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知识点十篇

时间:2024-01-05 17:46:46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篇1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教师素养 课程设置

语文教育自语言文字产生以来便息息相传,绵延至今。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融历史、哲学、政治、自然、地理等教育于一身,即所谓的“大语文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其理解的深入,它们逐步从大语文教育中分离出来,语文教育的内涵被分化为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诸多元素。语文的这些基本元素,构成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的培养也便由此展开。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现状

近代以来,教育开始走上了科学化道路。遵循着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创立了新的学制系统。这种学制体系将语文课程的教学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针对三个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和内容的侧重,国家教育部也形成相应的教师教育培养规格。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院校培养,且不分科,小学教师各科可兼而授之。初中语文教师由师范专科学校来培养,高中语文教师由大学本科院校来培养。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存在明显的学力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差异。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学历水平最低,只要具备初中文化水平再加以师范教育的培养即可。高中语文教师要求较高,除具备专业教学知识,还需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这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规格的一个初步界定,其差异显而易见。首先,师范院校设有“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专门培养中学语文教师,而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只纳入到小学教育专业之中,未做明确的文理分科。其次,进行语文教育研究的教育家们关注更多的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法的研究也大多侧重于中学语文领域,甚至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所攻读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也主要是研究中学语文,而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甚为忽视。这不得不令人思考:因为它是“小儿科”,小学语文教育就不重要了吗?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它和中学语文教育有何区别?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这些都是近些年来不得不引人深思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教育正在逐渐发生变革。1998年由南京师范大学首创,在师范教育中开设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师培养开始高等教育化,“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不同于中师、大专,它强调学术性,体现综合性,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1]小学语文教师的质量和规格也水涨船高,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当然,小学教育专业尚处于探索阶段,课程结构仍存在诸多不合理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师范生以及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非完善性,而师范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关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设置。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差别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被划分为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两个阶段。它们作为语文教育的两个分支体系,延续语文教学的整体,但在教育对象和内容方面各有侧重。但无论是小学语文教育还是初中语文教育它们应处在同等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和初中语文教师地位平等,学历水平相当,不应在师范教师教育上存在档次差别,只应是培养规格的不同。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不同素养,其落脚点在学生。学生的年龄结构层次差异,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都将成为影响语文教师教育的重要因素。以下我们通过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对比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和中学语文教育的区别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谈。就横向而言,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教育对象。虽同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但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6至12岁的儿童,他们正处在启智时期,几乎没有知识基础,思想、个性的形成尚处待塑阶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比较低,更多地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除具备一定的语文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还要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中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12至18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个体发展的成熟期,身心发展已经具有很多成熟期的特点。他们能够学习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但自我监控能力不足,看问题还很不全面、深刻。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握教育教学技能,在语文学科知识方面要求更专、更强。

就纵向来说,中小学语文教师所授课程内容深浅有别。小学语文教师由于教授对象是初入学堂的儿童,头脑中只有零星片断的知识,系统的语言文字知识近乎于零。这就要求对学生的教学需从最基本的字、词开始,教会学生识字、认字,读写、表达。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接受中师、师专教育的教师足矣。而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接受了系统的小学教育后的青少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句、篇等知识储备,需要的是更深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这一阶段的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对“语文”的要求更高,相应对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就更高。

三、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及课程设置方向

不论是寻着中国教育发展脉络追寻,还是站在新时代的浪尖,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都不难看出,语文教育的深层次内涵体现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地位及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比较中,可以明晰地看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现代教育理念,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监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等。

1.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教师要求虽各不相同,但都必须是高素质的,“高素质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知识结构”[2]。小学语文教师要达到高素质要求,首先在学历层次上需升格到本科,其次小学教育师范院校必须按小学课程门类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学科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所以一位能胜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定位:

⑴小学语文教师培养首先要定位于“教师”这一职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其教育性上,是教师这一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特征。要从事育人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与管理,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的组织设计与评价,教育统计与测量等,使小学语文教师懂得教育的科学与规律,形成教育理念,掌握教育艺术与技巧,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⑵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还应定位于“语文”学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虽还没有专门设科,仅纳入整个小学教育专业之中,但采用“综合培养,分科(向)发展”的培养模式,其专业性仍有所体现。尤其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活。这就对师范生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师范生对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原则和内容非常熟悉,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掌握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具备厚重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⑶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要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师范生要懂得将教育理论、语文学科知识运用于具体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股无形力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掌握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知识,学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具备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要能紧密联系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密切关注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成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践智慧的问题解决者。这些可通过设置教育见习,教学实习等课程来培养。

2.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应突出“双专业”的特点。现在正在倡导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其发展方向强调教师教育“双专业”的特点。所谓双专业,“一是学科专业水平的专业化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准。二是教育专业化问题,就是‘怎么教育,怎么教’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等”[3]。

学科专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所教课程的学科知识。教“语文”这门课程,就要具备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即语言、文字、文学等知识。但是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在学科知识专业化方面的要求不同。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要求标准、正确、宽泛,但不一定深透。如汉语拼音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熟悉声母、韵母的区别,懂得拼音组合规则,能发音清楚,书写正确。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这些知识直接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所以其学科专业化的体现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基础上的正确性、规范性。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朗读的能力、书写的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的标准和规范的考核。

对于教育专业化问题,这是小学教育专业升本的前提。几十年的中师教育无法胜任小学教师的培养,也便是在教育专业化方面的力量不足。作为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除具备相应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必须对教育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懂得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历练好教师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多学科的综合,将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作为教学艺术手段,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3.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要注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新教育观念下的教师教育强调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的整合”[4]。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更具科学化,因为小学语文教育并不是浅显的语文知识教学,而是更高层次的教育科学与艺术。

小学教育就所教知识本身而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接受能力还比较低的学生,如何对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的指导,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某种程度而言,小学语文教育不是困于没有知识可教,而是困于不知如何教。而“如何教”的问题便成为更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高层次的问题。高素质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小学语文教学固然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将所理解的这些人文内涵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所具备的教育教学技巧。那么,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就必须在教育专业上下工夫,使教师具有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教育艺术理念,将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以及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教师教育的重点。

无论是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还是从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要求的层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师课程设置,我们都要把握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教育科学的特点,注重“双专业”的培养,突显“教育专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2]申继亮,李琼.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篇2

就现阶段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来说,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设氛围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影响着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给全面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普及造成一定的障碍和困难,不利于小学生全面素质基础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设氛围严重缺失 首先,小学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现代化电子设备较为陈旧,且数量较少。学校对于小学生的信息化教育重视度较低,无法保证小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建设。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受到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限制。一些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传授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的,专业素质水平有限,再加上缺少专业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设氛围缺失的现象。另外,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与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性认识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小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相对滞后的现象,不利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于片面,实践可操作性严重缺失 在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内容,有效地将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结合到了一起,是以人才素质教育为目标导向的基础性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小学生正处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阶段这一特殊时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在现阶段的小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于片面,实践可操作性缺失,无法完成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德育沦为了一种口号,在小学生的教育中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小学生行为规范、素质教育能力的形成。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度依赖教师,学生创新性意识和兴趣严重缺失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征,具备较为普遍的实用性特征,具备较为灵活的适应性特征,对于小学素质教育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性特征。小学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讲授具有明显的依赖特征,书本知识的内容框架局限了小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导致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小学生的兴趣不高的现状,不利于小学生能力素质的锻炼和提升。

2 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知识传授及价值引导的措施

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肩负着学习资料的提供与信息知识学习氛围营造的双重使命和责任,为小学生接触信息教育知识提供了一切必备的和可利用的资源,成为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和把握,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接触点和媒介平台。可以说,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传授及价值引导分析表现出了不同学科之间较为密切的黏连性的特质,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和可依赖性,成为我国小学教育阶段进行全面性、信息性、产业性、经济性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持,成为我国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进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传授及价值引导的措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被摆在突出的位置,显得尤为的重要。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动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估体系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可能和契机。尤其是在以人才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市场竞争机制下,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需要加大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更新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规范化、秩序化、有效化运营,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知识的学习营造环境氛围,搭建覆盖小学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同时,构筑动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估体系,以发挥对于小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巩固和发展的作用,全面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修养机制建设。

以探究式学习为途径,注重合作意识培养,推进课堂德育建设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基础性教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传授和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扎实的基础和根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传授致力于小学生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对小学不同学科教育模式具有明显而广泛的影响,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传授过程中,要以探究式学习为途径,摆脱对于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打破框架和模式的限制,注重合作意识培养,加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不断推进课堂德育建设。

讲练结合,突出“精”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特征,由此,在知识学习中,需要加大对于小学生的具体操作的侧重,讲练结合,突出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需要突出“精”,这就需要加强小学教师的信息化专业技术技能建设,以简短精湛的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以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益,保证课堂质量。

激发学生兴趣,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小学生正是处于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的阶段,自制力较低,无法抵抗来自外界的影响和诱惑,是非观念尚未形成。这就需要加强教师的正确的、积极的引导,以兴趣为激发点,培养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长效激励机制,以达到预期课业目标的实现。比如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材进行丰富化、多元化、生活化改革,通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和事物来引导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学习的乐趣,保证学习的效果。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可能和契机,为小学生接触信息教育知识提供了一切必备的和可利用的资源,成为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和把握,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接触点和媒介平台。通过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传授及价值引导分析,以期着重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建设,为小学生接触和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提供知识平台,推进小学基础教学的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构筑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媒介、将各学科有机整合成一体的学习资源。由此实现不同知识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以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改进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深化我国教学改革,推进全面可持续的素质教育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春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57-158.

[2]黄立新.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IT)教育的研究:从中小学IT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小学IT教育的选择[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

[3]刘敏,钟柏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传授及价值引导分析发展新动态[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篇3

>>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 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近十年美术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近年幼儿社会性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2000~2014年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国内主题词表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词频统计与知识图谱方法 我国同性恋研究的知识图谱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述评 全民健身视角下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学习分析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自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基于知识图谱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统计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4)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关于我国1992~2016年内存数据库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教育技术学者合著网络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秦长江,侯汉清.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30-37,96,47-51.

[3]潘黎,王素.近十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八种教育学期刊2000-2009年刊载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计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1(2).

[4]易高峰,刘盛博,赵文华.《高等教育研究》研究热点及其知识基础图谱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

[5]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10-11.

[6]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03): 359-377.

[7]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5):70-72.

[8]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8.

[9]武法提.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6(2):71-73.

[10]李康.网络课程的含义及其教学设计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6(9):46-47.

[11]陈庚,丁新,袁松鹤.网络课程要素分析及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08(6):77-78.

[12]杨彦军,郭绍青.E-Learning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

[13]曹卫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7(4):67-68.

[14]袁小红.基于网格技术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技术框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4):62-67.

[15]胡小勇,徐旭辉.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65-66.

[16]何伏刚,陈丽.网络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2):93-94.

[17]张羽,李越.基于MOOCs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介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24-25.

[18]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6-57.

[19]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4-9.

[20]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6):3-4.

[21]王丽华.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对斯隆联盟系列调查评估报告的解读[J].高校教育管理,2014(5):38-40.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篇4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教育;应用研究

引 言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小学教师要注重游戏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将学习的基础知识点改变简单的小游戏来辅助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为小学生成长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意识

当前,大部分的小学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接触的外界事物比较少,思想发展不成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老师充分利用教育游戏这种方法,巧妙的设置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帮助小学生形成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利用教学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生活中的事物,提高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判断事物的能力,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听课注意力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堂知识灌输为主,课堂模式单一,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课堂上的听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从而降低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教育游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老师将教学知识点融入游戏中去,让小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高度集中小学生的课堂听课注意力。因此,教育游戏与课堂知识的有效结合,将小学生做游戏的过程转化为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提高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增强小学生对小学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能力较弱,对于各种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理解较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进程。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集中小学生的课堂听课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渗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丰富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知识注入了新的活力,将较难的知识点简单化、形象化,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对小学课堂教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方法

(一)增加教师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要想课堂教育游戏顺利进行,首先就是要增加教师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提升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好感度,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如果小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的化,就会降低对教育游戏的配合度,使课堂教育活动很难顺利进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2]。因此,老师要在学生面前表现的亲切一点,与小学生平等交流,引导小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提高课堂教育游戏的质量。

(二)老师对小游戏的设置要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兴趣

教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将小学课堂教学知识点与游戏相结合,丰富课堂模式,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去,丰富小学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如果小学教师对游戏的设置过于繁琐或者是缺乏娱乐性,让小学生感觉到乏味,那么小学生的游戏积极性就会降低,不利于小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小学教师在游戏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知识,将二者合理的相结合,同时对于游戏的设置也要简单化,重视游戏设置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升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课堂之间的游戏设置要有关联

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跨越能力较差,想法单一,对于问题的思考连贯性也比较弱,所以小学教师在课堂之间的教育游戏设置要紧密,跨度不能太大,降低小学生的理解难度。小学教师要充分了解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教育游戏的设置要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可以通过教育游戏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同时开可以展开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将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并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育游戏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小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3]。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游戏中可以很好的增强游戏氛围,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教育小视频,让小学生根据视频模仿游戏;播放相关情境图片作为小学生的游戏背景,增加画面感;或者是播放相关音乐,营造教育游戏的欢快氛围等等。

总 结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小学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的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促进小学生生的全面将康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育游戏的趣味性和关联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育游戏氛围;同时还要增加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晴晴.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特点;探赜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已然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小学时期作为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特殊时期,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事关小学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通过研究和探析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全面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技巧,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供客观支撑和重要保障。

一、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基础组成部分,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语言特点表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育成效和教学效果。当然,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自觉学习,在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进而达到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和教育水平的目的[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相关特点,唯有此,方可达到熟练运用、全面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最终有利于小学生语文课程语言运用水平的提升,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语文知识的科学传递过程,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运用水平为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特点,在语文理论、实践知识讲解中,融入情感色彩和语言元素,认真揣摩语句意思,准确分析语言知识,确保语言运用科学、合理,最终满足科学化教育教学的基础所需[2]。

(二)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众所周知,小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特殊时期,语文作为国人的母语,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领会和掌握语言特点。同时,教师是小学生顶礼膜拜的对象,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对小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做到文明施教、礼貌待人,以道德行为标准和职业规范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语文教学主体,而且是学生行为的规范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备规范性特点。

(三)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生动性特征,具体表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大纲和课本内容,发散思维、拓宽视野、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思考、探索,融入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系统化了解,进而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深入理解[3]。

(四)接近性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语言特点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合理,确保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相接近。唯有此,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内容学习当中,方可较好的消化、吸收课本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形象生动、客观易懂、简单通俗的方式,突出语言的凝练性和精准性。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实际,运用情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兴趣,进而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

(五)情感性

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主要对象为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意识尚未完全形成,所以需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感情,结合小学生知识接受实际,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建立个人情感体系[4]。通过融入情感,引起小学生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基础,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从某种层面来讲,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实质为情感要素的相互传递,只有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才能确保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情感性特征,要求教师付诸于行动,从情感层面入手,健全小学生情感体系,以此为基础增强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语言特点尤为重要。小学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必须要求教师从全局层面入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相关特点,采取多元化、层次化教学手段,结合小学生知识能力掌握实际,为小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最终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少敏.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索[J].赤子(中旬),2013(08):317.

[2]李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205.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G623.5

一、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要能蛟谝欢ǔ潭壬洗俳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此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便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包括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问题的设计

思维的发展是通过问题进一步的引发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是一门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一定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学习到相应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思维学习的过程。如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比较灵活并且能够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并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只有让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进一步得到训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相应的问题,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综合、判断等进行学习相应的知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丰富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以便更的理解所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纯理论知识学习可以采用讲解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负责的部分,这样在小组的交流讨论中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进行新知识到学习,从而更好的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了解学生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针对性的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寻找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逻辑性思维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知识点。在解决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年龄以及知识基础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要为学生设计适当的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并能够在逻辑思维方面得到相应的训练,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练习题的准备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基础差的学生就选择相应比较简单的练习题,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就结合一些中等题目的练习题,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则会选择一些拔高型的题目,以便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针对性的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题,以便取得较好对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尝试,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球.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学周刊,2012,23:66-67.

[2]高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4,36:197.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篇7

关键词:新追求;专业知识;数学素养

面对着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推进和深入,全国各小学都不敢落后,不断向别的学校取经。甚至为了创出特色,形成风格,用自己理解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本校校情,将教本重新整合,进行大胆改革。面对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教师素养的提高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否有一批理论扎实、经验丰富、思想开阔和踏实勤勉的高素养专业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鉴于此,我就培养教师素养创新做一下探讨。

一、小学教师要有新追求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已经踏入教育行业,教师就要学着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现在国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孩子们都能上学了。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家需要孩子们上好学,于是国家对教师有了各种培训和校本研究。基于这种素养提高方式,我认为小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我素养:

1.教育理念的明确

教育就是以知识为本,以人为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必须关注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不可分解的,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全面成长,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教育是要有价值的。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形成开朗的性格,发展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能力,而且对于生活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育一定要注意全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

2.反思研究的肯定

教师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不断积累经验,并且要学会把这些经验升华为思想。教师的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备课,但是上完课后,如果教师能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及时给予反思,并进行研究,教师将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教育智慧。张老师的《最大公因数》反思是很有新意的:“为了很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整节课的教学,在唤醒学生旧知识的环节要下大功夫”。像这样的反思,经过积累、沉淀,将会形成理论研究。

二、小学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1.扎实的专业基础

教师一定要了解和把握所教学科的相关课程内容,不是说教几年级就知道几年级的内容,或者说教哪个学段,就知道哪个学段的内容。对中小学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要有初步理解,中小学基本内容是相关联的,教小学的老师就要对初中的教学基本内容能够把握,对高中的教学基本内容也要能够理解。

2.全面把握数学学科知识

在教学中一定要知道知识的核心思想,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知识的教育价值。如图形这一知识点,在一年级让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像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同时,借助自主练习中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在二年级这一知识点变为图形的运动,结合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运动现象,例如,许多建筑、植物等都具有以中线为轴,左右相似的特点,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因此,二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等。

3.准确把握教材,知道每册每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全面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找准教材重难点。对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既要把握整个小学阶段教材的重难点,还要把握本册教材的重难点,还要把握好每一课的重难点。例如,在五年级的下册教材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4.针对小学孩子的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单一的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启发式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依靠自己能力阅读题目并理解题意,对于产生的问题,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并和学生共同进行探究知识的过程。例如,有鸭12只,是鸡的 ,问有几只鸡?此题的教学目的是12÷ =12×3=36(只)。启发学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ab=cb=c÷a还可以用简单的板书进行启发,3只鸡,1只鸭;6只鸡,2只鸭;( )只鸡,12只鸭。还可以用简单的线段图进行启发。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自身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士锦.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3).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德育渗透 原则 特点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应尽的义务。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都认为德育是思品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情。是的,思品课的确是向学生进行系统德育的一门课程,且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一方面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另一方面,数学教学是从目标的全面、整体来看的,受教育者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接收、领悟许多观念、思想和情感,接受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再经过受教育者不断积累、不断扬弃之后,从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数学教学大纲,结合数学教学特点,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本身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教育因素,以灌输、熏陶、感染的方式将这些因素贯切到全部数学教学活动中去,既要自觉地改善和健全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又要积极地建立本学科德育工作体系。下面,笔者就谈一点小学数学课中渗透德育的一些认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不是盲目的,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可行的原则来进行。

1.遵循全面发展原则

这是指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将德育素材通过有机渗透,促进学生的智慧、才能、思想品德、体质、审美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努力有目的地渗透德育,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进而使学生产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2.遵循正面诱导的原则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积极上进,对未来热切向往,富有冒险精神,但知识和经验非常缺乏,是非明辩能力弱,对各种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先入为主地接受和效仿。而在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正反对立的德育素材。这时,教师就必须坚持多利用正面的典型与内容,适时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即使是反面事例,也应以启发诱导分清是非重点,这样能使学生掌握批判地吸收思想方法,从而免除对不健康内容、不良行为的学习和模仿。当然,诱导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应该是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强迫压制。必须尽量利用正面典型德育素材循循善诱,着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观。

3.遵循渐进性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数学教学大纲和德育大纲,对教材的编排知识体系了如指掌,把握各章节知识内容和德育内容的内在联系,即找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德育的有效结合点。对哪一节知识渗透什么样的德育、渗透到什么程度、怎样渗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把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有序性和品德发展的有序性的统一,把能力培养的序列和品德培养的序列同步起来。在安排和实施数学教学进度时要适度渐进,不急不躁,如春风化雨,使学生潜移默化。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特点

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是数学知识教学和德育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把数学知识上成德育课,而是两者密切结合,有机地融于一体。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有如下一些特点:

1.隐喻性

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如同其智力发展一样,是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的。由于德育内容素材零散融于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之中,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要将德育内容隐喻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渗透比直接灌输具有更深刻、更长远的潜移默化的效果。

如,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约1500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对数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这样适时的介绍爱国主义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听了很有感触,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形成爱国情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2.层次性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施教内容的层次性,即德育内容有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逻缉顺序,并由此表现出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德育一般指具有历史传统,是为各级各类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德育;而高层次的德育则可以同共产主义思想达到完全一致的程序,实现德育与共产主义思想一体化。因此,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从最容易引起受教育者产生共鸣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低层次为起点。二是受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由于小学生年龄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等种种差异,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时,即使同一内容,实施教育的方法、途径、手段,均要有所区别对待。

3.针对性

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时,要区分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思想基础和心理特点及德育内容的理论进行针对性教育。

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对低年级学生应重在提供生动的、有思想意义的素材,偏重于事实教育,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原始胚胎。对高年级学生则在通过有效结合点的反复孕育之后,注意“画龙点睛”,使学生思想升华并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雏形。另外,针对不同教材或同一教材中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4.无意性

这主要是指施教者为获得渗透德育的最佳效果,淡化教育痕迹,让受教育者对所要进行的渗透德育内容在毫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受到影响,受到熏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选择适当时机,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目的性、意识性有艺术地寓于无意识之中。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很强,他们不大喜欢别人对自己的言语、行为直接加以指导,他们主要想从施教者那里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因而,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效果如何,要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序怎样,取决于无意性特点体现的程序怎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篇9

关键词:对话教育 小学教育 数学教育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80-01

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界都在进行着对话,对话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追求。在教育中实现对话,它是一种勇敢的创新,它可以很好的调解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同时很好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对话教育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得以应用,它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的数学教学水平,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高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就是紧密的围绕对话教育,探讨对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它的深度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本质

1.对话教学的历史源流

教师通过一些学生所提到或发现的一些见解和认识,让学生知道或明白那些学生了解不明确的知识表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对话法的主要特点和本质。世界上最早发明和应用对话教育的就是苏格拉底了,他在教学中主张对话法,充分的保证和尊重学生的初级的想法和观点对于某一个问题,以此的不断的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范围,能够对某一个问题实现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在我国最早应用对话教育的就是孔子,交往的多向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启蒙性等特点都在孔子的教学方法中得以体现,所以他的教学方法的方式是充分的体现了教学中的对话模式

2.对话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内涵

民主、平等、尊重、沟通、合作等都是对话教学所应该有的教学课堂气氛,它促进了师生平等,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潜质。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对话教学的内涵首先就是主要强调尊重师生的主体性,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另外学生也具有充分的发言等表现的权利和自由。其次就是培养生成性思想,体现教学的创新性。培养生成性思维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可以有效的实现教学中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变。然后就是尊重差异关注个性,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的人类自身都会因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不同而产生重大的差异性,对话教学则可以更好的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更好的尊重差异性,关注个性。

二、对话教育的特点

对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的特点主要有平等性、倾听性、互动性、构建性、生成性、差异性。

1.平等性

我国的教育体系虽然在不断的实现完善,但是教育中的一些陈旧的老思维依然存在,那些老旧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之前的教师一贯的认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就是教师自身而不是学生,他们严重的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致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思考学习之中。平等性的严重缺失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非常大的漏洞,对话教育的应用正好解决了我国教育中平等性问题,它可以很好的维护我国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水平。

2.倾听性

倾听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其他的人表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时候,学会倾听这样既可以尊重那个陈述的人,同时又非常有效的学习到他们的知识。对话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倾听性,它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国,可以很好的鼓励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听取别人的观点,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促进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互动性

互动性是现在我国的各级教育体系中严重缺乏的,我国的现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教育方法都是非常的单一的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在教师的课堂上,教师也过分的注重自己的讲解在讲台之上,严重的忽视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之上没有机会去互动学习,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都是非常少的。对话教育的应用就会给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充足的互动学习的机会,通过互动可以有效的发挥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4.构建性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法,致使学生长期的处于被动的学习中,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机会。学生主动的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观点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把这个知识体系充分的消化了解,把它化成自己的真正所属品,增加自己的内涵。

5.生成性

现在的教育中的课堂组成内容大多都是教师在课下进行备课,然后把自己的备课内容一一的展示到课堂之上,这样把整个课堂都设计的非常完美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表现只能说是教师对知识的展示,而不是生成。生成性在我国的课堂之上是严重缺乏的,生成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在小学的数学教学的课堂之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会创造。

6.差异性

对话的本质就是不同观点的表达和不同知识的交流,所以差异性是必备的要素。这种差异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同时还表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在课堂上这种不同差异的观点冲击,他们互相融合和互相吸收,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教师也可以得到自己的教育效果。

三、对话教育应用的有效方法措施

首先就是营造有效的小学数学对话教育的环境,有了好的教育环境,才可以有效的运用对话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其次就是创造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上对话教育的情景,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对话之中。然后就是优化小学数学对话教育的话题设计,这样可以保证小学对话教育在课堂上顺利的进行。

四、总结

创新是现在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它在每一个领域中都非常的重视,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对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有就是一个重要的创新在教育界中。但是因为现实的情况不同,对话教育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易增加.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12):44-45.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篇10

关键词:法制教育 数学知识 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 渗透

我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浅谈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笔者浅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要认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都可以设置契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守法是基础,遵纪是前提,千万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不要以为平时违反点学校的纪律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不违法就行。这种想法和心态是万万要不得的。特别是我们班,由于人多现有学生 62人,偶尔有这样一些现象发生:乱仍果皮、纸屑、零食包装带,说脏话,相互打闹,进网吧等,这些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捣乱,作为数学教师我深知,他们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大好时机,如果现在不从小处着手规范他们的言行,他们将来就成不了人,更成不了才。有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话说得好,现在小小的放纵就可能酿成日后的大错,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时候再后悔。对学生从小培养法律意识,适时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依法办事、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要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律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素材。要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我在教授“你寄过货卡吗”时渗透环保教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的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一边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一千克虽轻但意义非凡。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堂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中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且有助于丰富主课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法制渗透教育的内容是依主课内容确定的,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律教材,只不过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设计来实现法制教育渗透的。

三、要善于开发和挖掘小学数学学科中法制教育的资源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在情景中渗透法制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首先出示两幅旅游景点人们乱仍垃圾的场景图,通过学生看后的感想,教师再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教育,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知道优美的环境是通过大家的热爱和保护得来的。另外,我深知在生活中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再如:我在教学三年级《吨的认识》的认识时,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 1―6 吨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流掉 3―25 吨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要珍惜每一滴水。此时,我就相机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和爸爸妈妈商量,采取那些节水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利用数学游戏,或其他形式的数学活动进行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