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十篇

时间:2024-03-04 18:06:46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1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对比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指的是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政策和财务制度等,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筹集、分配和运用,并且在资金的运用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核算、监督和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事业单位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的管理活动,其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财务活动和关系进行经济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行为导向。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区别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的职能和财务管理的目标设定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进行大局上的资金筹集和资金分配,并且这项工作是有计划、有规则的进行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周转和使用进行一定的管理。

二、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防控意识薄弱

就目前事业单位下属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风险防控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薄弱的风险防控意识使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着一系列的财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由于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导致其在投资过程中很难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和测评,从而引发盲目投资的问题,下属企业也很难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完成预期的收益目标。

(二)财务监督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需要完善的监督制度做保障,并且在监督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目前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还不够完善,监督制度的缺乏导致监督的执行力和时效性严重不足,并且很多财务监督工作都是流于形式,?е录喽焦芾砉ぷ饕恢贝τ诨炻业木置妗R虼耍?事业单位要大力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下属企业实行科学、完善的财务监督和管理。

(三)财务监管意识薄弱,监督效率低

目前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处于分制状态,一方面,事业单位财务监管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权限不严格;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不够主动和积极,导致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效率较低。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强化财务监管意识,通过联动监督管理模式的应用来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

(四)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目前,在下属企业的财务预算编订工作中,相关的事业单位的工作还未切实的落实,难以达到一定的准确性,往往出现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缺陷。正是由于预算编定和落实情况差距甚大,致使在对下属企业具体的预算执行工作中,难以制定出健全的法规,最终使得在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之初,没有行之有效的参考标准,严重制约着预算编制的实效性,带给预算执行工作不必要的麻烦。

三、应对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中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下属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很多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完善。例如:可以实行委派制度,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充裕的情况下,定期委派相关的财务人员进驻下属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财务审计,同时这种委派制度需要长期坚持,这样可以在下属企业中树立一个严肃财务纪律的红线。委派的财务人员需要定期更换,因为长期的进驻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将可能造成人员心态变化,需要及时更换财务人员,使其思想变为行动之前,将其灭杀在萌芽状态。另外,强化下属企业的财务自查机制。因为企业需要实现盈利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对自己账面上流动资金的管理,实现财务运转的有效监督,因此,企业和其上级事业单位对财务监督有着一致性。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拓展下属企业自主进行财务监督。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切实抓好企业财务检查

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内部审计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还是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并将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落实。为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生产经营的规范化,事业单位应对下属企业不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通过财务检查,提高财务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建立健全例行检查制度,强化下属企业的自查自纠;并对下属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确保下属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三)放权让利,使权责明晰化

事业单位和下属企业之间权责利关系的不明确是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首先,要对事业单位和下属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明确事业单位和下属企业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实现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其次,就需要对下属企业探讨实施转换机制,进一步重组资产,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加入,促进其成为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最后,针对一部分具有优良发展前景的下属企业而言,则需要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具有长期发展战略的目标,构建一个良好的企业领导班子。

(四)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是一个单位对下一个年度、季度的资金使用进行的初步打算。事业单位要求加强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就需要进一步拓展他们对下属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每一笔钱在花出去的时候,都有着充分的理由,在事前进行了有效的计划。坚持预算管理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预算的细化程度,这样可以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有着更多的监督。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2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模式

1.前言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我国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但它在促进我国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同时对其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企事业单位使用以前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习惯,短时间了一时半会改不过来,但为了不断适应我国新会计制度的同时,需要财务部门不断进行旧模式的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为此,不断进行财务管理模式革新以更好地迎合高难度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各个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当前至关重要工作之一。

2.新会计制度有关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财务方面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将以前财务报告体系的报告期间和分部报告两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编写和上交报告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并且规定相关财务部门的会计要负责编写一年期间的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以更好地保证财务使用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并评价被投资对象前期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同时依据当下具体的经营情况作出今后发展的合理预期,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将不确定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规定分部报告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要将企事业单位向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根据企事业单位相关的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取得的相关收入、目前拥有的具体资产和相关负债等相关详细信息进行报告总结,以方便集团管理局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各企事业单位有关财务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好地规划整个企事业集团的全面发展,同时规定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的财务部门(会计)还必须分析本企业或单位未来的经营风险,同时还要分析本企业或单位未来的经营报酬,以更好地实现财务和经济双赢效果。

3.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的现状

3.1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素质不高,综合素质欠缺

作为从事财务管理的事内人士,我们都知道高要求的财务管理报告和档案能够更好地综合反映整个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的财务现状和经营状况,而要更好地促进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部分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关于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面对有些财务管理工作不知所措,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电子财务管理工作,比如财务报告或财务明细,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必备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更好地对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

3.2财务管理的法制观念相对薄弱,归档意识欠缺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无形中就改善了我国依法治档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对于经济比较敏感的财务方面必须进行依法归档,将相关财务报告依法归档,但在我国部分各行各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干部关于财务管理的法制观念仍然比较薄弱,档案意识欠缺,不但容易出现财务报告和明细档案归档不及时,而且归档的材料也不完整,甚至有些企事业单位或组织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不仅不符合我国制定的新的会计制度,而且还容易出现财务报告体系的财务报告或明细档案信息与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经营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象。

3.3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缺乏更好地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产业向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各行各业也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运用,电子档案也随之大量出现,但是在我国部分企事业单位中,部分财务管理有关的财务报告和明细档案管理仍然停留在过去那种手抄笔写的时代,进行手工方式相对比较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而且这种财务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核档立卷所用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在工作中进行具体的查档时也十分的耗时,相当的费力,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由于查准率比较低,所以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3.4相关的专业人才相对比较缺乏

作为从事财务管理的事内人士,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化比较强的工作,不仅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工作相当繁杂,为了确保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精细化,有时候需要企事业单位组织其财务部门的全体员工全部参与其中,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准;但是就目前现状调查来看,仍然有很多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并不是特别重视员工有关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从而造成员工这方面的知识相关匮乏和欠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他们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缺乏一定的参与激情,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是特别高;除此之外,部分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再招聘会计的时候,为了降低人力支出和费用,招的会计学历相对比较低,专业知识比较匮乏,而且对会计的考核力度欠缺,使会计工作不求上进,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缺乏,工作思路老套死板,不会灵活变通;尽管实施了新会计制度,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管理者也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但是由于会计和工作人员依然掌握的是以前比较陈旧的财务管理知识,而且相应的实践经验也比较陈旧,相对比较落后,而且企事业单位为了节约企业财务开支,并没有投入额外资金开展相应的专业素质培养和训练之类的企业员工再学习和再教育,所以致使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更好地适用于我国制定的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专业会计工作人员,从而导致部分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直停留不前。

3.5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我们知道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控制和管理系统,它就犹如火车头一样,使得企业在科学的控制和管理之下井然有序的进行,同样的,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但就我国目前制订了新会计制度的情形下来看,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并没有建立完善而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从而导致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不符合新会计制度的工作失误,给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相对多的安全隐患,更不利于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实现财务的现代化管理,不利于企事业单位和组织投资项目的增多和建设规模的扩大,不利于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4.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

4.1确定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模式目标

在新会计制度下,要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就必须确定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模式目标,组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不断进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改革以前比较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引导企事业单位相关的管理者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不断根据新会计制度不断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且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断将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纳入到整个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发展战略规划当中,为了使得企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并了解有关财务管理的知识,领导者和管理者可以组织需要的为期两天或三天的短期培训以更好地给员工普及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前景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通过为期两天或三天的短期培使企业工作人员更好地学习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会计,必须不断更新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并了解新会计制度相关的规定,提高会计工作专业性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化管理,不断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管理。

4.2努力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每个行业要实现更好的发展,提高本行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拥有技能雄厚的工作人员,当然每个行业的财务部门也属于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行业经营状况和经营前景,所以在新会计制度下,要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就必须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培训水平,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业务,以防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严重的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3努力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

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具备优秀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制培训,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相关的档案管理的法制法规,加强他们高度的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意识,使他们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

4.4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计算机是现代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为人们的工作提供方便。所以,在新会计制度下,要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的考核,使具备计算机相应的技术知识,学习相应的软件开发和设备维护技术,熟知现代的通讯技术知识,掌握现代的网络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现代化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现代应变能力。在新会计制度下,要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就必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可以快速处理信息的功能,建立电子文档,集中录入原有数据和交易内容,为了方便查找,要建立电子档案目录,进行档案影的扫描,并且按先后顺序进行安排;建立相应的计算机检索体系,从而更好地提供现场便捷的查询服务,以更好地实现财务预算、财务核实、财务明细和财务报告的电子化、数据化,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一体化。

4.5不断强化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其管理制度,尤其是与财务有关的相关制度,更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化管理,为此,在新会计制度下,要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就必须不断强化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使其管理制度更好地符合新会计制度相关的内容,如果由于新会计制度不符合的企事业单位应当重新修订,以更好地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适应于企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挑战,为了更好地确保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也为了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性,企事业单位相关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将其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详细的融入到新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当中来,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其他发展比较先进的企业有关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同时规定其财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要密切监测本企业的资金具体流向和主要开支,以更好地确保本企业财务处的资金是在企业财务流动规定的范围内流通,并且同时还符合新会计制度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减少其本企业不必要的开支,更好地提高其本企业的经济效益。

5.结束语

在新会计制度下不断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实行档案管理制,进而更好地提高其财务档案的利用价值;有利于更好的加强财务管理的服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我国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一体化,在现达的计算机时代实现信息化和管理的系统化,有利于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更好地财务管理归档基础和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国育.高校项目绩效预算应用环境探析[J].会计师.2011(09).

[2]李蕴慧.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9).

[3]王珺.浅议美、英国高校财务管理特点及启示[J].企业导报.2011(13).

[4]傅艳.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5]张平,陈迎梅.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J].金山企业管理.2008(03).

[6]曲秀丽.浅议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新观念[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3

关键词:财务报销;解决措施;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引言

近年来,企业财务报销工作的问题频发,既有人为因素造成的,也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但总的来说,还是财务报销管理制度方面出现了问题,财务报销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导致了财务报销凭证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出现了失真的情况。因此,企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财务报销工作的作用,提高其质量。

一、财务报销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销凭证的失真性

通常情况下,导致财务报销凭证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为业务人员的失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人为故意造成的。一旦财务报销凭证失真,就会出现报销的结果与实际支出不符的情况,使得企业或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陷入停滞状态。除了上述的两种主要原因外,还有许多原因会导致企业财务报销凭证出现失真的状况。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财务监管作用,对财务报销凭证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认真的核查,尽量避免财务报销工作中存在的纰漏。

2.财务报销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为了指导财务报销工作顺利完成而制定的,由于现行的财务报销管理制度严重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得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销工作始终存在着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会计信息责任保证系统并不完善,这使得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均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导致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凭证出现了失真的情况;而会计工作人员,作为财务会计报销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和责任人,如果出于私心或者其他原因,公然窜改财务报销凭证,必然会影响财务报销工作的正常进行。由此看来,必须要加强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管理工作的管理,确保财务报销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财务报销审核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问题上,始终都是以高层决策者的意志决定,只要最高层决策者同意或签字,便可越过财务会计部门的检查,直接支取相关费用,是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职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然而,许多企事业领导对于会计业务并不了解,因此,导致其审批的财务报销工作存在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对企事业单位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健全财务报销审核机制,确保财务报销凭证的真实与可靠,否则将给报销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4.财务报销监管力度不够完善。

健全、完善的财务报销监督机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能,确保财务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国的企事业财务报销监督机制完善,许多工作依旧需要靠上层领导来做决策,因此,导致了其监督职能并不完整,职能监督却无权管理,最终,导致了我国财务报销监督机制成为了形同虚设的废制度。

二、企事业单位中财毡ㄏ问题的解决措施

1.健全财务报销管理体制

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以健全的财务报销管理体制为基础。因此,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要尊重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责任保证系统及相关管理机制,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其次,在健全财务报销管理体制的同时,要加强财务报销管理的力度,促使企事业单位的总体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2.建立科学的财务报销审核机制

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销审核机制严重缺乏科学性,往往以最高领导人的决策作为指令,架空了监管部门的权利,使监管部门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名存实亡。因此,若要解决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报销审核机制。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入手,建立财务报销审核机制,聘请企业外部的优秀会计师,专门负责企业财务报销工作的审查工作,以免出现财务报销凭证失真的情况。对于审核过程中存在的不合规定的财务报销凭证,可以行使其应有的权利,拒绝对其进行报销。

3.完善财务报销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规章制度顺利执行的关键,任何规章制度都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财务报销管理制度也是一样的。首先,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从自身做起,加强对自己的管理与约束,坚决杜绝签字报销的情况;其次,要建立内部监督体系,使企事业单位的各部门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互相进行监督;再次,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对于存在问题的相关责任人,依照相关的法律给予严惩。充分发挥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职能,不仅是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顺利的保证,也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整体经济管理水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报销在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性的意义。导致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报销管理制度。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企事业单位应该健全财务报销管理体制、完善财务报销监管机制,从而提高企事业单位的整体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4

摘 要 地勘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的事企混合经营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面对预算管理失范、资产管理不到位、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发挥不够、投资决策缺乏科学论证、不重视财务分析等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体制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的原因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事企不分,定位不准,产权不清,体制不顺是造成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多多的首要原因。地勘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应采取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注重财务分析,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树立全员理财理念等对策。

关键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地勘单位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全国地勘单位自实行属地化管理以来,基本上推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模式,在这种事企混合体制下,财务管理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地勘事业单位及其所办企业(以下统称地勘单位或单位)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对问题成因的简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预算管理失范

主要表现在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约束,随意性较大,有预算无支出,无预算有支出,随意(无依据)扩大支出范围,随意(无依据)提高支出标准的现象十分普遍。以地质勘查项目为例,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专业技术人员编制预算,财务人员审核预算,而大多情况是专业技术人员不懂财务,财务人员不懂专业技术,使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差强人意,一方面存在虚编预算(虚列工作项目、工作手段,虚增困难类别、岩石级别、技术条件,高套预算标准等),一方面是执行预算随意性大(不严格执行预算,不按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不按规定的开支标准支出)。

1.2资产管理不到位

地勘事业单位与所属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实行的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方式,职能部门没有严格分开,人权、事权不分,业务不分,相互转移资金、资产事项频繁。在事企混合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执行地勘财务会计制度,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资产由财政厅管理,企业资产由国资委管理,一个单位两块牌子两套制度,机制不顺,产权不清,给核算和财务资产管理带来诸多不顺。使大量报废、毁损、长期闲置的无效资产得不到下账处置,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1.3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发挥不够

地勘单位大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财务审计监控机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随着事业单位改制的推进,由于事业编制职数的限制和岗位设置的推行,许多单位为压缩编制、精简机构,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或独立于财务部门的专职内审岗位,把管理与监督职能合而为一,将内审职能并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财务核算、管理各个环节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存在财务风险安全隐患。

1.4投资决策缺乏科学论证

没有建立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投资决策程序,甚至没有投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协议及可行性论证书等资料无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投资决策的随意性较大。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受决策所依据的经济、政策信息不对称、不真实或者决策者决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使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在对外投资上,存在“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思想,很多决策者对投资项目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可行性研究程式化、缺乏科学论证,往往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5不重视财务分析

地勘单位财务人员相当一部分为其他专业改行而来,正规财经院校出身的较少,受专业教育程度的局限和传统财务管理习惯的影响,大多数财务人员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浅层次的财务管理层面上,对反映财务资产状况和经济运行情况的各项财务指标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力,特别是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要求。

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2.1体制层面:事企不分,体制不顺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混合管理模式下,事企不分,定位不准,产权不清,体制不顺是造成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多多的首要原因。地勘事业单位兴办的企业大多没有按照《公司法》设立,仍然依附于原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又没有真正履行出资人义务,实际管理中事业单位又以出资人自居,在处理产权关系上完全不把企业法人财产权当回事,认为“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在适用政策法规制度上,也是在事业与企业间跳来跳去、挑肥拣瘦、择优而用,结果导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给财务核算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2.2制度层面: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财务预警机制是单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的常用方法。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有利于单位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监督,捕捉和监视经济活动中各种细微的变动迹象,有利于对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进行更加全面、科学、准确的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而地勘单位圉于管理理念、认知水平和人员职业素养等原因,恰恰缺失了财务预警机制,没有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措施。

2.3思想层面:没有形成全员理财理念

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执行层都没有形成全员理财理念,认为理财、加强财务管理应该而且仅仅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员没有关系。甚或当财务人员对不真实(原始凭证记录表述的事项与实际经济业务不符)、不合法(原始凭证记录的事项与实际经济业务相符,但经济事项本身不符合法规制度的规定)的经济业务不予受理、要求更正(纠正)时,被认为是“找麻烦”、“跟我过不去”、“不支持领导工作”等等。

三、地勘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3.1深化改革,理顺体制

深化改革,理顺体制,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是解决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2011年3月23日)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地勘单位企事业混合体制的理顺,必须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以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建实企业、明细产权为目标。事业单位以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质工作为主,按事业要求运行;企业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行。

3.2注重财务分析,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的变化。管理层应对单位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措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及早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还要注重财务指标分析。通过加强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管理分析,使管理者、经营者及时了解单位经济运行及财务资产的真实状况,从而优化财务资产结构,改善不良经营状况,规避风险,确保实现单位组织目标。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还要注重积极开拓新渠道,培育新客户,加速项目(工程)款回笼,加强业务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抵抗风险的水平。

3.3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监督是一个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监控是单位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并且要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 确保审计部门发现的重要问题能送达治理层和管理层,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单位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要建立健全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审计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内部监督,将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逐步向效益审计、管理审计拓展,达到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控制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

3.4树立全员理财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地勘单位要想完全避免风险、获得无风险收益根本不可能,财务风险无处不在。处于市场经济中,地勘单位的每个员工都是一个市场参与者,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是一个成本中心、一个财务管理的风险点。财务部门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财务核算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搞好单位财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但是,那种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领导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的思想观念是不正确的,是非常错误的。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单位、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单位各部门、各员工必须相互支持和配合,树立全员管理理念,才能提高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5

权斌(1990-)男,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专业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在企业发展中,财务报销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单位管理中必须注重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事业单位已经对经济管理中的财务报销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财务报销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财务报销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为企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财务报销;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一、引言

财务报销作为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事业单位人员凭借在业务活动产生资金支出的原始凭证,经财务部人员审核合格后,进行报销的一种手续,一般情况下,财务报销包括三个环节,即经手、验收与审批等。近年来,我国企事业单位发展迅猛,财务报销力度越来越大,对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财务报销在保障企业单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来看,由于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报销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与健康发展。因此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事业单位必须正确认识到财务报销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正视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财务报销质量与经济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我国企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二、财务报销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销审核机制不健全

就目前我国财务报销工作来看,在现行报销制度中,负责人签字是一项主要的内控制度,企事业单位员工所需报销的原始支出凭证往往需要单位领导和财务领导签批,并有财务人员进行审核、付账及记账。在这种报销制度与流程中,单位领导签审的原始票据并不一定正确,这种审批失误,不仅会给财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甚至会给企事业单位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如在实际工作中,若单位领导审批与财务人员审批出现差异,领导审批通过的原始凭证被财务人员判定为不合格,不将票据退回则违反了会计规则,但一旦退回到票据持有人,持有人往往会对此不理解,甚至还会与财务人员发生冲突和争执,直接影响到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和睦关系。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财务报销审核机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弊端。在财务报销过程中,审批流程不科学、审核细节不明确、审核过程不严谨都会导致原始凭证失真,给企事业单位管理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财务报销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部分单位并没有针对财务报销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这也是导致财务报销原始凭证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完善的财务报销监督机制,不仅能规范财务会计人员的行为,还能充分发挥出财务监督职能,从而更好地开展财务报销及经济管理工作。目前,少数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财务报销监督机制,但由于会计人员过于尊崇领导,无法正确认识到财务报销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三)财务报销凭证失真

财务报销凭证失真是在财务报销过程中,原始凭证不真实,持有人填写不规范等,甚至会出现造假现象。若财务报销凭证失真,不仅会造成财务报销的报表与实际财务支出不符,还会严重影响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的经济管理工作。

(四)财务报销管理机制不科学

在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中,由于财务报销管理机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财务报销工作难以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不科学主要表现在未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责任保证系统及不合理的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建立会计信息责任保证系统的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而保障财务工作顺利进行。但企事业单位并未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信息责任保证系统,最终造成财务报销原始凭证失真,会计信息缺乏准确性与完善性。财务会计人员作为财务报销工作的实施者,若缺乏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容易违背会计原则,在利益驱动中迷失自我,导致财务报销工作问题重重。

三、财务报销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注重财务报销审核机制的有效健全

在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中,由于报销审核机制缺乏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相关领导和财务部门应积极面对和解决,确保财务报销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在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中,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报销审核机制,充分发挥出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权威性,打破传统“一把手”、“一支笔”的财务报销审批方式的弊端;同时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应与服务单位分离,从社会或其他单位聘请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开展财务报销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会计财务报销凭证失真的问题。针对虚假或不规范的报销凭证,会计人员可以没收并拒绝报销,遏制“一把手”、“一支笔”的财务报销审批方式的出现,使财务报销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二)财务报销监督机制必须及时完善

为确保财务报销工作顺利进行,企事业单位必须及时完善财务报销监督机制,以此增强财务报销工作质量,全面提高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应加强自我监督,给全体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其次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加强财务部门及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出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确保整个财务工作有序开展。因此企事业单位必须健全财务报销监督机制,在提高财务报销工作质量的同时,积极促进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财务报销凭证必须具备真实可靠性

在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中,为避免报销原始凭证出现造假现象,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仔细审核报销凭证,如凭证的真假性、填写的规范性等,确保财务报销的报表与实际财务支出相符。因此在财务报销时,必须确保报销凭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防财务报销失真现象的出现,确保财务报销工作有序进行,从而提高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

(四)财务报销管理机制必须科学设置

面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应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并积极听取员工的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报销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财务报销管理水平。因此企事业单位应立足于实际,完善会计信息保证系统和会计工作人员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出会计人员管理监督的职能,从而健全财务报销管理体制,强化财务报销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全面提升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

四、结语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报销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难免会出现较多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为确保财务报销工作顺利进行,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应正确认识到财务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健全财务报销审批机制,完善财务报销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财务报销凭证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提高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的质量,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丽惠.财务报销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05(23):152-152.

[2]高元芝.财务报销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管理学家,2013,10(24):96-96.

[3]陈卫琴.小议财务报销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08,11(5):76-77.

[4]贾学峰,汪绍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管理策略初探[J].江苏水利,2011,15(12):41-42.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6

【关键词】企事业 内部控制

伴随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管理制度的逐渐完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内部控制不力的企事业单位,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这样,不仅威胁到企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而且对规范会计行为有弊无利。笔者在下文中将指出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类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创新性的建议,希望笔者的建议可以或多或少地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着企事业单位的运转效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笔者将以某高校为例进行说明,并对该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讨。

某高校的科目齐全、特征显著,包括管理、文学、法律、经济、哲学等多类科目。在高等院校中,实施的是以党委为核心的校长责任制。假设该高校有14个管理部门、6各直属部门与1个后勤保障部门;14个管理部门包括国资处理处、后勤管理处、基础处、审计处、财务处、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学校办公室。假如该高校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政策,实施年度的综合财务计划,将学校的各类收入归入年度预算管理,并在学校内部实施“统一核算、分层次管理”的财务管理机制。那么,财务处是唯一的财务部门,有着常规经济合同和重大经济合同的审查和批复权利,根据学校的预算进行经济合同项目的管理。该学校的开票工作和收费工作是分开进行的,并对发票进行分开管理。另外,该学校实施分层次管理货币资金的审查和批复工作,如有超越权限办理现金业务的,财务人员不予办理。此外,学校还对会计电算化的权利授予管理和安全管理十分重视。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该校的内控工作思路明晰,并且是按照准则进行的。但是,该学校的内控工作还有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没有泾渭分明的分层次控制体制和监督体制

该高校实行的“统一核算、分层次管理”的财务管理机制并不完善,而学校的财务控制环节与财务运作流程还有待健全,各级部门领导层的责任和权利还不够明晰。此外,该学校的内控制度谨严性缺乏,不能使领导层在权衡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各类监督工作。当前,许多企事业单位缺少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完善,许多内部控制机构的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这充分表明,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还有待提升;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部门不能发挥其作用,无法切实落实各类管理工作。

(二)没有明晰的会计制度控制体制

该学校未明确会计制度控制体制。从上文的情况来看,该校的内部控制仅限于“会计电算化”、“货币资金”、“费用收取”、“财政开销”与“对外订立经济合同”等五个环节的内容;没有“工程项目”、“预算”、“财产”等内容。由此不难发现,该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这表明,企事业单位没有对内部控制工作引起重视,一部分领导层过于专断,没有对内部财务环境进行改善。

二、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建议

(一)企事业单位应采用各类措施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控环境优劣与企事业单位的运转是否顺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企事业单位应采用各类有效方法改善自身的内控环境,订立内部控制工作细则,并落实法人体制。在企事业单位中,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处置办法与单位的内部控制强度有关。此外,应在企事业单位中推行董事会体制和法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当公司员工有违规操作的嫌疑时,应第一时间做出惩罚。一个完善的内控体系的前提就是完善企业本身的组织结构。

(二)企事业单位应运用电子科技技术,提升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

企事业单位应完善领导层激励体制,将领导层的薪金与单位的运营业绩挂钩。如此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角色,并能提升其对单位的忠诚度。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企事业单位在内控工作中应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失误形成的损失、才能提升财务工作职员的工作质量、才能为单位的运营活动提供一个可靠的内控网络,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跟上时展的潮流。

(三)强化外部监督,促使企事业单位完善内控制度

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太差,所以需要财务、税务、审计等外部机构的通力协作,加强交流,形成高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应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功用。财务、审计、国有资产管理、证券管理、银行业管理、保险管理等机构应依法履行责任,并对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行状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引导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同时财务、税收、审计等机构应科学分工,实行岗位职责制度,并定时通报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对于违反了法律或规章的人和部门,应鼓励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对其进行曝光处理,形成“敲山震虎”的效果。

(四)企事业单位应提升职员的综合素养

假如职员没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素质,企事业单位就很难实现自身的长远战略规划。所以,企事业单位应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职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素质。

1.企事业单位应在其内部实施人力资源策略,切实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和业务素质。

2.企事业单位应在其内部打造一个学习型团队,使员工了解企业文化,并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这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并运用一定的手段将内控体制和单位文化整合成一个整体。唯有如此,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氛围融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此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并做好本职工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作环节。打造高效、科学、有实质作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保障与内控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被严格执行、能保护企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能提升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探索新办法和新手段,健全内部控制体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企事业单位会对内部控制工作会引起高度重视,并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牛龙.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筹划与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3,(8):316-316.

[2]陈德谱.完善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7):69-70.

[3]姚小菊.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经济视野,2012,(11):75.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7

单位:苏州科技城管理委员会

地址:苏州高新区培源路3号

邮编:215163

电话:13962161215

摘要: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是不同的,我们从最基本的方面来看,首先是二者的财务目标是不同的,企业单位财务强调的是以盈利为目的,本着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事业单位则是以如何高效合理地运用资金为主要目标。这就代表着事业单位的财务必须注意财政的收入与支出,确保财务收支平衡;而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一个固定的限制,一切以高效合理为标准。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比较;事业单位财务存在的不足;改善的措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例如教育、医疗、卫生、治安、环境等都需要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的监督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不断的完善财政制度,做到财务高清透明。

一、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对比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一个企业的重要部分一直被大家探讨研究,在学术界,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热议。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传统的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利润就是产品的剩余价值的体现,利润越多,就表示剩余价值越多,就说明这个企业正在处于上升期,预示着该企业的发展是很大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要加大力度,财务控制的重点也就是掌握如何指导、组织、控制、约束企业的资金,不断的为企业节省支出、积累财富,创造更多的利润。

然而对于事业单位却不尽如此,财务的重点是如何高效的使用资金,使资金真正的能够为民所用,但前提是要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不能滥用职能,对资金进行不合理的使用。事业单位的财务目标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

企业单位的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了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的控制体系,来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约束,来保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正常运营,为企业赢得利润。而事业单位实行收入与支出分割开来,是希望收缴和支出都在财政部门的直接管辖内,防止执行部门处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滥收乱支。但是,实行这样收支两条线的事业单位收支不能达到平衡,有的单位为了成功的完成目标,不断的加大资金投放,造成了很大的资金缺口,使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事业单位的职能弱化,预算不到位

由于事业单位的职能不能市场化,部门的预算做的不到位。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各个部门协调起来,积极配合,相互补充,领导部门必须重视起来,做好预算,避免出现随意改变资金范围、扩大资金的额度等问题。虽然很多事业单位也做了预算,但是这些预算并不是很严格,各种津贴、福利、超支业务比较普遍,当前一些挪用公款专项经费被挤占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专项资金难以发挥其效益。甚至有很多的部门根本不重视资金的预算,出现事后申请的情形;还有的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不严加控制,常常出现超支的情况,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抓起来,造成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率低这一现状。

(二 )资金管理不规范

首先是不能严格的把关,没有严格的适用范围,界限也比较模糊不确定,是由于资金和应办的项目严重脱轨,政府统一拨款,专项经费也从这里面出,这就避免不了人们为满足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行为,缺少限制。此外还有就是资金分配上缺少规范性,比如,上千万的学生桌椅,一些事业单位在购买基础设施时大手笔的花销,这些都是在资金分配上出现了漏洞所造成的结果。

(三)缺乏对实物的管理

现在很多的事业单位把视线只停留在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上,而忽视了对实物的管理,这样是不科学的。很多的单位在实物管理方面没有做到严格认真,而造成了实物资产的浪费、损坏甚至是丢失,这种损失是难以想象、无法弥补的。这就是因为实物的管理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弊病,使得实物资产的利用率低下。

三、完善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1、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

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各种合理的手段来进一步的解决事业单位资金的组织、控制问题,弥补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错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是指财务监管部门以及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实现预算的目标的管理活动。单位的预算不仅仅是财政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系统的工程。所以各个部门应齐心协力,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认真真的分析可能发生的重大支出要求,做好统筹安排,财务部的预算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保证本单位的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有效控制

我们要做到从源头上控制预算资金,对预算资金不仅要从数额上控制,而且还要制定出详细的明细表,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并定期向单位同事公布财政的支出情况,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进行核查,要让单位工作人员心中有数,掌握资金的动向,有效的控制单位的资金互相挤占和超支现象。

3、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

在预算执行完成之后,我们要进行总结。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实际支出超过了预算额度的,要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争取在下一次的预算执行中避免同一种问题的发生,各责任中心要以考核的结果,接受单位的奖励与惩罚。对于能够成功执行预算的部门给与奖励,对那些在实际操作中没符合预算标准的给与惩罚,目的是能够使相关的工作人员提高预算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质量。

(二)增强固定资产的控制

由于出现了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善的问题,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在国有资产的监督制度下,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对固定资产使用、处置的工作,对国有资产定情进行清查盘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账目清晰,与实际的数据一致。此外,对于单位的物品购置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制,最好使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增加事业单位财政的透明度。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事业单位如今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快节奏。单位应该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大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结语:

总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平萍.浅谈事业单位财务控制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监管;保值增值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都陆续投资设立了各类企业,由于事业单位公益属性、体制机制以及企事业财会差异等原因,事业单位在对下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监管不完善、监管不科学、监管不严甚至监管缺失等问题,事业单位怎样有效做好对下属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一项很重要的现实课题。笔者借鉴原在大型上市公司工作期间的所学所感,结合近十年来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以下四项基本原则和五个方面的具体做法,以期能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1事业单位对下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四项原则

(1)风险管控和价值创造并重。风险管控和价值创造是财务监管的两个主要目标,两者长远来说是内在一致的,最终都是提高企业价值和促进资本保值增值。但有些情形下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而需要权衡。事业单位在对所属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监管工作中,要坚持风险管控和价值创造并重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并使相关方更多地认识到、体会到风险管控和价值创造的内在一致关系。

(2)财务监管和自主经营并行。不少人对加强财务监管和尊重自主经营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财务监管严了影响企业经营自主性,自主性强了难以有效监管,从而或者是弱化监管、或者是影响自主经营。处理好财务监管和自主经营的关系,关键是要设好监管边界、遵守监管程序,使两者在各自跑道里齐头并进、一路同行。

(3)全面性和重要性兼顾。事业单位对所属国有企业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支出、债权债务事项、权益变动及资金流动等财务活动的监管,既不能留真空失控地带,也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做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和“有轻有重、轻重适宜”。

(4)原则性和灵活性兼具。“过刚易折,过宽易失”。监管过程尤其是检查沟通过程中,一方面要有上级单位的权威性,对原则问题具有刚性,对普遍规定要各企业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另一方面也要具有良好的态度与沟通技巧,各企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量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2事业单位对下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五方面做法

(1)重视财务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确保对重大事项有效监管。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管工作的重视与职责定位是基础。不同于集团企业对其子企业在财务效益、财务管理上的天然重视,事业单位受本身公益性或者半公益性定位以及机制的影响,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效益、财务活动的监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监管不够重视、监管不严等问题。因此,要提高事业单位负责人对下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重视程度,明确相关负责人和部门在企业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中。对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审计要涵盖到所属国有企业。

建立健全对所属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体系,一是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界定好监管的边界,明确监管职责与分工,规范有序科学监管。二是要制定事业单位对所属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至少应涵盖对企业会计核算与报表的监管,重大财务收支与经济指标的监管,大额负债(含对外担保)与对外投资的监管,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产权及利润分配的监管等方面,按照性质不同与金额大小实行重大事项前置审批。三是要重点突出对所属国有企业银行账户和资金活动的动态监管或统筹管理。

(2)规范会计核算,完善财务信息报送,开展财务分析。事业单位可对所属国有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及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指导、规范甚至统一,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事业单位应对所属国有企业明确要求定期需要报送的财务信息,并设置好报送表格的格式和时间要求。所属国有企业使用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的,事业单位还可直接在软件中进行在线稽核和审核汇总。

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定期进行所属国有企业财务分析、比较、评价,并上报事业单位负责人。发现异常情况的,及时要求相关企业进行原因分析并要求其提出改进措施。

(3)指导企业构建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经营指标考核,强化绩效挂钩。全面预算管理已日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和集团企业对成员企业实施监管的有效工具,事业单位应指导所属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滚动预算或者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并尽量细化收支项目,严格限定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等预算金额与比率。要求各企业提早提交财务预算(一上稿),经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审批后调整并重新上报(二上稿)。督促所属国有企业全面执行财务预算,严格进行超预算审批,杜绝随意调整预算。

事业单位应对所属国有企业设定年度营业收入、利润、资金周转速度等经营指标,可根据不同企业情况赋予不同的指标权重,引导企业按照战略定位健康发展。同时必须实行绩效挂钩考核,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绩效激励,对企业工资总额实行绩效挂钩控制。

(4)督导做好内控建设,定期自查自纠,并加强财务检查。督促指导所属国有企业建立和实施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提升所属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财务监管效能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指导各企业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在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设计一整套内控体系,并督促其有效运行。定期对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行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还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控审计。

事业单位应要求所属各企业定期开展财务规范性自查自纠,并及时跟踪督导其自纠落实情况。根据财政部门、国资部门的相关要求和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相关的专项自查自纠。

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所属国有企业的财务检查。定期财务检查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计核算的公允性、财务收支的合理性以及资产管理的规范性。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组织专项检查。财务检查结果应向企业书面反馈并督促整改,检查报告和工作底稿等材料应定期归档,以利于今后检查工作的延续性、针对性。企业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应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或者企业董事会来选定。

(5)关注下属国有企业财会人员招聘、培养及考核管理。对下属国有企业的财务经理,事业单位可进行外部招聘或在企业选调,并按规定提名、企业任命。条件成熟的,还可探索对所属国有企业财务经理实施委派制。平时对所属国有企业财务经理加强政策传达和业务培训,督促其定期开展工作总结及年度述职考评。当其遇到工作困难时及时予以协调支持,确保其相对独立地行使财务审核监督等权力。

对下属国有企业招聘、提拔、辞退财会骨干人员要及时关注,并按程序规定履行监管职责。鼓励财务骨干人员参加财税培训和职称考试。对下属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结构要定期优化、补充或轮岗交流,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良好的财会人员队伍,为企事业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技术保障。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既要懂事业单位财会知识,也要知晓企业财会、税务、法律等知识。同时还应培养一些懂企业财会理论和实务的骨干人员,以提高监管工作的专业性、一致性、可持续性。

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管是一个逐步完善、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财务监管人员应在深入领会事业单位与下属企业战略、了解业务的基础上,遵循财务监管的基本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突出监管重点,及时发现、有效处理财务问题,提高财务监管的综合水平,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9

关键词:铁路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203-02

财务内部控制是指为维护资金、资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而采取的相互制约、相互钳制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建立和完善铁路物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物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健全完善。企业对建立财务内控制度重视不够,意识淡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科学合理。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财务内控制度,但只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了事,很少执行。遇到具体问题,领导或具体办事人员就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

2.干部业绩考核制度不完善。对干部的业绩考核只强调目标利润,根据完成情况予以增资和奖励。有些企业领导为自己的私利而故意隐瞒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有时候甚至授意或暗示财务人员弄虚作假。而一些财务人员为迎合领导,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就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递延资产”和“折旧”等科目上做手脚,使其成为企业利润的调节器。为了盈利,企业该提的折旧不提或少提,少计成本,也不处理企业不良资产,企业明盈实亏。

3.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财务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水平。近几年,随着铁路物流企业业务的发展,一些财务人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精通全面业务的人少,熟悉新业务的不多。有的财务人员职业操守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中违规操作,以致于记账串项、凭证审查不严等差错时常发生,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财务核算的质量。

另外,企业财务人员大多由本单位负责人选用或聘用,他们长期工作在所属单位,会计人员的收入、福利均依赖所在单位,他们很难坚持原则,维护各方利益。特别是聘用人员,因害怕违背领导意旨被解聘,更是不敢坚持原则。在这种人事隶属关系下,对内部控制不利也在所难免。

4.内部监督弱化。一些铁路物流企业忽视对财务工作的内部监督,弱化了财务的监督职能。有些单位领导对财务法规知之较少,法制观念淡薄。不少单位领导在财务报销原始凭据上只有领导一人签字,无经办人也无会计审核,造成有些票据虽不合法,但因有领导签字,财务人员不敢抵制就报销入账;有些会计事项财务人员不知详情,出纳报销,会计只是事后记账,检查时一问三不知;有些工程项目的合同、协议、决算在领导处保管,财务档案中查不到。随着时间的流逝,领导保存的财务资料就不知去向。有的领导、财务主管对有章不循、违规违纪问题失察或者查处不力;事后监督流于形式,延时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再监督图有虚名,使操作人员的一些违规做法得不到及时纠正,管理监督乏力,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以《会计法》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财务制约机制,加强财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控力度,建立一系列操作性强、适应性广、易于会计人员实际操作与运用的制度和方法。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业务变化和管理要求,随时对有关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确保有章可循。对于各项业务工作和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应明确指出风险点以及内部控制的措施。同时,要强化制度和纪律约束,“严”字当头,狠抓财务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完善财务制度和操作规程,注重制约机制建设。

财务部门应科学合理地设置财务岗位,明确各自的具体职责,根据岗位职责和人员的业务素质状况,优化岗位人员结构,实行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定人、定事、定责,做到工作岗位清,工作范围清,职责权限清,同时,还要建立财务控制责任制,把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各单位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并对违反规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员的处罚条款作具体明确规定,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互相推逶的现象。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内控制制度的执行人。因此,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制度执行的效果。因此,企业要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造就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工作扎实、作风正派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财务工作的需要。

3.强化内控意识,落实内控责任。《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主体,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单位负责人应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提高执行财经法规的自觉性,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领导要带头执行内控制度,理解和掌握国家政策,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组织领导,不能以行政命令代替国家法令,更不能授意、指使、强令财务人员违规操作,做到与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的监督制约程序明确,并有责任和义务对本单位报出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负责。

4.监督要有力。拓宽财务监督思路,坚持内部监督、同级监督和下查一级相结合监控原则。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发挥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在财务内控中的监督作用,强化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坚持企业自查与上级单位检查相结合,并与经营者的年度考核、奖惩挂钩,而不仅仅考核企业利润指标;对于违规操作的人员坚决给予处罚,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不流于形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堵塞漏洞,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唐廷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河南科技,2012,(5):47.

[2] 刘晓东.中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对策[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5):55-57.

[3] 杨建荣,祝郡,周迎春,周晓明.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149-151.

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10

关键词:县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策略

县级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县级事业单位的人员少、财务内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资金支出不合理、决策失误等大量问题涌现。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县级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使县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具合理性。

一、加强县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县级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之间一脉相承,作为底层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关系到国有资源的累积。对县级事业单位实施最基本的管理法则,能够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确保固定资产账目真实,且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因此,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县级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证来说十分重要。

(二)降低财务风险

目前,县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较为明显。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监督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制约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的过程。而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提供完善的会计法,确保个人财务支出的合理性,使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其财务情况,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三)财务控制信息化

县级事业单位与国家事业单位相比,在科技技术支持上存在欠缺。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要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入手,通过先进信息的引进,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智能化和电子商务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县级事业单位受到经济和理念的影响,实现这一过程尚需要较长时间,但毫无疑问,现代科技对于财务会计的影响是积极的,要求县级事业单位加强其财务内部控制,逐渐的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县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对县级事业单位而言,由于人员较少,因此多采取分散管理的策略,缺少统一的管理方案。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缺少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信息失真。

(二)内控意识薄弱导致财务管理失控

很多县级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意义认识不清,监督力度不足,导致其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单位缺乏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低下,在资金支出上存在诸多的不合理,导致大量资金支出后无法收回。另外,县级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职权甚微,领导可以随意的支出资金,这是其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县级事业单位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部门预算执行不力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县级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预算涵盖范围狭窄,超预算项目多等问题。预算的随意性大,对预算不合理问题的约束能力较差。同时,对多数县级事业单位而言,预算部门成为摆设,内部组织体系并不完善,影响财务预算的最终执行。

三、加强县级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措施的方法

(一)实行县级事业单位资金集中控制

对县级事业单位而言,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体系,并且建立财务管理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流程的实施过程。并且要对其资金进行集中控制,由财务人员进行资金支出判断,并做出是否支出的决定。当然,这一过程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较好的管理能力以及超强的法律意识。目前,我国县级事业单位正在就这一问题进行改革与调整,希望未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加快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全面预算是企业单位的主要财务管理策略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企业化成为一种必然。县级事业单位由于领导人员思维落后,影响了其企业化过程。因此,要求各大县级事业单位加快全面预算管理的进程,实施企业化的财务管理策略,加强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才能促进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在预算的编制上,要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并且实现财务信息的内部透明化,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县级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执行的力度

根据县级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从财务控制内容的明确和细化入手,加大其执行力度。对于账款支出较大的,可考虑建立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收放与资金的风险评估。

(四)加快财务控制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现代事业单位越来越接近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不可或缺,只有掌握最先进的市场信息,在合理的财务管理策略下,才能确保企业财务控制的高效性。因此,县级事业单位还要加快其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进程,实现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四、总结

县级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不合理,多是由于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缺失造成。要确保县级事业单位管理上的问题,就要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调整财务管理策略,明确员工职责等方法来确保县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确保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当然,县级事业单位也不能忽视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要确保单位的稳定发展,还要实施对会计以及所有财务人员的培训,构建现代化的县级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制度。发挥县级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