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04:5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护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护理论文

篇1

“六西格玛”法(SixSigma)“六西格玛”法常被用于护理单元的绩效管理,经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寻找本单元护理流程中的关键点将其量化,分析潜在的隐患并予以改进,降低护理风险。但在实践中,这种管理模式要求护理管理者具备较多的相关知识;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一些指标很难量化,在实施中困难较大。

2我国护理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护理绩效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我国医院护理管理中虽然应用了绩效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进行绩效考核或者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不能只一味要求考核目标的实现,简单地将考核作为决定护理工作者的薪酬、升降的依据,而没有与员工交流考核结果、制订出绩效改进的目标和措施。这将不利于护理工作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改进。

2.2护理绩效管理实操性不合理

护理绩效评价者由护士长或科主任担任,这些管理者大都未经过专业的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理论缺乏、实践经验不足、管理技能较低,在评价中往往会出现偏松、偏紧或者趋中的倾向,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同时,多数医院都忽视了同事、患者及护理人员自己对其工作绩效的评订,造成考核信息来源不全面、不客观。

2.3护理绩效管理不合理

在护理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中,一些医院总体目标、科室总体目标以及个人目标不协调统一,不能将医院总体目标和科室目标有机融合,再层层分解到护理人员,导致护理工作中执行不明确和超负荷工作两种状态并存。科学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是从制订评价标准到执行考核,再到绩效反馈与改进。为进行有效的反馈和绩效改进,管理者需要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沟通交流。对于好的绩效要保持,需改进的绩效则要与员工一起确定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改进的步骤和措施。但在具体实践中,很少对评估结果进行反馈,仅是“为评估而评估”,没有起到双向作用。另外,考核工具不够科学合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考核体系至关重要。目前许多医疗单位没有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考核方法,在考核标准的制订中存在绩效指标不全面,指标权重的确定不科学、不客观的现象。很难得到准确、可信的考核结果,无法根据考核结果指导管理者开展护理管理,考核仅仅是为完成任务,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3建议

3.1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对护理管理者进行系统全面的绩效管理培训,提高其绩效管理水平,正确认识护理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将绩效管理的内涵与精髓用于护理管理,而不只是简单实行绩效考核;使其能够恰当识别关键护理行为,准确区分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避免在考核过程中出现趋中、偏松或偏紧倾向、晕轮效应、近因效应、评价者个人成见等现象。

3.2完善护理绩效管理的操作

在护理绩效管理的操作中,要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与护理人员沟通,制订全面细化的考核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权重,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公平与合理的考核体系,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使考核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可信以及公平准确。

3.3完善护理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护理绩效管理的问题,首先要根据医院战略目标设定各科室的具体目标。在护理绩效管理中,使各科室明确并深刻理解医院和护理部的总体战略目标,再根据各自的情况将这一目标分解到不同科室。各科室要将其与自身目标有机结合、协调统一,使护理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层层实现各级目标。其次,要及时进行绩效反馈与改进。在考核结束后,要根据考核结果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对于患者满意的护理内容要保持;对于需要改进的绩效,制订出改进的目标和措施。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等挂钩,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选择正确的考核工具。每一种考核工具都有其优缺点,这些评价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免疫力都不一样。因此,各医院、科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各种外部条件来选择、开发适当的绩效考核方法,并与全体护理人员反复沟通,要因时制宜,随着新情况的出现不断调整完善。

4小结

篇2

关键词:著作权精神权利价值

一、作品精神权利的起源

作品精神权利是与著作人身权等值的一个概念,根据《伯尔尼公约》罗马文本的规定,其包括作者身份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修改权这两项最基本的著作权权利内容。因此,我们若要探讨作品精神权利的起源,则必然要从著作权的起源说起。

有关著作权的起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包括作者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不过是对自然界的鹦鹉学舌一般地机械模仿。[1]在他们看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通常亦并非由其所首创,他的一切工作、劳动只是被动地、消极地遵循着客户或者委托人的指示与要求。”[2]直到后来,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开始尝试将科学知识运用于劳动中,以使其艺术创作更加逼真。到18世纪中后期,随着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浪漫主义的兴起以及笛福等新生派作家又在其作品中注入“首创性、灵感及想象力”等新的内涵,作家(author)与创作者(creator)逐渐成了同义语,其工作也被肯定为是一种创作活动。人类社会出现了倾向对作者自身关注的学术思潮,此外,由于印刷术的产生使对作品的修改和歪曲成为可能。至此,促使著作权产生的条件已经具备。继1710年英国《安娜法》之后,许多国家纷纷制定著作权法对作者的法律地位予以确认,对其创造性的劳动进行法律上的保护。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著作权立法的理论基础是存在差别的。这就注定了他们后来在作品精神权利立法方面分道扬镳。英美法系以“激励说”为立法原则,即法律赋予作者专有权,旨在激励作者创作热情,从而为社会创作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作品,而激励的最好方法便是对作者的经济利益予以保护。英美法系“社会本位”的立法思想和“纯粹功利主义”的立法哲学使得著作权立法偏向了对作品经济权利的关注。然而,大陆法系(主要是法国)则以“自然权利”学说为立法指导思想,强调著作权是因为作者创作作品这一事实而对于作品所享有的一种“自然权利”,法律的规定只不过是对这一“天赋人权”进行确认和明确而已。这种“个人本位”的立法主意更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这也成为后来作品精神权利理论产生的前提。

事实上,作品精神权利理论首先起源于法国,之后逐渐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我国《知识产权法》领域所使用的著作人身权概念最早即是在1878年由法国学者莫里洛明确提出并在法律意义上使用的。莫里洛在提出著作人身权的法律概念之后,又进而论述了著作权的双重性质。他认为:著作权由两项内容构成,一是属于“完全的人身自由权”,这一权利禁止违背作者的意愿而发表其作品,禁止以作者以外的他人的名义发表作品,以及所有恶意及拙劣地复制作品;著作权的第二项内容是专有使用权,它是由实在法赋予的一种纯粹的经济权利。[3]不可否认,莫里洛对著作权本质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刻的,在其之后许多大陆法系的学者(如吉尔克,皮奥拉·卡塞利,约瑟夫·科勒尔等等)也都对著作人身权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持一元论的代表,吉尔克极端地认为著作权中仅仅只有人格,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种抹杀了著作权经济性的主张固然有其有失偏颇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使我们对著作人身权或说作品的精神权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另一位对著作人身权理论起到奠基作用的学者当属皮奥拉·卡塞利,他将著作人身权与一般人格权作了很好的区分。他指出,作者个人性质的权利不产生于一般人格,而产生于创作作品的人的人格,因为这种权利是著作权的一个基本成分,不同于有下述特点的其他个人性质的权利:它们能够以作品为对象、为作者或其他人持有,而且它们不以作品的创作为依据,但属于人身权利的总的范围。[4]就这样,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在以“天赋人权”为旗帜的自然法思想的影响下,作品被视为作者人格的延伸,而作者对作品不但应当有权像对待财产权那样控制作品的经济利用,更应当有权维护作者人格与作品之间无法割断的精神联系。[5]对作品精神权利加以保护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二、保护作品精神权利的价值基础

大陆法系的学者之所以能在百家争鸣之后达成一个共识——应当对作品精神权利予以保护,正是建立在“对作品精神权利予以保护”存在合理性进行论证以及对其价值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的。价值即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它指明了客体存在的意义。

作品精神权利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经济学价值

在英美法系,版权法大多通过经济报酬来鼓励作者创作,而大陆法系的版权法则是特别注重作者的精神权利,通过创设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收回权来激励作者的创作。英美法系以“社会本位”为立法指导思想,因此,作品精神权利的激励作用往往被忽视了。

主张精神权利具有激励作用的学者大都以作品精神权利能实现人格利益为由,如“著作权制度中相对于作者人格价值实现较小的作品来说,赋予作者的精神权利对于作品创作的刺激完全超过经济权利。如前所述,在中国古代,许多作品之所以被创作出来,对精神利益的追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创作动机。”[6]其实,从经济报酬的角度,作品精神权利的激励功能亦不能被忽视。如版权法赋予作者署名权,作者可以通过提高创作质量和适当的宣传,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如同企业的商标一样,作者的署名会和作品的销量、价格形成直接的联系。版权法赋予作者的发表权也与作者经济收益相关,因为作者只有行使了自己的发表权,其它的著作财产权的实现才成为可能。而版权法赋予作者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收回权,都保障了作者有进一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

正是因为作品精神权利与作者经济利益存在相当的相关度,对精神权利的立法保护也必然对作者的创作产生激励作用,这也即是作品精神权利经济学价值的表现。

2.文化价值

一国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的特殊阶段,社会上存在物质主义盛行、极端个人主义、严重信仰危机的现实。因次,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提供丰富而健康的文化产品,无疑是必要和紧迫的。

作为文化载体的作品,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到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品是一时期文化的再现和反映,同时也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反过来,文化的繁荣又将给作品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发展的动力,最终促进作品的创作。以作品为媒介,作品精神权利与文化之间也产生出一衣带水的关系。对作品精神权利的保护有益于社会中出现更多更好的作品。正如上文已经提到的,对作品精神权利的保护会激励作者的创作热情。除此之外,保护作者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能够有效地防止作品被歪曲,从而使大量优秀的作品得以源远流长。只有对作品精神权利充分尊重和保障,才能使人类优秀的精神食粮不被恶意歪曲,使其承载的文化得以客观完整的传播和传承。

因此,加强对作品精神权利的保护,也就是在为繁荣人类的文化而努力,对文化领域的劳动者给于尊重和保护,才能使人类的精神文明继续蓬勃发展下去,这即是作品精神权利的文化价值所在。三、各国对作品精神权利的保护现状

(一)大陆法系国家对作品精神权利的保护

尽管法国大革命后,受自然法学说影响,大陆法系国家都逐渐接受了作品精神权利理论,但在各自的立法实践中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立法模式。

一类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其采取将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分开保护的立法主义,在学界被称为“二元论”。具体规定是:经济权利可以与作者人身分离,在商业流通中可以自由转让或者由作者放弃,但它只能在一定期限内受到保护;而精神权利则不能与作者人身分离,也不能转让和放弃,只有在作者死后才可以转移至作者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7]持此立法主义的国家还有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大部分大陆法系的国家。

另一类则是采取“一元论”立法主义的国家。著作权被看作是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有机复合体,无法加以分割,只有将作者精神权利和作者经济权利放到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才能更全面的发挥其保护作者的作用;精神权利并不永恒受到保护,而是与经济权利一起享有同样的保护期,除了作者死后版权可以整体转让于继承人之外,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都不得转让。[8]“一元论”的代表国家是德国,还包括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二)英美法系国家对作品精神权利的保护

深受功利主义哲学“社会契约说”影响的英美版权法,从一开始就将作品精神权利排除在了版权法之外,但随着《伯尔尼公约》等国际版权公约的签署,英美法系版权立法在作品精神权利的保护问题上才有改观。

英国是版权法诞生地,却直至1956年出台《英国版权法》时,在第43条才明文规定了作品精神权利的部分权能,至1988年,英国制定并颁布了现行版权法,该法第四章才详细规定了精神权利,明确作者享有确认身份权、反对对作品进行损害性处理权、反对“冒名权”、某些照片与影片的隐私权。不过1988年《版权法》又为上述权利的行使规定了诸多限制。这些限制包括:作者署名权的行使必须以事先声明为前提,声明可以采用单独通知的形式或作为版权合同的一部分,但只能约束接到通知或依据该版权合同主张权利的人;改动作品的行为只有造成作者名誉或声望的损害时才构成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犯等等。美国最早的版权法同样不保护作品精神权利,但“吉姆案”在美国版权法中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案件,因为在该案中,美国法院第一次承认了有关精神权利的案由。尽管该案并非像精神权利的倡导者所希望的那样使国会完全接受精神权利,但自此之后,一些州法院和立法机关对精神权利的态度开始渐渐好转。至1989年,经过100多年的争论,美国最终决定加入《伯尔尼公约》。公约确立了作品精神权利的保护,这促使美国国会接受了精神权利这一概念,美国1990年通过了“视觉艺术家权利法”,保护视觉艺术作品作者的精神权利。

英美法系版权立法经历了从不承认作品精神权利到对其加以有限保护的转变。尽管这种保护较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而言,无论在权项设定上还是在适用主体上都受到诸多限制,但毕竟已是法制发展中的进步,而且,限制的存在也并不意味着作品精神权利在英美版权法中得不到充分保障,只不过这种权利在更大程度上被视为普通法上的权利,或者说是一般人格权,通过假冒之诉、侮辱之诉、合同之诉、反不正当之诉等等,作者的精神权利同样可以获得充分的保障。

(三)国际版权领域中作品精神权利的保护

在国际版权领域中,明文规定保护精神权利的公约是1928年修订的《伯尔尼公约》罗马文本。该公约第6条之2规定:“与作者财产权利无关,甚至在该财产权利转让之后,作者对于他人篡改、删除其作品或作其他更改,以致损害作者名誉声望的行为,有权制止。”该条明文确立了对作品精神权利保护的立场,开创了国际保护作品精神权利的先河,对西方诸国版权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是英美法系国家为加入该公约而不得不修改本国版权法的原因之一。

由于受到美国等国家的影响,作品精神权利被排除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适用范围之外。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对作品精神权利保护没有新的规定,完全适用《伯尔尼公约》的有关规定。

四、结语

综观国际社会对作品精神权利保护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各国对此问题的认识体现出很强的主观性。无论是对作品精神权利的价值判定上,还是对其具体权能的认定上都体现出这一特色。但无论如何,作品精神权利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是不容抹杀的,对作品精神权利予以日臻完善的立法保护,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参考文献]:

(1)杨延超博士论文《作品精神权利论》。

(2)DanRosen,“Artists''''MoralRights:AEuropeanEvolution.”CardozoArts&Entertainment,2.

(3)孙新强:《论著作权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载《学术界》(双月刊),总第82期,2000年3月。

(4)参阅皮奥拉·卡塞利《Trattatodeldirittodiautore》,那不勒斯译,马尔吉耶里出版社和都灵,UnioneTip.都灵出版社,1927年,第42页(注释1)和第58页。转引自:杨延超博士论文《作品精神权利论》。

(5)SeepaulGoldstein,Copyright,Patent,TrademarkandRelatedStateDoctrines,TheFoundationPressInc.(1981)at855.

(6)冯小青著:《知识产权法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第288页。

篇3

我们拜访了田纳西州公路局养护站,听他们介绍了冬季除雪的工作程序,公路交通是美国的大动脉,所以保证道路畅通极为重要,特别是冬季道路的除雪保畅。他们的除雪理念是“即下即雪”,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顺畅。美国各州都制定有内容详尽的除雪作业规程,而且没有封闭交通的法令。从气象预报、作业次序、设备调度、应急处理、信息收集、材料储备、公众信息服务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个养护站设有自己的盐仓,当时已经储备了几十吨的盐。他们还有浓盐水制备装置,在大雪来临前先在路面预撒少量的盐水,为后续机械除雪做准备。

采用预撒盐水的方法,可以节约30%的融雪剂用量,对于降低除雪作业成本和满足环保要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还参观了阿拉巴马州的国家沥青实验室(NCAT)和环道试验场。NCAT占地面积很大,设备很多,也很先进。可能是因为实行的规范不同,所以很多设备都是我们没有的,但也有不少和我们一样,还有少数是我们淘汰的。据他们工作人员介绍全世界好多国家的沥青样品都拿到这个试验室进行检测。可见这个试验室是有很高权威性的。当天下午我们又来到环道试验场,这个环道试验场坐落在一个小山坳里,是一个椭圆形的试验跑道。整个环道分46个测试路段,每个测试路段都有起始标志,并且都埋有温度和位移传感器,直接连接到操作室的电脑中,便于随时随地地进行观测。重车每天在跑道上不停地行驶,每个试验段都要经过大约三年的测试,才能得到一组有效的数据。

现在我们看到的有PFC、SMA、OGFC等路面结构,还有各种结构的噪音测试。只有经过综合测试各项指标都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时,这种路面结构才能被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去,这就避免了边设计边施工,边施工边维修的的局面,节省了资源,减少了浪费。参观的最后一站是佛罗里达交通厅沥青试验室和加速加载设备。这个试验室虽然没有阿拉巴马州的大,但设备更先进,更干净。偌大个沥青试验室居然闻不到呛人的沥青味,可见它的排风系统是多么的好。各种管线布设的也非常合理。另外室外的加速加载设备也很先进,这种设备全美共有30台,它能在短期内模拟路面结构在外界荷载和环境的长期作用下路面损坏的机理,能用来验证路面工程中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功效以及验证路面工程中病害防治方法的功效等。这台设备的试验量很大,利用率很高。

此次美国之行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学习。这次主办方给我们安排了佐治亚理工大学的路面专家赖森荣教授给我们授课。通过几天的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美国路面品质和耐久性高的原因:联邦公路局对各州高速公路的建造和维修有强制的监督权。能有效地确定承包商的资格。有效的路面施工监控管理制度和QA/QC人员训练。采用Superpave混合料设计法,对新工艺新材料的采用先做充分的研究后再应用。相反国内路面品质和耐久性差的原因除了工程管理和施工监控管理还有缺陷外,还有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和维修较难达到理想效果;沥青层的铺筑作业水平良莠不齐;从国外引进的新工艺、新规范和新材料的采用没有充分的研究以确定其在国内的可行性,以及采用马歇尔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法有缺陷等是主要原因。这里我重点对与我专业密切相关的沥青路面工程有关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试验方法加以介绍。美国沥青路面所用的材料和我们大致相同,也用改性沥青、橡胶沥青,所不同的是集料。

改性沥青我省高速用了好多年,质量基本没有多少问题。橡胶沥青我们刚刚开始用,而在美国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了,但通过交流发现这些专家对橡胶沥青都没什么好感,都不太主张用。集料的差别最大:我们中下面层采用优质的石灰岩,抗滑层采用玄武岩,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是不允许用花岗岩的。这就造成了我们路面成本提高和资源浪费。而在美国因为美国大部分都只产花岗岩,所以他们是允许使用花岗岩做集料的,他们认为花岗岩对水损坏是有一定影响的,但不像我们想得那么严重。他们通过往花岗岩集料上喷消石灰浆,或者在石灰水中浸泡48h的方法来提高花岗岩与沥青粘附性等级,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质。而不用抗剥落剂的原因是因为抗剥落剂会使沥青变得比较软,这样容易增加车辙。所以除非当地有更好的石料,否则他们都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花岗岩做集料。因为有一些新工艺加上严格的施工管理所以尽管采用酸性的花岗岩做集料,美国的路面依然保证了很好的路用性能。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另外就是温拌沥青,温拌沥青可以降低能源、减少污染、延长施工时间、减少沥青早期老化。

篇4

关键词 农村环境 法律问题 环境立法 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农村环境主要是指以广大农民的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包括,大气、土壤、水体以及地面植被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在日益提高,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相比于发展迅速的城市来说,环境污染的空间还相对富余,因此,农村环境逐渐成为城市环境污染之后的另一个区域。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加大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伸向了农村,使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严重挑战。

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农村水体土壤污染严重。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发展的推动,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的使用逐渐加剧,使农村的水体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对减少虫害、提高作物产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化肥、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首先,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不得不依赖更大量的化肥。其次,农药、化肥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作物,使产品品质低劣,市场竞争能力差。农药、化肥同时还大量杀死无辜的动物、鸟类、昆虫,破坏生态平衡。大量废弃的农膜遗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也妨碍作物的生长。而且这些“白色污染”很难被消除,因为农膜在50年之内都无法被分解。

2.农村的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造成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加之不恰当处理就会对农村的环境造成危害。我国的人畜粪便、日常生活垃圾和使用污水被认为是目前农村三类主要废弃物污染源。据有关调查,农村人畜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还不到5%,农村生活剩余的垃圾和污水都没能进行统一有效管理,农民自己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处倾倒,流向路边地头、沟渠池塘以及被蒸发到空气中,严重污染着土地、大气、水源和庄稼,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3.滥砍滥伐造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农村,有很多农民只看到眼前利益,把大量的树木森林砍伐使之变成耕地,他们没有认识到森林是农业的生态屏障。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已经不足15%,除去大片林区,广大农村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则更低,。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由于地面植被被大量砍伐使我国的水土流失,水资源严重浪费。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渐趋荒漠化,有的只能弃耕,使一些地区的环境不在适合农民的生活居住。我国经济发展规模扩大、人口逐渐增多,饮用水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而实际可用的水量却逐年减少。可见滥砍滥伐造成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如果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4.一些新型企业造成的污染。十指出,对新型农村的建设要围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文明建设一起发展。但是,目前国家为了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一味的强调以工业致富农村,致使乡镇企业在农村大力发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凸现出来,由于乡镇企业主要是化工、建材等重工业,大部分都是重污染行业,而且这些行业技术含量较低,经营分布比较广,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面覆盖较大且不容易治理。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为了加快致富的步伐都开始搞一些副业,比如禽畜养殖等,并且规模越来越大,这样造成的污染也大大加深,在农村,人口分布密度较大,禽畜粪便的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土壤地表造成很大杀伤,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公众参与率比较低。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地位处于弱化的状态,特别是处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农村环境保护还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推动。中国虽然已经完成了第三个“五年”普法教育,但是农村人们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更何况是环境法,知之者就少之又少,公众只是的跟随政府的脚步,当政府进行农村环境进行决策时,公众就会被组织起来集体参与;在政府没有环保政策时,便很少有公众参与。由于这种参与是在政府倡导下进行的,公众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立场。农户们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依然不强。公众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我国环保项目开展的成效也打了一定的折扣。

2.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看,我国还缺少专门性的法律来规范农村环境的保护,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有些甚至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根本没有可执行性。农村环境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仍然达不到要求,这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和财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农村环境保护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一些城市法规条例根本不适用农村,而适用农村环境的法律又不够完整且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的各项环境保护的政策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以农药的检测体系为例,不仅检测的能力落后,就连检测的标准和覆盖面也很低,而且对农药残留超标监管力度远不能适应国际上对农药残留监测工作的要求,还有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村城镇化以及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等等,当前的法律都没有相应的规定。

3.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系统混乱。由于农村大部分远离城市,环境保护的执法情况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农村环境保护职能和职权及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另外我国涉农环境保护事项范围广泛,而国家关于涉农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又太有限,因此,对于涉农环境保护事项,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都管”或者“都不管”也是有根据的,这种职权分工上的不明确导致两部门争相管理对自己有利的行政事务,而对于自己不利的行政事务则相互推诿。还有就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都把主要环境执法力度都放到城市里面,从而忽略了农村环境的执法,例如对于乡镇企业的污染防治事项,生态保护执法等,往往是城市严农村松,甚至农村根本就得不到执法,这都导致了农村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难以操作的事实。

三、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

通过上对我国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立法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1.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立法是关键,环境立法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相对比较薄弱,这就给农村环境保护的进行带来了很大阻碍。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贯彻政府的要求,努力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规划,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机制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重要饮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地带,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和突发污染事故相关预案,另外还应当尽快制定针对乡镇企业等新型行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最重要的是无论制定法律,还是法规都应当充分面向公众,让每一个公众参与进来,这样所谓的法律体系才能发挥作用。考虑到农村成员的文化水平及法律意识比较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应该浅显易懂,以便每一个公众都能了解学习,这样也有利于执法部门的执法。

篇5

社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写作当中要注意什么呢?大家在写作中都考虑这些了吗?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社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继坪.社区护理[j].北京;[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爱红.社区护理学[j].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0.

[3]马文霞.社区护理的探讨[j].当代护士,1995年04期

[4]孙惠英,丁立坚,刘静.社区护理初探[j].云南医药,1997年06期

[5]毛惠芳,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7

[6]徐萍,海燕,张丽芳.音乐治疗产后抑郁症114例临床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5):211

[7]卢品梅,冯文,何海玲.家庭护理干预对减少早产母亲产后抑郁的研究,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7):129-131

社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彭成。抓社区护理实习。促进护理学习能力提高[J]。实用护理杂志,xxxx1,17(8):61

[2]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医学教育,xxxx1(5):11-13

[3]姜日平。访视护理现状与发展[J]。实用护理杂志,xxxx0,16(4):184

[4]施永兴,贺金仙。社区护理工作有效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xxxx2,37(11):887-877

[5]邝星弛。香港社区护理工作见闻[J]。xxxx护理,1999,:2137

[6]周莹。社区护理概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xxxx4,8

社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孙红娥,杨静.加强社区冠心病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1(07).

[2]陈敬欢,李玉莲,钟慕贤,邓群好.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社区护理干预[j].北方药学.2011(06).

[3]闻荣,黄小明,蒋其武,肖翔.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2).

篇6

[论文摘要]在大三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护理科研写作的团队小组,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护理科研的实践与论文的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高护理科研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 

 

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护理专业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来,我们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背景,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性思维。 

一、合作学习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基于我们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教学辅助背景所进行的学生护理科研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以社区点实践小组为基础,每个小组配备1名社区医护人员和指导老师,并以这个小组为一个科研项目申报学校课题,科研立项的申报人就是该小组的负责人。 

2.理论授课。(1)合作学习方法介绍。在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护理科研前,我们先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基本技巧的讲授和指导,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立自己小组的科研意向。(2)护理研究理论指导。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3)科研选题与立项指导。组织学生下社区见习,参观和收集与社区整体健康状况相关的资料,老师根据各小组的选题,征询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的意见,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最后指导老师根据课题的名称、任务、目标等提出指导性要求。 

3.研究实施。(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目标。在社区见习和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提出的社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向,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图书馆、社区老师咨询、社区人群走访等各种资源获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选出一个题目作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标。(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确定课题后,小组成员从针对课题立项申报到最后论文形成课题结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阶段任务进行具体的策划,当课题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那么该阶段负责的学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组其他成员就听从该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务,达到既分工又协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论文。当课题研究进行到最后时,要求各小组在集中讨论、汇合充实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汇报,再由指导老师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再进行积极修改最后形成论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自2006年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培养护理学生的科研与论文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中,共有数百名大三护理学生受益。几年来参与的学生共协助社区卫生服务完成了学校所在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农村合作医疗就医状况、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等多项调查,完成调查问卷数千余份,形成调研报告十余篇,编写了社区多种常见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册。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积累了资料和数据。许多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并在《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社区医学杂志》《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中外医疗》《全科护理》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近百篇。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1.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小组合作精神是一个集体团结的象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学科多元文化护理的发展,其交叉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日益突出,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错、相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面早已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当临床抢救生命,当我们进行护理科研,许多尖端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小组团队的攻关。为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为高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对护理学生的培养中不但要求培养的个体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护理技术、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和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研究的特征。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进行护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工作,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组团队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实际运作中,小组目标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杀个人目标。当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与小组团队目标同步时,必会推进小组团队研究的进程。这样的一致需要对共同目标的忠实和坚持。知识和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研究内部知识互相传递和积累的过程。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激励措施达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发挥团队成员个人的优势,达到团队内部的互助。在科学研究中护理一直是一个较弱的学科,为了实现护理学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研究的优势,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实现“1+1 >2”的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在护本生进行护理研究中的优势。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 ,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 ,教别人时的95%。那么在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互相学习、传递经验时学习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实践就是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传递经验、相互交流、相互质问对答,在辩论中产生新的思维和见解。(1)团队内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员的新知识、新思想,节省成员独自学习的时间,避免走弯路。(2)有利于在课题研究成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团队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努力,她的研究收获就会在团队中进行传播,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克服懒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学习。(3)每个人所学习获得的新知识在团队内的传播,有利于交换信息并进行深入讨论,对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难题能尽快解决,从而推进更深的研究,开阔更广的空间。 

4.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影响。合作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院科室之间、医生护士之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对护生的素质进行考察时对其合作精神也十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进行护理科研实践的锻炼,既培养了小组学生彼此相互宽容和谦让的意识又达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组的课题和论文的合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霖,袁长蓉,陈晓英,等.浅析《护理科研》教学与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篇7

今年本着“巩固优势,稳步发展”的原则,一年来做了能上能下下几点工作:

⒈兼顾新厦、主楼,全院一盘棋,尤其在新厦抓操作规范,实现输液反应“零”突破;抓查对制度,全年查堵药品质量漏洞例、一次性物品质量漏洞例。

⒉配合股份制管理模式,抓护理质量和优秀服务,合理使用护工,保证患者基础护理到位率;强调病区环境管理,彻底杜绝了针灸科环境脏、乱、差,尿垫至处晾晒的问题。

⒊从业务技能、管理理论等方面强化新厦年轻护士长的培训,使她们尽快成熟,成为管理骨干。今年通过考核评议,名副护士长转正、名被提升为病区副护士长。

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今年主持策划了“护士节”大型庆典活动,得到市级领导及护理界专家同行的赞誉;积极开拓杏苑报、每日新报、天津日报、天津电台、电视台等多种媒体的宣传空间,通过健康教育、事迹报告会、作品展示会等形式表现护士的辛勤工作和爱心奉献。

⒌注重在职职工继续教育,举办院级讲座普及面达以上;开办新分配职工、新调入职工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完成护理人员年度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率达。抓护士素质教育方面开展“尊重生命、关爱患者”教育,倡导多项捐赠活动,向血液科、心外科等患者献爱心。

⒍迎接市卫生局组织的年度质控大检查,我院护理各项工作成绩达标,总分,名列全市榜首。

7.个人在自我建设方面:今年荣获“市级优秀护理工”称号;通过赴美国考察学习,带回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总结临床经验,本年度完成成国家级论文篇、会议论文篇及综述篇。

作为护理部主任、一名光荣的****党员,我特别注重自己的廉洁自律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病坚持工作,亲自带领科护士长、护士长巡查各岗;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护理支部建设,发展的年轻党员梯队,现在新厦的赏员队伍已经扩大到余名,其中以年轻的临床骨干为主,使护理支部呈现一派积极向上的朝气和活力。

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护理水平的提高,得益于以石院长为首的各位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各级基层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明年护理部要创立自己的学术期刊,提高护理学术水平,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势,争取使我院的护理质量得到国际化认证。

篇8

为了隆重纪念“5.12”国际护士节,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深入开展,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激励全体护士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经研究决定,按照医院工作计划的要求,在全院护理岗位开展“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评选活动,于“5.12”护士节进行表彰。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目的,特制订本方案。

一、评选范围

本单位已经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且经护士执业注册,在岗且连续从事临床护理服务或护理管理工作一年以上的护理人员,尤其是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涌现的先进护士及护士长。

二、评选条件

(一)“优秀护士”评选条件

1.热爱护理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工作积极主动坚持在临床一线, 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与时俱进,能正确理解认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重要性,并能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促进护理模式改革、转型和发展。

2.刻苦钻研护理业务,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技术,能解决所在科室疑难和复杂的护理问题,业绩突出。在护理岗位上,近1年无发生护理缺陷、差错、事故,无病人投诉。

3.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体贴病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服务态度好,工作耐心细致,经常受到患者赞扬和好评。

4. 各病区参与评选的护士在临床第一线工作至少满1年,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称职,全勤。

5、近1-2年发表护理论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二)“优秀护士长”评选条件

1.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

2.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作风正派,群众威望高,具备护理学科带头人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3.认真学习贯彻卫生法律法规,在建立新的病房护理管理模式,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科护士使用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

4.对科内护理人员科学分工、合理安排,能充分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科室凝聚力强,医、护、患关系和谐。

5.科内特护、一级护理、危重病人护理、基础护理考核率≥90%以上。年内无护理并发症及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6.业务知识丰富,护理技术熟练,能对本科室业务进行指导。本科护理人员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理论,护理操作考试平均成绩分别达到80分、90分以上。

7.科内全年无因护理违纪受处罚,病人对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的满意率大于90%,零投诉。

8、近1-2年发表过护理论文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三、评选名额

各科按目前护理人员总数的20%以内进行评选,分组进行。分组情况如下:

第一组:产科、产房第二组:妇科

第三组:手术室第四组:儿科

第五组:护理部、供应室、儿保科、客服中心

第六组:管理组

四、评选程序及要求

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认真审核、严格评选、公开公示的方式进行,坚持评选条件,工作业绩突出,确实具有榜样作用。实事求是,严格把关,保证质量。不符合优秀条件者可以空缺、不能为了名额勉强上报。,充分发扬民主,确保评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真正发现、总结和表彰一批在护理工作岗位上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和典型人物。

(一)、“优秀护士”

1、科室评选(50分,其中科主任护士长评价20分,护士评价30分):所在科室公开评选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参加。各级护士长不参加病区“优秀护士”评选,参加管理组的评选。病区将初选结果、于5月 6 日上报护理部。

2、护理部初审(40分):护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对经科室评选出的人员进行初步审核。

3.医院审批(10分):由院领导对护理部初审后上报的人员选进行审批后,评选出的“优秀护士”填写《先进事迹材料上报表》并于5月9号上报护理部。

(二)优秀护士长

1、护理部评选(50分):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参与。

2、护理部初审(40分)

3、医院审批(10分):由院领导对护理部初审后上报的人选进行审批后,评选出的“优秀护士长” 填写《先进事迹材料上报表》并于5月9号上报护理部。

篇9

关键词:CGFNS资格考试,以患者为中心,跨文化交际

 

一、关于CGFNS和CGFNS资格考试

CGFNS全称为Commission on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即国外护士学校毕业生委员会,是设立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私立的非营利性机构。该委员会是在美国劳工部和卫生教育与福利部的要求下,由美国护士协会和全国护理联合会于1977年成立的.其工作任务是对国际上具有护士教育背景的毕业生进行资格审核,以确保合格的人选在美国通过注册护士执照考试(NCLEX– RN)后从事护士职业。目前,CGFNS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个考试中心,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也设有考点。大陆地区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均设立了考试中心。最新网上考试将于2011年3月首次进行,400多个考点的应试者在3月,7月,9月及12月五天之内的任何一天进行网考论文格式,在一年之内有两次机会可以参加考试。

CGFNS资格考试应试者应具备下列条件:具有高中毕业证书;具有国家承认的2年以上的护校学历;具有成人护理(内科和外科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和精神健康护理等临床理论及实习经历。CGFNS资格考试内容一般整合为4大类10小类, 其所占比重分别是:

(1) 安全有效的护理环境(Safety effective care environment) (12-24%),包括护理管理和安全及感染控制。

(2) 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保健(Health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12-24%),包括生长发育和疾病的早期预防及诊断。

(3) 社会心理完整(Psychosocialintegrity) (10-22%),包括应对及调节和心理调节。

(4) 生理完整(Physiologicalintegrity ) (31-55%),包括基础护理和舒适、潜在危险的降低、药理学及肠外治疗和生理调节。

二、CGFNS资格考试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CGFNS资格考试试题(以下简称CG考试)和中国护士资格考试试题(以下简称中国考试),CGFNS考试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CG考试侧重对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考查;而中国考试则侧重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的考查。

所谓整体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其核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整体的身心的高质量的护理[1]。CG考试主语大多为患者或者护士,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而中国考试主语大多为疾病,考查的是疾病的客观知识。比较下列两例:

① CG考试:A patient who has cirrhosis of theliver has been treated fo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hich of these menu choices,if selected by the patient, would indicate an understanding of foods thatare low in protein?

A. Fruit and cheese platter

B. Tuna fish and tomato sandwich

C. Vegetable soup and tossed green salad

D. Meat loaf with rice.

② 中国考试: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上消化道出血

B. 肝性脑病

C.自发性腹膜炎

D.肝肾综合征

E.肝肺综合征

(二) CG考试注重结合临床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测试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而中国考试更加注重理论考核,尤其考查学生对单个知识的记忆能力。

下列两例试题均是测试应试者是否知晓心衰病人的诊断依据或者临床表现,CG的选项是病人的主观陈述,而中国考试则是疾病的客观表达。应试者只需要单纯记忆单个知识点便可以在中国考试中选出正确答案,但要在CG考试中选出答案,则需要开动脑筋,将所学知识用于放在一定语境中理解才有可能。

① CG考试:Which of thefollowing statements, if made by a patient who is suspected of havingcongestive heart disease, would support the diagnosis?

A. “I sleep using two pillows.”

B. “My weight has gone down.”

C. “My ears have a ringing sensation.”

D. “I am not able to tolerate heat.”

② 中国考试:心力衰竭的基本临床表现之一是:

A.体重减轻

B.耳鸣

C.发热

D.端坐呼吸

(三) CG考试注重考查美国海外护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中国考试并未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

根据Chastain对文化的界定论文格式,广义内容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饮食文化、大众体育、流行音乐、习语、幽默、笑话、教育、大众电影、体态语、节假日、信仰等社会文化或语言现象;狭义内容包括文学、历史、政治、地理、经济、建筑、艺术、科技、宗教、哲学等文化现象[2]。美国是一个典型“大熔炉”,各个不同的民族种族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进行重新熔化和锻造,形成了一个具有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的新兴国家。美国多文化的典型特征决定了美国护士必须了解知晓各个不同民族种族的不同文化,才能护理不同民族种族的病人。而中国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但90%以上的中国人都是汉族,因此在中国考试并未特别列出文化考题对学生进行考查。例如:

CG考试:Whi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ould be essential in a culturalassessment of a patient?

A.How many times haveyou been married?

B.At what times do youtake your medicines?

C.Do you have anysiblings?

D.Are there foods thatyou cannot eat together?

三、CGFNS资格考试应试策略

根据CGFNS的以上特点,其应试策略可归纳如下:

(一) 鉴于CG考试侧重对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考察,中国应试者准备CG考试时务必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扬弃以疾病为中心,一切从疾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传统观念。如上述CG的第一个特点中的题例。问题:肝硬化病人选择的下列哪种食物是低蛋白食物?应试者不仅要知道患者应该吃那种类型的食物,更要具体了解应该吃哪些食物。护士应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应该方便患者,将详细信息告知病人。

(二)CG考试临床应用性强,注重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中国应试者擅长知识的记忆,但并不常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锻炼,这给做题时带来较大的困难。在应试准备时,中国护士应切实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分析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如上述CG的第二个特点中的题例论文格式,问题:下列哪项病人陈述可以支持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其答案全部为病人主观陈述,应试者不仅应知道心衰的诊断依据,更应该明白患者会如何陈述自己的疾病症状以支撑其诊断依据。

(三) CG考试注重对文化的考查,中美护理文化的差异,让中国护士产生困惑。因此,应多阅读美国原版教材或复习资料,在学习英语语言、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对美国文化知识的了解。上述CG的第三个特点中的题例就涉及到护理中的文化评估,问题:下列哪项是文化评估的基本内容?如果应试者不知道饮食是文化的一种,很有可能就选不出正确答案,导致失分。

参考文献

[1].外国护理学校毕业生委员会,美国CGFNS护士贷格考试指南:第5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l-5。

[2].侯建军,文化与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商场现代化,2007年7月(中旬刊)总第509期

篇10

护理论文写作格式指导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题目

题目是文章最重要和最先看到的部分,应能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最简明的提示。

1.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并紧扣文章的主题,要突出论文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作用。

2.字数不应太多,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3.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4.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括号或破折号另行书写。

5.若文章属于“资助课题”项目,可在题目的右上角加注释角号(如、#等),并在脚注处(该文左下角以横线分隔开)书写此角号及其加注内容。

6.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应附有英文题名,所有字母均用大写,放在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的下面。

二、作者署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要能反映实际情况。

1.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

2.研究工作主要由个别人设计完成的,署以个别人的姓名;合写论文的署名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学生的毕业论文应注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职称。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

3.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注上邮政编码。

4.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迅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电子信箱地址。

三、摘要

摘要是科研论文主要内容的简短、扼要而连贯的重述,必须将论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25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规定不超过15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

2.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显着性。

3.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写,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等作为文摘的开头。

四、关键词

关键词也叫索引词,主要为了图书情报工作者编写索引,也为了读者通过关键词查阅需要的论文。

1.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一般选取3~8个词,并标注与中文一一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每个词之间应留有空格以区别之。

3.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五、引言

引言(导言、序言)作为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1.引言的内容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3.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六、正文

正文是科研论文的主体,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别是方法和结果)还需列出小标题,以使层次更加清晰。

1.材料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需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对象、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等。

(1)如属动物实验研究,材料中需说明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类、品系、分级、数量、性别、年(月)龄、体重、健康状态、分组方法、每组的例数等;如属用药的临床观察,应说明观察对象的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例种类、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组方法、治疗措施、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标准)等。

(2)说明受试药的来源、批号、配制方法等,中药应注明学名、来源,粗提物应标明有效部位或成分的含量和初步的质量标准,若是作者本实验室自行提取的应简述提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