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心情好的句子十篇

时间:2023-04-07 01:43:52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篇1

1、忘记那个人,不如忘记自己,告诉自己,不是怕他忘记,而是怕他有一天重新把你想起。岁月带走的是记忆,但回忆会越来越清晰。真的有一天,他回过头来告诉你,他一直在惦记你,千万不要相信,因为,他已经不是原来的他,而你,也不再是过去的你。

2、我也学会对你伪装了,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笑得没心没肺,也不会再流那廉价的眼泪了。然后听你轻轻地说:“你变了。”

3、总要等到过了很久,总要等退无可退,才知道我们曾亲手舍弃的东西,在后来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

4、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泪再一次崩溃了,我无能为力这样走着,再也不敢骄傲奢求了,我还能够说些什么?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会听见,因为爱你,我让你走了。

5、再见了,我那么那么爱你,虽然笨拙,但也努力做了好多,所以我不遗憾了。现在,我把爱情还给你,你把我仅有的一点点骄傲还给我好不好?

6、是现实的枷锁,还是白天黑夜交换了时差?你笑着说,我们还是似曾相识的朋友样子。我住在这个伤感的城市,而你却在那头看不见的城市,没有你的城市我只是一个人独自。我把所有白纸写满你的名字,写满我对你的所有心事,我想把对你的爱全部颠覆,让你知道这些都是事实。

7、我们说好一起老去看细水长流,却将成为别人的某某,在分岔的路口,你在左,我在右,我们都倔强的不曾回头。

8、分手后,我还认识你,不过不再想见你,你过的好,我不会祝福你,你过的不好,我也不会嘲笑你,因为我们从此陌生,你的世界不再有我,我的世界不再有你。我不能再珍惜你,抱歉,我失去的,也是你失去的。

9、我自己都不完美,就没资格要求别人完美。

10、全都给我滚。看开了。草。都是骗人的…沉默…不再期待,不再想念,更不会再流泪。因为,一切都是那么不值得。

11、女人们,请你们记着… 做不到的承诺,请别对您的爱人,您所爱的人,所爱您的人说, 那样,只会让他更加伤心 ,更加难过…

12、您做不到的事,情愿别说,那样还会让我们好过些 对于你们说的话 ,看来我们还是别信太多。(经典语句 )也别对你们付出太多。也别再期待什么那样,只会让我们更加痛苦,更加难受。其实。单身也蛮好过的……

13、音乐响起,心情低落。秋雨落下。思念一片。泪水落下,心也碎了。人去楼空,花瓣纷飞。淡忘一切。愿能做到。 时间能让我们忘记一切…心痛难过也会随风而淡…

14、望着你离开的背影,我告诉自己要坚强,不哭,是因为爱你,更是因为懂你。

15、我们都这样离散在岁月的风里,回过头去,却看不到曾经在一起的痕迹,尽管,曾经那么用力的在一起过。

16、我知道,忘记是件轻松的事情,只要不看着,不想着,不记着,就忘记了,就像,烟火过后的天。

17、没有什么忘不了的,总会在以后的时间忘了你,先忘了你的样子,再忘了你的声音,忘了你说过的话,现在不行,以后也可以。

18、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以彼此为不可替代;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那样用力的爱,直到哭了出来。

19、现在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他比我先走,我反而觉得有点欣慰。这样的悲伤,迟早会让我们其中一个人单独体会,就让我来承担好了。

20、一直固执的以为面对什么事情我都能够坦然的微笑,可是,终于在你转身决定离去的一刹那,我泪如泉涌,不可抑制。这是,过往的幸福嘲笑着心中的疼痛,原来,世界上最痛的痛是离开。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篇2

1、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我也学会对你伪装了,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笑得没心没肺,也不会再流那廉价的眼泪了。然后听你轻轻地说:“你变了。”

3、这一场来历不明的幸福,我看不到出路。

4、没有什么忘不了的,总会在以后的时间忘了你,先忘了你的样子,再忘了你的声音,忘了你说过的话,现在不行,以后也可以。

5、忘记是最好的止痛药,把回忆的伤口诠释完美。

6、好想去好好的爱一场,爱得撕心裂肺,爱得轰轰烈烈。

7、不要和一个人和他议论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不管你认为他有多么可靠。

8、全都给我滚。看开了。草。都是骗人的…沉默…不再期待,不再想念,更不会再流泪。因为,一切都是那么不值得。

9、有天当你想起我,时间已摆平所有的错,也学会不再问为什么。直到有一天,面对爱情开始吝啬,会不会怀念当初的炙热?一路上经过各自曲折,直到有一天,选某个人相濡以沫。

10、世界若是那么大,为何我要忘记你,却无处可逃。

11、现在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他比我先走,我反而觉得有点欣慰。这样的悲伤,迟早会让我们其中一个人单独体会,就让我来承担好了。

12、分手后,我还认识你,不过不再想见你,你过的好,我不会祝福你,你过的不好,我也不会嘲笑你,因为我们从此陌生,你的世界不再有我,我的世界不再有你。我不能再珍惜你,抱歉,我失去的,也是你失去的。

13、不要去反复思索一致个问题,不要把一切的心情都放在一小我身上,你还有父母,有伴侣。

14、忘记那个人,不如忘记自己,告诉自己,不是怕他忘记,而是怕他有一天重新把你想起。岁月带走的是记忆,但回忆会越来越清晰。真的有一天,他回过头来告诉你,他一直在惦记你,千万不要相信,因为,他已经不是原来的他,而你,也不再是过去的你。

15、忘记曾有过的片段、这不是属于我们的未来。

16、我自己都不完美,就没资格要求别人完美。

17、音乐响起,心情低落。秋雨落下。思念一片。泪水落下,心也碎了。人去楼空,花瓣纷飞。淡忘一切。愿能做到。时间能让我们忘记一切…心痛难过也会随风而淡…

18、再也回不去的时光,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19、淋过雨的空气,疲倦了的伤心,我记忆里的童话已经慢慢的融化

20、我知道,忘记是件轻松的事情,只要不看着,不想着,不记着,就忘记了,就像,烟火过后的天。

21、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22、你对我一点不在乎,我还是爱得不认输。

23、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泪再一次崩溃了,我无能为力这样走着,再也不敢骄傲奢求了,我还能够说些什么?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会听见,因为爱你,我让你走了。

24、一直固执的以为面对什么事情我都能够坦然的微笑,可是,终于在你转身决定离去的一刹那,我泪如泉涌,不可抑制。这是,过往的幸福嘲笑着心中的疼痛,原来,世界上最痛的痛是离开。

25、一切的沮丧都是自找,因此也只能自己处置,不要找伴侣哭诉,找他们去打球。

26、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我又何必再去回忆。

27、一切的烦恼都是自找,因此也只能自己解决,不要找朋友哭诉,找他们去打球。

28、最浪漫的情话,是当那个已经跟你分手了的情人打电话来问:“你好吗?”你稀松平常的回答:“我很好。”而其实你还爱着他,你一点也不好。

29、爱情里流过的眼泪,让时间慢慢来烘焙。

30、无论发生怎样的变故,不要打破生活原有的规律,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31、不要追求什么结果,每个人结果都一样,就是死亡。

32、心太小,不是不接受你,实在容不下两个人。

33、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34、不要把心底的话全掏出来,这些是只属于你的财富。

35、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6、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7、如果等待只能成为等待,结局只是我悲哀。

38、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

39、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突然的一瞬间让你很想念。

40、不要害怕做错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必懊恼,人生就是对对错错,何况有许多事,回头看来,对错已经无所谓了。

41、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即使是很蠢的话,再蠢也比言而无信好。

42、一个人只要不再想要,就什么都可以放下。

43、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44、不要去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不要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一个人身上,你还有父母,有朋友。

45、在所有的过错中,我们最易于原谅的就是懒散。

46、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以彼此为不可替代;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那样用力的爱,直到哭了出来。

47、无论发生若何的变故,不要打破生活生计原有的规矩,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48、有时,喜好也是种毁伤。残酷的人,选择毁伤别人,仁爱的人,选择毁伤自己。

49、我们都这样离散在岁月的风里,回过头去,却看不到曾经在一起的痕迹,尽管,曾经那么用力的在一起过。

50、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接受的。

51、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假装自己是个过客。

52、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53、总要等到过了很久,总要等退无可退,才知道我们曾亲手舍弃的东西,在后来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

5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55、你忙,忘了我需要人陪;你忙,忘了我会寂寞。

56、再见了,我那么那么爱你,虽然笨拙,但也努力做了好多,所以我不遗憾了。现在,我把爱情还给你,你把我仅有的一点点骄傲还给我好不好?

57、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58、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59、你给我的承诺,最后变成你给我最大的伤害。

60、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6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62、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什么也不说明。

63、您做不到的事,情愿别说,那样还会让我们好过些对于你们说的话,看来我们还是别信太多。也别对你们付出太多。也别再期待什么那样,只会让我们更加痛苦,更加难受。其实。单身也蛮好过的。

64、我们说好一起老去看细水长流,却将成为别人的某某,在分岔的路口,你在左,我在右,我们都倔强的不曾回头。

65、一场繁华的邂逅,一段静默的收场。

66、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67、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68、女人们,请你们记着做不到的承诺,请别对您的爱人,您所爱的人,所爱您的人说,那样,只会让他更加伤心,更加难过…

69、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70、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71、是现实的枷锁,还是白天黑夜交换了时差?你笑着说,我们还是似曾相识的朋友样子。我住在这个伤感的城市,而你却在那头看不见的城市,没有你的城市我只是一个人独自。我把所有白纸写满你的名字,写满我对你的所有心事,我想把对你的爱全部颠覆,让你知道这些都是事实。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篇3

1.句子的练习

“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

(1)积累用词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动的句子。

如《葡萄沟》一文中有一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可让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地说出“葡萄挂在绿叶底下。”然后与原句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朗读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如《桂林山水》中描绘“山”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些句子描写生动形象,感情强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作者描述的意境。对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如比喻句、反问句等,可以让学生改成普通说法,从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

(3)确定适宜训练的句子进行模仿

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句式,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范例,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文水平,在课文中确定适宜训练的句子,从句式入手去理解句意,把对句式的认识和对句意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会忘记?”学习时先要求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与对比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不会忘记。”进行比较,想想,意思相同吗?语气相同吗?表达形式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也认识了反问句的形式和作用。

(4)归纳句式规律迁移运用

发现句式规律,并不表示学生已掌握了该种句子表达形式。要掌握句子表达形式还必须经过及时的迁移,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以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迁移运用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句子类化。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要素的句子内容,并纳入同类系统中;第二步是具体化,应用句式的组成规律来组织句子内容,学习实际表达;第三步是原理深化,在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句子表达的基础上,对句式形成更高层次的概括化认识。 例如:关于“概括──具体──概括”句式的迁移运用,(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先让学生观察珊瑚图片,感知各种不同形状的珊瑚;再让学生补充句子“珊瑚的形状很多,_______千奇百怪,十分美丽。”最后让学生再用以上句式说说其他事物。

2、想象的训练

不光是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中国古代文学意蕴丰富,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诗文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图画。《宿新市徐公店》、《横溪堂春晓》、《学弈》、《守株待兔》等等,在这些诗文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其中所描绘的画面,感知形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对诗句的理解就会化难为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把隐形的思维活动通过图画的形式得以外现,创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以《守株待兔》的教学为例,谈在教学中通过“化文为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几点做法:

(1)结合课文,画“连环画”

上课伊始,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饶有兴趣地对孩子们说:“平时,同学们特别爱看连环画,在连环画中获得了乐趣,学到了知识。这节课我们结合《守株待兔》的故事也来创作一幅连环画!”话音未落,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个个兴致盎然。我先引导学生诵读诗文,使学生对这则寓言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使学生了解“株”指树桩子。“耒”指种田用的农具,学生想这农具可以是铁锹、镰刀、锄头等。理解“走”在古文里指跑。“触”是碰、撞。“冀”是指希望的意思,抓住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希望再得兔子时的表情。之后,我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宋人的服饰,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绘制连环画。

经过一番准备后,大多数学生都画了四幅图,大致内容归纳为:

第一幅:画了一个在田地里耕种的农夫,旁边一个矮树桩子。

第二幅:兔子狂奔,头撞在树桩子上,被弹起。

第三幅:宋人捡起兔子,高兴至极(农具扔在地上)。

第四幅:宋人坐在树桩子旁,路人捂嘴嘲笑。

这几幅图,是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后,绘制出来的,有的内容已经加入了自己的想像,是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具体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如:①兔子因为跑得太快,所以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学生用“被弹起”的景象表现出这一意思,深入领会到“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的内涵,用带有儿童气息的想象力,更加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情景。②文中并未涉及到宋人拾兔子的情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生动而真实得想像到宋人获得意外惊喜时的高兴心情,通过对人物表情的刻画,绘制了第三幅图的内容,拓展了 课文的内容,体现了浓厚的创新意味。

(2)加入想象,绘“画外画”

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继续绘制连环画,要求:加入自己的想像,续编或改编故事,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提示了几点参考意见:①宋人把兔子带回家后;②宋人在树桩子旁继续等待下一个惊喜;③旁人的议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动脑筋,满脸洋溢着欢快的表情,乐此不疲地画着。教室内思如泉涌,学生的想像力极其丰富。教师还是运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要讲述自己的内容。下面归纳列举几种并加以说明:

①学生想到宋人把兔子带回家后,请妻子烹制成了美味佳肴,他一边大吃,一边感叹运气好,继而做起了兔子一只只相继撞死,他坐享其成的美梦。

②宋人整天坐在树下等兔子,不再耕作,田里的禾苗干枯,到了秋天,他颗粒无收,悔之晚矣。

③旁人奉劝宋人不要心怀侥幸,可他却不予理睬,别有说辞。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篇4

关键词:定语;中心语;翻译

英美国家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隔遥远,历史文化传统不同、风土人情各异。这就导致了思维方法不同,而思维方法的不同也就直接影响着两个民族语言的表达方法。另外,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前者属印欧语系(Indo-Europeanlanguage),后者为汉藏语系(Sino-Tibetanlanguage)。他们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英语重形合法,句法结构严谨,所以往往把好多句子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而汉语则偏重于意合法,句子大都有内在的思想贯穿在一起,没有明确的连接成分,因此就不可能像英语那样组成复杂的长句,往往句法结构松散。”[1](25)这个差别给英语定语,特别是定语从句的翻译带来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当遇到一个长而复杂的定语时,更是让人觉得无从下手。

所以,有人得出了翻译必有“失”这个结论,因为“英语的词义丰富灵活,汉语的词义相对严谨固定,这就往往给直译带来困难,意译之下‘失’则难免”。[2](35)若不掌握两种语言定语之间的异同,翻译时作出相应的转化,既不流畅,也不忠实于原文,会使读者难以理解。翻译时定语的用法、词序的变动和应用转译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方面。以下就把定语分成词或者词组的翻译以及定语从句的翻译两方面来说明如何翻译英语定语:

一、定语词或者词组翻译

(一)、前置定语的翻译

1.翻译成汉语时把定语前置,译成“……的”结构

A.单一前置定语

英语中,单个定语前置的一般有形容词、数词、代词、动名词、分词和所有格等。这种单一的定语汉译时通常置于中心语之前,译成“……的”结构时,应按照汉语习惯,适时省略“的”。以下举几个例子:

(1)Thepresentmembersoftheleadinggroupareveryyoung.

译:领导班子的现有成员很年轻。(形容词)

(2)China’sfirstman-madeearthsatelliteweighs173kilos.

译: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重173公斤。(所有格和数词)

(3)Whenpenetratinginjuryhasproducedafracture,anopenfractureexists.

译:当穿透性损伤造成骨折时,则为开放性骨折。(动名词)

(4)Undercertainconditionsachargedbodycanmakeanunchargedoneproducecharges.

译:在一定条件下,带电体能使不带电体带电。(形容词)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情况下“的”省略与否并不会影响到句子的意思,“现有成员”可以译成“现有的成员”、“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可以译成“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此时并无伤大雅,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汉语的表达习惯的问题,像“173公斤”,汉语就从来都没有“173的公斤”这种说法。所以,“在英汉翻译中发挥中文的优势始终是译者要努力的方向,译文要尽量保持译入语的特色”。[3](8)

B.两个或两个以上前置定语的翻译

“英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前共同修饰一个名词,其基本顺序是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由次要意义到主要意义,由程度弱到程度强,由一般到专有,意思越具体,物质性越强,就越靠近中心语,而汉语正好相反。”[4](31)所以,当这些定语全部前置时在英语句子中其词序一般是“非限制性定语+限制性定语+名词中心词”。“限制性修饰语与非限制性修饰语并不在于形容词本身,而在于该形容词与被修饰词之间的语义关系。”[5](57)如:Chinaisagreatmodernizedsocialistcountry。在这里,socialist是限制性修饰语,因为socialist是表示country的一个类别,规定着country的内在含义,socialistcountry两词构成一个语义单位(社会主义国家),而modernized是修饰socialistcountry的,great修饰modernizedsocialistcountry。因此形容词great和modernized对中心语country只是起着一般描绘作用,属非限制修饰语。其位置应在限制性修饰语之前。

所以,当多个前置定语翻译成“……的”意思可以通畅无误时,一般如下翻译:

(1)averyvaluablebronzeEgyptiancat

译:一只非常珍贵的埃及铜猫

(2)theancientChinesehistory

译:中国古代史

(3)someWesternEuropeanCountries

译:西欧一些国家

(4)amodern,powerful,socialistcountry

译: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5)apowerfulindustrialsocialistcountry

译: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6)agreatandmostgloriouscause

译:一个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7)anAmericanuniversitypresident

译:美国的一位大学校长

(8)thefirstbeautifullittlewhiteChinesestonebridge

译:中国第一座美丽的小白石桥

从以上的例子来看,在汉语中越能说明事物本质的定语越要放在前面,说明规模大小或力量强弱的定语则放在后面,而英语则相反,越能说明事物本质的定语越要靠近它所修饰的名词。在汉译时,译文中的定语顺序,一是为了照顾汉语的语言习惯,不能与原文中的顺序完全一致;二是要紧扣和忠实原文,避免译文引起误解。

2.根据具体情况相应转译

形容词是一种典型的前置定语成分,它本身没有性、数和格的变化,英语形式也不随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大多数这样的结构看来容易,但理解起来却困难重重,用汉语表达更是不易。简单地把原文的结构译成“……的”并无法准确地表达源语要传达的信息,这构成了翻译中的“untranslatability”,即不可译性①。因为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具体的关系须根据特定的语境而定。除一般情况外修饰语与中心词的关系可分为:并列、程度、递进、因果、转折、目的等。因此,有时候翻译直接译成“……的”并无法准确地表达源语的意思,而应该调整短语间词与词的关系,转换句型,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将其词性转移②。一般采用拆译法及溶合法来译这类词组或句子。以下详细说明几种情况:

A.译成并列关系,将修饰语与中心词译成并列的词组或分句,例如:

“Youmaydependuponit,Madam,”saidMissBingley,withcoldcivility,“thatMissBennetshallreceiveeverypossibleattentionwhilesheremainswithus.”

译:“太太,你可以相信,只要本妮特小姐和我们呆在一起儿,她会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宾格利小姐冷淡而不失礼貌地说。(从本例可以看出“coldcivility”,表面上是偏正关系,但翻译时处理成并列关系为宜。)

B.译成表程度、递进关系的复合句或短语,翻译成“越……越……”,多半是动词的“ing”形式做定语,如growingpopulation(越来越多的人口),drawingholidays(越来越近的假期)等。

Growingpollutionhasbecomeapressingproblem,whichhasreceivedincreasingattention.

译: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C.根据特定语境,译成表因果或目的关系的句子,因为这类短语两个词之间隐含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或目的关系。通常这种关系用连词“因此”、“因而”、“之所以”等或“借以”、“以此”、“以便”。

Possiblysomepeoplemightsuspecthimofadegreeofunderbredpride,Ihaveasympatheticchordwithinthattellsmeitisnothingofthesort.

译:可能有人怀疑,他因缺乏教养而有点傲慢无礼,我内心深处却产生了同情之感,认为他并不是这类人。(如把“underbredpride”译成“缺乏教养的傲慢无礼”实在有悖于汉语表达,不能让人接受,也违背作者的初衷。译成因果关系的句式,表达效果要好得多。)

D.根据特定语境,将这类结构译成转折句式。采用汉语中的连词如“然而”、“不过”、“但是”、“可是”等。

Thepresidentinthatcompanyalwaysmadevainpromises,andnoonenowbelievedwhathesaidanddid.

译:那个公司的总裁总是口惠而实不至,因此现在没有人相信他的一言一行。(句中的vainpromises是“只许诺,不落实”的意思)。

纵观多种前置定语的翻译,一个句子到底要怎样翻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多方面入手。翻译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到上下文、语域、体裁、读者等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却没有一个是一成不变的”。[6](8)所以,定语的译法灵活、不易掌握,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对原文基本内涵理解正确,是不难译出令人满意的词句的。然而,在翻译有些定语时,不要过分拘泥于某些字眼,要适当加以变换,有时候会发现,另有一种风采。

总之,英译汉中翻译前置定语时,应该从汉语的习惯出发,最大限度地保持英汉双语的共性部分,努力衔接或弥补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达到忠实地传达原作意蕴的目的。

(二)、后置定语的翻译

在英语中,定语后置的情况司空见惯。后置定语译成中文的习惯是将其移至被修饰的词之前。这种情况下翻译技巧并不成问题,而首先要弄清的是句子中哪些是后置定语,以及修饰的是哪个中心词,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准确无误地理解源语,从而翻译出“信为第一”的译文。以下我们就来探讨后置定语的具体情况以及翻译:

1.副词作后置定语

(1)Peopletherelikesinginganddancing.

译:那儿的人们喜欢唱歌跳舞。

(2)Theirdaytogetherremainedvividlyinhisthoughts.

译: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日子清晰地留在他脑海中。

2.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

(1)Theshortestdistancebetweentwopointsisastraightline.

译: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

(2)Commercewithothercountriesisveryimportanttous.

译: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对我们极为重要。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翻译副词和介词短语做后置定语的时候,只要清楚了中心词和后置定语的关系和位置,翻译就简单多了,只要简单地译成“……的”就可以了。

3.形容词作后置定语

A.单个的形容词常作前置定语,但在下列情况,则作后置定语。汉译时,一般翻译成“……的”结构。

①以-body,-one,-thing,-where结尾的合成不定代词,用后置定语来修饰。如:

Wedidn’tmeetanybodynewattheparty.

译:在舞会上,我们没有见到新面孔的人。

Isthereanythingimportantintoday’snewspaper?

译:今天的报纸有什么重要的新闻吗?

②在表示笼统含义的matters/things之后用形容词作后置定语。如:

Inmatterschemical,I’manignorantperson.

译:在化学方面,我一无所知。

③有时,在person之后也用单个的形容词作后置定语。如:

Ifyou’vegotacomplaint,thebestthingistoseethepersonconcernedandhaveitoutwithhim.

译:假如你有什么抱怨的话,最好的办法是找有关的人,跟他讲个明白。

④某些形容词不能作前置定语(多数以a开头的词,如alike,asleep,alive等等)只能作后置定语。如:

Theyaresomewherealikeintheirbeliefs.

译:他们的信仰有些相似。(“的地方”省略)

Hewasthehappiestmanalive.

译: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⑤表示近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容词作后置定语连用时,可用来进一步强调及解释前面的中心词。如:

NeverhaveIreadanovelsointerestingandinstructive.

译:我从未看过如此有趣而有意义的小说。

Theboy,tired,hungryandthirsty,felldownonthebeach.

译:这男孩,精疲力竭,又饥又渴,倒在沙滩上了。

⑥表示反义的两个形容词作后置定语连用时,常用and或or相连接,表示进一步强调及解释前面的词。如:

Workers,oldandyoung,aregoingallout.

译:工人,不管年老的或者年轻的,都在鼓足干劲。

Countries,bigorsmall,shouldbeequal.

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⑦形容词词组修饰名词时,应该后置。对于大多数形容词来说,如果带有别的修饰成分,一般也应后置,这种情形常见于如下结构:

·“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

Heisamansuitableforthejob.

译:他是适合做这项工作的人。

Thewomankindtowardsherneighborsismyaunt.

译:那位对邻居很和善的女人是我的姑母。

·“名词+形容词+todo”

Apersonafraidtoovercomethedifficultiesisacowardlyone.

译:一个不敢克服困难的人是个懦夫。

·“基数词+名词+形容词(high/tall/long/wide/etc.)”

Thereisanavenuetwokilometerslonginthiscity.

译:这座城市里有一条两公里长的林荫道。

·“名词+so/more/most+形容词”

NeverhaveIseenabuildingsobeautifulandluxurious.

译:我从未见过这么美丽而豪华的大楼。

·“名词+副词+形容词”

Studentsalwayslazyaresurenottopasstheexam.

译:平时懒惰的学生,这次考试一定不会及格。

·“名词+形容词比较级+than…”

Iboughtadictionarythickerthanyours.

译:我买了一本比你那本厚的词典。

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当后置定语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翻译之前应好好地弄清后置定语的长度,误判了后置定语的长度会影响我们对原文的理解。因此,详细研究形容词后置定语的各种用法是翻译定语的一个重要内容。

此外,也应该注意,汉语中也是有后置定语的,只是比较少用而已。所以,有些时候要根据原文信息,适当地选择翻译时定语后置。大部分情况下翻译成汉语是定语前置,但是,有时候为了强调定语,汉语会将定语后置,这就要根据原文的侧重点来判断。如第⑤⑥里面的例子。

4.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

A.现在分词作后置定语:一般表示其动作与句中谓语所表示的动作同时发生,或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翻译成“正(在)……的”,但是有时候要省略:

①单个的现在分词作后置定语

OnthedayfollowingFathergotupveryearly.

译:第二天父亲很早就起床了。

②现在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

Themansittingatthedeskismyuncle.

译:坐在书桌旁边的那个男人是我的叔叔。

③现在分词的被动式作后置定语,修饰语与中心语为被动关系。表示其动作正在进行,或是与谓语表示的动作同时发生。

Thatbuildingbeingrepairedisourlibrary.

译:现在正在修建的那座楼是我们的图书馆。

B.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一般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这种动作通常发生在句中谓语的动作之前(有时可能发生的时间不太明显),或含有“被”之意。但是“被”字在翻译时常省略。具体情况如下:

①单个的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

Iaminterestedineverythingfound.

译:我对发现的一切都很感兴趣。

②过去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

HaveyoureadanyshortstorieswrittenbyLuXun?

译:你看过鲁迅写的短篇小说吗?

5.不定式作后置定语

A.单个的不定式作后置定语

Heisalwaysthefirsttocome.

译:他总是第一个来的。

B.不定式短语作后置定语

Thenursehadalotofpatientstolookafter.

译:那位护士有许多病人要照顾。

C.“介词+wh开头的疑问词+todo”作后置定语

Heislookingforaroominwhichtolive.

译:他正在找房子住。

D.不定式的复合结构作后置定语

Therearealotofdifficultiesforustoovercome.

译:有许多困难要我们去克服。

注意:以上ABCD四种不定式作后置定语较特殊,翻译的时候,定语是放在中心语后面。

E.不定式的被动式作后置定语,这边中心语与不定式是构成被动关系,但是翻译成汉语时“被”字一般被省略。

Areyougoingtotheballtobeheldtonight?

译:你打算参加今晚举行的舞会吗?

可以发现,用作中心语的名词和某些代词的修饰语不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形容词,而且多种多样的短语可以放在名词后面作定语,这样可以增加对被修饰名词即中心词的信息量,限制该名词的语义范畴,使该名词的所指更为具体化。英语的定语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两种,而后置定语在英语中是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定语形式在汉语中是很少使用的,这给我们中国学生理解和翻译英语后置定语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仔细理解后置定语的各种用法、掌握其运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准确的理解句子,从而翻译出令人满意的词句”。[7](73)

二、定语从句的翻译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在结构上长短、繁简不一,而汉语又没有定语从句,也不习惯用长定语。因此,汉译时,如何根据上下文将英语定语从句译成简洁明了的汉语,使其符合汉语习惯,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一)前置法

英语定语从句的译法主要涉及到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译法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译法。“限制性定语从句对所修饰的先行词起限制作用,与先行词关系密切,不用逗号分开,对它所修饰的词的词义加以限制,不能省略。一般多译成定语,放在被修饰词之前,形成‘……的’的结构,从而将复合句译成汉语单句。”[8](57)例如:

(1)Themanwhogaveusareportyesterdaywasamodelworker.

译:昨天晚上给我们作报告的那个人是劳动模范。

(2)Thisisabookwhichtellsaboutrockettechnology.

译:这是一本关于火箭技术的书。

(3)Alibraryisaplacewherebooksarekeptforreading.

译:图书馆是藏书供阅读的地方。

(二)后置法

“对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或者较长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由于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会显得头重脚轻、句意模糊。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长长的定语从句翻译成并列的句子以便使句子读起来更加生动、易懂。”[9](98)而这里从句所译成的并列句子通常后置。因此,我们常采用后置法。后置法又分成三种,分述如下:

1.译成并列句,重复先行词

(1)ItoldthestorytoJohn,whotoldittohisbrother.

译:我把这事告诉了约翰,约翰又告诉了他弟弟。

(2)TheyarestrivingfortheidealwhichisclosetotheheartofeveryChineseandforwhich,inthepast,manyChinesehavelaiddowntheirlives.

译:他们正在为一个理想而努力,这个理想是每个中国人所珍爱的。在过去,许多中国人曾为了这个理想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2.译成并列句,省略先行词

(1)Hesawinfrontthathaggardwhite-hairedoldman,whoseeyesflashedredwithfury.

译:他看见前面那个憔悴的白发老人,眼睛里闪着愤怒的红光。

(2)Itishewhoreceivedtheletterthatannouncedthedeathofyouruncle.

译:是他接到那封信,说你的叔叔去世了。

3.译成独立句

(1)HehadtalkedtoVice-PresidentNixon,whoassuredhimthateverythingthatcouldbedonewouldbedone.

译:他和副总统尼克松谈过话。副总统向他保证,凡是能做到的都将全力去做。

(2)Onewasaviolentthunderstorm,theworstIhadeverseen,whichobscuredmyobjective.

译:有一次是暴风雨,猛烈的程度实为生平所仅见。这阵暴风雨遮住了我的目标。

(三)融合法

由于限定性定语从句与主句关系比较紧密,所以汉译时可将主句压缩成汉语词组作主语,而把定语从句翻译成谓语,融合成一个句子。例如:

(1)Weusedaplaneofwhichalmosteverypartcarriedsomeindicationofnationalidentity.

译:我们驾驶的飞机几乎每个部件都有国籍的某些标志。

(2)Weareanationthatmustadheretotheguidingprincipleofsocialismandfourmodernizations.

译:我们这个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和四个现代化的基本方针。

(四)拆分法

英语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不起限制作用,只对它加以描写、叙述或解释。当主、从句之间关系比较松散时,可以把定语从句拆出来,译成一个单独的句子放在主句前面或后面。例如:

(1)WehavesixAmericanteachers,whocan’tspeakChinese.

译:我们有六位美籍教师。他们都不会说中国话。

(2)Neverthelesstheproblemwassolvedsuccessfully,whichshowedthatthecomputationswereaccurate.

译:不过问题总算圆满地解决了。这说明计算很准确。

(五)转译法

在英语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定语从句,在作用和意义上则是状语,但又不同于状语从句。因此,不能把这类从句译成定语从句。在翻译时,只能视其全句的逻辑关系及内含语义,将这类状语化的定语从句译成表示原因、结果、目的、条件、让步等的分句。这样,译文才既体现了原文内涵的语义,又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10](102)翻译时应善于从原文的字里行间发现这些逻辑上的关系,然后译成汉语里各种相应的句子。例如:

1.译成表原因的分句:

(1)Theambassadorwasgivingadinnerforafewpeoplewhomhewishedespeciallytotalktoorhearfrom.

译:大使只宴请几个人,因为他特地想和这些人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2)Thecomputer,whichseemstoplaytheroleofahumanbrain,isoftencalledaelectronicbrain.

译:由于计算机起着类似人脑的作用,所以常被称作电脑。

2.译成表结果的分句:

(1)Therewassomethingoriginal,independent,andheroicabouttheplanthatpleasedallofthem.

译:这个方案富于创造性,独出心裁,很有魅力,所以他们都很喜欢。

(2)Theyturnedadeafeartoourdemands,whichenragedallofus.

译:他们对我们的要求置之不理,这使我们大家很气愤。

3.译成表目的的分句:

(1)Wehavetooilthemovingpartsofthemachine,thefrictionofwhichmaybegreatlyreduced.

译:我们必须给机器的可动部件加油,以便使摩擦大大减少。

(2)Hewishestowriteanarticlethatwillattractpublicattentiontothematter.

译:他想写篇文章以期引起公众对此事的关注。

4.译成表条件的分句:

(1)Menbecamedesperateforwork,anywork,whichwillhelpthemtokeepalivetheirfamilies.

译:人们极其迫切地要求工作,不管什么工作,只要它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就行。

(2)Hemayhaveacuteappendicitis,inwhichcasehewillhavetobeoperatedon.

译:他可能得了急性阑尾炎,如果是这样,他就得动手术。

5.译成表让步的分句,译成“虽然……”、“尽管……”:

(1)Electroniccomputers,whichhavemanyadvantages,cannotcarryoutcreativeworkandreplaceman.

译:虽然计算机有很多优点,但它不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也代替不了人。

(2)Heinsistedonbuyinganothercoat,whichhehadnousefor.

译:他坚持再买一件大衣,尽管他并无此需要。

结论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一门艺术,其中英译汉中定语的翻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英语定语对中心语起着修饰、描述和限定的作用,有些学者也称之为“修饰语”。[11](104)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英语定语的翻译对于理解一个句子意思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汉语中有后置定语的情况较少,因此,英译汉时,汉语译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然而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简单地译成“……的”结构,这时候就要考虑到应用转译。

可以说,长定语是书面语的风格特点之一,从事英汉翻译学习和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有些棘手。正确理解定语的内容和用法以及相应的翻译技巧,是提高这两种语言书面语表达能力的环节之一,因而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去掌握它。“这里,充分了解这两种语言在定语方面不同的思维(思维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译者应注重对语言结构、语义系统方面进行研究,然后进行转译,如此得出译文才能自然、流畅。”[12](23)

翻译的标准多种多样,有许多名人早已作出了各自深为体会的看法。然而笔者认为定语的翻译并没有单一的标准,核心是根据具体语境,选择一种合适的译法进行准确而又流畅地表达原文。

NOTES

①摘自叶子南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此书中第一章的第4页写道“有时意思和语言结构完全绑在一起,而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上又水火不容,这时就造成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

②同上,第72页写道:“词性转换这个手段是以词为对象的变通手段,但其作用所及已不仅仅是词。短语间词与词的关系的调整、句型的转换,使用这些手段时,都可以要同时用到词性转换法。”

参考文献:

[1]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P25.

[2]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P35.

[3]同[1].P8.

[4]蒋静.谈对英汉翻译中定语顺序排列的几点认识[J].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2):P31.

[5]苗刚,崔向宏.前置定语形容词的限制性与非限制性[J].蒲裕学刊,1996,(2):P57.

[6]同[1].P8.

[7]刘俊杰.浅谈英语后置定语的用法和翻译[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1):P73.

[8]劲松.略谈定语从句的翻译[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4,12(1):P57.

[9]李丽.英译汉中定语的翻译[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P98.

[10]扈畅.英汉翻译中定语、定语从句转译为状语的修辞手法[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5(1):P102.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篇5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言语形式表现(或深化)言语内容的案例,可见在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形式对内容表现的重要意义――怎么写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形式问题。回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怎么写”的重要性。但关键是如何在实践层面让学生领悟文本内部的语用规律和言语“秘妙”,并且能自觉地在特定场合做出得体的表达,甚至个性、精妙的表达呢?是加强语言形式的分析,还是增加大量“指向写作”的训练?前者要防止离开内容导致的课堂枯燥和人文失落,后者则要警惕机械的低质量的练笔导致的急功近利和课堂失位。笔者以为,阅读教学要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文本教学资源,找准语用训练的最佳切入点至为关键。我们不妨试试“比较”这个策略选项。以下试举几例。

例一:《全神贯注》教学

课末,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中印象深刻的词句,并默写或抄写在本子上。

师: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我觉得大家要再加深印象,一起来听写这个句子。写之前,先听老师读两遍,边听边记,记到心里去。等老师读完两遍,你也记住了,这个时候,再拿起笔来写。这样做,就叫全神贯注。

师:(读两遍)“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生写句子后与课本核对)

师:请拿起笔,把“一刻钟过去了”圈掉。

(生迟疑)

师:态度坚决一点。圈掉后,我们再读一读句子。

生:(读)“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师:能不能圈掉?

生:不能。总觉得抒发不了激动的感情。

生:句子中的“越干越有劲”和“更加激动”,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圈掉后前后就不一致了。

生:有了“一刻钟过去了”,才能感觉到时间过得特别长。

师:看来不能圈掉。在你圈掉的话下面加上几个“Δ”,表示要恢复原句。

(生加注“Δ”)

这堂课中,学生对于罗丹全神贯注的体会,关注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但体会不深。针对这一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听写的句子上圈去“一刻钟过去了”,来体会其存在的意义。这一看似不经意的比较,其实巧妙地促使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反思,使原来的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学生自然地去思考文本特殊的言语形式在言语内容上传递出了怎样特殊的意味,产生了怎样特殊的表达效果。于是,就有了学生对语用规律真切的体验。

例二:《巨人的花园》教学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理解了正是因为巨人“赶走了孩子们、砌起围墙、竖起告示牌”等原因,才使曾经“漂亮的花园、孩子们的乐园”变成了“荒凉的花园”之后,课堂出现了以下场面:

师:同学们都对巨人说的话印象深刻。现在请你把巨人赶走孩子们的三句话合在一起读一读,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找、读,师相机出示: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到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生:我发现巨人真的很生气。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巨人说的三句话中都用到了一个“滚”字。

生:三句话中用了“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等词语。

生:三句话中都用了感叹号。

师:你还关注了标点符号。

生:我发现巨人越来越生气了。

师:你的发现又进了一步。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我发现三句话中作者的提示语有变化,第一句是“很生气”,第二句是“又发脾气了”,第三句是“大声叱责”,感觉越来越生气。

生:第三句话中的“滚”字前加了“赶快”这个词,也说明巨人越来越生气了。

生:我发现巨人说的话一句比一句短,特别是第三句,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这个发现了不起!

生:我发现第三句的提示语与前两句不一样,前两句在前面,第三句放在了后面,这说明巨人越来越不耐烦了。

师:真是一个精彩的发现!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写文章时好好学习。

师:有了这些了不起的发现,我们一定能读好这三句话。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表情把这些体会表现出来。

(生自由练读,师生对读,个别读。)

在这个片段中,对话的主题明显已经不是“内容的读懂”,而是语言文字表达的揣摩了。

我们知道,文本中的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只有联系起来思考,才会发现“语言使用者”的表达意图,而这往往需要教师的介入助推――学生把文本中散落的三句话聚在一起比较,马上有了“巨人很生气”“越来越生气”的发现。这些发现来自于对句子中相似的字词、相同的标点、提示语的捕捉,以及句子长短、说话人节奏、语势的关注。这样,教学就走出了内容分析的胡同,引导学生从表达的角度进行审视,从而进入语义学背后的语用学的范畴,直面“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相关联的言语行为。

例三:《军神》教学

学生围绕“为什么称为‘军神’”开展批注交流。教师发现学生的回答、交流大都聚焦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缺少对其他人物(主要是沃克医生)的关注,于是,有了以下调整:

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但是你发现没有,其实文中写沃克医生的语句一点也不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沃克医生呢?同学们先把这些语句找来读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找、读,小组讨论。)

生:写沃克医生的句子表明这次手术很危险。

生:写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神态,其实是衬托了的刚强。

师:比如――

生:比如“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沃克医生曾经是军医,见过大场面,但还是双手颤抖,额上汗珠滚滚。这就很好地衬托出了的刚强。

……

师:说得真好!如果说写是正面描写的话,那么写沃克医生就是――

生:侧面描写。

师:回想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有过这样的描写吗?

(生交流)

师:(示意学生看插图)当时的手术台边,还有一位女护士,我们能不能结合刚才的学习,想象一下女护士的动作、神情,

从侧面来衬托的刚强、坚毅。

(生写话后交流)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篇6

一、理解重点词句是读懂课文的途径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总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词和句,把这些词句读懂了,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一)由词到句,学懂句意。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先让学生理解句子中难懂的词语,再连起来理解全句的意思。比如《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可以先理解句子带引号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的确”是“确实”的意思;后面的“天堂”是“乐园”的意思。连起来全句的意思就清楚了。句意明白了,再从感叹号中体会作者抒发了喜欢大榕树,赞美大榕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联系全文,认识到这句话在文章中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二)抓关键词语理解句意。关键词语是指对表达文章内容或表现文章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如,《赵州桥》一课有这样的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句子的“美观”是理解第三自然段课文内容的关键词语,“美观”的意思是美妙的景象。这个词懂了,全句的意思就清楚了:赵州桥的外形是伟大的美妙的景象。然后紧扣“美观”一词,引导学生学课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赵州桥的外形有 “美妙的景象”?学生会从桥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着千姿百态的龙的图案变化中感受这一点。可见,“美观”这一关键词确实写出了赵州桥的外形给人们留下的感受。

(三)联系文章的中心去理解句子的意思。有些重点语句往往跟文章中心有密切联系,有的甚至点明中心。因此可以把句意跟中心联系起来思考。如,《画杨桃》一课爸爸叮嘱的一句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老师和蔼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侯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从这两句话中,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的道理。显然,这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课文中有些句子写得比较抽象、含蓄,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如,《赵州桥》一文有三个句子:“赵州桥非常雄伟”可先让学生弄清“雄伟”的本意和在本课中的意思,再深系下文。特别是课文中用的几个数字。“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概括了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是一个重点句。引导学生理解时,可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这种设计”的句子了解“这种设计”是怎样的一种设计。弄明白句子中的关键词“建桥史”。二是联系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千四百多年”,只有这样才真正体会到“创举”的含义,从而加深对课文最后那段的理解。“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教学时让学生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又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感受这个句子的过渡作用,再让学生探讨课文是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生动的。让学生感受到赵州桥的坚固、美观。

(五)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句子。在理解句子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揭示某些相似的句子。如,比较下面两句话:

1.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我的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2.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心里非常悲痛。

比较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明确: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写“我”悲痛的心。不同的是:第二句写得概括,第一句写得具体,在第一句中虽未出现“悲痛”一词,但从“泪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的叙述中可看出“我”极为悲痛的心情。这句话有真实情感,既写了我是怎样悲痛的,又写了我为什么会这样悲痛的。这样,学生不仅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且体会到“我”当时沉痛的心情,突出“我”忘不了伯父和对伯父的追忆,同时学到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以读悟情,以情激情。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句子所描写的意境中去,还有助于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二、读懂语句,感受景物美和语言美

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有些句子需要教师略加指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景物美和语言美。如,“大型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教师指导读这一句时,两个带引号的“岭”和“大”要略加强调,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大不一样”和“不大一样”是不同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里的六个“的”字结构,形成三组对比,每一组在朗读时,语气、音调应略有变化,以突出岭的形态之多。

三、自读自悟,展开合理的想象

理解句子,还要从朗读中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联想。如,《匆匆》一文中的两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教师抓住开头和结尾,这两个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同时,联系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度过的?身边的家人、亲朋戚友是怎样过的?作者笔下的人们的日子又是怎样过的?最后,在课文摘录一些佳句进行练读。这样才能读懂作者从八千个日日夜夜中产生的感受,也可以联想自己度过的日日夜夜,从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

四、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的整体感受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篇7

关键词: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了”;句法槽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一、“老”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老”字有三种用法,即老1程度副词,相当于“极其、特别”之义;而“老2”和“老3”是形容词,“老2”表示“极多”之义,“老3”比较特殊,只位于动宾式动词和动宾式形容词中间,修饰该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本文中的老只是就老1程度副词在东北方言中的运用,及其与语气助词了的组合构成的句法槽进行分析。

二、“了”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虚词“了”有两种用法[1],即动态助词“了1”,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了1”着眼于点表明动作,性状已经实现,它就可以跟这些补语同现,如:“激起了一束束浪花。”另一种是“了2”,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同“吧、了、啊”。或者表示陈述语气:同“的、了、吧、呢、啊、嘛”等。作为语气词的“了2”的语法特征有:1)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句子或者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2)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三、“老” ++“了”句法槽

熟悉东北方言的人知道,在东北方言中,程度副词“老”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的程度副词如:“很,非常,相当”等,通常人们在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程度“很高”“特别高”,或者“极其高”的时候,人们会运用“老……了”而很少使用“极其”,“特别”二词,如:“饭老香了、衣服老漂亮了、人老好了”等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会倍感亲切,达到非常好的交际效果。

(一)能进入“老”++“了”句法槽的成分:

1、形容词

能被“老1”修饰的形容词一般为单音节和双音节的非绝对的性质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大致包括四类:

第一,表示人或事物属性的一般形容词。如:“滑、傻、帅、皮、狠、倔、损〈方〉、牛、黑、红、土、虎〈方〉(傻)、忙、逗、背、惨、好、坏、破、准、火、熟、铁、次、响、挤、悬〈方〉(危险)、狠心、客气、时髦、能干、窝囊、听话、幽默、幸运、大方、热情、吃香、差劲、能耐、风光、邋遢、碜〈方〉(丑陋,难看)、结实、讲究、好看、好听、吓人、可怜、感人、麻烦、烦人、过分、可怕、热闹、好玩儿、难看、漂亮、难听、眼熟、清楚、抢手、扎眼、敞亮、气派、明白、严重、带劲、危险、厉害、埋汰〈方〉(脏)”等。例如:

(1)上养殖场住去,那条件老好了,环境。(乡村爱情2)15)

(2)治失眠老好使了。(《马大帅3》21)

(3)这词儿我告诉你老讲究了。(《马大帅3》24)

第二,表示嗅觉、味觉、触觉的形容词。如“香、臭、甜、酸、苦、咸、涩、

热、烫、冷”等。例如:

(4)你家肉真好,上回我买完回去吃啊,老香了,一顿让我全干了。(《马大帅》3)

(5)这胶鞋老臭了。(《马大帅》4)

(6)(水)老热了,注点意啊。(《马大帅》15)

第三,表示身体状况的感知形容词。如“乏、困、累、饿、渴、疼、痒、闷、舒服”等。

(7)哎呀妈呀,这(牙)老疼了。(《乡村爱情2》11)

(8)你这事儿整的呀,我老累了。(《乡村爱情》8)

(9)老舒服了,那玩意。(《马大帅》6)

第四,表示心里感觉的形容词。如“烦、难受、痛苦、着急、郁闷、高兴、过瘾、痛快、憋屈、揪心、恩爱、絮烦”等。

(10)坚强有啥用啊,其实我心里老痛苦了。(电视剧《乡村爱情》2)

(11)你大老远回来看我,我也老感动了。(《乡村爱情2》22)

(12)我只要看见你我老高兴了。(《乡村爱情2》20)

2、动词性成分

东北方言中,能受程度副词“老1”修饰的动词性成分包括单个动词、动宾短语、兼语短语、偏正短语以及中补短语。它们在语义上都蕴涵了一定的程度义。

2.1、单个动词

能进入“老1”++“了”结构槽的动词主要是表现心理活动或情绪、态度以及评价的动词,如:“激动、感动、闹心、喜欢、讨厌、后悔、生气、憋气、担心、心疼、伤心、害羞、害怕、灰心、解恨、解气、后怕、失望、窝火(儿)、纳闷儿、刺激、痴迷、愁、犯愁、佩服、同情、尽兴、上瘾、体贴、重视、迷信、孝顺、顾家、招笑儿〈方〉(引人发笑),值得、难得、配套、像”等。例如:

(13)我老喜欢了(指自行车)。(《乡村爱情2》19)

(14)这当主任老操心了。(《乡村爱情2》22)

(15)戴着帽子老配套了。(《马大帅3》34)

2.2、动宾短语

A.动宾结构的宾语为体词性的如:

(16)A:你闺女不反对你再婚吧?

B:不反对,老支持我了。(《马大帅3》第20集)

(17)我可老尊重你了。(《乡村爱情2》第18集)

(18)人家刘英吧,老牵挂你了。(《乡村爱情》8)

此外,还可以说“老讲义气了、老感兴趣了、老是时候了、老伤自尊了、老想家了、老费钱了、老够哥们了、老占地方了、老给面子了、老够意思了、老感谢他了、老怕他了、老喜欢他了、老惦记他了、老恨他了、老同情他、老伤人了、老坑人了、老愁人了、老膈应〈方〉(使讨厌,使腻味)人了”等。

还有一种就是由动词“有/没”构成的动宾结构,即“有/没+名词”,“有/没”的宾语以抽象名词为主。如:

(19)这衣服老有派了。(特别有派头、有风度)(电视剧《乡村爱情》2)

(20)今天的说天下老有料了。(辽宁卫视《说天下》)

(21)老有哲学了,我跟你说。(央视《暑假乐三天》)

此外,还可以说“老有眼光了、老有主见了、老有意思了、老有水平了、老有力度了、老有眼力见儿〈方〉(见机行事的能力)了、老没平了”等。

B.动宾结构的宾语为谓词性的如:

(22)他老爱凑热闹了。

(23)他老注意保养了。

(24)他长得壮,老抗冻了。

2.3、兼语短语

“老1”所修饰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致使类兼语短语,而是动作性较弱的“引发”类兼语短语,其中的兼语一般是不定指的,而兼语短语的第二个动词,都是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例如:

(25)这孩子老招人喜欢了。

(26)他能有机会出国,老让人羡慕了。

(27)他老让人失望了。

(28)他做的事老使人感动了。

2.4、状中短语

(29)这门课老难学了。

(30)这孩子老能捣乱了。

(31)新媳妇老会过日子了。

此外,由否定副词“不”构成的状中短语也可以受程度副词“老1”的修饰。

即“老1”在进入否定结构时,只能放在否定副词“不”的前面,构成“老1不VP”格式,加深了否定的程度。该格式中的“VP”是有选择性的,即“VP”必须是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动词。例如:

(32)影响老不好了。(《马大帅》1)

(33)我老不舒服了。(《乡村爱情2》22)

(34)老姨我老不满意了。(魏三小品)

2.5、中补短语

能进入“老1”++“了”结构槽的中补短语一般是由动词带可能补语的否定式构成的。例如:

(35)我心里老过意不去了。(《马大帅3》32)

(36)这个人老靠不住了。

(37)对于那件事,他老想不通了。

3、名词性成分

东北方言中,程度副词“老1”还可以修饰少数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名词。

例如:

(38)他老孬种了。(孬种:〈方〉怯懦无能的人)

(39)别提了,他可老废物了。

(40)这个人老财迷了。

拿上面的“孬种”来说,就含有[+胆小怕事,+很没有能力]的语义特征。但是这种用法并不普遍,能进入“老1”++“了”句法槽的名词与普通话中“很、非常”后的名词很相近,一般能受“很、非常”修饰的名词,通常也可以进入该句法槽中,如:很阳光/很淑女/很男人等,也可以说:老阳光了/老淑女了/老男人了(一个人很有男子汉的气概,不是指男人很年老)。

(二) “老”++“了”句法槽的语法特征

1、该句法结构中必须有“了”

由上述例证,我们可以清晰得到,在东北方言中能够受程度副词“老”修饰的词,在进入句法结构中运用时,多数要加上句尾附着的语气助词“了”才能组合成完整的句子,了 属于语态内容,表示说话者对命题进行判断,确认命题的成立,也就是说了表示说话者命题的成立的一种肯定语气(彭小川、周芍(2005))。

在普通话和东北方言中不能单独的说:这个人老狠、那个东西老破、这个人老土、张三老能干、小明老听话、饺子老香、西瓜老甜、水老烫、天气老冷、身体老乏、天气老闷、心里老难受、玩的老过瘾、吃的老痛快、看到你老激动、这个笑话老招笑儿、父子俩长得老像、对看书老感兴趣、你来的老是时候、这孩子老能捣乱、这个人老淑女等。

2、句尾语气词“了”不可更换为其他的语气词

该结构槽中不能将句尾的语气词换成其他的语气词如:吧、啊、的、呢等。如我们不能说:小明老听话吧,而会说小明很听话吧,或小明老听话了;不说心老难受啊,而说心理好难受啊;不说张三老能干的,而说张三挺能干的(程度不如“老能干了”深);不说“饺子老香呢”而说“饺子好(很)香呢”。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换成其他的语气词,整个句子的强调程度没有“老”++“了”程度深。其整个句子的语义就会发生质的改变。

3、可以充当句法成分

“老”++“了”作为一个句法槽,在使用的时候也是共同出现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能够充当谓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她那人老淑女了(谓语)、孩子那画画得老逼真了(补语),表达其“极其,相当”的语义特点。

4、有很强的口语色彩

“老”++“了”句法槽结构所组成的句子,多数具有很强口语的色彩,在所举得例句中也多来自于东北的电视剧或者东北大众娱乐节目中,而电视剧所演的内容也多为东北日常交际的活动,我们能够从话语中感受到东北人的豪放,洒脱,直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这也正是该句法槽能够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广泛被使用的主要原因,近些年随着东北文化在全国推广与传播,使得东北方言愈来愈受各地人民的接受,“老”++“了”句法槽的使用范围也愈来愈广泛。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3]曹曼莉.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的研究[J]2006年.

[4]卢惠惠.近代汉语程度副词“老”的语法化.J]语言研究.2009年.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篇8

形式、内容。

解题捷径警示语

模仿形式,更换内容。

高考指挥塔

1.对接考纲

仿写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极为E。它涉及到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复句有关知识、逻辑知识等。所仿写的句子要中心明确,构思新颖,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2.命题规律

本题一般放在第II卷被称为高考改革的试验田的第六大题考察,灵活多变;万变不离其宗,其特点可概括如下:

考查内容:与时代息息相关,与生活密切相连,体现大语文观,体现人文性,体现工具性,体现实用性。

考查形式:考题给考生提供样式(写作形式),让考生或自行立意,或更换角度,自主选材;字数一般不作严格限制。

【答题一点通】从题型特点来看,本题综合性较强,既有对基础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考查,又有对写作知识的考查,因此,答题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题立意:看清要求,主题明确,立意积极向上。

例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________________

涛声是音序,________________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

【优秀个案赏析】

学校是运载我们驶向胜利彼岸的船:

校长是船长,

老师是服务员,

你我他都是船上的乘客。

赏析:句子对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进行了歌颂,积极向上。

【典型病例诊断】

典型病例1:

学校是一座监狱:

校长是监狱长,

老师是看守,

你、我、他是监狱里的囚犯。

诊断: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怎能如此立意!

二、选材:选自己熟悉的材料。

例题:请选择另一事物进行仿写。要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寄予一定的思想感情。

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________________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________________

却湿透你自己。________________

【优秀个案赏析】

蜡烛

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

时时为别人带来光明,

却牺牲了自己。

赏析:从自己熟悉的蜡烛、拖把、橡皮等入手,思路开阔。

【典型病例诊断】

嫦娥

你注定一生与思念为伴,

时时为别人带来遐想,

却迷失了自己。

诊断:选择了虚幻、远离现实的材料——嫦娥,不能充分挖掘其本质特征,因而,也就不能够成功的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段,在形式上与例句不同,仿写失败。

三、形式一致:仿写,仿的就是形式。这里的形式是指,结构、句式特点、逻辑、修辞等。要注意修辞。从积极修辞来看,要考虑使用《考试大纲》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拟人、对偶、对比等;从消极修辞的角度来看,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句式的整齐、音节的和谐)以及得体。

例题:仿照例句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喻体。(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女儿是母亲的一面镜子:

在女儿这面镜中,

母亲找出了她,

美丽的人间四月天。

【优秀个案赏析】

学生是老师的一架天平:

在学生这架天平上,

老师称到了他,

丰收果实的分量。

赏析:在结构上,用了总分式;从语言上,用了比喻(暗喻)的形式。

【典型病例诊断】

儿子是父亲的一面镜子:

在儿子这面镜中,

父亲找出了她,

丰收的人间十月天。

诊断:没有选择新的喻体。

变式大观园

一、母题探究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20)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探究】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作答本题注意要求,从语法角度看,是复句,“没有……无论……都只是”条件复句,注意形式要是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三句都是比喻,且三句构成排比。仿写时要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首先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比喻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比喻正确给2分,构成排比给2分,话题内容贴切给2分。

【答案示例】没有奋斗,生命就如空中楼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天上的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一现般的消逝;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空壳一只。

二、变式子题

(一)嵌入式。要求仿写的内容镶嵌在语段当中,既有上文的语境,又有下文语境。

1.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2012年高考山东卷·16)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 _____________, 还有什么用呢?

【答案示例】示例一:做出的饭不能吃 缝好的衣服不能穿 示例二:盖的房子无法居住 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

2.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4分)(2012年高考天津卷·22)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答案示例】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

(二)续写式。要求仿写的句子是在给定了语境的基础上,承接上文语句的形式,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

1.照应给出文句的意思,续写一段话。

听高雅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示例1:一曲《高山流水》赋予了伯牙宁静与淡泊的情怀;一曲贝多芬的《命运》让无数面对死亡的人重新叩响了生命的大门;一曲莫扎特《安魂曲》引领亡者步入天堂,给其家人以无限抚慰。

示例2:卓文君在《凤求凰》的感召下,与司马相如结为夫妻,相互恩爱;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的激荡下,对生命充满信心,又创作大量作品;欧阳修在《摇篮曲》的慰藉下,找到知音,一抒他心中不畅,高雅音乐,对人类来说是多么美丽!

2.根据下面提示,仿写句子。

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示例1:你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是值得我信赖的朋友。

示例2:你绵延巍峨,坚毅豪迈,是值得我崇敬的楷模。

示例3:你峰峻岭豪,形秀心坚,是值得我神交的同志。

示例4:你绮丽多姿,雄奇妩媚,是值得我心仪的伴侣。

(三)话题式。除给定例句外,还给定几个话题。

1.仿照下面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

例句: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冰——是我改变了水柔弱的形象。

冰——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

书——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燕子——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永远在身边。

柳枝——即使把我倒着插,我照样能长成大树。

(四)限定式。给定例句,并附加其他限定,譬如以××为开头等。例如:

1.以“关爱”为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

例句: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

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答案示例】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

2.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

例句: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①爱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机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①爱心不开空头支票,一旦需要,决不吝啬。②机遇不发邀请函,一旦错过,决不能再来。

(五)自由式。给定例句,在选材和立意上充分自由。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2012年高考辽宁卷·17)

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都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

(六)对联式。

1.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2012年高考四川卷·19)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闻粽香思屈子忠魂 清风一缕拂丹桂

2.下面都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树一代新风 大地气象新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360度交汇整合

1.仿写原则

结构的对称性、内容的对应性、修辞的一致性、色彩的统一性、衔接的紧密性、音节的协调性。

2.仿写步骤

一审,二仿,三验证。

一审。1.审题干,明确显性要求,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2.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分析其内在结构规律。看主旨内容(注意前后内容的关系);看句式结构(否定句、疑问句、反问句、把字句、被字句等);看修辞格式(比喻、拟人等)。

二仿。1.根据题目要求和材料有关信息,推断想象。 2.精心组织语言,仿写句子。

三验证。用题目中的要求一一验证你的答案。

【360度变式训练】

1.请仿照下面的文字写一段话,要求:另选话题,句式大致相同,想象丰富而合乎情理。

你曾为一朵花而陶醉过吗?假若没有被陶醉过,那么你就到小路边、山野间、河谷里,甚至屋檐下寻觅吧,这世界上,总有一朵花是为你而绽开的,总有一缕芳香会悄然地沁入你的心脾。

答:

【答题思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首先要明确例句的特点,整个文段是由一个设问句加假设复句构成。其次明确修辞,示例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

2.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田野、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

送别诗是

【答题思路】这道题考查仿用句式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此处仿写要先找到符合边塞诗和送别诗特征的喻体,然后用两个词概括这种诗歌的风格,并且列出这种诗歌常用的意象。

【答案示例】1.你曾为一句话而感动过吗?假如没有被感动过,那么你就到同学间、朋友中、家庭里,甚至街市上倾听吧,这世界上,总有一句话是为你而讲述的,总有一股温情会静静地流进你的心田。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篇9

关键词:中学语文;两大句群;记忆秘诀

一、记忆术中句群的分类

(一)什么是记忆术中的句群

什么是记忆术中的句群呢?这里特指多个句子的集合。可能有人会问,那不就是段吗?段是一种句群,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有时文中一个句子就是一段,例如,诗歌。这时我们所说的句群,就不是指一段,而是指多段了。甚至还有更独特的“梨花体”,把一句拆分成几段,“梨花体”中的一段更不可能等同于记忆术中所说的句群了。

(二)记忆术中句群的分类

容易理解的:

1.形象句群。就是句群是有画面感的,有故事性的。

2.抽象句群,也叫逻辑句群。句群缺乏画面感,可是前后之间有明显的、清晰的逻辑关系。

3.离散句群,也叫中性句群。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紧密的逻辑关联,只是简单地将若干个句子罗列在一起,或是这若干个句子从属于同一个专题。

难以理解的:

4.晦涩句群。句子与句子之间有逻辑意义,只是我们难以理解而已。

二、形象句群的记忆方法

(一)电影法

这种句群的特征是句子有画面感,往往是整个段落或是段落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有画面的,有情节的。你可以一边朗读(或默念),一边想象,就如同在大脑里放映电影一样,这样重复几次就能记下来。例如,记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运用“电影法”来记:“先是一个人飘走,然后又飘回来,招招手,沿着手的方向,镜头转向西天的云彩。镜头从云彩向下,是河畔的金柳,金柳变成夕阳中的新娘,新娘在河边映出影子(波光里的艳影),水面开始荡漾起来。”

(二)焊接法(首尾法)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单个句子是有画面感的,可是跟后面的内容联系不太紧密,或是属于某种跳跃性的联想,联结比较薄弱,你不容易从上一句接着联想到下一句。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它们的联系容易断开的地方,做一点焊接的功夫。这种记忆技巧叫“焊接法”或叫“首尾法”,就是取前一句的“尾”和后一句的“首”,找一点理由,把它们联系起来。这种理由并非是很严密的,就只是有一点联想的线索即可。因为我们复习时,是要通篇背诵的,你复习几次之后,都背熟了,这些辅的联结,大部分就用不上了。但如果是抽象句群的记忆,用这个技巧往往效果不太显著,还不如“提示词法”。

“焊接法”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提示词法”。我们来看“焊接法”跟一般的“提示词法”有什么区别?一般的“提示词法”,就是取“提示词”,或叫“关键词”,然后再把它们联结起来。

如果是形象句群,它们往往由多个词组成一个画面或情节,本来就很好记,都不需要压缩它们,所以这些部分被整个当成提示词,然后只在断开的地方,做一点焊接即可。

(三)形象句群的记忆案例

1.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句群为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这前面四个小分句,内容还算是连贯的,可是后面一下就跳到“金柳”上面去了。“云彩”与“金柳”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衔接,即“云彩”跟后面一句断开了。记忆的方法:可以把“云彩”跟后面一句的开头的一个词“河畔”联结起来。在此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取“那”字呢?因为它没有代表性,不能提示我们回忆出这一整句,所以,取更有提示作用的“河畔”。联想一下:“云彩”下面有“河畔”。

同样的道理,第二段本身比较好记,只是跟第三段没有太明显的衔接,是一些发散性的、跳跃性的想象,此时我们需要焊接一下“荡漾”跟“软泥”:“荡漾的水把泥都给泡软了(软泥)。”这是逻辑联想。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们记忆一些古诗词,也有类似的情况,往往有许多句子都是形象的,但是这些文学作品句与句之间却存在着许多跳跃性的联想。我们欣赏起来觉得气象万千,可是记忆起来却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困难。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这前面还在想着:“周帅哥多么强大,笑眯眯地就把敌人给灭了,后面就谈到神游了。”不能说它们之间没有联系,可是这种联系是跳跃性的。“樯橹灰飞烟灭”和“故国神游”,这两句的联结比较薄弱(至少在记忆上是这样),我们就把这两句的尾与头焊接一下,想象“烟灭了之后,从烟中出现一尊神像飘了出去(神游)。”这样就把断开的地方牢固地联结起来了。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我们可以运用象形法来联结。例如,“业”想象成“草”;“缘”左边是“丝”,右边是“猪”的古字。我们可以想象:“草丛里面,有头被丝捆绑着的猪。”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我们也可以运用抽字法来联结,就是前面取一字,后面取一字,构成一个新词,把前后句联系起来。例如,近忽――近乎,这是抽字构词法。

(3)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我们还可以运用逻辑联结,例如,入――初(出)。从“入”联想到“出”,相对联想。

实际记忆时,并不需要每一句都跟后面一句做这样的处理。有一些形象句群往往几句之间都有明显的联系,这时就可以直接通过想象情节的画面来记忆。

(四)形象句群的记忆方法小结

1.直接想象画面,并同时诵念内容来记忆。(“电影法”是首选)

2.如果有在情节上断开的地方,就用“焊接法(首尾法)”来联结。

3.如果不习惯用上面的方法,用“提示词法(关键词法)”也可。(备用方法)

三、抽象句群(逻辑句群)的记忆方法

(一)镶嵌法(点缀法)

抽象句群(逻辑句群)特指句子意思分明,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紧扣的句群。逻辑句群的记忆方法,是先记主体的意思,就是把那些通顺易记的内容,先记下来。记下主体之后,我们再补充细节。补充细节时,可用逻辑联系的就用逻辑联系,不行就用图像记忆的技巧。

记忆逻辑句的主体部分是,一般不需要图像化,就只是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并关注各句的主要意思之间的联系即可。如果这种联系是明显易记的,就不需再做什么处理了;如果联系不明显的话,就不能算是逻辑句群,而要归入离散句群,通过取关键词来助记了。

例如,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一个从自由中孕育,致力于“全民生而平等”主张的新国家。

上面这一小段就属于抽象句群(逻辑句群)。它们的意思是很明显,前后内容也是连贯的,同时它们也没有太强的画面感。这类句群,一般是用逻辑来记,而不是用图像来记。先把那些逻辑明显的部分记下来,再去补充细节。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一个新国家。”这一句容易记住。比较费力点的是“从自由中孕育”及“全民生而平等”这些更抽象的修饰成分。

“从自由中孕育”,可以联想到“自由女神挺着一个大肚子”的画面。“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一个从自由中孕育……”“自由中孕育”是在“大陆”后面的,我们就把这个形象矗立在大陆上,这一修饰成分就跟主体联系上了。再后面,又有一个抽象的修饰或说补充成分――“全民生而平等”,可以想象一队身高等齐的婴儿列队站着,在这个女神像的下面。这些婴儿是不是生出来就是“平等”的?这种方法本质上还是“提示词法”,只不过取的是“提示成分”,已经不是词,而是“主要意思”了。

有形象的形象句群,我们取形象当提示成分;有逻辑的逻辑句群,我们取主要意思当提示成分。这两种都没有的,我们就只能取词了。也就是后面的“离散句群”的记忆方法了。

记忆逻辑句群时,先把主要意思记下来,一般稍稍重复一下就能记住的。然后再把那些不好记的修饰、补充成分跟相关的主体部分联想一下。这种方法叫“镶嵌法”,也叫“点缀法”。记忆中,有时我们会发现,本来主体的内容比较好记,因为有连贯的抽象逻辑或具体情节,但是有一些补充或修饰成分却不好记。这时如果硬把补充或修饰成分插入到故事或逻辑里面,这个故事情节就有点乱了,或是逻辑不简明了。“镶嵌法(点缀法)”就是先记主体,不打乱主体的逻辑或情节,再把细节镶嵌(点缀)到主体上面去。

(二)抽象句群(逻辑句群)记忆案例――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我们来看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中的另一段:

“如今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考验这个国家,和任一个如此孕育又目标一致的国家能不能长存于世。我们在这一个大战场上相逢。献出战场的一部分土地给那些献出生命保卫国家的人,做为他们最终的安息场所。我们这样做,百分之一百适宜,百分之一百恰当。”

这一段的主体意思本来就很好记,无非是说,我们在内战,对于那些牺牲了的人,我们要有个地方安葬他们比较好。可是为了强调这场战争的意义,林肯在中间插入了一些“高尚的话”,修饰一下原本普普通通的意思,例如,“考验这个国家,和任一个如此孕育又目标一致的国家能不能长存于世。”

如果我们先去掉这打断主体意思的部分,只是直接先理解主体部分,会更容易记忆:“如今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我们在这一个大战场上相逢。献出战场的一部分土地给那些献出生命保卫国家的人,做为他们最终的安息场所。我们这样做,百分之一百适宜,百分之一百恰当。”

记好这主体意思后,我们再把次要的修饰成分补充上去:“考验这个国家,和任一个如此孕育又目标一致的国家能不能长存于世。”这个可以取关键词:“考验――孕育――目标”。我们可以想象:“一张考试卷子(试验)卷成一个蛋(孕育),裂开后里面是一个眼球(目标)。”因为这部分是在“如今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的后面,所以可以想象:“这张试卷,是在大战场中飘啊飘的。”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篇10

关键词:散文 阅读 结构 角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散文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宋人陈师道认为:“读书如禹治水,知天下脉络。”阅读散文,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因此,准确分析结构,理清思路是散文阅读的基础。

散文大致可分以下三种: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说理、杂感随想、哲理感悟。这三类散文的结构特点虽然会略有不同,但共同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包括材料的选择、材料的组织、表达方式的采用、语言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通过把握文章结构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1.抓文眼。诗有诗眼,散文也有它艺术的“眼”。散文的文眼指最能表达文章主旨的话。它并非指某个字用得巧妙,某句话显得警策,它是主题思想的凝聚点,艺术意境的聚焦点,艺术结构的结合点,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散文的眼显示着作者的行文的脉络,抓住了它,作品的结构就得到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散文的“眼”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画面,如《背影》中的背影;它可以是一个事物,如《荔枝蜜》中的蜜蜂;也可以是一个景致、一个细节、一种色彩等等。

文眼的位置出现大致有四种情况:①出现在标题。如梭罗的《寂寞》,虽题为“寂寞”,但作者要表达的恰好是“不寂寞”,起到了强调作者感情思想的作用。②出现在篇首。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眼就是开始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全文围绕“心里颇不宁静”展开,随物赋形,但丝丝穿眼,“不宁静”成了文章内容的中心点,“不宁静”成了文章结构的凝聚点。③出现在篇末。如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结尾写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这是神来之笔,不但揭示题旨,而且这样的结尾收得有“味”,更饱含了深深的哲理。

2.理线索。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在阅读时如果正确地把握住线索,就能准确地理解、剖析文章。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事物线索、感情线索等。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那么,如何快速地抓住文章的线索呢?抠出文章的关键词句,就能够迅速地抓住线索。作者写作时,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处、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句子。在阅读时,我们抓住这些词语、句子,就能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如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以“灯光”为线索,叙写了三种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的灯、爱尔克的灯和心灵的灯,从中分析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的思想,进而激励青年去寻找光明之路。

3.析句子。①分析文段的中心句。根据文段的中心句来明确文段的意思,根据对中心句的关联判断来把握文章的思路。文段的中心句往往在开头,作段首概括,或在文段的结尾,作段末总结。如《谈骨气》一文开篇第一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不仅仅管着第一段,而且管着全文,是对全文的总说,全文的中心句。②分析标志性的语句及语篇指示语。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可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既、又、并且、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进一步说、总之、因此、所以等。这些语言标志对分析句群,把握段意,从而明确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很有帮助。③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启下的内容是对下文的概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在第二段和第一段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单是”说明百草园还仅仅不止这些,也强调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