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中十篇

时间:2023-04-03 13:19:07

大连高中

大连高中篇1

(1)市内五区考生可以选报市内五区的公办普通高中和全市民办高中。

(2)非指标到校生不能填报省级示范性高中指标到校生志愿。

(3)往届初中毕业生不能填报省级示范性高中志愿。

(4)经特长测试并认定具有特长生资格的考生,可以对应填报市内五区普通高中,其他区市县的考生可以对应填报本行政区域内普通高中;考生具有下列特长项目特长生资格,可以跨区域填报对应项目特长生志愿: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美术;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男子篮球和男子舞蹈;

大连市第八中学男子足球、管弦乐类和科技类;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男子排球和乒乓球;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女子排球;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男子足球;

大连市第二十五中学男子足球;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健美操;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男子篮球;

大连市第一中学女子篮球;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中女子篮球;

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女子足球、健美操及田径;

大连市红旗高中田径项目;

大连长兴岛高中田径项目;

大连海湾高级中学男子排球(今年仅面向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及长海县招生)。

(5)考生填报外市地的师范类学校志愿,其志愿填写在第三批录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栏内。

大连高中篇2

2007年11月10日,由大连市人民政府主办,泰德集团、大连市人事局、大连高新园区管委会承办,泰德人才港、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大连高新园区劳动人事局共同协办的“2007中国・大连人力资源高峰论坛”于富丽华大酒店拉开帷幕。本次论坛是继去年“中国大连人力资源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之后,在大连举办的又一届人力资源盛会。大连市政府领导、知名企业HR管理者、培训机构等主管高管,共计400多家企业、600余人积极参与。

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大连市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需要大批新型人才。为适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企业首先应该立足本单位,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人才的引进、培养是政府、企业、社会共同的责任,大连市政府要进一步梳理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到大连来。

势如一场高水准、前沿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风暴,本次论坛吸引了大连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从业者的高度关注,得到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力支持。应邀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演讲的著名专家有:INTEL(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科比・杰斐逊的全权代表张仲民先生,Sina网人力资源总监段冬先生,IBM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胡劲松女士,HP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监关迟先生,原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德礼,辽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曹晶荔女士,以及大连泰德人才港总经理黄贵生先生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围绕“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应对”展开主题交流。

记者从论坛组织机构之一大连泰德人才港总经理黄贵生先生处了解到,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即将实施,企业以“人”为本的核心战略定位不断突出,这些都对企业的HR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参会嘉宾针对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企业该如何通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进业绩提升;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何解决;人力资源发展作为大连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智力因素,如何打造中国东北地区人才与企业互动的对接平台等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热点问题,在此次论坛上进行了深度研讨。论坛从产业发展角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剖析了各种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问题。

此次论坛,搭建起大连新领军城市人才和企业互动的对接平台,意义重大,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大连、了解了大连,并使人力资源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泰德集团与其他承办方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构筑大连企业和谐的人力资源体系和服务环境,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做出贡献。

大连高中篇3

报名时间

2020年1月辽宁大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考生网上填报基本信息时间为2019年11月4--8日;报名资格审查和身份验证信息采集时间为2019年11月4--11日。

考生登录“辽宁招生考试之窗”(lnzsks.com),选择“网报中心”,进入“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或直接登录http://xysp.lnzsks.com填报基本信息;考生也可使用手机在以上两个网址扫描二维码下载“辽宁学考”APP,填报基本信息。

首次登录须先进行注册,注册后登录报名系统,准确填写各项基本信息,提交并保存。

报名对象

辽宁省普通高中2018级高二在籍学生必须参加本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参加过我省学业水平考试有不合格考试科目的学生可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相关社会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大连高中篇4

关键词:高架桥;横向布设;机场快速路;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U4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1-0049-02

大连市机场快速路工程是大连市实施“西拓北进”战略,带动南关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是北部城市空间拓展中的主要交通走廊,对沿线的地块的开发,发挥体育中心的功能,配套未来的金州湾新机场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线路全长11657.62m,工程采用一期地面道路(双向8车道)与二期快速路高架桥(双向6车道)分期实施的建设方案,一期工程在设计和实施中为二期工程预留建设用地。

本工程沿线的限制条件较为复杂,根据道路横断面方式的不同,全线主要分为三个路段:迎客路至松江路段、泡崖小区路段、泡崖小区至土羊高速路段。下面介绍根据不同路段的不同限制条件设计不同的横断面方式:

1迎客路至松江路段

该路段西侧为大连机场的飞机降落航道,东侧为长大铁路用地,受航空限高的制约,该路段不能建高架桥,同时由于两侧用地限制,近期将该路段改造为单幅双向8车道,远期拓宽为单幅双向10车道。

2泡崖小区路段

该路段西侧为泡崖居住小区,东侧与铁路用地间为一明渠,并且松江路上既有友谊街立交的下桥匝道在此落地,由于用地的限制,本次设计在尽量少占居民楼一侧用地前提下,充分利用了范围内的可利用空间。

2.1既有立交匝道范围内的处理

将既有匝道布置于远期桥墩之间,利用西侧有限用地增设一条车道,保证该段的双向8车道断面形式。

2.2既有明渠段的处理

将明渠盖板并改造平面线形使之处于远期的桥墩之间。

该段的布置方式使远期高架桥位于道路的东侧半幅,即充分利用了既有的地物条件,又可以使高架桥最大程度的远离西侧的既有居住区,尽量减小对居民的不利影响。

3 泡崖小区至土羊高速路段设计中采用的两种布置方案

方案一采用快速路的高架桥布置于地面道路的单侧半幅路上方,方案二采用高架桥布置于地面道路的中间位置上方。根据用地实际条件,总结以往的工程,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权衡了两种方案的利弊,最终确定了该段采用的方案。

3.1断面形式方面

方案一近期断面地面道路直接修建为两块板的形式,符合合理的道路断面形式,双向交通分离,远期高架桥的一侧桥墩坐落在中间分隔带处,其中整个半幅路正好位于高架桥的桥下,单向行驶,便于近远期地面道路的交通组织,保证交通安全。

而方案二近期道路断面需建成三块板的形式,中间为双向4车道,两侧为单向两车道,全部机动车道,断面形式复杂化,同时桥下横向空间有限,没有条件采用硬隔离措施,采用双向行驶对交通安全不利,同向行驶的车流内外侧交通也需要利用纵向桥墩间距离不断进行互换,行车效果较差。

3.2对高架桥结构设计的影响

桥下单向四车道需要路面最小净宽为14.5m,双向四车道需要路面最小净宽为15m,加上两侧与桥墩间的净距每侧最小0.3m,桥墩墩径采用1.5m,单向四车道时墩间距达到16.6m,对正常桥梁的横梁设计来说已经过大,若继续加大墩间距,对结构的安全设计更加不利。

3.3与远期高架结合效果方面

远期高架桥实施后在沿线的主要路口需设置互通式立交与高桥连接,方案一的布置形式便于远期立交匝道的布置,高架桥匝道的布置不会影响到桥下半幅地面路的线形,只会影响一侧半幅地面道路,便于结构布置和桥下交通组织。而方案二在立交匝道布置时两侧的地面道路均会影响,实施后造成地面交通相对复杂化。

3.4对雨水工程的影响方面

方案一的道路断面布置形式有利于对道路雨水的收集、同时节省边石及雨水工程量,双幅路面的断面形式,分隔带位于中间,只于外侧路边设置雨水篦收集雨水便可。方案二为三幅路,六道边石,需要设置四排雨水篦,同时雨水支管量也相应增加,导致整个雨水工程量和后期养护工程量的增大。

3.5与既有构筑物的结合方面

台子桥是既有的跨铁路桥,方案一与台子桥结合较好,既有台子桥正好可做为东侧的单向半幅路。其中在体育中心路段,高架布置在西侧可减小对体育中心的景观影响。

3.6对既有路边高压线的影响方面

本工程的东侧沿道路方向分布着一条220kV的主要高压线路,方案一的布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减小既有高压线对远期的高架桥的影响,而方案二的布置方式,远期高架距离高压线较近,受既有高压线影响较大。

3.7与沿线规划的结合方面

根据该区域沿线规划,路线西侧与未来的规划居住区用地间有一条很宽的绿化带相隔离,远期工程布置于西侧可以利用这一绿化隔离带减小对远期西侧居民用地的不利影响。

3.8占地面积方面

案一的断面形式占地较省,机动车道占地宽度为31.1m,方案二机动车道占地宽度为34.2m。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总结以上优缺点,方案一的优点在于近远期结合的效果比较好,节省工程造价,综合各方面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用方案一为实施方案进行设计。本文借助机场快速路工程中在横断面的设计方面的特点帮助道路设计人员开拓思路,在市政设计中大量的限制条件下尽可能寻找出最合适的路线布置方式。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大连高中篇5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的发展,独自生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由于城市人口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中高龄独居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更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对大连市甘井子区实地调查,在分析社区养老现状及养老瓶颈基础上,探讨了中高龄独居老人社区养老供给与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社区养老;中高龄老人;独居老人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人口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老年人独自生活增多,独居老人数量不断攀升,其中中高龄独居老人由于人数规模大,自身综合条件弱,养老需求大等原因,养老问题更值得关注。据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中高龄老年人口数为48万,占总人口数的7.2%,独居老人户数为30.6万,占老年人口家庭户数的43.9%,比2000年提高了10.6个百分点,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升。

一、养老问题的相关文献概述

学术界普遍公认的老年人的划分标准年龄在60岁及以上,其中60岁—69岁老年人定义为低龄老年人,70岁—79岁的老年人定义为中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为高龄老年人。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高龄老年人,即7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的独居群体。独居老人的定义相对较多,有的学者将“空巢老人”等同于“独居老人”,也有学者将“独居老人”划分为“单独居老人”和“双独居老人”。本文将独居老人定义为人数上为一个,没有与配偶、子女或其他人共同生活,主要判定的标准是夜晚只有老人自己居住。中高龄独居老人的特征概括为“七多七少”,即女性多,男性少;无配偶多,有配偶少;儿子多,女儿少;花费多,收入少;疾病多,护理少;子女照顾多,社会支持少;家庭养老多,其他方式少。

养老模式主要指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形成的系统性、完整性、稳定性、长期性、不断完善的养老方式。我国在《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尽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国目前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其中,社区养老模式以社区为载体,是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其中社区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虽然,我国目前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区养老将会逐渐取代家庭养老模式,成为未来养老模式的中心。颜秉秋等人(2013)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未来的主要养老模式。陈永生(2008)判定社区养老的可行性,构建社区养老的初步框架。Butler(2002)将社区养老划分为社区提供健康和个人社会服务;由社区内的家人、志愿者、护工的照顾两种方式。但社区养老服务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医疗水平低,硬件设施缺乏,心理关爱缺失,社区上门服务不完善等。Sharkey(2007)则认为问题的原因是社区现有资源未被有效利用。同时,社区养老也受到人口学变量、家庭结构和社区环境影响。朱凤丽等人(2013)和孙雯等人(2014)认为,社区应建立养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形成具有专业知识的养老服务队伍,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社区关爱制度在内的养老服务体制,建设不同层次的、灵活的、多样性的社区养老模式。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家庭养老应以注重精神慰藉为主,社会养老应强化社会保障功能。本文在现有研究和实地调查基础上,将社区养老提供的养老方式划分为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一周左右的全托服务、老年日间服务中心(白天托老所)三种进行研究分析。

二、城市中高龄独居老人社区养老现状分析

据大连市2010 年人口普查,甘井子区常住人口数61.6万人,是大连市五城区常住人口数最多的城区;老龄人口数量15.1 万,占总人口数的12.99%,排名第一。相较其他各区,甘井子区样本数量更大,老龄化程度更深。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由各街道随机抽取社区产生,实际调查的中高龄独居老人人数为199人,有效调查数量为196人。

1.中高龄独居老人特征描述

大连市甘井子区196 名中高龄独居老人中,70-79 岁的中龄独居老人共有116人,占总数的59.2%,80岁及以上的高龄独居老人80人,占40.8%。男性中高龄独居老人61名,占总数的31.1%,女性中高龄独居老人135 名,占总数的68.9%。从未结婚的有7人,初婚有配偶的21人,再婚有配偶的2人,离婚的有4名,丧偶的人数最多为162名,占总数的82.7%。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有39名,占19.9%,小学文化的有79名,占40.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共有79人,占总数的39.8%。

(1)基本情况。中高龄独居老人拥有孩子的平均数2.65个,拥有儿子的平均数大于女儿的平均数,孩子的居住距离普遍较近,84.2%的独居老人与子女居住在同一个城市,绝大多数中高龄独居老人因为能自理,不想影响子女而选择独居,家庭关系良好。

(2)整体经济水平较低。中高龄独居老人中91.8%享有养老保险待遇,86.2%的独居老人依赖养老金生存。但养老金水平过低。按月收入情况看,低于大连市2013年度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平均水平的有118人,占60.2%。由于独居老人支出项中178人的衣食住行花费为主要支出项,根据恩格尔系数推知,甘井子区中高龄独居老人的经济水平较低。

(3)健康状况一般。91.3%的中高龄独居老人患有疾病,数量在一种以上,以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为主,并随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为87.8%。大部分中高龄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达到良好水平,但依然17.3%的中高龄独居老人常感到生活没有目的,18.4%中高龄独居老人常感到孤独。其他方面,90.3%的中高龄独居老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81人坚持体育锻炼健身。

(4)自理能力一般。196名中高龄独居老人中,44.90%没有能力完成基本生活,照护需求量比较大;130名中高龄独居老人主要依赖自己的亲属照顾,其中依靠子女最多,而儿子、女儿在对老年人的照护中没有很大差别。由此看出“养儿防老”,以儿子为主要照顾者的传统观念已得到转变。其他方式的照护,比如,钟点工、全天保姆相对较少。由此可见,独居老人的养老方式还是以依赖传统的家庭养老中的亲属照护方式为主。

(5)社会参与能力弱。所调查的中高龄独居老人中,活动参与能力普遍较弱,仅有33.7%的独居老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例如,老年活动室或老年学校活动项目等,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参与率则更低,仅有9人,占4.6%。

2.中高龄独居老人对社区养老供给与需求分析

所调查的196名中高龄独居老人中,曾接受过或正在接受社区提供养老照顾,包括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一周左右的全托服务和老年日间服务中心三种方式的仅14人,占7.1%。对中高龄独居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一周左右全托服务和老年日间服务中心的供给与需求调查,如表1所示:

以上数据表明,社区养老模式在所能提供的养老方式上的供需不平衡,供给严重不足,需求量普遍较大,供给数量超过实际接受社区养老服务数量,使用率不高。一周左右的全托服务供给量最小,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供给量最大,老人日间服务中心次之;一周左右的全托服务需求量最小,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和老年日间服务中心的需求量相差不多,需求都比较大,以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需求为最大量。

三、中高龄独居老人社区养老中问题分析

1.社区养老资金供给不足

由于家庭照护功能的弱化,中高龄独居老人对社区养老的需求日渐强烈。目前,社区所能提供的养老方式和供给情况不能满足养老需求,主要体现为数量上的供需失衡。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包括中高龄独居老人的特殊养老服务需求、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有限等多方面,但归结为一点,则主要是因为社区养老资金的供给不足。中高龄独居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曾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在他们年老时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目前各级财政在养老问题尤其是中高龄独居老人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财政投入,不利于社区养老模式的建设。长期的资金匮乏、来源少、数量低导致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进程缓慢,出现供给与需求不对等。

2.社区专业养老队伍数量较少

社区专业养老队伍主要包括三大层次。一是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大多以文化程度较低人员、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退休后再工作的人员为主,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养老培训,缺乏专业的老年服务知识与技巧;二是社区专业养老工作者:大多以文化程度较高,专门接受过培训或在大学主修或辅修过相关课程的工作人员;三是志愿者队伍,提供无偿的养老服务。从目前的社区养老队伍中发现,第一类养老工作者较多,但由于其专业性较差,不能满足中高龄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质量并不高。第二类和第三类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培训项目数量较少,培训质量较低,培训效果较差,接受过养老知识和技巧等培训的人员少,懂得并会实际运用的人员更少;大学现有学科中,有关社区服务或社区养老比例较低。目前,社会中有较高层次专业养老素养的人员相对缺失;由于志愿者养老服务是无偿、非营利性的,在服务的连续性上、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没有组织形成不了一定的规模,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保证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

3.社区养老资源整合不均

由于老龄化问题日益得到重视,社区作为除家庭以外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养老功能逐渐增强。近年来,由于养老工作的不断下移,政府提出一系列建设要求,需要社区进行整合与完善,逐步建设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养老设施。但是,由于养老资源缺少一定的平衡性和全面的协调性,不同程度上出现养老资源的浪费。比如,养老资源重复建设、养老资源分布不均衡、养老资源空置现象等。同时由于不同社区对于养老问题的理解不同,使得养老资源的建设水平不同,服务质量上也千差万别,对现有养老资源的使用率则更低,都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和服务的质量,使得养老资源整合不均,缺乏有效性和积极性。

四、完善中高龄独居老人社区养老的对策建议

1.拓宽多渠道社区养老资金供给

我国GDP水平较高,但人均收入水平不均,老龄化问题出现在社会并不发达的阶段,政府的财政支出不能保证现有养老需求的建设,需要多方面动员拓展养老资金的供给。首先,政府财政能力的不足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养老财政支出上的免除或减少。由于中高龄独居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政府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政府应在现有财政基础上,以不低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的速度划拨专项养老资金,增加养老的财政支出用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次,社区应根据本社区自身特色,做好养老预算,合理分配收入与支出,从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经济来源,逐渐扩展到其他渠道,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实现社区养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例如,争取社会捐助补充社区养老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建设社区养老设施,通过有偿的社区养老服务,实现互惠共赢等。最后,社区可以根据不同的养老服务项目,收取一定的费用弥补养老资金的缺口,并将所得收入运用在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建设上。

2.提高社区专业养老队伍服务水平

现代人力资源将人定义为最重要的资源。在社区养老建设中,具有专业养老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资源。在养老需求不断的扩大化、特殊化、高层次化的发展趋势下,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养老专业服务水平。首先,对现有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进行养老专业培训,比如,利用现有高校社会保障或社会学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养老知识培训,包括老年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标兵的养老实践技巧培训等;推行培训上岗、择优上岗等竞争机制;实施高专业知识、高专业技能、高服务质量,高收入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其次,积极引入高校社会学或社会保障学及其他专业的具有较高学历和文化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到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中,提升社区养老队伍的整体水平。最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实现人力资源的协调供给,保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数量的规模性、服务的长效性、运行的可行性和效果的良好性等。

3.提升社区养老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率

社区对中高龄独居老人的养老资源供给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总体不足。在现有供给水平上,实现社区养老资金的合理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宣传教育工作,转变中高龄独居老人的传统养老观念。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倡子女要赡养老人,但现实条件下,这种文化传统正逐渐受到挑战。中高龄独居老人的观念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并未与社会发展变化相适应。应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动员让中高龄独居老人了解并接受社区养老,以此提升社区养老资源的使用率。其次,政府应对社区养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要求各社区根据本社区的人口结构和养老需求特点,建设具有社区特色的养老服务,摒弃人云亦云的养老资源建设理念。从本社区中高龄独居老人的现实养老需求出发,合理配置养老资源。最后,社区之间应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养老设施资源的整合,实现联动互利互惠,相互学习与补充,以此提升社区养老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更高的利用率。

随着中高龄独居老人数量的不断增长,社区养老建设的逐步推进,建设全方位、高质量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中高龄独居老人养老需求的最优途径。中高龄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相较一般老年人有一定区别,虽然目前针对中高龄独居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较少,但从长远看,以特殊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养老问题研究将会逐渐增加,养老水平也必将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静, 席淑华, 朱丽妹.社区高龄独居老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 23-25.

[2] 彭亮, 王裔艳. 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研究[J]. 南方人口, 2011(5).

[3] 李军松, 李小凤. 多元化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J]. 党政干部论坛, 2014(8): 33-36.

[4] 颜秉秋, 高晓路. 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子与社区差异[J]. 地理研究,2013, 32(007): 1269-1279.

[5] 李洪心, 李巍.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13, 26(12): 18-22.

[6] 张昱乾. 提高农村养老满意度的对策研究——基于山东省荣成市某地的调查分析[J].中国财政, 2013(24): 49-50.

[7] 许爱花. 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J]. 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27(3): 108-111.

[8] 秦桂娟. 构建依托社区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17(4): 17-19.

[9] 陈永生. 对我国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8(6): 45-49.

[10] Butler I. A code of ethics for social work and social care research[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002, 32(2): 239-248.

[11] 孙雯, 庄海茹. 城市独居老人照顾需求与社区照顾模式探究——以长春市绿园区某街道为例[J]. 现代交际: 下半月, 2014(7): 1-2.

[12] Sharkey P, Campling J. The essentials of community care[M]. Palgrave Macmillan,2007.

[13] 姜勤, 高健. 天津市社区老人休闲生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工作, 2014(5).

[14] 朱凤丽, 张祎, 司圣翠等. 转型社区独居老人生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合肥市新站区文忠苑社区为例[J].

[15] 周爱玲, 石硪硪.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养老模式研究[J]. 中国农机化, 2012(3): 196-200.

大连高中篇6

关键词:多塔楼;高层建筑;连廊;连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132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高层连体结构被广泛应用,其中,双塔楼多塔楼形式越来越普遍。在大型商圈、医院等建筑群中,高空连廊可以方便两塔楼之间的联系,同时因其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和广阔的视野而可以用做观光走廊或休闲咖啡厅等;另一方面,由于连廊的设置,可以使建筑外观上更具特色,并能营造出一种更加和谐的建筑氛围。然而,要设计出这样一种连接多塔楼的高空连廊并非易事,它对高层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有更高的要求。

2多塔楼高空连廊结构的工程应用

2.1杭州市民中心

位于钱塘江畔的杭州市民中心(如图1所示)主体工程为6幢弧形塔楼,6塔楼以半径约72~98m围合向心,地下2层,地上26层,各相邻塔楼间在高空约84~92m的层23~24处设有环形封闭钢结构连廊将6幢塔楼连成整体,连廊中心弧线长度有53m和31m两种跨度。

2.2当代MOMA

北京当代MOMA(如图2所示)由8幢塔楼和7个连廊组成。7个连廊跨度在24.8m至54.5m之间,距地面高35.05m-58.5m。空间连廊不但将塔楼完整地连在一起,还有非常丰富的使用功能,包括游泳馆、健身房、咖啡厅、酒吧、画廊、图书馆、小型社区聚会场所等。

3连廊结构的基础理论分析

3.1扭转效应

在风荷载,地震荷载等作用下,结构本身除了平动变形之外,也会产生扭转变形,扭转效应会随着连廊所连接两个塔楼之间不对称性的增加而增大,从而可能引起两个塔楼的相对运动,使得扭转效应更加明显。

3.2受力复杂

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连廊需要承受较大的内力以协调连廊与塔楼相接的两端的变形,同时,如果连廊自身跨度较大,那么其兼受竖向荷载和竖向地震作用。为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JGJ3-2010规范中明确规定了连接体结构应当加强的构造措施。

3.3两端连接

连接处理方式根据建筑方案与实际情况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刚性连接、柔性连接、铰接连接以及滑动连接等。

4多塔楼高空连廊结构的特点分析

4.1多塔楼连体结构的组成

4.1.1塔楼

塔楼,顾名思义,即像塔的楼,其长宽几本相等。塔楼常采用结构与普通单体高层建筑差异不大,可简要概括为剪切型、弯曲型和弯剪型。对于多塔楼结构,对称性对结构性能有重要影响,静力方面,结构刚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动力方面,结构频率和阻尼为主要影响因素。

4.1.2连体

连体结构是指除裙楼以外,塔楼之间带有连接体的结构。高层连体建筑结构在形式上主要分两种:凯旋门式和连廊式。连体跨越于两塔楼之间,形式上类似桥梁,然而两者在外荷载形式和两端连接方面有所区别。静力方面,两者都受竖向外载和水平向风载,但是海拔较高的连体受风载较大。动力方面,桥梁主要承受来自桥面振动冲击,连体主要承受来自两端塔楼的振动。

4.2多塔楼高空连廊结构的特点

连体结构由于其由多部分组成,结构特性更为复杂,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上,而联系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就是连体,故连体是分析和设计多塔楼连体结构的关键点,对结构的最终成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塔楼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及抗震抗风性能是它与其他结构相比较为突出的特性,其自身拥有诸多的特殊性,通过上文对连廊结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下面给出多塔楼高空连廊结构具体特性体现。

4.2.1对称性

对于结构对称,受力亦对称的结构,结构响应也是对称的,因此,在对称的多塔楼连体结构中,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塔楼的振动情况相同,故如果连廊有很强的刚度,连廊结构就不能发挥多少连接作用。而另一方面,若塔楼之间越不对称,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塔楼的振动情况差异就会越大,连廊结构为协调塔楼振动,所发挥的连接作用就会增大。

4.2.2扭转效应

当侧向荷载作用在多塔高空连廊结构上的方向不同时,会体现出不同的结构性能。无论是横向荷载还是纵向荷载,结构都会产生该方向平面内的侧移,其中,对于横向荷载作用,结构还会发生扭转,而扭转效应会随塔楼间不对称性的增加而增大。即便是对称塔楼,由于连廊变形,结构本身除了会有一定平动之外,还会有相向运动产生。尤其在实际工程中更应注意,因为实际情况中不同塔楼地震振动情况不同,若发生响应,会对连体部分产生很大影响。

4.2.3连廊连接

连廊作为连体的一种除了需要承受各种荷载,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协调连体两端的变形和振动所传递的力,所以连廊与塔楼连接形式的正确选取对于整个多塔连体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前文曾提及。连廊与塔楼的连接形式大体上分为两种:强连接结构形式和弱连接结构形式。

强连接结构下分两种,刚性连接和铰接连接。刚性连接是所有连接方式中连接作用最强的,起到加强联系连廊与塔楼,增强连廊稳定性的作用。弱连接结构适用于连廊跨度大而刚度小,无法协调连接体两侧结构共同工作的情况,分为滑动连接和柔性连接。采用滑动连接可以减小连廊的受力,然而此时连廊会失去协调结构的能力,此外,滑动连接需要设置复位装置,因此它适用于连廊位置低、跨度小的结构。柔性连接可以选择合适的连接刚度,从而有利于自身和整体的受力。

4.3多塔楼高空连廊结构设计要点

连廊结构的材料理论上需要具备强度高,质量小且方便安装的特性,钢结构是最常用的,当塔楼强强连体,柔性连接为首要选择;当塔楼强弱连体,可选择刚性连接。结构分析软件推荐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模型采用多塔连接及弹性楼板假设,荷载方面,连廊区要考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吊挂荷载。采用刚性连接后,如果连廊钢构件的局部应力比较大,可以考虑柔性连接,此外,为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应尽可能做震动台试验及风洞试验。施工时一定要考虑到大跨度预起拱和施工工况,大跨度连廊应根据计算挠度确定而做好预起拱措施,钢结构连廊通常是预先组装好好再进行吊装,故应考虑施工工况。

参考文献

[1]肖从真等.北京当代MOMA工程结构设计[C].第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006.

[2]阳耀锋.大跨度复杂钢结构连廊的设计思考[J].科学时代,2013,(4).

[3]徐培福等.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大连高中篇7

关键词: 结构设计 连梁 分析

Abstract: The following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process of the steel beam appear even super.

Keywords: structure design of coupling bea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 剪力墙结构中, 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 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

1 连梁若超筋的主要原因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的作用下, 连梁的内力往往会很大。另外,高层建筑中, 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会引起连梁两端的竖向位移差, 这也将会在连梁内产生内力。由于设计规范对此没有明确规定, 故使设计者在设计时感到无所适从。而设计及构造不当将会造成结构在抵抗水平力时的强度及刚度不符合要求, 进而影响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2 连梁超筋处理办法

在高层结构中连梁超筋的现象很常见,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2. 1 在整体计算中进行连梁刚度的折减《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程》( JGJ3- 2002) ( 以下简称《高规》) 第5. 2. 1 条规定: 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 抗震设计的框架- 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 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 5。考虑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 主要是由于在侧向荷载作用下, 混凝土的开裂引起了刚度降低。在地震作用下, 连梁的裂缝开展和塑性变形比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更大, 因此刚度降低得更多。刚度折减得越多, 即折减系数越小, 意味着设计荷载作用下裂缝开展得越大。在超载时, 如发生强大的阵风或地震烈度超过多遇地震烈度时, 塑性铰也会出现得更早, 这就要求更加注意加强连梁的延性和使连梁符合“强剪弱弯”的要求。对于以风荷载为控制因素的建筑中, 为了避免连梁在使用荷载作用下裂缝开展过大, 刚度折减系数应取较大值。此外, 按照《高规》的规定, 在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 对已经考虑了调幅的连梁, 不应再考虑刚度折减。

2. 2 减小梁截面高度, 降低连梁截面刚度剪力墙连梁输入有两种模型, 连梁都是按变形情况来区分。若是连梁受到的是剪切变形, 则按开洞口输入, 直接调整门洞高度以减小连梁截面高度; 若是由弯扭变形为主, 则按梁来输入。随着跨高比的增大, 剪切变形减小,弯扭变形增大。跨高比不大于2. 5时, 连梁按开洞口输入; 跨高比不小于5. 0 时按普通梁输入。跨高比在2. 5~5. 0 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输入方式。根据《高规》第7. 1. 8 条, 当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 时, 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另外, 当连梁截面高度较高时, 可以通过设置双连梁( 如图1 所示) 的办法来解决, 同时应在上下梁间嵌填轻质材料, 而且上下梁间的水平缝应避开于楼板连接部位,保障结构的整体性。

2. 3 对连梁弯矩及剪力进行调幅对连梁弯矩及剪力进行调幅, 但在整体计算时已将连梁刚度进行过折减的, 不应再考虑调幅。《高规》第7. 2. 25 条第二款规定:“抗震设计的剪力墙中连梁弯矩及剪力可进行塑性的调幅, 以降低其剪力设计值。但在内力计算时已经按本规程第5. 2. 1 条的规定降低了刚度的连梁, 其调幅范围应当限制或不再继续调幅。当部分连梁降低弯矩设计值后,其余部位连梁和墙肢的弯矩设计值应相应提高”。在结构内力计算后, 将连梁弯矩和剪力组合值乘以折减系数进行调幅。一般情况下, 经全部调幅( 包括计算中连梁刚度折减和对计算结果的后期调幅) 后的弯矩设计值不宜小于调幅前( 完全弹性) 的0. 8 倍( 6, 7 度) 和0. 5 倍( 8, 9度) 。连梁调幅后的弯矩、剪力设计值不应低于使用状况下的值,也不宜低于比设防烈度低一度的地震作用组合所得的弯矩设计值, 前面所述的采用内力计算折减连梁刚度也应满足此要求, 其目的是避免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或较小的地震作用下连梁上出现裂缝。

2. 4 当采用前述方法仍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如果连梁的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没有明显的影响, 可考虑在大震作用下该连梁不参与工作,

按独立墙肢进行第二次此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中国建

筑科学研究院PKPM CAD工程部开发研制的结构计算系列软件计算时, 可按下述方法处理: 在SATWE 中, 这样的连梁按洞口输入, 调整洞口高度, 使洞顶连梁高度小于300, 从而实现这一目的,避免了增加节点的麻烦。配筋设计时, 墙肢应按两次计算所得的最不利内力进行配筋设计, 连梁则根据实际截面按构造配筋, 做到“强剪弱弯”就可以了。

3 构造措施

从前面的分析以及各种震害表明, 要使建筑经受得住较大水平力的作用, 连梁的延性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保证连梁在内力计算中符合要求, 而且构造措施也是重要的一环, 只有构造合理才能保证计算受力的实施。连梁高度一般是从洞顶算到上一层洞底或从洞顶算到楼面标高, 对于门洞, 上述2 种情况的梁的高度是一样的, 但对于窗底, 连梁高度如果从窗顶算到上一层窗底, 有时高度太高,高跨比太大。

因此, 连梁高度应当从洞顶算到板面或屋面, 窗洞可由窗洞向下边一直开到楼板面, 此部分窗台再用其它轻质材料填筑, 以减低连梁高度, 如图4 所示。连梁配筋一般采用上下对称配筋, 连梁两侧的腰筋应同墙体的水平筋。施工时, 墙体的水平筋在连梁范围内可以连续不断, 以便施工( 由于墙体的水平筋在外, 因此,在连梁范围内要求墙体水平筋弯入连梁箍筋内) 。连梁所受的剪力由箍筋和混凝同承担, 一般并不设弯起筋和交叉筋。箍筋按计算确定, 并且要满足《高规》第7. 2. 26 条的规定的构造要求: 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应按《高规》第6. 3. 2 条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非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间距不应大于150mm; 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 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构造箍筋, 箍筋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大连高中篇8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设计,探讨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展空间越来越向高处发展,高层建筑设计也随之增多。国内高层设计(百米以下)结构类型以框架剪力墙及纯剪力墙为主,而以上结构常见以剪力墙受力为主,所以墙肢、连梁设计及配筋显得极为重要,现对高层建筑设计中剪力墙连梁的设计和配筋做如下探讨。

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 ,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

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 ,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此外 ,高层建筑中 ,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 ,会引起连梁两端的竖向位移差 ,这也将在连梁内产生内力。论文参考,结构。

在设计时 ,即使采取降低连梁内力的各种措施。如:增大剪力墙的洞口宽度、在连梁中部开水平缝、在计算内力和位移时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局部内力过大层的连梁进行调整等 ,仍难使连梁的设计符合要求。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提供连梁设计的几个建议,并且讨论连梁设计时的配筋计算。

1 连梁的工作和破坏机理

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 ,墙肢产生弯曲变形 ,使连梁产生转角 ,从而使连梁产生内力。同时连梁端部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又反过来减少了墙肢的内力和变形 ,对墙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了墙肢的受力状态。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的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可分两种 ,即脆性破坏 (剪切破坏 )和延性破坏 (弯曲破坏 )。

连梁在发生脆性破坏时就丧失了承载力 。在沿墙全高所有连梁均发生剪切破坏时 ,各墙肢丧失了连梁对它的约束作用 。将成为单片的独立梁。这会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 ,变形加大 ,墙肢弯矩加大 。并且进一步增加P—Δ效应 (竖向荷载由于水平位移而产生的附加弯矩 )。并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的倒塌。连梁在发生延性破坏时 ,梁端会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会出现微裂缝 ,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 。并形成塑性绞 ,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 ,从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 ,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 。论文参考,结构。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这一过程中。论文参考,结构。连梁起到了一种耗能的作用 ,对减少墙肢内力 。延缓墙肢屈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地震反复作用下 ,连梁的裂缝会不断发展、加宽,直到混凝土受压破坏。

2 设计的探讨

在墙肢和连梁的协同工作中 ,剪力墙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正常的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 ,结构应该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连梁不应该产生塑性铰。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允许进入弹塑性状态 ,连梁可以产生塑性铰。根据抗震设计规范总则的要求 。建筑物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复仍可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 ,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因此 ,剪力墙的设计应该保证不发生剪切破坏 ,也就是要求墙肢和连梁的设计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同时要求连梁的屈服要早于墙肢的屈服 ,而且要求墙肢和连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要使连梁设计满足强剪弱弯的原则就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连梁刚度的折减。连梁由于跨高比小 ,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大等原因,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往往很大。连梁屈服时表现为梁端出现裂缝 ,刚度减弱 ,内力重分布。论文参考,结构。因此在开始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 ,就需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论文参考,结构。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第 4.1.7条规定 :“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 ,所有构件均可采用弹性刚度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 ,连梁的刚度可予以折减 ,折减系数不应小于 0.55。”一般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考虑在 0.55— 1之间取值。以符合截面设计的要求.

2) 加连梁跨度减少高度。在连梁设计中 ,刚度折减后 ,仍可能发生连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够的情况 ,这时可以增加洞口的宽度 ,以减少连梁刚度。减少了结构的整体刚度 ,也就减少了地震作用的影响 ,使连梁的承载力有可能不超限。如果只是部分连梁超筋或超限 ,则可采取调整连梁内力来解决。调整的幅度不宜大于2 0 %,且连梁必须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

3) 增加剪力墙厚度。亦即增加连梁的截面宽度 ,其结果一方面由于结构整体刚度加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增加 ,另一方面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与宽度的增加成正比。由于该片墙厚增加以后 ,地震所产生的内力并不按墙厚增加的比例分配给该片剪力墙,而是小于这个比例 ,因此有可能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4) 提高混凝土等级。混凝土等级提高后 ,结构的地震作用影响增加的比例远小于混凝土受剪承载力提高的比例 ,有可能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5) 地震区高层建筑的剪力墙连梁 ,在进行了上述调整后 ,仍有部分不符合承载力要求时 ,可取连梁截面的最大剪压比限值确定剪力。然后按“强剪弱弯”的要求 ,配置相应的纵向钢筋。论文参考,结构。此时 ,如果不能保证连梁在大震时的延性要求,应重新计算整个结构 ,必要时调整结构布置 ,使连梁的承载力符合要求。上述各种措施中 ,在能满足整体刚度的情况下 ,可先采用刚度折减 ,如仍超限可采用其余各种措施。

3 连梁的配筋计算

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规程》 ,在连梁设计方面 ,对于连梁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时跨高比大于 2.5及小于 2.5两种情况 ,在截面受剪承载力及配筋方面均有不同规定。在结构计算时这类连梁往往发生受剪承载力的超限 ,这时可以将受力筋均匀布置 ,同时考虑到连梁以承载水平荷载为主 ,支座弯矩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在反复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上、下受拉筋面积相近 ,可以采用截面对称配筋。在连梁配筋中,配置平行筋往往导致斜向受拉破坏或由于箍筋过量而发生剪切滑移破坏 ,这些破坏将导致连梁的滞回曲线变坏,耗能能力下降。若采用菱形配筋方式 ,可以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4 结 语

高层建筑剪力墙连梁的设计受很多因素的制约。连梁的内力和剪力墙的多少、每片剪力墙的水平力大小、连梁的刚度、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等都有关。因此在设计时 ,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设计时要把互相制约的因素统一协调 ,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热忱欢迎同行指出,已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大连高中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配筋

一、连梁在剪力墙结构中的作用

剪力墙中的连梁通常梁高较大,跨度却相对较小,剪力墙结构在高层民用建筑中采用,连梁跨高比小于2.5,有时甚至接近1。这种连梁的受力性能不同于垂直荷载下的深梁,在水平荷载下其与墙肢相互作用,产生的约束弯矩和剪力在梁的两端方向相反且力较大,可能会使梁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使之出现斜裂缝;同时,在高层建筑中,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也会使连梁产生内力。在结构设计中,即使采取在连梁中部开水平缝;剪力墙洞口宽度增加;对局部内力过大的连梁进行调整;在内力和位移计算梁的刚度降低,降低连梁措施的内在力量,是使梁的截面设计依据与相关的要求非常困难。

较理想的剪力墙极限状态应是:第一次出现在某层连梁两端出现塑性铰,然后逐渐扩展,直到连梁两端壁底前塑性,塑性铰的出现,而其他部分的壁保持弹性,这样对最大限度地发挥结构抗震能力作用明显。因此,在设计的剪力墙结构中,增加连梁的延展性是关键,应使其在理想的机构中满足需要,同时,有效增加墙肢底部的承载能力,并对该处的混凝土截面进行足够的约束。

二、连梁的受力原理及破坏机理

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高,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大等特点。因此连梁在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内力往往很大。

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墙肢产生弯曲变形,使连梁产生转角,从而使连梁产生内力。同时连梁端部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又反过来减少了墙肢的内力和变形,对墙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了墙肢的受力状态。

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的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可分两种,即脆性破坏(剪切破坏)和延性破坏(弯曲破坏)。连梁在发生脆性破坏时就丧失了承载力,在沿墙全高所有连梁均发生剪切破坏时,各墙肢丧失了连梁对它的约束作用,将成为单片的独立梁。这会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变形加大,墙肢弯矩加大,并且进一步增加P―Δ效应(竖向荷载由于水平位移而产生的附加弯矩),并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的倒塌。

连梁在发生延性破坏时,梁端会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会出现微裂缝,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并形成塑性绞,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这一过程中,连梁起到了一种耗能的作用,对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地震反复作用下,连梁的裂缝会不断发展、加宽,直到混凝土受压破坏。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剪力墙时,必须十分注意保证连梁的延性要求。

三、高层建筑中剪力墙结构连梁设计的相关要点

(一)连梁设计的总体要求

在墙肢和连梁的协同工作中,剪力墙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正常的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应该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连梁不应该产生塑性铰。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允许进入弹塑性状态,连梁可以产生塑性铰。根据抗震设计规范总则的要求,建筑物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复仍可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因此,剪力墙的设计应该保证不发生剪切破坏,也就是要求墙肢和连梁的设计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同时要求连梁的屈服要早于墙肢的屈服,而且要求墙肢和连梁具有良好的延性。

(二)关于连梁刚度折减的问题

连梁由于跨高比小、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大等原因,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往往很大,设计时难以解决。由于相关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对考虑抗震和不考虑抗震时的取值范围加以明确,也没有对不同荷载情况加以说明。所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解决连梁截面设计的问题,就在规范规定的1~0.55的范围内任意取值,以符合截面设计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考虑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是因为在侧向荷载作用下,刚度会因混凝土的开裂而降低。在外力作用下,连梁裂缝开展与塑性变形比风荷载作用下更大,刚度降低也就更多。这就要求更加注意加强连梁的延性和使连梁符合“强剪弱弯”的要求。

对于以地震作用为控制因素的建筑中,则可取较小的刚度折减系数。但为了保证连梁的延性要求,此刚度折减系数不应小于0.55。而对于以风荷载为控制因素的建筑中,为了避免连梁在使用荷载作用下裂缝开展过大,刚度折减系数应取较大值。此外,当在设计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对已经考虑了调幅的连梁,则不应再考虑刚度折减。

(三)连梁超筋的解决办法

1、加大连梁的跨度与截面高度的比值

在连梁设计中,刚度折减后,仍可能发生连梁承载力(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不够的情形,可这样处理: 增大门窗洞口宽度( 增大连梁跨度) 或减小连梁截面高度,以减少连梁刚度,从而减小结构整体刚度,也就减小了地震作用的影响,避免连梁配筋超限。

2、对连梁弯矩和剪力进行塑性调幅

若只是个别连梁超筋或超限,可采取调整连梁内力来解决。但在整体计算时已将连梁刚度进行过折减的,不应再考虑调幅。一般调整幅度宜小于20% 为宜,且必须满足“强剪弱弯”要求。

3、连梁中部设水平缝

当连梁截面高度较高时,如框筒结构中的高窗裙梁,为加大连梁跨高比,又能较好地起到在墙肢间传递剪力和弯矩的作用,可在连梁中间预留一道水平缝,形成开缝连梁。这种连梁由于跨高比加大,减少了剪切变形的影响,可有效防止斜拉剪切破坏,增加延性。

4、连梁的铰接处理

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大影响时,例如连梁不作为其它梁的支承梁,可考虑在大震作用下该联肢墙的连梁不参与工作,按独立墙肢进行第二次结构内力分析(第二道防线) ,墙肢应按两次计算的较大内力配筋,其实质是将连梁按铰接处理。但应注意按此种处理后结构的层间位移比要满足规范要求,连梁本身必须满足非抗震设计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

(四)连梁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1、当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时,宜配置对角斜向钢筋,当连梁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2、《高规》7.1.5条规定,“楼面梁不宜支承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由于连梁刚度较弱,承载在连梁上的主梁端部约束达不到要求,连梁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扭刚度;其次连梁跨高比小以剪切变形为主,支撑主梁会进一步加大连梁的剪切内力,在地震作用下连梁的脆性破坏会导致主梁随之破坏。因此应尽量避免主梁支承在连梁上。

四、结语

综上,高层建筑剪力墙连梁的设计受很多因素的制约。连梁的内力和剪力墙的多少、每片剪力墙的水平力大小、连梁的刚度、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等都有关。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都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理清思路,善于把各种互相制约的因素统一协调加以处理,便能取得较理想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粟宇.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J].四川建材,2011.5.

大连高中篇10

关键词:钢结构连接;焊接;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

高强度螺栓连接属于钢结构螺栓连接方式中的一种,它的连接构件主要包括螺栓杆、螺母和垫圈,从连接件的组成上来看,它与普通的螺栓连接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具体连接时,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则需要借助特殊扳手来完成。从连接效果上看,由高强度螺栓连接组成的钢结构比由普通螺栓连接而成的钢结构更加稳定、安全,其结构所具有的承受能力也更强,用其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时,对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有着良好的保障。因此,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是很有必要的。

一、钢结构连接与高强度螺栓连接

1.钢结构连接的相关介绍

钢结构连接是指钢结构构件与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一般来说,钢结构构件或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比如焊缝连接、铆钉连接、螺栓连接等。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以及高压设备的钢结构连接中,螺栓连接是应用次数较多,应用范围也较广的一种连接方式,它一般分为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

2.什么是高强度螺栓

高强度螺栓是一种由高强度钢制造的,且需要用特殊扳手或者较大颈紧力才能将其拧紧螺栓。与普通螺栓相比,高强度螺栓的性能等级一般都在8.8级以上,它所能承受的负载力比普通螺栓要大上许多;与普通螺栓依靠栓杆抗剪和孔壁承压来传递外力的特点不同,高强度螺栓的受力特点是依靠颈拉力和摩擦力来传递外力,因此,它可以分为承压型螺栓和摩擦型螺栓两种。就目前来说,高强度螺栓多被应用于我国桥梁工程、钢轨、高压以及超高压设备的连接中。

二、钢结构焊接方法选择

在钢结构制作的安装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是电弧焊。在电弧焊中又以药皮焊条、手工焊条、自动埋弧焊、半自动与自动CQ2气体保护焊为主。在某些特殊场合,则必须使用电渣焊。

在钢结构的制作、连接以及安装领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焊接方式便是电弧焊。而电弧焊又可细分为多种焊接方式,比如药皮焊条、手工焊条、自动埋弧焊、半自动与自动CQ2气体保护焊等。除此外,某些特殊场合的钢结构焊接还需要采用电渣焊。笔者在以下内容中主要对手工焊和埋弧自动焊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作主要论述。

1、手工焊

钢结构手工焊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的优点。一般来说,手工焊接法的科学技术含量以及焊接设备的成本都不算高,并且它适用于任意两个或多个钢结构部件之间的焊接。但除了以上优点之外,手工焊接也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缺点。我们目前常用到的手工焊接机械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交流焊机,一种为直流焊机。前者交流焊机比较适用于普通钢结构的连接,而后者则适用于一些对焊接要求比较高的钢结构。不管是普通钢结构,还是有特殊要求的钢结构,如果其使用手工焊接来实现其构件之间的连接的话,其焊接质量是得不到百分百保证的,因为手工焊接的焊接技术水平与焊接人员的精神状态有着莫大关系,当焊接人员精神状态不好时,钢结构的焊接质量必然会有所下降。

2、埋弧自动焊:埋弧自动焊,又称“电弧焊”,是一些小型设备焊接中常会采用到的一种焊接方式,其焊接原理是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达到将两个钢结构构件连接起来的目的。电弧焊的焊接效率比较高,焊接质量也有所保证,最重要的是电弧焊的操作技术简单灵活、易学。因此,电弧焊常常被应用于一些大型构件的制作加工中。

二、焊接工艺要点

焊接连接是现代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法,焊接连接构造简单,任何形式的构件都可直接相连;用料经济,不削弱截面;连接的密闭性好,结构刚度大。焊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焊接工艺设计:确定焊接方式、焊接参数及焊条、焊丝、焊剂的规格型号等。

2、焊条烘烤:焊条和粉芯焊丝使用前必须按质量要求进行烘焙,

低氢型焊条经过烘焙后,应放在保温箱内随用随取。

3、定位点焊:焊接结构在拼接、组装时要确定零件的准确位置,要先进行定位点焊。

4、焊前预热:预热可降低热影响区冷却速度,防止焊接延迟裂纹的产生。

5、焊接顺序确定:一般从焊件的中心开始向四周扩展;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后焊收缩量小的焊缝;尽量对称施焊;焊缝相交时,先悍纵向焊缝,待冷却至常温后,再焊横向焊缝;钢板较厚时分层施焊。

三、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

栓连接分为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两者区别在于高强度螺栓是由强度较高的钢经过热处理制成,高强度螺栓施连接是目前与焊接并举的钢结构主要连接方法之一,高强度螺栓施工时,用特殊扳手拧紧螺栓,对其施加规定的预拉力。

1、一般要求。刚强度螺栓工艺对材料要求很高,材料的合格与否关系到钢连接后的牢固程度,如果螺栓不合格或者受到污染,钢结构连接后容易出现松动、掉落等问题,影响建筑质量,因此在使用前,要对其性能做好检验,运输中轻装轻卸;工地储存要将其放置于干燥、通风、防雨、防潮的仓库,安装要按需领取,没有用完的要及时装回容器;安装中,接头摩擦面要清洁干燥。

2、安装工艺。一个接头上螺栓连接,应从螺栓群中部开始,向四周扩展,逐个拧紧。扭矩型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复拧、终拧,每完成一次应涂上相应的颜色或标记,以防漏拧。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内。一个接头多个高强度螺栓穿入方向应一致。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栓头和螺母,螺母有圆台的一面应朝向垫圈。强度螺栓连接副在终拧以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3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

3、紧固方法。高强度螺栓的紧固有两种方法,即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紧固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一般采用扭矩法和转角法紧固:扭矩法分初拧和终拧两步,初拧使各层钢板充分密贴,终拧将螺栓拧紧;转角法也是两次拖拧,初拧使用短扳手,将螺母拧至构件,做下标记,终拧改用长扳手,从标记位置拧至终拧位置。

五、结束语

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筑的多样化要求在钢结构的连接上有牢固可靠的技术,钢结构焊接和搞强度螺栓施工是钢结构连接的主要方式,效率高、性能好、安全可靠,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良好。随着社会对建筑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日新月异,钢结构连接采用的焊接技术和高强度螺栓施工技术也将愈发完善。

参考文献

[1] 吕忠山. 探讨钢结构连接与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J]. 科技与企业.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