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包装设计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包装设计读书笔记

篇1

书籍设计的功能首先在于装帧,即对书籍进行保护,同时,有着美化、宣传的功能,但如今书籍设计不仅是装帧、设计一个封面,而且包括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所以,一本好的书应该具备可视和可读两个功能,可视即像产品包装一样,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从封面就了解书的主题内容,可读即文字、色彩、版式的编排,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便于阅读,理想的书籍设计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文字、色彩、图形和材料是书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字在封面设计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本书可以没有图形、色彩,但一定离不开文字,因此,文字应作为书籍设计方面的第一元素考虑,根据书的内容,运用笔墨元素达到很好的效果,如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的作品《中国记忆》,无论是文字、色彩、图形,还是装帧材料,都非常有传统文化内涵,尤其封面上的书名用毛笔书写,更能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本书也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书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不同书体会产生不同视觉效果,篆书古朴,楷书、隶书平稳端庄,行书、草书灵动活泼,将笔墨元素融入设计中,能使作品表现出很强的设计意识,又具有民族特色。

二、书法艺术融入书籍设计课程的路径

目前设计教育比较重视专业课、软件课,而学科基础课的课时相对较少,尤其书法方面的学习,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书法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将笔墨意识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笔者以书籍设计课程为例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1.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书法学习方面的章节目前书籍设计教学大纲有些是64课时的,有些是40课时的,主要包括书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形式、书籍设计版式、印刷材料与装订工艺等内容,我们应提升书法艺术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地位,增加“书法文化”部分,学生通过这部分学习,了解书法发展历史,对各个书体及特点有大概认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墨法学习和训练,对历代名家的作品进行临习,但这种临习和纯粹的书法专业学习有所区别,不完全追求技法方面的纯熟,而是掌握墨法的运用①。让学生在今后设计中有意识地运用笔墨元素,根据书籍内容,将笔墨元素运用于书籍设计之中,从而增强作品的民族文化内涵,与书籍内容相统一。

2.经典案例解析现代书籍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运用书法元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书籍设计教学中增加经典案例解析,搜集一些运用笔墨元素的经典作品,如著名设计师吕敬人的设计作品《胡适全集》、《梅兰芳全传》、《中国记忆》,恰到好处地运用书法元素,很具文化内涵分量。书籍装帧设计师周晨的《阳澄笔记》,封面用隶书书写书名,隶书给人的感觉平稳端庄,使整本书更显清新淡雅。日本很多设计在笔墨运用方面非常成功,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从中得以启发。

3.开设创作体验课程了解一些书法理论知识,熟悉书体,学习经典案例之后再进行笔法、墨法方面的训练,这个训练有别于专业书法学习,并不需要一家一帖学习到位,而是让学生熟悉笔墨运用,运用传统元素表现主题,搜寻一些比较经典的设计作品,示范笔墨的运用,如小马哥•橙子的设计作品《守望三峡》,书籍封面运用狂草书体,表现三峡变迁的悲壮与气魄,我们可以这些经典设计作品为例,构建出书法与平面设计相结合的创作体验课程,让学生学会一定的笔墨技巧,掌握书法艺术语言并融入设计创作。

篇2

古语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独处的空间,几件随身私物,我们以物见人,往往最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却最能体现一个人对于活的最细节的要求。

蒋朋――创造都市混搭风

蒋朋,DARA品牌创始人,董事长。北京人。上世纪生于70年代,长于80年代,创业于90年代,成就于2000后。自幼喜爱绘画与艺术,浸淫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又深受西方文化之影响,遂创造了DARA东西合璧、古今融合的独特风格和气质。他率先提出了“家居时尚化”的理念,更于当下前瞻性提出“艺术家居”的品牌理念。作为中国家居设计行业第二代,秉承了原创设计精神,是“Design in china”的代表性人物。

办公室场景:

1 手机:这款iPhone 3G功能强大。外观很时尚,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2 倒立摔跤人俑书挡:这个物件都是从Flea Market买来的,很粗犷,这种旧物身上的时间感是我最喜欢的。

3 青铜书童座饰:这件也是从Flea Market买来的,放在办公室里。觉得很有趣。这个小女孩的表情实在是太可爱了。我的办公室整体风格也是混搭的,墙壁上都是我自己画的画,我希望有一些质朴感。又区别于普通的办公室。现在看起来我很满意。

4 白葡萄酒:美酒、美食总能带给我一些灵感,当然还有满足感、幸福感。安静的时候品上一杯葡萄酒,能让我非常放松。

5 墨镜:我喜欢大个儿的墨镜,看见好友李东田先生有一款,随口说了一句不错,他便特意去伦敦Jean Paul Gaultier专卖店买了一个新的送给我。用了很久,在国内的各个品牌里。基本找不到比这个更大的墨镜了。

6 心形琉璃春牛纸镇:乍一看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其实是琉璃工坊出品的镇纸。是好友赠送给我的礼物,我的生肖就是牛。

7 水晶立方体:里面印有我女儿的多张不同角度的照片,她现在是我最爱的人。

8 杂志:我平时看的最多的还是艺术类的杂志,还有设计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国内外家居书籍。

箱包:

9 手提箱:LoulsVultton的sultoase,购自巴黎Lafayette。

10 黑色皮包:deluxebrand from venice,是一个意大利设计师的品牌,购自香港连卡佛。我对这款包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很符合我的穿衣风格。

静物:

11 拉链钱包:COMMEdes GARCONS,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钱包。

12 卡片夹:LanceI,非常实用,使用多年了。

13 名片夹:Testonl,设计非常有意思,也是带在身边多年了。能够被我喜欢并一直使用多年的东西都有两个特点,一是设计好,二是实用。

14 香水:Cartier must,同事赠送的圣诞节礼物。DARA倡导西式的企业文化。每到圣诞节大家都会主动赠送礼物来互相祝福,这也是让我跟所有的同事都乐此不疲的事情。

15 润唇膏:HR润唇膏是我冬季包内必备物品。

16 签字笔:用MontBlanc的签字笔写字非常舒服,很流畅,用上之后就发现真的离不开它。

17 圆珠笔:agnes b的这款圆珠笔也很有趣,背面是个磁铁,笔帽会自动吸在这支笔的末端,不用担心找不到笔帽。我很多突然闪现的灵感就是由它们记录下来的。

18  u盘:Sony的小u盘,我常年把它放在包里,虽然用的时候不多,但是很有感情。

19 相机:Sony的卡片机,很方便随身携带,可以拿着随意拍些素材,一直在包里放着。

20 钱包:Maison Ma rtin Marqlela这是我近期最喜爱的设计师品牌。

车内:

21 汽车:JaguarS-type,选择Jaguar的车,是因为我非常欣赏它的“Gorgeous”品牌理念”。

22 香水:Calvin Kleln,我使用它是因为喜欢车里始终保持清新的气味。

23 CD:High Soclety一张很好听的电子乐专辑。ROD Stewart的专辑,他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老牌爵士歌手。

陆琪――都市里的毒舌笔者

陆琪自嘲说自己是“城市里宅居的思想者;用文字行善的呆子;不切实际的现实主义者”。其实他是畅销书作家、专栏作家、编剧、独立摄影师。早期创业于互联网,是动漫《虹猫蓝兔》的编剧之一。他描写职场生活的作《潜伏在办公室》2009年销量突破50万册,成为都市白领的职场教科书,此书同名话剧正在筹备中。

办公桌茶具:

1 办公桌:我不太喜欢传统的办公桌。我在工作室工作的时候都很随意,这就是我的办公桌了,很简单。

2 茶具:黑檀茶盘,叫小天井。中间是石板,上面是陶作坊的老岩泥的茶壶,专用来泡普洱茶。另外一个茶壶是周行其的作品,三个白杯子是来自于是陶圣居的大水缸。

3 电子书:汉王电子书,每个星期六是我的读书日,用电子书来看书。

4 笔记本:Moleskine手笔记本一这个是意太利的一个老牌子,梵高、毕加索都曾经钟情于它

5 wii的手柄:宅男锻炼身体的最佳。

6 书:这两本书是我在反复读的,一本是梁文道的《读者》,一本是《沉思录》。

7 笔记本电脑:我在家的专用笔记本电脑Thinkpad。

行李箱组图:

8 宝丽来一次成像相机: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早已被市场淘汰,但历经几十年,哪怕配上过期的相纸居然一样好用。看着相片模样在空气里慢慢泛出来,这绝对是哄女孩儿的恩物。

9 围巾:Gucci围巾,平时用得最多,非常朴素的款式完全是配衣服。我无限怀念曾经的用棒针织的温暖牌围巾。

10 丝巾:Hermes丝巾,买的第一条大牌丝巾,正式场合搭配衬衫用的。其实这颜色也不太好搭,完全是因为喜欢Herines的主色调。就是有腔调。

11 眼镜:眼镜控必然有一堆眼镜,有次去某品牌旗舰店,他们说搞活动,结果刷爆了我的卡,战果就是Lindbergh眼镜一副,Ferrari眼镜一副,Prada墨镜一副,Dior墨镜一副。能在一天之内买四副眼镜的。绝对是眼镜控。

12 旅行箱:Rimowa复古款旅行箱,对于一个经常出差的人来说,旅行箱必不可少。我对此的态度很简单,就是好认。最怕自己的箱包陷在一堆灰黑里怎么也分辨不出来。当然,在Rimowa各个系列里。选择最少功能和最不灵活的,完全因为我是复古控。口常生活用品

13 笔:毫无疑问,我又是Montblarc控。全套物件里。最中意的是这支签字笔。现在写字的人都是不用笔的,不过有天。朋友说,你得有支好笔。这不是给自己用,而是对要你签名的人的尊重,于是,又败了。

14 手提包:GUCCI的手提包。一字日之大,装上笔记本电脑、电子书和一堆书是绝对没问题的。到且前为止都没有装满过,而且据说我拿着很气派。

15 皮鞋:Amani正装鞋,这是我买的第一双国际品牌的正装鞋,也是穿得最少的。完全为酒会场合而买,自从穿过几次后,本人就开始退出社交圈。很少参加此类活动。

16 衬衫:Zegna的衬衫,好吧,我是个超级认牌子的人,譬如毛衣都是Amani的,衬衫都是Zegna的,没办法,穿着就是妥帖啊,男人一年买几次衣服就好了,买手早早都给你准备好了,省得逛商场。

17 笔记本电脑:本人有三多,爱好多,码字多,电子产品多。家里电脑堆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这台Appie Air是出门时随身带的。轻便、超薄、拉风,吸引女孩子,优点一堆。

18 数码相机:作为一个人文摄影师,相机肯定是有一堆的,现在拍片主力就是这台“无敌兔”,用它拍下了不少人文纪实片。而Lx3则是随身机,《陆琪一公里》整组照片都是用它拍的,非常方便。最近正随时准备再购买一台徕卡M9。

19 手机:随身电子设备最常用的是Iphone 3GS,这台电话最不好用的就是电话功能,但Iphone又怎么会是电话呢?N97完全当手持设备用,当然,它是基的不好用。电子书是在飞机上看书用的。

20 胶囊咖啡:玩过了一堆法压壶、滴滤壶、自动机和半自动机,咖啡狂人终于收心。回归到小巧的胶囊机上,除了品质稳定、方便快捷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胶囊好看,比黑糊糊的咖啡豆好看多了。

21 蜜蜡:有一次出去逛店,在古董店的阴暗角落里,看到这块清朝老蜜蜡。后来配上老玛瑙和老松石,自成一串,自成一格,不太戴,不过捏在手里却能感觉到历史的油润。

22 耳机:Bose的降躁耳机,是淘汰了一堆Sennheiser后优选的。音色自然不在话下,对周边噪音压制得比较好,是在飞机上睡觉的恩物。

吉野――都市80后新锐总裁

吉野,北京祥吉千鼎国际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小生长于北京,是地地道道的又着满族血统的北京人,镶黄旗世家。他的内心爱着这座城市,几时的记忆,少年的梦想,事业的经历,生活的幸福和平淡,沉淀在他心灵的深处。喜欢读书、品酒,台球技艺超群。目前正在搭建中国最时尚的个性化实名制社区,提供个人BLoG空间、相册、社区、新闻、游戏,找朋友、原创Dv视频版块,虚拟货币交易、物流,实现线上线下真实物品兑换交易、商务等各种娱乐功能和应用,拥有时尚、个性的氛围,“幸运,自信、机遇、分享、挑战,创业”的理念。他的因为同样都是充满奇思妙想的80后。

1 钱包:Prada的钱包皮质精良。非常实用。我喜欢比较素的颜色,本身对品牌没有什么要求。只是看到了比较喜欢所以买了。

2 书:最近在读《智囊全集》。比较喜欢看从古至今各行各业的人运用他们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受益匪浅。平时我还喜欢读史书・虽然看上去比较无聊。但我觉得读史以明志。很多人穷其一生积累下来的智慧,值得我们去参考借鉴,何况我更不及书中人物之一二,怎么有不读的道理。

3 PCP:P吉野P更多的是当移动硬盘用吧,比移动硬盘强大的功能对于我来说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里面都有什么。当然也会有游戏,是格斗类的,用来发泄情绪。数码产品我可能更注重实用性,对于我来说更是个心情不好时的调剂品。

4 Nano:音乐会更换,但是常在MP4里的是《卡农》《no womenno cry》。

5 Logo雨伞:这个是印有我们网站Jogo的雨伞,公司的名字是祥吉千鼎,吉取自我的姓,千鼎有问鼎天下的意思。

6 球杆:台球只是爱好,觉得打台球是项很绅士的运动就追随了进去。我打美式落袋比较多,所以最好成绩就是一杆清台了,这根杠叫毒药,因为它的颜色很特别才买的。白色球杆比较少见。

7 笔记本电脑:APPLE的笔记本电脑比较便于看图和做设计,方便我的工作。

书包:

8 咖啡:为了让男人好理解,我拿女人来做比喻,咖啡的骄阳似火像是一名充满异国风情的红衣女子,时而单纯时而复杂。茶的恬静稳重像是一名由书斋中走出的白衣女子,朴素淡雅而充满韵味。

9 钢笔:用钢笔写字是希望我能把字写好,大家都说字如其人,我更喜欢一笔一画写字。规规矩矩做人。

10 香水:最近随身带着的是Armani香水,我更喜欢有点松香味道最后是有杏味或烟草味。觉得比较男人吧。

11 创业团队:我们这个团队是一群不断证明着自己的人,我们不代表80后90后,但是我们是其中的一员。我们做着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

12 手机:我用手机,时尚不是第一位的,所以这款手机跟随了我很长时间,很皮实。

篇3

尤其,当所读之书,又是“最美的书”的时候。

1481年,欧洲第一本活字排版的书在德国小城莱比锡诞生。433年之后,莱比锡开始举办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再过75年(1989年),第一本中国书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十竹斋书画谱》在该展览会获年度大奖。1991年,展览会被“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所取代,而中国再度送选,则是自2004年之后。8年来,先后有8批共188种“中国最美的书”亮相莱比锡,其中11种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可谓斩获颇丰。

今年11月17日,本年度20本“中国最美的书”在上海正式产生,并将参加2013年度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1

人之及长,童心渐泯,那真是可悲的一件事。偶或读读童书,也许能勾忆往事,镜鉴当下,看看自己的童真究竟还在不在。《穿墙术》说的是崂山道士习穿墙术,但国家一级画师董小明的画笔让这个老故事有了全新的美学意味。“文字与绘图协调一致,位置编排合理,富有节奏感”等评语显然过于抽象,只有当你手捧该书翻阅时,才能体会“返璞归真”的乐趣。

从某种程度而言,读诗也需要童心。陆智昌装帧设计的《法国现代诗抄》囊括了法国现代最著名的诗人们:亨利·德·雷尼埃、保尔-让·图莱、弗朗西斯·雅姆、保尔·克洛代尔、马克斯·雅可布……以及夏尔·波德莱尔。译者徐知免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译法语文学,而今以九旬高龄再次推出修订版,实在不可多得。本书设计富有书卷诗意,气质典雅,“仿佛看不出设计的版式,隐含着十分用心的字体、行距、空白的设计把握,很好体现了诗歌的韵律”。

另外两部入选的诗集,一是(英)托马斯·格雷的《墓畔挽歌》。224行的诗,托马斯·格雷写了8年。这个以书写死亡和哀挽而著称的英国18世纪墓畔派诗人,用从容的笔调,描写了英格兰乡村的教堂尖顶直刺天空,农夫赶着马车走在广袤的田野中,而柔和的空气笼罩着小墓园和它褪色的记忆。

其二则是《顾城诗选》。顾城说,自己自幼容易被感动,也容易被一滴露水、一只蚂蚁、一声叹息、闪电、叫喊以及无尽的夜空所震撼。他对世界充满期待,也充满疑问,喜欢读书但不喜欢学校,喜欢和人交心,但不喜欢只和人讲道理。他当过木匠、杂工、电影院广告绘画、编辑、记者,写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最终于1993年在其新西兰寓所杀死婚变妻子后自杀。在这部书里,顾城的画和诗交相辉映,有童真,有哲思。

2

《离骚》一版再版,刘晓翔和高文装帧设计的这一版本,开本适宜,插图与正文相映成趣,“尽管是古典的主题,但使用了西文的排版方式,现代的手法予以高水平地表现”。

如果说,屈原只是在楚辞中描摹他的“美人”,香港文化多面手赵广超则是把清宫廷里的屏风画“十二美人图”直接搬上纸面了。赵广超著书,向来是内容与形式两路并行,写下内容的同时,版面的元素与留白也便各安其位,因此,虽然《十二美人》并无故事,但是,单讲圆明园里的陈设,讲雍正皇帝的品位,便可让人读出盛世背后的富贵悲欢来。赵广超值得推荐的其他著作包括《一章木椅》、《中国木建筑》、《大紫禁城》等。

赵广超写书做书,凡涉及建筑、家具、书画、园林,都喜欢将叙述主题拆分成单一的元素,然后用简练而诙谐的语言分析之,描述之。这种“技术流”的风格,有细节,有逻辑,但又不失文化气息。此次“最美的书”中,尚有另外两本值得推荐:一是《“凿枘工巧”:中国古卧具》;一是《坐观》,讲的是坐具,全书共1107页,作者马书历时5年方才写就,其中上卷以顶级收藏家黄定中之“留余斋”所藏明清黄花梨椅具为主线,收录明清椅具两百余品;中卷由文房禅境延伸谈椅具;下卷以白描手法,展现古代椅具的线脚、结体等。绝对精致大气,可惜,太贵980大洋。

富于中国韵味的还有《杂花生树:寻访古代草木圣贤》和《留园印记》。前者记述了《南方草木状》、《救荒本草》、《本草纲木》、《植物名实图考》等书的文化起源、文化特点和文化意义。抛开“意义”不谈,书本用再生纸制作,瓦愣纸的材质衬出草木之美,书衣柔软,真实植物的叶子散落其间,“自然”二字,俯仰可得。

3

《留园印记》讲的是苏州园林;《吃在扬州》,顾名思义,说的则是扬州的美食。设计师将筷子和食具的符号贯穿全书,营造出东方饮食文化的阅读气氛。

狼吞虎咽固然容易“大快朵颐”,但细嚼慢咽才更值得回味,东方哲学讲究“欲速则不达”,“慢”中藏有大美学。朱赢椿的《蜗牛慢吞吞》便是反映“慢美学”的书籍设计之翘楚。

偏居南京一隅的设计师朱赢椿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并不多,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在喝茶、弹琴、发呆,观察蚂蚁和蝴蝶,以及,他收养经年的蜗牛。蜗牛的缓慢步履滑过平静的纸面,提醒我们:不要走得太快。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传达强烈的宁静之感,朱赢椿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家实际上,他也是“世界最美的书”获奖最多的中国设计师之一。

本年度另一本“最美的书”亦出自朱赢椿之手:《一个一个人》。作者申赋渔的文字朴实无华,所记是自己微渺的30年,所写亦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人物。朱赢椿把过去30年里那些极具时代气息的物品,如小人书、烟盒、磁带歌纸、黑白照等,极其逼真地嵌印在字里行间,整本书从最初泛黄的纸张,过渡到明亮的纸页,朱赢椿通过设计,把一本“破损斑驳的旧书”做出了时间感和哀而不伤的尊严。

4

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中,《书与法》和《象罔衣》都属艺术书籍,都是将抽象艺术转换为具象之美的典范。

唯一一本“通俗流行”读物是前《中时晚报》总主笔杨渡主编的《台北道地地道北京》,书中收录100个台湾流行词,有的词,大陆也早已风行,例如“机车”、“龟毛”、“大咖”、“吐槽“、“背书”等,有的则未必,例如“打屁”、“白目”、“割包”、“古早味”等。词人方文山为此书“背书”说,“这将是庶民的词典,非官方说法,阅读此书才能帮助自己真正了解台湾生活的真实面貌与鲜活有趣的草根文化”。而“最美的书”评委会则评价此书改变了

辞书类图书“以往繁复的设计,在辞书类中比较有新意”。

篇4

关键词:水彩;水彩插画;艺术设计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现代社会的进步对插画艺术影响重大,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的转变及网络技术的运用,让插画覆盖到各个领域:书籍报纸、商品包装、服装建筑、影视传媒、动漫等,这些都为插画的运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水彩插画凭借着独有的艺术魅力在当今社会的艺术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水彩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水彩画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语言,水彩的特点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是水彩画可以借鉴和运用的。水彩清新明快、自然流畅的绘画语言,极强的绘画呈现方式,能够很快地让绘画者去描绘出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而水彩的又一特性在于材料方面,它可以和盐、蜡笔、水溶性彩铅等相互融合,从而呈现出非常丰富明快、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水彩特征的优越性,所以水彩插画也在插画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水彩插画运用在平面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插画在海报中运用,插画作为海报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与海报上其他元素相比,插画的图形更加直观,有着强烈的视觉感染力,让观赏者在审美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成功的广告形式的海报具有画幅大、视觉感强、内容丰富、兼容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越来越多的插画被应用到海报中,原因就是插画艺术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第二,插画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书籍是人类储备知识的重要载体,而插画是一种艺术手法巧妙的呈现方式。插画可以将书籍内容以一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完美地呈现出来,让书籍在传达自身内容的同时传达出另一种艺术美,让读者在读书的同时会觉得书籍本身也是一件优美的艺术品。同时,通过文字与插画的完美搭配,可以让读者最直接明了地了解到书籍的内容。最后通过对插画的巧妙运用,使书籍装帧设计更加艺术化、多元化,让书籍的价值更好地得到完美的升华。第三,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商品包装琳琅满目,随处可见,而商品包装也是产品进入市场的一个必要环节,产品没有包装就无法成为最终销售商品,其中商品包装也是插画艺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包装设计是产品宣传自身特点的重要工具,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传达视觉信息,为产品包装形象推广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审美心理的需求,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完美运用能够使客户体验到产品拥有的独特价值。

2 水彩插画在时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一款设计新颖的时装还没有正式制作出来的时候,时装设计师们若想把自己的想法、灵感与创意可以很好直接地呈现出来,水彩插画便成为了这个重要的呈现方式。它能将时装设计师的想法、灵感与思路转化成一种可视的形态,以水彩的方式展现出来。其水彩语言的特质清新、透明、操作方便、呈现快捷,色彩层次丰富,还能够与蜡笔、钢笔、铅笔、马克笔等混合搭配使用等,更能把时装设计效果图的魅力展现出来,深受广大时装设计师们的喜爱。例如,葡萄牙的插画师Antonio Soares运用水彩和铅笔巧妙搭配,寥寥数笔就能呈现出丰富多彩、韵味十足、生动自然的时装艺术设计,将时装完美地展现于画面之上。随意的绘画风格、精准的用笔,将时装模特美好的身材生动地展现出来。这就是水彩语言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水彩语言的技法完美地呈现出画面的细腻、层次的丰富,也能展现飘逸洒脱具有个性的设计效果。而在时装设计效果插画中,服装面料的质感体现也是非常重要的,质感能让时装的立体感完美呈现。所以,从水彩语言的表现技法方面来说,不仅能用色彩累积的干画法来充分刻画服装的整体与局部,也能以流畅轻快的笔触来加强画面的绘画感,如果想要呈现出时装特有的灵动感,增强流畅性以及趣味性,还可以运用水彩语言水色交融来展现。

3 水彩插画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早期的水彩画的发展是以概括地质形态、地理地貌、建筑物为主要绘画对象,具有一定的记录功能。在绘画的内容形式上,与当今的建筑效果图非常接近。而水彩语言的表现方式灵活、明快、创作形式更加自由,产生的效果更加生动舒适,对于做手绘建筑效果图是很好的选择。建筑设计者们在长期的研究、探索、实践中把水彩画在建筑设计中壮大起来,建筑师们用水彩技法勾勒出建筑物的外部轮廓、光影色彩及原本质感,既简单又准确地展现出设计师们的创意构思和想法。例如,波兰的艺术家Maja Wroska的建筑插画作品。极具感染力的古典水彩技法插画,作品对于建筑设计稿少了一丝束缚,多了一丝艺术家创作的浪漫情怀。让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多了一丝欣赏美好事物的愉悦感,少了一丝严谨的紧绷感。虽然在欣赏Maja Wroska的作品时,我们还是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建筑设计稿的影子。但是这柔软的配色搭配刚硬的线条,形成一种独特的化学效应。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大部分都是使用水彩手绘的方法来进行建筑设计。采用水彩语言绘画出的建筑效果图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欢,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绘画语言本身的独特韵味,由这种独特韵味所产生出来的绘画效果是离不开的。

4 水彩插画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动画片从诞生到现在就赢得无数观众的喜爱欢迎,无论是孩童还是青少年都为它着迷,甚至是大人也很喜爱。动画片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童年更陪伴着我们成长。日本更是将动画产业作为其国家的支柱产业,它庞大的市场以及优秀的专业人员队伍创作出了一系列令人回味无穷的动漫造型角色。而我们国家的动画产业也随之不断地发展起来,创作出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而以水彩语言去创作动画也是非常好的表现形式。水彩语言可以很快地将主体特征呈现得自然生动,其所具备的酣畅淋漓、清新透明等特性也是它独具一格的魅力所在。水彩语言不仅让所绘动画具有艺术性,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性。水彩颜色的透明流畅性可以让制作者很快地掌握其技法,勾画出画面的大致效果拉开场景的主次色彩关系。因此,用水彩来绘制动画已成为制作者们的首选。例如,在日本著名漫画家宫崎骏所绘制的动画《龙猫》中,轻轻柔柔的微风,柔软洁白的云朵,润泽透亮的水流,整个画面充满着浪漫又轻松的色彩感觉,让观众有一种沉浸在大自然环抱之中享受大自然的感觉。又如,2008年宫崎骏的后期上映的动画《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整个画面都是宫崎骏利用全新的水彩融合色粉笔的创作手法,这也是水彩语言的一大特性可与各种绘画材料融合,给人制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动画场景,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喜爱。

篇5

关键词:云端环境;EPUB3.0;电子书;电子教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1-0119-08

引言

随着云计算与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阅读己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与学习方式,形成了从电子学习到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的发展变革。

电子书是电子阅读环境中知识内容的承载者,也是构建新型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重要内容保障。深入研究与探讨电子书的格式标准、设计开发、阅读软件与平台服务等一系列问题,构建基于云服务平台与数字化学习终端的电子书学习系统,是电子书和电子教材应用与推广的前提,也是促进电子阅读与数字化学习融合的重要环节。

一、电子书格式标准与EPUB3.0阅读软件

1.电子书格式标准与电子教材出版

电子书是指以数字形式制作、出版、存取和使用的出版物,通常需借助一定的阅读软件和电子设备进行读取。新媒体联盟(NMC)的The 2010 Horizon Report与The 2011 HorizonReport两个报告都指出电子书将在未来2~3年发展成熟并深刻影响教育领域。电子教材是一类遵循学生阅读规律、有利于组织学习活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按图书风格编排的电子书或电子读物。相对于传统的纸制教材来说,电子教材具有易于保存、更新和传输的优点。

目前,国内外电子书格式多达数十种,比较常用的格式包括PDF、KF8、CEB、AZW、UMD、PDG、MOBI、CAJ、VIP、iBooks、EPUB等。其中,以PDF为代表的面向印刷流程的固定版式电子书标准,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原文档的格式、字体、版式和图片等要素,但不支持自动排版,缺少文档逻辑信息和富媒体、强交互特性,并不适合新型电子教材出版。随着跨媒体出版的兴起,尤其是目前电子书的载体逐步向移动媒体终端过渡,许多大型IT公司都推出了基于XML并能支持HTML5、CSS等Web技术的新一代电子书格式标准,如亚马逊的KF8、苹果的iBooks及国内方正的DPUB等。这些新格式标准能够有效满足新型电子教材在多种终端上的应用需求,但不同企业出于保护自身商业利益与内容资源等因素的考虑,各自所支持的私有格式之间难以统一和兼容,导致内容资源和阅读系统重复开发问题严重,也严重制约了电子教材的发展与普及。同时,各公司通常将其私有格式电子书与阅读软件、阅读器硬件终端及数字内容平台关联绑定,形成一个极为封闭的系统,难以适用于数字教育出版的发展与应用需求。

2.EPUB3.0标准的功能特性

EPUB是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的电子书开放国际标准,自以来得到了众多终端厂商、平台开发商及主流出版商的支持与认可,已逐渐成为开放电子书格式的主流标准。IDPF自2006年以来先后了多个EPUB版本,其中,EPUB2.0得到了以E-Ink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电子书阅读器的普遍支持。专用电子书阅读器的主要优势是低功耗和视力保护,但同时存在不能支持动态媒体格式、翻页速度慢、交互性不强等缺陷。随着平板电脑等新一代数字化学习终端的快速发展,其良好的动态富媒体支持及自然人机交互体验对电子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祝智庭等认为新型电子教材应该具备开放性、关联性、互动性与富媒体性。面对终端设备和Web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IDPF于2011年了EPUB3.0标准。EPUB3.0支持丰富的数字化媒体、多样的内容布局与呈现方式、深度用户交互以及动态驱动和响应,能更好的满足新型电子教材的出版需求。

(1)富媒体性

EPUB3.0标准支持在电子教材中嵌入音频、视频、SVG矢量图以及基于MathML语言的数学公式。此外,EPUB3.0标准利用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Synchronous Multimedia IntegrateLanguage)能够将音频剪辑片段与文本对象关联,实现电子教材中文本对象的点读功能。

(2)强交互性

基于HTML5、CSS及JavaScript脚本语言,EPUB3.0电子教材内能够嵌入和集成各种交互性的教学活动,包括互动教学游戏以及单选、多选、填空等多种客观题型的评测与反馈。

(3)关联性

EPUB3.0标准在元数据中引入链接元素“link”,能够引用和关联与电子书相关的各种资源。此外,EPUB3.0制定了一套片段标识符规范CFI(Canonical Fragment Identifier),用于描述电子教材中任意内容的标识和链接方式。学习者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信息与电子教材中的各种对象进行精确关联,实现学习资源的动态生成和进化发展。

(4)开放性

EPUB3.0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标准对任何个人与组织都是透明和免费的,它不但支持如HTML5、CSS3、DAISY等开放技术和标准,同时也支持如SVG、OGG、WebM等开放、免费的媒体文件格式,从而为电子教材的制作与开发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有利于EPUB3.0格式电子教材的推广普及与内容互操作。

3.EPUB3.0电子书阅读软件的现状

随着EPUB3.0不断推广普及,其逐渐得到了许多知名阅读软件的支持,如Adobe公司的Adobe Digital Editions,苹果公司iPad上的阅读软件iBooks,索尼公司的Sony Reader等。此外,一些公司与机构也都推出了专门支持EPUB3.0的阅读软件或系统,如IDPF开发的开源软件项目Readium,InfogridPacific公司开发的AZARDI,AEL Data公司开发的Lektz eBookReader,Bluefire Productions公司开发的Bluefire reader以及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开发的ASTRI-Bee等。尽管以上阅读软件能够支持EPUB3.0标准,但难以满足云端环境下电子教材的应用需求。首先,依据美国图书行业协会的最新调查报告“EPUB3 Support Grid”,大多数阅读软件对EPUB3.0标准特性的支持还不全面;其次,以上阅读软件不能够提供完善的学习辅助功能与服务,包括笔记记录与分享、文本内容标注、测评与反馈等;第三,一些国外公司虽然提供了包含内容服务平台在内的商业化整体解决方案,但不能综合考虑泛在学习情境下电子书的内容设计与整合,构建功能完善的电子书学习系统。

二、EPUB3.0电子书学习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要求

电子书学习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的硬件特性、网络环境、应用情境等因素,构建一个功能完备、界面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以有效支持学习者泛在情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随着终端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新型数字化学习终端通常具备强大的芯片处理能力和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屏。学习系统中资源内容的设计与展示应充分发挥终端设备的硬件优势,不仅局限于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内容,还可以引入3D图形、全景图等新的知识内容呈现形式。此外,学习系统的交互方式设计也应充分利用学习终端的多点触控屏幕、摄像头、麦克风等硬件模块,为学习者提供更加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体验。

其次,由于无线网络范围无法有效覆盖、网络带宽不足等制约因素,云端网络环境难以确保学习者随时随地访问与获取学习资源。因此,电子书学习系统应尽可能实现学习资源的本地化,以支持离线状态下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学习;同时,学习系统应该具备资源下载及数据交换的自动化、智能化特性,以支持学习者的在线协作学习与社会化学习。

第三,学习者在移动环境下通常难以连贯、系统地进行学习,因此,学习系统中内容资源的设计应具备资源内容片状化、资源形式特殊化、内容呈现简洁化等特性。

2.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国内外研究者针对新型电子教材的功能特性与应用需求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陈桄等认为应该从结构化呈现、媒体可操控性、笔记功能、作业功能及管理功能等五个方面对电子教材的功能进行考察。Wolfgang Beer等认为一个具有情境感知功能的交互式电子书阅读系统应该具备多媒体内容、多终端应用、易于分发、情境感知和可离线应用等特点。INTERACT(IntegratedModel of MultimediaInteractivity)是一个针对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提出的应用模型,它包含用户、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心理模型等学习变量。Yueh-Min Huang等引入该模型,从情境化、个性化、社会化三个方面设计了电子书学习系统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基于电子书学习系统功能模块与INTERACT的映射关系,本研究认为EPUB3.0电子书所具备的功能特性能够有效支持学习者的情境化、个性化和社会化学习活动,并提出了EPUB3.0电子书学习系统的具体功能需求。

(1)情境化学习支持

根据INTERACT理论,基于学习者需求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有助于认知活动发展,进而影响学习行为活动。EPUB3.0电子书支持音频、视频及文本同步发音等富媒体形式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主动学习创造条件。此外,在电子书学习环境中引入用户控制的交互活动能够形成信息环路,有助于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沉浸感。基于EPUB3.0标准的强交互性支持,在EPUB3.0电子学习系统中能够实现各种交互活动,如教学互动游戏、试题评价与反馈等。

(2)个性化学习支持

学习行为活动作为一个独立元素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认知活动的发展。在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行为活动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成性信息,这些生成性信息与学习资源紧密相关,形成了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为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电子书学习系统应支持生成性信息的记录与存储,包括文本标注、笔记记录、答案信息记录、书签设置等。基于EPUB3.0标准的关联性,电子书学习系统能够实现生成性信息与学习资源之间的精确链接,将生成性信息独立存储于云平台,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个性化学习资源,确保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与延续性。

(3)社会化学习支持

根据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化学习能够将学习者在泛在学习情境下的思考与感受外化并进行分享,从而增强学习者的社会交互性。基于EPUB3.0标准的开放性,在电子书学习系统中设计支持社会化学习的功能,可以利用云存储服务实现学习笔记、试题答案等信息的分享;此外,还可以借助于微博、短信等第三方应用实现电子书内容的分享,从而帮助学习者获取更加全面的知识,以完成有意义的学习。

三、EPUB3.0电子书学习系统的实现

1.学习系统整体结构

基于云端环境的EPUB3.0电子书学习系统包括EPUB3.0格式电子书、电子书阅读软件EPUB3.0 Reader、数字内容管理与云服务平台以及数字化学习终端四部分内容,系统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EPUB3.O电子书实质上是一个后缀名为epub的zip格式压缩文档,它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以及与资源组织、描述和呈现相关的文档。数字内容超市中提供的电子书主要为以纸制教材为蓝本,以科学认知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开发的EPUB3.0电子教材。

电子书阅读软件EPUB3.0 Reader是学习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java语言开发的Android应用程序和JavaScript语言开发的Web应用程序两个版本。EPUB3.0标准主要通过基于HTML5和CSS规范的xhtml内容文档对资源进行组织与描述,并且对HTML5进行了内容和语义扩展。因此,EPUB3.0 Reader的核心功能是调用浏览器引擎对xhtml内容文档进行解析、渲染和呈现,将xhtml内容文档中EPUB3.0的扩展内容替换为浏览器引擎能够识别和渲染的脚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笔记记录与存储、学习过程跟踪、试题评价与反馈等学习与阅读辅助功能。

数字内容管理与云服务平台主要通过数字内容超市和云盘为EPUB3.0电子书学习系统提供支持与服务。数字内容超市主要提供包括电子书存储、管理、购买与结算在内的各种功能与服务。云盘存储服务则是通过与金山软件公司合作,将金山快盘整合到云服务平台中,利用金山快盘提供的OpenAPI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多终端数据同步及用户间的数据共享。

数字化学习终端主要为内容资源呈现与系统软件运行提供硬件支持,EPUB3.0电子书学习系统的硬件终端具备10.1寸多点触控屏幕,搭载Android4.0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芯片处理能力及稳定流畅的操控体验,能够很好的支撑学习系统的运行。

2.学习系统的界面与功能实现

应用EPUB3.0电子书学习系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进行字体设置、笔记标注等操作,主要应用界面如图3所示。此外,系统还能够实现文本点读、笔记分享、学习过程跟踪及自动测评与反馈等功能。

(1)阅读环境的设置

根据学习情境及个人学习风格的不同,学习系统支持学习者对字体大小、屏幕亮度、阅读模式等进行调整,以构建个性化的阅读环境。学习者可以根据环境光源设置阅读模式为“夜间模式”或“日间模式”,也可以自行定义文本的前景色与背景色组合模式。此外,学习者还可以对翻页效果、横屏锁定、行间距及字间距等进行设置。

(2)文本操作与处理

基于交互式电子书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文本内容是大多数学习行为活动的操作对象。在图3所示应用界面中,学习者在学习终端屏幕上长按某一文本对象将会弹出前后浮标,移动浮标可以精确选择电子书中的任意文本对象并进行笔记标注、分享、搜索、词典、复制、高亮标记等操作。

①笔记标注。利用新型数字化学习终端所具备的触控屏幕、麦克风、摄像头等硬件特性,学习系统支持虚拟键盘、拍照、录音及摄像等多种方式录入笔记信息,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笔记记录方式,实现多媒体笔记信息与选定文本的关联。

②分享。学习者可以借助于第三方应用程序将电子书中的文本内容以短信、电子邮件及微博等方式进行分享。

③搜索。学习系统支持对任意选定文本进行全书搜索和网络搜索。全书搜索将在电子书内容文档中查找并标记出与选定文本相同的所有内容,学习者可以逐条定位并查看;网络搜索则通过调用系统自带浏览器搜索相关的网络资源。

④词典。学习系统集成了英汉词典、汉英词典和新华字典数据库,学习者能够快速查阅电子书中任意文本内容的释意,有助于学习效率提升。

(3)文本点读与同步显示

EPUB3.0电子书可以利用SMIL语言将音频剪辑片段与文本对象进行关联。系统在解析EPUB3.0电子书的过程中,若检测到与xhtml内容文档关联的smil文档,将会自动激活文本点读功能。此时,若学习者单击电子书中某一文本对象,系统将会自动播放该文本的关联音频片段并同步改变其显示状态。此外,在学习系统中可以设置文本点读功能为连续播放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点击发音文本对象,系统将在当前文本关联音频片段播放结束后自动查找并播放下一个文本对象的关联音频片段,直至整个xhtml文档结束。

(4)笔记记录与分享

在电子书中进行笔记标注,首先需要对被标注对象进行标识与定位,并实现注释信息与标注对象的关联。EPUB3.0标准提供一种通用文件片段标识规范CFI,能够对xhtml文档中的文本、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对象进行精确标识。CFI不仅能够标识文本对象中任意字符的位置信息,还能够标识图片对象中的坐标点位置、音频对象播放的时间点以及视频对象某一时间画面中的坐标点位置。基于此标准,系统目前实现了文本对象的笔记标注功能,笔记注释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及视频四种媒体形式,并且支持对笔记内容进行删除、修改、导出和导入操作,如图4所示。

导出的笔记内容将会封装为一个zip压缩文档,该文档中包含一个基于CFI规范的xml文档,以及与笔记注释信息相关的图像、音频和视频文档。xml文档包含了电子书ID值、注释信息中媒体资源的存储路径、被标识对象的内容与定位信息等。其中,电子书ID值主要用于笔记文档与电子书的关联与匹配。系统将导出笔记的文档直接存储在云盘同步目录下,通过云盘实现笔记内容共享及多终端设备同步。学习者可以在同一电子书中导入并查看多个笔记文档信息,也可以选择性地导出部分笔记内容并分享给其他学习者。

(5)试题评价与反馈

EPUB3.0电子书学习系统支持基于QTI标准的客观题测评与反馈。QTI(Question&TestInteroperability)是一个关于测试的互操作规范,它由一系列的单个文本规范组成,主要用于解决不同考试系统之间的内容交互问题。利用QTI编辑工具能够制作并生成符合QTI标准的xml文档,文档包含试题类型、试题题干、正确答案及分值等元数据信息,可直接打包成为EPUB3.0电子书内容的一部分。

在图5所示的原理框图中,试题内容数据封装在EPUB3.0电子书文档内,而试题交互控制源代码存储在阅读软件中,能够有利于电子书的版权保护和控制电子书文件大小。当系统检测到xhtml文档中包含试题内容时,即在该文档的head标签中加入测评交互控制代码的引用链接。测评交互引擎从QTI标准文档中提取试题元数据并添加至xhtml文档中预定好的脚本模块内,结合CSS对试题内容进行排版布局,再由系统解析、渲染和呈现,最终实现与测评相关的各种交互活动。

试题交互引擎基于JavaScript及Jquery框架开发,能够支持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等多种客观题题型,并为每一个测验模块提供“检查”、“重做”、“复位”和“提交”四种操作功能,如图4所示。其中,“检查”功能能够检测并标识出答错试题,显示提示信息但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提交”功能则直接给出了答错试题的正确答案。“重做”功能可以清除答错试题的作答信息,而“复位”功能清除整个测验模块的作答信息。

四、总结与展望

篇6

关键词:广告艺术设计;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77-02

书法艺术是我们的先辈创造出的一种璀灿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它主要选用材料有毛笔和水墨、萱纸等工具,用汉字的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承纳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而广告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及传播形式,这两种艺术形式如何结合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我们要探讨和研究的。将传统书法元素运用到现代广告设计当中去,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不但使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能够有所创新,通过现代的传达手段向世界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也丰富了广告艺术设计的表现语言,使其具有独特的中国艺术感染力及韵味。

中国的许多设计师已经顺应时代的潮流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应用,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设计作品。特别是在标识、书籍刊物、产品包装、海报招贴中对中国传统书法元素的应用比较广泛。如今的设计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书法,借助现代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对书法的艺术效果进行突破。通过运用传统书法元素与现代的设计方法与技术相结合不但加深了设计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视觉传达的形式语言,把中国特色的设计彰显的淋漓尽至。正如范淑英所说:“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具有两方面的突出才能,一是对当代艺术的风格流派的把握能力,二是在继承以往艺术成就之上的开拓创新”。

一、书法艺术在标识设计中的应用

在广告设计中,特别是在标识设计中对中国传统书法元素的应用比较广泛。设计师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施展着创意才能,有的标志作品中虽用书法的工具如毛笔、水墨、萱纸等书写,但文字表现用极其简练概括的笔法,易读、易认、易记忆,实现了标识最主要的功能“可识别性“;有的标志作品追求的是传统风格,标志文字直接选用篆、隶书、行楷等表现, 通过笔墨的浓淡,粗细、刚柔、顿挫、焦湿的变化表现,无疑给现代设计作品增添艺术性和灵动的生命力,使传统书法元素与现代的设计方法与技术相结合更加深了设计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视觉传达新的形式语言。例如著名设计师陈绍华先生设计的北京申奥标志可以说是运用书法元素在设计之中的一个成功范例。标志运用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独有的书画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将书法中的飞白与刚劲有力的笔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且整个标志的形状又如同一个正在演练太极拳的人,这不但完美地表达出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而且还传递出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

二、书法艺术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书籍设计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的有效传达。书籍的名称不但要醒目还要在有限的版面上传达着美感和文字特色,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当代设计师运用的字体形式是多样性的,印刷后期字体装饰效果也是淋琅满目,我国的书法艺术在书籍的名称表现中起着显著的作用,有的用重墨书写、有的用书法笔画和水墨结合,印刷后期在做烫金、烫银、起鼓等装饰,所占用版面空间比较大,位置多在视觉中心,设计师充分彰显所设计的文字,因为文字非常重要,一是它的说明功能性、二是文字本身也是一种装饰美的图形,创意加工后的作品,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提升了书籍内在质量和外在的宣传力。无论怎样的书法形式,在书籍设计中恰到好处的得以应用,深入研究其内涵,结合书籍形象与特征,把书法作为一个形象元素来处理,从风格到布局,从字像到意境,从虚到实,从有到无,以审美的、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使书法在书籍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设计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书籍的特点。

三、书法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包装已不再仅仅是商品的附属,作为提升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商品经济活跃与否、人文与自然环境协调与否的重要标志,包装设计除功能结构材质外,视觉元素主要有图形、文字、色彩。如何将三者协调统一,首先要给消费者以美的感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的眼球,产生购买欲望。

在国内的产品包装中应用传统书法作为装饰较多的行业有:古玩字画包装,工世品、民族服饰,百年老字号、地方特产、烟、酒、茶等,多体现历史久远,古色古香的含意,书体以篆、隶、行、楷书为主要表现形式。另外我国的设计师们近几年来应用在时尚产品包装中的作品越来越多,设计者对书法的结构、字体、墨象等各个角度进行审美分析,在结合实际包装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融合在现代包装设计之中,总结书法在中国现代包装中的实践设计经验,挖掘运用书法有利于传达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价值的因素,把书法中可以与中国现代包装设计搭配得相得益彰的元素提炼出来,总结其规律、形式法则和运用技巧,例如:西凤酒、七匹狼等的包装设计可谓是传统书法元素与广告设计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劲酒》的包装高耸的瓶身和行书的“劲”字无不给人以力的感觉,并且书法的“劲”字充分表现出劲酒品牌的一种有传统文化又保健的定位。给人以极高的审美境界,即使是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也为之倾到,它的美和感染力是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21世界是立足于对现代社会结构和生产设计创新,是精神文化和生活文化特色的时代,是传统文化与现在文化创新的时代,在目前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越来越深化的时刻,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的广告艺术设计想融合,就显得弥足珍贵并且十分必要。怎样让世人更多的看到中国广告设计的独特魅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的广告艺术设计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大放亦彩。

参考文献:

[1]张.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突破[J].装饰,2007,(3):19-20

篇7

全球潮流

奥巴马政府正在推动全美学校采用电子教科书,目标是到2017年让每个学生都用电子教科书。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主席吉纳柯斯基与教育部长邓肯2月1日在一次产业界和教育局官员举行的高峰会上,建议州级政府修改教科书采购程序,允许中小学用购买印刷教科书的经费,购买iPad、Kindle等平板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他们呼吁出版社、平板计算机制造商和因特网服务商合作,降低成本,以便向全美五百万名中小学生推销自己的产品。

2011年春天,韩国政府宣布通过法律,要求学校在2015年之前转为使用电子课本。现在韩国教育部长宣布将会投入24亿美元以确保在2015年之前实现学校的数字化目标。这项投入是韩国新“聪明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这项计划旨在让学生们丢掉沉重的课本,转而将相对更为轻便的平板电脑例如iPad装入他们的书包。韩国政府计划建立一个专门服务于教育的云计算网络以存储学生们的电子课本。这个云存储网络允许学生们通过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获取他们的电子课本。

日本是首开电子课本先河的国家。早在1993年4月日本第一本电子课本就问世了,2000年,日本邮政省与文部省合作,开始着手编写适应新形势学校教育要求的电子教材。日本通讯部已于2010年10月开始在日本的10所小学进行电子课本试用计划。这10所参与试验的学校学生每人配给一台平板电脑,同时教室中安装了互动式黑板。并聘请专业的研发公司负责网络构建以及操作方法的说明等,东日本由NTT负责,西日本则由富士通负责。

据悉,这项“未来学校推进事业”试验性计划的预算达到10亿日元(约7985万元人民币)。最终计划到2015年,日本全国的中小学生每人都配备一台电子课本。

迄今世界上已经有至少50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课本”,中国多个城市也在进行取代纸质教材的“电子课本”的试点。

并不便宜

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史蒂夫·乔布斯传》中写到,已故的苹果公司的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相信美国80亿美元的教科书市场有望“被数字媒体所取代”。 苹果公司 1月19日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正式了全新电子教科书平台iBooks2,宣称将为传统的教科书市场带来一场变革。

此次的电子教科书平台可以让小学和中学的学生以触控的方式轻松地在苹果平板电脑iPad上阅读教科书、看3D动画、互动视频,并且实时更新教科书的内容。苹果公司说,已经开始和美国知名教材出版社展开合作,中学电子教科书的定价将不会高于14.99美元,这个价格只相当于目前学校普遍使用的教科书售价的七分之一。不过购买平板计算机的先期成本很高(iPad 最低售价499美元)。

电子教科书最大的问题是其本身不会变得更便宜。教科书出版商的代表McGraw-Hill 在苹果教科书平台宣布不久后表示,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虽然拥有更低的装订费用,数字教科书的基本费用实际上将和纸质的版本相同。因为电子书链接特定用户账户的方式不可能每年重复使用。一个2012年新生买的教科书,2013年新入学的新生还要买。如果你用标准成本和寿命估计一个纸质教科书为75美元和5年的话,最终数字版本将和纸质版本的成本是一样的。

如果电子教科书和纸质书的成本一样,而ipad最终会花费更多的钱。学校除了软件之外还要买ipad硬件。并且这不是一次性的成本,ipad不会永远存在。苹果倾向于每年更新设备,最多4年就需要更换了。

除了价格之外,还有阅读习惯的问题。大多数普通教材都有电子版本,并且都可以在线获得。但是由于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数字载体技术(印刷书籍的PDF或其它文件阅读版本)还是比较笨拙而且阅读时眼睛容易疲劳,所以学生们对电子教材基本上还是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安德里亚·索托是马里兰大学生物学专业大一的学生,她买了一本《生物学原理》。这本标价192美元的书也有免费的电子版本,但她宁愿选择捧着一本有形的大部头的印刷图书。“你无法在电子书上做笔记。我发现使用电子书更麻烦。”

实际上电子课本早在十多年前就问世了,但是迄今为止对教育界影响甚微。根据位于麻省剑桥的Forrester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在2010年电子书仅占美国80亿美元教科书市场的2.8%。

不仅仅是教材

电子教材的质量一定要显著提升才能吸引用户。早期的电子课本只是将纸质书的内容传输到电脑上。而今天的新型电子书,拥有更多的功能,普遍认为,更多有附加值的、交互式(比如图像、笔记分享、即时测验、易搜索性能、与社交网络的连接、视频以及加入第三方内容的能力等)特征会使学生们产生兴趣并刺激销售量的增加。

如今,美国发行的电子教材有些配置了可以代替老师给学生打分的软件工具以及和朋友们在线分享笔记的功能。McGraw-Hill 高等教育集团推出了一款新型的电子课本。这个电子课本装有一个名为“演讲录制”的软件,老师们可以通过内置话筒和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为学生们录制讲座。

其他的出版集团也都在自己的产品中加入一些新的功能。比如CourseSmart公司出售的电子教材允许学生们通过邮件发送书籍的部分内容给他们的同学(包括笔记),也允许在iPhone上阅读完整文本。与此同时,Flat World Knowledge公司生产的电子教材允许老师在给学生使用的版本中增加新的章节或是对文字进行修改。

篇8

认真研究还会发现,在这三项任务中,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核心。阅读习惯包括运用良好阅读方法的习惯,更包括阅读的习惯――即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学生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才能对文章“玩味”得“透彻”,才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体验到尽可能多的乐趣。所以说,具有了良好阅读习惯,自然就会对阅读感兴趣,自然就会自动自发地阅读,自然就会将良好的阅读方法自觉运用到阅读中,自然就会获取到知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说,课外阅读,重要的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关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章有很多,大多是要求教师大讲读书好处,以引发读书兴趣,大讲读书方法,以提高读书效益等;但是对于小学生离开学校、离开教师后的阅读,却研究得不够。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也就不如人意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了难以落实的目标。在谈论习惯的养成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的时候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同理,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培养。

单单依靠老师指导下的课堂阅读是不能实现大量阅读的,也很难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只有课外自觉阅读,才能实现大量阅读,并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引导。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教师坚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实现大量阅读并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是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读书也是这样。当学生有了读书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做出读书计划。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为培养阅读习惯,教师每天放学时都要布置课外阅读,有的甚至还要指定阅读书目和阅读数量(页码);一旦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往往就不阅读了。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作业,当成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这样下来,如何能养成习惯?制定阅读计划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当学生把阅读一本书的计划制定好了(几周读完,每周读多少页),并把此计划分别给老师、小组长甚至家长一份后,这计划对学生自己就有了一种约束力,读书就成了他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盯着,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寻找读书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便能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

读书计划的制定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阅读起步阶段。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和学生讨论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太多了,完不成;太少了,达不到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书而异,绝不能强求一致。计划一般应到周,即一周读多少页,这样比较灵活,便于学生自主安排,以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写好清晰的读书笔记是方法

关于读书笔记的研究也很多,一般的都认为,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它还有更大的意义,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学生把读过的内容讲一讲,大都支支吾吾讲不清楚,好点的学生能讲出一些情节,但也是语无伦次,而且用的都是大白话,一句书中的语言也不会用。这是因为学生只关注情节,不注重语言,看完就了之,没有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

“心惟口诵,读思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得之则深”,这是对读书规律的深刻总结,值得借鉴。怎样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一规律,培养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呢?做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怎样动笔,记些什么?要看思考了些什么。一般说来,小学生读完一段文字(几页或者几十页),应该思考如下一些问题:认识了几个生字;看到了几个新的或用得好的词语;哪些地方或句子写得精彩;主要写的是什么,可以划分成几部分;有什么体会或者评价……学生应当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再做总结,最后写到笔记本上。这是阅读一段文字本身应当弄清的问题,更是小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阅读方法(这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面)。要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就要自觉思考这些问题,久之,便能形成良好读书习惯。

当然,不同年级的读书笔记应当有不同的侧重:中年级,应当进一步强调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练习概括主要内容等;而高年级,则应当转移到体会和评价上。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所以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当重视精彩语句(语段)的摘抄,因为这是积累语言、学习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

合作互助的读书小组是督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好提统一要求,不好做统一指导,靠教师一人,每周对全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以指导,实难做到。然而小学生毕竟需要检查指导、表扬鞭策。如何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又使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具体到位呢?课外读书小组能够帮助教师做好这一工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这就是归属感。让学生组成相对稳定的课外读书小组,既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又能让他们交流读书情况,起到相互交流、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作用。

关于课外读书小组,研究的人也不少,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小组活动,即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开展的演一演、讲一讲、评一评、比一比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固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更应当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检查和评价:阅读计划是否完成,读书笔记是否做好,阅读质量如何等。至于其他活动,应该是在完成这两项任务后的添花之事。

课外读书小组的活动应在课外完成(早来晚走或者自由活动时间),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检查,切忌由小组长一人说了算。首先通过询问、提问等形式,检查读书计划是否完成;然后查看读书笔记,看做了几次,质量如何(包括书写是否认真,字词是否为生字新词,摘抄的句段是否精彩,主要内容、体会评价是否语句通顺,意思明确);最后小组同学在一起,总结本组上周的读书情况,对每个同学进行民主评价,并对下周读书做出安排(超计划或没有完成计划的要调整本周计划,笔记做得不好的要由组员帮助指导)。这个民主检查评价的过程既是督导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课外阅读课的关键是指导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少学校开设了课外阅读课(每周拿出一至两节课专门用来课外阅读)。有的还把这课安排在阅览室里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阅读。由于没有阅读目的和计划,仅是确定阅读书目(篇目)就需要一些工夫,真正的阅读时间也就很有限了;再次上阅读课时,前次阅读的内容早就忘光了,只好从头再来。所以说,仅靠每周一两节的课外阅读,是读不了多少书的,也根本养不成阅读习惯。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应当是百分之百的靠课外,课内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而不是阅读。所以说,我们应当将课外阅读课改成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即可,其目的主要是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指导帮助、交流提高。其任务一般有四项:一是了解上周课外阅读情况;二是对下周课外阅读进行安排;三是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课外阅读问题进行指导;四是交流课外阅读成果,促进再次提高。上周课外阅读情况,可通过课外读书小组进行了解:表扬优秀学生,了解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了解调整读书计划的情况。对班级普遍存在问题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比如读书笔记的指导,可以让好学生现身说法;当然也可以联系阅读实际,传授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并用得上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成果交流,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读图书为目的,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建好书香家庭是保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态度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国际阅读学会会长威廉斯博士说:“孩子学习阅读的背后有老师才叫学校,有父母才叫家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下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消极甚至否定态度。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明白大量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家长支持孩子阅读,参与孩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

父母对孩子阅读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态度。既包括当孩子需要购买某一本书时,家长积极满足孩子愿望,也包括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孩子读书时不干涉、不打扰,并表现出支持、赞许与鼓励。二是给孩子购置大量图书。父母积极帮助孩子选择、推荐、购买图书和期刊,书橱里装满适合孩子读的书。三是同孩子一起读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喜爱读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种影响非常大)。家长能做到“亲子共读”,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一起品赏好词佳句、评论人物事件、讨论交流感受,对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意义很大。

以上三个方面的难度与付出是逐渐加大的,老师要相信大部分学生家长是能够逐渐做到的。首先要引导他们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来:孩子的读书笔记,让家长签字确认;学校或者班级的课外阅读交流、展示等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举办“亲子读书”征文、演讲、经验交流等活动。其次要举办课外阅读专题培训,让家长知道如何帮助、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第三是评选“书香家庭”。以班级为单位,要求提交一学期的阅读计划、阅读笔记、阅读书目以及家庭藏书、“亲子共读”图片等资料。“书香家庭”建设好了,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有了坚实的基本保障。

篇9

关键词 书籍设计 中国水墨画 元素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1中国水墨元素的起源与特点

1.1起源

中国水墨画是一种自然空灵的表现手法。这种语言恰恰适合表现书籍中的思想蕴含。中国文化渊源流长,水墨写意也是如此,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墨写意的发展是起源于五代时期的徐熙,许多人把她的画风称做“徐熙野逸”,这被大家看做是水墨写意画的先锋。这种画风直到宋代才有所继承和发展,像苏轼“二米”、文同、法常等人。他们在继承了上代的绘画成果的基础上,对其发展,从而对后代的水墨写意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康湘八景图》为北宋李迪所作平远小景,表现出春夏秋冬四景。反映出不同季节和时间、晴、雨、雪、烟等不同的气候。这种大自然变化无常的种种景象,被坡称为:“秀润清雅,冠绝一时。”像这种水墨精品绘画元素,如果在书籍设计中运用可以表达书籍本身的意境,这是很多图像设计无法表达的。

1.2 意境

意境,是中国画的精华所在,它能丰富地表现出画的思想性。“得其环中,超以象外”,宗白华老师的意境论,认为是涵盖着美的艺术与人生,而不仅是诗的创造和鉴赏的领域。

1.3表现手法法

水墨的笔法有严整有灵活,墨色沉着。对人物的衣纹表现有细而坚韧或粗而奔放。这种水墨画中的笔法元素用来表现小说主人公的精神。

2书籍设计现状

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只有两个字的改变,却是本质的区别。之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书籍装帧只是对书籍的封面进行美化设计,所以这种理解使人们长久以来一直认为书籍装帧就是封面设计的代名词。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书籍设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逐渐开始意识到书籍设计本身的含义。书籍不仅仅是书的内容的载体,它还让作者与读者之间联系起了沟通心灵的纽带。

3 书籍设计与国画元素之间的关系――书画同源

著名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 “艺术以境界美为极致”“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书画同源,很久前就有书画结合的开始,而且有很悠久的历史,这都是追随古老中国的足迹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设计师在做书籍设计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吸取一些国画的元素,从笔法到意境,用来提升书籍设计的水平,引导中国现阶段的书籍装帧设计。著名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曾经提到“吕氏风格”,他设计的书往往会传达出某种意境,浑厚又感染人。这由此可以得出,不断地学习中国文化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设计出精美而又意义深远的书籍设计作品。所以,我们做设计,需要寻根、寻源,否则,我们做出的书籍设计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记忆》这本书是书籍国画水墨的代表,也被评为2008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这本书籍就像中国的五千年文化一样,虽然厚重但不张扬,让人能细细品味中国的千年文化。在此书设计中,色彩元素、图片元素、文字元素、空白空间元素大小得当,让整本内页安静而自然,并没有任何花哨的人为设计感。恰当运用了很大面积的空白,就像中国水墨画元素一样,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些空白的内容是要靠人们的想象去填满的,这就是国画中“留白”元素的作用。运用中国水墨画的虚、灵空之意境笔法等诸多元素,能为书籍设计更好地展现书籍的内容服务,让读者从读书这个过程中品味出这些书籍里的文化,国画是我们的文化,它的这些元素正是设计师所运用的法宝。

4 书籍设计之层次

4.1情感交流

在我们做书籍设计时,不能只是简单地了解一下书的内容,把文字类的内容简单设计装饰一下,然后将页码之间连接起来,最后加一个封面封底。这样做出来的包装怎么能让读者满意,这样会导致许多内容精彩的好书从印刷开始就一直待在出版社的仓库里睡觉。这样的设计必定会毁了好书。其实对于设计者自己来说,对其设计作品具有自我认同是没有问题的,但未必能要让观者也产生情感共鸣,很多情况是书籍设计中的情感只能对设计者自己有效而对观者无效。由此可见,书籍设计的一个更重要的、更深入的法则就是让读者具有情感共鸣,这样的作品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但要让他人感动是有很大困难的,而且一本书籍设计成功与否取决于形成是在欣赏者一方,因此设计师们要不断了解读者的心理,调查市场,才能设计出受大众所接受的理解的设计作品。国画元素的烙印深入中国人心中几千年,正是书籍设计中读者与设计者产生情感交流的纽带。

现在,书籍设计师们和出版者发现,书籍的细节设计能让其与读者产生亲切感,在完成基本书籍装帧的同时,不断进行细致的设计,使书籍呈现给读者特别的感觉。读者拿到这样精心设计的书籍,阅读它时,更容易体会它,这样能更好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中感受到书籍设计的用意。这种对细节的精心设计与观者的交流正是是很多国画大师追求的境界。

4.2 引导思想升华

书是文化的载体,做一本好书,可以把它做得别开生面,让读者读起来爱不释手,这当然是相当成功的。迎合市场的设计家,是有能力的设计师。但设计也有很强的引导功能,作为杰出的书籍设计师绝不能让读者永远停留在较低的审美层次里,这是书籍设计师的深远责任。书籍作为精神产品,更注重人文精神值体现,一本好书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也影响着读者的审美。国画元素的千年文化韵味正是引导读者提高修养的法宝之一。

5结语

目前中国设计正处在一个大发展阶段,所以我们要发展自己的设计,绝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设计。因此要想有长远的发展,我们就一定发掘本土文化,寻找我们自己的本源,不断地开拓创新,再结合新时代书籍设计的新特征。国画的水墨元素,正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设计师如果可以吸收应用到书籍设计当中吸取精华,再与书籍这种形式相结合,就会将我们的书籍设计成富有深远意境的书,给读者带来精神的盛宴。这样,我们才能通过书籍这个载体将中国五千年文化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 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积累;阅读;语言表达;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25-01

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老师布置作文后,学生总会看着天花板,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出现这种怪现象非常好解释,那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素材可写。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胸无点墨,巧妇亦是难为无米之炊的。另一方面有许多学生即使是已经确定了题目和主题,脑中也有些思路,但写出来的文章还是旧瓶装新酒没有任何新鲜感。

作文要出新,没有新意,作文不能脱颖而出。生活万象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生活百态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让我们的作文跳出陈词滥调的套路,融入具有时代感的新鲜气息。我认为要增加学生作文的素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大量阅读、抄写背诵,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积少成多

作文内容空洞,主要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各类文学作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可读可记可写的东西很多。外国的经典名著纷繁复杂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他们心灵的沃土。我让学生收集各国格言、常见成语、名人的经典语录,还有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名句以及有着深刻哲理的典故等,将之积累起来,做好笔记并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有些不能写在黑板上的,可以在一些自由时间与大家进行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多读多抄多积累,写作才能有材料可用。

课外是课堂的延伸。40分钟的课堂的容量太小,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阅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对写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在班上设立了“读书角”,让每位学生自带一本名著来共享,这样就可以让大家多接触名著。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不能水过鸭背,因此阅读时,我指导学生摘抄名句名段、在故事和新闻后边写一些分析和评论等。我还巧借课堂内容,让他们阅读。例如课文中有许多从中外名著中选出来的篇目,我以此作为兴趣的切入点,只要是课文有的文章,我都鼓励和要求学生读原著,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让学生读《水浒传》;学习了巴金的《小狗包弟》可以延伸阅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可以延伸阅读法国莫泊桑,英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这些大师们的作品,让学生尝试着分析他们精巧的构思,并注重对比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的行文思路。实践证明,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广泛的课外涉猎可以扩展知识领域,心中有墨,写作自然应对自如。

二、敢说、爱说、敢评、会写,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言之有理

学以致用,积累阅读就是希望学生们可以胸中有成竹,下笔如有神。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精心设计组织一些让学生开口表达的活动,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可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如即兴演讲、小型辩论等,学生亲身经历多姿多彩的生活,生活充实了,写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