,最好选择在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下进行反应,避免外界受到反应物的破坏。

4、从安全防护系统的角度

在任何化工工艺的流程中,都会有其相应的安全防护系统,用于预防一些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化工生产安全防护系统的安全系数主要通过政府、经营者和企业三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一经发现事故隐患,需责令相关企业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事故发生未采取相关防护措施的企业给予严厉的警告,甚至可以依法处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每个经营者必须坚持的最低原则。在生产过程中,无论生产任务有多么重要,都要在确保员工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操作,不要盲目只追求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最大化。

在企业的管理中,要建立安全的管理责任系统,系统化地管理企业,让企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发展,时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寻找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好地完善系统的薄弱环节,制定安全管理责任系统的制度,更好地杜绝事故的发生。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保证,特别是要加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定期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各种安全操作练习,让员工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认识发生事故的严重性,更好地让员工以安全第一的思想完成每一步生产工作[3]。

5、其他管理内容

其他管理内容包括方案设计与评估、数据管理、预算管理等。要确保安全辨识与评价的可靠、实用,必须对包括生态环境污染等内容在内的危险辨识及控制、工艺路线的科学性、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工程进度计划等方案进行综合评估;而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数据库应具有运行稳定、更新快、可扩充的性能,预算管理则应根据实际风险特点,合理配置安防费用,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化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了解化工过程的工业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的生产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估。在明确化工安全生产的形势下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在化工过程中要加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识别工作,并及时采取措施,营造一个化工生产和安全的技术环境。

参考文献:

[1]周仲园,陶刚,张礼敬,张良,潘毅伟.危险化工工艺的风险评估研究方法综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02):87-89.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篇8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文化”是管理系统的新的序参量,其第一要素——科学文化的动力功能;核心要素——道德文化的尽善功能;高层要素——艺术文化的尽美功能,是管理实践的价值所在。

“2002年中国年度报告”以铁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GDP以8%的增幅居世界领先地位。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不但变革着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而引发新的功能。同时还促成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并进,其中最显着的成果是催生了“现代企业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结构——即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的科学技术,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和企业艺术活动的有机统一体,它是以系统方式作用于经济运作过程,并显现能动特性的新的序参量。

本文将对“文化参量”在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功能属性,按其三大参量要素,即科学、道德、艺术等文化形式进行定性分析。并就“企业文化”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成功吻合,论证蓬勃发展的中国企业,从“经济人”提升到“伦理人”的崭新形象的文化成因。

一、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文化参量的第一要素——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结构的第一要素,作为理论形态的科学,其功能属性在企业中的显现,有一个“物化”的过程,即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并优先地运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工艺流程的更新或新模式、新标准、新规程溶入营销、管理、服务方式的变革运作过程之中,这通常被称之为现代企业的“科技文化”。且其文化素质之高低,是衡量和代表现代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客观尺度。用高新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而构建起来的生产力系统,无疑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是构成现代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之关键要素。因此,现代企业科技文化建设的目标,就必然集中指向,构成生产力系统的三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

1.培养提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培养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课题。而作为企业,它必定不是专门教育机构,对员工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则侧重于培养员工的科学精神——崇尚科学,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

有了科学的思想指导,势必提高员工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那么,在学科学、用科学中,就能较好而主动地把握机遇,使之在科学上能有所“发现”;在技术上能有所“发明”,使企业处处洋溢着创新精神,而牢牢地抓住科学技术的“首创”性,在产品的研制开发或生产、经营、服务上占尽先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旧我新”而立于擂主之位,以确保企业运作的良性循环。

企业有了崇尚科学的理念与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撑,员工劳动技能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就具备了先进的精神武器与坚实的物质基础。理论的物化过程,推动着物质与精神的双向转化,企业员工将自已的智力资源能动地、创造性地溶入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是我们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

2.开拓与变革生产资料的结构

生产力这一动态系统的先进性与发展状态,在物的因素上则为生产资料的结构状态及其所吸纳的科技成果。企业的“科技文化”建设,对此就将目标锁定于——一是对劳动资料的变革——以智能化、自动化的工具与设备;快捷而优选的信息;新型的能源;国际国内多渠道的资金——即以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的资金运动形式去变革劳动资料的结构,以取代落后的设备和陈旧的资源;以弥补资金的短缺与呆滞;二是,与此同时,必然相应造成劳动对象的结构变革,即在“人化自然”过程中,以消耗实体物质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模式,逐步让尽量节省物质资源,转而以取之不尽的非实体性智力资源,信息资源为依托的新型产业以代之。或向地球的处女地,向海洋乃至向其他星体开拓新的劳动对象。或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高新科技于劳动对象,也不仅仅停留在改变其形状、结构、性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改造世界”的活动,而是更深层次地“创造世界”。由于创造性的发现与发明日渐涌现和对物质资源的节约与爱惜,它必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直至最终化解人类面临资源匮乏“消耗>生成”不等式的威胁。

可见,有科技文化素养的劳动者,与科技含量高的生产资料有机结合所造成的生产力的飞跃,是现代企业文化结构中的第一要素——科技文化动力工能的凸现。它不仅仅是企业,而更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巨大动力。

二、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文化参量的核心要素——道德文化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系统的相应变革。道德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系统的一个要素,它对人们行为的制约,较之法律“惩之于已然”的后滞性,而独具“防患于未然”的超前、深刻、广泛的属性。因此,它对社会的能动促进,其尽善功能不可低估。

由此可知,现代企业文化系统的复杂结构中,道德文化具有“系统核”的性质——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构建企业优良的职业道德,以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而取其“尽善”之功。

1. 社会道德“序变”之果——公民道德规范

所谓道德“序变”就是要打破原来的结构,经“无序化”过程达“有序化”,从而构建新的“有序状态”。笔者曾著文预言——随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有序之后,将构建一种“有序的、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系统而代之”。2001年10月,中央所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是我国道德序变之果。它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现代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其着力点就在实施《纲要》,实践“规范”的同时,构建自身的职业道德系统。

在道德文化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的海航,早在1997年就率先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守则》,并提出了“上善若水”的海航企业文化格言,以期全方位地建立“至诚、至善、至精、至美”的道德文化系统。

2.现代企业道德文化的主题——职业道德

道德的功能在于,通过人们自觉的行动去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达惩恶扬善,使人们树立从善如流的价值追求——即实现社会持续发展;财富共同创造;成果合理分享。作为现代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当以《纲要》为本,在企业员工中加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教育,从而建立起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由此,不难看出——现代企业的道德文化,在企业文化结构的功能中,它通过“工具价值”向“内在价值”的转换,以达最终实现企业所追求的“整体价值”。故它集中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渴求的——构建以人为本,以善为荣的“共享价值系统”这一崇高的社会目标。即通过职业道德的“工具价值”(作用),使企业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链式运作中,获得“内在价值”——正当需求的满足。并借“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为社会提供丰硕的成果,以实现社会“整体价值”的优化——“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这实质上也是一个企业,能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内在动力。

3.道德文化尽善功能的实现机制

企业道德文化的尽善功能,在于确保企业内在价值的实现。其机制源于企业“共享价值系统”的构建与运作。所谓“共享价值系统”,笔者在《21世纪新价值系统探究》一文中描述了它的特征——“主体多元易位、组织规范自由、运作协同共生、功能正向共享”。网络化的新型价值系统。而这一新价值系统的建立,首要条件在于主体应具备相应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文化素养。即满足共享价值系统对主体显示“工具价值”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与人为善、服务社会的崇高道德修养的要求。

在共享价值系统中,企业作为一个子系统,即“人控系统”而存在。笔者在《系统功能求解》第十章第三节,“人控系统正向功能之‘根’——共享价值系统”一文中,对共享价值系统的结构作图描述如下——(今将其成果运用于企业,见图1)。

企业道德文化的直接功能,就集中体现在“自律——ZL”(员工道德品质)与“他律——TL”(企业职业道德)的双重屏壁的约束机制,为企业员工的施控行为导向。即企业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改造而创造出企业的价值(系统功能的物化),这种价值除为整个企业员工共享之外,还通过各种形式回报于社会。因为,主体系统协同一致,遵守道德规范。“都那样做”源于目的——价值追求的一致,使主体系统的整体需求得到满足。如果这种满足仅对主体系统的一部分有意义,那其他部分就会因“不公”、“不平”而失望,使自已的行为选择失去价值意义。那就必然引发“不一定那样做”的逆向行为,导致企业正向功能的“主体成因”——企业一部分员工的行为失控,至使企业运作协同性的削弱,从而影响企业整体价值的优化。据此结论:现代企业道德文化的尽善功能的实现,非依赖“共享价值系统”的建立不可。因为它是道德文化价值内涵的物质载体。

三、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文化参量的高层要素——艺术文化

鲁迅先生曾精辟立论“艺术乃美的凝聚”。这启迪我们认识到:现代企业科技文化之求“真”与道德文化之求“善”的统一,表现为最高、最优状态的“美”。那就是现代企业文化结构之最高层次——企业的艺术文化。

1.艺术文化的巅峰状态——“真、善、美”的统一

所谓“巅峰”,并非极限之意,而是指企业艺术文化,与作为基本动力的科技文化和作为核心要素的道德文化组成“金字塔”结构,它位居其上(见图2)。即是说没有“真”和“善”,“美”则失去内容而空有形式。只有“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即科技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各司所能,企业的发展才可取得“尽善尽美”之功。

转贴于

同时,科技文化和道德文化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展现,又标志着人的解放过程不断向前推进。即从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压迫下逐步解放出来而获得自由。它为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充分的自由的时间。这种“自由时间”的获得,才使企业进行艺术文化实践有了可能。

2.企业艺术文化的内容——艺术的教育、欣赏、创造

从现代企业文化结构的三大要素,去研究企业文化的动力功能,尽善功能和尽美功能,就能比较清晰地把握企业艺术文化的实践内容,而不至停留在仅仅追求展示企业形象和特征的标记、歌曲、口号、环境、服装、广告等外在形式。

(1)企业的艺术文化教育

对企业员工的艺术教育,同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如“金字塔”结构所示前因后果的内在逻辑顺序,而艺术教育又必须紧紧围绕前两者进行。企业的艺术教育,重点不在艺术理论的修养和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使员工懂得求“真”,从“善”的完美统一,即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科技与道德教育的成果。深刻理解个人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当遵循“两个尺度”——一是科技文化所代表的“真理尺度”;二是道德文化所代表的“价值尺度”。

(2)企业的艺术文化欣赏

现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和与之俱来的高生产率。这就使得在时间分配上,绝非将员工死死束缚在生产岗位,成天为完成生产任务而拼搏。而具有还以员工相对“自由时间”的可能,让其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如同海航“力图创造一个能够使人才成长,工作和生活质量高,宽松有序的企业环境”。这就为组织员工进行艺术欣赏提供了必要的时空条件。

由于艺术的门类广阔、形式多样,个人的爱好也有所不同,既然是“自由的时间”与“自由的发展”,则不必强求一律,企业可在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中起组织作用,让员工充分享受艺术之美,通过艺术的熏陶与感染,引导员工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给企业增添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凝聚力量。

(3)企业艺术文化的创造

企业艺术文化创造,是既有一般形式,更有特色内容的实践活动。在生产型的企业里,它首先着重在产品的内在功能、质量与优美的外观设计和谐统一。其次是艺术而新颖的包装设计,这两者都在“以人为本”,“主次相宜”的原则下进行创造,成为企业艺术文化水平的制高点——使产品成为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使服务成为如海航人所渴求的“至诚、至善、至精、至美”的典范。

就一般企业而论,在艺术文化的创造上,都共同面临企业的形象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和参与社会交际、公益、新闻等活动中的企业形象问题。这既有不同行业特征的要求,又有以“真、善”为本的共同原则。非如此,难以求得企业艺术文化的功效。比如,以广告设计为例,如果失去了“真、善”原则,“艺术性”越强,反而成为恶性十足的骗局而危害社会,谈何“尽美”之功?又怎能称之为“艺术创造”?

可见,企业的艺术文化实践,较之专业艺术部门的实践,企业当偏重艺术内容的客观、真实。对艺术的虚构、想象、夸张、错位等主观技巧的运用当慎之又慎。也可以说对艺术主观属性有筛选而非全然吸收,是企业艺术文化创造的独有特征。

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文化参量的分析,我们明确了主动积极地进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之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将企业本身所蕴含的科技、道德、艺术文化于生产力中的“自组织机理”,提升到人们主动地促进、建设与参与。这就是:企业科技文化,在生产力的自然上升过程中,既“自组织过程”中,加入了人的自觉促进这一新的序参量,促使企业发展获得强大的源动力;企业道德文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依附后滞补充的“游戏规则”,变为道德文化的超前引导;企业艺术文化,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对“美”的被动满足,飞跃到主动追求。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文化参量所凸现的自觉促进之“动力功能”,超前引导之“尽善功能”,主动追求之“尽美功能”的轰然击世,促使企业从“经济人”提升到了“伦理人”的高度。这种提升与吻合完全符合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尤其是“现代企业文化”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一致性,正是本文关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依据所在。

[参考文献]

[1]杨礼清. 21世纪新价值系统探究[J].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9, (1).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篇9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市场上出现丰富的物质的同时,也在消耗大量的各种材料,致使化学废物的大量产生。因为人们毫无节制的使用和排放各种化学物品,当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被严重的污染、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暖、水资源被污染等等,目前人类的生活被这些污染严重的困扰,同时还大大的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如今,工农业的发展异常迅速,到处都充斥着有毒有害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是最严重的。总而言之,化学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果不对这些有毒物质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对生态环境不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会给我们的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困扰,因此,为了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居所以及出于自己的健康考虑,我们现在必须在化工工艺过程中使用节能技术。

二、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一)完善化工能源的管理力度

在化工工艺进行的过程中,直接的影响化工企业效益的是能量的转换和传输效率,经研究表明如果在企业中对能源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可以让化工企业的能源利用率提高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二十,这对于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讲是非常可观的。在化学企业中实行的能量管理措施,首先就是统计出能源的消耗统量,确定传热系数;其次要强化工作责任,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最后,合理的使用和维护设备,这就能让化学工业的能源消耗有效的降低。

(二)采用先进技术对化工工艺进行改进

当前,节能技术在化工企业中的使用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是使用高科技技术对化学工艺进行改进并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可以进一步的让目前企业内的节能降耗技术的实用性大大的提高。在对化工工艺进行改进的时候,首先要提高的就是反应的催化剂和添加剂的性能,以便于让化工装置的灵活性提高,从而让化学工业能源的消耗降低。其次,通过淘汰传统的化学工艺,这有利于发展先进的技能降耗技术,在适当的淘汰旧设备的同时,也要引进具有节能降耗性能的机械设备,这对于化学工艺的发展非常有利,让化学工艺的节能降耗技术进一步发展。

(三)重视对生产全过程中动力能耗的控制

在化工企业进行生产的全过程,需要引起企业重视的是动力的消耗。笔者认为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对能源的消耗进行有效的控制:1)促进变频调速控制技术的使用,是有效的降低电机驱动系统能源消耗的有效措施。在使用变频节能调速的时候,使用合理的动态频率控制方案,改进化工企业传统的阀门静态调节方案,对电机驱动系统提供了长期的动态平衡保护,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尤其是对于设备负载存在较低的现象,能有有效的避免长时间的电机驱动系统在工频运行工况的重要作用,这对于能量浪费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的杜绝。2)对化学加热系统进行优化。化工企业要时刻具有降低能源消耗的思想,进行设备优化的时候要具有全局的观念。着手点可以是加热系统的温度热源,对系统进行优化,以便于设备之间结合的更有效,让冷、热源转换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减少和防止发生“高热量低使用效率”的现象。3)增加污水回用的技术支持。环保意识和水资源节约意识是从事化工行业的人员时刻要保持的,不仅如此,还要对污水回用技术进行积极的推广和使用,让水资源得到综合的利用,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四)采用阻垢剂实现节能降耗

化工企业工艺变更篇10

关键词:手工业;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部分传统手工产业都逐渐被机械生产所替代,但是就工艺美术而言,它是永远不可能完全被工业生产所彻底取代的。工艺美术反映着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水平,并且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中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价值也是不允许被摒弃的。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传统师徒授艺的技能传承模式在效率上和方式上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将工艺美术技艺的教学引入到学校中,通过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手段进行相关工艺人才的培养,才能顺应时展的规律,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庞大需求。

一、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

1.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历史,在工艺美术的创造和成就上也一直处于世界顶尖地位,从青铜器、丝绸、陶瓷到漆器、玉器、金银器,从雕刻、绘画到器皿、建筑,工艺美术可谓是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古代的工艺美术技艺传承模式主要是依靠师徒传授,西式美术课程从清末进入课堂,在民国时期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1]。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作坊里传承了数千年的手工艺传授才正式进入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代表的各大现代学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转变,以往高校中重文化、轻经济的教育理念使得工艺美术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手工工艺美术技艺传承的需求。从1998年高校专业调整把工艺美术更名为艺术设计之后,传统手工工艺美术技艺被极大地边缘化。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之间实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二者虽然都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上,但是很多地方是无法相互代替的。艺术设计服务于现代化工业生产,具有全球共通性;而工艺美术却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艺术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显然不符合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2.现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完善

工艺美术的初衷是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具备实用性的基础上附加欣赏价值,当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后,日常物品则升华成为了艺术品,而一件精美奇巧的艺术品往往需要极其专注的手工制作,注定无法大规模地批量生产。随着工业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了满足工业产品的欣赏性,传统的手工工艺美术演变成了更符合工业化生产需求的艺术设计,使得产品的欣赏属性得以附加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之上。但是传统工艺美术主要以手工加工为主,其美术工艺往往凝聚了制作者的民族智慧及文化特色,而艺术设计是服务于工业化生产的,它的审美与民族文化无关。艺术设计取代工艺美术的结果就是工艺美术人才的断档,蕴含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手工工艺逐渐失传,并且市场上流通的手工工艺品也逐渐无法满足日渐增大的购买需求。随着社会对手工工艺美术制品的需求量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教育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中职学校已超百所[2]。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教育的模式已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

二、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工艺美术教育的结合

1.两种模式的对比

传统的师徒授艺方式,在技艺的传承上效率低下,学徒需要从小住进师傅家中,为师傅做小工,在学艺有成之前其地位相当于杂役。师傅全凭自己喜好择人而教,并因大多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普遍心态,故在授艺过程中会有所保留,致使技艺传承出现缺漏,而且学艺时间会被故意延长。然而,职业教育在教学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在教学模式上,以班级为单位学生统一从基础开始围绕工作实际内容开展学习,结合文化素质的培训,在继承传统和改良陋习方面均有显著的优势,教学效率高,专业性强。

2.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势

职业教育院校的定位即专业技能培训机构,评判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劣直接以学生的工作能力为标杆,教师以培训出更优秀的学生为根本教学目标。职业教育院校由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宏观规划,严格监督。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国家扶持政策也积极支持着院校的教学条件。国家日益规范的教学程序最终会将手工工艺美术人才与其他各类专业人才一样,设立统一标准的资格证书,提升手工工艺从业者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可度。在这样专一的、规范的、社会和国家认可的教育模式下,工艺美术行业即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3.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

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专业类别来说,首先应当考虑能体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并且拥有良好市场前景又符合规模化生产的门类,如陶瓷、玉器、织毯等。学生通过职业院校的专业培训应该掌握工艺美术品的手工技能,要富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延续传统文化,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创造符合当下社会背景的新作品。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院校的训练体系要围绕专才教育的特点,以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企业实习三个部分组成。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其对技能的运用程度,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来安排教学进度,而不是盲目地为了完成进度而赶课。现代职业院校寻找相关的社会企业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由院校向企业输送人才,由企业为学院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平台。因为企业处于市场的最前端,能最及时地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学校,使院校的教学计划能第一时间随着市场的发展需求变化而调整。职业院校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合作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合作企业签约就业即可省去招聘、试用、岗前培训的环节,不但企业能够得到足够的人才,而且学生的就业也得到了保障,从而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高职院校一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承担着活动发起者的主要角色,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更积极地承担起有关责任,推动更多企业加入合作育人的行列。现代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更是直接受益者,要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需要企业将育人作为己任,在正确的合作意识指导下,切实改善合作能力,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制度,优化合作方案,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力度。“双师制”是由校外行业专家配合学校专职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执行教学计划的机制,将学校、企业和实践项目连接起来,在课程上,双方各自取长补短;在教学方式上,双方共同研究开发,真正实现学校到行业育人的一体化。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日渐重视。工艺美术产品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与现代工业文明互补互益,在国家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蕴含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传统的师徒授业相比,现代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契合社会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运用科学现代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技艺,还肩负着将这项民族技艺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金桓亦.民国时期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发展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