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建筑设计要点十篇

时间:2024-02-18 17:49:18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篇1

关键词:博览建筑;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内在特色;文化内涵

博览建筑是对自然、历史、文化、学术、科学技术的实物与标本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的公共建筑,根据博览建筑其展品的不同性质及向人类所传达的不同信息可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艺术中心等。这类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除了有相同之处,还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主题思想。与其他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不同,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标志,向世人传播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现代科学技术等信息,并通过所传达的信息来增强民族意识,宣扬政治主张,提高民众审美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民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一、准确反映博览建筑的内在特色

(一)准确反映博览建筑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与主题思想,做到建筑外观与内空间环境设计的和谐统一

博览建筑收藏与展出的物品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以博览建筑收藏展览的内容、传达的信息与主题作为其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构思与创意手段,能使它的内在特色更加鲜明,更能使观众与博览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融为一体,把观众带入到博览建筑所要营造的情景和气氛当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澳大利亚的巨虫博物馆,主要展示的是巨形吉普丝蚯蚓。这座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与蚯蚓的体形相似,建筑内空间环境设计模拟了蚯蚓的腹部,让观众在其间穿行体验,这种对博览建筑外观与内环境的设计手法,会使观众感受到其内容与主题的真实性。

(二)准确体现博览建筑自身的功能特色

博览建筑的功能设计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博览建筑主要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观众多以动态的方式观看展品,因此,需要合理的组织室内空间和观众参观的路线。二是空间类型的多样性,博览建筑一般都有多个展厅及多种的功能空间组成。这样的两个特点,使得博览建筑展厅与展厅、展厅与其它空间之间产生了序列的变化,空间与空间的大小穿插,空间变化的丰富多彩,使建筑外形及内空间环境呈现了多样性以及韵律感,体现着博览建筑独特的功能特色,这是其他建筑所不能比拟的。20世纪50年代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在中厅形成了一条螺旋上升的参观路线,将水平交通路线与垂直交通路线结合起来,因此呈现了一种独特的螺旋状的空间序列形式,而美术馆的外观也展现出强烈的动感。

(三)准确体现博览建筑的性格特点

博览建筑的室内设计,它既不像剧院建筑那样追求典雅气派;又不同于医院建筑的亲切洁净;也不同于学校建筑的活泼又有秩序,它有自身的性格特点,除了要满足功能外,在造型设计上还要有深刻的意义,使人在这类建筑室内空间中穿行的时候,在思想上引起某些联想与回忆,激发人们的情感,以达到某种教化作用,和精神上的震撼。中国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其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两个展厅,通过独特的空间设计方法,以及灯箱、沙盘、泥塑、油画、复原景观、多媒体触摸屏、电影电视等现代展示设计手段,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血腥暴行。这样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有效的引起了人们对沉痛历史的回忆,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准确体现博览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博览建筑室内空间艺术设计要准确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在地域文化特色展览体系中,决非只是把文物作简单的排列与拼凑,而是应依照地域文化特色展览的内容设计方案,对文物进行有机的组合,让每件文物都有准确的定位,并精辟地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展览体系的某个侧面;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还要求务必抓住不同时代地域文化体系的主线,让各种艺术手段都成为整个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中部,北靠阴山,南临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风民俗,是著名的“葵花之乡”。五原博物馆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就是以五原的地域文化为设计主题,其核心空间前厅的设计主要以五原地区历史发展的脉络:开田、辟地、繁衍、生息、发展为概念,利用五个柱子及柱子上的浮雕来表现这五个历史时期,五个柱子的背景以五原老城墙的造型为立面设计的出发点,进行提炼概括,加上米黄色洞石的运用充分体现了黄河文化孕育着五原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其设计也像一幅打开的历史画卷。

(二)博览建筑室内空间艺术设计要准确体现民族文化特色

博览建筑及其室内设计应准确体现民族文化特色,风格各异的民族建筑是建筑本土化的重要反映。很多有特色的建筑设计来自一些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色彩绚烂的民族艺术。从建筑外观造型到建筑内部装饰无不彰显出一个民族内在的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蒙元文化苑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整个建筑仿照成吉思汗时代古列延式的军阵布局打造而成,远远望去非常壮观,彰显着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特色。蒙元文化博物馆位于蒙元文化苑的南侧是蒙元文化苑的核心建筑,其内部空间造型设计如同一个巨大的蒙古包,馆内陈列了涵盖蒙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诸多领域的文物及展品,通过室内空间设计及陈列设计将这些文物及展品准确定位,利用各种艺术手段、技术手段准确体现了蒙古民族淳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草原文明的辉煌成就。

(三)博览建筑室内空间艺术设计要准确体现时代文化特色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展文明进步的产物,新的技术体系,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必然带来了新的设计观念和思想。博览建筑室内空间艺术设计也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时代的实质,揭示这个时代的科技观、价值观、审美观,同时融合优秀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这样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成为社会第二教育基地。

作者:范蒙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院

参考文献:

[1]余卓群.博览建筑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篇2

文章简单分析了成都青羊绿洲的设计方案,从总平面设计角度出发,分析了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从整体设计与美观方向上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世纪舞广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设计特点。

关键字:指导思想、整体设计、世纪舞广场、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文:

成都青羊绿洲・E区世纪舞项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展览、庆典等重要功能,该项目重点强调了组团的功能适用性、形象标志性。此工程通过崭新的整体形象建立起项目本身的标识性和片区的标志性,成为片区发展的一个重要象征。

一、总平面布置凸显设计的合理性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性

整个青羊绿洲工程的主体工程项目之一主要由非物质遗产文化公园组成。该非遗公园世纪舞组团分为东西两个地块,两地块之间为大型广场。从设计的合理性出发,在世纪舞组团西侧设立了非遗公园的酒店,该酒店的功能主要集中于接待外来游客与商务观光和商务会议。与此同时,为了将商业功能与酒店更好地衔接,西地块主要用于商业运作之需,东地块则用于展览馆及标志塔。将展览馆与标志塔建设成为青羊绿洲工程的标志性建筑,同时又做到与环境和谐共存。

从整体布局来看,由于两个地块均处于整个非遗公园园区内,与地块周边均为开放式布局,中心广场以及外侧道路、广场均与建筑直接相连,因此,在设计上,除了机动车出入口,总图人行出入无特定区域,人行可通过建筑周边广场进入地块。东地块与园区道路之间设有三个机动车出入口,西地块与园区道路之间设有两个机动车出入口。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的重要含义: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不仅体现在建筑环境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上,更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人们在出行上的便利,便是此项目科学与合理,人文与生态共存的良好体现。

从生态美观与设计的视觉感受来说,总平面设计做到了视觉与生态美观的和谐共生。主要表现在:在两地块之间的中心广场南北两侧,设有两组景观大门,用于将中心广场与园区分隔开来,以满足广场举行大型活动时的管理需要。这不仅能够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为管理上的工作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周围环境的保护做好了保障。中心广场与景观的分区,有利于景观的保护,也更加有利于人们的休闲娱乐。此外,在展览馆的北端,与北大门相邻的部分,是整个组团的游客接待中心。对于旅游旺季时,能够很好的做到分流人群的重要作用。而且东西地块之间南北两侧,分别各设一座景观大门,用于分隔中心广场和园区。在紧急情况下,消防车可通过两座大门进入中心广场,从而与园区道路形成消防环路。这样一来,建筑的消防防护措施也没有破坏景观周围的环境,真正做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展览馆与标志塔设计的前卫与时代特点。

青羊绿洲的展览馆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建筑之一。从展览馆的外形设计来说,该展览馆的建筑的表皮以幕墙为主,而且展览馆部分东侧立面与屋顶大量采用了棕红色的铝板幕墙,同时又在不破坏建筑体量感的前提下,划分出了呈自由曲线的形式飘逸的玻璃幕墙。除此之外,还有呈现随机布置的狭长水平条窗,使得立面在保持完整的整体体量感的同时表现出丰富的立面构成元素。这样的外形设计,可以说是充满了时代的潮流,不仅前卫、精致,而且是匠心独运,体现了新时代建筑物引领潮流的时代特点。

除此之外,展览馆西侧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以实现内部展厅的自然采光,不仅可以满足自然采光对光线的需求,也在心理上满足了人们与自然接近的愿望,于此同时,也满足了室内外景观视线的相互贯通,并和东侧铝板外墙形成对比,给人以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无论从视觉效果上来讲,还是设计的风格来说,都是心理与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共存。

标志塔作为组团乃至整个园区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其立面设计追求与园区内其他建筑截然不同的标识性。修长的塔身外部,依靠悬浮在结构表面的棕红色铝合金菱形网格,塑造出优美的曲线轮廓。塔身中部为整个立面曲线收分的最窄部,顶部和底部则沿立面曲线适当放大,塑造出了具有强烈雕塑感的建筑形体。在塔的上部,结合观景咖啡厅,通透的金属网格和网格后面的玻璃幕墙形成了丰富的光影变化的效果。同时,在咖啡厅楼层高度的位置,东西两边各有对称的实体体量以非遗节标志的形式凸出塔身,赋予了标志塔独特的文化涵义。

三、绿化景观“借景生情”的设计风格更显独特。

青羊绿洲项目工程由于用地较小,建筑密度较高,故用地内除建筑外,没有大的集中景观。设计上采用了借景的方式,用广场和园区景观连接和过渡,将景观用地扩展到用地以外,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关系,并在南北大门形成了景观视线的通透穿越,将中心广场和景观融合起来,形成了丰富的景观体验。这样的设计方式从视觉感受来说都带给人身心愉悦的感受,从设计的风格来说更是匠心独运。在建筑绿化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周围景观来增添整个工程的绿化率,是设计的一个创新,也是建筑风格的一个重大突破。这种“借景生情”的绿化方式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商业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是此次设计的亮点所在。

此次的商业建筑体现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首先,青羊绿洲的商业的建筑体量比展览馆略小,在立面设计时,采用了和展览馆截然不同的方式。整个建筑立面均采用玻璃幕墙。为了营造出活泼而丰富多彩的商业气氛,商业西侧面向园区的玻璃幕墙,通过不同的玻璃分格、质感以及颜色,形成了不断变化,绚丽时尚的外观效果。和西侧外立面不同,东侧靠中心广场一面,则采用了形式和展览馆西侧基本一致的玻璃幕墙,使的展览和商业之间形成了呼应,并让中心广场周边的建筑界面取得了统一的效果。这样一来,整个商业建筑设计与其他建筑群达到和谐统一,更与周围环境做到了和谐共生。

结论:

文章分析了青羊绿洲工程项目的整体设计思路,从设计的创新与环境的和谐性出发,重点从整体性设计、标志性建筑、绿化景观以及商业建筑的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语言”以及设计方案的独特性剖析,指出了设计上的匠心独运。

参考文献:

[1] 史晓燕,王欣,仝小芳《谈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实施途径》[M].山西建筑,2011年35期。

[2] 潘志宏,李爱群.《住宅建筑工业化与新型住宅结构体系》[J].2008,37( 2)。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篇3

关键词:工科院校,空间构成模式,评图室,展览空间

1研究背景

我国广大工科院校普遍开设艺术类专业,而现在工科院校的艺术专业却按照传统工科的教学方式教学,相比艺术类学校艺术专业氛围相差悬殊。为了给工科院校的艺术专业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主要功能的教室改造或者重置的意义重大。应按照艺术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尺度进行研讨改造。本次研究为了工科院校主要功能空间构成模式提出理论及应用。

2空间构成模式分析

2.1评图室

评图室是建筑系馆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它是提供学生讨论设计作品和教师评阅给分的一个交流空间,对建筑专业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评图室可结合展览空间,以利于未来大量作品的展示需要。评图不仅仅指的是最后上交作业老师打分,而且是包含老师对设计方案评价与建议的过程。据了解,有的老师可能会在评图的过程中强调设计概念设计理念,或者是空间的体验,空间上的感受,规范上的要求等,也有的老师更注重形体之间的关系。在评图的时候也可以自由的看看其他同学的图,听老师说一下他喜欢的方案,和小伙伴交流交流,接受一些新点子新创意。评图方式主要有封闭式评图与开放式评图两种。这两种形式就好像上学考完试,老师批改的试卷一样,封闭式评图,就好像卷纸上交之后发下的是分数和错误地方。学生作品上有时也许会有老师的评语,给其分析一下优缺点,过程中是没有学生参与的,甚至学生在上交之后就看不到图纸了,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成绩。这种方式有益也有弊,益是保护了同学个人的隐私,即分数可观作业优秀与否,但弊是同学之间得不到交流,也得不到老师对自己作业的指点,使得下次依然会有相同的问题发生。开放式评图则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开评图过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旁参观。学生要表达自己对方案的设计思想,老师对此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其他学生也可以说出他的看法。这种评图的方式过程虽然比较自由,但只是对于设计方案好的同学来说,相对方案不理想的同学还可以激励他们提高下次设计方案水平,老师与学生对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见解,这种评图的方式能够交换创意灵感,相互交流从而形成好的学术氛围。高校普遍采用开放式评图空间,而开放式评图空间也符合现在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过为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多数评图室与其他功能空间相结合,比如同济大学明成楼的评图环节在加建的中庭中进行,清华大学评图在走廊中进行等(见图1)。

2.2图书资料阅览室

建筑领域的理论知识、现有的建筑分析、各种竞赛作品等这些书籍对于建筑学学生来说占据重要地位。也就是说建筑系的学生需要大量专业性的知识给予理解和采纳,开阔学生思维。所以建筑系的图书资料阅览室是综合性图书馆无法替代的。建筑学学生的方案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查阅资料和案例,吸取资料和案例中的精华用在自己的设计中,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相比整个教学空间,图书资料室需要合理的布置给师生一个良好的灵感来源处。图书阅览室应设置借阅登记区,阅览区,藏书区。读者在阅览室读书有两种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然而客观因素即来自图书阅览室的环境和设施上,故对于图书阅览室的空间划分和图书阅览室的环境设计起着关键作用。在阅览室的空间划分上应按人的生活习惯和大众美感来设计,其可用空间和不可用空间按照适宜的比例划分,从而使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从人的行为尺度及心理感受来确定空间范围。大部分读者喜欢在宽敞和舒适的环境下读书,由于座椅、桌子、书架等对读者行为和视线有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因此合理的运用书架等将图书阅览室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图书阅览室以简洁、亲切、淡雅为宜;地面铺设应考虑防滑,不宜采用硬性材质防止物品掉落地面或者强硬摩擦而产生刺耳的噪声;以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为主要控制因素,过大的建筑空间应适当,人工采光应尽量减少,图书阅览室内人流均匀、不错综迂回、路途距离近以利于读者阅读书籍,资料、图书等资源应尽量齐全,同时还应考虑合理面积的人数指标(见表1),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尽全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关于图书阅览室的采光问题,首先图书阅览室应有良好的照明水平,应该考虑均匀采光,因为关照太强太暗都不利于读书学习,最后应避免眩光给读者带来的影响。图书阅览室的人工照明应该按500lx~800lx来设计。

2.3展览空间

展览空间是建筑系馆的一大特色也是最主要的功能空间。建筑系馆的展览空间和其他系馆的展览空间比所占的比例明显要大得多。建筑学专业比工科专业更偏向于艺术,所以交流灵感非常重要,教学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纸上谈兵,而是交流作品与思想的构思,从而带动艺术气息有利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发展。展览空间也并不只为建筑专业展览其作品,比如清华大学正厅左右两边展览厅放置了能代表中西古典建筑艺术的标志,同济大学展览厅放置斗拱模型等,也起到了对外宣传学院学术水平与研究成果的作用,体现建筑系馆独有的展览空间的一大特色。展览空间不光是用作展览同时也是一种多功能空间,它是学生交流想法寻找灵感的一个平台,学生们在此讨论学术问题,而且评图也经常在展览空间进行。展览空间既是师生交往的空间,同时也是建筑系馆重要的教学空间。展览空间分两种形式,即固定式(见图2)、通过式。图2固定式展览空间图3中央美术学院展览空间固定式,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展览空间特意设计出的一个空间场所,如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馆展览空间位于三楼,四面展板贴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板之间也布置了桌椅,供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式,这种形式顾名思义是师生通过某个空间时进行观览,结合交通空间布置,如门厅、走廊等。师生经过走廊对墙壁上的作品都潜移默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不断的对建筑学的师生进行艺术熏陶,它的设置不影响大体功能布置又提高空间的利用度,使走廊气氛活跃起来。所以建筑系馆的走廊墙壁大都布置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这也是与其他系馆的不同之处。如清华大学建筑系馆(见图1),走廊刚一步入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整体绿色的风格,天花板用木条做装饰,左右两边的墙壁上贴着建筑系学生的优秀手工模型及其设计方案图,利用柱子与柱子的间隙,在柱子之间设置了900mm高的柜台,以便摆放其他手工模型。走这一路像是带你走进气氛浓郁的学习环境中。中央美术学院的展览空间(见图3),对应着7层8层“回”字形走廊的下方是一个作品展示的区域,使得师生在这个空间进行交流,对于中庭的交流空间的运用达到了极致。

3结语

建筑系是一个培养建筑师的地方,学生从这里开始他的建筑生涯,然而所学习的场所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建筑系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因此建筑系馆对于建筑师的启蒙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生活学习质量也逐渐提高,对环境的舒适安全、方便等诸多方面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从评图室、图书资料阅览室、展览空间三个角度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交流对现在的建筑教育越来越重要,空间的布局上也应该多考虑和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其次空间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有效的分区就显得至关重要。最后还应考虑建筑系特色、主题化的问题,使师生在建筑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作者:梁滋铭 汪江 刘原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应斐,张吉祥.图书阅览室中的人体工程学研究[D].丽水: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6.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篇4

论文摘要:重大社会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影响深远,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体现资源节约的规划理念,成为城市规划管理者及设计者面临的新的课题。本文通过重庆市利用闲置商场改建为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成功实例,探讨了资源节约型的重大社会文化设施建设模式,介绍了采用高新技术节约资源的先进理念,最后经过分析比较阐明其显著的节约成效。

城市空间的创造不外乎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创造新的空间,另一种是现有空间的再创造。随着社会的进步,旧建筑的空间资源再生利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新建投资和拆除旧建筑的费用,缩短建设周期、减少拆除旧建筑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城市垃圾,同时还有益于保护城市文脉,又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新型空间。与此同时,有关理论也层出不穷,例如美国哈普林的再循环理论、《内罗毕建议》和澳大利亚的《巴拉宪章》等都对旧建筑空间的改造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这些实践和理论也对我国重大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和现实意义。近期完成的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工程就是体现资源节约型重大社会文化设施建设的范例之一。

一、建设背景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处于先导地位,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和关注。为此,重庆市委、市府决定筹建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将其列为全市重大社会文化设施之一,希望透过规划展览馆这个“窗口”,展示重庆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引导外来投资、考察、观光者便捷地了解重庆的市情,并搭建起政府决策与公众信息沟通的平台。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位于重庆市朝天门广场,总建筑面积约6万m2,其中展示面积约3万m2,会议、办公、餐饮等附属建筑面积约2万m2,车库面积约1万m2。朝天门广场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是重庆市区重要的景观节点,区位十分重要。该广场于1998年建成,集建筑与景观广场于一体,建成后为城市提供了新的景观点,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然而广场下建筑部分却因可达性差、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和功能定位不当等因素闲置多年,造成资源的浪费,成为城市建设的缺憾。

经充分研究论证,市政府做出了将朝天门广场建筑部分改造成规划展览馆的决定。这样有三点好处:一是盘活闲置资源,变废为宝;二是利用现有建筑节约了土地资源、建设资金及时间;三是朝天门地区是重庆城市建设的起源地之一,在此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具有普遍的场所认同感。

二、改造原则

整体性原则—保持建筑基本原状的情况下,对建筑室内、外环境做综合改造。大众性原则—布展策略一改传统布展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的多种展示手法,让市民喜闻乐见,寓展于乐。

节约性原则—合理使用有限的建设资金,突出改造重点,在建筑设计、施工及布展中采用先进技术及材料,不仅在建设过程中控制成本,还要保证展馆运行的节约性。

效益性原则—展馆建设始终注重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平衡。

三、重庆规划展览馆规划设计

1.建筑改造

建筑改造分为外部环境改造和建筑内部改造。建筑外部环境改造措施包括:整合交通流线,增设人行天桥和朝千支路,周边建筑环境综合整治,朝天门城市广场改造及增加绿化和市政设施,对展览馆建筑外立面(及灯饰)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建筑内部改造包含扩大中庭空间,对管网系统进行改造,根据展示要求进行了空间分隔,增加竖向交通通道。

2.空间布局

展馆布展面积近3万m2。主入口设在三层总馆处,总馆分为序厅、重庆概况、历未来2020、国土房屋、交通规划、其他专项厅和中央商务区,贯穿重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二层为都市核心区模型及40个区市县、1个开发区展厅;一层为商业临时展厅;负一层为停车库。 转贴于

二三层展示流线围绕二层上空的892m2主体模型呈环形组织。空间分隔一反惯用的规则形态,采用穿插与变形手法,展示空间收放有制。按照不同展示主题分区采用不同的色彩主题,将建筑空间、结构、展品与灯光音效视频紧密结合。展馆面向多元化的观众,展品与展场相互介入,注重展览的游戏性与教育性、互动性与参与性、临时性与固定性的结合。

3.人性化设计

展馆对人性化的关注一方面体现在完善的配套设施、无障碍设计、提示系统三个部分:大到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通往广场的电梯、会议室及休闲廊等附属设施、门口的儿童游戏室等,小到精心设计的提示系统、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手机加油站。另一方面体现在展馆的公众参与性强,展示的内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展示方式采用大量高科技互动游戏的方式,寓展于乐。

4.新技术的运用

展馆既有传统的展示手法,又采用了大量新媒体技术及互动项目,不少展示手法为国内首创。展示设备含LCD显示器132台,等离子27台,投影仪及背投31台。尤其是13个互动游戏项目让展览变得生动有趣。主体模型采用程序控制的专业灯光、音响进行展示。

展览馆中央控制系统达到了国际化展览馆的中控管理水平,可以对总馆及41个区县展厅的强弱电及信息项目进行中央控制,整个系统按照编制的程序运行,实现无史文化风貌、三峡厅、山水园林城市、重庆人值守和自动运行。展馆在区县馆展区的隔断采用新型隔音涂料,广泛采用定向声源,有效解决了声音干扰问题。

5.节约型效益的体现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篇5

关键词: 历史建筑 建筑改造 建筑保护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改造和其不断拓展绘就了一幅恒久变幻的建筑史画卷,随时间的脉搏……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风格各异的种种建筑形态。历史的变迁促使文化不断的趋于成熟,建筑当然也就随之不断出现新的时代风格,而曾经的时代产品就成了所谓“历史建筑”。它们跨越时空,饱含着逝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类凝固的历史。就建筑这个概念而言,与新建筑相比,显然,他们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因而关注维护和改造已保留历史建筑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上海展览中心就是其中一例。

一 、背景情况

上海展览中心原名“中苏友好大厦”,建成于1954年,是市中心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80年至1990年代初,上海展览中心在其北面建造了当时上海的高度之最——上海展览中心北馆(建成后一般称“上海商城”)。

机缘巧合,我搬到上展中心附近,频繁的接触使我对这个建筑产生浓厚兴趣,并有更深入了解他的冲动。古典味十足,高挑的塔顶,温和的土黄色调,端庄的外观,是我对这个建筑的第一感觉。但毕竟随着岁月的流逝,上展中心的沉降、倾斜、裂缝等现象已十分不均匀,且日趋严重。情况最不乐观的要属序馆,沉降达1.9米。另外,由于上展中心承担了繁重的会务和展出业务,原来的停车场地已经不堪重负,根本不能满足场馆的要求。

鉴于以上情况,在2001年初,市政府决定对上海展览中心进行全面的加固大修和局部扩建,并根据上展中心建成与发展的历史情况与使用要求,提出了“修旧如故”的改造原则。工程的重点任务,是调整,改善功能布局、结构加固和设备更新等。改造设计结合上海展览中心周围城市景观的改变,充满想象力地提出了将上海展览中心部分抬高8米的初步构思。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构思最终没能实现。

二、上展中心的特色改造

1. 总体功能改造

上海展览中心是在解放后不久建造的,由于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上展中心遵循了向苏联学习的原则,设计由前苏联中央设计院主持,将其功能主要定位为展览和会务。序馆作为展览空间的核心,是整体建筑群的精华所在,但其上部空间却设置了对外出租的友谊酒家,不仅两者使用与管理上互有不便,而且与上展中心的形象不符;喷水池广场两边对称布置的东西两馆为展览的主要空间,然而原西一馆底层却以小房间的办公室为主,不仅其功能与展览区混杂,而且在展览主要流线上形成障碍。

所以在改造过程中,必须对其在功能布局上重新定位,理顺内部交通,以避免在流线上的交叉。由此,设计人员更加明确了“南展北会”的功能分区原则,将原来西一馆底层小开间办公室的所有隔墙全部拆除,改造成如同东一馆的展览大厅,并与之相通,理顺展览流线;展览馆的功能分区被重新理顺,西面两馆的展览大厅设计了连廊相联系,以适应扩大展览空间的需要;又将序馆上面原来的友谊酒家部分改造为展览会服务的办公楼层等等。这样既增加了展览面积,又使参观流线简明,流畅。

2.消防改造

由于上展中心建筑年代久远,其消防设计根本不符合现行的消防规范。当时设计时也没有考虑防火分区、大部分疏散楼梯的构造不符合防火的要求,并且使用的材料也没有按照规范进行防火处理。而且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建筑特别是象上展中心这样的公共建筑都要设置现代化的火灾报警系统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对消防的忽视,使得上展中心发生了好几次大大小小的火灾,与其应有的形象、地位极不相符。

针对这样的状况,必须对威胁防火安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造处理。其中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按现行规范控制的面积指标将上展中心的防火分区重新进行划分。按照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来看,展览建筑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m2,如果建筑内部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原来采用的一些未经防火处理的钢楼梯、木楼梯,考虑建筑均有减负要求,改造中有的保留了下来。原建筑没有设置的火灾报警、自动喷淋与防排烟设备系统均在改造中得到完善的布置。

为了保持上海展览中心原有的文化特色,这是面临的最大的困难。由于上展中心所处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如果要让这个历史建筑在这个城市中站住脚,给她定位变得由为重要了。在其周围耸立着的都是美国、新加坡等著名建筑师的作品,这些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玻璃包围了上展中心,不同风格、富有生命力的建筑使得上展中心更显老迈。到底是加入一些现代建筑的元素呢?还是维持原有的风貌?曾经在维持原建筑立面总体风格的框架下,将面对中央大厅的两个立面设计成柱廊,靠柱廊的外墙则采用当时流行的深绿色玻璃幕墙,似乎想借此拉近历史建筑与时代的距离,然而建成后并未取得良好效果。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人们的生活里,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上海展览中心是在历史进程中的幸存者,它经历政治、经济和自然界的沧桑之变仍能存在,足以赢得人们的尊重,这一形象并不可能以一些表面形式与材料的变化而更改。遵循这一原则,最终确定了延续其文化内涵为改造的主要方向,即对历史建筑采用一分为二的分析判断方法,对建筑群中极有价值的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整体形象和细部特点给予妥善保护,尽可能的保留其原汁原味,这是令人欣慰的一点。

3.特色改造

另外,改造工程在技术上也有其独一无二的措施。那就是在材料和技术的使用上采取了辨证的方法。上展中心中仍有价值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应当受到重点保护,如花样繁多的内部装饰等。相反的,建筑中一些没有特色的辅助建筑构件,类似这样的将毫不留情的被拆除。上展中心在最初的建造和后来的加建中使用的一些技术与材料从当前来看是比较落后的,所以采用了最新科技成果的建筑技术与新材料。

三、历史建筑的改造

对历史建筑的改扩建工程总是比新建工程往往更方便、更经济,但这些还不是保护的根本原因。由于历史建筑本身的文化、经济、建筑等各个方面的诸多价值是人们保护其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保护最好的结果是将这些建筑更好的融入现在都市中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建筑保护的根本原因和长远意义所在。

认识了到了这点,人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的逐渐扩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被纳入保护和改造范围,保护目的或保护任务不完全相同,保护和改造工作可以分出不同的层次,所以对不同的历史建筑需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与改造策略。而如何针对不同的建筑制定出不同的适合而可行的方案,关键在于要对历史建筑的价值观要有个合理的判断。比较有名的改造工程诸如:卢浮宫的改造,煤气包的改造等等。

四、个人观点

我作为一个业内人士对历史建筑保护的也有点小小的认识。我们对历史建筑的改造保护工作围绕其生存而来。而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应仅仅看作是对过去的单纯回忆,而应看作是在一定保留基础上协调现代生活的一种再创作。历史建筑特有的岁月余味是它们经历变迁而保留下来的,也成为他们存在的必然因素。历史建筑的生存与否取决于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对其进行的改造工作,实现不断创新是历史建筑生存发展的动力。因此,从历史建筑保护的长远意义和保护目的来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造二字成为必然。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篇6

Abstract: investigate the library of Shen Yang Jian Zhu University with the library build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in order to seek more integration of the building specifications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关键词]建筑规范 图书馆 建筑设计

Keyword:building specifications lib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图书馆能提供的服务

现代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它为广大读者提供的服务归纳起来主要有:

(1)阅览服务:图书馆为读者在馆内阅览文献资料而开展的基本服务工作,这也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信息机构的一个最大特点――拥有良好的环境,有适宜读者学习、研究的良好的条件、宽敞的空间和安静的气氛,各种功能各异、内容丰富新颖的文献资料。

(2)外借服务 :将部分藏书借出馆外自由阅读的服务,其最大优点是读者可在规定期限内自由按排阅读时间。

(3)复制服务:通过静电复印、缩微复制手段提供文献资料,是外借、阅览方式的补充和扩展。

(4)参考服务: 也有的馆称情报服务、咨询服务,是以读者需求为契机,以文献为纽带,通过各种方式为读者搜集、检索、揭示和传递信息的服务。

(5)视听服务: 编制声像型文献目录,推荐、出借、出租声像文献及器材,举办放映会、报告会、讲座等各种交流活动。

2.图书馆的功能分区和组织流线

4.1.1 图书馆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分别设置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4.1.2 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4.6.2 图书馆的业务用房包括采编、典藏、辅导、咨询、研究、信息处理、美工等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包括电子计算机、缩微、照像、静电复印、音像控制、装裱维修、消毒等用房。

4.6.3 采编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应与读者活动区分开,与典藏室、书库、书刊人口有便捷联系;

4.6.4 典藏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当单独设置时,应位于基本书库的人口附近;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的采编、收藏、外借都布置在一层与主入口结合,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流线简捷。但是与读者流线交叉。二层因为与长廊结合,另设读者入口。

4.1.3 图书馆各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除地下空间都采取了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但是由于中庭的分割,灵活性并不高。

4.1.4 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4.1.8 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阅览室毗邻。并应采取消声、隔声及减振措施,减少其对整个馆区的影响。

3.各种空间的相关规范

3.1藏书空间

4.2.1 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密集书库和阅览室藏书四种形式,各馆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定。 4.2.2 基本书库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选书架的排列要求。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4.4.7 中心(总)出纳台应毗邻基本书库设置。出纳台与基本书库之间的通道不应设置踏步;当高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8的坡道。出纳台通往库房的门,净宽不应小于1.40m,并不得设置门坎,门外1.40m范围内应平坦无障碍物。平开防火门应向出纳台方向开启。

3.2 阅览空间

4.3.2 阅览区域应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防止阳光直晒。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的主要阅览室基本都是南北向,进深窗地面积比合理。阅览空间光照条件良好。但是负一层安排了大面积的自习空间。没有直接采供,而且与餐厅紧邻,干扰严重。

4.3.3 阅览区的建筑开间、进深及层高,应满足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并应考虑开架管理的使用要求。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基本层层高3800,除去梁高和设备吊顶,净高合理。

3.4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

4.5.1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包括门厅、寄存处、陈列厅、报告厅、读者休息处(室)、饮水处、读者服务部及厕所等,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规模及实际需要确定。

4.5.2 门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应根据管理和服务的需要设置验证、咨询、收发、寄存和监控等功能设施;

4.5.3 寄存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应在读者出入口附近; 2 可按阅览座位的25%确定存物柜数量,每个存物柜占使用面积按0.15~0.20m2计算; 3寄存处的出入口宜与读者主出入口分开。

4.5.5 报告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300座位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建筑设计应符合有关厅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2 报告厅,宜设专用的休息处、接待处及厕所; 3 与阅览区毗邻独立设置时,应单独设出人口,避免人流对阅览区的干扰;

4.5.6 读者休息处的使用面积可按每个阅览座位不小于 0.10m2 计算。设专用读者休息处时,房间最小面积不宜小于15.00m2。规模较大的馆,读者休息处宜分散设置。

6.4.4超过300座位的报告厅,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4.5.4 陈列厅(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类图书馆应有陈列空间。可根据规模、使用要求分别设置新书陈列厅(室)、专题陈列室或书刊图片展览处;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一层设有赠送图书展览柜,负一层,二层靠进出口处也有一些,辨识性不高,展览效果不尽人意。

4. 消防和疏散

6.1.4 建筑高度超过24.00m,藏书量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6.3.1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建筑高度超过24.00m的书库和非书资料库,以及图书馆内的珍善本书库,应设置火灾自动动报警系统。

6.3.3建筑灭火器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有关规定。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设有火灾自动动报警系统,防火门没有门槛。

6.2.1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应用防火墙与其毗邻的建筑完全隔离,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5. 总干面布置

3.2.1 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并留有发展用地。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篇7

关键词: 展览馆;分层空调;地板采暖;机械通风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exhibition hall,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uilding a museum hvac design.

Keywords: exhibition hall; Layered air conditioning; Floor heat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中图分类号:N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展览馆空调采暖系统并不复杂,设计时应结合该建筑的特点并与先进技术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空调采暖系统,使该工程功能合理,经济、舒适,成为节能环保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展馆。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项目由两个建筑单体组成,分为主展馆与辅展馆。总建筑面积约为5.6万平方米,是两座集展览、会议、商务服务、办公接待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建筑。

本文仅以主展馆为例:主展馆建筑面积为41411m², 共设四个独立展厅,可提供1246个国际标准展位。主要使用功能为具有展示、展销、服务、管理、收藏制作、设计、维修及配套办公等功能。建筑高度15.08m(檐口至-0.200m室外地面);23.28m (檐口至-8.200m室外地面)。

3 室内设计参数

表1

序号 房间名称 夏季 冬季 新风量 噪声要求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 m³/h•人 dB(A)

1 展厅 26 65 18 40 15 ≤50

2 入口大厅 26 65 16 40 10 ≤50

3 办公 26 65 20 - 30 ≤40

4 装卸车间 26 65 18 - 20 ≤50

4空调采暖系统冷热源

根据该展览馆的使用功能要求,整个展馆开馆时间定于春、夏、秋三季,尤其是该展览馆展会主要为农博会,展会集中在每年的8月份,在此期间,空调容量需考虑所有展馆均全面投入使用的情况下,能满足室内设计温、湿度的要求。不开展会时展馆亦可考虑其他用途,增加其使用率。所以冬季设置舒适性采暖系统,采用节能的采暖方式以节约运行成本。

4.1本建筑设集中空调系统,夏季供冷,冬季不用。集中冷冻站设于地下-8.0m层,采用三台电制冷螺杆式冷水机组供给主馆及辅馆集中空调的7℃-12℃冷冻水。

4.2 冬季采暖通过水-水换热器将城市热网供水进行换热,由热交换站供给55℃-45℃的热水。换热器换热后的水同时可供应冬季新风机组以加热新风。

5 空调系统设计

5.11,2,3号展厅位于±0.00m层平面,独特的钢弦行架结构体系,在展馆内形成巨大的无柱空间。屋脊高度19米,横向柱距为9米。展厅旁设局部夹层, 用于办公、设备与服务用房。考虑到展览馆的建筑空间特点,且上部无温度要求,送风气流均匀分布且保证足够的射程,并结合建筑装修,1,2,3号展厅采用吊装式空调机组连接喷口送风,新风经新风机组集中处理送至各空调机组下部回风口处。人员处于舒适的空气回流区,且仅保证高大展厅下部的温度。射流将展馆空间分成上下两个温度场,即下部有冷风空调,而上部无空调,分层空调夏季可节省冷量30%左右,节约投资和减少运行费用。

吊装空调机组设于展馆南北两侧,每个柱距设置2台,安装于5.0m标高处。喷口均匀分布。喷射距离35~40米。

以一号展厅为例,该展馆跨距达70米,高19米:

a,经负荷计算由i-d图得总送风量为:223108m3/h,总冷量为:699072W。可设置38台空调机组,选用远程射流空调机组YSGD6,风量为6000m3/h/台。 699072/38台=18.4KW/台,选表冷器4排,两管制。

b,经计算新风量为:23620 m3/h,由i-d图得新风冷负荷为:118.1KW,选用新风机组风量为26355 m3/h,表冷器4排,两管制。

5.24号厅位于3号厅下方-8.000m层平面,展厅采用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9×9米。考虑到展厅中的立柱,及今后展厅的布置情况采用全空气系统。4台组合式空调机组及风管设于-4.0m层,散流器下送方式送风。

5.3入口大厅采用全空气系统。空调机组位于10.0m层空调机房,散流器下送方式送风。

5.4办公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6 采暖系统形式

空调机组安装于展厅侧墙+5.0m处,冬季若以空调热风采暖,热风是在+5m的高度送出,热空气上浮,室内沿高度方向会形成很大的温度梯度,将造成上部过热,而地面附近的人的活动区特别是腿部又较冷的现象(达不到设计温度)。使人感到不舒服的同时,又大量地浪费了能源(设计规范上统计可减少15%的能耗)。

本建筑位于严寒地区,且展览馆建筑空间较大,外窗均为落地窗,若设置散热器系统将影响外立面。且经负荷计算,采用散热器系统散热器片数较多无足够空间布置。以一号展馆为例:经计算需要暖气片232组(每组25片,高745mm),墙边扣除消火栓和配电箱的位置之后仅能摆放95组,这些暖气只能使展馆维持-6.23℃的室温。还有60%的暖气片无处布置。 (注:长春的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23℃)

综合考虑,本建筑展厅、入口大厅及办公室冬季采用地板采暖,设备用房采用散热器采暖。热源由热交换站供给55℃-45℃的热水。一、二、四号展厅采暖干管由换热站经地沟敷设至各分集水器。三号馆采暖干管敷设于下一层的吊顶内。由于甲方提出降低造价的要求,经计算确定调整了管间距,使得地表面温度≤28℃,减少了管材的用量;同时对回填土进行了夯实,由于素土夯实后其导热系数降为了1.16W/m.K,具有一定的保温性。减薄聚苯保温板的厚度。通过预算比较,展馆采用地板采暖后,供暖系统的造价下降了40%。地板采暖采用PE-RT管材,ф20,S5系列,δ=2.0mm,埋在垫层内。

入口大厅外门设置热空气幕。

地板采暖系统的优点:

6.1 与其它供暖方式相比有较高的舒适度

6.2 与其它供暖方式相比较为节能

6.3节省了散热器对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建筑装饰。取消散热器减少卫生死角。

6.4便于维护,节约维修费用:地板辐射供暖只需定期清洗过滤器,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管材地下整体铺设,无接口,无渗漏,几乎不存在维修的问题,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

7通风系统设计

7.1 开馆时,馆内人员密度较大,因此,无论是在空调季节,还是在过渡季节,保持良好的空气状况,是展览馆正常开放的重要保证。由于布展的需要,原建筑侧面所设通风外窗均考虑为不可开启外窗。为保证展厅内的良好的空气品质, 1,2,3号展厅在展厅屋顶设机械排风。空调季节,展馆顶部排风可将上部非空调区的热空气及时排出,减少热量向空调区的热转移。

7.2展览馆内各专业管线较多,架空安装不利于建筑装饰。本工程在1,2,4号展厅四周均设有宽1.5m,深1.8m的室内地沟,供各专业布置管线。为保证地沟内不出现高温及潮湿现象,设机械送风通向管沟,结合建筑装饰,管沟四周规则布置通风管道通向地面,并增加地漏排水。(3号展厅管线设于4号展厅吊顶上。)

8 防排烟系统设计

8.1 1,2,3号展厅选用排风兼排烟双速风机置于展厅屋面,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并安装280℃防火阀及防结露止回阀。

8.24号展厅位于半地下,选用机械排烟系统。

9结束语

展馆自2010年开馆以来,空调采暖通风系统运行正常,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展览建筑设计规范 JGJ 218-2010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篇8

现在,除本身功能外,集装箱的空间构架也让无数建筑学家为之着迷。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北威州论坛(NRW-Forum Düsseldorf)邀请了全球各地的知名建筑师、设计者和艺术家,对集装箱进行创意设计,并得到了众多回应。在提交的方案中,设计风格包罗万象:原始的、极简的、实用的、抽象的等等,异彩纷呈。论坛将其中超过一百件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入围展览竞赛,这些作品全部悬挂在展览场地四周供参观者欣赏,其中24件作品将以1:5的模型比例在集装箱建筑展览中展出。

在谈及举办此次展览的灵感时,展览组织者Werner Lippert说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全球一体化、多元化的时代,集装箱是我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象征。”他还引用的民族学家Hartmut Böhme的言论,“集装箱在现代是受人推崇的物件,它代表着时代的剧变和迁移能力。”而在建筑评论家和城市规划者Dieter Hoffmann-Axthelm眼中,集装箱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一种建筑类型。

此次展览将集装箱作为新都市生活方式的载体和现代建筑的主体,集装箱已经被用来建造诸多建筑,如整栋学生宿舍,获奖家居,和航海线上的驿站等等。它是纽约城楼顶上的阁楼,是旧金山楼顶风光的附加建筑,是伦敦都市的居民楼,也是堆叠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高层公寓。设计师将它们变成移动的住所,或者专为假日设计的住所。另外,集装箱的运输工具特性,使得它可以运至世界各地,材料容易获得,这意味着它注定成为紧急住所和社会救助房的很好选择。最好的范例是“未来小屋”(Future Shack),它是用集装箱改造的一个移动急救室,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需要的场地,里面备了足够的设备,可以进行完整的手术流程;

规格标准、结实耐用、堆放方便、随处可得、价格低廉、拆卸简单、成本较小、可持续性强……集装箱集万千优点于一身,难怪世界各个角落的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都为之兴奋。杜塞尔多夫的北威州论坛展览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向世界展示建筑的无限可能。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篇9

关键词:会展建筑;空间设计;消防设计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段时期,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在某方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坏到好的重大转折。会展建筑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它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正因为如此,会展建筑已经逐渐发展成最具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展建筑的设计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好建筑的节能问题、空间问题以及消防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及重视。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现代会展建筑的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对今后会展建筑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及会展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1 现代会展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经济逐步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于此同时,全世界各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不同国家以及地区间的会展活动越来越多。作为会展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会展建筑便由此产生。随着会展活动样式及内容的不断丰富,会展建筑的建造风格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会展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由此,展览业也成为了一项独立的产业,常规化、定期化成为各种商贸展览活动的特点。因此,会展建筑除了应该具备其传统的展览活动功能外,还必须将餐饮、洽商、休憩以及办公等功能纳入到设计范围之内,这便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现代会展建筑的设计探讨。

2 会展建筑平面布局模式设计研究初探

会展建筑布局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对建筑整体设计起到主导的作用。展厅是会展建筑的主要结构,因此,本文讲的建筑平面布局主要是讲展厅的平面布局。按照不同的组合形式,我们可以将展厅的平面布局模式分为单元式、集中式、混合式和分散式四种,下面就对这四种平面布局模式的设计做简单的介绍。

(1)单元式:采用单元式布局模式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利用展厅之间的空地,一般来说,主要用这些场地作为货场,货场能够与展厅很好的穿插在一起,在会展期间,这种穿插方式能够对展厅空间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根据组合模式的不同,单元式又可以分为单元串联式、单元并联式、单元并联+中央庭院式和单元环绕式四种。

(2)集中式:集中式平面布局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节省用地,这是因为这种布局模式具有体量完整、流线简单、容易塑造的特点,但是这种模式也有着生长性差、组合模式单一的缺点。因此,集中式不是大型会展场馆的主流布局模式。

(3)分散式:针对展厅不同功能区有其独特的个性,所以有必要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使其成为一个建筑群落。这种布局模式的好处是便于加建、扩建。缺点是人流路线比较凌乱,不宜形成较大规模的展览空间。

(4)混合式:对于一些大型的会展场馆,其展馆的主体部分主要采用单元式和集中式布局模式,但是对于酒店以及其他的配套设施的布局则常采用分散式布局。混合式布局模式就是综合采用单元式、集中式、分散式的一种平面布局方式。

3 会展建筑的空间设计研究初探

会展建筑的设计必须满足其建筑功能的要求,然而会展建筑的空间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功能。因此,会展建筑的空间设计应该与会展建筑的活动相联系起来,在对会展建筑的空间进行设计时,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合适的手段,使空间的适应能力达到最高。会展建筑的空间主要包括展览空间、会议空间以及附属空间,下面就从这三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

(1)展览空间设计初探:展览空间的功能应该以满足各种会展活动的要求为主,由于展览活动的类型极多,展览活动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因此,展览空间内应该以无柱最好,这样可以增加室内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地面荷载应该越大越好,这样可以增强建筑的适应能力。因此建筑展厅地面的承重能力应该以重工业建筑地面的承重能力为取值标注。目前国际上采用的重工业展厅的标准是:展厅净高应该控制在8—10米,展厅每平米地面的承重能力大概为5吨,在展厅内的柱网间距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柱间距离控制在30米左右的网架结构,另外一种就是柱间跨度在50米及以上的无柱展厅。

(2)会议空间设计初探:在展会期间,一般都会有各种规模的会议召开,像这类会议的召开都会有会议日程安排,因此,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展览空间和会议空间分隔开来,这样可以达到分流的作用。在设计会议空间的时候,一般有两种设计思路:一种是会议空间大小为200—500座之间,这类大小的会议室应该多设计几个,因为这种小规模的会议召开的频率是最高的,且多个会议同时召开的情况也很多。另一种就是1000座以上规模的会议厅,像这种大规模的会议厅,只需要设计几个就行,这一般是为大型会议以及开幕式而准备的。

(3)附属空间设计初探:会展建筑的附属空间主要包括服务空间、交通空间以及其他类型的空间,这些空间虽然不是会展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它们是不可缺少的,它们能够保证会展活动的顺利召开,是为会展活动服务的。限于篇幅原因,本文对其设计就不做介绍了。

4 会展建筑的消防设计初探

要对会展建筑的消防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就必须从建筑防火分区问题以及建筑排烟问题着手,下面是详细的内容:

(1)建筑防火分区问题:科学的建筑防火分区设计对防止建筑物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是非常有效的,因为科学合理的建筑防火分区设计能够将火灾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控制住火灾在建筑物内的蔓延,对于一些大型的会展建筑,其建筑主场馆的占地面积可以达到几千甚至几万平方米,这么大的空间,如果不采取合理的防火分区设计,建筑屋内一旦发生火灾,那么后果是无法估计的。但是对于这么大空间的主场馆,要对其进行区域划分也不是容易的。因此,有必要对主场馆的大小进行一定的控制。另外还需要在建筑内设计一条能够供消防车进入的通道,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灾的大规模爆发。

(2)建筑排烟问题:会展建筑的排烟设计是整个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环节,我们都知道,一旦建筑物内发生火灾,造成人员死亡的最大原因是火灾浓烟,就是因为这些气体不能够及时的排出,从而造成人员窒息而死。排烟窗位置的选择是建筑排烟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为了便于烟的排出,最好在建筑物的无盖中央顶部设计一个大型排烟窗,此外,还需要在建筑物四周设置排烟窗。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排烟窗应该是关闭状态的,一旦发生火灾,火灾感应器应该立即发出信号,从而开启这些排烟窗。

5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经济作为一个新生力量,它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及重视。与此同时,会展建筑的设计问题是摆在每个建筑设计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主要从会展建筑的节能设计、空间设计以及消防设计三方面对会展建筑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及探索,希望本文的提出,能为会展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 宿晨鹏.会展建筑地下空间设计研究[J].建筑设计研究,2008,(3):45—46.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篇10

展览将五个亚洲金融和文化中心的主要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专题分组,从上海浦东新区的“超级高楼”、华南的“超级绿色建筑”万科中心到“上海滩重建工程”、东京中心城区的“500万平方英尺总体规划”等大型城市规划项目,本次展览都作了详细阐述。“在过去的20年里,亚洲的城市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本次展览策展人兼《悬浮城市》一书的合著者Jonathan D.Solomon说,“如今的亚洲是造城运动的巨大实验场,这些巨型项目乌托邦式雄心壮志的背后,呈现的主要是美国建筑公司的创意设计。它们往往独树一帜、注重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非常有趣。”

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分会2013年度主席兼福克斯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总裁Jill N.Lerner发现,在纽约與上海、首尔或新加坡这些城市之间,存在着某种“非常直接的灵感交换”,而这些灵感交换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设计的新思路、交通导向发展趋势、施工技术和能效等领域。“对于美国本土企业来说,全球实践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且现如今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Lerner补充到,“本次展览对于纽约人来说是一次绝佳机会,因为他们可以欣赏到那些在海外完工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可能对他们未来在纽约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问题和城市建设理念。”

超过20家在亚洲有大型建筑项目的公司将会参加本次展览,其中包括Gensler、Kohn Pedersen Fox、Morphosis、Steven Holl Architects、Safdie Architects、SOM等知名建筑事务所。他们中间的多数在美国本土尚有未完成的大型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同时又将经由他们检验过的理念和技术运用于亚洲发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