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要素十篇

时间:2024-02-19 18:00:52

水循环的要素

水循环的要素篇1

关键词:和田河流域 气温 湿度 蒸发 降水 径流 1 和田绿洲概况

和田绿洲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绿洲内灌溉农业历史悠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洲小气候。和田绿洲内有墨玉县、和田县、洛浦县及和田市,绿洲与沙漠交错分布,生态环境极其脆弱[3]。和田绿洲降水稀少,蒸发剧烈,光热资源丰富,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绿洲内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一个以灌溉农业为生存依据的经济落后地区,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导致

河流径流锐减,威胁了绿洲的生存。和田绿洲年降水量3.4~100.9mm,多年平均为36.4mm,农作物依赖和田河水灌溉。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和喀拉昆仑山北麓,流出高山峡谷,浇灌了和田绿洲,自南向北纵贯塔北克拉玛干大沙漠,汇入塔里木河,目前是塔里木河三大源流之一。和田河多年平均流入和田绿洲的水量为44.8亿m3,由于绿洲用水以及沿程蒸发渗漏损失,注入塔里木河多年平均水量仅10.47亿m3。和田河属冰川融雪及降水混合补给型河流,丰枯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绿洲内各种经济活动,也影响向塔里木河干流的输水。

2 气温变化 2.1 气温的年际变化 表1列出了1954~1995年实测气温、比湿、降水和蒸发变化情况。由表1可知,从1954年到2000年,和田绿洲气温持续上升,增加了0.86℃,说明该段时期气候处于变暖期,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一致[1]。50~60年代气温变化不大;而70~80年代气温增加显着。

表1 和田绿洲气温及水循环要素历年变化

时段

1954~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平均温度(℃)

平均比湿(%)

平均降水量/mm

平均蒸发量/mm

12.00

41.33

38.0

2466

12.01

42.04

34.1

2543 42.47

32.8

2649 41.96

57.6

2803

12.86

42.02

37.6

2694

气温逐年增长主要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同时也与绿洲内人类经济活动规模扩大有关。气候的变暖必然导致和田河流域的水循环时空的变化,依赖和田河水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和田绿洲因而面临新问题。 表2 和田绿洲多年月平均气温及其变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最小

最大

平均

Cv

-12.1

-1.9

-4.7

-0.46

-6.8

3.2

0.0

/

6.5

10.8

8.5

0.15 19.4

16.5

0.08 23.1

20.8

0.06

22.0

26.1

23.9

0.05

22.7

27.7

25.5

0.04

22.3

26.8

24.4

0.05

17.7

20.7

19.7

0.04

10.6

14.4

12.4

0.08

1.7

7.4

4.3

0.30

-8.8

0.1

-3.0

-0.72

11.1 12.2

0.04

水循环的要素篇2

一、水利工程施工的危险点分析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点,这些因素为施工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可以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环境因素。大型水利工程的许多项目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选址多数远离城镇,像三峡大坝工程、小浪底水电站工程等,大多地处深山峡谷,交通不便,并且自然环境复杂,潜在的危险性大。许多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受气象条件影响而引发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大,经常遇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事故的威胁,现场安全控制难度很大。

(2)技术因素。水利工程的建筑物构造形式多样、施工工艺复杂,如大坝、桥梁、隧道等主体建筑,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多工种作业、多类型设备同时运行,在同一施工现场发生水平、立体交叉作业,这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员、设备危险因素,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对策予以消除或加以控制。

(3)人员因素。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分布地域广泛,总承包单位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进行施工已是一种普遍的现场,分包单位的能力良莠不齐和用工的多元化,人员流动频繁,安全管理资源不足,加大了管理到位的难度。

二、PDCA循环的过程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关于管理过程运行的模型,又称为“戴明环”,它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方法。PDCA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英文的首字母的缩写,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闭环管理体系,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要经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将PDCA循环应用到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为整个企业、各部门以及各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科学化、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工具。PDCA循环可以适用于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也可以适用于各分项工程和各施工工序,基层班组施工工序的PDCA循环包含于各部门分项工程的PDCA循环中,各部门分项工程的PDCA循环包含于整个企业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PDCA循环中。每层分别循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但是不管小环还是大环,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绕着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展开,通过大环套小环把企业部门以及工程各工序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基本原理是:制定某段时间安全生产管理的计划;针对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根据实施的结果进行效果检查;对总结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进行解决。

P阶段:计划(Plan)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水利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通过分析找出危险源存在的根本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具体步骤如下:(1)针对现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的现状,通过现场安全检查找出不安全因素,应用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对某一具体施工工序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具体的分类,确定危险源,这样的分类辨识方法便于危险源的动态管理。(2)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具体分析,找出施工过程中产生危险源的原因。(3)从找出的的原因中分析出主要影响安全的因素。将危险因素作为主要控制对象,根据现有施工情况,制定整改方案和计划。(4)根据制定的整改方案和计划,具体落实到与危险源相关的人员,严格按照5W1H进行贯彻执行。D阶段:执行(Do)阶段(5)管理人员按照制定的安全计划和措施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实施。

C阶段:检查(Check)阶段(6)在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实际执行的效果的检查,与安全措施计划中的预期目的进行比较,如果出现偏差及时制定纠正措施,保证安全措施的执行的效果达到计划要求。

A阶段:处理(Action)阶段(7)总结经验,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安全管理的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这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纳入有关的规章制度,作为进一步的工作标准;失败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防止以后再次发生。(8)一个循环的结束,只是解决了部分问题,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是连续不间断进行的,对于仍然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成为下一个循环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PDCA循环的分析

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PDCA循环以实现“持续改进”和“预防为主”为目的,以风险管理的过程为核心,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及时发现工作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补充或者改进现有的安全措施。水利工程单位的各部门和班组都应根据各自的安全责任,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细化,制定管理和保障措施,确保上级安全风险可控、能控、在控。在PDCA循环运行过程中,不论大环还是小环,都随着施工条件、现场环境和施工人员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都会随着改变,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PDCA循环。尤其体现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技术、人员因素复杂多变,使安全事故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目前虽然许多施工现场开展了安全性评价,但是缺乏事故发生的预见性,只是针对施工现场的状态分析,不能预测和判断下阶段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这就需要通过PDCA循环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使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结束语

水循环的要素篇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104-01

一、前言

《国医九七三计划》有“微循环通,不会得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环畅,全身都健康”。的描述,阐述了微循环对健康的重要性。“百病皆生于郁”毛细血管细而长,最易堵塞。堵塞物是黄水(黄水是内邪、外邪夹杂混合体内垃圾、毒素而形成,成分有:坏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乳酸、肌酸、二氧化碳等。)用排毒液排除黄水,这些毒素、垃圾被排除,微循环自然就畅通了。微循环畅通人体代谢才能正常进行,继续再生,再生是每个人维持生命和活动的基础。

二、微循环堵塞原因

毛细血管堵塞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外伤、疾病、情绪过激;风、寒、署、湿、热的侵入;饮食无节;起居无常;都可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如三高症,心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痹症等,疾病又导致微循环不畅。有人说“微循环不畅导致疾病”。也有人说“疾病导致微循环不畅”。其实微循环不畅和疾病是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至于谁先谁后,就象鸡与蛋谁先有的?永远也说不清,也没意义。关键是如何解决微循环不畅的问题,才是目的。外伤、疾病、外邪、内邪、都会产生黄水存于体内。黄水是血液循环的最大障碍,因此排除黄水,血液就会正常循环,毛细血管就畅通无阻。

三、毛细血管是怎样被打通的

排毒液是由有刺激性、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寒热温凉齐全;辛、酸、甘、苦、咸备,配伍组方;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获取小分子有效因子制做而成的液体。涂抹病灶,药液可直达脏腑。药液首先进入毛孔、既络脉后、迅速激活血液中、血管壁细胞内多种脂质代谢酶,彻底分解血液中有害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酸类物质、二氧化碳等毒素,排除体外。脂质代谢酶,同时分解血管壁硬化斑块,使血管壁变光滑,弹性恢复。使微循环血流阻力减小,流量增加。流速变快。药液进入脏腑,激活各组织器官的细胞产生分解酶,加速了体内毒素的分解和排出。降低了血脂,提高了血液质量。保证了微循环的畅通,使组织细胞代谢有了物质保障,代谢垃圾也能及时排除,使受损的器官得到修复。体内毒素被排除,各器官就不会再受到伤害,。畸形细胞不再产生,癌症好了。胰脏、眼底、肾脏毛细血管被打通,不但可以控制糖尿病并发症,而且使胰脏得到修复,使之能正常分裂胰岛细胞,彻底治愈糖尿病。微循环打通了,全身小动脉血管阻力减小,高血压治愈。每个脏腑都强壮了,整个机体进入良性循环,生机换发,延年益寿也是自然。

全身微循环畅通,各组织器官正常代谢,器官就健康、强壮,能够抵御各种病毒的侵入,如艾滋病毒、各种肝病毒等。一是器官抗病毒能力强,二是免疫功能细胞能迅速的从畅通的微循环调兵遣将于入侵者,将其消灭。进一步保证了微循环的畅通。

通过下列病例,看排毒液是怎样打通微循环的。

孟XX、70岁、女、2012年双膝关节疼痛难忍,不敢走动,用排毒液涂双膝,日涂3次,次2遍。10天后行走自如,可以下楼遛弯。分析:是因多年老寒腿,寒气形成黄水(毒素)逐年增多,使毛细血管越堵越多,最后导致膝关节系统微循环不畅,使本部位细胞老化,滑膜减少,组织器官受损的结果。排毒液从毛孔进入络脉,迅速激活细胞产生分解酶,将黄水分解通过血液排除。微循环逐渐被打通,代谢功能恢复,修复了损伤的部位,保证了滑膜液的分泌,双膝自然不痛了。用这样的方法治愈了腕关节、肘关节、趾关节、指关节、肩周炎上百人,都证明了,排毒液打通微循环既快,又彻底。再次验证了通则不痛的中医理论。

江XX、男、48岁、建筑工人。因腰间盘突出什么活也不能干,腰部以失去知觉。2010年请长期病假,药没少吃,医院没少跑,没有一点效果,动手术又怕残疾。2013年用排毒液,头部排毒和腰部涂药,上下夹击。头部排出150毫升左右黄水,要部排出20多毫升黄水,10天后腰部恢复知觉,能睡好觉了。又做一疗程,毒素出的和第一疗程相似,10天后疼痛感一点没有了。养了20多天又上班了,现在已快4年,从没疼过,只是太累了,腰,有点酸,和以前一样。分析:头部排毒打通了脑微循环,脑微循环通了,全身微循环都得到改善。腰部组织细胞又开始更新。腰部涂药,使毒素(黄水)双向排除,腰部垃圾减少,被压迫的神经得到恢复,腰部有了知觉。腰部涂药局部血管扩张,调节周围组织营养,消炎去肿,毛细血管得到疏通。腰间盘突出好了。这样治好了腰间盘突出、膨出10多例,道理相同。

张XX、女、55岁、小腿下部有5x6cm大小一片皮肤变色,黑而粗糙,不痛、不氧、不断扩大。跑了多家医院,确诊不了。开了不少药膏,都无效。用排毒液,日涂2次,每次2遍,10天后不再扩大,肤色变淡,又涂了5天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分析:小腿受湿,局部黄水增多,这部分毛细血管堵塞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的。排毒液涂后迅速分解黄水排除,微循环通了,病愈了。吴师机曰:“人病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气滞、血凝、寒湿、燥热都是郁的因缘,在体内形成黄水而存在,排毒液排除黄水,打通微循环何病之有。

水循环的要素篇4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法;陕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0-5099-05

Studies on the Measurement Indicator System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WANG Jing

(Management Depantment,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Shaanxi,China)

Abstract: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is a significant way to build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is the necessary choice to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improve the deteriora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build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based on the deeply understanding of the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theories and conditions of the natural and economic of southern Shaanxi. A set of method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cyc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empirical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of their operational state are proposed to study and practice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Key words: agricultura recycling economy; statistie index system;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outhern Shaanxi

农业的发展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虽然近些年来陕南地区农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三农”问题仍不容忽视,特别是农业自然资源的浪费、过度开发和污染现象日益严重,解决不好将影响到陕西省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截至目前,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来评估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程度,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生产、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研究在农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了科学的方法对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进行绩效评价。

1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目前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国内外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界定,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质是用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调各产业之间资源的合理流动与科学配置,使农业产业价值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农业资源的投入——农产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的循环流程。该模式的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要求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农业循环经济的标准模式就应该体现物质循环和价值增量的全过程,更好地概括出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图1)。

2 农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同区域经济相联系,要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特点相结合,尽量在指标的选取和设计方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1 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参考企业在绩效评价方面的做法,并与农业循环经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在农业循环经济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科学性原则。农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设计首先应当充分体现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质。所以测度指标的定义不仅要明晰、全面,还要能够反映和衡量事物的主要特征。评价的方法和模型要科学。

2)可操作性原则。设计农业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测度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要考察农业循环经济实际的发展程度和随之产生的经济效益。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农业循环经济绩效的共性指标,同时又要结合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指标。

3)综合性、全面性原则。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农业循环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能够科学、全面地评价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所以指标体系不仅有一层指标,还设计了二层指标体系的多级指标,目的就是在评价的时候能够全面而系统。

4)滚动性原则。经济环境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经济模式,同样也必须要在这种动态变化环境中做出相应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2 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首先,农业循环经济既然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那么经济效益的好坏就是考核这种经济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考虑到农业产品的一次性消耗的特点,废弃物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和再次利用,也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因此,农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仅要体现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同时,废弃物的处理水平也应该作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经济、社会、环境这三个大的方面,设计了包括经济效益水平指标、资源减量化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和资源环境安全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表1)。

3 农业循环经济绩效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3.1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用

目前对于多指标系统的评价,无法直接根据单个指标的结果比较其优劣性,必须采用某种综合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将多指标系统整合后转化成为单一的结果,然后针对单一的分析结果再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本研究将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业循环经济绩效水平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分析,从而推断出该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首先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利用模糊关系作为合成的原理,将一些不容易定量化的因素予以定量,最后再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最终评价结果是一个模糊向量,是被评估对象针对指标采用的各个级别的模糊子集的隶属度,所以构成的是一个模糊向量,而不只是一个具体的点值,因此和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能提供的信息更为丰富。本研究在诸多的评价方法中选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这是因为农业循环经济本身也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许多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是主观性判断,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这一特征。模糊综合评价法考虑到了各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人们在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判断;而且能够有效地处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最后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评价的最终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操作步骤

1)确定评价因素集合U={u1,u2,u3,…,un}。其中ui(i=1,2,3,…,n)是评价的影响因素,n是同一级别指标因素的个数,该集合构成了评价的整体框架。

2)确定被评估对象等级的评价标准集合V={v1,v2,v3,…,vm}。其中vj(j=1,2,…,m)是评价等级的标准值,m代表的是等级个数。这一集合则给出了影响因素中某一因素评价结果的选择范畴。假如把评价的结果划分为{v1,v2,v3,v4,v5}其中v1为差、v2为一般、v3为较好、v4为好、v5为很好。

3)确定评价的隶属度矩阵。如果要对影响因素中的n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其最终的结果则是一个n行m列的矩阵,既为评价的隶属度矩阵R。R={Ri1,Ri2,Ri3,…,Rij},i=1,2,…n;j=1,2,…m。该隶属度矩阵中的每一行是对每一个因素的最终评价结果,而确定的矩阵则表示了依照评价等级标准集合V对评价因素集合U进行全部评价应该获取的全部评价信息。用该方法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绩效评价,具体方法如下:

设评价指标因素集U={u1,u2,u3,…,un};评价标准V={v1,v2,v3,…,vm};vj和vj+1为相邻两级标准,则vj级隶属度函数为:

rj=1-rj-1 vj+1≤ui≤vi■ vj+

根据式(1),计算出因素评价指标ui隶属于评价等级标准vj的隶属度rij,因此就生成隶属度矩阵R

R=r11 r11 … r1mr21 r21 … r2m… … … …rn1 rn1 … rnm (2)

4)得出评价最终结论。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的原则,确定被评价对象所对应的评价等级,从而给出最终评价结论。本研究中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分为了3个级别,因此模糊评判集合为:{v1,v2,v3},v1为差、v2为一般、v3为良好。

4 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绩效水平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本研究中样本选择的是陕南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参考了《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10年)》的一些数据以及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中国生态农业指标取值说明,根据陕南地区的区域特点以及有关资料,结合、制定了指标评价等级的标准。并将收集的具体数据汇总于表2。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分别计算出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并将隶属度进行汇总从而得到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整个隶属度矩阵(表3)。

假如以B1准则层为实例计算Bk(k=1,2,3,4)指标层所包含的下一级各个指标,对于它的模糊综合运算结果,依据公式、运行矩阵运算工具,求得:

B1=(0.109,0.189,0.351,0.351)0 0.48 0.52

0 0.44 0.56

0 0.95 0.50

0 0.92 0.15

=(0,0.821,0.179) (3)

根据计算结果显示该实例项目在“经济效益水平”方面属于“一般”水平的有82.1%的比例,属于“良好”水平的可能有17.9%的比例。按照以上的方法步骤依次计算Bk(k=2,3,4) 指标层所包含的各个下一级指标因素相对于Bk指标的模糊综合运算结果,得出的结果则为:B2=(0.056,0.127,0.717);B3=(0,0.332,0.668);B4=(0.052,0.427,0.521)。最后,对B层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A=(w1,w2,w3,w4)B1B2B3B4B5

=(0.160,0.278,0.467,0.095) 0 0.821 0.179

0.056 0.127 0.717

0 0.332 0.668

0.052 0.427 0.521

=(0.023,0.372,0.615) (4)

由运算结果可以看出,陕南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属于“差”等级的有2.3%的比例,属于“一般”水平的有37.2%的比例,属于“良好”水平的有61.5%的可能。在评价结果中三个等级的隶属度中,“良好”等级的所占比例最大。因此,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中最大隶属度原则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水平总体是“良好”(图2)。

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绩效水平的准则层中经济效益指标B1中“一般”占了82.1%、“良好”只占到17.9%。陕南地区也建立了一些生态示范区,如汉中的汉台生态示范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7.4%,在陕西省内都属较高水平。而且汉中的沼气的普及率达到了11.7%,使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沼—种”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很好地在实践中被推广应用。然而,从整体上看,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仍较为缓慢,结果也表明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绩效水平为“一般”。准则层中资源减量化投入水平指标B2“良好”占到71.7%。这表明,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较好地达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减量化、资源化的基本要求,但还应在农药的施用、农产品加工环节的能源消耗等方面多注意采用新技术以节能和节约资源。准则层中的资源循环利用指标B3“良好”率为66.8%,说明在加工业废弃物利用、废水循环利用以及粪污总固体分解等工作上有了一定成效,但还应加强研究和新技术运用,使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更好。针对这种现状,汉中市的一些企业率先开展建设清洁生产项目,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准则层中资源环境安全指标B4“一般”占到42.7%、“良好”占到52.1%,结果表明虽已初步达到了“环境友好”的要求,但这和陕南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上本身就占有优势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生产中还应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5 结论与建议

从综合评价来看,陕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与中国、陕西全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平均发展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还较低,这与陕南地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战略是不相称的。针对上述问题,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特提出以下建议:①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法治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这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②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上,陕南地区政府部门应在财政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力度,并对相关科研、建设项目予以奖励和税收上的优惠;③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快速向实际经济效益的转变,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④合理规划投入农业循环经济的人力、物力、财力水平,科学分析投入、产出间的关系,宏观把握各种资源的配比,保障农业循环经济的长久稳定运行;⑤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落实节能责任;⑥应加强政府生态服务职能,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共识,从而使农业循环经济的绩效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贤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杨 琰,孟全省.陕西省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7):204-206.

[3] 马其芳,黄贤金,彭补拙,等.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6):891-899.

水循环的要素篇5

关键词:循环经济;逐利本性;技术支持;优惠政策

在湖南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湖南省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诸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但基于湖南省的省情,存在许多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意识淡薄,对循环经济认识不足

发展循环经济是对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产品的再使用(reuse)和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是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但当前我省企业界对发展循环经济还有些模糊认识,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因发展循环经济所能带来的长远效益,因此在做是否发展循环经济决策时还有些犹豫不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2)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我省省情。持此论者认为湖南属中部地区,经济相对沿海地区而言较为滞后,贫穷问题才是主要问题,这一问题没解决,谈什么循环经济。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一谈经济就非要破坏生态,一说环保就是被动投入不发展经济。其实,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两者的对立,实现两者的统一。(3)对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多数人没有认识到末端治理是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和浪费,由末端治理产生的环保市场带来的只是虚假的经济效益。(4)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持此论者认为这是将来的事,离现实还很遥远。

其实,湖南政府和部分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已非常重视,并且划拨专款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但湖南的有些地、市对发展循环经济还认识不足,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还有诸多迷惑。一是,末端治理对企业改变生产方式意义不显著。摆在湖南面前的首要矛盾是农民问题,在湘西的某些边远山区,甚至有些家庭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有些人认为湖南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吃饭问题,环境问题在其次。这说明还有人没有真正认识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不仅仅是解决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它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双赢。二是重视不够。目前湖南整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好,生态承载力较强。由于工业规模不大,污染相对不很严重,这就让人轻视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二、企业的经济人特性和纯粹逐利本性

利润最大化既是企业行为的出发点,也是企业行为的归宿点,任何正式的企业行为都是由这个目标来规定、内控和定向的。据省统计局不完全统计,我省中小企业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达到55000多家,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且分布不均,由于有些企业资金、技术相对薄弱,这些企业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循环经济,那么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企业的行为注定要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它会想方设法的利用市场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的缺陷,进行大规模生产,而将生产中产生的污染、浪费等外部成本的转嫁给社会,即使存在外部法律、政策约束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竭尽全力的逃避责任,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利润率。

循环型生产环节有两个效益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排污成本。但目前普遍存在原材料价格障碍和循环过程成本障碍,使这两方面的效益难以显现。首先是价格障碍。一是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二是在国际分工中存在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三是以大规模、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得多数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成本日益降低,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原料的成本常常比购买新原料的价格更高,由此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其次是成本障碍。目前我省的环境容量仍然未被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纳入经济体,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这就使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很难收回。

三、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中永恒的主题,只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一切成果,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经济,使我们的产业利润更大化、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多年以来,湖南省在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科研基本上是处于被动跟踪状态,既缺乏系统的、基于省情的理论,也少有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储备。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技术与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我省对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发展滞后,在很多情况下把废旧产品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资源的再生产成本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相对更高;在农业生产领域工业技术和产品大规模渗入,使农业的技术范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虽然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化肥、农药、机械设备等工业品,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了,但也给土地和水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污染,自然生态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目前这种现行的技术状况给湖南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

2.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落后

湖南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问题是开采技术、环保产品技术、节能技术等技术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可以说,企业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是我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省关键技术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少之又少,大部分的设备属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同时我省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也是比较落后的:一是我省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地区高,二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型锅炉技术水平落后,能源效率低。三是风机水泵等耗电设备系统运行效率低、节约潜力巨大。四是环保产业技术开发能力弱、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

3.企业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目前我省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多数企业缺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同时也缺乏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如我省的废物的回收利用虽然已经有了基础,但技术含量低,废旧物资被降级使用,没有发挥循环经济的最佳效应。与此同时,我省企业自主开发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基本上依赖与外国企业合资,使用现有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十分缓慢,与国外企业及国内的优秀企业研

究与开发经费一般保持在销售额的3%―5%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为我省经济中坚力量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尚不足。

从以上几方面分析可以看出,要让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未来循环经济发展中切实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就必须从研究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入手,把循环经济科技问题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通过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凝聚骨干科技力量,建立一批适合湖南省情的循环经济研发体系、科学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通过摸清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组织开展联合科技攻关,研究和开发一批适合湖南省情、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产品;

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率为目标,积极扶持一批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主要特征的科技产业;

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三高”(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区域、行业及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科技试点,通过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国内外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从整体上提升湖南省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

四、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

资金缺乏也是制约湖南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因素。城市走循环经济道路得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功能区域划分、布局、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等一系列的改造活动,动作力度大,改造成本高,如水处理,建一座污水处理厂需要上千万资金。水的循环利用,一般用双管供水系统(其一为饮用水系统,另一为再生水系统,即“中水道”系统,中水道的再生水一般用于冲洗厕所、浇灌城市绿地及消防),再建一个这样的水道系统需要投入很多资金,湖南财力有限,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基石,好的政策、优惠的政策不仅可以使频危的企业获得新生,同时还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然而我省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人们的行为所造成的,比如:传统发展观所确立的政绩观,使一些政府官员偏好形象工程、偏好数字效应,重视短期经济行为,而忽视发展的可持续性和质量。部分地方政府从局部经济利益、短期利益考虑,为求政绩,不惜与污染企业合谋。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下,把保障和鼓励更多的企业生产放在第一位,无意甚至有意识地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对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适当地采取保护、鼓励措施。另一方面是制度、政策导向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制度缺失,包括缺乏相应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我省至今没有一家制定出完备的循环经济政策体制框架和制度。诸如绿色资源制度、绿色生产制度、绿色财税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等都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

水循环的要素篇6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参数;防磨

1、前言

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锅炉,采用流态化循环燃烧,燃料适应性好。由于采用分段低温燃烧,大幅降低SO2的排放量,另一显著特点是可燃用高硫煤,通过向炉内添加石灰石,显著地降低硫氧化物的排放浓度,以达到良好的环保效果。

本文从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长周期运行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的措施: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提高设备运行的管理水平;设备遇到问题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检修;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接着探讨了锅炉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得出:在以后的设备管理中,不断的总结,创新更多的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的措施,注意锅炉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周期,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2、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长周期运行的因素

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长周期运行的因素主要包括:锅炉发生事故;锅炉故障的不正当管理;运行过程管理不科学。具体的因素可通过下表描述:

3、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的措施

作者通过多年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方面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措施的相关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的措施: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提高设备运行的管理水平;设备遇到问题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检修;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具体过程可以通过下表来进行说明。

4、锅炉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有效的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必须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对负荷进行合理的控制;风量要适宜;对入炉煤进行合理控制;合理的进行参数的调整;做好水冷壁的防磨工作。

4.1对负荷进行合理的控制

根据多数电厂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负荷最好不要超过额定负荷,以控制在80~100%为理想。在此负荷下,操作稳定,效率较高,磨损较轻,运行周期较长。

4.2风量要适宜

二次风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风量过大过小都会造成相应的不足。所以要有效的控制风量,做到适宜。

4.3对入炉煤进行合理控制

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优先考虑燃用优质煤。另一方面,入炉煤的加工粒度应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最大粒径≤10mm,粒径≤0.070mm尽量少。

4.4合理的进行参数的调整

无论何种炉型,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及时调整都是很必要的。基于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机理,需要合理的控制炉膛差压、料层差压、流化风量、循环倍率、蒸发量等等。事实证明,合理的运行过程中参数调整对延长锅炉运行周期的重要性切不可忽视。

4.5做好水冷壁的防磨工作

通常的处理办法是在卫燃带及炉膛出口覆盖耐火材料。另一种办法是对上述部位进行喷涂耐磨材料。目前,尚没有找到比以上两种办法更经济实用的解决办法。

5、总结

总之,在以后的设备管理中,不断的总结,创新更多的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的措施,注意锅炉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周期,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玉龙.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11)

[2]张小宁.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常见问题及治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0(01)

[3]陈惠杰.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磨损与防范处理[J].科技信息,2008(30)

[4]韩子玉.浅谈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J].科技信息,2011(09)

水循环的要素篇7

关键词:循环水;水质;水垢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些企业的循环水投用污水回用水,冷却水重复使用是节水减排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在水的重复利用过程中随着水的蒸发作用。水中溶盐类、悬浮固体和非挥发性有机物质的浓度增加,超过一定的质量浓度时管道设备特别是在传热表面发生结垢;另一方面,在水中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对铁素体阳极发生反应能促进形成腐蚀电池,造成严重的垢下腐蚀, 污垢覆盖下的贫氧区与的富氧区之间也能形成氧浓度差电池,使金属遭受局部腐蚀。相反,腐蚀也将改变金属表面形状,使结垢愈演愈烈。所以,结垢、腐蚀相互促进,形成了复杂的协同效应,影响甚至破坏了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证循环水水质的措施。

一、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因素分析

1、污垢的影响。循环水冷却塔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塔池直接与外部世界接触,由外面的世界带来的污染物更多。因在塔池周围的粉尘、泥沙、杂草、树叶等杂物,在有风的日子里极易进入冷却塔水池。这些有机和无机杂质,可以跟水通过管道、热交换器,在其表面沉积下来形成污垢。如果热交换器漏油量大、这些漏油和其它污物会附着在换热器和管壁上。由于温度高,通过复杂的效果,也可以形成较硬的污垢。在夏季气温高就会将藻类在水冷却构筑物与水接触的漏光部位大量繁殖,因为藻类群体的生长, 影响了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藻类脱落后将污垢沉淀。除此之外,它们的群体体积很大,阻碍了热传递,同时有机污垢也能引发强烈的腐蚀。所以污垢对循环水的伤害巨大,不仅使传热效率下降,过水断面减少,也加重了腐蚀。极大的影响了冷却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生产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事故。

2、水垢影响。因为水中含有Ca、Ma等离子硬度,就会在换热器及管道表面形成沉积,而形成水垢。水垢的主要危害可使传热效率降低,过水断面减少,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我厂采用除盐水系统补水,应该说软化水硬度小。几乎为零。但在实际中每天通过检测实验室硬度都不超过0.01 mgN / l,有时超高有三个主要原因;一个是系统中含有少量的盐,硬度不等于零。通过蒸发、风等损失一些循环水,增加了循环水浓缩效果。浓缩比的倍数增大,导致该系统的含盐量相对增加。第二是装置操作不当,有串新鲜水的现象。因为新鲜水含有盐类硬度较大,如果系统有新鲜水的加入,可使系统的硬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除非加上处理药剂)。三是软化水本身处理的除盐水有时就不合格,为生水,所以也会使系统中的硬度增高。因此在当前操作生产、硬度的消除十分困难, 要得到合乎要求的循环水也是比较难的,水垢的消除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处理。

二、解决循环水水质差的措施

1、确保补充水质,给排水车间严格按照回用水补入循环水水场的水质指标进行控制,控制补充水和循环水的污浊度,控制泥沙等悬浮物进入循环水中,严格控制量补充水的水量,每个补水或根据冷水塔的液位进行补水。

2、设立专职的加药工,根据有机磷的含量调整缓蚀阻垢剂的投加量,用计量泵添加,以确保药剂在水里的滞留时间、使用一块管连接到一个泵出口处引到吸水池内,确保24 小时'连续加药,避免了有机磷的浓度出现波动、杀菌浓度可以喷洒很容易滋生菌藻的部位,如凉水塔的填料、压缩机的冷排等处。

3、根据数据分析来调整操作方法,如浓缩倍数的控制通过改变补充水量和污水量进行操作:而浓度倍数的检测是依靠测定循环冷却水和补充水的某些离子的含量来实现。本厂采用ca+测定浓缩倍数,在运行中每班集中测量一次,如果发现浓度倍数高于或低于其规定值,立即增加或减少废水排量,或者加大或减少补水量,使其稳定在2.5左右。又如,当总铁浓度大于0.5毫克/升)的时候,应该增加排污水数量:浊度大于15毫克/升的时候,检查系统内有没有物料泄漏,一旦发现就要及时采取措施,检查旁虑池是否有问题,如果过滤器进出口浊度一样,就要进行反洗。

4、微生物控制严格日常检查系统。时常检查冷却塔、池壁、水池虑网上有没有黏液和藻类等:对监测挂片进行检验,通过外观的检测、腐蚀速度测量和对蚀孔的监控,确定腐蚀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金属腐蚀速度,使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降到最低,微生物不容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通过压缩机循环回水管视镜的观察,改变给药的投放方式产生的藻类显著降低;加强各岗位的无泄漏的管理,禁止任何排放,为了避免泄漏NH3和H2S进入冷却水系统, 从而引起硝化细菌和硫氧化细菌的繁殖,降低杀生剂的杀生能力。

5、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工艺上设立分析台账,设备上记录各种水冷器的检修周期及异常情况。对各种有关数据进行跟踪、整理、记录、对比,以便对水质进行更好的监控。

6、循环水加入软化水,那么它会增加水的质量合格率。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加的除盐水,但是通过风吹、蒸发损耗等很多原因,水的浓缩倍数增加、离子浓度增加,这样就会产生结垢的可能性。与上述因素的分析、产生水垢不可避免的。同时还考虑成本因素,无限的大量补充软化在水质不合格时大量投入。选好药剂是保证水质合格的重要保证,如添加剂及缓蚀阻垢剂将有助于防止腐蚀停止结垢的双重作用。根据水质的情况,通过试验分析,每天充填一定量的缓蚀阻垢剂和杀菌剂(夏季)药剂。这样水质情况每天通过药剂量进行调节使指标减小到最低限度,满足水循环系统对水质的要求。并且它将很好的解决结垢和腐蚀等问题,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效果理想,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确保生产的长周期、满负荷运行。

水循环的要素篇8

自然界中的混凝土设施一直处于各种因素同时或交互的作用中,在室内模拟自然环境对混凝土综合耐久性的影响,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存在困难。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设计了由多个单项耐久性循环试验组成的综合耐久性循环试验方法,力求真实地反映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时混凝土耐久性的劣化规律。氯盐侵蚀能阻碍混凝土的碳化,阻碍由碳化对混凝土强度及密实性等的升高作用,故先进行氯盐侵蚀条件下的干湿循环试验,再进行碳化试验,最后进行冻融循环。根据试验室内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碳化的时间为28d,抗硫酸盐侵蚀试验15个循环(本试验将硫酸盐换为氯盐),25次冻融循环结束后进行动弹模量测试,本研究设计进行三个大循环,每个大循环做10d的碳化,每个大循环做5个干湿循环,冻融循环做25个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混凝土综合耐久性的试验流程如下:(1)混凝土立方体试样养护至7、14、28d时,测试其抗压强度。(2)混凝土棱柱体试样养护至56d时,开始进行氯盐侵蚀条件下的干湿循环试验,每个干湿循环需2d,共进行5个循环,共需10d。干湿循环试验完毕后,放在盐水中浸泡4d,测试所有试样的动弹模量。(3)完成干湿循环的试样开始进行碳化试验,碳化时间为10d。碳化试验完毕后,放在盐水中浸泡4d,测试所有试样的动弹模量。(4)完成碳化试验的试样,开始进行混凝土试样的冻融循环试验,共进行25个循环,约需4d。冻融循环试验完毕后,测试所有试样的动弹模量,并取其中一个试样,测试混凝土微观孔隙含量。(5)上述所有试验组成一个综合耐久性循环试验,共计需32d。第一个综合耐久性试验完成后,按(2)~(4)顺序进行第2个综合耐久性循环试验。本研究共进行了2个综合耐久性循环试验,混凝土劣化至冻融循环试验的停止条件,故停止试验。为进一步了解经过综合劣化后混凝土的情况,完成第2个综合耐久性循环试验的试样,在标准养护室养护64d后,测试剩余所有试样的动弹模量,并取其中一个试样,测试混凝土微观孔隙含量。为了进行对比,安排了对比试样放在标准养护室中持续养护,并在上述试验节点的相同龄期,测试了对比试样的相关性能,如动弹模量和微观孔隙构造。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同龄期的两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见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不论是普通混凝土还是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长,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的强度略低于普通混凝土强度,特别是当龄期较短情况下。混凝土28d抗压强度为49MPa和48MPa,均达到了C40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2.2混凝土动弹模量

大量试验数据资料和以往研究显示,水泥混凝土内部的裂纹扩展或界面强度的衰减都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动弹模量的下降。动弹模量是评价混凝土内部损伤的有效指标,同时动弹模量的测试为非破坏试验,因此,可以利用进行耐久性试验的试样进行无损检测。本研究将混凝土动弹模量的变化作为反映混凝土综合耐久性破坏的指标进行了测试。不同混凝土经过耐久性试验后的动弹模量变化趋势见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没有经受耐久性影响、一直在标准养护室养护状态下,不论普通混凝土还是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动弹模量都呈持续增加趋势。这是由于水泥混凝土通过水泥的持续水化使混凝土内部逐渐密实、强度逐渐提高,因而动弹模量持续增加。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掺加粉煤灰后混凝土的动弹模量稍有降低,但不明显。本研究耐久性起始龄期为56d,此时粉煤灰的二次水化作用逐渐显现,因而动弹模量有一定提高,表明粉煤灰类矿物添加剂可以起到增加混凝土后期强度的效果。而对于经受综合耐久性作用的试样,混凝土的动弹模量出现波浪形变化。不论普通混凝土还是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干湿循环和碳化对修复混凝土内部损伤、提高混凝土动弹模量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碳化相比,干湿循环对混凝土的修复作用更加明显。试验结果显示,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是决定性的。在本研究探讨的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中,即使是在氯盐环境中,干湿循环对混凝土的修复作用也比较明显,碳化也不会增加混凝土内部损伤,对于修复混凝土内部损伤有一定作用。而经过第一个综合耐久性的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动弹模量出现下降,最大下降幅度达到45%。而经过第二个综合耐久性的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动弹模量最大下降幅度达到68%。干湿循环和碳化对混凝土的修复不能阻挡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巨大破坏作用。从图1还可以看出,混凝土的内部损伤是在耐久性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累积而增加的。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循环的综合耐久性试验,动弹模量累计下降率达到69%。由于试验是在氯盐环境中进行的,混凝土的冻融破坏非常显著,如果在非氯盐环境中进行试验,动弹模量的下降率可能会减小。两个综合耐久性试验完成并在标准养护室养护64d后,在水泥进一步水化作用下,混凝土内部损伤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动弹模量恢复到综合耐久性试验之前的80%。试验结果还显示,虽然利用粉煤灰代替了等质量的水泥,但混凝土的耐久性完全没有降低,这进一步表明矿物添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有改善作用。

2.3混凝土微观孔隙构造

在某种程度上,微观孔隙构造决定了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国际著名水泥混凝土材料专家内维尔(Neville)在《PropertiesofConcrete》一书中指出“孔隙可以用于预测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因此,经受综合耐久性影响因素作用的混凝土微观孔隙构造发生何种变化,对于了解其宏观性能的变化将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本研究利用压汞仪测试了综合耐久性试验过程中水泥混凝土内部微观孔隙构造,并计算出了微观孔隙的分形参数。不同混凝土经受和未经受耐久性影响因素作用的混凝土微观孔隙构造特征参数主要参数绘制成图,见图2~5所示。分形维数表征微观孔隙的复杂程度,平均孔径表征孔隙的大小程度,总表面积表征孔隙表面的大小,这四种指标均表征混凝土内部的密实程度、孔隙的多少和大小、孔隙的复杂程度。从上述四图可以看出,对于不经受耐久性影响因素作用的混凝土,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混凝土内部总孔隙量下降、总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加,说明混凝土在水化作用下持续密实,内部孔隙变少、变小。而分形维数的增加则表明混凝土内部孔隙变的复杂,水泥水化结晶作用堵塞了部分孔隙,使总孔隙量下降、孔隙形状更加复杂。其次,在低龄期时,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孔隙量较掺加粉煤灰的水泥混凝土的孔隙量多、孔隙构造复杂,随着龄期的增加,二者的差异减小,粉煤灰的二次水化作用比较明显。对于经受耐久性影响因素作用的混凝土,除上述特点外,更主要特点是冻融循环作用使混凝土内部构造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第二个综合耐久性试验循环后,微观孔隙总孔隙量和总表面积明显增加、分形维数明显下降,均表明冻融作用对混凝土内部产生了巨大的损伤。结果还显示,经过养护,受冻融循环作用产生的内部损伤可以得到部分恢复,对于混凝土宏观性能的提高是有积极作用的。

2.4微观构造与动弹模量的关系

上述分析表明,经过耐久性影响因素作用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动弹模量)和微观孔隙构造均有比较规律的变化。图6为二者关系图,图中包括了经受和未经受耐久性影响因素作用的混凝土的试验数据。从图6可以看出,水泥混凝土的动弹模量与微观孔隙总孔隙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粉煤灰混凝土的总孔隙量比普通水泥混凝土大,而二者之间的动弹模量没有明显差异。混凝土微观孔隙其他特征指标与动弹模量的关系与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图6混凝土微观孔隙与动弹模量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混凝土微观孔隙特征参数和动弹模量与混凝土类型、混凝土所经受的环境条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该类指标可以很好的表征水泥混凝土的综合耐久性。

3结论

水循环的要素篇9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泵;分析;绕组;模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TM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205-02

0 引言

田湾核电站海水循环冷却水泵在保证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担负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热循环系统设备中被列为第三大泵组。保证在汽机启动、加载、额定功率各阶段向凝汽器供应冷却水。按照行业标准和设备制造厂文件规定,电机长期运行温度不超过110℃,短时极限温度不超过150℃。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海水循环冷却水泵电机在夏季海水温度达到30℃以上运行时,八台循环冷却水泵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温度都超过90℃。尤其是 2PAC21AP001循环冷却水泵电机自2006年投运以来,在夏季运行时定子绕组线圈最高温度超过120℃限值,2007年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最高温度达到125℃,严重超过运行标准要求。电机长期运行在高温度状态下,将影响电机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1 循环冷却水泵组简介

循环冷却水(海水)经过机械过滤后,进入消波池,由循环冷却水泵PAC21/22、PAC31/32提升扬程后经过二次滤网,分别通过两列平行管道送往2号和3号凝汽器,从2号和3号凝汽器中出来的冷却水分别流入1号和4号凝汽器。最后冷却水从1号和4号凝汽器出来,通过两列平行管道通过胶球回收装置,流入排水井并沿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通道排向大海。

循环冷却水泵的结构为固定叶片、双速、涡轮、管筒式轴流泵,型号为OB2-185E。电机由俄罗斯动力厂生产的三相鼠笼型立式双速异步电动机,型号4АВД-215/89-20-24 М3,采用海水空气冷却器,闭式自循环风冷。电机功率: 2500/1600kW,额定电压: 6000V,流量: 12.3/9.8m3/s, 转速: 300/250r/min。

2 循环冷却水泵电机绕组温度高原因分析

2.1 泵组附加负载分析

1)各循环冷却水泵及其电机振动在10μm左右,并且2PAC21AP001电机止推轴承温度相对其它泵电机低5℃,上径向轴承温度与其它泵电机轴承温度基本相同,只是下部径向轴承有一瓦块温度略高出其它泵电机5℃~6℃。

2)循泵电机功率摆动值190kW~230kW,可以排除碰磨、工况变动因素导致附加载荷大的原因。

因此,可以排除2PAC21AP001泵组附加负载导致电机功率较大的因素。

2.2 循环冷却水泵轴功率分析

根据循环冷却水泵流量-扬程特性:在循环冷却水泵工作区域内,随着泵流量的增加,扬程以及水泵轴功率减小。即随着流量减小、扬程的增加,水泵轴功率增加。

因此,循环水泵轴功率增加,是由于循环水系统流量减小,循环水泵偏离设计工况导致循环水泵轴功率增大。引起循环水系统流量减小的因素如下:

2.2.1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阻力

1)1,2号机组PAC21与PAC31以及PAC22与PAC32循泵冷却水系统(包括设备)是相同的。而PAC21与PAC31循泵冷却水系统管线比PAC22与PAC32管线长且弯头较多,系统阻力相对较大、流量小。因此,循环冷却水泵PAC21与PAC31出入口压差以及电机功率较大;

2)1号机组四台循环冷却水泵出口二次滤网压差不大,基本相同(10kPa左右)。2号机组循环冷却水泵PAC21, PAC22出口滤网压差12 kPa左右,其它两台循环冷却水泵出口二次滤网压差10kPa左右,因此,2PAC21AP001循环冷却水泵出口二次滤网阻力较大。

2.2.2 循环冷却水泵入口水位低

当海水由厂内循环冷却水引水隧洞进入消波池前,流量进行分配使各循环冷却水泵入口水位也有差别。实测表明2号机组PAC21与PAC31以及PAC22与PAC32循环冷却水泵入口水位基本相同,前者总体低于PAC22、PAC32循环冷却水泵入口水位,进出口压差大,流量相对小,电机功率高。因此是2号机组PAC21、PAC31循环冷却水泵电机功率高于PAC22、PAC32循环冷却水泵电机功率另外的原因。

2.2.3循环冷却水出口管线排水阻力大

循环冷却水排水井在PAC21侧封堵,排水井排水口至大海位置靠近PAC31。实测表明循环冷却水泵PAC21、PAC22、PAC32、PAC31排水水位由高到低。造成循泵PAC21、PAC31、 PAC22、PAC32出口压力、出入口压差以及电机功率由高到低的原因。

2.3电机冷却性能不足

电机运行所需冷却风量由电机自转提供,主要由转子铁芯、铁芯内侧面幅板以及转子铁芯两侧风扇产生。经过详细测绘电机的相关数据并对上述风量和风压详细计算得如下曲线。

图1风路特性曲线

如图1所示,主风路即铁芯部分风阻大、风压低、冷却风流量不够,不能快速地将电机内部主要的热量传给海水冷却器进行冷却。而副风路即铁芯两端风路,作为辅助冷却风路,设计风流量太大,使电机冷却总风量尽管比较大,实则无用风量太多,主风路风流速及流量的降低,导致线圈温度偏高。

3 循环冷却水泵电机绕组温度高问题的对策研究

结合系统/设备结构以及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认为造成电机绕组温度高结论如下:

1)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阻力大,循环冷却水泵进口以及排水水位高,造成循环水流量小偏离设计工况大,导致循环冷却水泵电机功率大。

2)从电机本体分析,电机冷却风量不足、风路系统不合理也是造成电机绕组温度产生偏高的重要因素。

在保证电机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取消电机副风路,改善主风路的总体降温改造措施,工作量小且容易实现。

经过综合考虑,决定采取提高电机冷却性能的改造措施。

4 电机绕组温度高改进技术及模拟带负载试验

4.1 电机改进技术

4.1.1 定子方面

1)拆除绕组端部挡风板,堵塞机壁上的腰圆通风孔,堵塞齿压板外侧通风面;

2)槽楔开通风沟,改造机壳外侧四块盖板。

4.1.2转子方面

拆除两侧风扇以及铁芯内圆两侧加装挡风板。

4.2 模拟带负载试验

为提高电机绕组冷却效果,通过模拟试验手段重点研究冷却风路的结构和机理。2PAC21循环冷却水泵电机在试验平台上进行了模拟电机使用现场的模拟带负载试验,试验电流314A、电压6KV,模拟带负载试验3小时,采集了包括电机绕组温度、轴瓦温度、进出风温度、出风风速等一系列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电机绕组温升较降温改造前下降了14K。

4.3 试验结果分析

电机内部损耗发热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P = 1.1×θ×Q (3)

5 结论

田湾核电站循泵冷却水泵电机的改进后试验结果表明,风路系统的改进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冷却效果,达到改造降温的目的,延长电机使用寿命。通过模拟带载试验手段重点研究冷却风路的结构和机理,对大型电机的改造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突破,研究为电机制造和运行电厂的改造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业绩。

参考文献

水循环的要素篇10

关键词:蒸发器;循环泵;控制技术;恒压差

中图分类号:tk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035-02

在相关的蒸发器系统中,最主要的耗电设备就是循环泵,其总体的耗电量通常情况下在70%左右,因此对循环泵进行节能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在实际的蒸发器体系中,循环泵的大部分循环供电流量都远远超过了日常所需的实际流量,这就造成了电功消耗较高的情况。下文就对降膜蒸发器的实际维修和控制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

1 循环泵的节能性调节

蒸发器循环泵的实际流量是调节循环系统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调节方法中,一般采用的是手动式循环控制系统,这种方法调节的灵活性不高,准确度也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因为调节阀所造成的压能损耗。变频技术作为调节循环水泵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节能作用已经受到众多行业的证实,并在整个蒸发器的循环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降膜蒸发器中循环泵的工作原理

依据水泵的相似律,当水泵的实际转速为n的时候,其扬程、流量和实际功率会按照如下方式改变:

依据上述内容可知,实际的变频体系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来改变电动机的实际转速,当转速改变后,就可以直接改变相关水泵的特性曲线,最终达到调节的目的。由于流量和水泵的扬程都存在着一定的特性,在整个水泵的实际调频中,其调频的速率一般采用的是信号的自动反馈。循环水泵的实际调速原理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实际的管路流量逐渐减少时,管路的实际性能就会提高;当循环泵的实际出口的压力逐渐升高的时候,相应的管道压力变送装置就要将可能出现的信号直接转换到变换器上,然后变送器就会自动调节压力,这时循环泵的相应曲线就会向下移动,让整个循环压力出口逐渐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最终实现整个变频的流量调节。

3 循环泵实际变频的主要控制方式

降膜蒸发器有多种变频方式,主要包括变压的循环式变频、恒压差的循环变频和实际流量控制的循环变频。

3.1 变压的循环式变频

变压的循环式变频主要是指经过实际的变频速度来保持相应的供水压力和高度,它的控制性设备主要是由一定的压力和相应的变频数组合而成,并安装在变频器相应的出口上。相应的变频器要依据其不断反馈的信号来调节循环泵的实际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降膜蒸发器中循环泵出口压力的恒定,蒸发器操作人员可以依据蒸发器实际的负荷调节供水压力。而在整个蒸发器恒定的情况下,供水压力设定的越高,相对频率就越大,循环泵的实际电功消耗也就越高。

3.2 恒压差的循环变频

该系统主要由控制性压差和相应的变频器共同组成,并通过调频操作使相应的回水压保持恒定。降膜蒸发器主要连接在循环泵的主要进出口上,然后变频系统依据其相应的压差对信号进行自动循环,从而保证了循环泵的压差。蒸发器人员可以依据负荷的大小设定一定的压差。

3.3 实际流量控制的循环变频

在蒸发器循环泵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确保蒸发器循环效率的关键是循环泵实际液体的循环量。影响循环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输送管路的结构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输送管管路中安装流量检测装置,并与循环泵变频实施闭环控制,做到根据目标流量设定来完成循环泵的转速控制,消除阶段性运行中因输送管路中的物理变化而导致的流量波动。流量控制能够消除压力控制中因管道堵塞而造成循环量减小、热交换系统不能有效工作等不利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蒸发器的高效率运行。

降膜蒸发器的控制系统不仅具有流量变送器和变频器,同时还具有温差实际补偿控制体系。温差实际补偿控制体系能够根据热交换对照表和温差设定自动调节频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蒸发器循环体系中,要对循环泵采用实际的变频运行方式。循环泵流量不能与系统的热交换负荷进行匹配,从而造成了一定的电能损耗问题,而变频运行方式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措施,它有利于提高蒸发器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熊瑞,张红英,刘晓昂,等.冷水机组和冷冻水泵联合运行方案节能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