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高校毕业生十篇

时间:2023-03-29 15:46:38

应届高校毕业生

应届高校毕业生篇1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现状 指导对策

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深刻的变革,标志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大量涌入就业市场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人数呈跳跃式增长,其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

20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11万人,2010年应届毕业生达到631万人,2011年将达到660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由2004年74%下降到2008年的不到70%。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进一步凸显。

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是否和谐与稳定发展,关系到高校将来的声誉与发展。因此,如何在当今新的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的首要任务。

一、当今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不良心理。

1.依赖心理和恐慌心理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还未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就要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惑和焦虑,高校毕业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追求安稳,往往不敢主动求职,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和勇气,在就业机会面前表现出顾虑,不能主动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和家庭,在就业中处于劣势。高校毕业生往往缺乏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不能从自身的学习、专业的和综合素质的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都出国、考研或去大城市,自己也就跟着凑热闹,这种心态也让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他们时常感到焦躁、烦恼和无所适从,在焦虑的情绪中学习和生活,等待着毕业,想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找到满意的工作,却无从下手。

2.自卑心理和追高心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毕业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过程中的失败,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对就业前景十分悲观,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思进取,往往会放弃积极的求职努力,消极地等待就业机会自己找上门来。部分来自农村的毕业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大,家里为了供自己上学一直过着很拮据的生活,现在自己终于毕业可以赚钱了,就想用最短的时间摆脱压力。尽管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还是想得过分完美,无形中提高了对工作的要求。他们认为就业就是赚钱,便将目光只放在那些工资高、福利好的工作上,忽视利于自己发展的工作。

(二)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脱离人才市场的需要。

学校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就业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高校扩招造成教学质量下滑,部分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从而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信誉度,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扩招后学校只是一味追求规模扩大,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加上扩招学生素质下降,使得学生普遍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影响社会对学校学生的认可度,影响大学生就业。

(三)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不强。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该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差,缺乏诚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都较差,无法实现顺利就业。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模糊,在就业过程中应对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和主动推销自己能力较差,碰到机遇不能当机立断,加上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能自信地展示自己,就容易在求职时错失就业良机。

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大学生从进入学校就开始关注就业,向学生灌输竞争择业的意识,让其及时了解就业形势,正确面对就业压力,正确评价自己。教育学生丢掉“精英”意识,不能存在盲目的优越感,要有务实的就业定位,低姿态地进入社会。要帮助学生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职业是可以改变的,先就业再择业,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人力资本,从而树立积极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

(二)加大宣传力度,构架大学生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媒体作为社会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应该利用自身社会接触面较广的特点,积极联系相关用人单位,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并结合高校毕业生各个专业的特点,组织专场招聘会,有效地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渠道。要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重点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工作;采取多种手段为高等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

(三)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更加务实地实现教育与社会接轨。

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举办有关创业、就业技巧的培训班,为学生就业做准备。高校针对社会的人才需求,构建固定的沟通机制,缩小大学生能力和培养方向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为社会输入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优势群体,应该是就业岗位的创造者,要发挥大学生思维敏捷,市场适应能力强,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优势,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引导毕业生科技创业、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积极的鼓励政策,并完善相应的法律,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予以法律支持。

在当前社会需求与大学毕业生供给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下,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成为关系重大的社会工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靠政府、高校、毕业生和用人企业的任何一方都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庄晓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及自我调适[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6):160-161.

[2]魏朝晖,沈洁,赵淑彦.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1).

应届高校毕业生篇2

一、招聘对象

2016年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

二、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无违法违纪不良记录;

2、品行端正,忠于职守,具有敬业精神;

3、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招聘岗位

四、报名事项

1、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2月24日(周三);

2、报名方式:将个人简历发至指定邮箱(注明身份证号);

3、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4、专业要求:网络工程专业要求能够完成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与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以及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经验或持有网络工程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者优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求能够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站规划、设计、内容建设等工作,具有一定经验或优秀作品者优先;

5、咨询电话:010-66557404

五、考试事项

考试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我单位将对报名者资格进行初审,以电话方式告知审查通过者,参加国土资源部3月中旬的笔试统考。统考结束后,根据个人笔试成绩确定面试人选,笔试和面试相关信息另行通知。

应届高校毕业生篇3

因谈恋爱遭反对,22岁的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蔺某,竟残忍地将女方父母双双杀害。江苏省公安厅近日称,泗洪县发展计划局局长李绍超、丁金萍夫妇被害案告破,犯罪嫌疑人已被押至案发地公安机关进一步审查。

7月3日上午8时53分,泗洪县公安局接报称,该县发展计划局局长李绍超、丁金萍夫妇在家中被杀身亡。案发后,宿迁、泗洪两级公安机关领导迅速率刑侦人员赶赴现场勘查取证。通过调查,警方发现22岁的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蔺某有重大作案嫌疑。蔺某与李绍超的女儿谈恋爱,遭李绍超夫妇坚决反对,由此产生积怨,且蔺某案发前到过泗洪。警方于7月9日下午组织警力缉捕。在南京警方的协助下,当晚8时将蔺某抓获。经审讯,蔺某交代了因恋爱遭对方父母反对,于7月3日凌晨翻墙入室,持刀杀害李绍超夫妇的犯罪事实。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

应届高校毕业生篇4

根据南浔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决定面向浙江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2018年应届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开展校园招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完善竞争上岗、按需择优聘任、能进能出的教师选用机制,不断提高师源质量,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师资素质,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二、招聘计划

南浔区教育局下属5所学校的16个事业编制教师岗位。详见《湖州市南浔区面向省内2018年应届师范类优秀毕业生校园招聘中小学教师岗位计划表》(附件1)。

三、报考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本次招聘面向浙江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2018年应届师范类优秀毕业生。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3.具有与履行招聘岗位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身体心理素质。

4户籍不限。

5.所学专业与报考岗位必须相符,具体见附件2《报考岗位专业对照表》。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宜应聘:

1.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做好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的通知》(国公局发[2013]2号)规定不得将其确定为录用人选的人员;

2.在各类人事考试中曾被有关部门认定有违纪违规行为并尚在禁考期内的人员;

3.现役军人;

4.应聘人员不得应聘与招聘单位有《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第三十条所列回避情形的岗位;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资格条件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取得本科(含)以上学历及学士(含)以上学位的师范类2018年优秀应届毕业生,具有对应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书或国考证明,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本科或硕博学习期间获得过校级及以上综合荣誉称号(具体指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2.本科或硕博学习期间获得过校级综合(奖学金)一等1次或二等2次或三等3次及以上(奖学金次数按学年计算,学期奖学金按1/2计,以下同);

3. 综合素质成绩在其所读学校同专业前40%。至少有4个学期能达到,具体由学校出具证明。

4.本科或硕博学习期间担任过校、院学团组织领导职务或班级主要职务(具体指校级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各部正副部长;分院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各部正部长;校、院团委委员;校社管会主席、副主席、各部正副部长;分院社管会主席、副主席、各部正部长;正班长、团支部书记)1年及以上,且获得过综合三等奖学金1次及以上;

5.学校(院)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或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获得者。

四、招聘办法及程序

(一)报名及资格审查

1.方式:采取现场报名、现场资格审查。

2.时间:2018年1月。

3.地点: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

省内其他全日制高校符合条件的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可赴上述高校现场报名。

4.报名要求:报考人员从公告中下载并填写《湖州市南浔区面向省内2018年应届师范类优秀毕业生校园招聘中小学教师报名表》(附件3),并按要求携带以下材料到现场报名:本人身份证、就业协议书、推荐表、近期一寸照片2张(其中1张贴在报名表上)、所学专业和报考学科相符等证明材料。报考人员应携带各类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并当场接受资格审核。

5.本次招聘每人只能报考一个岗位,如报多个岗位则取消报名资格。同一岗位报名人数(以资格审查确认为准)达不到1:2比例的,将核减或取消岗位招聘数。

6.注意事项

(1)本次异地招聘可能会出现不确定的因素,除取消招聘活动外,其他如遇现场地点位置临时变动等情况,不再另行公告通知,考生可直接联系沈老师,联系电话:18857272218。

(2)报考人员提供的个人信息须真实有效,报名与面试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凡信息失实,一经查实,取消面试或聘用资格。

(3)报考以学科为单位,同一学科由考生按面试成绩从高到低优先择岗。

(4)拟聘用对象必须在2018年9月30日前向南浔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提交高校毕业证书原件与复印件。

(5)拟聘用对象须在2018年12月31日前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

(二)面谈

组织现场面谈,面谈合格分为60分。根据面谈情况,综合报名对象的获奖情况、专业技能比赛的等级与数量等情况,按不低于1:2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名单,不足规定比例的,按实际人数确定面试对象。

(三)面试

面试以模拟上课形式进行,备课90分钟,上课15分钟。面试分为100分,面试分低于60分的考生取消体检、考察资格。在面试结束后,按岗位计划数1:1的比例确定签约人员,现场签订就业协议。如果有放弃签订就业协议,在符合条件的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确定体检人员。

(四)体检

统一组织体检,体检标准按《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执行,费用由考生自付。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报考人员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作放弃体检。体检合格者确定为考察对象。放弃体检或体检不合格,不再递补。

(五)考察

体检合格者列为考察对象,进入考察程序。考察参照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做好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的通知》(国公局发〔2013〕2号)执行。

(六)公示

对体检、考察合格的人员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经公示无异议或反映问题经查实不影响聘用的,确定为拟聘用对象。

(七)选岗

按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挑选岗位。拟聘用对象未按规定挑选岗位的视作自动放弃。

(八)聘用

拟聘用人员根据区教育局通知办理报到聘用手续,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地点报到者,取消聘用资格。拟聘用人员未能按时取得毕业证书的(须在2018年9月30日前)未能按时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的(须在2018年12月31日前),取消聘用资格,原与应聘者签订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废止。

公开招聘人员聘用后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与招聘单位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1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试用期满后,考核合格者,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五、纪律与监督

为维护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严肃性,确保公开招聘工作的公正与公平,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整个招聘工作的始终。对伪造学历、证书、证明等资料的人员或隐瞒有关情况,骗取报考和聘用资格的人员,或在报名、面试、体检、考察、聘用等各个环节违反有关规定的,查实后取消报考和聘用资格,一切后果由报考者本人承担。为保证招考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操作,使招考工作合法有序、周密进行,接受社会广大群众监督。

监督电话: 联系电话:0572-3023385 0572-3023575

六、其他

1.被聘用人员均列入我区中小学事业编制,根据国家和我区相关政策规定享受我区在编教师同等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聘用人员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及岗前培训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

2.本次公开招聘公告指定下列网站公布,供应聘者查询和社会监督:

①南浔教育网(zjnxedu.cn);

②南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nxrz.com);

③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的校园网站。

3.本解释权属湖州市南浔区教育局,咨询电话:0572-3023575

点击下载>>>

2018湖州市南浔区面向省内应届师范类优秀毕业生校园招聘中小学教师岗位计划表.docx

湖州市南浔区报考岗位专业对照表.docx

2018湖州市南浔区面向省内应届师范类优秀毕业生校园招聘中小学教师报名表.docx

湖州市南浔区报名地点和时间.docx

湖州市南浔区教育局

应届高校毕业生篇5

【关键词】就业见习制度;会计专业;毕业生;调查分析

一、就业见习制度概念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人口基数、就业机制、就业观念等问题,我国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尤其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上,而见习经历无疑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2009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等7部门联合启动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明确从2009年到2011年,组织100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1]这一举措意味着“见习制度”的建立意义深远,那么到底什么是“见习制度”呢?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是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地方政府确定的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就业见习,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2]见习制度是为了帮助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供需见面,疏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渠道以尽快实现就业的制度,是为了弥补高校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缺乏工作经验和阅历的一种措施。

见习制度对高校毕业生意义重大,对于注重实践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更是意义非凡。随着近几年注册会计师认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财会类人员数量的激增以及2006年我国颁布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都对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会计人才要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精通管理和业务,向国际化会计方向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促使许多公司对高级财务人员求贤若渴,然而缺乏经验的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显然难以胜任,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见习状况问卷调查的内容及相关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意义

为了解会计本科大学生在实际见习过程中的基本状况以及相关制度,我们于2012年5月设计了一份有关应届毕业生见习工作的调查问卷,通过此次调查深入分析现行的就业见习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完善高校会计本科培养模式,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促进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本科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最终建立一个共赢的就业见习制度。

(二)问卷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在江西省高校本科生中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整理有效问卷374份。其中,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188人,金融专业应届毕业生94人,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92人;男性178人,女性196人。调查问卷涉及见习期限、见习制度的了解程度、岗位招收标准、见习岗位的质量、财务信息保密性等。

(三)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在以下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将调查总体定义为财会类应届毕业生;金融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划分为非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分析财会类应届毕业生见习状况,同时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见习状况差异做对比分析。

见习制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在财会类专业毕业生中的知晓度又是如何呢?其中非会计专业及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对见习制度的了解程度“很了解”的均仅占5%;“了解一些”各占56%、44%,非会计专业比率高于会计专业比率多达12%;“基本不了解”及”完全不了解”非会计专业占39%,会计专业占51%。从表2数据分析,非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对见习制度的了解很少且不深入,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对于见习制度的了解相对更少。见习制度与应届毕业生的权益息息相关,也对将来就业有所影响,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对其不多的了解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错失见习机会、影响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对见习制度有关内容仍需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提高见习制度的知晓度。

表4数据分析显示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都对见习岗位热情不高,仅14%的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和21%的非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表示会积极参与见习;28%的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对见习岗位不予考虑,非会计专业此项比率更低(23%);56%的非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将视见习单位情况决定是否参与,而会计专业此项比率略高一些(58%),说明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对于见习岗位的兴趣不大,比较挑剔且更在乎就业而不是单纯的见习岗位。另一方面,财会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从录用的情况中有所体现(参见表7),虽然会计专业录用率较高,但一部分同学因不满见习单位工作条件而选择即使录用也要离开。

表5数据揭示,毕业生实际上还是很愿意从见习中获取知识、经验,特别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而且领导也比较重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见习(61%);然而40%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表示见习期间并没有任何老师指导、管理,这是制约毕业生参与见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一点上说明相关见习基地还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去指导毕业生见习。

表6数据显示,54%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58%的非会计专业毕业生表示见习工作缺乏吸引力,只做简单的文字录入、资料复印装印工作;28%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15%的非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一些见习岗位缺乏专业技术含量,由此分析得知会计专业毕业生对见习岗位专业技术含量要求更高。

应届高校毕业生篇6

女生: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含当年度新入高校就读的学生),年龄为17至19岁;普通全日制高校在校生及应届毕业生,年龄为17至22岁。

入伍流程:

(1)网上报名预征:有应征意向的高校毕业生可在夏秋季征兵开始之前登录大学生应征入伍网上报名平台进行报名,填写、打印《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和《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以下分别简称《登记表》、《申请表》),交所在高校征兵工作管理部门。

(2)初审、初检:毕业生离校前,在高校参加身体初检、政治初审,符合条件者确定为预征对象,高校协助兵役机关将《登记表》和《申请表》审核盖章发给毕业生本人,并完成网上信息确认。初审、初检工作最晚在7月15日前完成。

(3)实地应征:高校应届毕业生可在学校所在地应征入伍,也可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应征入伍。

(4)组织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地征集的,结合初审、初检工作同步进行体格检查和政治审查,在毕业生离校前完成预定兵,9月初学校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为其办理批准入伍手续。政治审查以本人现实表现为主,由其就读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公安部门负责,学校分管部门具体承办,原则上不再对其入学前和就读返乡期间的现实表现情况进行调查。

应届高校毕业生篇7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是“2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蓝皮书”的简称,也常简称为“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就业报告”或“20*就业蓝皮书”,是20*年6月10日上午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这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第一次以就业为主题出版的蓝皮书,也是第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更是一个结果评价的研究系统。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撰写,该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共覆盖3*9所高校或分部分院,对20*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做出了全面的研究分析。

1、本科院校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持平

该报告,2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比起2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20*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为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约为434万。2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即所谓的啃老族,该报告中定义为待定族)(见图一、图二)。

此外,20*年就业报告还,20*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

2、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

2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与20*年1.2%的比例接近。*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为1.9%,吉林1.7%,宁夏1.5%。而*、*、*、*等省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排名靠后。自主创业的主要地区是就业比较困难的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类型是地级及以下城市。总体而言,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大城市,就业环境越好,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最多的是工科类,其次是财经管理2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类。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和文体娱乐业,其月收入大大高于受雇应届毕业生的月收入。

调查结果表明,20*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家庭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见图三)。大学毕业生创业受其家庭的企业家文化影响较大。而且,其创业资金82%以上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只占1%。所以,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政府需要在启动资金方面帮助经济困难的创业者。

2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认为,创业理想是创业的最重要动力(41%-48%),而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创业(12%-15%),而大学期间对其创业帮助最大的是假期实习和课外兼职,学校、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和咨询以及大学的模拟创业活动也有显著帮助,如创业大赛等等。所以,高校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和相关的创业比赛活动。

3、工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法学和哲学最低

2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见图四),最低的是法学和哲学,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最低2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20*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75万人,占本科失业量的35.9%,其中有8个专业同时也是20*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高职高专专业失业人数为14.67万,占了高职高专失业量的34.2%。其中7个专业同时是20*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

此外,20*年就业报告还,统计数据表明,制造业雇用了本科毕业生的27%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31%,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就业行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

4、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

20*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明显下降,“211”院校的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是2549元、非“211”本科院校为2030元、高职高专为1647元,而20*届这三类大学毕业生收入分别为2949元、2282元、1735元,20*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分别为14%、11%、5%,本科毕业生收入下降特别明显。20*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月收入经济学大类最高、医学类最低,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是*大类、半年后月收入最低是医药卫生大类。

虽然20*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即便在女性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全部高于女性,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20*届大学毕业生中,同层次、同专业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

20*年就业报告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越有可能进入好的大学;父母一方是研究生的子女进入“211”大学的比例是父母是初中学历及以下的两倍以上。专业人员和管理阶层家庭的子女就读“211”高校的几率较高,农民和民工的子女就读高职高专的几率较高。这种差别可能是录取中的非成绩因素造成的,综合素质的高考改革可能会让农民与农民工的孩子具有更大的录取劣势,可以考虑建立帮助教育弱势背景学生的社会补偿机制,以保证享有高等教育质量上的社会公平。

此外,调查数据表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像其他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为“大学招聘会”。相比之下,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家庭的子女,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最多、求职成本最高,来自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需要得到更强的就业服务。

5、大学毕业生亟须改进沟通和创新能力

20*届大学毕业生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工作要求较好的依次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较低的为应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而本科毕业生亟须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和说服他人等;高职毕业生则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和说服他人。这些亟须改进的能力归属于沟通和创新能力。

统计分析表明,本科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对雇主的满意程度分别为70%和68%;“工作要求与压力”不满意度最低,不满意度最高的是“薪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其中,20*届大学毕业生对“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类雇主的满意度最高,对“民营企业/个体”类雇主的满意度最低。然而民营企业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20*届大学毕业生对不同规模雇主的满意度的总体趋势是:雇主规模越大,满意度越高。

综述:民营经济成理工科就业市场

统计的就业率是指大学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率,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据统计显示,20*届大学毕业生约1/3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2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较往届有所下降。

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2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但工学、管理学就业率分别为90%和89%,成为20*年就业率最高的两个专业。最低的两个专业是法学和哲学,就业率为79%和76%。

蓝皮书,20*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75万人,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5.9%。

其中有8个专业同时也是20*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包括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介绍说,就业蓝皮书抽样人数达到44.4万人,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共涉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0所高校或分部分院的1196个专业。

异议:国家就业形势存在变数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博士今天解释说,就业情况与高校当年招生规模、师资力量及学生家庭条件和校友等各种关系均有联系。

因此,就业好与坏要看各方面的条件影响,经济条件只是一个外在因素,工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否一直好下去,还很难下定论。

20*年开始,国家开始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制造业密集地区进行政策扶持,经过几年的发展,制造业行业对人才需求比较大,是制造业吸纳毕业生众多的原因之一。

从大的趋势来看,毕业生更多的将去往企业,而不是考公务员。因此工学应该会持续热下去,但是持续时间目前还不好说。

应届高校毕业生篇8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招聘;培养;流程

国家教育部相关数据结果显示,近两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不断攀升,刷新了历史记录,而选择继学深造和创新的学生比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此种情况下,就业市场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就业难问题比较严峻。为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校方与用人单位应当通力合作,促进就业难问题的解决。用人单位应当充分做好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和培养计划,积极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和培养流程,确保用人单位获得心仪的人才,并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招聘

(一)企业宣讲。所谓企业宣讲,就是指向应届毕业生全方位展示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文化、用人政策、招聘流程及岗位设置等多个方面,吸引应届毕业生参与到用人单位的后续招聘活动中,企业宣讲是应届毕业生招聘的首要环节。企业宣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校园宣讲会、网络宣讲会以及企业观摩等,独特的宣讲形式往往能够获取比较理想的宣讲效果。

(二)校园招聘。就当前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校园招聘主要有线上招聘、校园招聘会招聘以及学校推荐三个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将企业宣讲与校园招聘合为一体,有效的节约了人力资源,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招聘方式。为保证招聘的规范性,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应当充分做好招聘现场各项工作的流程控制,确保招聘活动的顺利开展。用人单位在校园招聘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每年的10-12月份及次年的3-4月份,是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用人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选取合适的时机参与到校园招聘活动中,在校园招聘会前期积极与各大高校取得联系,把握机会,招聘适合的人才。

(三)录用。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过程中,应当对招聘人数进行限制,人力资源部门应当结合当前企业发展情况及人才需求进行准确的研究和分析,编制可行的薪资预算,最大程度上降低人才招聘的随意性,降低劳动纠纷。在录用应届毕业生后,应当统一规定报到时间,便于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统一安排,包括接收、培训等;也可以通过分批报到的方式,减少应届毕业生的等待时间,但此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用人单位的经费投入。

在应届毕业生尚未正式毕业之前,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三方协议。部分用人单位在应届毕业生未毕业之前提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起效日期为学生正式毕业之日,此种方式也具有一定合理性。用人单位应当为未正式毕业的学生购买医疗或意外伤害险,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安全保障。

二、培训

培训阶段是应届毕业生培养流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培训和观摩、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三个方面,不同的培训项目应当安排合适的讲师,以提高培训效果,应届毕业生的培训工作应当由用人单位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或部门骨干担任,规范的培训有助于促使应届毕业生逐渐转化到企业员工的角色上。

基础培训和观摩是应届毕业生作为新员工进入到用人单位后的基础性内容,通过这一环节,应届毕业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企业文化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应届毕业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环境,在强化培训效果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应届毕业生培养流程中,专业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应届毕业生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通常情况下,专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专业流程、技术规范、操作规范以及工具应用等多个方面。用人单位的素质培训主要包括时间管理、职场礼仪、职业规划等通用技能,强化应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文化向实现积极融合,以更好的满足职场需要。

三、见习阶段

所谓见习,就是指实习或试用,企业见习阶段主要包括轮岗和帮带两方面内容,在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后,其基本掌握了岗位相关理论知识,见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重要过程,是深化自我认知以及检验自我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常情况下,见习分为岗位见习和多岗位轮换,但当前大部分企业采用岗位见习的方式,让应届毕业生直接到拟聘用的岗位见习,以减轻见习的成本投入,实际上是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试用。多岗位轮岗与岗位见习存在较大差距,有助于毕业生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管理水平、业务构成等内容,为用人单位评估应届毕业生以及定岗阶段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所以轮岗时,用人单位应当合理选择岗位,尽可能选取重要的业务部门或重要技术部门岗位,对应届毕业生见习期间的工作目标及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为毕业生配置一名帮带人,加强对应届毕业生的关怀,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给予一定帮助。所谓帮带,就是以老带新,进行在岗指导和培训,就是师傅带徒弟。帮带人的主要职责是向应届毕业生介绍部门情况、岗位职责,对毕业生见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和指导,充分做好应届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技能,并消除其思想上的消极因素。

四、评估阶段

所谓培训评估,就是指用人单位在培训课程结束或整个培训阶段结束时,通过笔试、问卷调查等评估方式检验应届毕业生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主要目的是促使应届毕业生发现自己在培训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深化应届毕业生对培训内容的记忆,用人单位依据培训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届毕业生个人改进计划,促进综合评估的顺利开展。

所谓见习评估就是指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以及行为锚定量表法等评估方式对应届毕业生在各岗位见习表现进行检验和评估,以促进个人改进计划和综合评估的顺利开展。在见习评估阶段,应届毕业生的自我评估就是其对自我能力的考核,通常情况下自我评估与个人改进计划保持同步进行,确保应届毕业生深化自我认知后,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促进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综合评估是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以及行为锚定量表法等多种评估方式的基础上所开展的综合性评估,将各项评估结果赋予权重后,可以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并以此作为用人单位研究和考虑应届毕业生定位及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

五、定岗阶段

岗位意向沟通,是指毕业生经过培训和见习,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和主要职能部门的运作有了一定了解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正式岗位进行意向性沟通。

经过岗位意向沟通后,用人单位就要确定毕业生的具体岗位、级别和薪资水平。其中,定岗主要依据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综合评估结果,以及岗位意向沟通结果;定级可以依据毕业生学历、专业、成绩、学校、资质和综合评估结果等因素,采用强制分布法或排序法,适当区分同一批毕业生的级别,但级别差距不可过大。

用人单位需要为应届毕业生规划未来职业发展蓝图,指引他们与用人单位共同成长。职业发展规划既可以在岗位意向沟通时进行,也可以在定岗后进行,前者可以为毕业生选择岗位提供参考,后者能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规划,效果会有所不同。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提高应届毕业生招聘和培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用人单位应当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届毕业生招聘和培养计划,从招聘、培训、见习、评估及定岗五个环节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促进应届毕业生岗位能力的提升,确保用人单位获得自己所需的岗位人员,并有效的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作者单位: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应届高校毕业生篇9

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生落户标准一、引进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紧缺急需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是加强人才强市,培养和集聚各类人才的重要措施,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市各有关部门、各高校和用人单位要从保持和增强上海人才优势出发,认真做好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为吸引优秀人才进沪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居住证和户籍吸引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服务,强化以积分制为主体的居住证制度的主渠道作用。优先满足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紧缺急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落户需求。

二、为了保障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沪就业创业的合法权益,各用人单位应按照《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附件1)和《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办法》(附件2)的要求,及时为本单位录用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办理进沪就业的相关手续。用人单位在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时,不得在协议中规定毕业生如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则与其解除就业协议等相关内容。

三、严格规范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管理,用人单位须作为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及居住证积分申请的主体,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其他单位、个人申报。中介机构派遣人员不属于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

四、相关主管委办局、在沪央企、市属单位、部分区县等申请材料受理经办的机构(以下简称受理经办机构),要认真审核下属(辖)用人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并在5月10日前提交《受理经办机构基本情况及下属(辖)用人单位登记表》。

五、相关主管委办局、总部在沪央企、区县、市级及以上开发园区要结合20xx年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20xx年5月20日前,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教委,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推荐引进非上海生源毕业生重点用人单位(以正式公文报送),并填写《20xx年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推荐重点用人单位情况登记表》(附件4)。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20xx年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实际需求予以研究认定。对于20xx、20xx、20xx年重点用人单位退工率较高的,20xx年将不再认定为重点用人单位。

六、各高校要认真做好20xx年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相关政策和具体手续办理方式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引导毕业生到本市重点用人单位、重点领域就业,并认真为其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鉴证工作。各高等学校应该加强管理,严格审核毕业生的有关材料,确保毕业生材料的真实性。市学生事务中心审核发现弄虚作假的,应取消毕业生落户申请资格,并向市教委报告。市教委将向有关学校通报情况并督促学校依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申请人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承诺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严禁弄虚作假,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视情节轻重,暂停直至取消其申请资格,并将失信信息记入诚信记录。对已骗取的本市常住户口、居住证予以注销。对构成犯罪的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一、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

(一)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统一办理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手续。

外地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领取《通知单》手续。

(二)《通知单》的第一联用于毕业生去用人单位报到,第二联用于办理《居住证》积分对应材料。同时,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为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出具去外省市落户所需的《就业报到证》。

(三)领取《通知单》受理截止时间为20xx年12月31日。

二、申领《上海市居住证》

(一)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其实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设置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领《居住证》。

(二)申办材料

申请办理《居住证》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当提供以下基本材料:

1.《上海市居住证》申请表;

2.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

3.拟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住所证明:

居住在自购住房的,提供相应的房地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

居住在租赁住房的,提供由房屋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的,提供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

居住在亲戚朋友家的,提供居(村)委出具的寄宿证明。

4.期限为6个月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复印件(验原件)以及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证明。

三、申请居住证积分

(一)已持有居住证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申请积分的,可通过互联网登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模拟估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委托用人单位向注册地区(县)人才服务中心申请积分。

(二)持证人和受委托的用人单位须提交的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包括:

1.持证人有效期内的《居住证》;

2.《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

3.劳动(聘用)合同;

4.承诺无违反国家和本市计划生育政策的材料;

5.承诺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材料;

6.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社团法人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证书等)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和磁卡。

除上述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外,持证人还应提供《居住证》积分指标项目对应的材料。《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可作为应届毕业生积分指标的对应材料。

应届高校毕业生篇10

论文摘 要:从就业的宏观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作为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为明显,如何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将是摆在民办高校教学及就业部门的新型课题。本文就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要素、现状、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国有239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普通高校,其中214所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层次的民办高校,25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层次的民办大学。随着各高校自1999年以来连年扩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加,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相对公办院校处于劣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将是民办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就业竞争力是一个涵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专业优势、就业心理、社会适应力等有关要素、关系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系统,对就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应该从多维度、多视角着眼,从系统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考察。从这一要求出发,我们从民办高校随机抽调了500名应届生与工作三年以上的500名往届生进行了抽样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也进行了就业单位认同度调查。在走访应届毕业生的过程中,90%的应届毕业生都已走上工作岗位,其中78%的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目前从事的岗位不满意,超过50%的应届毕业生在寻找机会跳槽;在走访往届生就业状况的过程中,有近10%的往届毕业生已经自主创业,超过80%的往届毕业生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只有不足10%的往届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从不同侧面综合反映了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的水平和态势;同时,通过毕业生本人及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我们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潜力和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了解了民办高校发展的实际水平,从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通过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民办高校初次就业率都很高,多数民办高校的初次就业率都超过了85%,原因是民办高校普遍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专职负责就业工作人员编制都比公办院校多,就业机构健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网络,多数民办高校以就业工作为亮点吸引生源,因此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普通高校。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相对普通高校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面临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加上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歧视,许多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在观念上带有有色眼镜,在我们的调查中也能够看到这样一点,在问到“你对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前景有什么看法”时,50%的学生认为“就业初始阶段相当艰苦,对未来发展很难估计”。这些现象值得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超过50%的用人单位认为:民办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一般较低,动手能力较高,社会适应力较强,岗位角色的转变及角色认知较快,对专业的对口要求不高,这些是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较为顺利的有利因素。另外,多数民办院校确立“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以市场需求为根本,社会需要为导向”的办学机制,这就必须使评估的指标体系由重过程评估转化为重结果评估,结果评价中要突出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就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估在推进高校办学理念转变、就业工作水平的提高、体现自身特色形成中的作用,要起到推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水平,扩大自身影响,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毕业生增加自信心和自豪感。 

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是多样的,各种综合能力的组合决定了其就业竞争力的高低。为了促进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提升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本着科学合理,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科学的指标设置,把毕业生应该具有的各种能力给予加权平均,综合得出一个分数,来大致衡量出这个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为毕业生是学校的“产品”,毕业生能力的评价最终也可以反映出毕业院校的竞争力水平。首先说明专业指标的设定,民办高校专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最基础指标,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根据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及时调整专业,这才是民办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策略。应该设定制式的项目调查问卷,在每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结束后进行专门的毕业生跟踪回访,收集各方面意见进行归类汇总,将情况反映到教学部门及招生部门,由教学部门、招生部门、就业部门召开各部门联动研讨会议,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只有毕业生有了一定的专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专业能力。一是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专业能力最直接的反映,对于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尤为重要。二是岗位相对对口,绝对对口是很难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相对一致,反映出学校专业的科学性与应用性,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要用发展的眼光适当超前考虑。三是薪资待遇,专业能力的水平高低决定毕业生的平均收入,而加薪周期则说明收入水平提高的快慢,也是说明毕业生专业适应力的强弱。四是职位晋升,专业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岗位职务,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的职位升迁也能反映就业竞争力,民办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将是学校知名度的良好体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