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整治行动十篇

时间:2024-03-30 17:27:40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篇1

福建扎实推进农村社会风气

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今年以来,福建省出台《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重点整治、宣传引导、典型带动、督促考核等方面入手开展专项治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强化部门联动,明确责任分工。文明委成员单位带头抓好本单位职工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支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引导员工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村镇、社区负责将反对封建迷信、抵制黄赌毒、反对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和比阔斗富等具体要求纳入村民、居民文明公约,劝阻有碍公序良俗行为。各级文明办作为牵头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围绕突出问题,实施重点整治。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破除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宗教活动管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整治文化娱乐市场等工作,形成了声势、营造了氛围,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整治不良社会风气的决心。整治过程中,各专项治理牵头和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倒排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间,加强对基层工作指导和检查,推动专项治理各项工作措施逐一得到落实。

三、加强宣传引导,倡导文明新风。各地文明办牵头创作一批反映社会主流价值、展现时代风尚的公益广告作品,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集市、工地围挡、文化文明墙等地广泛传播。各级新闻媒体在群众婚丧嫁娶活动相对集中的时间节点,开设专题、专栏、专版及开展专访等,大力宣传农村地区在弘扬文明新风、培育文明新人等方面的特色经验和典型做法;同时曝光一批负面影响大的大操大办、比阔斗富、封建迷信等典型事件,形成震慑作用。

四、抓住重点对象,发挥示范作用。一是抓党员干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从简办理婚丧事宜,不参加各种不按规定报批的婚丧寿宴活动,教育亲朋好友和周围群众摒弃陈规陋习。二是抓文明单位干部员工。全省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与职工签订承诺书,倡导红白喜事简办,不参加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人情宴请等。三是抓商界人士。协调省工商联制定规范行业文明标准,把反对大操大办、比阔斗富等行为纳入其中,倡导全省行业商会(协会)共创文明新风。

五、建立考评机制,确保工作成效。全省各级纪检、组织部门把移风易俗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考察考核和评优评先重要依据,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加强督导推动。各级文明办把移风易俗工作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标准,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督查,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各级综治部门将农村社会不良风气治理情况纳入XX县(市、区)考评内容,综合运用沟通警示、诫勉谈话、挂牌整治、一票否决等问责措施,推动农村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山东潍坊四措并举整治农村不良风气

山东省XX市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以整治农村不良风气为抓手,从传导责任、示范带动、反面曝光、以文化人等方面用力,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一、层层落实责任。市级层面出台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治理意见,重点整治打牌、封建迷信、红事预喝、白事择日和大操大办等行为;成立专门督导组,不定期进行暗访抽查。县级层面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和措施,指导镇村抓好村规民约修订完善,不断提升乡风民风文明程度。镇村层面重点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律组织,负责婚丧嫁娶、化解纠纷等事宜,定期开展乡风评议。

二、典型示范带动。发挥农村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大对村干部党风、作风培训力度,带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带头抵制农村不良风气;另一方面,市委向所有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选配“大学生村官”,通过行为示范、结对帮扶,带动农村整体文明素质提升。发挥乡贤队伍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推乡贤、学乡贤”活动,选举威望高、接地气、品德好的村民作为“新乡贤”,激励广大群众合力共建美丽村风乡风。

三、加大曝光力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报纸、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开设曝光专栏,加大农村不良风气习俗曝光力度,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事件深度报道、持续跟踪,督促问题解决。同时,发挥农村大喇叭贴近群众优势,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膨胀升级、“灰色娱乐”等定期点名,引导村民健康文明生活。利用农村社区电子屏、宣传栏、公示栏等建立道德点评台,对不文明行为和歪风邪气进行曝光,组织村民现场点评,形成舆论压力。

四、丰富文化生活。打造农村“2

公里文化服务圈”,实现每个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每个社区建有文化中心,每个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为农民群众读书读报、跳舞唱戏搭建平台、提供阵地。积极扶持农村“庄户”剧团,指导剧团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文艺节目,活跃在村前屋后、田间地头,带动村情民风好转。组织文明单位与广大农村结对共建,帮助村民组织文化演出队伍、创办文化大院、挖掘民间艺术人才,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江苏以弘扬文明乡风为重点

扎实推进农村道德风尚建设

10月29日,江苏召开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部署。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既要聚焦“三美”即美在乡风民风、美在文化生活、美在人居环境,也要以弘扬文明乡风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道德风尚建设,带动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爱敬诚善”宣传教育。重点抓好“三个融入”:一是融入生活场景。在村头路口、文体广场、礼堂祠堂、综合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置文化墙、宣传栏、公益广告牌等宣传“爱敬诚善”,让农民群众抬眼可及、随处可见。二是融入文化活动。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乡间小调、民俗活动等,广泛传播“爱敬诚善”文化,让农民群众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三是融入道德讲堂。通过设置一些情景化、互动化环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道德讲堂成为“爱敬诚善”教育的生动课堂。

二、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存。重点是保护好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坚决防止大拆大建,注意保护历史风貌,以乡愁记忆凝聚人心、传承文明。二是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各地挖掘本地文化遗存、宗族历史、乡贤文脉等历史文化资源,让其中的精华闪亮起来。同时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润物无声地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三是传承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广泛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活动,突出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

三、注重发挥新乡贤文化的涵育作用。具体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选树“新乡贤”。通过群众评、群众议等形式,组织村民定期推选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的“新乡贤”,作为群众身边学习的榜样。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包括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群体。二是宣传“新乡贤”。组织各地通过道德讲堂宣讲、善行义举榜展示、文化志愿者说唱等形式,宣传“新乡贤”先进事迹,用有形正能量引领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三是引导“新乡贤”。通过建立“新乡贤”人才库、定期走访联络等形式,引导“新乡贤”发挥各自特长优势,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新风。

四、注重强化农民道德实践。包括“三个载体”:一是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活动。总结推广盐城XX市经验做法,引导各地普遍建立道德评议会,组织村民讨论评议身边不道德现象,用民间舆论促进农民道德养成。二是修订完善乡规民约。发动村民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修订乡规民约,引导农民有效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发挥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三是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以“乡风文明志愿岗”为载体,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为重点,把志愿服务做进家家户户,营造亲帮亲、邻帮邻的良好氛围。

浙江宁波努力用好家风支撑好的社会风气

近年来,浙江省XX市坚持把弘扬良好家风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在“寻、展、谈、做”四个方面下功夫,积极发扬光大传统家庭美德,以好的家风促进好乡风、带动好民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一、着眼“寻”,让好家风好家训从民间走出来。组织专家学者、民俗专家和记者进村寻访,广泛收集、整理民间家风家训,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的内容加以传承弘扬,让好家风好家训从家庭走向社会。面向全市开展家风家训故事征集活动,评选出“宁波人最喜爱的十大家训”和家教100招、节俭100招等,并印发《优秀家风家训家规故事汇编》。

二、着眼展,让好家风好家训进入百姓眼。具体包括:开展“挂厅堂、进礼堂”活动,把好家风好家训在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场所进行集中展陈,强化教育感染力;定期组织“弘扬好家风 共筑平安梦”主题广场活动,通过台上文艺表演及台下“心中最美家风”现场评选等,展现农村社区家庭最美家风风采;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开辟“你的家风家训是什么”专栏,鼓励广大网友用文字、照片或视频,将好家风、好家训内容报送媒体或上传网络,让更多群众认识熟知。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篇2

今天这次大会,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就是:广泛动员全市人民群众,深入开展城乡综合整治,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刚才,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为了进一步把城乡综合整治推向深入,这里,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为什么要开展城乡综合整治?

城乡综合整治涉及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社会风气、干部作风等诸多方面,是一件全局性的大事,是一件全国性的难事,是一件全民性的实事。关于城乡综合整治,至少有这样几个鲜明的背景:

第一,上级有明确要求。从中央层面看:5月,国务院就批准了《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完善以奖促治政策,逐步推行城乡同治。从省级层面看:省委提出了“四化两型”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岳阳层面看:就大力开展“五创”提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社会治安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两年努力,岳阳已经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闻名的宜居城市。特别是兰香书记明确要求,全市上下“学攸县、见行动”,打一场城乡环境整治的攻坚战。新年上班不久,兰香书记又率党政代表团考察长株潭,再次指示我们认真借鉴攸县经验,扎实创新社会管理,切实改善城乡环境。

第二,发展有迫切需要。的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我明确提出汨罗的发展需要六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优良的软硬环境。现在看来,抓城乡综合整治,确实是发展所需:其一,这是改善投资环境的迫切需要。城乡面貌好,对外形象就好,就越能凝聚人心,聚集人气,就越能吸纳资金,吸引项目。反之,则会损害形象,降低品位,在区域竞争中丧失先机,失去支持。其二,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需要。汨罗有收旧利废的传统,回收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汨罗的金字招牌。特别是全国“城市矿产”示范项目的深入实施,汨罗更应该在科学处理垃圾、综合整治环境等方面创造经验,提供示范。其三,这是推进文化强市的迫切需要。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无价的。一个地方人文环境的改善,公民素质的提高,文明习惯的养成,比修一条路,办一个企业,甚至比引进一个百亿项目更有价值。汨罗文化底蕴深厚,只有大力优化城乡环境,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才会推动文化强市战略,才会不负“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红色家园”的盛名美誉。

第三,群众有强烈呼声。现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级财力不断殷实,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有期待、有能力、有条件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汨罗的老百姓经济意识强,创业热情高,会经商,会赚钱,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都在追求舒适的环境,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但客观地讲,汨罗的城乡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从城镇看,有的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垃圾乱倒,有的路段积水严重,有的集贸市场、宾馆饭店污水横流,有的建筑物上乱贴乱画,有的庭院楼道无人打扫。从乡村看,杂物乱堆乱放,废品乱丢乱烧,沟渠塘坝无人清理,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有的地方是典型的“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汨罗的发展水平不匹配,与汨罗的对外形象不匹配,与幸福汨罗的美好愿景不匹配。对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常有建议和提案,市民群众经常有来信和来访,寓外乡友经常有愿望和期待,“网络群众”经常有议论和反映,人民群众在内心深处真正期盼,既要经济发展好,更要身体健康好,既要致富收入高,更要幸福指数高。

第四,干部有应尽责任。汨罗的干部主流很好,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很好地坚持了“三同原则”(政治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很好地坚守了“三条底线”(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但也有个别干部贪大求洋,好高骛远,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少数单位院子里杂草丛生,会议室满桌灰尘,卫生间臭气熏天,让人浑身不自在,让人心情不舒畅。俗话讲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注重细节和形象的单位,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一个连环境卫生都抓不好的干部,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现在,城乡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头等大事,已经成为幸福汨罗建设的重要抓手,市里成立了由我任政委、金龙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体市级领导都有具体分工,都有联点区域。各单位、各乡镇场、各村组 社区的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全市所有党员干部都有责任有义务出好点子,找准路子,示范带头,指挥指导,以实际行动推动城乡综合整治。

第五,外地有成功经验。以来,株洲市的攸县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以“三创四化”(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载体,创新社会管理,开展城乡同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的攸县,卫生状况大为改观,村容镇貌明显美化,社会风气大幅好转,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县。攸县的做法得到了书记和徐守盛省长等12位省级领导的明确批示,得到了总理的充分肯定,已经成为全国的典型。攸县经验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普适性,汨罗和攸县面积相当,人口相当,发展水平相当,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发动群众办好自己的事情,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市民素养,融洽干群关系,扎实推进幸福汨罗建设。

第六,汨罗有初步成效。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上下掀起了学习攸县的高潮,特别是12月23日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现场会以后,各级各部门触动很大,动作很大。乡镇场和部门单位都有一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危机感,倾注人力、物力、财力,想方设法改变面貌。村组社区充分发挥自治功能,引导群众爱护环境,规劝群众改变陋习。春节前,我跑遍了全市31个乡镇场,欣喜地看到,各个地方的垃圾明显减少,秩序明显好转,环境明显优化,变了一个大样。很多市民和回家过年的乡友都反映,今年春节环境卫生整洁,城乡秩序井然,社会大局祥和,年味特别浓,是近几年来感觉最好的。人民群众都认为,这件事市委、市政府抓对了,抓准了,抓出了成效,都发自内心地认同,自觉自愿地参与,千方百计地支持。天井乡有一农户就写了这样一幅春联,上联是:盼环境优美,下联是:沁春意更浓,横批是:春天来了。

二、城乡综合整治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我们开展城乡综合整治,就是要依托全国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一场消灭垃圾的人民战争,进行一场根除陋习的思想革命,力争城乡环境半年再变大样,一年巩固成果,两年超过攸县。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五大目标:

一是环境卫生干干净净。文明不文明,首先看卫生。当前,城乡垃圾已经成为一大公害,影响健康,影响形象,影响心情,必须下最大的气力加以清除,必须拿最管用的措施科学处置。要从小处着手消灭垃圾。只有小家干净才会大家干净,只有人人保洁才会处处清洁。要动员每个市民、每个住户、每个屋场、每个村组、每个社区、每个单位,各人自扫门前雪,随时随地消灭可视范围内的垃圾。要从源头着力减少垃圾。根据测算,中小城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0.6公斤垃圾。汨罗66万人口,每天产生近400吨垃圾,一年下来就有15万吨之多。如果不及时处理,汨罗就会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乌烟瘴气。要从长远着眼处理垃圾。“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与财富”,“农村就地处理垃圾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完全可能”。农村居民完全可以用过去的土办法,以户为主体,实行垃圾分类和减量,通过回收、堆肥、填埋等方法,化整为零,变废为宝。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有效解决垃圾问题,确保城市公共区域、集镇市场门店、单位院墙内外、村组屋场周边、街道社区住户、楼房屋顶墙面、农户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清清澈澈,确保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做到白天黑夜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城市乡村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屋里屋外一个样,检不检查一个样。

二是城乡面貌漂漂亮亮。漂漂亮亮就是要解决洁而不美、洁而不绿、洁而不清、洁而无序的问题。我们周边其实有很多好的典型,比如岳阳市区,街道宽敞,路面平坦,该绿的地方绿起来了,该亮的地方亮起来了,广告招牌整齐规范,屋顶墙面精致美观,一栋楼房就是一幅美景,一条街道就是一道特色。比如长沙县开慧镇的集镇,房屋外形规范,式样风格统一,门前有树,路边有草,让人赏心悦目。比如烟草局、教育局和交通局,办公区域整洁有序,坡面、墙面、屋面装点到位,绿化、亮化、美化管理到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比如白水镇、黄柏镇和原种场,集镇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机关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干部工作安心舒心,群众办事方便快捷。比如黄柏镇的神鼎村、沙溪镇的清联村和桃林寺镇的东塘村,村容村貌整洁,绿化净化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全市各乡镇场、各单位、各社区、各村组,都要瞄准各自行列的先进,下定决心,开动脑筋,投入精力,倾注财力,认真规划每一个地方,精心装点每一个地方,让各自辖区有特色、有看头、有品位。

三是公共秩序规规矩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秩序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有自由的秩序才是良好的秩序。汨罗民风淳朴,干部忠诚,但也有一些不讲规矩、不讲秩序、不讲公德的歪风陋习。对此,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绝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向这些歪风陋习宣战,一定要理直气壮地向这些歪风陋习开战。要用铁的手腕消除六大乱象:巩固控建拆违成果,杜绝违法建筑,年内全面拆除城区主次街道和集镇主要街道的厂棚,消除乱搭乱建的现象。加大划行归市力度,规范建材门店、流动摊贩和夜宵摊子的经营行为,消除乱堆乱摆的现象。加强货运车辆管理,严禁渣土车辆、超载货车违规进入城市主干道,消除乱装乱运的现象。整治城市噪音,规范汽车喇叭鸣放、沿街音响播放和烟花鞭炮燃放,消除乱鸣乱放的现象。严格交通执法,建设中路严禁占道停车,城西路、高泉路、大众路、建设东路、建设西路必须按规定停车,车辆乱停乱靠,一经发现,一律拖走,从重处罚;倡导机关单位庭院对外开放,发挥地下停车场应有功能,确保机动车辆有序停放,消除乱停乱靠的现象。开展交通法规宣传,加大文明劝导力度,教育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消除乱穿乱闯的现象。要用铁的手腕刹住六大歪风:刹住堵门堵路歪风,切实规范秩序。刹住买码歪风,切实整肃社会风气。刹住强揽工程和违规招投标歪风,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刹住宗族派性歪风,切实提升民主法治程度。刹住封建迷信歪风,切实倡导科学文明风尚。刹住大操大办歪风,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四是社会关系和和美美。去年底,我带队到攸县学习考察,攸县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令我十分震憾。攸县的群众发自内心地说:当年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攸县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城乡综合整治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既要扫除有形的垃圾,又要消除无形的陋习;既要加大投入力度, 又要创新社会管理;既要干部带头示范,又要群众自觉参与。我们要扎实学习攸县,通过城乡综合整治,一方面促进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让沉迷陋习的越来越少,崇尚文明的越来越多;让打牌的越来越少,锻炼健身的越来越多;让违法犯罪的越来越少,遵纪守法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促进干群关系明显和谐,干部融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解难事,干实事,办好事;群众理解党委政府,配合党委政府,支持党委政府,遵纪守法,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五是综合整治长长久久。城乡综合整治,改变面貌容易、形成习惯很难,突击治标容易、长期治本很难,决不能搞权宜之计,决不能搞短期行为,必须确立“宣传教化开路、市场模式运作、精细管理跟进、体制机制保障”的长远思路。要从改变城乡居民生活陋习入手,建章建制,治本治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要健全“单位领导、大众参与、社会化运作”的模式,跳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防止“龙卷风”和“浮夸风”。市里已经就城乡综合整治出台了实施意见、考核细则和问责办法,目的就是确保城乡综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市人民政府还要迅速制定出台城镇管理、举报投诉、督查通报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牵头部门要精心谋划,严格考核,立足长远抓好指导和督查。乡镇和部门要结合实际,创新举措,立足长远抓好组织和落实。村组社区要制定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立足长远抓好规范和养成。要通过常抓不懈,在全市上下形成三大共识:一是城乡综合整治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必须长期坚持;二是城乡综合整治与“三条底线”同等重要,必须长期坚守;三是城乡综合整治与全民健康同等重要,必须长期守护。

三、怎么样开展城乡综合整治?

辩证地看,城乡综合整治是难事也是易事。说它难,因为不是一人一家之事,不是一地一域之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说它易,因为不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问题,而是信心、决心和事业心的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多种手段,发动全民参与,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大宣传。要变环境,先变观念。城乡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远工程,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实施大宣传、大发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宣传群众,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大众公共观、生态环境观,真正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陋习,什么应该支持、什么应该反对,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要丰富宣传载体,汨罗电视台、《汨罗周刊》、中国汨罗网以及农村广播要开辟专栏,相关部门要发放宣传画册,寓教于乐,广泛宣传,使城乡综合整治知识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进课堂,进住户。要强化宣传效果,大街小巷、乡村集镇、工业园区、道路沿线、商场宾馆、车站市场、学校医院等人口集中的地方,都要有醒目的宣传广告,都要有明确的提示标牌,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形成持久的氛围感召力。

二是大教化。有形发展靠建设,无形发展靠教化。城乡综合整治的一个关键就是教育群众,感化群众。在这方面,“和谐公交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过去城区公交车乱停乱靠,随叫随停,影响群众出行,影响公共安全。对此,交通部门深入开展“和谐公交行动”,组织专门力量,规劝司机靠站停车,引导群众进站候车。短短几个月时间,习惯就养成了,公交车不再随叫随停,市民不再半路上车,公交秩序明显改善。由此可见,习惯成自然,好习惯完全可以通过规劝教化和强制管理逐步养成。从现在开始,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大教化力度:第一,理念灌输。组织宣讲团深入宣讲文明新观念和健康新风尚,让群众明白,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每个人都是秩序的管理者,也是受益者;举手之劳可以维护公共卫生,举手之劳可以维护公共秩序。第二,思想教育。深化创先争优和“弘扬三种精神,建设幸福汨罗”主题教育活动,净化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规范党员干部举止行为。长期组织中小学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学礼仪,学规矩,学做人,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第三,行为规劝。有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可以形成初步的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要在城区和集镇开展规劝行动,市级领导分片区包干,乡镇和部门负责人分街道包干,党政干部分门店包干,上街下乡,进店入户,现场纠正乱停乱靠、乱扔乱吐、乱摆乱放等乱象。老干群体、学生队伍和团委、妇联等社会团体也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参与规劝行动。

三是大投入。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今年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城乡综合整治,其中500万元以奖乡村两级,500万元以奖城市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和工业园区乱堆乱放、乱焚乱烧治理,还会拿出专门资金完善城区和集镇基础设施,启动环卫市场化运作。同时,中央财政今年已经安排55亿元资金支持农村环保工作,我们一定加大争资争项力度,从中争取更大的支持份额。我要告诉大家,城乡综合整治,不怕冒钱,只怕冒心;不怕冒奖励,只怕冒能力。但话又说回来,这笔钱不是那么好拿的,也不是那么好用的,首先必须是先进才拿得到,第二拿了钱必须办实事。农村要用好用活以奖资金,修建垃圾中转站、垃圾池、焚烧池,添置垃圾清运车、户用垃圾桶,加强绿化、亮化、美化,还要“大评小奖”农户,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城市社区要用以奖资金完善环卫配套设施,为环境卫生精细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是大整治。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大难问题就是毒瘤,就是顽症,依靠宣传发动、教化劝导难以根治,必须大刀阔斧加以整治,必须多管齐下彻底铲除。当务之急是抓好五大整治:一是竹木加工企业整治,坚决关停非法竹木加工企业,确保不乱砍滥伐,确保山上全面披绿。二是城乡广告标牌整治,明确权属,规范外观,加强管理,盘活资源,使广告标牌成为城乡的风景线。三是城乡集贸市场整治,消除卫生死角,规范经营秩序,增强诚信意识,确保质量安全,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放心的商贸服务。四是乱焚乱烧行为整治,完善环保设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日常监管,坚决遏制乱焚乱烧行为。五是摩托车整治,全市所有摩托车必须办证上牌,7月1日开始,无牌无证摩托车严禁进入城区,一经发现,一律扣车。同时,要严厉整治摩托车闯红灯、乱掉头、超速行驶的行为,坚决取缔摩的载客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篇3

一、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努力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势

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方领导者执政水平高低最直接的体现。自2006年5月以来,我县各级各部门认真按照省、地的统一部署,以治理“五脏五乱”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党政齐推动、全民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对县城和乡镇、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等区域进行重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两年的努力,“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深入人心,全社会共同参与氛围基本形成,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县城,我们以道路交通、集贸市场、公共场所、居民院落等重点环境整治为载体,从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使城镇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变。在农村,我们以“文明和谐村”为载体,使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畜禽乱跑的农村“五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总结两年来我县的“整脏治乱”工作,成绩是肯定的,主要表现在:一是机制逐步完善;二是基础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群众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三是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参与、社会互动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四是工作载体明显丰富。特别是在理顺各部门交叉管理职能后,各项工作得以有序推进,影响力、带动力得到增强。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不辞辛劳工作在“整脏治乱”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环卫工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两年来,我县“整脏治乱”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很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仍有差距。一些乡镇、部门和单位对“整脏治乱”工作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和消极厌战情绪;个别地方还存在着“突击整治一阵风,检查过后就放松”的现象,导致环境卫生反弹严重。二是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县在近几年连续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力度,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地方路面破损,农贸市场狭窄,交通标识标线牌严重缺失;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环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等等。三是工作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需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整治工作档次和水平亟待提高。存在这些问题,既有客观条件制约,又有主观努力上的差距。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准差距,进一步强化措施,努力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势,推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二、以实现“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推动2011年“整脏治乱”工作深入开展

2011年,我县作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县,任务光荣而艰巨,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对于提升市民素质、塑造形象,营造良好的人居和投资环境,同心协力构建和谐的重要性。要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目标,在全县掀起“整脏治乱,从我做起”的高潮,按照“创新活动载体,严格一票否决,实现巩固提高,跨进全省先进”的工作思路,把“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基础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密切协调合作,强攻整治难点”作为工作重心。

一是坚持创治结合、城乡互动,狠抓文明县城创建不放松。按照去年地区对我县要求,2011年我县将继续启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在城市抓档次提升,在乡村抓扎实基础,以城市带动农村,逐步实现全面进步。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省级文明县城”建设的标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这项富民兴纳的创建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市民树立文明新风尚。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体的作用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全员参与的创建局面。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全体干部职工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大家自觉地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要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把党和政府的主张与市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动员市民参与和支持上,确保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率,真正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生动局面。要全面推进“整脏治乱”和文明创建活动进社区、进村寨、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家庭。要深入开展“文明之城、和谐”公民道德建设、“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强化脏乱曝光和整改回复,强化引导、监督和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是加大建设改造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目前我县脏乱治理难度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城镇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缺乏,陋习根除难,管理水平低是主要的因素。下一步,一是要严肃查处各类违章建设的行为,对顶风违建不听招呼的,除外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在旧城改造中,要加大城镇功能配套建设的力度,注重规划设计,逐步解决功能缺位问题,努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二是管教并重,开展文明市民学校教育,革除陋习,提升市民素质,培育新型市民。要围绕卫生死角死面、落后单位和容易反弹环节三个重点,下决心解决背街小巷、社区院落、城郊结合部、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等重点部位脏乱突出的问题,确保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要围绕改陋习这一难点,下决心解决“五乱”突出的问题,确保市民文明行为进一步好转;要围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下决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盯准难点,选准突破点,努力做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四是要严格执法,为整治工作保驾护航。在城市改造和整治工作中,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一定要到位,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操作,坚持原则,敢于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动真碰硬求实效,对各种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要将城乡环境综合管理与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结合起来,探索研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措施,走出“抓一阵、好一阵、停一阵、松一阵”的怪圈。城管、工商、城建等部门执法人员要着力提高自身素质,既要做到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又要改进服务态度,以理服人。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科学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对暴力抗管、暴力抗法的行为,公安部门要坚决予以查处,切实为“整脏治乱”保驾护航。

五是强化统筹协调,努力创建文明县城。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作载体,增强工作活力。首先,要把“整脏治乱”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有机结合起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涉及经济健康发展、社会文明昌盛、城市洁净优美、生活舒适便捷等多个方面,其内容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整脏治乱”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的关系,把“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作为“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的有效载体,同时要把“整脏治乱”作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其次,要把“整脏治乱”与建设“文明之城和谐”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机关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整脏治乱”工作作为各项创建活动最基本的抓手。第三,要把“整脏治乱”工作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中央文明委为迎接2011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举世瞩目的大事而在全国广泛开展的重大活动。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塑造和谐的良好形象。第四,要把“整脏治乱”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等创建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形成学校、机关、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要继续办好文明市民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和文化设施等有效载体,在广大市民中广泛开展“讲文明知荣辱,整脏治乱树新风”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讲文明、知荣辱、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第五,要把“整脏治乱”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文明和谐村”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美化、绿化、净化家园,使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和乡风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整脏治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今年,我们要严格按照省、地提出的“一年重点治理,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巩固提高,四年规范管理,五年大见成效”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整脏治乱”工作难度大、周期长、易反复。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责任落实。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分管负责人要冲锋在前,敢抓敢管。主要责任单位要当好“领头羊”、主动牵头,冲锋陷阵。建设、城管、公安、交通、卫生、环保、工商、文明办、雍熙镇等部门和乡镇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效能的高度,把城区综合整治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要定期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相关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工作的开展。

二是健全机制,常抓不懈。推进“整脏治乱”工作,巩固“整脏治乱”成果,关键是要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今年,省、地对各级各部门实行属地管理考核原则,各相关部门应在干好全县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脏治乱”工作机制。县“整脏治乱”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客观公正和奖罚分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各乡镇、各部门的考评制度。要加大“整治”工作中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严格考评奖惩。同时,要按照动态管理、节约成本的原则,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提高相关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自我约束意识,从源头上治理脏乱现象的发生,通过“整脏治乱”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篇4

“去年亲友办酒我去帮忙当总管的就有15家,每家时间3天以上,耽搁45天,按在外做工每天150元,去年收入减少了6000多元,这还不加送出去的礼金。现在,县里出台文件整治农村滥办酒席真是大快人心,我能利利索索的做工挣钱了。”谈及整治农村滥办酒席一事,印江自治县杨柳乡白虎嘴村民罗会发如是说。

今年,印江自治县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拳整治城乡巧立名目操办酒席的不正之风,切实规范城乡办酒行为,减轻群众负担,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进农村党风、政风、民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多种酒席名目泛滥令人忧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出台六个“一律”整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借操办酒席收受钱财的不正之风取得成效。但农村一些群众巧立名目攀比操办、滥办酒席的风气则日益盛行、愈演愈烈,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酒席让人瞠目结舌,广大群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我们到村组就农村滥办酒席专项调研时,统计有包括寿酒、升学酒、乔迁酒、月米酒、安碑酒、迁坟酒、还愿酒在内的30多种名目,种类繁多、酒风泛滥。”印江自治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继生说。

“去年一年送出去的‘人情钱’超出2万元,有时候一天要跑四五家,吃酒都忙不过来,更没有时间做生意,哪来的效益啊!”一小卖铺老板说。

印江相关部门调查显示,由于不少村民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找理由办酒请客,有的一个寨子一年就要办七八次酒席,再加亲朋好友办酒席,一年的礼金高达几千元甚至四五万元,严重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同时,操办酒席造成大量铺张浪费,产生大量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调查发现,平均每个村每年有20次以上的酒席,每场酒席要耽误3天时间,平均需要40人帮忙。即每村每年就有40人120天都在帮忙,全村人120天都在吃酒,严重浪费劳动力,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

同时有很多群众反映,本来想就在周边乡镇或县城务工,这样既有经济收入,还可随时照看家里,但由于酒席太多,只好到沿海打工躲“人情钱”。

出台文件狠刹酒风得民心

“整治城乡滥办酒席之风是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我们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点来抓,重拳整治农村滥办酒席,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印江自治县委书记陈代军铿锵有力地说。

为切实规范农村群众操办酒席,制止违规乱办、滥办酒席,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农村党风、政风、民风建设,印江成立专项工作调研小组,深入10个乡镇就农村操办酒席情况开展问卷调查338人,召开由乡镇班子成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10次,召开全县治理农村乱办、滥办酒席宣传动员视频会议,组织8千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讨论《印江自治县整治城乡滥办酒席实施方案》。

成立治理城乡滥办酒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城乡滥办酒席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制定规范办理酒席工作方案,负责对本辖区规范操办酒席的整治;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治理规范、申办程序、处罚规定等纳入《村规民约》。

3月1日,印江正式执行治理城乡滥办酒席实施方案。方案明文规定,除国家公职人员以外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含流动人口)本人、本人的子女或本人直接监护的亲属嫁娶可操办婚嫁酒;配偶及一起居住的直系亲属或由本人赡养的老人去世可办丧事酒;老人年满70周岁起,满整十岁时可办一次寿宴,100岁以上可每年办一次寿酒,此外的酒席一律禁止操办。

同时,该县对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加大对整治城乡滥办酒席之风的宣传和整治力度,对于违规操办酒席或参与违规酒席送礼、帮忙的群众、村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据相关规定,由村委会、乡镇党委、县纪委等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批评。此外,对举报违规操办酒席的人员由乡镇实行奖励。对本村发生2次以上违规操办酒席的,对包村干部、村干部进行处理;对本乡镇发生5次以上违规操办酒席的,对乡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和宣传委员进行诫勉谈话。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违规酒席帮忙、送礼的,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处理。

群众遵规守纪农村刮新风

印江在整治城乡滥办酒席工作中,加强宣传引导,将《治理农村滥办酒席实施方案》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通过印江日报、政府网站、手机时讯等媒体对开展治理工作进行宣传。各乡镇、各村居通过召开群众会、制作固定宣传标语、张贴公告、出动宣传车、干部进村入户等方式,宣传滥办酒席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治理滥办酒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强化责任落实,对治理滥办酒席工作实行责任分级,实行干部包组、包户、包监管,明确县直各部门和挂帮乡镇村居的驻村干部职责,在短时间内全面制止了农村滥办酒席现象的蔓延和扩展。

“要是早点开展治理滥办酒席工作,我们将节约一大笔送礼钱。现在不准乱办酒了,给我们减少了很多负担。”村民吴勇林一家从2013年开始,陆续送出近万元“人情钱”,原本想办个酒席收回点,但在“禁酒令”的威慑和乡镇干部的宣传劝导下,他放弃了操办酒席。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篇5

打造繁荣、秀美、和谐、幸福旅游强镇

 

高田镇扎实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了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的目标,有力促进了繁荣、秀美、和谐、幸福旅游强镇建设。

一、实施“全域旅游+乡风文明”行动,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景的完美融合

实施“生态立镇、旅游旺镇”战略,秉承“守护原生态、传承原文态、留住原著民”的理念,推动全域景观化建设,让美丽乡村,成为承载乡愁的载体,成为群众心灵寄托。

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建设“旅游旺镇”战略要求,实行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投入资金40余万元,完成高田镇(2015-2030年)总体规划及圩镇控制性详规。与赣州市旅游投资公司合作,目前正在加快实施八卦脑风景区整体规则设计,将新坪、田心、胜江纳入景区规划范畴,既有利于扩大景区带动发展的辐射范围,又有利于增强景区综合竞争力。做好了4个贫困村村庄整治规划,加快了贫困村整村退出步伐。

加强环境整治。进一步理顺圩镇长效管理体制,开展圩镇环境专项整治,加强了圩镇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街区功能布局更加明晰。截止目前,圩镇常住人口达5200多人。打造秀美乡村。仅2017年,推进了13个秀美乡村点改造,重点实施“七改三网”和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实现了路水沟100%贯通,厕所达标率达到81%,完成8万多平方米立面改造任务,让800多户群众受益。其中投入了430多万元,着重打造了礼地新村,以前 “脏乱差”的村庄蜕变为现在“洁齐美”。2016年以来投入了600多万元,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初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加强“空心房”拆除力度,拆除 “空心房”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干净、整治、宜居的秀美乡村让人着迷。

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生态高田”建设力度,严格落实“生态红线、水资源红线、永久耕地红线”管理措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大力推广农户“三格式”化粪池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处理力度,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用药、减少污染,制定并落实覆盖到各村的“河长制”,强化对金华山、岩岭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确保“一弘清水”。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行为。严格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防止污染环境事件发生,减少废物排放。落实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境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质和空气优良率均达100%,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实施“党建+乡风文明”行动,形成政府引领和全民参与的良性循环

牢牢抓住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上率下,以良好政风带动良好民风,在全镇营造良好“乡风文明”氛围。

建章立制促长效。通过党支部主导,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推选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红白理事会。党支部引导和指导红白理事会从当地实际出发,制订章程,对本村居民群众举办婚丧嫁娶的规模、宴请范围、酒席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不断引导群众弘扬文明节俭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营造纯朴文明的社会风气。目前,全镇18个村(居)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并上墙公示。

抓好示范树榜样。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发扬石城淳朴民风,弘扬“实诚”精神,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上一堂移风易俗专题党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领头羊”作用,组织全镇600多名党员签订推进“乡风文明”承诺书,同时,开展“移风易俗我带头”签名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 倡导乡风文明”活动,把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当作锤炼党员干部作风的“练兵场”,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的“大舞台”,要求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厉行节约有关规定,带头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积极培育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群众参与转观念。结合“三大工程”建设,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推荐和工作,积极宣传周边好人事迹,树立群众身边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培育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建设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等知名媒体多次到我镇取景拍摄,请客不收礼专题节目分别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和江西二套播出。 三、实施“文化阵地+乡风文明”行动,促进优秀文化对陈规陋习的全面驱逐

积极弘扬优秀文化,传播道德正能量,使“乡风文明”在群众中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打造乡风文明靓丽风景线。

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了“乡风文明”建设,投资60多万元,以会议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市党代会精神、乡风文明等为主题,在高田和岩岭分别制造了90多平方米的户外大型宣传广告牌,在全镇17个村建设了6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向群众宣传会议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等正能量,提高群众整体素质。同时,还积极弘扬“宗祠文化”“乡贤文化”“客家文化”“信义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利用乡村祠堂设立“众芳谱”“先贤台”及牌匾,成立奖学助学基金会,树立精神标杆。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篇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区城管局深刻领会、吃透把准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浉河区落地生根。结合我单位工作职责,紧密结合实际,特定如下工作计划。

 

20XX年的工作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力争乡风文明更加浓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一、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

 

发展第三产业,打造特色小镇建设。加强绿化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开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模式,在乡镇建设集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园,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着力打造山水相映,绿色相间、古色古香的旅游景区 重振“农家乐"这一特色,成立专业协会,改造提升“农家乐”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实行提质降价、提档升级、重塑形象,吸引消费者。

 

二、打造乡村环境新面貌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三年计划》及《浉河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要求,扎实开展建设美丽乡村及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重点是环湖路廊道建设。严格按照环湖路综合整治的要求,对环湖路沿线进行集中整治,重点对环湖路两侧、通往乡镇政府、集镇、旅游景点、信阳毛尖核心产区道路两侧进行集中整治,达到“三无四规范一眼净”,茶节期间茶乡茶叶营销行为规范,秩序井然。“三无”即无垃圾乱丢、无杂物乱放、无污水乱流。“四规范”即规范垃圾收集处理、规范污水处理、规范卫生改厕、规范庭院环境、以及规范茶叶交易秩序。

 

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积极开展城市内河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规范整合、城镇生活污水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对禁养区关闭搬迁养殖场户关闭搬迁情况进行巡查,对不关闭搬迁的养殖场进行依法拆除,对限养区养殖场户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指导;对全区的河道进行实地调研,编制河道绿化方案。

 

三、提振帮扶乡村建设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和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秉承“和谐、互助、温馨”的理念,以“建、管、用、育”为着力点,打造促进邻里互助交流、营造文明和谐乡风、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农村社区治理、锻造乡村振兴内生引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二、创建目标

农村社区睦邻中心建设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实现“547”目标。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等5项创建原则,探索公益化、枢纽化、社会化、智慧化等4个创建路径,融合承载党建联盟引领、文明实践传播、邻里守望共治、居家养老互助、关爱留守驿站、乡贤议事平台、社区融入会所等7个平台功能。推动我区承担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的乡镇(村)先行先试,力争“十四五”末全区村(居)覆盖面达80%。

三、具体举措

(一)促进共建共享机制

贯彻落实区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方案要求,注重整合各类建设资源,凝聚政府、市场、社会等各种主体投入睦邻中心建设的合力。1.利用现存资源。为减轻基层投入,鼓励村(居)合理利用境内农民新村会所、富余办公场所、集体或国有闲置场所及收购闲置民房进行改建。有条件的地方可因地制宜进行新建。2.推动资源共享。根据辖区内民宿业、田园综合体、养老旅游地产、农家乐等项目发展发展特点,探索利用民宿休闲会所、养老服务场所等资源进行共建。3.整合场所功能。注重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养老服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红白理事会服务场所、网格化管理场所、志愿服务阵地、“一约四会”活动场所、乡贤议事平台等功能布局,有机融入农村睦邻中心建设。

(二)探索多元管护机制

坚持建管并重,充分激发村(居)委会、社会组织、市场经营主体参与睦邻中心管理的活力,创新运行多元管护机制。1.发挥理事会管理的主体作用。各乡镇要建立农村社区睦邻中心交流协作机制,广泛吸纳各村(居)党员干部、本村乡贤、文化骨干、“五老人员”等参与日常管理,建立睦邻中心理事会。2.引导各类组织参与管理。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协会组织、自治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会、村(居)“帮客”的作用,因地制宜设置服务项目,推动各类组织服务管理经常化。3.探索购买社会服务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探索向社会组织、社工机构购买服务项目的模式,推动睦邻中心社会工作和活动管理专业化。

(三)丰富内容供给机制

1.强化“菜单式”服务。整合各类宣讲服务团等服务资源,汇集形成“菜单”服务体系,推动法治宣传、乡风乡愁、礼节礼仪、家德家风、文化文艺、科学普及、健康教育等进农村社区睦邻中心。2.推行“互联网+”服务。各睦邻中心要完善通信网络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通过QQ群、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录制推广睦邻活动微视频,提升农村社区睦邻中心的影响力。3.强化“红白理事会”服务。积极引导红白理事会进驻农村社区睦邻中心,鼓励有条件的村将红白事服务场所同步纳入建设,添置必备的服务设施,满足村群众节俭办理红白喜事的基本需求。鼓励采取与旅游餐饮企业、农家乐饭店合作或者托管运营等模式,为村民群众办理红白喜事提供便利。

(四)健全睦邻文化机制

1.以睦邻兴家风。以睦邻中心为载体,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家教,从家谱、故居、祠堂、牌坊、老物件、老照片中等挖掘家风家训资源,整理当地名人贤达、政商名流的嘉言懿行,组织开展寻家规、诵家训、讲家教等活动,讲好家风家训故事。2.以睦邻铸村魂。依托睦邻中心,结合实际修订特色“村规民约”,鼓励开展“树村规、立村训、唱村歌”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类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等选树宣传活动,弘扬凡人善举,展示村庄精神,树立村庄正气。3.以睦邻育礼仪。倡导利用睦邻中心开展儿童启蒙礼、成人礼、新年祈福礼、重阳敬老礼、入伍壮行礼、村干部就职礼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篇8

为贯彻落实《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暨“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明办〔2019〕4号)文件精神,镇全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镇结合自身实际在全镇组织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治组织建设行动。全镇村级红白理事会、道德理事会或禁赌禁毒会基本建立。大力推进自治组织建立健全章程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理事会制度》《婚事简办制度》《丧事简办制度》等自治制度或公约,充分发挥自治组织引领作用。

二、文明创建深化行动。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深化“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着力加强最佳乡规民约、最佳温暖社区和经典家风好故事的宣传使用。

三、思想道德星光行动。着力汇聚群众力量寻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常态开展推报评议和工作,在村(社区)设立好人榜,深入挖掘凡人善举,弘扬真善美,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组织农村模范代表参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志愿巡讲巡演,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传播身边正能量。

四、村规民约培育行动。以体现村民利益和意愿为根本,规范村规民约制定程序。对已有现行村规民约按照“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原则进行调整。着力在治理“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上下功夫,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乡风民俗。

五、家规家训弘扬行动。扎实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规家训评选实践活动,着力挖掘古家谱、古家规家训,让家规家训上墙、入户,推动全社会更加注重家庭文明建设。结合全县道德模范等评比,宣传好家风好故事。开展家规家训上墙、置入户、进楹联活动和集中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传播家庭美德,推广好家风好家训,使家规家训可见可学、深入人心。

六、村史村志编撰行动。把村史村志编撰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树立文明乡风的细胞工程、基础工程,激发村民爱党爱国爱乡爱家热情。选取河坝村组织开展村史村志编撰试点工作,通过真实的史料、生动的事实唤起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展示乐至独特乡土文化、农耕文化。

七、志愿服务普及行动。强化志愿服务宣传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广泛参与。制定农村志愿服务专项计划,推进农村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组建了1支人员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队,并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八、城乡结对共建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与村社结对共建活动,力争通过“城乡结对、文明共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

九、环境卫生洁美行动。在城郊、农村地区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观兴实际制定环境卫生知识指导性标准及规范性要求,通过宣传单(栏)、村广播、村民会议等多种方式普及宣传,为加强村民个人卫生、改善生活环境、规范垃圾投放、防治传染性疾病等提供具体指引。

十、文明新风传播行动。在村社区、文化院坝等点位,开设固定“文明新风”专栏,利用宣传文稿、图片等平面阵地大力宣传文明新风新事。利用村广播增设文明新风宣传专栏,宣传先进典型、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事例。依托“文明新风润万家”行动,深入农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巡演和移风易俗宣讲等活动。成立了多支专门本土队伍,常态化开展文化健身、宣传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镇把十大行动融入全镇宣传思想文化提升行动中,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形成一批高品质的实物产品、叫得响的工作品牌和可推广的示范点位,带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篇9

一、城乡综治工作情况介绍

(一)“机制”进一步健全。

1、管理机制。一是组建了环卫队、整治督导队、帮导劝导队和村民自治队。二是召开了镇场镇居民第一届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委员会自治章程,建立了执法队。为规范场镇环境卫生秩序整治,建立了长效机制。

2、考核机制。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责任制及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落实了“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并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将镇机关干部、场镇单位和各村干部工资每月挂30%作为奖惩。

3、投入机制。实行“群众自筹、上级补助、户主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并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综合整治。

(二)“面”上工作整体推进。

一是加强车辆停放管理,通过规划,合理设置停车区域17处,规划停车场1处,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加大农贸市场整治,取缔了多年以来形成的以街代市、占道经营的行为,逐步形成了“坐商归店、流商归市”的格局。

三是强化镇容村貌治理工作,栽植绿化树3280余株,新投放果屑箱185个,建立垃圾池36个,添置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转运车24辆。

四是规范建设行为,开展乱搭乱建专项整治,共拆除乱搭乱建131处,清理广告乱贴乱画450余处。

五是以“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制度化”为标准,累计“清垃圾、清杂物、清污水、清污泥”2635处,“四清”面80%;“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房”1730余间,“五改”率73%;“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村(居)达11个,“五通”率100%。

(三)“点”上工作亮点突出

1、农房风貌大为改观。

按照“川西民居”的总体定位,集中对“三盐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场镇周边1280余户农房进行了农房风貌提升,并结合米枣产业特点,在风貌设计上彰显了米枣专业镇特色,凸显“中国米枣之乡”品牌。今年又将崭山、永联村120户农房纳入特色风貌提升整治范围,相关农户也积极支持此项工作。到目前,进展顺利。

2、“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府的要求部署,我镇及时启动创建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动员,全力推进,全镇有1个村(崭山村)纳入此次创建工作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村庄规划水平进一步提高。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打造米枣产业专业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

(2)特色民居风貌进一步凸显。按照“川西民居”的总体定位,并结合米枣产业特点,组织实施农村民居设计和特色风貌控制设计,在风貌设计上彰显了米枣专业镇特色,凸显“中国米枣之乡”品牌。

(3)村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合理布局通村及村内路网,做到主次分明,硬化整治村内主要干道11.8公里,着力完善了给水、排水系统。新建垃圾池12个,新设果皮箱23个,对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因地制宜地净化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

(4)村容村貌进一步美化净化。健全保洁制度,配备名专(兼)职保洁员,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95%,新建沼气池52口,清洁能源普及率达60%;种植绿化树1086株对农户庭院、主要道路实现绿化。

(5)文明乡风逐渐形成。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全村共评先“星级”文明户36户,五好家庭户16户。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大力倡导健康文明行为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并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来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全村上下逐渐形成了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

(6)环境主要指标进一步提高。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90%,农户卫生厕改造率达到88%,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6%。

二、主要做法

(一)抓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为扎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规划、部署、协调、检查督促和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宣传工作组、规划设计组、综合协调组、质量安全监管组,明确了各组的职责、任务、整治的重点及区域。各村(居)也建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并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确保了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抓规划制定,明确目标

1、制定了《永新镇场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县委、县政府总的要求,充分听取县规划、建设、旅游等各方面意见,坚持高标准规划原则,以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维,编制出具有可行性、前瞻性和体现米枣之乡特色的《永新镇场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2、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特色产业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按照“一核两区一线”(以场镇建设为核心样板;以崭山、永征村为示范区;以“三盐”公路沿线为标准)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布局,与新农村建设的“两区四园”(以崭山旅游观光区、永联特色养殖区为主线,建设米枣科技示范园、梨香园、核桃园、莲花观赏园)紧密结合同规划、同建设。

(三)抓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一是镇党委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各村通过召开党员会、村组干部会、群众会等形式,认真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关要求,使之家喻户晓。二是通过标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将文明行为、文明理念、文明方式宣传到千家万户,发动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并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行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抓示范带动,整体推进

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点带片,整体推进的思路。根据综合治理的内容及要求,以院落或相关区域为重点,组织部分积极性高、有代表性的农户先行实施,通过示范点带动,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一是在崭山村和永征村整治硬化武引农毛渠3公里,红层打井20口,建集雨节灌池9口,建设沼气池30口,建临时堆放垃圾池19处,增设集中垃圾填埋场2处,硬化居民院坝1200平方米。二是集中对“三盐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场镇周边1280余户农房进行了农房风貌提升,并结合米枣产业特点,在风貌设计上彰显了米枣专业镇特色,凸显“中国米枣之乡”品牌。三是充分发挥场镇居民、驻镇单位在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作用,狠抓关键部位的整治,重点抓好场镇主干道路、场镇道路出入口、农贸市场的整治,特别是对场镇、村居及住房集中区内部、背街小巷、镇村结合部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

(五)抓机制建设,逗硬奖惩

形成了“健全一套班子,细化两个目标,完善三项制度”的长效机制。

1、健全一套班子: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

2、细化两个目标:一是细化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和要求。二是细化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和区域。

3、完善三个机制:一是投入机制。实行“受益者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投入办法,通过“群众自筹、上级补助、户主投入”的方式,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综合整治。二是管理考核机制。落实了“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机制。三是责任追究机制,将镇机关干部、场镇单位和各村干部工资每月挂30%作为奖惩。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份村社干部认识不到位,部份群众积极性不高。

二是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有侍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三是因资金紧张,难以形成特色和亮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加大整治力度,使全镇城乡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篇10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拉开了乡村振兴的序幕,站在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重要时刻,回望走过的路,足以让我们为之自豪。过去一年,我们在拼搏奋进中交出了一份出彩答卷

一、一条主线统揽全局

一年来,桐乡街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压实专班机制责任,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稳妥开展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三四五”工作法、“党建+四元”产业发展模式。共获得国家、省、市、县荣誉45项,承办现场会15次,受到通报表扬26次,街道干群发展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与时俱进探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1+5+N”工作法,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以做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突破口,以多举措做好重点工作为助推器,构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乘势而上谋新篇接续奋进十四五

桐乡街道位于兰考县城城乡结合部,下辖村(社区)大部分地处县城规划区内,城市化水平较高。按照《村庄分类类型及发展控制与指引》,坚持规划先行,优化村庄分类,结合各村(社区)现状,将19个村(社区)分为三类,分别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整治改善类。

(一)坚持产业跟进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带

按照县里提出的“强龙头、补短链、聚集群、创品牌”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桐乡街道合理布局、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一廊三带”产业发展规划,一廊即:以桐城大道为生态廊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升产业附加值。三带即: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高场社区、盆窑村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将盆窑村定位为都市休闲村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以鲁东沟两侧为产业发展示范带,涉及高场社区、东北场村等6村(社区),衔接多方资源,加大整合力度与农投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864亩,其中调整1000亩设施农用地,作为新发地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化民路两侧为产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带,调整道兴大道西侧500亩设施农用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二)坚持提升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聚焦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规划、道路、厕所、人畜粪污治理、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推进厕所革命把改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厕所革命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奖励机制。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督查指导,高质量完成4300户改厕任务,改厕率达99.37%,为有效做好粪污治理,建成大三格化粪池一座。开展绿化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在乡村道路绿化18千米、造林80亩、植树3750棵,通过空心院治理,建成生态游园8处,绿化面积25亩。河道绿化6条、长度10千米、造林62亩、植树2850棵。廊道绿化种植8800棵、发展林下生态经济1600亩。提升村容户貌 通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一改”“清零”行动,助推农村垃圾有效治理。按照“十无一规范一眼净”“五净一规范”标准,打造美丽庭院880户。优化村组通硬化路,打造优良路线循环圈,形成“城乡畅、乡村通、村组达”的公路网络。

(三)坚持打造特色品牌优化乡风文明建设

从激发内生动力向乡风文明推进,我们围绕“文明新风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先进典型塑造”三大行动开展工作,大力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公益宣传营造乡风文明浓厚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利用广场游园、宣传栏、宣传牌、宣传条幅、文化墙等多种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建立完善村民公约、乡风治理组织,组建桐乡“好声音宣讲团”、乡、村两级志愿服务队,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按照“七个一”标准,整合资源,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包括(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中心室内文化活动室设广播室、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室、儿童乐园等多功能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广场配套设施齐全。组建文化活动队伍,通过广场舞比赛、文艺汇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塑造典型 以道德力量助推乡风文明,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举办桐乡街道“快乐星期天.孝老爱亲饺子宴”暨兰考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一个个广场舞、红歌、戏曲、腰鼓队、儿童歌曲文艺节目表演、一场场“牵手父母来义诊”活动、一次次“爱心人士”捐助,几百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享受着这一幸福时光、群众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截止目前已评选文明户1560户,通过敲锣打鼓的形式将奖状和奖牌送到文明户家中,并为文明户钉上奖牌,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争当文明户的积极性。在人民广场举办桐乡街道“德尚桐乡、爱在奋斗”兰考县三届新风尚集体婚礼,新风尚集体婚礼简约而不简单、简约而不失隆重、77对新人乘坐新能源集体婚礼巡游车巡游兰考大半个县城,沿途数万名市民、志愿者、文艺团队为集体婚礼的新人们点赞送祝福。在活动主办地兰考人民广场,77队对新人携手共走新风之路,走进集体婚礼现场,数千人齐聚人民广场,载歌载舞、宾朋满座 、锣鼓喧天,新人们肩并肩、手牵手走上红地毯,喜结连理,唱响属于他们的幸福赞歌:拜天地、求婚送花、集体宣言、互动游戏等,一个接一个精心策划的婚礼环节及精彩的文艺节目,给新人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记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到场祝贺、为新人主婚、证婚,不仅让新人们收获浪漫爱情、甜蜜爱情,也收获着未来和希望,更收获政府对他们最好的关怀,也鼓舞了更多青年继续这种新风尚,做时代新人的楷模,用奋斗赢取幸福生活。在兰考礼堂举办桐乡街道“德孝之星”六届颁奖晚会,评选出600名“德孝之星”,将他们积极向上、真真实实、鲜活感人德孝事迹搬上舞台,县“四大班子”领导亲自颁奖,在舞台上给予这些身披绶带红花、光鲜亮丽好婆婆好媳妇们荣誉和褒奖、用舞台的光环激发广大群众见崇尚模范、争当先进,汇聚无穷的道德力量。树立发掘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典型,设立了“桐乡孝老爱亲榜”宣传栏,并在上榜户门前钉“桐乡孝德之星”牌子。制定“德孝之星”长效机制,通过表彰奖励、媒体宣传、立榜示范,用身边的事感动身边人,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激发群众爱家孝老、勤劳致富、奋发有为的生活热情,为加快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四)坚持探索工作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有效能力

桐乡街道下辖5个城市社区,建成45个居民小区,目前已全部融入城市功能网格,纳入城市统一管理。为加强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我们探索了“做强基层党建、做优民生服务、做牢稳定根基、做精社区管理”的“1145”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法,1即:“一个引领核心”统筹社区规范化发展,成立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创建推进、红色物业、活动策划四个工作组,优化配置街道干部队伍下沉社区与干部形成合力,探索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网格党组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1即:“一个服务中心”夯实社区管理基础,发挥社区党组织基层堡垒作用,在党群服务中心按照“8中心1站1广场”标准,设置党员活动、便民服务、综治警务、文体活动、老人照料、儿童照料、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等8个中心和应急管理服务中心站、室外文化广场,最大程度加强了党在城市基层的领导能力和服务能力。4即:“四项工作措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一是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协商”居民自治组织架构,创新“1+2+N”工作模式,实现社区治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二是创新矛盾调解模式。创建“三调联动+”模式,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资源与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相结合,形成合力,切实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丰富便民服务项目。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好一站式服务,延伸上门式服务,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接单”高效办理机制。四是实行网格化治理。建立“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网格防控模式,明确责任主体、人员分工,发挥一中心四平台“指挥棒”作用,运用网格通APP“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达到区域治理“一张网”。5即:“五支专业队伍”强化社区管理力量。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抽调党建、宣传统战、综合治理中心、民政、物业管理等部门人员组成一支社区治理工作创新专班队伍,全面指导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以社区“两委”干部为核心,第一书记、街道干部下沉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组成一支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让居民“不出楼栋、不出社区、有事有处说、遇事有人办”。以协商民主议事会,驻区单位联盟、社会组织联盟和物业公司联盟,组建“一会三盟”社会联盟队伍,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以“有事好商量”协商民主议事会为核心,社区物业、楼栋长、单元长等组成一支居民自治队伍,让居民来管理自己时事情,推动社区治理持续发展。以社区“桐心党员服务站”为核心,党员服务队、社工服务队、巾帼服务团、共青团志愿者等组成一支志愿服务团队,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居民幸福感、满意度。

(五)坚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生活富裕

脱贫攻坚时期我们解决了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生活富裕是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仅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还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一是持续保障充分就业。提升群众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索“支持能够发展产业的群众发展产业,帮助没有产业发展能力的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稳定就业,鼓励没有稳定就业能力的群众勤劳致富”的工作思路,选聘村级协管员、公益性岗位就业,借助“春风行动”等大型现场招聘会,让群众参与进来,寻求岗位,依托兰考富士康园区,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二是做好产业兴旺文章。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依托“一廊三带”产业发展示范带、产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带,着力引进“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加快盆窑村都市休闲村庄建设,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三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利用旧村室,建设集休闲娱乐、午间临休、康复保健等功能为一体、兼顾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居住的姜楼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利用闲置农家院建设集室休息室等功能为一体高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四是盘活资源提升附加值。全面盘活3400亩围村林,以围村林为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用活林下土地资源,实行种植、养殖相结合产业模式,发展林粮、林菜、林禽等林下产业,实现农林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目的。加大村内空心院、空闲地的整治,对腾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农村加工业、为二三产业腾足空间,加快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抢抓机遇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篇

(一)在美丽乡村庄建设中。我们深下功夫,干出彩做标杆。按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高标准打造杨槐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如今的杨槐树村农户庭院设计布局美,摆放有序整齐美,卫生整洁环境美,养花种树生态美,文明风尚和谐美。充分释放土地利用空间,精心打造主体景观。在村域内种植月季、腊梅600余棵。集中连片种植枣树4000余颗、梨树5500余棵。对村西侧杨树林进行提质改造,打造乡村郊野环境的生态化休闲空间。利用空闲地建成设施完善占地6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二)在拆墙透绿工作中。我们提出“三借两分”工作法。三借即:借助宅基地改革拆除围墙,借助项目建设拆除围墙,借助乡村绿化拆除围墙。两分即:分类实施,先拆除年久失修的庭院、门楼、院墙,改造提质提升院内颜值,让庭院“靓起来”,既美化了环境,又提升了品质。分步推进,先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结合群众意愿与群众携手共建、共同参与,每栽一颗树,让群众笑开颜,每铺一块砖,让群众暖心田。

截止目前。仅高场社区、东北场村已提质改造29户、拆除配房11间、拆除门楼23座、拆除围墙2300余平方、铺设地砖1900余平方,种植月季、腊梅800余棵、石榴树400余棵、枣树5500余颗、梨树6000余棵、槐树2400余棵、冬青20000余棵,村域绿化面积11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