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职业危害十篇

时间:2024-02-29 18:06:24

高温职业危害

高温职业危害篇1

【关键词】高炉炼铁;职业病危害;辨识

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1生产工艺流程

高炉炼铁是将含铁原料(烧结矿、球团矿或铁矿)、燃料(焦炭、煤粉等)以及附加矿(石灰石、蛇纹石等)按一定比例自高炉炉顶装入高炉,并由热风炉在高炉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向高炉内鼓入热风助焦炭燃烧。原料经过加热、还原、熔化、造渣、渗碳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最后生成液态炉渣和生铁的过程。同时产生的副产品高炉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燃料利用。生产工艺流程简图见图1。

1.2主要产品、原辅材料、能源介质

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有:铁水、高炉渣、瓦斯灰、高炉反矿、焦丁、高炉煤气、电力。

需要的原料有:烧结矿、球团矿、石灰石、蛇纹石等。

需要的燃料有:焦炭、煤粉等。需要的其他辅助材料有耐火材料、泥料和河沙(主要用于出铁场)。

消耗的能源介质有:煤气、蒸汽、压缩空气、氧气、氮气、电力、水等。

1.3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3.1粉尘类

炼铁项目产生粉尘的位置较多,在原辅材料的转运、筛分、制备、上料以及后续的出铁场出铁、出渣、铸铁、渣铁钩维护、修罐、渣处理、除尘设施清灰等工艺过程中都伴有粉尘的产生。

煤尘主要来源于原煤贮运系统、煤粉制备和喷吹系统中原煤的转运、称重、除杂物、制粉、干燥和喷吹过程。

矽尘是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辅助生产系统修罐工作人员可能接触耐火材料尘,耐火材料尘往往含有较高的游离二氧化硅,属于矽尘。另外,由于高炉渣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约35.82%,因此高炉出渣、渣处理以及水渣贮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也属于矽尘。附加矿蛇纹石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约38.16%,因此槽上、槽下供料系统、上料系统、炉顶系统筛分、称量、转运、布料、装料等过程中也存在矽尘的危害。

石灰石粉尘主要来源于附加矿石灰石,存在的环节主要是槽上、槽下供料系统、上料系统、炉顶系统筛分、称量、转运、布料、装料等过程。

石墨尘来源于铁水浇铸,电焊烟尘来源于修罐库的交流电焊机。

槽上、槽下供料、上料过程中烧结矿、球团矿、焦炭产生的粉尘以及出铁、渣铁钩维护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为其他粉尘。

通风除尘系统清灰时根据捕集粉尘的部位不同,产生不同种类的粉尘危害。

1.3.2物理因素类

1)噪声

炼铁工序存在大量噪声源,主要有:供料过程中给料机、振动筛、皮带机、称量斗等设施产生噪声;煤粉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出铁场开铁口、出铁渣、封堵铁口、铸铁及渣处理阶段产生噪声;TRT余压发电装置运行中产生的噪声;净煤气减压阀组减压时产生的噪声;各类气体放散产生的噪声;配套的水泵、风机、起重机、压缩机等运转产生噪声等。

2)高温、热辐射

炼铁工序涉及的高温设备较多:炉顶系统工作温度在150℃~250℃之间;高炉冶炼时炉腰部位的温度高达1400℃~1600℃,风口区是高炉内温度最高的区域,一般在1700℃~2000℃;顶燃式热风炉设计风温1250℃;煤粉制备系统烟气发生炉混合的干燥剂温度约260℃;铁水罐烘烤装置的烘烤温度可在1100℃以上;TRT系统入口煤气温度在160℃~230℃;此外,铁水浇铸、蒸汽管道、液压油站也存在高温危害。

炉顶粗煤气温度约为250℃,净煤气总管温度约为70℃~120℃;铁水出炉温度一般为1400℃~1550℃,渣温比铁温一般高30℃~70℃。这些高温物质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如出渣、出铁时作业环境温度可超过40℃[2]。高温物质周围物体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

3)红外线

灼热的铁水、渣等辐射出的大量红外线,人眼如果长期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引起白内障。

4)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主要来自变配电站(所)的变配电设备。

5)电离辐射

上料系统一般采用中子测水的设备,人员接近时有受到电离辐射危害的可能。

6)紫外辐射

修罐库使用的交流电焊机,工人在机旁操作时有被电焊弧光的辐射的可能。电焊弧光是紫外线混合光源包括各段波长紫外线。

1.3.3化学物质类

1)一氧化碳

高炉冶炼时产生的高炉煤气和高炉出铁场铁口、铁沟烘烤、喷煤烟气炉点火采用的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炉顶、煤气净化除尘、TRT、热风炉、煤粉制备等系统内皆存在大量的煤气。煤气的产生、净化、运输、使用的单元都有一氧化碳泄漏散发到作业场所中对工作人员造成健康危害的可能。

2)二氧化硫、硫化氢

不同的矿石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在冶炼和出炉渣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原煤中的杂质硫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硫。

3)锰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氟化物

矿石中的各种成份,如铅、锰、砷、氟等,在高温时氧化成氧化物,生成铅烟、锰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氟化物等,在出铁、出渣的过程中向空气中散溢。

4)氮氧化物

空气中氮元素在热风炉内、高炉内等高温环境下,和氧反应形成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空气中不稳定,往往被空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5)煤焦油沥青挥发物

高炉炉前堵铁口用的炮泥的主要成分为焦炭沫,耐火粘土粉、沥青、高铝矾土或棕刚玉、碳化硅、绢云母、脱水蒽油。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是泥炮在高温下焦炭沫、沥青挥发产生的。

2、讨论

通过上述辨识与分析认为,高炉炼铁过程中存在各种粉尘、有毒物质和其它危害人员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炼铁工序的各个部位或环节由于加工的物料和生产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也各有特点。一些炼铁工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以及论文[1]~[4]中认为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大部分可以通过先进的工艺、设备进行控制防护,使危害水平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但在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浓度较高,范围较大或是人员工作时间长的岗位,危害因素仍有超标的可能。因此,企业在生产运营时应根据各部位或环节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特点为工作人员配备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还应加强个人职业卫生、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敬文,杨学山.冶金炼铁生产职业病危害调查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2):226-227

[2]于冬雪,林菡,王忠旭等.冶金炼铁生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关键控制部位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6):417-419

[3]谢红卫.某钢铁厂高炉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1):34-39

[4]陈艳平,谭勇.某高炉改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监测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779-781

高温职业危害篇2

关键词:施工现场职业健康防治

Abstract: at presen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workers dust exposure, welding work place, waterproof, high temperature and noise etc poisonous and harmful factors, occupational disease high, so does well the construction site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reduce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safeguard the legal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sit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业是职业病危害极高的行业,建筑工人每天在环境恶劣的施工场所工作,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如何加强和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农民工的职业健康管理,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是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施工现场职业危害主要特点

1施工现场农民工职业健康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建筑行业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荒”。 施工现场农民工往往从事苦、脏、累、险、毒、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岗位,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基本素质普遍较差,职业健康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伤害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工职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2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

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既有施工工艺产生的危害因素,也有自然环境、施工环境产生的危害因素,还有施工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既存在粉尘、噪声、振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高原(低气压)作业、水下(高压)作业等产生的危害。

3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多变。

流动性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是施工生产的典型特征。施工生产过程复杂、工作环境多变都导致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多变,一个施工现场往往同时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4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大。

建筑施工涉及房屋建筑、市政、交通通讯、水利、铁路、电力等诸多方面。建筑施工地点可能是山区、高原、海洋、水下、室外、室内、城市、农村、荒原、疫区等,作业面点多面广、战线长、野外作业多。作业方式有挖方、掘进、爆破、砌筑、电焊、抹灰、油漆、喷砂除锈、拆除等,有机械施工,也有人工施工。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变性,受施工现场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采取统一有效的工程控制技术措施。

二、建筑施工现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1粉尘。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多种粉尘,主要包括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以及其他粉尘等。有土石方、隧道、爆破、拆除等工程施工时,来自挖土机、钻孔机、凿岩机等设备产生的矽尘;有水泥运输、储存和砼搅拌产生的水泥尘;有钢筋焊接作业产生的电焊烟尘;有保温、防腐工程、防水工程作业产生的石棉尘;还有木材加工产生木尘;钢筋、铝合金切割产生金属尘;炸药运输、贮存和使用产生三硝基甲苯粉尘;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混合粉尘;使用石棉代用品产生人造玻璃纤维、岩棉、渣棉粉尘等。

2生产性毒物。建筑施工活动可产生多种化学毒物,主要有爆破作业产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油漆、防腐作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酯类、汽油等有机蒸气,以及铅、汞、镉、铬等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涂料施工产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铅、汞、镉、铬等金属毒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阴离子再生乳胶、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

3振动和噪声。建筑施工活动存在许多振动危害,主要来自混凝土振动棒、凿岩机、风钻、射钉枪类、电钻、电锯、砂轮磨光机等施工机具操作。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主要来自混凝土振动棒、电动圆锯、刨板机、金属切割机、电钻、磨光机、起重机、混凝土破碎机、碎石机等设备。空气动力性噪声主要来自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铆枪、发电机等设备以及爆破和管道吹扫作业等。

4其他因素。许多建筑施工活动还存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高气压作业、低气压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高处作业和生物因素影响等。

三、建筑施工现场职业危害主要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职业危害防治要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要求,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显著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基本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1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一方面施工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人员,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要针对建筑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特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损害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违法行为。

2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强化对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建造师、专职和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使之具备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积极推进作业场所健康教育。

3加强职业安全检测。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控制,加大对技术设备的革新,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在施工组织设计时选择不产生或少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在班前班后对施工现场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强化个体防护能力,根据危害因素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购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发给现场作业人员。

4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为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详细记录劳动者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对涉及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检查,工作结束后还应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

高温职业危害篇3

【关键词】 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对策

消毒供应室一方面向全院各科室提供灭菌物品,另一方面肩负着回收及处理各科室污染器械及物品,是一个病菌比较集中、污染比较严重的部门。如何避免和降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做好日常工作职业防护,加强自我的防护意识,显得十分重要。现将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对策。

1 常见的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锐利器械意外伤害 消毒供应室在回收、清点、清洗和包装各种锐利器械如刀、剪、镊、钩等过程中,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污染的器械刺伤,感染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消毒供应室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率及危险性远远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故该科室人员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

1.1.2 环境因素的危害 高压蒸汽消毒锅温度高达136℃,干热灭菌锅温度高达180℃,消毒清洗机、烘干机温度也在90℃左右。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一个高温环境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夏天气温高时,灭菌间温度可达40℃以上,容易诱发头痛、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

1.2 化学因素

1.2.1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配制时有强烈氯味和腐蚀性,浓度较高时对皮肤和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接触时间较长,常引起呼吸道系统损害,对眼睛有刺激作用。配制生物酶清洁液时,液体溅入眼内等部位可造成损伤。

1.2.2 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高效、穿透力强且对消毒物品损害较轻微的消毒灭菌剂,其液体和气体对人体有一定毒性,长期接触或吸入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神经衰弱症侯群,表现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环氧乙烷蒸发的气体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造成角膜和呼吸道黏膜损害,直接接触液体后可引起组织红肿起疱或局部烧伤[2]。

1.3 生物因素

1.3.1 接触污染医疗物品、器械 医院高危器材如各种治疗包的穿刺针头、外科器械、换药包,临床上只做初步处理,几乎每件都带有血液、体液等。各种传染性疾病的蔓延如艾滋病、乙型肝炎及吸毒人员的体液,这些传染性体液危害最严重。

1.3.2 心理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重而琐碎,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繁重、单调的工作中,容易患慢性腰腿痛、胃病,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精神紧张。

2 防护对策

2.1 提高对职业危险性的认识 对工作人员要加强教育,把护士职业防护纳入日常管理中进行严格考核;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使其充分认识职业的危害性,自觉地把防护措施用于日常工作中,减少不安全隐患发生。在各项操作中应按流程执行,改变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措施。

2.2 物理性危害防护 供应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不直接用手对尖锐物进行清点、清洗,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高压蒸汽灭菌器应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责,熟练掌握操作规程,高压蒸气灭菌锅要定期维修,保持良好性能。灭菌完毕取无菌物品时,戴好防护手套,防止烫伤和划伤。

2.3 化学性危害防护 护士要掌握消毒液的正确配制,接触消毒剂时须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环氧乙烷消毒剂要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加强通风,减少空气中消毒剂的含量,减少对呼吸道及皮肤的损伤。

2.4 生物性危害防护 护士在回收毁形、处理清洗和消毒物品时,要衣帽整洁,戴口罩,双层乳胶手套,发现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必要时戴面具和防护眼镜。操作完后要注意严格洗手。同时要求各临床科室对使用过的诊疗包,器械等进行初步的清洁浸泡消毒处理,供应室护士每年进行1次体检,进行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等预防接种。同时工作人员应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娱乐、文化活动,劳逸结合,减少生理、心理疲劳。

3 小结

消毒供应室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应充分重视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对策,加强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同时加强安全保护措施的管理,使伤害降到最低,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参 考 文 献

高温职业危害篇4

[关键词]事故危险源辨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事故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

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危险源进行识别,然后进行安全评价,针对危险源等级提出安全整改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1 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OHSMS)的核心问题,组织建立与运行OHSMS的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所以危险源是整个OHSMS的核心问题。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OHSMS建立的基础,OHSMS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而基础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为了控制风险,首先对施工现场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加以辨识,然后进行危险等级评价,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

2危险源的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10类:

2.1物体打击: 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2.2车辆伤害: 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交通事故;

2.3机械伤害: 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2.4起重伤害: 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

2.5触电: 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2.6 灼烫: 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物理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2.7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2.8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2.9施工季节温度和环境的变化:高温低温下施工人员疲劳施工。

2.1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钉子扎伤等。

3危险源辨识内容:

3.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3.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3.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3.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3.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码头等;

3.7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3.8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3.9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4 危险源辨识方法

4.1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辨识

施工生产项目是按分项,分部工程进行施工的,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中采取从施工准备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对危险源进行全过程的排查,以便在施工策划时就提出控制管理方案和措施,能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如一个桥梁工程,可以从施工准备,临时工程,施工用电、基础工程、墩台工程、预制梁、架梁、桥面铺装,附属工程等的大的过程入手,再将每个具体的过程再细分工序,如基础施工中的开挖,模板支架的加工和安装,钢筋的加工和安装,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机械的使用等具体的工序中查找危险源,这样才能全面地排查隐患。

4.2从建筑业的五大伤害入手辨识危险源

建筑施工现场复杂又变换不定,在有限的场所集中了大量的作业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这样就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导致多种伤亡事故的发生。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的结果,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事故、机械伤害、坍塌事故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五大伤害事故。

高处坠落:由于建筑施工随着生产的进行,建筑物向高处发展,从而高空作业现场较多,因此,高处坠落事故是主要的事故,占事故发生总数的35%——40%,多发生在洞口,临边处作业,脚手架、模板、龙门架等作业中。

触电事故:建筑施工离不开电力,电动机具和电器照明等。触电事故占建筑施工事故的18%——20%。

物体打击:建筑工程由于受到工期的约束,在施工中必然安排部分或全面的交叉作业,因此物体打击是建筑施工中的常见事故,占事故发生总数的12%——15%。

机械伤害:主要指垂直运输机械或机具,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木材加工等机械设备对操作者的伤害。这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0%左右,是建筑业的第四类事故。

坍塌事故:在土石方开挖,基础工程,隧道工程的施工中容易造成坍塌事故。坍塌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左右。

建筑施工中的五大伤害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控制的重点。当然,施工的项目不同,项目本身还具有特点,比如调查法、安全检查表辨识法等等,辨识也应对实际的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辨识。

如何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控制,即对危险源的辨识,是做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重点,也是实施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基础和关键。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对危险源的失控,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全面、准确识别危险源,是实现控制事故的关键和基础,明确危险源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的辨识方法是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步,进而实现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和制定管理方案,以及在运行中进行有效的控制,方能确保做到安全施工生产。

参考文献

[1]《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安全与环境学报

高温职业危害篇5

的通知

全市各施工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全面预防、控制和消除建筑施工领域职业危害,保护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现就做好建筑施工职业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事关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施工企业要站在保护建筑工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建筑施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促进我市建筑施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坚决杜绝建筑施工群体性职业危害事件发生。

二、落实主体责任。建筑施工企业是建筑施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水平。

高温职业危害篇6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对策【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04-01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体系中一个特殊的部门,是医院消毒、灭菌医疗器具和器械的重要科室,承担着医院各种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放及发放的工作,因此,各種污染物品及各种物理化学因素。使消毒供应的工作形成了很高危险性,为了避免或减少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策略。

1潜在的职业性危害

1.1生物性危害 临床使用后受污染的医疗器具携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工作人员在回收、清點、刷洗、包装过程中,必须暴露于这些感染因子中,極易發生銳利損傷及被污水濺到眼、口、鼻、粘糢,是职业性感染的重要因子。

1.2理化性危害:高湿、高温、嗓音、辐射、粉尘、纤维絮等是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的危害性物理因素.工作洗涤区的潮湿,与大量的清洗工作使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接触冷水,是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高压灭菌器,蒸氣發生器與自動清洗機的使用,使消毒中心处于一种高温的工作环境。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温度极高,易发生中青和烫伤。供应中心内机器多,同时开启嗓声很大,长期反复在該環境中工作,工作人員易引起煩躁,易怒,頭痛,听力减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折叠包装敷料时,其棉絮纤维,粉尘易被易直接进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紫外线消毒设备,由于保护不完全或操作不当,这些辐射工作人员的皮肤及眼睛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多酶清洗液及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均有强烈刺激性、腐蚀性和挥发性,极易通过吸入、皮肤接触而对皮肤粘联、眼睛及呼吸道产生危害。

1.3生理性危害:灭菌长期站立操作,灭菌装载、搬运重物、下收下送等体力操作,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损伤、肌肉、关节的损伤等。

1.4社会心理因素: 虽然消毒供应中心在保障医院正常运转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於服務於臨床,屬於無創收科室,長期以來得不到應有的重视,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回报,加上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易导致心态失衡,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工作人员职业安全意识薄弱,防护知识缺乏,有时怕麻烦,不穿戴防护用品,而增加职业暴露的危害性。

2 安全防护

2.1安全防护: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經常接觸大量污染的銳利器械, 在回收处理的这些医疗器械时,應按標準做好自身防護,應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穿防水围裙和長筒靴。物品分类放置于防渗漏防刺的密闭容器中运输,特殊感染的器械应用黄色密闭容器装置,并遵守先消毒|——清洁——消毒原则。在回收各种穿刺针和锐利器械时,分开放置,防止刺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旦发生锐器损伤,立即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消毒包扎,如被HBV、HIV等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如HBV,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如HIV,经专家评估伤口,如需预防用药尽可能1-2小时内服用,按要求做好登记,上报院感染科,并期待学随访6-12个月。

2.2理化因素防护: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使工作环境尽可能宽宽敞,安装排风降温系统,空气净化装置。冷热水系统装置。配备合适的防护用器,如防水衣、防水鞋、橡胶手套、护目镜等,使用单独的工作间折叠敷料,并戴一次性口罩,供应中心内的机器应定期维修、保养,按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嗓音,紫外线不能直接照射到人,操作过程中需穿戴防护服和眼罩,照射后通風30分钟方可进入。高压灭菌器专人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为防锅内蒸汽烫伤开门时不要面对锅门,应站在门旁,卸载物品时,戴无菌且能隔热的棉纱手套、袖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以防烫伤。在配制和使用各种消毒剂过程中,必须戴口罩、帽子、护目镜及手套等防护用品,严格遵守配制的方法及浓度,水温不能过高,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随时盖上盖子。避免消毒剂挥发。如不小被到脸上、眼睛里,要使用眼睛冲洗装置进行冲洗,严重时给予治疗。同时,加强废弃消毒液管理,进行无害的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2.3生理及心理防护: 加强业务学习,强化专业意识,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供应中心内部建立完整的职业防护制度及应对措施,健全各种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职业损伤和防护知识培训,加强职业感染危害性认识,减少不安全隐患发生,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同时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合理排班,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自信心,消除心理疲劳。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具有较大的职业危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正确做好职业防护,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的功能的日趋完善,其在医院发挥工作用越来越大,只有了解和掌握相应的防护知识,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参考文献

[1]梁瓊 消毒供應中心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防護[J] 中國消毒學誌,2010,27{5}:627_628

高温职业危害篇7

【关键词】 供应室;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

医院供应室是向医院各科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科室,负责医院各种医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等发放任务,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供应室护士长期接触污染物品、化学消毒剂,处于高温环境、辐射、噪声、空气污染,身心危害的高度风险中。因此,职业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职业暴露因素

在回收污染物品时皮肤、粘膜容易被一些针头、刀片、缝合针等锐器刺伤,特别是在污染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手套时常有破损,未及时更换,风险更大。

1.2 生物因素

(1)频繁接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物品,在进行清洗回收来的锐利器械时,有被锐器刺伤的可能,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2)在清洗间用高压水枪冲洗管道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手工清洗器械时产生的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 如防护不当易对人体产生危害。

1.3 物理因素

(1)噪声:供应室多设备同时开启噪声>100 db,长期工作在该噪声环境中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听力减退等症状。(2)高温:通常使用高温高压的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其过程散发的热量使操作区温度明显升高,开启舱门时,设备内腔温度仍然在90℃左右,如操作不慎容易烫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对N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3)纺织品类纤维:各种纺织品类敷料的折叠包装易引起纤维到处飞扬,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

1.4 含氯消毒剂、酶

供应室最常用含氯消毒剂,是一种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都会造成损害。

1.5 辐射的危险因素

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波长具有杀菌作用,而这种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的波长正好与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的波长相似,极易损害眼睛和皮肤。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皮肤红斑反应、光感性皮炎、甚至诱发癌变。臭氧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长期接触可导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

1.6 心理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重又琐碎,由于长期工作紧张、单调、在晋升职称、福利待遇方面不如临床护士,导致消沉、慢性疲劳等负性情绪的发生。长期下去会使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增加。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防护意识

提高防护意识,建立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知识,每周定期组织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学习消毒技术规范等,增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的认识。

2.2 物理性防护

对科室所用的设备进行定时维修、保养,按流程操作,定期对设备活动部件上剂,,设备安装在空间宽敞的地方,各区内安装排风扇,空气净化装置及相应降温、消毒设施。取无菌物品,应待冷却后再取或戴帆布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局部而引起烫伤;在夏季消毒灭菌时,尽量采用空调设施,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手工操作产生的各类粉尘对人体的损害,引进一次性小包装的棉球、纱布、棉垫等无菌物品,其次在工作中要戴好帽子、口罩加强自身防护。 

2.3生物性防护

工作人员在处理 回收的污染物品时,都必须严格按照各类物品的清洗法进行清洗。供应室工作人员严禁戴首饰,留长指甲。在去污区工作时坚持戴手套、防护镜、帽子、口罩、穿防水围裙、长筒靴,必要时戴面罩。如发生利器损伤迅速脱去手套,把伤口血往外挤,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消毒包扎。必要时进行免疫制剂和预防注射,建立档案进行追踪观察。

2.4 化学性防护

为防止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应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各种化学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在配制和使用时要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具。若皮肤、眼睛不慎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就医。环氧乙烷消毒柜应单独安装在供应室内较僻静的地方,远离火源,通风良好,并由经过培训的熟知环氧乙烷性质和持有上岗证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使用,以防气体泄漏引起严重中毒事故。

2.5 紫外线、臭氧的防护

紫外线灯管更换、测试时要戴防护眼镜、手套、口罩、开关应安装在室外。消毒时禁止人员入室内,避免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避免臭氧的吸入损伤呼吸道及肺。消毒后通风换气30min方可进入。

2.6 心理因素的防护措施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科室里经常组织爬山、打球等活动。加强沟通,减轻工作压力。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加强自身防护,维护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周延萍 倪国珍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

高温职业危害篇8

1.控制原则海洋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1)工程控制:从源头上避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2)工艺控制:通过调整工艺流程、参数、使用低毒或无毒的原辅料、调整项目施工方案等措施减少危害因素的程度。(3)行政管理:通过合理的作息时间、培训、信息沟通、演练等措施,使作业人员认识危害因素,减少接触危害因素的程度。(4)个体防护:向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适用的个体劳动保护用品。

2.控制过程(1)电焊作业项目建造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金属焊接作业,主要采用手工电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两种焊接方式。手工电弧焊时会产生大量弧光(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电焊条药皮和金属焊芯在焊接高温作用下,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烟尘;同时电弧周围的空气在弧光强烈辐射作用下,还会产生臭氧及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在焊接时二氧化碳气体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一氧化碳对人伤害很大,严重时可导致人员伤亡。二氧化碳保护焊的焊接温度高达60000C以上,弧光辐射非常强烈。电焊作业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技术措施主要如下:金属焊接作业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分有关,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的或低毒焊条,降低焊接职业危害。采取通风方式对作业场所进行换气。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罐体进行焊接时要采取强制机械通风。电焊作业时应佩戴电焊面罩、防护工作服、防尘口罩,耳塞等。(2)检测作业项目建造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无损检测作业,主要使用X射线机或γ射线对钢结构焊缝进行检验。无损检测作业过程产生辐射,会对人体产生职业健康危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X射线/γ射线检测作业前要及时告知各施工单位,明确射线作业的范围及内容。夜间作业时,全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射线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准备标准防护用品和监测设备设施,确保现场进行射线作业时不产生计量照射和误照射,不对现场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在探伤室进行作业时,探伤室外设置固定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箱。探伤作业时,由声音警示,灯箱醒目显示“禁止入内”,无关人员禁止入内。更换放射源时,由射线实施单位向当地环保局提交《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再向政府主管部门报批申请转入放射源。(3)打磨作业打磨作业主要是除锈和对组对外观处理、焊缝处理。打磨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为手持砂轮机、角磨机、直磨机,会产生大量的属粉尘,同时伴随噪声、振动的产生。涉及的主要工种为打磨工,作业过程中要采用佩戴面罩、防尘口罩、耳塞等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4)涂装作业涂装作业伴随着钢结构加工的全过程,主要分为打砂作业和喷漆作业。打砂作业过程中会有大量噪声及粉尘的产生,而喷漆作业会使用大量的油漆及稀料,此过程中的苯、甲苯是作业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涂装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采用性能好的,能持续作业的喷砂机开展打砂作业,作业过程中采用大功率风机进行通风。喷漆系统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机,喷漆作业时产生的漆雾及溶剂通过漆雾排放机进行排放,开启强制进风风机以保证风量平衡。打砂喷漆作业过程主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有防尘口罩、防毒口罩及耳塞。

3.职业健康体检因海洋工程项目周期较长,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工种的员工组织岗前、岗中、离岗及调岗职业健康体检。(1)上岗前体检及时发现受检者的职业禁忌症,以判断其是否适合从事该项作业,还可获得其就业前健康状况的基础资料,建立或更新个人健康档案,明确法律责任。(2)在岗期间体检按照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程度,定期对接触有毒有害工种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检查出易感人群。(3)离岗时体检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体检,及时评估离岗时的整体健康状况,初步判断工作期间职业危害因素对其健康有无损害。(4)应急检查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及时组织进行的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其目的在于早期发现职业损伤,早期治疗,防治损伤的进一步发展。(5)职业健康档案项目组应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以确保随时能对员工的职业健康信息进行跟踪。(本文来自于《化工管理》杂志。《化工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4.职业健康培训项目组要开展针对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作业人员及新上岗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危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项目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职业病典型事故案例等内容。

5.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组应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并建立台账,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对于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进行书面告知。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超标部分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应覆盖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

6.承包商职业健康管理承包商职业健康管理是海洋工程项目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参与项目建造的承包商人员多,地域不同,职业健康意识不足,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这也加大了对承包商职业健康监管的难度,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控:(1)做好入场审核关检查承包商职业健康管理相关制度及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检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是否进行了职业病体检,避免用常规体检代替职业病体检,对于没有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承包商人员不予使用。(2)加强作业过程的监管加强对施工现场承包商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此项内容作为对承包商的考核内容,督促做好现场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提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加强监督检查,如(高处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电工、压力容器作业);对有禁忌的员工,要求承包商单位及时调整原岗位。(3)绩效考核将承包商的职业健康状况纳入安全绩效评价,通过对承包商进行安全绩效监测与评价,可不断规范承包商的安全作业,提高其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二、结束语

高温职业危害篇9

关键词: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62-02

供应室是医院内部多种无菌用品的供应单位,其职责主要是对各种医疗器材予以清洗、包装、消毒以及供应[1]。供应室护理人员需要承担多种污染医疗器械的回收处理工作,在整个操作过程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形成威胁,因此需要为供应室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本次研究中选取院内7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为对象,对其工作期间的职业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进行全面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院内在2015年开始逐步实施职业危害管理,为此特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7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70名护理人员中: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5.3)岁;学历:中专29名,大专31名,本科10名;职称:护士47名,护师20名,主管护师3名。纳入标准:所有护理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已经离职护理人员。

1.2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2.1健康教育 利用培训的方式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职业危害知识与防护措施教育,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各项在供应室工作期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讲解,同时针对各项工作环节的任务进行危害因素细化,加强护理人员的掌握[2]。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可采用专家讲座形式或实际案例分析的形式,专家讲座是请相关护理学专家对供应室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职业危害知识与防护措施进行理论讲述;实际案例分析是请供应室专业护理人员结合发生过的职业危害事件进行案例分析与讲述,针对实际案例展开职业危害相关知识培训。健康教育培训课程设计可针对供应室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定。

1.2.2安全防护措施

1.2.2.1生物学危害 针对污染后的医疗物品与各项手术器械进行回收处理过程中,需要佩戴安全防护手套与口罩及必要的防护用具。一旦发生器械刺伤,立即对伤口进行挤压,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反复冲洗,最后消毒处理[3]。

1.2.2.2化学性危害 护理人员需明确各项化学消毒剂的成分、药性、毒副作用等,在消毒剂配制过程中需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确保做好自我保o措施。另外护理人员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试剂,一旦化学试剂损伤到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化学消毒剂用过之后需要做好保存工作,每次使用完需要进行洗手与消毒。

1.2.2.3物理学危害 在消毒间内部给予必要的消音处理,对各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保养,避免在使用期间发生危险。

1.3观察指标

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的职位危害知识以及护理措施掌握评分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

2 结果

经实施职业危害管理后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水平有显著提升,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3.1.1物理因素 供应室物理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紫外线、噪音、高温、锐器损伤等。其中紫外线作用于皮肤表层可能造成护理人员光照性皮炎,甚至引发皮肤癌性,作用于眼部则可能引起结膜炎;噪音主要来自真空杀菌或清洗剂工作期间,护理人员长期置于噪音环境中,可能形成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高温主要来自高压蒸汽灭菌器散发的大量热量,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可能发生中暑、烫伤等问题。

3.1.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在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处理时,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该过程需要护理人员配制化学消毒剂,而配制过程中则可能受到化学试剂的损伤。

3.1.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细菌感染等危险因素,供应室工作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而回收的医疗设备均是污染后的,包括手术所用设备等,回收的医疗器械残留着一定的病原菌,可能黏附血液,其危险因素包括乙肝、艾滋病原等。护理人员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洗过程中会接触污染物,受到尖锐物刺伤,进而引发感染。

3.2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来自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以上危害因素的统一特点是接触性危害,因此在提升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回收的医疗设备与化学消毒剂等,降低风险。另外在物理性危害因素中噪音与粉尘等也是威胁护理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供应室进行消音处理,同时控制供应室的空气质量。

3.3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中为对现代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危害性因素进行统计,特选取7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资料为对象,对其工作内容、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所受到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来自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三方面,护理人员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佩戴必备的安全防护器具,在我院实施职业安全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掌握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证实了职业安全管理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综上所述,供应室护理人员所受到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三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危害。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佩戴安全防护用具,严格遵守各项清洁与消毒操作程序。

参考文献:

[1]程芳.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02(23):4932.

高温职业危害篇10

    检修气化炉上升管和下降管工艺、检修处理项目

    在工艺系统停车后,首先将气化炉烧嘴抽出切换至预热水,并对气化炉进行自然降温处理,并随时监测炉膛降温情况,当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停止激冷环供水,并排空激冷室积水。并将于气化炉相连接的合成气及合成气放空管线、置换氮气管线、合成气出口喷淋水管线、密封冲洗水管线加上盲板进行有效隔绝(1996年,原造气643工号甲烷化炉更换触媒,因5人修理炉内炉砖,1人修理测温点,由于连接炉本体管线阀门没有加盲板,阀门关闭不严,渗漏出有毒气体造成6人在炉内熏到,监护人发现及时,立即通报车间领导组织人员进行营救,并通知急救中心前来抢救。车间、厂急救中心、厂领导迅速启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有效施救,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最后6名员工挽回了生命)。气化炉黑水管线、激冷水管线及文丘里洗涤器进行断口处理,排空渣池内的积水,并将气化炉与渣池相连接管线上阀门关闭并加上盲板。通过以上措施使气化炉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设备,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及高温、高压工艺水窜入气化炉内,对检修人员造成伤害。检修人员在检修之前对检修项目进行了危害辨识、风险分析并采取了管理控制措施,还根据安全检查查表的检查内容对起重工具、割焊工具、钳工工具以及报警仪、安全行灯、断路器、个人防护用具等进行了安全检查。在办理检修命令书时,参照作业票证对炉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及氧气含量标准要求科学有效地进行分析,防止中毒、爆炸、窒息事故发生。因为在生产、检修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有害物质有半水煤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对员工身体会造成健康危害,根据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一氧化碳(水煤气的主要成分)、硫化氢的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II级,属于高度危害,所以在工作中要每小时进行一次分析。作为检修人员,厂安全生产部、车间安全组平时就加强对特殊工种及钳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并要求持证上岗。对监护人员也要求要恪尽职守6楼人孔设专人监护,发现有人晕倒立即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抢救。4楼破渣机油站设专人监火,并备好干粉灭火器和消防水带。管理人员经常到现场实施监管,检查员工着装是否正确,检查动火、用电、受限空间、吊装等作业是否按照检修操作规程操作,并检查长管面具是否好用,灭火器是否失效,安全照明是否有漏电现象等等,有效的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洗涤塔板检修与更换前工艺处理项目

    在系统停车降温结束后,排空洗涤塔内黑水,将洗涤塔与高闪连接的黑水管线、文丘里洗涤器及极冷水泵管线进行断口处理,将合成气及其放空管线、洗涤塔安全阀、洗涤塔高压灰水总阀、冷凝液总阀、密封水总阀、置换氮气阀加入盲板,是洗涤塔形成一个独立的检修空间。检修工在检修前要对所进行的检修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检修计划,安全员要对检修人员进行工作前安全注意事项提示并检查检修员工所使用的安全防护器具是否无损坏安全可靠,检修人员在与化工联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和登高作业证时,要在化工的指导下,打开洗涤塔上下两个人孔盲板,这时空气形成对流,当温度降至常温时,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分析和氧含量分析,分析合格后,检修人员身带报警仪扎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帽,使用安全行灯进入他内进行塔板检修,在拆卸塔板时,要做好记号按先后循序进行拆卸。在检修过程中,如果报警仪发出报警声音,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作业空间。人孔外监护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擅离职守,在工作中分析人员每一小时进行一次分析(一氧化碳中国MACmg/m3:30)(,氧气含量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