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十篇

时间:2023-04-12 08:05:05

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篇1

“表妹,你在外面还好吗?你外婆做黄姜饭了,刚才她还唠叨你今年怎么没回家呢……”表姐的一个电话,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家乡……

黄姜饭是家乡清明节必备的主食之一,听说是祖先们流传下来的风俗。黄姜饭那金灿灿的颜色,是这个世上最具有魅力的色彩;黄姜饭那清香的气味,是这个世上最具有诱惑的气味;黄姜饭那美妙可口的味道,醇香缠绵,令人回味无穷,不可言喻……

记得有一年清明节下起了雨,而那时候,黄姜还在菜地里。“下雨了,怎么去挖黄姜?”“要不今年就不做黄姜饭了?太费功夫……”我和堂哥堂姐们在一旁听了大人们的对话,都害怕吃不上黄姜饭,急忙说:“我们去挖吧!”“下雨了,路很远……”为了吃上一顿黄姜饭,我挺了挺胸膛,说道:“没关系!包在我们身上好了。”

来到菜地,我们先是找到种植黄姜的地带。然后认真地挖了起来。我还记得,那是我第一次挖黄姜,因为下着大雨,黄姜在地下好像喝饱了水,想出来见见新世界,我用手轻轻一拔,它就乖乖地出来了……

我们回来后,妈妈就开始忙碌地准备黄姜饭。做黄姜饭的程序有点繁琐。先用菜刀把姜压扁成块状,把姜用水煮到沸腾,最后再把姜压一次,除去黄姜,只取煮好的黄姜水,还需要放上一个夜晚,第二天再用黄姜水来煮饭。而且每一个程序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必定会影响口感。

尽管黄姜饭做起来程序繁琐,家人也仍然每年都做黄姜饭,为的就是把祖先们的风俗传承下来,为的就是把家乡的味道永存心中,那熟悉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啊……

三年前,我们一家都离开了家乡。后来,每逢清明节回家乡后,外婆总是打来电话,非要我们回去吃一顿黄姜饭。尽管与外婆家相隔甚远,但是,爸爸也总会开着车载着弟弟、妈妈和我一起前往外婆家,去品咂那熟悉的家乡的味道……

而今年,清明节我却身在他乡。表姐的一个打电话,使我马上想吃到黄姜饭。于是,我便立即到繁华的街面去寻找,问过若干个本地人,哪里有黄姜?回答我的只有失望——他们连黄姜的名字也没听过,更不要说是见过了。

家乡的味道篇2

奶奶托姑姑带来一袋家乡的地瓜,地瓜还裹着一层泥土,带着来自乡间的朴素的味道。

蒸熟了,洗净手轻轻拈一个,怕手劲大捏坏了地瓜憨头憨脑的可爱造型。田野的气息迎面而来,甜甜的、香香的。一下子,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长汀的一个小村庄,碧波荡漾的河水,重重叠叠的高山,青山绿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家乡人。

国庆回家,只见原来朴素的矮房已经改头换面。商店多了,道路宽了,生活也更好了。大家都模仿流行的城建风格,拆了许多旧房子,立起了新楼,全都铺上了红红绿绿的砖,显得有些土气。

家乡在变,变得让人不认识了,空气中充满了新经济时代的因子。家乡的人事已非昨日,景与物悄悄地变模糊,可是,家乡的味道却越来越浓郁地包围着我。

我轻轻地合上双眼,深深地吸一口气,空气中飘来家乡的味道。原来,家乡的味道是这样的美,早已沁入我的心腑。

最美的是童年的味道,混合着淘气的气息。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家里的院子都种上了花花草草:兰花、君子兰、铁树、宝珠茶花、夜来香,后院还有一株葡萄和李树……因为爷爷很喜欢种花,特别是兰花,所以兰花便种得最多。

后院那颗很大很大的树,要好几个小孩才能环抱住它。现在我还不确定那是什么树,但是我一昧地认为它就是李树。大概是秋天吧,它就会结一树的李子,然后落个满地,小孩都争先恐后地捡个不停。

最喜欢夏夜,那时,夜来香就会悄悄绽放,散发出奇特的花香,淡淡的,轻轻的缭绕在你身边,那是夏夜的气息。香味在空气中似有似无,暗香浮动,当你再走进一步时才感觉得更真切。夜来香总是引来一些萤火虫,我们便关了灯,看那些萤火虫带着淡绿的微弱的光芒飞来飞去,那是夏夜的点点星光。吃饭时,晚风吹来夜来香的馥郁芬芳,萤火虫在脚边飞舞。于是,吃饭也便成了一种享受

回乡下老家时,坐在车上,大片大片嫩黄的油菜花闪过,而空气里布满了泥土那略带着土腥味的芳香。而我最爱乡下的黄昏,披着夕阳去找野茶花、栀子花。

现在才知道,原来小小的心灵里,就已经渴望着美的滋润了。

刚刚开春,兰花就来报信了。受不了花香的诱惑,淘气的我常常把花采下来玩。表姐就把已绽放的花瓣一片片地夹在书页之中。不知几时,书页里的香气就跑出来,令我羡慕不已。

夏天六月,是看荷花的季节。我家不远处就有一个种满了荷花的池塘,我和小伙伴就偷偷地去采荷花。我还为此掉进了池塘,但种种不愉快都被手擎着大把的荷花招摇过市的得意冲洗的无影无踪了。

八月桂花香。在爷爷教书的学校就栽了几棵桂树。每逢中午午休时,我就借着去找爷爷的理由进去。看着一簇簇鹅黄的桂花,闪过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就拼命地摇,桂花落了一身也落了一地。当然,免不了一顿爷爷的臭骂。

过年了,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放鞭炮的呛人味道,这时也是我最讨厌出门的时候,不定那个坏小子会往你身上扔一个响。而现在,耳边空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那股炮竹的气息也变得好闻了。

家乡的味道篇3

故乡彝家山寨千百年来独居在滇中云贵高原乌蒙山摇篮里,四季翠绿的大山是故乡彝寨千百年来永远不变的一道风景,在这道风景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四季顽强生长的椎栗树,当风儿走过层层叠叠的树林时,便会发出一阵阵似彝家男女亮嗓的山歌,又似弹奏着一曲大自然的美妙圆舞曲。

走进故乡彝家农院里,会见到用椎栗树制作的一个个舂筒,那舂筒高有1.7 m,圆筒孔径有0.33 m,这种舂筒长年四季摆放在厦坎上,每个舂筒配有一根长2 m形似葫芦样两头圆粗而中间细的黄栗树木棒做舂棒,这样的舂筒是故乡彝家人用来舂五谷杂粮之用。而摆在火塘边高有0.33 m,孔径有0.17 m的小舂筒,是故乡彝家人用来舂花椒和制作风味美食舂菜时的生活用具。

在故乡彝家山寨异彩纷呈的舂菜风味美食中,最让我至今品味不休和回味无穷的是那道普普通通的舂菌风味菜肴,每每回味起来让我直吸口水。每年的夏天,当雨水浸透了故乡那一道道层层叠叠的连绵群山时,那满山遍野便生长出丰富的野生菌。这是故乡彝家人从山中采回营养丰富的野生菌,烹饪一道道野生菌津津有味地品食的时候。但在众多的野生菌子中,故乡彝家人最喜吃背土菌,因此种野生菌长形凸凹不平,从松软的土质中长出时菌子的凹陷处都有泥士,所以故乡彝家人称此种菌为背土菌。

勤劳的父老乡亲们从大山里采回背土菌后,先拿到小河边洗净凹陷处的泥土和杂质,然后放在 筒箕里沥干水分,最后抬到火塘边,从火塘里扒出烧出的火炭,再把背土菌放在火炭上慢慢烤熟。待背土菌烤熟而散发出阵阵诱人香味时,取出吹吹拍拍去除火炭灰尘,然后放在火塘边的小舂筒里制作地地道道风味独特的舂菌菜。

虽然故乡彝家人做的火烤舂菌菜很简单,却又十分讲究配料,配料不齐做出来的舂菌没有风味,没有独特风味的舂菌上不了饭桌,所以,祖祖辈辈的彝家人做火烤舂菌的配料很考究,这些配料似乎还带有一些祖传的色彩。千百年来的故乡彝家人做火烤春菌菜的配料,更少不了生大蒜、生姜、火烤青辣椒、核桃仁、豆豉、食盐与烤熟的背土菌一起舂烂即可吃,佐料越齐全味道越香。

家乡的味道篇4

我忘不了,烟台的海——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想象着收获时一筐筐新鲜的海鲜。一次回老家,吃着美味的海鲜,心里既温馨又感动,(吃得多了我也不会长痘痘,哈哈)而那各种各样的美味海鲜印证了那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感觉海里不管什么东西,经过我们的一番处理,都可以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真可谓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

我忘不了,烟台的水果——

每到秋天的收获季节,我们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由于烟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各种水果口味都非常爽口。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都很留恋家乡的水果,我们在上海生活的日子里,最想吃的就是家乡的水果。虽然上海也盛产许多美味的水果,但是,这些水果却缺少了家乡的气息……

我忘不了,烟台的小吃——

家乡的味道篇5

原来,这家餐厅的老板最近雇用了30位不同国籍的奶奶来掌厨,奶奶们都做得一手地道的本国菜,能让每一个来到餐厅里的异国他乡的游子,体验到来自祖国家乡的味道。

餐厅老板是来自叙利亚的乔迪,他在美国工作了几年后,用积攒下来的钱开了这家餐厅,前期主要经营牛排、汉堡、炸鸡等非常本土化的快餐食品。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但随着后来新开了几家类似的餐厅之后,乔迪的生意逐渐冷清。

一天晚上,乔迪给最疼爱自己的奶奶打了个电话,告诉她自己生意做得不太顺利,准备过一段时间回国发展。奶奶却告诉他,叙利亚最近两年正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回国发展并没有什么出路。同时奶奶带给他一个好消息,她几天后就要去美国。

“奶奶,您真该早点来看我啊,这么正宗的家乡味道,我好久没有尝过了!”乔迪吃着奶奶亲手做的菜开心地说。“喜欢吃,奶奶就留下来,天天给你做吧。”奶奶笑着打趣。

这时候,店里面进来一个老顾客,因为这个顾客也是叙利亚人,乔迪笑着招呼朋友坐下,开玩笑地说:“奶奶过来看我,要不要让她做一份家乡菜给你解解馋?”

奶奶的拿手菜果然让这位顾客大加赞赏,他告诉乔迪,吃着家乡的美味,让他想起了好多小时候有趣的往事,让他有种回家的感觉。

是啊,这个岛上有那么多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子,他们在国外经历着各种艰辛的求学和打拼之路。多少个夜晚,他们也会像自己一样,静静地思念家乡的亲人,思念那饱含温暖记忆的家乡的味道。乔迪想到这里,不禁眼前一亮,“我应该做一家独特的餐厅,专门售卖家乡的味道!”

乔迪很快就招聘到了3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奶奶。她们分别来自厄瓜多尔、阿尔及利亚、捷克和叙利亚等国,这些奶奶厨艺各有特色,最擅长的就是本国特色菜。

这个特色被一个来店吃饭的报社记者写成了一个独家新闻,发表在了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上面。自此,乔迪的餐厅在斯塔顿u名声大噪。

来自附近的各国食客纷至沓来,都想品尝一下这些奶奶们亲手做的,来自家乡的味道。

无论是叙利亚的薄饼和芝麻酱配鹰嘴豆,还是厄瓜多尔的烤豚鼠和煲汤,无论是捷克的鸡蛋水饺和蘑菇煮蛋,还是阿尔及利亚的古斯古斯面,每一份菜都带着浓浓的本国风情,让食客们大快朵颐。乔迪同时还创建了网站,用于网上订餐和上传基本的烹饪课程,让顾客们查看。

就这样,乔迪的家乡味道餐厅名气迅速传遍斯塔顿岛的每一个角落。他的餐厅还会收到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和意大利的网上订单,甚至受到了纽约市曼哈顿许多顾客的光顾。

(选自《当代青年》)

【素材解读】

乔迪餐厅的这些亲切的家乡菜,让每一个来吃饭的顾客都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就好像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让他们流连忘返的,不仅仅是家乡的美食,更是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怀。

家乡的味道篇6

——题记

家乡没有其它特别的东西,但唯有柑橘让我们引以为傲。

一个坐落于中国南方的小县城,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勤劳的人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筑造了开县这富饶的橘乡。

我爱家乡的柑橘,爱它的味道。它具有许多橘子无法比拟的味道,皮薄,个头大,和人一样实在。同时,柑橘也有数不胜数的种类。但我最喜欢的是椪柑,它更加精致,而且更容易剥皮。轻轻剥开皮,一个个红中带黄的灿烂的果实映入你的眼帘,让你不得不垂涎欲滴,且情不自禁的会咬上一口。甘甜的汁水溅在嘴中,最后从舌头上流过,一霎间,让你味蕾大开,然后又情不自禁的拿起第二个……

家乡的味道篇7

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从乡村旅游角度讲,乡村的诱惑力就在于城乡环境的不同特质。如果农村出现园林化、模式化、城市化景观,城里人还会去吗?从市场需求出发,乡村旅游开发应做到“土、野、俗、古、洋”五味杂陈。

一、土味:保留一份纯真

人都有猎奇心理,看惯了阳春白雪,有时偏偏就喜欢一些土得掉渣的东西,这种“土”首先是指原真的、古拙的、独特的民居、桥梁、古道等等,这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和古老淳朴文化的载体。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带有普适性,国外也是如此,加拿大的农庄民宿、土耳其的洞穴酒店等,极好地保存了固有区域的整体风貌,对中国的乡村旅游开发亦然。这种“土”和“真”与城市司空见惯的现代化建筑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景观,这种差异化无疑是最大的竞争力。

有些乡村搞旅游,为修公路而拆古桥、伐古树、毁良田、废古宅,如此大费周折,丢掉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元素,几千年的古村毁于一旦,这是典型的南辕北辙、本末倒置。

国家倡导“三不一就”新型新农村建设,即“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新农村建设”,其用意也在强调保护农村原有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我们已经丧失了大量的古城古街,再也不能人为地破坏古村古镇了。

二、野味:守护一方乡野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的就是一种乡野风味,这种味道愈是久远,愈是绵长,愈是令人怀想,以至于城里人有了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乡村旅游由此而来。记忆中的故园往往是铭刻于心、令人难忘的,乡村之所以为乡村,就在于一个“野”字,或山野茂林,或沃野阡陌。“野”即自然,越是自然的,越是美丽的。旅游追求回归自然,旅游规划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留规划痕迹,道法自然。

自然的东西才能使都市人体味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这种田园风光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是城里人回归自然的心结,因而是乡村旅游的独特卖点。

乡村旅游规划应当订制化,而非标准化、规范化和模式化。这种订制就是要遵循“道法自然”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切忌随意改造乡野景观,刻意营造劳动场景。

现在,有的乡村搞旅游,动辄效仿法式庄园,过分追求城市化,采用“树木+草坪”模式,将农田及设施进行标准的“裁剪”,将城里的公园“搬到”农村,要么一排排整齐的景观树木,要么一片片规整的花样农田;有的无视山水环境的自然性、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的丰富性,甚至将溪水两岸统一改建成两壁陡峭的水渠,并加装花岗石护栏。

这些做法,使原本“显山露水”的主体景观淹没其中,原有风貌荡然无存,乡野情趣消失殆尽,乡村景点景观越来越趋于雷同,造成千村一面,使人感到失真与乏味。

三、俗味:演绎一种风情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纯朴的乡村风俗图!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积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传统节庆构成了乡村独有的文化特性,其中有历史、有故事、有情趣、有风俗。这种俗味对于我们现代人弥足珍贵,也是城里人所梦寐以求的。

大俗即大雅。“俗”之旅游卖点正在于入乡随俗,参与和体验这类乡村民俗活动,原汁原味的农趣,由俗不可耐而随俗雅化,使大人重温童年味道,也让孩子体验到了真正的农趣。

乡间“俗”物数不胜数,无处不在,非物质文化中除了民俗节庆,当然还包括各种民间社会礼仪、传统工艺、风味小吃等,这些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必须注重保护与传承。

乡村旅游要把这些“俗物”转化为旅游资源、发展资本和竞争优势,必须力避把乡民整体搬迁,形成空村空镇,因为离开了原住民的乡村,就没有了乡村的所谓“俗味”和风情,没有人情味的乡村还值得眷恋吗?又怎能勾起寻根人的乡愁?

四、古味:传承一脉文韵

由于受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古迹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有些构建独特,布局精巧,文化沉淀极为丰富,堪称中国建筑之瑰宝,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乡村旅游扎根于古老的村庄,古建尤为珍贵,即便是残砖断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鉴于此,要梳理当地文脉,传留当地文韵,存留当地古味。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力求修旧如旧,避免大拆大建。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划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乡村保留古风文韵,增添古朴沧桑之感。

对于古村保护,务必保持外貌上的古风、古朴、古香、古色,这包括古井、石碾、石磨、寺庙、祠堂、街巷等建筑设施的外立面,至于内部装修和陈设,为落实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便捷化、舒适化生活需要,可以稍加改造,但要特别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对整体风格要保持一致,环境不能出现违和感,文化不能出现错乱感。

五、洋味:生发一丝创意

法国的乡村旅游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发展经验,每年都吸引城市居民到此举办生日、婚礼、家庭聚会、洗礼等活动,以致于我国的游客趋之若鹜。

在普罗旺斯的葡萄酒庄不仅可以采摘水果,还能参观到葡萄酒制作的全过程,既大大促进了葡萄酒的销售,又使一、二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延长了产业链,扩大了经济收益。

目前我国兴起的休闲农业、农庄,通过适当地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整,引入时尚化、现代化、观赏化元素,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外来游客的舒适度,甚至给游客创造惊喜。

当然,添加现代元素,要注意适度,过犹不及。有的新建景观过于时尚化、现代化,与原有生态系统极不协调,甚至有点画蛇添足,结果只会弄巧成拙。

墨家主张“大道至简”,道家主张“无为而为”。这不是让人完全不动,不做任何事情,其用意是不要以多取胜;而是要以少胜多,这正是极简主义设计的精髓,即注重简约,抓住要害,尊重自然,顺乎自然。

当乡村旅游遇到新农村建设,我们要“去甚,去奢,去泰”,最大限度地留点土位、带点野味、显点俗味、存点古味、沾点洋味,而不能一味求怪、求奇、求大、求全。

家乡的味道篇8

我与家乡酸菜鱼“相识”,也只不过是今年暑假的事,但是酸菜鱼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家乡――江苏溧阳,酸菜鱼因其汤汁醇厚、味辣鲜香、经济实惠而受到当地人们的宠幸。我对于家乡的酸菜鱼更是情有独钟,在炎炎的夏日里人们对于酸菜鱼的宠幸更近于疯狂,每每下馆子要的第一道菜便是那酸菜鱼,其后就是点上几瓶冰镇天目湖啤酒,那种吃法更是神仙般的享受。

后来离开了家乡,到了扬州却经常想起家乡的酸菜鱼,到后来实在忍耐不住了,便在当地找了一家专门卖酸菜鱼的饭馆,几个人坐下来要了一大份酸菜鱼,又点了几瓶啤酒,可是吃来却不是家乡的那种味道,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后来打电话回家向父亲询问家乡酸菜鱼的做法,父亲笑了。父亲告诉了我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家乡的水质有别于扬州,家乡天目湖的水质是国家二级水,水质清澈透明,甘露醇厚,养殖的鱼更是鲜嫩毫无异味。

家乡酸菜鱼首先是制汤:锅置火上,倒入少许色拉油,加葱、姜煸香,加焯过水的鸡骨架、猪骨煸炒一下,再注入水,大火烧开转中小火长时间熬炼精制。

1.加工鱼片:取青鱼或黑鱼的净肉批成厚薄一致的1 mm厚的大片,放容器中加入精盐、味精、葱姜酒汁,搅拌后,加入打散的鸡蛋清、适量干淀粉,拌和均匀,用保鲜膜封好放入冰箱冻20~30分钟即可制作菜肴。

2.酸菜的浸泡与炒制:由于酸菜的酸度较高,一般人不能适应,所以酸菜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浸泡5分钟左右,改刀成2 cm长的段;炒锅置于火上,倒入少许色拉油烧热,然后倒入酸菜和切碎的野山椒、少许鸡精、味精炒至香味透出,倒入盆中。

3.鱼片的烹制:鱼片的成熟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油锅里滑油后将鱼片铺在酸菜上,然后锅中加入鱼骨或其他碎鱼肉熬鱼汤,加入适量熬好的汤汁烧开后倒入盆中,最后淋上多味辣油;另外一种则是直接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兑入熬好的汤汁,调味倒入盆中,淋入多味辣油即成。

家乡的味道篇9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政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颁布政策大力扶持乡村旅游业。从初期的农家乐,到休闲农业观光,再到后来的农村民俗文化游,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野趣,体验乡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吃”作为旅游六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有统计表明,北京、四川、浙江等地农家乐餐饮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50%以上。一般农家乐餐饮特点是材料绿色新鲜、做法简单、环境自然开放、乡土气息浓郁,对于吃惯了精细菜的城里人有很大的诱惑。这类农家乐发展到现在已经几近成熟。而近些年的乡村旅游向着与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陕西礼泉袁家村则是一个重要代表。

袁家村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礼泉县,距离著名的唐昭陵仅有四公里,旅游区位十分有利,十年前旅游业却毫无发展,是一个普通的村庄。仅仅过了十年,袁家村就成为了陕西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被誉为“关中第一村”,并成功跻身于农业部公布的十个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袁家村的成功与其准确定位是分不开的。袁家村的旅游定位是关中印象体验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集关中民俗文化体验、艺术创意、休闲养生、美食娱乐、特色客栈、农业观光于一体。街道分门别类,康庄老街,作坊街、小吃街、艺术长廊、酒吧街纵横交错,高低不一。每到周末,就会有大批附近县市乃至别省的游客前来一饱口福。其中,以小吃街最为吸引游客。

在此,以袁家村为例,分析在做乡村旅游规划时,如何进行餐饮规划。乡村旅游餐饮规划包括餐厅建设和餐饮开发。

一、餐厅建设

(一)硬件配置

袁家村小吃街中多数商铺的硬件配置大概是一致的,都配有关中传统的灶台、超大型的案板、洗菜池、具有现代感的冰箱和消毒柜以及其他必备工具,再加上门前位于公共区域的木桌木凳。

农家餐厅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应结合农家餐饮的特点以及餐厅的规模大小,设立储存区、加工区、烹调区、就餐区。

储存区包括餐具消毒柜、保洁柜、冷藏冷冻设施、存有食材的瓶罐箱等。加工区包括洗菜池、切配台及切配工具。烹调区配备烹调设备和排油烟设备。条件允许的话,为保持乡土风情,以农家土灶为佳。就餐区除了要有具有乡土气息的桌凳之外,还要保证干净卫生。

(二)环境营造

袁家村餐馆的环境营造并未遵循传统的农家乐的环境营造方法,而是每一家小店都有各自的特色,比如袁家村馄饨馆。由于馄饨从古代起就是街边一种受人欢迎的小吃,这家店便用以前街边馄饨摊常见的可移动木制灶台,更加体现了馄饨馆的特色。

因此,餐厅在规划时要注重自然的用餐氛围,从配餐区到用餐区都要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不能让游客有拘束感。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农家餐厅的环境营造应该更加具有主题性,以区别于其它农家乐,吸引游客。

(三)厨房管理

在与小吃街的部分店主聊天时,我了解到袁家村每家小吃店的厨房管理也有其独到之处。

为保证食材的新鲜、味道以及安全卫生,部分商铺的食材是由村委会统一调配的,比如辣椒和红薯粉。袁家村辣子是特产之一,村内有一家辣椒加工厂,除了提供给各个小吃店之外,还有一家门面专门出售各种辣椒制品,不仅可以获得零售收入,还将辣椒加工工艺展示出来,让游客了解到袁家村食物的安全性。

除了统一调配的食材,各家商铺的特色食材由各家店主自行购买,比如其中的一家野菜包子店。这家野菜包子店所用的野菜是向附近村民收购,当天收购,当天使用,保证新鲜度。由于野菜的季节性,在不同的季节,包子馅也是不同的。

在厨房管理时,首先要做到器具统一化,使用有地方特色的厨具及餐具,要区别于城市饭店的精致,追求“粗”与“土”,使游客用餐时感到舒适与协调。

其次是要求食物储存完善,保持新鲜度,不可由过期变质腐坏的现象。

再是厨房设施和器具应当定期清洁,保证卫生。厨房常见器具使用后要进行清洗、消毒,并放置在专用位置。还有废弃物及厨余应及时处理,当天的垃圾当天处理。

二、餐饮开发

尽管餐厅的建设是游客对于一家农家餐厅的第一眼印象,但真正吸引游客的还是餐饮。

(一)乡村味道

袁家村在最初的定位便是“关中印象”,因此,在小吃街招商时也只接受关中小吃,每家店从原料到做法、到味道都由村委会把关,每家小吃店都不重叠,力求做到地道的关中味道。

游客们从附近城市赶来农村,为的就是地道的乡村味道。乡村旅游餐饮开发首先要在食物的“乡村味道”上下功夫,包括乡土原料、乡土滋味、乡土做法、乡土器具、乡土礼仪等餐饮要素。

(二)卫生安全

袁家村在卫生安全方面做的很不错,每家小店都有营业执照挂在墙上,店员也不厌其烦的向游客们解释食材的来源,食物制作的全过程也大方展示,游客们也就吃得更加放心。

乡村的饮食安全卫生既有弱点也有优点。弱点是乡村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村民安全卫生意识较差;而优点是大部分乡村自然环境条件较好,人为污染少。因此,在进行餐饮开发时,对经营餐饮的村民进行饮食安全卫生教育与宣传,改善卫生基础条件和设施,从而让游客吃得放心。

(三)适应市场

中国小吃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小吃的热爱有增无减,无论哪个城市都会有一条小吃街,且长盛不衰。袁家村的兴起与其主打关中小吃不无关系,关中小吃主要味道是辣和咸,符合大部分北方人的口味。因此,乡村餐饮开发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适应游客的口味或喜好。

首先要确定主要消费人群;再对这部分消费者的数量、消费习惯、特点进行调查了解,做到有的放矢。

除此之外,价格的制定也是十分重要。以袁家村为例,小吃街上大部分菜品都是五元或十元的价格,少部分有十五或二十元。这样的价格首先是扩大了可消费人群,其次是省下了店家找零钱的麻烦,最重要的是价位虽然不高,但菜品的份量也不多,使得每一位游客在多家商消费,提高了小吃街整体的收入。

(四)突出特色

袁家村兴起以及好多年了,这些年模仿者抄袭者不断,却无人能出其右,就是因为袁家村坚持了自己的特色。

家乡的味道篇10

后来离开了家乡,到了扬州却经常想起家乡的酸菜鱼,到后来实在忍耐不住了,便在当地找了一家专门卖酸菜鱼的饭馆,几个人坐下来要了一大份酸菜鱼,又点了几瓶啤酒,可是吃来却不是家乡的那种味道,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后来打电话回家向父亲询问家乡酸菜鱼的做法,父亲笑了。父亲告诉了我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家乡的水质有别于扬州,家乡天目湖的水质是国家二级水,水质清澈透明,甘露醇厚,养殖的鱼更是鲜嫩毫无异味。

家乡酸菜鱼首先是制汤:锅置火上,倒入少许色拉油,加葱、姜煸香,加焯过水的鸡骨架、猪骨煸炒一下,再注入水,大火烧开转中小火长时间熬炼精制。

1.加工鱼片:取青鱼或黑鱼的净肉批成厚薄一致的1 mm厚的大片,放容器中加入精盐、味精、葱姜酒汁,搅拌后,加入打散的鸡蛋清、适量干淀粉,拌和均匀,用保鲜膜封好放入冰箱冻20~30分钟即可制作菜肴。

2.酸菜的浸泡与炒制:由于酸菜的酸度较高,一般人不能适应,所以酸菜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浸泡5分钟左右,改刀成2 cm长的段;炒锅置于火上,倒入少许色拉油烧热,然后倒入酸菜和切碎的野山椒、少许鸡精、味精炒至香味透出,倒入盆中。

3.鱼片的烹制:鱼片的成熟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油锅里滑油后将鱼片铺在酸菜上,然后锅中加入鱼骨或其他碎鱼肉熬鱼汤,加入适量熬好的汤汁烧开后倒入盆中,最后淋上多味辣油;另外一种则是直接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兑入熬好的汤汁,调味倒入盆中,淋入多味辣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