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融资的特点十篇

时间:2024-03-26 16:49:08

负债融资的特点

负债融资的特点篇1

关键词:IT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109-03

对IT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研究主要从融资渠道及融资偏好、整体资本结构水平、行业内部资本结构分布特点、资本结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

一、IT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及融资偏好

IT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其中内部融资以内部权益融资(留存收益、折旧等用于投资)为主,外部融资又可分为外部股权融资和外部债权融资。2011―2013年,中国IT行业上市公司内部融资比例平均为21.61%,外部融资比例为78.39%,远远高于内部融资比例。这说明IT行业上市公司过分依赖于外部融资,并没有充分发挥内部融资易获得、低风险又不会稀释股东控制权等方面的优势。而在公司外部融资的选择上,IT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占外部融资比例的67.56%,债务融资为32.44%,股权融资约为债务融资的2.08倍。可以得出,中国IT行业上市公司融资顺序是:在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中,更多依赖于外部融资;在外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中,更多选择股权融资。这与西方“优序融资理论”的结论大相径庭,但与中国上市公司整体股权融资偏好的现状基本上是一致的。IT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一方面可以反映出中国整体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也说明其资本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优化空间。

二、IT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资本结构水平

IT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资本结构水平是通过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水平的横向比较来体现的。

资产负债率作为公司资本结构的代表性指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资产负债率过高,公司经营的财务风险就会较高,资金链一旦断裂,可能会带来破产的风险。资产负债率过低,则公司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为股东带来收益。一般情况下笔者认为,较为合适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是40%~60%。

从表1可以发现,2011―2013年IT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25.75%。农林牧渔业(第一产业)、制造业(第二产业)以及全体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均维持在40%左右。房地产行业(第三产业)为62.13%。可见IT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一方面,一直以来融资问题在中国都是制约第三产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公司比重较大的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以IT行业为代表,不少处于发展初期的高成长性公司,为了筹款融资,不得不支付高额的利息。另一方面,排除经济政策的影响,这也说明IT行业上市公司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负债融资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效益。

三、IT行业上市公司内部资本结构的分布特点

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率,是公司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反映了公司利用债务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中国IT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布较为分散,不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较高。由图1可以看出,2011―2013年资产负债率在20%以下的上市公司约为43家,在IT行业上市公司中比重最大。但资产负债率在20%~40%和40%~60%之间的上市公司大约为29家和24家,也占据了IT行业上市公司数量的很大比重(经计算分别为29.3%和24.2%),这说明IT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布较为分散,并未形成IT行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统一标准。

四、IT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展趋势

IT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展趋势是通过近十年来IT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水平的纵向比较来体现的。

长期资产负债率是非流动负债除以公司总资产的百分比。短期资产负债率是流动负债除以公司总资产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短期负债融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好、成本低、风险大的特点,长期负债则通常数额较大、偿还期限相对较长。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公司资本结构的具体构成。

从表2可以看出,2004―2013年IT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整体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这说明IT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融资顺序中“重股权、轻债券”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在中国尚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中,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上远小于债务融资。过度宽松的股权融资制度相对于过于严苛的举债条件,造成了中国“重股权、轻债券”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也导致了IT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很多公司不能享受到债务融资所带来的利处。

另一方面,从资金来源的构成看,IT行业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率处在极低的水平上,不少公司甚至没有长期负债。这可能是因为银行等债权人在长期贷款过程中,通常会附加资产抵押等保障性条款,甚至过多地干预公司资金的投放方向及回收情况,导致长期负债融资较短期负债而言弹性较小且不易获得。但是IT行业上市公司过分依赖于短期负债可能会缩短还款周期,使公司经常处于较高的再融资风险中,增加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几率。可见对于IT行业上市公司而言,努力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级,适当提高长期负债比例,拓展融资渠道,也是其优化资本结构的有效途径。

五、结论

一是中国IT行业上市公司融资顺序是:在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中,更多依赖于外部融资;在外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中,更多选择股权融资。二是IT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三是IT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布较为分散,并未形成IT行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统一标准。四是从资金来源的构成看,IT行业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率处在极低的水平上,不少公司甚至没有长期负债。

参考文献:

[1] 天才,袁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2):34-40.

负债融资的特点篇2

一国经济健康状况的好坏,集中反映在该国的资产负债表中。当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浮出水面之时,人们开始担心起中国的债务风险来,更有人据以唱衰中国。然而,中国政府拥有大量的资产(2010年达到140多万亿),从我们编制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来看,按宽口径匡算,2010年中国资产净值为69.6万亿,按窄口径算也有20万亿左右。

资产净额为正,表明中国的资产负债表比较健康,中国政府有足够的资源作为偿债保证,因此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基本上不存在来自清偿力的风险,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

总债务是对居民、企业、政府与金融机构这四大部门的债务进行加总。尽管中国总债务水平温和可控,但分部门的分析显示,中国企业负债率(占GDP比重)很高,2010年达到105.4%,2011年达到107%,对整个宏观经济都足以“致命”,绝不可掉以轻心。

债务对GDP的比重究竟居于何种水平为佳,迄今并无定论。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债务不断上升,还债压力逐渐增大,风险将会不断积累。这里,显然会有一个阈值,超过它,继续上升的债务将利大于弊,而且有可能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研究结论表明,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的债务阈值是85%,企业部门的债务阈值则是90%。OECD(经合组织)企业的负债如果占GDP的90%就很危险,就会发出强烈预警信号。

按照经合组织的标准,中国企业的负债率已达危险境地。企业负债率如此之高,背后暴露的问题是严重的,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金融体系的特点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中国的金融结构仍然保持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特色,绝大部分的金融资源通过银行中介进行配置,从而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负债率必然高悬。

与中国不同,美国的居民债务、日本的政府债务和英国的金融机构债务非常突出。美国居民债务占GDP比重为87%,占总债务比重达到31.2%,高于其他三部门的债务占比,凸显了其负债式消费或寅吃卯粮的特点。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226%,占总债务的44%。这是因为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政府不得不反复使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以致债台高筑。英国的特点则是金融机构债务占比较大,其占GDP的比重高达219%,占总债务的43%。这与英国作为事实上的全球金融和商务中心有关。

债务水平及全社会杠杆率(即总债务/GDP)是衡量资产负债表宏观风险的主要指标。当前,希腊等“欧猪五国(PIIGS)”以及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陷入危机而难以自拔,主要归因于其资产负债表均落入了高负债和高杠杆率的窘境,其清偿力被国际社会严重质疑,有些国家甚至严重到非有外部援助而不可终日的程度。

负债融资的特点篇3

关键词:成本;债务融资;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资本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融资方式选择的结果,对资本结构进行研究,首先要分析融资结构,权衡融资成本和风险,构建最优的融资结构,将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而理论作为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析视角为企业的股利分配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逻辑,由于债务本身也存在成本,企业资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在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间做出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电力企业的债务融资分析,进而研究债务融资及成本的理论依据。

一、债务融资的内涵

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有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票据筹集营运资金或资本开支。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借出资金,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并获得该公司还本付息的承诺。企业的融资决策都是要考虑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融资理论。

债务融资可进一步细分为直接债务融资和间接债务融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对于预期收益较高,能够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而且经营风险较大,要求融资的风险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方式;而对于传统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小,预期收益也较小的,一般选择融资成本较小的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债务融资的特点相对于股权融资,它具有如下特点:

(1)短期性。债务融资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2)可逆性。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负有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3)负担性。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获取资金,需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的固定负担。(4)流通性。债券可以在流通市场上自由转让。

二、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现状

不同的负债融资结构揭示着不同的治理效应,而在企业融资实践中,应选择合理的债务融资结构,尽量降低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对电力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分析,进而了解到负债类型、负债期限结构、负债优化结构与成本的关系,进行深化资本结构的研究,提出合理的治理策略。

1.债务融资类型单一,公司资金负担重。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的主要债务类型结构是银行负债,比重约占70%,其中多数为担保借款;其次为商业信用融资。一般而言,存在较大经营风险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私人债务融资,而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不存在经营破产的风险,可以选择类似公司债券的公众债。但根据调查,发行公司债券的电力上市公司少之又少,其负债类型严重单一化,融资结构比例失衡,尤其对于债券融资这一有效形式没有广泛应用,失去了债券与银行贷款进一步结合而降低成本的优势,无法有效的控制成本。

2.债务期限结构仍存在改善空间。根据电力行业的特征,债权人在考虑借款资金的风险时,关注的是公司的清偿能力,电力上市公司为了降低风险,应该提高固定资产的比率,即长期负债应占得比重多一些。但根据调查显示,结果恰恰相反,债务期限结构略显失衡,短期融资比重更大,管理者对企业的未来投资项目决策权小,便相应的降低了长期债务融资的成本,可见我国电力行业的债务期限结构仍存在改善空间,Guedes和Opler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增长机会较多的企业倾向于发行期限较短的负债,而公用事业发行期限相对较长的负债,所以,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应发行期限较长的负债。

3.债务优先结构波动大。数据显示,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的债务优先结构偏向于保证融资,且稳定性不好,部分公司仅依赖于一种融资方式,有的公司完全依靠信用融资,抵押借款很少,而其他的融资方式主要由商业信用组成,表明公司资信在债券融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企业多偏好于保证融资,致使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同时,大多数贷款来自银行贷款,而银行不具备用限制性条款约束资产替换行为的动机,存在较高的监督成本,需要通过融资契约的有效安排来降低代现成本。

三、现代成本债务融资的结构优化

长期以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公用事业上市公司普遍有收益高、稳定,而风险较低,却采用低负债的财务保守策略,而国外的这类企业多采用高负债性融资,根据美国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数据,其长期负债率平均达到52.33%,总负债率达到64.16%。但我国却与之相反,我国的电力上市公司受国家的管制多,属于垄断的公共事业型企业,有大量的政府投资,不需要过多的负债,这就意味着企业成本高而经营效率低。面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债务融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

1.积极发展融资渠道,丰富企业债务融资类型。具有行业管制特征的电力行业向银行借款比例过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银行软约束问题,所以应当鼓励有条件的公司配合发行公司债券。此外,租赁融资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审查,并且由债权人实施具体的购买行为,不会产生资产交换问题,因此,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也是丰富企业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途径。

2.合理调整债务期限结构。短期融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要改变期限结构中的短期融资倾向,增加公司长期债务能够平衡企业负债结构,同时有助于减少融资过程中股权对债权的替代。可以通过相关政策调控,鼓励发行中长期公司债券,另外还可以选择发行一些降低股东从资产替换中获得好处的债券,像可赎回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可减少财产的流失。

3.选择合适的债务优化结构。由于我国电力行业多选择保证融资,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所以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对违约等投机行为要严厉打击,适当增加债务融资契约中的限制条款,从而降低债务融资契约的成本,获得更多利润。

总之,我国的企业可以通过对负债类型、债务期限结构及债务的优化结构,这三方面进行融资结构的调整,进而降低债务融资中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规模。

参考文献:

负债融资的特点篇4

[关键词]资产负债率;债权融资;风险偏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企业规模也逐步扩大,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如何筹资是广大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问题,仅依靠内部经营结余的筹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大量资金的发展需要,而过分依赖借债筹资来推动企业发展也将企业推到了财务风险的风口浪尖。所以说企业的资产负债政策除了反映企业负责情况,也反映了企业的整体风险价值取向。

1.研究意义

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据此可以评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的公式属于母子率类,它的分母是资产,分子是负债,即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市场各参与主体都普遍关注资产负债率。对于债权人来说,关注的是债权人的回款风险,他们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对于经营者来说,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再举债就面临更大的难度和风险,影响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如果资产负债率过低,企业无法得到财务杠杆利益;对于股东来说,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股东所得的利润会增大,净资产利润率就会上升,他们希望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对于政府来说,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可以表现出国民经济的资本结构状况,如果长期持续较高,容易导致金融危机和政局动荡;对于财务管理者来说,他们从资产负债率指标可看出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通过分析权衡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2.资产负债率的理论分析

2.1融资途径的利弊

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又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内部融资是通过企业经营的剩余价值的积累而获得,具有融资规模有小、风险低等特点。采用内部融资方式发展的企业多半是一些小型的企业或者是刚起步的企业,这类企业业务量不大,对资金的渴求不强烈,业务增长不快,比较适合采用内部融资方式发展。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外部资金的引入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这两个方式有资金量大、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的特点。与内部融资相比,外部融资方式更适合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如何选择融资途径方式上,考量各途径的成本、风险与企业当前的成本效益水平是制定企业融资政策的关键。

2.2债权融资的优势

债权融资的优势有两方面,一方面债权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一般低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借贷资金的规模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另一方面债权融资的成本具有节税功能。根据税法,合理的借贷款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相应地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支出,增加了股东权益。因此,增加债权融资规模在降低资金成本、减少所得税支出、提高收益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也和实现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经营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扩大借贷筹资,最大限度地利用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提高企业财务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3资产负债率高低的推动因素

在借贷筹资的水平上体现的是成本与监督成本、债权人与股权人之间的博弈,也体现了企业经营者对于财务风险的偏好。首先,债权人有更多的法律保护。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在企业破产时债权人有优先受偿权,所以股东会合理的降低企业的借贷筹资比例来保持在投资企业中的剩余利益。其次,成本与监督成本是债权与股权筹资的相关成本,成本水平会随着各种比例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所以,不同筹资方式的比例是通过比较成本差异找到一个最低的成本筹资组合,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极端现象。最后,企业经营者的风险偏好在筹资决策中也起到关键作用,激进型的管理者更喜欢高负债率的财务融资模式,而保守型的经营者更喜欢低资产负债率来保证企业的财务资金安全。所以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是筹资成本的综合反映,也是经营者的风险偏好的集中表现。

3.资产负债率的应用

在我国,根据2002年财政部的有关规定,50%是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参考指标,但是,在研究具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时,不仅要结合上文所述研究每一个影响因素,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其他的必要因素。

3.1企业属性

在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时,报表使用者一定要考虑企业的属性、规模,是否已上市等方面。例如,通过对比全国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全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难发现,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数值远小于非上市企业,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源是上市公司拥有更多的融资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从2015年不同行业资产负债率表中罗列的数据可以发现,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处于最高水平,但纵观所有行业,虽然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位,却没有招致大范围萧条,主要因素就是卖方的预售制度保证了资产良好的流动性。

3.2成长阶段

通常,成立起始,企业投资力度较小、融资方法较少、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差,导致资产负债率数值较小,虽然处在合理资产负债率的安全范围内,但此时并非高质量的资产负债率。在快速成长期,企业投资力度加大、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弱、债务融资不断加大,引致资产负债率数值增大。在成熟期,企业的投资状况趋于稳定、赢利水平提升,融资方式增多,企业不断扩大权益融资,资产负债率数值保持稳中有降。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关投资力度、获利水平和融资方式等方面的战略都在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变化,无形中也影响着资产负债率数值,因此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也就处于波动之中。

3.3国家政策

在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时,应注意的一点是: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应视具体情况而相应调整,资产负债率数值大并非暗含企业经营的高风险。假如企业主打的产品享受行业优惠政策,那么即使此时的资产负债率数值较大,但只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配比恰当,企业拥有较平稳的现金流,则该企业就不存在较高的风险。相反,如果流动资产远低于流动负债,企业又缺乏相对平稳的现金流,此时的资产负债率数值可能偏低,但管理者仍要高度防范企业的财务隐患。

4.合理制定资产负债率政策的对策

4.1拓宽融资渠道,合理规划借贷融资规模

企业应该扩大融资的途径,综合内部与外部资金的优势,充分发挥债权融资的低成本和抵税特点,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比率。企业要防止过分依赖借贷融资带来的资金风险而引发财务危机,也不能过分保守地仅仅依靠内部融资而忽视了债权融资带来的财务杠杆作用,降低企业的权益效率。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合理制订融资计划和资本结构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4.2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约束企业经营者的风险偏好

企业应当努力完善本单位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牵制企业管理当局的风险偏好,合理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减少由于激进型借贷政策引发企业的破产危机,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4.3努力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信用度,提高企业的信贷谈判能力

通过企业公众和信用形象的塑造,加强在信用谈判方面的影响力,企业可以获得成本更低、期限更长的借贷资金,降低企业的综合资产使用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在借贷水平的控制上也有利于信贷形象的树立,使债权人更加信任企业,提供优良的信贷资金。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经营方式可以推动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

负债融资的特点篇5

[关键词] 债务融资比例 债务期限结构 债务类型 债务集中度

债务融资不仅仅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它还具有重要的公司治理内涵。债务融资(或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是指债权人利用法律和合同所赋予的权利,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方式或方法,对债务人――负债公司及其经营者或经理人员行为进行的监督控制或激励约束,从而对负债公司的治理机制和治理绩效发生的影响或

带来的效应。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

一、债务融资比例,即资金总量中债务资金的比例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

1.提高债务融资比例能够降低企业自由现金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自由现金流表示的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如果自由现金流丰富,则公司可以偿还债务、回购股票、增加股息支付。当公司产生大量的自由现金流时,经理人从自身价值最大化出发,倾向于不分红或少分红,将自由现金流留在公司内使用,经理可以自由支配这些资金用于私人利益,或是进行过度投资,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此产生成本。

首先,由于对股东的支付会减少经理控制下的资源,因而减少了经理的权利,甚至在企业必须获取资金时,又会受到资本市场的监督,因此经理人倾向于不少红或少分红;其次,当公司内部留有大量自由现金流时,经理可以将自由现金流用于私人利益,这直接增加了经理的效用;再次,企业经营者有将企业扩张到超过最优规模的动机,因为经营者的权利因他们所控制资源的增加而增大,而且与销售增加正相关的经营者的报酬也会相应增加,导致企业进行过度投资。

然而,股东的利益在于公司价值最大化和投资回报问题,规模大并不代表效益高。因此,如何让经营者支出现金而不是投资于回报小于资本成本的项目或者浪费在组织的低效率上,这是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原本企业可以通过股票回购或发放股利的形式将现金支付给股东,从而能够降低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但是,由于使用未来现金流的控制权留给了经理,经理从自身效应最大化出发,难以保证上述行为的必然实施,也就是说,发放股利或股票回购对经营者的约束是软性的。与此相反,企业向债权人按期还本付息是由法律和合同规定了的硬约束。企业经营者必须在债务到期时,以一定的现金偿还债务本息,否则面临的将是诉讼与破产。负债融资对经营者的这种威胁,促使经理有效地担负支付未来现金流的承诺。因此,因负债而导致还本付息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可以是红利分配的一个有效替代物,从而更好地降低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提高债务融资比例能够优化股权结构

最早对负债融资的股权结构效应做出分析的是Jensen和Meckling(1976),他们研究表明,在经营者对企业的绝对投资额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投资中负债融资的比例将提高经营者股权比例,减少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目标利益的分歧,从而降低股权成本。

如果债权人对公司的约束是硬的,那么在股权分散、法人或管理层持股比例较小的情况下,增加负债融资,一方面能相对提高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管理者持股比例,增加大股东的监督力度和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使债权人特别是大债权人能更好的发挥对大股东、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的职能。因此,在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中,负债融资一方面增加了管理层的激励,对约束经营者行为、防止经营者过度投资,降低股权成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业绩起着积极的治理效应;另一方面,债权人的监督约束了大股东的私利行为,避免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

而当股权过于集中时,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控制权通过董事会中的绝对多数来直接控制经营者,此时,经营者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往往会迎合大股东一起来侵占债权人、其他股东(尤其是小股东)利益,大股东的股权集中优势越明显,这种可能性就越大。此时外部融资的困难将会加大,因为当债权人和其他中小股东事先预料到大股东这种利益侵占行为时,要么就拒绝融资,要么就要求提高投资收益。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如果外部负债融资不能到位,这种负债的监督和约束功能将无从发挥,从而影响公司治理效率。

3.提高债务融资比例可以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

经营者与所有者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即经营者更倾向于不冒风险,因为他们的财富同公司正常运转相联系;就公司所有者而言,他们更关注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因为对于一个分散化投资者来讲,这种风散化的投资组合策略已大大降低了行业或单个企业所特有的非系统性风险,相反,经营者却无法有效地分散化风险。对于他们来说,其拥有财富的大部分都同其所在公司的绩效有关。他们的工资收入、股票期权及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公司的正常运转。而当公司出现问题时,经营者的财富很难在公司间转移。从这一点上讲,他们所遭遇的风险更像是一个债权人的风险而非股东的风险。增加上市公司的负债资本比率,提高了流动性风险和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提高了经营者不当决策的成本。即债务可作为一种担保机制,促使工作人员多努力工作,少个人享受,并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成本。

二、债务期限结构,即在债务总量中长短期债务水平的比例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

债务期限结构是指从债务到期的时间角度来,研究企业债权中短、中、长期各项负债资金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长期和短期负债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负债成本、债务偿还计划和企业经营者的私人利益、企业当期的现金流等因素。在负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负债的期限结构,可以起到降低负债成本的作用。

具体说来,债务期限结构将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短期债务有利于抑制企业资产替换行为,从而降低债务成本

在债务期限较短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较强的流动性压力,对企业的投资选择产生较大的约束。为了保持偿债能力和避免破产,企业一般不会用短期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而且,由于债务期限短,企业很快就会面临再融资问题,如果存在将低风险债务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的行为,滚动融资则容易遭到债权人的抵制,企业资金难以为继。企业股东和管理层均会理性地预计到这点。因此,在以短期债务为主时,企业资产替换行为受到天然的抑制,债务成本因此得到相应控制。

2.长期债务有利于限制经营者进行过度投资

长期债务通常要求企业在未来3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向债权人支付本息。Hart(1995)指出,如果没有长期债务,即使新项目的净现值为负的,经理人也可能实施投资。因为他可以用现有资产的未来收益来弥补新项目的亏损。因此,长期债务可以限制经理人为打造经营帝国,追求控制权收益而进行的过度投资。

3.债权期限的选择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企业真实价值,减少信息不对称。

正如企业通过负债和权益融资的选择能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信号一样,债权期限的选择同样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长期债务因时间、利率、公司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被错误定价的程度往往比短期债务更严重。因为信息不对称,市场往往不能正确区分企业质量的高低,这时,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则倾向于发行短期债务;而价值被高估的企业则倾向于发行长期债务。但是市场会把企业发行债务期限的长短作为一种传递企业价值的信号:发行长期债务的企业往往是价值被高估的企业。这样发行长期债务的企业必须降低发行价格或提高利率才能吸引投资者,从而增加负债融资的额外成本。越是在信息不对称下,这种倾向越明显,企业越会选择发行短期债务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的真实价值。

三、债务融资类型结构,即不同来源的债务比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企业债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商业信用、银行信贷、企业债券、租赁等。不同类型的债务对于约束成本各有其特点,而多样化的债务类型结构有助于债务之间的相互配合并实现债务成本的降低。

1.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债务资金来源,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也是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代表,有能力对企业进行干涉和对债权资产进行保护。但银行信贷在控制成本方面同样存在缺陷:流动性低,一旦投入企业则被“套牢”;信贷资产缺乏由充分竞争产生的市场价格,不能及时对企业实际价值的变动做出反应;面临较大的道德风险,尤其是必须经常面对借款人发生将银行借款挪作他用或改变投资方向,以及其他转移、隐匿企业资产的行为。债务人的道德风险由于银行不能对其债权资产及时准确地做出价值评估而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企业债券

债券融资在约束债务成本方而具有银行信贷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企业债券通常存在一个广泛交易的市场,投资者可以随时予以出售转让。这就为债权投资人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可以降低投资的“套牢”效应,也即是降低了投资的专用性。在这种条件下,债权人对权利的保护不再是必须通过积极的参与治理或监督,还可以通过“一走了之”的方式。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被分散化了(至少从特定债权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是如此),债权的成本相应降低。这与股票的流通能带来股权资金的相对低成本使用是类似的道理。其次,债券对债权融资成本的约束还通过“信号显示”得以实现。由于债券存在一个广泛交易的市场,其价格能对债券价值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并且,债券的价格变动还将反映出企业整体债权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变化。企业债券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显示器”的作用,可以使债权人及时发现债权价值的变动,尤其是在发生不利变动时迅速采取行动来降低损失。显然,债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控制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在冲突刚开始时就及时发出信号,引起债权人的重视并采取适当行动,从而防止冲突扩大或升级。银行对贷款的质量评估也可以起到类似作用。但由市场来对企业债务定价,不仅成本要低得多,而且准确性和及时性要高得多。债券的这种信号显示作用是其他债权融资方式所没有的。

当然,与银行信贷相比,债券融资亦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债权人比较分散,集体行动的成本较高,而且债券投资者较大众化,未必是专业机构。这些特点显然不利于债券投资者约束债权的成本。

3.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期限较短的一类负债,而且一般是与特定的交易行为相联系,风险在事前基本上就能被“锁定”,所以它的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商业信用比较分散,单笔交易的额度一般较小,债权人对企业的影响很弱,大多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即使企业出现滥用商业信用资金的行为,债权人也很难干涉。

4.租赁融资

租赁融资作为一种债务融资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不会产生资产替代问题,因为租赁品的选择必须经过债权人(租赁公司)审查,而且是由债权人实施具体的购买行为,再交付到企业手中。而且,在债务清偿之前,债权人始终拥有租赁品在法律上的所有权,对企业可能的资产转移或隐匿行为都能产生较强的约束。从这个角度来看,租赁融资的成本较之其他方式的债权融资显然要低得多。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各种债权融资方式在克服成本方面均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在债权融资中应实现各种融资方式之间的取长补短,将各种具体的债权资金搭配使用、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而在所有可能的债权融资方式中,银行借贷与发行债券无疑是两种最为重要的债权融资方式,银行贷款与债券不仅具有替代性,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相当程度的互补性:银行作为债权人在参与公司治理与监督方而具有显著优势,而债券则可以及时发出信号为债权人的行动提供依据,因此在实践中应该主要通过它们之间的合理搭配来实

现成本的降低。

四、债务集中度,即债权人数量及每一个债权人持有债权的份额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债权集中度决定了债权人集体行动的效率。当债权集中度较高、债权人数量较少时,事前,债权人内部易于沟通、达成一致的协议和行动方案,减少谈判交易成本,提高其在债务契约签订过程中的谈判能力,甚至能拥有一定的条款设计控制能力;事中,大债权人由于所持有的负债规模大,具有一定信息甄别的规模效应,能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事后,大债权人除了对违约企业进行清算外,还可以与之重新协商谈判,这种情况有时对债权人更为有利。

当债权集中相对分散时,情况正好相反。事前,众多债权人难以就公司治理、债务契约签订等相关问题达成一致的意见、统一的行动方案或者说债权人之间的协商、谈判成本较高,甚至有时引起债权人内部的利益冲突,使其在条款设计方面处于一个被动地位;事中,单个债权人在权衡其积极参与谈判所带来的收益和所花费的成本后,可能会放弃积极的行动,采取“搭便车”的方式和观望的态度;事后,债权人都只希望能尽快收回自己投资成本,而非从企业整体效率最优的角度来行动,因此,可能会导致企业过早进入非效率破产清算,特别是当企业在某段时间内集中偿还大量的债务,流动资金紧张时,更是如此。

五、结束语

公司利用负债融资不仅为公司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来源,而且由于负债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它能降低因股权融资而导致的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成本。这已被西方学者在理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并在企业的公司治理实践中得到应用。

然而我们知道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要发挥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必须以债权人治理机制的完善为前提的。否则,债务融资不但起不到降低股权融资成本,激励和约束经理人,提高企业价值等作用,反而会增加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大企业财务风险,使其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消极阻碍因素。

参考文献:

[1]Jensen M, Meckling W: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2]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 [M],费方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43-147

[3]杨兴全:企业负债融资契约的治理效应初探[J],商业会计,2004(1)

负债融资的特点篇6

房地产开发企业系资金密集型企业,其负债融资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并且现阶段国家正在加大力度实施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控制房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文研究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如何合理地进行负债融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房地产的需求也相应的急速增长,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国家顺应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趋势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促使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逐渐成长起来。

房地产开发企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具有投资回收期较长、资金周转速度较慢、财务风险较大等特点。因此只能借助于有效的融资手段,房地产开发企业才能有效持续运转。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财务杠杆比例较高,资产负债率仅低于金融企业,偿债能力弱。基于上述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急需解决房地产融资中的负债融资问题。房地产企业需要深入地挖掘自身负债融资比例、负债融资效果、负债融资风险等现状,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一个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和安全可靠的负债融资结构的良好的平台。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负债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银行贷款资金依赖过度

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资金的严重依赖,因此其资金来源的分析显得极为重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按来源可分为国内银行贷款、国外资金、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等。据统计,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主要由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这三大块供给。利用外资所占比例很小。

由于国家对贷款审批资格的严格控制,房地产不良信贷不断出现,直接的国内贷款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来源,尤其是国家为稳固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其自有资金比例要求提高到35%以后,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想尽办法套取银行贷款转化为自有资金部分。所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部分的自筹资金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银行贷款。这导致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同时使财务风险明显加大,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债务危机。

2.房地产开发企业债券融资发展不完善

房地产债券发行难度很大,包括发行平台不完善以及发行条件限制严格等。房地产债券是未来房地产业资金筹集的一条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渠道,但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很少通过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房地产债券按期固定地收回本金和利息,较一般债券收益很更高,而比股票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所以,在国外成熟房地产市场中,债券无疑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负债融资的最优选择,但我国债券融资目前发展还相当不完善。

3.债权人治理机制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负债融资对企业的治理机制较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我国金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在债权人监督企业会计信息公布时,公司法暂只是规定在发生重大变更事件时,企业才有义务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债权人变更信息。这一规定太过模糊且效用不是很大,债权人很难发挥积极作用,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目前破产法不够完善。破产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破产清算时,清算由大股东的政府机构指导实施,而主导权不在债权人手中,债权人的约束力弱化,很难有效地发挥监督约束作用。当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现不良信息而不愿意公开时,此时把控制权转移到债权人手中而实施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当前我国的破产法对这一块的约束并没有很强效力,致使无法及时有效的发挥债权人的积极作用。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负债融资优化政策

1.调整贷款负债结构

银行贷款无疑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目前最重要也是最应该合理安排负债融资的来源。这种融资方式的优势长时期都不会改变,那么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在银行贷款中的主要各部分。

长期负债相对于短期负债来说较为稳定,将来较长时期内才用偿还,可以作为准资本来投资、经营,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价值。而且长期负债面临较小的流动性不足风险,短期内偿债压力不是特别大,对市场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应对具有缓冲时间。因此,企业应继续加强长期负债融资的应用。

在企业负债结构上,万科与保利两大房地产上市公司龙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保利的资产负债率偏高于万科,其中长期负债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万科则相反,短期负债占有较大比重。保利的负债结构相对来说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短期偿债压力,加快了资金流转,使得保利的资金回笼效果相对明显,因此这种负债结构值得房地产行业借鉴。

2.选择合理负债融资结构

在房地产金融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极其重要。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结合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改变传统负债融资方式和渠道,改变以银行为单一渠道的旧格局, 实施多元化的融资组合,形成以银行信贷、债券发行及房地产信托为主的多层次的负债融资体系,以分散单一融资带来的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若不相同,则对融资的要求也不相同,每个独立地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别的企业的模式。因此企业在选择采取哪种融资渠道或组合时,应对各种融资渠道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通过对各种方案进行深入分析设计出各种不同的融资组合方案,以选择最佳的最适合企业的负债融资模式。

3.强化债权约束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应加强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债权的约束力在实现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督和约束作用,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层合理运用债务资金。

负债融资的特点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

债务期限结构是指企业的总负债中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构成结构与所占比重,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传统的期限结构理论认为期限结构的核心问题是指企业长、短期债务期限的搭配问题。因此,债务期限结构是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特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会导致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负债融资结构,此外,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将随着公司的成长机会、资产期限、非债务税盾、公司规模、实际税率和公司质量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一、行业特征

我国非管制行业的上市公司偏好使用短期负债融资,而受管制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利用负债融资时,则倾向于采用长期债务融资,这是因为受管制行业中的企业管理者对未来的投资决策具有相对较少的自由选择决定权,管理者自由选择权的减少缓解了长期负债产生的不良动机,降低了长期债务融资产生的成本。由此可见,行业特征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也有影响。

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国外的研究表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制度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其债务期限结构选择也不相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地区差异较大,中等收入地区与高收入地区的债务期限水平相差很大,高收入地区出现明显的短期负债偏好。究其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和其他地区相比,高收入地区的上市公司所从事的业务领域多属于低负债行业,高收入地区总体偏好使用短期负债;二是经济发达地区多集中在沿海地带,自1992年以来,由于政府的政策倾斜,沿海地区享有较多的税收优惠及诸如招商引资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沿海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当地金融业和信用文化的发展,为上市公司融通资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和其他地区相比,高收入地区的上市公司投资回报周期短,收益见效快,自身偿债能力强,比较容易得到短期融资资金。

上市公司偏好使用短期负债融资,一是表明了我国发达地区金融业及信用发展水平较快,上市公司拥有较宽广的债务融资途径;二是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没有利用长期债务融资利息能够避税的特点,采取合理的长期负债融资,通过减税增加收益。还有,短期负债过多,往往存在弊端,使企业容易陷入流动性风险,由于资金周转不灵而导致财务危机。

三、成长机会

理论研究通常认为,上市公司的成长机会与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当上市公司面临投资机会,需要额外权益融资时,有高成长机会的公司可能不会选择过多的长期债务融资,因为长期债务融资将股东财富转移给了债权人,因此,高成长机会的公司,其负债期限结构与成长机会负相关。

四、资产期限

期限结构理论认为,上市公司决定为现存项目资产进行再融资时,需要考虑债务与资产期限结构相匹配的问题,资产期限越长,越应该选择长期债务融资。债务期限和资产期限匹配,不仅可以提高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可以减少企业违约风险。

五、公司规模

通常情况下,大型公司多选用长期债务,而中小型公司则偏好使用短期债务。究其原因,一是大型公司往往能够利用长期债务融资中的规模经济,甚至具备同债权人讨价还价的能力;二是大型公司能够向外界提供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程度低,问题少,因此大型公司较容易进入长期债务市场;三是大型公司具有更稳定的现金流,破产风险低。上述这些优势是中小型公司无法比拟的。因此,研究结论为,债务期限应与公司规模正相关。

六、非债务避税

上市公司融资时可以采用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但是权益融资产生的股利不能够免税,而债务融资发生的利息可作为期间费用或相关资产的成本,通常于税前扣除,使债务具有抵税效应,并且公司融资安排中任何形式的负债额都具有抵税效应。如固定资产折旧、税务亏损递延等都具有纳税抵减效应,因为固定资产折旧、税务亏损递延等虽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但公司可以不必为此而缴纳所得税,可作为债务的替代来减少公司税负,此外固定资产折旧还不会产生到期不能偿付债务的风险。因此,固定资产折旧等都被称为非债务避税。非债务避税较多的公司预期会有较少的长期债务,因为税盾具有不确定性,加大长期债务融资,可能会导致税盾过剩。研究表明,在不考虑税盾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债务期限与非债务避税正相关,即税盾越大,长期负债比例越高。

七、实际税率

大多数学者认为税率对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是有影响的,边际税率越高,公司就越应该选择期限越长的债务来获得避税收益。在我国,虽然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但是,由于政府补贴或其他形式免、抵、退税等政策性优惠,许多上市公司实际上往往可以获得15%甚至更低的优惠税率。

八、公司质量

负债融资的特点篇8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一)样本选择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在沪深两市上市的4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其中深市22家,沪市20家。其中深市包含ST星源、ST珠江2家ST公司,沪市包含ST兴业1家ST公司。考虑到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采用2002~2005连续4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作为样本数据(表1),鉴于ST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异常会影响到总体样本的分布趋势,为消除异常数值的影响,剔除了上述3家ST公司(表格中序号为2、12、33),实际分析39家公司。

(二)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统计特征

利用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对上述样本的资产负债率进行了数据分析一描述统计处理,样本公司2002~2005年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6.39%,与从巨潮上市公司动态评价系统1.0获得的房地产全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57.30%)较为接近,说明样本比较好地反映了总体特征。无论是2005年的数值还是2002~2005年4年的平均数值,样本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布均显示出高度集中的特征。

考虑到不同融资方式产生的融资结构对资本结构产生的影响,根据样本公司的报表数据,选用累计折旧作为折旧融资的指标,以本年利润减去发放现金股利后的余额作为保留赢余指标,以上一年度所有者权益减去本年所有者权益作为股权融资的指标,以上一年度总负债减去本年总负债作为负债融资指标,运用EXECL软件,计算出2005年样本上市公司各融资方式比重,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个房地产上市公司均体现出以外源性融资为主导,以内源性融资为辅的基本特征。在外源性融资中,负债融资以占融资金额的56.11%的比重,高出股权融资(6.27%)49.84%个百分点,是股权融资的8.94倍;在内源性融资中,保留盈余所占的比例出乎意料的小,仅占11.18%,折旧融资则占26.44%,是保留盈余所占比重的2.36倍,这可能跟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负债比率较高情况下对应现金股利较高,从而导致保留盈余较低有关。因为负债水平与盈利水平正相关,负债融资可以提高企业业绩,对负债融资的偏好导致保留盈余占较低。所选样本上市公司的年度累计折旧额均比较大,这或许跟房地产行业的资产结构和资金密集度较高有关,巨额的资金需求迫使房地产公司普遍偏重折旧融资。显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比重呈现出先负债融资,然后内源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的结构特征。综合对融资方式占比的分析,不难发现,2005年负债融资比率为56.11%,资产负债率为58.76%。负债融资比率低于资产负债率2.6‰个百分点,两者极为接近,由此可见融资活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同时应注意到,房地产上市公司样本总体资产负债率偏高,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8.76%,2005年样本公司有21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60%(见表3),占比53.85%。这些公司可能面临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风险,将会影响到项目开发的进度,进而影响到公司业绩。公司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资本结构。样本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02年的53.87%上升到2005年的58.76%,4年间上升了4.89%。

(四)基本结论分析

样本公司的负债水平较高,中国宏观经济的大好形势加上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对住房的需求给房地产业带来大好的市场前景。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来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导致负债水平随企业规模扩张而上升,资产负债率也随之上升。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处于50~60%的适度区间。样本公司的负债水平较高,可能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行业特征的影响。另外,房地产企业逐年上涨的盈利能力使得房地产上市公司能够比较容易的获得负债收入,因而有较高的负债水平。由于房地产项目从购地开始资金投入到销售资金回收的周期较长,一般大于一年,投入的资金量大,企业自有资金往往达不到整个项目的资金要求,必须通过对外融资去获得项目资金,这也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负债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样本公司的负债水平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负债融资的比重很高,由于融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资本结构,较高的负债融资比重决定了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负债率随着负债融资的积累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是资产负债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原因之一。从巨潮上市公司动态评价系统1.0所获得的数据也看到,虽然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房地产行业盈利能力重要指标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纯利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从总体上看,净资产收益率和纯利率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长而增长,说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是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信号,逐年上升的资产收益率和纯利率也说明房地产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不断加强,2002~2005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总体资产负债水平是合理的,整个行业显示出充沛的活力。资本结构相关研究理论研究表明,适度负债可以借助税收政策、信号传递理论(Ross,1977)等作用提高企业的价值。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表明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企业规模和企业成长正相关,与企业的赢利能力负相关。但是过度的负债则会因破产风险的增加而导致企业价值下降。企业应当以企业目标为准绳,权衡负债风险和收益,合理适度负债经营。

二、房地产行业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扩展多元融资渠道。由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饥渴状态表现更为突出,特别是央行121号文件的出台,使以往单纯依靠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的开发企业在国家银根紧缩的背景下资金来源凸现不确定性,面临的资金环境日趋严峻。必须扩展多元的融资渠道来保证资金的供应并降低融资成本,比如利用房地产信托计划、吸收海外投资基金等等,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负债融资的特点篇9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080)

【摘要】2014 年3 月21 日,证监会正式颁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与之前的《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比,其较大的变化是限制上市公司(商业银行除外)发行优先股时设置可转股条款。文章认为优先股的可转股条款对优先股的发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优先股转股制度对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经营业绩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建议保留优先股可转股制度。

【关键词】优先股 上证50 非商业银行成分股 可转股制度

优先股是指依照《公司法》,在一般规定的普通种类股份之外,另行规定的其他种类股份,其股份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①。优先股通常具有固定收益、先派息、先清偿、权利范围小等特征,其与普通股、债券等其他证券在资本属性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从发行人的角度综合来看,与债券相比,优先股具有不需偿还本金的优势,但融资成本较高;与普通股相比,优先股具有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可防止公司控制权分散的优势,但定期支付股息将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

国务院于2013年11月30日国发〔2013〕46号《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开展优先股试点,证监会于2013年12月13日了《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于2014年3月21日颁布正式稿(以下简称《试点管理办法》)。优先股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2014年3月17日,财政部制定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对发行和持有的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统一规范,为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铺平了财会方面的道路。

一、限制优先股转股的负面效应分析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试点管理办法》最大的变化在于对转换条款的限制,从而使优先股相比债务融资工具不再具有优势。笔者认为,限制优先股转股,具有以下负面效应。

(一)无法优化资本结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试点管理办法》对于优先股转股条款的限制将使公司仅负有“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②,在此情况下,优先股符合金融负债的确认条件,在会计报表列报中将作为金融负债。与债务融资相比,同样无法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

(二)融资成本上升

由于转换条款的设置,赋予优先股股东可将所持有优先股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普通股的权利,使其能够获取普通股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因此,是否含转股条款将对优先股的股息率产生重要影响。《试点管理办法》限制上市公司发行带有转换条款的优先股,将导致股息率的明显上升,而股息率的上升将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是否选择采用优先股这种创新的融资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财务状况较好的上市公司,因其信用级别相对较高、市场融资渠道多样,可以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获得对公司更为有利且成本更低的资金。

二、上证50 非商业银行成分股缺乏发行优先股的内在驱动力

《试点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公开发行优先股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其普通股为上证50 指数成分股、以公开发行优先股作为支付手段收购或吸收合并其他上市公司、以减少注册资本为目的回购普通股的,可以公开发行优先股作为支付手段,或者在回购方案实施完毕后,可公开发行不超过回购减资总额的优先股。

由于后面两种情况为非经常情形,笔者重点对上证50 成分股③ 进行了研究。这50 家上市公司中有10 家上市公司为商业银行,剔除这些上市银行外还有40 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遍布有色、机械、能源、交通、地产等传统行业。经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上证50 非商业银行成分股的资产负债率中位数为58.29%,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为11.80%。

由于这40 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中位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如果发行不能转股的优先股,则需全额确认金融负债,和债务融资相比,没有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势。

根据对美国优先股股息率的统计分析①(见图1),不含转股权的优先股股息率基本在6% ~ 8% 的区间波动,故预计国内发行的不含转股权优先股的股息率较高。同时,从这40 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来看,净资产收益率与优先股的股息率差额较小,所以对于净资产收益率低于中位数的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的收益贡献有限。由于无法优化资本结构,股息率水平较高导致融资成本上升,这40 家上市公司发行不含转股条款优先股的驱动力不足。

三、优先股转股的模拟案例分析假定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A 公司,假设其2013 年主要财务数据如表1 所示。

现假设不考虑2013 年普通股股利分配,且2014 年A 公司原有经营项目情况不变。

A 公司2014 年拟公开发行100 亿元优先股用于某重大项目,在不考虑优先股股息的情况下,假设该项目的年收益率为15%,即2014 年预计收益15 亿元。现分别根据是否含可转股条款设计两套发行方案。

(一)发行方案1——不可转股

公开发行100 亿元无固定期限优先股,股息强制分配,固定股息率7%(同期同等条件下发行的永续债利率为7%),股息可累积,不可转换普通股。

根据《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关于金融负债的定义,A 公司没有赎回本金的义务,但在有可供分配税后利润的情况下必须向优先股股东分配股息,采用固定股息率且股息可累积,即发行人负有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因此该优先股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

A 公司在发行时需将未来偿付金额的现值确认为负债,后续按摊余成本法计量并按实际利率进行摊销。由于该优先股股息率与同期同等条件下发行的永续债利率相等,因此优先股发行时的现值为100 亿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金额单位:亿元)。

A.优先股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 100

B.每年股息分配(100×7%=7 亿元):

借:财务费用 7

贷:银行存款 7

(二)发行方案2——可转股

公开发行100 亿元无固定期限优先股,股息强制分配,固定股息率4%,股息可累积,可转换为普通股(满足“固定换固定”条件、同期同等条件下发行的永续债利率为7%)。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规定:“如果发行的金融工具合同条款中包含在一定条件下转换成发行方普通股的约定(例如可转换优先股中的转换条款),该条款将影响发行方是否没有交付可变数量自身权益工具的义务或者是否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因此,企业发行各种金融工具,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所反映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以法律形式,运用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的原则,正确地确定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的会计分类,不得依据监管规定或工具名称进行会计处理。”

本方案与方案1 相比,由于设置了转换普通股的条款,且满足“固定换固定”(通过交付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换取固定数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的),因此该转股权应分类为权益工具,同时本方案下A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属于复合金融工具。

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金融工具的面值,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面值)”科目,按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与金融工具面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利息调整)”科目,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扣除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后的金额,贷记“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科目。相关会计处理如下(金额单位:亿元)。

A.优先股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

应付债券—— 优先股( 利息调整)(100-100×4%÷7%) 42.85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面值) 100.00

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 42.85

B. 每年股息分配[(100-42.85)×7%=4]:

借:财务费用 4

贷:银行存款 4

(三)优先股发行对A 公司财务指标影响的对比分析

在两种发行方案下,A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如表2 所示。

说明

(1)方案1 :资产总额1 008 亿元= 发行前资产900 亿元+ 发行的优先股100 亿元+(项目收益15 亿元- 财务费用7 亿元)

(2)方案2 :资产总额1 011 亿元= 发行前资产900 亿元+ 发行的优先股100 亿元+(项目收益15 亿元- 财务费用4 亿元)

(3)方案1 :权益合计408 亿元= 发行前权益400 亿元+(项目收益15 亿元- 财务费用7 亿元)

(4)方案2 :权益合计453.85 亿元= 发行前权益400 亿元+ 优先股权益价值42.85 亿元+(项目收益15 亿元- 财务费用4 亿元)

(5)方案1 :负债合计600 亿元= 发行前负债500 亿元+ 发行的优先股100 亿元

(6)方案2 :负债合计557.15 亿元= 发行前负债500 亿元+ 优先股负债价值57.15 亿元

通过上表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方案1、方案2 与发行前相比。

(1)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发行方案1,即不含转股条款的情况下将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而方案2,即含有转股条款的情况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因此含有转股条款将更好地发挥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的作用。

(2)从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全面摊薄)来看,无论发行方案1 和发行方案2,这三个指标都较发行前有一定上升,因此在项目净收益率大于股息率的情况下发行优先股将提升公司的价值。

2.方案1 和方案2 相比。从净利润和每股收益来看,方案2 较方案1 的上升幅度更大,因此方案2 对公司的价值推升力更大;同时方案2 的净资产收益率(全面摊薄)低于方案1,因此转股条款对净资产收益率有摊薄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要提高优先股作为融资工具的应用范围,需保留优先股的可转股制度,不能简单予以限制。笔者对优先股未来试点结束后正式推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放开对转股条款限制。《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更多地是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及维护市场稳定的角度出发。在试点期过后,如何在正式管理办法中兼顾发行人的利益,将关系到优先股是否能真正推广出去,特别是放开对转换普通股条款的限制。对于可转股制度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摊薄影响,应通过其他的制度安排来进行抵销。

2.优先股属于股债连接产品,可以作为现有股票和债券之外的重要直接融资工具。作为资本,可以降低企业整体负债率;作为负债,可以增加长期资金来源,缓解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对于部分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大型企业,不具备发债的条件,继续发行普通股融资可能稀释持股比例,优先股可以在保持大股东控股地位的同时提供股权融资。对于中小企业,由于优先股设计比较灵活,可以满足投融资双方的特殊需求,从而为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负债融资的特点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业务特点;性质差异;流动性

一、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

资产负债表是商业银行最重要、最常用的财务报表,它综合显示了商业银行在一年、半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所持有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存量。透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情况以及经营业绩的相关信息。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是商业银行的总账单,分为资产、负债两栏,采取复式记账,负债项目标明银行资金的来源,商业银行的资金由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组成。银行业务最突出的特点是负债经营。当然,银行总得有一部分压箱底的钱。这部分资金由银行成立时发行股票取得,是银行股东认购的股份资本,即银行的自有资金。加上股东再投资和银行利润中抽取的部分,比如公积金、未分配利润。而商业银行吸收外来资金不外乎:储户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他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客户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其次,商业银行有信用中介的功能。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借贷双方的“中介人”,通过负债业务(集中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和资产业务(将集中的闲散资金投放到需要资金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实现资本的融通,对经济结构和运行过程进行调节。这是商业银行的最基本职能,最能反映其基本特征。它将借者与贷者集中起来,促进市场资本的优化配置。

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可以看出它存在的必要性。金融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需要商业银行这些间接金融机构,专业化的提供信息甄别服务,解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开展存贷款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运营性质

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可以看出它的性质。

(一)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如:必须具备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并达到管理部门所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必须照章纳税;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和发展动力。

(二)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三)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不受政府行政干预。其次商业银行与各类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最后,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特殊企业,而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都是政策性机构,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其次,商业银行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经营货币资金、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再次,商业银行也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1 不同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为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而中央银行只向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创造基础货币,并承担制定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2 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并吸收活期存款;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只能提供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