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十篇

时间:2024-01-29 18:00:22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篇1

选派标准的非本土化即不限定申报者所学的专业,是否熟悉农村,有无组织管理才能的潜质等,由于选拔录用标准的宽泛化,致使一些并不熟悉农村、不适应农村管理工作或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村官“英雄无用武之地”,许多大学生村官因角色定位不准,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激励机制的短期化即缺乏鼓励大学生村官长期致力于“三农”建设并扎根农村作贡献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的短期化,一是不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致使那些在“村官”岗位上有所作为的大学生刚刚适应了农村工作便要跳“农门”。二是不利于大学生村官能力的培养,由于他们挂职时间的临时性和短期性,即便他们中有好苗子,农民也不会予以重用。三是极易助长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在大学生村官中,不乏有人是冲着报考公务员加分并优先录用或其他优惠条件前来“镀金”的。动机并非纯洁,导致大学生村官中得过且过,“身在曹营心在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公务员或研究生备考中的有之,平日难见人影,每逢领薪时便显其身。

鉴于目前“大学生村官”这一人才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尽快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以降低这一人才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提高其效能。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篇2

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他采取多听多问的形式,主动与同事沟通,深入农户,与他们一起谈工作、谈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很快地和同事们建立起良好的友谊,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群众中去。他深深地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村官,只有真正沉下去,住下来,才能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情况。因此,从进村的第一天,黄宝松就坚持每天都吃住在村里,一方面多次参加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讲实话。王官庄村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很快村里的情况在他心中清清楚楚。

在任职村积极开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在村两委成员的支持与配合下,结合任职村实际,深入农户,调查走访,切实了解农户的致富需求,顺利完成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农户致富贷款工程,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村民开展,改进项目,从而实现增收致富,也使上级优惠政策能落到实处。

第二,配合镇土地所对行政村危房及拟新建房进行统计,通过调查统计对全体村民的居住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把村民的实际困难与确实需求及时反应给镇土地所以便及时汇报到县市,使村民切实享受到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

第三,定期与5号,15号,25号进行远程教育播放。通过远程教育的播放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国家针对农村的有关方针政策及各种致富信息,切实做到了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

第四,计划生育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督促全村育龄妇女配合一二季度的进站,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得做好“问题妇女”及家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了解国家现行的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从而积极配合工作,为确保全年生育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思想政治上,坚持不懈的学习马列主义;认真领悟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积极贯彻中共沂南县委的领导指示。通过学习党员的先进事迹,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争取早日向党组织靠拢的

思想动态明朗。通过县、镇领导的统筹安排,村两委的积极协助,黄宝松同志在王官庄村于去年12月份和今年4月份分别进行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宣讲和科学发展观的宣讲。通过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村民不仅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感到欢欣鼓舞。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村民真正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正确的社会导向;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优质生产力;为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和谐的人际环境;激发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通过他在村里的这两次宣讲活动,村民的思想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黄宝松同志在平时与村两委一起抓好政治文明建设,达到管理民主,实现“三提高”即: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强化“建争带”活动机制,不断提高班子素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发展生产和发展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使全村工作在本镇力争上游。

在经济方面,黄宝松同志积极帮助村民科技致富。通过对农户的帮扶,使他们纷纷发展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产业。因为资金不足,他还帮助农户贷款,解决养殖户的资金问题,这一系列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好评。他还在王官庄村大力宣传黄烟种植,把今年种植黄烟的优惠政策向村民做了详细的讲解,使部分农户放弃今年收益较差的花生改种收益良好的黄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

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生产布局合理化、农业设施齐全完备、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绿色品牌效应突出。

在民生方面,黄宝松同志在协助村两委在保证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统计工作及时完成的同时,也天天下村下户询问村民居住的基本情况,做到不遗漏一户住房困难户。这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重大实践,开展这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了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基本要求。黄宝松同志积极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治安保险的优惠农民的政策,用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说服群众。在收取医疗保险和治安保险的时候他积极协助村两委工作,使王官庄村的参保率居全镇前列。农村俗话说,交了皇粮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延续了二千六百年的寄生在土地上的皇粮国税全面取消了,这可以说是农村生产力的一次大的解放,老百姓们除了种田不交税外,国家还有补助,这项政策惠及到上千万户农民,在粮食直补款发放期间,黄宝松同志与村两委干部,穿梭在村委会、镇政府、信用社三点之间,逐户送去通知单和存折,保证了每一户都及时领到直补款。

[1]

【2010年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到农村来,不要怕脏,怕脏的话,就做不成事。也不要嫌老百姓烦,烦的话,就接近不了老百姓”,村主任的话深深地铭记到他的心中,时刻想到的是群众的利益。回顾到村任职以来所做的工作,他的感受很多,他的内心告诉他:我的情感在农村,我的事业在农村,

我的未来在农村。但体会最深的是:大学生到村任职大有用武之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信心在关爱中得到坚定。

黄宝松同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不在于有什么惊人的成绩,而在于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多么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他都能一丝不苟,尽心尽职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他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期为基层农村工作者增添光彩,为老百姓办实事。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在基层锻炼成长的村委会主任助理,他用“村官”的责任和对“三农”工作的执著和热爱,为农民朋友们默默的工作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黄宝松在王官庄村的发展进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焕发青春绚丽的光彩,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他也能够积极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基层工作经验善浅,工作面的独立开创上少有突破。今后我们镇领导班子将针对他的不足,积极引导他向上级领导、基层干部、同事、群众学习请教,在实践中锻炼磨砺,更快更好的解决农村的特色工作,早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典范。

【2】

【2010年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篇3

2013年9月,XX同志经层层选拔,作为市委组织部统一选派的大学生村官中一员,现就职于杨家坡镇王官庄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干决心,对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对农村的满腔热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搞好村情调研,热心服务党员干部群众, 真心与村民相处,诚心为农民服务,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实现了从一个大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变,在新农村建设中,扎根基层,挥洒青春。

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他采取多听多问的形式,主动与同事沟通,深入农户,与他们一起谈工作、谈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很快地和同事们建立起良好的友谊,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群众中去。他深深地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村官,只有真正沉下去,住下来,才能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情况。因此,从进村的第一天,黄宝松就坚持每天都吃住在村里,一方面多次参加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讲实话。王官庄村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很快村里的情况在他心中清清楚楚。

在任职村积极开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在村两委成员的支持与配合下,结合任职村实际,深入农户,调查走访,切实了解农户的致富需求,顺利完成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农户致富贷款工程,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村民开展,改进项目,从而实现增收致富,也使上级优惠政策能落到实处。

第二,配合镇土地所对行政村危房及拟新建房进行统计,通过调查统计对全体村民的居住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把村民的实际困难与确实需求及时反应给镇土地所以便及时汇报到县市,使村民切实享受到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

第三,定期与5号,15号,25号进行远程教育播放。通过远程教育的播放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国家针对农村的有关方针政策及各种致富信息,切实做到了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

第四,计划生育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督促全村育龄妇女配合一二季度的进站,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得做好“问题妇女”及家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了解国家现行的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从而积极配合工作,为确保全年生育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思想政治上,坚持不懈的学习马列主义;认真领悟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积极贯彻中共沂南县委的领导指示。通过学习党员的先进事迹,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争取早日向党组织靠拢的

思想动态明朗。通过县、镇领导的统筹安排,村两委的积极协助,黄宝松同志在王官庄村于去年12月份和今年4月份分别进行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宣讲和科学发展观的宣讲。通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村民不仅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感到欢欣鼓舞。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村民真正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正确的社会导向;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优质生产力;为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和谐的人际环境;激发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通过他在村里的这两次宣讲活动,村民的思想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黄宝松同志在平时与村两委一起抓好政治文明建设,达到管理民主,实现“三提高”即: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强化“建争带”活动机制,不断提高班子素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发展生产和发展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使全村工作在本镇力争上游。

在经济方面,XX同志积极帮助村民科技致富。通过对农户的帮扶,使他们纷纷发展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产业。因为资金不足,他还帮助农户贷款,解决养殖户的资金问题,这一系列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好评。他还在王官庄村大力宣传黄烟种植,把今年种植黄烟的优惠政策向村民做了详细的讲解,使部分农户放弃今年收益较差的花生改种收益良好的黄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生产布局合理化、农业设施齐全完备、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绿色品牌效应突出。

在民生方面,黄宝松同志在协助村两委在保证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统计工作及时完成的同时,也天天下村下户询问村民居住的基本情况,做到不遗漏一户住房困难户。这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重大实践,开展这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了十八大提出“住有所居”基本要求。黄宝松同志积极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治安保险的优惠农民的政策,用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说服群众。在收取医疗保险和治安保险的时候他积极协助村两委工作,使王官庄村的参保率居全镇前列。农村俗话说,交了皇粮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延续了二千六百年的寄生在土地上的皇粮国税全面取消了,这可以说是农村生产力的一次大的解放,老百姓们除了种田不交税外,国家还有补助,这项政策惠及到上千万户农民,在粮食直补款发放期间,黄宝松同志与村两委干部,穿梭在村委会、镇政府、信用社三点之间,逐户送去通知单和存折,保证了每一户都及时领到直补款。

“到农村来,不要怕脏,怕脏的话,就做不成事。也不要嫌老百姓烦,烦的话,就接近不了老百姓”,村主任的话深深地铭记到他的心中,时刻想到的是群众的利益。回顾到村任职以来所做的工作,他的感受很多,他的内心告诉他:我的情感在农村,我的事业在农村,

我的未来在农村。但体会最深的是:大学生到村任职大有用武之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信心在关爱中得到坚定。

XX同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不在于有什么惊人的成绩,而在于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多么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他都能一丝不苟,尽心尽职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他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期为基层农村工作者增添光彩,为老百姓办实事。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在基层锻炼成长的村委会主任助理,他用“村官”的责任和对“三农”工作的执著和热爱,为农民朋友们默默的工作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黄宝松在王官庄村的发展进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焕发青春绚丽的光彩,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篇4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核心价值观 培养模式

于2008年开始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模式,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

鲜血液,而且给大学生就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村官中出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导向。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村官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为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1 倡导大学生村官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大学生村官核心价值观是其对自身价值的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不仅反映大学生村官应有的价值取向,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

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举措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指针,树立大学生村官核心价值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步骤。

1.2 发挥大学生村官政策功能的前提

“国家实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长远大计”[2]倡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对指导其开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具有积极意义,而且有助于发挥该政策的政治功和社会功能。

1.3 大学生村官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大学生村官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对于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社会的各种诱惑会影响他们的决策。树立大学生村官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农村中得到锻炼,创造最大的人生价值。

2 大学生村官价值观现状调查与分析

自2005年首次招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以来,北京市延庆县共招聘6批1163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将延庆县作为调查地,通过访谈、问卷的方式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 任职动机多元

在调查中,当问到“参与基层组织工作的动机”时,41.38%的人“对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十分看重”;20.69%的人“抱着服务基层、奉献农村的信念来到农村工作”;而有10.34%是在就业情形不好的情况下做出成为大学生村官的选择。由此显示大学生村官的任职动机表现出多元性。

2.2 职业发展方向不同

当问到“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时,有37.91%的大学生村官选择“服务期满后报考公务员”,22.30%的选择“离开农村另谋职业”,只有8.95%的人会“续签合同”,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结果显示,一些人把当村官仅作为规避就业困难的权宜之计,“他们会在担任村官的时候集中精力备战公务员考试或者四处应聘,这样即可以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又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另谋出路。”[3]

2.3 关注自身发展

当问到“在基层工作中大学生村官的关注点”时, 31.96%的人会把注意力放在自身能力的锻炼及未来的发展,20%的人关注知识的应用性和农村生活质量的改善。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较差,一些大学生选择通过村官经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关注自身能力锻炼提高。

3 大学生村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对于人们的实践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所以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意义重大。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一些描述大学生村官应有核心价值观的词汇,通过统计分析,“信念”“创新”“奉献”“学习”“爱乡爱农”是较认可的描述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大学生村官应该树立的核心价值观念概括为以下几点:

3.1 服务“三农”的信念

服务“三农”是大学生村官应树立的信念。大学生当村官是党培养后备人才的一项战略意图,就是要让怀有理想抱负的青年在农村这个大熔炉中历练成长,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有服务“三农”的信念,工作中不怕吃苦,不断奉献知识,让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建设中闪光。

3.2 勇于创新的精神

勇于创新是大学生村官应具备的精神。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的特点,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生村官应该在各方面充分发挥优势,大胆创新。

3.3 爱农惠农的品质

爱农惠农是大学生村官应具有的良好品质。大学生村官应该扎根基层,而不是眼高手低,利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和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为村民服务。“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彻底消除与农民群众的距离,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共同劳动”[4],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与村民建立深厚的感情。

3.4 持续学习的能力

持续学习是大学生村官应具备的能力。多年的学校生活已经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掌握工作方法的课堂,所以大学生村官应该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在农村这个大课堂中积淀,打好人生的基础。

4 大学生村官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的方法对策

为了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学生村官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显得尤为必要,需要国家政府、基层单位乃至大学生村官本人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大学生村官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

4.1 发挥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立工作保证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各高校为主体的大学生村官培养与培训机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专家、教授的指导。“除了工作保障机制,还要有交流机制、心理咨询等健全完善的配套机制,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村官自身价值的肯

定”[4]。

加大奖惩力度。“对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时,应重点予以推荐,对于个别立场不坚定的,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充分发挥警示作用。”[5]通过了解正反典型事例,使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审视、修正。

4.2 加大基层单位的工作力度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是一项全面、系统的过程,不能仅仅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而忽略其他大学生村官项目的实施。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各级组织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举办大学生村官岗前、岗位培训时,各组织部门应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增加相关课程设置,使大学生村官意识到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实施“村官老带新”项目。大学生村官上岗后,为其选派一位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官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帮扶。这样既可以使新大学生村官感觉到温暖,又可以使其更快地了解农村工作、适应环境,还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深入了解优秀村官的工作理念与方法,引导他们向优秀者学习。

4.3 激发大学生村官的自身努力

大学生村官一方面应当“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5],另一方面应该深入实践,多与村民一起劳动,有了“爱农”的情感支撑,便会自觉地用实际行动去“惠农”。在实际工作中去体会到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对自身行为的积极作用,从而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我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一项重大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为保障政策有效的实施,新时代优秀大学生村官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切实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l0-19.

[2] 为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培养可靠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2-09-13.

[3] 张冬平,司志莲等,试析大学生村官的价值观现状及对策[J].理论观察,2010,(6).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篇5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调研思考

我国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知识退化等问题比较突出。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高校连续扩招,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处于待业或失业状态,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它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创新的行政发展体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一步。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从当地村干部角度看村官发展

在我们进行的为期几天的调研中,我们对各个村的村干部都进行了走访。通过他们,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总体上来说,村干部对大学生当村官还是比较支持,他们认为这将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有利于本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思路,增添了农村发展的活力,同时也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大多数村干部肯定了村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大学生村官们都很谦虚,为人随和;工作踏实认真,不抱怨,不怕麻烦;生活简朴,穿着朴素。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碍村官的发展。他们认为首先,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在工作中必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大学生实现从学生到村官的较色的转变,着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工作初期可能存在工作难展开的局面,也可能招致村民的信任危机。其次,部分大学生所学和他们所需的知识就不相符,这也影响到村官才能的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总之,从村干部角度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尽管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他们能主动处理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从当地村民角度分析村官发展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不了解,有些村民甚至没有听说过自己村有大学生村官,有些村民还对大学生当村官持怀疑的态度,不过他们这些怀疑正在慢慢的消除,因为大学生进村以后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新农村建设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大学生村官从操作层面上讲,就是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并派驻到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任职的一项长远规划。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和我们的调查结果此处我们发现一些村官制度中的不足和探索到的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1.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对农村的基层建设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

2.工作内容问题,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比较杂而且琐碎单调,长此以往这也令大学生逐渐厌倦在农村的工作。

3.由于经验较少,提出观点,建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应适当保护大学生村官的建议和选举的权利。

4.上岗培训时对大学生对当地政策及村民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够。

5.大学生村官之间以及村与村之间缺少交流和互动活动。

6.各地政府出台的与大学生村官相关的政策少,缺乏有效的村官管理和运用机制。

三、对大学生村官长效性发展的探讨

1.建立健全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选用、培训机制

在尊重大学生意愿、从优选拔的同时,要着眼于本乡本土、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熟悉村情村俗、和村民联系紧密、日常生活方便,特别要把那些回乡创业初有成效,能力强、作风正的人作为村干部人选。

要不断加强适应性培训。对新选拔的大学生村官要进行尽早进入状态的上岗培训,对在任的要实行年度培训或不定期集中学习,重点培训学习法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等;要锻炼应付事务的能力,引导他们认识农村实际,学会处理农村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加强联系和关爱,设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联络机构,经常性地举办联谊活动、谈心活动、经验交流活动。

建立大学生村官“分类晋档,勤绩联酬”的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度由村级两委、当地群众、上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同时,把激励、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对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退出。

2.建立大学生村官队伍后续保障机制

为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政府应努力解决好承诺兑现问题。在赋予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时,要考虑兑现的现实和可能性,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招考,可适当考虑为做过“村官”的大学生考试加分的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应努力在财力方面予以倾斜,特别对于村级集体收入少或空白的村,市、县(市)、乡财政要按一定的比例负担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同时,激励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效益来提高收入水平,形成既有稳定的财政供给,又有活动的效益补贴的收入机制。

对于村民自治和乡镇机构改革形成的客观限制,可实行身份与岗位分离制度,即户口、单位管辖等在城里,工作岗位却在农村,服务期满可自主决定去留,保证“才”源不断。对大学生村官需要或要求选举进入村委班子的,可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机制,解决好选举身份问题。

3.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干事创业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篇6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产生背景;意义;发展现状;完善和发展

一、“大学生村官”产生的相关背景

1.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高校的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现到市场,这就必然导致职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面对大批的失业高校大学生,势必是一种浪费,到农村中去担任村官,可以说是一种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才能发挥的途径。

2.就农村本身现状来看

长期的人才外流导致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有待提高,在很多方面诸如教育、医疗卫生及农业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另外,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农村干部的作用极为重要。而当前,就农村干部而言,普遍现象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带领大家致富的本领及一种进取的精神,又严重的保守思想,等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胆识的人才进入农村,填补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人才洼地,广大的大学生无疑是合适的人选。

3.从国家层面看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大政方针,为大学生深入农村当村官提供了政策导向和支持。各省市出台的关于“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条件也具有相当的吸引作用。

二、我国“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现状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1999年在海南省局部试点实施以来,就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经过近10年的革新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一个特色,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这项制度的发展不仅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然而,“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自身也面临诸多的困境,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危害。

1.“大学生村官”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是为基层干部队伍,尤其是广大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得到了锻炼,使一大批“大学生村官”经过基层实践锻炼,成长为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后备干部人才。

二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村级组织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较低等实际问题,得到了农村人民的广泛赞誉。

2.“大学生村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大学生村官”面临专业和自身能力与农村真正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的困境

据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追踪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该调查指出,“大学生村官”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大学生村官”只拥有一个大学生的光环,而缺乏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所以不能很快与农民沟通和建立感情。而村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对河南平顶山“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显示,82%的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经济,36%的人认为要搞好学校教育,30%的认为要提高科技水平。然而,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86%的大学生村干部认为组织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气氛是重要的工作,这与农民群众的要求并不一致[3]。

(2)“大学生村官”面临相关措施不配套困境

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寄予了很高期望,但在操作层面依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村官之后的发展道路不清晰,前途渺茫。比如全国最早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海南省,却在这项计划实施数年之后陷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有的被强制转为教师,有的被迫下海另谋出路。四川省近10年间先后选派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流失率也超过70%。

中组部曾提出5年选派十万村官,为我国未来的基层干部队伍贮备人力,但中编办却又规定五年内不进人,又把这条路给堵了,中组部与中编委应该进行综合协调,避免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在基层相互打架。同时,从目前各地所出台的倾斜政策来看,“大学生村官”计划无疑扮演着一个应急或缓冲的角色。政府允诺“大学生村官”日后可优先进入公务员系统,但面对当前已经人满为患的行政系统,这无疑加剧了本已艰难进行中的行政人事制度改革的困难;对于优惠政策的另一重要砝码“研究生考试加分”,即使如愿考上研究生,也无非是再次回到了两三年后毕业就业困境的怪圈中去,情况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总结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人才战略的一部分。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并有效实现了就业从城市向农村的转变。同时这项计划还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人才的保障。但是“大学生村官”的发展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过程中会遇见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这都需要政府、农村和大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大学生村官”必须进行制度化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各项活动有法可依。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需要的是时间,来保证各项配套实施的完善及思想观念的转化。从长远来看,“大学生村官”制度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具有相当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林善炜.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M].企业与科技,2009-2.

[2]方义发.“大学生村官”之现状分析[M].中国三农研究中心,2008-09.

[3]郑田风等.“大学生村官”,一把双刃剑[J].人民网强国社区经济论坛,2009-3-22.

[4]澹宁.大学生“村官”的红火与尴尬[N].河南商报,2009.

[5]李强.浙江引导大学生“村官”多向发展[J].人民日报,2010-4-6.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篇7

摘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新时期我党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然而,目前大学生村官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使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成为长期战略行动?以云南省大学生村官、乡镇领导、村委会和村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工作状况、思想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云南大学生村官的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 大学生村官 现状 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020-04

一、背景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又称“大学生村官”,是指由政府正式发文、选拔的应届和往届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或其他“两委”职务的高校毕业生[1]15 。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推广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的要求。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同年4月,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从政策目标、选聘数量和名额分配,选聘对象、条件和程序、选聘任职、待遇和保障政策、管理及服务、财政补贴、组织实施7个方面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年4月,中央组织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9]21号)。从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定期选聘、岗位培训、配套保障、跟踪培养、正常流动、齐抓共管”6个方面建立了工作长效机制。按照中央的要求,云南及时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2008年选聘2 000名,2009年选聘10 000名,2010年选聘3 000名,2011年计划选聘3 000名。到目前,全省先后选聘大学生村官15 328名,分流3 321名。目前在岗12 007名,分布在全省。其中,女大学生村官占53.6%,本科以上学历占56.3%,中共党员占38.2%,优秀学生干部占15.2%,涉农专业人员占10% [2] 。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人才资源,云南明确规定,在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中,每个乡镇至少选拔1名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或党委委员。这些大学生村官不负中央、省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期望,紧紧围绕三农工作,积极投身农村基层,成为了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整体发展来看。云南省开展高校毕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时间还不算长,但是发展迅速,建设的内容复杂,遇到的问题较多,经验积累有限,正面临着紧迫的建设形势与任务。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云南省部分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村官本人;一类是云南乡镇领导、村委会和村民。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调研问卷分为问卷一和问卷二,问卷一由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村官本人填写,问卷二由乡镇领导、村委会和村民填写。对云南省16个地州的129个县市区发出问卷一和问卷二各170份,共获得284份统计样本。问卷一收回136份,回收率80%,其中文科类占41%,理工类占54%,其他占5%;问卷二收回148份,回收率87%。两份问卷均发至90个以上县市区,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实地考察

本项目先后利用假期和出差机会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等地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实地考察。

3.访谈

就云南省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和生活状况,项目组成员与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培训的“村官”学员进行了座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生活状况

⒈ 薪酬情况。据调查,云南现行大学生村官工资补贴标准为:人均工作生活补贴每年1.5 万元,按每人2 000 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来测算,其月均工资约为1 417 元,同2009 年云南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 249 元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回答“你对当前的大学生村官薪酬标准满意吗?”这一问题时,有77%的人选择“感觉明显低”,16%的人选择“感觉过得去”,7%的人“感觉很满意”。数据显示,多数大学生村官对当前的薪酬标准不太满意。

⒉ 生活条件。在回答“你对当前的大学生村官生活条件满意吗?”问题时,有13.7%的人选择“满意”,40.3%的人选择“基本满意”,46%的人选择“有待提高”。从回答中可以看出,云南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对目前的生活条件并不满意,这反映出云南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村委会没有能力为其提供很好的工作环境。

⒊ 精神生活。从大学生村官的特点来看,年轻、活泼、直爽、希望寻求友情和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等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发现,有48.9% 的人认为信息闭塞,9.5%的人感觉到孤独,41.6%的人觉得生活单调。在云南,由于交通、网络通讯等不够发达,村官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受到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外面的信息,并由于他们处在一个较为陌生的新环境,接触到的人群在年龄、观念、视野、思维方式和思想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他们很难结识到新朋友,思想上的交流基本上没有,不可避免地造成他们精神生活空虚、情感的空白、生活感到孤独。另外,农村的思想文化建设滞后,娱乐活动少,这也是他们深感精神生活匮乏的原因之一。

(二)工作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谈以及向村民、村干部、乡镇干部、组织部门领导了解情况等方式,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1.到村任职情况。调查统计显示,67.3%的担任村支书助理职务,21.4%的担任村主任助理职务,11.3%的从事其他相关工作。在任职的这部分村官中,有近43.7%的人对自身岗位职责不够明确。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和岗位职责不够明确,他们这种既不是村干部又不是村民的身份;既不属于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又不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角色,使得其在法律上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部分大学生村官往往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更不知道自己干得怎么样?在一些乡、镇、村,由于对大学生村官作用认识不清,角色定位不准,仅仅把他们当作传统意义上的“内务主任”使用,从而导致大学生村官作用效果不明显[3]。

2.主要从事的工作。在进行“你在村里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的调查时,选择“负责传达文件、整理资料、管理档案、宣传政、起草文字材料策等”的占64%;选择 “真正承担或分管了村里的一部分重要工作”占28%;另有8%的人选择了“没有什么具体事情、打杂混日子”。这表明,在现实中多数大学生村官从事的都是一些零星琐碎的工作,并没有能够真正参与到所在村里面比较重要的事务管理和决策过程中,这种状况显然与政府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初衷和目的是不相符的。

3.工作的认可程度。在“你在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所提的建议和意见经常被采纳吗?”的调查中,选择“经常被采纳”的只占23.5%;选择“很少被采纳”的占53.5%;选择“基本上不采纳”的占23%。这充分说明,目前多数大学生村官在村务管理和决策中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看,一是被调查的多数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时间较短(多数在两年以内),对基层的各方面情况了解不够,缺乏深入到村民之中;二是大学生村官短期行为严重。访谈显示,多数大学生到村官任职的目的在于解决眼下的就业困难和作为升公务员的权宜之计。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近年来云南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诸如考研、考公务员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在给大学生村官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加剧了大学生当村官的短期行为。从客观上看,一是缺乏法律保障。如前所述,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村里的任何决策都需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这也就是说,大学生担任的多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并不具有决策权,大学生村官要想进入乡镇村“两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仅如此,在村民们的心里,一般都认为村内大大小小的事情只有书记、主任才能够拍板决定,其他人作用不大。二是角色转换不适应。对于刚刚离开繁华都市的大学环境,尤其是根本没在农村生活过的大学生,农村条件的艰苦,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这必然会降低大学生的积极性。由此看来,要提高大学生对村官工作的认知程度,关键问题不是他们能不能做事,而是政府能否做出科学的制度设计,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三)思想状况

主要从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状况、精神状态,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设想三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1.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祖国。在问到“你选择大学生村官的目的什么?”时,有73人选择“为三农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回报社会”,占53.7%;有34人选择“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等”,占25%;有27人选择“先就业看情况再说”,占19.8%;有2人选择“说不清楚”,占1.5%。这表明,云南省多数大学生村官拥有比较正确的理想,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社会。

2.有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问到“下列哪一个是你的人生价值观?”时,有65人选择“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占47.8%;有33人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占24.3%;有20人选择“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占14.7%;有15人选择“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占11%;有3人选择“其他”,占2.2%。这表明,云南省多数大学生村官价值取向比较正确,有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也很强。

3.普遍关心党的前途和命运。在问到“当前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有81人选择“阶层利益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占59.6%;有44人选择“贫富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占32.4%;有6人选择“上学贵、看病贵、就业难”,占4.4%;有5人选择“腐败与干部作风”,占3.7%。这说明,在大学生村官中,认为社会阶层分化与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已对党群关系造成很大影响,对目前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当今社会的普遍看法是吻合的,把党的干部作风问题看做影响当前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省大学生村官思想状况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对农村发展和个人前途充满信心和憧憬。

(四)对未来就业设想

1.珍惜“村官”岗位,对未来去向担忧。当问到“合同期满后的就业设想是什么?”时,有64人选择“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占47.1%;有28选择“继续当村官”,占20.6%;有21人选择“自主创业”,占15.4%;有17人选择“到时候再说”,占12.5%;有6人选择“另谋职业”,占4.4%。这反映,他们虽然对自己未来担忧,但对于目前的这份工作又相当珍惜,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降低了他们另谋职业的动机。

2.渴望建立“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当问到“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时,你最看重什么优惠条件?”,有97人选择“确定一定比例在村官中招考”,占71.3%;有31人选择“同等条件下加分优惠”,占22.8%;有8人选择“考核考察直接提拔任用”,占5.9%;“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人选择。这说明,大学生村官希望中央、地方不断完善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各种政策,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

3.“村官”生涯是一笔可贵财富。当问到“村官生涯对今后工作和生活是否有意义?”时,有91人选择“很有意义,是影响一生的可贵财富”,占66.9%;有42人选择“酸、甜、苦、辣,有得有失说不清楚”,占30.9%;有3人选择“意义不大”,占2.2%。这说明,近2/3的人已经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五)家庭、村民和大学生村官自己的看法

为了解家庭、村民和大学生村官对该职业的态度和感受,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查:

1.家庭支持大学生到村任职占主导地位。当问到“您父母和家人对你所从事村官职业的态度?”时, 65%的人选择“非常支持”; 20%的选择“可以理解” ;有11%的选择“不太认可”;有4%的人选择了“失望”。这说明,大多数家长对子女从事村官这一职业还都是比较支持的。

2.村民基本上认可大学生到村任职。当问到“你们对上级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持什么态度?”时,选择“非常欢迎”的占41%;选择“欢迎”的占13%;选择“可有可无”的占37%;选择“不抱什么希望”的占9%。这一结果说明,多数农民群众还是比较欢迎这些积极投身于三农建设的年轻大学生的。但仍有一部分群众暂时还没有对大学生村官完全理解和认可。

3.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当问到“对当初选择村官职业你感到后悔吗?”时,选择“尊重自己的选择不后悔”的占51%;选择“就业形势所迫、无奈的选择”的占33%;选择“想作为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跳板”的占11%;选择“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后悔”的占5%。以上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对当初的抉择还是比较满意的,有1/3的是因就业形势严峻被动选择,这说明云南高校毕业生选择到村任职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认真思考做出的选择。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还是有1/6的大学生村官对目前从事的职业感并不满意、不顺心、不适应。

四、问题与建议

(一)云南省大学生到村任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述调查分析显示,和全国一样,云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少大学生在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带有普遍性。从整体看,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国家、大学生村官自身和乡镇村三个层面。国家层面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村官的制度设计缺失,其政策的整体性、长效性和导向性还不完善,如大学生村官供求总量、结构错位状况,大学生村官进入与退出机制不健全,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引致的短期行为,大学生村官待遇偏低导致的高流失状况,对大学生村官职位角色的法律定位不准等。大学生村官自身层面表现为期望值过高与个人经验和能力欠缺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村官对认识、适应、参与、把握、深入农村的程度不够,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存在动机不纯的功利心态和投机心态,把村官职业作为寻求进入事业单位的“跳板”;对农村工作环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精神欠缺等。乡镇村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大学生村官缺乏有效地监督和激励考核机制;部分乡镇村干部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存在偏见,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和精神理解不深刻,甚至简单地把村官与当年的“知青”等同起来,缺乏对大学生村官身份的认同;日常管理与工作运行协调难度大等。

(二)完善云南省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建议

1.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一项国家公共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必然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出现各种问题。目前,政策上应消除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上的欠缺。如果要把大学生到村任职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首先,宏观层面要精心设计、论证规划、不断完善现有大学生村官制度,要科学制定云南省大学生村官的长远发展规划,要根据全省农村建设实际确定大学生村官的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位、考评、待遇、培训、优惠、退出等长效机制,形成规范、持续、有效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体系。如大学生村官待遇和优惠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能吸引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还要形成能让他们长期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稳定导向。其次,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制定需要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选派大学生村官时,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差异,做到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本人的专业背景等。

2.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建设和树立为农村服务的意识。在农民心目中,大学生村官是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因此,提升自身能力是当好村官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第一,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基层服务的长期意识。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如果说旺盛的精力和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当好村官的前提,那么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则是当好村官的关键。因为只有具备了农村发展所需的专业素养,才能为村官自身在农村这个大舞台实现自身价值储备力量,才可以使自身的知识化为改变农村发展的力量,也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为基层服务的本领。第三,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与其他工作相比,农村工作比较复杂,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到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这给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村官要学会熟悉农村政策,深入到农村和农民中,开展调查研究,与群众沟通感情,熟悉农村工作;要善于观察和把握当地农村和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两委班子建言献策,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第四,要牢固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相比,云南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还很艰苦,不论是交通、通讯、文化等都还比较滞后,吃穿住行还很不方便。为此,首先要具有刻苦锻炼的心理,把自己融入到村名中去,放下“架子”,先当村民,后当村官,坚持工作、生活在村里,用心去感悟农村工作的艰辛与收获,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历练和成长。

3.加强农村基层环境建设。云南广大农村地处山区半山区,条件艰苦。要把大学生村官长久地留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这是基层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一些乡镇村干部,尤其是村“两委”干部要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从思想上要提高对大学生村官政策重大现实意义的认识,要认识到这是新农村建设和培养后备干部的战略性举措,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因此,要放下包袱,转变观念,敞开胸怀,对大学生村官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努力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环境[1]15。第二,要积极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努力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生活条件问题,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三,基层政府在工作中要多“放权”给大学生村官,给他们“压担子”、“派任务”、“搭台子”,鼓励他们积极创业,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并支持与帮助他们完成这些任务[4]。第四,在工作安排中,村“两委”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背景、个人特长,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知人善任,让大学生村官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效力。

参考文献:

[1] 王雅菊.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偏差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0.

[2] 云祖轩.云南三注重三着力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05-27.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篇8

一是大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者的事迹和经验,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贡献社会。引导大学生弘扬奉献精神,激发青春热情,把自己融入到城乡统筹的新农村伟大实践中去。二是教育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于人民的远大志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之路,融入历史发展洪流中,不断增强创业意识,切实转变择业观念,努力钻研理论和技术,变成身怀致富技艺、立志到农村建功立业、与广大农民齐奔小康的人才。同时,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服务基层的号召,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为基层服务的本领。三是培养大学生村官乐于奉献、为民服务的精神。农村各种环境较差,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和生活中将面对诸多困难,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自觉磨炼意志和毅力,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用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尽快熟悉农村情况,从农民最欢迎的具体事情做起,运用所学知识为农民服务。农村基层组织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重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对新任“大学生村官”培训,对他们重点教授政策法规、农村工作方法和农业科技知识;还要引导他们掌握农村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农村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改善农村基层环境,为吸引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农村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基层环境差,这已经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共识。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村官”长期服务农村?农村靠什么留住“大学生村官”?靠什么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农村建功立业?一项重要的举措是改善农村基层环境,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是尊重大学生村官意愿,给予更多的自。基层组织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做好引进、培养和用好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在工作中应给予他们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放手让他们充当骨干,为他们早日成才提供条件。还应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实职,给予他们更多参与处理村里重大事务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创业的平台。在村“两委”换届时,应动员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使其早日进入决策层。二是改善大学生村官生活条件。目前,各省市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任职。可以说,在今后国家和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将会在改善农村基层环境方面下更大的力气,这些措施对于调动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基层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篇9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成长之路 “四到位”

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的殷切期望,也是农民的期盼。但是,目前大学生村官成长之路的形势不容乐观,下不去、待不住、干不好、流不动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笔者认为,要培养造就好一支优秀大学生村官队伍,让大学生村官成长之路越走越宽,必须努力做到“四到位”。

一、选聘程序到位

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一般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原则上由省(区、市)一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统一组织实施或省(区、市)、市两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共同组织实施,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执行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等基本程序。要确保选聘程序到位,必须着力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要确保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公平、公正取信于民。选聘工作倍受社会关注,群众期待值高,大学生参与选聘热情也很高。严谨科学的程序,公平公正的笔试和面试,是选聘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整个选聘工作成败的关键。各地在选聘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选聘条件、选聘办法、选聘程序、选聘结果及时公布。要制定具体的竞争择优办法,平等对待每位参与选聘的大学生。要把好资格审查关、组织考察关,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应聘大学生的德才表现,重点掌握考察对象的政治表现、学习态度、组织能力、纪律观念、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要设立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将有关政策、工作进展及时向媒体公开。

二要把好大学生村官入口关,真正把有志向、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大学生输送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前沿。大学生村官是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源头,也是补充基层干部的重要来源,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选聘大学生村官主要是选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是中共党员或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因此,各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必须牢固树立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质量意识,一方面要坚持政策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另一方面要坚持个人自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察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生自愿到农村服务的意愿,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考察人选进行全面衡量。对那些先就业、等待时机成熟择业的,经受不起考验的,或者一年内还不能适应农村工作环境且不思进取的,不能继续录聘;对拟聘的大学生村官要在其所在的高校公示,把不符合标准的、表里不一的人坚决排除在大学生村官队伍之外。只有严格选聘程序,切实履行选聘手续,才能确保大学生村官的质量,从而有效地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二、落实待遇到位

提高待遇、提供保障,是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发挥大学生村官队伍作用的关键。能否解决好待遇问题,是大学生村官队伍能否稳定、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出路作了进一步明确。要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学生村官各项待遇落实到位。

一要高度重视完善大学生村官配套保障政策。一方面,注重大学生村官经济待遇落实兑现工作,要通过采取及时确定标准、规范操作程序、跟踪协调服务等措施,保证大学生村官各项经济待遇逐人、按时、足额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明确以下内容:大学生村官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从起薪之月起,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给予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政策;按规定标准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下拨财政补助资金,建立大学生村官补助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严禁大学生村官补助资金挪作它用,严禁拖欠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保证大学生村官工资、生活补贴逐人足额按时发放;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条件。

二要切实解决好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出路问题。解决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出路问题,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是鼓励部分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二是推荐部分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表现优秀的可以享受公务员报考的优惠政策。各级党政机关要明确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公务员的录用比例;乡镇机关补充公务员,要逐步提高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的比例;选调生主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三是扶持部分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各地要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帮助和支持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四是引导部分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五是支持部分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聘用期间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等。

三、帮带培养到位

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选择。一大批掌握现代知识、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将成长起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成为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此举将有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一要健全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人员到村、思想到村。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制定优惠的保障激励政策,确保大学生能够到村。不能将“到村任职”变通为“到乡镇帮忙”,虽然看起来都是下去了,可实际上却有悖于中央的精神。随意抽调使用,既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履行职责,也不利于他们的锻炼成长。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及时转变思想、转变角色,从思想和行动上把自己当作村民。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扎根农村基层,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和品格;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民,虚心向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在服务农民、带领农民致富的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在体验农民甘苦、与农民一起摸爬滚打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农民群众的知心人;要把所学知识专长和农村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带头创业、带领农民创业,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二要强化素质、重点帮扶,确保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大学生村官刚走出校门,虽然书本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为此,各地可出台专门文件,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坚持采用集中培训与平时教育相结合、跟踪培养与重点帮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知识、农业产业化知识、农业生产技术、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各地要完善和推行“三帮一联”制度,即县区领导联系,县直委、局领导帮扶,乡镇领导帮教,村支部书记帮带,通过开展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解决他们在自富、带富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为了丰富大学生村官的阅历,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实际工作经验,还可出台大学生村官参与党员活动、参加乡村干部培训、列席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会议、跟随外出参观学习等相关政策。

四、监督管理到位

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主要有: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科技推广等工作;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监督和管理好大学生村官,真实、客观地评价大学生村官,是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F3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05-02

一、大学生村官正面临重重困境

(一)身份困境使大学生村官处于尴尬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必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换而言之,大学生在农村的职务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村官,他们的职务通常是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官也不是民的尴尬处境再加之现有的户籍限制,致使他们身份陷入两难的境地。就是因为这样模糊不清的身份,使他们很难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推行。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大学生村官处于“不合法”的困境

很多与现有法律相悖的任命方式导致很多大学生村官为自己的特殊身份担忧。根据《中国共产程》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选出来的书记、副书记,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这就是说,没有经过大会选举只是通过招聘的大学生担任重要职务尤其是像党支部书记这类职务,是不合党的章程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法条规定,直接把招聘的村官确定为村委会干部也是不被允许的。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对他们进行保护,所以他们是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的人群。

(三)专业和自身能力与农村需求不符使大学生村官与农村生活相背离

吉林某大学2010年寒假社会实践专门就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做了跟踪调查,在调查的1000名学生中学农学专业的仅有4%,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仅占10%。调查结果指出,到农村服务的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农村实际相差甚远,同时,他们顶着学士、硕士的光环恃才傲物,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农民沟通,更不能设身处地地从实际出发做事。吉林省某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9%的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把发展作为其工作的重点,有33%的村民希望他们把搞好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50%的村民则希望他们能够提高农业的科技生产水平。可反观大学生村官,90%的人希望把组织节日文化活动、增加时尚氛围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这是与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悖的。

(四)政策不统一使大学生村官深陷怪圈

为了储备基层干部队伍人才,中共中央组织部提出了选派10万村官的计划,而且必须在5年内予以实现。与此同时,中编办却将此打上了死结,他们规定基层5年内不能进新人,部门之间的政策不一致,缺少合理性。同时,很多地区出现的政策显示,大学生村官正处于应急和缓冲就业压力的政治境地。政府给他们许了很多承诺,像在日后的公务员录用中,他们有优先录用权利,研究生作为村官到农村服务可以加分,等等,但是这样的政策一出现让本来就人满为患的行政系统,更难进行人事和行政制度的改革,同时也无法避免这些大学生服务期限终止时继续寻找就业出路的怪圈。

(五)工作难有作为使大学生村官丧失信心

很多大学生不理解农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只是把去农村当做自己未来走向公务员队伍的跳板,并没有想要扎根于农村,真正带领农民走向致富的道路,而面对这些所谓村官的种种状态,村民们也早已习以为常。因此,这些非官、非农、非学生的“村官”们不仅不适应农村的生活,更无法融入村民的生活,他们没有话语权,也很难得到村民在工作上的配合,村民大都会理直气壮地说:“你又不是我们选出来的,凭什么对我们品头论足?”同时,村官们要想挤进村委会简直难如登天,除了需要是党员,还必须是本村的村民,这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丧失信心不得不托关系以各种名义借调到邻近的县或市,最终难以为村里的发展献计献策。

(六)后期管理不完善使大学生村官失去积极性

如何管理大学生村官,各省市都有相应的方法和体制,但是还是有一些地区没有专门的机构作为联络沟通的纽带,有一些地区虽然有这样的机构,但是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因此,这些村官们常年处于放羊的状态,没有交流经验的平台,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更没有相应的心理辅导。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抱有“有米不愁吃”的状态,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对于他们未来之路并没有过多的扶持计划。这些村官们,面对没有资金、没有政策、没有帮助的现状多会消极置之,对于未来的创业更是失去了积极性。

(七)未来前景渺茫使大学生村官工作懈怠

职业瓶颈成为两难身份的大学生村官日后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三年的农村工作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三年,他们与社会脱节,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意留在农村,前面说到的非官、非民的身份注定他们只能是一辈子的助理:而如果步入社会找工作,专业知识早已不再满足工作经验的需求;而对于政府的“承诺”,他们不仅要和其他考生一样参加考试,还受到各种专业条件、性别条件等的限制。种种结果使得他们的前景将会是一片渺茫,这就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状态以及推行该项计划的有效性。

二、大学生村官出路破解思路

自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培养、管理、锻炼、期满流动等方面的一些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最突出的难题。如果不能探索出大学生村官期满出入新机制,因势利导,实现人尽其才,这将直接影响现任大学生村官思想的稳定以及他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将会影响新一批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建设与选聘,进而将影响到整个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性。为此,我们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出大学生村官出路破解之法。

(一)健全保障机制,促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

为让大学生村官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进入角色,应采取多重渠道跟踪培养,把他们“当做子女关爱,当做人才使用,当做后备干部培养”。在思想上,要组织与大学生村官定期谈心制度,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摸清思想脉搏,做好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和教育。通过面对面心谈心,倾听想法,了解意愿,解决困难,使大学生村官真正沉得下去、安下心来。在生活上,要给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在餐饮、住宿方面尽可能地给予照顾,努力为大学生村官营造“家”的亲情氛围,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家”的温馨。在待遇上,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应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还要按规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保险、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等。在工作上,建立联系大学生村官制度,明确工作思路、履行岗位职责、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本领。在实践中,大学生到村后,要主动适应新的环境,要通过听介绍、搞座谈、入户走访等各种方式和途径,尽快了解村情民情,熟悉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融入到农村、农民中去,主动实现从大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换。

(二)续签合同,留住大学生村官

对于3年工作期满,考核合格,希望扎根农村,实现抱负的大学生村官,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其续签合同,鼓励他们通过法定途径担任村干部,在村工作期间,继续享受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对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推荐他们通过招考进入县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对不愿意留在农村的,积极引导他们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对续签的大学生村官,应该按照工龄晋升工资,除工资收入外,也应该享受诸如过年、过节等节假日福利、夏季高温清凉饮料费等福利待遇。

(三)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领导干部公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选拔考试,解决一部分村官“编制”问题

一是要以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如加分优惠政策或者举行单独考试,提高大学生村官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的通过率;二是对已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且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参加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考试,特别优秀的,在乡镇换届选举时经考核合格直接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这与同志提出的“要着重选拔基层中擅长于做群众工作、能合理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发生问题能力的年轻优秀干部来充实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优化改良机关干部队伍结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

(四)探索实施“雇佣制”,采取弹力管理方法

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种职业,如果政府实行雇佣制,由政府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明确官民之间的权责,给予他们相应的发展空间,设置必要的推出机构,这不但能减少当地的财政支出,同时还能更好地对村官进行管理,他们在积极工作的同时能够合理地规划未来,这样不但村官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得到了满足和完善,政府的工作效率也会有显著提升。全国统一的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应制定出一套统一的大学生村官雇佣制规范,使未来的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城乡差距一直存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做合理的调整,这样有弹性的管理方法会使如流水的大学生村官成为铁打的兵。

(五)政府完善扶持制度为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业拓宽渠道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法条应不断完善,赋予那些真正想扎根农村的大学生应有的身份,同时引导村民逐步接受大学生村官并对其工作积极配合和支持,允许村官通过演讲、竞争等形式进入“两委”,为村官安排实际的工作,并以考核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奖惩,表现优秀的可以进入决策层,而表现恶劣的勒令其退出该机制。出台扶持村官创业的相关政策,包括金融支持、优惠政策支持、科研支持等,并建立各方面的有效数据库,设立创业基金,举办农村建设论坛、峰会等活动,实现资金、技术、信息的顺畅流通,通过这些来为他们建功立业拓宽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兴稼.大学生村官的使命.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年版.

[2]侯光明.现代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郑卫宇.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政策研究.复旦大学,2011年.

[4]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卢福营,李琼.论大学生村官选任中的职位分析缺失.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

[6]孙俊丽.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政委研究室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