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十篇

时间:2024-02-18 17:49:26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1

关键词:风险管理;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

企业在经营出口贸易的过程中,针对风险管理问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增强风险预测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借助有效的内部审计,企业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绩效,实现长远发展。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应该把握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借助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基于风险管理视域,改进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中的不足,促进企业整体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对此,围绕风险管理视阈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这一主题展开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现状与不足

在出口贸易风险不断加大的市场形势下,各大企业都已经加强了对内部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将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体系。但从实际的状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在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仍然过于看重对各项经济业务数据的审查与核对,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造成部分风险无法被及时发生,从而威胁到企业的利益,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概括而言,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缺陷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管理者风险控制意识淡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只强调各项经济业务的绩效,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事实上,只有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够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成效。在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将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控制体系相结合,造成各项工作环节相互分离,影响到整体的控制效果。二是风险管理未纳入内部审计体系中。围绕企业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现状展开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会较为侧重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忽视了对风险的把控。此外,部分企业针对出口贸易制定内部审计工作体系的过程中,未将风险管理作为重要内容,造成风险管理目标不明确。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难以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对风险系数的准备把握,从而无法有效预测和及时防控风险,影响到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成效。三是风险审计受重视程度不足。在日常经营与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者较为重视对各项经济事项的分析,并且侧重于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展开审计。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风险审计在企业内部的受重视程度不足。具体表现:管理者只侧重于对各项业务的事后分析,从而忽视了对经济业务事前预测和事中把控。基于这种运营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将重心置于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而忽视了对风险的有效预测。在风险审计不受重视的情况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也势必会受到不良影响。

二、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的意义

在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工作中,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企业未给予风险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那么其整体运营成效势必会受到不良影响。严重的情形下,企业甚至会因发生重大风险而破产。鉴于此,企业应该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可以说,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有着重大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与控制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实力的逐步增强,从而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发生概率,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各种挑战,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与控制,能够为企业制定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使得企业管理者可以尽可能避开经营风险。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可以结合内部审计与控制数据信息,制定更加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且通过合理的内部审计,保障目标的顺利落实,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再次,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与控制,可以检验企业各项战略目标是否顺利落实到位,从而帮助管理者把握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日常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全面了解各项经济业务发展状况,及时发现脱离目标的决策,以此保证各种事务能够顺利展开。可见,风险管理与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控制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围绕“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全面分析,明确内部审计与控制要点,将风险管理目标贯穿于企业出口贸易审计工作始终,全面监督与评价企业出口贸易,挖掘潜在风险。此外,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审计目标为导向,让高效的风险管理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助力。

三、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难点

在以往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只注重对各项会计信息的审查,忽视了对潜在风险的挖掘,造成内部审计的风险监督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时,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审计人员积极转变理念,并且学习最新的审计方法,了解国际市场竞争形势。但对于企业出口贸易审计与控制管理人员而言,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落实风险管理目标,仍然是一大难题。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难点体现于以下几点。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促进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虽然企业在经营出口贸易的时候,会制定并出立的审计制度,但企业管理者往往看重对经营绩效的审计,忽视了对内部风险的控制。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并未全面涵盖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内容,造成内部审计工作中,无法有效落实风险管理目标。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就难以将风险管控目标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进而影响到企业风险管控能力,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很不利。

(二)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不仅需要完成基本的数据审查工作,而且需要全面审查各环节的风险,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如此意味着,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审计知识,而且需要具备风险意识,掌握风险控制能力。从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安排了专门的审计人员开展各项经济业务审查工作,旨在保障各项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但这些从业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审计能力,却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其综合素质水平处于有待提升的状态。

(三)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缺失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可以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出口贸易审计与控制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的增长助力。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不少企业只看重对各项经济业务计划的制定以及对各项往来业务数据的审查,忽视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导致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受阻。具体表现:企业忽视了对内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与建设,造成部分经营风险无法被及时预测,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

四、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要求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行各业都迎来了一些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抓住机遇,增长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升综合实力,企业就需要不断地创新管理与运用模式,积极引进全新的工作方法,保障工作成效,消除漏洞。具体而言,企业在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要求。首先,在针对出口贸易开展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注重对各项经济业务数据的审查,保障各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而且需要注重对潜在风险因素的挖掘,及时发现管理环节存在的漏洞,提升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整体发展实力的增强。其次,为了让企业更好地经营出口贸易,降低经营风险的发生概率,企业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就需要全面分析内外部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市场动向,了解主要风险,规范审计程序,明确风险审计目标,落实各项基本原则,遵循国际市场的各项规定,使得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国际市场发展动向接轨,防止出现重大纰漏,使得企业可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再者,企业应该基于风险控制目标,完善内部审计与控制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按照制度要求有序展开。健全的制度,能够约束各岗位人员的行为,也能够为各岗位人员开展日常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从而达到规范操作,减少风险的效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五、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策略

在明确了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障碍以及工作要点之后,企业就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强化内部审计与控制,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让审计工作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助力。概括而言,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健全制度,推行全面风险管理

在现有内部审计制度的基础上,企业应该根据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工作需求,制定并出台更加详细、更加合理的规定,弥补制度的缺口,让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存在制度依据。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关注到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将风险管理制度融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中,给予风险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其次,企业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需要严格根据制度规定,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再者,企业可以在内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要求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保障各项经济业务合法性、合规性的同时,有效预测与合理把控风险,增强企业抵抗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二)重视培训,优化人员知识结构

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的影响。对此,企业要想增强出口贸易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能力,就需要重视对内部员工的培训。例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和技能培训工作,重点培养他们的风险管控意识,提升他们预测和把控风险的能力,帮助他们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他们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人员提供在岗学习的机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国际贸易相关政策,了解最新的国际市场动向,分析潜在风险。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自身则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内部审计知识、风险管理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自身能够胜任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工作要求,进而出具客观、真实、可行性较强的审计报告,给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及时更新,完善内部信息系统

完善的内部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并且完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具体而言,企业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时,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完善内部信息系统。首先,企业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技术更新与数据库管理工作,确保企业出口贸易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为开展高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其次,企业需要及时更新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消除系统漏洞,做好防火墙设置,防止内部信息网络被黑客攻击,做好数据信息保密工作。再者,企业需要从外部引入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内部系统更新和维护工作,引导技术人员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对接,保障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四)保持独立,明确内部审计目标

保持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发挥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效果的关键。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克服主观意识障碍,一方面,针对内部各项出口贸易数据信息展开全面审查,了解各项数据信息的真实程度,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预测和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做好对内部管理人员的监督和审查工作,确保管理者的各项经营决策符合企业整体发展需求,符合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同时,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开展独立性的会计数据考核与风险管理工作,全面筛查数据漏洞,考核各岗位人员对各项规定和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增强企业的整体风险控制能力,保障出口贸易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重视,发挥内部审计价值

管理者对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作成效。鉴于此,企业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从思想层面加强重视,强化全员的风险意识,让全员积极参与到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中,共同防范和应对风险,增强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各项挑战。首先,企业管理者可以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制定专门的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总目标,然后将目标进行细分,引导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出各岗位人员的内控作用;其次,企业管理者可以将风险管理纳入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体系中,让企业员工感受到管理者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调动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再者,企业可以将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目标落实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中,结合各部门风险管控成效,综合评估部门绩效。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各部门开展出口贸易风险管控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全员把握风险的目标。

六、结语

在国际市场风险与日俱增的形势下,企业将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可以增强风险预测与把控能力,同时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在实际的审计与控制工作中,企业需要明确风险管理难点,并且采取措施,健全制度,推行全面风险管理;重视培训,优化人员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完善内部信息系统;保持独立,明确内部审计目标,让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叶丽红,杨光.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0(03):50-51.

[2]祁飞.审计视角下中小企业跨国贸易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当代会计,2020(13):88-90.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2

本文作者:张世辉工作单位:东方国际服装中心

(一)外经贸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美国COSO报告(1993)中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分类主要包括:员工诚信原则和道德价值观、执行与技能、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施。控制环境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中较为重要的是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人员素质问题。然而,我国的多数外经贸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大意义,甚至很多外经贸企业的管理人员将内部控制单纯的理解为对于各个部门的约束和限制,因此并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并未有效执行,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参与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多数外经贸企业公司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缺乏是大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面临的普遍问题。第一、我国内控控制制度实行较晚,大部分内控人员均来自财务岗位,专业知识比较局限,在管理方面具有综合分析能力、能够胜任内部控制工作的人才较少。第二,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最优秀的人才安排在内控岗位。第三,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培养起熟悉内控流程、掌握内控评价机制的人才。(二)外经贸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外经贸企业属于商品流通企业,它的贸易性质、产品结构和业务流程多种多样,资产流动性大、周转快。因此外经贸业务流程控制不到位,导致业务运作流程不畅,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我国外经贸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了组织结构控制缺位。一些小的外经贸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企业管理观念中,重经营轻管理,高度集权制,主要依靠内部人治理,而不是形成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管理控制体系。主要表现在责任不明,缺乏分工,岗位权责与控制点不清。因此在各个流程运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授权审批制度施行,导致越权审批,以及现象严重。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应该是保证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达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项资源的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健全的组织结构,流程控制体系还能起到相互检查与制约、防止和纠正各种错弊的控制作用。(三)内部审计落后,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曾被誉为“管理者的耳目”,是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再控制。内部审计经常为被管理层提供改进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改进内部报告的途径。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已由传统的监督、评价拓展为确认与咨询服务,关注控制、风险以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力很大程度是由于内部监督不当引起的。审计机构不够健全、人员编制不足和知识结构欠缺是外经贸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给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有些外经贸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在机构调整时,总是先撤销内部审计部门。甚至有的中小外经贸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就更谈不上什么内部监督了。(四)风险管理落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风险。管理层必须时刻关注并重视企业各个方面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使不利的风险降到最低。确定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外贸企业与一般商业企业相比,所面临的风险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多独特之处。首先,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国际商场价格变动风险、信用风险、政治风险以及国际金融风险等。由于主要为外国客户,对于外国客户信用情况的了解比较困难,由于立法方面的差异,对于客户在法律上的约束也受到限制,这给企业在客户选择上带来了风险。其次,国际结算方式、贸易方式、贸易规则等也增加了外经贸企业的风险。尽管面临着如此高风险,一些企业风险意识仍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风险意识仍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管理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决策时往往根据经验,而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并且风险管理方法落后,缺乏对于所有重大风险定量的预警指标的制定以及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优化外经贸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内控环境直接影响着外经贸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是内控制度得以执行的前提。第一,外经贸企业管理人员应培养现代公司治理理念,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来引导员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当中,形成自下而上的内控制度执行机制,使控制环境逐渐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教育宣传,从而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第二,重视人力资源,提升员工素质。员工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内控制度的实施,内部控制最主要的是各个岗位中人的控制,没有人力资源的支持,内控控制也就无从谈起。此外,还要重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使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对员工进行管理理念、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只有从上到下所有的员工都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自觉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外经贸企业切实有效地贯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障外经贸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二)完善外经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针对外经贸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应该在组织结构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控制上加以完善。首先,企业要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条件下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控制制度,如授权审批制度,岗位职责分配等。一方面组织结构要服务于公司的整个发展战略,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要保证各个岗位权责分明,并使其形成相互制约,互相监督,避免出现一人多岗,岗位职责不明确,或者责任与权力不匹配从而的情况发生。其次,重视业务流程控制,完善业务流程控制制度。由于外经贸企业业务环节多,价值链较长,同时涉及国内国外众多产业链,因此更应该建立合理的流程制度,减少不必要的程序,优化增值作业环节,设置关键控制点,这样才能提高经营效率,使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完善制度建设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外经贸企业一定要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在制度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三)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为增加企业价值,改善企业经营而进行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管理加以评估与改善,关注内部控制领域中的风险,评价控制标准的适当性,检查是否存在薄弱环节,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合理的经营管理建议。因此,内控控制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要有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与管理层合作,制定适当的评价标准。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进行风险自我评估,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率、降低控制成本。另一方面,管理层甚至业务的直接操作人员更多地参与到运行和维持内部控制过程中,使员工、内部审计师与管理人员合作评估控制程序有效性,共同推进内部控制的评估与建设,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部控制可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转向事前防范。(四)加强对外经贸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防范外经贸企业面临更为复杂的经济环境,随时面临着各种风险,无论何种风险,企业都应该保持应有的关注度,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确认高风险领域,并加强管理。外经贸企业应强化风险意识,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相关规划和应对风险的方案。这是由于风险无处不在,大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小到每个员工所在的岗位都会存在风险,如果企业没有针对各个风险的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及时捕捉各种信息,觉察潜在风险,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那么企业往往会遭受严重的损失,甚至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致命一击。

对于外经贸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不容忽视,应该引起公司治理层、管理层的足够重视。但是,也不能照搬内部控制框架盲目进行内部控制,要结合行业特点以及企业内部特点,找准关键控制点,建立一套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合的内部控制的体系,并将内部控制制度真正的落实到实处,从而降低风险,促进外经贸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机制问题探索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3

关键词:外贸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一、当期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相比于国内一般企业,外贸企业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更大,加上灵活多样的贸易形势,更加大了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除了一般的风险以外,外贸企业面临的特有风险包括以下几种:

(一)信用风险

当期我国外贸企业主要采用的信用交易方式包括:出口时采用先出后结、O/A、D/P、D/A、CAD等结汇贸易方式;进口时采用赊销、代开信用证(特别是远期信用证)等方式。信用风险是指对方未履行约定义务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企业往往通过信用交易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加强与海外客户的合。信用交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促进企业对外贸易总额增长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外贸企业对外出口额大幅下降,部分外贸企业由于合作对象无法或者不愿履行合同条款,致使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加之银行收缩银根,致使许多外贸企业走向破产。客户信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客体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客户所处地区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等,主体方面因素包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客户对企业的依赖程度等。

(二)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波动导致企业以外币进行结算的债权减少或者债务增加,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外贸企业主要从事商品进出口、劳务输出、债权债务结算等业务,外币是主要的结算货币,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采用浮动汇率制,汇率风险成为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和企业经济收益的重要因素。

(三)应收外汇账款风险

应收外汇账款风险从本质上讲也是客户信用风险的一种,但由于应收账款在外贸企业资产中所占比例大,影响深,因此,单独作为一种风险进行分析。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由卖房市场转向卖方市场,涉足国际市场时间较短的我国外贸企业为了开拓海外市场不得不更多的给予买房或者销售商较高的信用等级,应收账款的金额一般较大,占用企业资金数量庞大,加上缺少对国外客户或者经销商进行资信调查的习惯,在缺乏对对方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赊销巨额货款很容易导致大量呆坏账,甚至被人故意诈骗。

(四)结算风险

在可供选择的信用证结算(L/C)、汇付(T/T)、托收(D/P、D/A)、赊销(O/A)、国际保理等结算方式中,应该选择何种结算方式需要对每种结算方式的风险、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考虑,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例如信用证交易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交易方式,其特有的“单证严格一致”即可以减少风险,又可能被人利用提单与信用证不符而拒不付款。

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

根据《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经营的效率以及合法性等目标实现的过程。该框架将内部控制分为五个主要环节,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2004年,COSO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企业风险管理定义为“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内部控制及其在战略和整个公司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发展来看,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自然延伸,风险管理框架是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部联系,二者都致力于保证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合规性,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尽管如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我国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看,企业内部控制着重于由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实施的各种会计控制、审计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内部控制并没有得以推行;企业风险管理则侧重于对某项决策的相关风险与收益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采取该项决策,致力于企业整体风险控制的体系尚未建立。外贸企业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所面临的风险更大,影响因素更多,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建立一个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交叉、融合的统一体系对于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三、构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融合的管理体系

(一)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1.继续完善和加强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无论内部控制抑或是风险控制都离不开科学的制度,外贸企业应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指导下,不断理顺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公司的决策机制,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明确部门与职位的职责权限,建立科学的制衡机制,为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强化对各项风险管理活动的控制。

外贸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委员会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在董事会内设置专门负责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的董事,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获得更大的支持和权力来推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企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出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会议,及时传达和反馈本部门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任务和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基层的开展与深入。

2.规范企业业务流程

要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从而规避、减小各种风险,必须建立起一个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企业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与供应商、客户的交易等环节。外贸企业必须熟悉WTO以及客户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才能认真设计、重构业务流程,确立风险敏感的关键环节和步骤,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企业业务流程重构必须坚持与企业内部控制相结合,以控制、降低风险为目标的原则,集中企业的人力物力,优化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交易流程进行,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

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对外贸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其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是否存在。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第一步,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察的原则,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来正确识别。例如,外贸企业可以对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对不同的阶段和环节逐步进行调查,寻找可能存在的风险;还可以根据以往风险管理的经验来设置相应的财务指标,通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来发现潜在的风险。

2.风险评估

外贸企业的风险评估是对在风险识别阶段发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该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风险评估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分析风险的性质,也要确定风险的危害等级,从而确定风险处理的先后顺序;既要分析特定风险又要考察由此可能引发的其他风险。例如,对第一次交易的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时要注意全面获取客户的基本资料,尤其是有关的信用信息,建立并不断完善客户的信用档案。在客户交易方式发生突然改变或者订单出现异常时,如果客户要求增加信用额度,可能是客户出现了财务危机而不是为了扩大销售规模,订单对产品质量、运输时限以及价格等限制出现明显宽松时应调查是否是由于新市场开拓或者市场需求增加导致,否则应引起企业的重视,要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必要时应聘请专业资信调查部门进行调查。最后,客户的信用状况不断变化,因此这种风险评估也必须保持联系性。

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预防、降低、留存和分担等。风险预防又成为风险规避,主要通过提起采取措施来避免风险的发生。我们前面提到的客户咨询调查就属于对客户信用风险的预防。风险降低是指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这类风险一般无法彻底消除或者要彻底消除的成本大于收益,因此选择降低到一定水平内。例如,外贸企业为了降低法律风险,会聘请专门的涉外律师进行协助。风险留存又成为风险承担,是指企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不采取行动,主要用于可以接受的风险或者不可控的风险。风险分担是指外贸企业通过保险、再保险、结盟、合资或者签订合同来与其他机构共担风险,例如外贸企业的套期保值交易就是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担工具。

(三)加强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与沟通

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和风险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供更真实、可靠的信息,企业利用这些信息来做出决策。同时,企业要完善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也需要有关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系统运行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讲,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具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依靠于企业各部门日常的观察与反馈。对于外贸企业而言,由于更大的风险来自国外,因此,其风险管理与内控的重点也要放在国外业务上,但外贸企业的决策者和风险管理部门多在国内,因此,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信息系统,对于加强外贸企业内部各部门、外贸企业与客户、银行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加快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的反馈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随着风险的变化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例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客户的信用风险会加大,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应发生变化,因此,要注意对客户信用的实时监控并及时调整信用政策,跟踪重点客户的交易情况并定期整理汇报,建立一个动态反馈的系统。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一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6):15.

[2]周兆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2)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4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湖南外贸风险防范与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湖南外贸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 机制建设 一、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外贸企业和外贸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湖南一些外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防范和规避意识,认为只要有定单、有业务做就是好事,一心只想者开发市场,增加成交量。而对于交易中潜伏的风险因素无暇顾及。对于一些国际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缺乏有效认识和利用。平时很少研究国际贸易风险实例,很少考虑预防各种风险的对策。一些外贸企业内部基本不开展国际贸易防范的教育,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企业外贸人员对风险的生成、发展的特点规律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对外贸风险的诸多征兆不去关注,对那些可以用来规避外贸风险的工具手段不去了解。一些外贸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不能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一些外贸人员急功近利,无视风险的存在,为完成任务而不惜一切代价,不知不觉地陷入外贸陷阱。为了摸清楚湖南外贸企业在风险防范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笔者专门组织了对湖南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相当多的湖南外贸企业将订单、利润、效益等指标放在企业经营目标的首位,而很少有外贸企业去关注风险防范与管理。这个问题需引起湖南外贸企业的高度重视。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要看重订单、利润,更应该重视企业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2.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 湖南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缺位,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很不健全。风险防范管理组织制度的缺位,使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活动中无法对国际贸易风险实施有效的监控、预警,出现风险也不够及时控制、处置,企业在国际贸易风险面前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组织制度的缺位,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和交易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目前,湖南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组织的缺位主要表现为: 其一,相当部分的企业没有设置外贸风险管理的岗位,更没有建立风险防范的专门部门或联勤机构。少数设有风险管理部门的企业大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其二,外贸企业内部缺乏一个统一的信用风险防范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过于粗略、模糊,制度落实执行的刚性较差,有令不行、行而不严的现象较普遍。其三,外贸企业缺少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外贸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无章可循,各外贸人员的职责不明。其四,对国外客户风险信息收集不全面、不真实,对拟交易客户的资信状况把握不准,不能选择正确的交易方式和结算条件。其五,外贸交易项目审批不规范、不科学,各个交易流程缺乏相互间的协调和制约,以致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租船订舱、跟踪货款等诸多环节中,出现操作失误。相当多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只侧重市场赢利,不去进行风险防范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没有相应的风险预警方案和监控机制。这些外贸企业,事前往往缺乏对风险的预测,事中往往缺乏对风险的控制,事后往往缺乏对风险的有效处理。 3.忽视对客户的资信管理 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客商资信不良,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支付货款或提交货物;一些信用恶劣的商户利用假单据、合同中的陷阱条款等方式蓄意欺诈,妄图部分或全部占有对方货物、货款。如果忽视对客户的资信管理,外贸企业就会遭遇信用风险和风险损失。当前,湖南一些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处于空转或无序状态,诸多湖南外贸公司对国外客户缺乏充分的资信调查。出于市场竟争的压力,一些外贸企业不得不以赊销而拉拢国外客户。有的湖南外贸企业货款制度管理不严,或没有对货款的回收有制度性的要求,而只凭外贸业务员的感觉控制,货款目标不明,导致外贸企业进入“呆账坏账”的陷阱。在 对外经营中,外贸企业对新客户或许还会去调查下其信用状况,而对老客户却似乎非常缺乏提防的意识。而实际上许多风险事件往往系所谓的老客户所为,对新老客户信用管理的缺失使湖南外贸企业吃亏不少。这些外贸企业又由于法制观念不强,存在着“人情重于债”的意识,怕得罪老客户,因此不善于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债权,甚至放弃债权。 4.湖南外贸企业缺乏风险防范管理人才 风险防范与管理,是湖南外贸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树立湖南外贸企业国际形象的重要举措。风险防范管理的建设需要专业人才。外贸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经验、管理水平、责任心等方面。相对于西方国家风险防范管理经验和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湖南的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就落后了许多。风险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处于空缺状态。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损害着湖南外贸企业的利益,影响着湖南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5.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手段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风险防范管理已普及到各种规模的国际化经营企业之中。这些国家的外贸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制度相当完善,能够对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国际上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运用自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的外贸经营风险。然而,处于内陆省份的湖南外贸企业对于国际上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的了解和认识远远不够,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手段的更少。大多数湖南外贸企业只是通过单一的保险方式来处理风险。许多企业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建设不到位,一些外贸企业在遭遇诸如技术性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跨国欺诈等风险危机打击时,往往一蹶不振,甚至破产。 二、加强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初步建议 1.加强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建设 为了提高湖南外贸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能力,有必要在外贸企业中设置专门的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门并配备风险防范经理。湖南外贸企业可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实施对策。大型外贸企业可成立风险防范管理专职机构来建立健全并贯彻实施科学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中小型外贸企业可考虑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委托制。中小型外贸企业,尤其是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外包”给风险防范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部门相比,实行风险防范管理委托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借鉴国际通行的风险防范管理手段降低外贸风险。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应直接设在总经理之下,和财务部与业务部并列,并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是业务部和财务部之间的桥梁, 是保证公司利益的必要组成部分。 2.完善政府与企业间的风险防范联动机制 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大好形势下,湖南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依据国家有关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本地外贸企业出口经营的支持力度,建立与外贸企业互动的风险防范联动机制。在维护外贸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外贸经营的同时,引导湖南外贸企业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有效的帮助湖 南外贸企业解决其在外贸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为湖南外贸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湖南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外贸企业互动的风险防范联动机制,就必须发挥好湖南各级贸促会的纽带作用。湖南贸促会作为连接政府和外贸企业的“纽带”,应该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向湖南外贸企业提供涉外信息、出口指导等,使湖南外贸企业能够选择市场潜力良好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出口经营。同时,湖南贸促会应该与国外同类组织建立联系,开展国际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及时搜集、海外市场信息,避免湖南外贸企业因资源能力的限制,造成信息短缺引起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3.重视国际资信 调查 在外贸业务往来中,湖南外贸企业要建立资信调查制度,确认客户的付款能力,特别是合同交易金额较大的,更应重视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资信调查主要包括:公司名称、地址、电话、成立日期、公司性质、业务范围、注册资本等基本内容。对客户特别是主要客户,必须要有一个专门部门负责档案管理,按照业务往来中客户的付款情况和信用情况,建立、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对信誉较差的客户,一要控制业务规模;二要严格付款条件;三要坚持前款不清不再发货,以免发生损失。湖南外贸企业在开展资信调查时,应力求全面了解对方经营状况,获取对方的注册或商业登记等资信资料,运用国际上通行的财务分析方法如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评判对方的财务状况。 4.充分利用风险防范的国际网络 世界上除了WTO、国际商会等综合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外,还有专门针对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方面的国际组织或跨国公司。这些专门性的风险防范国际组织已经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国际风险防范网络,能够为湖南的外贸企业提供详细可靠的资信调查及其他的风险防范服务。可资利用的国际性风险防范网络有:国际海事局、劳埃德船级社调查中心、纽约信用管理协会、美国的邓白氏集团公司。 5.建立高效的风险监控和风险应急系统 外贸企业在进行风险防范管理时,还应建立信息监控系统,监视相关风险因素和事件的演进状况,如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际市场竞争程度、交易流程的动态、货物与货款的状况等。通过及时掌握国外风险动态,捕捉外贸风险征兆,及时制定对策,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政府还要与企业一道建设国际贸易风险应急系统,制定出外贸风险发生后的多套风险应急处置预案,预备好各项危机处置措施。一旦发生风险,就能根据风险的性质、危害程度,按照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风险事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风险处理成本和费用化解风险对企业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外贸企业所遭受的风险损失。 6.加强外贸从业人员风险防范专业素质建设 外贸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要想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也就必须提高本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方式提高本企业员工整体专业素养,也可以采用安排进修、专家讲座、中短期培训等方式对本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强化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为提高员工风险防范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直接引进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特别是风险管理人才。二是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使其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对于在职在岗的外贸人员开展一些中短期培训,对之进行专门的风险防范操作训练,撰写一些风险防范研究报告,掌握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5

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是指一个金融的公司、企业组织、经济实体、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汇率变动也日趋频繁剧烈,外贸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注意防范外汇风险。因此,了解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的现状,探析我国外贸企业对控制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外汇风险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及有何防范措施,以促进我国外贸企业的持续有序发展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的现状

外汇风险的种类有很多,在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就是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这三种。具体来说,交易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汇率变化而导致的企业应收账款和应付债务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汇率变动之后,企业本来的实际收益会变小,这是外贸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种风险;会计风险又可以称之为做帐风险、转换风险或折算风险,这是因为汇率变动导致资产负债表中外汇项目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通常是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企业以外币来计算资产负债等情况时在转换本币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产生账面上的变化,这种风险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对企业收益造成重大影响;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因为不可预料的汇率变化使得企业未来收益发生变化的风险就是经营风险,汇率变化之后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产品市场价格造成影响,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2]。

外汇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汇率的变动,由于汇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预测,从而导致一国各类经济主体产生损失。当今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经济形势呈现多样性、不确定性,导致国际经济贸易中面临的外汇风险也日益严峻。就我国而言,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放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区间的加大,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和升值脚步逐步加大,导致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也逐渐加大。

2.我国外贸企业对控制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外汇风险有哪些不足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外汇风险日益加大,然而,我国外贸企业在控制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外汇风险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如下几点:

外贸企业对外汇风险的认识不足。在过去,我国一直实行有管理的外汇浮动制,人民币相对稳定,而且我国多数企业都是以美元进行结算,这就导致外汇变化对于企业经营收益影响不大,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就对这种稳定的汇率形成了依赖心理。但是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面临升值趋势,汇率变化浮动范围逐渐扩大,外汇风险也随之加大,但是很多外贸企业对外汇风险认识不足,企业管理经营人员和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外汇专业知识,导致企业在外汇风险控制方面不足,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3]。

企业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企业竞争是根本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缺乏专业的外汇人才,多数财务人员不具备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形势、进行外汇汇率预测以及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专业金融知识,导致企业即使认识控制外汇风险的重要性也无法对外汇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把握和利用不足。由于很多年企业对于金融衍生工具认识不足,不是把金融衍生工具作为炒汇工具就是过度夸大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性,导致企业无法很好把握和利用金融工具对外汇风险进行防范和规避。

客观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有几家国有银行为主,导致外汇市场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和排他性,而且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还不够成熟,银行能够给企业提供的外汇风险规避工具还比较少,难以满足我国外贸企业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外汇制度的也有很大影响,我国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使得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无法充分发挥。另外,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金融工具比较单一,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外贸企业外汇风险控制不强的重要因素[4]。

3.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应如何防范外汇风险

面对外汇风险越来越大,而我国外贸企业在面对外汇风险是存在着不足,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以提高我国外贸企业控制外汇风险的能里,以促进外汇企业更好的发展,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建议措施,具体有:

企业要加强对外汇风险管理的认识。企业要提高对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企业对外汇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企业要不外汇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系统之中,将外汇风险管理工作列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日程。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外汇才做人才的培训和吸收,设置独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提高企业自身外汇风险管理能力。

国家要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顺差,外币流动性泛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继续深化外币体制改革,扩大企业用汇自,同时简化进口用汇的行政审批内容和程序,一定的开放外汇市场,增加外汇市场参与主体。

银行应该要丰富金融产品。虽然我国银行以及推出了各种外汇业务,但是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目前的交易币种和交易规则依然不能满足我国外贸企业的需求,因此,我国银行应该丰富金融产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退出新的外汇交易品种,以增加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渠道,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外汇风险[5]。

企业应该优化产业结构。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不断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但是从现实来看,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还不完善。所以我国企业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将企业市场竞争力由价格优势转变质量有事,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更好规避外汇风险提供必要的基础。

虽然,从现实意义上说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必然会面临一定的外汇风险,但是通过一定的应对措施,对外汇风险进行必要的管理控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风险,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6

关键词:贸易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贸易企业会面临多种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直接关系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应深入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本文将以钢贸企业为例展开分析。

一、贸易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受客观存在且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预期收益与实际不符,并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贸易企业的发展非常迅猛,而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必须重视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第一,筹资风险。筹资是企业运行的起点,当企业缺乏足够的偿债能力、企业经营利润变动导致收益不确定、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本息时,筹资风险也会随之产生。钢贸行业本身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面对市场低迷的情况,银行对钢贸企业的授信额度也会缩紧,企业必须妥善解决融资问题,防止资金链的断裂。第二,投资风险。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滑,企业投资也必须保持审慎的态度。第三,资金回收风险。受国际经济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钢贸市场低迷,销量锐减,下游企业常发生拖欠货款的情况,企业资金回收也因此面临更大的风险。第四,收益分配风险。近年来钢铁行业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创造的利润有限,更需要认真权衡收益资金的分配。

二、贸易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钢贸企业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如本国乃至其他国家制定的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市场的变动,利率、汇率调整,产品价格波动等,环境的不利变化势必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例如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货币政策调整都给钢贸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其次,钢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从事贸易活动过程中,单纯从财务报表本身不易掌握有关的风险信息,但实际上企业投资决策是否正确、筹资顺序是否安排得当、库存结构是否合理等,都需要严格的财务控制作为保障。钢贸行业在整个钢铁产业链中地位较低,行业门槛低,很多企业长期粗放式经营,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缺乏前瞻性的管理,内部控制不严,当风险发生时往往为时已晚。最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钢贸企业领导及各部门员工的素质也关系到财务风险的防范,由于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例如,业务部门在联系上下游客户时,如果不能对客户的综合实力与信用状况进行清晰地掌握,盲目选择客户,就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回收的困难。

三、贸易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为防范财务风险,贸易企业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

(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防范关系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企业正常运转、参与行业竞争的保障。钢贸企业首先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高层管理者要发挥带头作用,引导企业上下各部门员工都参与到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全员大会,落实职责归属,使各部门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责任,进而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同时企业应时刻关注钢贸行业的发展动态,重视国际金融市场、国内行业政策、货币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综合各类外部环境信息,对风险进行前瞻性分析。

(二)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为有效防范各类财务风险,贸易企业应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部门形成严格的制度约束。首先,钢贸企业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分配各部门所需资金,并强化预算的执行与监督,采用绩效考评的方式,确保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标准使用资金,积极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其次,钢贸企业从事筹资和融资工作时,应当确保决策的科学。企业高层领导应带领财务部门、核心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决策小组,针对当前钢贸行业持续低迷的现状,反复论证筹资、投资计划,降低筹资、融资风险。再次,钢贸企业应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保证良好的资本结构。日常贸易业务开展中,财务部门必须认真监督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制定坏账准备,对未能在期限内收回的账款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同时财务部门要注意控制负债规模,防止企业无力偿债。最后,企业应对客户实施信用管理,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公开招标,选择行业信用度高的客户作为合作对象。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为增强财务风险防范的主动性,钢贸企业应注重对风险的提前预警。企业应重点监测现金流量、资产变现能力、逾期负债率、融资方式、负债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并且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金融货币政策对监测指标予以分析,当指标处于相对较高的风险水平时,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财务部门应定期绘制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全面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走势,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钢贸企业高层领导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敏锐的头脑和战略意识,对各部门员工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同时企业应吸纳具有较强责任心、专业学历背景、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特别是针对钢贸企业的实际,广泛招聘复合型人才,提升企业人力资源队伍水平,进而从多方面抑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企业还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7

【关键词】 国有贸易企业; 风险; 管控

风险管控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风险管控包括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风险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而达到控制。管理好了,就控制好了,控制好了,就实现了有效的管理,从而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风险管理是手段,风险控制是目标。国有贸易企业风险管控已成为国家经济增加值的考核试点,已引起国有贸易企业高层的重视,风险管控不好,会破坏企业的价值,更会破坏企业的价值链条。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重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所以风险管控已成为国际、国内经济学家恰逢其时的高端选题。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对应产生的贸易风险也得以凸显,可以说风险已成为系统风险,已形成风险发展期,甚至是风险快速发展期。2006年国资委对央企进行了贸易风险分析,分析显示:大多数央企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由于价格扭曲,企业盈利状况不佳,给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造成严重伤害。2010年国资委对央企实施EVA考核,即实行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它既包括收入、利润的考核,也包括资本运营成本及风险的考核,目的是要强化资本运营纪律,让企业既有资本回报的意识,又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风险控制的意识,从而构建高层次的和谐企业。

通过国家对央企的风险管控,可以折射出国企的贸易风险管控列入大势所趋、势在必管、重中之重的管理范畴,它将成为企业稳扎稳打、提高综合实力的前提。

如何对国有贸易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呢?途径方法如下:

一、确定贸易模式

近年来,国有贸易企业逐步与民营企业有了多种形式的贸易往来,但由于民营企业实力有限,当遇到市场危机、金融冲击的时候,就会出现抗衡能力减弱、资金链条断裂现象,那么国有企业与之进行贸易结算就会出现“应收账款”长期挂欠而货权已办理转移,出现了付出去资金,不掌握货权的被动局面,甚至走了打官司的诉讼渠道,既产生资金利息支出,又发生诉讼费、差旅费的支出,潜亏及风险逐渐扩大,所以要想规避贸易风险,就必须明确贸易模式。自营要垫资,通常要测算好利润空间,避免销售不出去,造成积压,既产生财务成本,又产生仓储费,出现隐形损失;如果,则不垫资,只挣费,但一定要保证货物的品质、数量、发货时间,避免环节未按合同执行,由变成自营,对方不要货,形成自留,从而造成积压,最后形成亏损。例如2008年国际国内出现金融危机,市场波动,价格倒挂,某国有企业进口铬矿15万吨,原先签订的合同是,企业也不垫资,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下家属民营企业,无力接货付款,这15万吨货已从国外到港,且存在一定品质问题,若不要货,将产生违约,面临国际官司,损失更惨,于是勉强接货付汇。这15万吨货一直难以出手,只能随市场行情逐量消化,潜亏数千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无论是自营贸易,还是贸易,贸易风险的管控是永恒的主题。同时,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值,企业对自营贸易要采取“购量价格汇审”,避免单人操作,风险失控,造成高价进货、低价难售、亏损延伸的贸易结果,拖垮企业。

二、掌握资金或货权,防止资金、货权两丢失

国有贸易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资金风险,所以国有贸易企业必须建立系统、规范、科学的资金运营体系,制定资金运营制度和具体的运作程序。企业风险的发生往往是企业整个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不和谐造成的,而不和谐主要体现在资金链条断裂、资金风险和诸多隐患相继发生。目前,国有贸易企业为了做强做大,贸易金额上千万、上亿元,账面上出现“预付账款”已是屡见不鲜,呈上升趋势,这本身就隐藏着资金风险,如何控制呢?首先要规定“预付账款”额度和条件,特别是预付民营企业的账款时,对货权和“应收账款”的把控要到位,2009年某国有企业预付某民营企业货款3个多亿,不掌握货权,经过两年多的运作,资金出现断裂,终止贸易,资金不能及时收回,货权没有掌握,无奈走上了诉讼历程,疲惫不堪。鉴于此,国有企业要严格控制“预付账款”,超过100万元,要履行“三重一大”议事日程,同时对“应收账款”资金回笼要严格考核,规定时间、规定额度、奖惩结合、及时通报。另外,银行的资金品种比较多,规定也较严谨,要想取得非常难,企业一定要认真研究资金品种的运营环节和相应的风险点,不要为了取得资金而采取非规范手段,例如目前国内信用证和承兑汇票的使用比较广泛,但是风险也十分大,当把这两种资金票据开给客户,而货权未拿到时,很可能对方已通过贴现手段把资金获得,而企业却潜伏着付出资金不掌握货权的被动局面,因此,企业对资金运营一定要有自身的纪律,规定资金风险底线,从而控制风险,想方设法延长放票时间,直到获得货权再谨慎支付。

三、规范的市场操作规则

国有贸易企业进入市场,一定要确保自身规范,同时也要求合作伙伴规范。有好多企业为了获利创收,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操作营业执照范围未规定的项目和相关资质未取得的贸易产品。贸易企业必须高度注意以下三方面的规则:第一,必须在营业执照范围内并且获得国家相应规定产品的资质;第二,必须依法纳税,确保“三证”齐全完备、定期验证,即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必须齐备,逐年年检,正副本营业执照字迹清晰,印章真实无伪;第三,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规范的财务核算和财务披露,未上黑名单。如果把控好以上三个方面的硬指标,其他方面再严格配套管控好,贸易行为一定会获得效益。

四、严格的员工律己行为

人人为己天下大乱,人人为公天下太平。“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企业的发展必须有赖于员工、管理层、股东、客户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在利益方面的和谐,才能真正达到无风险状态。要实现这种和谐,就要给企业管理者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员工的律己行为。首先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企业员工手册,让每位员工明白成为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品行和忠诚度以及必备的相关要求;第二,建立员工律己行为规范,使每个员工进入企业,必须完成企业规定的规范动作,否则就要受到处罚;第三,建立员工发展平台,让员工进入企业有美好的待遇、光明的前途、充分发挥才干的机遇,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时企业领导也能为奉献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做好生涯规划,员工有了动力,有了目标,再加上自身不懈努力,尽职尽责,从自身岗位管控好风险点,那么企业的风险也就从基础上得到有效控制。

五、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解决国有企业贸易风险的管控问题,必须从防范系统风险开始,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解决系统风险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首先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要强调履职,就是严格遵守战略发展程序,实施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做好风险防范的部署,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环节进行严密的管控和严格的考核。目前在央企特别推行系统、规范、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所以国有贸易企业对风险的防控管理也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相应出台风险管控制度并组建风险管控委员会,明确负责风险管控的主要领导、主要职能部门、贸易岗位第一责任人,通过层层把关、层层负责,确保不能有没责任的人,不能有没有责任者的事,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头上有责任,这是国有贸易企业管控风险最基本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严格控制住风险所释放的各种危害和副作用,才能使风险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使风险因势利导而消失。

总之,国有贸易企业在经济大潮的位置最显赫,风险大,机遇也大,任何风险只要管控好,都能避免,国有贸易企业风险管控将成为成功者的王牌。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银行;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4-0157-01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会随着任务的不同而改变其风险的高低程度,所以就要求我们在扩展国贸融资发展区域时,要多方面考虑,加强对融资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和防护系统。然而我国在国际市场中融资风险的把控仍采用以前古板的借贷方法,把企业的资产、负债偿还能力、利润大小、现金流动情况等来作为贷款的硬性要求。如果把它作为长久把控国际融资风险的方法,势必会出现情况复杂的问题。以下是对问题进行的分析:

一、国贸融资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国贸融资信用度的管控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把国贸融资客户聚集到一起,实行统一管理,信用额度集体分配的原则,并且会按照客户经济条件、信用等级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信用额度,使客户利益最大化。但由于国贸融资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发展期,稳定性不足,而且对于新兴的贸易企业与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因为其领域较小,所以会影响其信用额度的评定,缩小信用额度的空间;另一方面,在贷款上中、小型企业不用思考各项报表的分析程度,只需抵押房产就可以。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国贸融资经营中的查审方法和普通的查审方法存在差异性,时间控制方面较薄弱,因此使交易需求得不到及时补充。而且信用额度一经判定就不可以轻易更换,只能在一年里使用简便的业务,不能随企业业务需要经常更换。因此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缺乏骨矛融资的管理理念。

(二)缺乏对国贸融资市场的了解和考察

我国以往的信用贷款方式,只是侧重于企业本身的债务偿还能力和财务水平,而忽略了对企业过往史和经营情况的考察。现如今我国各银行的分行管理者对企业的认知度只限于是现有的纸质版资料,从不主动对其他情况进行调查,导致缺乏对企业营业状况和产品使用方向的认知,从而给各个银行的国贸融资引来困难和风险。

(三)对融资贷款后的控制和管理缺乏方向性

由于我国银行在处理信贷贷款后的管理方法上仍是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会给银行融资造成风险,其风险主要包括:1.企业违背约定后,用来抵押的还款的产品被企业利用完全;2.即便是在银行手里有作为抵押的货物,但由于缺乏如何解决货物的方法和实践经验,以至于利用索要寻求担保的方法来保证自身的财产安全,使银行处在不利地位。所以要加强对企业的考察力度,全面了解,此外还应注意对工作人员的合理分配,以便于明确责任。

二、国贸融资中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风险管控方法的意见

(一)设立符合当今融资发展趋势的信用贷款管理体系

国贸融资业务在时间观念上有很高的时间效率意识,而简单快速的审查过程是获取融资业务的重要环节。国贸融资也无应该在多方面对业务进行实际调查,深度了解业务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对企业贸易的过往、货物用途、经营情况、信用额度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能更方便快捷的管理国贸融资业务。

(二)强化对国贸融资业务发展初期的考察、对货物用途与资金走向的监管和控制

1、增强贸易背景的审查力度。了解企业的全面性,有助于银行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对于银行的管理者来说要时常和客户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进而深度了解货物、产品的市场价值和流动情况,以便增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从而及时应对国贸融资中出现的风险。2、根据国贸融资的有偿性特点来说,银行在企业的信贷中只能够依照企业的经营情况来了解企业的偿还能力,而不能把控贸易的整体流程,因此导致银行依据出现较为单一的情况。所以,就当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来看,要想提高银行的信贷管理能力就首先要学会了解企业的全面情况,实现银行对企业货物和资金走向的管控和监督,进而实现对风险的严格管理和有效控制,降低风险率。3、加强对国贸融资贷款后的监管力度。银行在货物使用权方面,如果可以把控货权的使用和走向,会在国贸融资中获得很多有利之处。但是,由于银行缺乏对货物监管的人员,因此可以选择寻找其他人员为银行代为监管,这是银行可以有效管控风险的重要环节。4、注重培训,增强人员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注重对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有助于加强对国贸融资风险的管控。在企业内部要利用闲暇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培训,强化融资知识,争取培养出精干、踏实、认真、负责的全面型融资人才。结束语: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努力下,使经济全球化成为现如今的主流发展方向,为我国国贸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在企业认识到机遇降临的情况下,会努力全面的激发自我潜在能力,开括不同的事业领域,把业务做大做强。但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潜在的风险,所以就要求我们合理及时的管控和解决风险,从而使企业更好地发展,进而使我国国贸国际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严冬.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成因及控制策略[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9-11.

[2]卓贞运.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34:56-57.

[3]曹家骏.浅议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J].企业导报,2015,06:126,128.

[4]解亚深.国际贸易融资路径创新与风险控制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2:62-63.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9

关键词:商贸企业 风险管理 运行成本

2011年,面对市场频繁剧烈波动,和由通胀、加息带来的成本上升等风险压力,企业把建立风险管控系统和成本管控系统作为全年管理工作的重点,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向细化管理要效益,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拓展生存盈利空间。随着外部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我们把防范外部风险成本转嫁、保障资金链的安全作为确保企业经济平稳运作的重中之重来切实做到位。本文具体探讨了在制度完善情况下如何控制运行成本及运营风险,现报告如下。

一、商贸企业运行成本与运营风险控制的价值

2011年,面对市场频繁剧烈波动,和由通胀、加息带来的成本上升等风险压力,企业把建立风险管控系统和成本管控系统作为全年管理工作的重点,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向细化管理要效益,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拓展生存盈利空间。随着外部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我们把防范外部风险成本转嫁、保障资金链的安全作为确保企业经济平稳运作的重中之重来切实做到位。2010年,在集团化管理的框架下,进一步健全各控股、参股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构筑起内部管理网络,通过不定期的财务分析例会,实时跟踪,及时反馈。查找问题,规范操作,通过近一年的运作,各子公司自身的财务管理逐步得到健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公司共同构筑“防火墙”,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和应收帐款定额管理,把好会审关,出现隐患,立即排查,找出原因,寻求对策。排队分析客户的经营和资信状况,择优筛劣,确保了集团的经营安全。2011年,企业重视对客户需求的跟踪研究,及时掌握客户动态,做好客户人脉维护和服务工作,通过诚信互动,精诚合作,建立牢固的利益共同体。但是,纵观我国商贸企业还没有形成发达国家所具有的驰骋世界市场的跨国公司,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商贸企业仅仅在某个时点上拥有竞争优势,这远远不够。为此进行商贸企业运行成本控制与运营风险控制的价值意义大。

二、商贸企业运行成本与运营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观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到旧的财务制度的约束,我国现有商贸企业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风险管理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风险管理知识欠缺、风险管理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企业管理模式也较为陈旧、落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

(二)财务管理能力薄弱

有些商贸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不能正常的进行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没有很好的技术,一味的过量购置不动产,以致于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很多商贸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调查显示,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及便利店业态的联华超市201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更显示,其便利店经营利润率仅为0.19%,比去年同期的1.75%大降近九成。联华超市称,“由于人工成本及租金成本等显著增长,虽同店销售有增长,仍无法弥补成本的刚性上升。”而根据联华超市2011年年报,其便利店业态营业额约173,363.1万元,而截至当年底共有1067家加盟店和947家直营店,除去当年新开业的204家店,平均每家店每天的营业额约为2600多元。以一个50平方米的便利店为例,在广州市区租金约1.5万元,人工成本至少1.5万元,再加上水电、加盟管理费等,平均每天的刚性成本接近1500元,因此每天营业额要达到5000~6000元,才能保证盈亏平衡。如果租约到期,续租涨租金,基本就会亏损了。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对商贸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据调查,为数不少的商贸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 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

(四)企业内部文化不健全

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企业文化往往是一种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无形的力量。由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企业文化始终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方式影响着企业。在商贸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得到足够静重视,绝大多数商贸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神规章制度来,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制度完善情况下加强商贸企业运行成本控制与运营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构建企业核心制度

对于企业遇到的资金瓶颈,可以采取政府引导,将社会的闲散资金聚拢起来,用于协助中小企业发展。对生产型、人员密集型企业给予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另外,在企业发展上,可以采取一对一帮扶的办法,让大企业帮助小企业,拉动全民经济发展。对发生的债权债务每笔均应做到内容清楚,手续齐全,由经办人负责清理,由财务部门督促催办。严格控制预付货款,预付货款原则上不搞,如遇特殊情况,10万元以下的由部门提出申请,财务总监审批后方能支付,10万元以上的需经董事长、总经理签批后方能支付。对原业务往来信誉较好的单位可在授信额度内办理赊销,但应及时检查货款回笼时间,监督货款如期收回。对购货单位的银行退票,应及时会同各公司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催讨。对结算资金每年定期清理二次,各公司应对本公司所有的往来账户进行全面的梳理,对收回有困难的资金要及时上报给集团公司,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在财务风险上,商贸企业如能从成本和销售策略上多做些文章,将一些产品做精,竞争也能取胜。一是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配合,合理安排,精打细算,多批次少额度,用好承兑结算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快应收账款回笼,控制压缩规模,减少资金占用沉淀,加快了周转,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各子公司通过协调客户关系,深化战略合作,部分化解了成本转嫁的压力,同时顺应市场,审慎操作,控制库存,既成功规避了经营大起大落的风险,又较好控制了资金占用成本。各企业严格执行合同、财务制度,坚持审报、三堂会审,注重发展行业优质客户,比较好地平衡了扩大销售规模和控制资金风险的关系。三是集团公司着力应对银根收紧的外部政策环境,通过扩展经营规模和效益,提升企业运作质量,得到了银行信任支持,进一步扩大了授信,保障了现有经营规模适度扩张的资金需求。同时作为智慧运营的基础,信息技术已经被众多商贸企业引入日常管理,但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管理工具,成功实现智慧转型。我们认为,中国商贸业的智慧转型,有赖于五大求生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精细成本控制能力、一体化运营能力、关键过程商贸能力。 其中,精细化的成本控制能力对于当下身陷低利润泥潭的商贸企业而言,无疑有着重大的求生意义。只有对运营成本核算和控制更加精确化,商贸企业才能合理安排相关资金流转,减轻运营压力。同时,成本精准管控能力的提升,也能加大企业的运营灵活性,缩减运营成本。 在外部产业环境剧烈变化的今天,传统商贸企业更需要通过把信息化充分融入管理生产,实现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运营到精细化管理的调整转型。相信在信息化织就的精细管理体系的推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实现智慧企业转型,走上“高品质+高利润”的“双高”发展之路。

(三)建立营销风险防范体系

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使得商品日益丰富和多元化,逐步带来了物质生产的相对过剩。为此要着力加强细化经营核算,利润核算到业务部或个人,强化业务人员的效益意识,促进营销能力的提高,包括定价策略、下单时机把握等能力,要适当控制收取承兑汇票,提升盈利水平,防止效益流失;严格执行风险内控流程,重新核定各客户单位赊销信用额度,抓好应收帐款回笼,切实防范经营风险。针对少数单位暴露出的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集团公司推进制度建设,为切实防范经营风险,规范内部管理,集团公司组织各企业开展财务管理自查自纠,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要求,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出台了财务管理的一系列相关制度规定,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严密,更具可操作性,对各种违规风险防患于未然。比如目前实木门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原有的传统渠道模式存在着硬伤,很多企业都开始进行渠道的多元化建设,这其中除了实木门卖场之外的独立店外,网络渠道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个新兴渠道。很多具有相当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实木门企业已经开始试水电子商务,新兴的网络销售对于传统行业的实木门行业开启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四)创新企业文化体系

商贸行业属于典型的创新导向型行业,各企业之间竞争集中在同类产品的成本、营销力度、质量等方面,与有文化创新的企业相比利润较低,因此文化创新、产品研发成为商贸行业的发展和竞争重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文化创新在商贸企业发展中将有更好的利润,为此商贸企业可在文化创新方面走出一条捷径。比如玩具企业“卖的不应该只是玩具,而是玩具中承载的文化”。伦敦奥运会期间,一只形象普通的玩具小鸭只因为戴上特定国家的徽章或小旗等标识,便成了商场最畅销的玩具。在奥运会期间,印度推出三款“我能成为奥运冠军”的娃娃,市场销售也获得了成功。这样的例子在国内也不鲜见,浙江和信玩具公司的“卡贝花园”系列教具产品,就以独特的文化创意打开了木偶童话世界之门。扬州西湖镇毛绒玩具厂不仅自己设计出了“动态”毛绒玩具,并且附加功能越来越多,更加生活化,将玩具礼品和生活用品也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喜羊羊与灰太郎》的创办人、喜羊羊之父苏永乐更是直言:“喜羊羊”最初的创意完全是为了开发玩具产品。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为此我国商贸企业要整装待发,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增强御寒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明元.并购企业文化整合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

[2]陈子剑.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现代管理科学,2012,3

[3]崔勤之.简述市场公平竞争环境[J].甘肃社会科学,2005,4

[4]周振平.高淑仪.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要素组合[J].商业现代化,2009,2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10

一、贸易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受客观存在且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预期收益与实际不符,并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贸易企业的发展非常迅猛,而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必须重视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第一,筹资风险。筹资是企业运行的起点,当企业缺乏足够的偿债能力、企业经营利润变动导致收益不确定、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本息时,筹资风险也会随之产生。钢贸行业本身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面对市场低迷的情况,银行对钢贸企业的授信额度也会缩紧,企业必须妥善解决融资问题,防止资金链的断裂。第二,投资风险。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滑,企业投资也必须保持审慎的态度。第三,资金回收风险。受国际经济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钢贸市场低迷,销量锐减,下游企业常发生拖欠货款的情况,企业资金回收也因此面临更大的风险。第四,收益分配风险。近年来钢铁行业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创造的利润有限,更需要认真权衡收益资金的分配。

二、贸易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钢贸企业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如本国乃至其他国家制定的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市场的变动,利率、汇率调整,产品价格波动等,环境的不利变化势必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例如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货币政策调整都给钢贸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其次,钢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从事贸易活动过程中,单纯从财务报表本身不易掌握有关的风险信息,但实际上企业投资决策是否正确、筹资顺序是否安排得当、库存结构是否合理等,都需要严格的财务控制作为保障。钢贸行业在整个钢铁产业链中地位较低,行业门槛低,很多企业长期粗放式经营,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缺乏前瞻性的管理,内部控制不严,当风险发生时往往为时已晚。最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钢贸企业领导及各部门员工的素质也关系到财务风险的防范,由于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例如,业务部门在联系上下游客户时,如果不能对客户的综合实力与信用状况进行清晰地掌握,盲目选择客户,就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回收的困难。

三、贸易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为防范财务风险,贸易企业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

(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防范关系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企业正常运转、参与行业竞争的保障。钢贸企业首先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高层管理者要发挥带头作用,引导企业上下各部门员工都参与到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全员大会,落实职责归属,使各部门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责任,进而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同时企业应时刻关注钢贸行业的发展动态,重视国际金融市场、国内行业政策、货币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综合各类外部环境信息,对风险进行前瞻性分析。

(二)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为有效防范各类财务风险,贸易企业应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部门形成严格的制度约束。首先,钢贸企业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分配各部门所需资金,并强化预算的执行与监督,采用绩效考评的方式,确保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标准使用资金,积极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其次,钢贸企业从事筹资和融资工作时,应当确保决策的科学。企业高层领导应带领财务部门、核心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决策小组,针对当前钢贸行业持续低迷的现状,反复论证筹资、投资计划,降低筹资、融资风险。再次,钢贸企业应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保证良好的资本结构。日常贸易业务开展中,财务部门必须认真监督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制定坏账准备,对未能在期限内收回的账款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同时财务部门要注意控制负债规模,防止企业无力偿债。最后,企业应对客户实施信用管理,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公开招标,选择行业信用度高的客户作为合作对象。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为增强财务风险防范的主动性,钢贸企业应注重对风险的提前预警。企业应重点监测现金流量、资产变现能力、逾期负债率、融资方式、负债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并且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金融货币政策对监测指标予以分析,当指标处于相对较高的风险水平时,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财务部门应定期绘制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全面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走势,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