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十篇

时间:2024-03-25 17:58:30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篇1

紧密围绕让生活更健康的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我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信息,增强师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总体目标

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师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以上,各项健康教育工作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二)工作原则

1、面向全体。在教育对象上面向全县各学校及全体师生。

2、身心兼顾。在内容上做到生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并重。

3、统筹结合。在方式方法上统筹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等学校工作,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坚持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

4、知行转化。在效果上注重将健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健康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关注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又关注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互相促进。在目的上,摆正为学生服务与为创建服务的关系,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师生。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领导重视,一级抓一级,人人参与的局面。要认真研究、统筹安排,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量化细化工作指标,落实人、财、物,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标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学校疾病信息报告制度。学校发生群体性发热、咳嗽、腹泻、食物中毒以及麻疹、腮腺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书面报县教育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健康教育。学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学生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心灵;配合卫生部门开展食堂分级量化管理,重点抓好学校食堂、小卖部及饮用水的卫生监管,确保师生用餐、饮水安全;按照《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学校卫生综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应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努力按规定配备好专(兼)职保健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学校突发卫生事件联络员队伍,组织培训学习。

4、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工作档案。各校(园)应逐条对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配足教材教具,改进教学卫生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宣传器材,建立和巩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营造健康环境。各中小学要有一名学校领导具体分管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学校组织协调关系,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同时做好各项活动材料的收集、记录,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档案。

5、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督查。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学校健康教育与卫生工作做为考评学校工作的一项内容。对在健康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教育局给予表彰、奖励。

五、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1、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为重点,确保每周0、5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开展健康教育。

2、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积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将体、卫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在体育与健康课综合改革方面形成特色。

3、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和家长做好学生的年度体检工作,重点做好入园(托)幼儿和中小学新生的体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对特异体质学生应在学校体育等各项活动中予以照顾。

4、积极开辟宣传阵地,加大健康教育传播力度。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橱窗、广播站、图书馆、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网页、电视课堂、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各校应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橱窗(黑板报),每月至少更换一次。有条件的学校应在网站上设立健康教育专栏。

5、学校应设立咨询室,利用校医(保健教师)或组织专家开展定期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含心理咨询)。

6、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契机,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力度,引导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追求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学会自律和自我调节。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等规定,贯彻落实市教委工作意见,切实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健康人材。

二、管理机制

《体育与保健》等任课老师,各班主任,校医及保健教师等,组成一支健康教育队伍,并与少先队大队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三、主要工作

1、继续贯彻执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十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减负措施和各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要使健康教育工作融于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2、重视师资培训、通过集中备课,专题讲座,观摩课,外出学习交流等形式,进行师资培训,提高健康教育成员的师资水平,从而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利用黑板报,宣传窗,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阵地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

4、按规定教材开设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并列入日课表、各科按要求制订教育计划,根据大纲要求认真备课,讲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吸收,掌握卫生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期末按年段进行有关科目的考查,并记录成绩,与教案一同上交教导处。

5、重视学生卫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市"创建"活动,开展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崇尚文明等专题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立卫生检查组,值日岗等,采取班主任重点抓,学生每天相互督促检查,校领导,政教处,大队部不定期抽查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卫生行为习惯检查,值日岗每天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检查、政教处,大队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6、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兴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加重,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特别是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在积极做好"减负"的同时,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各项教育活动之中,为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重视学生课外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家长会等形式,去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应加强青春期卫生健康知识的传授,消除学生因身体发育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而产生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以确保学生的身心能得到健康发育、加强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班队课,读报课,结合课堂教学,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工作。

7、抓好住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对生活指导老师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培训,住校生每天晨检,建立住校生健康档案。

8、开展卫生健康保健活动,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2)做好防近教育,坚持每天二次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根据视力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认真做好广播操,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4)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5)开展季节性疾病的预防宣教工作,继续做好"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工作。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

一、目标

知道个人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初步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了解保护眼睛和牙齿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水、饮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加入同伴群体的技能,能够与人友好相处;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了解环境卫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维护环境卫生意识。

二、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垃圾;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勤洗澡、勤换衣、勤洗头、勤剪指甲(包含头虱的预防);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漱用品(包含沙眼的预防);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做眼保健操;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选择适宜的牙刷和牙膏;预防龋齿(认识龋齿的成因、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适量饮水有益健康,每日适宜饮水量,提倡喝白开水;吃好早餐,一日三餐有规律;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经常喝牛奶、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有益生长发育和健康;经常开窗通气有利健康;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2)疾病预防: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

(3)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与同学友好相处技能。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5)安全应急与避险: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行人应遵守的基本交通规则;乘车安全知识;不玩危险游戏,注意游戏安全;燃放鞭炮要注意安全;不玩火,使用电源要注意安全;使用文具、玩具要注意卫生安全;远离野生动物,不与宠物打闹;家养犬要注射疫苗;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医疗求助电话:120,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

三、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六、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2、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篇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先后历经调查呼吁、尝试实验、发展推进及全面重视整体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对于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逐渐得到普遍认同。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强中小学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教学行政部门领导及教师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许多学校也相继开设,有条件的学校还设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但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校情况不同,有些问题理论认识不清,而在教学中引起很多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对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

该情况将造成各中小学不能平衡发展,一些学校没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没有安排专业教师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专业知识不足,难以对学生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都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校还将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对一些精神障碍学生的处理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视同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相类似,对心理咨询中心没有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组织管理、人员安排及经费等问题上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与教育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很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不够理想

预防教育与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主要是以课堂作为主要渠道,但目前很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还不够理想。一是有些学校教务部门将课程紧作为理由,不能将心理教育课程积极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二是一些中小学开设同类课程基本还是无序状况,由多人独自开设课程或讲座,协调性不足,或在课堂中只对一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讲授,没有系统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还体现出课程化、成人化、知识化。很多中小学采用的说教简单生硬,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生搬硬套,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为主要对心理学知识进行传授的学科,要求学生对很多名词解释进行背诵,对不同年级规定训练目标任务,这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利,也使学生在无形中增大了心理负担。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普遍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条件

心理咨询与常规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不同,对工作环境具有不同要求,但各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条件还比较简单,办公室达不到所需面积,设施不足,有待于尽快予以改善。部分中小学心理咨询室面积不足,或与其他办公室在一起办公,这与心理咨询工作原则和要求不符,心理咨询不配备专职人员,经费投入不足,值班时间不固定等现象也都比较常见。

(四)专业人员没有配备,现有心理咨询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中小学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上很少出身科班,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政治教师进行兼任,因没有经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所以在工作中应用心理专业知识对中小学学生的指导能力普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其方式方法、原则及技能都各不相同,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若只是依靠个人热情而科学精神不足,或由于工作所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就势必会影响对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严重的还将采取不当措施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五)学校在辅导上处于工作重心,而对家庭社会的配合不够重视

中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关门搞教育”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这样。尽管在一些地区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的成绩比较突出,但很多也还是停留在上课、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或请专家进行讲座等方面,主要是为提高中小学声誉,但远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可以说,与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相脱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效果也是不明显的。

(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相对复杂缺乏特色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断出现,这说明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但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关理论认识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外延也各不相同,这都将造成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的无所适从,而与学校实际情况不完全结合,采取“拿来”的方式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应重视价值取向及文化背景的作用,并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对措施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篇3

一、 学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占主导地位

体育教育工作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新课标以“三维健康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学生体质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主阵地。学生时间大部分在学校内,学校的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电视、报刊、广播、网络上宣传的健康方面内容和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是有效的,但不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渠道。因为学生从这些渠道获取的健康知识相对于学校课堂教育来说是很少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是:学生看很少主动看健康方面的电视节目;学生通过看报获得健康是有限的,因为学生看的报的数量、种类很有限;听广播的学生很少,且获得的健康知识也是有限的;网络上体质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但有决大多数学生上网的条件很有限,即使部分学生有条件经常上网,也没有几个学生能进入相关的网站学习健康知识。

二、学生体质健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引路人

决定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很多。经济条件是基础,是大家共认的,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受到教育和环境,学校教育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好的、正面的影响,会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意识的形成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有促进作用;反则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效果。

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路人。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很大作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主要是在课堂上从教师学来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小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培养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更没有具备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认识上是很肤浅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尤其是体育教师。有的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这是体育老师要好好反思的问题。

三、 校园是学生主要活动场所,但活动空间不足,锻炼设施匮乏

多数学校的生均面积不达标,学生活动场地有限,且体育设施匮乏。主要原因是学校经费紧张,对体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学校按照要求落实国家“关于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的目录”的通知有困难。条件设施好一点的学校对场馆设施的管理“很严格”,学生直接使用设施和器材很不方便。社会上那些场馆免费开放的又很少,且多数学生所住的社区体育锻炼设施匮乏,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园里参加的体育活动也还主要局限在课间操、体育课、课间活动、定期组织的一些体育比赛活动。

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常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常识应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师生的认识、理解是一致的。都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常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了个人卫生、饮食、参与体育锻炼等等,诸多因素是构成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终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安全常识”的学习与掌握,关系到学生是否具备应付安全事故的能力,对生活中突发事件发生有良好的预见,对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有一定心理基础,在最大程度上,最好的保护自己和他人,学生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很有必要。

五、 学习负担重成为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的最大“绊脚石”

由于小升初竞争残酷,升学的压力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负担的加重成了学生体质健康最大“绊脚石”。多数六年级的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不足,多数学生想参加体育锻炼,家长不支持,有的老师也不支持,担心影响学习成绩。有的家长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占用时间,“会把学生的心玩散了”,担心影响学习,影响成绩。各个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运动训练都面临着的很大的困难,来自家长、语数老师、学校等方面地阻力很多。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体育老师要加强钻研,积极实践“新课标”,在课堂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喜欢体育课。教学中做到课堂与课后相结合,发展技能与体能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强化对学生健康行为能力的指导,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为学生体质健康作贡献。

学校要主动营造锻炼氛围,组织一系列的小型体育活动和竞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有个展示自己参加体育锻炼获得体质健康成果的舞台。要设立各种奖励办法和激励措施,奖励面要大、要广,针对多数学生,激发兴趣,帮助小学生确立一个体育锻炼的努力目标。引导学生去参与体育锻炼,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篇4

“师生健康甘肃健康”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甘肃行动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根据《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关于印发<凉州区“师生健康甘肃健康”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凉教发(2021] 67号)精神,我校决定开展“师生健来甘肃健康”主题教育(以下简称健康教育),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宗旨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构建新时代、现代化、高质量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关注师生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夯实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保障、师资配备与培养培训,教学改革与评价体系等基础,丰富拓展健康教育载体,形式、途径、内容和方法,以高质量健康教育满足广大师生多元和个性健康需求,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并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时间安排

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贯穿2021年全年。

(一)制定方案:2021年6月

学校在6月8日前要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并适时组织启动仪式。

(二)宣传启动:2021年6月

学校要以“师生健康甘肃健康”主题教育的具体内容、方法措施等为主要内容,利用广插、黑板报、微信群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使每位师生知晓并做自已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三)组织实施:2021年6月至11月

根据本校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具体实施,力求做到宣传全覆盖、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标牌醒目、奖惩分明等。

(四)总结汇报:2021年12月

2021年12月3日前,学校全面总结“师生健康甘肃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取得的亮点特色和经验不足等,形成总结并上报。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疫情防控。严格落实《中小学校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三版)》要求,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师生落实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保持勤洗手、常通风、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不滥食野生动物、科学就医用药等健康行为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防护。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和身体活动。健康足量饮水,减少饮料摄入。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减少污染和浪费。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下,引导鼓励教职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二)开展近视防控教育。按照区教育局等六部门关于印发

《凉州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学校要承担起加强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和教育的主体责任。一是要健全体系,将视力健康教育分年级纳入学校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化,构建科学、高效的健康教育体系。二是积极开展2021 年秋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提高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宣传健康的重要性和近视的严重危害性。宣传近视监测,筛查和干预的重要性,改普学校和家庭视觉环境,坚持眼保健操制度。积极配合卫生疾控部门对小学生视力进行筛查追踪,健全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切实加强手机管理,宣传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三是要广泛宣传,利用广播、宣传栏、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用眼健康知识教育,明确家庭要承担起加强儿童肯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的主要责任,家长要自觉学习和掌握视力健康知识,积极督促儿童青少年形成良好用眼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宣传视力健康知识,强化有效干预措施,形成全社会普遍关心关注视力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普及健康知识。落实《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关于印发<凉州区“师生健康甘肃健康”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抓好各类健康知识教育。一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普及日常锻炼、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合理用药、预防毒品、身体检查、心理健康、生长发育、生殖健康、校园应急救护等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提升健康知识如晓率,增强健康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开展生命意义教育,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学校要将生命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体累,每学期要开展不少于一次的生命健康主题班队会,保障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全覆盖。三是开展日常关爱教育,倡导以相互关爱、相互欣赏、相互鼓励为主的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家长多学习与子女的沟通技巧,掌握在子女心理脆弱、思想因心、行为失控有预兆时的干预和处置能力。

(四)加强体育锻炼。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等专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按照教会、勤练、常賽要求,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严格落实课间操制度,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家校协同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五)合理营养膳食。落实《甘肃省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实施方案》要求,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校园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加强对学生营养和膳食指导,改善学生营养膳食结构,避免高糖、商盐、高油等食品的摄入,倡导营养均街和膳食平衡。开展针对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和饮食教育,引领学生践行“光盘”行动,反对食物浪费,积极引导家长科学安排家庭膳食,培养学生科学的膳食习惯,形成健康饮食新风尚。

(六)促进心理健康。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

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积板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而健康的理念,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掌握正确应对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相关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制,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融入日常生活。

(七)开展防病教育。根据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

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坚持预防为主,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

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落实“多病共防”、“人物同防”措施,提高广大师生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落实《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要求,加强学校预防结核病教育。落实《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切实预防和控制学生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发生。

(八)开展无烟校园创建。一是加强控烟工作领导。学校要成立控烟工作领导小组,把无烟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禁烟年度计划,目标、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评估考核办法,确保学校控烟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宣传,提高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团队活动、主题班会、世界无烟日,征文大赛、升旗仪式等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在师生中倡导文明行为和健康生活,使不吸烟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三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控烟网络。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向家长、社区分发控烟倡议书等,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和国家对控烟工作的有关法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四是加强管理,建立控烟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控烟奖惩机制,成立“无烟学校"监督小组,设立吸烟监督员、巡查员,并不定期开展督查,推动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九)开展运动健康教育。学校必须按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足开齐体育及健康教育课,将体育健身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体育及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和培养每名师生钟爱一项运动、擅长一项运动、玩转一项运动,使其成为受益终身的锻炼方式。通过“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师生的自信心、团队协作、交流和意志品质能力及抗压能力等。同时,开展特色健康教育。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压实责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

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师生健康素养,

深入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要充分认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

工作对实施健康甘肃战略、推进健康甘肃建设和加快推进教育

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抓好“师生健康甘肃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责任意识,落实好主体责任。

(二)动员力量,突出重点。凝聚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力量,组织动员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积极参与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推动健康教育工作和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丰富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切实督促学校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学校要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制度,充分挖掘、利用自身和社会资源,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鼓励学生和家庭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要深入分析本地本校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任务和存在的突出矛盾,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制度体系,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着力破解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载体和途径等制约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强化宣传,创新引领。学校要通过新媒体传播、文艺作品创作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广大师生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宣传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全国爱眼日”(6月6日)、“世界艾滋病日”(12 月1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有效方式引导师生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要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切实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体育与健康和社会实践等课程有机结合,创新工作举措,引领活动开展。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篇5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素养

小学生处在人体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语、数、英课业压力的影响下,将所有注意力放在文化课上,对参与体育活动不够重视,因而忽视了身心的健康发展对锻炼的需求。针对小学课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主要目标,谈谈我的看法。

一、体育素养的含义

体育素养就是一个人平时养成的体育方面的修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在这期间新陈代谢加快,身体茁壮成长,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在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小学生体育素养需要以健康为核心,着重提升保持身心健康所必备的体育修养。

1.健康意识,包括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并能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确定适合小学生锻炼的项目,形成坚持自觉锻炼的习惯和集体配合练习的体育意识。

2.体育知识,学生应具备了解人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运动常识,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理论和保健知识,能应对运动中发生的轻微损伤,了解相关的体育人文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

3.体育技能,包括运动技能和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学会各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两种运动的方法,能科学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规避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进行运动。

4.身体素质,包括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运动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健康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健康素养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提升身体素质,让自己能具备多种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分析

小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并不乐观,存在多方面原因,如学习压力大、家长轻视、设施条件不足等。近年来,全国体育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体育素质呈整体下降趋势。这样的窘迫局面急需扭转,学生的体育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灵敏协调能力。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小学体育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未来,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最基本的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受益。

三、提高体育素养的方法

要切实提高小学生体育素养,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思路,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课程理念和资源,采取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1.适时进行教育,增强健康意识。我们身边最注重日常锻炼的往往是中老年人群,少年儿童和年轻人却没有锻炼意识,空闲时总喜欢拿出手机或电脑玩游戏,久而久之对视力、肌肉力量、应急反应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日常合理锻炼可以缓解学习和工作的疲劳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让大脑更灵活、思维更敏捷,有效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2.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知识的获取,除了理论课,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新闻、网络等多种形式。理论课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主要渠道,可以在体育理论课上开展比如“足球知识竞赛”“奥运会的发展”等主题知识的小比赛,提前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材料,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可以提高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教师不但要传授运动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信息的方法。

3.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多种体育技能,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游戏法、竞赛法等途径,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参与度,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易学、易练、实用、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技能。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对运动强度和密度进行测量评价,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

4.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学生在校仅靠每周三节体育课要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有一定的困难,作为体育老师,不仅要完成课内教学,同时要通过组织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课内的补充,两者有机结合,让学生能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建立荣誉感有极好的促进作用。我校每年都会开展春季运动会、体育节广播操比赛、羽毛球比赛、跳绳踢毽比赛、冬季中长跑比赛等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师生们的校园生活。学校每年都会拿出一笔资金,改善体育设施,增加体育器材,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真正实现让体育增进学生健康、提高体育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篇6

【关键词】 数学;健康教育;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G 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51-02

Effect Evaluation of Maths Exercises on Primary Health Knowledge/FANG Yue-wei*, HE Song-cai, GU Song-jun, et al.* The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Zhoushan City, Zhoushan(316021),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aths exercises of primary health knowledge" and to provide contributing factors for schools,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to receive health education, to make th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as an education authorities' initiative. Methods The same content health knowledge was compiled into a health knowledge "maths exercises" or "flier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id the "exercise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fliers". The baseline and the terminal surve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using "exercises" or "fliers", the awareness rate of related health knowledg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rom 12.6% to 24.3% and the control group from 13.6% to 21.0%.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 Mathematics; Health edu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健康相关行为的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1]。只有通过学习,获得了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才能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2],人们普遍容易忽视对学生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如何让孩子们从小掌握健康知识,进而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是健康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3-5]。笔者通过多年的健康教育实践,编辑了《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并试图通过学科渗透达到上述目的。

为验证《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数学作业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效果,笔者于2009年9月对舟山市定海区和普陀区六年级学生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舟山市定海区和普陀区范围内(除“健康促进学校”以外)的6所小学六年级学生,按区域学校的教学质量(社会上所谓的“好”和“一般”学校)分类搭配分成2组,再随机决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69人,对照组577人。干预前,实验组发放问卷669份,有效回收问卷652份,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发放问卷577份,有效回收问卷556份,有效率为96.4%。干预后,实验组发放问卷669份,回收有效问卷648份,有效率为96.9%;对照组发放问卷577份,回收有效问卷561份,有效率为97.2%。

1.2 方法

1.2.1 材料 采用自编的《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现举例介绍如下:(1)少量饮酒有益身体健康,过量饮酒对大脑皮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害,还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和暴力事件。适量饮酒男性每日摄入酒精不超过25 g,女性每日摄入酒精不超过15 g。计算公式:饮入酒量(mL)×酒精体积分数(度数%)×0.8(酒精比重)=酒精(g)。如小丽的爸爸喜欢饮酒,每天喝500 g黄酒(酒精度14%)。请问小丽的爸爸每天摄入酒精多少克?超量多少克?(2)国家提倡18~55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血量200~400 mL,2次间隔0.5 a以上是安全、无害的。假设一个健康人热心无偿献血,每次献血400 mL,他一生最多能够为他人提供多少毫升血液?(3)白开水是人体最好的饮料。一般人群日常生活需要补充白开水1 200 mL。小倩家的水杯容量是220 mL。请问小倩每天用这种杯子喝水,大约要喝几杯(用整数)?

1.2.2 调查 采用根据《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中的健康知识内容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调查表共有12题,题型如下:(1)正常成人运动后,心率应该控制在每分钟多少次?(2)正常男性成人每天能够喝酒精度为14%的黄酒多少克?(3)小明家有一台40英寸电视机,小明看电视至少要离电视机多少厘米?(4)每100 mL可乐中约含有多少克碳水化合物?(5)正常人每天应该睡眠几个小时?(6)一般人日常生活需要补充白开水多少毫升?(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水果多少克?(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植物油多少克?(9)《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谷类多少克?(10)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液?(11)正常成人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多少次?(12)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多少毫升?所有被调查学生均进行基线调查,干预后再进行终末调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识记后短期内遗忘较多,过了较长的时间后遗忘发展减慢了[6]的规律,在学生们做完作业后45 d,进行终末调查,调查表同基线调查。总体知晓率=总答对题数/总题数×100%;单题知晓率=该题答对数/总人数×1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3 干预 基线调查后教师布置家庭作业。为了控制调查质量,笔者对教师布置作业的重视程度进行限制,印制了调查导语,统一了口径,借“创卫”的理由叫实验组完成《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对照组学生阅读健康知识宣传单,作为学生家庭作业,在1周内完成,告知以后要考试。

1.2.4 统计处理 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经过审核和统一编号后,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学生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使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和健康教育宣传单后,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2组均提高(P值均0.05)。而终末调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各项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各知识点均有显著提高(P值均0.05),其他均有提高(P

表1 不同组别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

知识实验组基线(n=652)干预后(n=648)对照组基线(n=556)干预后(n=561)

正常成人运动后,心率应该控制在每分钟多少次?28.837.0**29.123.4*

正常成人每天最多摄入多少酒精量?05.2**00.7*

看电视时应距离电视多远?04.6**05.2**

每100 mL可乐中约含有多少克碳水化合物?4.113.6**2.715.5**

正常人每天应该睡眠几个小时?20.145.5**19.433.7**

一般人日常生活需要补充白开水多少毫升?1.76.2**4.511.9**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水果多少克?21.936.0**17.636.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植物油多少克?5.119.8**2.517.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谷类多少克?11.830.2**13.119.3**

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血多少毫升?42.256.0**54.148.8

正常成人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多少次?9.216.2**14.216.9

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多少毫升?6.321.3**6.123.4**

注:与基线调查比较,*P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对健康知识的传播效果更加有效运用日常使用的一般健康教育方式――发放健康教育文字资料,45 d后可以使学生记住学过内容的21.0%,其记忆效果接近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学习1月后记忆能够保留21.1%[7]。而使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进行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45 d后可以使学生记住学过的相关健康知识24.3%,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比一般的健康知识传播活动学习效果更好。

3.2 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的内容选择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数学学科的健康教育优势就是发挥数字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渗透健康教育,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都是作为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渗透在例题、习题之中。教师利用一串串的数字,适时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则更生动、直观,有效[8]。本研究中与六年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运动心率、睡眠时间、水果摄入量,相比其他各知识点始终得分较高,就证明了这一点;而需要计算的知识点(如心率计算、酒精摄入量计算)通过数学练习传播更加有优势。

3.3 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不应局限在家庭作业 本研究中,看电视至少要保持多少距离,本来是一个非常相关的问题,但学生干预前后都掌握的较差。原因可能为:一是教师把预防近视知识关注在了读写姿势方面;二是此健康知识数学题是个动态的计算过程,比较难,因此需要关注与讲解。

3.4 学科渗透对于师资培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贡献[9] 健康教育数学学科的渗透不但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了健康知识,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获得健康知识和教学经验。

3.5 在小学推广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的可行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练习仅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改变传统的练习方式,设计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探索的练习[10]。进行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9]。

4 参考文献

[1] 马晓,主编.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59.

[2] 喻坚,唐佩佩.对中国学校健康教育的新思考.四川体育科学,2005(1):82.

[3] 闰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41.

[4] 郭喜青.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5):10.

[5] 吴国瑞.应用“学科渗透法”实施健康教育的探讨.中国学校卫生,1998,19(3):212.

[6] 冯凌,孟强,李文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单词记忆中的应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3):35.

[7] 金大鹏,主编.健康科普演讲教程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

[8] 汪建红,王芝平.初中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环境教育, 2004(9):32.

[9] 汪人.渗透式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48-50.

[10]凌国伟,黄伟星.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小学数学教师,2009(1):132.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44-02

1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我们学校小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6%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有些学生经不起一点挫折、受不得一点委屈,心胸狭窄、意志薄弱,不善于和他人交往,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自杀。造成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除了社日益激烈的竞争因素外,与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等因素不无关系;同时,与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我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正常的认知能力

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维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2 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2.3 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有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2.4 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5 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

3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3.1 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3.2 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3 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3.3.1 体育课教学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利用体育课经常应用左侧体操锻炼学生,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尝试中,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

3.3.2 体育课教学要让学生在成功中克服困难并提高意志力

良好的意志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缺乏意志力往往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难以获得成功的最大障碍。教师要遵循个性差异的特点,给学生确定个人的目标,并通过教育、激励等方法,帮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达成目标,获得一次次的成功体验,逐渐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3.3.3 加强体育课教学、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控力

通过体育课的规范教学,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控力;同时,体育活动都有其特有的游戏规则,参加活动者必须遵循,久而久之,学生在活动中养成遵守规则,自我控制的能力。

3.3.4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体验顺利、挫折,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并学会调节情绪

体育活动竞赛的因素决定了有顺利,也有挫折。让学生多参加竞赛活动,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多次活动中去体验顺利、挫折,逐渐养成顺境中不自大,逆境中不自卑的良好心理品质。同时利用体育活动的娱乐性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

3.3.5 发挥体育活动群体性的特点,组织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体育活动多为群体性的活动,需要团队内相互团结、互相协作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多参加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群体意识、协作意识,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社会性。同时体育活动的群体性促使学生的不断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篇8

一、指导思想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

2. 各乡镇、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 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 各学校要依据本规范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评价、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县教育局将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不。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过程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建立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是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统一要求进行。各学校不得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大力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四)教育效果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 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 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图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安排做到逐年递增。

(六)档案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一是文件;二是管理制度;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材料、心理辅导室材料、利用校外资源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等;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五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六是工作业绩材料。

四、检查考核与表彰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篇9

一、 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开展学生卫生健康与咨询服务。

4、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6、 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健康教育。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二年级

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年级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篇10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本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

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两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内容要求: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

(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5、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课辅导。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

(2)心理咨询室。逐步开放心灵家园,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逐步做到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

(3)办好心灵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一般的问题由心理老师转交班主任回复,特殊的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个别咨询。

(4)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

各班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在红领巾广播站、多媒体教室进行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工作重点将继续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新环境,以及学习方法、职业兴趣、交友方式方法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本学期我们将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1、继续开展心理健康课

在预备和高一年级开设心理课,每周1课时。旨在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格水平。本学期开设的课程将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知识普及、提高学习效率系列、学习认识自我系列(性别意识、自己的价值、悦纳自我)、人际交往技巧系列(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情感系列(包括师生情谊、感恩父母、什么是爱情)、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价值观澄清)等。本学年的课程不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由课堂向外延伸。为了吸引学生关注,心理活动课几乎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几乎每节课学生都有活动可以参与,甚至还有户外活动课的内容。

2、健全心理咨询室的工作

咨询与辅导是达到学校心理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本学期延续了以前的传统,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15-13:00,丁洪春老师和郑佼佼老师会在心理咨询市或各自的办公室,接待来访学生的咨询或预约,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困惑。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各种形式及时必要的咨询、辅导。实践下来,这个部分的工作经过验证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的。不仅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而且好的口碑也在同学中传播,使得更多同学了解到这样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

3、网络BLOG公告站

考虑到学生上网的不便利,信箱设立的效果不佳。本学期网络BLOG的工作相对减少,仅针对课外拓展、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普及。一些学而有余力的同学在上网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阅读,并和老师进行交流。

4、管理心灵絮语栏目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与学校青春藤文学社联合,刊登一些文章介绍心理学常识,同时为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5、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通过全体测试儿童团体智力测验、Y-G人格测验,个别测试SCL90等来完成学校心理档案的建设。预测学生状况,防范于未然。配合教师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远,从以往工作的经验来看,这项工作往往会被大家忽视或者轻视,可有可无,可轻可重。希望通过新学年的努力,既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也能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崭新的形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

一、基础现状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具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我校的一大品牌,一大亮点,明确地表明了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决心,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适宜成长的大环境。

2、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尽管我校已经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学年应该重视、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方向分析

1、让教师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虽然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论指导和深刻认识的教育是无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的,因此,本学年的一个重心应放在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正确认识上。

2、让学生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内心极不舒服,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矫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本学年的重点。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在游戏中、渗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学年学校的各种教育途径都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三、具体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集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

3、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教师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可以通过召开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学材料、外出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设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性功能;咨询室设星星知我心信箱,专人解答学生来信;咨询室设星星和月亮谈心区,专人辅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咨询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5、编辑心理健康小报做到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至少每班一份;发动学生采、编、出稿,办成学生展示认识成果和交流心得的平台;

6、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红领巾广播站的月安排中至少有两周以心理健康为主题;开辟心理健康宣传专栏国旗下讲话主要围绕心理健康展开。

8、可以在学校网站开设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块,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升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档次,让更多人来支持、更多的专家来指导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9、注意收集活动材料,如照片、稿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