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十篇

时间:2024-01-23 17:52:06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篇1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4;2.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目的:通过对07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2013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研究,为完善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提供建议。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结果与结论:通过对07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2013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研究,得出取消专利药品注册申请时间限制,增加药物创新条款,完善监测期条款等修改意见非常符合实际。建议对增加适应和鼓励药物创新的条款明确相关内容;建议对仿制药的生物等效试验不再进行审批或实行备案制;建议应当明确药品审评中心的审评属于技术审评过程等。

关键词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建议

【中图分类号】R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3-0143-02

目前现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8号)是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七年之中,我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迅速,而正在实施的07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出现了一些与时展、新形势、新要求不相符的内容。为此,2013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CFDA)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同时的还有此次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此次征求意见稿涉及了增加适应和鼓励药物创新、与专利法的衔接、完善监测期管理相关条款的修订、仿制药注册生产现场检查程序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共修订12项条款,删除1条,合并1条,新增4条。

总体看来,征求意见稿的主旋律仍体现了中央关于鼓励创新的精神,这将有助于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取消专利药品注册申请时间限制,增加药物创新条款,完善监测期条款等修改意见非常符合实际。但征求意见稿中的一些提法和规定尚需进一步研究和修改。

1关于增加适应和鼓励药物创新的条款

征求意见稿增加了新药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相关事项的内容和条款,有利于申请人在新药临床试验期间按着实际状况进行变更,使新药研发更加科学合理。

然而,创新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如调整处方、调整生产工艺、增加规格、变更生产场地等问题。新修订的条款中,没有将研发过程中的重大变更和较小的变更加以区分。如各种变更事项均需要进行补充申报,则一方面增加药物研发的时间成本,影响临床试验进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CDE)的工作难度。

综合考虑,首先,可以明确申报审批的不同级别,通过对变更事项进行细化,结合相应的细则进行补充说明。如创新药在研发过程中对药品质量可能产生较显著的影响的变更事项,属于重大变化的,必须申报。如I期与II期试验样品间的剂型改变、制剂处方改变、增加新的制剂规格、原料药合成路线、反应步骤的改变等。同时,针对本级别申报,可以考虑以补充申请的形式进行申报,补充申请时可以适当缩短排队审评、审批的时限,或设专门通道进行优先审评,与一般的补充申请分开办理;其次,对于产品质量不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如质量控制方法及限度、不伴随有工艺重大改变的生产场地的变更、申请人变更等属于较小变更,可以实施由国家局或者省局备案制,便于及时生效,利于临床试验的开展。最后,还应该明确补充资料申报和审批的流程,明确具体的提交渠道和提交方式,以及审批时限。

2关于完善监测期管理相关条款的修订

征求意见稿指出既往对监测期的管理,在新药进入监测期后,对已受理尚未批准临床试验的同品种均予退回,引发了诸多矛盾。为此修订相应条款,将现行注册办法第七十一条中的“已经受理但尚未批准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其他申请人同品种申请予以退回”删除,规定凡是已受理的注册申请,均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申报与审批程序继续办理。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指出,既往对监测期的管理,在新药进入监测期后,对已受理尚未批准临床试验的同品种均予退回,引发了诸多矛盾。为此修订相应条款,将现行注册办法第七十一条中的“已经受理但尚未批准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其他申请人同品种申请予以退回”[1]删除,征求意见稿规定凡是已受理的注册申请,均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申报与审批程序继续办理。

针对新药监测期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先报临床的不符合审批要求,要求补充资料时,另一人后报临床并完成临床的符合则先批生产。先报的工作进度慢而后批,已受理又退回缺乏法律依据。作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背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信赖保护的原则。

征求意见稿第七十条将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七十一条中的“已经受理但尚未批准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其他申请人同品种申请予以退回”[1]删除。该条款修改后直接导致了同时审批多个同品种药物,对首研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造成了工作大量重复,同时不利于新药上市后的推广及产品后续研发工作。

3关于仿制药注册生产现场检查程序调整条款的修订

为了保证仿制药申报资料的真实性,现行注册办法规定仿制药注册生产现场检查在批准临床试验前实施。而事实上,仿制药的工艺处方需要根据生物等效试验结果调整优化,最后确定申报工艺处方。且批准临床试验前进行生产现场检查存在投入资源多、效率低、检查质量不高等问题,并与技术审评、GMP检查脱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中提到将仿制药生产现场检查调整到完成临床试验和技术审评后,上市许可前进行,这更加符合仿制药的研发规律,实现技术审评与生产现场检查相结合,提高现场检查的效率和质量,也减轻申请人接受多次检查的负担。根据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七十七条,注册申请人须在批准临床试验前实施仿制药注册生产现场检查。在无法预料该项目是否被批准的前提下,完成生产现场检查极大的消耗了企业和药监部门的人力物力,也大大延迟了该项目的审批时间。有时候一些委托研究为外省市单位的生产现场检查时间甚至可能长达一年。征求意见稿将仿制药注册生产现场检查后置,在某一程度上更加符合仿制药的研发规律,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实现技术审评与生产现场检查相结合,提高现场检查的效率和质量,减轻申请人接受多次检查的负担。

但另一方面,无形之中使仿制药审评形式上成为“一报三批”(即批临床、批生产检查、批生产),多增加一次CDE排队时间。此外,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中“仿制药的工艺处方需要根据生物等效试验结果调整优化,最后确定申报工艺处方”,但是CDE对于一个还未最终确定,还需优化调整的工艺处方进行技术审评,是极为不科学的。是否应当借鉴国外对仿制药的审批模式,对仿制药的生物等效试验不再进行审批或实行备案制,对仿制药实行“一报一批”。

4关于审评时限的修改

为了准确表述技术审评时限,征求意见稿第一百五十条关于审评工作时限的描述,技术审评工作时间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启动技术审评工作开始计算。该修改实际上是审评无时限。

《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五条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节规定的期限内。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2]。行政审批所需要的技术审评时间不计在审批时限以内,但并非允许技术审评无时间限制。

按照现在的6个月时限,主审一年审2个药,按照现在的申报数量,CDE需要500人作主审。外加复核、管理人员、补充申请审评等需要上千人,不符合高效原则。

首先,征求意见稿虽然提出从启动技术审评工作才进行记时,但151条无法监控资料何时进了中心及启动的时间,无法鉴定各家企业的公平性。如此修改不符合中心倡导的审评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也使很多企业无法预估产品审批时间,根本无法开展下一步工作。这对创新药来说也是很不利的。

其次,并不能解决药品排队审评时间超长的问题。目前,申报资料在CDE的排队审评时间远远超过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时限,但是作为主管部门应当优化配置审评资源,来缩短排队时间,而不是修改时限计时方式。现在的审评时限基本是形同虚设,但此次的修订,何为“启动技术审评工作”表述不清楚,不能解决目前大家最关注的“排队待审评”时间过长的问题,还易引起误解。尤其是仿制药生产现场检查后置将迎来大规模申报潮,排队现象不解决,无法从根本上支持仿制药研发。在目前我国药品注册申请量较大的情况下,明确审评时限的起算时间,对于激励企业积极申报、增加申报企业的可预期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最后,应当明确CDE的审评属于技术审评过程,包括对药品的检测、检验与专家评审。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五条的相关规定,药品审评中心所需的审评时间不应当计算在药品注册审批期限内。所以,应当明确:CFDA在受理药品注册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转送药品审评机构审评;在收到审评机构的审评报告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行政处理决定。应当明确:药品审评机构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60日内启动审评程序;技术审评的具体时限可不作规定。

5《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尚未提到的内容

5.1有关备案制与信息平台之间的衔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第三十七条指出:申请人在药物临床试验实施前,应当将已确定的临床试验方案和临床试验负责单位的主要研究者姓名、参加研究单位及其研究者名单、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书、知情同意书样本等报送CFDA备案,并抄送临床试验单位所在地和受理该申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1]

而今年9月份CFDA下发的2013年第28号公告,《关于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平台的公告》第三条信息平台的应用和管理指出,“信息平台试运行3个月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不再接收其他途径的药物临床试验实施前相关资料备案。”其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上述规定相悖。

5.2有关仿制药“一报两批”的问题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解决仿制药企业最关心的“一报两批”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仿制药的注册申请采用“一报两批”的程序,即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bioequivalency,BE)需要事先获得CFDA的批准,同时在BE研究开展之前实施生产现场检查,完成BE研究后再进行第二次的生产审批。

采取“一报两批”的程序,是因为在我国仿制药的研发尚在起步阶段,经验不足,仿制药的质量标准和品质控制水平参差不齐,BE试验审批制度确实对仿制药研发风险控制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一报两批”极大地拖延了审评时间,并未缩短仿制药的上市时间。带给了CDE和企业很大压力。如何能进一步权衡该制度,在审评效率和风险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CDE的《中国通用名药发展研究报告——市场准入制度研究(2012年)》指出,对于需要进行BE的仿制药审评时间总计长达4年以上[3]。由于审批BE试验的等候时间太长,造成企业只能一次试验即告成功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人体等效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受到严重挑战,也不利于我国仿制药水平的提高。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我国仿制药的注册申请采用“一报两批”的程序,即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BE)的审批制度已经制约了仿制药的发展,可以说BE批准制度客观上割裂了仿制药研发的自然进程[4],也极大地浪费了审评资源。

仿制药研发的核心目标是要达到和原研药的一致性。仿制药的处方工艺要通过结合其与原研药生物等效性的差异才能最终确定。最终处方工艺以及质控体系尚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药厂若按照申报的处方工艺生产样品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如证明不等效,则需要进一步调整处方工艺,或更严重的可能是重新进行研发。因此有关生物等效性研究申请的审评显得意义微小。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Z].2007-07-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Z].2003-08-27.

[3]《中国通用名药发展研究报告——市场准入制度研究(2012年)》[EB/OL]http://cde.org.cn/,2012-11-21.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篇2

关键词:职务犯罪;审查逮捕;侦查监督

中图分类号:DF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2397.2009.05.16

职务犯罪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①职务犯罪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专指其狭义,即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而实施的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犯罪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该类犯罪由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自侦案件和职务犯罪案件。②我国法律在将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权赋予检察机关的同时,又将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决定逮捕权授予检察机关,这种“自我监督”的模式,一直面临着理论界的质疑和司法实践中的困境。理论界及实践部门的学者、专家也进行了许多讨论和研究。2009年9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正式下发了《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可以说为前一段时间的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笔者将这一改革措施称为“批捕提级”的改革。该规定共20条,主要内容包括:下级检察院报请审查逮捕程序、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程序、追捕程序、发现不应当逮捕的纠正程序、下级检察院不服不捕报请重新审查程序、逮捕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的报请许可程序、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报请延长侦查羁押程序以及通过检察专网报送案卷材料等。

《规定》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报请审查逮捕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下级检察院报请审查逮捕的案件,应当由侦查部门制作报请逮捕书,经本院侦查监督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报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审批后,连同案卷材料、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资料及本院侦查监督部门审查意见一并上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并确保提请审查逮捕的材料齐备、规范。

当然,这一《规定》仅仅是针对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试行(不含省级人民检察院),因此,这一改革措施只是一种探索。如何在严格执行改革后的程序的同时,从观念上理清认识,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加以完善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一项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批捕提级”改革前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权面临的困境

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办理,早先采取的是“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式,从立案、侦查、逮捕、,办案人员一般不作更替,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为了克服这种缺陷,1988年11月召开的全国检察长工作会议决定把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由原来的一个部门负责到底的办案制度,改为侦查和批捕、分开,分别由自侦、批捕、三个部门办理,建立和加强检察机关的内部自我约束机制[1]。这种内部监督的做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职务犯罪监督权的落实,提高了办案质量。尽管如此,现有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部门和侦查监督部门毕竟还是“出自一门”,同在一个检察院的“屋檐下”,其监督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内部监督的有效性不足

“监督的基本含义是旁观者的察看和督促,其基本的立场与事件的参与者应当截然分开,才能实现监督所应有的公正地位。”[2]从实践中看,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查、立案的,应当报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决定;对于自侦部门移送审查逮捕的案件,审查逮捕部门审查后必须由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决定是否逮捕。同一个检察院的检察长或检委会既行使自侦指挥权,又行使侦查监督权,带有较为明显的“同体监督”特征。自侦权的行使过程实际上就是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特别是检察长)与自侦部门和侦查监督部门之间就权力行使形成的封闭循环过程,这就出现了侦查决定权与监督权的重叠。这种权力配置则有检察长或检委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之嫌,失去了监督制约内涵所要求的“中立性”、“超然性”。“虽然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和批捕由检察机关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不同的分管检察长负责,但他们毕竟都在一个检察院内,在同一个检察长领导之下。它虽然也能对侦查权起到制约作用,但这种自己对自己的监督较之对其他机关的制约,其效果总要差一些。”[3]

从X省近4年来对于普通刑事案件的批捕情况和职务犯罪批捕情况比较来看,该省2005年至2008年4年间,对普通刑事案件共批准逮捕45 049人,不批准逮捕6 097人,批准逮捕率为88.02%;而对职务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1 545人,不批准逮捕74人,批准逮捕率高达95.43%。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率高于普通刑事案件7.41个百分点。再以该省检察机关审查的案件为例,该省4年间就普通刑事案件共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60 077人,决定不2 709人,不率为4.31%;就职务犯罪案件共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 157人,决定不517人,不率为19.33%。从上述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该省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批捕率远高于普通刑事案件,而职务犯罪案件的提起公诉率却大大低于普通刑事案件,有相当一部分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作了不处理。尽管审查逮捕和审查的对象并不完全对应,案件性质也不相同,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侦查监督部门对自侦案件的监督力度是不够的。

(二)逮捕强制措施有沦为侦查的辅助手段的危险

从现代逮捕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逮捕的首要价值体现在人权保障上,即通过司法审查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其次在于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由于职务犯罪侦查权没有配置与其职能相适应的侦查手段,使侦查能力和水平有限,侦查工作主要依靠突破嫌疑人口供进行。侦查人员往往将逮捕并长期羁押犯罪嫌疑人作为进一步收集证据、侦破案件的快捷手段。对于职务犯罪案件,不论案件大小,往往以有可能串供、逃跑等理由坚决逮捕,对“逮捕必要性”审查不严,使逮捕权成为一种服务于侦办案件的重要工具,这是当前职务犯罪嫌疑人逮捕率偏高、羁押期限过长的原因之一。例如,A地检察院2000 年至2004 年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有52 人被逮捕,其中平均羁押期限为99 天,最长一例达到424 天[4]。一些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始终抱着有罪推定的观念,大有不把其送上法庭决不罢休的“决心”,而侦查监督部门从服务于“严厉打击职务犯罪”这一工作大局出发,也乐于配合自侦部门而不断延长羁押期限。因此,“以捕代侦”、滥用逮捕权时有发生。例如,B地检察院办理的张某贪污案。2005年2月2日,该院对张某以涉嫌贪污罪刑事拘留,2月15日执行逮捕,随后于4月、5月、7月3次报上级检察院批准,共延长羁押期限5个月。9月16日,反贪局将该案移送公诉部门审查。10月8日该院对张某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11月15日,经退回补充侦查后,反贪局再次移送审查。经公诉部门审查,认为本案证据不足,拟作不决定。12月22日,反贪局以发现张某有新的犯罪事实为由,将该案撤回并重新计算侦查期限继续侦查。2006年7月27日,反贪局仍以原罪名移送审查。再次被退回补充侦查后,9月16日再次移送审查,并于9月27日将张某重新逮捕。因羁押期限届满,该院于2007年1月5日对张某再次改为取保候审。在两次退回补充侦查证据仍然不足的情况下,该院于2月16日对张某作出了微罪不诉的决定,但张某已被羁押350天,取保候审380余天。

(三)犯罪嫌疑人的自我救济手段不足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职务犯罪案件决定逮捕程序设计的重大缺陷之一是犯罪嫌疑人缺乏自我救济手段。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及其委托的律师认为羁押超过法定期限,有提出解除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权,但未规定其对决定逮捕享有异议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犯罪嫌疑人负有容忍逮捕的义务。其次,对于原先符合逮捕条件,逮捕后条件变化而不需要继续羁押的,检察机关缺乏自动审查机制和变更机制。同时,《刑事诉讼法》对羁押期限延长的规定条件不够明确,决定过程又缺乏透明度,造成实践中延长期限任意化[4]116。第三,辩护律师的程序参与有限。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检察机关采取内部审批的程序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律师的意见难以反映或被重视。一些办案人员往往以案情需要保密为由阻挠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法律帮助活动。许多犯罪嫌疑人虽然聘请了律师,但实际上律师只是起到帮助申请取保候审、在犯罪嫌疑人及其家人间互报平安的作用。即使在新修订的《律师法》实施一年多的情况下,这一现状仍没有明显改观。

二、对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权“转交法院行使说”的理论反思

原有的职务犯罪案件审查

逮捕方式的实施效果不仅在实践中存在虚化的危险,其合理性也面临着理论界的质疑。有学者称:“作为公诉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其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侦查机关具有同质性,在此情况下,人民检察院能否本着客观、中立的立场和态度,作出批捕与否的决定,显然令人怀疑。而这一缺陷在人民检察院的自侦案件中显得更为突出。”[5]

针对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权的归属,学术界主要的观点有“维持现状说”、“转交法院行使说(实行令状主义和司法审查制度)”、“转由上一级检察院行使说”、“事后备案审查说”等[4]21,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就是“转交法院行使说”。学术界对法院行使审查逮捕权的呼声很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享有逮捕的决定权;在国外,由法院对逮捕进行司法审查也被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所普遍采用,似乎由法院行使审查逮捕权顺理成章。但是,“建立在类比基础之上的法律移植观点,其实并不稳固,尤其是基于机械性的类比更是如此,这种推理助长了某种实证主义,它未能把握与表达社会整体诸要素之间互动的多层性。”[6]在我国的现实基础上全盘照搬西方国家以法院为主导的司法审查制度是不切实际的,其原因如下:

首先,中国缺乏实行西方国家司法审查制度应具备的法律文化传统。立法者大笔一挥就可以改变法律的规定,但法律是否可行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法文化、特定阶段的社会状况等多种因素。西方司法审查制度是建立在法官独立和司法精英化的基础上的。在我国当前的现实下,司法权相对薄弱,独立的司法力量尚未充分建立,想要实现西方化的司法审查所需要的司法独立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司法精英化更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从目前的法官素质来看,短时间内也难得实现精英化的要求。尽管许多学者都提出西方国家完善的司法控制模式具有诸多益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制度框架和现实基础上,建立以法院为主导的司法审查制度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其次,由法院行使批捕权与司法改革的方向相悖,难以保障公正审判。我国司法改革的举措之一就是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程序,防止法官预断和庭审形式化。但是,在现行法律规定下,如果由法院行使批捕权,在审查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时,其必然要对案件进行实质审查,这样必然导致法院超越审判阶段,过早的介入刑事诉讼程序,形成先入为主的预断。如果法院批准逮捕,那么很有可能在法官内心已经认定被告人有罪,在审判阶段就很难做到居中裁判,从而损害法院最终裁判的公正性。同时,鉴于对本院利益的维护,审判法官必然会受批捕法官决定的影响,法院的批捕决定与其最后的裁判决定必然存在利害关系,法院的中立地位也就不复存在了。

再次,由法院行使职务犯罪案件决定逮捕权,其改革的成本太大。我国的法院系统仅仅承担着审判职能,与国外的法院系统设置是根本不同的。在国外,拥有审查批捕职权的法院与审判法院是相分离的。批捕权是由相应的法院甚至是由法官行使的,但是,他们并不负责犯罪的审判。因此,虽然从形式上看,批捕权是由相应的法院行使的,但实际上批捕权与审判权是分离的。但是,中国的法院系统是统一的,我国的司法独立仅仅是法院中的审级独立,而非法官独立。如果要模仿西方的做法,改造我国目前单一的法院体制,在法院系统中设立类似于他们的“治安法院”或者“预审法官”,这必然要涉及到《宪法》对检察院、法院性质重新修改和职能重新定位问题,涉及到创设“治安法院”和侦查监督人员的重新调整。职务犯罪只占刑事犯罪很小的一部分,为此成立专门的“治安法院”,也会造成司法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最后,国外司法审查的实际效果并不佳,令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被虚置或者形式化,法官成为侦查官的“橡皮图章”。在德国的司法实践中,羁押令状成为形式上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犯罪、恐怖主义或有组织犯罪中,批准羁押的法官仅仅充当“公证人”的角色。日本的司法现状也不容乐观,1990年日本的普通逮捕令的驳回率仅为0.1%,而签发逮捕令率为99.7%[7]。在美国,“对于令状的申请及核发,法官平均花费2分48秒的时间去审核申请材料,其中10%的令状以不及1分钟的时间审核完毕,警察提出的令状申请几乎全被核准,不准的比例尚不及10%[8]。在英国,“随着令状主义原则逐渐成为例外,司法权对逮捕活动的事前审查已经成为历史,司法制约机制几乎完全退出了逮捕的事前审查领域。”[9]

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不能,也不应当期望通过完善监督体制而予以全部解决。“不论谁是监督者,不论赋予监督者多大的权力,人世间的权力,人世间的监督者都不是神,而是由人来担当的,因此,永远存在着谁来监督‘监督者’,以纠正可能甚至必然会存在的监督者错误的问题。”[10]有人认为,检察院自侦自捕不利于时对错捕案件的纠正[11]。如果该观点能够成立,那么,由法院负责批捕就更不利于对错捕案件的纠正了。因为由检察院负责批捕,发生错捕后还可通过审查和法院审判这两个环节加以纠正。而由法院负责批捕,错捕后由法院自己纠正自然会更加困难,加上刑事赔偿委员会设在法院,这就更可能会导致当事人司法救济无门的后果。尽管当前的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方式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还没有推倒重来的迫切需要。国外的司法审查制度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它们的实现除了要有适合的制度环境之外,还要有现实司法条件的支撑,而中国这两方面的情况往往都让这些制度方案的功能主义潜质难以完全实现。”[12]

三、“批捕提级”后执行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程序中的难点和对策

“在法治推进和司法改革的问题上,激进的观点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是考虑制度的层面和实践操作的层面,采取一种渐进的、逐步改良的方式未尝不能有效推动法治进步。”[13]《规定》在将自侦、批捕、3个职能分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如下分离,即将检察机关自行立案侦查权力与决定逮捕权力相对分离。这一改革举措,对完善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程序有重大意义。要执行好改革后的程序,必须从厘清认识、严格执行和抓好配套措施上着手。

(一)充分认识《规定》对于司法改革的重大意义

2008年底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及分工方案中提出了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的改革方案,即对于职务犯罪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应当提请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2009年9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下发前述《规定》,决定在全国试行。这一改革措施是在当前的法律框架内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机制较为理想的选择,它从以下方面完善了现有的职务犯罪案件逮捕程序。

1.加强了对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职务犯罪案件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的最大益处,就是能够克服“同体监督”弱化、虚化的缺陷,避免同院检察长或检委会既当侦查员,又当侦查监督员;同时,通过上级检察院的严格审查,也能避免决定逮捕权沦为“侦查工具”的危险。这既能体现检察一体机制和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的领导关系,又能保证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制约。《规定》要求,下级检察院认为需要撤销或者变更上一级检察院的逮捕措施时,应当报请上一级检察院同意。这样规定,有利于加强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和制约,防止下级检察院在执法中的随意性,从而有利于维护上一级检察院的司法权威,还可明确错捕的责任由谁承担。

2.改革成本较低,具有可行性。一方面,其保留了实践中运行较好的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审查批捕权;另一方面,将数量较少的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是在现行制度下对审查逮捕方式所作的微调,不需要对“两院”职能、诉讼结构和逮捕制度进行重大调整,这项改革措施易于进行。其最直接的成本主要是上下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人员工作的调整,及上提一级所产生的人力、物力方面的成本。

实际上,在这项改革出台之前,各地检察机关也进行过试点,从某市检察院试行近两个月的情况来看,该检察院受理上提一级审查逮捕案件21件25人,其中决定逮捕14件16人,与试点前的决定逮捕率相比大大降低。尽管存在试点阶段把关较严的因素,但上提一级的监督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工作量的情况看,侦查监督部门自身审查批准、决定逮捕的工作量并不大。以X省为例,该省检察机关2005年至2008年共受理提请批准和决定逮捕55 187人,其中省、市检察院受理审查批准、决定逮捕1 055人,占1.91%;区、县检察院受理本院自侦部门提请决定逮捕1 313人,占2.38%。如果将这1 313人全部提交上级检察院审查逮捕,则省、市检察院的工作量翻了一番多,但仍只占全省的4.29%。只要根据工作量的调整,将区、县检察院部分侦查监督人员充实进省、市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现有侦查监督人员数量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完全能够满足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的要求。

在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在法定的最多14日的决定逮捕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期限内办结案件,《规定》采取了以下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检察专线网报送案卷材料和送达法律文书,通过视频系统讯问犯罪嫌疑人;调配办案人员,充实侦查监督队伍;配置必要的办案车辆和高清晰度的扫描仪、笔记本电脑等必备的办案装备等。这些措施可能会增加检察机关的办案费用,但在“科技强检”和检察工作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基本都能够很好地得以解决。

职务犯罪案件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是为了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并不意味着削弱下级院侦查监督部门的审查职能。下级检察院侦查部门对职务犯罪嫌疑人报请上一级检察院逮捕时,要先经本院侦查监督部门审查,报本级检察院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后,再报上级院审查决定。①参见:赵阳.职务犯罪案件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最高检出台规定并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加强配合衔接[EB/OL] [2009-09-05]②这一制度设计有别于之前我们设想过的“直接报请”模式,①

“直接报请”模式是之前的一种操作设想,它是指:下级检察院(侦查部门)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经本院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决定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不再经过本院侦查监督部门或者上级检察院侦查部门审查,而直接报请上一级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审查决定逮捕。②这主要是从调动下级检察院工作积极性和角度来设置的,也可以防止将大量的侦查监督任务集中在上级检察院而造成监督效果不佳,延误办案时机等弊端。也就是说,下级检察院的侦查监督部门仍承担着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等职能。

3.完善了被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的救济程序。《规定》要求,上一级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提出的不应当逮捕等意见或者证据进行审查。听取犯罪嫌疑人及其委托律师的意见,是执行修改后的《律师法》,在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阶段防止错捕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这样做,有利于准确地作出捕与不捕的决定,有利于维护犯罪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确保办案质量。

(二)消除认识误区

针对刚刚出台的改革措施,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应当说,从司法改革理论与学术的角度来看,出现不同的声音不见得就是件坏事。我们应当做的是鉴别这些不同的声音,理性地对待不同的观点,从多个视角来解读和理解“批捕提级”这一司法改革举措的要义。以更好地执行和完善这一司法改革措施。

目前,就《规定》的出台,出现了“越来越难抓了”的感慨,担心会不会让职务犯罪者多了一层“保护伞”。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项“积极但谈不上有效”的决定,因为监督制约的改革仍旧限于检察机关内部,只是级别不同罢了;而且,将职务犯罪嫌疑人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相对普通犯罪嫌疑人来说,“岂不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再有,对于刑事诉讼程序的逮捕程序的变革没有经过立法机关的许可或者授权,是否需要立法跟进也是一个问题。①

参见:王志顺.职务犯罪嫌疑人逮捕权上提看上去很美[EB/OL][2009-09-06]②,正确处理监督与配合的关系。上一级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案件过程中,既要按照法定逮捕条件认真审查把关,又要加强与侦查部门的沟通配合,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做到不错不漏、不枉不纵,真正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而不是阻力。

(四)积极探索创新,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化

笔者认为,现在试行的改革措施并没有一步到位,在完善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机制方面,我们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限于文章篇幅,难以对所有问题一一展开。在此,拟结合《决定》的实施,提出几条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实施配套方案。

1.创建犯罪嫌疑人异议程序,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决定》规定,职务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由作出逮捕决定的检察院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这一规定相当于羁押的复议程序,它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决定》还规定,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提出不应当逮捕、无逮捕必要、不适合羁押等意见以及相关的证据材料的,上一级检察院应当审查,并在审查逮捕意见书上说明是否采纳的情况和理由。必要时,可以听取受委托律师的意见,并制成笔录。这实际上是根据新修订的《律师法》关于律师提前介入侦查的规定所做出的呼应,是保障律师有效行使辩护权的配套措施,但《决定》并没有明确赋予犯罪嫌疑人对逮捕动议的异议权。

应当明确赋予犯罪嫌疑人对侦查机关逮捕动议的异议权,并规定检察官在讯问开始之前有告知犯罪嫌疑人异议权的义务。具体说,应该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逮捕时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将讯问规定为必经程序。犯罪嫌疑人可以从是否构成犯罪和是否有逮捕必要性两个方面提出异议,以抗辩侦查机关逮捕的动议。检察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除了要核实有疑问的案件事实与证据之外,还必须了解与“逮捕必要性”相关的信息。这样有助于将审查逮捕的司法属性真正地体现在程序上,从实质意义上落实审查逮捕程序的公正性[11]71。

同时,还应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决定》只是规定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可以提出不应当逮捕、无逮捕必要、不适合羁押等意见以及相关的证据材料,但没有明确在“批捕提级”后职务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这与修订后的《律师法》规定的内容是不一致的。根据修订后的《律师法》,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请检察院、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自行调查取证。律师的会见权和调查取证权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阶段有律师介入的案件,必须听取律师的意见。律师也有权提出犯罪嫌疑人是否涉嫌犯罪、现有犯罪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有无逮捕必要的意见。将来修订《刑事诉讼法》时,应当将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列入该法之中。

2.在羁押程序中引入跟踪监督审查机制。目前,《决定》对于犯罪嫌疑人在被捕后的羁押过程中,是否可以提出异议没有作出规定。笔者认为,可以效仿德国的“羁押复查制度”,赋予犯罪嫌疑人被捕后的羁押阶段的申请复议权,同时规定检察机关的定期审查义务。这是因为,由于案件情况是不断发展的,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的羁押过程中也应赋予其再次获得审查的机会。当然,为了防止其滥用权利浪费司法资源,可以对羁押过程中申请复议设置一定的条件,但是这些条件不宜过高,只要犯罪嫌疑人有初步的证据证明,批捕时所依据的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或者犯罪嫌疑人能提出新的证据证明不应逮捕,检察机关就应当进行审查,做出复议。同时,检察机关应对决定逮捕后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定期审查,对于已不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予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3.加强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权的外部监督。在试行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外部监督。《决定》规定,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由作出逮捕决定的检察院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这是实行外部监督的良好开端,但鉴于人民监督员制度尚处于试行阶段,其实施方式和机制等还有待改进,其监督效果也没有人们预想的那样好;同时,外部监督应当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仅仅依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很难完美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开拓外部监督的新途径。目前,对审查决定逮捕工作外部监督最有力的方式除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外,还可以考虑充分运用和改进来自人民法院的监督。具体讲,应当采取如下完善措施:

(1)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对职务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监督。自2003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其中,职务犯罪嫌疑人不服检察院的逮捕决定就是人民监督员重点监督的“三类案件”之一。通过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强化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外部监督机制,扩大了诉讼民主,也增进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其效果是相当明显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宣传不够,犯罪嫌疑人运用该权利较少;①C市检察院六年来只有6件不服逮捕决定案件提请人民监督员监督,不足逮捕人数的1%。②

(2)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效力不足。在新一轮的试点中,一是应当明确检察院的告知义务,在对犯罪嫌疑人宣布逮捕决定时应告知其有向人民监督员申诉的权利。二是赋予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以法律约束力,当人民监督员半数以上不同意检察院决定逮捕意见时,检察机关必须向人民监督员说明理由,并获得人民监督员半数以上的同意,否则,逮捕决定不能生效[13]。

(2)注重运用人民法院的事后监督。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程序和刑事赔偿程序加强对检察机关决定逮捕权的监督。对于检察机关决定逮捕后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判决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检察机关的错误,作出无罪判决。被告人也可以依据人民法院的无罪判决和人民检察院的不决定,对检察机关的错误逮捕向人民法院刑事赔偿委员会提出刑事赔偿诉讼。这尽管是一种事后监督,但它一方面能够及时纠正检察机关的错误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当事人以适当补偿。

(3)拓宽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渠道。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级检察院不断加强对检察机关的内部业务考核,特别是加大了对不和后判无罪的处罚力度,这对督促各级检察院慎用逮捕措施,提高逮捕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将这一措施予以加强。JS

参考文献:

[1]张穹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364

[2]叶晓龙论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5):75

[3]朱孝清中国检察制度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2007,(2):128

[4]宋英辉职务犯罪侦查中强制措施的立法完善[J]中国法学,2007,(5):19

[5]陈光中,张小玲中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政法论坛,2003,(5):128

[6]D•奈尔肯,J•菲斯特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M]高鸿钧,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2

[7]高峰对刑事司法令状主义的反思[J]政法学刊,2005,(3):51

[8]叶林华论检察机关司法审查的法理基础[J]犯罪研究,2006,(5):63

[9]吴宏耀英国逮捕制度的新发展[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9):121

[10]王敏远论我国检察机关对刑事司法的监督[J]中外法学,2000,(6):685

[11]郭松质疑“听证式审查逮捕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9):67

[12]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7

[13]陈卫东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两个维度[J]法学论坛,2008,(4):32

On Consummating the Method of Censorship and Arrest in Crim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SHENG Hongwen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Chongqing 401147, China)Abstract: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篇3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决定》切实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证。本年度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未经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政府和政府部门不得作出决策。重大决策要经过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1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尚未建立重大事项决策规则的要在年5月1日前建立;已经建立的要依照国家和省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法制机构要对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法制机构负责人应当列席会议。

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2提高行政决策水平。行政机关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要进行深入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效果。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作出前,还要公开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风险评估。决策事项依法应当进行听证的要组织听证;听证笔录要作为决策的依据。

实施机关要及时向制定机关反馈决策的执行情况,3试行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重大决策的制定机关要跟踪了解决策的实施情况。制定和实施机关都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重大决策的制定机关要根据收集到意见和建议,适时组织专家学者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决策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是否予以调整的决定。

加快政府门户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4切实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化进程。认真贯彻《市信息公开方法》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健全网上政务信息公布平台。

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围绕对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设立、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创新,5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取消、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通过精简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限、压缩审批时限、精简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收费、再造审批流程等方式,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进一步强化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6继续抓好《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贯彻落实。切实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

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上位规范性文件规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7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各级行政机关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特别是含有地方维护、行业维护以及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后保留、修改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应当向社会公布。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评议考核档案,8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并推行统一的行政执法和监督人员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行政执法人员实施网上动态管理。

指导各部门开展案卷评查,9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统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不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0积极探索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试点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

11探索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待条件幼稚试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四、加强执法监督。

加强对执法频率高、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有关重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12加强行政层级监督。继续落实好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矛盾协调、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行政处罚统计等惯例监督制度的同时。创新监督方式,强化监督效果。

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13加强行政审批监督。围绕省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的贯彻落实。对各部门落实清理决定和实施行政审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查处并公开通报一批典型的行政审批违法违纪案件。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14强化责任追究。围绕项目建设中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和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并按照《省损害发展环境行政行为责任追究方法》追究责任。认真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因违法行政等应当问责的严格依照权限和顺序实施问责。典型案件要进行公开曝光处置。

五、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高质量地审查好行政复议案件。着重加强行政复议案件的流程管理,15抓好《行政复议法》及《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贯彻落实。细化每个环节的办案期限,切实提高行政复议办案效率,没有正当理由,原则上不允许超审限结案。

积极做好试点准备工作。16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认真学习哈市开展试点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

六、加强培训、调研和宣传。

确定培训的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17市政府法制办要制定《年度政府法制培训要点》对全市政府法制培训工作做出规划和安排。明确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计划,对政府法制培训工作做出统筹布置。

乡镇政府、各部门领导班子年至少参与两次依法行政法律知识学习;并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和各部门局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18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认真执行中心组学法制度。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篇4

关键词:监理工作交底

Abstract: for the project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task,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prescribed quality objectives, assist owners to do well schedule and investment control, please construction unit work earnestly study this book, an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me every work, a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drawings, the mandatory project construction standard carefully organize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supervision work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公司受业主的委托,依据建筑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和规范,对本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四大目标实施控制,以及进行合同、信息管理和相关协调工作,为圆满完成该工程的建设监理任务,实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协助业主搞好进度、投资控制,请施工单位认真学习本交底书,积极配合我公司的各项工作,并按照现行施工规范、图纸、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认真组织施工与管理。

1、按照《工程建设监理规范》,我公司将于开工前向业主提交《监理规划》,作为指导项目监理部日常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们将严格按照“先资料报验,后审核,先已完工序验收通过,再后序施工”的监理程序执行。

2、施工单位应于开工前书面呈报该工程的项目经理情况(简介、有效证件及证件号),施工组织机构,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 操作人员情况(各工种的人数、技术级别、年龄结构、持证上岗率)和机械设备状况(型号、数量、技术指标、运转性能情况)。在施工合同执行期间,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负责。

3、施工单位应于开工前将正式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和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签字盖章齐全)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并填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A2》。无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或未征得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不得施工。

4、施工单位应于开工前将《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A1》向项目监理部提交,附件及证明文件必须齐全。

5、施工单位在收到图纸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图纸会审前的准备工作,并在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图纸交底会议上提交意见。

6、施工单位使用专业分包队伍时,必须按照《工程建设监理规范》的要求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A3》,并附分包单位的相关资料。

7、我公司有严格的《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制度》。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建筑材料、设备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A9》,并报送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场。复检不合格或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材料必须清场。

各类配合比事前必须报送试配,并应将试验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各类试验结果必须按时提交《报验申请表A4》,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后方可继续下道工序。严禁隐瞒任何试验结果。

8、安全控制

国务院颁布的,明确规定了各责任主体单位的安全职责和法律责任.要求参建各方,各行其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第二章规定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安全生产,顺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各种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

监理单位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可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依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安全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9、进度控制

总进度计划:施工单位于开工前报送项目监理部审批。

月进度计划:根据总进度计划要求,施工单位按月编制,用A10表“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于每月25日报送项目监理部审批后,组织实施。

工程开工/复工报批:施工单位于工程开工/复工前填写报送项目监理部。经监理人员检查,具备开工/复工条件,签署审查意见,签字盖章后,方可开工/复工。

每旬,月检查进度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纠偏,调整,确保按期完成。

建立工地会议制度:第一次工地会议后,确定召开工地例会周期,建设单位工地代表,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安全员,各种负责人,监理人员参加,由监理工程师主持。检查本周(月)安全生产,进度,质量,投资要求。会议纪要由监理单位整理与会代表签字后,发送与会单位。

10、质量控制

(1).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质量控制

材料,设备订货: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样品(或看样)和生产厂家资质证明,质量证明,产品说明书,经监理会同业主代表研究同意后,方可订货进场。

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验:施工单位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后,及时填写“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A8表),连同数量清单,出厂合格证,质保单,复试报告一并报送项目监理部,经专业监理人员现场检查外观质量,审核质量证明文件及产品说明书等,确认合格签字后,方可用在工程上。严禁假冒伪劣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

见证取样和送检: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凡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试块,试件和材料,施工单位取样人必须通知见证人(监理工程师、甲方工地代表)共同取样,共同送法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并在试验委托单上签字;施工单位取样人应在试样或包装上作出标识,封志,标识和封志应标明工程名称,取样部位,取样日期,样品名称,取样数量和代表批量,并由取样人和见证人签字;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必须加盖见证取样检测专用章。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用在工程上。

(2).施工质量控制

①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由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填写报送项目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并签署检查结论签字盖章,方可审批开工报告。

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批:开工前施工单位将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用A2表,即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报送项目监理部,经专业监理人员审查同意,送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审查意见,签字盖章后,方可组织实施。

③施工测量放线报验:施工单位在每次测量放线后,应填写A5-2表,即施工测量放线报审表,连同测量放线成果表一并报送项目监理部审查,经监理技术复核,验线合格,并在报审表上签字同意后,方可施工。

④混凝土浇注报审: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注前,应填写混凝土浇注报审表,连同附件一并报项目监理部,经监理人员审查和现场检查鉴定,达到浇注条件后,并在报审表上签字盖章后,方可浇注。

旁站监理:根据国家建设部2002年7月17日建市[2002]189号文,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旁站监理。施工单位根据监理单位制定的旁站监理。施工单位根据监理单位制定的旁站监理方案,在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于施工前24小时,应书面通知项目监理部,安排实施旁站监理。凡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未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报验:施工中按规定见证取样制作试件,并按规定日期提交试验报告。施工后,经施工单位自检,互检,专职检验合格后,分别将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及质量控制资料,连同“报验申请表”一并报送项目监理部,经监理人员现场对外观项目进行检查;实施项目进行实测实量;对质量控制资料进行核查,确认合格后,在报验申请表签署验收结论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未经监理检验认可,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隐蔽工程报验:每项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先班组、项目部、公司三级自检,互检,专职验收合格填写“报验申请表”连同隐蔽工程验收单一并报送监理,经监理人员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在报验申请表上签署审查意见并盖章后,方可进行隐蔽。

工程变更:由设计单位出具变更出具设计文件经建设单位书面签认,并经监理会签后,交施工单位实施。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设计及要求。

11、投资控制

(1).验工计价:施工单位应及时会同监理人员进行工程量验收和计算工作量。

(2).工作量月报:每月25日施工单位将本月完成的工作量报表及下月工程量进度计划报送项目监理部,经监理审核后报送建设单位。

(3).工程进度款支付:施工单位将本月工程进度款申请表于25日(遇双休日为25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报送项目监理部,经总监审查,建设单位确认后在规定时间内付款。

(4).变更签证:必须按分项一事一签原则及时办理签证手续,同时必须有施工,监理,建设三方代表,实测实量,共同签字,并符合施工合同的规定方为有效。

12、合同管理

(1).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合同观念,合同是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各方做到“重合同,守信誉”。

(2).加强合同管理,参建各方必须严格履行合同。

13、信息管理

(1).施工技术资料必须与工程进度同步,做到工程完,资料完。坚决克服资料严重滞后现象。

(2).施工技术资料必须按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和浙江省建设厅文件》的要求进行整编,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符合要求。

(3).竣工资料必须在施工企业申报竣工验收前完成,报送项目监理部审查后,才能组织竣工验收。

(4).竣工结算必须在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后半个月内报项目监理部审查后,并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建设单位审定。

(5).A,B,C表式,使用〈〈浙江省工程建设监理统一表式〉〉。

(6).各方对重要事情来往,必须以书面形式为准。各种表格,函件,统一使用A4纸幅。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篇5

立足优势,着力促进

沿边开发开放

在改革进程中,丹东市立足沿海、沿江、沿边的显著区位优势,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沿边开发开放,内外统筹、破立结合,紧紧抓住国家《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机遇,着力构建有利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以丹东港为支撑,以中朝鸭绿江公路大桥、东北东部铁路、中日韩国际海运航线为载体,积极对接“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三条国际大通道,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制定《丹东市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港口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加快发展“三类企业、五个地区”。逐步完善港口基础设施,2015年重点建设了多个5万至20万吨级专业化泊位和20万吨级航道,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不断优化临港产业体系,粮食加工、木材加工储运、海洋工程装备、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迅猛。落实好国家区域通关一体化等贸易便利化措施,丹东出口联检部门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启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工作,通关效率提高50%,禁止入境物品截获率提升30%,全面提高了通关便利化水平。着力推进“港区一体”发展。国门湾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式启动,填补了全省边民互市贸易的空白。积极推进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已编制、修改完成《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并上报国务院待批。全面启动丹东综合保税区规划编制申报工作,现已取得有效进展。逐步扩大对内合作。深化“12+2”区域合作,促进东北东部城市深度融合,编制《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规划》,并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利用沈丹客专、丹大快铁,积极融入沈大一小时经济圈,经济辐射带动成效明显。不断优化贸易体系。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方向转变,巩固对朝贸易桥头堡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海外投资布局,2015年重点推进了8个对外投资项目。

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改革重点

丹东市紧紧扭住“放管服”这个事关发展全局的改革重点,发挥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牵引作用,精准施策,以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改革的整体推进。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丹东市始终把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15年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92项,出台《丹东市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精简职权事项比例达49.7%。今年年初,全面开展第四轮取消下放行政职权工作,取消和调整行政职权事项112项,调整管理方式35项,承接省政府下放事项56项。扎实开展审批改革,整合审批职能,规范审批权限,逐步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审批权集中,研究组建综合审批机构。着力推进软环境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批示精神,将软环境建设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持逐个核查、逐个整改,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打造公平公正、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改革,实现工商登记管理全程电子化。出台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意见》,加快推进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黑名单”企业信用约束机制和联合惩戒部门联动机制。制定《关于鼓励大众创业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解决国有企业运行机制不活、财政负担重、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等问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出台了《丹东市组建市属企业集团和推进市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工作实施方案》,整合资源、理清职能,组建交通运输建设集团、水务发展集团、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旅游发展集团等四大企业集团,坚持分类推进,促进市属国有企业股权、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稳步推进农村领域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31%。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登记注册家庭农场322户,农业合作社2050户。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制定《丹东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建立省、市、县服务业集聚区梯队建设机制。出台《关于加快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培育发展特色跨境电子商务,现已有6家跨境电商平台投入运营。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特色农产品电子档案库,东港市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逐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丹东科技金融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贷款担保业务。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对接合作平台建设,集中实施了一批重大创新项目。

先行先试,创新推进试点改革

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改革试点任务,积极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充分发挥试点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程序改革,制定《丹东市工商局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实施方案》,清理休眠企业2544户。有效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2015年共有5000户企业纳入“营改增”改革,今年5月在全市推行“营改增”。全面启动丹东高新区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改革,制定《丹东市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丹东市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推进计划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扎实推进丹东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体制试点改革,顺利完成丹东市环境规划设计院转企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2015年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115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任务,东港市“整县推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16年推广试点改革经验。2014年丹东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扎实推进试点改革任务,丹东市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及相关指标,列入市“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供用水管理办法》和《水资源管理考核办法》。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试点改革,完成试点地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101人。通过规范设级、科学评级、整改晋级,丹东市率先在全省试点开展基层党组织评估定级晋位升级工作,制定《关于开展基层党组织评估定级晋位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丹东市基层党建工作项目标准》,把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细化为九大领域134条项目标准。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篇6

1、立项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论证意见、项目评估文件、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领导重要讲话、批示)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用地红线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界址点成果表及用地界址测绘平面图(原件)。建设用地批准书、拆迁安置意见、协议、方案等,国土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钉桩通知单(复印件)

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人防、环保、消防等有关主管部门(对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及报告、节能设计备案文件(复印件)

5、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6、工程建设基本信息:工程概况信息表、建设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名册、监理单位工程项目总监及监理人员名册、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经理及质量管理人员名册

7、监理文件: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工作总结、工程暂停令、工程复工报告及报审表、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资料、工程延期申请表及审批表、工程竣工移交书

8、勘察单位工程评价意见报告、设计单位工程评价意见报告、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工程竣工验收会议纪要、专家组竣工验收意见、工程竣工验收证书、规划、消防、环保、人防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或准许使用文件、市政工程质量保修单、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表

9、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相关资料: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书》、《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各1份;《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表》1份;各单位项目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等证明资料

若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生人员变更的情况,还需提交相应的变更办理手续

二、道路竣工资料及竣工图(原件)

1、开工报告及报审表、竣工工程申请验收报告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等

3、测量交接桩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水准点复测记录、导线点复测记录、测量复核记录、沉降观测记录、道路高程测量成果记录(路床、基层、面层)等

4、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钎探记录及图、桩施工成果汇总表、桩施工记录

5、原材料材质证明(包括:汇总表、材料报审、见证取样、出厂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

6、各项施工记录文件:中间检查交接记录、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等

7、各项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文件:压实度检验报告、填土含水率检测记录、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检验报告、道路弯沉值检验报告、路面抗滑性能检验报告等

8、混凝土、砂浆的汇总表、强度评定及试验报告(含见证取样)

9、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0、建设单位质量事故勘查记录、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11、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12、市政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13、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4、道路竣工图、竣工测量图

三、桥梁竣工资料及竣工图(原件)

1、开工报告及报审表、竣工工程申请验收报告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等

3、测量交接桩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水准点复测记录、导线点复测记录、测量复核记录、沉降观测记录、桥梁高程测量成果记录等

4、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钎探记录及图、桩施工成果汇总表、桩施工记录、沉井下沉施工记录

5、原材料材质证明(包括:汇总表、材料报审、见证取样、出厂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

6、各项施工记录文件:中间检查交接记录、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构件吊装施工记录、预应力张拉记录、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记录、箱涵顶进施工记录、斜拉索安装张拉记录、斜拉索张拉调整记录等

7、各项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文件:土工击实试验报告、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回填土压实度检验报告、桩承载力测试报告、构件射线探伤报告、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等

8、混凝土、砂浆的汇总表、强度评定及试验报告(含见证取样)

9、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0、建设单位质量事故勘查记录、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11、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12、市政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13、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4、桥梁竣工图、竣工测量图

四、地下管线竣工资料及竣工图(原件)

1、开工报告及报审表、竣工工程申请验收报告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等

3、测量交接桩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水准点复测记录、导线点复测记录、测量复核记录、沉降观测记录等

4、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钎探记录及图

5、原材料材质证明(包括:汇总表、材料报审、见证取样、出厂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

6、各项施工记录文件:中间检查交接记录、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预应力筋张拉记录、给水管道冲洗消毒记录、箱涵、管道顶进施工记录等

7、各项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文件:击实试验报告、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检验报告、填土含水率检测记录、焊缝质量检测报告、钢筋焊接连接接头检验报告、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检验报告等

8、混凝土、砂浆的汇总表、强度评定及试验报告(含见证取样)

9、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0、各项使用功能试验记录:无压管道闭水试验记录、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记录表、压力管道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管道通球试验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绝缘电阻测试记录、设备试运行记录、设备调试记录等

11、建设单位质量事故勘查记录、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12、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13、市政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14、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5、地下管线竣工图、竣工测量图及管线成果表

五、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内容

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城市建设声像档案技术规范》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篇7

创新药可分阶段增补申报资料

在国家药监局2013年2月26日召开的新闻会上,该局药品注册司司长王立丰说,《意见》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的创新药物研发。

为加快创新药物的审评速度,《意见》要求更注重对临床试验方案的审查。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让创新药物早上临床。同时,改变申报时需提供完整资料且不可变更的旧规,允许分阶段增补、变更和完善申报资料。

同时,对创新药物的注册申请,监管部门将早期介入,分阶段指导:尤其对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的创新药物注册申请,将实行加快审评,全程跟踪。

部分仿制药优先审评

《意见》规定,对临床供应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影响公众用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药品,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以及其他临床急需的药品,要实行优先审评。

王立丰表示,国家药监局将组织社会专业性团体、医药学专家,探索开展仿制药上市价值评估,以确定优先审评的仿制药品种。

《意见》还要求,对优先审评的仿制药品种,将减少生物等效性试验行政审批环节,探索实施生物等效性试验备案制管理;并通过单独排序、优化审评流程等措施,提高审评效率。而技术审评重点,将放在仿制药与参比制剂的质量一致性研究上。

优先审评儿童专用药剂型

由于90%的药品无适宜儿童的剂型,《意见》提出鼓励儿童药物研发措施,规定对儿童专用规格、剂型的申请,如立题依据充分且具有临床试验数据支持,实施优先审评。

王立丰表示,国家药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儿童用药在招标、定价、医保等方面的综合鼓励措施,完善儿童临床用药规范。

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管理

在临床试验管理过程中,重视对受试者的保护,是《意见》的一大亮点。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篇8

一、做好统筹规划,落实依法行政责任

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从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列举说明,对主要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制定了依法行政十二五规划,市政府已审定通过。下发了《关于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县乡评选活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县乡评选活动,通过评选依法行政先进典型,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向深入。

二、强化文件审查,保障制度科学合理

严格市政府出台文件的审查标准,从必要性、合法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严抠细审,逐条逐句逐字核对依据,确保了文件的合法规范。截止6月,市法制办共审查了《《市公路沿线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政府规范性文件19件,审查政府涉法文件21件。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将2010年清理确认继续有效、需修订的规范性文件和清理后新制定的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再清理。

三、清理执法主体,确保执法主体合法

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在全市执法部门开展了清理行政执法主体、依据、权限、内容工作,下发了《关于执法证件年审及年新领或换发执法证人员申报工作的通知》,对全市4505名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进行审验,对1860名执法人员办理了新式执法证,其中委托执法证人员135名,执法监督证人员3名。开办了2期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培训800余次人。

四、完善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将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作为年推动依法行政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规范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行政听证、行政公开、行政监督和责任追究等程序,促进行政机关合法、公正、高效行使行政职权。今年3月和5月,市法制办分别带队到湖南、西昌等地学习调研后,完成了《市行政程序规定(试行)》的起草工作,目前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五、强化执法监督,纠正行政违法行为

加强行政复议。完善了行政复议受理条件、行政复议审理期限、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等一系列制度。继续坚持“开门办案”,采取公开听证、实地调查了解、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核实证据,明断是非。通过与部门的信息互动,变“一家办案”为“共同维稳”。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5件,结案13件。做好行政执法的投诉举报工作。统一在日报、市政府网站公布各部门公布执法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投诉举报。共接受群众举报500余件,全部办结,群众满意度100%。建立了司法监督回应机制。针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2010年度全市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情况的报告》反映的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市法制办提出了规范机构的设立、严格执行程序、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等六点整改建议意见,市政府全文批转执行。

六、落实执法责任,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

全面开展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活动,梳理细化行政执法部门职权、制定部门行政执法流程图,落实部门行政处罚裁量规范和基准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完善部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召开了市政府部门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活动推进会,总结交流了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

七、强化审批监管,规范审批项目调整

按照《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严格执行《市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动态调整和后续监管试行办法》,严把行政审批增设关,对市公安局新增“保安培训单位设立初审”和“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初审”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合法性审查,提出了修改名称及进入政务中心办理的建议,确保了审批项目增加的合法性。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篇9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县境内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秩序,根据原国家计委计建设[]121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政办发[]151号、陕政办发[]22号;市发改委宝市发改投发[]197号、宝市发改投发[]788号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政府投资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是指利用下列资金开展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管理的专项建设资金;政府融资以及利用国债的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转赠;转让、出售、拍卖国家资产及其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权益收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灾后重建资金;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府性资金。

政府投资分为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和投资补助、转贷、贷款贴息等方式。

第三条验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程序,是对建设项目决策、立项、设计、建设直至交付使用等预期目标完成情况的全面评估,对总结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后续项目的决策、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积累经验具有十公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四条项目未通过竣工验收,不得投入使用。

二、验收依据

第五条项目验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包括概算调整)及其批复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各种文件。

2、规划、土地、消防、节能等批复文件或审核文件。

3、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招投标文件及其合同。

4、现行工程技术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设备技术说明书等。

三、竣工验收条件

第六条投资100万元以下的项目(简称小型项目)

1、已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全部建成,达到设计要求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2、工程建设资金全部到位,除质量保证金外已全部拨付相关单位。

3、初步验收通过,工程质量认定为合格,并经质量监督部门登记备案。

4、各项财务、物资以及债务的清理工作已完成,审计部门出具了工程决算审计报告。

5、工程财务资料齐全,项目建设单位已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完成财务决算。

6、工程已经试运行,且运行正常。

第七条投资100万元到1000万元(含)的项目(简称中型项目)

1、已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全部建成,达到设计要求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2、工程建设资金全部到位,除质量保证金外已全部拨付相关单位。

3、初步验收通过,工程质量认定为合格,并经质量监督部门登记备案。且资料齐全、竣工图编制完成,档案整理符合有关规定。

4、各项财务、物资以及债务的清理工作已完成,审计部门出具了工程决算审计报告。

5、工程财务资料齐全,项目建设单位已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完成财务决算。

6、环保、消防、节能、安全、抗震设施等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已同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7、工程已经试运行,且运行正常。

第八条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简称大型项目)

1、已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全部建成,达到设计要求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2、工程建设资金全部到位,除质量保证金外已全部拨付相关单位。

3、初步验收通过,工程质量认定为合格,并经质量监督部门登记备案。且资料齐全、竣工图编制完成,档案整理符合有关规定。

4、各项财务、物资以及债务的清理工作已完成,审计部门出具了工程决算审计报告。

5、工程财务资料齐全,项目建设单位已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完成财务决算。

6、环保、消防、节能、安全、抗震设施等符合国家有关专项验收规定,并已办理相关手续。

7、建设项目新征用地已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

8、试运行各项指标正常。

9、编制完成以下报告:建设单位关于工程竣工验收综合报告;设计单位关于工程设计情况的报告;施工单位关于工程施工情况的报告;监理单位关于工程监理情况的报告;试运行情况的报告;初步验收工作报告。

第九条基本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仅有零星土建工程和少数非主要设备未按规定的内容建成,但不影响使用或投产的,也可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条项目全部完工,但办理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的,经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可适当延长期限,但不得超过一年。

四、验收程序

第十一条项目验收分为初步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

1、初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管理运行等单位参加。建设单位应在初步验收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申请,对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施工及设备安装质量等进行检查和评定。初步验收结束后,建设单位须总结、形成初步验收报告。

2、专项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要向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档案管理、节能、抗震等部门申请专项验收,并在整个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

(1)环境保护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三同时”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环境保护验收由环保局负责。

(2)消防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消防设施安全可靠、落实各项消防措施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消防验收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

(3)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三同时”的基础上提出来验收申请。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验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

(4)档案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档案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归档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档案验收由档案局负责。

3、竣工验收:初步验收和专项验收结束后,建设单位对初步验收和专项验收中的问题整改到位后应及时向县投资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按以下程序进行:

(1)建设单位根据县监察局《关于加强全县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备案和项目竣工验收管理的通知》要求,提供所需资料和表格报县监察局审查备案。

(2)建设单位向竣工验收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填写竣工验收申请表,同时提交竣工资料供县发展和改革局审核。竣工资料包括县监察局审查意见、项目立项、初设、招投标审批文件、招投标资料、勘察、施工、监理、建设工作总结、财务审计报告、初验及专项验收情况、结论等。

(3)县发展和改革局审核竣工资料,在5个工作日之内做出决定,并在做出同意竣工验收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同各有关单位协商确定具体竣工验收时间并通知建设单位。

(4)进行竣工验收。

4、固定资产移交:在竣工验收通过后进行。小型项目的固定资产移交在竣工验收当日进行,中型项目在验收通过后7日内进行,大型项目在验收通过后15日内进行。

第十二条小型项目的验收程序可简化为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中型项目可简化为初步验收、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各专项验收同竣工验收合并进行,并在竣工验收鉴定中明确各行业验收意见(为了确保项目顺利验收通过,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行业验收的要求准备相关资料)。大型项目按照竣工验收程序严格进行。

第十三条设备发放、资金补助等建设内容单一的项目的竣工验收形式由建设单位与县发展和改革局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第十四条小型项目原则上可按行业打捆组织验收,中型项目经投资主管部门同意后也可打捆组织验收。

五、竣工验收组织

第十五条项目竣工验收实行“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组织县境内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第十六条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是被验收单位,配合竣工验收工作。

第十七条竣工验收委员会组成:竣工验收应组成竣工验收委员会。竣工验收委员会主任由县发展和改革局领导担任,成员由主管部门、县监察、财政、建设、审计、环保、国土资源、消防、质监、抗震、档案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必要时可邀请上级发展和改革委、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参加。

第十八条竣工验收委员会职责:

1、听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竣工验收情况报告;

2、听取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情况介绍;

3、听取主管部门初步验收工作报告;

4、检查工程建设和运行情况,全面检查项目建设管理、设计质量、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质量以及环保、消防、安全、节能、抗震、档案等,并做出评价;

5、审议项目竣工决算,对投资使用效果做出评价;

6、研究遗留问题处理意见,总结建设经验;

7、起草、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

六、验收结论

第十九条竣工验收鉴定书是验收会议的主要成果。竣工验收鉴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建设概况:包括项目批准机关及文号,批准的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管理情况,承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开工日期,项目完成情况及投入试运行日期等。

2、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量评定意见。根据质量监督单位实测实查的情况与结论及现场验收情况,分别对勘察、设计、施工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做出评定结论。

3、环保、安全、消防、节能、抗震、档案等验收结论。

4、试生产、试运行考核结论。根据试生产或使用的考核资料和验收会议现场验收情况,对其能否按照批准的生产规模正常使用做出结论。

5、竣工决算。根据竣工审计结论和现场验收,对批准的投资、实际完成投资进行分析对比,对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核销投资、在建工程投资做出审核结论。

6、遗留问题及处理意见。对验收后继续完成或完善的工程及其他有关情况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

7、总结讨论意见,对是否同意验收、正式办理移交手续,以及正式移交时间做出结论。

8、竣工验收委员会签字。由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七、附则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在整改到位前一律不予竣工验收。

1、擅自调整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的,须报原审批机关调整后再组织进行竣工验收。

2、凡审计后的决算调增幅度超过原批复概算10%以上的,须报原审批机关调整概算后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3、审批环节不到位、资料不齐、财务不清、债务未清理的不验收。

调试方案监理审批意见篇10

一、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民营工作会议精神和决定,进一步优化政府的服务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县委、县府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民营经济单位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违反有关规定随意进入企业检查,严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各种例行检查尽量联合进行,临时性检查须经县政府批准。严禁强制征订各类报刊杂志,严禁强行要求参加评比、竞赛、研讨等活动。县政府召集15户民营企业代表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县纪委、监察局牵头,经贸委、招商局等部门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20余户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软环境作了调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对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县委、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不换思想就换人,办不成事情就走人,破坏环境追究人”的处理原则。为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在县监察局建立了经济环境监督举报投诉中心,负责民营企业投诉的登记、协调、处理和回复。同时,逗硬执行“五个工作日办结制”、“安静生产日制”(每月1至20日除违法违纪及涉及有关重大安全事务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到企业检查收费),企业登记注册互联审批制度和市委、市府制定的“十条禁令”,在全县引起了积极的反响,民营经济软环境出现了新的气象。县行政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窗口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工商局窗口要求登记人员必须“一口清”、“一次准”,尽量为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提供方便,得到外来投资企业科光建材化工有限公司等的好评;县建设局将11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运作,实行特事特办;县卫生局窗口工作人员亲自将办好的证照送到个体户手里。

二、切实组织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省、市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县政府责成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纪监、法制办、编办等对行政审批事项逐一进行清理,凡已经取消的项目必须立即停止执行,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后后续监管和衔接工作。消除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体制,为我县民营经济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1—6月分批清理了14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一是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的10个县直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各单位申报累计89项,经核实审查,合并取消20项,减少22.5%,保留的69项经县府公告后,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公开受理;二是取消国土资源等4个部门部分行政审批事项15项,减少11.9%。清理后,全县现有行政审批事项363大项,其中纳入中心窗口面向社会集中受理的共280项,同时,按照省、市要求,对防“非典”期间部分行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清理,规范了行政行为,简化了审批程序,有效地推进了政务公开。10月下旬,县政府决定全面清理县政府部门行政审批项目,从制度上建立起服务配套、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全面进行。

三、规范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工作

年初,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规定设立学法用法依法治理专门工作组,共7组。对公务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明确了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县人事、法制部门具体办理的领导、办事机构,要求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每次培训后,要逗硬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执法。将培训工作纳入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本年度工作实施目标管理的内容,年终将对县府部门落实执行情况逗硬考核奖惩。9月,结合省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县将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教育管理与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工作及开展发展民营经济、解放思想大讨论并举。要求各乡镇政府、县直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务必抓出成效。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县交通、农业、工商、水利等部门狠抓队伍“三个观念”教育,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十不准”等规定,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树立了良好的行政执法形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一年来,我县对安全生产监督、劳动、建设、交通、烟草专卖、农业、旅游、药监、卫生、畜牧、经贸等部门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考试,达600余人次,切实做到了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执法。同时,结合部门领导换届等工作,组织各部门党政领导参加了依法行政法制讲座,民营经济大讨论考试,全县副科级领导法制培训考试。

四、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

县政府法制办在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性文件审核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了“政令统一,法制统一”的原则,严把法律、政策关,与相关部门协商处理有关事宜,做到了规范性文件出台必须先审核,再签发,后公布。如[]县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县救助特殊低保对象工作实施细则、油菜籽收购秩序通告、县城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县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职责规定,县聚集人才激励人才暂行办法、人才开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沱牌饮用水源保护管理的通告等。其中对县规划管理办法、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中涉及的部分条款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相抵触,县法制办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应不予签发,得到了县府领导的认可。通过法律审查,对[]县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提出了暂不制定的建议,对其他规范性文件之制发也作出了审核意见并进行了备案登记,为县府领导决策及时、准确提供了法律意见。同时,县法制办对省、市发送的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也认真组织相关部门调研,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上报。一年来,共审核政策性文件、规范性文件等共20余件。

五、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活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随着行政复议法的贯彻实施,行政复议案件数量、难度、复杂程度都越来越大,其涉及社会成员面也越来越宽。对此,在开展好行政复议活动本身的同时,还投入大量精力做好申请人的解释、说服工作,使其充分理解到国家法律、政策规定之精神,将对立情绪减到最小化。县政府法制办在对郑桂容反映县文体局征收“文化市场管理费”的复议申请中,多次找当事人座谈了解情况,与县文体局、物价部门协商、研究现行政策、文件,并向县政府领导及时汇报进展情况及处理意见等。通过努力,对郑桂容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平息了怨气;指出县文体局在此案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县文体局及时予以纠正,令当事人双方都比较满意。县洪森家俱有限公司不服县国土资源局的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理决定,向县政府提起复议申请。县府法制部门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的高度,认真开展行政复议,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依法审查国土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并向申请人做耐心细致的解释法律、政策工作,使申请人认识到违法不当之处,并自觉接受处理。仁和镇村民牛正树不服县国土部门对其邻居杨××的城乡居民建房用地批准,向县法制办申请复议。我办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并未一推了之或一转了之,而是依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函告仁和镇人民政府对此争议先予协调或作出处理,以便将矛盾消费在基层。仁和镇政府处理后,牛正树对处理意见不服并已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目前,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准备相关复议材料,提供有关法律依据,参与复议活动。一年来,县政府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7件,维持3件,作出其他处理2件,终止2件。涉及土地使用权、劳动工伤认定,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另外,作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县政府按照复议法规定,自觉参与复议活动,配合市府法制办开展复议工作,对涉县政府之行政行为的复议主动提供相关材料及法律依据。市府对受理之我县太和镇保河村一组村民李怀富、苏庭超不服县政府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复议申请一案依法作出了维持的决定。

同时,县政府积极参与行政应诉和其他活动,维护了政府行政行为的权威性、严肃性。共参与行政诉讼应诉7件,其中2件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案,涉金华镇房屋拆迁,均维持了一审判决,判定县政府胜诉。1件为贺建齐诉县政府违法颁发房屋产权证行政诉讼案,经审理,原告当庭撤诉。明珠公司原农电工杨绍先、陈益志等不服[]府办发〔2003〕101号文提出行政诉讼案,经审理,杨绍先之诉讼请求被驳回,其他原告自动撤诉。在已审结的行政诉讼案中,1件败诉。目前,还有2件正在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