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

篇1

关键词:本科教学;包装设计;教学实践

包装是一种商业行为,设计师不仅要赋予其一定的艺术品位,更要争取成本支出、产品功能和市场收效三者的最佳结合。近年来,各行业的技术革新带动了产品产能增长,各地所生产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原先的品质竞争逐渐转为产品包装的设计竞争。市场缺口的扩大,导致企业对包装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量学生涌入艺术院校学习包装专业。

与此同时,在我国艺术院校的本科阶段,由于高校体制改革促使本科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但校内师资、教学设备等软硬件却未能及时跟上,包装教学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缺憾与不足。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没有理解到包装的真正价值,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脱节,毕业后难以获得招聘企业的认可。因此,面对如此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艺术类院校如何针对社会需求现状,培养出一批富有创意和艺术涵养、能满足大众审美且熟悉包装设计各环节的专业人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本科包装教学现阶段的问题

1.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而轻实践

包装设计是一门涉及知识范围广、操作性强且综合感性表达与理性思考的艺术应用类课程。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来提升自己的包装设计技能,体会包装设计的策略要点。然而在实质的授课过程中,对于包装理论和设计实践哪个才是教学关键环节这一问题,多数教师至今依旧缺乏明确定位,不少教师仅凭自身理解来调整二者内容比重,致使学生无法学到实际可用的包装设计技能。虽然也有教师在授课中采用经典作品分析、课堂实训练习等方式以达到实践教学目的,但是这种依靠幻灯图片来讲解包装案例和短时间的体验环节,也仅能让学生对包装设计的认识停留在表面而已。缺少深入且充分的实践训练,不仅难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包装设计流程与操作规范,无法使他们体会到社会审美、市场因素对包装设计的重要影响,而且也没有办法使他们理解包装的真正价值,领悟不了实际优秀案例的精髓。

2.过多关注艺术而忽略其他因素

包装的货架形象是产品与购买者直接沟通的重要桥梁,它的好坏决定着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因此,该产品选择何种场地展示、与何类型产品同台搭售等,都是我们在设计包装时所必须要考虑到的。然而,大部分教师往往只从艺术层面去引导学生构思包装,却忽略了其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美学创意虽然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有效包装手段之一,但产品的外观设定还与市场定位、销售形象以及大众消费心理等多方面密切相连。若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市场调查的环节,学生便难以通过调研深入了解自己所要设计的行业情况,自然也就无法发现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结果是与品牌塑造的实际要求完全偏离,最终导致包装教学以失败告终。

3.课堂教学没有与市场紧密结合

包豪斯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认为,设计师应该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同时要与社会生产、市场经济紧密联结,把自己的设计与产品直接出售给大众和工业界等。然而,大多艺术院校的包装课程至今仍无法与社会生产和市场发展紧密联合。长期与市场脱轨的教学方式,不仅令课堂教学收效甚微,更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包装作品欠缺准确定位。有的学生甚至仅通过参考书籍案例来完成包装设计,这种脱离实际生产、偏离市场需求的包装教学,只会使我们的学生离实质意义上的包装设计越来越远。

二、校企合作对于包装教学的优势

1.有助于教学与市场动态紧密结合

我国本科阶段的包装教学一直对市场的发展动态把握不足。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包装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了解到包装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教师能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掌握当前包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课程教学做到目标明确且内容具有针对性,极大地促进了包装课堂教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2.有益于学生掌握包装设计技能

与企业联合授课、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包装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了验证理论知识的实践机会和见习场所。在企业这个真实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平台上,学生能接触到真正的包装项目,并按照实际的操作流程开展设计制作。这种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技能的教学体验,有助于学生充分熟悉市场调查、修订方案、实施方案等包装设计的各个环节,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包装的真正价值。

3.有利于企业发掘优秀包装人才

对于包装企业而言,本科学历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过系统的包装理论教育,并且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在就业后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难以达到招来即用的效果。而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如今就业竞争激烈,在应聘前是否曾有过相关企业实习经历,已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企业参与高校的包装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业务,从而缩短人才就职后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达到毕业后即可上岗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合作过程中,企业高管能有机会亲身了解到艺术院校包装课程的培养优势、认识到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从中发掘适合自己企业的优秀人才。

三、校企联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结合地方文化,形成特色教学

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各艺术院校的办学方向会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其课程教学也会在无形中受到地方的特色文化熏陶。因此,地方特色文化是艺术院校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广西作为壮、瑶、苗、侗等十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既是当地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亦是推动广西旅游经济的重要因素。若包装课程能引入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内容,从少数民族的文化视角出发,指导学生对广西旅游产品的包装进行再创新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依靠有利的地理环境条件来帮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市场调研资料,让他们学到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包装的方法,课程教学成果还能为广西旅游文化产品的包装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及设计建议,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市场实践相结合,提高包装教学课程的实效性。

2.公司参与教学,共筑实践平台

包装的应用型特征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理论知识与操作训练的兼举并重。因此,艺术院校在开展校企联合包装教学模式时,应充分调动当地包装企业的资源,引入企业参与教学,共同构建有利于学生训练实践的教学平台。

一方面,学校应邀请相关企业技术骨干进入课堂,讲解包装项目的设计经验与制作要点,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让他们了解到包装行业当前发展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学校应建设校外包装实践教学基地,与合作企业一同制订及开展项目实训,实训全程由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辅导和把控项目质量。通过接触实际的包装项目,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并按市场调研、构思创作、提案讨论和实施方案的正规设计流程来熟悉认识包装设计。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师自主命题训练的传统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项目,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从创意策划到实施制作的包装设计全过程。

3.引入企业评价,创新课程考核体系

包装设计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体,它与商业、科学技术、大众审美等社会因素紧密关联。若教师在开展包装课程作业评价过程中,单就艺术的层面来评判一件包装作品,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难以做到客观和公平的,甚至还有可能将学生的包装设计意识往片面的方向引导。因此,如何在保证艺术性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包装课程作品能符合商业社会的应用要求以及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习惯,是校企联合包装教学所要探索与改革的重点。

在包装课程作业的最终评价环节,引入合作教学企业的技术骨干以及当地业内相关资深设计师参评,不失为一个促进包装教学全面发展的好方法。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共同点评包装课程作业,让授课教师、公司企业和专业人士从各自熟悉的艺术层面、商业层面、技术层面和创新层面来评估学生作品质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广泛听取不同层面人员的指导意见,来正确认识自己作品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更有利于提升课程考评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并促进包装教学与艺术、商业、技术等各个层面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四、结语

包装作为一门实践性强、与社会接轨度高的课程,其教学理念与模式应随着包装潮流的变化和印刷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完善改进。学校联合当地包装企业,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共同探索校企深层次合作的教学新模式,才是提升包装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春燕.论新形势下包装设计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铜陵学院学报,2012(5):127-128.

篇2

[关键词]装潢 包装 设计 结构

包装设计是设计方式中最直观的设计形式,也是体现消费者与设计师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媒介。消费者对包装设计的认识包含众多,其中视觉传达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是对包装的外部造型设计的重要认识根据。包装的造型设计,主要由外部造型设计和内部造型设计的构成。成功的包装设计,内外造型不仅追求平衡、和谐、统一,并且要传达造型背后隐藏着的风格和设计的寓意,即设计者努力营造的内容。

我们对包装结构设计的认识和掌握,能更好的帮助对设计理念的理解,同时也是学习并从事具体设计领域的重要方面。

一、外部装潢设计

包装是商品策划、宣传、营销策略、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环节,是沟通设计艺术与现代科技,市场营销结合融会的桥梁。在包装的外部装潢设计当中,设计师通过对色彩、文字、图形、版式和肌理效果的选择,对商品信息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的传达。外部装潢中视觉设计语言的使用,比如包装设计中色彩、图形、图底关系、版面张力等视觉设计语言。通过对这些设计语言的解码,消费者完成视觉认知和联想认知。有时商家为了加深消费者对包装设计的视觉感知,在该商品的影视广告中选用商品包装中某些设计元素进行戏剧化表达,通过消费者的联想加深对该商品包装的印象。

外部装潢中非视觉设计语言的使用,消费者对外部装潢中这部分设计语言的认知,有些需要经过理性的思考。比如对外部装潢中商品广告语的认知。消费者完成对包装外部装潢上广告语的完整认知过程如下:首先是广告语的字形、颜色和在版式中的位置等视觉语言。如果这些信息能够给消费者好感,他就会开始理解广告语在语言层所传达的含义。接着通过联想认知,消费者想到广告语在影视广告中的戏剧化表达。这时,如果这种广告语表达的出发点源于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消费者的心中就会形成对该商品满意的印象,直到这里消费者对包装外部装潢上广告语的整个认知过程才完成。另外包装外部装潢中各种包装材料的肌理效果和特殊触感,消费者也会通过视觉和触觉分别产生。

二、瓶型造型设计

瓶型造型通过抽象线条等设计语言对商品信息进行编码,体现商品属性。消费者通过对瓶型造型设计语言的解码,完成对瓶型造型的视觉、行为和联想的认知。

造型独特的瓶型设计被消费者通过视觉的方式感知,流畅的瓶型线条通过消费者的联想跟商品性质相联系;为了方便消费者携带和消费,瓶型功能信息作为整个商品的优势信息被设计师通过瓶身中部的凹陷结构和瓶盖的造型设计语言编码在消费者使用,该商品的解码过程中,以便被消费者行为认知。有些商家为了加深消费者的视觉认知,将商品的造型在影视广告设计中赋予人性化含义,消费者通过联想,能够加深对瓶型造型的印象。

三、包装结构设计

包装结构主要完成包装的方便使用、保护等功能。包装结构的这部分功能信息和某些瓶型设计的方便使用功能一样可以通过设计师的设计语言编码,跟商品其它宣传信息联合为一体,成为商品的卖点。

方便使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包装功能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消费者对方便功能的体验直接伴随在使用该商品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手提式、吊挂式、可重复开启式等包装结构的设计语言对方便使用信息进行编码。比如消费者可能有过把包装撕破而导致包装无法再使用的经历。设计师对这种包装结构设计进行改善,并在同类商品的影视广告中,通过戏剧性的表达,向人们传达可以轻而易举地拆开包装这一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说服消费者购买该产品来体验这种方便的开启功能。在这方面,消费者同样是通过行为认知和联想认知完成对包装结构方便使用功能信息的感知。

包装结构需要有良好的缓冲或其它保护结构,保护好内容物免遭环境破坏因素的损害。包装结构中的缓冲结构或者是缓冲材料的使用使包装完成商品保护功能。作为包装的基本功能,优异的保护功能经常被作为包装相对于同类商品包装的优势体现在影视广告中。包装结构的保护功能信息可以通过影视广告的戏剧性表达被消费者联想认知,同时也可以在消费者亲身体验包装结构对商品优异的保护功能时被消费者行为认知。

从看到包装到看到内容物,这是一个从未知到感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使消费者惊喜或者能引发消费者一种独特的情绪甚至拆开包装过程的独特之处,经常成为商品影视广告戏剧性表达的主题。如消费者在开启易拉罐饮料的那一瞬间,一种爽快的感觉油然而生。消费者对包装结构的这种功能信息的感觉,也是通过行为和联想认知共同完成的。

在系列化包装结构中,单体的包装结构之间常常使用相呼应的设计结构,这种结构上的呼应关系,加强了该系列商品的系列效果。消费者通过视觉认知完成对系列产品的设计语言的感知。同时系列商品包装的方式多种多样,消费者体验系列化包装设计语言的方式也不限于视觉认知。

消费者对各种包装设计语言的解码方式是多样的。所以,设计师应该从消费者的认知方式出发,在各个媒体之间挖掘它们的联系,以联系作为出发点,来实现各媒体之间的信息传达。

四、结语

对包装认知元素的追求不仅是一种交流与沟通,更是人类文化延续的时代演绎。因而这种认知必须具有流行、前卫、新奇、趋时的特点,它应是每个时代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并在一定条件下创新转化,循环往复。

总之,设计既是一种社会活动,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包装设计亦是如此。设计又是一个具有挑战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从一个方向出发会产生多个方向,这个过程又是一个靠相互激发而延续的行为活动,我们依靠着我们对生活的所感,对万物的所感去创造一种更好的感觉和认知。这种方式或许幼稚,或许年轻,或许美好,或许遥远。我相信每一位成人都会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童年所留给自己的梦想,回忆人类初始的认知方式。

所以我们期待睿智的、富有想象力的创作,这种创作会吸引所有人去发现,去认识,去理解,并因观众富有创意的想象而丰富完整,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1]朱滢.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商品包装 包装设计情感化 认知心理学

人是通过语言沟通来交流,物与人则是通过物品功能、形态的传达来交流的。人在创造物品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形态,表现其“性格”,使之有生命。我们在使用物品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当设计使物品在外观、色彩、肌理等对人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物品具有“人情味”时,它就不仅仅是使用的工具同时也是交流的媒体。

包装设计是为了达到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以及增强商品视觉美感等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从这一概念可以得出包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扮演多重角色,要想让它“活”起来,设计者应赋予情感、给予其生命。那么,我们如何去认识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一般应有三个层次:商品包装的外观表现、商品包装的内在行为、商品包装对人的思维情感的影响,这三个层次就是我们所称为的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反思水平设计。三种水平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应是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反思设计,最终反思设计又反作用于前面两者。

一、商品包装的本能水平设计

商品包装本能水平的设计是处于意识和思维之前,设计与商品的最初效果有关,基本原理来自人类本能,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是一致的。在本能水平上,视觉、触觉处于支配地位。商品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形体,设计者应根据不同形体来设计不同包装,通过外包装来展现商品体积和造型,使人产生第一印象,感觉包装就是商品的一部分,牢不可分,这属于视觉感应。包装是商品外观的必要元素,承载着信息沟通的作用,自然要求寻找共通的视觉语言。

有了视觉感应,当然不能缺少触觉感知,外形和形态是重要的,物理手感和材料质地也是重要的。包装使用的材料有不同质感,使人在触摸时有各异的感觉,形成心理感受,所以要根据商品的特质选材,适当材料的运用可以加强商品和其包装的融合度,达到更好的感观效果。商品包装的本能水平设计讲的是即时的情感效果,必须看起来好看、摸起来舒服,感性特征在起作用。

二、商品包装的行为水平的设计

商品包装的功能有物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物理功能是作用于物而不是作用于人的功能,也称为保护功能。包装的保护作用总在第一位,没有保护,包装失去意义。心理功能是物品能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影响,也称为销售功能。生理功能是物品应具有的便于被人操作的功能,也称为方便功能。包装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上,首先应该适应工艺操作,便于商品生产制造,然后要便于商品流通,使之堆放牢靠、装卸省力。了解包装的功能,这是对设计者首先的要求。

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充分展现包装的可用性,使人感觉没有包装就没有商品,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了解人所需要包装存在的价值。商品包装的保护作用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都可以做得很好,而市场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商品要想吸引消费者,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设计者就必须赋予其包装独特的“促销能力”,以独特感人的形式让商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同样种类的商品,精巧特别、深入人心的包装具有充足的竞争优势,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才能取得成功。

依据人们如何看待商品包装,设计者应考虑包装开发的形式:改进(使之更好)和创新(全新的)。包装成功与否,设计者独特的创作思维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要求设计者收集整理别人成功的经验,分析利用各类材料,洞察部分人难以察觉的事物,为设计出成功的包装做好准备。商品包装固然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但设计者同时要克服主观上的习惯和偏见,以全新的角度对待其设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打开促销的大门。

三、商品包装的反思水平设计

这个层次实际上指的是商品包装由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在消费者内心产生的更深度的意识、理解、情感、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反思水平的设计涉及到许多领域,它注重信息、文化以及商品或者商品效用的意义,能够决定一个包装设计的成败。现代商品包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优秀设计层出不穷,被大众接受的也数不胜数,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设计者除了应在包装外形、功能与实用性上下工夫,还应针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要求着重考虑。往往商品本身并不能引起太多的审美反映,而其包装运用反思设计技巧,可使用户情感、思维产生强烈波动,这是反思设计发挥了深层的作用,可见反思层次的重要。设计者可以利用商品包装心理策略,以消费对象年龄、习惯、文化水平、经济能力、接受能力等来进行设计,只有把握消费者心理才能稳操胜券。

商品包装的视觉冲击力是本能水平上的一种现象,这完全是对物品外表的反应,而其是否影响广泛、反响强烈来自反思水平,美超越外表,来自有意识的反思和经历,受知识、学习和文化的影响。诸多事实证明,在审美上令人感觉愉悦的包装设计,其商品较容易被购买使用;与人的情绪和情感沟通良好的包装设计,其商品容易使人长久情感依赖并引起更和谐的结果。

反思水平设计的精髓是“完全都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思水平活动常常是决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包装的总体印象,在总体评价时,小失误可能被完全忽略,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心理接受度可以完全改变其它消极经历。认真关注消费者提出意见的设计者通常是把这些人当作最忠实的支持者,以人为中心来设计是赢得忠实支持者的方式,同时也表明了反思水平的力量。反思水平的设计不仅与人长期感受有关、与提供的个人感触和热情的交互有关,还与设计者的理解度有关。设计者要考虑所有层面,做到思维反思、意识反思、设计反思,根据人们消费心理的多维性和差异性去设计商品包装,最终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了一种精神寄托和依赖。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阐述表明了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系统的复杂,但我们可以相信,设计的感性成份越多,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情感化设计对设计者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上的。社会不仅仅需要理性化的设计者,更需要同时具有多种知识以及拥有责任心、道德感的设计者,它无疑是对设计者素质的挑战,当然,也是机遇。

参考文献:

[1]王洪.包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篇4

[关键词]商品包装 包装设计 色彩语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包装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包装设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挑剔和苛刻,色彩在包装设计中又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色彩是包装最重要的设计元素,它直接决定了商品包装的好坏。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有意无意之中形成了根据色彩来判断和感受商品包装的能力。包装色彩不仅增强消费者的审美愉悦,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陶冶顾客的心智。真正让我们感受到包装设计中色彩的价值之所在,色彩作为表达感情的视觉语言,就成为包装设计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包装设计中语义学主要研究的是造型、色彩、材质语义以及品牌符号暗示等。语义学意义成为商品与使用者之间沟通的媒介。能够传达商品内涵和设计思想,赋予商品新的生命。包装在商品的流通中,一直是重要的营销手段,人们选购商品的过程,就是对包装商品的解读过程,通过对包装色彩上的语义的分析。往往能够理解隐藏在表层注释背后的意义象征。

色彩作为艺术语言中的元音在艺术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起一代又一代艺术设计家的重视和特殊兴趣。他们研究光色的客观属性并探索着色彩的精神理念,早在中世纪,艺术出于宗教的需要,艺术家就知道重视对色光运用,“光即光明对黑暗的驱逐上帝的天国没有黑暗,耶稣是上帝独生子被派到世上来拯救世人,光也成了上帝、天国的象征”。色彩载荷着人的精神理念和传达信息的特殊作用,色彩在艺术设计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方式,独立的表达着意思,是其它语言不可替代的。关于包装设计色彩,在当前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与研究中大都停留在色彩结构上,而缺乏对色彩语义层面的研究和了解,色彩传达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通性和精确性。因此,在色彩设计方面进行有关艺术语义学的研究,就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和意义。

大自然的色彩变幻无穷,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有意无意之中形成了根据色彩来判断和感受商品包装的能力。包装色彩不仅增强消费者的审美愉悦,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陶冶顾客的心智。真正让我们感受到包装设计中色彩的价值之所在,色彩作为表达感情的视觉语言,就成为包装设计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消费者对商品色彩的感觉最为强烈和直接,印象也最为深刻,因此色彩的合理选用对包装设计意境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商品的销售更加依赖由色彩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情绪,这还包括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或者某种特定的心理体验。

色彩与具体的形象结合,可以反映出商品个性、情绪、气质,使商品包装更具生命力。举例来说,红色作为一种常用色受到了很多女性的喜爱,从心理学分析有三个原因:一是红色更能衬托出女性肤色白皙红润,娇媚动人;二是女性善于感性思维,热情奔放的红色正是一种感性色,它和吻合女性的思维方式,更加容易产生共鸣;三是红色所具有的心理暗示作用,浪漫而感性的事物。但这并不意味选择的唯一性,黑色与红色区别很大,常常体现出一种高贵,神秘且性感的气质,它同样能够大量的出现在女性商品包装设计的当中,并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

现代商品包装设计色彩语义是研究现代包装设计色彩语言的意义,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在包装设计上的学问,通过对商品包装的色彩语义符号内涵的分析,探讨如何运用商品包装这种外在视觉的色彩语义符号来反映企业文化、经营战略与设计理念等潜在内涵,从而构建出较完善的企业商品形象。包装设计的发展与时代性、民族性、国际化、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相融合,通过对包装设计理念和国外典型商品包装设计特点的分析,阐述现代包装设计色彩的发展趋势。

商品包装上的色彩符号,以及针对产品特性在包装表面进行的图案造型、文字标识运用等视觉设计表现,透过这些图文的色彩传达出的内容、感情和视觉冲击,称之为色彩讯息。色彩的设计将销售的企图明确地显现于包装之上,它不仅使品名、内容物、用途和用法等特定化传达给人们,以诱导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还更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对某种包装商品的感性判断力。

通过对包装设计课的教学与研究,更加对包装的行业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学习来完成各种全面艺术语言方面的培养,能更好地运用艺术语言,让学生设计出实用艺术性强的包装艺术作品。

在包装设计教学研究中,通过对同学们在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指导,理论联系当代社会乃至世界包装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及现状,制作出一套完整的既贴近生活同时又超越生活的作品,以达到人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要在正确理解包装色彩设计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包装设计色彩语义在整个包装设计乃至整个包装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要大家意识到包装设计色彩语义的重要性,了解不同材料色彩在语义方面的特点。人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是主观性的,色彩的情感语义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包装设计者能够描述和表达人观察色彩所引起的情感反应,使用带有主观感彩的语义表述商品内容,是一个崭新的且有很大挑战性的前沿课题。通过对手工和各种不同材料的使用,设计出最适合表现商品内容的包装色彩,通过色彩语义化,使包装设计起到表达商品的内涵、与消费者交流情感的作用,以达到促销商品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觉得应该改进包装设计色彩的教学思路,在对包装设计色彩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包装设计色彩语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在商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总是希图能够借助一种方法,让原本雷同的商品以差异化形态展现在顾客眼前。无疑,跳眼的包装设计色彩以其出众的视觉识别力所形成的感官高度评判,会帮助我们的商品从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使消费者留意、停顿、观察,赞赏并产生购买行为,这也是每个商家所追求的最理想化的包装设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信息设计 认知 信息处理 

 

品牌形象包装作为产品销售的“第一媒介”必须充分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把产品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消费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不再满足于产品的使用功能,而更多的去追求品牌包装的精神功能,这促使设计师更为自由大胆的去设计品牌的包装。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人们发现今天的包装已不再绝对依附于产品的传统形式,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有形态的特点。电子化、集成化、智能化技术使得不同的产品变得相似,甚至造成人们的认知混乱。因此,在信息化社会中如何进行品牌设计尤其是品牌信息设计就成为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品牌的认知过程 

消费者对品牌识别界定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 

首先,不同的品牌通过产品包装造型语言对消费者产生刺激;其次,消费者会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接受刺激并通过大脑的分析处理来明确产品是什么;第三,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来进一步认识产品,并对自己的初步认识进行验证和判断;第四,使用产品并明确产品的工作原理;第五,根据自身的情况(教育、职业、地位、审美、理解力等)来解读产品内涵。 

二、品牌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步骤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就是将产品置于一定的使用环境中,根据这一环璄中人、物、社会、环境的关系来确定产品的角色和行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赋予产品一定的形象和意义,使产品形态语言有效传达出信息和内涵。因此品牌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设定使用情境,分析各因素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首先要设定目标群体,明确产品未来的服务对象是谁。除此而外设计师还要明确产品可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产品的操作使用方式、产品的使用空间环境和当地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第二步, 提取产品角色。设计师要根据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来确定产品的自然角色,同时又要从产品在自然环境、社会风俗习惯等中的情况来确定其社会角色;第三步,利用造型语言诠释产品角色。将前面得到的抽象的语言语汇用具象的视觉形态加以表现;第四步,评估造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三、影响品牌设计中的信息设计的因素 

1.品牌的信息设计要人性化。如前所述,消费者认知品牌包装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过程,而信息处理过中第二步是非常关键的,即消费者会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接受刺激并通过大脑的分析处理来明确产品是什么。因为消费者只有对该品牌产生好感才可能去进一步认知和体验。那么如何使消费者产生好感呢?这就要求具备三个条件:足够的刺激、消费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2.信息设计要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是各地区各民族长期选择和积累的结果,代表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习俗、语言、审美、观念等,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设计师在进行品牌形象的信息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3.信息设计要重视造型语言。产品造型是产品与使用者的对话语言,它可以帮助使用者从造型中获取信息。品牌形象的信息设计以产品的实际功能为基础,在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历史文脉等因素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解构、组合、调整,传递出丰富的产品信息。 

四、品牌信息设计的方法 

1.设定目标群体。所有的品牌形象都要让人明白它是为谁服务的。即在品牌形象包装设计时要设定一个特定的目标群体(也就是服务对象),他们各方面的情况接近或类似,这样在产品形态设计时比较容易进行信息传递。反之,如果不设定目标群体,而是让品牌形象包装适合尽量多的人,这样服务面越大对品牌形象的理解越多样化,产生认知歧义的可能性就越大。 

2.明确使用环境。动中不自觉的减少浪费,又适合于公共任何产品都是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使用的。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包装的信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产品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 

3.注重人的认知。一个产品必须要告诉消费者它是什么、如何使用?要使消费者快速认知产品并掌握操作方法,设计师必须通过设计传递出足够的信息,即要调动消费者的多个感觉器官来接受刺激。 

(1)品牌形象的信息设计中的视觉要素;(2)品牌形象的信息设计中的听觉要素;(3)品牌形象的信息设计中的触觉要素。 

五、结论 

品牌形象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将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用特定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并为消费者所认同和接纳,使人的生活与设计、产品与艺术为一体,形成美的共鸣。品牌形象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面对产品,消费者与之形成了一个认知与使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往返关系的动态系统,或者说是一个产品艺术的审美的互动行为。现代包装设计作为产品的载体与媒介,起着快速传递产品信息的特殊作用。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品牌形象包装的信息设计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它就可以被使用者正确理解、识别和正确操作,此时的设计就是成功的设计。反之,设计师的意图不能被使用者正确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识别和操作,这就是失败的设计。因此品牌形象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将是设计师今天乃至今后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美)玛丽安·罗斯奈·克里姆切克桑德拉·A·科拉索维克;译者:李慧.品牌的塑造——从概念构思到货贺展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杜峰松:中国优秀商业设计[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实验 实习 改革方法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主干和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研究不同材料的包装容器结构设计等方面,包括纸包装容器(折叠纸盒、粘贴纸盒、瓦楞纸箱)、塑料包装容器(注射、压制容器、中空吹塑容器和其他)、玻璃包装容器、金属包装容器等内容【1】。课程的知识体系大体上包括容器类型、容器设计方法与步骤、容器用材料简介及成型工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典型包装容器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了解包装容器常见结构类型、使用材料、成型工艺。使学生具备系统的包装容器结构设计知识和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能从包装容器的选型入手进行结构设计。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多,章节之间的联系性低,对实践的要求高【2】。近年来,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针对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

1.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1.1 实践教学改革的宗旨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仅仅是理论教学是很难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材质容器的设计法则和成型工艺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该门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实验和实习,传统实验多是一些纸板、塑料等材料性能的验证性实验,实验缺乏创新性,也容易和包装材料等课程的实验内容重复;课程实习以校内课程设计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的弊端是选题的虚拟性和设计的封闭性,学生在完成时常常忽略了市场因素、社会因素、工艺因素等而且内容单一。因此实践教学的改革宗旨是使课程实验更贴合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减少验证性实验而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课程实习从校内走向校外,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让学生到工厂一线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同时提高思维的广阔性。

1.2 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知识点多,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做了大量的教学模具,采取现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展示教学相结合。实践环节要突出本课程的特色,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实验教学环节改革。第一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我校该门课程有16学时,实验内容涉及折叠纸盒、粘贴纸盒、瓦楞纸箱设计,瓦楞纸箱跌落实验,塑料容器的压缩实验等。实验内容覆盖面广。第二实验形式的多样性。设计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结合。

在讲授纸盒内容时,从简单易懂的入手,逐步推入,渐进式讲授,同时在课间穿插着实验,要求学生制作盒子,从简单的管式、盘式盒开始,到复杂的间壁封底式、非管非盘式,并引导学生进行了大量异形盒的设计制作。第三利用实验设备完善实验室建设。我院现有的包装结构实验室有电脑及结构设计软件、扫描仪、彩色打印机及各种切刀,便于学生在实验室里尽情发挥设计才能,另外包装结构还有专门的展示室,对市场上特色结构的包装和优秀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有好的交流平台,相互学习。

(2)课程设计环节改革。课程设计是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的一个比较关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对某种日常用品的整体包装设计将前续课程及该课程所学知识初步的综合运用,为后续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将课程设计规范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一种日常用品作为设计主题;2)做市场调查,可通过超市和网络消费者做一个虚拟上市产品的销售定位;3)选择于产品相适应的结构及装潢设计;4)选择与销售定位及功能相适应的包装材料;5)选择合适的包装工艺;6)对整个设计做一个设计功能评估;7)得出设计结论。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的使用。通过课程设计迅速提高实际设计的能力。

(3)实习环节改革。课程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我校通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在校外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生产内容覆盖了理论教学所涉及的纸质、塑料、玻璃、金属容器的生产成型。实习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校内实习,而将校内外优势结合起来,按人才培养的方案,将实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针对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的整体认知和相关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和设备操作的校内实习。这个层次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相关专业的一个整体概况,其次与各相关理论课和实验教学相关联,对学生进行实验培训,为后续的实习做好准备。第二个层次是针对包装容器相关工艺和原理技术的认知实习。这个层次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认知学习,这个过程一是对理论教学的知识点有更升入的形象化认识,二是了解包装企业及行业的动态。第二个层次是学生分组到企业的生产实习,学生能具体细致的学习一种容器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成果

(1)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在校外建立了2个企业实习基地,和多家企业有合作往来,实习面得到全面拓宽,也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技术交流。

(2)学生的实习内容更丰富,门类更齐全,动手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实习并进行实践创新活动,较好地达到了增强素质教育、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解决好工程能力培养与理论、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和企业就已经达成就业意向,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高。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践教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需要继续创新,进一步从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习形式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包装;色彩设计;研究

在一切视觉表现中,色彩在包装设计中具有先声夺人的表现因素。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色彩是包装上表现商品形象的最鲜明、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因此,色彩的设计将决定整个包装装潢设计的成败,也是销售包装的灵魂。

一 认识包装色彩

色彩是立足于自然色彩规律、色彩美学规律以及色彩在人们生理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视觉效应心理感受学科。包装色彩根据由自然色彩所获得的深刻感受,按照设计者自己的情感感受与设计意识融于产品包装中,是写实色彩与装饰色彩的统一。是以实际商品的色彩为依据却不受商品色彩的限制和束缚,在商品色彩的基础上进行的概括、提炼,根据装饰美的需要,大胆地进行主观想象和创造,从而赋予商品包装特定的情感和内涵。

认识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特性,才能有效的表达设计的目,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特性有:视认性:包装是产品的外衣,担当着广告和促销的作用,是企业传达信息、树立形象的重要媒介。诱目性:在激烈竞争的商品市场里,只有使商品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品的视觉特征,才能让产品更富有诱惑消费者的魅力,刺激和引导消费,增强人们对品牌的记忆。时令性:季节变化以及节日活动对包装色彩的设置产生重大影响,设计时就要抓住时机、人们的心理,对当前流行视觉元素深刻理解后进行创意,才能使普通的包装装潢设计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隐喻性:现代设计很注重利用色彩的生理和心理暗示作用,使用特定的色彩来表示特定的内容,是通过社会、历史、宗教、风俗、意识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又有差异。

二 了解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设计

欧美市场的营销研究表明,人们关注一个商品的时间通常为7秒钟,而这7秒钟的时间内,有70%的人会因为被商品的包装色彩所吸引而做出购买决定。因此,色彩学中的“七秒钟定律”已成为诸多品牌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法宝之一。在包装设计中,色彩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价值。

(1)包装中的色彩设计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正如法国色彩大师朗格罗先生所言,色彩能够在不增加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其15~30%的产品价值,这就是色彩的力量。因此,“色彩经济和色彩竞争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包装中的色彩设计能强化企业形象

一个企业的标准色被广泛地运用于商品的包装设计中,能够使产品与企业厂家之间产生统一感,更重要的是能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印象,对商品的辨识力,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正是用这种固定的品牌色彩形象,包装其产品,推广其新产品,树立其良好形象。

三 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研究

在包装装潢中,色彩是商品信息传达和视觉审美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中,要利用色彩的特点来充分地体现商品的属性和特点以及满足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色彩成为富有表现力的设计语言,真正实现现代包装设计的功能。

(1)把握色彩设计的整体性

色彩的整体性是指包装设计的色彩选用要讲求包装的整体效果。在商品包装中,要将整个包装视为整体,每个颜色的选用都是为整体服务的。色彩设计的整体性就是这一层次系统化和科学性的具体体现。色彩设计的整体关系要把握主调,在包装装潢设计中色彩运用的主要倾向。注重系列化,对同一企业的系列产品包装而言,包装装潢中的色彩设计要讲求包装的系列化和色彩相似性即在产品之间有色彩上的贯通和承接,将变化美和统一美相结合。

(2)注重色彩设计的情感性

在包装装潢设计中巧妙地应用色彩感情的规律,充分发挥色彩暗示力的作用,使色彩的表现性大大增强,能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兴趣和注意。色彩具有一定的温度感,利用色彩温度感表现不同商品的特性。色彩具有一定的温度感,同时色相的多少也起一定作用,色相多显得华丽,色相少显得朴素。应用色彩的味觉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食品包装装潢上,色彩引起食品的味觉感有重要作用。不同口味的食品,采用相应色彩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重视色彩设计的特异性

美国著名设计家华尔特·斯特恩在其《包装的力量》一书中说:“包装所具有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如何调和及对比在商店里要活泼而抢眼;买回家以后要柔和而不刺眼”。人们处于丰富多彩的色彩刺激中,因而对色彩的嗜好反应敏感,心理上要求新的色彩刺激,感觉上需要新鲜色彩的享受。因此在包装装潢要以新颖的色彩设计,产生视觉感受的特异性。使本企业产品脱颖而出,在市场独树一帜。

(4)体现包装色彩的商品性

人们长期以来,对某些颜色表示的产品内容有了较固定的理解,这些颜色称为商品色。如茶色代表着茶,橙色代表着橙,绿色代表着蔬菜,咖啡色就是取自于咖啡。各类商品都具有一定的共同属性和独特的个性。医药用品和娱乐用品、化妆用品和文教用品等都有较大的属性区别。而同一类产品也还可以分化,如药品有中药、西药、滋补药等。对此,色彩处理要具体对待,发挥色彩的感觉要素(物理、生理、心理),力求典型个性的表现。

(5)融入包装色彩的民族性

各个国家、民族,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传统和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习俗。一些国家或地区对色彩有一定的禁忌必须了解各国、各地区对色彩的喜爱和禁忌,将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中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撷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会大大地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认同。包装色彩体现悠久的历史文化或地方特色,快速传递给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并使人们迅速建立起对产品的深刻印象,以获得对产品的认同。形成该民族特有的包装色彩内涵和风格,富有民族化的个性特征包装色彩,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就会大大增强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完美创意色彩:包装色彩设计》,ArtTone视觉研究中心 策划,孟刚,袁洪,曹刚 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篇8

关键词包装设计 教材编写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1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包装设计课程主要是从培养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设计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地巩固在其它设计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各种表现技巧,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将设想制作出来。为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设计能力的高素质广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上要求学生接洽真实包装设计课题,把调研、分析、定位、设计与制作、融会贯通;要求学生掌握包装设计基本理论的同时,积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督促学生逐步养成较强的广告创意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销售第一线,掌握对某一类产品资料的观察和收集;通过网络调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实地调研材料进行补充;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教会学生从调查到分析、思考、定位、设计的正确设计方法;通过作业及课堂提问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及程度,并加以指正。采取多媒体演示教学、学生同步操作为主,指导学生上机实践,强调广告设计的原创性,提高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

2 现今各类包装设计教材的编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不同于中学,“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更显得突出,光靠老师教是不够的,自学有时比老师教更重要。教材除用于老师教,还是提供给学生自学,通过自学一本大学教材,也许就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大学教材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从事教学、研究的老师在编写教材时,总会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结合多年的包装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谈谈包装设计教材编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 大篇幅强调设计部分,但忽视了前期调查部分

把近年来市面上能找到的包装设计教材对比一下,就不难看出其实是大同小异的,虽然也提到了包装调研,但篇幅往往极少,一般两到三页,而与之呈鲜明对比的则是对包装设计的发展史、包装的功能、分类、设计程序、包装容器造型结构、设计手法的长篇大论以及大量的图例。这些教材无形中让学生好像发现了包装设计学习的重点,而放松了包装调研能力的训练。

从事包装教学的教师们大多是设计院校出身,对如何设计、如何教授设计可谓驾轻路熟,但对营销学、市场学、消费者行为学等理论知识往往知之甚少,在教学中就会出现所谓的“扬长避短”,这也在无形中造成了“轻调研、重设计”现象的出现。

包装是广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毋庸置疑。在商品购买行为产生的过程中,除了各种大众媒体广告的推波助澜外,小小的包装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销售终端(商业场所)内部,其广告宣传作用更为重要。而包装设计的好与坏取决于前期调研的成败。在广告的整个过程中,调研效果直接关系到后期广告定位、广告设计是否准确,作为广告一部分的包装设计,自然而然也应该花大力气进行行之有效的调研活动。

2.2 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非常全面,但忽视包装设计的针对性

包装设计是一门涵盖各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包括美学、市场学、材料学、色彩学、心理学、策划管理及印刷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但包装设计绝不是个大杂烩,它是强调“包装”特色的特定设计课程。

在一些设计院校往往是三年级后开设的课程,许多相关基础知识都已经了解和学习,纵观几年来出版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基础知识的身影,如对包装设计中的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包装结构设计都较大篇幅地涉及三大构成、字体设计等基础知识,这对高年级学生就有炒剩饭的嫌疑。

2.3 强调案例的结果展示,忽视案例的产生过程分析

翻开近年来出版的任何一本包装教材,一幅幅国内外经典的包装作品充斥其中,这里面不乏许多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到某些包装理论知识时也会通过大量案例图片予以补充说明,这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但从包装设计教学中这种案例教学也暴露出种种弊端,这些弊端使学生流于了对作品表面设计效果的欣赏与敬佩心理,但这种效果的起源与发展、成熟过程却无法了解或知之甚少。

我们知道任何一幅包装作品都经历了设计者的心血,不论是设计大师还是普通设计师都不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正是包装设计初学者关心的、想学习的,但由于教材章节知识的相对独立,把本该连为一体的过程给分解成一些支离破碎的部分,这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学习与理解的难度。

3 对包装设计教材编写方向的思考

3.1 大胆改革教材知识结构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材结构一般是从包装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包装发展历史、包装设计流程、包装造型设计、平面设计、印刷与编排等方面按部就班的编写,现在大多数包装设计教材都采取这类编写结构,而这种编排结构对学习者有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根据学习国外相关广告教材结构编写特点,结合自己教学反思,笔者提出一些设想供参考,应该打破传统包装设计教材的结构,大胆改革,以案例为主导,将包装设计知识合理穿插在其中,如可以现对包装案例的历史背景、品牌特点进行先期简单交代,提出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并给出几条解决思路,但要留有余地供学生思考,再适时地穿插与案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技巧,教材中要强调这些技巧不是绝对的,并且教材中也不能给出答案或根本没有绝对答案。

每个章节的针对性各有不同,但要注意知识及案例之间的有机衔接,并且由浅入深,将以往传统的知识生硬传授变成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

3.2 注重教材的引导性

注重包装设计教材的引导性,其根本目标就是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基础上,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善于思考、讨论、发现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不同的学生,其自身基础和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教材的编写中要强调显著的引导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教材中除少数概念外少用绝对化用语,可以提出些常理下显在的问题,留下潜在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异念、想法要尽可能鼓励,给出一个相对模糊并留有充分思维空间的建议,绝不是强加和必须执行的建议, 学生可以反驳、据理力争。如教材中可以在适当的位置留出一块空白供学生书写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3.3 加重包装设计调研部分的撰写力度

包装不是艺术品,它必须接受市场的认可,并取得经济效益来体现自身价值。设计也不是自我崇拜,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任而产生购买行为,就必须了解消费心理。任何设计不被市场认可,不管它如何为设计者推崇,而只能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而已 。因此,调研对包装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包装设计不应该是仅仅表现设计者个人的意志,而是设计者走进市场,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之后的个人的意志同消费方意志的总和。在指导学生调查中,有针对性的了解品牌以及对市场运作的属性,为将来的设计提供新颖 、适宜的构思创意。并寻找有实际意义、具有创意性的设计课题 。

教材中应较为详细地介绍各种社会上认可的包装调研的内容、步骤与形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对调研的过程及出现的问题都不能放过,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举一反三;要对国内外一些经包装设计公司的调研分析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将优秀作品的产生过程透彻地展现出来。

3.4 注重包装设计教材的可操作性

包装设计课程毕竟是设计课程,落脚点是要拿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设计部分仍然是编写的重点之一。但应该强调学习的可操作性。在包装造型结构设计上、材料的运用上、印刷工艺的选择上应更直观地编写,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论的讲授,如在包装材料部分,教授的难点就是材料的介绍教枯燥,缺少必要材料对应,教材可以在条件允许下额外地提供一些常用包装材料的样品和相对应的包装作品,就像你到材料市场买墙面涂料时,商家为你提供的样品一样,虽然这有些难度,但教学效果却会好得多,另外还应结合案例对材料的不同适应性做详细的介绍。

总之包装设计课程教材出现的问题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的,改进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以上是本人结合自己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对以后包装设计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建议,有些也不够完善,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严士健.高校教材问题谈.大学出版,2006(1).

[2] 苏里曼.包装设计教学与创造性引导.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7).

篇9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事理性;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047-01

目前现行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中,对于包装教学多限于内部因素,即设计层面的研究,如包装的表现技法、设计方法、表现形式、设计程序、构思及创意等;尤其注重包装图形形式的探讨和风格化教学更为多见。但对包装设计的外部因素(如包装应用的社会背景、使用方式、接受对象、设计目的等)及内部与外部因素二者关系的教学内容不够重视,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于包装设计学习的认知深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追求艺术效果、闭门造车式的包装设计产品已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需有计划的进一步对包装进行事理性的结构分析,包括时间、空间、人与包装、传播、媒介等构成包装设计事的系统。

一、包装设计教学的事理性特点

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的事理性注重教学中的前期包装目标系统的设定,将包装设计行为理解为协调内外因素关系,从设计自身的目标而言,设计的核心是考虑不同“意愿”目标的需要,解决相应的问题,而内在目标是设计思考、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一切资源的组织与利用都要围绕核心目标展开。包装设计是目标系统的产物,不同的包装,解决的问题不同,目标系统也在不断移动和重新确立。目标系统确立的过程也就是对包装进行“设计定位”的过程,调查围绕包装物的人、 时间、空间、行为、目的、情感与价值等许多制约性因素。同时,注重结构关系与整体的教学形式,包装的工艺、材料、成本、造型、技术等内部因素与外部制约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产品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现象,面对销售终端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应接不暇。各个企业纷纷制定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为产品量身打造与众不同的包装,增强品牌的识别性与销售力,打造品牌特色和竞争优势。包装日益成为提升企业形象、传播品牌价值、塑造产品差异的重要手段。如设计某类产品的包装时,就要考虑到包装身后的“事”,产品的特点、价值、文化意义、设计目的、消费群体、消费观念、兴趣爱好、使用方式、传播途径等。再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信息,将其视觉符号化。并且需要进一步考察和研究这个包装一般放置于哪些环境中、利用什么样的载体、人们在哪儿接触它、怎么接触、和店面货架及周围环境怎样结合等等,既要考虑包装设计对这些事的适应,又要考虑其对事的影响和塑造,最终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包装设计师不仅需要对包装的视觉传达、结构设计和材料工艺了如指掌,更需要具备策略思维、策略制定与执行能力,将包装视为一种营销和广告手段,而不是单纯的“艺术品”与“包裹物”。 这是当今市场对包装设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是包装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岗位能力。

二、包装设计教学事理性的结构分析

(一)时间管理与空间展示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组为单位实施包装设计活动。设计开始阶段,组内成员合理分配时间和内容,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分析,这些工作也许会花费时间,但是必须使学生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设计的本质是“发现过去,塑造未来”。与产品主体或同类商品竞争对手相关的包装传统、文化、风俗、记忆、经验,都是曾经的过去,如果设计师不去理解、认识和尊重这些东西,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创新。包装设计不能单靠设计师的个人感悟和灵感迸发来完成,而应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市场为包装设计提供基本依据和方向指引。可以通过建立一份时间工作表,对每一项设计调研与创作时间进行记录管理,就可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统管全局,实现时间的有效管理,并督促调研内容的合理性和时效性。

现代商场里的产品包装,很少以单个包装的形式出现,大多以品牌系列化、家族式的包装形式展示在货架上,有时还设计制作一些生动化的、交互性的卖场广告,将本品牌包装和卖场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好的气场效应、展示效果与促销功能。包装在不同的空间里包装扮演不同的角色、行为亦被空间所塑造。特定的人物、布景、道具、氛围构成了不同的包装展示空间,人们的行为亦被空间规范,人们需要在空间与行为之间找到适合的关系,选择适当的包装产品。包装能够采用的物理尺寸通常很小,提供给品牌表达的空间和体积都很有限,精彩的包装需要在拥挤不堪的商店和超市货架上脱颖而出,让消费者一眼看中。除此之外包装还是一个容器,有相当严格的标准,比如货架上空间和配送中心货位的大小,还需吻合家庭中的冰箱或其它储物空间,必须方便消费者使用。

(二)准确理解包装与人的关系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展开设计时,是以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关系为目标,围绕人的合理需求来合理、适度地组织技术资源及物质资源,真正将设计“以人为本”的精神落到实处。在包装设计教学事理性的结构里,人是核心,文化、社会、历史等大的概念都集中体现在具体的、微观的人身上。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是老人、青年还是儿童,从事什么职业,受过什么样的教育经济状况如何,分属哪个社会阶级,社会角色、身份与地位如何,地域文化、观念与思维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具体人的属性,只有确定了这些具体的内容,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明白消费者是谁,他是怎样生活的,他的需求是什么。包装设计是为了和目标受众进行沟通,目的是在满足人的需求,与受众的交流,到具体的情境、过程中去观察、体验,才能设计出成功的包装。如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期待和欲望。新的潮流趋势持续涌现,比如关注环境、反对虐待动物、保护地球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潮流鼓励包装设计师创造出新的包装设计形式,以传达消费新的期待,为消费者提供明确的利益点和支持点,并以醒目的传达方式便于消费者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让消费者明白哪种商品更有效、更物超所值、更符合自己的需要,从而促使顾客购买本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产品。

(三)认知传播媒介与沟通方式

在包装设计教学的事理性教学结构中,传播是联结人与包装、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纽带,是实现包装使用价值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传播工具和方式,传播具有目的性、过程性、个人差异性、互动性、社会性及系统性等特点,为包装设计的视觉传播提供了有效的传播途径。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传播学与广告学等相关知识,并结合包装设计项目来强化和培养学生的包装传播知识与能力素养,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展现包装设计的效果,使产品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电视、网络、杂志等电子媒介进一步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影响包装设计传播的方方面面。综合了解不同媒介的利与弊,可以使商品的物质性与其形象价值两者完美结合,从而为包装设计带来视觉以外的视听全方位的影响,使产品价值无形的延展,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三、结语

包装设计是产品、品牌和消费者需求的表达,而不是设计师、企业偏好的表达,这正是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中强调以事理性作为设计的引导点。教学中使学生树立以现代市场观念、营销传播理论为基础,重视人与物的市场调查分析和产品自身定位,把选择与价值判断的权利让给受众,设计者有自由创造的权利,而不是把设计者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通过注重教学模式中的事理性结构的引导,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知识,提升了社会沟通与企业服务能力、岗位实践能力等综合实战能力。传统的教学内容中忽略了包装设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系,使包装设计成了无源之水,容易造成市场与包装设计的脱节,产生华而不实的创意,无市场适用性的设计作品。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中的事理性作为一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值得继续探索和不断完善下去。

参考文献:

[1] [美]马格·戈拜.情感化的品牌——揭开品牌推广的秘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篇10

关键词:文化消费包装设计文化特征

文化已经逐步渗透于当今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正逐步形成一种文化消费现象,使现代的社会生活和消费市场变得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文化消费圈正在不断扩大,文化消费正在逐步成为当今时代的消费时尚。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正在潜意识中被改变,其消费已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购买意义上,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的消费。要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商品包装的文化设计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设计为“人”服务,设计以“人”为本,文化消费毕竟需要具有文化品位的设计来支撑。

一、“文化”移入与“文化”消费

所谓“文化”,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方面理解。狭义的文化理解是特指人类的精神财富,如文字、知识、教育、信仰、艺术、道德、思想、法律等。广义而言,其内涵更为广泛,既包括精神财富又包括物质财富,即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在这种物质生产活动中繁衍出来的文明,其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产品包装设计作为视觉传播的一种形成,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消费商品的同时,也在消费文化。当今人们崇尚名牌,追求时尚,认老字号等消费行为,就是人们对文化的心理需求的反映。

马斯洛研究的“人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的趋势大致为:实质利益的需求——实质利益为主、心理利益为辅的需求——心理利益为主、实质利益为辅的需求——心理利益的需求。

心理利益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文化消费。设计师只有了解并把握消费者需求上的发展变化,才能切实做到设计为“人”服务,设计“以人为本”。文化消费圈的不断扩大,文化消费的时尚流行已经说明文化消费时代正在来临。包装设计要想适应文化消费时代的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

二、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

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文化当然离不开社会文化生活环境。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不是单纯地设计某一形式,而是设计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或是一种新的文化。因此包装设计不仅要考虑设计的形式,更要充分考虑设计的文化因素。就包装的文化因素而言,一般包括商品文化风格、使用者的文化心理、生活文化习俗以及使用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情缘等。

健全的包装设计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双重特征。包装设计文化的这种民族性的区域特征主要表现在包装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区域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成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中。

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既有稳定性、保守性的一面,同时也在自身的对立统一中不断更新、发展着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绝不能囿于自我中心的意识之中,走上民族本位化的道路;否则,必将绝于自身的弹丸之地。

要建立本国的设计文化特征,必须把设计融入到世界文化的交流之中,融入目标市场的文化之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和美学价值,文化的视点表现在“设计什么”和“为什么设计”上,所以要“全球行动”“本地思考”。

设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要建立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还必须把握其时代性时尚特征。设计是紧随时代重在观念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形成之后,便走上了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上,该民族文化分别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时代性特征。只要我们承认包装设计文化的承接性和发展性,就有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存在。这是因为包装设计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该民族各个时代的设计文化的叠合及承接,是以该时代的现实物质社会为基础,是传统设计文化的积淀和不断扬弃的对立统一,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

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很自然地使我们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其时尚性。不能把今天或昨天的标准当作绝对的、唯一的标准,对于历史的设计文化的评判必须认识到本身就是历史的,每一时代的包装设计文化都有其绝对的内容,都有自己的观念体系,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状态,都有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都相应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没有这些认识,我们就不能对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特征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每一个民族的包装设计文化形成一个设计文化系统,每一个民族的一定时代的包装设计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而不同的包装设计文化系统里都包含了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也包含了一些不同的文化因素。前者表现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普遍性,后者表现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特殊性。而每一民族的包装设计文化,又都有其人类性的部分。包装设计的人类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这是辩证统一的包装设计文化观。

民族性的形成和发展,大都以时尚为依托,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意味着时代的选择,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价值取向上,传承是本原,超越应是其走向。设计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周围世界及其发展趋势,同时看到设计同各门学科的密切关系,从而自觉地更新和扩大我们的知识,挣脱传统观念的桎梏,促进包装设计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我国的包装设计无论是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方式、社会组织方式、设计方法以及设计形式等许多方面,都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多方位吸收、更新,以建立健全一个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新的包装设计文化系统。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是我国包装设计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的关键所在。

结语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真正合理的、科学的设计,应该是人性化的设计,同时必须是人文化的设计。所谓“人性化”,就是注重人的本性,回归人的本体;所谓“人文化”,就是注重历史和文化的传统。“现代设计的核心是人,产品是反映物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和值的统一。”因此,包装设计不但要在外在艺术形式以及内在功能效用上进行极尽自由精神的探索,而且必须体现人文社会价值观念的制约与引导。设计作为生活方式的创造者,体现了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承载着人类文明延续的角色。设计的明天将是“文化”驱动。

参考文献:

[1]丁邦清,程宇宁.广告创意策略[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