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十篇

时间:2024-01-03 18:10:49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篇1

【关键词】后勤服务服务质量基层

油田基层后勤服务旨在为一线生产提供坚实基础与保障,近年来,油田基层后勤服务工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保障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为推进一线生产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做好油田基层后勤服务服务工作至关重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1、后勤服务是油田基层工作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后勤服务工作是基层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工作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油田一线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关系到基层员工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基层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基层和谐建设与大局的稳定。因此,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维护基层与企业改革发展利益大局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后勤服务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失误,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能有任何的麻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要做到守土有责,万无一失,每一位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到做好优质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以强烈的责任感切实做好优质服务保障工作,不给企业添乱,为基层提供坚实的后勤服务。

2、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工作中,后勤服务工作与一线生产建设工作同等重要,但后勤服务工作必须为一线生产建设工作服好务,充分发挥保障作用,这是后勤服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如何主动地、创造性地为企业的一线生产建设和员工服好务,要求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光和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奉献,做到主动、自觉、热情服务,做到高水平、高质量地服务,这样,才能使企业员工满意。后勤服务工作要以服务一线生产建设、服务师生为宗旨,强化后勤管理,强化岗位责任,增强服务技能,努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3、加强后勤服务工作是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后勤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后勤自身建设,关系到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当前,我们必须把加强后勤队伍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进一步提高后勤干部职工素质,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服务保障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更进一步改进后勤干部的工作作风,深入员工、深入一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更进一步塑造好后勤队伍形象,健全各项制度,严格管理,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

二、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增强后勤服务的针对性

加强后勤服务工作要做到内容实:注重强化员工素质教育和基础技能的培训;方法活:注重实效,多种方法相结合。作为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切实把自已摆进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优质服务,切实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要解决“不必要”的无所谓思想,强化危机意识。现在,有的后勤服务人员还没有从自身素质需要迫切提高的角度来看待服务工作,甚至认为“没必要”,服务搞不好,事关后勤服务系统整体形象、事关企业一线生产建设保障能力,必须正确地对待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忧患意识,要把提升后勤服务工作水平作为塑造形象、提高素质的契机,推进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要解决“只求过得去”的低标准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可能有的员工认为提升服务水平只要订个方案,做个计划。提升服务质量要克服这种低标准的应付思想,树立质量效益观,变“重在参与”为“重在提高”,要在苦练内功上下功夫,要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功夫,要在优质服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服务质量的综合提升,使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每一位员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是要解决“无所作为”的懒惰思想,强化进取意识。要克服怕苦怕累的情绪,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勤于思考,勇于钻研,争先创优。

强化后勤服务工作,首先要在思想素质的提高上见成效。通过责任心、事业心教育,要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扎根岗位,干好本职的思想,要把本单位工作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本职工作。其次,要在制度建设和增强执行力上见成效。做到程序明确:事有人管,问题有人解决;建立互动沟通机制。第三,要在基础技能的熟练上见成效。要通过活动开展,每个同志的基础技能要有所突破,有较大的进步。同时,要发现一批人才,树立一批典型。

三、全面提升后勤服务队伍新形象

后勤服务必须要有一种团队精神作为支柱,因为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总是来源于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执著的人生追求。根据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要倡导敬业、高效、奉献的团队精神。

敬业是一种基本的职业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基层后勤服务工作大多是事务性、服务性、保障性的工作,每个岗位都很重要,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精一行,超越平庸,“身”到“心”到,尽心尽职地干好本职工作。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篇2

一、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的问题

1.后勤体制不明确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高校开始向社会化的方向改革,这虽然是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但也导致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开始从学校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并自拟了一套独立的后勤管理体制。不管是以模拟企业的管理体制来管理高校,或是为降低工作量直接外包给社会上的相关公司,甚至是不做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仍采用传统的后勤管理体制,无论是哪一种管理方式和体制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存有许多不明确地方,并不能?虺浦?为完善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例如,产权关系不清楚、职责划分不清晰等问题,都是后勤体制不明确的具体表现。

2.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进步,生产资本在上升,高校后勤管理成本也在随之不断提升,水、电、煤、炭、人工费等各项费用支出都在不断上升。加之高校后勤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导致高校根本无法对后勤管理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把控,成本在上涨的同时学校却看不到明显的成果。长此以往,学校给予后勤管理部门的经费和支持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许多高校甚至会出现难以为继、举步维艰的状况。

3.后勤服务体系与质量监管方面的问题

[JP2]虽然高校一直在提高后勤管理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师生的需求变得日益多样化、层次化、高需求化,导致高校后勤服务水平的短板现象持续存在。此外,高校后勤管理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服务品种以及服务范围比较单一,服务意识比较单薄,服务手段比较落后,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服务信誉也在不断丧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质量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如近几年高校食堂频发的卫生问题,都与质量监管不力有关。

4.学校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人员

一方面,主要的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多为事业编制,“旱涝保丰收”。在工作多年之后,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职务上,后勤管理人员都不会有太大的上升空间,所以这些工作人员就逐渐丧失了工作积极性,上班懒散、无作为,很难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化。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往往缺乏一些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没有专业化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化的管理体系,无疑会大大降低高校后勤管理效率。

二、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对策

1.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市场化水平

面对后勤体制不明确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后勤体制,要紧跟时代潮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服务师生、赚取利润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现代化、市场化水平。一方面,高校后勤部门在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脱离的过程中,要充分保留自身的监督权和自主权,充分吸收社会上的有效力量来参与后勤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进驻高校的后勤管理组织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奖惩机制,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如此,才能保障高校后勤管理的正常、高效开展,才能将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一个台阶。

2.融合企业管理理念,明确产权关系

[JP2]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是依据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制订的,但当前形势决定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必须转向市场化以及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后勤管理一定要融合企业管理理念,明确产权关系,避免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出现。为此,高校后勤管理要以现代商业运行模式为范本,根据实际情况对后勤服务实况和市场具体盈利状况进行评估预测,然后将双方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并确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捋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和实际管理组织机构的关系,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转化为双方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转变不仅明确了产权关系,而且提高了双方的积极性,加大了双方的监督力度,能够大大提高高校的后勤管理效率。例如,高校餐厅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可以吸收社会资金,双方共同经营,学校只要掌握控制权和决策权即可,社会组织负责具体的运营,高校掌握最终的决定权。

3.增强后勤管理的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关系到后勤管理效率的高低,[JP+1]要想提升后勤管理成本控制能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后勤部门的采购人员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要制订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无论是项目名称、数量还是规格要求,都要形成书面计划,避免采购的无效性和盲目性。其次,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采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再次,根据本校需求,学校要选定信誉好的物资供应商长期合作,一方面,可以简化物资采购流程,提升效率;另一方面,长期的合作有利于学校拿到较低的价格,能够节省费用。最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成本控制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准确性。

4.加强后勤管理队伍人才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人才招聘制度,更好地对后勤工作所需要的人才进行招聘,并以此来增加社会人才招聘的公平性及竞争性,引进更多的人才。同时,高校还需建立良好的人才解聘机制,并以此实现后勤人员的进、出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后勤员工的建设工作。在实际开展高校后勤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以良好的制度吸引社会更多高素质人才参与进来,还要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以及知识技能,增强本部门员工的向心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以此保障高校的后勤工作能够得到更为高效的开展。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篇3

关键词:医院;后勤;人事;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01

1.医院后勤服务的重要性

医院是向社会提供医疗公共产品服务的机构,医院的后勤管理是医院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为医疗服务直接或者相关后勤保障工作和非医疗服务的后勤保障工作,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对医院后勤管理水平进行质量监督和评估,不断完善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和提升医院的质量,已成为各医院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

2.医院后勤服务分类

在医院后勤服务中,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和技术保障两个方面。物业管理主要是保安、门卫管理、停车场管理、保洁工作、水电维修以及餐饮服务等等。技术保障主要是供氧、供气、供水、供电,供电包括供高压电和低压电、负压及压力容器的管理工作。在这两部分管理中,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表现和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与医院以后的发展前景。医院后勤服务人员的管理工作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医院后勤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医院旧有的管理体制当中,医院的后勤人员主要为医院编内的职工,医院内的职工的岗位缺乏流动性和竞争性,医院职工的专业能力单一,个人综合水平不高,年龄结构老化,综合素质缺乏可提升的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院不断发展,对后勤服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后勤人员的素质和原有的管理机制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因此医院后勤服务滞后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给医院的声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医院更好的做好其服务工作。

在医院物业管理方面,由于医院后勤工作人员从事物业的岗位大批都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学历、技能水平没有太高的要求,原有医院职工在工作范围内缺乏竞争性和流动性,医院的管理工作难以深化,人工成本较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物业管理的逐步发展,医院物业管理人员的水平渐渐落后与社会物业管理的平均水平。因此由医院自行招聘物业人员和管理物业人员,招聘和管理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不利于医院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和人员优化。

在技术保障人员上,由于医院职工从事后勤技术工作,往往是单人单证,医院职工的岗位技能单一,工作范围特别小,多个保障岗位就需要大量的技术保障人员,不仅消耗医院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工作效能不理想。由于医院岗位专业性要求,人员同样缺乏流动性和竞争性,这样容易造成医院岗位人员的惰性,从而造成医院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难度大大增加。

1.医院物业管理的社会化趋势

在九十年代后期,大多数医院就将保安门卫、停车场管理和保洁、餐饮服务实现了社会化。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兴起,这部分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比较容易实现,逐步实现与社会、市场接轨。对原有医院从事保安门卫、停车场、保洁等岗位进行社会化之后,大大降低了简单工种编制人员占医院职工的比例,并且通过市场化的价格和服务,降低了医院后勤管理的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的声誉。同时通过实施定期招标和日常管理考核措施,实现了对物业管理板块的引进、管理和退出相关机制。由于物业管理服务提供单位具备专业化的管理水平,并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优胜劣汰,使物业管理模块得以进行人员和服务的优化工作,医院后勤管理从大而全的日常事务管理转向以监管服务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物业管理的重心的转变,使服务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降低了医院在物业管理方面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医院技术保障人员的社会化趋势

由于医院的后勤技术保障主要集中在供氧、供气、供水等专业化的设备管理方面,日常工作主要是一些监管和维护工作,因此医院后勤部门在早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维保人员,随着医院设备的不断科技前端化,实际上维修保养工作通常是有设备供应商和工程公司来完成的。因此这部分维保人员绝大多数有专业技能的要求,有高学历化、高技能化的发展趋势。要逐步提高这部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需要这方面投入大量的招聘、培训成本。而这部分工作,完全可以由设备供应单位或者工程公司派出驻点人员,提供购买维保服务的方式实现。由于专业性不同,可采取分类分包的方式。目前,大多数医院已经采取作业人员由工程公司派遣,医院负责监督管理的外包模式。

这种社会化模式的优点在可以使技术人员与设备供应单位密切相关,技术上能够跟得上设备的更新和发展,招聘和培训的成本由派遣的单位承担。医院的后勤管理人员只需要对技术保障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通过考核决定是否更换技术保障人员和服务单位,通过采用这种竞争性的手段,可以降低技术保障服务的投入成本,提高技术保障的质量,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是医院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医院原有后勤管理人员处置办法

在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之前,要对医院的原有后勤人员进行处置。常用的办法有:1.自然减员。一些岗位上年龄较大的职工,随着接近退休年龄,可根据其退休年限,逐步实现退休、内退等方式,自然减员。2.转岗。对于年龄短期内还未达到退休的职工,又具备一定能力的,可通过培训新的劳动技能,按照新的岗位进行转岗。具备提升空间的,可进行管理技能培训,由劳动生产者转型为基层管理者,从事对社会化后的后勤服务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工作。3.辞退。对不具备重新上岗能力或工作表现欠佳的职工,可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辞退,从而实现对医院后期管理人员进行优化的目的。

2.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后的人员管理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篇4

1.1后勤服务的重要性

供电企业高层在提升企业后勤服务时,需要切实认识后勤部门对供电企业的重要性。古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供电企业在市场中的运作与打仗相同,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没有高效、快速的后勤服务,企业的运作将混乱不堪,无法与其他竞争对手一较高下。

1.2后勤人员的利益

后勤部门的运作质量关系着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改革后勤服务时,要考虑到后勤服务人员对企业的贡献,不能只为了管理而管理,而应为了发展而管理。实施“一刀切”的裁员管理是不可行的,不能因员工无法继续在一线工作就不考虑其对企业的贡献。

1.3企业自身的状况

企业在提高后勤期服务的能力时需量力而为,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效益和资金。目前,我局为了提高后勤的效益而大肆投资,比如,在两网改造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导致企业后勤部门的建设资金短缺,进而给整个公司的运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要想提高供电企业的后勤服务能力,不能单单依靠资金投入、裁员或减少岗位,还应从多方面开展改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当前后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供电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提升企业后勤服务能力时,供电企业除了应给予必要的资源外,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需从后勤部门内部着手,发掘后勤部门的潜力,创新后勤管理。

2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措施

2.1资金投入

供电企业不应忽视改善后勤人员的生活环境、改进后勤设施。因此,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应在财政许可的前提下,增加必要的后勤配套设备,比如改建、扩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增加停车位和更换老旧设备。此外,还应加大扶持后勤实体的力度,并提升后勤服务实体自我“造血”的能力。

2.2创新改革——推行物业管理

供电企业后勤部门在性质上与市场上的物业管理公司是相同的,然而,供电企业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与物业管理公司相比,却有着较大的差距。供电企业后勤管理部门的服务是免费的,而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管理是收费的,导致两者员工的工作态度截然不同。因此,应将供电企业的部分产业交给物业公司管理,这样不仅能减轻供电企业的管理负担,还能借助物业公司的优质服务管理提升整个供电企业的后勤服务水平。但物业改革势必会对一些项目收费,这会涉及到部分员工的利益。因此,在物业管理改革时,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宣传引导,改变企业员工的消费理念外,还要采取分步骤、怀柔政策进行涉及员工利益的改革。

2.3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

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能为后勤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作业速度。后勤服务部门中存在较多一线安置来的员工,这些员工本身的专业与后勤工作不符,且多数年纪偏大,行为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思想也不稳定。而后勤服务涉及的内容极多,工作繁杂,很多工作与企业领导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后勤部门必须快速领会领导的意志,并雷厉风行地完成任务,一旦因员工服务素质低下而导致后勤工作没有快速、有效执行,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因此,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培训。包括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等,从而为打造强大的后勤管理团队奠定基础。②加强后勤文化建设。通过后勤文化建设,组建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服务团队,并借助企业文化的引导,在后勤部门中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以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竞争力。③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④实施绩效薪酬管理机制,以激励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平。

2.4实施表单化精益管理

后勤工作的特点可概括为“杂、高、急”,而业务流程表单化后,最大的好处是使后勤人员能快速地了解工作的职责、内容,并按照表单中的要求,快速完成企业的各种后勤任务。这改变了以往后勤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多任务指向不确定、制度查找烦琐等状况。由于制度、规范的内容较多,很多员工无法牢记每一条内容,而表单化后,员工能够在表单的详细指导下正确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满足了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要想实现表单化,需要将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化,进而很好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在制度化后,还要将制度表单化,即对制度、规定、记录进行表单化处理,这样可将制度以工作表单的形式呈现在员工面前,而员工只需要按照作业表单中的要求完成工作即可。此外,还要进行流程化管理,使表单流程化,从而提高流水线式企业管理的成效。

3结束语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篇5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队伍较弱、管理模式较传统的现状,结合学院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提出以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即引入信息技术应用于后勤管理的各领域,以期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改善管理效率,实现服务水平和师生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信息化;高职院校;后勤;精细化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行业都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如电商平台、网上支付等。由此,也启发我们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来实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一、后勤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趋势明显,但队伍建设仍亟待加强

随着学院的发展,后勤管理队伍也实现了快速发展。自2010年以来,后勤管理岗位先后补充了7名高校毕业生,涵盖了工程类、设计类、管理类等与岗位相关的专业,使得一线管理岗位全部实现年轻化、专业化,改善了整个管理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但是,随着师生对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管理队伍优化的速度仍难以满足提升管理水平的现实需求。其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后勤社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保洁、绿化、食堂经营、水电维修等项目已逐步实现社会化托管,公务用车、宿舍管理等部分职能也逐步实现社会化,由此导致后勤职工队伍中原有的人员编制结构日益不合理,管理岗位少与工勤岗位多的编制结构亟待转型,但受制于事业单位人事编制制度的刚性约束,转型步伐较为缓慢,这种滞后直接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既有管理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年富力强的中间层,而且管理岗位中,技术型管理人才仍然严重不足。青年职工成长尤其规律性,学历高并不能弥补其经验不足的短板,甚至还成为其深入一线开展工作的障碍。在技术型管理人才方面,因传统上高职院校后勤作为服务部门在地位上处于边缘,其职业成就感决定了职位吸引力的弱势地位。加之部分岗位,如工程管理工作存在阶段性,基建工程结束后,其职业发展面临转型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后勤亟需补充的预防医学、工程管理人才迟迟无法得到满足。

(二)管理上推行制度化、流程化,在信息技术应用上亟待加强

结合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省级示范校创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系列活动,学院后勤部门在管理上持续推行制度化、流程化,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流程化,保障了后勤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但在信息技术应用上仍然亟待加强,已推广应用主要包括:食堂结算一卡通系统、学生宿舍电费智能电控系统、校内报修网络平台等。这只是在部分模块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师生员工,也为加强管理起到了辅助作用。但随着学院办学标准的逐步提高,教学、实训等方面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广大师生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与信息技术的接触也日益增多,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捷使得师生对后勤保障服务的效率及水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吸纳能力,将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与学院实际相结合,打造智能服务平台,实现管理上的精细化和服务上的友好化、便捷化。

二、推进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后勤管理的内在需求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高职院校后勤保障事务繁杂,推行精细化管理,坚持从小做起,从细微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利于将工作做实、做细。精细化管理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丰田公司,借鉴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等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精细化的分析,即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借以得到最精准的资料和信息,帮助企业衡量决策的可行性。第二,精细化的规划,即用最严谨的应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将规划做得科学、合理、可实施又不缺乏灵活。第三,精细化的操作,即将基础工作做精、做细、做扎实。第四,精细化的控制,即对工作流程进行有效控制,以尽量避免疏忽导致的控制漏洞和控制失灵,实现有效管理。第五,细化的核算,即做好各项收支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审核工作。根据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保障工作实际,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推进后勤精细化管理是突破后勤管理现状的现实选择

以信息化为驱动的精细化管理可以革新管理理念,以更加精细的工作流程、更加清晰的价值导向指引各岗位人员将工作做实、做细,从而实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将使后勤各项事务从日益繁杂趋于有序变化,各类信息技术工具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将使后勤管理者更加便捷地把握各项工作的规律性,从而在充分掌握真实数据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管理理念的变革与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就像两个翅膀,助力后勤管理突破现有管理队伍在人员结构和素质方面的不足,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实现管理水平的突破与提升,满足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训和生活中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保障需求。

(二)推进后勤精细化管理是创建示范校的题中之义

到2020年,福建省将着力建成10所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有幸列入创建行列,根据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的要求,在全面推进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实训条件等方面建设的同时,信息化建设、学校治理等方面的提升也是重点,即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领域全面应用,并以强化内涵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建成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必然要注重管理理念的更新,实现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的大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后勤管理上的快速发展。

三、以信息化推动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精细化

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使信息技术在后勤管理的各领域都得到更加深入的运用,强化各方面监管,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改善管理效率,从而实现服务水平和师生满意度的不断提升。在食堂管理模块,要借助软件实现统一采购、智能仓储管理、细化成本核算、全面数据分析等管理功能,并提供一个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从而提高食堂成本核算、供应商结算效率,提升餐饮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要从纸制资料拓展到纸制资料和数据资料并存,更重要的是实现采购、经营、管理等全过程的数据整合。这种整合,创造了一种标准化联接的可能,为食堂数据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及其他系统对接创造了条件,从而实现手机APP、电脑等多种方式接入。也就是说,广大师生、管理人员、食堂采购人员和供应商等有关各方,均可以不同的用户权限便捷地接入食堂管理系统,给食堂监督管理带来质的飞跃。这也有助于帮助实现采购原料追溯,食堂成本核算与毛利率控制也将变得简便易行,从而有利于加强食品安全、成本管控等方面管理。同时,可建立面向师生的智能食堂服务平台,推介食堂最新优惠信息、主打菜品等,实现线上互动,改善师生用餐体验。在学生宿舍管理模块,因学院原规划办学规模较小,近年来学生数量增加后,学生宿舍床位日趋紧张,在宿舍管理方面,既要充分利用房源,及时调配宿舍,保障学生基本住宿需求,又要及时掌握各学生公寓设备设施、卫生成绩、违规违纪等信息,保障学生公寓正常的住宿秩序。这就要求借助软件实现住宿、房源、设备设施、卫生成绩、公寓违纪信息等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同时还要通过与学校学籍信息库、校园一卡通数据库、门禁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与学校其他数据的对接、共享,从而获得学生住宿历史信息数据库,包括历史门禁刷卡信息等重要数据,为积累学生校园生活大数据做准备。通过数据分析及统计等报表的制作,也可为学生管理等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学生作息等情况。同时,可建立面向学生的线上服务平台,方便学生选择和调整宿舍,提报晚归、外宿申请或告知信息等,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提升学生对宿管服务的满意度。在节能管理模块,随着国家对节能工作的日益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节能工作的监管也日趋严格,根据学院用电设备设施较多,总体能耗交大,地下供水管网受地面沉降影响漏水多发等实际,可考虑引入智能用能监控系统,实现对水、电消耗数据的实时监测,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要实现实时,提高对用能异常处理的响应时间,而且要实现更加精准定位,即结合用能分户统计核算的有关设施,准确定位出现异常的具体区域、部门、宿舍或办公室,从而真正提高查找及解决漏水、违规用电等问题的效率,将节能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在修缮管理模块,现有网络报修平台仅发挥了接收报修信息和回复报修情况的功能,根据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可考虑引入更加智能的报修平台。学生报修时,不仅限于文字描述,还可上传图片、视频短片等多媒体资料,有助于维修人员更详细地了解现场情况,从而做好维修评估与准备工作。同样,维修人员在施工完毕后,不仅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文字回复,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多媒体资料佐证维修结果。同时,信息化智能报修平台还可以提供服务评价、服务互动等一系列更加友好的服务界面,以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改善师生对维修的满意度。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这种平台在维修资料的保存上大大提升,对托管服务的评价也有了更加坚实可靠的基础,在大大降低工作量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效能的改善。

作者:谢宗颖 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左臣婕,陈展.高效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8).

[2]王芳.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篇6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煤炭企业由单一的以生产煤炭为主向跨地域、跨行业发展,对我们企业的后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搞好现有的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寻求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企业情况相符合的、优质高效、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后勤管理模式,以推动企业的发展。那么,作为企业的后勤工作部门,怎样充分体现自己的功能,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其一,要确立后勤工作的创新意识,适应企业的发展,积极探索为企业提供可靠、稳定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的新模式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服务理念、服务项目、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变化,煤炭企业后勤工作兼具管理、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属性。后勤工作和后勤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煤炭企业后勤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升后勤工作水平,这对于促进企业高效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煤炭企业后勤工作发展现状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就目前国内后勤系统的 整体情况看,人才相对缺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后勤管理队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我国现有煤炭企业后勤工作涉及的内容繁多,包括环境保洁、物业管理、职工餐饮、工程维修、矿区保安、矿区园林绿化等,因此从事这些工作的职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专业技能不是很强,给后勤产业的发展带来困难。我国煤炭后勤人才工作随意性较大,对后勤人才缺乏引进、培养、内部竞岗、人才储备等机制,后勤管理系统缺乏规范的教育与培训体系,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其次,后勤信息化程度总体水平偏低。企业后勤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标志,培育和发展新的信息网络建设,对于我国煤炭企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但我国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对滞后,后勤部门还没有完全进入“数字后勤”,大多数煤炭企业还没有将职工消费、核算、业务流程等形成统一的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平台,同时也缺乏一批既具有后勤业务水平,又有着一定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的职工队伍,影响着煤炭企业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速度。

第三,绩效考核制度仍需健全。

煤炭企业后勤部门存在固定资产利用不合理,资源不能有效调配,缺乏管理者和专业技能岗位公开选聘制度,考核和制约机制不健全等现象。因此浪费、不负责任现象时有发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提升煤炭企业后勤工作的对策

坚持服务为本的后勤工作宗旨。后勤工作在大中型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煤炭企业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坚持服务为本的后勤工作宗旨,就要提供优质服务,严格律己,接受监督。制定详细的餐饮、供水、供电、供暖、维修、浴池、绿化、文体配套设施等服务的规章制度和详细的考核细则,逐步使服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后勤工作必须切合实际,把这些看似简单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做好,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为生产作业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形象和内涵。让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产生自豪感和为企业奋斗的责任感。

坚持科学管理,积极推进后勤改革创新。煤炭企业后勤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科学发展,建立有效的服务创新机制,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科学筹划和安排,积极推进企业后勤改革。要虚心学习成功者的新经验,克服过去单 一的做法,不能两只眼只盯在本单位的后勤体系建设上,要走 出去、引进来,不断与同行切磋交流,达到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首先,要在管理和制度上创新。高效的管理制度,以及与管理体系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干部、员工认真行使自己的职责,管理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其次,要正确引导服务创新心态,准确把握职工需求,做好沟通、相互理解,将后勤服务工作视为一件关乎企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再次,专业技术和提升服务质量上创新,引入行业标准,优化服务工作,推行用户满意度管理等方法,从员工的态度、服务诚意、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

3.如何提高后勤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

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是做好煤炭后勤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煤炭企业后勤深化改革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和掌握煤炭企业后勤管理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后勤改革。干部首先要敢于挑战和创新,以奉献、发展的思想指导工作。后勤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热爱矿业,热爱后勤工作,热心为矿区职工生产服务。紧紧围绕煤炭企业生产中心任务和后勤保障服务两个重点,求真务实、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开展工作。与此同时,煤炭企业后勤领导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熟悉矿区生产作业工作,了解各部门的需求与发展。

增强员工素质和人才培养工作。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后勤员工团队。后勤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在提升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科学化和规范化后勤发展水平上发挥中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员工培养上,企业后勤部门要不定期开展学习班、研讨班、岗位技能竞赛等活动。在打造优秀的企业后勤文化上,要结合工作特征,充分挖掘员工特长,例如开展饮食健康讲座、餐饮文化知识竞答、环保与低碳生活、生产安全知识普及等一系列具有典型特征的后勤企业文化活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专业知识与文化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参与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另外,后勤人才培养工作也要重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由于后勤工作涉及服务对象广泛,工作量大,因此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是当前煤炭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现代煤炭企业建立绩效管理制度要坚持客观、全面、公开的评价原则,要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公开,接受监督,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建立信息化后勤管理系统

在我国煤炭企业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多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满足本单位基本工作需求的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从而忽视了各单位管理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横向信息共享的能力。现代煤炭企业后勤信息化建设,要整合资源,重视应用,全面实现管理思想和控制业务流程。同时信息系统的实施,还需要后期维护和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升级。煤炭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在提高整个后勤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中具有积极作用,是提升现代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企业核心能力与技术创新战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篇7

一、开展“满意工程”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创建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本钢”相匹配的现代化后勤服务体系的内在需要。

本钢是历经百年风雨的国有企业,多年来一直坚守着职工食堂的老传统,几乎各厂矿、车间都拥有大而全、小而全的后勤设置。随着本钢的快速发展,新事业公司始终紧紧围绕主体厂职工的服务需求,开展各项工作。在厂区实施推进区域化管理,并组织相关人员到全国各大钢铁企业后勤服务系统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

从目前钢铁企业后勤服务行业现状来看,本钢生活后勤服务管理从体制机制、环境设施等各方面均落后于其他钢铁企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管理体制落后。本钢是主辅分离、自负盈亏体制。二是服务环境和设施落后。新事业公司目前的服务环境和设施多是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改造的,不符合现代化企业的人性化管理要求。三是管理机制落后。本钢从2008年才开始实施磁卡售饭,而此前国内部分钢铁企业早已经实施了“一卡通”式管理。

(二)新事业公司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服务工作的最高境界是“超值服务”。 “超值服务”是一种经营智慧,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双重投入。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先后投入资金使服务环境、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满意工程”活动的开展,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研究确定的,就是要通过活动的开展,重点改善服务环境、规范职工行为、改进服务态度最终提升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完成服务工作从满足职工生理需求向满足职工心理需求的过度,为适应本钢发展做好软件储备。

(三)本钢广大一线职工的现实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职工的以人为本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活后勤服务工作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如果我们的服务能够让职工对企业充满爱,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就促使我们要更新服务理念,从生理、心理两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

二、活动的主要内容

“满意工程”的内容和目标,重点是让职工达到“三满意”。

1、服务环境满意:即保持后勤生活服务环境的整洁、优雅、温馨,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并结合本钢生产特点和新事业公司的服务理念,创设出时尚又有亲和力的视觉识别系统,让职工对新事业公司的服务理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服务质量满意:即在餐饮服务中努力推行营养配餐,尤其是大锅菜的口味和外观,要有提升,同时注重菜品创新。在各项设施方面要坚持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服务,让职工对新事业公司的服务理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服务态度满意:即在服务态度上做到真诚、热情、细心、到位,使用文明用语,推行微笑服务;在综合素质上要努力提高个人思想品德和做人品味,提高操作技能和水平,让职工对新事业公司的服务理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活动取得的成果

新事业公司成立八个“满意工程”督导小组,深入厂区各食堂,对职工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环境进行监督指导,力求不断完善。两年来共组织各种检查督导334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19项,职工满意度评测显著提升。

(一)以实现职工满意为共同愿景,提升服务理念,内抓管理,外树形像。

机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建立定期征求职工意见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需求。各食堂努力提升职工服务形象,坚持在饭菜品种和质量上下功夫,并注重营养配餐。就餐职工也随着饭菜质量的提升不断增多。结合党委“创先争优”活动,针对服务范围和内容,向全本钢职工郑重承诺,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在积极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主体厂联检期间的后勤服务任务,赢得了主体厂和检修职工的表扬。

(二)坚持“四统一”管理办法,降低成本,让利职工。

厂区各食堂严格控制成本、利润,分别通过提高投料标准、增加主副食品种、免费为职工发放饮料等方式,降低成本,让利职工。面对严峻的物价形势,我们从原材料采购入手,对米、面、油、大宗食品实行招标采购,对调味品等品种实行源头采购,取消中间环节,确保食堂所用食品质优价廉。统一采购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食品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将统一采购、强化管理带来的成果让利于广大就餐职工,使职工真正得到了实惠。

(三)强化职工素质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苦练内功,提升技能。

为更好地推进满意工程,新事业公司加大了职工行为规范力度,先后制订出台了《服务行为规范》、《文明服务用语规范》、《着装仪表准则》、《劳动纪律标准》、《食堂管理标准》、《浴池管理标准》、《休息室服务标准》、《宿舍服务标准》、《康复疗养服务标准》、《幼儿教育服务标准》、《宾馆服务标准》等。为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先后组织各岗位职工500余人,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业务培训,强化了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了职工的服务技能,使职工的服务态度有了较大进步。

(四)加大服务设施的维修改造力度,服务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在集团公司资金严重短缺的形势下,新事业公司积极争取到198万元的厂区后勤服务设施改造资金,先后对厂区炼钢连铸浴池、运输部浴池食堂、北地浴池等服务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自筹资金102.53万元对宾馆部分服务设施进行了改造;改造维修总面积达29628平方米。2010年,各服务区结合本单位实际,共向所在厂提出维修计划43项,完成维修计划35项。新事业公司通过董事会研究通过了19项199.59万元的后勤设施维修计划等等。这一系列的加大改造服务设施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推动效果。

四、推广及巩固发展的具体措施

1、加快厂区生活后勤设施的改造进度。

随着本钢的快速发展,对本钢厂区生活后勤设施格局要结合主体厂的改造统一规划,改变过去分散建设后勤设施的模式,对一些规模较小、同一区域内重复存在的后勤设施进行整合。安装先进的后勤服务生产线,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逐步改变供餐形式。

根据新事业公司2008年的调研结果,我们还要继续通过逐步完善“四统一”管理办法,深入推进满意工程,重新规划厂区后勤设施管理格局等措施,尝试改变以往的供餐服务形式,来满足一线职工的需要,适应本钢现代化精品板材基地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篇8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潮流,2012年我国了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这对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后勤 信息化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潮流,2012年我国了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这对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大学教育的重要条件,是高校后勤圆满完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职责的重要保障。

1 后勤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保障措施的重要部分,各高校也纷纷提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后勤部门承担着保障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重任,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后勤服务信息化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与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作为高知人群的高校师生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信息技术深入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等的方方面面,作为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又被称作信息时代的“数字原住民”。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3 高校后勤提高自身管理、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自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高校后勤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展开,高校后勤需要进一步深化社会化改革,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克服层次过多、责权不明、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推进市场开放、引进社会优质资源,逐步形成“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后勤格局,形成健全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后勤信息化是实现管理服务扁平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2 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建设状况

2.1 高校后勤信息化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

伴随着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受访高校已具备“数字后勤”建设的网络环境或硬件设备条件,高校后勤信息化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信息化建设在认识上是重视的。从学校领导到后勤员工对后勤信息化均具有一定的认识,认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为后勤信息化提供技术平台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增强后勤服务能力、提高后勤劳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业务上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信息系统或有建设的计划。比如一卡通系统,餐饮管理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物业报修系统,节能管理系统等,部分高校甚至建立了系统的获取服务系统,实现了全覆盖。

在后勤信息化投入上得到一定支持。很多高校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资源、财力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给后勤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支持,有的高校把后勤信息化列入学校信息化建设计划或者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有的高校甚至让后勤部门来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2 高校后勤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

2.2.1 高校之间存在不平衡

信息化现状的不平衡,信息化工作基础好的高校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全覆盖,而基础差的学校才刚刚起步;重视程度上存在不平衡,不同高校在学校信息化基础、领导认识、技术力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经费投入上不平衡,因学校财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实际后勤信息化投入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2.2.2 后勤内部不同业务上存在不平衡

因资金、技术、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呈现出各个具体业务领域在信息化水平上极大的不平衡,有些领域已经有很高的信息化程度,有些领域还没有开始规划。

2.3 高校后勤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不够,没有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虽然各个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都在讲后勤信息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认真抓,存在年年有计划年年待落实的问题。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始终放在自始至终

经费不足,投入不够。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较大经费投入的工程,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存在有计划无预算现象,有限的后勤经费更愿意投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维修改造等方面。

人才匮乏,“人”的问题突出。高校后勤队伍整体上文化水平较低,缺少能够承担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学校对后勤引进人才在政策上支持不够,普通工作人员接收信息化手段的能力较弱,在日常的工作中,仍倾向于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对于信息化工作手段的革新缺少主动性,甚至有一定抵触情绪。

信息化系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因为建设中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在技术上没有建立统一的规范,以及高校后勤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服务与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等诸多因素,导致后勤信息系统缺乏互通性,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在信息管理和服务上的红利没有显现,没有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

3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始终放在工作首位,真正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广大师生提供多种优质的服务。加大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政策支持。

3.2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规范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后勤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同后勤业务之间的结合,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等丰富内容。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避免建设上的重复建设、无序建设甚至是无效建设,必须符合后勤行业规范及其信息技术标准,便于充分发挥后勤信息系统在管理、服务上的效益和服务上的便利。高校后勤信息化行业协会要在后勤行业规范及其信息技术标准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3.3 因校制宜,逐步推进

各高校因各自的校情不同,在开展后勤信息化工作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实施模式,虽然从实施效果上通过整条规划、一步到位地完成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理想途径,但是这样做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做保证,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分批次逐步实施,根据学校后勤的资金、技术条件逐步推进信息化,最终实现信息化的全覆盖。

3.4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3.4.1 加强专业化的信息人才引进和培养

信息人才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化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吸引优秀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加入后勤工作中,为专业化信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在后勤部门体系内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信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4.2 提升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的核心是人的信息化,必须提升全体后勤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培养更新信息化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工作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打通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在服务人员这个终端发挥信息化的效益。

4 结束语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大学教育的重要条件,是高校后勤圆满完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职责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必然趋势。要在顶层设计、技术规范建设、人财物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不断提升后勤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务。

参考文献

[1]蔡续.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03).

[2]陈智博.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4).

[3]张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08).

[4]蒋宏潮.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

[5]吴汉龙.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篇9

一、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党政办公室参谋助手、桥梁纽带、综合协调、后勤保障四个方面的作用,用一流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机关管理与工作绩效圆满完成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各对口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重点

(一)扎实做好日常工作,发挥四个作用。认真做好电话接听、文字材料撰写、文件资料处理、印章管理、会议布置、群众来信来访、纪检等各项工作。积极做好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信息反馈,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着眼全局,注重言行,了解下情,吃透上情,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部门之间各项工作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和沟通,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注重机关软硬件建设,为领导和各部门服好务,为机关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后勤保障作用。

(二)切实加强机关管理,提升机关形象。严格执行机关管理制度,落实专人管理。重点抓好物品采购、考勤值班、厨房管理、后勤卫生管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通过加强机关管理,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党政形象和机关干部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抓好信息报送工作,宣传工作亮点。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抓好今年的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做到眼勤、耳勤、脑勤、手勤,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和亮点,重点抓好全街道特色信息、亮点信息、热点信息的收集和报送,扩大信息覆盖面,健全信息网络,提升信息质量,充分发挥党政办“喉舌”作用。落实专人撰写和报送质量较高的党务、政务信息和组织、宣传、妇女儿童、工会等信息,全面完成党务、政务信息报送任务,力争在去年的水平上有所突破。

三、工作措施

(一)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结合办公室工作和个人实际情况,将办公室各项工作分解到个人,责任落实;在做好分工工作的基础上,全体人员相互协作,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推动办公室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强学习,增强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尤其是各级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切实做到深入学习、系统掌握、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二是进一步加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公文写作、规范处理、档案规范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办公室全体同志的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工作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习方法上,一是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市、乡两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二是要求全体人员在工作之余认真自学;三是同志间相互学习、交流。

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篇10

鉴于高校后勤工作的以上特点,结合长期从事高校后勤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提升高校后勤工作的质量,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高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客观的说,与高校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比较。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且难于管理。笔者认为提高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提升高校后勤工作质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第一,政治素养。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对内服务于广大的教职员工,对外与相关的业务部门有直接联系,需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这就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具备政治素养,以正确的政治理念指导后勤工作的开展。第二,专业技术。高校后勤工作涉及到很多专业,如会计、水电、建筑、烹饪、园林等等,每一项专业都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必须通过专业学习才能掌握。因此,后勤工作人员要具备科学的态度,注重自身的学习进步,不断更新知识系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提高后勤保障水准,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第三,职业道德。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对于高校后勤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认识到服务育人的重要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后勤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后勤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次,后勤人员要具备热情服务的意识。后勤工作千头万绪,关乎全校师生最基本的学习生活,任何小问题如不及时解决都可能对教育教学造成极大的阻碍。为保证高校秩序的正常运行,后勤人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热情地做好服务工作。

(2)、重视对后勤工作人员的选用和培养目前,很多高校的后勤工作人员学历偏低,业务技术人员偏少,存在大量临时工,流动性很大,年龄结构偏大。后勤工作具有极大的综合性与技术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日常的相处中,高素质的后勤人员会给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产生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形成对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因此,高校领导要重视对后勤工作人员的选用和培养。首先,后勤管理部门的领导和职工都要通过竞聘择优上岗,选拔优秀的工作人员成为后勤部门的基层领导,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促进后勤队伍人员结构的优化。其次,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等问题纳入正常的考核范围,提高后勤人员的地位,改善其福利待遇,加大对提高后勤人员素质的投入,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服务工作。

(3)、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高效工作的保障。根据制度规范,高校的各部门能够权责分明,充分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其他部门更好地沟通配合,相互协作,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高校的各方面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使后勤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进高校的发展。对于高校后勤工作来说,一是完善议事制度,对于后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导下形成集体的意见,充分吸取大家的智慧,产生工作合力。二是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细化,使后勤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化、规范化。让每一位后勤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后勤工作水平。

(4)、形成后勤工作文化第一,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一些后勤工作人员认为后勤工作只是处理一些琐碎的小事,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后勤工作处理的事情虽然小,但是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大局,要有做好小事的耐心和决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为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第二,克服职业倦怠。后勤工作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作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后勤人员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部门领导要运用心理健康讲座、节假日聚会等多种形式增加后勤人员的感情,提高后勤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形成和谐的后勤工作文化。

(5)、建立竞争机制部分高校的后勤队伍过于庞大,不利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建立竞争机制可以裁汰冗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竞争机制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对后勤人员施以合理、恰当的奖励。总之,后勤工作对高校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培养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后勤工作质量的根本在于提升后勤人员的素质。高校领导必须加强对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选用优秀的后勤人员,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形成后勤工作文化,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结语

后勤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比较辛苦的工作,既是高校的“门面”和“窗口”,也是高校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高校后勤工作者的天职,也是高校发展与生俱来的永恒课题。从职能分工看,后勤工作其实是机关工作的一部分,它服务于高校各项工作,以大局为先,以服务为重。没有适时的物质保障和适宜的服务保证,高校的各项工作就会失去基础和动力,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为此如何提高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每一位后勤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新的形势对高校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寻新方法,实现“自我突破”,才能使后勤服务工作达到管理到位、保障及时、服务规范。实现“人本服务、精细入微、规范高效、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