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4-02-06 17:34:17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篇1

    一、全区上半年民政工作成效显著 

    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民政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市民政局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民政局2010年工作总体部署,在全面总结XX年年全区民政工作的同时,安排了我区2010年民政工作,会上区委常委***、副区长***作了重要讲话,为完成2010年民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基层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上了新台阶 

    一是精心指导乡镇(街道)第七届村、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1-6月,做好对选举中的“难点村”和“重点村”的矛盾化解工作;1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依法进行了重选补选。受理选举信访53件,依照选举法律和政策的规定进行了调查处理,做到了件件有结果。至4月底,全区448个村、184个社区居委会圆满完成了第七届换届选举任务。 

    二是积极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成效明显。选择条件较好的天城镇、白羊镇2个镇、20个村开展了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天城镇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九池乡黄梅村、太白街道太白村等10个村通过努力,达到了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的建设目标。 

    三是村级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快。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完成XX年年度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截止6月上旬,XX年年度38个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32个;在建6个。完成了2010-2010年114个村级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规划。 

    四是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初见成效。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2010年,我局在21个城市社区开展示范社区的建设活动。6月底止,建成了首批周家坝、百安坝2个示范社区,20个区级领导深入社区主持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15个示范社区完成了建设规划的制定,32个帮促单位落实了资金或物资。为将帮促工作落到实处,我局细化了社区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细则,深化了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完成了数字化社区建设方案。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篇2

凡列入村(社区)干部管理范围的对象。即:在职在岗、领取固定工作报酬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村(社区)文书(或副支书、副主任)、劳动保障专职协理员,选派到村(社区)任职的机关干部,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县镇培养的在合同期限内的村官大学生,以及其他专职村(社区)工作者。

(一)分岗位歇职

党(总)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出现以下情况时,可按程序对其进行歇职。

1、党(总)支部书记

一是不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正当理由不能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任务。

二是没有定期主持召开党(总)支部委员会会议和党员大会,不讨论决定和组织实施本村(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是不加强班子建设,不有效协调村(社区)“两委”干部关系;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不对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小组组长和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不督促他们完成工作任务。

四是不抓好村(居)民委员会、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村(社区)群众组织建设,不支持和保障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行使职权。

五是不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不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落实“”、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是不领导本村(社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不抓好依法治村(社区)、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不有效维护辖区安全稳定。

2、村(居)委会主任

一是不组织村(居)民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是不能召集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不有效向党委、政府反映村(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三是不能有效办理本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不支持和组织村(居)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它经济,不能做好本村(社区)的生产服务和协调工作。不依法管理本村(社区)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它财产,不能有效管理本村(社区)财务。

四是不抓好依法治村(社区)、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不积极调解民事纠纷,不能协助有关部门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能有效协助开展打黑除恶工作,不能有效维护本村(社区)安全稳定。

五是不自觉接受村(社区)党(总)支部的领导,不积极把村(社区)党(总)支部的决议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不积极维护班子团结,不能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其他村(社区)“两委”干部

村(社区)“两委”其他干部,在村(社区)党(总)支部的领导下,不能按照村(社区)“两委”成员的分工完成分管工作任务。

(二)分类型歇职

纳入歇职对象管理的村(社区)干部出现以下行为时,可按程序对其进行歇职。

1、党的建设方面。搞“一言堂”或“小团伙拉帮结派”的具体人员;造成村班子不团结、工作不协调,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的人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不到位或相互包庇的人员。不按组织程序办理,违反组织原则搞

非法串联、贿选的人员。2、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善于学习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不吃透政策,落实上级部署磨磨蹭蹭,甚至造成遗留问题的主要责任人;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只求四平八稳当太平官的具体人员;连续三年在镇对村年终目标考核中均排最后一位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

3、安全生产及社会稳定方面。不能有效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致使在本辖区内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和分管负责人;工作中造成重大新闻影响事件,查有实据的责任人;组织或怂恿村民上访、闹事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人员。

4、重大事项办理方面。政令不畅,无正当理由不服从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或重大事项工作安排的人员;对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工作安排敷衍塞责的有关人员。

5、资金使用管理方面。不遵守有关财经纪律,不及时公开村级账务,经过督促拒不整改的人员。村(社区)财务管理混乱,又不按上级要求整改的人员。

6、较大遗留问题解决方面。不吃透政策,胡干蛮干,未报经镇党委、政府同意,产生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新遗留问题的责任人;不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原有遗留问题,遇到问题绕道走,相互推诿,将经过努力就可以化解的矛盾上交的人员。

7、纪律作风方面。存在“慵懒散躲、浮拖软推”行为的人员;不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会议纪律,经教育没有明显转变的人员;不按镇党政办通知要求参加会议,会前不请假,会后不说明的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传达会议精神,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经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督促仍不完成的人员;擅自调整村在镇财政领取固定工资报酬人员的主要责任人;工作中出现失误、失职、渎职、优亲厚友,造成较大影响的责任人;工作不在状态,方法粗暴或累计3次以上不假外出的人员,在群众中反映强烈,经教育仍无转变的人员;开展工作,办理事务,不按照镇上有关文件要求进行的人员;重大问题不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的责任人。

8、存在其它较为严重的违规、违纪或违法等行为,镇党委会或党政办公会研究认为应给予歇职的人员。

(一)调查。发现问题后,镇党委派专人进行初步调查,形成书面调查材料。

(二)核实。调查情况基本属实后,镇党委委托镇纪委、目督办等有关部门再次进行核实,并形成核查材料。

(三)研究。镇党委根据调查和核实的情况,召开专题党委会或党政办公会研究是否进行歇职及研究决定被歇职的具体人员、具体时间等问题。如是由村(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村(社区)干部,镇党委研究决定给予歇职的,由村(社区)支部提议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对歇职干部进行无记名表决,同意票过半数后给予歇职。被歇职村干部的歇职时间一般为1至3个月。

(四)实施。对被歇职对象的具体歇职情况进行全镇通报。歇职期间不得参与村(社区)工作,并停发相应报酬及补贴。受歇职的干部年内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歇职期间的相关工作由镇党委按程序委派专人代管。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篇3

在全国率先建设农村社区。将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引向农村,把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动权交给农民。2006年,我省总结推广吴江等地有效整合镇、村,合并闲置资源,建立农村社区服务平台的做法,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社区建设,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方针提供了实践依据。

统筹城乡和谐社区建设。2007年,我省确立了“生产发展、服务完善、管理民主、安定文明、和谐并进、全面小康”的全省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总体目标,社区建设由城市为主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先后召开苏南、苏中、苏北会议,重点推广了“启东模式”和赣榆等地经验。启东市坚持“只予不取、造福群众”的民本思想,筹集捐资6600多万元,为全市237个村兴建(改建)了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的县级市。赣榆县从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并逐步向面上普及,这种立足实际,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做法也得到了中央及省各级领导的肯定。

探索多元投入机制。2008年,我省在邳州市召开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现场会,重点破解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投入难题,通过会议拓宽思路,增强信心,加大了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力度。近几年,邳州市在财政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市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补助农村社区建设,从去年起两年内投入5000万元,重点扶持建设100个农村社区;另一方面又采取集体经济投入一点、部门和驻区单位赞助一点、市场化运作一点、社区志愿者和群众投资投劳一点等多措并举的办法,加快了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制定质量评价体系。为了解决社区建设多头评比等问题,省民政厅在总结南京玄武、白下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会同省委研究室、省质监局共同制定了《江苏省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评价总则》,内容涵盖了社区党建、教育、卫生、民政、环境、就业、公共服务等多个门类。农村社区建设评价标准与城市社区一样融入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认证。这一评价体系的出台,给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系,有效解决了农村社区建设多头评比的问题。

农村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当务之急,是建设更加美好江苏的迫切需要。特别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家和省为启动内需对农村的各项投入进一步加大,我们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放大我省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优势。结合以往我们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笔者认为当前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应着眼于以下环节:

规划应先行。总体规划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指针。各级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虽已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其中,但大都是原则和笼统的一般号召,缺乏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为此,一是要加强检查会审。省发改、建设、民政等部门应联合对各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进行会审检查,督促各地将农村社区建设切实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组织、自治组织办公和社区服务设施要统筹考虑,作为改善民生的基础项目也应按照适度超前原则优先规划发展。二是要加强分类指导。各级发改、规划、建设、民政等部门应抽出专门力量,组成专家认证小组,根据百姓需求,结合当地人文历史特色,指导基层切合实际地对农村社区整体建设规划作出合理编制,并明确时序、目标、任务。对不同区域、不同地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功能的农村社区作出不同安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批提高。三是严格执法。规划一旦形成,就要坚决执行。对新开发农村居民小区在规划审批和图纸审查时。就应督促开发商为农村社区提供办公和活动用房,为居民休闲娱乐活动建好场地和预留空间。切实防止盲目上马、重复建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法规应完善。政策法规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依据。最近几年,我省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几乎每次都要涉及到社区建设和管理无法可依,以及《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等问题。“两法”修改需要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但我省目前最起码有三项工作可做:一是组织起草《江苏城乡社区建设管理条例》,提交省人大审议通过,规范城乡社区建设的规划编制、设计审核、功能模式、投入主体、人员配备、管理方法、组织关系、领导机制、优惠政策等,为全省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二是组织起草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根据形势发展和我省实际,除完善“四个民主”内容外,增加“村改居”和“村居合一”的组织方法和管理模式,公平对待城市拓展中的新型社区和新市民,给予“村改居”农民真正的市民待遇。三是组织修定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增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建立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机制。把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内容纳入其中,实现农村村民委员会与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对接。

财政应统筹。搞好财政统筹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我省去年同口径财政总收入771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31亿元,应该说政府财政统筹农村社区建设的条件是具备的。一是要搞好计划。省财政、民政等部门,应会同对全省农村社区建设提出财政统筹计划,作出统一安排,省财政应重点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二是要明确比重。省政府应拟定各级财政投入农村社区建设的最低比重,由省财政厅牵头监督实施,确保预算落实。三是要加大投入。省财政可参照南京市的成功做法,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引导县(乡)级财政对农村社区建设加大投入。各地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还应积极争取成功人士、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资助,逐步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篇4

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我省第八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将统一于今年1-4月集中开展,并与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同步进行。今天,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在这里召开全省村和社区党组织、全省第八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动员和安排全省第八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这次动员部署会议非常重视,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齐玉同志、省政府副省长张光荣同志亲临会议指导,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纪委,省法院、省检察院以及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也前来参加今天的大会,这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对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会上,齐玉部长还要做重要讲话,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省民政厅就全省第八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有关工作作如下说明和工作安排。

一、关于全省第八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关于全省村(牧)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我省于上半年开展了全省村(牧)民委员会第七次换届选举工作。至去年12月,全省第七届村(牧)民委员会任期三年,届满到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决定于今年1月至4月按期进行全省第八次村(牧)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二)关于统一全省社区居民委员会届期并同步安排换届选举工作的问题。为统一全省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届期,降低选举成本,提高选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和民政部《关于切实做好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精神,去年9月30日,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作出决定,今年全省所有经居民选举、未经居民选举、届期已满、届期未满或者超期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统一进行换届选举,并以西宁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届期为准,将全省现任社区居民委员会届期统一为第七届,今年换届选举后,全省社区居民委员会统一为第八届。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决定于今年1月至4月进行全省社区居民委员会第八次换届选举。

(三)关于第八次全省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范围。省委、省政府决定,凡截至去年12月31日,所有届满的上届村(居)委会,以及超期的村(居)委会,必须依法进行统一换届选举;因故在第七届任期中补选或者未选出的村(居)民委员会,也同时参加第八次全省统一换届选举。鉴于重建任务繁重,玉树州所有的村(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相应顺延,具体时间由玉树州人民政府商省民政厅另行确定。在撤村建居的地方,凡农村集体经济改制没有完成的,选举时应适用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不能适用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

(四)关于统筹安排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有关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规范选举工作程序、降低选举工作成本、提高选举工作效率,结合我省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实际,经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研究,决定对全省村和社区党组织、全省第八次村(牧)民委员会、全省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行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指导、统一检查。

(五)关于选举工作监督的有关安排。根据民政部的有关要求,本次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要全面推行选举监督制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委、人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发挥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及基层群众对选举全过程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在县乡层面上要普遍推行聘请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换届选举工作监督员的监督方式,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开展监督工作。县乡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要向社会公布办公地址和工作电话,提供咨询服务。对有关换届选举工作的来信来访,要及时调查研究,妥善答复,依法解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关于第八次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主要任务

本次换届选举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分类指导,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能力,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居)民委员会班子,进一步加强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应努力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一)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名额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执行。要积极引导村(居)民把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的人选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保证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班子素质优良、坚强有力。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四个提倡”的要求,即:提倡把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按照法定程序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委会成员;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为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提倡拟推荐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选举,获得群众承认后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提倡村委会中的党员成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支部委员成员。适合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交叉任职的村(社区),原则上要实行“一肩挑”。交叉任职必须建立在尊重选民意愿、遵循民主选举程序的基础上,不能硬性规定,不能搞“一刀切”。各地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依据村和社区的规模,从严确定享受补贴的村(社区)干部名额,为下一步统筹解决好村(居)干部报酬问题打好基础。

(二)优化村(居)委会班子结构。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把农牧区和城镇社区致富带头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牧民经纪人、农牧区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成员中的优秀党员和优秀人才依法选进村(居)委会班子,鼓励符合条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通过法定程序积极参与选举,经依法选举担任村(居)委会班子成员,进一步增强村(居)委会班子成员素质能力。积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探索流动人口参与居住地社区(村)民主选举的有效途径,依法保障流动人口的民利。要进一步提高村(居)委会班子成员的文化程度,原则上新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新任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般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要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鼓励和支持共青团、妇联组织负责人、优秀回乡知识青年参加村(居)委会选举,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要有一名35岁以下的干部,年轻干部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提高。提倡把年轻党员、女党员特别是共青团和妇联组织主要负责人提名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西宁市、海东地区、海西州的村(社区)妇代会主任进村(社区)“两委”原则上要达到100%,其他地区要比上届有较大提高,确保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妇女干部。多民族居住的村和社区,村(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三)推选新一届村(居)民代表和村(居)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产生。居民代表由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或者居民小组推选产生。村(居)民代表具体名额,由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根据村(社区)规模和人口状况确定,一般村(居)民代表为30至50人。村(居)民小组长由村(居)民小组推选产生。村(居)民小组长和村(居)民代表的任期与村(居)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四)全面成立村务监督机构。各地要根据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合并,在选举村委会的同时,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人,成员2至4人,其中应有具备财会、管理知识的人员。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并开展村务监督工作,并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与村民委员会任期同届。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五)建立健全村(社区)配套组织。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可兼任下属委员会成员。人口较少的村(居)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委员会,由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相关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要帮助、指导各村(社区)及时召开村(社区)“两委”联席会议,明确村(社区)“两委”成员分工,以保证新班子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要同步抓好村(社区)共青团、妇代会等各类组织建设,理顺村(社区)各类组织的关系。

(六)完善村(社区)各项规章制度。村(居)民委员会要分别制定三年任期目标规划和年度计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居)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和村(社区)“两委”议事规则以及“三议一表决”、财务管理等制度,修订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

三、关于第八次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安排

本次换届选举工作将安排基层党组织与村(居)民委员会统一换届,将统筹安排村民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将在全省统一届期的基础上开展首次换届选举,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在不久前才颁布施行,等等这些情况,都与以往的换届选举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政治、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而且时间紧、任务重,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都很关注。因此,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重任,科学安排换届选举各阶段工作,务必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换届选举顺利进行。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和时间要求是:

(一)迅速启动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时间安排是:从全省动员部署大会到今年1月30日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领导和工作机构。凡举行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地区,都要成立专门的州、县、乡三级由党委、人大和政府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的换届选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人员和经费,推动选举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同时,要健全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2、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都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宣传好中央和省有关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文件精神,激发群众参与选举的热情,了解选举的基本程序,珍惜民利,真正把办事公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居)民委员会班子。同时,要积极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切实按照真实意愿投票,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民利。

3、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县乡两级要从实际出发,围绕组建村(居)民委员会选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选举教育和培训、选举工作各个阶段的基本要求、选举工作进展安排等制定工作方案。要认真总结以往换届选举的经验,做好换届选举前的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本辖区村(居)委会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制定分类指导方案。县乡村三级都要建立健全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信息报告制度,全面掌握选举动态,及时上报选举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在选情复杂的地方,县乡两级要建立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切实加强工作力量,加大指导力度。

4、开展选举工作骨干培训。各级换届选举领导机构要逐级培训选举工作人员,组织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和省换届选举工作文件。切实提高他们依法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能力。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将对州、县级有关人员和乡(镇、街道)骨干进行示范培训。各县(市、区)要重点做好对县乡两级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骨干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准确掌握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断提高指导选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乡镇层面要重点做好对包片干部、选举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悉选举程序和方法步骤,不断提高实际操作的规范化水平。凡不熟悉法律政策的县乡干部不宜解答群众的咨询,不宜接待群众上访,不宜进村(社区)入户指导。未开展教育培训的地方,不宜匆匆忙忙组织换届选举。不能熟练掌握选举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县乡干部以及在选举培训中不合格的县乡干部,不得派到村和社区指导选举工作。

5、完成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乡镇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组织开展对村(社区)财务清理、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任期届满审计工作。对村(社区)集体收支情况、集体财产管理使用情况、土地补偿分配和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和管理情况、债权债务情况以及群众反映集中、强烈要求审计的其他内容,要列入审计范围,并及时公开审计结果。

(二)认真做好选举阶段各项工作。时间安排是:从今年2月1日至3月30日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推选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村(居)民选举委员会由3至7人单数组成,其成员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村(居)民会议或各村(居)民小组推选产生。推选工作在乡(镇、街道)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机构的指导下,由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委会具体实施。严禁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村(社区)党组织成员可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确定为正式候选人的,必须退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对于不履行职责的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经大多数村(居)民或村(居)民代表同意,可终止其职责,其缺额可另行推选或按照上次推选结果依次递补产生。

2、做好选民登记工作。选民登记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应做到全面准确,不错登、重登、漏登,保障村(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回原籍居住一年以上的干部职工、复退军人和选聘到村(社区)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由本人讲参加选举的申请,并经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应当予以登记。但已在户籍所在村(社区)或者居住村(社区)登记的选民,不得再参加其他村(居)民委员会选举。选民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20日前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3、细化候选人条件。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下发的《指导意见》对村(社区)“两委”候选人的提名推荐讲了基本要求。各地应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的前提下,对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作出进一步规定,细化候选人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法律资格、能力条件等方面的具体细则,引导群众把符合候选人条件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人提名为候选人。各村(居)选委会要根据县乡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村、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明确村(居)委会成员候选人任职资格条件,经村(居)民选举委员会讨论后,依法由村(居)民会议研究通过,并予以公告。

4、规范候选人的竞争行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应积极主动、客观公正地向选民介绍正式候选人的情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竞职承诺、公开演说、现场问答等形式,组织候选人与选民直接见面,搭建候选人公开亮相、公平竞争的有效平台,教育和引导参选群众合法、正当、有序地参与竞争。要严肃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纪律。禁止候选人或候选人指使的人私下拉票。要加强对候选人任职设想或竞职承诺的审核把关工作,任职设想或竞职承诺不得有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的内容,不得有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民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不得有对竞争对手进行人身攻击的内容。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票数等手段,以及利用宗族宗教势力等破坏、妨碍选举的,依法严肃查处;对以不正当竞争手段参选的,一经发现即取消参选资格,已经当选的,宣布当选无效;对恶势力、境内外敌对势力干扰破坏选举的,要依法从快打击处理。对换届选举中查处的典型案例,要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

5、认真组织投票选举工作。选举大会是村(居)委会选举的核心环节,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格按照选举投票程序进行,切实做到法定程序不能变、规定步骤不能少、法定的时限不能变。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要全面实行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村委会委员、主任的直接选举方式。在有条件的社区,要积极开展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直接选举。要切实维护选举大会的现场秩序。各类选举大会投票场地要全面设立秘密写票处,普遍实行秘密写票制度,确保村(居)民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自主表达选举意愿。严格规范委托投票,严格控制流动票箱。选票尽量以县为单位进行统一。在选票的设计、发放、读取,以及秘密写票间的设计、管理上采取相应措施,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各种手段做好防范工作,绝不允许走过场,图省事。计票结束后,经村(居)民选举委员会依法确认选举有效后,当场宣布计票情况,颁发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当选证书。

(三)合理统筹总结验收阶段各项工作。时间安排是:从今年4月1日至4月30日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工作移交。交接工作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持下进行。新一届村(社区)“两委”产生后,要及时召开村(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对“两委”成员做出明确分工。在10日内原村(居)委会要将公章、办公场所、办公用具、集体财务帐目、固定资产、工作档案、债权债务以及其他遗留问题等,及时移交给新一届村(居)委会。财会人员一般应保持相对稳定。对无故拖延移交的,乡镇党委和政府应当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加以改正。对拒绝移交的要依法强制其移交。对移交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纪检监察机关、司法部门反映并依法处理。要做好落选人员思想工作,引导他们积极支持新当选的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开展工作。选举工作结束后,要及时统计、汇总、上报选举结果,建立健全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档案。

2、搞好总结验收工作。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组织人员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紧紧围绕整个选举程序是否规范、合法;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各工作委员会是否健全;村(居)民代表和村(居)民小组长是否依法推选产生;各项工作制度和村(居)民自治制度是否健全并切实可行;是否制定了任期内本村(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换届选举资料是否整理归档;组织领导是否有力;换届选举工作有关表格填报是否及时准确;相关后续工作措施是否得力,并是否完成上报了换届选举工作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逐级检查验收。省上将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的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抽查验收,以确保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圆满完成。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篇5

思考之一: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须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工作定位,确定发展思路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对农村社区划分进行定位,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进行定位,进而确定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这是一项基础工作。目前对社区比较普遍的定义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的划分不同于城市社区划分。农村社区的划分必须考虑居住范围、民族差异,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要因地制宜。莱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一个自然村是一个村委会,一般在100——300户为主,99的自然村建村在400年以上,风俗习惯基本相同。因此,莱西农村社区的划分以一个村委会管辖的区域比较适宜。莱西的农村社区应该是村委会管辖范围的农村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莱西,存在三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一是城区的城中村,应该通过村改居转化为城市社区。二是乡镇政府驻地的村庄,一般村庄之间连为一体,政府、企业等比较多,非农业人口、外来人口比较多,应该从发展的眼光逐步推进村改居,实行城市社区管理。三是100户以下的村庄,特别是50户以下的小村,应该就近逐步通过居住地迁移合并到大村。这样,整个社会的社区划分就比较合理,比较和谐。

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已经明确。具体表现为:农村社区建设应属于社会管理范畴;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社会生活共同体”;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任务是,完善村民自治、发挥驻区单位和各类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结合莱西实际,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应该包括进一步扩大民主管理,完善为民服务体制,深入开展社区群众性活动,建设民主型、服务型、文明型农村社区,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深入。

思考之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须以发展民主管理为基础,构建充满活力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机制

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调动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这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莱西市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的民主管理建设,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地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管理基础和政治保障。早在1990年,莱西就创造出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为全国村级组织建设提供了样板。之后,莱西深入探索,不断创新,开展村民“民主日”等活动,创造了许多鲜活经验,连续三届成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今年又被评为全国首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实践表明,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但是,应该看到,当前农村民主管理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村委会和党支部直接管理村庄经济事务、政府管理中的行政命令等,已经成为推进农村的民主管理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应该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扩大农村村级组织建设视野。按照中央提出的城乡一体建设要求,城乡社区组织建设应该是基本一致的。当前农村社区组织和城市社区组织的最大区别在于,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承担了和村土地资源等集体经济管理服务的职能,而城市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却没有这项职能。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应是单纯的政治组织和群众性民主自治织组织,将经济职能进行剥离。同时,应把城乡社区组织扩大范围。社区组织应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民间组织、社区中介组织、驻社区单位(含企业)、物业组织等。社区组织比较多的社区,可以成立社区党总支或党委,在社区各种组织中设立党支部,包括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中设党支部。这样,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居委会(村委会)上,而是对全社区各种组织进行领导。这样,扩大了党的领导,也有利于社区管理和稳定。如果在城中村推行村改居,那么,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会自然剥离。在没有土地资源开发或集体企业的村庄,村委会可以代管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村庄的集体资产。对有集体企业和土地资源开发的村庄,应该借鉴村改居的做法,成立村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制,将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剥离。

(二)扩大民主管理参与者。针对人口流动的特点,要打破户籍限制,将民主管理的参与者扩大到社区内的所有居民。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凡是在本社区居住、生活、工作一年以上的,都要纳入社区居民范畴内,享受《村委会组织法》或《居委

会组织法》规定的政治权利。特别是在社区的企业主和企业工人,更要积极将他们纳入社区居民,让他们参与社区民主管理,增强他们参与建设社区的积极性。给他们以社区居民待遇,对于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繁荣社区经济、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三)扩大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范围。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群众参与政府事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民主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将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范围从本社区扩大到市、镇政府,畅通民情、民智、民权渠道,构建群众参与的政府工作机制。一要构建信息网络,广泛了解民意。“为政,通下情为急”。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网络、公开电话网络、舆情信息网络,使市镇两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到来自群众的第一手资料,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二要完善决策制度,广泛集中民智。通过建立公开接访制度、市镇两级领导干部和部门包联村制度、一线工作法制度、听证制度、公示咨询制度等,把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直接推向群众,和群众面对面研究群众关心的问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确保了政府工作符合民意,体现民智,增强了政府工作的有效性。三要健全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民权。对群众的要求作出快速反应,迅速解决,是建设民主、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具体做法是:健全政策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普遍、强烈的重大性问题,制定长期性、政策性解决措施,形成长效政策机制;健全督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解到部门,签订办理责任书,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进行督查考核。健全效能监督机制,通过效能投诉服务,加大处理力度,提高办事效率,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尽快解决。

(四)扩大和加强农村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执行者,是社区工作的主体。随着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要逐步发展壮大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要结合财政转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任用、考核、监督、待遇、奖励机制,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逐步将村党组织成员、村委会成员、村会计、计生工作人员等转化为农村社区工作者。要结合镇政府机构改革,吸收镇机关干部到农村社区担任社区工作者。要开辟农村社区工作者任用新渠道,积极鼓励社区志愿者、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义务担任一定时期的社区工作者,弘扬奉献精神,促进乡风文明。要发展社区工作者协会,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工作水平。

思考之三: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须以开展为民服务为根本,构筑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服务提出了非常系统、全面的要求。主要有:一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设施服务、行政审批服务、政务信息服务等。二是社区服务。包括社区各种组织提供的服务、社区居民的自助和互助服务、社区服务业提供的服务。目前,我市的为民服务工作已经形成规模,特别是市镇两级的为民服务机构建设、服务制度建设,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农村村落分散、社区服务业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弱势群体多等一系列困难,制约了农村为民服务的发展,这也正是农村社区服务中要解决的问题。莱西从20__年开始,推出了“为民服务”新举措,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亮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加强基层社区的为民服务工作及基层服务与政府服务之间的及时快捷。重点应该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市为民服务中心的龙头地位,建好全市为民服务平台。一要加强市为民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使其具备招商服务、为民服务、阳光服务和集中收费四大功能。二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要建立中心大厅局域网、监控系统和收费软件系统,全面规范窗口服务行为;要实行局域网和互联网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网上服务;各进驻中心部门要将部门业务网通过光纤宽带接入中心窗口,实行审批对接,提高服务效率。要建成市镇村三级为民服务数字化服务网络平台。三要强化中心项目联办服务。要规范和完善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完善项目联审联办机制,全面推行项目审批代办服务。要将与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关系密切、且在中心便于办理的年检、年审项目纳入中心,统一年检公告,在中心大厅集中联合年检,实现企业集中联合年检。四要扩大服务范围,实行中心一口收费。

(二)进一步整合镇级服务资源,加强镇为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按照“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服务优”的原则选派人员到为民服务中心工作,进驻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再安排管区及原单位工作,专职负责服务项目的受理、审核、收费、发证、报表和档案管理等。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将适合进驻为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与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为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进一步整合服务功能。镇为民服务中心要坚持“一事一地、充分授权”的运作原则,服务事项进入中心后,印章和收款票据要一并移交中心使用。要积极推行进村入户办事、集日设点集中办事等便民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免费服务。要健全中心工作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规范高效运转;要建立中心日常监督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三)夯实村级为民服务基础,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应将农村办公大院建成农村社区服务大院,成为农村社区各类组织服务的主阵地。无论是农村社区还是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不足、办公服务设备落后,是制约社区服务的关键因素。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投入,从根本上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要健全村级管理考核机制,将村为民服务工作纳入村级工作目标管理,与村党组织

书记和员工资挂钩,激发村级工作活力,实现市、镇、村三级服务联动。应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思考之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须以开展社区活动为载体,激发社区居民共建社区热情

农村居民的文明程度,是文明社区的重要标志。建设文明型农村社区,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要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居民文明程度这一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社区活动,激发农村居民热爱社区、共建社区的积极热情。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文化活动。要开展好农村图书室援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要抓好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农村文化广场、远程教育、农村宣讲团、电视专栏、农村老干部协会、农村学校等渠道,开展对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改变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生活陋习,提高农村居民的文明素质,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促进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层次的提升,从思想、行为上达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生活层次,使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得到实现。要区分层次,兼顾爱好,着眼多数,自主自愿,体现群众性,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和科普活动。要重视文化队伍建设,一方面推进城市文化人才进农村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居民中的文化骨干进行培训,为建设文明型社区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广泛深入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在社区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要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把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要充分调动社区普通居民和驻在社区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一切力量积极参与,最大程度地实现共驻共建。社区党组织、村委会是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在新形势下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和人士到社区从事志愿服务搭建平台。社区民间组织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各类社区民间组织都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带领本组织成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设立多种奖项表彰一批社区先进志愿者,使志愿者的服务行为及时得到社会的肯定。积极推行“志愿服务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使志愿者在自身需要帮助时能够得到社会的回报。积极创造条件,为社区志愿者就业、兼职、才智体现提供广阔的空间,切实维护社区志愿者自身合法利益。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户是社区的细胞。户的文明程度决定社区的文明程度。实践证明,村庄开展的党员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邻居等评比活动,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对各种文明户的评比活动进行总结,进一步指导农村社区更好地开展各类文明户的评选活动。要结合农村社区文明户的评比,指导农村社区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会议制定好文明户评比标准,增强文明户评比的有效性。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文明户评比活动,提高文明户评比的针对性。村民道德评议会作为文明户的组织者和评定者,要进一步健全道德评议制度,做到公正、公开,使文明户评比评出正气,评出文明。对文明户要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宣传,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推进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思考之五: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须健全领导组织机制,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加强组织领导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莱西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村级组织建设,保持工作连续性,保证了我市的村级组织建设不断深入,扎实有效,并始终保持在全国先进行列。只有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才能有力推进和谐社区不断走向深入。

(一)加强领导和考核力度。市镇两级要成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根据总体部署,对本部门分工的农村社区工作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加强指导,狠抓落实。要组织调查研究,根据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各镇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要认真总结,及时交流;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汇报,妥善处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组织开展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制订考核标准,组织检查验收,对于达到要求的授予农村和谐社区示范单位荣誉称号,通过示范典型带动农村社区建设。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篇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我区城市化发展的趋势,通过依法有序地撤消我区现存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新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稳步推进我区原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模式向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管理模式过渡,并逐步推进社区整合,以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依法办事的原则: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以及随之开展的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都必须坚持依法办事,按程序规范操作,确保各项工作开展合法有效。

2、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原则: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后,原有村的资产所有权和债权债务保持不变。

3、确保稳定的原则:要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要及时掌握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过程中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好细致的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调整内容

1、建制名称

撤消原行政村,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撤掉原“XX村民委员会”的牌子,改挂“XX社区居民委员会”牌子。

2、机构设置

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后,在社区居委会层面设以下组织:(1)社区党总支;(2)社区居民委员会;(3)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区党总支下设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和社区支部。社区党总支书记、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可由一人兼任。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般兼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3、工作职能

新建的社区居委会与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实行职能、场所、人员的分离。社区党总支负责抓好本社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把握全局;社区居委会负责开展好自治范围内的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等工作及承担部分政府职能下移的工作;股份经济合作社则行使管理原村级集体资产、发展经济、旧村改造等职能,负责社区居委会的公益事业经费和原村民的养老、医疗等保障资金的落实。

4、人员配备

新建社区居委会班子一般由原村委会班子成员经选举后组成。新建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中党员要有一定的比例、新建社区居委会干部职数按每400户设置1名,最低不少于5人的标准设置。

5、人员待遇

对于社区居委会的干部待遇享受,其补贴发放标准统一按照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19号文件精神执行。

6、奖惩考核

新社区居委会组建成立以后,街道要根据全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出对各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各项具体评议标准。各社区居委会也要根据街道条线部门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对环卫、联防、卫生、绿化、物业管理等工作人员的各项具体考核标准,并拿出其全年总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考核。

7、经费保障

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奖金费用;(2)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活动费用;(3)社区居委会用于公益事业的费用。

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由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原村人头经费(含原村委会干部改任社区居委会的干部及环卫、联防、卫生、绿化、物业管理等工作人员)拨付到街道,并每年以一定比例递增;(2)根据市长办公会议纪要[]19号文件的精神,按照每月1000元的办公经费标准和核定的社区居委会干部人员经费,根据撤村建居工作实质性到位的社区居委会,经验收合格后,由区财政拨付到街道;(3)社区居委会用于市政、绿化等公益事业的经费由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各社区居委会实际投入需要,按预算核拨或确定一定的额度、一定的增长比例定额拨付。

8、资产处置

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后,原村经营性资产归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和管理,产生的收益全部归股份经济合作社所有。原村非经营性资产属于公益性质的(如办公活动用房、基础设施等),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划归社区居委会使用和管理。

四、工作步骤

本次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自5月开始到10月底结束。

1、部署发动阶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的工作意见,成立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研究制定工作初步方案。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促进“撤村建居”工作顺利实施。

2、方案报批阶段。街道通过统筹协商拟定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的初步方案后,涉及调整的村应当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的方式,就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方案、及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和办公地址等问题征求村民意见。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必须有过半数的18周岁以上的村民(户代表会议必须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并须经到会过半数同意。经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的撤销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具体工作方案于8月中旬前(城北街道新华、新塘村为6月底前)报区政府审批。具体工作方案,应包括新的社区名称、办公地址、社区居委会户数、工作人员职数、人员分流、资产处置和经费安排等方面内容。

3、实施操作阶段。各街道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方案经区政府审批同意后正式实施。首先街道要做好各社区党总支的筹建工作,并任命好各社区党总支筹备负责人;其次社区居委会要进行社区居委会挂牌仪式;再次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开展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后的依法选举工作,应尽快按照居委会选举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培训,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选举,依法选举产生出新一届社区居委会班子、具体选举办法参照《关于做好村改居后社区居民委员会第一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

4、完善总结阶段。新成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确保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合法有效。区有关部门、关街道要组织开展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的检查验收;并要加强对新成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五、工作要求

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是一件关系到我区城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广大村民和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各街道必须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严明纪律,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下进行。区成立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要成立撤消原行政村和居委会建制、组建新的社区居委会建制工作推进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2、落实经费,有力保障。落实选举经费,给予必要财力保障,保证撤村建居后,第一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按八个村总人口(常住人口1.45万、居住一年以上外来人口近5万)每人一元的标准,核拨选举工作经费,主要用于会议、培训、宣传、印发材料等。

3、宣传发动,全面动员。各街道应重视抓好宣传、发动、疏通、引导工作,要充分利用会议、黑板报、宣传橱窗、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对撤村建居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以此取得广大村民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群众中的错误认识或模糊观念,要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氛围。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篇7

为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充分发挥村(社区)在促进就业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根据省市劳动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和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要求,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活动,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援助功能,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推动村(社区)形成促进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村(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规划和创建目标

“充分就业村(社区)”是指行政村、城镇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年龄段人员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的行政村和社区。

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的工作规划是:在2009年北岙镇岭背社区、新城社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2010年底前,全县充分就业村和社区各达到45%和70%以上创建标准;2011年底前,全县充分就业村和社区各达到60%和90%以上创建标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充分就业村的创建目标是:(一)各项扶持创业和转移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二)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者积极参加就业准备活动,退渔渔民、被征地农民、下山移民和低保家庭劳动力等“就业援助对象”得到有效的就业援助;(三)转移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环境良好;(四)行政村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在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目标是:(一)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二)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积极参加就业准备活动,并得到有效的就业援助;(三)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环境良好;(四)登记失业人员基本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五)社区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到96%以上。

三、工作措施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工作,要紧紧围绕省、市、县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村(社区)实际,统筹安排,精心实施。

(一)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加强村(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并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各村(社区)要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规范服务。县人事劳动社保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二是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对村(社区)内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定期摸底调查,摸清村(社区)内各类失业人员底数,特别是要全面掌握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建立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台帐、失业人员就业台帐、失业人员培训台帐、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台帐等基本情况台帐,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工作研究。各乡镇、村(社区)要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有关意见建议,积极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二)做好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各乡镇、村(社区)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册、广播以及上门走访等多种途径,对村(社区)失业人员开展政策宣传和提供咨询,提高就业政策的知晓度。县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活动领导小组要做好协调,帮助解决失业人员在享受就业扶持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兑现政策,做好就业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失业人员充分就业。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做好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企业在岗职工和高校毕业生培训意向调查工作,收集需要培训人员的基本信息,结合辖区实际,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开展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本辖区培训不能满足其培训需求的人员,要及时推荐参加合适的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

(四)积极开展就业援助。一是结合新渔村建设和社区建设,挖掘资源,开发就业岗位,广辟就业再就业渠道,采取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推荐就业等形式,促进失业人员就业;二是加强同县人力资源市场以及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掌握招用工信息,通过村(社区)劳动力信息管理平台及时,为辖区内失业人员就近就地实现再就业提供便利;三是巩固就业帮扶工作成果,重点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户”的再就业援助,努力做到出现一户、帮扶一户。

四、申报程序和考核奖励办法

(一)申报考核程序。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考核审定工作,由村(社区)申报,乡镇初审,县人事劳动社保局推荐,市劳动保障局考核验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确定。对符合村“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标准的村(社区)授予“充分就业村(社区)”称号并授牌。“充分就业村(社区)”实行年度复评,动态管理。

(二)奖励办法。对于达到“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标准,初次命名为“充分就业村”或“充分就业社区”的,给予0.5-1.5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以后年度复评合格的,给予表彰。同时,将根据职业介绍成功人数,给予一次性每人50元(灵活就业30元)的标准给予村(社区)劳动社会保障站职业介绍补贴(具体按有关规定执行)。对在“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中组织指导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0.5-1万元奖励。对在“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上资金从县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活动扎实开展,县政府决定成立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县人事劳动社保局局长担任,县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事劳动社保局,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活动的重要性,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制定本辖区内创建工作计划,明确责任,落实人员,精心组织实施,促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明确职责分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活动,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方案、创建标准和考评复评办法的制定,以及创建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各乡镇具体负责本辖区的组织实施,搞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组织申报等管理服务工作。村(社区)要积极主动开展创建活动,围绕创建标准,抓好创建工作的落实。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篇8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新一轮平安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三大建设”,围绕“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重点抓基层、打基础、保平安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治安防范设施建设,动员基层党政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镇、村(社区)创建活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农村盗窃等多发性案件的发生,使全镇农村侵财型案件得到明显下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目标任务

根据镇年政法工作要求,在全镇街道、农村主要道路及工业园全部安装视频监控探头,要求以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安装和管理工作,村(社区)警务室建立值班接处警平台,当在本辖区内发现可疑人员或违法犯罪时,值班人员迅速通知巡逻人员处置情况,力争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年全镇要建设完成3个高标准的村级视频监控中心和6个视频监控技防村,镇、村(社区)、工业园区视频探头安装数超过100只。

三、方法步骤

(一)制定方案。各村(社区)、企业要根据镇政法工作要求,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实施”的原则,把本辖区内的主要道路、村民集中居住点以及外来流动人员多、治安情况复杂、案件多发地段等作为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施的重点,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推进目标,落实工作措施,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安装和使用视频监控设施的型号和数量。按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确保技防镇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时间要求。年上半年完成2个高标准村级视频监控中心建设,下半年完成1个高标准村级视频监控中心和6个视频监控技防村的建设任务,年底前实现技防设施覆盖全镇的工作目标。

(三)宣传发动。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施,能有效震慑违法犯罪人员,有效记录违法犯罪情景,为公安机关快速有效侦破各类案件提供第一手资料。各村(社区)要采用发放有关技防产品资料和利用黑板报、画廊宣传等多种形式,深入小区、工业园区、村民居住点,广泛开展宣传,对技防产品的规格、价格、质量、效果等方面要向群众公示,使群众了解技防设施,爱护技防设施,使技防设施在农村治安防范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

(四)抓好落实。各村(社区)要在认真调查摸底、实地勘察、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法,组织做好镇与村、安装公司之间的签约工作。具体工作要在公安部门的指导下扎口实施,统一管理,切实把实事办好。各村(社区)综治办要对安装使用技防设施情况加强管理、检查和考核。安装结束后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技防设施进行检测和验收,并明确由安装公司落实人员对该设施(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

四、经费保障

各村(社区)根据本单位的安装工作计划,向镇政府提出申请,标注要求安装技防设施的品牌、规格、数量和价格,由政府、公安部门进行审核后,凭合同、验收单及结算凭证到政府办理补贴手续,政府按该单位总投入资金的60%进行补贴,支持完成技防建设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设技防镇,实现技防设施全覆盖,安装使用视频监控系统是年度政府八项实事工程之一,是镇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也是开展农村“家庭小技防”工程的延伸和发展,是适应农村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提升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深化新一轮平安双凤建设的需要。开展技防镇建设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面广量大,投入资金量大,必须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党政分管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技防镇建设工作是今年全镇综治和平安创建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纳入镇年度综治和平安创建检查考核和评比先进的重要内容,与绩效考核挂钩。各村(社区)综治办要认真抓好此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检查、监督,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严格把关,互相配合,密切协同,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村居型”社区;多元共治;社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98-02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和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基本细胞和城市发展的缩影。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原来城郊的地域变成城区范围,城市的人口向城区集聚,城市社区的数量和规模随之增加;其次,改革开放的深入,社区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更趋完整,社区的现代化水平上了新台阶。然而,城市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城区地域面积的扩张,引发了城郊地区居民职业结构与生存方式的主要指标向城市社区转型,由此产生了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并存,在城郊存在着一个个自然村落。这种村落在基本素质上仍缺乏城市社区的内涵特征,我们称之为“村居型”社区。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正式提出了社区制建设的思路,社区建设才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城市社区研究也才大规模地展开。不过,这时研究大都从宏观上阐述城市社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者已逐步注意到城市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和治理模式;但是由于尚未对社区结构做出深入的描述和分析,缺乏理论研究和深入思考,更不用说对“村居型”社区研究进行探讨。在我看来,缺乏对当代经验的研究正是社区治理论难以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引起我对城市社区治理微观研究的极度追究,“村居型”社区正是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中“另类”进入笔者的视野。

二、个案概况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甲街道丙社区作为个案。丙社区隶属于甲街道乙村管辖,1998年底撤乡建街道,随着农转非居民的不断增多和村民数量的减少,出于管理的需要,2000年5月组建丙社区,但新建社区没有任何经济基础,人、财、物缺乏,基于这种实际情况,实行“以村带居”的管理体制:村党总支与社区党支部是垂直领导关系,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由村属公司经理兼任。社区资金主要由丁村投入,社区经济和政府均由乙村负责考核。社区由大屯和小屯两大部分组成,其总户数669户(常住户299户、农业户121、非农业户211户);总人口2 476人,常住人口694人(村民身份263人、居民身份405人);暂住人口1 782人,现有辖区单位11个。该社区的主要特征是:

1.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域广阔,村居民混合,80%的家庭既有村民又有居民,“一张床上睡着两种人”。社区内成员的异质化不断增加,流动人口较多,暂住人口是常住人口的2.6倍。

2.绝大多数居民原本是本地村民,因农转非变成居民,具有相同的地域历史、相同的习惯行为、相同的社会习俗、相同的思想信念和意识形态,因而具有相同的心理基础。

3.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毗邻北京市第一路,是北京市北大门的“窗口”。

4.具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和较好的土地开发利用潜力。

三、社区内外各权力主体的治理方式

1.社区居委会——政府的“腿”。丙社区居委会既是法定意义上的社区治理组织,又是社区内法定的资源最丰富、最有权力的社会组织,但其权力和资源却呈现弱化状态,组织性质一直处于异化,尽管如此,在社区事务管理上也仍有其一席之地。

社区居委会接受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的双重“指导”,其经费来自村,业务关系则主要在街道。街道办事处通过各科室和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一起管理社区内的各种事务,完成各项行政任务。社区“上管天下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内管油盐柴米,外管斗殴扯皮”;“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社区居委会一直充当着政府的“腿”,成为办事处的附属,因为它没有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权,也缺少可支配的经济资源,得到居民认同度也不高,它的主要利益在于完成街道办事处交给的各项管理任务。因此,它对街道办事处存在着行政上的依赖,对于拥有巨大经济资源的村也“毕恭毕敬”。

社区的这种境地一方面反映了国家权力难以渗透到城市基层社会,只能借助社区居委会这种组织形式对城市基层实行管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区居委会权力、财力、人力资源能力的匮乏。

2.村委会——半行政半自治的利益共同体。乙村是村委会建制,实行村民自治,基地域板块上被划分为三个农业园和一个工业园,即农业一、二、三公司和工业公司。尽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为自治组织,但实际上成了准行政组织,接受办事处的领导和指导,村委会下设科室和所属公司都是科层式管理,同社区一样,村委会日常行政工作主要是完成街道办事处交给的各项任务,接受街道办事处检查、验收。

3.街道办事处——准政府机构。街道办事处是准政府机构,代表着城区政府对村和社区实施领导,拥有巨大的法定权威,对村和社区治理机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甲街道办事处不是一级政府,其部门设置却已经涵盖了城市基层政府的基本职能。作为城区政府代表,拥有包括政治、行政、经济三个方面的资源。政治上的资源主要是街道党工委的政治力量,这种力量对社区实际事务的影响不太大。街道办事处最大的资源是巨大而广泛的行政权力,为了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能,往往不惜超越行政权力的边界,而这种地界往往不会受到社会的明显排斥。除此之外,街道办事处还拥有巨大的财政收入,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增值,外资的注入,房地产价格的攀升,城区外迁企业的落户等都给街道财政巨大的经济来源,足以维持其行政职能的有效运转。

可见,办事处的组织机构、巨大的经济力量、在辖区“住民”中的权威都是办事处进行村和社区事务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四、社区内外各权力主体的交易合作与争夺冲突

1.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根据《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城市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是行政性组织,代表基层政府行使行政强制权。社区居委会接受街道办事处工作指导,但在实行政治运作过程中,社区居委会成了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准行政组织,承担了本应由政府承担的任务,做的工作绝大部分是办事处下派的行政任务。

尽管如此,街道办事处对于社区居委会完成街道下派的各项工作任务仍不十分满意。街道办事处认为,“社区居委会办事不得力,怕得罪人” ,“有利益就跑得快,无利则不卖力,应付了事”。而社区居委会对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式多有抱怨,认为“办事处有利自己干,无利则踢给居委会”,“天天要报表、指标”,“居委会一无财权,二无处罚权,叫我们怎么开展工作”,“只给政策不给费用,我们怎么能给居民提供服务”,“又不体谅居委会工作的难处”,街道办事处工作“搞假动作,不深入实际”。

2.社区居委会与村委会。目前,在丙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心目中,其上级领导是村委会,虽然平时也跟街道办事处打交道。丙社区居委会所获的资源不管是财力、人力、权力,还是心理的依托感,都来源于和倾向于村落。在保持乙村组织机构不变的情况下,在行政村的地域内建立社区,每个组织中既有村民,又有居民。在村级组织与社区组织的关系上,按照区和街道的规定,村委会与社区居委会是平行、协调、互助的关系,丙社区的经济和政府目标考核由乙村负责,社区丙监督和评定乙村两委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张力。

村委会认为,“街道办事处只给政权,不给费用,社区的投入和硬软件的提供凭什么由我们负责?”“既然村委会和社区是平行关系,考核应由街道干,社区也无权评定村委会工作”,“联防联治应由社区自己搞,村委会没有义务保证社区的社会治安”。社区居委会则抱怨村委会只投资于村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不管,外来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应由村委会管。而且由于村居民混合的特点,村委会只管纯村民,社区只管纯居民引发对大量农转非居民的管理出现空档,造成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矛盾冲突。

3.村委会与街道办事处。从法律上讲,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街道办事处是行政性组织,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二者不应该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实际上,村委会作为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并不纯粹,很大程度上它仍然具有半行政性质,这样,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形成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首先,街道办事处出让一部分的社会管理权能给村委会,作为交换,村委会则负责管理对象的费用,这种做法对于街道来说,既降低了工作强度,又节省了管理费用;对于村委会来说,获得行政管理权,则得以在村务中争取更大主动,可以求得自身权益的最大保障。

其次,街道倾向于使用行政压力迫使村委会帮助完成其日常管理任务并使村委会分担尽量多的管理费用来减轻财政的压力。丙社区居委会用房,资金投入街道都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村委会提供。向村民收取的各种行政收费一般来说也直接向村委会索要。

再次,在村委会方面,村委会一直致力于化解自上而下的行政强制力,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比如街道在治安、计生问题上就会要求村委会协助,并先跟村委会打招呼,涉及村民利益都先征求村委会意见,并要求其协助解决。村委会也对街道下属社区居委会进行人为渗透,丙社区主任是村农业三公司经理即为一例。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篇10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和保障广大基层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的基本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民主政治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因此,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衡量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体现了我们对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态度,体现了我们对党和事业的责任性,也体现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筑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分析我区社会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矛盾和薄弱点时,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村基层组织各方面工作不够规范,制度化水平不高,特别是村级财务管理和村务公开不够规范是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突出问题,构筑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根本的是要提高农村基层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这几年来,我们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从来信来访反映的情况看,60%左右是反映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这其中大部分是有关村级财务或村务公开方面的。当前,我区突出问题特别是赴京去省重点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基层农村。从纪委近几年查处的案件看,村一级干部为数不少,绝大多数都是由经济问题引起的。在被查处的村干部中,不少是很有能力,也是为村里作过贡献的,非常可惜。他们出问题,内因是主要的,自身不过硬,但外因也不可忽视,就是我们在村级资产管理上还有漏洞,还有不足,对他们的监督制约不够。因此,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和巩固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的需要。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已经抓了多年,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好的成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村民自治管理的发展、党群干群关系的密切、党风廉政建设的好转,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看,这两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为抓好这两项工作,最近,中办、国办专门制定下发了有关文件,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当前农村形势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面临农村社会发展的新水平,面临农民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提高,因此,做好这两项工作,难度会更大,要求会更高,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开会并且把会议规模开得这么大的原因。大家千万不能有这项工作已经抓过,并且抓得差不多了的思想,要克服厌倦自满的思想,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按照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四)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工作水平的需要。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根本的目的是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性,为农村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推进率先发展。因此,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应该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实践证明,只要村干部行事规范,处事公道,通过村务公开,能够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放心。这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

前段时间,就村级财务管理和村级资产状况区两办作了专题调研。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我区村

级集体发展迅速,村级经济的实力比较浓厚,村级财务管理的水平在不断提高。据调查统计,到2003年底,我区164个村村级财务资产负债情况如下:(1)资产总计141461万元,即约14个亿。(2)总负债合计33736万元,即约3.4个亿。(3)所有者权益合计107724万元,即约11个亿。这些数据都是帐面值,实际上这几年固定资产增值很快,如果经过资产评估,我区村级总资产还将大大超过14个亿。因此,总体上看,我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比较好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支平衡,支出较合理。2003年全区村级支出约1.6亿元,盈余约0.5亿元。总体上支出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得到大部分村民认可。二是制度健全,管理较规范。绝大部分镇街都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会计中心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村级财务公开都做得比较好,建立了财务监督小组。三是认识统一,工作到位。广大村干部普遍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加强管理有利于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自己一个清白。应该说我区村级财务管理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基础和思想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村级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还比较突出。一是不平衡性。从镇街层面看,总体上乡镇管理力度大于街道。从村一级层面看,远郊村管理强于城郊村。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管”现象。有的村对外担保未能收回。一些村出租房产的租金没有按合同要求去收。一些村随意地无目的过多组织外出旅游考察活动。三是监管效果有待提高。村级财务监督小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监管效果。镇街财务审计力量薄弱。四是财务公开透明度不够高。帐目公开,过程公开程度不高,不够规范。在村务公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还不够规范,效果还不够理想,表现在内容上单一,时间上不及时,参与上不够广泛,数目上不够具体等等。五是不合理开支依然存在。主要是部分村的招待费支出偏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

三、进一步深化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切实加强村级资产管理,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这两个文件是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别是镇街的工作实际制定的,也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可操作性。文件一旦出台,就具有严肃性,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有关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等一会区财政局还将作进一步的说明。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这里,我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两个文件强调三点:

第一,要领会精神实质。区委区政府出台这两个文件,既是为了约束,更是为了激励。所谓约束,就是通过严密的制度,约束村干部的行为,确保村级财务管理严格规范。所谓激励,就是村干部的报酬、待遇要与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挂钩,激励村干部在规范的前提下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而努力。要正确理解“约束”。首先,约束和激励一样,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保值增值。并不是说出台制度约束大家是为了管死大家,捆住大家的手脚,该花的钱不花,该上的项目不上,该发展的不发展。如果这样,出台这两个文件就没有了积极意义,反而会影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约束的目的是在规范、严密的前提下,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进村集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其次,约束必然会带来“不方便”。没有制度约束的时候,村干部说了算,权力大,办事“方便”,但实践证明,越是“方便”越容易出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从积极的、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去看待、去认识这两个文件,从而增强贯彻这两个文件的自觉性。

第二,要注重标本兼治。所谓标本兼治,就是要从源头上、制度上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具有方向性、稳定性、长期性,要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特别是文件中规定的民主决策和公开招投标、财务公开、会计、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级财务审计等制度,必须按照文件要求切实建立健全。各地要对照区委区政府的意见,认真查漏补缺,不够完善的要完善起来,还没有建立的要建立起来。这里要强调一下村级会计制。会计制是落实村民自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是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很好的经验,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一种很好的制度。浙委办〔2004〕51号文件要求大力推广村级会计制。从我区情况看,绝大多数村都进入了镇街会计中心,有力地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但目前还有少数几个村尚未进入镇街中心,区委区政府要求这些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尽快进入镇街中心。

第三,要确保令行禁止。为了确保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共15条。如果说《意见》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那么《规定》就是操作性的、指令性的,是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的。这15条规定,都是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苗头性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制定的。比如,村里组织的外出考察活动,不是说外出考察不可以,但问题是现在存在着过多过滥的现象,群众意见很大,如果不控制,必然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必然影响党风,影响社会稳定。又如村民福利发放,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过度发放,必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损害村民长远利益。现在,村与村之间互相攀比福利的现象已经开始抬头,有的愈演愈烈,实际上一些村干部也感到压力很大,区里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实际上也是为村里减轻压力。所以,区委区政府出台这样一个规定,既是为了规范,也是为村干部减轻压力,更是为了保护村干部。希望大家正确看待这个规定,切实落实这个规定。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共同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成立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担任组长,成员由组织、纪检监察、农水、财政、审计、民政、经贸、土管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各镇街党委、政府(办事处)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监管。要明确分管领导,加强工作力量,落实管理责任,切实承担起应尽职责。要以经发办为主体抓好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以财务公开、会计、民主理财和村级财务审计为主线,实行规范化管理。要将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列入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探索建立把村干部报酬、福利、养老保障与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捆绑起来的激励机制。要根据区委区政府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深化村务公开。要增加科技投入,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专业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推行会计电算化。要加强镇街农经队伍和村级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稳定和配齐镇街农经工作人员,加强农经业务培训。

同志们,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制度建设是根本。下一步,如何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共同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