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十篇

时间:2024-01-30 17:55:33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篇1

关键词:话剧表演;细节

话语对于演员来说并不是单纯的音响,而是形象的刺激物。“当我们在舞台上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与其说是对耳朵说话,不如说是对眼睛说话。”在语言和动作幅度上,话剧要求合理地夸张,由演出的环境不同所决定的。如若不然,剧场的后排观众就会听不清楚,看不懂。要把内容通过声音传达下去,台词的抑扬顿挫掌握不好,观众就会觉得太平淡:也许演员自身感觉很好,但是观众根本就不知道演员在说些什么。这就要求演员要控制好气和息,气是声音的动力,声音发出时必须要有气息的支持,所谓“气由声也,声由气也,气动则声发,声发则气镇”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演员声音要清澈明亮、圆润优美、变化丰富,要有比普通人更宽更广的音域和音量,这样,才能适应多个角色之间的变换。演员要做到这点,必须坚持严格地训练。

一、语言使用技巧在话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话剧表演是依靠音乐、动作和语言等一系列元素而存在的艺术表演,在话剧表演中,不管是音乐,还是动作甚至语言等的使用都非常重要。话剧表演中对语言使用技巧的要求非常高,而话剧中的语言一般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之中,但却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语言。话剧的语言是以生活为基础,却是生活语言的升华。话剧表演中要求演员要掌握过硬的语言使用技巧,才能充分展现出话剧的魅力。

二、通过语言技巧,实现语言运用

台词除了要揣摩人物性格外,还有自己的表达技巧,如通过语调、语气、节凑、重音等方式,来表现剧中人物感情。语调变化各不相同,有抑扬顿挫,有轻重急缓,根据剧情需要要有紧有松,演员要把握剧情的节凑,并在人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语调的高低急缓来进行舞台处理。同时,演员的吐字要清晰,做到“字正腔圆”,给观众一种震撼力。当然这种语言表达与气息的控制和动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声音是通过气来传达的,因此,演员要加强自身的气的修炼,学会通过呼吸来进行换气。演员台词的表达也是要有节奏感的,要根据剧情的紧张舒缓来调整语言,使语言符合剧情和人物变化。在舞台表达中,演员还可以通过重音的方式来突出舞台效果。如演员想要通过质问的方式展现人物的愤怒,就可以将重音放在疑问词上,强化质问效果,引发观众共鸣。在日常的训练中,演员要加强语言技巧的训练,首先要保持一副好的嗓音,其次,在语调、语气、节凑等方面加强练习,使语言表达与人物形象相结合,更好展现剧情变化。

三、提高话剧演员语言表达技巧的方法

1、话剧演员需要进行最基本的语言训练。语言表达技巧是话剧演员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首先话剧演员必须保证吐字的清晰度,保证观众能够听清楚。此外,话剧演员还应该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方言,以便于能够适应话剧表演的需要。最后,话剧演员还应该对一些传统的话剧剧目进行表演,从而达到对自己语言表达技巧进行锻炼的效果。例如,《雷雨》《牛虻》等都是我国话剧表演当中的经典剧目,通过对这些经典剧目进行学习,使话剧演员能够体会到话剧表演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2、通过演出对表达技巧进行实践。当演员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之后,演员还应该主动参加一些演出活动,使话剧演员在这些演出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演员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够积累一些表达技巧。同时,舞台表演也是对话剧演员心理素质的一次有效锻炼,在话剧表演中,话剧演员在舞台上往往需要面对台下所有的观众,如果出现心理紧张的现象,那么就会使表演效果大打折扣。最后话剧演员还需要学会与台下观众进行交流,把握住台下观众的情感变化,并且能够根据台下观众的情感变化而对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3、话剧演员需要深入到生活中进行学习。话剧来源于生活,只有亲身经历过一种环境之后,话剧演员才能够体现出一种真实的感受,从而在话剧演出当中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因此,话剧演员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需要深入到生活当中。

总而言之,话剧中艺术语言表达称为台词,而台词又包括独白、对白、旁白和画外音。话剧演员要想能够突出语言在话剧中的作用,用语言来演绎剧中角色,就要认真揣摩台词,理解台词的意思。语言是话剧表演的重要支柱之一,演员要熟练掌握台词,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并运用一定的台词技巧,为观众塑造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篇2

二,您可以多认识一些知识丰富的网友,和曾经为你解答过问题的网友经常保持联系,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向这些好友询问,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

三,该自己做的事还是必须由自己来做的,有的事还是须由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别人不可能代劳!只有自己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别人只能给你提供指导和建议,最终靠自己。

语言表达过程,实际上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说话过程就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因此,从思维到语言的转化过程十分重要,进行这方面的基础训练,有利于即兴说话的良好表达。

口才训练班可以考虑精英口才训练秘技套装,是现场培训的视频,几百元能买到几千元的现场培训视频,很值了吧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多说多练,敢说敢练,能说能练,好口才自然而成!

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问答题

什么是口语?简述口语表达的特点。

答:口语就是口头上使用的语言。

口语表达的特点:语言形式的独特性;具体表达的语境性;交际内容的随机性;交流过程的主动性;实际应用的广泛性。

2、简述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

答:口语表达的形式很多,基本可以分为常用口语和艺术口语两类。常用口语包括论辩、辩护、诡辩、演说、交谈、报告、讲话、发炎、宣传、座谈、复述、朗读、播音、讲解、问答、对话等等。艺术口语包括朗诵、相声、说书和讲故事等等。

3、什么是口才?简述施展口才应具备的素养。

答:口才就是口语表达的才能。

施展口才应具备的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综合的才能;广博的学问见识;深厚的情感体验。

4、简述提高口语表达的基本途径。

答:基本途径:做一个好听众;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培养善于应变与诙谐幽默的应对技巧;重视态势语的训练;塑造美好的声音。

5、简述普通话语音流变的类型。

答:其类型有变调(包括上声的变调、一的变调、不的变调);轻声;儿化;“氨的音变。

6、略(教材第19页)

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问答题

1、举例说明朗读和朗诵的区别

答:区别:在表现形式上,朗读完全靠声音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一般需要脱离书面材料,而朗诵是表演给人听和看的,可以眼神、手势等配合,要求脱离书面材料;在内容的表达上,朗读仅要求对作品内容进行正确的表达,而朗诵不仅要表达还意味着对作品进行解释;在选材的角度上,朗读材料大多选择实用性的而朗诵大多选择文学味浓厚的材料;在表达者的角度上,朗读者一般在课堂、会场等地读书面材料,而朗诵是朗诵者对所读作品的“积极的创作态度”。 举例(略)

2、举例说明读诵的作用

答:宣传鼓动,启迪民智;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帮助学好普通话。举例(略)

3、简述读诵的技巧。

答:气音、颤音、拖腔、泣诉、笑语、拟声。

4、拜访和接待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拜访要注意: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做好准备工作;如果作了不速之客,要致以歉意;不要忽略对主人亲属的适当交谈;多人拜访要避免一个人抢话;对主人的敬茶、敬烟表示感谢,抽烟应征得主人同意;遇到另有来客,前客让后客;把握辞行时间,讲究告辞方式。 接待要注意:正确使用接待敬语;热情不失礼节,婉转不失身份;符合礼仪要求,恰当使用接待礼仪。

5、简述介绍他人的顺序。

答:介绍的顺序:如果性别不同的两个人,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如果男士比女士年龄大很多,则应把女士介绍给男士;如果不同辈份、职务的两个人,应先介绍晚辈给长辈、下级给上级;介绍一对夫妻,一般应先说丈夫后说妻子;两个团体相互介绍时,一般只介绍带队的、职务高的;如果把个人介绍给很多人,要先向全体介绍个人的姓名、职业,再按次序一一向个人介绍;如果向大家介绍新来的领导等,只要把这个人介绍给全体人员就行了。

6、简述交谈的特点及技巧

答:交谈的特点:对等性、话题灵活性、口语化、听说兼顾。技巧:热情专注、因人而异、善于倾听、保持谈兴、巧妙转移话题、善于提问。

7、简述赞美和批评的技巧

答:赞美的技巧:自然真诚、措词得当、深入细致、讲求技巧。批评的技巧: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因人而异、营造良好的批评气氛、选择合适的时机。

8、简述安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答:安慰的技巧:真心诚意、适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有耐心。注意事项:不要自我为中心、不揭人短、不给别人增加紧张感、不要勾起别人伤心的回忆、不嘲讽指责对方。

9、举例说明怎样拒绝。

答:直言拒绝、婉言拒绝、沉默拒绝、回避拒绝。举例(略)

10、略。

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一、问答题

1、简述服务语言的基本要求。

答:称呼恰当、简明扼要、清晰准确、用词文雅、态度和蔼、句式和语调合适、通俗易懂。

2、举例说明柜台服务的语言技巧

答:打好招呼、根据销售时节选择合适的语言、善于介绍商品、准确解答顾客的各种提问、礼貌送别顾客。举例(略)

3、举例说明餐饮服务的语言技巧

答:简洁明了、委婉灵活、声音柔和、吐字清新、使用普通话、服务要有“五声”。 举例(略)

4、举例说明宾馆服务的语言技巧。

答:委婉灵活、幽默。举例(略)

5、简述推销口才的基本原则。

答:热情诚恳、灵活变通、幽默风趣、利益吸引。

6、谈判中语言方式的最佳运用有哪些?

答:简练、委婉、幽默。

二|、写作题(略)

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问答题

1、简述演讲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答:包括语义和语音表达要求。语义表达要求:准确铁锹、简洁明快、通俗平易、语言质朴、形象生动;语音表达要求:嗓音洪亮圆润不求夸张、吐字清晰有力连贯流畅、节奏分明适度变化有序、感情充沛真挚身心投入。

2、、简述在演讲中怎样克服怯场的情绪。

答:要有强烈的成功欲、要有充分的信心、了解听众熟悉环境。

3、简述演讲稿的特点。

答:针对性、可讲性、临场性。

4、简述演讲稿常用的开头、结尾方式。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篇3

摘要:新闻采访技巧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对于整个新闻采访来说都十分重要。本文从采访的前的准备工作、采访中的交流与记录以及采访后的验证求实这几方面对新闻采访的技巧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闻 采访 技巧

采访的技巧即是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运用的一种灵活多变、新奇巧妙的访问方法,它能够帮助记者了解真相、采集真实材料。记者如果掌握了采访的技巧,那么采访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并且采访的气氛也会十分融洽,最终获得真正有用的新闻素材。记者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当学习非常多的综合学科的知识。作为一名记者首先应当具备发现新闻的意识,培养对新闻的敏感度。留意生活中点滴的小事,积极搜集新闻素材。接下来就是要锻炼笔头上的功夫,记者的写作功底一定要扎实,要做到将所见所闻如实地告诉观众,而这一过程并不需要十分华丽的词藻。在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的同时更要注重道德修养,并且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记者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慢慢形成的,这种素质的积累。现如今越来越注重特色和个性,记者要做到不仅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并且要培养记者的个性化魅力,充分拓展自己的个性。因为这是新闻记者走向成功的关键,更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1 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采访前,我们应当首先了解被采访者,积极搜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待我们获得大量资料之后,我们就要根据实际和工作经验来设计提问方案和制作采访提纲。把采访方法、采访过程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阻力或问题等做好充分的考虑和准备。另外,做广播录间报道以及电视现场报道的记者还应当逐一检查采访的设备如灯具、话筒、录像机等,以免在现场出现纰漏,提高采访的效率。

2 采访提问要讲究技巧

2.1 采访中提问的技巧:首先,应当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因为这是与被采访者顺利交流的前提。记者应当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具备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才能快速地使被采访对象放松进而敞开心扉。在面对被采访对象的时候,应当做到不卑不亢,使谈话平等地展开。同时,在采访时尽量营造一种和谐的采访气氛。提问的问题应当具体,不要太笼统和抽象。我们记者应当钻研提问的艺术, 使被采访者与我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文化思想的碰撞,使采访过程开展顺利。其次,应当合理地分配提问。在采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为了一个真相而引发产生很多的提问,这时要注意所提的问题应当简明扼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并且提问的方法要得当, 因为只有被采访者和记者的对话和谐,才能使采访活动顺利进行。再次,应当注重采访时提问的方式和类型。记者采访时的提问,是对记者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社会活动能力和政治立场的综合考查。采访中提问的方式包含侧面问、面对面交谈、书面采访、体验式访问、隐身采访以及电话采访等。采访中的提问可以分为引导性提问、正面提问、假设性提问、激将法式提问和追问等。

2.2 掌握采访中的语言技巧: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始终使自己处在采访的氛围之中。针对不同的人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学会随机应变、灵活变通。例如采访农民,说话就得通俗易懂,最好从生活状况、种的庄稼、家庭情况等家常事入手来了解农民的语言习惯,并慢慢引导,使采访顺利进行;采访工人、教师或者公务员等, 就要先了解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以便使交流和谐。其次, 应当把之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设计出能够打动人心和触动被采访者兴奋点的问题,使采访过程按预想的思路进行。有的采访对象紧张,我们应当对其巧妙的引导。再次, 应当从语言上给予采访对象充分的尊重。无论是领导,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平等的对待。

3 采访要善于倾听

记者的采访活动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交性,应当启发和耐心引导采访对象进入采访的主题。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不要轻易打断对方说话,最好等对方把话讲完后再转移话题。但在采访中也要学会插话,这种插话是一种艺术,它是为加深听众的印象而对重要问题的重复和强调,同时也是防止采访对象偏离主题,纠正对方的口误,或是及时改变话题的有效方法。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当学会倾听。在倾听对方的讲话中发现问题,很快地从采访对象的叙述中寻找到新闻的亮点。记者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使他们敞开心扉。

4 采访要做好采访记录和验证求实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大都采用笔记、心记或是用录音笔、录音机采录。一般在采用笔记时,不要机械性地、全部地记录,要对采访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挑选对话的关键和重点快速记录。其中,必须把事件的人物、地点、时间、前因后果、关键数字和采访对象重要的讲话认真地记录清楚。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如果遇到一些记录不准确、不清楚的情节或事实,此时就需要记者在提问的过程中核实验证。不过验证要在采访对象不知不觉中进行,整个过程最好巧妙、自然,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呈现出来,让对方无所适从。

5 结语

总之,只有熟练掌握并成功地运用采访技巧,才能使采访更加深入、细致、全面地进行,进而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文字。只有不断地对采访技巧进行摸索和尝试,才能使采访进行地顺利,使报道锦上添花,最终出色地完成采访任务。

参考文献

[1] 宋兴明.民生新闻采访线索的获取途径[J].今传媒,2008,(06).

[2] 任庆,吴朝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J].青海社会科学,2006,(06).

[3] 罗筑娟.解读采访对象的身体语言[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4] 杨林斌.“你问的刚好全世界都关心”――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J].中国地市报人, 2011,(08).

[5] 肖鲁仁,肖灿,欧阳世芬.如何培养学生的经济新闻敏感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篇4

【关键词】语音技巧; 语音; 语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18-02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在学生听力、口语和笔试上都有所体现。的确,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了,但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并做到声音美、语音美的学生,却少之又少。这就涉及到我们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语音问题,同时也对英语语音教学发出了挑战。

1 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重音与节奏问题。许多学生不会弱读、连读,而是受汉语影响,把一句话中的每个单词都读得很响亮,听起来非常生硬、不自然。有些学生在跟老师或从词典上学会了一个词的发音之后,从此便固守这个最原始的发音,永不变化。其实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一个词的发音在句子中会受到前后音素的影响,当一个词前后相关的词发生变化时,这个词最初的发音有时会有一些拼读上的变化。有些学生在朗读英语时常常显得嘴巴忙乱,费时,费力,还读得不好听,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观察这种发音上的细微变化。

1.2 语流问题。一个句子中的重音比较多时往往会影响语速和语流,学生要模仿录音完成朗读任务,就必须赶时间,结果造成朗读时或含糊其辞,或跳读、漏读,影响了表情达意。

1.3 语调问题。语调是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和感情的。很多学生不能做到使用正确、自然的语调来传递交际信息和表达交际意图。

针对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语音问题,语音教学必须改变现状,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笔者认为,教师不妨从传授英语发音技巧入手,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交际环境,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选用适合该语言环境的语音语调,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英语发音技巧有以下几点:

词调

英语中的每一个词都是有调的,词调与重音的关系十分密切,单词的重读音节往往是高调音节。单音节词在单独发音时一般用降调。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在单独发音时,如果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词调一般应该由高向低;如果在最后的音节上,一般应该由低向高;如果在中间的音节上,一般应该由低向高再向低,呈波浪形。例如:

parent [''''pεrnt]

redeem [rI''''dim]

California [kl''''frnj]

失去爆破

英语中有6个爆破音。在朗读和说话时,常常会出现一个爆破音的后面紧跟着另一个爆破音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爆破音不发生爆破,发音器官只做好这个音的发音姿势,稍稍停顿即发后面的爆破音,这种发音现象称为失去爆破。例如:

sit down

a bookcase

失去爆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发音技巧,掌握了这种技巧可以使我们的英语讲得轻松、省力,同时还流利、动听。

连读

在英语的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时会因关系密切、读得紧凑而产生前后两个词的拼读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连读。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连读是讲话或朗读时一种很自然的音素连接现象。连读时不能读得过于生硬,两个音相拼时很像读一个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连接音节的轻重一般依据后面紧接的一词的重音而定。例如:talk about 中的连读音节不重读,因为后面被连读的音节不是重读音节;get even和Good evening中的连读音节一定要重读,因为后面被连读的音节是重读音节。有的连读音节可以依据情感变化决定其重读与否。例如:Stand up! 在一般的情况下被连的音节可以不重读:在表示强调或比较生气的情况下可以不连读。

掌握连读技巧十分重要,它不但可以使一个人的英语听起来轻松、流利、悦耳,还有助于提高听力。许多中学生听力上的困难都是由于没有掌握连读技巧,把单词的连读误以为是生词而造成的。

句子重音

语言表达有书面和口头之分。当朗读或通过口头进行表达时,句子中的词常常会有轻重之分,这种现象被称为“句子重音”。从理论上讲,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实义词在句子中应该重读,介词、冠词、连词等虚词通常不重读。例如:

‵Open the ‵window.

He ‵always ‵goes to ‵big ‵parties and ‵meals on ‵weekends.

在实际朗读或交际中,上述第二句中应该重读的六个词不可能全部重读,因为重读需要较多的气息和时间,一句话重音过多会影响语言的速度,使说话的人过于疲惫。因此说话的人应该有选择的重读这一类的词。例如:

He ‵always goes to ‵big parties and meals on ‵weekends.

或者:

He ‵always goes to big ‵parties and ‵meals on ‵weekends.

代词一般情况下不重读:

I ‵told him to ‵see her.

表示强调时可以重读:

It’s ‵him not ‵me.

句子重音可以因说话者的意图而有很多变化。句子重音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节奏

当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以上的重音时,重音与重音之间无论有多少弱读音节,它们相隔的时间基本相等,这种现象称为 “节奏”。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节奏。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十分相似,英语的节奏由众多重读和弱读的音节组成。我们用O表示重读音节,o表示弱读音节。当句子中出现两个以上的重音时,节奏比较明显。两个重读音节之间的节奏是一拍。例如:

OooO—Take him away. Do it again.

OO—Get out! No Way!

语调

在英语的说话和朗读中,不但要注意句子的重读、音的长度、音的变化,而且很重要的,是要注意一个句子或一个短语的语调。英语的语调就是说话时调门的上升或下降,声音的高亢或低沉,调门高的音往往比较响亮。语调和句子重读一样,影响到说话人所表达的意图。有时同样一句话,如果用了不同的语调,就会给听的人以不同的理解和感觉。例如:

Yes. 是的。

↗Yes? 是吗?

在这里用降凋说“Yes”时是一种肯定的语气,用升调时就表示疑问,或期待对方再往下说,等于Yes, I’m listening. What do you want to tell me? 所以说,讲好英语的第一要素是语音语调准确。只有准确,才能有效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语音语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话语交际的成功与否以及交际效果的好坏,因此,语音是外语学习的首要内容。语音训练不仅要力求单音准确,还要注意重音、语调、节奏和语流是否正确。所以教师应通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音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采用有意义的语句或语段的模仿和训练,帮助学生奠定语音语调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创设交际情景,引导学生在交际性学习生活中感知和模仿语音语调,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当然,语音语调的进步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星期,或一两个月就可以见效的,它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与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成就属于那些在崎岖小路上不断攀登的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董爱国 2008. 《实用英语语音教程》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篇5

关键词: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教学方法 技巧 阶段引导

听说是英语听、说、读、写、译中的两大要素,也是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主要体现,但当前大学英语的听说课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生们在经过了小学、中学阶段的应试英语学习后,对于书面性的英语考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但当进入大学后,英语学习又加入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听说环节,则使他们在面对这以全新的英语课程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无从下手;同时,听说课程由于受学时少、课堂模式固定及应试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实际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从听说本身的特性入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侧重于不同的教学重点;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同的带有技巧性的练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规律,培养兴趣,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听说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乃至英语水平。

一、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问题

1.由中学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书面”学习英语阶段,对于要求他们手、眼、口、耳同时协调的听说课程难以适应。在听说课上,学生对于要求他们即时反应的“听”与“说”措手不及,而且对于用自己不太擅长的英语口语来回答问题,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无法克服羞怯心理而宁愿选择沉默。

2.听说课程中部分教师依赖既定的教材,上课的内容和步骤也完全按照教师手册按部就班。在一方面,教师固然可以掌握上课节奏;但在另一方面,这会导致教师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和内容施教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从而也很难有更多时间来针对学生的实际反应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3.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目前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听为主,说为辅”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听为主”中,又大多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目标。因此,听力训练基本等同于听力测试,这使得听说课变成了听力课,而听力课又变相成为了四、六级听力测试课。这种以进行大量强化训练为方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听说教学,从根本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无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听说技巧

听与说是英语作为交流和沟通手段的两大翅膀,必须同时发展、互相协作,才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真正腾飞。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要素中,听说有许多规律和技巧可循。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学习技巧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听说技巧引导和学习。

(一)第一阶段

在进行听说训练之前,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和学习纯正的英语会话和语言表达方式,如语音、句型、习惯用语等。在听说中,语音规律是许多学生所感到陌生的。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汇总英语语音中的连读、同化和省音。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而典型的词组,如“come in”,“half an hour”,“School is over.”;“give me”,“you’d better”,“Good night.”。通过让学生反复、大声地朗读这些词组来熟悉并记住这些语音的发音规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这些“奇特”英语的魅力,并在以后的阅读中也有意识地发现并运用这些潜在的规律,通过朗读纯正英语达到自己说纯正英语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练习说绕口令也可以帮助学生开口说英语、练语音。绕口令单词简单,词音相近,熟练地说绕口令能逐渐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

口语语音过关了之后,教师可以将此阶段听的重点放在稍复杂的重点句型和条件描述上,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听边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播放一则英语广告或较短的宣传片,用“看”影像来带动“听”;再要求学生在这些句型的模式下用一两句话描述所看到、听到的内容。通过这些“说”与“听”中由简单规律到复杂句型的引导使学生快速地完成听说学习的入门过程。

(二)第二阶段

在学生能听懂并熟练使用词组和句型后,听说的教学重点应慢慢转移到短对话和短篇幅的介绍和描述中来,多媒体的使用也可以逐渐减少。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不同的生活场景对话,如超市购物、机场登机、赛场解说、公司工作、餐厅对话,以及介绍性的片断如国家地理等,内容越丰富就越能使学生接触到真实而全方位的英语。在此过程中,听懂的关键是抓住其中的主要信息。同时,由于篇幅加长,就更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漏听一句就有可能造成重要信息的缺失或错误;听的时候还需要边听边思考,因为主要信息可能不是以一句完全的句子出现,而是多个信息综合累加的结果;听时要跟上说话人思维的展开,理解话语中的前因后果;在遇到转折、递进和时间先后等句子关系时,更需把握好语句的重点,在练习过程中逐步熟悉英语的话语习惯,正确理解委婉、迂回的表达方式。

口语教学在此阶段可引导学生朗读简单课文并逐渐模仿对话,在模仿对话时要求学生尽量把真实的感情带入其中。对学生来说,英语口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心理障碍,而妙用两种开口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障碍:其一为朗读。大声读对于开口说起着克服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的作用。引导学生大声阅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另一种则是模仿对话,这可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语言对话场景中,从而逐步实现用英语进行交流;而在模仿的过程中,有一点技巧非常重要,即不光模仿语音,还需模仿人物感情。也就是说,模仿也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语言在不同情境、不同心情下是千变万化的,而带有感彩的语言才能称之为“话”。如果只模仿语音而不带感情的话,那么说话人的角色只能是一台语言机器:语音标准,语调平淡,声音没有起伏也毫无生机。

(三)第三阶段

在完成了短对话和短材料的听力和口语模仿训练后,听说的技巧教学重点就可以进入较长篇幅的材料中了。在此阶段,由于材料篇幅进一步加长,听力技巧引导可以着重于加强记忆能力。加强记忆能力并非要求学生做到过耳不忘,记懂听力材料中的所有句、词。此时的听力技巧应从前一阶段的捕捉关键词提升到抓住长篇材料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通常不会突兀且单独地出现,其前后会有语句来进行强调、烘托和论证。因此,即使没有及时抓住中心句,也可以从前后不断出现的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等得出一个相同的观点,即中心思想。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多个方面,那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速记。速记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录下某些内容或方面,作用是便于事后回忆,因此并无固定格式;内容可以是字、词,甚至是自己熟识的符号、标记。经过一段时间的技巧性练习之后,相信学生的手、眼、耳之间的配合在听的过程中会越来越默契。

此时的口语也应从第二阶段的模仿转入第三阶段的创造性的个人观点的表述。口语技巧训练可由复述开始。复述是将听过的录音或读过的材料重新叙述一遍。虽然说的内容是给定的,但是学生面临到是比模仿和背诵更高层次的挑战。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句表述,这也意味着需要自主选择、排列、组合语句。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口语练习由复述转为对相关材料发表个人观点,并加上简短的阐述。通过这些阐述来论证、强化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和态度必须是主观的、带有倾向性的。此时学生需要做的不光是决定“怎么说”,还要决定“说什么”。在此基础上,可再深入进行两人或多人一组的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需要用英语进行即时的连续交谈。而在这些小组交谈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交谈的技巧:如当别人说话时要用心倾听;对话是必要的眼神交流是对对方的尊重和获取信息的渠道;遇有不知如何表达的单词可进行简单解释或描述,避免尴尬;对话中要学习使用西方委婉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口语更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等。通过这些技巧练习,学生的口语会有一个实质性的进步。

英语学习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知识积累,这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同阶段的英语听说技巧练习只是英语学习诸多环节中的一个。它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运用听说不同学习阶段中的技巧和诀窍,来帮助学生摸索和掌握听说学习的规律,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正如贝尔纳曾经说过,“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篇6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下面我将从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原理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方法、技巧。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把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之为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要学”所引发的。在小学的众多课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需要能浅层地体现出“我要学”的动机。在课堂中,教师一定得把学生这种本能、浅层的学习动机加以煽动、引导、组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如教师不在语言上进行艺术化的思想教育和煽动,任其自我放矢,这种本能的学习动机很快会消失,并且产生负面影响。

一、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是在遵循一定规则下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创造性综合运用多种学科、语言表达方式的产物。它的表达效果的提高必须通过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这种课堂语言的艺术创造,必须重视创造性地综合、灵活运用和优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的需要,表达策略的需要,语境的需要和课堂环境的需要。做到因人、因事、因境、因时而异。它的表达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朴实明快法:

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其具体表现在:话语质朴、丰富自然、通俗坦率、真实可信、简洁明确,语不惊人,但立意深远。

2、超常变序法:

即指在用语和确定词序及语句结构上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选择和变化措施,使语义超常出新或发生质变,语言所强调的重心发生转变,造成一种出任 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有新角度,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不同一般的见解,有效地点化和启迪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心理准备状态来安排和设计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鞭辟入里地叙事说明,使学生欣悦 。

3、反复冗余法:

根据口语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有意采取词语、句式结构上的反复、重叠,增加语言的“冗余度”,以突出重点,强调要害,加深印象的一种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途中的技巧时,教师反复几次提醒:同学们看到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再比较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大腿的动作是否标准,小腿的动作是否标准,脚的动作是否标准,摆臂的动作是否标准,身体的倾斜度是否标准。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自觉性和模糊性而说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玩”和学习只要能行这样半桶水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反复多次地提醒,反复多次地使用“是否正确”一词语,就是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民主重视。

宽泛模糊法:

美国查德教授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语大部分是模糊集

的名称,如“多少、少数、大多数、比较好、相当好等树词和程度词”。这并不与“语言表达要明确精当”的要求相矛盾,科学地运用模糊语言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交谈策略,有利于教师在眼前认识尚不清楚或一时间无法找到答案时机智地巧将问题度过难关。

二、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技巧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班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即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有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

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回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回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态势语变化技巧

也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这一语言在体育课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饿语言要做到自然和谐,入情入理,传神入化,优美高雅,动听而富有启发性,仅依靠丰富的词汇和发声技巧还不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生动、准确、明了、自然、恰当地表达情意还需讲究态势技巧。

在体育教学中,态势可分为情感态势和教学态势。课堂饿情感态势是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的隐含的思想感情,是极其丰富饿微妙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神色变化都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对人的心理产生某种感示,比声音先一步在听者心理形成心理视觉形象,从而对有声语言起到铺垫强调或替代作用。教学态势,也就是我们在体育课堂中所将的示范教学。是体育课区别其它课目的标志之一。在别的课目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黑板、电化媒体等把内容形象化传授,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儿童的基本上是处在一种表象思维上,我们教育者只有把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难学的内容形象化才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体育课中的教学态势在教学任务上占很重要的地位。你的一招一式,一招手一投足,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态势必须要求很严格。如在途中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口若悬河的语言外,同时教师本身要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更加通俗易懂,根据学生在走和跑中一些常见的不标准动作,示范出标准动作,模仿出不标准动作,加以比较,让学生记忆深刻。

因此,教师要赋予态势以艺术魅力,有个总要求: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篇7

关键词:推销;职业技巧;交往技巧;面谈技巧

一、人员推销的基本理论

很多大企业的老板都是从推销开始做起的,例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是一开始拿着电脑四处推销他的网站,又如IBM创始人也是个很好的推销员,不管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推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成功的推销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益更是锻炼自己提升自我空间的有效途径。

1.人员推销的概念。人员推销是指公司或者企业通过指派推销人员和一个和多个潜在顾客交谈沟通,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使顾客对推销的产品感兴趣,促进和扩大推销。人员推销包括推销人员、推销对象、推销产品三大基本要素。

2.人员推销的特点。(1)人员推销具有针对性。人员推销区别与其他方式的推销便是其良好的针对性,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推销对象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的推销方法和技巧,这样做不仅是为顾客“量身定做”更会使推销的成功率大大增加。(2)人员推销的时效性。很多推销不成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顾客改变了主意,而使他们改变主意的时间却是我们没能够及时完成购买这一环节所造成的,而人员推销却不会存在这一不足,因为它需要推销人员与推销对象面对面完成推销到购买的整个过程,可以在推销现场完成推销后立即成交。(3)人员推销可以在推销现场得到推销对象的信息和反馈,知道他们对产品的看法和意见,对于以后的推销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4)人员推销需要做的还有售后服务,受顾客喜欢的推销往往都伴随着周到的售后服务,这样既使顾客感到诚意有维护了良好的销售关系,有利于发展新客户。(5)人员推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对于每个推销对象只有花时间去了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人员推销的步骤及类型。(1)人员推销的步骤。人员推销需要收集客户资料、准客户开拓、寻找购买点、安排约访、接洽、介绍、应付异议、成交、售后服务九个步骤。(2)人员推销的类型。人员推销有四种类型:直接面对推销对象的推销;通过零售店来进行人员推销;稍大型的像批发商会大量地派推销人员在指定区域来推销产品;还有一种是生产厂家会雇佣大批量的推销人员通过中间商来推销其产品。

二、推销人员的基本素养

1.推销人员的职责。作为一名合格的推销人员最基本的就是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推销就是指推销人员使用方法和技巧,令推销对象自愿地购买某种产品或劳务,以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的物质需求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推销人员应该谨记:收集材料、探寻、沟通、推销、协调、服务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2.推销人员的职业素质。推销人员的职业素质基本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四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推销人员的心理素质可以直接影响推销的成败,而如果业务素质不合格,推销也很难成功。在推销初期会有很多人都心里惧怕,担心自己张不开嘴,害怕对方拒绝自己,其实,被拒绝是每个推销人员都会经历的事情,而且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课程。“推销就是遭到拒绝后的坚持不懈”这是齐藤竹之助说过的一句话,而他也凭着这种意念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世界上寿险业的首席推销员。在具备了心理素质同时,业务素质也不可忽略,业务能力则是当中最重要的因素,成功的推销人员往往都具有优秀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能够察言观色随机应变,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更好的推销氛围,而正是这种良好的推销氛围会使你的推销不成功都很难。业务素质还包括你的服务,在推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类型的推销对象,有些顾客会表现出对产品漠不关心的样子,这类推销对象对产品和推销人员均不关心,对于这类推销对象成功推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服务态度上丝毫不可懈怠。又如有类推销对象只关心产品,对推销人员并不关心,甚至有些排斥,这时推销人员要做的就是首先介绍并推销一下自己,消除对方的排斥和反感,之后再推销产品。总而言之,面对不同类型的推销对象要懂得“因材施教”,态度要友好!

3.推销人员的基本礼仪。首先最主要的就是初次见面的“面”,推销人员应该穿着得体,发型、妆容、饰物及随身携带的办公用品都要适当。如果是男推销员,要穿白衬衫,打领带,皮鞋,配深色的西装最好。如果是女推销员,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不要给对方留下轻浮的感觉,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推销人员的服饰尽可能与要走访对象的服饰吻合。

三、推销人员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1.交往时的电话推销技巧。如今大家生活的时代早已信息化,电话推销以其低廉的成本和覆盖率广的特点成功受到各大企业的青睐,当然,还有很多推向对象对于这种推销方式并不买账,但是电话推销仍然依靠便捷、信息量大等多个显著特点成为诸多企业的宠儿,推销产品的必用方式。很多企业也都相应的成立了专业的部门团队。而一个专业优秀的推销人员不仅要自信、热情、更要会认真聆听,记录下对方的信息。绝不盲目随意乱拨电话。(1)电话推销的基本技巧。首先电话接通后要告知对方自己是谁,打电话的原因。先取得对方的信任,注意语速不宜过快,尽量简单明了的介绍产品特色,不是必须的情况下先不要透漏价格,一定要强调“自愿购买,无强制性”及时提问,让推销对象可以多说话。(2)电话推销的细节掌握。电弧推销其实是构建了一个声音的虚拟世界,但通常很多人都不太信任电弧推销的,那我们要怎样发挥自己的能力来获得他们的信任呢?掌握好打电话时的节奏是很重要的环节,其次,我们要学会训练和控制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加悦耳和吸引人,更加有亲和感。最后在打电话的过程中要学会多夸奖对方。

2.交往时的接近技巧。推销接近是指推销人员为了进一步推销,对推销对象进行的初步接触或再次访问,其目的是为了让推销对象对推销的产品和推销人员产生兴趣,同时,也从中更多的获取对方的信息,了解对方的需求,为可以面试做足准备。(1)交往接近前的准备。对于个体顾客来说,要了解一些基本内容,如姓名、年龄、家庭情况以及购买需求内容如购买动机、需求特点及购买能力等。对于团体顾客来说,要知道单位名称、管理体制等基本信息、生产经营情况、组织情况、财务情况、购买行为情况及关键部门人物等内容。(2)接近推销对象的方法。接近推销对象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介绍接近法和产品接近法。介绍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通过自我介绍或第三方介绍认识,从而接近推销对象的方法。可根据介绍载体不同大概分为自荐和他人介绍。自荐则需要通过身份证、名片等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来获得推销对象的信任,当然还需要其他方法一起配合使用。他人介绍则是说以前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朋友等转介绍接触到了全新的客户的方法。而产品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通过自己所推销产品来接近推销对象的方法,从而获得进一步面谈的机会。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客户更了解产品还能给顾客更多的刺激感和新鲜感。

3.交往时的面谈技巧。①面谈前的准备工作。包括:(1)收集材料,充分了解顾客的基本情况、需求并且熟悉产品或服务。(2)制定面谈计划,包括面谈的目的、要点和预期评价。(3)做好面谈的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自信、诚挚、谈吐举止适当,认真检查推销要用到的物品。

4.面谈中推销人员应注意的事项及原则。在面谈的过程中,始终都要保持礼貌尊重的态度,而且要做到打一场有准备的仗。小心不要让顾客通过你价格上的让步看出你的目标,反而是要让那个对方更了解你让步的真正用意。万不可降的一步到位,让步不能太快,更不能免费的让步。而对于对方的一次性杀价和“威胁”更不能被吓倒,要冷静、沉稳。不要让对方牵着走,要掌握主动权。

在面谈中要谨遵四大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推销产品的功能特点、推销对象的购买需求、面谈的分为特点);参与性原则(喜欢自己的工作和推销对象,并且要拥有足够的产品和企业知识);鼓励性原则(多吸取推销对象提出的建议与其建立友好关系,鼓励其购买产品,调动其积极性);诚实性原则(诚实的和顾客推销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

5.面谈过程中的技巧。我们在面谈中用到的技巧基本是在开谈、语言、谛听、询问、演示五个方面上的。开谈时要注意个人仪表并且讲究礼貌尊敬对方,通过讨论推销对象的需求中寻找共同点,与其建立良好的面谈关系,当中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语言上说话时语速不快不慢,嗓音不高不低,音调不长不短。另一方面,说话时要吐字清晰,含糊不清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不利于面谈。说话要懂得突出重点,措辞得当并且表现出亲切和热情。在面谈中要让顾客“说”,我们更多的“听”就可以了,这样做不仅可以更多的了解顾客的信息,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对症下药”,做到专心地听。要学会分析、鉴别。当然要学会适当的询问,对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期间我们可以运用产品说明法、文字演示法、图片说明法影像说明法等来使顾客更有兴趣。

四、结论

推销不是寻找一个买家,而是在创造更多的资源,每个结果都源于那些不同的思维。最可观的推销并不是将产品推销给顾客,而是通过顾客获得更多的资源,让更多人使用。在与顾客交往过程中,我们不是要卖什么,而要看他们想买什么,不是我们一直说什么,而要看他们想听什么。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胸有成竹、战无不胜,更好地完成推销。当然,最重要的是推销人员要怀着一颗最真挚的心与推销对象交往,是合作伙伴更是朋友!

参考文献:

[1]郭小鹏.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趋势[J].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10.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篇8

关键词: 巧练“说话”训练 “看、想、说、画”训练 “多变”训练

巧练,学习数学的“金钥匙”;巧练,寻求数量关系的“催化剂”。在六年制数学第十一册内容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这部分知识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巧练,总结出学习数学三部曲。

一、加强“说话”训练,夯实理论基础,形成技能技巧,将知识化为能力。

动口“说话”是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在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比如: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中,一上来就要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其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而乘一个分数的意义却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充分利用意义说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说”的训练上。学生通过说话的训练,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意义,而且会通过意义列乘法算式,从而做到把知识转化为一种技能,形成质的飞跃。

二、重视“看、想、说、画”训练,认真审题,说清思路,寻求数量关系。

敢想、敢说、敢于探索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石。不认真审题,缺乏独立思考,不善于“说”清思路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是造成学生解应用题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加强了“看、想、说、画”的综合训练。“看、想”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首要步骤,就是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不要急于列式计算,而是先集中精神,认真地看题、读题、找出关键词句,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题目里的条件,针对所求的问题迅速展开联想,回忆旧知识,寻找数量关系,构思解题方案。如:一根电线长20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学生读题后会发现关键句是“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由此展开联想:把全长看作单位“1”,要求第一次用去多少米后再加上米,即便可求出两次用取的米数,而不是(20×+20×)。“说、画”就是要求学生在“看、想”的基础上,把审题情况、分析题意过程、设计解题思路的情况及算理等用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叙述出来,然后让学生拿起笔来在本子上画一画线段图,再让他们比一比、看一看,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使学生大体上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时,学生已经有了说的基础,所以说起来也比较容易。在学生“看、想、画”之后,我又问:“要求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就是求什么?”让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把想的过程用一句话说出来。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准确无误地解答应用题,更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三、注重“多变”训练,拓宽思路,培养思维灵活性。

善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训练学生的多种思路。拓宽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一题多想、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多变”综合训练。

(一)一题多想

一题多想,就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或问题展开多种联想。如:比如:一条路,已修了几分之几,可联想到:

(1)还剩这条路的?摇?摇?摇?摇

(2)已修的比剩下的多这条路的?摇?摇?摇?摇

(3)剩下的比已修的少这条路的?摇?摇?摇?摇

(4)已修的是剩下的?摇?摇?摇?摇

(5)已修的比剩下的多?摇?摇?摇?摇

……

“联想”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思维“活”了,思路“广”了,视野“阔”了,学习的劲“足”了。

(二)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就是通过同一条件、不同问题或同一问题,不同条件的不同变换,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如在教完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5工程类应用题后,在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学生解答完之后,我进行了如下变题训练:

(1)条件不变,问题变: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12天完成。两队合做4天后,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如果乙队先做3天。余下的工程由甲单独施工,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

(2)条件变,问题不变:一项工程,单独施工,甲队2天完成全工程的;乙队4天完成全工程的。甲乙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3)条件变,问题也变: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6天可以完成,由甲、乙、丙三队合做2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一半。如果由丙队单独做几天可以完成?现由甲、乙、丙三队合做3天后,余下的工程由丙单独做还需要几天才可以完成?

通过多变训练,使学生知道:工程问题一定要把“工作总量”抽象成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几分之几表示工作效率,以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为“切入点”,在寻找、发现、探究的过程中,把工程问题与分数应用题有机融合,明白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抓住题中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一题多解

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就是一题多解。如:“服装厂加工服装56件,童装件数是西服的。加工童装和西服各多少件?”解法很多:

(1)根据童装的件数是西服的,可以按方程去解。解:设西服的件数为X件,那么童装的件数是X件。列出方程X+X=56,解得x=40,由此又可以求出童装的件数:56-40=16(件)。

(2)根据童装的件数是西服的,可按分数去解,就是把“西服件数”看作单位“1”的量,童装的件数和西服件数的总和分率为(1+),因此,西服件数:56÷(1+)=40(件);那么,童装件数:56-40=16(件),或40×=16(件)。

(3)根据西服的件数是童装的倍,可以按和倍问题去解:童装件数:56+(1+)=16(件),那么西服件数:56-16=40(件),或:16×=40(件)。

(4)根据童装件数与西服件数的比为2∶5,还可以份数去解:2+5=7(份),56×=16(童装件数),56×=40(西服件数)。

(5)根据童装件数与西服件数的比为2∶5,可以按比例分配去解:童装件数:56×=16(件),西服件数:56×=40(件)。

(6)根据童装的件数相当于总和的,得到56×=16(童装件件),然后就可以求出西服的件数。或者根据西服件数相当于总和的,得到56×=40 (西服件数),然后就可以求出童装的件数。

总之,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巧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使知识得到深化,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篇9

模糊作答

模糊作答是指面对他人的询问,运用模糊的语言给予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在语言交际中,有时面对的是特定的场合和对象,此时,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对意料之外或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用模糊的语言来避开其锋芒,使自己避免因盲目应答而陷入被动的局面。

清朝乾隆年间,南宋大奸臣秦桧的后人秦大士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得了一甲的第一名,但能否当上状元,还得由皇上拍板。乾隆看了秦大士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确有真才实学,新科状元非秦大士莫属。但当乾隆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时,不禁心生疑惑:秦大士与大奸臣秦桧的籍贯相同、姓氏相同,他会不会是秦桧的后代呢?如果让大奸臣的后代当上状元,岂不让世人耻笑吗?于是,他召来秦大士,劈头便问:“秦大士,你是秦桧的后代吗?”听到皇上这样发问,秦大士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明白,自己如若如实回答,前程肯定完了;而若矢口否认,则不仅卖了祖宗,还犯了欺君之罪,会招来杀头之祸,真是左右为难。但机敏的秦大士很快便镇静下来了,他略作思忖,便巧用模糊的语言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嘛!”乾隆听后,沉思片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之后,秦大士如愿当上了新科状元。

秦大士在两难的情况下,答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短短的七个字,实在高妙。首先,他对皇帝“你是秦桧的后代吗?”的问话,不作正面回答,这就避开了锋芒,给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其次,“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潜台词颇值得玩味,它是说只有南宋的昏君才会让奸臣当道,而大清现在有您这样的明君,怎么可能出现奸臣呢?这就不露痕迹地给乾隆戴了一顶“高帽”。秦大士巧妙的答话,让乾隆明白了昏君的继承人不一定是昏君、奸臣的后代也不一定就是奸臣的道理。乾隆听懂了秦大士的言外之意,深感他富有智慧,颇有口才,不由得龙颜大悦,于是钦点他为新科状元。秦大士模糊作答的七字妙语,让自己原本暗淡的前程变得充满了一片光明,实在是才智过人啊!

顺势作答

顺势作答是指面对他人的故意刁难,既不畏惧躲闪,也不反唇相讥,而是巧妙地借力发力,用与对方所言相关的内容来作答,以达到变被动为主动、变守势为攻势的目的。顺势作答是一种“言半功倍”的语言技巧,运用得好,可以“四两拨千斤”,让对方有口难言,知“趣”而退。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竞选总统时,一名以能言善辩、问话犀利著称的女记者,当众问卡特的母亲莉连・戈迪:“卡特先生曾对广大选民宣称,他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如果有谁发现他说了谎话,请大家不投他的票。作为母亲,您最了解他,他到底说过谎话没有?”一时间,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卡特的母亲。面对这带有挑衅意味的问话,卡特的母亲并不慌张,而是平静地回答道:“人的一生中,没有说过谎话恐怕不可能。”女记者点了点头,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如果卡特真的说过什么谎话,我想那都是出于善意。”卡特的母亲接着说道。女记者听了,连忙得意地问:“善意的谎话?您能说得再具体一点吗?”卡特的母亲笑着说:“比如,在几分钟以前,当你刚刚走进这间屋子时,我对你说你很漂亮。”众人都笑了,女记者顿觉尴尬不已,后来趁人不注意,悻悻地离开了会场。

不难看出,那位女记者的问话不怀好意。她先推出卡特的话,并说“如果有谁发现他说了谎话,请大家不投他的票”,然后请卡特的母亲回答卡特到底说过谎话没有,继而又请她说得“具体一点”。此时,卡特的母亲不管是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都不恰当――说卡特说过谎话,选民不会投他的票;说卡特从来没有说过谎话,又让人难以置信。在这道难题面前,卡特的母亲展现出高超的应答技巧:先坦言人不可能一生不说谎话,再指出卡特即使说过谎话也是出于善意;当女记者不依不饶地请她举出实例时,她便顺势说自己刚才赞美对方很漂亮就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卡特的母亲机敏睿智的顺势作答,不漏痕迹,不仅有效地变不利为有利,还巧妙地回击了女记者,将她置于了尴尬的境地。

凛然作答

凛然作答就是对方向你提出什么问题,你就针锋相对地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应答。答话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从内容和气势上给对方以强烈的震撼,使之认识到自己问话的无礼与失当。凛然作答是一种义正词严、富有气势的应答技巧,多用于对对方张狂气焰的回击。

周渔璜是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有一年,周渔璜被任命为浙江主考官到杭州任职。考生们听说他来自蛮荒之地的贵州,认为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顶多只念过几句《百家姓》《千字文》,不配来江南做主考官。见了周渔璜,一群考生马上将他团团围住,说是热烈欢迎主考官的到来,实则是借“欢迎”之名,故意刁难他,想让他当众出丑。其中的一名考生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对周渔璜施礼后高声问道:“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周渔璜马上听出了他问话中蔑视与挑衅的意味,再看其他考生,个个也都用幸灾乐祸的目光望着他,侧耳等待他的答对。于是,周渔璜向四周扫视一眼,清了清嗓子,凛然答道:“巫山十三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听了周渔璜这气势不凡、对仗工整的答对,众考生无不目瞪口呆,为自己的莽撞行为后悔不已。

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篇10

关键词:主持人 访谈类节目 语言技巧 主持人素质

电视访谈类节目从上世纪90年代初呈现在我国电视荧屏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变得尤为兴盛,品牌栏目层出不穷,成为很多电视台的亮点,所以许多电视台将如何办好访谈节目设置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商标”和形象代言人,更是访谈节目的灵魂。主持人个人的风格特色或多或少地决定了这档栏目的特色,其语言表达技巧的高低对访谈节目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众多的访谈类节目中,由凤凰卫视于2002年为主持人陈鲁豫量身打造的《鲁豫有约》,凭借着陈鲁豫独具一格的采访风格和语言魅力成为访谈类节目中的佼佼者,观众在想到《鲁豫有约》时,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主持人陈鲁豫,想到她的形象、采访语言及方式,可以说,她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本文借助《鲁豫有约》,从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技巧、风格、语言切入,对主持人在访谈类节目中的角色、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以及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应具有的素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主持人在访谈类节目中的角色

嘉宾的朋友。在对嘉宾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转换成一个“朋友”的角色,这样使交流双方建立了一个彼此信任的平台,被访者一旦产生信任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谈话便能清晰深入,被访对象也能放下戒备心理和面对镜头时的紧张感,从而很贴心地和主持人“谈心”,更多地展示自身真实、本质的一面,使谈话自然、深入。改版后的《鲁豫有约》,努力把演播室营造出一种家庭客厅的感觉,中间安置一张弧形的布沙发,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来消除嘉宾的紧张感,使嘉宾走进演播厅后感觉像走入朋友家的客厅,而家中主人鲁豫抓住被访嘉宾以往生活、经历中的细节进行访问,让嘉宾感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放松警惕,使谈话很自然地展开。在访问李敖时,由于李敖年岁已大,鲁豫关心地问了一句:“大师,您这样坐着还舒服吗?”李敖幽默地回答:“要我这样靠着我才舒服。”然后鲁豫笑说:“您爱怎么靠怎么靠,怎么舒服怎么坐。”两个人就好像忘年交,谈话氛围是如此轻松自然。

受众的代言人。主持人在节目现场对嘉宾和观众提出什么问题,这要看受众的需求。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者,就是有责任向受众提供他们需求的信息、观点和思想认知。主持人将自己作为广大受众的代言人,了解受众的想法和需求,每一次提问都站在受众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为受众着想,只要是受众感兴趣的话题,主持人即使毫无兴趣也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时刻都将受众的需求放在首位。这符合了“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所要表达的内容应该站在受众的立场,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期待,《鲁豫有约》便做到了这一点。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

进入话题的语言技巧。进入话题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慢热的嘉宾来说,如果不认真思考如何打开话题,也许整期节目嘉宾都无法进入状态。主持人应该根据嘉宾及现场情形考虑使用何种方式进入主题。以前我们所见的节目通常是开门见山地直接进入正题,这种引入方式较适合于那些比较严肃的话题和时政讨论。但现在的访谈类节目通常都是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如果以与被访谈者闲聊的方式进入主题,会自然而有趣,也能使谈话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下去。所以,主持人应根据不同的被访者和主题来选择引入话题的方式。然而不论以何种方式开头,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偏离了介绍人物这一中心。如鲁豫在节目开始经常用这样的开场白:“今天来的嘉宾我很喜欢,特别喜欢他的……角色。”伴随而来的,就是嘉宾的出场,可见这是一种很好的进入话题方法。

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第一,变换提问方式。主持人在设计问题时,有时会对嘉宾的回答难以预测。因此,在谈话中,主持人需要认真倾听嘉宾的回答,根据回答提出新的问题,这其中就有很多即兴的成分。对于多数提问主持人会采取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的方式,被访对象也是有一说一。然而有时被访对象不能谈出真实情况和想法,或者对于敏感问题避而不答,这就需要主持人通过变换提问方式来达到采访目的。主持人可以善意“制造分歧”,对嘉宾的观点表示质疑,从事实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这会激发嘉宾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主持人也可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以启发和引导嘉宾;还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提问方式,从表面上看,主持人没有提出什么问题,而在交谈中潜移默化地已把问题委婉地抛给了对方,从而引起采访对象的注意。

对于尖锐而敏感的问题,鲁豫问得很有技巧,婉转地把受访者的真实状态呈现出来。在众多环节里,敏感的问题往往被安排在最后的环节里发问,让嘉宾在逐渐适应环境的情况下自然地说出来,不会觉得唐突。鲁豫有几句口头禅,如“真的假的啊”、“你可以啊”,她开玩笑似的语调,活泼又幽默的语气,让嘉宾转而开始讲述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

第二,对嘉宾进行提示。当受访嘉宾的回答或观点说得很模糊、晦涩,或者没有完全表述清自己的意思,或所举的例证不够支持观点的时候,主持人都需要对嘉宾做适当的提示。鲁豫常用的提示方式就是“对于……您觉得……”,这样有助于谈话的进一步展开,并帮助受众理解嘉宾的观点。

语言交流技巧与控制。第一,善于倾听。倾听是提问的前提。访谈类节目,其根本的组成元素无外乎是问与答。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受访嘉宾就问题进行回答,主持人再根据嘉宾回答的内容提出下一个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将节目向前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倾听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只有认真地去倾听对方的话语,从中寻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点,才能就此提出新的更深入的问题,将话题不断引向纵深。

《鲁豫有约》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很高的“倾听”艺术。鲁豫在节目中多数时候是在倾听,说话时间最多占总谈话时间的20%,最少的只占5%。她总是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嘉宾,一只手托着下巴,身体总是保持着倾听的姿势,给人一种“侧耳倾听”的感觉。她常常在提问之后,就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受访嘉宾诉说,使嘉宾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使嘉宾畅所欲言。

第二,适时追问。追问的手法在人物访谈中较为普遍,追问不怕繁琐,重点是能够挖掘到想获得的信息。主持人应当在理解被访者所表达话语的前提下追问出重要信息。追问作为一种深入挖掘的提问方式,如果能很好地得到运用,将有助于扩展受访者的回答。鲁豫在保持倾听之后继而进行追问,这样循序渐进地使受访嘉宾吐露心声。她的话语平和温婉又充满关切,她的提问总是给人一种释然的感觉。在采访李连杰那期节目中,当李连杰在谈到经历过海啸之后决心做公益事业时,鲁豫一直聚精会神地倾听,目光总是在嘉宾身上并保持平视,当李连杰谈到对人生的感悟时,鲁豫及时追问:“你跟那海啸真的那么近吗?”李连杰回答:“自己真的死了两三次都没死。”鲁豫继续追问:“怎么叫两三次啊?”由此引出新的问题让嘉宾打开话匣子。与此同时她的表情也随着交谈内容的变化或轻松或理解或疑惑,与嘉宾形成积极的互动。

第三,挖掘细节。在节目进行之前,主持人对受访嘉宾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关于嘉宾的任何细枝末节,只要能表现其个性、态度和观点的,都应该予以重视。

鲁豫能够做到明察秋毫,从整个现场的谈话气氛到嘉宾的举手投足,她都不忽视。鲁豫通常会在节目中“爆料”嘉宾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小趣事,以展现嘉宾最真实本色的一面。在《师者于丹》中,鲁豫与于丹就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鲁豫:“据说你老公特别可爱。你去好多地方,你老公就写好多封信。”于丹:“那是我给他写信!”“你给他?那是你很可爱!”“这些细节都是从哪儿知道的呢?”“可能是你老公告诉我们的?”“不可能!”“那就是你学生告诉我们的?”“我学生都是从哪儿知道的?”很多嘉宾都对鲁豫这种深挖细节的功夫十分钦佩。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应具有的素质

语言能力。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尤为重要。首先,主持人在访谈节目中的语言要通顺流畅,对于较长篇幅的串场词要一气呵成。其次,主持人的语言表述应富有逻辑性,特别是在充满思想交锋的过程中,要显现出思维的敏捷。再次,在访谈节目的过程中语言要有感情和感染力,使嘉宾感受到主持人的亲切和平和。最后,主持人的语言要丰富,要富有幽默感,能够把访谈嘉宾和现场观众引导到和谐的充满谐趣的氛围。

亲和力。访谈节目是以言语交流为主体的节目,主持人要与嘉宾、观众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主持人的亲切和善能够有效地缓解嘉宾和现场观众的拘谨和紧张,极大地缩小主持人与嘉宾、观众的距离。近距离的交流,自然就能给人以思考和启迪,为节目奠定亲切温馨的基调。不管是领导名人,还是平民百姓,主持人都要做到与嘉宾平等对话。

鲁豫在采访刘震云的节目中,谈到了“角色”。“角色”的“角”应读作jué,鲁豫在第一次由她提到时,她使用了正确的读法。但随后嘉宾误读为jiǎo,鲁豫不但没有进行更正,反而在后面也改口读为jiǎo。鲁豫善意的包容,为的是在嘉宾并不察觉的情况下维护嘉宾面子,使谈话不至于因小事中断。这不仅体现了她作为一名主持人所具有的亲和力,更展现了她细腻的心思和善解人意。

个人魅力。不同的主持风格需要不同的个人魅力,越是鲜明张扬的个性,越是能展现独特的风格。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并不仅仅表现于外在,更是内心的深层次修养的体现。《鲁豫有约》曾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这是因为该栏目有着一名睿智、自然、亲切的主持人。齐耳短发、简洁的衣着、淡淡的妆容,她兼具知性与感性,姿态收放自如,常给人以邻家女孩的亲切和自然。鲁豫从不刻意修饰自己,漫不经心地撩一下头发,而当嘉宾讲到好笑内容时,她又会笑得前仰后合,露出了牙齿,从不做作。这给嘉宾和观众的感觉仿佛是好友间闲来无事的聊天,使得嘉宾不受约束,敞开心扉。

电视访谈类节目以轻松愉快的谈话方式深入被访者的内心世界,挖掘其特有的一面。如何做好访谈类节目是各个电视台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商标与形象代言人,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对访谈类节目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应深刻理解栏目风格,将自身特色融入栏目中,并使用良好的语言技巧与受访嘉宾沟通,达到采访目的,吸引受众。

参考文献:

1.周波、刘军:《谈话节目与访谈节目辨析》,《北方传媒研究》,2007(4)。

2.黄匡宇:《电视节目编辑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3.刘杉:《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东京文学》,2010(8)。

4.胡明川:《记者访谈的提问类型与技巧――以三期央视〈面对面〉节目为例》,《新闻记者》,2007(12)。

5.金叶:《〈鲁豫有约〉主持人角色的非语言符号解析》,《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4)。

6.曹金焰:《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情境设置》,《新闻界》,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