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预测方法十篇

时间:2024-03-07 17:53:59

农业预测方法

农业预测方法篇1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市场调查与预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87-02

信息技术在过去数年中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无论是物联网的初步形成,还是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抑或是移动终端的大规模应用,都给人类收集和利用数据的范围和形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对于“大数据”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与定义。维基百科将大数据定义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虽然说法不尽相同,但都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无论是从数据量和数据形式上都与过去有了极大的不同。如何使培养出具备能够对这样大量的数字化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对市场未来发展进行正确预测的能力的优秀人才,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高职院校中《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就是专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能力和分析预测能力的一门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多在财经管理类学校开设,后由于它的应用性很强,能为企业在作重大决策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所以很多工科类院校和农业类院校也开设了这门课程。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类高职院校在“大数据”时代,该门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与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我省农业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属于比较“年轻”的专业,并且受我省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这些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仍处在学习和借鉴的阶段,教学思想陈旧,人才培养方案大多借鉴市场营销专业或商务管理专业而设计。教学思想上仍旧以“教、学”作为主导,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让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没有热情的学生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即使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就是第一步。

第二,市场调查与预测专业所学习的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注重技能的掌握,在教学中需要侧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够具备目标市场调查能力、调查结果分析能力并对市场或行业发展进行有根据的预测能力。但是现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长期以来,中国高职院校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授课方法上,教师大多按照教材从市场调查的概念、方法开始讲起,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进行讲授式的教学,大部分的教师都不会去管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究竟能否成功地去组织和进行市场调研。在人才培养上,高职教学并不仅仅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者个人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习者个人对知识的再思考、再运用。讲授概念、掌握方法的老一套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无法适应现代教育。

第三,“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量庞大,传统的数据收集方法、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对如此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网络时代的数据流量极大,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处理数据的需求,因此在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引入新的统计方法与统计工具来满足数据处理需求。

第四,企业要求市场调查结果更加详细具体,预测结果更加准确。近年来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激化,企业迫切地希望对自身市场进行深入而又详尽的了解,因此企业对于市场调查更加的重视。但是目前的市场调查预测相关课程教学中由于授课教师与学生没有足够的条件了解企业现状,所以导致课程中所采用的调查课题选择不科学,超出了教师与学生的驾驭能力,使得课程中的调查仅仅留存于表面,并未对问题核心进行探索。尤其面对大量的数据,教师与学生就更加无所适从,对企业现状或企业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也是流于表面,没有能力与时间深入下去。这种教学是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的。

二、“大数据”时代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几点建议

首先,市场调查与预测各相关课程都是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全面而逐步深入地理解并且熟练掌握预测方法与技巧,通过实训教学锻炼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具体实践问题。也就是说,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水平,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从这一点出发,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原理方法的讲授必须结合现实案例来进行,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训法等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整合在一起。在学生了解市场调研的知识体系前提下,注重解决实际市场调研问题方法的培养和锻炼。

第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拥有“数量大、数字化”的特点,在这个前提下,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已经无法对目前的数据进行完全的分析与判断,必须借助现代化的分析工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熟练的掌握这些工具的应用,就成为现在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例如使用SPSS软件代替功能简单的Excel软件。当数据如潮水般大量涌来时,传统的Excel软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而使用功能更加强大的统计软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预测工具升级的同时,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数据处理的时间,并且会大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第三,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拉近校企双方的距离,深入了解企业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方面的需求,针对企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企业兼职教师并不是为了专任教师数量不足而聘请的,要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这些教师来自于企业,最为了解企业需求,能够准确地指导学生根据企业需求对某一具体问题或某一具体细分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能够帮助学生从大量数据中找到有用的、有价值的、对企业有帮助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以上这恰恰是校内专职教师无法做到的。该课程有了企业兼职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具有较强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的学生。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时代,企业想要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市场有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对市场发展进行准确的预测,这是这个特殊的时代对企业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是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职业院校必须通过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陈煜波,陈国青.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1):1-9.

[2] http:///link?url=jA_wZeVx2s2-yzL8jaPzR7CQlQ03inlYGhwWbKtfUKWDjv1evSgBhT2Ej_p4rZ7vgYW_9zYDzgijw0YiA9h0Bk.

农业预测方法篇2

关键词:农业;预警系统;抗风险能力;健全

中图分类号: F842.66;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9.054

我国是农业大国,然而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天气情况影响或市场信息不准确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要健全农业预警系统,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规避农业风险,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

1农业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农业预警系统是为了防止农业生产偏离正常轨道而建立的预警系统,是宏观管理的实现形式。其特点主要是参照性、预测性和灵敏性。参照性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周期原理及相关规律、监控数据中选择出可以反映农业发展变化的指标,这些指标便是参照物;预测性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农业生产的实际变化情况来推算或预测出农业生产的变化;灵敏性主要是一个因素的变化立即引起另外一个因素的反应。农业预警健全后可以根据预警体系找出农业生产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农业预警系统是对农业生产现状及未来的一种预测,以提前预报对农业生产不利的状况,指导农民在预警系统下对农业生产做出调控,将灾害及损失降到最小。

1.1农业预警系统是农业风险管理的前提

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农村市场体系建立、优化农村生产构成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农业生产还存在一定风险,这些风险有内部风险,也有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外部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行政干预风险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生产又面临着依赖风险,一是国际贸易给我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与供给局面带来了大波动,使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加强;二是技术风险依赖。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业发展也比较多的依赖于国外技术的支持。在新的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可控性越来越小,所以对风险的管理十分必要。

1.2农业预警系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业预警系统的健全是对农业经济活动的监测,并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预报不平衡的突发事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延缓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预警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控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业生产的内部规律来决定系统输入与输出的比例,从而使预警和决策一体化。农业生产已经由过去的集中调控变成现在的宏观调控,通过农业预警可以向决策部门提出风险的预告和决策信息,便于决策部门事先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以减少灾害。建立健全预警系统是建立宏观高效农业管理体系的前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农业预警主要方法

一是黑色预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考察的是监测指标的时间变化,即循环波动性,根据循环推算出合成指数和农业波动图等;二是黄色预警方法,这种是最常用的农业预警方法,是根据警报的等级级别进行具体操作;三是红色预警方法,主要是环境的分析,对有利因素的非有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进行比较;四是结合预测者的经验判断进行预警;五是绿色预警方法,主要是根据警表的生长态势,特别是农作物的绿色程度预报农业生产的未来情况,主要借助于遥感技术。

3健全农业预警的方法

3.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农业预警体系健全过程中,不仅要以预警理论为指导,还要以农业经济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只有正确的预警理论指导,才能让预警方法、模型和对策收到好的效果。在预警方法健全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依照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科学手段,依据事物发展规律,为农业正常、稳定发展提供正确的、有远见的建议和预告。

3.2依据经济发展调整策略

健全的农业预警系统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应随着环境、经济变化而不断调整预警策略。随着经济的发展,之前的预警系统会有一定的不足和老化,因此要根据经济发展对预警策略进行补充和调整。一般4年左右进行一次调整,及时采用新的预警模型,以提高农业预警系统的健全性和准确性。预警条件的变化要随着条件变化而变化,以达到准确预警,减少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3预警对象和预警结果的结合

农业生产是自然生产和经济生产交织结合的过程。农业生产不同于其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经济生产,所以农业生产的预警比其他产业的预警更复杂,因此要做好多方面结合。一是要自然预警和农业预警相结合,因为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风险既有自然风险也有经营风险,农业生产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约束,所以在健全农业预警时要结合自然预警,以满足预警的准确性;二是要宏观预警和农业预警相结合。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特性,决定了各地区特色,由于地区之间生产对象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宏观预警和农业预警相结合,既有农业预警,又有部门农业预警,以发挥农业预警的真正作用;三是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相结合。农业预警中的预警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短期预警是一年内对天气及市场状态进行监测而采取的预警,或对一个生产部门的农产品供应情况进行供需预警等。长期预警一般最少为5年,长的可以是10年,从长时间的监测中找出规律,科学建立预警机制,对农业生产进行预防,以达到最佳预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晓峰.论我国的农业安全[J].经济学家,2002,(01).

农业预测方法篇3

关键词: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分析;预测

中图分类号: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在农村信息化建设道路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业信息的技术开发和服务工作没做到位,就目前而言还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搭建覆盖全市范围的农村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业创新的思路,就必须建设一种创新型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加大人力物力对农村信息服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用信息化、科技化的工具指引农业生产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农民对信息需求散杂

纵观信息农业发达的地区,农民可以很容易地从各种媒介获得所需信息,农业协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能起到很好的带动和引导作用,且科技信息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效益和效率较高。但在很大范围里,农民仅仅靠个体生产,不能形成有效的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经营,对信息的需求方面都存在技术含量、内容和时间的参差不齐、上散而杂,甚至需要一些冷癖的知识,现有的信息服务体系无法满足。

1.2 信息内容缺乏质量不高

农业信息系统与经济管理、生产技术、生物环境等系统相互渗透,且需涵盖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多个环节,因此构建系统有相当的复杂性。一般来说,生产技术类的问题通过多年的积累都有现成的信息,信息内容缺乏主要表现市场行情类,此类内容由于覆盖面广,难以收集到准确而全面的信息,由此导致信息质量不高、时效性差及只能对过去的形势进行分析,无法准确预测将来的市场行情,无法科学系统地对农民进行生产引导。

1.3 农村信息服务人才、资金缺乏

对农村信息服务人员要求而言,不仅要求熟悉各种农业技术知识,掌握电脑操作、网络查询等相关软硬件知识,还要掌握具备经济管理基础,收集、处理、相关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还有就是经费投入问题,现有的信息服务体系普遍缺乏资金,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日常运作都难以为继,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老旧,信息处理的软硬件设施落后,维修更新困难,这严重制约了农村信息工作的发展。

1.4 农村信息平台服务水平低,管理不到位。

农村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为农民提供高效及时、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资源,要提高信息平台服务水平,就要做好相关政策、数据采集、整理导入工作,把系统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后在国家法律的范围内下强化服务和监管。

2 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结构设计

建设农村信息服务平台,要做好数据库、应用模块和用户友好界面的设计与开发,还要处理好信息资源、服务手段等涉及整个体系建设的多个问题。本平台采用的是比较高效的B/S网络结构,采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模型,并分为界面层、接口层、业务应用层、专业数据库层和网络基础层等5个层次[1]。

3 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功能设计

3.1 市场信息服务系统

以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为基础。通过采集市场上各类农产品的日产价格,在网站上即时对农户,使农户能立即掌握农产品价格行情的变化和趋势,有计划地采收和销售。

3.2 信息推送服务系统

农资及农产品等信息经过系统自动筛选、分类处理后,可依照农户的个性化需要,进行智能化匹配,再以电子邮件等多种平台及时发送给农户,满足农户供需方面信息要求。

3.3 农村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

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采集与分析预测这一系统模块功能主要为:国内外农产品信息的产量及市场行情统计查询统计分析、农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农产品数据的手动自动采集功能。(a)信息自动数据收集功能。信息采集平台上信息资源的整理采集有人工采集和自动采集两种方式:人工采集是平台各级服务站点管理员收集整理的信息和平台注册用户的信息,信息自下向上的逐级汇总;自动采集是通过网络自动采集外界信息,对多个分散的信息源按固定的周期进行跟踪和采集,采用与搜索引擎相似的爬虫技术。信息处理信息采集还包括后期加工处理。(b)信息分析、预测功能。为了实现上述查询、统计、预测、分析功能,本系统平台设计了三个模块:查询统计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息预测模块。查询统计模块:可以实现全国各地和本地区的各类农产品产量、主要销往地区的消费量、库存情况等信息的查询统计,并采用各种图表方式来展示。信息预测模块:该模块采用移动加权平均预测法对农产品的近期数据进行短期预测,采用季节变动预测法和因果回归分析预测法等预测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较为有指导性的预测结果。数据分析模块:该模块实现了从农产品供给、需求、供需平衡三方面进行的趋势波动分析及结构分析。[3]。

该系统采用了基于Windows 2003 Server的操作系统平台,选用了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6.0(IIS)WEB服务器软件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平台[3],并在Visual Studio 2010环境下,采用C#编程语言进行开发。

4 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效果

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满足农户需要、功能强大、服务齐全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可通过数据采集获得市场价格行情和销量等信息,对农产品价格涨跌幅度进行监管,也可进行全面的市场行情预测,并利用科学方法对农产品信息进行处理和对照,对近期和未来的市场行情变化进行预测。

5 结束语

本课题对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点的管理指导,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知,建设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无论从农民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都具有广泛且积极的意义,这也寄托着政府目标的追求和广大农民利益的追求,毫无疑问此项目的发展前景是无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张俊等.基于Web2.0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5).

[2]杨坤,王志峰.农产品价格信息监测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0,(11).

[3]罗婷婷,赵瑞雪.基于多模型的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系统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

[4]牟思.基于web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构建[J].中国科技博览,2010,(20).

农业预测方法篇4

墒,指的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适宜的土壤湿度。墒情反映的是土壤湿度的情况,即土壤中的水分状况,是表示土壤水分含量的一个数据。土壤湿度通常用土壤的实际含水量表示,即土壤的干湿程度,也可以用相对含水量表示。计算公式:土壤水分重/(烘)干土重×100%,为土壤实际含水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或土壤含水量/饱和水量×100%,为土壤相对含水量。

2墒情重要性

土壤墒情是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土壤信息之一。土壤墒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好的墒情土壤干湿程度适中,能够供应作物生长充足的水分,不仅有利于播种期种子的发芽和成活,还能促进土壤水、肥、气、热协调发挥作用,调节土壤温度、田间气候,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提高土壤通气性。墒情不佳土壤湿度差,不利于种子发芽和生长,干旱严重会导致作物枯死,甚至农业生产减产。特别在干旱半干旱水源不足的地区,土壤墒情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准确的对土壤墒情进行监测和预报,掌握春旱和伏旱墒情状况,为各农业部门领导和农民合理用水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墒情信息,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3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的必要性

3.1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以及近年来气候不确定性日益明显,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威胁日益增多增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干旱缺水问题比洪涝灾害问题更加突出,亟待解决。因此进行土壤墒情的监测预报势在必行,为做出相应的抗旱应对措施,降低频发、突发的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和对农作物生长的破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3.2节水农业新要求

农业灌溉用水占我国用水量的50%以上,是主要的用水大户。据统计,面对干旱现状,大多选择灌溉,但由于灌溉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导致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还不到50%,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性限制因素,土壤墒情信息的准确采集及预报是推广节水灌溉、科学用水、高效灌溉、最优调控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支撑,是防止干旱,控制干旱,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保证。

3.3精准农业发展要求

21世纪世界主流农业发展方向是精准农业。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农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指导的精准农业。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目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的精准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土壤墒情的及时监测预报势在必行,不仅对农作物播种、产量预测和节水灌溉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精准农业生产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4如何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和预报

4.1墒情监测方法

墒情监测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获得土壤的水分数据资料,目前国内外墒情的监测方法主要有3种:移动式测墒、遥感监测、固定点监测。以下对这3种测定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

4.1.1移动式测墒监测监测原则:不定期、不定点。即在不同采样点进行不定期的监测,监测仪器为便携式仪表,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和实地统计分析得到区域内的土壤墒情数据。其土壤含水量的测量采用土钻法和张力计法,属于传统的测量方法。土钻法是将土钻取出的土样称重后,放入烘箱,烘至恒重后再称重,从而计算出土壤含水量。张力计法即使用张力计测定土壤水分张力,通过对土壤水分张力的测定得出土壤的水分状况。土钻烘干法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是最经典、最精确的测量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张力计法只有已知土壤水分特征,才能计算出土壤含水量,且只能测定土壤的基质势。

4.1.2固定墒情站监测固定墒情站监测基本原则:定点、定期。对监测方法进行统一规范,通过连续监测固定点的墒情情况,计算出监测区域的墒情。监测站点的选择:对墒情监测点的选取进行实地调查和指导,按照墒情监测的要求,应选择当地土肥水基础好、重视度高、具有代表性的岗地、平地、洼地进行布点。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的环境因素,结合当地区域内的土壤条件、植被类型、主要作物、水源条件等综合因素合理布局,建立长期定点监测站,对监测点进行统一编号,拍照留档,建立完善固定监测点管理档案。

4.1.3遥感测墒方法遥感监测是区域旱情监测的主要途径。遥感测墒即从高空利用卫星遥感和机载传感器遥感探测地面上土壤水分情况的方法。遥感测定能够同时监测大面积区域的土壤墒情情况,由于在不同波段土壤水分特性产生不同的反应,依据土壤特性和土壤辐射理论,通过不同遥感波段的反应资料,以及地貌、植被等环境因素对遥感呈现的不同反应,来监测土壤水分情况。

4.2数据汇总统计、评价分析、加强指导

土壤墒情监测调查内容详实、评价结论科学,调查统计数据要做到及时、快速、可靠。在农作物播种期、关键生育期和旱涝灾情发生期,应增加监测频率,旱涝灾情不迟报、不漏报;日常监测工作,坚持定期采样,关键农时季节,应及时汇总、快速分析,编写墒情简报,对墒情、旱情评价。重大农事活动前,及时预报,根据墒情信息,提出合理对策措施,及时向上级和农民汇报墒情情况,为各级农业部门领导作出正确及时的应对措施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广泛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的向社会公众公布墒情信息。根据墒情情况,指导测墒灌水,使农民更好的利用墒情,帮助农民确定什么时候墒情最适合播种、什么时候补灌、补灌多少合理,进而指导大面积适时适量灌水,推行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生产力。

农业预测方法篇5

增长曲线模型用于描述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寻找这种规律,并且用于未来的经济预测。增长曲线模型不属于因果关系模型,因为时间并不是经济活动变化的原因。常见的增长曲线主要包括以下形式:多项式增长曲线模型、指数增长曲线模型、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等。逻辑斯蒂模型是经济预测中广泛应用的增长曲线模型,是一条连续的、单调递增的、以参数L为上渐近线的曲线,其变化速度一开始增长较慢,中间段增长速度加快,以后增长速度下降并且趋于稳定。本文正是以逻辑斯蒂曲线来对湖北省的财政支农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

逻辑斯蒂曲线模型预测法(method of logistic curve model forecasting) 又称推力曲线模型预测法,是根据预测对象具有逻辑曲线变动趋势的历史数据,拟合成一条逻辑斯蒂曲线,通过建立逻辑斯蒂曲线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逻辑斯蒂曲线是1938年比利时数学家P. F. Verhulst首先提出的一种特殊曲线,后来,近代生物学家R. Pearl和L. J. Reed 两人把此曲线应用于研究人口生长规律。所以,逻辑曲线又通常称为皮尔生长曲线( Pearl-Reed Growth Curve),简称皮尔曲线( Pearl-Reed Curve)。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常见形式为:,其中,为因变量;为参数,为时间。他是通过对由下面的增长率模型积分而来:,式中,L为饱和水平,b为增长速度因子。

其一,二阶导数为:

令,可得惟一拐点:。

从以上公式可看出逻辑斯蒂曲线的增长趋势以及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当,时,,即刚开始时yt值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当yt达到饱和水平的一半()时,增长速度达到最大;当时,,即增长速度变得越来越慢,yt逐渐趋于饱和水平。

由于逻辑斯蒂曲线不可化为简单的线性表达式,所以求解分为两步。首先取得参数的初始值,然后再得到优化后的参数估计。初始值的估计有几种不同方法,常用的有拐点法、三点法、四点法等。其参数优化过程还需要使用非线性优化。非线性优化常见的有Guass-Newton法和Levenberg-Marquardt法。

由于增长上限实现无法确定,本文采用三和值法进行参数估计。依据易丹辉(2002)等人的分解,三和值的基本思想是:若模型有三个未知参数,将数据三等分,分别求每部分的和,代入方程,得到三个方程,解方程组可以获得三个参数的估计值。Logistic增长曲线的三和值估计如下:

求解上述联立方程组,可以求出要估计的参数值:。而后可以将三和值估计出来的参数值作为初始值进行非线性最小二法(NLS)的参数的精确估计。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参数估计过程都是在Eviews 5.0软件下进行的。

二、对湖北省农业总产值的预测

为了便于进行三和值法对时间跨度进行等分,本文全部数据共24年(1981年~2004年),这样对其进行等分的话,才会使三部分数据相等,所以每部分数据共8年,即。其中农业总产值为广义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样本数据均来自《新中国55年统计汇编1949年~2004》湖北部分。

首先利用三和值法估计,利用上表原始数据,我们得出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初步参数估计如下:

利用上式作为初始值,采用NLS(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的精确估计,时间趋势值。到此,利用NLS法进行精确的参数估计值为:

所以,估计出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为:

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模型检验并不需要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即t检验,只要模型的拟合优度通过检验即可进行预测。估计式的拟合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预测湖北省农业总产值对样本数的拟合程度非常好,解释力达到99.40%,可以用作未来几年农业总产值的预测。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对湖北省“十一五”期间(未来5年内)湖北省的农业总产值进行一个大致的预测。2006年~2010年5年内湖北省的农业总产值预测值分别为3481.24、3948.14、4467.01、5040.75和5671.63亿元。

三、湖北省财政支农资金的预测

同样采用三和值法先对时间跨度进行等分,即n=8,先测算出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初始值,而后根据得出的初始值,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迭代,以求对参数进行的精确估计。原始实际值为湖北省历年财政支农资金总额,样本数据均来自《新中国55年统计汇编1949年~2004》湖北部分,当年价格,单位为亿元。

利用公式:

以及三和值法,同理可以得出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初步参数估计如下:

同样利用上式作为初始值,采用NLS进行参数的精确估计,时间趋势值取。NLS进行精确的参数估计值为:

所以,估计出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为: 。

同样根据上文,在此并不需要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即t检验,只要模型的拟合优度通过检验即可进行预测。估计式的拟合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预测湖北省财政支农资金总额对样本数的拟合程度非常好,解释力达到83.96%,可以用作未来几年财政支农资金总额的预测。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对湖北省“十一五”期间(未来5年内)湖北省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财政支农资金总额进行一个大致的预测。未来5年内湖北省财政支农资金总额预测值分别为54.37、55.86、56.72、57.21和57.49亿元。由此可见,要想保证未来五年内湖北省农业产出能够保持原有的增长趋势的要求,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的规模应该每年保持在50亿元~70亿元之间。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内湖北省共需要财政支农资金大约400亿元。

四、小结

本文首先利用传统意义上的三和值法估计出增长曲线预测模型的参数值,然后以其作为初始值,利用非线性优化中的Guass-Newton法进行迭代,这样可以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的参数的精确估计。这比传统的方法,例如单纯利用拐点法或三点法、四点法等一步估计更加精确、可靠,在统计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利用罗斯斯蒂增长曲线模型对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农情况所进行分析与预测表明,只要估计方法得当,该模型的应用完全可以推广到农业经济领域,而非单纯局限于人口增长、种群演化领域。另外,本文的“副产品”就是利用该模型对湖北省未来5年内的农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和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财政支农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希望这能够对有关的政府决策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符金陵:中国农业公共投资问题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5

农业预测方法篇6

关键词:气象服务 现状 趋势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侯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知识及天气、气候预报信息。气象部门本身就是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气象为农业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首要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新技术的推进以及中国气象局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应用。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现行的农气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已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气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我国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1、农业气象服务内容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行到发展。农业气象服务设在国家、省、地、县四级气象机构内,已成为气象事业基本业务。服务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人工增雨服务、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服务,每年都创造重大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气象部门为农业服务主要目的是防灾减灾,增产增收,发送生态环境。目前服务的主要内容及途径如下。

(1)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为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民提供旱、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长、中、短期预报,提示农民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做好防灾准备。

(2)提供防灾、减灾的农业气象决策依据。根据所研究 成果、提供抗旱、抗低温、防霜等措施,提供灾情信息。

(3)农业气象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农业气象网数据,提供作物长势、灾情、土壤水分、天气气候条件等农业气象监测和预测信息,并分析气象条件利弊,提出趋利避害 农业生产管理建议。

(4)提供作物生长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提供播种、施肥、发育期、收获期预报。根据作物长势、面积及气象条件,进行农作物产量预报,定期向国家及省市提供预报结果,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5)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每隔几年对全国各地农业气象气候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分区,服务于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发展。

(6)人工影响天气。每年春季进行人工增雨飞行作业及人工防雹作业,防御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在全国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森林防火服务。开展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预报,用气象卫星监测森林、草原火情。

(8)为生态建设服务。生态环境变化与天气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气象部门可提供对生态变化的监测结果,并提供与生态有关的气候环境变化资料及气候论证,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2、农业气候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不适应。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提供的常规农业气象服务,特别是单一的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要。应及时调整目前农业气象观测的监测内容,根据当地种植的特色和需求,扩大农气观测品种、丰富情报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时效,并逐步开展精品经济作物的农业气象服务。

(2)仪器陈旧、人员知识老化、仪器设备陈旧,现代化程度低,观测手段和方法简单,资料处理靠手工,技术更新太慢,人员知识老化,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农气服务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拓展服务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气象和遥感业务服务领域拓展的空间广阔,但现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方案和实施方案尚不匹配,低水平重复较多,离形成业务服务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和创新较少;对于综合性项目,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步子太慢,如调整农业气象观测内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站等;农业气象业务服务 信息化(如农气了表)工作滞后,急需建立新一代农业气象服务现代化系统。

二、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思路与趋势

1、发展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

建立一批农业气候资源、森林与湿地气候资源、草原气候资源等开发示范基础。加强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科研与应用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示范服务。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经,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优化布局,进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区、分类及评估;为区域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2、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抵御能力

农业预测方法篇7

关键词:生存分析法 农业上市公司 财务困境 预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038-04

一、引言

在我国,虽然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从1952年的51%下降到2012年的10.1%,但这改变不了我国还是农业大国的现状。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约合3万亿元,年均增长比率高达23.6%;2011年的投入更是达到10 408.6亿元。然而,发展现代化农业仅仅依靠财政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1993年同人华塑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农业企业正式进军资本市场,然而截至2012年12月,在整个证券市场中,农业上市公司的数量、资产规模和发行股票数量所占份额依然低于10%,与农业的重要地位并不相称。同时,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频频因严重的财务问题而被证券交易所ST处理。在目前国际金融局势极为不稳定的情况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困境预警体系来提高自身抵御外部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主要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条件概率分析法和人工智能预测法。陈远志(2008)基于2003―2005年我国沪深两市农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比较了单变量预警分析、Z计分模型、Zeta模型、修正的F模型以及分数模型对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效果,结果显示,后三者的预测准确率明显较高,且越接近被ST年份预测准确率越高,其中加入行业修正值及现金流量指标的分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在各时点均最高。马晓利(2009)采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6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建了包含资产留存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增长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净资产、流动比率和销售增长率7个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袁康来(200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含有农业收入状况指标的预警模型。郝晓雁(2008)对2003―2005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分年度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利用被ST前三年的财务数据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

以上方法和模型虽然在理论上发展的较为成熟且在实践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传统分析方法都不能避免静态时点性的缺陷,无法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进行动态把握,进而影响其对企业财务预警的效果。本研究拟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数据纳入模型,更好地满足财务困境预警研究的动态性要求,丰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

三、生存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

(一)生存分析的基本涵义。生存分析是研究一个或多个生物,在经过某一特定时间后,会发生某种特定事件的概率。这个特定事件称为“死亡事件”,这个特定时间称为“死亡时间”。简单来说,生存分析就是一种动态研究某现象或因素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二)生存时间的概念。生存时间是指从某种起始事件开始,到某种终点事件截止,研究对象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常用符号t表示,由起点、终点和时间尺度三个要素构成。定义生存时间概念的关键是某种“特定事件”,该“特定事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专业知识由研究者在设计阶段自行确定。

(三)生存数据分类。实验设计的思路各不相同,不同的研究者进行观测的时间也不同,加上观测对象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生存数据的表现形式会因为研究对象进入或退出观测的时间不同而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完全数据,是指起点事件和终点事件都可以被观察到的研究对象,其观测数据完全落于观测起点与终点之间,这类研究对象的时间信息可以被完整记录下来;第二类是截尾数据,是指未知真正生存时间的研究对象,其在观测过程中因为失访、退出或研究时限已到而未能观测到其起点事件或终点事件,这类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数据是不完整的。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的设定。本文首先利用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生存时间进行研究,找到样本公司被ST处理的时间规律,进而描述样本公司生存状况的特征。由于本文抛弃了配对抽样的方法,将样本一次性全部纳入模型,且生存时间为离散数据,取值范围为[3,18],所以根据非参数方法大类下各方法的适用条件,最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该方法由英国统计学家Kaplan和Meier于1958年提出,该方法利用概率惩罚定理计算生存率,又称乘积限法(Product-LimitMethod,P-L法)。Kaplan-Meier过程适用于小样本或大样本未分组资料的生存率的估计。对总体T的n个个体的生存时间进行观测,得到t1、t2…tn。当ti是寿终数据时,令δi=1;当ti是右截尾数据时,令δi=0。将数据记为(ti,δi)(i=1,2,…,n)。

其次,本文选用适当的财务指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各财务指标与样本公司的生存率的相关关系及程度,并根据SPSS计算出的基准生存函数,结合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计算并预测各个样本公司的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是1972年由Cox提出的一种在存在截尾数据时使用的生存分析半参数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形式是假设有n个观察对象,第i(i=1,2,3…,n)例个体的生存时间为ti,同时设协变量X=(Xi1,Xi2,…Xip)是影响样本生存时间的p个危险因素。设h(t,x)表示在危险因素x的影响下时刻t的风险率;设h0(t)表示在没有危险因素x的影响下时刻t的风险率。显然h0(t)=h(t,0),并称h0(t)为基础风险函数。

(二)生存时间的界定和研究样本的选择。本文借鉴“大农业”的概念,认为农业不仅包括证监会行业分类的狭义的农业――农林牧渔业,还应当包括把农业资源或农业产品作为经营对象的行业,具体包括制造业中的依托农产品创造价值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据此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界定,在证监会分类的40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补充了65家,共计105家(其中ST公司18家,非ST公司8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我国的证券交易所一般是根据上市公司前一年和前两年的财务状况来判定其是否应该被实施特别处理,所以如果用上市公司被ST前一年或者前两年的数据来建立模型,就是使用存在异常的财务数据来预测企业的异常财务状态,容易导致模型的预测能力被高估。所以本文需要对样本公司观测终点和被ST前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故剔除上市时间不足3年的公司39家,剔除南方食品(000716)、中农资源(600313)这两家上市不足3年即被ST的公司,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0家,得到样本公司共64家。

本文定义生存时间的起点为企业首发上市交易的时间,这样就可以避免左截尾数据带来的影响。由于财务报告有延时性,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故将观测终点确定为2011年12月31日。本文定义生存分析中的“死亡事件”为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证监会施以“特别处理”,本文采用的时间尺度为年。所有样本生存数据来自大智慧,财务数据来自锐思数据库。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Kaplan-Meier分析。以2011年12月31日为时间观察截点,以上市公司IPO作为起点事件,以上市公司被ST作为死亡事件,依此对上市公司的生存时间进行转换。如果在此期间公司被ST,则生存时间为完全数据;反之,则为截尾数据。对样本公司的生存状态变量的定义如下:“1”=发生ST,“0”=未发生ST。在所选取的样本中,上市公司康达尔(00048)在观测期间内发生了两次ST,对第二次生存过程,本文视其为新样本;新样本起点事件为“摘帽”,即在第一次ST之后,重新恢复正常。所以实证研究过程的最终样本总量为65,其中ST公司17家,非ST公司48家。样本公司具体生存时间如上页表1所示。

利用Kaplan-Meier法对样本公司的生存数据进行分析并估计生存函数和累积风险函数。从图1可以看出,生存曲线分为两阶段,在8年以前,曲线下降幅度较小,而8年之后,曲线下降幅度显著增大,以2年为单位保持较大的下降幅度,直至14年之后不再变动。从图2也可看出,在8年以前,累积风险函数上升较缓,而在8年以后,累积风险函数上升幅度增大,并保持较大的上升幅度到第14年,之后不再变动。因而可以认为,上市8年是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在8年之前,上市公司由于刚上市,财务结构良好、资金充足、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与企业相适应,因而风险率相对较低,而在上市8年后,由于生产经营可能遇到发展瓶颈、资金流动性不足、管理层对新的市场把握不足等因素,使得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逐步上升,被ST处理的概率也相应增大。

利用非参数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生存时间进行估计,可以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与时间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财务风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缺点是无法得到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及影响的程度,且无法度量个体的财务风险大小,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可以分析协变量影响的Cox模型。

(二)Cox预警模型构建。

1.预警指标的选择。本文构建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主要考虑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以及反映农业上市公司农业收入状况六个方面的财务指标,并结合数据情况确定了37个具体指标,如下页表2所示。

2.预警模型系数估计。本文对T-3年的财务数据进行Cox回归分析后,有5个财务指标选入模型。如下页表3所示。将下页表4的Step 5中指标作为协变量,代入公式得到生存分析模型:

入选模型的5个财务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5所示:

回归因子相关系数矩阵显示,入选指标的相关性均不高,所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最终入选模型的变量为产权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农业收入占比5个指标。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和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及农业收入占比情况相关。

Cox模型结果中得到的生存函数图与K-M法得出的是一致的,因此所求的基准生存率应该服从对数Logistic分布,其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分别为:

在已知分布形式和对应变量数据的情况下,本文采用回归分析对基准生存函数进行拟合,首先对式(7)进行变换,将其转化为线性回归形式:

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模型中的未知参数γ、α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7。

从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R2=0.971,两个参数也通过了t检验,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也间接说明基准生存函数服从对数Logistic分布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得到的模型具体形式为:

(三)Cox预警模型的检验。

1.比例风险假定检验(PH检验)。比例风险假定检验可以分为统计量检验和图形检验,其中图形检验中常用的检验是Cox-KM生存曲线比较图,它将Cox模型和非参数方法估计的生存曲线对比,若其趋势基本一致,并且没有交叉,则说明符合PH假定。

如图4所示,左边为原始数据K-M分析得到的生存函数图,右边为Cox模型估计所得到的生存函数图,可以看出两张图的形状基本吻合,可以认为模型满足PH假定,即比例风险模型在此是适合的。

2.参数检验。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常用χ2来检验模型整体的统计显著性,包括似然比检验、Score检验和Wald检验三种方式。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都显示:显著水平均为Sig

3.判别能力检验。检验模型判别能力首先要确定判定临界值,在利用Cox模型进行预测时,对于确定区分财务困境公司和非财务困境公司的临界值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假定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或财务健康的概率各占一半,这样可以得到临界值0.5;另一种是采用样本中正常样本占总样本的比例为分界点。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后者,得到的最佳判定点生存率为0.738。

本文所建立的Cox模型的预测结果中,一类错误率为22.22%,二类错误率为3.64%,总错误率为6.25%,相应的,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3.75%。

六、结论

本文运用生存分析法找到能够反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随着持续经营时间而变化的实际财务风险情况的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并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预测,从理论上证明了生存分析方法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领域的适用性和优越性。具体结论如下:

1.利用K-M法对样本公司的寿命数据进行分析并估计生存函数和累积生存函数,初步得出了在市场中维持健康经营接近8年或者超过8年的企业,要及时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财务风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预测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生存时间超过14年的企业基本可以维持健康的财务状态的结论。

2.用T-3年的财务指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与财务困境显著相关的有五个指标,分别是产权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农业收入占比,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应该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Cox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误判率仅为6.25%,证明生存分析方法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中是适用的。

参考文献:

[1]陈远志.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效果的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5).

[2]马晓利.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3]袁康来,吴晓林.奥特曼模型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中应用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8,(2).

农业预测方法篇8

关键词:灰色预测GM(1,1)模型;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测

随着改革开放,河北省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但相对来说,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纯收入,从而促使了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地扩大。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生活贫穷,如果收入差距超出了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就会造成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从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因此,分析研究河北省的城乡居民收入,能够促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一、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现状

城镇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增长速度也不一样,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1978年到2010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是15.83%;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的速度是15.27%。从两者之间的差距来说:从1978年到2010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差距以14.17%的倍率日渐增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趋势比较缓慢,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增长。

二、灰色预测法以及GM(1,1)模型原理与步骤

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对已知同时含有一些不确定的信息做的系统性预测,通过区别系统因素发展趋势的不同程度,做关联度分析,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进行预测。

GM(1,1)模型是灰色模型的其中一种,是动态的线性模型,是一阶单变量的微分方程模型,模型的构建过程是通过对原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累加,再构造时间微分响应函数来对其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判断。该模型克服和弥补了回归分析方法的缺点,较高程度上保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因而较广的应用在科学的各个领域。本文灰色预测GM(1,1)模型建模过程如下所示:

1.数据序列的构造。设x是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因而居民收入构成的原始序列数据是:x(0)(i)=(x(0)(1),x(0)(2),…,x(0)(n));因为灰色预测模型系统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要采取规律序列,所以需要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一次累加,从而生成了一组新的数据序列:x(1)(i)=(x(1)(1),x(1)(2),…,x(1)(n)),其中x(1)(n)=∑ni=1x(0)(i),i=1,2,…n。

2.建立模型。因为一次累加后的新数据序列x(1)(i)呈现比较强的分布规律,所以可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微分方程是:dX1dt+aX1=μ,其中a、u是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 =BTB-1BTYn,求解微分方程,即可得灰色预测模型为:1k+1=X01-μae-ak+μa,其中k=0,1,2,…n。得到x^(0)(i)的结果后,再进行后减运算x^1i=x^0i-x^0i-1,最后还原原始数据序列,得出灰色预测模型。

3.模型的检验。为了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应对模型的精确度做出检验。通过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对建立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有效性做出判断,一般参照精度检验表,如果结果符合表中等级评价,则可以求出它的预测值。

三、模型的构建和检验

检验得出:误差关联度ε0i等于0.998大于0.95,后验差比值C等于0.00072小于0.35,小误差概率P等于1大于0.95,结果也均为一级指标评价水平,同样该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等级比较高,而通过该模型预测的河北省未来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可信度比较大。

6.灰色新陈代谢模型

随着时间推移,今后可能有一些干扰因素会对模型的准确度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引入新陈代谢模型。首先利用原始数据序列构建模型后求出预测结果X(0),再把最新的信息导入序列中,去掉最老旧的数据信息,同时保持序列维数与之前相同,反复类推之后建立GM(1,1)模型群。下面选取2006年~2010年河北省城镇农村居民收入进行预测,见表2。

据灰色预测法GM(1,1)模型,分别得到2011年~2015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的预测值,城镇居民收入平均精度高达84.438%;农村居民收入预测精度高达95.220%。因此,表中该模型预测值的较高精度保证了其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可信度。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同时比较两个时间段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情况,“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十一五”时期上升了0.6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上升了0.57%。“十二五”时期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比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快。

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态势若得不到遏制并有效的处理,会阻碍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而当前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农民收入增加的问题,根据本文中对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形势的分析,有几点建议:第一,不断扶植农业发展。应增加政府的扶贫开发投入,通过加大对农村农业人力物力的投资,改善贫困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调整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贫困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第二,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非农业的发展。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得经济发展相结合,有效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中富余下的劳动力,促使农村居民的观念和素质得到提升。第三,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成套的医疗保险体制,解决城镇职工最基本的养老保险问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夏法刚.基于灰色预测法的福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研究[J].科技与产业,2009(11):107-112.

农业预测方法篇9

关键词 病虫害测报;专业人员;交通工具;测报手段;测报体系

中图分类号 s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39-01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是防治的基础,测报准确则防治及时、高效,用药次数、用药量均可相应减少,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农药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随着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科学发展加快,农药政策不断调整,都对病虫害测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病虫测报工作的形势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很多环节需要进行改善或提高。

1 专业人员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专业性很强,是预测学、未来学、生物学、农学的交叉学科。具体工作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目前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仍属冷门专业,现有大专院校本科层次都没有开设这一专业。从职业道德方面看,病虫害测报工作弹性极大,日常主要工作就是进行田间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运用各种手段及时做出预报,工作条件艰苦,内容多,工作质量较难评价,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和工作主动性、自觉性。从工作难度看,病虫测报工作的性质与天气预报相当,但其工作量远远超过天气预报,而设备条件与人员数量远不如天气预报。特别是近几年机构改革,测报人员变动很大,专业人员逐渐减少,乡镇一级基本不再搞测报,县级测报机构也不稳定,各县、乡之间机构设置不一致、不平衡,差别很大,系统协调性较差。从社会需求看,病虫测报属于纯公益性事业,农民和政府需求很高,而基层、部门往往不是很热情,支持力度不足,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1-2]。

2 交通工具

病虫害测报工作大部分工作量在田间,几乎每天都要下田,系统调查、普查活动范围很大。因此,交通工具非常重要。没有大量的田间调查数据,没有多年的数据积累,病虫害测报将成为“无米之炊”,没有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调查的样本数、覆盖面、代表性将大打折扣,测报准确率、时效性也将难以保证。20世纪70年代以前基本以自行车为主,活动范围小,调查速度慢,系统调查以县测报站为主,普查则以乡村测报点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摩托车为主,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摩托车风险较大,使用效率仍然较低。2000年以后,特别是2003年粮食大减产后,随着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病虫害测报站基本配备汽车,测报用交通工具逐步转向以汽车为主,但乡村测报点仍用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农田变得越来越远,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病虫害测报工作很难开展。作为县一级测报站,必须配备测报专用汽车,并辅以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等,才能保证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减轻劳动强度。

3 测报工具

病虫害测报需要依靠各式工具,全国统一的病虫测报规范,其中很多工作涉及测报工具。测报工具方面存在陈旧老化、设置不科学、购置不方便、使用不方便、劳动强度大、跟不上时代变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虫测报的效率和质量。糖醋液诱蛾、孢子捕捉器、棕片查卵等方法已经很少使用。传统的黑光灯已被智能化测报灯取代,不需要晚上开灯早上关灯,不需要每天拿虫。水稻病虫测报方面,纵卷叶螟赶蛾一直用竹竿,携带很不方便,近几年改用广告支架用的三折杆,携带方便。稻飞虱一直用白瓷盘进行调查,但购买非常不便。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调查病虫害不再赤脚进入稻田,必须携带靴子,同时带上三折杆、白瓷盘等,缺一不可,否则难以下田,难以查出病虫害数据。有时还要携带外罩衣、护袖、太阳帽、放大镜、钢卷尺、标本瓶等。如果能将常用工具集中成病虫测报工具包即可达到方便携带的目的。

4 测报手段

病虫测报工作的目标是力求准确,在难以准确的情况下,为确保产量,防止失误,向偏重发生方向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病虫发生程度,很多轻发病虫害往往不报。受多种因素影响,中长期预报准确性较差,以短期预报为主,而短期预报往往距防治适期只有几天时间,甚至以小时计,来不及用传统手段发报,容易形成“马后炮”。此外,病虫调查样本数量偏多,调查间隔时间不科

,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测报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现代农业要求病虫测报准确、快速、有效,要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就必须全面改进测报手段。很多种病虫害发生程度、发生期标准、防治标准等测报数据体系需要及时修定。应当尽量减轻测报工作的劳动强度,例如,稻纵卷叶螟测报办法一直要求每天早晨赶蛾,测报人员工作辛苦,可以尝试上、下午赶蛾,虽有误差,但完全能反映出迁入期、迁入高峰、迁入量等基本情况。应当以电视预报、短信预报、网上预报为主,辅以传统的纸质情报预报。应当全面启动信息共享、网上会商。病虫测报的基础是多年的数据积累,现在不贮备数据,必将对今后数年产生不良影响,应当加强测报数据的管理,建立动态的测报参照系统[3-4]。

5 测报体系

全国有完整的病虫测报体系,但县级病虫测报站是主体,测报工作必须以县植保站为主,县级植保站(病虫测报站)就是病虫测报工作的最基层、第一线,必须强化,保证其人员、设备、经费。乡镇病虫测报点作为补充,省、市植保站主要职能是中长期预报,宏观预报,组织会商、协调、培训、指导。过去县级测报站之间都有情报交流,各兄弟县的病虫情报互相可以参照,现在这种交流较少。互联网应当是最好的病虫信息交流平台,但在网上很难找到及时有效的可供参考的信息,网上交流、信息共享应当摆上议事日程。目前,理性预报很难开展,大多以经验预报为主,经验预报需要5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历。因此,病虫测报队伍的稳定比建设更重要,有必要把病虫测报站单独设置,提高待遇,也可以与植物检疫合并,必要时应实行垂直管理。

6 参考文献

[1] 齐立.提高病虫测报水平 减轻病虫灾害损失[j].湖北植保,2012(1):11-13.

[2] 冯小燕,朱训永,应长法,等.加强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对策思考[j].湖北植保,2012(1):45-48.

农业预测方法篇10

关键词: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建议

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农业病虫害问题,农业病虫害会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农业病虫害可以直接影响着农业粮食生产量。农业病虫害的存在直接阻止着我国农业生产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农业种植人带来很大的损失。采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理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对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根本,这个观念在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探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与应用。本文针对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建议,并进行论述。

一、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农业种植中,农业病害虫一直是农业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农业种植着来说,在长久的农业种植中已经得到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与治理手段,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农业种植方法与治理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对于现阶段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及出现的问题,现阶段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的治理已经引起我国对农业种植方面的高度重视。国家对此开展了相应的农业保护工作。但是一些地方农业还是存在弊端,比如相关技术的落后等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对病虫害的预防是防不胜防,而且目前中国对很多的病虫害引起的病发症并没有根治的方法,只是对其病发症起到抑制的作用。我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的北方地区阳光照射时间较长,阳光的辐射相对较高,农业在生长过程中在充分阳光照射下,水土肥沃,气候适宜,在这种状态下农业生长状态非常好。同时病虫害的并发率也非常高,在这种状态下病虫害开始大量的繁殖,农业产品的健康生长受到了严重损害。目前社会上农业病虫害种类繁多,对治理农业病发症又增加了许多的难度。

目前我国的农业病虫害有很多是眼睛看不到的,农业种植者一般对农业病虫害预防都是先用眼睛去查看,在进行治理,然而却忽略了对看不见的病虫害进行治理,往往在治理并发症的时候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真正的对农业病虫害进行治理,导致农业产量减少,却不知道减产的原因。

一般的地区的农业种植者对农业生产的种植方法不得当,对农业生产专业知识了解很少。尤其是在对农业产品喷洒农药时,控制不好农药使用的剂量,而且每年都用同一种农药对农业产品进行灭虫,病虫害会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但是由于农业种植者对农业生产专业知识的欠缺,所以没有做好对农业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这样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对农业病虫害的治理也没有取得好的治理效果。

二、对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建议探析

目前水稻病虫害的种类增多,那么我们要成立一个专业水稻病虫害研究小组对农业的各种病虫害进行研究与分析,掌握出病虫害的病发症的症状以及病发症时间,最终得出治理病虫害的方法。同时研究小组要不断检测严重受灾地区的情况,加强检测能力,提前做预防工作。可以通过网络的手段对农业病虫害导致的灾难进行预防,加大预警的速度,迅速的对农业灾难预警扩大范围。

对我国农业种植者进行定期的农业专业知识普及,提高农业种植者水稻专业知识的了解。告诉农业种植者预防水稻灾害的好处,怎样对水稻灾害进行预防,提高农业种植者预防意识的引导,这样可以使预防治理对农业灾害起到很大的效果。

目前农业种植者对农药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同时农药市场为了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出现了贩卖假农药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农药检测部门应该对农药市场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监督,对贩卖农药的店铺必须持有资格执照证书,对他们进行定期专业培训,让他们知道农药真假的重要性。对农业种植者要让他们知道正确的使用农药剂量与农药针对治理病害虫种类是什么。规范农药市场,使农药治理对水稻灾害起到巨大的效果。

对农业病虫害采取预测预防手段,预测预防就是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对农业病虫害方面采取预测预防进行监督,才能使农业病虫害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农业病虫害这方面的预测预防的研究者应该不断学习与专研农业病虫害预测预防这方面新技术,及时的做好农业病虫害这方面的预防预测工作,提高我国农业产品生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三、结语

通过本文论述,对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及问题、对农业病害虫防治建议探析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对怎样做好我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及对怎样提高我国的农业产量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农业产品的生长跟病虫害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在根本上对农业病虫害发生进行预防治理,才能解决了对农业病害虫的问题,对农业的产量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使我国的人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进而在这基础之上才能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使我国未来发展的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郭佳君.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探讨[J].河北农机,2013,(05).

[2]崔景.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探讨[J].花卉,2015,(17).

[3]马俊华.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