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十篇

时间:2024-01-09 17:33:03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篇1

目的 研究吉林省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寻求开展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策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老年人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选择吉林省的长春、吉林、通化、四平、松原5个地区开展调查,以5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为对象。由调查员深入样本户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结果 老年人对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的认知城市要好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掌握越好。不同城市间有差异。城市老年人日常行为习惯得分高于农村,其城市间有差异(P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素养; 影响因素

健康素养指个体做出适宜健康决策所需的获取、处理、理解基础保健知识及服务的能力,是一个比社会经济、年龄、民族等因素更强的人群健康预测因子〔1〕。探讨老年人健康素养,寻求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老年人卫生服务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经济学意义〔2〕。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吉林省老年人对健康知识、信息、服务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等与健康素养有关的情况,掌握吉林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研究影响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健康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5~6月,在综合考虑地理分布、城乡、性别、经济水平等因素前提下,抽样选择吉林省的长春、吉林、通化、四平、松原5个地区开展健康素养监测调查,每个地区确定1个城市点,1个农村点。5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使用“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员深入样本户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监测内容:《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公告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问卷中关于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18题,每题1分,满分18分;关于日常行为习惯14题,每题1分,满分14分;关于健康技能5题,每题1分,满分5分。

1.3 质量控制

每份问卷完成后经调查员和质控员审核后,方为有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8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3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5.8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 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假设检验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数据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见表1。表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略)

2.2 调查对象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的认识情况的影响因素

见表2。老年人对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的认知城市好于农村(P

2.3 调查对象日常行为习惯情况的影响因素

见表3。城市老年人日常行为习惯得分高于农村(P

2.4 调查对象健康技能情况的影响因素

见表4。城市老年人健康技能的掌握要好于农村(P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低健康素养现象。城乡、性别和文化程度对健康理念及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技能3方面回答正确得分和知晓率有影响。一般表现为城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文化程度愈高健康素养水平愈高。

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文化和医疗服务等各方面具有巨大差异〔3〕,老年人健康素养城镇明显高于农村,这也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服务等各方面现实不平等的一种自然反映,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任重而道远。

城市间经济、文化和医疗服务、健康氛围等各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说明践行健康老龄化,尚有很大的建设空间。

虽然男女间健康素养综合指数没有差别,但是男女之间各分指数是不同的,除了行为性健康素养指数女性接近男性,而其他的分指数则要低于男性,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男、女在社会及家庭中的角色、地位不同造成的。这也提示在进行健康素养干预研究时应该考虑到不同性别间健康素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

教育程度对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不仅反映了某个人对健康的认知,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健康行为〔4〕。低文化程度的个体往往具有较低健康素养,文化程度高的人在阅读理解水平、知识面、分析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优于文化程度低的人,从而能更准确有效地理解相同的信息。文化程度高者易于采取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健康不良行为产生较强的约束力,对健康行为通过动力定型产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现文,李春玉.延边地区朝鲜族老年人健康素养对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101.

2 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49.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篇2

(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截至2013年,武汉市老龄化程度高达17.7%,远超国际7%的标准。而当前武汉市社区老年群体预防干预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进一步发挥老年群体“知、信”的传统中医药保健养生、未病先防、“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减轻家庭、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势在必行。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约500名老年群众,了解到当前老年群众普遍通过电视媒介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但真正了解者却极少;老年群众养生方法多集中于饮食养生,希冀社区中医文化推广站建立,获得切实可靠的中医卫生服务等相关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设性对策,为社区开展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3

*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本土中药日化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1

当前,大力开展基层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国基层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在社区卫生医疗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末病”的优势,已成为国家政府和各专家的共识。当前,在国家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相关服务已逐步走进社区,各系列医疗养生保健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愈来愈受百姓青睐。而社区老年群体作为医疗保健中的脆弱人群,也是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的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老年群体当前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管理,做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对进一步促进社区养生保健工作发展,合理配置相关医疗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1 社区养生保健相关概念及研究

中医养生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节饮食、保养精气、调适寒暑、活动形体等各种手段,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通常指的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面向社区人群施加于人体的一种简易有效的预防手段,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食疗、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药浴、气功、八段锦等养生保健。

现阶段,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为解决国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简、便、廉、验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寄予厚望。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老年人医疗保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张敏、陆庆荣、韩礼婉早在2003年就指出:目前我国中医养生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形式简单,宣传途径及内容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中医养生规划与评价;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等学者于2010年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认知程度较为匮乏;黄艳、黄卫东则于2011年提出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影响着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行为等观点;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同年调查发现预防骨质疏松、防治高血压病及颈肩腰腿痛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中饮食注意事项和常见疾病饮食指导等是社区最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5项中医保健服务;李明今、冯应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人群对中医药知识及相关技术行为态度面临着“低利用度,高需求度”的尴尬局面。

目前,尽管国内学者对有关社区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钻研较多,但大多都体现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或手艺等“硬件”在人群中的“知、信、行”问题,而轻视了当今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咨询、健康教育等“软件”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根本性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兴起。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医学高峰论坛上,各医疗专家就“临床治疗与平时预防保健”问题达成《北京共识》并强调:医学必须有较大改变,必须提供平常预防保健,要特别照顾到老年、妇幼、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另从地域角度分析,武汉市地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偏少,而截止到2013年,武汉老年人口数高达146万,老龄化程度高达17.7%,已远远超过国际标准7%。同时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疾病随之而来,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老年保健养生、疾病预防特色优势,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弊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应的调查,认知武汉市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并剖析相关原因,提出相应策略,以便为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择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共计500余名老年人参与调查,调查于2013年7-8月进行组织实施。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调查

通过对500名老年人开展相应调查问卷,针对部分文化水平低或不识字的老年人,由调查人员逐条询问并如实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7份,问卷回收率达97.4%。问卷分为个人相关信息和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相关资讯关注、了解程度,养生方法、了解途径等9个条目。

2.2.2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30余篇相关论文和大量阅读系列文献,大致了解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需求脉络,设计访谈提纲及问卷。

2.2.3 个人访谈

通过与20余名老年人交流访谈,了解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普遍心理体验意向和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解决途径,大力挖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研究盲点。

2.3 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Epidata3.1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处理及相关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样本概括

本次调查共收集487份有效调查问卷,样本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项目进行了相关描述统计,具体见表1。

3.2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

3.2.1 面临“高关注,低了解”尴尬局面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健康与医疗一直是人类最强烈且是无法避免的最基层的需求,是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调查发现,67%的老年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20%的老年人处于疾病的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普遍深受慢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程长、恢复慢的侵扰,健康水平直接决定着老年人对医疗健康知识的关注。而中医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特别在疾病的预防上面凝聚了自身独有的特色。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对老年人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大部分老年人已接受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并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部分来自中医的保健经验。调查中,在回答“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关注程度”这一条目时,所有老年群体普遍表示关注。但当问及“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了解程度”这一条目时,仅有37.37%的老年人表示了解,17.04%老年人表示不了解,1.44%的老年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成了“鸳鸯火锅”一般冷热不一,说明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势在必行。

3.2.2 养生保健方法,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

自古“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根植于中华名族血液里,广为流传的饮食三字经正好说明这一关系。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步弱化,对健康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而食疗作为一种较易获得方式一直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欢迎。在调查中,79.47%受访人群表示了解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较为熟知的养生方法。在回答“愿意选择哪种养生方法”条目时,66.12%选择饮食养生,这正好可以说明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静神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养生方法。

不仅如此,在调查感兴趣养生保健知识中,61.6%受访老年人表示喜欢了解饮食养生知识,拔罐、针灸占57.29%,推拿按摩占51.54%排在其后。

3.2.3 了解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

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这与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2014)的《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以电视为主”相符。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电视也作为一种普通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老年人的娱乐生活与电视有着紧密联系,电视已成为当今老年人生活消遣、资讯获取的主要渠道。另外,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愈来愈重视,养生类节目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电视养生节目众多。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节目中,基本上都有养生保健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有诸如《健康之路》等3套养生节目,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电视台也有类似《养生堂》相关养生健康保健栏目。

3.2.4 希冀社区驻地宣传

通过对老年人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对比可以发现(见表2),老年人目前多通过电视节目获取,其次是口耳相传,占44.35%,社区宣传仅占23.61%,排在7种获取途径中第6位。而在老年人希望的知识获取途径中,电视节目凭借着64.89%的支持率仍居榜首,社区宣传(46%)从第六一跃成为第二获取渠道,增长幅度高达22.39%,增长幅度独占鳌头,而电视节目反而略下降2.05%,说明老年人在肯定电视媒介重要性的同时,内心希望在居住地社区周围能够了解、获取到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另外,手机短信、收听广播、上网搜索也是老年人现希望扩宽的的获取途径。

4 讨论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现了我国卫生服务的特色,是发展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有益尝试,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传统医学的优势。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养生保健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社区在开展相关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4.1 立足社区,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希冀通过社区宣传就近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建议各卫生单位、政府部门在社区成立中医文化推广站。在本次调查中,调查人群对所住的社区有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希望的占65.98%,一般的占26.49%,认为可有或可无的占8.21%。数据显示群众对于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也表明群众意识到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能切实地给他们带来好处。对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充分利用中医文化推广站大力宣传国家相关中医药方针政策,宣传普及中医药常识,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推广老年人易接受、易操作、有明显疗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知识需求。亦可以通过举办专家社区义诊、健康教育、文体表演、健身锻炼、知识竞赛、科普游艺等活动扩大中医药在当地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印象,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调查发现,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及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社区在开展老年人养生保健服务时,应以老年群众需求为导向,侧重加强饮食养生知识的传播。

4.2 加强养生保健类电视节目等规范化管理

调查发现,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笔者在与老年人面对面访谈时发现,电视媒介在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特别是饮食保健知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今电视广播养生保健类节目虽然繁多,节目质量却良莠不齐。有一些制作人为片面追求高收视率,大力包装节目,将正常的中医知识描述得天花乱坠,使得健康类节目逐渐变得娱乐化。其中更有一些所谓的类似“张悟本”的“排毒教父”、“养生教母”、“太医”堂而皇之登上电视节目,兜售那套“治病神术”,诱使观众受骗上当。笔者建议相关单位应努力加强养生保健产品媒体市场监管和规范,特别是饮食养生类电视节目管制,净化电视广播,防止认知度低的老年群众上当受骗。另外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媒体单位自制食疗、生活保健类节目,传播各医疗单位特色医疗实惠项目,努力做到一方面使得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得以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效缓解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

4.3 加强建设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养生保健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队伍整体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缺乏足够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已严重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的融入。各相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引进中医、健康医学、全科医学类人才,开展中医养生等健康教育课,并把它作为重要环节和切入点,以提高养生保健服务质量。如联合各中医药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加大资助力度引进人才;加强和各医疗单位合作开办养生保健的系列教育;对社区现有人员提供岗位专业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建立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养生保健协会,确定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提高养生保健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5 结语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与养生需求,在社区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系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将是今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各相关部门和社区在开展相应卫生保健预防服务时应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养生保健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中国养老事业和卫生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丽维,邓丽金.内科门诊病人对中医养生的认知需求调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5)

2 张敏,陆庆荣,韩礼婉.用中医理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02(9)

3 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100例老年人对社区保健需求的调查[J].海峡药学,2010(10)

4 黄艳,黄卫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J].护理研究,2011(8)

5 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社区中老年人中医保健知信行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

6 李明今,冯应强.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0(2)

7 邬红波.武汉老龄人口去年陡增8万 2020年或成重度老龄化城市[N].楚天金报,2014-02-21

8 董梅娟.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会医学杂志,2007(1)

9 夏姗姗.老年人保健品满意度不足一成[N].北京商报,2014-04-16

10 武树红,袁建民,王光荣,等.推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5)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层次;中医养老服务;人才标准

“人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最初的含义指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也就是说,“人才”有别于“人员”,人员是人力资源但不是人才,人才是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和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养生保健与疾病康复等。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关键靠人才,目前养老服务专门人才非常缺乏,尤其缺少中医养老服务专门人才。中医养老服务是一项新兴和特色的职业,从掌握的现有资料来看,各大专院校还未见开设该专业,未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未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因此,本文仅探讨高职高专层次中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订了人才培养标准,可为进一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开设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和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教育目的在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规定了一个学校或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医养老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充分体现开展中医养老服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1总体目标

立足毕节,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培养热爱中医养老服务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从事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能力强、有特色的中医养老服务专门人才。其中,知识目标包括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养老服务专业知识等;能力目标包括掌握基本业务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素质目标包括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人文修养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等。

1.2目标要求

以中医养老服务岗位工作任务为培养标准,使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能够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较强的职业能力和优良的服务态度,具有适应相邻专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的就业创业能力,做事效率高,方法得当,能吃苦耐劳,并能顺利通过职业技能工种鉴定,取得一个以上职业技能高级证书。

2人才标准

人才标准是各专业在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人才标准实际上规定了该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专门人才。

2.1知识要求

知识是对培养对象的知识素质要求,专业知识方面要求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例如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学、中医养生学、传统康复学、针灸推拿学、保健刮痧学、中医药膳学、中医传统运动学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以及治未病的理念;掌握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的基本知识;掌握慢性病的管理和中医康复治疗基本知识;掌握一般危急重症中西医应急处理基本知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气功、药膳食疗等中医健康养生基本知识;熟悉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医学概论、健康管理学和预防医学等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行业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管理知识。

2.2能力要求

能力是对培养对象专业能力的素质要求,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它是人才标准的核心。具体要求具有对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护理的能力;具有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医特色康复技术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从事中医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的能力;具有开展健康咨询、未病管理与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的能力;具有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的能力;具有慢性病中医护理及康复治疗能力;具有对危急重症中西医应急处理及转诊能力;具有英语听、说、读、写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的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对养老服务机构等的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能够认真履行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2.3素质要求

素质是对培养对象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医养老服务事业,具有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做贡献的志向;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具有必要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知识,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人文素质要求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老年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价值观和权利,能够营造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业务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心理素质要求心胸开阔,乐观开朗,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忍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能够吃苦耐劳。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篇4

健康教育是疗养院的重要职能。做好疗养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帮助疗养员学会保持或恢复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离退休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工作阅历丰富,自我保健意识强,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程度比较高,对维持健康的新知识需求量大等特点。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老干部疗养期间的健康教育,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教育方式要适应老年人生理、心理和性格的改变

由于生理机能的退行性改变,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视力和记忆力减退;接受能力和体力下降,容易疲劳;性格上往往更加固执,更加强调自我为中心。针对老年人上述特点,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一开始就明确主题,从老人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内容讲起,以引起老人的注意,适当控制语速和教育进度,让老人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和吸收所学的内容,通过变换声调显示内容的重要性,促使老人倾听。教育内容由浅入深,详略得当,如对发病机制等不易认知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对病因和诱因、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等需要老人配合的内容则详细讲解。适时播放光盘、幻灯片等视听教材,来辅助讲解。教育时间安排在老人有足够的休息之后,每次不超过一小时,避免因为时间过长而影响学习效果。因为老干部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我们经常以座谈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样不仅加强了医患双方的互动,使对方感受到自己被关心和重视,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充分利用每次与老人接触的机会,如查房、聊天、带队外出观光游览,穿行教育或重温学习过的内容,以达到重复教育、增强记忆的效果。并且将一些科普知识编写成“健康教育处方”,如“高血压十忌歌”、“老年人防意外五不要”、“长寿膳食十二要点”等,刊登在宣传橱窗里。因为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受老干部欢迎,在谈笑中加深了对保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健康教育内容要针对老干部对疾病的盲区和误区进行

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发病住院率[2];有效控制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促进老年人健康生活[3]。但由于老干部文化水平不同,获取医疗保健知识的渠道不同,常常对疾病了解不全面,甚至有误区。我们在实施健康教育前,通常要与老干部进行一次交谈,了解他们对疾病和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在施教时有的放矢,纠正偏差。例如我们在对患Ⅱ型糖尿病的老干部饮食情况调查时发现,普遍存在着总热量摄入基本合适,但脂肪百分比偏高、碳水化合物百分比偏低。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动物性食品及油脂类摄入增加,谷类食物摄入减少的趋势。这样我们在进行糖尿病教育时首先指出,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仅不会影响血糖升高,而且有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然后再教授每日总热量的计算方法、三种营养素的分配比例。针对许多高血压患者都知道血压增高对身体的危害,但对老年人应该把血压控制在什么水平并不清楚,还有不少老干部有“在正常范围内血压越低越好”等错误认识。我们在介绍老年人高血压选药建议、长期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害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解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目标值、脉压在心血管危险事件中的地位以及老年人为何不宜将舒张压降至9.3 kPa以下。由于教育的针对性强,老干部普遍反映听后很有收获。

3健康教育对象要扩大到老干部的家属和/或陪护

许多研究一致认为疾病康复程度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家庭治疗是支持治疗最重要的方面[4]。家属和/或陪护与老人朝夕相处,他们的医学常识和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老干部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理解、关爱和正确的帮助指导会激发老年人的自身潜能,使之积极投身于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活动中。据调查,超过半数(55.13%)的老年人要求陪护懂得医学护理知识,80%以上的老年人需要疾病防治指导[5],生活方式指导和药物指导最受老年人的欢迎[6]。因此,对老干部家属或陪护的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做得好,就能通过他们为老干部传递健康信息,并帮助老干部正确理解和较快掌握信息,收到直接与间接教育相结合、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对老干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对家属或陪护普遍进行生活方式和安全行为指导,并根据老干部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病种化教育。例如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我们重点讲解“糖尿病老人运动时间的选择”、“不同种类降糖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正确服用方法”、“低血糖的主要症状和处理”、“糖尿病足的保护和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家属,我们着重宣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诱因的预防”、“急症的院前处理”、“患者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降脂药的作用及重要性”。因为这种教育可操作性好,非常受老干部家属的欢迎。

4健康教育的执行者要具备知识面广、沟通能力强等良好素质

健康教育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健康教育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水平和效果。它要求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工作中精益求精,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需求,加强宣传指导的针对性。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教育方法和时机,提高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自觉学习观念,促进知识更新。只有对健康教育工作始终充满激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注意在施教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现代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总之,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应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预防和保健,从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转向提高其生活质量,从个体转向家庭,从医院转向社区。充分利用疗养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让老干部“疗养一次,受益终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耿德章.中国老年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

2廖静,朱广家,朱安,等.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实用老年医学,2001,15(6):332-333

3 管恩锋,王依娜.健康教育干预在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中华临床医药,2002,3(10):79-80

4Kristeller J,Heber J,Edmiston K,et al.Attitudes toward risk factorbehavior of relatives of cancer patients.Prev Med,1999,25:162

5魏荃,米光明,李枫,等.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中国全科医学,2002,5(7):555-557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篇5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湖州社区内随机抽查16个社区居委会和1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对随机抽查的社区居委会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一次普遍性的抽样调查,有效问卷106份。

2、结果

16个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总数占该社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均在8%以上,其中各社区的独居老人占该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有9个社区超过了5%。无退休金者占40.6%.无养老保险占49.1%,与老伴一起生活的占50.0%,有老伴的占70.8%,对年龄大担心的占57.0%,参与晨晚练的占21.7%+喜欢聊天的占23.6%,出现“三高”、中风等的占50.0%。

3、讨论

3.1 改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 调查分析表明: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的老人比例明显较高,这与近年来许多农村老人移居城市有一定的关系,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情况,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对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专业化、社会化管理,从而可以带动其它社会保险事业,如卫生保健保险、待业保险、事故保险、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广泛发展起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能改善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推动社会进步。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篇6

联合国确定,人类5大慢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类疾病)未来20年将给全球经济造成47万亿美元损失。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130亿人吸烟,6亿人患高血压,2.2亿人患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三者累计将导致大于20亿人处于心脏病、脑卒中及其他危险中。

2002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1670万,今年将升至1800万。2012年我国全年死亡人数预计950万,其中过早死亡者将达550万,过早死亡人数中,慢性病患者接近八成。所有这些数据,都在警示我们:要注重慢病,要提高健康素养,主动预防慢病。

慢病和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不能成为慢病的“观察员”,而要成为“战斗员”,团结起来和慢病做斗争。

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健康素养

记得1989年,我当时在晋西北总装某基地医院当医生。有一天晚上12点,送来一位昏迷的病人,是司令部一位优秀的团职干部,他有高血压家族史,部队星期六下午最忙,组织大家学文件,当天晚上领导答记者问,工作到很晚,他头开始很疼,让爱人拿湿毛巾,擦一下头,感觉还是疼,他又去用凉水冲脑袋,晋西北气温低,他一冲,当时就跌倒了,再也没有起来,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这无疑是相当惨痛的悲剧。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他没有认识到高血压的危险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健康素养低。

所谓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有高低之分。

健康素养高,表现为健康观念新、意识强,健康知识丰富;防病能力强,生活方式良好,没有不良嗜好;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强,会寻医问药;平时饮食合理,经常运动,生活起居规律,睡眠好,疾病知晓、干预及达标率高;心理平衡,精神状态良好,幸福指数高。

健康素养低,表现为健康观念陈旧,意识淡漠;健康知识缺乏,防病防伤能力弱(经常跌倒的老年人,就是这方法的意识淡漠);生活方式不良,不良嗜好多;缺少信息获取与信息的甄别,不会寻医问药;生活起居不规律,睡眠差,饮食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疾病知晓、干预及达标率低;心理失衡,精神萎靡,缺乏幸福感。

健康素养低对健康很危害大,因为难以改变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会影响健康,多种健康风险因素将导致多种慢病的出现。如体质下降、骨质疏松,生活中还不警惕,就会导致摔倒骨折;健康知识匮乏,医疗信息甄别力低,可能导致不会看病和(或)过度医疗的问题;长期用药及疾病增多,又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等等。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前面说了,拥有良好的健康素养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健康观念要新、健康意识要强。

认识健康新标准

实际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是不断在升华进步。一开始认为活着就是健康,后来认为没有疾病才是健康,再后来认为具备日常活动能力才是健康,而最新的对健康的认识是指具有幸福感的生活生命状态。

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有4个维度,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环境和谐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具体来说,一维是无病无弱;二维是无病无弱加上心身健全;三维是无病无弱、心身健全和社会适应;四维是无病无弱、心身健全、社会适应和环境和谐。

2007年WHO提出,衡量老年人是否健康有7项标准,即日常活动、心理认知、社会心理、身体健康功能、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第一个标准是日常活动,健康老人应该具备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和出行能力,对日常生活设施设备的利用和使用能力或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第二个标准是心理健康功能,认知功能,是否存在精神异常。第三个标准是社会心理功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良好情感状况。第四个标准是身体健康功能,包括自我感知的健康状况、身体症状和疾病诊断、健康维护设施的利用、能力丧失程度的测量。第五个标准是社会资源,能够获得家庭与社会支持的能力。第六个标准经济资源,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源需求的能力和个人收入水平。第七个标准是环境资源,包括适宜的生活与居住环境,居住的地点便于交通、购物及公共服务。

【实例】 广西巴马被称为“长寿之乡”。我到那考察后发现,那里自然环境适宜生活与居住;膳食营养绿色、多样,也很简朴,每个老人一天吃64~68种食物,一日两餐;人们坚持常年的体力劳动与活动;精神心理方面,家庭和谐,幸福感高。我带了血压计,量了10个百岁老人,没有一个高血压,没有一个体重超重,只是视力略有下降。那天我们找到一位108岁的老人,他背了一捆柴,唱着山歌下山。我问老人为什么每天上山捡柴唱山歌?他说每天上山捡柴唱山歌,全村人都知道我老汉还活着,所以我总唱山歌,捡柴火,早睡早起少生病。

影响健康4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的因素中,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生活方式占60%。

生物学因素 是指遗传和心理。人是由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构成的超高度复杂的人体。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某些遗传或非遗传的内在缺陷、变异、老化而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有人类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污染、人口和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

卫生服务因素 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这是指人们受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和同辈影响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包括危害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及死亡的主因。在我国前三名死因中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和心脏病,这些疾病是由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行为所引起的。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篇7

1.1课程安排

老年护理学主要由老年护理理念、老年护理工作方法、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临终关怀6部分组成,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课,共32学时。采取优化教学环节,细化教学目标及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方式(即理论授课16学时,校内模拟实践6学时,养老院活动4学时,社区见习6学时,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社区实习两周和医院老年病科实习两周),实施实践准备、模拟实践、养老院活动、社区见习、社区实习和医院实习6个阶段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1.2教学组织与管理

1.2.1实践准备阶段

(1)细化实践教学计划。课题组根据老年护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将所涵盖的各种老年护理实践归纳为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健康教育及老年人临终关怀5个模块,并分别制定具体要求。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及我院老年护理实践基地状况,确立实践主题,根据主题优化实践形式,具体计划见表1。

(2)师资的选取。我院要求理论教师每年到养老院、社区、医院老年病科工作两个月;实践带教教师则选取具有5年以上老年护理工作经历、经验丰富、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素质高的资深护士担任。

(3)成立合作小组。在老年护理学开课之初告诉护生关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与要求,根据护生学习成绩与认知能力、性格、特长等分小组,每组6~8人,各小组选出组长1名。各小组配两位实践带教教师,以轮转方式进入养老院和社区进行实训。

1.2.2模拟实践

(1)老年人健康评估。教师根据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实践目标,设计1份老年人健康评估单。当老年人健康评估理论课结束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院附近社区的老年人家庭,对老年人进行生理和心理评估。下次课安排两学时讨论,首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针对评估内容分析案例,提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判定。其次,教师抽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并接受教师及其他小组学生的提问。最后,开展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与评价。课后学生将资料整理后书写并上交老年人健康评估报告。

(2)老年人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理论课后,确定老年糖尿病、老年高血压等多个主题;每个小组负责教师选定的一个主题,准备的内容要具体,有可行性,并制作一份宣传教育手册。宣传教育手册语言要通俗易懂,考虑到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宣传教育内容应为老年人最关心或最需要的知识。下次课安排两学时的模拟健康教育讲座,由每组派学生代表作为宣传教育者,其他学生作为养老院的老年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接受“老年人”的提问。最后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与评价。课后每组学生上交一份讲座课件及宣传教育手册。

(3)养老院活动。由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理论课后,到岳阳国泰阳光养老院进行慰问、帮扶等爱心服务活动,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如梳头、洗脸、剪指甲、卫生清洁等,并结合专业知识对老年人进行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护理及健康宣教等。通过志愿者服务让学生接触患病老年人及健康老年人,加深其对老年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尊老爱老意识。

(4)社区见习。在所有理论课结束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理论课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到岳阳楼区三眼桥社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等大型活动,主要对社区老年人开展健康咨询、保健知识讲座(如糖尿病人的饮食、用药指导,冠心病的护理,跌倒的预防等)。到老年人家中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指导老年人的饮食、睡眠、运动,为老年人合理有序地摆放居室物品,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实施康复护理。

(5)社区实习。于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介绍社区老年人的现状,由社区护士带领学生进入老年人家中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指导与促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居家护理。

(6)医院实习。于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由医院老年病科的护士介绍老年人常见生理、心理疾病的发病情况,护理计划。由实习带教教师带学生进入病房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实践,为临终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临终关怀。

1.3效果评价

实习结束后,课题组自行设计实践教学反馈问卷,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包括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问卷当场发放并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讨论

2.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对社会老龄化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感受不到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所面临的重重压力,且尊老爱老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不浓,老年护理就业意向不高。实践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为老年人进行护理保健服务的意识。他们在走进老年公寓、街道社区、老年病房后很快就会感到“银色浪潮”的来势凶猛。同时能了解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老年人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能理性地认识到老年群体十分渴望得到相应的保健和护理,从而激发其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产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就业意向。

2.2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沟通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指导学生从饮食、睡眠、活动、衣着、环境等方面着手,为老年人制订合理的生活计划,有序安放居室物品,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一些自理能力差或有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制作简便易用的生活工具及设计恢复功能的训练方法,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小组合作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是推进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篇8

关键词:孝文化;农村老年人;健康

在老龄化背景下,对于占人口多数的农村来说,养老问题,老年人健康问题必将成为今后农村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1]。改善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农村养老水平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未富先老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典型特征,再加上农村的变迁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发展更为复杂。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着眼实际,勇于创新,科学构建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

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至今散发着勃勃生机。本文试图立足于我国国情,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孝文化的作用,对我国农村老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孝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传统孝文化提倡尊老敬老,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孝文化精华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及“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都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赡养父母,孝敬老人、为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愉快地度过晚年,已被我国人民视为高尚的社会风尚[3]。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而尊老行为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德育的活教材,只有尊老爱幼,我们的家庭及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健康。

(二)当代孝文化提倡“老有所乐”、“社会有孝”

当代孝文化不仅继承了传统观念中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也派生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思想。如:当代孝文化认为老人不仅要有口腹之养,而且要有精神之养,也就是说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要在精神上赡养父母。当代孝文化提倡“老有所乐”,即要让老人活得有尊严,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当代孝文化认为,家庭有孝,尊老爱幼,其情融融;单位有孝,上行下效,事业兴旺;社会有孝,人人抱有一份尊重情怀,社会便会和谐[4]。由于独生子女要赡养多位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导致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再局限于家庭,全社会都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义务。家庭、政府及社会要以实际的孝行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老年人身心健康既是孝行的追求,也是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目标。

二、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

近些年来,尽管社会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等保障体系逐步惠及农村,农村老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基本衣食无忧,但很多子女在外打工造成的农村空巢老人及子女对老人的不支持、不关心等现实,使得农村老年人健康前景复杂多变。

(一)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缺乏,健身意识不强

农村老年人知识层次普遍较低,多数处于文盲与半文盲状态,有不少农村老人还有着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这些导致农村老人难以对健康有科学的认识,没有科学的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健康意识。至今,不少的农村老人还有着“劳动就是锻炼”的片面认识。农村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多数老人不具备健身消费的经济能力,部分身体好的老人还依旧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农闲时还要外出打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有些农村子女道德缺失,对老人不理解、不支持、不关心,甚至还有虐待老人的现象。部分经济条件允许且有健身意愿的老人,也常碍于子女的面子,放弃了主动锻炼的机会。自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以来,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全民健身设施[5]。然而,真正适宜农村老人的健身设施、场所并不多。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老人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全民健身的活动中来,他们自觉锻炼的意愿并不强。当前农村老人的主要文体活动方式也就是串串门、听听广播、打打牌、晒晒太阳等,当然也有部分发达地区农村开展了一些现代体育活动,如门球、舞蹈、太极拳等。总体来说农村老人活动方式单一,精神生活非常空虚。

(二)农村老年人健身保健知识、意识、能力差,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农村老年人对健身保健知识了解很少,他们的健身意识、锻炼能力一般较差。不少的农村老人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而又不注意及时恢复调整,长此以往致使他们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一体多病,腰腿疼、风湿及各种心血管疾病时常困扰农村老人。2011年,陈凌玉以浙江省农村为例进行的调查显示:农村老人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自我健康评价较好者仅有21.1%,而且患有一种、两种、三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人分别达到42.1%、28.9%、36.8%[6]。2009年,谢爱萍以湖南某农村为例,抽查的1208名农村老年人中,有835人患有各种慢性病,患病率为69.1%,其中患一种慢性病的有421名(50.4%),患两种慢性病以上的有414名(49.6%)[7]。种种迹象显示,我国农村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三、基于孝文化视阈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基于我国未富先老和独生子女要赡养多位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导致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借鉴当代孝文化“善事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会有孝”的尊老敬老爱老的理念,全面推进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普及和培养“善事父母”、“及人之老”、“社会有孝”的当代孝文化意识

通过弘扬当代孝文化,使广大农民逐步形成养亲、敬亲的自觉行为。全国公民要积极参加敬老公益活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要自觉投入到提供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事业中来。对孝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以学校为媒介推广孝文化,由于核心家庭对子女孝道教育的作用减弱,学校的教育作用应该在孝道推广过程中得以凸显以弥补家庭教育之不足[8]。其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多方位多角度对新型孝文化知识进行宣传,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培养广大农民孝的意识,使当代孝道伦理和孝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步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最后,应开展富有特色的孝文化活动,如文化下乡等活动,通过孝贤电影扬孝义,还可把孝文化融入到各种民俗特色活动中,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的孝文化教育,同时也展示出农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建立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敬老精神的有无是老年人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9]。也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备良药。当代孝文化不再局限于“家庭”,也提倡“社会有孝”。因此,政府、社区和家庭应分别担当起孝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以实际的孝行,营造出一个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需要政府社会提供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等保障体系,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持父母。

资金短缺问题是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个主要问题。政府可走一条政府拨款,并引领社会资助的道路,对资助的民间组织和爱心企业,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等,以使更多的民间组织和社会企业投身到老年健康事业当中来。同时,政府、社区、家庭及各民间组织之间要加强协助意识,形成完善的、高效的农村老人健康保障体系。

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更离不开子女的支持,子女要从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关心他们。多鼓励老人参加各种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多与老人交流锻炼情况,经常询问父母的健康状况。

加强农村社区在老年人健康服务方面的作用,通过农村社区提供安老服务、医护服务、健身设施服务等。社区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农村老年人在疾病防治、心理保健、养生保健、老年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农村老人的健康意识。社区还应帮助他们科学制定出适合自己体质特征的运动处方和保健养生方法。

(三)建设一定数量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适宜于老年人的体育及健身基础设施

父母健康长寿、开心快乐是人口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实践孝行的主要目标。在日本百岁老人中有运动习惯者(包括身体活动)的比例:男性为54.14%,女性为40.12%[10]。农村社区建设,要本着“立足实际、方便实用、服务老人”的原则,为农村老人提供足够的运动健身条件。各村、镇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选择闲置的学校、农房等地方建立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让老年人有聚会、聊天的场所,解决他们孤独的问题。政府对于开办老年人活动中心好的村,应给予奖励。要充分发挥农村老年人协会的作用,让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建立健全老年人自我服务体系,提倡低龄健康的老年人为高龄生病的老年人服务。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体育及健身设施的建设要本着就近方便、环境安静等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广场、绿地甚至田野等公共空间,开辟农村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需求,完善农村老年活动场所,通过资源整合,加强农村“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缓解老年生活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

(四)建立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内容体系和健身咨询服务

大量资料表明,体育运动对提高心血管机能水平、增进中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预防治疗、康复心血管疾病都具有良好的作用。但老年人因其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等的不同,在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频率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选择适宜本人锻炼的项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高血压病人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研究和确立适宜于农村老年人锻炼的体育活动内容体系,建立农村老年人健身咨询服务体系,为每一位农村老年人量身定制运动处方,指导中老年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锻炼,必将对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有较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应选择简单易学、能够坚持、运动强度不大和能体验乐趣的锻炼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以散步为主的耐力体育活动,如健身跑、自行车、远足、登山和各种球类等。对中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最容易掌握,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体育活动。②以太极拳为主的传统体育健身运动:导引、五禽戏、太极推手和各种保健气功等。太极拳是人人可参与的健身运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③以扭秧歌为主的民俗特色文体活动:各地方特色舞蹈、健身操、等。秧歌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主要在春节和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时表演,对于中老年来说扭秧歌TTP/1.1 200 OK Date: Sun, 25 May 2014 11:51:54 GMT Server: Microsoft-IIS/6.0 X-Powered-By: X-AspNet-Version: 2.0.50727 Consuming-time: 1481 Set-Cookie: __ReadAuth=wfTUoieJrr/XkFV2F5fJZcsbXXlfFa7n1BO2Zu0DI0ECgVXBqrXlj0ipC5LFQKNU; path=/; HttpOnly Set-Cookie: _SessionId=ph524145m4z4of45ajrzrv55; path=/; HttpOnly Cache-Control: privat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82596 河北公共图书馆共享 function checkOS() {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split(";"); if (ua[2].indexOf("Windows NT 6.2")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jQuery("#nav").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jQuery("#navFooter").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checkOS(); }); function doPrint() { var bdhtml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var sprnstr = ""; var eprnstr = ""; var prnhtml = bdhtml.substr(bdhtml.indexOf(sprnstr) + 17); prnhtml = prnhtml.substring(0, prnhtml.indexOf(eprnstr)); var _first = "基于孝文化视阈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再探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篇9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96

[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模式”对社区老年人营养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老人共48 875 名作为研究对象, 在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的情况下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常规组老年人接受该中心常规式医疗卫生护理, 对照组老年人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模式”, 分析两组老年人对营养健康方面的掌握情况。结果 常规组总掌握率为48.57%, 观察组为95.24%,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庭医生式社区服务模式对社区老年人在营养健康方面有很好帮助, 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家庭医生; 营养健康; 老年人

[ 中图分类号]R19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92-03

“Evaluation of Intervention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 Model”on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HAO Jiajia QIANG Rui MA Jingmin CHEN Jieyu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Huilongg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100096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 mode” to the community elderly nutrition health intervention effect.Methods Selecting 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 service old man, 252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ata base (P >0.05)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the group, each groupof 126 people, the regular group of elderly people accept this center type conventional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the control group theelderly to accept"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 model", analyzed two groups of elderly people grasp of the nutritional health. ResultsThe total master routine group rate was 50.0%,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23%,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service pattern of family doctors in community elderly nutrition health have a verygood help, suitable fo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Family doctor; Nutrition and health; The elderly

[ 作者简介] 郝佳佳(1982.8-), 女, 河北人, 本科, 全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社区慢性病防治。

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面积34 平方公里, 服务人口约40 万人( 包括外地常驻人口), 共有74 个居民小区、8 个行政村、73 个学校及托园所。首批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师、中医全科医师及住院医师规范化社区实践培训基地[1]。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家庭医生制”开展卫生服务工作是我国医改后重点落实的工作之一, 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也颇有成效。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已经逐渐被患者所接受, 对患者的卫生、营养、身体健康等方面均有较好干预效果[2]。故该研究针对48 875 名社区老年人进行研究, 观察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模式”对社区老年人营养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老人共48 875 名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老年人年龄均在65 岁以上, 男25 815 名, 女23 060名。所有研究对象受教育程度如下: 小学5 620 人(11.50%); 初中18 573 人(37.69%); 高中13 216 人(26.98%); 大专6 823 人(13.88%); 本科及以上4 643 人(9.95%)。职业如下: 工人14 545人(29.76%); 干部16 490 人(33.73%); 其他17 840 人(36.50%)。该研究的排除方法为: 年龄小于65 岁老年人; 有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老年人。所有老年人在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的情况下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常规组24 436 人,研究组24 438 人, 研究组老年人与该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协议[3]。

1.2 方法

常规组老年人接受该中心常规式医疗卫生护理, 按照社区功能模块分配“社区护士”, 主要分为“治疗护士、健教护士、公卫护士、访视护士、发药护士”等实施社区卫生护理干预。对照组老年人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模式”, 时期为3 个月, 对两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4]。“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模式”干预方式如下:(1)“社区护士”将老年人的基础资料、健康情况信息录入计算机, 根据健康状况将老年人进行分类, 分为健康组、高危病患组和患病组, 并针对不同组别按照家庭医生的人数进行配比, 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5]。( 2) “社区护士”实施健康管理方案, 对健康组老年人传播健康饮食知识、发放健教资料, 保证健康组老年人的健康及营养摄入; 对高危病患组进行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干预, 指导均衡膳食、适当运动, 促进消化及吸收, 控制烟酒; 对患病组老年人进行常规用药指导, 实施家庭医生为其准备的健康营养方案[6]。(3“) 社区护士”需要将家庭医生、公共卫生人员、专家和服务的老年人之间搭建起沟通平台, 主要针对日常饮食、常规治疗、义诊、健康宣传活动、咨询讲座、电话沟通、随访、门诊等方面服务展开日常护理工作[7]。

1.3 判定标准

对两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营养水平、营养知识掌握程度、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健康意识及行为等[8]。问卷设定为20 题, 共100 分。优:80 ~ 100 分,良:60~79 分, 中:40~59 分; 差:<40 分。总掌握率:(优+ 良+ 中)/总人数×100%[9]。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总掌握率为48.57%, 观察组为95.24%,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3 讨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北京市卫生局按照市政府提出的“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保障、延长健康寿命”的目标, 借鉴先进的家庭医生服务理念, 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 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与服务家庭签订协议, 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10-14]。

通过该研究可以看出, 家庭医生式的护理干预方法对老年人的营养健康有较佳的效果。数据显示, 常规组总掌握率为48.57%, 观察组为95.24%,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看出, 实施了家庭医生式护理干预后, 针对老年人的营养健康进行详尽护理, 并开展不同的健康讲座, 宣传健康知识, 提高了老年人对营养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15]。

通过该研究, 可以看出有两点问题, 在此一一作以说明:第一, 老年人的营养健康掌握水平, 在短时间内改变不大,这是由于仅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很难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对营养健康的重视, 只有通过“社区护士”与家庭医生、老年人的增进沟通, 通过“社区护士”及家庭医生的口语相传[16-18]。改变老年人的饮食习惯, 并可为其讲解健康饮食知识和注意事项,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与宣传活动, 方能从根本上唤起老年人对自身营养健康的重视, 从而听从家庭医生的叮嘱, 在饮食方面得到较好控制[19]。

第二, 由于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需要漫长的过程, 所以需要对家庭医生提出更高要求, 家庭医生对一些饮食养成不正确习惯的老年人进行营养方面的纠正, 进行合理的营养膳食结构搭配, 循序渐进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从患者自身保证患者的营养健康[12]。

综上所述, 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 通过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 更加充分地体现健康服务团队的优势和特点, 不断延伸和深化“六位一体”服务,与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 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团队服务的信任程度, 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 引导更多的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 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20]。

[

参考文献]

[1] 张跃红, 张拓红, 王志锋. 北京市德胜地区居民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3,8(12):3715-3718.

[2] 张向东, 赵京, 兰丽娜, 等. 北京市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及激励机制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8):766-769.

[3] 吴浩, 贾鸿雁, 刘秀梅, 等. 方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构建及服务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4,6(4):773-776.

[4] 曹静, 刘群, 赵丽侠. 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1111-1113.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篇10

为进一步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市卫生计生局决定开展“流动人口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

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工明确,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二、加强摸底调查工作

底数清工作明,开展入户调查,填写“流动人口健康家庭”推荐表。入户调查内容围绕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家庭收入状况和财产状况、家庭类型(婴幼儿、青少年、老年等家庭类型),了解健康服务需求。

三、加强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平台,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媒体及编制宣传单、宣传彩页、宣传手册、精美宣传品等多多种形式对“健康家庭”评选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健康家庭活动的良好氛围。

(一)家庭保健活动

1、开展健康保健活动。选取家庭健康责任人,对其进行重点健康教育及家庭保健知识培训。家庭健康责任人督促指导家庭成员关注家庭环境的危害、培养个人卫生习惯、促进改变抽烟喝酒等不健康行为、帮助家庭成员及时监测血糖患病就诊、关注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等。

2、开展“营养科学进万家活动”,开展合理饮食和三种主要的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预防的健康教育。

3、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包括青少年本人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家长和青少年的沟通能力,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开展心肺复苏、120急救知识专题讲座及培训。开展灾害逃生等相关技能演习,如烟雾逃生、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

(二)科学育儿活动

1、开展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等科学育儿知识专题讲座,提升婴幼儿看护人在婴幼儿营养喂养方面的能力。

2、积极聘请专家及早教咨询师等,通过专家讲座和资料发放,增强婴幼儿看护人对婴幼儿常见病的识别能力,提高对一般疾病的日常预防和护理方法的知晓程度。

3、积极组织婴幼儿亲子阅读活动、游戏互动、亲子竞赛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婴幼儿看护人对亲子互动重要性的认知率,提高婴幼儿在思维、记忆、动作等方面的发展能力。

4、开展宣传早教知识。

(三)养老照护活动

1、开展老年人生活方式及日常保健主题活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健康等方面服务。

2、建立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档案,通过定期看望、电话问候、谈心交流等进行情感沟通。

3、开展老年人运动与康复咨询活动,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4、成立“家庭服务中心”,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日托、餐饮服务,代收水电费,有娱乐活动场所,提供娱乐,图书阅览室等文化服务。

(四)家庭文化活动

1、开展相关家庭教育、夫妻关系、子女关系、邻里关系等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