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十篇

时间:2024-03-01 17:53:23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篇1

1.1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相应地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居住环境被广为关注。电力工程建设由于建筑物的跨越比较大,尤其是架空线路,使居住地的人们对于电力工程产生了排斥心理。因此,在线路工程的设计之前,要进行实地勘探,尽量避免跨越居民房或者是人群聚居地。即便是如此,地区居民也会以架空线路会产生电磁波,危害到人体为理由要求有所经济补偿。电力工程线路的布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用电难的问题,特别是偏远地区,要架设这样的线路跨越民房或者是建筑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往往会因为居民或者是当地有关部门的阻拦,将原本10~20km长的线路,就会因此而不断地延长,而且会为本地区的居民供电带来一定的影响。

1.2涉及山区林业的时候,审批手续办理过于繁琐

电力工程建设所在地理位置多为山区林地。从地区经济角度来讲,这里的山地、林业、农耕都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如果这类区域中进行电力工程建设,就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区经济。特别是架空线路,其所经过的路径都要将妨碍线路延伸的树木砍伐、修剪,给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国家《森林法》中对于电力线路通过山林就有明确的规定,需要通过审批之后,才可以施工,并且不可以影响到地方经济。但是,电力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很容易因为操作不当而与当地有关部门产生矛盾。比如,在线路越过林木上空的时候,为了保证线路安全,需要砍伐一些树木,这就需要办理林木砍伐许可证。如果此时因没有履行程序而误将国家保护的树种砍伐,就会触犯法律。

2电力工程建设的政策处理

土地是受到国家保护的稀缺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使电力工程施工建设面临着挑战。随着《物权法》的出台,其中对于无权和相邻权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对于电力工程建设来讲,意味着政策补偿费用大幅度提升。处理好工程施工与政策处理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亟待决绝的问题。

2.1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宣传力度

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环节复杂,涉及到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区域限制条件等等,会形成多重的矛盾关系。要使电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就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当有制约施工项目的问题出现的时候,针对实际情况,要合理地进行政治思想工作,与政府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当有问题出现的时候,要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做到循序渐进,将妨碍工程建设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在与有关政府进行合作的时候,要针对当前,着眼于长远,用高瞻远瞩的眼光来客观地处理问题。在遵循大方向的前提条件下,积极参与,配合引导。在对外联络的过程中,要以相互尊重的心态进行政策处理工作。针对与地方部门以及与群众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冲突,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大力宣传电力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有序展开,使人民群众了解到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2.2强化电力工程施工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

提高电力工程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是做好施工政策处理工作的重点。要定期地对施工队伍进行专业技术和专业素质培训,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激励机制,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充分地发挥工程建设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2.3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当地的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给予必要的补偿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补偿标准没有确立下来,并且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逐级管理模式,导致工程开工之后,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施工单位在开工之前,要做好实地调查工作,比如线路所要进过的地域特点、乡村名称,包括杆塔所处位置是否已经妨碍了当地民的正常生活等等,都要明确记录,并且罗列出清单,这样,就可以提前做好工作,避免工程施工了因所引起矛盾纠纷而影响工程进度。政策处理的补偿费用要灵活多样,避免单一化。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合理的补偿计划,以便于执行的时候有规可循。

2.4政府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建设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鉴于其具有跨地域的特殊性,就需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给予配合。与此同时,有关的法律法规要逐步地完善,特别是补偿标准问题,要在遵循有关规定前提条件下,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地定期修订。

3结束语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篇2

【关键词】党校教师;政策宣传;调研工作;职能作用

党校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部门,其首要任务是宣传和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地理解、宣传、诠释党在不同时期的大政方针和各级党委在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速猛发展的今天,其研究该以怎样的方式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作用,她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她的立足点在何处,这是我们每个党校人不能不关心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政策宣传工作在党校教育中的定位

“党校政策宣传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求规律、提出对策,为社会实践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由上述可见,政策宣传是党校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是党校重要的“软实力”。作为基层党校的政策宣传工作应该充分发挥理论阵地作用,出成果,出人才,做到“四个服务”。总之,在基层党校的工作中,一定要把政策宣传的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并牢牢把握好政策宣传的方向,特别是要找准政策宣传的立足点。同时,还要根据中央、地方不同时期对中心工作的变化调整,积极研究、探索,创新政策宣传工作新的切入点,并将党校优秀成果通过多种渠道推向课堂、推向社会,使基层党校的科研成果真正发挥出她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党校政策宣传工作的作用

(一)党校政策宣传工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

党校必须坚持政策宣传“四个服务”的方针,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实现本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探索出党校政策宣传工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有效途径。

(二)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提升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水平

要提升为党委政府决策的水平,社会调研是重要的基础。调查研究既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也是党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整合校内资源,形成攻关合力。其次,依托外部优势资源借势发展。D是发挥县市区党校贴近基层的优势,设立调研网点,吸收县市区优秀的宣传人员参加,就相关问题可随时去调研,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启发教师的思维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宣传的深化和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减少调研的时间成本,确保调研的真实性,带动区县党校的政策宣传工作。

三、新形势下加强政策宣传策略

(一)加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夯实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让基层党组织高举旗帜迈步前进。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了党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由此可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党校要要利用其职能优势,充分发挥党校培养基层干部的主阵地功能,围绕县情,结合县两会内容,有针对性的解读各级党政重要会议精神,让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情,通晓党情和国情,对比当地县委的战略决策,既找到地方上的发展差距,同时也看到发展的前景,从而激发全县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信心,齐心协力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当前,我们党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作为党校要俨然高举党的旗帜,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认清形势,加强作风建设,让全市各单位 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把学习党规、学习系列重要讲话作为这次教育的基础工程来抓,着力在学深、学懂、学透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作为学习教育的一个根本要求来贯彻,引导广大党员坚定不移地向党中央看齐、向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地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践行“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标准,每一名党员都要对照这把标尺,对照所在党组织提出的合格党员要求,经常检视自己、校正自己,切实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在践行“四讲四有”标准基础之上,走在前列、当好表率。目的在“改”,就是在开展学习教育时,要突出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科学调研,摸清地方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合理建议,更好地实现党校自身的价值,有效发挥党校在“两学一做”活动中的职能作用。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篇3

但也必须看到,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漠,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仍时有发生:极少数党员、干部在一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大政治问题上说三道四、我行我素;有的对中央的决策和要求阳奉阴违、另搞一套;还有的不负责任地道听途说,甚至捕风捉影,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这些都是党的政治纪律所不容许的。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刚刚开局,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严明的政治纪律作保障。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充分认识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确保政令畅通,为顺利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纪律意识。明确规定,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总书记指出,遵守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

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坚定政治立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纳入各级党员、干部教育的整体规划,作为党课教育、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意识。要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不定期地督促党员、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进行查摆剖析,有针对性地纠正违的政治纪律的问题。

要坚决维护政治纪律的严肃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政治纪律的约束,决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对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决不允许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党的政治纪律是高压线,任何党员,不论其在党内的威望和职务有多高,只要是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都应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纪依法予以严肃惩处,决不姑息迁就。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篇4

大家好!

今年,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区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地区各级交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方针政策,克服特大洪灾等各种困难,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交通建设步伐,加大整顿和规范交通市场秩序工作力度,措施到位,工作扎实,实现了""交通发展的良好开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至二级公路的修建工作,至、至两条三级扶贫油路的修建工作已接近尾声。二是在建的路网工程进展顺利。截止年底,至二级公路已完成投资5476%,至三级扶贫油路完成预算投资36%。三是边境公路尤其是沿边三级公路建设进度快、质量优,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四是通乡油路建设按计划进行,共修建了5条755公里油路,工程质量较好。到年底,全地区公路里程达656692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2089公里,三级公路34205公里,四级公路394503公里。

公路、水路运输生产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430万吨,货运周转量10850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持平。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3000万人,客运周转量1890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8%。全年完成水上旅客运输量1714万人,客运周转量1406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10%和下降339%;完成水上货物运输量4496万吨,货运周转量470722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105%。

整顿和规范交通市场秩序工作初见成效,交通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公路运输中的各种非法营运、欺行霸市等行为基本遏制,旅游船、横圩渡船的安全管理得到加强,交通建设中的招投标程序和行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在"以德治交通"、"四项教育"活动中得到提高。通过开展经营资质等级评定,运输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道路运输企业成功地实现了重组,组建了广西百色地区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增强了企业竟争力。专线车客运、直达快班等运输方式发展继续加快,交通行业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加强,运力结构和分布进一步优化。

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年内运输企业没有发生大的责任事故,彻底扭转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被动局面。

全地区交通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去年我局被国家人事部、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被区党委授予"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被地委、行署授予"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年我地区交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富民兴百新跨战略的实施,坚持质量和效益为前提,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深入整顿和规范交通市场秩序;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抓好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据此,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放松,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国家继续把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一项主要经济措施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创造条件,多上快上项目,全力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推动百色交通建设取得新发展。

今年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占全区的333%,他在广西占的比重最大,目前已落实建设资金近50个亿。今年百色交通将进入新跨越发展时期,今年也是百色交通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重点是抓好国家规划的国道主干线、西部省际通道和通县油路工程的实施,确保续建项目加快进度,争取新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和路网工程,并适度增加通乡(镇)等级路、油路改造及民工建勤公路建设规模。预期目标是:2个重点项目、11个路网项目和一批通乡油路要新建或续建。两个重点项目是:①--村口高速公路,将在今年9月份动工;②航运枢纽,在年内动工。11个路网项目是……

今年交通建设任务艰巨,在加快交通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质量和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制度措施,促进质量稳步提高。注意做好项目特别是路网工程的测设线、地质勘察等工作,确保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深度,控制好工程投资。我们的措施和建议: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篇5

人大个人工作总结一年来,在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支部的领导下,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帮助下,较好地履行本职职责和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一、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本人能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十六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区委和区人大党组及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能努力学习人大工作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刑法、诉讼法、人大个人工作总结一年来,在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支部的领导下,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帮助下,较好地履行本职职责和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本人能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十六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区委和区人大党组及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能努力学习人大工作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刑法、诉讼法、组织法及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关注热点,努力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本人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能热情耐接待来访群众, 及时做好登记、整理、归类,并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等程序,转交有关职能部门办理,做到件件 有落实,事事有答复,让来信来访群众满意。 三、围绕申心和职能,抓好宣传报道工作。 本人能够围绕常委会的申心工作和三大职能,认真做好《湖里人大简报》的编辑、发行宣传工作,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令;及时宣传反映人大常委会的抉定、决议、工作重点及代表的好人好事;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常委会了解社情民意、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四、认真做好服务与协调工作。 服务与协调是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职能。本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协助办公室主任协调各种工作及关系,能积极为"三会"和代表服务;能主动承担完成各类接待任务,;做到周到细致,尤其是在接待大型团队时,如筹划组织全国十六城区人大工作联席会等,都能积极主动各种出色地完成任 务; 五、加强自身修养,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本人能够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严格遵守公务员管理规定及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能坚持原则,服从组织,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尊重领导,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 六、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一是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不够。迸一步加强对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存在着只要能把工作完成就行的思想。要进一步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工作,力求在工作上有所创新。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篇6

【从实行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20年】 二、加强法制建设、坚持实施改革 (三)贯彻国务院[1999]2号文件,实施农电体制改革农网改造 3.水利系统农村电网改造 (1)水利部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全国水利系统农网改造工作,并通过试点,指导面上工作。各省(区、市)水利厅和有关地县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网改造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共同抓,层层落实责任制。 (2)针对农网改造中出现的上划、代管、虚设产权控股、贱价收购农村水电资产,挫伤地方、群众开发农村水电的积极性,影响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被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采纳。如农网改造贷款实行“一省两贷”的政策;自发自供县按独立配电公司方向进行改革的政策;以未来电费收益权作为农网改造贷款质押担保的政策;农网改造贷款还贷期延长到20年的政策;西部贫困地区农网改造资本金由国贷改为拨款的政策;农网改造还贷在全省(区、市)范围内加价均摊,实行“一省两贷”的省(区、市)建立农网还贷资金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促进了贫困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水利系统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 (3)到2000年底,水利系统农网改造完成投资80亿元,超过到位资金20%。累计新建和改建高低压变电容量475万kVA,高低压线路16.6万km,改造配电台区45352个,累计完成1828个乡镇电管站改革,这些地方用电管理,都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大幅度降低了农村电价,提高了供电质量和安全性,农村用电量显著增加。 (4)到2003年底,水利系统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5年中累计完成投资204.6亿元,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82座、容量215.7万kVA,35千伏变电站853座、容量341.6万kVA,110千伏线路1595km、35千伏线路1.19万km、10千伏线路14.21万km、低压线路45.82万km,改造配电台区11.79万个,更换高耗能变压器10.99万台、容量557万kVA,改造农户计量方式实现一户一表1400多万户。通过农网改造,电网结构薄弱、设备老化失修、损耗高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低压线损由原来的30%普遍降到12%以下,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大大提高,用电安全得到保证。农网改造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在注重改善农网结构、提高农网供电能力的同时,还重视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农村电网的现代化水平。与农网改造相结合,水利系统乡镇电管站改革基本完成。农网改造和乡镇电管站改革完成的地方,都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用电管理,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率,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城乡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农民的到户电价大幅度下降,每年可直接减轻农民负担20亿元。截至2008年,水利系统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农网完善工程加紧进行,进展过程较为顺利。 (5)新中建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农村水电电网改造,与农村水电电源建设、电气化建设相结合,推动了农村水电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从困境中崛起,从崛起中创新 回顾农村水电的发展,出现过多次大的困难,如1960年代的“一平二调”,1970年代的“大电到小电砍掉”,1980年代的“联营”、“代管”(起始于1981的浙江“联营”,到1988年的四川什邡“联营”和贵州铜仁“代管”),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以来,在电力垄断体制的严重影响和水利部门不再管理水电的误解和误导下,所发生的“不让上划、代管就不安排农网改造资金,”“先改制后改造”、“电水分开”、“发供分开”、“上划代管”、“控股股改”、“贱价收购”,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无一不是依靠党和国家的重视、关注,方针政策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通过反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篇7

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为实现政治主张、确保先进性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主要内容就是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它在党的建设中处于核心的根本的地位。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一直把政治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确定重点建设内容和具体任务。

民主革命时期,尤其是建党初期,确立正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是党的立足之本。为此,我们党首先制定了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在193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政治经济纲领。其最高的纲领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和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他认为,党的建设的核心是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党要实现正确领导,全靠政治路线的正确。刘少奇同志在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时也强调,的建党路线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为此他把政治上建党与思想上建党一并称之为的基本建党思想。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对党的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进行了新的阐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世纪之交,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以及如何建设执政党的根本问题,并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六个关键环节: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更为具体地论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他指出,善于从政治上提出和处理问题,保证革命和建设任务的完成,是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进入新世纪,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确立了以“一个主线、五大建设”为内容的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同时反复强调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执政党的问题。

党的十以来,同志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并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提出并强调了“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政治意识”“政治勇气”“政治责任”“政治任务”“政治品质”“政治能力”“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底线”“政治上合格”“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政治清明”“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忠诚”等一系列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和话语体系,呈现出更加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并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融为一体的新格局。

二、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宝贵经验

95年来,我们党围绕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及方针政策持续努力,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为我们深入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及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制定和坚持党的政治纲领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前提。政治纲领是一个政党政治主张的理论概括,是党制定大政方针的根本依据,也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旗帜。我们党从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把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党的最高纲领,并根据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确定不同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我们党实现基本纲领的同时,就是在为实现最高纲领而奋斗。尽管在探索中我们党也有过失误,但由于始终坚定地按照党的政治纲领确立的目标而努力,因而,总是能够总结经验,自我纠正错误,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也就是说,95年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所做的一切,无不以实现党的政治纲领为目的为引领。

2.制定和执行正确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中心任务。政治路线是为实现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目标而制定的政治任务及基本道路、基本方针和基本方法,是一定时期党的政治主张的集中体现。政治建设的核心就是制定一条符合实际的政治路线。实践证明,能否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对党的事业影响极大。比如,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就是因为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正确政治路线,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正确政治路线。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作为中心环节。

3.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政策和策略是党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某个领域、某个方面、某项工作的具体指导原则,是将政治路线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行动准则。由于涉及面宽广、具体情况复杂,因而制定和执行具体的政策策略就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在运动中,曾经发生过侵犯中农利益、扩大打击面等“左”的偏向,对此,党中央通过调整政策和策略,使运动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后,我们党调整了农村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特别是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政策,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机制。

4.维护权威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党的总章程、总规矩,是党的政治路线、政治纲领和方针政策的集中体现。党的政治路线、政治纲领及主要的方针政策只有得到的确认,才能成为引领全党统一行动的精神旗帜。从党的历史看,党的最高纲领规定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不能改变的;而党的基本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却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因而,以的权威及时正确地制定党的基本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就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5.保证全党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保持全党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是党团结统一和坚强有力的根本政治基础。保证党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在现阶段首先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与坚持依法治国完全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因此,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和政治原则。

6.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抓党建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曾指出: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由于我们党坚持围绕政治路线加强自身建设,使党不断发展、壮大和成熟,成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也正是由于我们党紧紧围绕基本路线开展党的建设,才使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迫切要求更加重视和强化党的政治建设

在新的历史转型期,我们党面对前所未有的繁重任务、超乎想象的复杂局面、世所罕见的严峻挑战,既需要非凡的政治勇气、政治胸襟,在根本立场、根本方向、根本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更需要高度的政治清醒把脉伟大斗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科学确立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方针和政策,进而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进一步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布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有五大建设不可替代的功能定位。政治建设规定着党的性质、宗旨、原则和根本行动方向,在党的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思想建设是政治建设的灵魂和基础,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是政治建设的组织制度保障;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则是政治建设的外在表现。政治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并总是与党的其他建设紧密联系着。当然,由于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实际情况和重点任务有所不同,因而党的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建党初期,党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重点是政治上建党。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重心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在党员队伍成分以农民为主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从教育上入手解决广大农民党员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问题,因而党的建设重点就从政治建党转向思想建党。“”结束后,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成为迫切需要,因而这一时期党在思想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也都是围绕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首要政治任务进行的。进入新时期,在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之后,总结“”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提出了重视制度建设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党内思想问题、干部问题、作风问题、腐败问题逐步突出起来,因此,在党的建设上又逐步形成了以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为重点的“五大建设”格局。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一个整体转型升级期。这种整体转型升级,一方面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要求党的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形成思想建党、政治立党、组织强党、作风正党、制度治党、改革兴党的新格局;另一方面要求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重视顶层设计的决策机制。而顶层设计的核心就是制定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可见,无论从党的政治建设功能定位看,还是从现实需求看,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进一步强化党的政治建设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2.增强党员政治上入党的意识,深化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长期以来,我们党突出强调党员思想上入党,而把政治上入党的要求内化于其中。现在看来,思想上入党虽然十分重要,但并不能完全代替政治上入党的要求。客观事实告诉我们:人的思想和实践在现实中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一方面,人的思想认识是随着实践不断变化的,过去先进不代表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不代表未来先进、某方面先进也不代表全部先进。另一方面,人的思想是复杂的、潜在的,认识到是做到的基础,但认识到并不一定能做到,面上表达的思想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思想,现实中存在的“两面人”现象就是知行不一、言行不一的客观反映。因此,看一个党员是否思想上入党,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最终要以其具体的实践行为来检验。在党长期执政的今天,强调党员政治上入党尤为必要。革命战争时期,外部敌人的存在对共产党员形成了巨大压力,在那种情况下,不讲政治生存都成问题。在党执政后,这种直接的外部压力骤然消失,党员的行为主要靠内生动力,因此容易懈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的条件下,思想上、政治上异化的情况更容易发生,因而强调党员在政治生活中严格遵循党的纪律和规矩,并以此来考量和检验党员是否合格便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而政治上入党一生一致。应当明确的是,对党员提出政治上入党要求绝不是否认党员思想入党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党员思想入党和政治入党是一种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两方面都强调,两方面融为一体,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七一”讲话中,同志一方面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另一方面又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两者有机结合的治党理念。在实践中,党中央明确地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定位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部署,强调“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实际上就是把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党员思想上入党和政治上入党有机结合起来的生动实践。

3.遵循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规律,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开展党的建设。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来开展,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一规律,现阶段党的建设就要紧紧围绕十以来我们党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遵循这一规律,就要坚持从巩固执政地位和增强执政能力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解决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不能为的问题,以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对各项工作的正确领导,以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创新实践来促进与检验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4.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首先要以为根本遵循,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坚决同各种地方主义、部门保护主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违规行为作斗争,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其次,要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构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长效机制。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保障。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要解决发扬民主不够问题、又要解决正确集中不够问题,还要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着力提高制度治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再次,要从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做起,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党员实际,丰富活动内容,创新管理教育形式,着力打造一个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篇8

关键词:输电线路 运维 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发展的基本情况

电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业也步入了崭新的大规模建设时期。电网建设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截至2012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为50.7万公里,同比增长6.7%。电力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输电线路运行方面凸显出诸多问题,如何保证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是电网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树线问题

近年来,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农民发展林业种植,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植树,忽视线路安全通道问题。为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留下隐患,特别是跨越防护林区,涉及个人、集体以及国家林业政策保护,一直是线路运行部门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2. 线下违章建筑、施工问题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变电站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地段,输电线路就不得不经过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区,线路防护区内违章建筑现象较为严重,导线与建筑物间安全距离不够,给线路安全运行带来重大隐患,给线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带来严重挑战,另外,在施工中施工车辆设备过高没有考虑安全高度,线路极易发生放电事故。

3. 线路外破问题

由于线路本身的特殊性,塔材经常受到不法分子的盗窃,在运行维护中时常发现铁塔辅材、拉线及附件设施被盗。另外在线路附近开山、炸石。石块击中导线、绝缘设备造成线路绝缘子破损、导线损坏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4. 异物危害问题

风筝线、塑料薄膜、广告条幅及铝箔纸吹到导线或铁塔及绝缘子串上都容易造成线路跳闸。

三、工作采取的措施

(1)加强输电线路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对特殊区域的重点地段增加巡视次数,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对新建线路工程,要严格把关,对防护区内树木、建筑物应彻底清除并保留相关依 据,以便以后查询。

(3)对线路附近的农业区域,与种植人签订《安全协议》,明确责任,告知种植人有任何情况及时与电力部门联系、及时对塑料大棚进行加固,遇到恶劣天气应及时组织特殊巡视。

(4)在学校及居民集中居住地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居民、孩童不能在线路附近放风筝,提高人们对电力设施保护的自觉性。

(5)针对线路设施被盗问题,积极投入资金对线路铁塔、拉线螺栓进行加装防盗帽处理,严重地段进行全塔防盗。同时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同时加大对废旧物资收购站的清查,堵塞销赃渠道。

(6)成立专门的电力稽查大队。保护电力设施工作,与当地行政部门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建立完善行政执法机制,打击多起破坏、盗窃电力设施的不法行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对策

(1)建立线路防护区域登记制度。通过对线路的巡视, 把线路防护区内的违章建房及塑料大棚、其他建筑物、树木、挖沙取土、器材丢失等问题进行登记备案,做到对运行维护工作心中有数,定期对重点区域进行特殊巡视。采用与用户签订《安全协议》、发放《危急电力设施紧急通知单》、派人蹲守等方式,尽量将危害降至最小。另外,在每年的植树季节来临前主动与当地政府、乡镇村联系,引导、宣传大家不要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种植树木。

(2)依据法律法规保障运维工作。在输电线路建设施工期间,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电力法》、《合同法》、《土地法》等一系列国家法规,制定规范的输电线路通道防护、房屋拆迁、树木砍伐等一系列电力设施器材保护文件,确保施工单位与沿线各级行政部门签订有关电力设施保护方面的档案资料,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文明政策处理工作。 确保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合法,以便日后输电线路运行单位运行维护时有执行依据。

(3)加强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对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人依法进行处理,必要时请政府部门、公安机关进行处理,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线路安全。

(4)增强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有关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为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增强群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检举、揭发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违法犯罪行为,并根据情况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提高人民群众积极维护电力设施的积极性。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篇9

关键词:特区模式;革命根据地;经济特区;行政特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A8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3-0014-04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面对各种不同时期和各种不同的历史任务,大都是没有什么先例可循,而都需要领导者根据客观实际加以摸索,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解决之。中国共产党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执政到长期执政的巨大变迁,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取得胜利道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总结并实行“特区”模式,作为自己摸索、检验理论和路线正确与否的“试验田”、“排头兵”,然后形成以小见大的“特区试验”制度。这一探索模式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一、创建根据地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的有效探索

1.工农武装革命时期的“苏区”对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价值

ス民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面对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只剩下唯一选择:高举革命大旗,进行武装反抗。党首先召开了“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开始了独立创建红军和领导土地革命的新时期。根据党的总方针和在湘、鄂、赣、粤等省发动农民秋收起义的总任务,党在各地先后组织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多次武装斗争。但是,由于照搬十月革命的“中心城市”斗争经验,结果遭受严重挫折甚至是归于失败。

ピ谠馐苤卮蟠煺壑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自觉运用“苏区”模式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并迅速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苏维埃政权)。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红色政权的建立,成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标志。同时,、率领南昌起义的剩余队伍,在千里转战过程中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有出路”的思想,到达湖南南部发动了夺取湘南七个县的湘南起义,使部队转危为安。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湘南暴动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很快改为工农红军第四军),打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亍…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创建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根据地。”[1](p309)

ゾ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将共产党的革命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ピ诰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建设中,经过对军队的三湾改编,首先确立了“支部建立在连上”的制度、在部队中建立民主制度,强调军队纪律教育。把部队完全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为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边界创造的游击战,影响深远,以至于在抗战时期,这一战术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同时,面对共产党组织迅速发展和农民党员占大多数的新形势,1928年9月,边界进行了“洗党”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整党运动。

ヅ砼攘斓嫉暮B椒岣锩根据地“苏区”,第一次打起了苏维埃的旗帜,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苏维埃政府,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在土地革命时期,海陆丰苏维埃走在当时历史洪流的前头,率先进行了这一实践,这是它的一个伟大功绩。

ネ恋馗锩时期共产党先后创建了15块革命根据地(苏区),探索出“苏区”模式。这一崭新的革命根据地“苏区” 实验模式,无论在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等方面,还是土地革命、党建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这条独特的革命新道路,是在经历了严重挫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党在初步探索革命新道路上的一次完美的“特区” 实验,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进程,同时也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转折。

2.全民抗战时期的“边区”对促进新民主主义理论走向成熟的价值

タ谷照秸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主要任务从苏维埃革命路线到抗日民族革命路线的转换期,它的主题是团结抗战,但是它不仅仅是抗战,还伴随着一些深刻的、根据地内部的社会改革,形成了一个以抗战为中心的、全面的、广泛的、深入的政治和社会动员。笔者认为,从土地革命时期发展来的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在其他地区相继建立了18个抗日根据地,它们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边区”实验基地。

タ拐饺面爆发后,我们党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2] (p158)”!并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克服在统一战线中王明的右倾错误,形成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有利、有理、有节的团结和斗争原则,形成了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

サ吃诘泻蟾据地进行了影响新中国未来的艰难探索试验。最重要的是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在根据地,共产党探索了政治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制度、民主选举制度、财政制度、廉政制度等,向全国人民表明,“在敌后仍有中国自己的、民主和自由,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中国。” [3](p145)面对日、伪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共产党强调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面对根据地机构臃肿,实行了“精兵简政”探索;开展“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 (p213)的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为重要,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创举。

ヌ乇鹗窃谥泄擦届六中全会上,等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标志着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共产党由自发阶段转向了自觉阶段;对军队的作战和建设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所以,“抗日根据地实际上是一个独立富强、和平民主的新中国的缩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 [3] (p57)可以认为是对新中国的“特区实验”,在此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了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思想,同时再次实现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伟大转折。

二、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治国理政理论的有效探索

1.改革开放中的 “经济特区” 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价值

ゲβ曳凑的任务完成后,邓小平指出:“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2] (p54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4] (p117)这里的对外开放就是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金。对内开放就是在国内实行全面的改革。但是,面对这样的政策,国内外存在诸多疑虑。我党再一次成功的运用了“特区” 试验模式,以事实作出了回答。

ナ紫仁歉母铩R缘诵∑轿核心的中共中央成功的运用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探索到的“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的理论,首先进行了农村改革。陈云指出:“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是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而且人口多,土地少……要认清我们是在这种情况下搞四个现代化┑摹! [2] (p542)这里的核心问题是用什么方法尽快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人民积极性。此时,在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开始实施“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广汉县向阳的社员砸掉“”牌子。面对这种探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和地方领导采取了支持的态度。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2] (p245)9月,中共中央进一步指出:“在生产队的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达93%。” [2] (p546)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开始废除建立乡人民政府。到1984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这项任务。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几年来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决定,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4] (p83)。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废除,其实就是在运用“特区” 模式在进行探索。这种探索不仅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还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等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为我国的全面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结合开辟了新的广阔道路,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中国化的新征程。

テ浯问强放。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党中央再次运用“特区”试验模式――经济特区来探索中国的开放。经济特区最初只是1979年试办的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四市出口贸易加工区,这可以说是“特区” 试验,到次年的五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这四个城市改称“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经济活动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予以优惠和方便;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4](p51)从此,经济特区在中国东南沿海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场”,发挥着巨大的示范和探索作用,取得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邓小平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4] p51-52)他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6](p957)经济特区率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城市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如今,中共中央、国务院仍然注重创新特区的带头示范作用。2005年9月指出:“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的更好”[5] (p17)。今天,新一轮战略布局的试验区开始扩大到东北、中部、西南等地区,在空间上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延伸,并且可喜的是,它们的发展动力不再主要来源于政策或财政倾斜。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性飞跃,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建立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价值

ズ推浇饩鎏ㄍ濉⑾愀邸澳门问题,是祖国统一的重大问题。但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和平解决,就必须考虑这些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新中国成立来,祖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长期分离,各自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发展。双方社会制度根本不同,不可能使任一方发生根本社会制度变革。因此,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就必须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统一方针。这就只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为了解决,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发表了关于大陆和台湾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初步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但是,到了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更加完整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觉得这是个新语言,是前人未曾说过的。也有人怀疑这个主张是否行的通,这就要拿事实来回答” [4] (p102)。按照这一构想,中英两国政府经过近三年的谈判最终达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协议。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也为澳门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经验,中葡两国政府经过不到一年的谈判就达成了解决澳门回归祖国的协议。这之后的十几年间,中国为实现“一国两制”下和平统一祖国做了充分准备,终于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起,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从而使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祖国,雪洗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耻辱。 “一国两制”“这个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起了不说是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4] (p102)”。这一科学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没有提到过。香港和澳门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顺利回归祖国,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验证了“一国两制”设想的科学性。回归后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也证明了“一国两制”是和平推进祖国统一的唯一合理方针,为解决、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探索到一条光明大道。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和平统一祖国问题上的“特区试验”模式的成功运用,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丰富了列宁主义、思想的统一战线思想,进一步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为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中国化添上了光辉的色彩。

プ苤,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特区相对于改革开放是一个试验,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4] (p133)正是“特区” 试验模式的运用,促使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特区” 试验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オ[1]叶左能.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4).

オ[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6) .

オ[3]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进现代史教研室.中外学者论抗日根据地 ―― 南开大学第二届中国抗日根据地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5) .

オ[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オ[5] 张志强.中央布局“第二代”特区,“大深圳”有望浮出水面[J].乡镇企业导报,2006,(4).

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别篇10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创办中央党刊16种,抗战期间存续或新办的有4种,分别是《党的工作》《解放》《群众》和《共产党人》。《党的工作》创刊于1936年6月10日,是党中央指导党的各方面工作的内部刊物,发行范围涉及党和军队相应级别的干部和机关,停刊于1937年12月10日,总计发行48期。《解放》是党中央于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创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经过与斗争后取得合法地位的“政治理论机关杂志”[1],发行机构分布广泛,除延安外,在各根据地、全国一些大城市均设发行点,读者群涉及众多,不仅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而且还包括上层人士。《解放》停刊于1941年8月31日,总计发行134期。《群众》创刊于1937年12月,与《新华日报》可谓两位一体,是党中央在国统区创办并公开发行的党刊,先后经历了武汉版、重庆版、上海版和香港版。香港版时期《群众》的海外影响很大,“主要销往香港、南洋和海外,也有一部分销往内地”[2]。《群众》停刊于1949年10月,总计发行405期。《共产党人》创刊于1939年10月,是党中央在延安创办的主要涉及党建的党内刊物,发行到延安、陕甘宁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国统区等区域的中共党组织。《共产党人》虽通过党内阅读传播,影响力却不可小觑。《共产党人》停刊于1941年8月,总计发行19期。由于特殊历史时期,抗战时期的四份中央党刊并不一定都能按原定日期出刊,虽然只有《群众》与中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战胜利,但它们都对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思想进行了宣传报道,对错误思想进行了及时批判。

一、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传播有利于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共最根本的一条政策。1940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论政策》强调:“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决不会变更的”。

1.抗战爆发前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1937年2至6月,中共派代表与进行了多次谈判。同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号召全党“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利,实现对日抗战而斗争”,“在目前新阶段内,我党工作中心的一环,应该是抗日的民主运动的发展”[4]。4月24日,《解放》刊登的《迎接对日直接抗战伟大时期的到来》,文章指出:抗战意味着开启了“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利、实现对日抗战的”[5]新阶段,并在文中对中共的诚意和政策转变的可能性等等涉及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释和分析。5月1日,《解放》刊登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一文,他强调要建立坚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基本实现国内和平的基础上,目前的任务是争取民主;而且,他还从辩证唯物历史观层面,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5月2至1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苏区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和关于政治问题的结论,即《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群众》于5月24日第4期全文刊载。1937年9月22日,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次日发表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0月2日,《解放》第18期对《宣言》全文特载。并且,本期还把9月29日发表的《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分别加上四个小标题予以全文刊载,文章强调:统一战线建立后,还需要注重民众、共同纲领、必要改革等以使统一战线得到充实和坚固。

2.对巩固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7月7日《解放》第七十五、七十六期(合刊)和7月16日《群众》第三卷第八•九期(合刊)不仅均予以全文刊载,而且这两期几乎成了七七纪念特辑。其中,两刊都刊发的文章有:《当前时局的最大危机》、《抗战两年》、《反对妥协投降坚持抗战到底》、博古《抗战二周年纪念献词》、王稼祥《目前抗战的政略与战略的中心问题》、刘少奇《巩固团结粉碎敌人的阴谋》、邓发《坚持团结才能争取最后胜利》及《十八集团军彭副总司令谈坚持河北抗战与巩固团结》。《解放》刊载的有:《我们一定要胜利》。《群众》刊载的有:时评《今天只有抗战,只有胜利》、吴敏《国共两党声明团结抗战》、邓小平《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这些都是对《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的“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6]三大政治口号的支持与积极宣传。抗战期间中央党刊的七七纪念活动,尤以两周年为甚。

二、对《论持久战》等宣传扩大了中共抗战方针政策的影响

抗战时期,持久战、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统一战线一样,都是中共重要的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党刊对此也进行了积极宣传。

1.对《论持久战》的宣传1937年8月,洛川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开辟敌后战场。1938年5月,分别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解放》第40期、《群众》第二卷第3期均全文刊载)与《论持久战》(《解放》第43-44期全文刊载)。《论持久战》把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更为明确地概括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7],最终实现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军事战略上,由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运动战向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的重大转变。《群众》第一卷第10期至12期专门以大号字加边框以示强调,大力宣传《论持久战》单行本。中共认为,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主要的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游击战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战略作用具体表现在:现实角度它是辅助正规战,未来而言是使它也变成正规战。游击战争的战略纲领包括:处理好战争中的几对辩证关系:防御与进攻、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配合正规战,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与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

2.对中共游击战经验的宣传《解放》和《群众》登载了许多用鲜活的实战经验换来的对游击战争及重要性深刻体会的文章,它们一方面反映了中央决策的预见性和正确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党刊对中央决策的积极宣传和支持。在《解放》第一卷《把山西成为北方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一文中指出:游击战能够消耗、疲惫、瓦解、打击直至驱除与消减日军。任弼时在第29期《山西抗战的回忆》中,结合敌我实情分析,指出参加山西抗战的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是运动战和游击战,它们不仅具有我军历史上形成的优势,即机动果敢迅速秘密的特点,而且也证明:当敌军深入远方后方时,人民的游击斗争是抗战极其重要的一支力量。在《解放》第43-44期发表《八路军抗战的一周年》,文章分析了华北抗战的成绩,实际上是从实践层面佐证了中央提出的游击战战略纲领的正确性。在《论华北正规战的根本教训与游击战争发展的条件》中认为:抗战之初我军正规战的根本教训在于消极防御,分析了此战术不适合中国的原因,并说明游击战的意义及其施行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文章在正规战的失利与游击战的胜利的对比中彰显了游击战争的正确性。《群众》第一卷第10期刊发的《八路军半年来抗战的经验与教训》一文指出,我军今后的战斗主要应采用运动战、游击战并适当配合扼守要点的阵地战,但是,由于抗战的复杂性,不可能单凭一种战术取胜,因此要适时辩证运用战术;同时,要注重发动广大民众战争并意识到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

3.对中共游击战争理论的宣传就《解放》而言:第28期郭化若在《抗日游击战争战术上的基本方针》中认为,游击战争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在群众方面,要发动、组织、武装、相信、联络、依靠、帮助和爱护群众;在军事方面:要主动、灵活和积极。陈伯钧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指出,袭击是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其要领包括袭击驻止之敌十二条和袭击行动之敌十八条。第31期水侠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破坏》,在阐明了游击战争中对敌人后方及交通破坏的作用及事前准备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涉及了对敌电线电杆、桥梁、道路、飞机及机场、汽车、坦克车、火车、火车站、兵站、仓库等具体的破坏方法。就《群众》而言:创刊号发表的任淘的《开展游击战与武装民众》认为,武装民众是实行游击战的前提,应该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与领导、完善武器配备、民众自觉等方面实现武装民众。第一卷第9期《关于游击战争》一文,厘清了种种对于游击战的非议之声。在第一卷第20期和第21期《论游击战争》中指出,要依据政治、经济、人员、武器和交通等条件决定战略战术。在第一卷第23期《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中分析了开展河北平原游击战争的形势和具体方法。

三、对“亡国论”“速胜论”的批驳

提高了持久战思想的影响抗战时期错误的思想很多,社会上流行的有“亡国论”“速胜论”等。抗战前,还纠结于是否开战,而抗战后,就从“打不打”的问题转变到了“如何取胜”的问题。而随着战事的展开,除了弥漫着的“速胜论”,抗战前“抗战必亡”论也转而变成了“再战必亡”论。抗战时期中央党刊在对持久抗战思想进行深入解读的过程中,实际上达到了批驳错误思想、提高正确思想影响的客观效果。早在“七七事变”前,就指出,“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9],1936年7月,又对中日战争形势作了一般的估计,并提出了争取胜利的各种方针。“七七事变”后,、、等在南京国民政府军事会议上提出:战略上应实行持久防御,战术上应采取攻势。中共洛川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强调:“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10]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共抗日持久战方针进行了客观正确、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发。随后,党刊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和支持中共中央的持久战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