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十篇

时间:2023-03-29 22:14:36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篇1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中学和甚至于小学已逐步使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实现自动化管理,但因缺乏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理论指导,以及人们对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这一概念理解过于狭隘,将计算机的使用仅仅局限于教师基本信息的查询管理和一些工资的纪录管理,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在学校工作中的深入使用。

研究的意义在于:教师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面对大量的信息,比如:如何去管理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的工资信息,各种会议信息,各个部门管理信息,各个科目的科研信息等错综复杂的各种信息掺杂其中。开发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学校每个老师信息和学校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为学校的教师提供工作上的便利,为学校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奖金发放、科研开发、部门管理所必须的信息的软硬件环境。

研究的目的在于:它能让决策者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处理来获得有关信息,以便于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能从全局目标出发,对决策活动予以辅助,并最终有利于提高学校对于教师管理效率。

研究的内容: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在现有的信息管理理论基础上,收集各种教师相关信息,整理并归纳,分析和设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其的全部框架及子模块,并实现该系统。

二、相关技术

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方法是当前软件开发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软件开发方法之一。面向对象真正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1986年Small-lalk80的出现,面向对象法吸取了结构化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优点。面向对象方法将数据与操作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处理。面向对象综合了功能抽象和数据抽象,采用数据抽象和信息隐藏技术,将问题求解看做是一个分类演绎过程。与结构化方法相比,面向对象法更接近人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面向对象软件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按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建立问题空间的模型,设计尽可能自然地表现求解方法的软件。为此,必须建立直接表现组成问题空间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必须建立适应人们一般思维方式的描述范式。面向对象方法学是以类、对象、消息、继承性、多态性和动态编联等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展开的。其中对象、类是其核心,消息是连接他们的纽带,而继承是其独特之处所在,多态性和动态编联使得这一方法更加完善。

2.Visual Basic可视化编程。Visual Basic与传统的语言不同,它使用可视化、交互式的方法来开发Windows下的应用程序,由于Visual Basic的交互特性,因此你可以一边运行着你的程序,一边进行界面的调整和程序代码的调试。通过这种方式,代码运行的效果可以在开发时进行测试,而不必等到编译完成以后。

Visual Basic 6.0在数据访问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ADO组件让对大量数据快速访问成为可能。数据环境和新的报表功能也让数据开发有了全新的体验。Visual Basic 借助COM/COM+强大的功能,可以开发具有N层结构的分布式应用程序。

3.数据库 Microsoft Access。Access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Microsoft Office 套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使用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窗口式的开发工具,更加灵活方便。使用Access,用户可以方便地设计,修改,浏览基本数据表,可以在基本数据表中进行各种查询;可以根据基本表设计各种报表;可以设计和使用各种窗体;可以设计和使用宏等功能。

(1)表:表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部分,用于存放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表中的行称为记录;表中的列称为字段。

(2)查询:用于在数据库中查找索引条件的数据,是数据设计目的和体现。

(3)窗体: Access数据库最灵活的对象就是窗体,通过窗体可以进行浏览和更新等操作。

(4)报表:是以预定的方式显示和打印数据的一种对象。可以规定数据格式排版格式,可以分组记录数据并汇总。

(5)宏:宏是可以通过一次点击就能应用一系列命令集合,每个命令操作都能实现特定的功能。

(6)模块:利用功能进行划分,可以用来进行计算、导航以及打印报表等操作。

(7)页: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提供给浏览器web页面的形式查看。

三、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分析与设计。计划把系统分为了七个大的模块,以满足系统功能和要求,七大功能模块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1)系统管理子模块

系统管理用于用户的注册和用户密码的修改等功能。

(2)教师管理子模块

教师管理是对学校教师的基本信息管理,如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报表生成等功能。

(3)授课管理

授课管理主要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管理,包括授课名称、上课地点、课时数等信息的录入、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以及还能生成报表打印出来。如图2所示。

(4)科研管理子模块

科研管理主要是实现学校教师科研信息管理,其中内容有科研名称、经费、科研周期,对这些信息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及生成报表并打印。

(5)会议管理子模块

是关于学校内部或外部举行的会议的信息管理,能够进行操作包括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及报表生成等功能。

(6)教案管理子模块

用于实现教师教案的的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及报表生成等功能。

(7)试卷管理子模块

用于实现学校各学科试卷的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及报表生成等功能。

2.系统设计。系统总体设计是从总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流程和数据流程,理清系统的整体脉络。

四、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1.系统的实现。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首先利用可视化软件编程工具Visual Basic 6.0,创建如图3所示的各个窗体。

在主界面中包括了菜单栏、快捷工具栏、主界面图片和状态栏四个模块。在其中,菜单栏包括系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科研管理、教案管理、试卷管理、状态栏和系统帮助;快捷工具栏则含有教师信息表、授课列表、科研列表、教案列表、帮助和退出这几个快捷工具;主界面中的图片显示的是该校西区一景;状态栏显示时间日期等相关信息。

2.系统测试。测试分成如下阶段:模块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对程序的最小单位一一模块进行测试,是为了检验每个模块能否单独工作,从而发现模块的编码问题和算法问题。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篇2

P键词:信息系统;数据库;南宁学院

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据的高度自动化处理和分析,卷席各行各业,各个高校都在不断引进和完善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南宁学院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只涉及到部分信息的收集,没有专门针对学校发展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近几年南宁学院升格为本科,实现万人千亩本科的伟大目标,决定走应用技术大学,学校快速发展并壮大,教师队伍人数也不断增多,教师信息的统计,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变得更加复杂。研究并开发符合南宁学院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学校比较迫切的需求。

一、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以健全、科学、合理、准确的学校人事信息采集为基础,建立教师信息基础数据字典。数据字典能生成符合本科教学合格评估需要的教师数据信息。系统采用B/S模式,ASP语言,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系统具有数据录入、管理、统计、分析、生成功能。对于加快我校的信息化管理,促进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及时了解到师资力量的客观信息,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使系统更具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二、系统功能

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员级别分别是系统管理员、一般管理员,其对记录的查看、添加、修改与删除权限可根据需要灵活分配,并可以锁定登录。

基本信息管理:教工在注册时需填写其个人基本信息,在管理员未审核前可对基本信息进行查看、增加、修改或删除;管理员也可对所有教工基本信息进行查看、增加、修改或删除。教工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所在教学单位、教研室或部门、职务、姓名、性别、民族、岗位性质、性别、出生年月等字段。

管理员信息审核:管理员可审核教工信息,审核通过即可入库存档。同时可对教工信息进行增删查改,自由开关教工注册或登录查看、修改自己档案的功能。

智能生成报表:可以快速生成各种数据,如男女数据,任教学科数据、职称数据等。

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可按照Excel格式批量导入或导出教师信息。

智能自由组合查询:可对教工信息和字段进行筛选和自由组合后查询或输出。

三、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库平台与开发语言。采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Access是小型数据库,对于一个学校的教职工信息量,Access数据库是比较合适的。利用ASP可以向网页中添加交互式内容(如在线表单),也可以创建使用HTML网页作为用户界面的web应用程序。ASP可以与Access数据库或其他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从而大大降低了面向对象应用开发难度,提高了开发质量和开发速度。

(二)数据库表与实体。根据教师信息管理的内容和工作流程,数据库的设计如下:

教师基本信息表包括:身份证号码、姓名、密码、性别、民族、婚否、联系电话、家庭电话、籍贯、政治面貌、入党时间、出生年月、校内住址、家庭住址。

岗位信息表:所在单位、单位编号、所在科室、职务、岗位性质。

学历信息字典:第一学历(程度、方式、学制、学位、毕业时间、学校、专业)、最高学历(程度、方式、学制、学位、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职称情况表:职称情况(职称级别、职称名称、职称取得时间、职称聘任时间)。

工作情况表:参加工作时间、到校工作时间、当前职务任职时间。

劳动合同表:劳动合同类别、劳动合同年限、劳动合同期限、合同签订时间。

教师能力表:教师类别、专业领域、可讲授课程、科研方向、学科类别、导师类别、学缘、人才称号、荣誉称号、教学骨干、职业资格名称、其他资格最高等级、其他资格名称、双师型教师、工程背景、行业背景、专业技能背景、是否专业负责人、高校教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在职状态、备注等字段。

根据平台设计数据库的实体有:教师信息实体、管理员实体等。

(三)数据库创建。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之后,就可以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逻辑结构。下面给出部分创建部分表的SQL语句。

创建教师信息表teachers

create table teachers

(身份证号码ID_number char(18) not null,

姓名name char(20) not null,

密码password char(30) not null,

性别sex char(2) not null,

民族Nation char(20) not null,

……

constraint pk_teachers primary key(teachers))

此外还有管理员表、职称表、家庭情况表、工作情况表、工作能力表、学历信息表、岗位信息表等。其他表的建表方式基本上一致,就不一一列举。

四、性能测试与分析

系统测试,即测试数据库的完整性、健壮性、可靠性等。设计各种用例,测试数据库在各种情况下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能够达到系统所设计的效果。

(一)数据测试

数据测试是使用涉及到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教师基本信息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设置测试用例,通过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库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健壮性,保证功能的完整、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二)异常测试

检查数据库是否存在导致异常、数据出错、数据丢失、死机等问题,如果运行系统时出现异常,系统是否能够正确的保存原来状态数据,保证数据最小程度的损失。

五、结束语

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数据库设计要遵循完整性、科学性、关联性原则。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教师信息、分析教师组成、优化教师结构、规划发展方向的重要决策手段。一个优秀的符合本校发展规划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一个高校至关重要,特别是像南宁学院这样一个正在转型高速发展的高校,现在已经走在全国民办高校中走应用技术大学的前头,优化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数据库良好设计为高校教师管理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南宁学院实现南宁大学梦、打造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每,陈雄章.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南宁学院的实践与经验[A].赖每.鼎新[C].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将其应用于各项工作中适新时展的必然,尤其在教育系统计算机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下,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方式,将大大促进高校的师资建设,并将全面提升其信息化服务水平[1]。

高等院校教务部门是主导教学的重要机构,担负着沟通学校不同部门教师、教师与学生的重要任务,并负责安排、协调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可以说是学校的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相应的,教务部分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便肩负着教师的个人档案与个人信息的信息管理。一般来讲,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归属该部门管理。对于高等院校日常管理中,在职教师的信息管理是高校,尤其院系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信息可以真实、准确的反映本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类基础信息,并可以供教师用以记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改革以及取得的相应成果[2]。因此建立院系级别的教师信息管理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建立一个院系级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一线工作的教师,可以帮助相关的人员部门把知识和研究动态发展的深入教学和教师培训,为了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有利于推广优秀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院系级的高等院校教师个人信息管理对衡量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架构方式选择

目前来讲,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分为B/S架构与C/S架构两种模式,选择哪种架构不仅对于开发过程很重要,也对应此系统的教务部门具有重要意义[4]。

C/S构架模式又称为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架构模式。服务器通常采用性能较高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小型机等,并采用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系统。信息管理客户端则需要安装对应平台的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B/S构架模式又称为Brower/Server,或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信息管理客户端上,不需要安装专门软件,只要安装一个通用浏览器(Browser),如InternetExplorer、FireFox、Opera、Safri等即可,同服务器端同C/S构架一样,需要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进行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下面分析一下两种构架的区别。

(1)硬件环境:C/S构架模式一般建立于专用的网络,如局域网之间,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B/S构架模式可以广域网之上建立,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B/S模式有比C/S模式更强的适应范围,甚至不同操作系统类型上,只要具有通用浏览器,就可以正常运行。

(2)对程序的架构:C/S模式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更加注重数据交互流程,对权限多层次校验,对系统运行速度可以不用过多考虑。

B/S模式下,对服务器端的安全以及访问速度的多重的考虑,服务器需要进行优化。比C/S模式要求稍高一些,但B/S结构的程序架构是目前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前常见的有MS的.Net系列等,全面支持网络的构件搭建的系统构件技术的发展,使B/S模式愈加成熟。

(3)对安全的要求:C/S模式一般来讲,面向的用户群相对固定,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结构比较合适,而对于公开信息,或不涉密信息,可以通过B/S架构信息系统来进行或数据交互操作。

B/S模式信息管理系统,一般建立在广域网之下,对安全的控制能力一般较弱,面向的用户群具有不确定性。

(4)系统的维护: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中,维护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开销非常大的一部分。C/S架构模式程序由于其系统的整体性,因此设计与维护,都需要从整体考虑,维护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系统升级都需要较大的开销及人力、物力。B/S模式下,信息管理系统由构件组成,只需对个别构件进行维护与更新,即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与无痛升级,可以将维护开销减到最小。

综合以上因素,选择B/S模式作为本文所述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模式,B/S架构模式如图1所示。

3 第三方开发软件选择

为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与周期,本文所述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开发。目前常见的第三方开发软件有魔方网表、狐表、雅奇服务器版等多种,通过对比各软件功能及开发成本,本文选择魔方网表进行开发。魔方网表具有如下特点与优势:

(1)基于Web的B/S架构,使用方便,维护容易;

(2)数据库结构设计,安全稳定高性能;

(3)开放而灵活的设计思路,以灵活自定义的表单容纳数据;

(4)以引用、嵌入建立表间关联;

(5)用回写公式移动数据;

(6)以报表公式汇总信息;

(7)以工作流描述业务流程;

(8)用数据库存储模板和数据;

(9)由魔方网表服务器运行模板;

(10)最终形成CRM,ERP,OA等各种企业管理软件。

4 开发过程

魔方网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见表单,因文中所涉及系统较为复杂,因此采用自定义表单来创建,如图2所示。该软件对字段类型和字段设置有规范的设计,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够建立自然有关系的表单和表单间的逻辑,实现对数据库的动态重构。

图2. 应用第三方软件创见表单

通过设置表单格式,根据所管理信息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字段名称,对应的字段类型,这些操作简单而灵活。设置后可以得到如下美观而规范的表单,如图3所示。

图3. 应用第三方软件生成表单效果

而后,通过引用、嵌入等方式,建立表间关联,即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供用户利用浏览器,通过互联网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查询、增加、删除及修改等操作。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篇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教育层次的教学规模日益扩大,采用传统的教务信息管理方法(如直接手工管理或者开发程度不高的管理系统)不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融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先进管理手段。系统是建立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基于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选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进行开发。有登录,教师用户,管理员用户,学生用户四个模块。教师用户可以查看自身信息,修改联系方式和密码,查看、录入、删除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生成绩信息。管理员用户可以查看自身和教师信息,查询、录入、修改、删除课程信息和教师任课信息。添加、修改、删除教师基本信息。查询,添加,删除教师评价信息和修改自身登录密码。学生用户可以查看自身信息。

全文设计开发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采用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通过系统实现,用户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直接访问操作权限范围内的各项信息,同时系统也可借鉴应用到其他教育单位、一般政府机关和厂矿企业进行信息管理。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数据库;数据库程序设计

2 需求分析

2.1教务信息管理业务

教务信息管理应包括学校管理条例,基本职能,技能信息,教学成果,培养方案,教学通知,校历等基本信息。还应包括院系设置查询,专业设计查询,教学计划查询,课程设置查询,教师信息查询,学生成绩查询等功能。提供教师,学生,管理员三种用户的登录,根据身份的不同,操作权限就不同。

2.2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通过对教务信息管理业务的了解,另外考虑到开放时间只有三个月,技能力量相对薄弱,所以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简化了一些功能。

系统提供管理员,教师,学生三种用户的登录。

管理员可以查看自身和教师信息,查询、录入、修改、删除课程信息和教师任课信息。添加、修改、删除教师基本信息。查询,添加,删除教师评价信息和修改自身登录密码。

教师用户可以查看自身信息,修改联系方式和密码,查看、录入、删除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生成绩信息。

学生可以查看自己基本信息和成绩。

2.3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1.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类似于档案管理,它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目前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还是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同时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教务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使计算机应用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它已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教务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教务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2.系统还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数据库的科学的设计避免出现数据冗余。

3.系统应有良好的可操控性和简洁的界面。

2.4系统功能设计

1.教师,管理员基本信息列表功能

查看所有,或者按条件搜索教师,管理员的基本信息。

2.课程管理功能

查询,录入,修改,删除课程信息。

3.教师任课信息管理功能

查询,录入,修改,删除教师任课信息。

4.教师评价管理功能

查询,录入,删除对教师的评价信息。

5.教师信息管理功能

录入,修改,删除教师基本信息。

6.学生成绩列表功能

维护学生的成绩,其中包括查询,录入,删除学生的各门课程的成绩。

7.学生信息管理功能

查询,录入,删除学生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

8.学生信息查询功能

学生查询自身的基本信息和成绩。

2.5运行环境

考虑到现在windows操作系统在中国的普及率很高,而且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工具在大学里也作为重点课程学习过。工作中也被绝大多数的编程人员所应用并认可,所以软件基本运行环境为: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xp/2003

数据库类型: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2.6技术选择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篇5

关键词:高校教师 校园 网络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219-01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很多高校纷纷采用数字化网络管理方式,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方方面面,在传统校园信息建设基础上,拓展现实校园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信息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信息的业务功能,达到管理水平、效率的最大化。高校各个职能部门针对信息化管理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而生了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教学信息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年终考核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为日常高校教师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便利,在一定范围内,信息查找快捷高效,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也产生出一些问题。

1 建立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1)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教学档案信息系统、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年终考核档案管理系统等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于校园网络中,由相应职能部门分别管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内容不同,逐步完善各个系统,这就为原本日常教学、科研任务就繁重的高校教师带来了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各个系统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意味着有多少系统,每位教师就要记多少用户名、密码。冗杂繁琐,年长的教师有时还会混淆遗忘,这就大大改变了信息化校园方便快捷的初衷。面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这种困扰,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2)现行的各类档案管理规定的标准仅限于实体管理为主[1],功能不全,内容空洞抽象,提供利用面狭窄,反映本人个性特点,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档案材料极少,缺乏对教师历史价值的评价,不能实现对人的相对全面的衡量与评估。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针对性强,材料精炼,信息量大,可以提供及时、准确、优质的信息,是对现行人事、教学和科研档案的补充,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能够为高校各项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

2 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

(1)教师本人的基本信息材料:包括第一学历、进修深造、培训材料、最后学历、学位、工作履历、职务、职称等情况。

(2)教师本人的教学信息材料:包括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学生评教、课时量、历年授课情况、教学质量及业绩鉴定材料。

(3)教师本人的考核信息材料:包括每学年度的业绩考评材料,考核的量化评估。[2]

(4)教师本人的科研信息材料:包括论文及收录情况、著作、创造发明、科研成果、各类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及科研、教学获奖等材料。

(5)教师本人的社会兼职、参加社会各类学术团体及任职情况的材料。

(6)其他与教师本人业绩有关的材料。

3 建立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的作用

3.1 评价的依据和凭证

建立一个统一的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作用发挥最大[3]。职称评审是激发专业人才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学习技术,钻研业务,努力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名誉,有利于促进教师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利于高校人才的有序培养。由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就要求人事、教学、科研等档案信息的准确性。这里的准确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档案信息自身的准确。档案,作为一种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应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现行的人事、教学、科研等档案管理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片面性、时滞性,信息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现行的人事、教学、科研等档案管理系统都是由各个高校自行建立,缺少统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平。综合以上两方面,结合档案管理自身特点,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统一、全面的衡量与考核档案系统尤为重要,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提供了评价的依据和凭证。

3.2 服务决策作用

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为广大高校教师学习、工作提供方便,还为上级组织全面考察、了解使用干部、人才提供全面的材料。通过利用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全面的了解教师的业绩情况,为高校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等重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 建立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指派专人认真填写每位教师每学期的业绩档案,确保信息准确、合理、公正,积极开发利用教师业绩档案资源,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使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其它系统一样,是个人信息的组合体。作为档案资源,内容具有可识别性,存在形式具有可查询性,其承载的个人信息极易成为价值极高的商品,因而具有相对保密性[4]。因此此系统只对相应级别领导及管理员具有整体调阅权利,其他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调阅整体信息,教师只有维护本人信息的权利。教师业务档案管理部门在提供档案资源,促进信息共享的同时,必须充分保护教师个人信息,确保管理中个人信息的安全。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应对建立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这项工作更加重视,不断补充完善,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娜嘉,宋新婵.对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的探讨[J].兰台世界,2005,12.

[2] 江福兰,张萍.浅析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J].云南档案,2008,1.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教科研在线管理平台,以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管理工作的进行,但现有的高校教科研管理系统,存在一些问题,而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现有的教科研管理平台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高校应持续地对教科研信息系统进行探索和设计,以满足学生、教师和高校日益丰富的教科研需求,使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两大模块的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1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时展的必然要求

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化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更是信息化教育的主要阵地,近年来的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以及科研管理需求和方式的逐渐发展都体现了高职院校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完善的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和满足教师日趋复杂的教科研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能力。

1.2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效率

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中,由于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较低,科研项目的申报、资金申请等流程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从而降低了教师的科研效率和科研热情。而高度信息化的教科研管理系统则拥有一套标准化的过程组织管理、流程完善的手续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资金管理、内外部资源协作的进度管理、动态合约与成本核算的规范管理、透明化的招采管理、可追溯的交付成果管理及风险可量化的现场管理,保证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从繁杂的手续流程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科研的效率。

1.3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创新主要途径,如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育理念都依托了互联网技术,而为了支持不断创新的教育方式,就需要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教科研管理系统来支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状态的可视化窗口来了解每个学习个体的具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让个性化教育真正落地。其次,通过教科研管理系统,教师能够更为便捷地对教学任务、教学计划等内容进行管理,通过系统给予的反馈调整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更佳的学习结果。此外,学生也能通过教科研系统进行自我学习管理,针对教师的反馈完善自身学习,同学之间也可通过系统进行交流,如疑问问题解答、知识求助等功能都会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高职院校教科研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教科研信息化建设定位不准确

在进行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许多高职院校管理系统的定位不够准确,追求一步到位。首先,在系统建设前期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对系统受众的需求进行调研,过分依赖已有的管理系统如本科科研管理系统、本科学生管理系统来进行,因此在系统底层缺乏更为细致的设计,在后期进行更新时就要受到底层设计的限制,很多新的需求无法实现或者需要消耗更多的成本来实现。其次,由于技术限制,高职院校在进行系统设置时往往需要通过招标外包来进行,而目前很多院校采用的“低价中标”的方式大大削弱了系统的品质,供应商为节省成本而降低系统建设的标准,为教科研管理埋下隐患。此外,大部分高校的系统建成后更新的频率太低,无法实时跟进科研和教学管理的需求,使得系统与需求脱节,降低了其实用性。

2.2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滞后

从教育的目的来看,研究型大学在教学上更偏向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较多,而高职院校更偏向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因此在进行教科研信息化建设时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投入更多的精力建设教学环节,而忽略了科研环节,科研与教学模块的不平衡也导致了科研人员在系统应用方面的体验大大降低。同时,高职院校内的科研人员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对科研管理系统缺乏积极性,即使学校提供了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教师也缺乏动力,不配合学校进行科研管理系统的高职院校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张光桃,嵇煜,周启伦(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摘要]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任务管理中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对其教学水平和科研效率都有直接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已成为趋势,完善的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效率以及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而目前的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本文从建设定位、建设理念等方面出发建设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系统,以支持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日益丰富的教科研管理需求。

2.3缺乏专业的教科研管理信息人才

建成后的教科研管理系统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运行和维护,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系统维护工作还由供应商提供,供应商虽然能够更加专业地对系统进行修正和调试,但仍有很大局限性。首先,缺乏对紧急突发问题的处理,在系统突然出现故障时修复时间太长,而且还面临着数据崩溃、丢失的风险。其次,供应商对系统的运维无法从教师、学生以及高校的角度出发,无法在运营和管理中更深入地挖掘教师的需求。另外,高校中对教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维护的人员往往身兼数职,还承担着较多的如教学、科研等任务,因此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系统的管理中来,对系统的运用也仅仅停留在管理权限等基本事务的操作上,这也阻碍了高职院校全面推进教科研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2.4缺乏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

教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依赖网络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就涉及了信息安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倡导以及信息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已经逐渐建立了信息安全意识,开始注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然而在教科研等公共管理系统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首先,部分高职院校还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信息安全,如管理权限移交流程、登录密码的保密等都较为随意,存在着很多能够人为影响的因素。其次,高职院校对教科研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缺乏投入,没有重视安全问题,在信息安全上的投入无法满足其需要,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上多以事后补救为主,还缺乏事先的预防工作。例如:2017年5月爆发的比特币病毒就影响了国内多所院校,大量科研资料泄露,学生毕业论文等资料被锁定,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高职院校教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3.1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

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有助于高校了解教师及学生的需求以建设更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系统。高校应尽可能地在科研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埋点,以获得更大体量的数据,减少后期分析的片面性。数据收集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决定着信息化的方向和价值。因此,在前期高校应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如前期投入过大,可先选取某院或者某系进行试点,将试点结果制作成调查问卷后全校发放,根据收到的问卷反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以充分满足师生的需求,让系统变得人性化。同样,在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完成后,仍要对数据进行收集,以获得相应的反馈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在后期的维护和更新中进行修正。

3.2平衡教学和科研的比重

上文已提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偏向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科研关节相对薄弱,体现在教科研管理信息化上则是对科研环节不重视,科研管理系统滞后、体验差、功能少,长此以往则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越来越不愿登录科研模块,使科研模块形同虚设。因此,在设计方面,科研模块的设计不能大范围地应用现有的模板,而是应该从学校本身的科研特色出发,去除不相关的内容,将科研的各个环节简化并全部采用线上操作。同时,在教学模块的设计中加入科研模块的入口,让教师认识到科研模块的重要性,增加登录科研模块的频率。此外,还应采用可视化的界面来呈现科研项目的进度、资金使用情况、预期完成情况等,让教师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减轻其负担。

3.3建立专业化的系统管理队伍

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还离不开管理系统人才的培养。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学校就应招聘专业的人才或者安排校内专职人员,全程跟进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如此才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管理系统的功能、优势、缺陷等问题。如无条件招聘专职人员,则要加大对校内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首先,组织人员到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院校学习访问,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其次,还应聘请专业的机构对校内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此外,在校内人员的选拔上尽量安排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年轻人,以适应较高强度的管理工作以及较为复杂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3.4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严格制定每个人负责的职责模块,完善权限管理、账户移交、信息查阅等涉及信息安全事项的流程。同时,要定期对管理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及时对系统漏洞进行填补,防止系统崩溃和信息泄露的事件发生。此外,在校内应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普及信息安全知识,让师生充分重视自身的信息安全。当信息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要及时进行补救,同时切断网络防止信息的进一步丢失,将线上工作转为线下工作,保证日常工作不受影响。如果本校无条件进行信息安全网络构建,在进行招标时要严格筛选供应商资质,摒弃“最低价中标”,采用“择优中标”策略,充分保障科研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4结语

高职院校教科研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体系、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及高素质的信息教科研信息管理队伍为基础,均衡发展教学和科研模块,从而给高校的教科研管理提供完善的系统支持和制度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常秀娟,肖寒.基于网络的高教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詹杨.高职院校教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3]史俊霞,乜勇.“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3).

[4]刘洋,李舸,吴晓艳.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篇7

关键词: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15-03

一、引言

所谓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在综合教学管理过程中,广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综合教学管理效率。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和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国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需要攻克的难关较多。因此,我们必须在了解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之后,才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措施,促进我国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二、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和要求

1.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背景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体制与过去传统教学体制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参与选课、教师评价等教学体系的相关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随之而来的信息量也不断增大,面对这样的状况,进行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对高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首先是基础建设方面的要求,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就是现代化科技的运用,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计算机等硬件的建设,另外一方面是对校园网络的建设。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了,才有可能进行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其次,高校综合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就是要求进行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综合教学管理信息体系必须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内容,例如: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生的选课、考试安排,教师教学计划安排、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资源平台等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途径。

2.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传统模式现状

传统的高校综合教学管理出现了很多漏洞,与现代信息综合教学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处理比较缓慢,在信息扩散方面也很不系统,存在着诸多弊端。当前,高校为了突出学校教学的综合化管理,主要是以服务化、数字化为主,重点提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提升了一定的档次。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结构繁琐,很多组织结构形成了方面的延伸;第二,高校造成资源浪费现象以及高校人数的扩招造成了就业竞争压力增大;第三,缺乏信息的时效性以及组织结构要求信息发送是逐级的上传下达,信息处理非常缓慢。

3.高校现代化管理的新要求

高校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需要新技术、新手段、新思想、新观念、教育改革内容、新方法、教育发展方向、管理模式等重点融合的一个系统。从现代教育管理角度分析,现代教学综合化模式需要一个综合体,主要包含教育教学新观念、现代教育新手段、现代管理新方式、服务内容等管理整体模式,这样会使教育管理方面产生高效率的管理势头。教育管理现代化主要强调的是在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改革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管理决策。

高校现代化决策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实现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实现高校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发展科学的决策体系,需要一个完整的决策程序和一个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发展平台,是一个从传统信息处理的过程发展为信息技术处理的过程。学校教学信息技术不仅为了学校管理,还为发展学校知识等传输管理提供了方向。校园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对校园综合运行状况的全面分析,提高高校领导层的决策和对学生服务工作的改善。

三、校园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

1.指导思想

思想建设对于高校校园综合信息化来说存在着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学校思想建设指导工作,其主要内容如下:

(1)高校统筹规划

高校信息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内容,也是改革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高校统筹计划工作来说,需要对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方法、项目管理等进行多方向开发与发展研究。重视高校统筹计划工作是当前高校发展教学信息工作的第一步。

(2)项目分步实施

项目分步计划与安排,是发展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思路之一。涉及对系统信息的需要进行仔细调研,对系统方面的数据进行设计,对需求进行分析与实施,对专题进行拓展,加强管理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等诸多环节工作。

(3)专题分析应用

专题建设,是让高校信息建设分小项目发展的核心思路,使得内容更为专题化、细分化、科学化、决策化、信息化。根据高校专业化部门的不同,可以详细细分到各个部门进行资源管理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系统推广使用

系统处理好有利于高校综合教学管理的实施。依靠科技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是当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系统推广过程中,需要高校领导做好领头作用,重视高校信息化工作在高校综合管理建设中的作用,为建设与优化高校综合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方向。

2.利用校园综合信息系统进行决策分析

高校系统信息体系是需要一定的结构设计的,根据高校系统技术分析,主要内容由数据采集层、表示层、资源层和其它系统层4个层次组成,它的核心是业务层。综合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向现代化管理迈出了第一步,它只是进行科学决策的一种工具,要想实现科学的决策还需要充分发挥咨询的作用。目前高校的咨询系统还不够健全,许多高校虽已设立了一些咨询机构,但其“智囊”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一般的高校领导者仍习惯沿用“经验”来进行决策,这已远不能适应愈来愈复杂的高校管理工作。新世纪的高校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在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后,加强决策咨询系统建设。

四、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1.树立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理念

先进的综合教学管理理念引导综合教学管理体制的发展,要促进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首先应该树立相应的理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落实相关措施。相应的管理阶层应该时刻注重理念的宣传,高校管理者以现代化信息管理理念作为思想引导,作为建立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动力。管理阶层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帮助教师、学生更好地运用相关管理体系,管理阶层应该注重教学信息管理体系的切实可行性。只有真正实用,才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完成工作和学习,否则,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只是一纸空谈。

2.构建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体制

合理的理念是体制建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管理阶层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合理构建。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并不是仅仅将原有的综合教学管理体系机械化,而是使之现代化、合理化、高效化。不同高校的教学信息管理体制有所不同,在将其信息化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情况进行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构建。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内容包括:学生学籍管理、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学生信息反馈等等。高校在构建这些基本的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体制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增加学生奖惩制度、教师等级评价等内容。

3.建立教学信息交流平台

学校应该建立教学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学生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真正实现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实时收集相关信息是建立健全学校教学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应在第一时间及时与教师学生工作、学习相关的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否则就失去了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意义;其次,信息交流平台应该包括各种体系化的信息。关于教师的信息应该有教师质量检测标准、检测方式、教师人员管理、督导教学检查等等。而关于学生的信息就更为庞大了,不仅包括基本的学籍管理,更包括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管理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建立健全教学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学生及时地了解相关信息,更好地促进其自我工作学习的完善,真正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4.教师、学生管理信息化

教师、学生管理信息化是实现高效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信息化不仅仅是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的要求,更是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教师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更多地体现在其教学过程的现代化、信息化,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则要求他们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管理者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力求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管理者应该优化管理体系,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获得帮助。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教学考核、个人培训等相关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相关领导以及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个人发展。只有使教师看到个人在高校建设过程中的发展前景,才更加有利于避免人才流失,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管理者也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要求,管理者在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更应该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我定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清现实状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制定自我培养计划,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也应该积极实现自我转型;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管理方法运用较为悠久的高校,更应该将传统管理方法的优势与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真正实现与现代社会的结合,实现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一方面要按照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实施针对性措施,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信息化进程中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并不是表面上的管理机械化,而是管理理念的信息化。只有运用真正先进的管理理念,才有可能做到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陈锋敏,李颖智,罗田.校园金融信息化与高校管理现代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0(5).

[2]程蕾.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学版).2013(22).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篇8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10-01

高校的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维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完成既定的教育管理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所高校在当前社会竞争中的生存、发展与地位。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发展的良好背景,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经之路。

1.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1有助于教务管理工作系统化。一体化教务管理系统是面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并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它包含了所有的日常教务工作,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在学校内的所有信息都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教务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面向高校和二级学院两级教务管理的网络基础,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查询、个人自我管理的平台。

1.2有助于提高教务管理效率。教务管理工作由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管理活动转移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平台上,数据的收集、处理方法、查询方式及打印格式得到统一,实现了教务管理的规范化。教务管理中的各种数据能根据需要自动处理,并自动生成各种表格,得出相关的分析和信息反馈。教务管理信息化促使教务管理朝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教务管理效率。

2.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思想上,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认识。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务管理工作变为了自我管理,大部分师生能积极使用教务管理系统,享受教务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便捷,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映,并提出系统操作流程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由于教务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人员广,学校相关部门及人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而少数教师对操作程序和方法的改变表现出消极、抱怨的态度,不按照教务信息管理规程办事,找教务管理人员代为操作,甚至手工填表,这便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技术上,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以服务广大师生为宗旨,围绕教务管理工作为中心实施,但由于许多高校人力资源条件有限,多去相关软件开发公司购买相关教务管理软件,而且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参与意识不强,致使许多功能模块无法确切体现教务管理人员的思路与意图,再加上操作不够简便和人性化,少数模块的功能开发不够完善,这些都影响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他们很难符合本校教务管理的实际需求,也使得软件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造成软件功能的缺失或浪费。

2.3队伍上,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务人员是高校教务管理的实施者,也是信息化进程的推动剂。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管理意识,不注重信息化技能的提高,不能主动发现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对软件的研究和进一步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提高认识,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大经费的投人力度,及时配备和更新配套设施,确保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其次,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自身认识,更新观念,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最后,教师、学生要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教师要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意义,学生要认识到信息网络技术已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全过程。师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多提出合理建议,使教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3.2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学科性质和办学特点开发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务管理系统,以与校外软件公司合作研发为主,依托软件公司的技术力量,教务管理人员参与研发;同时,针对学校具体情况,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开发出科学合理的教务管理系统,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教学管理之中,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开发应更趋完善,应涉及到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教师信息系统、学生信息系统、教学计划系统、排课系统、选课系统、成绩系统、学籍系统、实践教学管理、考务系统、教材系统、评教系统、课程系统、试题库系统、毕业生系统、教学资源系统、收费系统等。每个系统都要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标准性,认真做好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处理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3.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能力。在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务管理信息化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要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信息化能力。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还要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具备教学过程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优化组合能力。为此,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可通过自学、在职培训、进修等形式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学校也要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信息专业人才的引进,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专题研讨会、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全面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务管理信息化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才能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琼.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2006,(1):71-74.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篇9

关键词:教学计划管理;系统设计;数据库;c/s

 

教学计划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教学计划管理一直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重复性劳动多。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学计划管理就更显得繁琐和复杂。传统的教学计划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再适应发展,并有碍于教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手段。现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发一套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教学计划管理水平。

一、技术背景

(一)基于c/s两层架构体系模                                 

(二)net framework 体系结构

net framework 2.0是一个虚拟执行的环境,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和计算平台,它简化了在高度分布式internet环境中的应用程序的开发一般可将.net framework划分为两部分:公共语言运行库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和.net framework类库。公共语言运行库是.net framework的基础,它能提供内存管理,线程管理和远程处理等服务,可以确保代码的准确性和程序的安全性,而.net framework类库,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面向对象的可重用类型集合,我们可以使用它开发各种应用程序。

二、系统架构

(一)系统主要功能和总体结构设计

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的开发主要内容包括用户管理,密码管理,课程计划制定,课程信息管理和维护,课题计划制定以及对学生和教师基本信息的管理等,系统主要功能和结构如图3所示:

(二)开发平台和软件

教学计划管理系统在.net framework 2.0的开发环境下,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5的开发平台上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和调试,数据库服务器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5。

三、系统实现

(一)登陆模块

系统登录模块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和密码管理。该系统的用户主要分为管理员、教师、学生三种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当不同的角色进入系统后,可进行不同的操作。

学生:修改个人密码,查看课程基本信息和本学期所开课程信息,检索课程信息,生成水晶报表,进行打印和格式的转换等; 

教师:查看本学年或本学期所开设课程信息以及自己所授课程的信息,查看自己指导的课题和学生信息,查看个人基本信息;

管理员:用户信息的管理和维护;课程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制定课程计划,制定课题计划等。

(二)系统设置

当不同的用户以不同的角色进入系统后,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系统进行设置,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和样式。系统设置主要包括字体设置和皮肤管理两部分。

字体设置:包括字体的格式设置和颜色设置;

皮肤管理: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皮肤来更改系统的界面风格和样式。

(三)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所开课程信息、课程查询。不同的角色可以对课程进行不同的操作。

课程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专业编号、学时、学分、试验时间。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添加新的课程以及修改、删除、查询课程基本信息。

所开课程信息即课程计划,是本学年学期所开设的课程信息。所开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教师编号、学年、学期、开课时间、课程类型信息;同样,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操作,比如说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所开课程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对课程基本信息进行维护,而教师和学生角色可以查看课程基本信息,查询课程计划信息等。课程信息查询包括单条件查询、多条件查询以及模糊查询等类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或输入查询条件进行查询,并可以生成水晶报表进行打印或格式转换(excel、word、pdf等)。

(四)课题管理

课题管理是针对学院的毕业生毕设课题的情况进行信息管理的。主要包括课题基本信息、学生选题信息以及课题信息的查询。

课题基本信息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专业名称等信息,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实现添加新的课题、修改课题信息、删除课题等操作。

学生选题信息是对学生毕设选题的记录。包括指导教师编号、学生编号、课题名称、课题内容以及学年等信息,学生可以查看自己毕设选题情况,教师可以看到自己所带的课题情况和学生信息。

学生课题信息查询同课程查询类似,同样包括单条件查询、多条件查询以及模糊查询等内容,用户查询出来的内容可以自动生成水晶报表进行打印或格式转换等操作。

(五)师生管理

教师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教师名称、教师编号、所属院系编号、性别、电话、民族等基本信息,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可对教师基本信息进行查询等操作。

学生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编号、学生姓名、所属班级编号、政治面貌、民族等信息,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学生可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查询等操作。

(六)系统帮助

系统帮助是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用户可以通过帮助来了解系统的基本信息并解决初级用户使用系统的困难。系统帮助包括两部分:关于系统和帮助中心。

“关于系统”部分主要介绍系统的概况和笔者的感言以及系统反馈信息的通讯方式等。

“帮助中心”主要对系统的概况和系统功能以及系统操作方法和步骤做以详细的描述,对用户来说,特别是初级用户,使用帮助中心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结语

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的实现极大的促进学院教学计划管理工作的高效化,把教学管理人员从繁杂、沉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更好的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和修改,使学院教学质量进一步稳定提高;同时,教学计划管理系统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服务平台,学生或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查询,方便了师生对教学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对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同时也有助于学院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使学院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mayo,j.c#技术内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2]微软公司.microsoft visual c# .net自学教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微软公司.sql server数据库程序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篇10

[关键词]高校 教务管理 信息化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刘明婧(1974- ),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务管理。(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041-02

高校的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维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完成既定的教育管理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所高校在当前社会竞争中的生存、发展与地位。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发展的良好背景,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经之路。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

伴随着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发展进程,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信息、各类数据的统计使教务管理日益繁杂。为应对复杂局势,高校都开始加强了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教务管理实现自动化状态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种数据和信息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处理和完成的,改变了传统教务管理模式下信息数据层层传达及存储的工作困境,也避免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通过人工操作可能会出现的信息不准确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各类数据信息共享、交换与互动增加,实现了真正的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及多元化,使整个教学管理处于自动化的状态。

(二)教务管理更加规范化

教务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排课结果、学生成绩和评教信息等教学资源的管理,它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的过程管理,是一个庞大的、涵盖整个教务管理过程的繁杂的系统管理。其中各类信息的正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保持教学过程的畅通、高效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前提条件。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运行使得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登录系统查询教学资源,一方面增加了数据的检验环节,大大增强了教务信息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也使教务管理模式从以往的封闭状态转向透明、公开,以更快捷、更方便、更人性的方式促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规范和科学。

(三)利于整个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了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换与流通,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并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我们更应当看到,在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从教务管理人员到教师、学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的信息素养均在提升和发展。无疑,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提高整个高校的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决策、管理和服务是我国高校教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我们应当看到,教务管理信息化在促进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一)决策现状

在教务管理信息化背景下,师生评价数据更加真实。通过教务管理数据平台,学生可以对任课教师进行打分,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对某门课程的意见和对某位教师的意见,评分和评价都是匿名的,学生不必担心对教师的评价会影响师生关系,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这些重要信息,理应成为学校或者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事实上,这些数据没有体现应有的价值,很多高校将这些最真实的数据,只用来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却没有真正反映在教学改革中,更有甚者,数据被多年尘封,没有作出科学的分析,更别说影响学校高层的决策。因此,加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强化“决策”职能,使教务管理工作参与学校重大教学政策的制定,甚至在学校发展、建设规划和各项改革等方面都要发挥作用。

(二)管理现状

1.管理理念不够先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满足减少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教务处教务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简化教学管理的各项繁重工作,更重要的是借助信息化的平台收集更真实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信息分析,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在当前的教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从学校主要领导到教学主管部门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理念认识不够,缺乏统一标准,数据类型和开发技术的不同,使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更有部分高校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看成是教务处的事情,忽视了数据收集、共享和开放应是全校性的事实。

2.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缺乏活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专业在培养方案方面也在不断调整,一个具有灵活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改革的基础。但由于缺乏完整的教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各高校内部和各高校间在采集信息方面出现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的情况,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难以顺利完成。由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不尽合理,大多数管理系统的应用存在区域的局限性,难以适应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更没有充分考虑到高等教育改革及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管理系统不能长期稳定地使用。

(三)服务现状

1.服务意识不强。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在实现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要服务于学院的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服务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但现实是,无论从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还是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建设教务系统信息化的过程中都缺乏必要的服务意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队伍的素质问题。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主要是因为高校或者相关部门领导不重视对教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很多教务管理人员无法充分理解服务意识的职能,使得在处理教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2.服务模式落后。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后,使得教学管理趋于现代化的发展,这个系统的服务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但由于高校管理模式还是偏重于行政化,教务管理也大多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模式为主,强调按照既定的规范程序进行管理,在日常教学运作过程中也容易囿于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而无法真正发挥师生的创造才能和发展潜能。

3.服务水平低。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普遍使用,大大减少了教务管理者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搞好教学的服务工作,但由于受到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信息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信息反馈滞后,导致信息准确性低和服务质量不高。

4.缺乏人性化服务。高校教务系统信息化的过程中,各类数据资源更加详细和真实,数据平台的共享又增加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活力。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对信息化过度依赖,有些教务管理人员在上传下达、对内对外等方面缺乏及时的沟通与协调,导致教务管理工作缺乏人性化。

三、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重在建设

1.强化决策的理念。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化在提供良好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既要注重为高校的教学活动提供科学、合理、规范的服务,更要注重在推荐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中的重要决策依据。尤其是很多优势资源,比如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要通过互联网实现各高校间以及全社会的共享,在提高全社会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加强硬件投入。基于教务管理网络访问方式多样化、用户群体庞大、网络行为突发性较高等特点,网络安全尤其重要。要从软件系统、防火墙、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组件来保证网络安全,建立完备的网络安全体系。

3.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第一,增强服务意识。教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个性化服务的政策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学会认真倾听,全面了解师生的各种需求,最大限度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处理日常教务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对师生的理解、尊重,使学校的管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把人本精神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第二,增加业务能力。教务管理人员要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增强业务能力。一方面,要熟悉并熟练应用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各类数据的处理要准确、及时、到位;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以热情周到、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处理好两个关系

1.资源建设与有效应用的关系。高校教务管理中的资源既包括师生信息,比如教师的年龄、职称、专业及评价情况和学生的个人信息等;还包括课程资源,比如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信息。课程资源在教学管理系统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因为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课程资源建设要全面、丰富,涵盖学生选择课程的全部,也就是说,学生想选哪门课程,都能通过教学管理系统,找到相关的课程信息、任教教师的基本情况等。另外,还要做到信息的及时更新,当任课教师或者授课内容发生变化后,要及时更新,以使学生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丰富全面的课程资源建设的根本是服务于信息的有效应用。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的实用性和及时更新相关课程资源的时效性是其中的关键。比如,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共享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过程,要结合学校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使教务管理系统体现其有效实用的特点,这些资源要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及时更新调整。

2.信息化公开与人性化服务的关系。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包含教学、管理、教师、学生、设备等诸多信息。有些信息需要完全公开,有些信息需要半公开,如何设置信息系统的用户的访问权限,既可以保证按自己的需求享受资源,又能保证信息安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哪些信息需要公开、哪些信息不可以公开,既要体现信息共享的原则,又要顾忌人性化服务的要求,要兼顾两者,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有些信息可能会设计到个人隐私,比如,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身份资料等内容,这些信息要对访问用户设置权限,不符合访问条件的不得访问,更不得完全开放给信息系统以外的用户。对于诸多的课程资源,要保证向每位教师和学生开放,甚至可以在校际之间,或者面向社会开放。

正确处理信息化公开与人性化服务的关系,要求教务管理工作者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认识作为学校师生信息文档的共同托管者的责任义务。教务系统的主要用户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公共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输入后,教务管理者能准确判定哪些信息是公开信息,哪些信息是保密信息,哪些信息是半公开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需求是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性化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