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秋天的句子十篇

时间:2023-04-01 05:20:22

形容秋天的句子

形容秋天的句子篇1

1、小草黄了,树叶黄了,我听见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

2、瑟瑟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它年我欲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一片,两片,三片……落叶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把自己的营养回报给了大地母亲。

4、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

5、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6、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7、深秋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8、秋光绚丽,金风送爽,如海的高粱举起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

9、果实成熟了,农民伯伯开心的笑了!

10、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

11、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12、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13、秋天,红艳艳的苹果扒开绿叶往外瞧;小红灯笼似的枣子挂满了枝头;像紫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下,真迷人呀!

14、秋天,你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你比春天更富有绚丽的色彩。

15、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

16、秋风吹,落叶飘,飘呀飘,扑进泥土的怀抱。

17、秋,不是常说是金色的吗?的确,她给大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给包括人在内的众多生物赏赐了无数得以延续生命的食粮。

18、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19、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20、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21、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22、秋天,在一场紧张的收割之后,转眼间一切都褪了颜色,一望无垠的土地苍黄地裸露着。

23、飒爽的秋风,飘然而至,们感到了一丝丝的凉意。

2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5、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26、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27、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28、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

29、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30、梨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近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31、当这飒爽的秋风轻轻抚过们的脸庞,微风把自己带来的颜料泼洒在一片片树叶上时,树叶作曲家谱写出来了美妙动听的《秋之韵》时,便知道,秋天她来了。

32、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33、金黄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

34、树叶沙沙作响,在谱写自己的乐曲吗?这声音有高有低,有声有色。

35、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是梨,红通通的是苹果,亮晶晶的是葡萄。

36、秋天,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

37、秋天,那永远是蓝湛湛的天空,会突然翻脸而露出险恶的颜色,热带台风夹着密云暴雨,洪水潜流着,复苏的草原又泛起点点苍苍的颜色。然而,台风暴雨一闪而过,强烈的气流依然抖动着耀眼的波光。这时,只有北来的候鸟知道这张温暖的床眠,那飞翔的天鹅、鸿雁和野鸭,就像一片阴深的云朵,使这儿显得更苍郁了。

38、叶子黄了,秋风一吹落叶纷纷落下,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3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0、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41、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到秋深,愈是红艳,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滚动。

42、天空变的如此宁静,变得又高又蓝。而白云有如羊群,再细看,又有如棉花糖。天空仿佛被海水洗过了,如羽毛一般的轻盈。

43、秋天,象征着成熟,意味着丰收。

44、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

45、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46、虽说入秋已久,但今年盛夏酷暑那整天泡在臭汗中的滋味,那随手一摸,一手滚烫的感觉却刻骨铭心,似乎盛夏的余威还迟迟不退却。

47、落叶离开了母亲,独自去旅行了,体验那五彩缤纷的人生。她要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去演绎生命中最华彩的乐章,最精彩的歌。

48、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棉桃像小树,绽了鸡蛋似的花絮。啊,不是稻田,是黄金的大海;不是棉田,是白银的世界。

49、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

50、扑入车窗的景色,使我生发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触。那碧天的云,蛮荒的山,被秋霜洗黄的野草,俨然像一位饰着金色丽纱的处女,裸露着奶黄色的胴体,在萧瑟的秋风中婆娑起舞,展现着消魂的倩姿。伫立在山颠的秋阳,宛如一尊威武的战神,抖落血染的战袍,溅在草丛中,渗入山下的小溪,泛着数不清的涟漪,呜咽地向外流淌,从古流到今,从辽远的过去流向那茫茫的未来。

51、深秋,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黄地毯,惟有鸡冠花不忍谢去,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

52、走进田野,就像置身于金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天与地也融为一体,到处都是金黄一色。

53、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阳光下,走在这密林之中,确有一番别样味道。

54、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轻地哼着催眠曲把自己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55、金色的蝴蝶呀!你是在为谁而翩翩起舞呢?花儿没有了笑容,青草失去了光泽。哦,我明白了,你是在为园子里那眨着眼睛的小雏菊。

5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8、金黄色的桂花开了,远远就能闻到香味,等着我们去参观。

59、风,轻轻地,温和的吹着,是美丽的秋姑娘姗姗而来。

60、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61、不知道从多久起,仿佛一场紧张的拼搏终于渐渐地透出了分晓,田野从它宽阔的胸膛里透过来一缕悠悠的气息,斜坡上和坝子上有如水一般的清明在散开,四下里的树木和庄稼也开始在微风里摇曳,树叶变得从容而宽余。露水回来了,在清晨和傍晚润湿了田埂,悄悄地挂上田间。露岚也来到了坝子上,静静地浮着,不再回到山谷里去。阳光虽然依旧明亮,却不再痛炙人的脊梁,变得宽怀、清澄,仿佛它终于乏力了,不能蒸融田野了,也就和田野和解了似的;……秋天来了!

62、再过一两夜,秋霜在月下布满山谷,然后退回到北面群山那边稍作停留,好让金黄的初秋温柔地抚慰大地。轻微的茴香气息弥漫在天空中。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雾气翻腾,被九月的月色冲破,露出一片蔚蓝色的天空。

63、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形容秋天的句子篇2

2、打开窗,秋风灌进我的脖子,我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附带一个哆嗦。我举着水杯,仰头问天:我的秋天,我恨死你了,你多给我一个小时会死啊!

3、放开我的心情,站在你的对面,想象你口中的你的秋天的心情。

4、开始习惯缓慢的走路,周围行色匆匆的路人来回穿梭于自己左右,像是一张景深照片。开始习惯逃避喧嚣和虚浮,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思考和发呆,喜欢寂寞,喜欢微笑,喜欢这个季节所带来的疏离感。

5、开始习惯秋天这种恬静淡雅的气质,不像春天那么艳丽,不像夏天那么浮躁,不像冬天那么沉寂,只是轻描淡写般的从容而安逸。

6、酷热的肆虐仿佛是被淅淅沥沥的雨一夜之间击退的。然后雨连绵不断地下了二个星期,周围的人都在抱怨,我的心情却出奇地明朗。

7、没有铺垫没有叙述甚至没有必要的意象描写,秋天瞬间以浓重的金色在大地上写下了自己绚丽的情绪。岁月依旧如夏日流水般缓慢而悠长,保持着她刻骨的平易和清凉。

8、暮色四合,彤云向晚。默默地坐醉荒郊,我知道思念不是生命的全部内容。春华秋实,种子深埋心中,收获也就变得遥遥无期了,但心中那份长长的牵挂,是铺满一地期待萌芽的渴盼。

9、秋风乍起,它何曾体会世间的平淡与离奇!月光点点,它原以为人间到处都像月宫里一样皎洁与凄寂?!

10、秋天的伤感被诗词,音乐,影像一次次的放大,最终融合在自己对秋天的印象上。然而当时间这块橡皮不断擦去记忆中笔画,能留下来的往往是凸显出来痕迹。这些痕迹是许多念念不忘的感动和遗憾。

11、秋天的心情再美再浪漫,总伴会随着一些没落,一些惆怅。或许我们迷恋与向往的正是这些没落与惆怅,伤感与怀念,孤寂与凋零。

12、秋天的心情中面对着许多矛盾与对立的存在,在这样的不协调中,有一种只属于秋的韵味油然而生,它叫做——秋韵。

13、时空燧道的匆匆脚步湮没了如烟的记忆,如同轻轻的来,又悄悄的去。曾经的憧憬,几许的诺言,莫非真的要随着秋风雨打风吹去?脆弱的心灵,永久的期盼,莫非还要继续游荡在梦一般飘飞的世界里?

14、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说实话今晚我没想要写点什么的,我也很久没写了,可今夜的雨却突然打湿了我的心情,我感到此时的我是那样的孤寂和伤感,这一切都是这恼人的夜雨惹的祸吧!

15、晚秋的夜晚已经很凉了。我穿着单薄的夏衣僵立在风中,寒风穿过肌肤,刺透骨髓,直冷到心底,我该回去了,回到租房里。

16、我的秋天漫天飞雪,心是冷冰冰的,手是冰冷冷的。冰冷冷的手里捧着冷冰冰的心,无处存放,无处搁浅。解释是不必要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情。

17、我喜欢秋天,着了魔似的喜欢秋天的一切,秋叶、秋雨...这一切在我眼里是那样的让人忧伤。又是满目的黄叶,又是凋零的季节。行走在秋日的街头,心中平添了几分忧郁和惆怅,抬头望天,残阳如血,低头看地,满是枯黄的落叶,秋天,真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

18、心存想念,竟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和寄托,如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双桅船、三毛的撒哈拉,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里,永久散发着迷人的光晕,让我时时温暖,难以忘怀,只是一个人的黄昏变得很长、很长。

19、眼望云天,心意飘渺;想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秋天这道清清爽爽,纯纯洁洁又寂静的风景,是你淡淡眉宇的重现,每一声秋虫的呢喃都是患得患失的纠结,秋天——斑斓中无法释怀的宿命情绪。

形容秋天的句子篇3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而引导学生领悟第4自然段的总分结构特点并初步学习仿作,则是重点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教学难点之所在。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时间需要2-3课时,预设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学习第2-4自然段,在诵读中感受北大荒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富。运用直观演示法、引读法和音乐陶冶法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你能说出一些描写秋天景色的成语吗?

〖预设回答: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丹桂飘香 秋风习习 枫林如火 一叶知秋……〗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之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设计意图:在导语中有意运用刚刚提及的成语,意在让学生学会如何“活学活用”,此举既导入了课题,又可丰富和强化学生的成语积累,可谓“一举双得”。】

2.齐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将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读读,注意它们的音和形。

(2)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用“ ”划下来。

2. 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交流: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三、品味词句,想象意境

1.品读第一自然段。

(幻灯动画演示:一片枫叶从树上缓缓飘落)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这就叫“ ”(幻灯文字出示:一叶知秋),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北大荒秋天到来的时间。

2. 品读第二自然段。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内容。

(2)出示幻灯片天空图片:观察图片后,说说课文哪些语句写了图的内容?理解“一碧如洗”。(板书)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①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读——

②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读——

③(看幻灯片)这样美的景色,课文怎样用文字来描述的?指名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流云的?(比喻)把------比作了-------。

(4)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些优美的语句,小声跟配乐录音读,注意边读边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4. 品读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又是什么样儿呢?(小河)

(1)听老师读,看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2)第1句,小河给你什么印象?读——

(板书:清澈见底)查字典理解“澈”。

(3)出示幻灯片小河图片,指导看图后提问:为什么把他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用“因为------所以------”说话。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

指名读——

(5)男女生分读后,齐读本自然段。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清澈之美。】

5. 品读第四自然段。

此时,那儿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节,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描写的景物,并数数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什么地方热闹非凡?(板书)

这句话具体吗?再读一读课文,找找哪几句是用来写原野热闹的?

(3)学习第二、三句内容。

①出示豆荚图片: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豆荚的?指名读——

大豆真的会笑吗?齐读本句。

②出示高粱图片:“黑红”的高粱说明他们怎么样了?高粱会演唱吗?为什么这样写?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而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的付出,文中的自然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4)齐读本自然段。你们读了以后,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样?(板书:热闹非凡)作者是怎样把他写具体的?(指名读)

①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

②齐读概括句,男、女生分读具体描写的句子(交换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充分体会第四自然段的构段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5)这段话采用新的构段方式——总分结构。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描写原野怎样的热闹,条理很清楚。请你在课后模仿本段写法,用你的笔来写一写家乡的秋天。

6. 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三、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语。

2.分析字型,指导描红。

荒: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

茫:上下结构,与“荒”比较区别。

岭:左右结构,在音、形、义等方面与“铃”进行比较。

3.课堂作业:

按笔顺在习字册上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

形容秋天的句子篇4

【经典的中秋节趣味对联】

袁宏泛渚;

庾亮登楼。

上下联所用典故都出自《世说新语》。上联故事出自此书的《文学》篇。袁宏少时贫困,为人江上运租。某秋夜清风朗月,镇西将军谢尚坐船过江,听闻江渚客船之上有诵诗声,觉其诗情优文美,又非前人旧作,赞叹不已。遣人询问,知为袁宏咏其作,遂相交焉。袁宏之名,于是大扬。下联故事出自前书之《容止》篇。庾亮镇守武昌,某秋夜气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咏诗。不久,庾氏飞屐而来。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或则因月夜吟诗而名闻于世,或则人虽暮年而登楼秋咏之兴致不减,秋夜赏月吟诗看来确实是一件赏心乐事。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上联首字“中”,下联首字“秋”,点明时节。联中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中秋联颇多以“月”为题材者。如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其处对联曰: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虎”“溪”二字指明地点。

一天秋似水;

满地月如霜。

此联形容秋色用一“水”字,形容月色用一“霜”字,中秋月色,宛然可见,意境清幽,使人气定神闲。从形式上讲,简洁凝练,对仗工整,属小类工对。

二仪含皎洁;

四海尽澄清。

二仪,指天地。天地之所以皎洁,端在于月光之皎洁。四海之所以澄清,缘于月光如水。此联的妙处在于其含蓄,未尝一字及月而月在其中。至于以“二仪”对“四海”,“皎洁”对“澄清”,颇为工整。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家明。

同为咏月,遣词不同,意境遂异,有此“明”字,心胸便起畅亮之感。若套用佛家“体”、“用”二字,上联为“体”,仅指名为圆月;下联则为“用”,月之光满玉宇,灼然可见。流水对写到此境界上,着实有意思。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所撰。据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考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史称“生题死对”。上联两用“半”,下联以“中”对之,又有“二”、“八”之对,十字之中六者为数,且皆合于情理。若无才情者,难以成此对联。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上联为陶渊明《移居二首》的诗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下联为左思《招隐诗》的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集句成联,工稳妥贴;处士情怀,悠然可见。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无。

李白《把酒问月》诗有句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想来明月犹在,古人已逝,今之视昔,正如后之视今,怎能不唏嘘感慨!此联意境正如李白诗,不同者在于,白诗豪情奔放,此联简约含蓄。然感叹明月长存、人生苦短的意绪,并无二致。从形式上讲,“青史”对“绿窗”,“在”对“无”,工稳且灵活,平仄上也无问题,乃佳对。

泛渚怀袁子;

登楼学庾公。

袁子,指袁宏,庾公,指庾亮,其事迹前已言之。正如重阳节联中屡用陶渊明与孟嘉,中秋节对联中也用袁宏与庾亮之事,以显得更具人文气息。不过相较而言,袁庾二人之于中秋,比起陶孟之于重阳,其重要性要略逊一筹。

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清光,一方面指月光,另一方面则指政治清明,所以说“同会合”。中秋乃秋季之中,所以说“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此联为杜甫五律《月夜忆舍弟》诗句。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为农历八月节。杜甫化节气名以形容物候,得其本意之外,也添了清幽的意境。中秋本为家人团聚之时,故睹月思乡之念颇重。是以杜甫此句借为中秋联,分外合适。

月静池塘桐叶影;

风摇庭幕桂花香。

上联中池塘月静,实为静;桐叶落而影动,是为动。下联风吹帘幕,实为动;桂花飘香,则从视觉转而为嗅觉。此联对辞工稳,静中有动,意境优美,幽而不伤。

占得清秋一半好;

算来明月十分圆。

中秋乃三秋之中,自可称为三秋之半。上联据此“望文生义”,以为所谓“中秋”者,即是说此日拥有秋季一半的美好。下联“明月十分圆”前贯“算来”二字,将人仰头仔细察看月亮的行为,还有颇为奥妙的心绪,全写了出来。富于才情,于此可见。此联颇为流行。与此相似者,如“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如“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也都写得清新可读。

叶脱疏桐秋正半;

花开丛桂树齐香。

落者自落,开者自开,物有常则,不必悲秋。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上联为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宋代诗人石延年(曼卿)对以下联,可谓天衣无缝。释道皆以为人之所以有衰病,主要因为其有“情”,至如无情之物,自不会衰老,是以李贺所撰之句,深于理义,欲对孰非易事。石曼卿所对之句,恰好另明一意,以为“月”乃有情之物,若无情必无或圆或缺之态。对仗工整之外,意思相反相成,良佳良佳!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这是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此联蕴含哲理:“楼”虽“高”,犹有飞过之物;“池”虽“小”,却能送来美景。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这是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风”“月”之对,“满地”与“一亭”之对,“花阴”与“山色”之匹,皆十分工稳。 “弄”与“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韵味无穷。宋人张先,人称“张三影”,其得名之因,其一就由于撰佳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显得原本无情之物活泼不已。下联“窥”字,将月色形容成羞涩少女,分外可爱。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此联暗用比喻,译释如下:湖映远山,鱼戏其中,似在山中穿梭; 秋至雁飞,鸣声入耳,举头观之,雁群排序屡变,似作书于长天之上。语词优美,设喻巧妙,视野开阔,皆此联之长处。

叫月杜鹃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上联意境凄迷,几近残厉,正与秦少游名句“杜鹃声里夕阳暮”同。下联着色稍变,迷濛之中略有暖意。相对工稳,用辞美赡,然而意境终究显得幽冷,令人心魂怅然。

轮影渐移花树下;

形容秋天的句子篇5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有关秋天的词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读书时遇到不懂的词语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的。教师点拨: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都是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积累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词语,另一个是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合作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3.在“书写提示”中要学会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字的笔画顺序,按照“横平竖直”的方法书写汉字。如“排”的写法,提示学生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4.“日积月累”用读、写、默写等方法掌握描写秋天的一些词语。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解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2.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生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查字典,字典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我请教它的时候很多,它对我也很有帮助,比如: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有“忐忑”这个词语,我就是通过查字典明白它的意思的。

生2:我时常运用组合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

生3:刚才的同学说得都不错,我有时候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词语或句子。

生4: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可以找这个词的近义词,如“美丽”一词,它的近义词是“好看、漂亮”等。这就是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效果也不错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刚才你们提到的方法,还可以用换词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去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

直接进入板块,然后根据学生的经验让他们放开去说,学生平时也有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只是不善于总结归纳,老师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激励他们动脑子去思考,去组织语言,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

1.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

3.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课件出示:

春:百花齐放

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

春风满面

夏:酷暑难耐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秋:五谷丰登

秋高气爽

秋风习习

瓜果飘香

冬:寒气逼人

鹅毛大雪

天寒地冻

漫天风雪

2.师: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语。

3.小组派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1)查字典理解词语。

憧憬: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如“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然后再思考“憧憬”的意思,就能领会“憧憬”在这里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的意思了。

(3)运用查字典和组合法理解词语。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一词,“忐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就是有心神不定的意思,“不安”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的意思,“忐忑不安”就可解释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设计意图:

通过第二个板块的学习,把理解词语的方法应用到词句段的词语理解中,巩固了字词理解的方法,再次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板块三:书写提示。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生字的笔画、笔顺。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的规则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1)笔画要写规范、正确和整洁。

(2)字的大小要适中。

设计意图:

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让学生先观察,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板块四:日积月累。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1.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2.以上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成语?(秋天的成语)

3.分清这些词语的意思。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气候凉。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透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金桂飘香:金桂,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而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所以“金桂飘香的季节”就代指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

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形容果实多。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地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4.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设计意图:

积累描写秋天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库,为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学。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教学形式较单一,学生的思考空间相对较小。

形容秋天的句子篇6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赏析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法朗士断言:“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对这一断言是否过于绝对我们姑且不论,但用来观照这首小令却是非常恰切的。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在马致远这些失意文人的眼中,本来就是一些易于让人愁思一触即发的秋色,加之时值黄昏,天涯孤客行在旅途,不能不由眼前这种满目清瑟之景想到他一生仕途的失意和漂泊羁旅的愁苦而在心头蔓上愁思万缕,进而结晶出这样一首蕴藉着游子绵绵不绝的愁绪,且格调苍凉、笼罩着愁云惨雾的《天净沙·秋思》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以说,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生活真实而又生动的写照。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马致远就是以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阅读练习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

3.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4.A

形容秋天的句子篇7

关键词:文采 词语 句式 修辞

文学来源于生活,语文课堂也应该贴近生活,将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创造性引进来,努力打造生活的、动态的、趣味的、创造的语文。比如《学习写得有文采》一课,就可以用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文采与非文采的区别,学习如何才能写得有文采。

一.锤炼词语

锤炼词语,可以使语言变得形神兼备。比如这样一个句子:秋风吹响了树叶,小羊在叫。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句子,通过锤炼词语,可以变普通为不普通。选用传神的动词,这个句子可以写成:秋风劲吹,摇得树叶狂飞乱舞,小羊惊惧的眼神四处张望,伸长脖子号叫着。这样一改,秋风、树叶、小羊的动作、神态可触可感,而且有了意境。巧用拟声词绘声,这个句子可以写成:萧瑟的秋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小羊咩咩地号叫着。用了拟声词,秋风声、羊叫声如响耳畔,绵绵不绝。运用形容词绘色,这个句子可以写成:暗淡的秋风吹响了枯黄的树叶,雪白的小羊在昏黄的旷野里号叫着。秋风、树叶、小羊、旷野都有了颜色,不带想象,画意已足。精心选用叠音词,这个句子可以写成:咧咧秋风呼呼地刮着,黄黄的树叶纷纷扬扬、沙沙作响,白白的小羊在黑黑的天幕下咩咩地叫着。连用叠音词,自然读者口香,听者耳悦。

传神的动词,使句子有动态美;形象的拟声词、叠音词,使句子有音乐美;丰富的色彩词,使句子有画面美。锤炼词语,句子变得富有诗意,音、诗、画都有了。

二.变换句式

变换句式,可以使语言变得生动活泼。比如这样四个句子:你又睡着了。你又睡着了?难道你没睡着吗?又睡着了,你!这四个句子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倒装句兼感叹句。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不同。这可以通过模拟情境来体验。假使是在课堂上师生间发生的一幕:

一个学生睡着了。老师轻轻走到他面前,把他推醒,平静地说:“你又睡着了。”这个学生没反应。老师再平静一下说:“你又睡着了?”“没有。”学生回答道。老师发怒了:“难道你没睡着吗?”不一会,当老师回过脸来时,发现他又睡着了。老师大怒道:“又睡着了,你!”

接下来的情境还可以是这样:

老师平静地说:“你出去吧。”学生照样无回应。老师假装再平静,用商量的口气说道:“你出去吧?”“不!”学生斩钉截铁地说。“难道你不该出去吗?”老师忍不住了。学生照样没反应。老师大怒:“出去吧,你!”

这最后一句是倒装句兼祈使句兼感叹句,语气是最重的,老师的神态是可想而知了。

最后,老师让学生分别用主动句、被动句描述结果,用否定句、肯定句作出评价。四句话可以是这样:他把老师气坏了。他被老师逐出去了。他上课睡觉是不对的。老师管他是对的。

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自然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句式,表达不同的情感。变换一下句式,收获一份生动。

变换句式,是为了最准确、最生动、最新鲜、最活泼的表达。好比买衣服,选择一件最理想的。适合的就是独特的,一个一个独特的个体也就组成了多样化的整体。

三.巧用修辞

巧用修辞,可以使语言变得多姿多彩。比喻、拟人能使表达形象生动、富于想象;夸张、排比能增强感染力、渲染情感。运用修辞,需要一颗童心,往往一些小学生口吻的比喻句、拟人句等,都新颖别致,天真可爱。可以搜集一些,展示给学生。比如这样一些比喻句: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它,它已经跑了。

在图书馆趴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像晚年石钟乳一样。

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荷叶像一把小伞。

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在蓝色天幕上闪烁。

夏雨,写给荷叶的一首诗。

第一句把梦比喻成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符合梦飘忽迷离、不着边际的特征,写得活灵活现。第二句把口水和石钟乳对等,显得调皮而有谐趣,新颖别致。第三句把打呼噜声比成放长线的风筝,似化听觉为视觉,又似用风声摹拟呼噜声,留给人绵绵无尽的遐想。第四句引发人无尽的美感想象,把笑容如花的幻觉美活画出来。第五句简单而丰富,再形象不过了。第六句把柿子比喻成盏盏红灯笼,本已充满梦幻、迷人的魅惑力,又赋予它动态,更加撩人了。第七句简直就是一首诗。雨的垂直美,叶的铺展美,声的远近美;再加上雨的萧疏、叶的青绿、声的悠扬。简直让人醉了。

人常说距离产生美,也常说美是通过比较才显示出来的,那么站在彼物的角度来看此物,或是用彼物来衬托此物,则美越是明显。这也许是比喻能引发人美感联想的原因之一吧。实则美是相通的,所以形式不同的事物之间可以划上“美”的等号;形式相近的事物之间,则更具备划等号的潜质。这也许是比喻能成立的原因之一吧。

再欣赏一组拟人句:

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

月亮弯成一弯眉。

风翻开了书页。

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这顿美餐。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第一句虽很常见,但它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已使它成为一个经典比喻句。第二句把月亮形容成一弯眉,本是一个比喻句,但因用了“弯”字,又似乎成了一个拟人句。不知它是笑弯了眉,还是皱弯了眉。“眉”字不仅绘出了它的形,而且传出了它的情,形神兼备。第三句的妙处在于它似乎让人感觉不到拟人的存在。风吹起书叶本是一个极常见的现象,然而一个“翻”字,却引发人美丽的猜想:风是有意还是无意?它是明察还是偷窥?书中藏着什么?它的主人哪里去了?第四句画出了蜘蛛的贪玩、狡猾,苍蝇的挣扎、窘迫,充满谐趣。在看似调皮的文字里面,演绎着自然生命的传奇。第五句中的蟋蟀,好似“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的雅士。静中生动,以动显静,似乎已有了意境。

作者佩戴上敏感的眼镜,穿越物种交通的隧道,发现一个个生命的跃动,然后巧用拟人的手法,把那些神秘的、灵性的、美丽的瞬间,捕捉到字里行间,带给读者丝丝新鲜的愉悦。这也许就是拟人发生和结果的奥秘吧。这也许也是儿童说出大人觉得很可笑的话,而实则很返璞归真的所在吧。

再看一组夸张句:

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第一句夸大了瓜的香味,读着仿佛也满口生香,想要吃上一口了。第二句用“缩小了一半”,巧妙地表现出华老栓的畏惧神态,反衬出黑色人的凶狠。第三句正因她“醉”得超前,才显出酒的香醇,似乎也隐隐透出她的醉态迷人。只十个字,却令她、酒、读者都醉了。

可见夸张,虽在事理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看似不真实,实则很真实。

最后自主欣赏一组排比句:

人们爱春天,爱她的春和景明,爱她的鸟语花香;人们爱夏天,爱她的艳阳高照,爱她的枝繁叶茂;人们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硕果累累;人们爱冬天,爱她的银装素裹,爱她的冰清玉洁。

春蚕死去了,留下了华丽的丝绸;蜡烛燃尽了,留下了灼灼的光明;画眉飞去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雷雨过去了,留下了七彩的霓虹。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跳跃在碧海上的几朵浪花。美是偎依在高冈上的几点残雪,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修辞,是一种表达艺术。用好一个修辞,也就收获一句诗。怀揣一颗童心,肩插两只羽翼。用童心看世界,用羽翼去想象。那么新鲜的、奇妙的、优美的诗国疆土,也就会不断被开辟。

四.结语

锤炼词语、变换句式、巧用修辞,是写得有文采的好途径。当然也不是唾手可得,它需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的斟酌精神;需要“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的推敲精神;需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的坚持精神。用心做事,能把事情做好,追求文采也是如此。

另外,讲究文采并不是堆砌华丽辞藻,它的前提是有真意,有了真意再去谈点技巧。如叶圣陶说的“讲究技巧,最要紧的是选择最切当的语言,正确地把真意表达出来”。切忌“滥用形容语和形容句子”,“以为用得越多文章越漂亮”(《作文要道》)。粉饰、做作、卖弄,根本上不是什么技巧。让我们在讲究文采的同时,牢记鲁迅《作文秘诀》里的四句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参考文献

[1]倪宝元.修辞[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形容秋天的句子篇8

一.借助题目提示

古人曰:“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诗文的题目,就仿佛是人的脸面眼睛,从人们脸面表情以及眼神能窥探出人的内心世界;同理,我们也能从古诗词题目中受到启示,进而把握其内容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例如唐代王绩的《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注]芸藿(huò),锄豆。刈:割。北场,东皋:泛说屋北场圃,家东田野。

借助注释,字面意思基本能看懂,写的是俩邻居忙完农事后在宁静的秋夜不期而遇的场景;但如果要问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就较难回答了。这时我们再来看一下标题“秋夜喜遇王处士”,也许就能准确理解了。“喜”,高兴,喜悦;“处士”,隐士也。题目是表明诗中的人(其实就是诗人自己)秋夜遇到姓王的隐士非常高兴,而王处士这样的隐士生活正是诗人所向往的,诗人在诗中没有明言,是借助对两人喜遇场景的描写来含蓄表现归隐生活的闲适与快意。阅读这首诗如果疏忽题目的提示,诗意就可能理解错了。

诸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喜雨》《卖炭翁》《念奴娇・赤壁怀古》《咏梅》等题目对诗词内容或思想情感都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二.利用诗词规律

中国古典诗词是经过若干年的演变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它除了内容丰富,适宜抒情外,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上也有许多要求,尤其是章法、结构严谨而有法度。我们可以借助诗词这种特有的结构规律来解读。

(1)诗讲究起、承、转、合。

“起”,就是起承题目,引领下文,振起全篇;“承”,就是承接前句(联),扩展内容,为下文蓄势;“转”,就是思路的转变,或由景转情、或由事转理、或由物转人;“合”,就是收束全篇,概括全篇,回扣主题。例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767年(唐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的一首七律。首联是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视线遥远,背景广阔,这些景色只能是在高处才能看见,此联起“登高”题,这联又是以整体描写夔州秋天特定的环境来引领下文。

――这是“起”。颔联集中描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无边落木”承首联第一句“风急天高”,“不尽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这样又为下联的“万里悲秋”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这是“承”。前两联都是写景,第三联由写景转向了抒情。“悲秋”之“秋”照应前两联的景,“常作客”,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诗人目睹阔大苍凉的秋景,“萧萧”的落叶和“不尽”的逝水,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后沦落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愁之绪顿时涌上心头。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在此有了最好的交融之境。――这是“转”。尾联承接颈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悲秋苦恨之情。“艰难苦恨”写出了诗人一生潦倒的生活之苦和一生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对杜甫来讲,这种“艰难苦恨”也就是人生的艰难。正是这种“苦恨”(人生艰难)使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无奈断酒后,悲愁越发难以排遣,而一人独自登高望远,无祈寿延年之欢,只能惹恨添悲,怅惘苦恨。面对眼前所见所闻,无限悲凉之意自然袭上心头,慨叹之音自然脱口而出。――这是“合”。

这首诗起、承、转、合非常符合律诗的结构要求,我们如果按这结构规律来解读,诗意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2)词讲究上片叙事写景,下片言志抒情。

词的抒情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词多是抒情在下片,上片多叙事或写景的。不妨以用古体词的格式写的《沁园春・长沙》为例说明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时值深秋时节,重游当年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片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主宰的问题;词的下片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的特征,同时,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问题做了气势恢宏的回答。上景下情符合词的一般表现规律。

三.理会意象内涵

意象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内心的“意”与生活之外的“象”的统一体,是主观意念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合。意象是诗歌构思的核心,是诗人抒情的载体,也是鉴赏古典诗歌的要素。我们可以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破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比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主要有“迟日”“飞燕”“鸳鸯”三个意象,诗人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描写了明媚宜人的春光,透露了诗人安适、愉悦、自在的情怀。如果理解了这三个意象,诗意也就能理解了。

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又常常具有稳定性,诗人们常利用这些意象传情表意,我们可以通过意象体会出诗词作者所表现的情感。例如杜康(酒)、秋风、落花、流水、芭蕉、梧桐、秋蝉、杜鹃、猿啼、鹧鸪等寄寓忧愁伤感,杨柳、明月、归雁、笛声、长亭等表达送别思念之情,禾黍、燕子、旧事、花以及历史古迹等表现昔盛今衰与亡国之恨,鸳鸯、燕子、红豆、莲花、红叶等象征纯真爱情,浮萍、飞蓬、孤雁、沙鸥、扁舟等寓含羁旅愁苦,梅、兰、竹、菊、松、莲、玉等是高洁品质的象征。读古诗词抓住了意象常常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就抓住了诗词的主旨。

四.抓住感情词句

诗词都是用意象说话,以意境显情,然而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词句是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比如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的“往事”、“故国”、“愁”都是感彩浓郁的词语,特别是透过直接言情的“愁”这个词语,就能感受到亡国君主深深的亡国之恨、失位之悲,就能理解他心中似江水般汹涌的“愁”。宋太宗赵匡义正是看到他词中显明的“愁”意,才派人将他毒死。因此,此词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古诗词中感情句常常就是主旨句,比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中“明月不谙离恨苦”是感彩鲜明的主旨句,通过这句能把握到这首词表现的离别之苦这一主题。

诸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都是感情句、主旨句。

五.拟散文化

拟散文化就是将诗词语句以散文的文笔转换成现代汉语,将古典诗词紧缩的语言还原出大自然的原貌与社会生活的真实。

我们先来看一首北宋词人张先的词:

天仙子

时为嘉禾①小②,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嘉禾,宋时郡名,今浙江嘉兴市;②(cuì),副职小官。

这首词是张先52岁时在嘉禾担任判官时写的。一日官府举行酒宴,张先感到疲怠,百无聊赖,“不赴府会”,在家里品酒听曲,联想到自己年事高而索居独处的境况,感慨万分,写下了这一首词。此词词意委婉含蓄,情感复杂丰富,不仔细疏通,难解其味。

我独自手执酒杯细细听着那几曲哀怨的《水调》,几杯酒几首曲后我昏昏睡去。午后醒来,我醉意虽已消散了,但愁绪仍然很浓。唉,送去了明媚的春天,那么这春天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天晚了我揽镜自照,伤心啊,这似流水般消逝的好年景,多少往事空空地在我心头翻滚。

暮色渐渐降临了,池塘边晦色朦朦胧胧,成双成对的鸳鸯一同睡在沙滩上。风起了,月儿从云缝里慢慢钻了出来,花儿随着风摇弄着它那美丽的清影。风渐渐大了起来,我独自回到屋里拉上窗帘,严严密密遮住了灯焰。风儿没有停息,府中的酒宴该散了罢,人们也刚刚安静了,明晨落花呀,仍旧要撒满那小径吧!

此词转换成散文后,我们能从文中清楚地发现词人由屋内而屋外、屋外而室内的行踪,词人的情绪也随着行踪的变化、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从文中也能明显地感受到词人怜惜春天的逝去、嗟叹流光的易逝、慨叹自己处境孤寂的情绪以及花在月下摇曳生姿的情态带给词人的短暂欣慰;细腻的心理刻画以及即景生情的写法,文中也明显地表现了出来。我们拟出散文,有了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对这首词的进一步鉴赏就有了基础。

古典诗词格律要求严格,每一种体式都有句式、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以及用字用词等方面的限制,拟散文时要处理好几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1)词类活用。诗人为了炼意的需要,常常会改变一些词语的词性和用法,而这些活用的词也常常因此成为了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解读诗句时要注意此类活用现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中的“哀”字原是一般动词“哀伤”之义,在此句中活用为为动用法,解释为“为……哀伤”,用法一变,屈原的那种同情百姓并与之共命运的强烈情感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中的“红”、“绿”原来都是形容词,此处变为使动用法,是“使……红(绿)”之义,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由浅红变为深红和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的这一特征,通过“红”、“绿”两词活用将静态的颜色转化为渐进的动态过程,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到的形象,作者对光阴似水的人生感喟也通过这两个词的活用得到了表现。

(2)词序颠倒。由于古诗词格律的特定要求,作者会有意将词句的顺序颠倒,阅读时要借助事理,调整词序。

“春江花朝秋月夜”(白居易《琵琶行》)词序应为“春江朝花(开)秋夜月(明)”;“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应为“万里作客常悲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应为“院中杨柳(旁)秋千(荡)”。

(3)词语省略。古典诗词一字千言,语言跳跃性强,省略的词语多,疏通时要根据语境补上省略的词语,充实诗人留下的艺术空白,使语言连贯,文意通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省略的词语补上后,应为“(漫天)黄沙(中)(我)(身经)百战(磨)穿(了)金甲,不破楼兰(我)终不还(乡)”;“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补上省略的词语,应为“(我见)云(即)想(彼之)衣裳(见)花(即)想(彼之)容,春风拂槛露(中)华(更)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省略的补上后,应为“(我)(举起)浊酒一杯(思念)万里(外)家,燕然未勒(我)归(乡)无计”。

(4)语句疏密。古典诗词依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语句描叙的内容或疏或密,疏可行马,密不容针,解读时要细加分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第一句是对三种景物的描写,“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一句话三个主谓结构层次分明地体现出景物先后变化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受过程,这句布景的密正反映出诗人运思的细密。第二句描写了两种景物,“江枫”与“渔火”相对,一个主谓结构,布景不疏不密写出了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后一联特别疏朗,两句话一个主谓结构(“夜半姑苏城外寒山寺钟声到客船”),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前两句虽然诗人写到了许多景象,但这“夜半钟声”给诗人印象特别强烈,它不但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古诗词语句或疏或密,都将是在服从符合各类诗词格律的要求下更具体、更充分地表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的需要。这首诗语句疏密有致是与作者情感的表达紧密相关的。

古典诗词有时还借助于一些叠词、拟声词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有时还利用借代、移用、反语、互文等手法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我们拟散文时也得要细心体会。

形容秋天的句子篇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明确了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要求,但由于“课标无细目”“教学无课本”“教材无序列”“评价无标准”等原因,作文教学效率仍然低下。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把写作在第一学段中定性为“写话”,在第二、第三学段定为“习作”。二年级学生初学写话,许多教师目标不明,人为拔高,致使低年级写话出现了不少误区。2011版课标对第一学段写话目标的定位是这样的:“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从目标中可以明确,这一阶段的指向是尽力减少对学生写话的束缚,不给写话设置条条框框,旨在通过乐写、多写达到会写,然后进入相应的句式表达性的规范。要求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标杆,只有明确要求,学生才能把握习作的方向。作文的很多东西需要学生自悟,但要在教师“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科学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遵循序列,努力找准年段写话训练点

翻阅二年级教材,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和写话编排是这样的:

综观教材的编排,整个二年级只进行了5次写话训练,要达到课标对二年级写话提出的目标似乎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教材特点,对单元主题和口语交际内容进行开发、细化、整合,让写话的内容更细致,更有操作性。

二上一共八个单元,可以对每个单元的写话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要求都是写几句话,第八单元稍微宽泛一些。其中第一、第二单元还提供了句式,体现了教学的梯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重点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切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

二、扎实起步,有效指导走好写话每一步

下面以重组后的第单元为例,谈谈如何指导低段写话。

(一)根据年段特点,把握写话目标

小学低段是学生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教师应努力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写话来培养学生再现表象的技能。如教材中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秋游》的要求是这样的:秋天多美呀,我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秋游吧咱们先商量 下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再向老师提出建议。

从要求中发现,如果以口语交际中的内容作为写话的内容,就太宽泛,建议也不好写,所以我觉得可以调整为“写出自己在某一个地方看到的秋天的样子”。这样的调整能使学生学会这样的句式:谁到哪几干什么,看到了什么怎么样。符合课标对第学段提出的写话要求:“能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能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

实践证明,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必须经历从口头到书面、从说到写的过程。写作训练也应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从低年级开始处理好从听到写的过渡,以说促写,说写并重。扎实完成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保障写话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二)训练语言表达,推动条理写话

1.仿课文形式,在模仿中起步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在写话教学中,让学生适当地仿写课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巩固,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的效果。如写秋天,可以模仿第一单元《秋天的图画》以及学习园地中的《秋天到》。同样,后面几个单元也可以找到模仿的课文和范例。

这样的模仿,既有仿写的痕迹,又有新创的内容,通过原文复现,使学生逐渐学会迁移重组。儿童的语言就是在反复的模仿中渐渐丰富起来的。

2.教写话顺序,使言之有序

要让学生写出通顺、有活力的话语,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顺序和程式。基本的、常见的顺序有先概括后具体(常见的总分段式):先具体后总结;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按地点的转换;写一件物品,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由近而远,从形状到色彩:写景时先写植物再写动物;写一件小事,按“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写一个小场面,按“有的……有的……还有的……”顺序,等等。

这些写话顺序的教学,可以借助课文段落教,可以借助课外范文教,也可以借助班里学生现场的作文教。在学生领悟了典型段落的精妙结构、掌握了带有规律性的语言之后,教师适时组织语言模仿的迁移练习,打开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写出结构严谨、主旨集中的语段。如《秋天》的写话顺序,可以用总分段式,可以按地点转换,也可以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

写话思路的指导,在无形中降低了写话的难度,给了多数学生一架写话的梯子,更重要的是不会让学生对写话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按照不同的思路去写。

当然,“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也并不是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而是应该依托现实,合理创编,语言规范,文从字顺。在“自由”与“规范”之间寻求平衡,充分发掘“自由”的要素,高度关注语言之“规范”,让“自由”与“规范”相得益彰。

(三)推荐语言素材,丰厚表达积累

众所周知,学生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写作时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只有储备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需要的时候才可以信手拈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积累语言、组织语言,从而形成能力。通过大量素材的积累,使学生感悟、积淀一定的语言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口头语言,有助于书面语言的表达。

在这个以《秋天》为主题的单元写话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秋天的语言素材,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

1.连词成句,让美丽串串呈现

二年级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是有限的,有些词语在生活和学习中见过,但学生未必能在写话时加以运用,教师应适时向学生推荐词语,让学生有选择地加以运用,这也是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如在《秋天》为话题的写话中,可以推荐以下词语:“金风送爽、秋风习习、一叶知秋、秋雨绵绵、丹桂飘香、春华秋实、天高云淡、秋色宜人。”这些词语大部分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学生记忆犹新,非常感兴趣。但是这些词语用得过多,也会使得学生的文章干人一面,如何在掌握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妙语连珠,让精彩纷纷呈现

写话过程中,从词到句子,层层铺垫,由易到难,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儿童的言语天分被充分激活,也才会有写话过程中的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描写秋雨的:秋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着。

描写秋风的:一阵阵秋风吹来,一片片落叶在林间飞舞。树林里像铺了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响声。

描写菊花的:看,菊花开得多么热烈!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争奇斗艳,芬芳扑鼻。

3古诗内化,让璀璨慢慢凸显

写话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诗句会提升作文的品质。如在《秋天》为主题的写话中,可以推荐下面的诗句让学生运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根据学情,关注学习起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鹦鹉学舌,能将课文中的语言在不同的情境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四)重视病句诊断,锻炼修改能力

古人为文往往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斟字酌句,反复推敲,锤炼语言,才能学会准确运用语言。二年级学生在写话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语句上的毛病,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可提供学生经常出现的毛病以引起关注。

这样的引导基于学生的起点,从说到写,从写到改,让学生亲历了写话的整个过程,使他们乐于交流,易于表达。

有了教师这样扎实细致的指导,才有了下面这些优秀的学生习作。

秋天,树林里可美啦!你看,火红的枫树一棵连一棵,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红色的云霞,又像一片红色的海洋。风儿吹过,几片调皮的枫叶离开了枫树妈妈,真像是一只只艳丽的红蝴蝶在空中起舞。我忍不住伸手去接,它又淘气地飞走了,它是在邀请我与它捉迷藏吗?

(焦傲)

果园的味道,是那么的香甜。圆圆的柿子娃娃,涨红了小脸,正摇起小手欢叫着:“我可甜啦,赶快来尝一口吧。”石榴公主穿着满是宝石的衣服,咧开小嘴朝我们甜甜地微笑。咦,翠绿的树上怎么挂了一盏盏黄灯笼?原来是橘子姑娘穿着黄澄澄的礼服在迎接秋天的到来呢!啊,“正是橙黄橘绿时”,秋天的果园一定是小朋友的最爱!

(沈孙源)

朱光潜先生说,在同一棵松树面前,木商看到的是松树的实用价值,科学家探究的是松树的成长规律,艺术家则持欣赏的态度。因此,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同样的体验有不样的表达。同样是写秋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了自己眼中的秋天。大胆的想象、流畅的表达、准确的用词、语言的灵性,超出了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范畴,内容具体,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灵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也是低段写话所需要的。

形容秋天的句子篇10

秋天是丰收的,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歌声,一阵风拂过,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高粱举起火红的火把,麦子在一旁不住地点头……农民伯伯们看到了一年的成果,更是笑个不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1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拓印画的技能。

2、能大胆地在树叶上刷上颜色,知道用不同种颜色拓印。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树叶若干、卡纸、颜料、颜料盒、排笔、若干长条纸、毛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昨天你们帮树叶宝宝找到了家,他们很高兴。所以今天要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师:那么多的树叶宝宝,我们给他们拍张照,好吗?可是没有照相机,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讨论)

二、介绍绘画材料

(1)师:现在有颜料、排笔、卡纸,我们怎么给叶子拍照呢?

(2)讨论后,请幼儿说一说。

三、介绍拓印画的过程

教师示范并讲解:

(1)取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笔蘸上颜色,将颜料刷在叶子的反面(叶脉明显的一面)

(2)把有颜色的一面贴在卡纸上,双手压住,不能移动。(每个地方都要压到)

(3)每人印两片叶子(不同形状,不同颜色)

四、制作照片

(1)拿一长条纸做一个蝴蝶结(两头交叉)

(2)请老师用订书机钉在左上角。

五、幼儿分组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1)叶子涂色时,所有的地方都要涂到。

(2)压印时,千万不能移动。

六、相互欣赏作品,老师评价。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2活动目标:

1.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能用恰当的词语、连贯地讲述照片内容。

2.对秋天的丰收景象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初步体验人们在丰收时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农民丰收时的照片。

2.有代表性的秋收作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丰收的季节

1.出示准备好的秋收作物的样品,请幼儿说出名称。

2.教师:这些东西是什么季节收摘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除了这些东西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在秋天收摘的?

二、观察与讲述照片

1.引导幼儿观察照片

教师:这是什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把照片上发生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2.照片里是什么地方?地里长的是什么?长得怎么样?

3.在到稻田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

4.请幼儿学一学照片里的农民伯伯收割的动作。

5.远处还有什么?有谁?在做什么?

6.照片上的人在收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7.为什么他们收获的时候这么辛苦,还会这么高兴?

三、连贯地讲述

1.教师出示几张照片,鼓励幼儿连贯地讲述。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四、拓展讲述内容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里秋收时的情况。

教学反思: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所看到得内容。在参观稻田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照片内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幼儿都能完整连贯地讲完。

不足之处:

照片太少了,幼儿的词汇比较缺乏。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3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秋天的主要特征,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2、在谈论感受中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有关“秋天”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一年有几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秋天)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现在是秋天了?

【此环节,我简单地运用了两个封闭式的提问,直接引出了“秋天”,为后面的谈话环节做好准备】

2、“走进”秋天,表述、感知秋天的特征。

(1)秋天的树林

以游戏形式,带幼儿“走进”秋天的树林。

【一板一眼的谈话活动,显得枯燥、乏味,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而游戏是最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武器”,所以这里我用了一个“梦想秋游”的游戏开始活动,一来想激发幼儿“说”的兴趣;二来让幼儿通过想象,产生有一些身临其境的感觉;三来是想创造情境,为幼儿创造认真倾听的环境。】

反思:这里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境,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但是这类“想象”游戏,需要孩子们在完全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顺利开展。活动开始我有些操之过急,有些孩子没能完全过渡到游戏中。

师:来到树林里,你看到了什么?

直接出示树林的图片,树林里的叶子有点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秋风轻轻一吹,落叶像……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像……

【引导幼儿想象落叶可以像什么一样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像什么,想象踩在上面会有什么感觉,用丰富的词汇表达、并用动作表现,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感受秋天树林的美】

反思:提问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有话可说,所以孩子们能用很多美好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如:像蝴蝶一样飞下来、像小船飘下来、地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在上面软软的等。

(2)秋天的田野

师:踩着松软的的树叶,我们往前走,来到了田野上,你在田野上看到了什么呢?

【这里没有先出示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想象在田野上能看到什么,给幼儿创造一个积极动脑的机会,在谈论过以后,出示图片,验证田野上会看到哪些农作物,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完整讲述秋天的田野。】

反思: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开始,激发了幼儿“说”的兴趣。但这里,我用你看到了什么来提问,孩子们就用“我看到……”来回答,所以,在幼儿刚能用简单的语句说一说看到的事物时,我就让他们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完整讲述,孩子们被前面的提问所影响,说出的完整句式就是“我在田野上看到了__、__还有__”,其实,这也是种句式,孩子们能说出,也是一种完整讲述的能力,但当时由于我自己紧张,一个劲地将孩子往“有……有……还有……”上面引,但是适得其反,场面一时混乱。

(3)秋天的果园

师:来到果园里,你看到什么?水果像什么?尝一尝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此环节中,添设了一个问题:“水果像什么”,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感受秋天果园里的美和丰收。在用“有……有……还有……”句式完整讲述的时候,增加了难度,让幼儿尝试说“有像__一样的……有像__一样的……还有像__一样……”】

反思:此环节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能完全融入到游戏情节中,充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在果园里看到的景象,特别是在让他们“尝”水果的时候,天真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但是由于上个环节出现的错误,一是我没能及时调整,二是又增加了难度,所以,完整讲述的目标仍然没能达成。

(4)秋天的花园

师:你在秋天的花园里,看到了什么花?

【由孩子们想到的秋天的花展开话题,再出示图片让幼儿感受花朵的五彩缤纷,引导幼儿用“有像__一样的……有像__一样的……还有像__一样……”的句式描述秋天的花园。】

反思:既然要让孩子们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教师就应该先让孩子学会“跳”,前面没有让孩子“跳”稳,是没能达到活动目的的主要原因。在活动中,我既纠结在丰富幼儿词汇上,又跟句式杠上了,所以最后“猴子扳玉米”,什么也没捞着。应该让幼儿先从简单的“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此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句式,能够完整说出,已经是提高了能力。

(5)秋天的小动物

刚才我们一起出去转了一圈,你们知道秋天这个时候,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吗?

【运用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反思:此环节与前面的环节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并没有让幼儿用语言去表达什么。因为说得太多,像科学活动的认知。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幼儿感受秋天的“趣味性”,对秋天有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我只是简单地让孩子们了解了一下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与设想的一样,孩子们对动物的各种过冬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可以引申出另一个科学活动《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3、小结提升: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对秋天的认识。

师:你认为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为什么?

【幼儿具有善于挑战的心理,这就象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果实。此环节,让幼儿能够再学习完整讲述后,对秋天的认识进行总结,让幼儿的讲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反思:最后这个环节,让幼儿学习归纳经验,这对幼儿来说是个挑战,前面的活动是此环节的铺垫,但是我并没有在这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引导。比如:在田野上感受“丰收”,在各种颜色上感受“金色”等,由于我对教案的把握不够深入,缺乏教学机智,对孩子的引导不够,致使孩子不能展开“谈”、深入“说”。

延伸活动:

画出秋天。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4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螃蟹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制作螃蟹,并提高其动手能力。

3、让幼儿知道螃蟹是崇明的特产,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螃蟹图片、各色彩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幼:秋天。

师:在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和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交上了朋友,说说看有谁呢?

幼:瓢虫、蜘蛛、蚱蜢、小松鼠等。

师:今天呀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是谁呢,我们来猜个谜语:"身穿硬袍,手拿剪刀,走路横跑,嘴吐白泡。"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

幼:螃蟹。

师:恩,你们真棒,都猜对了!

二、幼儿仔细观察,寻找螃蟹的基本特征

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的外部特征

师:说说你看到了螃蟹的哪些特征?

幼: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

师:螃蟹的脚是什么样的?

幼:长长的,尖尖的,有毛。

师:你们知道这又什么吗?(引出螃蟹的一对大螯,我们给它们好听的名字,叫大螯)

师:它长的像什么?

幼:像一把剪刀。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真的螃蟹喏,你们看,和你们刚刚看到的一样吗?

幼:一样。

师小结:你们真棒,发现了螃蟹的很多秘密,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条长长的腿、两个大钳子像剪刀,走起路来横着爬。

师:你们喜欢吃螃蟹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呀?

幼:因为螃蟹味道很鲜美的。

师:施老师呀也很喜欢吃螃蟹的,因为螃蟹味道很鲜美,它是我们崇明的特产,我们长江隧桥通车之后,很多外地游客都喜欢来崇明吃我们的螃蟹。

三、教师示范,制作螃蟹。

师:看,今天老师也做了一只螃蟹,你们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剪出来的,撕出来的。

师:对了!撕出来的,原来我们用撕纸的方法也能做出漂亮的东西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撕纸的方法做螃蟹,好吗?

幼:好的!

师:但是呀,你们一定要听好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是有点难度的哦!

1、取长方形纸,圆圆的撕去四个角,像螃蟹的什么呀?幼:身体

2、取长方形纸,沿折缝撕成条状,成蟹脚。

3、取一条纸,折一次,成蟹脚。

4、拿小的那张纸,老师给你们画好了轮廓,沿着嘿嘿的线撕下来,成螃蟹的大螯。

5、分别黏贴

要求:选纸时不争抢,每人拿一张。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5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景象;

2、体验边手工粘贴边念儿歌的乐趣;

3、乐意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盘子一个,各种水果。

2、图片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音乐

二、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1、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教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今天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秋天的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有什么水果?

2、教师小结:秋天就像是一只大盘子,老师呢,把小朋友们刚才说的各种水果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秋天果子多》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幼儿学说诗歌

3、幼儿把手中的水果图片按照诗歌内容,边说诗歌,边拿出图片放到大盘子图片上。

四、果子送给好朋友

教师:现在果子已经装到秋天这个大盘子里了,现在我们就把盘子送给你的好朋友吧,小朋友们送的时候要记得说诗歌。

诗歌:秋天果子多

秋天像只大盘子盛满各种甜果子,

绿苹果、红柿子、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像灯笼的是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