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规程十篇

时间:2024-03-23 10:01:10

化工工艺规程

化工工艺规程篇1

简单说来,工艺规程是制造业企业必不可少的技术标准文件。它集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为一体,指导企业规范加工零件和产品总装,以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显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三大挑战和压力: 一是世界工业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带来的双重挑战。二是世界经济尚未持续强劲复苏,国内经济明显放缓带来的双重压力。三是以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以信息技术应用和制造业发展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面对这一严峻态势,我国制造业惟有积极主动应对,加快推进基于两化融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广义来看,制造业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朝着全球化、数字化、柔性化、精益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促使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因此,两化融合是一个整体而又复杂的企业创新发展系统工程。

基于这个目标认识,两化融合涉及的范围和深度,就不仅仅是以往的IT应用、软件实施、BPR、信息集成应用和网络平台建设;而应该是同步且重点推进企业经营、研发、制造、运营和服务体系的优化重组,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工设备及配套体系的更新换代和加工设备及车间工艺布局的优化调整等等,特别是促使它们与IT应用实行紧密融合。

尽管两化融合的作用和价值十分明显,但我国两化融合的总体情况却不容乐观。评估结果显示:2011年和2012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平均值仅分别为59.07和61.95。机床、船舶、汽车和钢铁等35个重点行业处于起步建设、单项覆盖(功能模块应用)、集成提升、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分别为31%、37%、22%、10%。其中,仅处于起步建设和单项覆盖两化融合初级阶段的企业比例就高达68%。

评估结果还反映出一些影响两化融合进程和效益提升的根本性问题,如:机床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普遍落后,信息系统之间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的水平还有待提高。重机企业既要努力提高关键生产设备数控化率和数控设备联网率,还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企业转变生产模式。大多数船企的造船模式与现代造船模式还有一定距离,应在信息化建设中同步进行流程优化与生产体系改造。

将这些评估结果与制造业30多年的企业创新和企业信息化推进历史作关联分析,其问题的严重性是显而易见的。制造业两化未能全面深度融合,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水平提升乃至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将失去很大的内生动力。这不能不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推进,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呢?

此前,笔者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制造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如同加工零件和产品总装一样,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先进的工艺规程(工艺路线和工艺要求)。也就是说,企业只有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去推进两化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实现预定目标。

通常,制造业两化融合工艺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八道工序。一是加强培训,二是评估现状,三是成立机构,四是制定规划,五是设计方案,六是采购设备,七是推进实施,八是评审验收。将这八道工序连在一起,就是一条两化融合工艺路线。

有了工序,还要有与其配套的工艺要求,可谓是相辅相成,互为关联。

加强培训工序,基于知识驱动和培训先行的理念,把加强培训设定为两化融合工艺规程中的第一道工序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对两化融合战略目标的认识,两化融合培训内容就不能仅限于以往的IT应用、软件功能和实施专题;而更应包括诸如全球制造业竞争态势和企业发展战略、两化融合和企业创新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柔性制造系统、IT和信息集成应用、现代企业管理与现代制造服务理念和方法、两化融合工艺规程、总体规划和技改规划等综合知识。

受训人员应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培训时间约为7~12天。通过培训,企业不但要考核受训人员是否掌握了相关理念和方法,提升了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更要考核受训人员,特别是两化融合主管领导和CIO推进两化融合的主观能动性及科学推进的能力和水平。此外,企业还应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发展规划和业绩考核实行联动,为企业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制定规划工序。毫无疑问,制定两化融合总体规划和技改规划是两化融合工艺规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企业在制定规划时,第一应理性、定性、定量地分析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自身发展战略和整体现状及其需求。第二应制定明确、量化的总体(应用)目标、内容和范围及规划与各项目的实施进度。第三应积极采用德国工业4.0、绿色制造、产业链、协同商务、战略―模式―流程、深化应用ERP、美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第四应大力推进企业现有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的优化重组,加工设备和制造工艺的改造升级,以及各种信息系统的建立、集成和应用。第五应制定规划及项目的投资概算,分析资金的投入产出。重要的是,整个规划应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完整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通常,规划应委托专业机构制定并经过专家评审。规划通过企业审批后,应将其作为支撑体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随后,企业应视规划进度将规划分解细化成若干项目解决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评审验收工序。对两化融合总体规划及相关项目进行评审验收,实际上就是两化融合工艺规程中的一道质量检验工序,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有效发挥这道工序的作用,企业应建立两化融合评审验收工作机制,将两化融合总体规划及相关项目纳入评审验收工作范围,并理性、定性、定量的进行评审验收。同时,企业还应切实研究评审验收的方式、方法,以及评审验收专家的专业构成等问题,以确保评审验收质量。

此外,还有一些关联性工序,对完善制造业两化融合工艺规程,有效提升两化融合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到企业现场开展两化融合咨询工作,据此分析、培育、提升一批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相关专业机构都应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扩展业务范围,提升业务咨询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等等。

化工工艺规程篇2

关键词:工艺标准化;CAPP;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0-0032-02

工艺标准化,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标准化的理论和方法,对产品制造工艺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加工装配工艺、工艺装备、工艺要素以及工艺文件等所有与工艺过程有关的要素所进行的技术和管理活动。一般来说,企业工艺标准化在工艺文件、工艺装备方面比较容易开展,但对工艺参数标准化、工艺余量标准化以及加工和装配工艺方面的标准化开展则较为困难。由于工艺受设备、加工条件和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工艺设计传统上主要依赖工艺人员的经验,工艺人员的水平和习惯不同,造成设计的工艺在工艺装备、工艺方法选择方面不同,使工艺存在多样性。导致工艺装备品种规格繁多,生产管理变复杂,工人的操作无法规范统一。同时也影响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工艺设计工作采用了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软件,这为开展工艺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共享平台。

应用CAPP工艺辅助设计软件,不能仅满足进行工艺卡片的编辑、工艺信息的统计汇总、工艺流程和权限的管理与控制。而应从有效地提高工艺设计的效率和标准化水平出发,在CAPP中应用标准化。根据企业工艺实践,将经验和工艺知识进行总结优化,形成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另外应将同类工序或同类工序操作中的有关工艺要素制定成标准或规范,满足不同加工对象在类似工序中的重复使用,以简化工艺文件的编制和生产现场管理,便于操作人员掌握工艺技术。在多品种生产中,更多的应用工艺典型化、工序标准化,提高工艺的标准化水平,使CAPP 系统实现有限智能,减少工艺多样性。

1 在CAPP中应用标准化的必要性

由于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是一切生产准备工作、生产计划和调度、成本计划和核算等的依据和原始资料,是生产作业的法规,工艺设计的质量直接对零件的成本、物耗、质量、产量等产生影响,它是工厂生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企业中工艺规程设计目前都是采用CAPP系统,但CAPP系统在引进企业前,是一种商业性的系统设计软件,它的服务对象不是一个具体的生产厂家,而是各种不同类型的行业。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在引进CAPP技术之初,就应当基于企业的特点进行CAPP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而这恰恰是CAPP应用标准化手段的开始。

从本企业的CAPP应用看,应用水平还偏浅,深度不够,还不能有效地挖掘利用企业以往的设计经验、知识和资源,解决企业工艺知识的积累、优化的问题,与当初引进设想的初衷相去甚远。

作为一种能够适合企业应用的CAPP软件,不仅要方便工艺人员进行工艺设计,而且要为企业其它信息化系统读取,可与ERP和CAM集成。因此要求该系统数据必须符合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要求。要达到这种要求,首先是工艺设计文件格式等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其次是工艺数据及编码等必须按统一的标准,第三是技术文件上出现编号、书写必须和产品设计统一,保证唯一性。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艺路线信息。

②工艺规程。工艺规程不但是工人操作的依据,而且与计算工时定额、工序成本与材料定额有密切关系。在运行ERP时同样也是安排车间、班组(单元、机床)作业计划的依据,也是数控编程NCP必须信息,所以工艺规程信息必须标准化和信息数据化,包括工序顺序、加工方法选择标准;装夹方法及工艺装备的选择标准;加工精度的选择标准;加工余量选择标准;刀具、量具的选择标准;切削用量的选择标准。只有规范化、标准化的工艺信息才能有利于与ERP和CAM集成。

③材料定额。这是加工前下料的必须数据,也是ERP产品原材料需求计划的基础数据。

④工时定额。工时定额是按每道工序制订的,是制订各级生产计划也是运行ERP的基础数据。

⑤工艺信息代码化与代码的规范化、标准化。工艺信息代码包括:工艺路线代码、设备代码、工装代码、工序代码、工艺规程代码、零件加工分类代码、材料代码等。

⑥工艺文件格式及种类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信息化后,对原来传统手工作业条件下工艺文件格式及种类必须做相应调整、修改。由于企业信息化实现了数据共享,除了与生产工人直接见面工艺文件保留纸质文件外,其他部门不再要纸质各种汇总表、只要提供计算机内的信息与数据。

由此可以看出,在引进CAPP系统之初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规范大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工艺数据,最终才能形成CAPP系统的支撑性文件之一——工艺资源数据库。如果没有工艺资源库的支撑,CAPP是无法使用的。在CAPP系统进行企业化取舍过程中,应用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标准化人员的介入,是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的。

2 CAPP应用中的标准化

在CAPP应用标准化的实践中,结合标准化特有的简化、统一化、通用化、典型化、系列化、组合化等方法。对CAPP应用当中出现的不同事物与对象开展标准化工作,使CAPP系统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服务于工艺设计工作。本企业所作的标准化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2.1 工艺模板的定置与更新

化工工艺规程篇3

关键词:三维装配工艺设计;装配仿真;DELMIA;俯仰装置

中图分类号:TP391.7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胡国高(197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航空电子产品系统工艺总体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电子装备行业内工艺设计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填卡片式的二维CAPP,装配工艺设计主要依靠图样和二维装配工艺规程卡片来表达。电气结构设计阶段所形成的产品数字三维模型得不到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化设计信息需要工艺人员分析和重新输入,与数字化三维CAD系统没有建立有效传递途径,不能与设计协同工作,工艺设计工作繁琐,效率低下,表达不直观,线缆敷设根据实物在现场进行手工实施,线缆设计没有三维模型化,布线路径不具体,机械装配和电气互联交错装配工艺过程不能准确清晰表达,不能进行装配工艺定量虚拟仿真和流程优化,装配工艺靠工艺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装配经验来完成复杂的装配工艺设计,装配工艺可行性、装配顺序工艺合理性、装配工具及路径最优化、装配操作空间可达性等问题无法在装配设计阶段得到有效验证,导致工艺更改较为频繁,输出的工艺规程可读性差,指导性不够,装配工艺规划编制周期长。在电子设备的样机研制过程中,对其装配性能的分析和评价都是根据零部件实物来完成的,即在零件加工完成后,在产品实际的装配过程中对其装配工艺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验证,根据装配结果对其装配工艺性进行修改迭代,使其满足设计要求,是一种典型的“试装配调试修正设计再试装配”传统电子设备研制生产流程,大大增加了装备研制周期和费用。先进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流程迫切需要以产品三维模型和设计物料清单(EBOM)为基础,改变现有的工艺集成制造体系,建立数字化工艺模型,形成以数字化模型为核心的数字化三维工艺设计体系,实现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仿真与产品设计并行,真正实现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

1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仿真规划

装配工艺过程仿真为产品装配提供一个三维的虚拟制造环境来验证和评价工艺规划的装配顺序、路径及操作程序的合理可达性。基于模型定义的数字化三维装配工艺设计过程需从产品数据管理平台(PDM)中获取某雷达产品设计数据,通过自行集成开发的数据转换程序将产品设计数据转换成DEL-MIA软件可以编辑识别的三维工艺设计数据,形成适用于工艺设计过程的产品结构树;将已定义的相关资源(如车间、工作台、工装、工具和人等)加入到DELMIA软件系统的装配工艺规划模块(DPE)环境中,形成工艺资源结构树,并在DPE中创建详细产品工艺结构树,进行三维装配单元组件划分、装配顺序和装配路径规划等工艺过程设计;根据规划好的装配组件、装配顺序及路径在DELMIA软件的工艺仿真与验证模块(DPM)中进行装配干涉检查、装配顺序仿真、装配工装工具仿真和人机功效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评判其合理可行性,优化迭代三维装配工艺,并将根据最终仿真结果固化的工艺输出可视化操作文档;将文档检入工艺管理系统(CAPP)中,同时从产品数据管理平台(PDM)导入设计物料清单(EBOM),在CAPP系统中进行计划物料清单(PBOM)配置,并进行编辑形成二维和三维可视化集成的工艺文件;然后将可视化集成工艺文件检入PDM系统进行归档,将的工艺文件传输到车间MES生产制造管理系统中,进行排产和作业分配,并将可视化文档在车间终端上进行显示,指导技术工人装配,实现无纸化装配生产。基于DEL-MIA软件的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总体规划。

2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

2.1三维装配工艺仿真数据转换接口

首先,从产品设计数据管理系统PDM中下载三维UG模型文件(*.prt)转换成DELMIA软件系统可以读取的STEP格式文件模型;然后,在DELMIA系统中导入STEP格式的模型文件,建立装配结构树[3-4]。在DELMIA软件装配环境中,利用VB软件自行集成开发的宏程序,调用产品设计数据管理系统(PDM)中输出的物料清单文件,将零件编号、名称和材料属性等相关信息自动添加到STEP格式的中性几何模型中,更新零件属性、为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进行数据预处理。

2.2快速三维装配工艺规划设计

在DELMIA软件装配环境中,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装配工艺设计,规划装配单元组件的装配顺序,定义装配工序及工步。其中,工步主要有直线运动、平面运动、径向运动、螺旋运动、牵引运动及典型运动[5]。而复杂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涉及电子元器件组装、线缆装配、机械装配和系统联试等,同时军用电子产品研制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研制周期短,而且大多数产品处于研制状态,变化频繁,其装配过程就成为一个经验性很强的工艺活动,装配路径和装配顺序规划、装配操作过程指令生成等需要反复迭代。军用电子设备的联接螺钉数量较多,需根据工艺人员的装配经验和装配生产环境,分析制定合理的工艺组件,分层次划分装配单元,并将装配工艺流程信息添加到工艺组件的名称中,通过工艺组件及其工艺(工步)流程信息,不断优化装配顺序路线,提高装配顺序的并行度以提高装配生产资源利用率,使装配过程中差异不大的装配作业集中完成,减少工艺组件的装夹和装配工具的更换次数,缩短装配所用时间,降低装配成本。

2.3某电子设备雷达俯仰装置装配的工艺过程仿真

2.3.1俯仰装置装配特点

俯仰装置是该电子设备雷达转台中最重要的结构件之一,是整个雷达最重要的俯仰转动与承力结构,装配精度高且过程复杂。主要结构件包括俯仰支架、轴承端盖、挡板、齿轮、轴承、电动机、轴套和平键,在挡板与支架之间还有定位销(见图2)。

2.3.2装配干涉的仿真

在DELMIA虚拟装配环境中,依据在工艺规划模块(DPE)中设计好的装配工艺流程和工艺组件装配顺序,通过对每个工艺组件的移动、定位和装配过程等进行组件与组件、组件与工装之间的干涉检查,一旦系统发现有干涉情况,自动停止模拟仿真过程并报警,同时给出干涉位置和干涉量,这样可以有效帮助查找和分析干涉原因(见图3)。该项是检查工艺装配单元组件沿着设计好的模拟装配路径在移动过程中是否与周边环境或产品有碰撞,整个检查过程在三维环境中进行直观地显示,为装配工艺过程优化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

2.3.3装配顺序的仿真

在DELMIA软件的三维装配环境中,利用已定义的装配工艺流程设计信息、产品设计信息和工艺资源信息,依据在工艺规划模块(DPE)中规划的装配工艺过程及定义好的工艺组件装配路径,对产品装配过程和拆卸过程进行三维装配工艺动态仿真,验证每个工艺组件按照设计好的工艺顺序是否能够无阻碍装配。如果发现工艺设计过程中存在装配顺序的错误,则可以重新定义工艺装配单元组件装配顺序、装配工序和装配工步,反复迭代装配顺序,避免出现在实际装配时才发现工艺组件装不上去的情况(见图4)。装配顺序虽然是按先工装后工艺组件,自下而上,由里向外的原则进行设计的,但仍不能保证规划的装配顺序合理可行,因为电子设备的各个装配结构单元之间需要用各种各样的线缆进行电气连接,导致规划的工艺组件装配顺序在接线时发现无法操作,同时实际装配生产现场制造资源布局、装配技能及操作习惯也会影响产品工艺组件的装配顺序、装配作业指令;所以装配知识与经验在装配工艺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电气互联复杂的电子设备研制过程中,这种产品装配特性体现得更明显。

2.3.4人机工程的仿真

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会涉及很多种类的工具、工装和操作工人的各种运动及动作,设备工艺组件装配移动的过程是一个人机互动的过程。在DEL-MIA软件三维虚拟装配环境中,通过控制虚拟人体模型,模拟现场装配人员在装配时的站位及各种实际操作动作,并进行计算和仿真分析,实现装配工艺方案的预装配及人机工效评估,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产品在装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6]。在DEL-MIA软件中可以根据虚拟装配环境进行人机功效仿真,分析各个工艺组件的装配顺序,可以对人体各种极限姿势进行模拟,检查装配路径对人体操作可达性的影响,工艺组件的装配是否在极限姿势的操作范围之内;同时也可以检查装配的操作空间是否能满足人体作业需求,装配操作是否舒适,相关设备布局是否合理(见图5)。在产品及工艺资源模拟结构环境中,将人体的标准三维模型放入虚拟装配环境中,根据可视、可达、可操作、舒适以及安全等5个要求,按照工艺设计流程对工人的每一个操作特性动作进行仿真。

2.3.5装配过程的记录及生成相关文档

利用上述装配过程的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仿真功能,将整个装配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可以播放的可视化文档及动画视频文件,指导现场操作人员进行该雷达俯仰装置装配,实现可视化装配,验证雷达俯仰装置装配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和仿真符合度,整个装配仿真过程经装配验证无误后,可以根据产品装配生产需要,定制生成相关文档(见图6)。同时,也可以制作维护保养电子手册和对雷达维护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帮助操作人员直观地了解设备操作全过程。

3工程验证

以某雷达部件装配为对象,利用数据转换器将产品设计数据转换成DELMIA软件可以识别的工艺模型数据,该数据导入DELMIA软件中构建装配工艺结构树,将装配过程中的工装模型、夹具模型等相关资源加入模拟仿真环境;同时,进行装配工艺顺序规划和装配路径规划,分配工艺装配单元组件,针对规划好的装配顺序和路径进行装配干涉动态检查、装配顺序仿真和人机工程仿真,并根据规划好的装配工艺指令,对装配工艺规划进行可视化的展示,交互式实现对每步装配操作的可视化分析,对装配协调过程中的可达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检查装配工艺方案是否可行。最终根据仿真的结果生成电子的三维装配工艺文件,指导装配生产,显著提高了工艺指导性以及现场执行效率。利用实物装配来验证依据仿真结果输出的工艺文件的正确性,结果其仿真符合率>98%,证实基于DELMIA软件的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仿真过程分析了装配过程中操作工具的可达性,操作空间的可行性,以及人机操作过程的工效,验证了毫米波雷达部件和其配套工装的可行性。

4结语

以某雷达俯仰装置为例,开展了基于DELMIA软件系统的三维装配工艺设计和仿真技术研究,实现了三维装配工艺的规划、装配过程的三维模拟仿真以及整个装配过程的可视化输出,实现了装配信息从设计到工艺的有效传递与共享,提高了装配工艺设计效率和指导性,减少了装配现场的问题,提高了装配质量和效率,三维装配工艺设计和仿真是提高复杂电子产品数字化水平的必要途径。本文未对基于三维模型的电子设备线缆敷设作业分析技术进行相关讨论,但其今后将是电子设备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目前的线缆敷设作业分析不是基于电子设备数字化样机来完成的,而是根据工艺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来确定线缆敷设操作指令,容易导致线缆敷设设计的随意性;布线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线缆敷设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线缆敷设工序的合理选择、分配与优化,能够提升电子设备的一次性装配成功率,实现电子设备线缆敷设的快速分析、分配与优化,这对于提高零件线缆敷设的可实现性和操作性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邹晓明,许建新,耿俊浩.基于三维模型的装配工艺规划技术研究[J].工艺与装备,2008(7):97-100.

[2]冯廷廷,金霞,王珉.基于MBD的飞机装配工艺模型设计[J].航空制造技术,2010(24):95-98.

[3]景武,赵所,刘春晓.基于DELMIA的飞机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J].航空制造技术,2012(12):80-82.

[4]孙中雷,陶华.飞机装配工艺仿真与可视化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6(2):55-58.

化工工艺规程篇4

1.二维CAPP产品

(1)工艺设计软件KMCAPP。KMCAPP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工艺规划和工艺设计的数字化,是实现企业产品从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制造的桥梁。KMCAPP于1996年正式,是中国最早的商品化CAPP软件产品之一,KMCAPP具备以下功能特点。

提供完备的客户化工具,企业可以自定义、自扩充工艺表格和工艺资源等,充分满足工艺设计和工艺管理的个性化需求。

提供图文一体的工艺编辑环境,可以轻松绘制工艺简图和编制工艺卡片。

工艺卡片中可嵌入多种格式的图形、图像。

支持文件、数据库等多种工艺信息存储格式(例如XML等)。

智能工艺卡片拼图打印功能。

提供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已实现与各种主流的CAD/PDM/ERP软件的集成。

(2)基于知识推理的工艺设计平台:开目参数化CAPP。开目参数化CAPP系统是借助于工艺知识辅助工艺人员进行工艺设计的软件系统,能提供工艺知识建库、工艺规则解释等工具,并提供大量行业工艺知识库。系统能帮助企业有效地学习、继承优秀工艺人员的工艺设计知识,形成企业的工艺知识财富,提高工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系统已在锅炉、电机和军工等众多制造业企业成功应用,开目参数化CAPP特色功能如下。

工艺知识定义工具:通过定义工具产生参数化的工艺流程,在定义过程中可以将定义好的数据保存为模版,分类存放,提高数据的复用性。定义工具定义内容包含参数定义和流程定义。

工艺知识推理与解释:可通过输入零件的特征及加工要求等已知条件,系统自动分析流程,自动生成工艺文档。通过应用本系统,零件工艺大部分内容可以自动和半自动产生,从而提高工艺数据产生的效率。

工艺输出:解释后的工艺数据自动填写在开目CAPP工艺卡片中,再利用工艺设计、编辑平台即可进行编辑和打印输出。

工艺知识库建设:建设和维护工艺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数据、工艺和现场经验等。

2.三维CAPP产品

( 1 ) 三维装配工艺规划软件KM3DCAPP-A。

KM3DCAPP-A是开目公司结合现代企业对于CAPP的实际需求,历经8年研究开发推出的三维装配工艺规划软件,至2013年已正式推出6个版本。KM3DCAPP-A能够对产品的装配过程进行可视化的模拟与分析,对装配方案进行快速评价,优化产品的装配过程,使企业工艺人员能够提早进入工艺规划和准备阶段,提前确定装配方案,模拟和预估产品装配性能及可装配性等问题。还可以实现实体的电缆电线建模,在建模之后实现三维布线仿真,模拟手工真正的线缆放线动作实现。同时,KM3DCAPP-A还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建立动态、直观的产品维修手册和用户培训材料(图1)。

(2)基于三维CAD 模型的机加工艺规划软件KM3DCAPP-M。

KM3DCAPP-M是传统加工与三维技术结合的创新产品,可帮助制造企业通过特征识别技术,并结合特征参数化工艺设计,实现三维环境下的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及工艺过程可视化。KM3DCAPP-M可以用计算机识别加工特征,在工艺特征识别出来后逐一调用工艺知识库获得各个工艺特征的加工步骤,生成每个工序和工步的工艺参数和工序加工图,实现三维设计、三维工艺和三维加工,从而打通三维CAD和CAM的桥梁。

3.开目工艺管理产品

开目工艺管理系统作为开目PLM整体解决方案中“工艺规划与过程管理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工艺数据管理、工艺资源及工艺流程管理、协同工艺设计管理和工艺研发项目管理等,能够帮助企业完善工艺管理体系、快速搭建满足其工艺设计与管理需求的工艺规划平台、建立工艺知识积累和高效复用机制,提升企业工艺研发能力和工艺设计效率,缩短产品研制周期,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图2)。目前该系统已在航空、航天、电子、船舶、汽车、装备和工程机械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制造企业提升工艺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带来了巨大价值,并拥有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电气电站集团、长安汽车、陕重汽和中国一重等企业客户近千家,获得了广大制造企业的普遍认可。

4.工艺管理相关辅助产品

(1)基于MODAPTS法的工时管理解决方案:开目工时管理系统。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的工时定额方法是以手工和经验来制定工时定额,工时定额数据量大,数据处理工作复杂。特别对于产品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工艺路线长的产品,工时定额编制周期长,工时定额的科学性、准确性差。如何快速地制定工时定额,提高工时定额数据的一致性和信息共享,是企业生产流程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开目工时管理系统运用时间研究中的MODAPTS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d Time Standard,简称MOD法)对工人标准作业过程进行研究,制定出标准作业时间,为企业合理制定工时定额提供了依据和方法。该系统提高了工时定额的准确性和效率,为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系统包括工时基础数据定义、工时定额编制、工时定额审批、工时定额统计及历史工时入库5个模块。具有快速准确完成工时定额制定、能对定额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分析和信息共享等特点。

(2)工装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开目工装管理系统。工艺装备从需求提出、计划制定、研制(采购)和库存,一直到车间的使用、最终的报废,构成了工装的全生命周期。开目工装管理系统基于工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构建了集工装申请、工装设计过程管理和工装仓库管理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上游与产品数据管理、工艺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与过程的无缝连接,下游为企业DNC系统、MES系统等信息系统提供更丰富全面的工装数据基础和源头(图3)。

二、行业优势

开目的CAPP产品在汽车、航空航天、船舶、机车车辆、工程机械、电机、电子和装备等行业都有应用,在汽车、工程机械、电机和锅炉等行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1)汽车行业主要应用开目工艺管理系统进行企业的工艺信息化建设。除基础管理功能外,专业协同的BOM管理功能、适合企业大规模定制的产品配置管理、实现T S16949质量文件的辅助编制,以及与上游PDM和下游ERP的集成应用等独具应用特色。

(2)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特点是工艺设计向制造现场延伸、面向三维模型的工艺规划、基于知识的智能化工艺设计和全球化业务拓展。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全球化进程,开目公司的CAPP也已应用到印度等海外国家。

(3)电机行业的应用特点就是全面应用,工艺管理系统、工时管理系统、工装管理系统和工艺质量管理系统等,开目工艺信息化相关产品与之都有很高的契合度。开目的电机行业用户里都配置了以上系统的应用。

(4)开目公司根据锅炉行业的行业特点,专门开发出多种专业CAPP系统,如冷做CAPP、焊接CAPP和参数化工时定额计算系统等。为锅炉企业提高工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了工具及方法,为锅炉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典型案例分析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机)是上海电气集团下属的一家综合性电机制造大型企业,中国机械工业500强,拥有大中型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设备和交直流电机等9大类、132个系列、5 000多种规格的电机电器产品,大中型交直流电机占全国电机行业的1/3。

上海电机厂生产方式主要是多品种、单件、小批量生产,按条线进行管理。上海电机厂在实施CAPP系统之前,就已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计部门已经有PDM系统,生产部门也在使用ERP系统,CAPP系统实施的目标不仅仅是管理好工艺相关的业务,也必须充当上下游信息系统的桥梁,紧密集成及传递相关信息,为ERP提供材料、工时等成本核算数据,工艺路线、工作中心等生产计划编制数据,以及物料清单等基础数据,为缩短生产制造准备周期提供可能,加速推进企业发展。

企业关注并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解决手工编制工艺文件和工艺汇总工作量大、效率低及易出错的问题。

(2)解决协同工艺设计的问题。

(3)解决工时、工装和工艺质量管理问题。

(4)解决各种管理系统间的数据相对独立,数据更新不同步的问题。

针对上海电机厂的情况,开目公司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针对大型电机、高速电机和中型电机3类主导产品,分别建立相应的专业工艺组。其他工艺组主要是编制先行工艺,为这3个产品组服务为主。

其次,工艺部门根据设计进行工艺卡片的编制、工艺装备明细表的汇总、工艺路线的汇总和工装设计(复制、修改)任务书编制,完成后进行工艺文件会签。会签批准后交给材料定额组进行零部件的材料定额卡的编制,全部完成后,将产品图样与工艺卡片、工艺路线表、工装设计(复制、修改)任务书和材料定额卡一起交回档案室进行统一管理。工艺文件归档后,车间进行工时编制,制造部进行工装设计。

第三,各工艺组设计划员统一进行工艺任务的分派、工艺卡片编制工作的协调以及工艺路线的汇总。同时,因为每个零件在加工时会在多个车间进行流转,所以存在多人协同工作,并行完成工艺设计任务。

第四,工时和材料独立管理,不依附于工艺卡片。

第五,大量工装,工艺人员下发工装任务后,由工具分厂完成设计、复制和修改。最后,纸质归档(图4)。

在前期项目规划过程中,双方围绕企业核心业务需求及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确立了本项目实施所期望达到的具体业务目标。并根据业务目标,将项目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工艺文件编制、汇总、签审和电子签名;第二阶段:工艺过程管理,与PDM/ERP系统的集成;第三阶段:工时管理系统;第四阶段:工装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五阶段:基于三维CAD的可视化装配工艺规划;第六阶段:工艺质量管理系统。

基于规划,上海电机厂在2006年8月,引入开目工艺管理系统(CAPP系统)进行工艺信息化建设,并开始了开目工艺管理系统(一期)实施应用。2007年10月,实施应用开目工时管理系统,以提高工时定额的准确性和效率。

2008年11月,实施应用工装管理系统,以实现工艺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010年8月,实施应用基于三维CAD的可视化装配工艺规划系统、工艺质量管理系统。2011年6月,

展开工艺管理系统深化应用,进行应用拓展、性能优化和功能改进。

迄今为止,通过应用开目CAPP系统,上海电机厂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

(1)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知识资产。目前在上海电机厂工艺管理中已完成工艺过程卡超过21万张、材料定额卡15万张、车间明细表37 000、工装60 000个、工装工时定额12万套,并建立了丰富的包括工序、工步内容、材料和工装等工艺资源库。

化工工艺规程篇5

关键词:CAPP系统;工艺设计信息化;应用

工艺设计是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之间的重要纽带,工艺设计产生的大量数据被用作生产制造、物资、财务等部门的基础数据来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把工艺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救出来,如何有效的管理大量的工艺文件和工艺数据,如何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集成等问题己越来越受到企业领导与技术人员的重视。CAPP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为企业提供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该系统的应用对工艺设计而言占据着重要位置。

一、传统工艺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效率低

工艺设计者既要考虑设计图纸上零件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材料等方面的信息,又要了解加工制造中有关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生产条件、加工成本等信息,还要开展大量的计算、统计、填写、查阅等繁杂的工作。

(二)设计质量不稳定,标准化程度差

工艺设计工作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它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工艺习惯、设计质量都会随工作人员的变动而变化,无法做到统一标准。因工艺设计者的岗位变动,使得一些工艺设计经验无法被传承下来。

(三)不能与现有信息系统集成

当前较为先进的ERP与PDM系统无法与传统的工艺文件进行集成,工艺部门与后续有关部门间的信息不能共享,产品从设计到工艺准备、生产制造,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周期过长。随着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将信息技术与CAD/CAM充分融合,开展工艺设计信息化管理是满足当下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工艺设计的流程和特点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

当设计图纸传到工艺管理部门,工艺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工艺加工顺序及方法,工艺人员编制零件的工艺过程卡片,并做好工装、工具、材料等汇总工作。对物资进行采购与供应的部门需依据汇总报表,制定采购计划及物资的发放。设计图纸定型之后,经过小批量试生产阶段,工艺逐渐完善,工艺规程也会随之定型,定型之后做好存档工作。

(二)工艺设计的特点

工艺设计是产品设计与制造的主要枢纽,也是生产制造的准备工作。工艺设计需要对工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工艺设计的首要任务便是对需要制造的零件制定合适的生产加工顺序与方法,从而保障生产出符合设计需求的产品。工艺设计务必要保障诸多零件信息处理完全。在工艺设计中,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零件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材料等方面的信息,还需要考虑零件在加工时所需要的加工仪器、加工设备等生产条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以及详细的分析,进而来处理工艺设计生产中的大量信息。

三、基于工艺设计流程与特点,CAPP系统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一)制作工艺规程模板

在CAPP系统中设计出与企业生产相符的工艺规程模板。依据有关部门对工艺文件的完整性要求,来构建种类多样的工艺规程文件、管理文件的格式、汇总报表格式等;在工艺规程、工序简图及表格文件中,需要对填写的区域属性开展定义工作,确定相关内容的数据关系、数据来源、填写方式、显示格式等,通过这些定义,确保工艺规程格式和工艺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为后续信息的集成提供支持。

(二)建立工艺资源库

工艺资源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效管理和运用资源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方便日后工艺设计的查询、引用等工作开展。这就需要对材料、刀夹量具、专用工装、标准件、仪器仪表、机床设备、工艺基本术语、典型工艺、工艺参数等建立相应的工艺数据资源库。以树形结构显示工艺资源库的内容,实现快速定位、查找、读取或借用,从而提高工艺反应速度,提高工艺设计效率和质量。

(三)建立工艺工作流程模块

1)定义所有需要使用工艺管理系统的部门及人员的名称、密码、职务、以及在具体业务中所担任的角色等基本属性,并设置权限。2)定义工艺管理系统中所需要管理的工艺设计过程以及工艺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文档的审签流程,确定每个流程节点需执行的操作,执行人权限,任务完成后自动流转到下一节点,同时自动提示该节点执行新任务,直至流程全部执行完毕。3)定义工艺更改管理的流程,该流程除了管理更改的结果,更主要的是控制更改的过程。更改的过程表现为审批环节的控制、历史数据的追溯、版本控制等。

(四)工艺规程编制模块

工艺规程编制模块提供了所见即所得的各种编制的功能。该模块含三部分:文字编辑部分、表格编辑部分和工序简图绘制部分。文字编辑部分提供文字编制、复制、粘贴等功能,提供专用的填写工具,具备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上下标、表面粗糙度符号等功能;表格编辑部分则提供表格填写、对齐、换行、块复制等功能;工序简图绘制部分可以通过内置的绘图工具,方便快速的直接绘制简图,也可以通过外部应用程序将所需要的图像插入到指定位置。工艺设计是开展工艺工作的关键,CAPP系统的应用,提髙了工艺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

(五)工艺设计后的数据汇总模块

数据汇总模块用于将所管理的各种工艺数据按照要求汇总成需要的报表形式。汇总的规则如分类条件、排序条件,计算等都可自由定义。在输入一定条件时,可对CAPP系统数据库中的每一项数据提取汇总,输出到Excel格式或定制的报表格式中。同时,汇总结果的打印格式可以进行定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CAPP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工艺编制人员的工作量,摆脱掉繁杂且重复的工作,基于此有效提升工艺设计者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最为主要的是,工艺设计者会有精力与时间去研发新型技术与工艺,从而开发出新工艺。要切实利用CAPP还需着重关注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可盲目追求信息化,在开展工艺设计工作时,需要确保工艺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数据的积累,以此来确保工艺设计工作顺利开展,使得企业工艺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晋穗.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3,04:13-16.

化工工艺规程篇6

关键词:化工;工艺技术;管理

对化工企业来讲,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因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主要是对生产活动中相关技术活动进行管理控制,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一、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概述

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是化工企业对其生产过程中全部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是化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在化工企业各类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简言之,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完善化工企业工艺管理的各类规章制度,并监督这些规定的落实,通过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实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安全生产,也直接关系到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二、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的任务和意义

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技术规程制定、规程执行情况检查、生产技术改进、技术引进、技术组织措施和经验总结完善等方面的内容。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据化工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生产的特点,建立健全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重点是管好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从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化工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由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部门为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管理部门。化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企业的技术工作,健全完善各项技术管理规定,维护好生产技术工作秩序,督促各部门严守规程进行生产,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正常进行;二是组织开展企业技术革新研究,推进技术创新进度,并负责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保证尽快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去;三是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立足企业现有物质技术条件,不断总结经验,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品种。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是企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条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企业的生产、安全、质量、环保、能源管理等均有密切联系。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关系到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同时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企业的盛衰。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的管理内容和生产中各个环节都有着相应的联系,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工艺的管理、对技术进行某方面或全面的改造、引进和创新以及对工艺技术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改进和升级。

1.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改。产品的工艺规程是在化工产品投入量产前根据前期的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在征求员工生产实践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工艺规程的制定,补充或修改,都是总结和吸收生产实践的经验而形成的。制订工艺规程时,首先需要了解相关工艺技术发展状况,并结合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避免陈旧落后的工艺,采用先进的适用的工艺装备。在设计制定工艺规程时,应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提出性能的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另外还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问题,通过成本核算或对比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经济最合理的方案,力求提高生产效率,使能源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达到最低,以扩大企业利润。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改,都应遵守严格的程序,最后必须经过总工程师的签署批准方能有效,重大工艺路线的变更,按规定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2.技术改造管理。技术改造必须从企业自己的特点和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应根据本企业的设备状况,技术水平和资金多少,采用适用的技术,不要脱离客观可能,片面追求最新技术。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一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不仅要考虑本企业、本行业的效益,而且更要考虑国民经济全局的效益。化工企业技术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建立在内外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本着效能、效率和现代物流的基本原则,对包括现有工艺装备的规格参数、功能结构或系统、工艺流程、工序布局、效能和厂房平面布置在内的诸多要素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分析本企业工艺装备及其工艺流程的主要优缺点,发挥优势,扬长补短,确定薄弱环节或瓶颈项,明确技术改造需求。

3.技术引进管理。化工企业技术引进是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迅速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它比开发新的技术所花的时间短,代价小,见效快。在技术引进项目中,技术标准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在发展化工产业中总会有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特殊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参杂在一起无疑会给引进项目增加难度。因此,在技术引进中,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建立项目组织中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按照现代化管理流程去部署每阶段的任务,遵照流程办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技术组织措施。在工艺技术的组织措施能够将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加以提升,不仅仅可以提高化工企业的产量,更加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并且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无事故。达到这些目的就需要对劳动的条件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开发研究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等保证实际生产任务的完成。技术组织措施可以克服生产技术上的薄弱环节,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生产在新的水平上平衡,有利于改善员工劳动条件,消除生产中的隐患,保证安全和消除环境污染,并且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源,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另外,在技术措施项目在提出后就要对其加强审查,以检验技术的先进可行性,在经过审查所选定的技术措施项目在上报相关的主管部门之后加以落实。

5.加强检查和监督。经常检查监督可以促进工艺规程的落实,也是对工艺技术管理的必要补充,是保障工艺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的必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工艺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要经常深入到现场实施指导,在进行工艺检查时,要坚决树立从严从细的原则,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检查监督,特别是对一些关系到关键问题的细节决不能放松,做到检查不走过场,用检查促进生产、有检查促进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工艺技术管理水平。

四、结语

化工企业的工艺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全面的工作,涉及到化工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工艺技术管理工作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化工企业要把工艺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核心工作来抓,积极探索技术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理念,不断提高和优化工艺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化工企业的创新发展。

作者:苗露 杨旭 于浩 单位:烟台巨力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崔燕.针对化工工程设计中安全问题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5(07).

化工工艺规程篇7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方法;发展。

曾经的中国因闭关锁国的政策而拖住了前进的步伐。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开始意识到,纵使手工业再发达,不发展机械类工业等于是杯水车薪。从此机械加工便被人们所熟知,而在此基础上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机械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美观,精密,质地渐渐成为了衡量机械产品的好坏尺度,这便是机械加工所体现的工艺艺术。因此,深入了解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将是推动机械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1.工艺规程是指导施工的技术性文件

一般而言,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加工内容,工时定额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设备等。而工艺规程则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特征,质量的参照及依据标准,原材料辅助原料特征以及用于生产的质量标准和主要经济指标和成品质量指标的检查项目及次数另外专用器材特征及质量标准。

1.2.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每一项机械加工需要制定的生产计划、人员的调度,检验加工的零件,核算加工成本,都是以工艺规程为核心,并严格按照其使用及操作说明逐步成形的。而处理生产中的问题,通常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共同依据。如若加工时出现质量事故,应该及时以工艺规程为依据来判定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1.3.工艺规程是新建机械制造类厂的基本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先制定出机械加工车间所需机床的种类和数量,然后在车间进行具体的布置,接着依据工艺规程和摆放的机床物确定车间的面积大小,以及以后所需要的人工和动力等辅助需求等。不仅如此,加工车间还可以适时地把现代科学技术融合进加工工艺艺术里,加工出新的机械加工艺术。

2.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有一个或若干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首先,在工艺过程中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在不改变毛坯和原材料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性能的情况下按一定的顺序组,使之成为合格零件。而工序是一个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过程。因而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加工是否连续完成成为了划分工序的依据。

完美的机械加工工艺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所有零件组装在一起,它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串联而成。每一步都是一个独立的工序,由安装,工步,工位和走刀组成的。就算在一个小小的工序里有时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工具对其表面精心仔细的加工,在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完成一个完整的工艺过程。一般说来,当加工刀具或加工表面发生变化时,也就构成了一个崭新的工步。一件完美的机械产品必有一个完美的装配过程,即使装备零件都是高质量产品但装备不过关,最后制造出来的也是一件不合格的产品,高质量的装配则可以在经济精密零件的前提下,装配处高质量产品。虽说机械装配是整个机械制造过程的最后一步,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保证机械产品质量的一步。

3.机械加工工艺的发展

机械加工工艺将沿着自动化的趋势发展,对未来的社会起到很大的决定性作用,而国民经济发展主力在于机械工艺的动力所在。但是在现实的状况下,机械加工所需要资源日渐变少,这就成为了机械工艺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的绊脚石。然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将灵活的运用在机械工艺自动化的研发中。当计算机逐步代替人力的时候,这在某一程度上也缓解了资源不足这个问题。

同时,实现机械加工工艺生态化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既可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使得发展更加的绿色化,无污染化。如今机械加工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来成熟,基本上已经有了自己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我国有已经有许多企业单位对卫星机械加工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自己摸索出了新的技巧,也为以后微型机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微型机械撇除了传统的机械直接微型化,远远超出了传统机械的范畴。微性机械在形状和质量上面都与传统机截然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知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开始探索微观的机械加工。经过不懈的努力,一些国内外研究机构已经在微小型化尺寸效应,微型执行器,微型机构测量技术,微量流体控制和微系统集成控制方面以及应用取得不同程度的阶段性成果。微型机械加工技术囊括了微型机械设计微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组装和封装技术,是微型机械发展的关键基础技术

经历了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微型机械已经在机械加工工艺有所成效,并开发出了一些小器件和系统,在社会中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同时就目前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在不久的未来它也将会以一个质量良好、价格合理、一个前所未有的态势出现,企业可以从中取得巨大的效益,而这些可以在各行各业种进行应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国际机械加工工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也定会日新月异。面对着未来的严峻挑战,企业单位可以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研究数控制造车间的体系构架与模式,研发快速带的制造计划,建立基础工程数据库,从而推动机械加工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栋《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2011.9

[2]苏文玉《浅谈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2010.(8)

化工工艺规程篇8

在产品设计环节可以使用比较完备的PLM系统实行产品重要文档数据的管理,在产品生产阶段也有比较完备的ERP系统来完成产品供应链的工作。但是在工艺设计及管理阶段却欠缺设计比较完备的信息化软件系统来提升工作效率,故工艺设计阶段成为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短板,所以研究设计适合于汽车企业的工艺设计及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产品开发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其需求分析为:对PBOM(工艺)进行管理,首先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完成从E-BOM(设计)到PBOM的调整与转变,在一个界面中,可以实现多种视图的管理样式,能够完成对不同视图之间的对比,并可以完成虚拟零部件的拆分与重组功能。对产品开发过程中三个阶段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工艺规划阶段作为产品设计与产品制造之间连接的桥梁,其工艺数据也尤为重要,工艺数据把从设计环节中产生的产品数据作为基础,经过工艺调整后,传输到生产环节,各个生产部门依据工艺数据进行产品制造。所以,急需一个设计完备的工艺信息化系统和上游的PLM系统以及下游的ERP系统之间实现系统集成。对工艺设计数据进行管理,原始的工艺管理方式为:各类工艺文件大都使用个人计算机进行储存,无法对工艺文件的版本、查看权限等进行限制,而且存储到个人计算机中,文件查找困难,各类工艺文件之间无法实现关联,难以复用。对工艺规划阶段的各个流程进行管理,首先把工艺规划设计阶段所有的流程设计模板,进行标准化处理,完成后,操作流程的工作人员可以便捷地完成某个流程内的工作内容;另外标准化的工艺设计流程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询各个工艺设计流程中的流程状态。

2汽车企业工艺设计解决方案

结合国内某个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现状,在经过分析研究汽车企业工艺设计与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与各种设计解决方案的比较,选择了其中一种比较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工艺设计与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2.1各类BOM的不同视图管理

在产品开发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中,各类BOM作为串联三个环节的关键数据信息,在每个环节所对应的工作人员、功效以及需求也有很大区别,而且每一类BOM也会有比较大的区别,不同环节当中的工作人员对产品的视角也会有所差异,所以每类BOM一定要符合每个环节的需求。工艺设计部门通过同一个平台进行工艺路线工作的设计,根据不同环节及工艺四大专业的区别产生不同的专业视图,从而每输,除去工艺设计及管理系统自身的功能外,个专业都可以根据适合自己专业的BOM视图来设计完成工艺规划。

2.2工艺设计及管理系统数据模型

对于工艺设计及管理阶段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数据信息:produc(t制造什么),process(怎样制造),plan(t在什么地方制造),resource(使用什么设备造)。通过使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把以上四个方面的数据信息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数据管理模型(也可称为PPPR模型,在企业中形成一个串联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及管理以及产品制造三个阶段的结构化数据信息统一体系。为了使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信息可以准确、快捷地在各个环节之间进行传输,除去工艺设计及管理系统自身的功能外,工艺设计及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做到能与上游的PLM系统以及下游的ERP系统集成,与上游的PLM系统集成可以将其上游的E-BOM经过调整后直接传输给工艺设计系统,从而可以作为工艺规划的基础;与下游的ERP系统集成可以将各种供应链信息传输到生产制造部门,作为产品制造的基础。

3汽车工艺设计及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重要作用

化工工艺规程篇9

【关键词】10kv 农网升级 改造 标准化 建设

现代农网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与工程设计相关的设计、物资、工艺、材料等确保农网升级和改造中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在提高工程进度的同时改善工程的质量,同时降低农网建设的投资成本,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满足农村电网工程建设的标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农网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建设项目,重点分析了安装工艺的标准化实施过程,全面达到农网建设的标准,有效解决农村用电客户供电问题。

1 10KV及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标准化建设

农网升级和改造过程中,提出了电网建设的标准化工程,基本上从规划设计、材料、安装以及档案资料四个方面加强建设。具体表现在:(1)标准化规划设计方面,必须要综合考虑整个工程的升级和改造项目,强化农网工程的方案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归纳并总结到,从馈线新建、台区以及线路绝缘改造方面进行,针对整个农网项目在明确了改造规格、范围以及配置方面要求之后,一般针对农网线路绝缘化改造和升级建设中,需要对台架与引线同时实施改造,依据相关配置要求具体实施建设,设计规划中,同时要注意农网升级图纸的质量,统一规范图纸说明、标注以及具体内容,严格审核图纸,确保农网升级改造规划设计图纸的标准化。(2)在材料方面。根据《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设计手册》中相关规定,统一规范设备材料的选型,每种材料都有相应的物料编码,确保每个地区农网升级和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导线、电缆其型号要符合标准,一般情况下,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之后,才可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有助于提升材料使用的标准化。(3)针对安装工艺的标准化建设,必须要制定工艺改进方案,规范农网工程,提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同时在安装过程中,要对农网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该项工程的规范性,强化施工及管理人员安装工艺的标准化意识。(4)档案资料管理的标准化建设。针对《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 有限公司10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档案范本》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要统一对农网工程竣工资料及其各种资料按照标准化进行管理,提高档案资料的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在填写相关施工跟踪记录时,根据该单位的隐蔽工程有影像资料,才能具体开展隐蔽工程的施工建设。同时要明确工程验收主体,根据施工项目建设组织参照相关文件来进行验收管理工作,一般根据一工程一档案的原则,对工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完善农网建设的档案管理。最后在档案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还要确保农网工程的准备、实施以及竣工资料全面记录,在格式方面要按照具体规范填写,针对农网中资料的格式、目录以及清单等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提高农网档案资料建设的标准化,同时为电网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提供了合理化以及规范化。

2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安装工艺的规范化,加强了工程质量管理

为了促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呈现规范化,在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进农网工程安装工艺标准化建设,在质量方面体现了“安全、美观、可靠”确保电网工程规范,标准的前提下,提高安装工艺水平,整个安装过程中,采用的是跟踪管理,针对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改造施工方案,全面推行农网工程,同时还在高低压杆型、接户线以及设备接点等方面提升安装工艺水平。整个安装过程中,对照《中低压配电网建设运行管理规范》,确保安装现场的图片以及文字科学合理,为农网工程配电线提供了安装工艺说明,与此同时,在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方面,提高其安装工艺的标准化意识,强化安装质量标准,实现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标准化建设。

基于标准化的规划设计,标准化的设备材料,标准化的安装工艺以及标准化的档案资料管理建设中,全面实现了农网工程升级改造的标准化建设,在规划方案全面、合理的前提下,避免配网重复建设和改造,节约了资金成本,加快了农网工程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同时标准化的安装工艺,减少了施工安装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因素,提高了工程的效率,提高了施工工艺水平以及技能标准,最后在标准化档案资料管理中,便于工程的结算及竣工档案资料的管理,提升了农网资料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我国新农村电网建设,实现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满足电量需求不断增加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标准化规划设计、标准化设备材料、标准化安装工艺以及标准化档案资料建设四个方面具体展开研究,有效解决了农村用电、供电问题,在农网升级和改造工程中,一切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确保规划设计合理,建设图纸符合规范,设备材料型号统一,安装工艺规范科学,档案管理合理有效,全面促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另外在提高农网改造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降低了电网投资成本,加强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实现我国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国平,黄立新,赵群超.10kv及以下规格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38).

[2]李超英,王萌萌,刘宇.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农网升级改造投资价值评估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2015(36).

[3]张天勇,刘红霞,黄静.浅谈10kv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前期管理工作[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18).

化工工艺规程篇10

关键词:化工工艺;安全危险;对策

化工行业比较特殊,有较大的危险存在于化工工业生产及工艺设计中,容易出现事故。针对这种情况,在化工工艺设计开展中,需要对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因素深入了解和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与管理化工工艺设计整个流程,避免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

1化工工艺设计概述

具体来讲,化工工艺设计指的是结合化学反应的工艺流程、反应条件及材料等,科学设计化工工艺中的安全设备、工艺管道、仪表以及泵阀等产品。在化工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每一种产品的化工工艺设计要求、设计原则等深入了解,严格依据相应的安全规程,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开展化工工艺设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对化工工艺设计原则与设计精神充分把握,对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各项细节灵活运用,保证与相关安全规范所符合,同时方便化工生产的顺利开展,以便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2化工工艺设计特点

化工工艺设计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与独特的工艺流程;研究我国现阶段化工工艺设计,可以总结出这些特点:化工工艺设计基础资料不够完善,一般情况下,由科研单位人员结合现有的资料整编出来,作为化工工艺设计基础资料,没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检验和完善部分资料,这样就无法保证资料数据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化工工业具有较多的设备管道,且对废物处理及原材料处理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就需要较多的总体投资成本。部分化工企业为了促使建设周期得到缩短,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会对正常设计周期进行缩短,开发、设计同时进行,甚至在建设过程中,设计还会遭到更改。且具有不统一的设计规模,化工生产装置具有不同的规模,为了促使投资成本得到就业,部分人员没有严格依据相应的规范要求来开展化工工艺设计。

3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判断

3.1化工工艺物料管理

原材料管理在化工工艺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为工艺流程体系的基础和开始,要将安全原则贯彻到物料选择、运输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内。在不同的形态下,化工工艺材料的化学性质也呈现差异,那么就需要对不同状态下物料的毒害情况有机明确,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其性质,科学判断当前的安全危险状态。

3.2化工工艺设计途径

采取同样一种原材料,生产同样的化工物品,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途径;在设计途径选择中,需要紧密结合生产环境条件,将最安全及最优化的化工工艺途径找出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有效平衡产能与安全,积极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避免污染到环境,且促使中间环节出现的副产品得到减少。

3.3化工生产设备

一般情况下,结合设备开展化工工艺设计,要在设备内部进行原料、添加剂或者半产品反应,化学原理作用下,有一系列变化出现,进而导致设备环境比较恶劣,高压、高热等。此外,还有一些潜在安全问题存在,需要充分重视设备安全。

4化工工艺设计中危险因素的控制

在具体实践中,要紧密结合化工工艺流程特性,将针对性的措施运用过来,严格控制化工工艺设计安全危险因素。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4.1工艺原料

在储存及运输化工生产各种原料、半成品、中间产品以及副产品时,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气体、液体、固体等;不同形态的化学产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也存在差异,且具有不同的危险性。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充分熟悉了解化工工艺原材料的特性,对其危险环节有机把握,科学辨别、分析以及评价危险。

4.2工艺路线

化工工艺设计实践中,需要逐步将危害性较高的原材料发展为无毒无害材料,也可以采取较低毒害性的材料;要对化学反应过程苛刻条件有机缓和,对催化剂合理选择,通过稀释那些特别危险的物料,促使化学反应剧烈程度得到有效降低;结合时展要求,将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运用过来,对危险化学品储存量有机减少,避免有过多的废料产生于化工生产过程中,且尽量重复利用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避免过大程度上破坏到周围环境。

4.3管道运输

因为易燃易爆、剧毒、腐蚀为化学产品的主要特点,那么就需要避免有安全事故发生于化工产品的运输过程中,严格要求管道运输。在设计管道时,需要综合考虑管道材质的安全性、地质条件等,科学设计,避免出现化工产品泄露问题。此外,要合理选择泵和阀门,紧密结合相应的安全生产规范来选择与安装泵和阀门,设计人员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充分掌握不同运输材料的差异化性质,提升选择科学性,保证运输生产的安全性。

4.4安全防护装置

化工行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那么化工厂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成本,对安全防护装置合理有效的设计,如果有危险事故发生,能够控制事故扩大态势,促使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等得到减少。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