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整改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9 06:57:38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篇1

要出具一份高质量信息充足的检验报告,首先要有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切实可行有效的规章制度、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及相应的记录表格,应涉及到抽样、运输、贮存、检测、原始记录、出具报告整个过程,每一步都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抽样时,抽样人员二人以上应自始至终都在样品现场,并且同时开具抽样单(包括:任务来源、抽样单位、产品名称、注册商标、规格型号、生产单位、地址、抽样地点、样品数量、样品等级、样品编号、执行标准、检验依据、生产日期、抽样基数、抽样方法、抽样时间、抽样人员各自签名、企业陪同人签名并对检毕样品处理进行约定如取回、报损、放弃及联系方式、封条编号)字迹工整、清晰,如有更改要加盖名章或手印,样品加贴双方人员签名封条;委托检验时,由委托单位提供样品,签订委托协议,对样品状态进行描述,由客户填写样品名称、注册商标、联系人、电话、邮编、传真规格型号、生产单位、地址、生产日期、样品数量、约定检验目的、检验依据及项目、检验费用、检验完成时间、报告领取方式、检毕样品处理、委托方保证声明、检验机构声明、样品编号、双方代表签名、检验室验收签名、一式三份一联业务存档、二联交检验室附存档报告后、三联交客户。样品运输、贮存过程中要保证不会受到污染、损坏、变质、丢失。

业务科室做好样品登记,检验样品备查样品分开,填写样品流转卡开具检验任务通知单,检验室领取检验样品,检验室主任向检验人员分配检验任务,检验人员检验时必须严格按标准进行检验,标准按类别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种,按性质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当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按照上一级标准进行检验;若被检产品的材料变化和性能要求不属于上一级标准范围内时,可依据企业标准组织检验。

检验报告的原始数据一定要真实、准确、可靠、无误,使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量具要在检定、校准周期内,化学试剂、标准溶液 要在保质期内,检验人员一定要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要进行期间核查,使用在培人员一定要进行监督,并做好记录。

原始数据记录包括样品编号、检验依据、检验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环境条件、使用仪器设备型号、标准溶液浓度、检验过程描述、使用大型仪器检验项目要有曲线谱图并给出方法和仪器的检出限、检验员签名、同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以备出现异常情况核查、各步运算要根据测量精度确定有效数字的位数,严格执行法定计量单位。原始记录字面工整,如改动时要双杠改并盖检验员名章。例:“正确错误”,改动后文字或数据要填写在改动处上方。原始数据记录整理完毕检验员交审核员审核后,原始数据记录与抽样单或委托协议书、检验任务通知单装订一起,编制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要具有完整、准确和科学的概括性,字迹要清晰、工整,不得涂改,用字要规范,这样才能提供出科学公正的检测报告。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篇2

质量检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几部分。

标题。质量检查报告常见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以“××××(检查范围)质量检查报告”为题,二是用“关于××××的质量检查报告”作题。

正文。这是质量检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按如下程序组织行文:进行质量检查的目的或依据;质量检查的范围和方法;产品质量状况,质量分析结论。往往在开头部分除写出目的或依据外,还概括介绍一下检查的结果。

结尾。全文结尾部分通常是根据检查的质量状况和结论,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也可以不写。

署名和日期。质量检查报告一般是以单位名义署名的,如“××省(市、县)技术监督局”;下面写出报告的年、月、日。

写质量检查报告,必须以国家制定的产品技术标准为依据;事实要充分,数据要准确;分析评价对比时要注意可比性

范例一

优质产品质量检查

为了加强对优质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1993年省技术监督局以产品标准和获奖标准(内控标准)为依据,严格按照检验方法及标准规定,组织对纺织、轴承、磨料磨具、建筑材料、黑色金属、耐火材料、水泥、农机、化工、齿轮、拖拉机、食品、医药等行业的539项优质产品进行了监督检验。其中符合优质产品的481项,产品合格但不符合优质产品的39项,产品不合格的19项,优质产品、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各占的百分比是:89.24%、7.24%、3.52%。

根据《××省优质产品评选办法》及有关文件规定,对本年度监督检查中保持优质产品的企业进行了通报表扬,对不符合优质产品的企业进行了通报批评,并且要求这些企业查明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写出整改报告。对于达不到优质产品的企业,自通报之日起,停止使用优质产品标志一年。企业限期整顿后,质量仍达不到获奖标准,责令停止使用省优质产品标志。

××市罐头厂生产的煤城牌红烧猪肉罐头,两年监督检查均不合格,1990年收回省优证书,停止使用省优质产品标志。

××省技术监督局

*×年11月15日

范例二

关于市场商品质量的检查报告

根据近年来市场商品质量问题较多,伪劣假冒商品不断冲击市场,屡禁不止的实际情况,1993年省技术监督局强化了市场商品质量监督工作,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扫伪”、“扫劣”战役。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篇3

第一条为加强药品生产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管行为,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及其他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对我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监督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方式做出具体要求。

我省医疗机构制剂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责、监督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方式参照本办法。

第二章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条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主管全省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指导、督促和协调各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的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建立药品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制、日常监管档案体系、药品安全监管分析评估报告制度;负责建立药品生产重大不良事件应急机制;负责制订药品驻厂监督员制度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制订日常监督检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组织全省范围内的专项检查活动;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下达的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生产企业的调查指令进行飞行检查;对全省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对重大违法违规生产案件进行处理(或督办)和通报;组织药品生产监管工作的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向国家局和省政府上报全省药品安全监管分析评估报告。

第四条各市局负责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市局和所属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分局)的日常监管责任制;负责落实驻厂监督员制度;负责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有因检查、GMP跟踪检查、专项行动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对《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变更和换证按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对特殊药品的各项许可进行现场检查;对委托生产的许可进行现场检查;承担省局交办的核查事项;完成事权划分中属于市局职责的其他事项;负责违法违规生产案件的处理和通报;监督企业整改措施的落实;负责建立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监管档案;向省局和市政府上报辖区内药品安全监管分析评估报告。

第五条有关县分局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日常监督。建立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监管档案;按市局要求派出驻厂监督员;监督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同时报告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理;监督企业整改措施的落实;向市局和县政府上报辖区内药品安全监管分析评估报告。

第六条省药品认证中心受省局委托,承办全省药品GMP认证和重新认证的技术审查工作。重新认证包括GMP证书到期重新认证、改变生产工艺重新认证和因违法违规生产被收回GMP证书或因重大违规生产而停产整顿再次恢复生产所需的重新认证。并根据全省药品GMP认证检查情况,在每年十二月底前向省局提出有关药品生产监管技术分析报告,提出防止因技术问题而可能引起的潜在的药品安全隐患的措施。

第三章监督管理制度

第七条我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各级药监部门)要建立药品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制。要明确监督管理的目标和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并进行考核。省局要制订药品生产监管工作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对市局工作进行平时和年终考核。

第八条各级药监部门要建立药品生产监管档案制度。省局监管档案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含经营情况)、GMP认证情况、每年监督检查情况、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不良行为记录等;市局和县分局根据各自监管职责建立相应的监管档案。

第九条各级药监部门每年要向上级药监部门和当地政府上报药品安全监管分析评估报告。企业每年在12月中旬前向所在地市局上报本企业药品生产管理情况报告;市局应在每年12月底,根据县分局和企业上报的报告以及日常监管掌握的情况,上报本地区药品安全监管分析评估报告。省局根据各市局上报的报告和省药品认证中心上报的药品生产技术分析评估报告,组织编写全省药品安全监管分析评估报告,总结本年度药品生产监管经验,分析药品生产存在的质量隐患,提出下一年度药品生产监管指导意见。

第十条各级药监部门上报的药品安全监管分析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基本情况。包括总销售收入、利润情况;停产半停产企业(附名单)情况;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人员、设备状态等情况。

2、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包括抽查的频次、产品不合格企业和品种数量,不合格检测项目名称,对不合格频次较高的产品调查分析情况。

3、违法违规生产企业的处罚情况和整改情况。包括违法违规生产企业的名称和违法违规生产的事实及性质、剖析违法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对违法违规生产企业的处罚情况和企业整改情况,以及监管部门采取的预防措施。

4、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处理情况。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数量、不良反应出现的药品种类,异常情况分析报告,重大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情况等。

5、专项工作总结分析。对驻厂监督员制度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对重大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情况的总结分析;对各种专项检查活动的总结分析。

6、分析评估。指出当前药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产生的危害,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及如何防止这些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等。

第十一条省局要建立药品重大不良事件应急机制,各市局根据省局的应急方案制定实施方案。包括重大不良事件应急的组织机构、预警预防机制、响应机制、处理机制等。

第十二条省局对重点监管企业实施驻厂监督员制度,制定驻厂监督员制度实施方案:明确监督范围和职责、监督员和企业各自责权、监督员基本要求和现场检查基本规则、日常监督方法、责任追究等。有关市局对我省部分重点监管企业按属地原则派出驻厂监督员,并对驻厂监督员进行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廉政教育和工作督查。

第四章监督检查方式

第十三条监督检查分为飞行检查、跟踪检查、有因检查、《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各种许可检查、专项行动检查、日常监督检查和驻厂监督检查等。

有因检查是指,药品生产企业涉嫌违法违规被举报或出现药品质量抽查不合格、重大药品质量事故及重大不良反应情况时,药监部门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检查;

飞行检查是指,药监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不打招呼突击进行的检查。

第十四条GMP跟踪检查按《陕西省药品GMP认证跟踪检查办法》进行;《生产许可证》换证检查按证换证检查方案进行;专项行动检查按省局或市局制定的专项行动检查方案进行;日常检查按重点监管企业、重点监管品种安排检查频次,不定期的对企业开展检查;驻厂监督检查,按《驻厂监督员管理办法实施方案》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省局、市局组织监督检查时,应制订检查方案,明确检查标准。实施现场检查时,一般应指派2名(含2名)以上检查人员。

第十六条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应当向被检查单位出示执法证件,一般应进行动态生产检查。检查人员应如实、全面记录现场检查实际情况。检查人员对企业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保密。

第十七条现场检查的情况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被检查单位,同时向组织监督检查部门提交现场检查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现场检查报告至少应包括:检查时间、被检查单位名称、检查范围和内容、被检查单位生产设施或人员变动情况等、缺陷项目、检查员及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等。

第十八条组织监督检查的部门根据现场检查报告,提出检查结论及整改意见。对严重违法违规企业,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省、市局针对检查结果,适时实施跟踪检查。

第十九条跨市药品生产企业厂外车间的日常监督检查由厂外车间所在地市局负责,所在市局应将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及时告知企业注册地的市局。

第五章企业报告与备案要求

第二十条企业是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组织生产,并自觉建立自查自纠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每年要对实施GMP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总结,并形成本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分析评估报告。内容包括:

1、企业主要管理人员以及生产、检验条件的变动情况;

2、当年各次监督检查情况及整改落实情况;

3、原、辅料购入及检验情况;

4、全年生产的品种、批号、数量情况以及出厂检验情况;

5、全年经营情况(上报销售收入及利润);

6、当年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和处理情况;

7、不合格药品被质量公告后的整改情况及不合格药品的处理情况;

8、分析当前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9、加强药品生产监管的建议等。

第二十一条药品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15日内将变更人员简历及学历证明等有关情况报市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药品生产企业发生重大药品质量事故的,必须立即报告所在地市局和市政府,省局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国家局和省政府。

第二十三条药品生产企业因各种原因,原生产场地(或车间)发生变化,不再具备药品生产条件的,应主动申请注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相应范围)及《药品GMP证书》。

第六章监管责任

第二十四条建立药品生产监管责任追究制。对监管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职、渎职或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对当事人要按照《公务员法》、《药品管理法》、廉政纪律处罚规定以及省局制定的失职、渎职追究制度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市局通报批评。

1、未建立和落实监管责任制;

2、未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

3、未完成年度跟踪检查、有因检查、换证检查、变更检查等检查任务;

4、驻厂监督员有失职渎职行为并造成恶劣后果;

5、未按要求建立药品生产监管档案;

6、企业出现严重违法违规生产行为;

7、未按规定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处罚。

第七章附则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篇4

检验报告审核常见的问题

1.对审核工作不重视,责任心不强。有的检验人员对检验报告的审核重要性缺乏认识,进行检验报告审核时,责任心不强,不能认真对待每一份报告,经常是眼睛扫一遍就签发报告。当工作量非常大或检验报告需要及时发出时,就容易出现在签发报告时对审核只是匆匆带过,甚至看都不看就签发报告。

2.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足。检验报告的审核要求审核者精通检验测试工作,对所审核的检验项目应通晓其检验原理、熟悉操作过程,对相关试验方法标准、仪器操作有一定了解。否则,就有可能不知道发生错误的原因,甚至对发生的错误浑然不觉。因此审核者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经常参加日常工作,能指导检验人员的技术工作,在工作中要注重知识、经验积累和更新。一般来说,检验报告审核工作者,应具备一定工作资历、专业技术职称。

3.审核人员职责不清,重点不分。主检、审核、批准人员无明确分工,只对原始记录做简单、重复的核对,因此,检查出来的只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缺少签字、数据计算错误、原始记录不全、错别字等,而对检验方法、仪器选用是否合理,检验是否满足过程控制要求等直接影响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科学性、公正性的问题却无人关注。

检验报告审核的技巧

1.按顺序审核。检验报告质量三级审核流程,系主检(一审)、审核(二审)、批准(三审)的三级审核。首先由主检依据产品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主要负责从抽样单到检验报告编制的过程环节,检测人员要按照规定格式、文字认真填写,做到字迹清晰、数据准确、内容真实。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和误差表达方式,应按照检验规程有关误差理论进行处理。原始数据更改不能涂抹,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杠改。然后由审核人员对一审进行审核,负责确定检验报告质量和有关检验报告完成活动符合质量手册的要求,对检验报告格式、内容、结论判定等进行审核。最后由授权签字人审查签字,这是三级审核的最后一关,主要负责确定检验报告可靠、合法性,对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授权签字人三审合格后,在报告上履行批准签字,填写签发日期。至此,检验报告才能盖章发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审核过程中如发现有错误或遗漏之处, 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更改,应退回上一级审核,交由原检验人员更改或补充,签字盖章后重新履行逐级审批手续。

2.分重点审核。检验报告三级审核属于检验后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决定了检验报告是否科学、公正、准确、规范。因此,做好检验报告三级审核对质检机构非常重要。

一级审核,重点关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审核内容包括: ①各种资料的唯一性标识是否统一;②抽取检验样品是否符合要求,样品是否有效;③检验及判定依据是否正确;④检验仪器选用是否合理并在计量检定周期内;⑤检验记录的原始性、完整性和有效性;⑥核算检验数据是否科学、准确,计算公式及数据处理是否正确;⑦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要求;⑧检查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语句、页码等语言和格式是否正确。

二级审核,重点关注检测报告的可靠性,审核内容包括:①编制检验报告所依据的资料是否齐全;②评价检验结论是否与单项结论及原始记录一致,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实际情况;③边缘数据、不合格项是否按规定进行复检,复检值取舍是否正确;④检验报告内容及格式是否完整规范,不合格项及检验结论用语是否准确客观;⑤检查封面、签字页、声明页、资质、附件是否齐全、正确,是否签字盖章;⑥对分包检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

三级审核,重点关注检测报告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①是否实施了报告审核;②检验依据是否充分,引用标准是否准确、现行有效;③检验方法是否合理;④检验报告是否合法,是否满足过程控制要求;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目标进行评价,必要时组织实验室比对等相关措施以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性;⑥不断总结审核经验,探索审核程序和技巧,提高检测报告质量和审核效率,实现本部门质量目标与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强.如何做好质检报告的质量审核[J]. 企业标准化,1999(1):20,46.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篇5

检验报告是我们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对产品进行全项目(或部分项目)测试,再经过数据处理等整理归纳工作后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的技术报告,是检验机构向有关部门和生产企业反映质量信息的重要技术资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触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检验原始记录的质量是保证检验报告质量的重要手段。提高检验原始记录质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检验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一、检验原始记录必备的内容

检验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完整。应做到凡涉及或影响检验报告中检验结果、数据和结论的都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应能使未参加检验的同专业人员能从记录上查得校核检验报告所需要的一切资料。因此,它必须包括:1.受检样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及供样单位名称。2.来样时间和来样方式(送样,抽样)及数量。3.检验项目。4.检验日期、报告日期及报告单编号。5.检验性质(如监督抽查、委托、仲裁等)。6.检验依据,包括方法标准和判定标准(标准号及标准全称)。7.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编号及准确度。8.与检验有关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可能影响检验数据的环境参数。9.检测参数:①与检验有关的数据来源在化学分析中主要有: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浓度、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浓度及稀释倍数、标准样组成含量及其他参照物、标准曲线、图表等;②从检测量器和仪器仪表上直接读得的数据及检测现象、终点情况(溶液颜色深浅、外观、状态、气味);③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的刻度校正值,标准溶液随温度变化所需要的体积变化校正值 ;④有关计算和数据处理包括计算公式及符号,计算的中间值,最终值、修约值、数据处理应舍去的异常值。10.检测过程中发生的与检测有关的异常现象,如停水、停电、仪器故障及处理情况。11.检测者及校核者签名,签名必须是真实姓名,不用代号或姓氏。

现在有些检验机构的检验原始记录内容还有缺项,较普遍的是没有检验条件(或记录不清)、和使用仪器设备的准确度,没有校正值和计算公式,检验结果没写单位以及无检测者和校核者的签名等现象。这样的原始记录是低质量的,使未参加检验的同专业人员难于从记录上查得校核所需的资料。将严重影响检验报告质量,应引起重视。

二、检验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

检验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当前有些单位的原始记录仍存在着检验原始记录记在零星的纸上,随意涂改和撰抄记录的现象,有的甚至伪造检验原始记录。这些错误做法必须纠正,应做到记录要真实,改错要规范。

1.精心操作,如实记录,一是一,二是二。

2.记录填写要清晰、易于辨认,利于数据归纳处理,并留有更改余地。

3.记录错误需要更改时,应采取杠改的办法,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内容,不得在错处涂改,以致辨认不清原有的字符。必要时,可用不同于检验原始记录颜色的笔更改。

4.记录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不得用铅笔填写 。

5.记录应填写在专门的检验用原始记录纸上,按其编号填写,不缺项、不缺页、漏页。记毕应存档。

三、原始记录的审查和管理

如前所述,检验原始记录是检验报告的依据。而未经严格审查的检验原始记录,就无从保证其自身的质量。这样往往会致使检验报告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从而丧失检验报告的科学性。因此,检验原始记录的审查是提高其自身质量的重要保障,一般应遵循以下审查的步骤:

1.校核:首先是检查检测人员填写检验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填写的内容是否有缺项、漏页等不足之处,其二,是检查原始记录的正确性,主要包括:①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仪器选用的正确性;②各个试验步骤、各个环节的计算,以及和检测有关数字、表格、符号、文字的正确性;③数据修约的正确性,数据应采用阿拉伯数字 ,一般不用分数,而用小数表示。数值的有效位数应全部写出,并符合数字修约规则;④法定计量单位及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的正确性⑤检测过程中引用的标准曲线、图纸资料和其他检验原始记录数值的正确性;⑥检验所依据标准的正确性,必须使用现行的标准,已经被淘汰的过时标准不能作为检测的依据。有些产品各个受检项目的质量标准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准中这些标准都应完整的填写在检验依据栏中;⑦检验结果文字叙述时,不允许用符号代替符号名称或文字说明,检验结果应该用数据表示的要用数据表示,而不应用符合或不符合标准这样笼统的文字表示;⑧检验报告结论应简洁、准确、规范化。结论必须概念明确,不应出现一些含糊不清的甚至是混乱的概念。还要注意检验报告中使用的文字的规范性,不应出现简化字、错别字;⑨校核者签名并签署意见,对出现的差错和疑问可与试验或计算者协商认定后改正,若有争议时,提交审定者裁定。

2.审定:①检查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选用的检验依据是否合理、正确,特别是在新老产品标准更换交替时。②检查从检验原始记录提供的出具检验报告的所有数据、表格、文字、符号与检验报告内容是否相符。③解决校核中提出的未定问题,并进行最终裁定。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篇6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评审

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严格地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同时要结合实验室的个性特点来建立不同的管理体系。从总体上看,除了做好内部的评审工作之外,还需要结合外部的管理评审工作。一般来说,新建的管理体系制定运行超过半年,并且达到了一定的稳定状态,相关部门就可以进行受理申请,进而进行现场的评审工作。因此,为了要通过认证,首先需要做好管理评审工作。对于那些已经经过认证的实验室来说,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不仅能够促进管理的高效性,还可以不断对已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1管理评审的概念

1.1管理评审的定义

所谓的管理评审,就是最高的管理着根据规定的目标和制度来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已有现状和运行过程中的适应性等方面。

1.2管理评审的目的

从目的上看,管理评审工作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过渡,其不仅可以保证实验室管理方针的优化,还可以提升管理体系的整体适应性、充分性和高效性,最终使得农产品得到提升,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提到的一点就是管理体系的适应性问题,适应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对内外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由于实验室所处的环境一直在不断变化,无论是工作人员、所用的技术和设备还是运行机制等方面,变化性较大。只有管理体系的适应性达到标准,才能够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另外,充分性原则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还需要了解已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质量体系应该排除各种阻力充分展开施行。因为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可以从两方面来介绍,第一是不断积累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第二是对农产品市场和客户做深入地调查和研究,在保证质量体系高效建立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目标。最后要提到的是有效性。所谓的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质量体系的设立所能够达到的目标。质量体系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完全可以通过管理评审工作来反应,进而及时地纠正和改进。最终的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质量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其中,质量目标、检测方式以及改进方法的改进程度都是测定质量体系有效性能否达到标准的依据。

1.3管理评审的频次和方法

一般来说,管理评审工作一年最少一次,同时还需要根据规定和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管理评审次数需要增加。第一,实验室本身的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第二,实验室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事故或者是质量问题。农产品市场和之前相比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包括市场需求增加或者是消费者数量增加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实验室的最高管理人员不在,管理评审工作受到限制的时候,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授权,交予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评审。管理评审的方法如下:(1)专题讨论,即将所需评审的项目和要求分成若干个专题,事先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专题讨论,分别写出专题报告,汇总报最高管理者审定,最后形成集中式的评审报告。(2)集体会议讨论法,在召开评审会前,先制定评审计划,列出所有需要评审的议题,事先发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准备,然后通过评审会议广泛讨论,将讨论确认的结果形成评审报告。

2管理评审的步骤

2.1管理评审前期准备工作

2.1.1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内容、参加人员等。管理评审计划由质量负责人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制定后,报最高管理者批准,以便做好管理评审前的准备工作。2.1.2管理评审的输入和输出内容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包括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与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及改进措施;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总之,一切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变化,其中包括组织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等。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质量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对质量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评价结论,质量体系所需要的资源改善,对检测工作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需要时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否符合要求)等。2.1.3资料的准备质量管理办公室收集并责成有关部门提供下述资料(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现的情况报告,程序适用性检查报告;(2)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就一年来管理与监督情况报告;(3)各种审核的情况及结果的报告:如内部审核报告等。(4)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汇总分析报告。(5)实验室间比对和参加能力验证结果分析总报告。(6)搜集工作量和工作类型变化的分析预测报告。

2.2管理评审的实施

管理评审以会议的方式进行,主持者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实验室管理层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会议,做好会议签到和管理评审记录。各部门负责人按评审内容分工的要求向评审会作本部门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或专项情况报告。质量负责人向评审会报告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与会人员根据上述报告或所提交的报告资料进行逐项的分析,讨论研究,核实,确定不符合项目和改进项目,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纠正改进措施或预防措施计划和要求,落实责任部门。在与会者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质量体系现状的适应性与有效性,充分性作出结论和决议。

3结论

总而言之,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一直都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时提升总体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只有质量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其中质量体系本身的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三个特点需要研究人员加强重视。工作人员只有掌握管理评审工作的原则、方法以及具体的步骤,才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高效进行。本文中所介绍的几个方面可以作为研究的内容,希望研究人员在农产品质量检测领域能够提出更为独到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加强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5(32).

[2]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4).

[3]加强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5(12).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篇7

一、整治目标

通过全面整治,进一步督促企业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行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二、整治任务

严查生产企业是否依法生产,重点查处无证生产一次性塑料餐盒、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加工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加工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整治措施

专项整治行动从年月至年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严厉查处一次性塑料餐盒无证生产违法行为,督促获证企业开展自查自纠。

工作要求:

(一)严厉打击一次性塑料餐盒无证生产违法行为。建立质量安全投诉举报平台,充分发挥12365作用,加大宣传,发动群众举报无证生产、使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尤其是利用废旧材料生产一次性塑料餐盒及其他食品包装材料等违法犯罪行为,并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及时追踪调查,对无证生产企业一律责令停止生产,并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对举报属实者,按照《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举报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违法行为的奖励办法的》78号)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二)督促一次性塑料餐盒获证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结合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理工作,督促所有获证生产企业(已获得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单)参照总局公告年第119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中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相关要求,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情况进行全面、认真自查,重点围绕3个方面:一是是否保持必备生产条件;二是原辅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三是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一次性塑料餐盒获证生产企业应于月日前将自查情况向所在地质监局报告。对没有按期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各设区市局应核查原因;发现企业停产的,应以书面形式告知企业恢复生产时应当按照规定提交自查报告。

第二阶段:监督检查

工作要求:

(一)根据第一阶段掌握的情况,对一次性塑料餐盒获证生产企业开展现场核查。现场核查的重点:一是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的运行记录,包括原辅料进货验收记录、生产过程控制记录、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等;二是企业仓库、生产车间是否库存和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原料;三是使用了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包装材料相关标准目录中尚未列入的物质的,督促企业按《关于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的》(卫监督发〔108号)要求及规定的表单格式,主动向卫生部门申报,并向所在地县级质监局报告。现场核查情况按企业逐家填入《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核查表》。

(二)现场核查中发现企业产品涉嫌存在质量问题的,应进行抽样并送省中检所进行检验,地区的由市质检院承检。检验机构应及时将检验报告、《检验结果汇总表》(附件5)上报省局食品处。

(三)发现企业涉嫌违法的,应严格按《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规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对不能保持生产必备条件的获证生产企业应责令停产并进行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情况未经确认的,不得恢复生产;使用不合格原料的,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并没收违法所得;产品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责令企业自行封存库存的问题产品,已销售的应责令召回,不合格产品应予销毁。对发现无证及不合格产品流入销售、餐饮等经营单位的,应及时通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请处理。

第三阶段:规范巩固

工作要求:

(一)督促一次性塑料餐盒获证生产企业建立规范的生产管理制度。各地质监部门必须明确要求获证生产企业把好原辅料质量关,建立完善原辅料采购制度、使用管理制度,建立从原料入库、生产加工、产品出库的生产全过程管理台账,规范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行为。

(二)健全有效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监管机制,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自律,强化守法经营意识。

四、其它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设区市局要高度重视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要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整治工作要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局专项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

(二)广泛动员,鼓励参与

要充分动员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监督力量,依法公布投诉举报受理方式,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对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核实处理并及时反馈。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篇8

一、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1、标准化工作:

备案企标218家,国、行标登记286项,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新培育采标产品40只;完成省农业地方标准立项2项,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6项,16项农业企标复审工作。

2、计量工作:

检修各类计量器具5万多件,其中强制检定15000多件;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98%、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96%、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均达到92%以上;抽查商品定量包装265批次,合格率83%;25家企业通过了计量保证确认,45家企业通过了计量合格确认,47家加油站计量合格。

3、质量监督工作:

完成上级下达的定检任务209批次,完成各类产品质量检验3400批次;进行农产品农残检测6325批次;处理上级交办的不合格产品企业41家;申报国家免检产品28只(含4只复审)。

4、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组织完成46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申领和到期复审工作,对17家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进行了备案登记。

5、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

积极做好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技术咨询服务和认证工作,企业完成贯标50家。

全市共有8只产品申报中国名牌,申报省名牌和苏州市名牌150只。完成许可证年检98家,新申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家;为110家企业办理了电子监管网入网注册手续,9大类69种产品涉及企业已有52家入网,其中赋码上市21家。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接受锅炉安装开工告知190台,锅炉发证220台。接受起重机械安装开工告知420台,接受电梯安装开工告知190台,接受压力管道开工告知110项,压力容器发证600台,数据库外新纳入管理的压力容器350台。

对各类特种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发证5392人次。

7、两码一卡工作:

办理代码证书3696张,办理IC卡2135张;条码新发展成员单位21家,续展60家。

8、执法、打假工作:

出动执法人员1479人次,检查生产经销企业1086家,立案107件,结案93件(其中08立案中结案的58件),案值10万元以上大案要案18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标值813.34万元,取缔制假售假窝点5个。提出稽查建议、责令企业整改250家。

二、围绕一条主线,推进三大战略

围绕“把常熟打造成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制造基地”这一主线:

一是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根据中国名牌评价目录,举办企业申报材料说明会和走访动员,对符合条件列入申报计划的企业实施专人跟踪指导服务;同时,抓好名牌梯队培育,积极动员企业申报省名牌、苏州市名牌以及国家免检产品。

二是稳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对全市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标准化管理数据库,5家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受到了市政府的奖励;推荐东南塑料有限公司申报酚醛模塑料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指导开展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自主创新标准化项目1个并申报省级立项,循环经济标准化项目1个并被列入省级试点;指导2家企业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完成了三家企业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的确认工作。加快服务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启动了滨湖风景区标准化试点工作。

三是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回头看,编写了“常熟市质量兴市活动持续改进报告”,提出了更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入网工作,不断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2家企业积极争创江苏质量奖、4家企业列入复评,12家企业争创苏州市质量奖。

三、确保两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制订了《常熟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主管责任制度》,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责任的落实。高度重视涉奥食品质量安全,制定《供应奥运城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抽调食品生产监管科、稽查大队以及质检所的食品监管人员对21家涉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驻厂监管。继续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完成5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年度报告的审核,现场核查7家;组织开展了茶叶、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执法检查以及28类食品安全大检查。

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全面开展小锅炉专项整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锅炉安全管理的有关意见》,并由市政府转发,对服装城和虞山镇莫城、方塔等小锅炉集中使用地区开展了重点整治,目前已进入全市各镇的全面整治。全面落实排查出的有隐患的129台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整改;切实做好了内河码头吊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加强对使用环节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出动监察员、专业技术人员262人次、对开展节日和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检查,抽查企业140家,查出事故隐患82起,发出监察通知书17份,落实整改70起,有效防止了事故的发生。

四、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重点抓好了地方特色产品红木家具的专项整治,对企业在执行标准、质量监控、出厂检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整治。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做好产品标准制修订备案工作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把原料进货关,实施产品诚信自律承诺,并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此促进全市红木家具的健康发展。在全市开展了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前期的普查摸底工作。上半年,我局还相继开展了一镇一品的扶持和治理,对超市货架、缝纫机台板等一些区域性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基础工作的指导和产品质量的监管,不断提升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是实施重点产品重点监管。开展了食品、特种设备、建材等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相关产品的专项检查。查处了艾迪科食品(常熟)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的原辅材料案、海福钢金属贸易有限公司经销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案等案件,有效的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三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我局狠抓源头、抓大案,重点打击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及假冒国内外名牌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先后查获常熟支塘食品城销售假冒“大白兔”奶糖等名牌食品案、辛庄镇张桥违法印刷“今世缘”等名酒包装案等一批大案要案,从速从重给予了严厉惩处,使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保护了广大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利益。并对近年查获的约25吨货值60万元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五、落实惠民措施,促进民生改善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惠农。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品牌农产品培育,开展咨询服务,落实推广措施,开展了省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积极配合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产品的申报工作,推动品牌农业向纵深发展;推荐上报了市常客隆公司承担农村连锁超市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民生计量惠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卫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民用“三表”(电表、水表和煤气表)首检和周期检定监督管理;对市民关注的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加油机、出租计价器等加强监管;继续做好了米、面粉、食用油等定量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抽查,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其次是净化农资和粮食收购市场。重点监督检查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四类农资以及粮食收购市场计量器具的配备、强检和预包装商品计量情况,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三是认真处理投诉举报维权。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度,以政务网、局长信箱、12365等途径接受投诉举报,查处了夏粮收购计量、超市食品质量等投诉举报129起,帮助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群众利益,为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业务水平。集中开展了学习十七大、市委工作会议、省、苏州市质监工作会议等精神,组织新职工进行上岗业务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和执法岗位知识更新等培训,各科室、所还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共外派20余人次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效能建设。首先是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了《常熟质监局党风廉政与政风行风和效能建设责任考核细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其次是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督察,积极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是创新执法举措。实行首查不罚制、公告整改制、处罚下限制,从今年5月开始全面推广“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

三是提高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质检所根据本市产业特点,扩项认定了安全检测项目,取得乙级安全实验室资质,开展了企业标准制修订的咨询服务、验证工作。计量所加大投入,实现了部分设备的升级换代,完成新建标项目和实验室项目检定员考核取证,加快四个新建标项目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医疗器具、拉力试验机和酸度计能力比对工作。

上半年,围绕年初既定工作目标,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下半年,我们将在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把我市打造成名优产品制造基地这一工作主线,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全力服务三大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恪尽职守,增强质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性。

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名牌战略我们将对申报三级名牌和国家免检企业在基础管理工作、生产现场管理、申报材料组织等方面加强指导服务,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技术标准战略。切实做好东南塑料有限公司酚醛模塑料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和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循环经济标准化省级试点申报工作的指导;做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省执行标准优秀乡镇验收、复查工作。以质取胜战略。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将货架、红木家具、钢结构、建材烧结制品专项整治引向深入,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我市国家、省、市三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位于苏州市前茅。

确保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圆满完成深入推进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5类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对备案的企业标准100%进行复审;完成企业质量建档工作,确保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稳步推进“属于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产品100%取证、对新获证产品100%监督抽查一次;边检查边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确保10月底完成第一批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4个100%目标任务完成。

确保两大安全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市场准入、质量监督、执法打假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主要是抓好三个管理制度和三本台帐,出台《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实现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息的可溯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小作坊监管,建立区域限售标志、承诺书年审以及定期公告制度;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乡镇质监员监管能力;进一步落实奥运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供应奥运城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全力保障奥运食品安全。特设安全。抓住“迎奥运、保安全”和安全生产月这两个契机,加大宣传,积极引导企业争创标杆单位,确保“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的落实;进一步健全特种设备监管网络,加大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的覆盖面,巩固小锅炉专项整治成效。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篇9

关键词:软件;质量管理;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1.03.013

PDCA cycle Applied in software quality management

DAI Jian-hua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ejiang Institute of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1121, China)

【Abstract】 In china, lower quality of software products is a popular problem faced by software companies. How to use 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 cycle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nd a definition of “Software Quality PDCA Cycle” is give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software, 8 steps of “Software Quality PDCA Cycle” are presented. From a simple exampl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Software Quality PDCA Cycle” can enhance quality of software products, and cut down the cost of software developing, and enhance software companies’ management level and developing efficiency.

【Key words】software; quality management; PDCA cycle

0引言

随着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1]。为了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水平,我国软件企业引进了CMM[2]、CMMI[3]、ISO9000[4]等质量管理标准来改善软件产品的质量,但是由于这些标准本身缺乏可操作性,单纯引进标准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3][4]。

业内专家学者针对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开展了多项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如故障树分析技术[1]、缺陷管理系统[5]、支持软件过程控制和改进的主动度量模型[6]等。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软件产品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理论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7]。软件虽然也是一种产品,但其生产过程比工业产品复杂得多,因此将PDCA循环理论用于软件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困难,业内对此展开的研究也较少。本文则试图通过在软件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来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1PDCA循环简介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其中: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e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循环即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工作循环的简称[8],循环不断进行则质量不断提高。PDCA循环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来被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加以完善,并广泛运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中。20世纪 60 年代,菲根堡姆(Feigenbaum A.V.)进一步完善PDCA循环并提出了著名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9]。

一次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及其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7]。

图1单次PDCA循环

Fig.1 one cycle of PDCA

一般而言,经过这样一次循环,可以解决一些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对于尚未解决或新发现的问题,则需要下一个循环来解决。如此,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运转,而是像爬楼梯一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随着循环的不断进行,产品质量则持续提升,如图2所示[7]。

图2PDCA循环的持续

Fig.2 sustained PDCA cycles

2软件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模型

软件也是一种产品,只不过是一种无形产品。既然PDCA循环理论可以用于提高工业产品、建筑产品等有形产品的质量,那么也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活动中,以期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本文借鉴软件成熟度模型中软件产品质量管理的概念[2]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PDCA循环的8个步骤[8],针对一次软件开发过程应用PDCA循环理论并建立软件质量PDCA循环模型,将软件质量管理活动分为如图3所示的4个阶段、8个步骤。

图3软件质量PDCA循环模型

Fig.3 Software Quality PDCA Cycle

图3中虚线大写字母“P、D、C、A”即指软件质量PDCA循环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这四个阶段,带圆圈的数字表示8个步骤的顺序编号,箭头则表示循环进行的方向。

2.1阶段一:计划(Plan)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本次PDCA循环的方针和目标,并制定详细的措施和计划,具体包含如下四个步骤。

步骤①:寻找问题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要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分析软件产品的现状,并找出问题所在。因此步骤①的任务就是是分析此次PDCA循环开始时产品质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也包含前次循环遗留到本次循环的待解决问题)。

对于软件产品而言,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出现在开发人员、开发过程、开发技术等几个方面。针对软件产品的调查研究方式既可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座谈等传统方式,也可以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手机短信调查等比较自动化的方式。

步骤②:分析原因

在步骤①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等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全面分析、提炼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这一步骤的要点在于“全面”――也就是要尽可能找出所有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影响软件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员素质、组织管理、开发工具、过程管理、版本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等。

步骤③:确定主因

在步骤②的基础上,从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中找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

步骤④:制定计划

针对步骤③确定的每项主要因素,分别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和计划,并对这些措施和计划进行评价、选择,最终确定可行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强以及成功可能性较大的措施和计划,并交与阶段二进行实施。

对于软件产品来说,为了保证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比较适合采用“5W1H”方法来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和计划。“5W1H”方法[8]即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以下5个问题:(Why)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和措施?(What)要达到什么目标?(Where)在何处执行?(Who)由谁负责完成?(When)什么时间完成?(How)怎样执行?

2.2阶段二:实施(Do)

此阶段仅包含1个步骤。

步骤⑤:实施计划,监控质量

此步骤用来具体实施、执行阶段一确定的质量改进措施和计划。对于软件产品而言,还要详细监控计划实施过程中软件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此步骤的关键在于要严格执行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不能随意更改这些措施和计划。

2.3阶段三:检查(Check)

此阶段仅包含1个步骤。

步骤⑥:检查实施效果

此步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任务是总结阶段二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尚待改进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方向。

2.4阶段四:处理(Action)

这是整个PDCA循环最关键的一环。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处理阶段三检查的结果,包含处理成功经验、处理失败教训以及确定遗留问题,具体有如下两个步骤。

步骤⑦:强化成功经验

这一步骤要对阶段三发现的成功经验进行处理,主要任务是将这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升华并形成相应的业务标准,以便于推广到此后的工作中。

步骤⑧:避免问题重现,确定遗留问题

这一步骤要对阶段三发现的失败教训进行处理。一方面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免重现;另一方面,要对这些失败的教训进行分析,剔除偶然因素引起的问题,甄别本次循环未能解决的问题,找出本次循环中发现的新问题,最后确定需要提交给下一循环解决的问题。

3一个应用实例

教学教务软件是我校的核心业务系统之一,其产品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我校日常业务能否正常运行,加之该软件系外包给软件公司进行开发,产品质量更加难以控制。为了保证该软件的质量,我校与软件公司共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第一次PDCA循环

在阶段一,通过对定制软件开发模式[10~13]的分析、对软件试用版的分析以及对软件开发公司的考察,首先确定了存在的问题包括开发过程和开发技术两个方面;经过试用,校方发现软件中业务流程比较死板,难以修改,且有重要功能尚未完成,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公司采用的开发平台Delphi导致了软件配置不够灵活,且开发进度控制不理想。由此,校方确定了开发技术和进度控制是此次PDCA循环中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校方与软件公司共同制定了专门的质量改进措施和计划,并委派专人进驻软件公司,为下一阶段实施这些措施和计划做好准备。

在阶段二,首先,校方派驻人员与软件开发公司的开发团队共同组建了质量控制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为提高软件质量提供了保障;其次,经双方商定,决定采用配置比较灵活的.net开发平台代替原来的Delphi平台;第三,加强了对软件开发进度的控制力度,由原来的每周一报改为每天一报。

在阶段三,待软件1.0版完成后,通过对阶段二的总结和分析,质量控制小组发现用.net代替Delphi是比较成功的经验,而进度控制改为每天一报后牵涉了开发人员过多时间和精力,致使软件开发的时间成本上升,不利于软件开发的整体效率,尚待进一步改进。

在阶段四,质量控制小组就开发平台的选用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将.net作为以后一段时间内优先考虑的标准开发平台;对于进度报告频率引起的时间成本上升、开发效率降低问题,则提交给下一循环解决。

3.2第二次PDCA循环

在阶段一,承接上一循环提交的进度报告频率引起的成本上升、效率降低问题,结合对软件1.0版的分析,首先确定了需要改进的问题是进度报告的频率;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开发人员每天都要写详细的书面进度报告,每次书面报告所占用的时间最短也要30分钟左右,最长的需要90分钟才能完成,所需时间太长。因此,问题的根源既和报告频率有关,也和报告方式有关,由此确定了进度报告的频率和方式是此次PDCA循环中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质量控制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和计划,即调整进度报告的频率和方式。

在阶段二,质量控制小组将进度报告的频率依然保持在每天一报,但报告方式由原来的每天书面报告改为每工作日下班前做当天口头进度报告、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做书面进度周报。

在阶段三,通过对阶段二的总结和分析,质量控制小组发现改变报告方式以后,进度报告占用开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减少,且由于进度控制更为精确,使得软件开发的整体效率得到了提高,从而保证了软件开发的进度;在此阶段也发现了新的质量问题,即个别测试人员的测试水平较低,没有发现软件中出现的漏洞,造成校方排课系统不能完成多班级合班上课的排课任务。

在阶段四,质量控制小组决定将“每工作日下班前做当天口头进度报告、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做书面进度周报”的进度报告方式标准化,并推广到以后的软件开发活动中;对于个别测试人员测试水平较低的问题,则提交给下一循环解决。

3.3两次PDCA循环的比较

用表格方式比较两次PDCA循环,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每次PDCA循环都解决了一些问题并提高了软件产品的质量,但同时也发现了影响软件质量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则是下一次PDCA循环需要解决的。

在之后的几次循环则先后发现了软件工程文档不全、版本管理混乱等导致的软件质量问题,并在循环中解决了这些问题。如此,PDCA循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阶梯式重复循环上升,从而持续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4结论

质量是衡量软件产品的重要因素,本文尝试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活动,在总结软件产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件产品PDCA循环的4个阶段和8个步骤。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软件产品质量控制活动的可行性。

本文探讨了PDCA循环用于软件质量管理的基础性问题,并对PDCA循环用于软件质量管理进行了定性分析。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如何量化分析PDCA循环理论在软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软件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文祥,刘万军,邓月,李翠翠. 故障树分析技术在软件测试中的研究[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0, 18(8):1764-1767

[2] 刘斌. 基于CMM的中小软件企业过程改进实施方案研究[J]. 自动化仪表, 2010, 31(8):23-26

[3] 田立,曾光裕,于磊,朱冰. 支持CMMI的软件过程元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 31(18): 3983-3992

[4] 井悦. 基于ISO9000标准的煤矿软件开发管理价值探析[J]. 中国煤炭, 2010, 36(8): 48-50

[5] 鞠秀娟,赵明. 基于CMM的缺陷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7, 39(S1): 238-241

[6] 王青,李明树,刘霞. 一种支持软件过程控制和改进的主动度量模型[J]. 软件学报, 2005, 16(3): 407-418

[7] 李春杰. 浅议PDCA循环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制造业自动化, 2009, 31(9): 69-71

[8] 杨明. PDCA循环原理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11): 240-251

[9] 衣海霞. 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述评[J]. 现代教育管理, 2010, (8): 58-61

[10] 王章红,王红芳. 企业信息化模式选择的路径依赖及决策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7 (7): 88-91

[11] 谢世诚. 钢铁企业实施ERP经验总结系列报道之四――艰难的实施与售后[J]. 微型机与应用, 2006, (11): 80-81

[12] 暴志刚,顾新建,叶作亮,潘旭伟,王志宏. 管理软件大批量定制模型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 41(5): 720-726

产品质量整改报告篇10

关键词:质检机构 检验报告 管理 保密

质量检验机构是国家依法成立的第三方公正性的技术机构,它是以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依靠科学仪器和方法,并严格按程序公正操作,为顾客提供客观准确的检验报告的机构,而检验报告则是质检机构对产/商品进行检测所得的客观结果的书面表达,是质检机构全部检验工作完毕后的最终“产品”,它集中体现着质检机构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是质检机构向社会传递产品质量的重要文件。因此,做好检验报告及报告所包含的信息管理, 保护顾客和受检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本所的公正形象,是质检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产品”的档案管理,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检验报告的交接、验收、入库工作

检验报告的最终生成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工作程序控制来完成,就本单位而言,这个工作程序见下图:

按上图所示,顾客送样到本单位后,在业务科填写委托检验合同,同时与本单位业务员进行合同评审,合同评审内容包括受检产品名称、受检单位名称、样品数量、生产日期、检验执行标准、完成日期等等,顾客签字确认后,由业务员下达检验任务通知单到相关检验室,检验室接到通知单后到业务科领出检验样品(分出留样样品送样品库待复检用), 按照检验标准对人员资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工作完毕,经校核人、审核人签字认可后,由主检人员编制检验报告,交批准人签字批准后送业务科加盖公章生效,最终完成该样品的检验。业务科接到检验报告后通知顾客领取,顾客在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若对报告有异议可向本单位提出申诉;本次检验的所有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一份由业务科送交资料室存档保存,除食品类检验报告保存期不能少于五年外,其它类别产品检验报告保存期不能少于三年。

一个批次检验报告的完成,要历经多个科室、多个人员之手,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果实,必须重点管理,因此,我们在交接检验报告时必须逐一清点、认真核对,来不得半点马虎。本单位的检验报告是天天交接,出具多少批次检验报告到业务科,就移交多少批次到资料室,交接工作天天清,以便衔接其它工作,比如:抽查、查询、借阅等。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本单位检验工作的整个流程全部为网络管理,检验报告交接工作也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发展到今天的网络运作。具体就是,检验室把检验报告送到业务科盖完公章后,由业务科交接人把所到报告点入本单位局域网交接库后,把检验报告送达资料室,由报告管理人员按照送达报告与交接库中的检验报告核实后,录入各批次检验报告的相关信息,例如:入库时间、报告等级、是否更改等,之后,与交接人办理移交手续即可。

二、做好检验报告的保密工作

检验报告是本单位的“特殊”产品,顾客和受检单位的技术标准等有关信息都反映在检验报告上,我们必须依法做好顾客和受检单位的信息保密工作,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本单位是依法成立的第三方公正性的技术机构,一切检测工作严格按照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资格的一般要求》、CNAS 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及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对顾客的所有信息负有保密的责任和义务,本单位《管理手册》公正性声明上也明明白白地向社会告知:本单位及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保守客户的产品在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与被检产品有关的数据等技术资料除按规定上报、反馈外,不得将其泄漏给他人或其他单位,违反规定并给客户造成损失的,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之外,本单位对检验报告档案的日常管理还有相应的程序文件即LZS-OP-01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LZS-OP-27 《检测报告的控制和管理程序》来控制,对检验报告档案的调阅、借出、销毁等都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借阅人必须办理相关手续,经指定领导人审批签字后方可借出,借阅人不得泄密和转移借阅,不得擅自复印、拍照,更不得涂改或在档案上做任何标记、抽换、损坏,必须保证档案的整洁和完整,阅后及时交还管理人员,并办理注销手续;未经履行借阅审批手续者,任何人无权擅自调阅;检验报告档案一律不外借。顾客和受检单位移失或因其他原因需调出检验报告档案复印时,必须提供身份证明或单位证明,经业务科审核,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方能复印,且加盖公章后有效,层层把关,严格执行,以确保检验报告的保密工作。

三、提高检验报告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做好检验报告档案的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既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具体任务就是做到存档档案不坏、不丢、不散、不乱。不坏,就是档案要完好无损,保证档案绝对安全,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而且不仅要保证档案实体安全,也要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不散,就是要求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不致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不乱,就是要求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档案排放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件烦锁、枯燥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经手的事情必须有头有尾,手续清楚,确保档案万无一失。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时刻警惕,防止档案的损坏,确保档案的安全,为档案工作提供物质基础。

而作为以提供科学和检测数据为主要服务内容的质检机构,“产品” 档案的管理更为重要,因为“产品”是质检机构的命脉和生存基础,也是质检机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的形象代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质检机构的权威性,而“产品”档案则是确保该批次检验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情况下能够重复试验的基本条件,是该批次检验信息和检验数据溯源的唯一依据,如果一旦损坏或丢失必然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产品”档案的管理是质检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严格把关,做到帐目清楚,帐档一致,妥善管理,方便查阅,为质检事业做大、做强管好“产品”档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四、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