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培养计划十篇

时间:2024-01-11 17:41:25

飞行员培养计划

飞行员培养计划篇1

关键词:飞行员训练;初教机;课程安排;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8-0092-02

0引言

随着我国民航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各航空公司对飞行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民航飞行员的训练大纲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飞行员教育体系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民航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个客观历史存在。

它首先在计划体制和政府覆盖最少的地方涌现。比如飞行员的非学历教育部分。这类飞行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远远超过学历教育机构,但由于其发展基础以及短期考虑等因素,它们往往很难提供完整和规范的执照教育,使得毕业学生的质量以及延伸训练难以达到法规标准要求。然而他们的市场机制发展相对较早,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并且迎合了飞行员短缺的一个机遇期。所以,人们对它们的产生看好,并得到管理层的部分认可。

传统型的由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复合而成的飞行员学历教育。由于若干现实约束――没有预测或者预测效度较低的招生计划。严格的培养规模计划和教育周期。迅速变化的飞行员的需求。这些往往导致供应不但严重短缺,而且时滞性表现显著。

1解决飞行人员缺口问题的途径

如何才能真正地解决飞行人员缺口问题,一个是从飞行员的培训上实现突破,另一方面也要保证飞行人员的素质水平,实现高素质、高要求的全方面的飞行员。

解决飞行员素质水平问题的关键就是教育,必须走上社会化办学的道路。

目前国内飞行员培养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提前录取,在航校学习4年时间(称为养成生);二是招收高校大二、大三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学习时间两年左右(称为大改驾);三是军航飞行员转化为民航飞行员。

飞行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飞行员除了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模拟机训练外,还要积累各种气候条件下的飞行经验。这三个途径中飞行人员的教育素质不是那么整齐,这就要因材施教,显示出培养的方式和机制上有区别。

由此,超预期的航空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周期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核心技术人才(飞行、机务和空管人员)的短缺,尤其是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中国民航运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制度性约束使飞行员培养成为一种教育竞争的热点。作为人力成本很高的飞行员培养,商业性航空企业缺乏人才储备和长远规划。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民航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奇缺乏的飞行员人才数量与质量要求,成为这个教育体系推动的主要力量。可以说,从飞行员招生的组织与选拔,到委托培养机构进行培训,再到接收毕业生进入岗前培训,安排工作岗位,整个过程都由航空企业主导,这极大地吸引了许多院校,国内外机构纷纷涌入中国民航飞行员培养领地,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竞争热点。

中国的飞行员培训也在摸索着前进,也在不同的机制和制度下前行,怎样才能更好的完善这些培训机制各个公司也在自己琢磨,出现了不同的培训学校,这些都要进一步去完善和改革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2航空公司的分类及飞行员培训现状

目前中国的航空公司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国有大型航空公司,这些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飞行员培养计划行之有效,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第二类是中型航空公司,这类航空公司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完成了从一架飞机到上百架飞机的跃升,在成立之初也是靠到大型航空公司挖人度日,目前飞行员比较短缺。

第三类航空公司是2004年后新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应该说几乎得不到体制计划下培养出来的飞行员,所以无飞行员的储备,基本也是靠挖人生存。何况,培养一个机长最少需要9年,除非民营航空公司9年前就开始准备,除了用高薪到现有的飞行员队伍中去“挖”,也确实没有别的办法。而且它们的飞机基本是租赁的,成本比买的还要贵。

虽然引入了市场经营理念和竞争机制,促进了教育产生要素的流动和整合,市场机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开始逐渐显现,促进了全行业飞行教育培训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且中国民航颁布的飞行员教育机构合格审定制度成为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促动了已有的和想成为飞行员教育机构的建设和完善,以期获得政府的资格认证;但是,在当前需求大于供给的前提下,很难利用更有效率的手段来规范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因此,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

短短几年时间,我国航空市场对飞行员的需求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不仅与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关,也与我国曾出台了多项降低航空市场准入门槛的规定有关。2002年8月实施《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及2004年出台鼓励非公经济进入民航的政策后,一批合资、民营航空公司先后进入中国民航运输市场。据统计,自2005年6月至2007年9月,已经有6家民营和4家合资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已提交申请设立航空公司的还有10多家。

虽然航空经营模式“丰富”了,但飞行员培养机制却没有改变。在飞行员短缺的情况下,不断有新的培训机构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2007年9月,深圳航空公司开办了自己的飞行学校,开国内航空公司自行培养飞行员的先河。到现在,国内开设了飞行专业本科教育的大学也达到了8所,只是除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外,其他7所大学都只有飞行员理论培训资格,而飞行驾驶部分,都要送学员到国外去培训。

蓬勃的航空市场与滞后的人才培养形成了鲜明对比,瓶颈问题凸显出来。航空人才炙手可热,飞行员更热,机长热上加热。人才的争夺成为竞争的焦点,然而现有的人才就这么多,每年新添的人才也就这么多,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是不争的事实。

新设立航空公司的陆续运营对促进中国民航发展总体是好的,但如果总量控制不好,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业内人士分析说,从目前的情况看,基础设施的容量和技术水平、空域资源的可使用状况、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现阶段的综合管理水平,均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的增长速度。因此有必要从适当控制准入入手,主动遏制目前偏快的发展势头,为民航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

早在2007年中,为确保中国民航安全正常、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就已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调控航班总量,提高航空运输市场的准入门槛,控制运力增长,以防止运输市场过快发展。

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飞行员以及其他航空技术人才与民航发展不匹配的问题,民航局已经制定飞行、机务、空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总规划。在今年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长明确提出,今年将严格控制飞行等保障人员与飞机数量的比例,达不到要求的航空公司,不得引进新飞机,不能开行新航线,以确保飞行安全。

飞行员培训体系固然要改,但当前国内飞行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虽然飞行员市场是绝对的“卖方市场”,但飞行员只看重哪个公司给的钱多就跳槽,只看到与外籍飞行员收入的差距却不考虑自己的培养过程,并且采取一些极端手段,甚至绑架公共利益去“维权”,实际上折射出飞行员素质修养的缺陷。飞行员和航空公司都应该以安全和旅客服务为重。

飞行员培养计划篇2

关键词: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14-02

飞行大学生是未来的飞行员,将成为投身民航事业的主力军,将肩负起实现“民航强国梦”的时代重任。在飞行大学生的培养中,预备党员发展历来受到特别重视。通过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业、工作等各方面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可以不断促进飞行大学生优良学风和纪律作风的养成,从而提升飞行大学生的培养质量。然而,如何更好地开展飞行大学生的预备党员发展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本文将结合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探讨。

一、注意规范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程序

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发展程序依次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团组织“推优”、确定发展对象、制订发展计划、执行发展计划(即发展预备党员)。

预备党员发展工作既然是一种程序的规定,就一定要注意工作中各环节前后顺序的严密衔接,就要严格按照上述程序认真执行,不要出现前后颠倒、跨越、合并、遗漏环节的情况。在发展实践中,有的党务工作者经常由于存在认识误区,误将团组织“推优”理解为推荐优秀团员青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把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团组织“推优”两个环节颠倒顺序,实际上团组织“推优”是推荐优秀团员青年作党的发展对象。有的党务工作者误认为确定发展对象就是制订发展计划,因而将两个环节进行合并,实际上确定发展对象是为了上报发展计划做准备,并不是所有被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学生都能够列入发展计划。还有的党务工作者存在惰性心理,将确定发展对象环节直接跨越或者省略,造成了发展上的错误。

虽然,发生上述失误或者错误的直接表现是没有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但是实质上还是没有意识到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注意飞行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的规范化,切忌出现违反发展程序的情况发生。

二、注意加强对飞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

飞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开展如何,直接关系飞行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因此,飞行学生党支部要注意加强飞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后,支部应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并及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的相关内容。培养联系人应每半年由本人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中按时填写考察意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评议。

第二,支部应及时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集中学习,并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支部学习小组。对于已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支部应分配适当的工作,全面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学习工作、入党动机等方面情况。入党积极分子应积极参加党组织安排的活动,努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认真参加党组织的培训,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并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自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算起,至少每季度按时递交一次书面思想汇报。

第三,支部应通过学习、培训、座谈、评议等多种形式,每季度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集中讲评和教育,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通过经常性的考察和定期分析,及时提出是否继续培养考察的意见。

三、注意制订科学的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条件

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条件的制订是否科学,关系到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发展质量,关系到飞行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发展除了要看思想政治外,还要看学业成绩、看工作表现。看思想政治是发展预备党员的最基本要求。看学业成绩是看思想政治的外延扩展,因为学生的主业是学习,如果学习不努力、学业成绩一塌糊涂,谈热爱祖国、报效国家,就只能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了。看工作表现则是对预备党员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的团学工作,主动为同学们当好“服务员”。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的“三看”标准是制订科学的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条件的依据,根据“三看”标准细化出来的条件再结合预备党员发展的程序规定,即为较科学的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条件。

按照上述要求,本文认为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条件应为:(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党的领导;(2)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法律意识;(3)应被列入年度预备党员发展计划;(4)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培养考察时间满一年;(5)符合发展程序,手续完备,材料齐全、规范、真实;(6)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没有因违纪违规受到纪律处分;(7)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以来,操行评定达到良好以上;(8)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以来,学习努力、学业状况良好(具体标准为:理论学习阶段的发展对象,课程补考累计一般不超过3门次;中高教训练返校阶段的发展对象,课程补考累计一般不超过5门次);(9)担任团学骨干的入党积极分子应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有突出表现,没有担任团学骨干的入党积极分子应能主动热情的为同学服务,甘于奉献;(10)规定的其他适用条件。

四、注意确保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材料的齐全、规范、真实

预备党员的发展材料是记录预备党员从提交入党申请书直至正式吸收为预备党员整个过程的纸质记录。材料的齐全、规范、真实是预备党员发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预备党员发展工作严肃性的具体体现。

预备党员的发展材料包括:入党申请书、自传、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共青团“推优”审核表、党校结业证书、综合政审材料、入校以来学习成绩单、发展计划、党内外群众座谈会评议材料、公示材料、思想汇报、入党志愿书等。在预备党员发展过程中,要根据预备党员培养考察的各阶段任务,按要求由相关人员如实填写相关材料。在预备党员发展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材料不齐全、填写不规范、不真实的情况,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共青团“推优”表、公示材料、党内外群众座谈会评议材料经常容易缺失。第二,一些学生的入党申请书、自传、入党志愿书没有按照格式书写,有些学生的思想汇报书写潦草、内容空泛,甚至个别学生有抄袭现象。第三,个别培养联系人在预备党员培养考察中,不够严谨、认真,偶尔还发生找人、突击赶工的现象。第四,个别党支部负责人由于疏忽,发生了忘加盖支部章、忘签署姓名、忘填写日期等现象。第五,个别党支部负责人,对发展预备党员工作没有持严肃的态度,出于私心、人情,甚至篡改学生年龄、表现,不按照规定发展。

虽然上述情形只是少数,但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预备党员发展是一件严肃的工作,要本着对党负责的态度,按照要求做好各阶段材料的完整、规范、真实。

五、注意把握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

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周期长、环节多、要求细,因此,在发展中提前做好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对确保发展工作少出或不出纰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具有丰富经验的党务工作者在预备党员发展过程中,都能做到准确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力争提早进入、充分准备。

一般飞行大学生是在9月初入学,入学后支部书记就开始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并鼓励学生积极入党。11月份,支部会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中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次年的11月份,支部指导和帮助共青团开展“推荐优秀团员青年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同年12月初,支部将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同年12月中旬,支部将发展对象列入发展计划。待上述工作完成后,支部将按照发展计划表中的发展时间,分批发展预备党员。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预备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关键的时间节点。只要将这些时间节点把握好,就能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保障发展的顺畅进行。

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此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程序、各项要求都是为了确保预备党员的

00发展质量。希望通过此文的拙见能够为开展好飞行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发展工作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0).

[2] 张韫.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2,(16).

[3] 李如林.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对策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

飞行员培养计划篇3

关键词 学风建设 民航特色 飞行技术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27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of the Civil Aviation Characteristic Profession

――Take the Flight Technology Major for example

YANG Taipeng

(Flight Technology College,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Abstract The thesis takes the flight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which structures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study style of the civil aviation characteristic major , consisting of four major sections, the activity of party and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the support plan for needy studen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 as well as school and family. It covers the entire process of student cultivation, div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nto three basic parts, teaching, learning and examining ethos, as well as three entity units, class, dormitory, and classroom ethos. And it establishes a mechanism and institution of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to provide platform for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civil aviation specialty; flight technology; practice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①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②③其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④⑤

飞行技术专业是为中国民航事业培育具备民用航空飞行技术应用及管理能力、拥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学科专业。优良的学风营造,能够使飞行学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生活态度,是飞行学员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成才和发展必备的素质和条件;优良的学风能够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保证和促进飞行学员不断提高学习效能和综合能力,降低飞行学员的淘汰率,进而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1 平台化学风体系的构建

飞行技术专业学风建设把握学员从入学、军训到毕业,飞行理论学习到飞行训练,从入党推优到党员发展培养三个学员成长的全过程;依托党团活动平台、教学和管理互动平台、学业困难生帮扶计划平台、校企、校家互动平台这四大平台的优势资源,将学风建设分解为教风、学风、考风三个基本层次,以及班风、宿舍风、课堂风三个实体单位。把优秀学风建设落实到学员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21世纪民用航空事业培养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飞行技术精湛、飞行作风优良,具备民用航空飞行技术应用及管理能力、拥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2 平台化学风体系的实践

2.1 利用党团活动平台,把握学风建设方向

依托党团活动平台,从入党推优到党员发展培养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全体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树立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内外兼修,不断磨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把学生党、团支部和班集体、寝室、课堂三个实体单位,塑造为学生的学习型组织和“政治思想书屋”,以此来培养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的飞行学员。

在具体操作中笔者要求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党的发展对象成为学风建设带头人,充分利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发展对象的榜样和激励作用,将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党支部每年的重点工作,同时针对飞行学员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班级内、宿舍中培育“政治思想书屋”,把握学风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方向。

将学风建设的内容纳入党课培训课程,要求入党积极分子从进入党校学习端正学风,争当优良学风带头人;党小组活动也把学风建设列为重点,党小组深入课堂、深入寝室,开展学习型组织相关活动,把握学风建设中学习的方向。

与此同时,利用“党建带团建”的优势资源,鼓励班级、宿舍、课堂等单位围绕学风建设这一重点,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各项活动,如宿舍文化创意大赛、班集体导向机制周评比、民航安全知识竞赛、英语辩论赛、雏鹰大讲堂、雏鹰月报等,把握学风建设的活动方向。

2.2 依托教学与管理互动平台,建立学风监督评估体系

依托教学与管理互动平台,从入学、军训到毕业,将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相互结合,力争学生的淘汰率不断降低,学习质量、课程过关率不断提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使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学风、教风监督评估体系,建立学风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机制,提高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管理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的交流和联系,建立健全教学课堂质量日常反馈制度,结合教学检查,严格上课出勤、课堂秩序、晚自习质量和效果,建立学生管理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网上互动平台,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并依据飞行技术专业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奖惩激励。

同时,将学风建设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在低年级飞行学员中组织早自习、早晨读,以班级为单位建立集体导向机制和制度,配套建立仪容风貌纠察队对集体导向机制和制度进行监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在集体导向机制和制度下,将学风建设与宿舍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建设相关寝室管理制度,将宿舍文化建设列为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把建立宿舍内良好的学习风气作为创建学院、学校文明宿舍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风建设中还积极探索学风、教风监督评估体系,建立学风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机制,提高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2.3 依托学业困难生帮扶平台,促进学风的整体提高

依托学业困难生帮扶平台,教育和帮助学业困难生树立起自觉学习、诚信学习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学分绩点和平均成绩,逐步降低直至基本消灭考试作弊,课堂早退和旷课现象,以困难生帮扶计划为点,以点带面,通过学生骨干培养、争先创优活动载体,促进学风的整体提高。

具体实践中,笔者尝试在特点群体中开展学业困难生帮扶计划试点,在每个班级里抽调上一年度年成绩排名优异的同学,组建了“互帮互助”小队,分别有针对性地帮助本班级学业有困难的同学,最终在学期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估中作为考核评估标准;同时,严抓考场纪律,以考风促学风,形成“诚信考试”教育制度,考试违纪公示制度等,以期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

在学业困难生帮扶计划试点展开后,笔者组织学生党员、团委骨干、学生会骨干及班级学生骨干召开“加强学风班风建设”的动员大会,组织学风建设活动,并以“争优秀,创十佳”为载体,在“优秀大学学生”中,提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以点带面,面面铺开。

2.4 依托校企、校家互动平台,构建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学风

依托校企、校家平台,从飞行理论学习到飞行训练,校家互动,共同监管学生、共同培育学生成长、成才;校企互动使得企业能够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学生参加企业生产过程,校企联合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联合考核实践教学质量,构建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实践教育不断线)、四层次(基础层、专业认知层、综合应用层、技能训练层)、六模块(军训、课内实验、仿真实践、飞行训练、毕业设计、岗位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育飞行技术精湛、飞行作风优良的飞行学员。

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增强沟通,建立校家互动学风激励机制,对学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通过邮寄方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飞行技术专业主管学生工作领导每学期致家长一封信,及时通报专业动态,形势分析,面临的考验与挑战等,积极校家互动,让家长们全面掌握学生的在校动态,这对学风建设的良性循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校企互动,与国航、东航等24个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10多个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与厦门航空公司合作开展多人制机组驾驶员执照(MPL)训练工作, 对外合作办学的数量、规模不断增加,质量不断增强,合作范围不断扩展,从而构建全过程、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育飞行技术精湛、飞行作风优良的飞行学员。

3 平台化学风建设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飞行技术专业平台化学风建设体系的实践,需要评估和反馈机制,否则学风建设目标的实现道路缺乏监管,学风建设的效果难以保证,因此笔者根据平台化学风建设体系的构建成果,建立了相应的平台化学风建设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保障学风建设体系的良好运行。

3.1 党团活动平台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将党的发展对象的学风建设效果直接作为党员发展选拔的重要依据,将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与学生党员的年度评估挂钩,将其作为学生党员年度评估的重要指标;对于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的选拔,也将学风建设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团支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需将学风建设作为参考标准。

3.2 教学与管理互动平台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建立教、管日常沟通机制。要求专业课教师认真进行课堂组织,并反馈课堂教学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上课质量;建立飞行技术专业管理人员课堂听课制度,学生座谈会制度,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巡考制度,及时总结教学检查结果,并通过“教学观摩月”主题活动,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监测,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3.3 学业困难生帮扶计划效果平台的评估与反馈

建立详细的学业困难生帮扶的效果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原则,形成“诚信考试”教育制度,考试违纪公示制度,同时以“争优秀,创十佳”活动载体促进帮扶计划由点向面展开,保证学业困难生帮扶计划的效果,促进学风建设发展。

3.4 校企、校家联合平台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设立年度专项教学调查研究项目,通过监测学成飞行学员的返还率和航空公司反馈的学习质量两个措施,对年度学风进行比较与评价,对于有利于学风建设的管理制度,给予评价与反馈总结,将其系统的建设,成为具有学院特色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同时跟踪学员培训的各个步骤,监测不同阶段飞行学员的淘汰率,找出学员淘汰的主要原因,讨论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

优良的学风建设是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学风建设应常抓不懈,应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学校的特点科学开展。笔者通过飞行技术专业学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意在通过抓住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尝试建立适合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方法,以期为民航特色专业学风建设提供方案支撑。

注释

① 赵伟.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② 梅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学风建设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③ 王力.高校学风建设及其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飞行员培养计划篇4

腾讯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龙头企业,正处于业务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各个业务领域都需要一批能助力公司未来发展的后备领军人才,这对现有的后备人才在商业能力、行业洞察力与领导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他们提升核心能力、拓展视野,更好地拥抱并适应变革,腾讯学院设计了“后备管理干部加速发展项目――飞龙计划”(简称“飞龙计划”)。历经10年沉淀,飞龙计划成为最具“腾讯范儿”的培养项目,不仅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学习形式有趣多样,而且紧贴业务发展要求,同时也是高管参与最多的培养项目。

如今,飞龙计划通常为期半年,主要分为“三次集中的学习模块”,除了面授课程和沙龙分享,行动学习、评鉴中心和产品体验等学习方式也成为项目固定的核心环节。

初识,激发学员反思

虽然项目学员在当前岗位表现非常出色,但当他们成为更高级别的领导者之后,必然面临诸如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管理、前瞻视野、战略思维等方面的新挑战。因此,飞龙计划第一集中模块围绕着“帮助学员全面地认识自己,以及提升学员在战略决策、前瞻视野和商业意识方面的短板”来设计。

评鉴中心,首先认识自己

飞龙计划的评鉴中心采取公文筐、团队会议和下属辅导三种测评工具结合的方式,在一天时间内迅速诊断学员在综合管理、战略决策和前瞻思考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为贴合腾讯本身偏于前瞻、“软件”“硬件”结合的业务性质,飞龙计划选用了高科技企业的背景案例,并提供了一份非常详细的企业情况说明,将学员置身于尽可能真实的模拟企业环境中。这份企业说明包含企业规模、经营理念、文化价值观、核心业务、行业地位、主要竞争对手,以及各细分业务领域的经营数据和分析等诸多详细信息。在阅读完背景资料后,学员将迎来公文筐、团队会议和下属辅导三项任务。

首先,公文筐模拟日常管理决策的场景,要求学员在2小时内,阅读十封邮件并解决其中的问题,邮件中所描述的场景浓缩了团队与人才、跨部门合作、供应商问题、商业机会等各类企业常见的经营问题。

接下来,是团队会议的挑战环节。4~5名同一级别的学员,在阅读了更详细的企业经营核心数据后,要拟定出企业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以及未来1年最重要的工作。每位学员需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进入团队讨论阶段,最终找到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工作。

最后,下属辅导环节侧重考察学员的下属辅导能力。在这个场景中,学员作为新上任的管理者,收到了很多关于下属问题的不同方面的反馈和投诉,包括下属在跨团队合作、团队管理中的问题。学员需要在45分钟的沟通中帮助下属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找到应对目前挑战的解决方法。另外,所有扮演下属的“演员”都是经过腾讯学院专门培训的资深员工,从而确保给到学员足够的挑战,同时也能保持这个环节难度的一致性。

值得一提的是,飞龙计划的评鉴中心已经完全内化,腾讯学院不仅培养出了一批内部的测评师、“演员”和工作人员,还实现了测评报告的内部撰写。这些由内部的中层管理者和专家组成的测评师队伍,因为更了解腾讯工作方式、管理风格和业务挑战,所以给出的学员测评反馈和测评报告也更有针对性,为学员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带来更大价值。

总办面对面,“站高一点”看问题

飞龙计划希望让学员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高层,从而对战略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在每期项目开班时,项目组都会安排“总办面对面”的环节,让学员与高层进行2小时左右的坦诚沟通。现场不乏很尖锐的问题,例如学员会提问:“我不是很理解这一项决策,总办是不是没有考虑到可能带来的问题?能不能请您为我们讲解这样决策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对话,不仅能让学员真正了解战略决策背后的思考,也能帮助学员站在公司层面,而非单个业务层面来看问题。

电脑模拟商战,在“经营”中学习企业经营

针对企业经营主题,飞龙计划将学员分为5~6组进行电脑模拟商战,每一个小组分别模拟一家企业的高管团队,而各“企业”则是在同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在每一个小组中,学员自然而然形成管理职务分工,例如谁更适合做CEO,谁更适合担任CFO来把控风险。各组须讨论决定企业本轮在广告、市场、产品技术等方面的投入。经过几轮的模拟,看最终哪家“企业”能在竞争中取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员能更直观地感受企业经营的思考决策,学习相关的市场营销、用户分析、经营决策和财务方面的知识。

行动学习,强化前瞻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行动学习是飞龙计划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学员以组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课题研究。在第一次集中学习中,各组最重要的任务是了解行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确定研究课题。飞龙计划的选题特别符合腾讯的实际业务和管理挑战,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车联网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或者是如何提升管理效能等管理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能较好地提升学员的跨界思考、前瞻分析,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员研究的都是公司前沿领域及核心管理挑战的课题,所以最终在毕业典礼的时候,腾讯学院都会邀请公司最高层级的总办领导担任评委,来听取学员的详细汇报,并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

重逢,深刻理解管理

虽然公司的核心管理干部对于团队的日常管理都驾轻就熟,但仍然会通过第二次集中模块的学习,加深对团队管理,尤其是变革管理的深刻理解。

变革管理,从了解变革开始

作为一家视变革为常态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最难的管理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进行变革管理――在遇到业务方向大调整,或者团队组织结构大调整的时候,管理者如何帮助下属认清变革的价值,鼓舞士气去迎接变革?对于这样的问题,常规面授课程可能收效甚微,飞龙计划引入了“变革管理”的电脑模拟课程――各组学员作为一家企业的最高决策者,面临着企业当中巨大的变革调整,在变革的不同阶段,学员可以尝试选择不同的管理或者影响员工的动作,并观察采取这些动作后员工的反应,以及变革能否顺利推动。经过这样的模拟,学员对于变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升了应对变革的管理能力。

体验式学习,让员工“自然”地改变

在成人培训中,灌输式培训往往让人反感,学员更接受自己思考的成果。所以,飞龙计划也在逐步减少常规面授课程,强化让学员自己反思的学习方式,其中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

近几年,腾讯学院尝试过棒球、橄榄球等活动。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学员可能只是被活动本身所吸引,但随着竞技技能的提升、成员间优势的了解,学员会不断思考团队配合、策略制订,甚至分析竞争对手的战术和对策等内容。每次活动都能让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最后的各组总结中,学员也能通过活动反思到很多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优化思考。因此,体验式学习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员间的相互了解和团队合作,也能让学员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自然”地发生改变。

行动学习汇报与评审

从第一次集中之后,各小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行动学习研讨。由各组学员自行协调研讨时间,制订每周研讨任务,分配课后作业,最终输出完整的解决方案。经过不断地摸索和优化,飞龙计划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行动学习辅导团队”,各组都会有三个不同角色的关键人。

sponsor:跟研究话题最相关的高管,他们会跟学员沟通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对公司的价值,以及研究成果的建议方向。

战略辅导员:通常为战略发展部的专家,他们最了解该领域目前的成果、参与者,存在的挑战和机会,确保学员在研究领域内找到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

催化师:腾讯学院为每组都配备了一名资深HR同事作为催化师,催化师确保行动学习的流程、整体节奏不会出错,也推动了全体同学的参与。

在第二次与第三次集中模块,飞龙计划会设置专门的行动学习汇报与评审环节。学员按小组汇报行动学习话题以及初步解决方案,接受评审专家的打分与建议。目前飞龙计划的评审专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HR专家,他们主要负责考察行动学习研究的逻辑与思考是否顺畅;二是研究课题的专家,通常是来自战略发展部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同事,负责评估研究方向,以及解决方案能否真正解决问题。

每个课题汇报完之后,都会由评委做点评,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下一阶段研究提出可行的建议,通过这样多次的评审反馈和课题指导,保证最终能产出高质量的行动学习研究成果。而对学员来说,行动学习评审环节也是一个再思考的过程,能帮助其更全面地思考业务生态、用户价值,反思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再会,拓展视野和思维

在飞龙计划中,提升产品能力、拓展视野是较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因此,“产品PK赛”和沙龙分享是第三次集中学习的重要环节。

产品PK赛,我给产品来“找茬”

产品PK赛是飞龙计划中颇具腾讯特色的一环,这个环节会选择三款来自公司或投资公司的产品,提前4周左右的时间,让每两组的学员体验一款产品,并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我是产品负责人,将怎样优化、改善这个产品?”最终进行汇报PK。

挑选这些产品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考虑了三个方面:第一,选择代表公司未来业务方向的产品类型,比如近两年更偏重移动端产品;第二,由于学员均为业务方面的优秀人才,因此,选择对象倾向于口碑和品质较好的产品,这样对学员和产品也才有更大的价值;第三,所选择的产品最好具有相同量级的竞争对手。每组体验完产品后,需要输出改进建议的报告,分析产品的定位、优点与不足,并进行竞品分析,最终给出产品的优化建议。

在产品PK赛的汇报环节,腾讯学院会邀请被体验产品的第一负责人来到现场,聆听学员的“找茬”,吸收有价值的建议,并对学员分析中的不足之处给予反馈和建议。同时,产品负责人也会提出自己的困扰,现场学员再次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每年,在这个环节结束后,腾讯学院也会回访产品负责人,大部分产品负责人对这种学习方式非常认可,也感谢学员对产品提出了很好的优化建议。

沙龙分享,拓展视野

当学员晋升为中层管理干部后,他们面临的挑战更多不是专业本身,而来自于新的要求,以及自己思维的局限。因此,沙龙分享更注重这部分的学习。飞龙计划会邀请公司负责公关的中层管理干部,给学员分享危机管理和公关应对方面的内容,来提升学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危机应对技巧。

除了内部嘉宾分享,也会邀请不同领域的外部嘉宾来开拓大家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这两年,腾讯比较强调企业家精神,飞龙计划会邀请到合作伙伴的CEO,给学员分享如何在小团队以及有限的资源内,克服困难、做出一款好产品。针对精细化运营主题,项目组邀请了热门影视作品的运营负责人,来分享其在电影造势、营造粉丝效应方面的经验。

结业典礼,深化学习成果

每一期飞龙的结业典礼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学员的成长和反思也很有价值。一方面,在行动学习汇报环节,总办评委会对学员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肯定其中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也会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思考的局限。这个环节能帮助学员从更高的角度,比如公司整体战略、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生态等视角去思考;另一方面,在毕业典礼结束后,还会有项目总结环节,主持人帮助学员总结在项目期间的学习、思考、成长,并更深入思考所学内容如何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飞行员培养计划篇5

关键词 飞行技术 飞行学员 课程建设 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Flight Technical Profess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Abstract Flight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high-quality flight talent to improve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For student pilots training mode, th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 pilots and flight career, reasonably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planning, curriculum-building measure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tandards, effectively rationalize flight technology courses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asonable course construction assessment mechanism.

Key words flight technology; student pilots; course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assessment

0 引言

目前,在国内、外,针对普通大学生进行的课程建设研究较多,但是,就飞行技术这个特殊专业而言,可行、有效的,符合我院实际的课程建设研究比较少见,主要是因为,飞行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大学生是为民航系统输送高素质的飞行员,①其特殊的身份就决定了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

研究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原因在于,通过近几年的飞行学员的教学工作可知,来自这两种模式的飞行学员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②不是很浓。分析这些学员的专业特点,据统计,来自“2+2”模式的飞行学员的原学专业大多不相同,他们的飞行基础知识相对短缺,由此,会造成学员的学习兴趣不浓,其根源在于缺少一个比较完善的课题体系建设,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讨,使得任课教师具有一个完整的课程建设目标,从而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尽管国内外存在一般大学生的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但是,对行员的特殊大学生来说,已有的研究不能够完全照搬到飞行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飞行技术专业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专业特点,研究适合行员教育的课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我们的民航运输业输送高素质的飞行人才。

1 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飞行技术本科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技术应用型专业,其主要任务是为航空运输业培养航线运输机职业飞行人才。飞行技术专业既为学历教育,又要符合行业对飞行员的职业要求,同时由于民航是一个高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行业,因此,对飞行员这种专业技术人才在知识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在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基础理论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和实践训练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符合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要求、满足行业规范和与国际接轨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验设施和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也是教学建设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根据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与培养高素质飞行技术专业人才相适应的富有特色、水平先进、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目前飞行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特色不够鲜明,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梳理、规范,课程内容与行业执照考试内容衔接不够紧密,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任课教师指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2 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

2.1 课程建设规划

飞行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以飞行技术专业规范为指导,根据学科领域、知识点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梳理课程内容的衔接,构建涵盖飞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的五个课程群。

(1)飞机基础知识(理论)课程群:飞机结构与系统、航空动力装置、民航飞机电气仪表及通信系统、飞行气象学及其应用。(2)飞行基础知识课程群:航空医学、航空运输地理、飞行技术概论、基础飞行模拟训练、飞行员职业素质与能力概论、民航概论、民航运输系统概论、航空公司的经营与管理、航空公司机队规划。(3)航行基础知识课程群:空中领航学(I)、空中领航学(II)、仪表飞行与航图、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现代导航技术。(4)飞行理论与管理课程群:飞行原理、飞行性能与飞行计划、安全飞行原理与事故案例分析、飞行法规、飞行心理学与人为因素、驾驶舱资源管理、飞行运行与安全管理基础、飞行资料与手册(5)飞行英语课程群:飞行英语(I)、飞行英语(II)、飞行英语(Ⅲ)、飞行英语(Ⅳ)、英语无线电陆空通话、ICAO英语。

2.2 课程建设措施

重点建设几门核心课程,建成校内、行业内有影响力、有特色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以提高培养质量为重点,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现课程建设的整体优化。同时,加强教材建设,在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同时,不断加强高质量自编教材的比例,争取五年内具有鲜明特色的、符合行业和国际化需求的高质量的自编教材比例不低于60%。实践教学资料齐全、科学、实用,实验项目全部具有指导书。

课程建设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内容,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进、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文件与资料建设、教材选用与编写等几个方面。考虑到飞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培养模式多样性等特点,课程群内的课程之间以及不同课程群的课程之间必须相互关联、紧密衔接,保障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3 课程建设基本标准

每门课程以局方执照考试大纲、执照题库、相关规章、飞行技术专业规范等为依据,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院校的经验。

2.4 特色课程的建设

重点围绕核心课程加强双语课程、模块化课程建设。为适应飞行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不同,加强模块化课程建设。为了适应民航发展的要求和与国际接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开展双语教学课程。③

3 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考核

课程考核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他环节难以替代的,可以检验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课程考核工作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教学质量、教风和学风产生直接的重要影响。为使课程考核更加综合化、制度化、科学化,需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课程特点和教学风格采用多种恰当的课程考核方式,针对飞行学员的自身特点,加强对飞行学员日常学习过程的考核,改变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做法,防止“考前突击”的行为,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注释

① 刘星. 高校教师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增刊:66-67.

飞行员培养计划篇6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编制的《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在新的形势下,民航人才队伍的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其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高层次、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短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

人才困局

人才问题,困扰着整个中国民航,尤其是通航。金汇通航董事长李启勇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他说:“我们在组建通航公司时缺飞行员、机务、航务,只能向别的航空公司挖人,抢部队转业人员;我们的机场建好后投入运营时,缺管制、气象、通信等人才,只能自己培养一批,高薪挖一批;更进一步,我们的企业还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由于人才不足,深深困绕着企业的发展。”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各类飞行员执照约31000张,其中私人执照仅有1951张,当中还包括非中国籍人士的502张。对此,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通航处处长冯红升表示:通航专业的人才培训是通航发展60多年来最大的历史欠账。目前,我国航空院校的培训主要针对运输航空,对通航人员的培训缺失严重。

此外,通航留不住人才也是一个严酷的事实。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慢,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没有吸引力,因此年轻人有的不愿意来,来了也不安心,总想着往条件好一些的运输航空靠拢,再加上运输航空公司本身对飞行员的巨大需求,使得通航人才流失情况更加严峻。

总的来说,我国通航培训市场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缺乏专门的政策和业务指导。通航飞行员培训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新疆天翔航空学院院长郭发仁表示:国家有关于通航发展的专项补贴政策,但此项政策却没有覆盖到培训机构。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景一宏也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关于通航培训的专门法规,整个市场仍处于不规范的状态,竞争很激烈。

其次是硬件条件欠缺。一方面是我国培养通航人才的培训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副校长关立欣在2013年通航大会的通用航空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全国仅有7家141部飞行训练学校,26家61部飞行训练机构,绝大多数训练规模比较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培训机场及飞行教员的匮乏,尤其是飞行教员的缺乏十分严重。对此,景一宏表示:“目前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依旧是地面设施和飞行教员的紧缺。现在教员数量最多的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大概有300人左右,剩下的航校加起来也只有100多。”

再次是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众所周知,航空业的专业人才不同于其他行业,他们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达到运行要求,这就决定了培养一个合格的航空人才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此外,通用航空专业人员培训费用相对较高。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景一宏透露说:“就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而言,拿到航线执照的飞行员的培训成本大概在70万左右,如果加上高性能飞机的培训,则需要80万~85万。”然而,对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飞行员培训情况,他们的综合费用折合人民币约为50万元,仅为国内费用的六成左右。

破解之道

通航人才紧缺的现实,除了给业界带来很多挑战外,也给中国乃至全球飞行训练机构及相关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据有关资料表明,美国目前注册的通用航空飞机总数为22万架,拥有近70万名飞行员。而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同时又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的国家,飞行员数量却只有3万人,其中2.2万人在运输航空公司飞航班。由此可见,中国潜在的飞行员配需市场很大。2013通航大会航空培训论坛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仅在飞行培训领域,中国未来10年内将至少需要15000名通用航空飞行员,然而目前每年经过培训并符合要求的通航飞行员仅在1000人左右。如果加上航务、机场管理、航空器材保障、维修等相关领域,需求人数将达5万人,而中国目前总从业人员只有13000人。此外,据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透露,未来全国将规划建设100个飞行服务站,总共需要技术人员超过1000名。对此,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王霞指出:“这一切都离不开航空培训,这十年也将是航空培训快速发展的十年。”此外,新疆天翔航空学院院长郭发仁也表示,中国通航培训市场需求很大,通航快速发展只是时间的问题。事实也正如专家们所说,未来通航培训市场前景非常大,目前越来越多的业内群体开始进军通航培训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然而,通航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要想跨越通用航空发展的人才瓶颈,笔者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政策层面。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副司长刘峰在2013通用航空高峰论坛上指出:要加强通用航空人才培育建设,按照《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培养飞行、机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和行业管理人员,鼓励社会力量、境外资本投资兴办通用航空人才培训机构,拓展培训渠道和培训资源。但是,具体如何从从政策层面破解难题呢?对此,王霞提出了她的观点。她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国家政府部门要给予政策支持,二是需要民航局内部做出一些调整。她认为首先需要教育部加大支持力度,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对飞行学校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降低准入门槛,国土资源部门在机场建设方面施以援手。另外在民航局内部,减少培训学校的申办手续;尽力拓宽飞行员成长源头,形成合理体系;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作为飞行教员的培养基地,建立教员资源库:完善飞行训练、事故的等级标准,优化不安全时间统计数据。

飞行员培养计划篇7

关键词:飞行签派员;激励机制;发展空间;强化培训;薪酬激励

在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中,飞行签派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员,他们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制定并且申请飞行计划、和机长一起对每个航班进行放行、搜集相关飞行信息等,每一个飞行航班的放行都需要飞行签派员的签字,同时他们还要对天气预报和实况、相关的飞行计划以及航行通报等要进行及时、正确的整理与汇报,以便保证航班的安全、及时、高效。作为民航事业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一员,飞行签派员所存在的意义不言而喻。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成人才的竞争,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不仅能够促进飞行签派员综合素质的日益提升,而且能够为航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以下内容将针对如何完善和改革飞行签派员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作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1 为飞行签派员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些年来航空公司的人才竞争局势非常紧张,航空公司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不断地优化签派员的工作岗位和发展空间,不仅能够留住人才,而且为航空公司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典范说明。详细一点来讲,首先,要对《签派员技术等级规定》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要完善不同技术等级的津贴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签派员“职业阶梯”的速度和宽度,让签派员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部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让他们看到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晋升的希望,同时又要意识到晋升并没那么容易;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签派检查员与签派教员的队伍,并且结合他们具体的工作情况规定合适的待遇和级别,规定检查员和签派教员在日常的值班过程中,不仅要达到规定的小时数,而且要不断地提升工作水准,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再者,值班主任在航空公司的整体运转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值班主任的能力对于航班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航空公司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对签派值班主任的文员等级跨度进行更大程度上的拓展,可以尝试设立高级、中级和见习的值班主任的岗位,让飞行签派员在值班主任岗位的锻炼中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此进程中也能够激发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从而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还有,航空公司相关领导者要经常性的深入到飞行签派员的日常工作中去,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鼓励他们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掌握他们实际需求与真实工作动态情况的基础上,为发展空间的优化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

2 强化对签派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

在航空公司运行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只有不断地提高签派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最新工作形势的需求。具体来说,其一,航空公司要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大对签派员的引进力度,考虑借助于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引进并且培养签派员、引进国内外高级签派员等合理的方式,吸纳更多的人才融入到飞行签派员的队伍中来;其二,要针对公司现有的签派员的整体工作水平以及公司发展需要,通过员工工作手册的完善、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专题会议以及聘请外来专家前来指导等多种有效的手段,为签派员素质的提高提供更加广阔的渠道和平台;其三,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航空公司要考虑建立更加现代化的签派员学习平台,将知识管理的思路融入到对签派员的教育和培训进程中去,要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立公司内部的知识交流平台,构建专属的信息网络系统,并派遣专业人士定期将最新的公司动态、运行经验和业务知识等曝晒在网络平台上,同时开辟专用的意见箱,以方便全体签派员进行知识共享和交流以及远程教育的顺利开展;再有,要注重对飞行签派员工作考核的加强,考核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日常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分阶段、分时期、有层次的对签派员进行考核,并且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不仅能够在激发签派员工作热情和主动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总体水平,而且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正和完善。

3 构建以薪酬激励为主、多种方式为辅的多样化激励机制

最主要的激励机制就是薪酬激励,飞行签派员大多都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是公司重要的人力资源,构建合理的以职务晋升为主、多种方式为辅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和激励飞行签派员的良好途径,更是航空公司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活力。可以考虑建立与空中交通管制员类似的激励体系,将值班的时间和薪酬相挂钩,拉大值班的签派员和行政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通过值班小时费的手段夯实签派员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公平性;与此同时,要构建一个动态性的、有竞争力的、公平的薪酬制度,适当的将固定工资所占的份额减少,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大结合签派员的绩效而确定的浮动奖金的份额,如此一来能够在科学竞争的氛围中引导签派员认识到努力、认真工作的必要性;再有,随着航空公司的迅速进步以及市场的不断发展,公司以及相关运控中心都有很多项目需要开发和建设,而部门对某些项目是有自行开发和研究能力的,比如计算机飞行计划等软件项目,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仍然缺乏比较合理的激励制度去开发部门的“潜能”。所以,航空公司可以考虑运用内部和外部共同招标的形式,将特定的任务交由相关部门去负责和管理,只要操作规范、标准明确,这个本来被投在外部的资金就有可能转变成内部激励的“面包”,从而实现员工和公司的互惠双赢。还有,为了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航空公司可以考虑给予签派员一定的权利,比如签派员可以通过风险自负、公司担保、自由申请等方式,申请培训资金并获得培训的机会,公司根据签派员的表现和能力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让他们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和成长空间。

4 结束语

飞行签派员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并非一日之功,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激励机制得以完善的良好途径和方式,全方位的提高飞行签派员的综合素质,为航空事业的飞跃式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进步提供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戴维东,谢进一.完善飞行签派员的培养和激励机制[J].中国民用航空,2005(12).

飞行员培养计划篇8

关键词: 民办独立学院 民航机修工程 本科教育 双师型教师 国际合作交流

民航机修工程专业是一门职业性很强的专业,以往多设置在中专学校或大专学校里。近年来,个别条件较好的民办独立学院也开始设置民航机修工程专业。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巨大发展,机场不断增多,机群不断壮大,对民航机修工程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民办独立学院设置民航机修工程本科专业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但是,如何才能培养出新形势下行业所需的高素质的民航机修人员?本科的民航机修工程专业与专科的民航机修工程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如何正确地定位该专业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职业性,如何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这些问题是首先必须解决的。

1.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地受过本科教育的民航机修工程专业人才,民办独立学院在这方面将大有可为。

西方在大学的教育思想上存在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职业性的争论。争论的结果不是其中的一方战胜另一方,而是两者融合。在这一点上德国是一个典型。通过争论,学术性与职业性在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促进了德国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发展。前者主要追求学术性,后者偏重职业性,两者结合,相辅相成,有力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情况不是这样的。由于历史的和文化的原因,中国的高等教育向来偏重于学术性,似乎学术性越强,大学的水平就越高;职业性越强,就越没水平。这种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很多学人的心灵深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转变。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又说:“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他的这个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有一个时期,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高等院校不顾自身的实力而竞相争办研究型大学就是这种重学术性轻职业性思想的典型反映。民航机修工程专业的职业性很强,因而以往多设置在大专学校或中专学校。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之内,国家需要大量的航空机修工程人员,而且对人员的综合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依靠专科学校培养人才显然已不能满足民航事业对高素质机修人才的需求。在本科院校中设置民航机修工程专业,培养有更强理论基础、能力更加全面的民航机修人员就十分迫切的了。民办独立学院在办学层次上高于专科学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普遍强于专科学校的学生。这些学校建校时间一般都不长,与本一、本二的院校相比,其职业性、实践性一般更为突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创办类似专业的积极性甚高。在民办独立院校中,特别是在其母体学校有航空专业背景的民办独立院校中办本科民航机修工程专业是非常合适的。以我院为例。我院成立于1999年,迄今已有13年的办学历史。2008年学院成立了民用航空系,下设民航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和民航机电工程专业。建系的当年,两个专业就总共招收了近70名学生。几年来,在母体学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这两个专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有4个年级,共约700名学生在读,已经发展成为学院的几个主要特色专业之一。2011年,我院确定了要将该校办成以民航为特色的一流的独立学院的方针。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内,我院的民航机修工程专业一定会有新的发展。民办独立学院在这方面一定大有可为。

2.正确认识航空机修工程专业作为本科教育和作为专科教育的不同之处,明确培养目标,并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的本质特性是学术性和理论性,它的主要职能就是保存、传授和发展高深的学问。民航机修工程专业实践性特别强,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是要亲自动手操作的,是要直接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的。所以在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践性教学一定要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这也是以往将此专业放在专科学校的主要原因。但飞机是一个高科技产品。飞机的设计、制造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飞机的维护维修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现代航空技术日新月异,对机修人员实践能力,特别是理论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民航机修工程的高等教育尽管不会像普通高等教育(培养飞机设计人员)那样对理论有极高的要求,但也必须具备一定深度及广度的理论知识基础。这既是本科教育区别于专科教育的根本差异,又是民航机修岗位对一名合格的机修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专科教育可以培养出好的操作人员,能顺利地完成各类日常维护维修任务,但在飞机维护维修过程中遇到较为复杂问题的时候,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潜力。除了人员本身文化素质的差异之外,专科学校与本科学校类似专业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存在着差异也是原因。例如,在民航飞机执飞航班中,有时飞行员会汇报一些仪表短时间间断出现非正常工作状态,或仪表输出数据出现明显误差。维护人员通常通过常规系统测试或拆换件的方式来查找问题。而通常此类间断出现的问题在地面测试中很难再现,故往往无法处理却又可能长期反复出现。在实践中发现,此类问题多数是由于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设备局部过热或电源短时不稳定造成的。其中对设备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判断,需要维护人员具备较为扎实的电学方面理论基础。在我院民航系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大学物理》、《电子线路》、《信号与线性系统》、《航空电子技术基础》、《雷达与天线》几门课程都为电磁兼容理论进行了知识铺垫,还在三年级的专业课中设置了《电磁兼容》这门课程。而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校机修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只有《模拟电子技术》、《低频电子线路》两门基础类电类课程。因此这类专科学生对电磁兼容问题的理解就非常有限了,遇到此类的问题就可能束手无策。这只是一个简单例子,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同是民航机修专业,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毕业的学生之间在具备的能力或潜力上是存在差异的。

3.培养出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民航机修工程专业对教师的要求更加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就是说,其教师一定要是双师型的。由于我国这些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博士生和研究生的数量大大增加,因而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不难办到;但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很不容易,特别是对于民航机修这样一个特殊的专业就更困难。现行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制订出教师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地将教师送到国内的机场或专业维修机构,诸如AMECO、GAMECO这样的地方进行专业培训,或送到国外专门培训飞机维修技术人员的机构,诸如澳大利亚墨尔本的KBIT学院或昆士兰的航空学校等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他们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会对所教的内容有实实在在的感知,有实际的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教授学生时头脑中就会有一个真实飞机的图像,就不会仅仅是“纸上谈兵”。要教学生维修飞机,老师自己先要熟悉飞机,会维修飞机。这个听起来很自然的要求,要实现其实是很不容易的,现在学校师资所欠缺的正是这一点。要办好这个专业,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使一部分专业课的教师逐步达到这个水平。他们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拥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民航机修工程专业的根本保证。

4.尽可能地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

办工科类专业比办语言类、经济类或管理类专业的办学成本要高得多,而办航空机修专业的办学成本就更高。除了上述教师的培训需要相当的经费之外,建设实验室所需的经费相当可观。一般来讲,这是独立院校一下难以承受的,而实验条件是必需的。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需要逐步地多渠道想办法解决。以我院为例,航空发动机是该专业实验室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设备。但是发动机非常昂贵,一台旧的航空发动机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经过努力,学院得到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赠送的两台涡喷6型发动机,以及一台全剖的MK202斯贝涡扇发动机,解决了实验室建设中一个大问题。所以实验室是要一步一步努力建设的,要坚定不移,不能一蹴而就。

用先进的电子教学手段部分地代替实物是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学校可以引进美国NIDA公司的先进航空电子教育系统。NIDA公司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为美国、澳大利亚的军事学校提供成套的基于计算机,以及智能实验平台的电子学教育系统。其航空电子维护技术(Avionics Maintenance Technology)专业课程主要涵盖基础飞机电子、飞机数据通讯总线、飞机电气系统、飞机电子系统、电路焊接等课程。该教学系统内容围绕飞机电子、电气系统,对系统原理、设备组成、故障排除理论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该课程总共约180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都设计有实验,配合其配套的智能实验平台就能进行实验。学生经过该系统培训后,对航空电子电气系统会有非常全面且形象具体的了解,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具备了电子电气系统的故障排除能力。该教学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远程访问,配合硬件实验平台实现教学目的。该系统总体成本相对较为低廉,主要是购买软件的授权使用费用的。硬件实验平台非常简单,系统建设周期短,非常适合教学使用。使用该电子教育系统进行教学的一个特色就是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设法排除。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试错了可以重来,直到故障被排除。通过反复的实践,学生既能加深对系统的了解,又能锻炼动手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电子教学系统恰恰在这方面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因为即使硬件条件再好,很多故障也是很难模拟设置的。

5.加强国际合作,使教学水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上一个新台阶。

开展国际合作有三条渠道:一是派教师去国外学习;二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设备;三是利用国外实力雄厚的实验条件和成熟的教学经验派学生去国外学校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

派教师到国外专门培训飞机维修人员的机构或院校学习是培养师资队伍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外的一些培训机构或院校有相当长的办学历史,有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和实习条件,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澳洲的KBIT学院(Kangan Batman Institute of TAFE)在Broadmeadows校区有一个很大的航空工程训练中心(AITC),是其航空工程专业的主要培训基地。该中心面积达到8500平方米,包括一个1450平方米的全功能机库,为学员提供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及维护实训等各项能力的培养。拥有多型号的航空发动机、单引擎飞机,以及一架能进行飞行的波音737客机,各种硬件条件一应俱全。除了这些国内多数院校尚无法比拟的硬件条件外,他们的软件条件更胜一筹。首先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很多教师具有多年的飞机维修的实践经验和长期的教学经验,甚至可以承接并完成航空公司飞机的维修任务,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们还有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各类教学资料,以及电子教学软件。把教师送到KBIT学院主要是学习实际的动手能力,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得到工程实践的锻炼。通过在国外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教师们可以更深地理解和切实地感受到KBIT学院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诸方面与我院的不同。理解上的升华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定会体现在他们今后的教学中,使教学水平在短时间内上一个新的台阶。

KBIT学院是澳大利亚民航局特别认可的一所学校,学生在毕业时可以拿到Diploma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engineering(Mechanical TB1.1)证书。学员可以凭此证书去澳洲的航空公司应聘工作,在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就可以申请澳洲维修执照(B1.1)。近几年来,民航机修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澳洲各行业中的就业率始终名列前茅。我院抓住这个机会于2009年与KBIT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年选拔一部分民航机修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赴KBIT学院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并在最后一学期由双方教师在国外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这是我院在民航机修工程专业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举措。由于学生在KBIT完成所学课程之后可以直接申请留澳工作,故而报名踊跃。同学们对KBIT学院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非常满意,学习进步很快。国际合作不仅使我院的一部分毕业生很快地达到国际上同样专业毕业生的先进水平,而且能够真正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以达到迅速提高本国教育水平的目的。

作为独立学院,我院设立民航机修工程专业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在民航部门和母校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这期间,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可以肯定,民办独立学院可以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飞机维修工程人员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巨.国际联合办学模式对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内江科技,2009,(5):164.

飞行员培养计划篇9

【关键词】90后;飞行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十二五”是我国民航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实施民航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高校毕业生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与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小的自我认知形成了强力反差,抓好飞行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的培养,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意识的概念及内涵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与在岗人员的职业意识不同的是,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包括“自己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对于民航类飞行大学生而言,职业意识是指他们在专业报考与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专业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全面认识、理性评价与风险防范,进而对未来民航飞行员这一职业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期望以及从业意识的总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即根据民航高科技、高风险、高标准与严要求的行业特点,只有正确引导对专业的认知与评价,才能培养良好的职业期望与从业意识;反之,后者又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进取精神、协作能力和风险预警等。

二、飞行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笔者在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

(一)对飞行员职业的认同度较高,但认知度不够全面

在“报考主要原因”的选择上,属于“自愿选择”的学生占72.63%,而受家庭影响的占20.53%,受教师或学长影响、行业发展前景等分别占4.21%、2.11%;对专业的认知和评价,54.21%认为富有挑战性,18.42%感觉无就业压力,16.84%赞同社会评价高。研究表明,近七成学生因经历招飞体检、政审等环节对专业略有认知而自愿报考,但受家庭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受“三高一严”飞行技术专业理论学习时间短与课程密集、实际操作科目多与任务重以及“停飞”压力的影响,半数认为富有挑战性,但受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影响,近两成学生感觉无就业压力。

(二)对飞行员职业的期望值较高,但价值取向有偏差

对于民航飞行员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占42.63%,因行业竞争与人数增多而持有危机感的占34.74%。对于从事此职业所看重的因素,选择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占63.16%,并作为首选的占25.26%,其次才选择有利于个人今后发展、符合个人兴趣、工作稳定等,而看重行业文化传统仅12.11%。调查显示,学生对此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并将收入待遇置于首选地位。这本无可厚非,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呈现出:只关心专业学习,而参与团学活动、体能锻炼不够积极,不难发现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呈现一定的功利色彩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趋势。

(三)对飞行员职业的关注程度高,但关注途径较单一

对于职业动态关注程度选择“经常”和“一般”的分别占46.84%、32.11%,而“想关注,但不知道怎么关注”的占13.68%;在了解和关注途径上,47.9%依赖公司见面会与咨询学长,而自己主动收集资料者占23.16%且多分布高年级,认为能从学校获得帮助的仅占16.32%。

(四)对飞行员职业的规划愿望高,但职业生涯规划不足

在希望得到学校给予指导方面,其关注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素质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社交礼仪、面试技巧、应用文体写作、就业体验等,但制定未来几年职业生涯规划的为数不多;半数学生首先强调自身的应变能力优势,其次才是理论知识、团队精神与操作能力等。

与国内新增培训力量比较,学生认同自身严明的纪律作风优势,但深感自身理论知识、社会活动能力等优势不明显,特别是认同自身娴熟的英语知识优势的仅占3.16%,由此学生希望得到素质拓展训练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期望较高。加之,学校近年来招生人数增多使得精细化管理受到挑战,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不足,并将精力偏向行技术专业以外学生,客观上促成了飞行大学生关注职业途径单一、自主性差、职业规划能力不足。当然也不容忽视学生的主观因素:无就业压力而松懈,忙于应对课程学习、飞行训练、执照(私照、商照、仪表与航线)与ICAO英语考试。

三、培养飞行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策略探析

(一)坚持准军事化管理不动摇,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准军事化管理是培养“政治过硬、素质全面、作风优良”的高质量民航飞行人才的重要手段,其内涵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紧张的生活作风、精湛一流的专业技术、高尚优良的道德品质、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整齐划一的内务秩序”,适应了飞行职业特点。学校通过舆论倡导与典型示范、集中讲与个别谈、严要求与常规范等方式,强化“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的理想教育,突出顾大局、明风险的责任意识,未绸缪、防杜渐的提前意识,令行禁止的服从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在此过程中,应将其与学生的成才成长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不良倾向,正视民航强国战略、飞行专业扩招、飞行员辞职风波等行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立志做大事、乐于做小事的观念,并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行业发展及民航强国战略实施结合起来。

(二)推进职业意识教育专业化,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力

适应民航教育改革需要,学校应推进职业意识教育的专业化,即教育人员的专业化与内容方法的专业化。一是充分发挥学生队辅导员队伍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加强这一群体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咨询能力及技巧的培训,丰富这一群体对民航飞行员职业背景、从业要求、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水平,从而推进教育队伍的专业化。二是积极开设职业指导课,以针对性强的内容与行之有效的方法,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施,即入校时通过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以及日常咨询等方式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审视自身素质建构、习得处理信息技能以及自我规划调适能力;理论学习与飞行训练阶段,在开展系列职业意识知识教育课程讲授的同时,结合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自主创新性,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意识教育活动,如职业知识竞赛、职业热点辩论赛、职业生涯设计赛、职业角色适应秀等,扬长避短、有的放矢,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力和从业适应力。

(三)尝试校企共建的无缝对接,完善职业认知与定位

针对职业关注度较高但途径较单一的问题,以及部分中高教返校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而懈怠的现象,建议学校与企业(航空公司)进行沟通,在完善公司见面会这一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新老机长互动交流平台、公司校园代言巡回演讲、准飞行员代表参观访问、学生提前回公司实习等方式,以此尝试校企共建的无缝对接,形成双向互动的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签订航空公司的发展概况、所从事的飞行职业的发展路径与重大责任等,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认知和评价能力,在知行业魅力、明职业压力、变学习动力中找准自己的阶段任务和职业定位,为飞行大学生(特别是毕业年级)尽快实现向企业人的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高度的责任感、崇高的使命感、胆大心细与热忱服务的从业精神,力争在未来民航飞行员岗位上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 屠姣皎.“90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探析――以苏州大学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 李香菊.浅谈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85.

飞行员培养计划篇10

关键词:“工程材料学”;航空航天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24-03

“工程材料学”是航空主机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虽然仅有48学时,但承担着为未来的航空工程师构建材料知识体系的重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的工作实践,对该课程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研讨。

一、高度重视航空和材料领域发展对“工程材料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材料学既是基础科学,也是应用科学。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很多工程领域的关键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相关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得材料科学成为最活跃的科学领域,材料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工程材料学”以物理学、化学等理论为知识基础,系统介绍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中提出的对材料结构、性能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工程材料学”具有较长的开设历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工程类课程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有必要以新的形势为背景反思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航空以众多学科知识、先进研究成果为基础,已发展成为一个由多个分系统组成的大系统,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设计。现代航空技术一百多年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探索天空,也使得飞行器的工作条件更加恶劣,工作环境更加严苛。现代飞行器不仅要具有速度快、航程大、载重多等特点,还要满足节能低碳等要求。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航空航天领域的诸多难题提供了可能,“一代材料,一代飞机”已成为飞行器发展公认的规律。这对航空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的材料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飞行器及其主要部件的设计、制造和维护工作中,要全面认识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挖掘材料的潜能,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满足工作需要。面对航空航天迅猛的发展形势,仅了解和掌握已有材料的知识是不够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分析材料领域的发展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影响,同时要认真研究具体工作对新材料、新工艺的要求,明确材料发展的需求。在新型飞行器的研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用户对飞行器总体性能的多种要求,对各项技术参数进行统一的优化。在落实对飞行器性能的要求时可以发现,很多要求是相互矛盾的,比如飞机的航程和机动性就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为了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需要对飞机进行一体化设计,要及时掌握各种设计方案对飞机主要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对飞机整体结构进行综合优化。在此过程中,各部门工程师都需要和材料系统密切配合,才能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降低全系统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综合性能。材料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材料科学与技术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发展最快速的学科之一,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主要方向上的发展日新月异,促使“工程材料学”课程内容的不断充实。

“工程材料学”课程要系统讲授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使得学生掌握工程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早期的航空工程结构以自然材料为主,如在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上,木材占47%,普通钢占35%,布占18%。随后,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具有时效强化功能的硬铝为代表,很多优质金属材料被开发出来,使得大量采用金属材料制造飞机结构成为可能,也使得研究者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于金属材料的探索。相应地,这一时期“工程材料学”课程内容也以金属材料为主。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复合材料开始在航空领域应用。复合材料具有较高比强度和比刚度的优点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航空工程师首先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舱门、整流罩、安定面等次承力结构,而现在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机翼、机身等部位,向主承力结构过渡。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制造性能被大量应用在复杂曲面构件上。复合材料构件共固化、整体成型工艺能够成型大型整体部件,减少零件、紧固件和模具的数量,降低成本,减少装配,减轻重量。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先进飞行器的重要标志。相应地,复合材料必然要在“工程材料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钛合金的开发和应用使得飞行器具有更好的耐热能力,提高了发动机、蒙皮等结构的性能,有效解决了防热问题。“工程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及时反映材料科学在提高飞行器性能方面的新应用与新进展。与此同时,其他相关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主机专业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工程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二、认真分析专业教学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不同要求

“工程材料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航空航天主机类专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该课程对主机类各专业采用同一标准教学。虽然主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有其共性要求,但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差异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工程材料学”课程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结合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教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主机类专业根据航空领域中的分工培养学生,毕业学生的工作要求有所不同,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不一样。就材料方面知识而言,不同专业学生也会有所区别,应按照专业特点纵向划分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要求。不同专业主要服务对象的材料特点是确定课程要求的主要依据。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要全面统筹飞行器产品及各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主要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机外形设计、飞机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飞机故障诊断及维修等工作,要求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现代飞行器设计技术的影响,因此要较全面地掌握主要航空材料的性能、制造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轻质高强材料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培养能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飞行器动力的重要部件对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要求较高,要求材料和结构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因此,材料在高温下的行为、性能和分析、选择方法应该是该专业“工程材料学”课程的重点。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要针对现代飞行器工作条件严酷、构造复杂的特点,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实现设计要求,并为飞行器维护提供便利。该专业要求学生理解飞行器各部件的选材要求,掌握材料的制造工艺。飞行器零部件形状复杂,所用材料品种繁多,加工方法多样,工艺要求精细。很多新材料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其制造技术具有新颖性的特征,设计、材料与制造工艺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非常明显,这就要求学生在“工程材料学”课程中把材料基础打好,适应工艺和材料不断发展的要求。虽然各专业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但课程基础一致。

该课程名称为“工程材料学”,即明确其重点在于将材料科学与技术的成果运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把材料基本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工程材料学”是相关专业材料学科的基本课程,学生要通过该课程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微观和宏观基础知识,学习材料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材料结构与性能等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等技术,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创造条件,为将来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等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明确了各专业对该课程的个性化要求的基础上,更要明确共性要求。“工程材料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材料方面的科学概念,提升材料方面的科学素质,扎实的材料科学与技术知识基础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工程材料学”课程采用“公共知识+方向知识”的模式比较合适,即把教学内容划分为每个专业均要求了解的材料领域知识和根据各个专业特色需要重点介绍的知识两部分,既满足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需要,又注重了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促进了基础理论和专业应用的融合渗透,较好地满足了材料、设计、制造、维护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增强了跨学科、跨专业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研讨问题的能力。

三、多管齐下建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工程材料学”课程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创新目标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方案,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要求,注重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注重与工程实践教育的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充分调研与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对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要对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内容进行修订,与相关教学环节有效整合,拓展教学活动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加强与后续课程及实践活动的联系,解决学科基础课的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脱节或不衔接等问题。

“工程材料学”在第四学期开设,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在前期开设的课程中,“大学物理”和“航空航天概论”是两门直接相关的课程。“大学物理”提供了学习“工程材料学”的科学基础,认真分析“大学物理”知识点在“工程材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航空航天概论”以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为主线,介绍飞行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果在“工程材料学”课程讲授之初让学生重新回到机库,从材料发展的角度再次审视航空航天的进步,结合材料学的概念研究飞行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会使得学生对该课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中,有好多课程与“工程材料学”密切相关,如“飞行器总体设计”、“发动机原理”、“先进制造技术”等,如果在“工程材料学”中对有关知识点作简单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综合分析相关概念,加深理解。在主机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工程训练”是集中式的工程能力培养环节,其教学内容与“工程材料学”密切相关。“工程训练”教学内容以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为主,包括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钳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塑性成型等,每一种制造工艺和方法都与工程材料密切相关。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材料是加工对象,对材料的性能等的介绍很简单,学生的认识较浅。如果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对材料作较深入的介绍,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不同材料加工工艺和方法的适应性,可以促进学生把材料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分析研究实际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表现来认识材料的性能,通过感性认识来体会材料变化的规律,把深奥的材料科学理论知识和生动形象的加工过程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工程训练效果,还能让学生把材料的知识学活,留下更深刻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航空航天主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是重要的综合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任务一般是完成一项涉及本专业一门或多门主要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设计工作,通过一系列设计图纸、技术方案等文件体现工作成果。很多主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涉及材料的选用、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按照教学计划,“工程材料学”先行开设。因此,在相关课程设计中,有目的地提出材料问题,引导学生在更广的范围里选材,在更加深入的层面上分析材料性能,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材料科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材料知识转化为初步的工作能力,克服课程知识的碎片化倾向。

四、结语

航空航天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该领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材料学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材料学”要按照现代大工程观的要求组织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培养质量。航空航天领域和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工程材料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按照理论实践结合、突出工程应用的要求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工作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深入研究材料学的基本要求和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形成“公共知识+方向知识”的“工程材料学”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统筹考虑专业教学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及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以“工程材料学”课程为中心,注重课程的纵向推进和知识的横向联系,不断加深对材料学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多角度研究分析、跨专业交流合作、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张校,姚可夫.工程材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风云.工程材料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少刚,郑勇,汪涛.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M].国防科技出版社,2016.

[4]闫康平.工程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于永泗,齐民.机械工程材料[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Discussion on Reform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urse Teaching for Aeronautic Majors

WANG Tao,ZHOU Ke-yin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Jiangsu 210016,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