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十篇

时间:2024-01-03 18:10:42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篇1

随着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快速发展,它已经改变了铁路人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乃至文化内涵。大型养路机械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铁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经成为大型养路机械的制造和使用大国。

大型养路机械既要符合铁路机车运行的基本要求,更是要实现它自身养护设备的主要功能。因此,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构造比机车复杂许多倍,通常采用各种不同截面的金属材料经机械加工,焊接形成整个车体及工作装置承载结构,这些金属材料都是车体结构的重要构件。金属材料机械加工是车体制造工艺过程的重要工序,加工的零配件一般比较复杂,加工部位多,加工时间长,需用各种型号的机加工设备,而其中一些形状怪异、薄壁、超大型零件的机械加工更给大型养路机械的制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大型养路机械零配件的加工工艺技术,解决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过程的难点问题,对保证大型养路机械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机械加工简介

机械加工是一种用加工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被加工的工件的温度状态?o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一般在常温下加工,并且不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o称冷加工。一般在高于或低于常温状态的加工?o会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o称热加工。热加工常见有热处理?o煅造?o铸造和焊接。冷加工按加工方式的差别又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切削加工就是指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通常情况下,大型养路机械零配件的机械加工指的是切削加工和热处理。

2 大型养路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为了适应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向设备高效化、性能优异化、品种多样化、产品系列化、工作智能化、作业环保化等方向快速发展,大型养路机械加工技术也会做出相应的发展才能满足生产制造的需要。

2.1 精密超精密方向发展

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对提高大型养路机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改善零件的互换性,提高装配效率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在尖端技术和现代武器制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将是大型养路机械加工技术发展的最主要方向之一。

2.2 自动化方向发展

自动化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最重要部分之一,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对大型养路机械制造来说多功能多工种的综合加工中心的形成,开始逐渐取代了常规的模拟控制技术。由于该技术易于控制、可靠性好、精度高等优点 ,也会大大加快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

2.3 高速、超高速加工方向发展

切削加工技术是机械加工应用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高速、超高速则是对切削加工技术的一项重大挑战,也为大型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高速加工技术不仅可用于加工普通钢、铸铁、有色金属材料,还可用于加工各种高强度钢、高合金钢、钛合金钢和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

3 大型养路机械零件机械加工工艺

3.1 回转面加工方法

每一种大型养路机械回转零件面都有很多加工方法,具体选择时应根据零件的材料、毛胚种类、结构形状、尺寸、加工精度、粗糙度、技术要求、生产类型及生产条件等因素来决定,以确保加工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1)回转面加工技术的要求

回转面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与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质量。

2)回转面基本加工工艺

3)典型回转面工艺方案分析

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系列车型的提轨夹钳螺纹套机械加工工艺。

夹钳螺纹套(见图2)材质为45#钢,为常用中碳调质结构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切削加工性,经适当的热处理以后可获得一定的韧性、塑性和耐磨性。

螺纹套加工精度的高低,是控制其上下两端内孔同心度及与轴承外圈安装台阶平面垂直度的关键因素。夹钳螺纹套在捣固车作业施工中,既要裸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又要承受较大的作用力,故需粗精车加工分开,采用数控车床、磨床等提高加工精度,同时进行相应的热处理提高材料理化性能,具体加工工艺流程见图3。

3.2 孔加工方法

1)孔加工的技术要求

孔加工的技术要求包括:孔的尺寸与形状精度;孔的位置及表面精度。

2)孔加工基本工艺

孔常用的各种方法的加工工艺流程(见图5),加工工艺选择的基本原则见表1。

3)典型孔加工艺方案分析

DC-32捣固车捣固框支承体孔机加工工艺

捣固框架(见图6)是将捣固装置和主车架装配起来,让捣固装置实现横向移动和垂向运动,完成捣固功能的装置。支承体是承受整个捣固装置的受力部件,因此支承体孔加工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捣固车的作业性能和使用年限。

由于支承体与捣固框是通过焊接连接成一体,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焊接变形,当进行支承体孔的机加工时,为了保证支承体1和支承体2的孔中心轴形位尺寸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装卡(见图7)找出两孔实际坐标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加工工序。具体加工工艺流程见图8。

3.3 平面加工方法

1)平面加工的技术要求

面加工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尺寸精度以及平行度、垂直度等;表面质量等。

2)平面加工基本工艺

3)典型平面加工艺方案分析

高效振动筛框架支座平面机加工工艺工装设计

高效振动筛(见图10)是为了满足清筛机向高效化发展而设计的,高效振动筛改变了传统的振动方式,在增大振动筛振幅的同时,有效避免振动筛与车架产生共振,从而大大提高了清筛的效率。

为了实现振动筛的功能,只能进行焊后机加工,才能保证振动筛框架4个支座的平面度和安装孔的对称度。但由于振动筛框架超长,现有机床无法加工,只能设计专用工装(见图11),对其进行焊后机加工,才能保证支座平面所有的设计要求。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篇2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Q016.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31-01

1 前言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要有新的机械设备的支持。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展开,促进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展开讨论,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的讨论就主要针对此类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 机械设计的过程

2.1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2.2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2.2.1 需求申请: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2.2.2 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2.2.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2.2.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2.2.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2.2.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2.2.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2.2.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2.2.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2.2.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2.2.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2.2.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2.2.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2.2.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3 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篇3

1.机械设计的过程

1.1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1.2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1.2.1 需求申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1.2.2 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1.2.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1.2.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1.2.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1.2.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1.2.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1.2.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1.2.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1.2.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1.2.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1.2.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1.2.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2.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1.2.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2.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2.1 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篇4

《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如何用投影的方法,把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大小、结构、装配关系以及制造、检测、维修时需要的技术要求等,在图纸上用准确表达出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重点是绘制和识读平面几何图形、组合体三视图、零件图、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装配图。《电梯工程制图》则主要是通过《机械制图》的识图方法,讲解电梯土建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绘制、识读电梯土建图的方法。虽然电梯土建图是以《机械制图》的知识作为基础,但是不强调三视图的作图要求;对于图示方向哪些部件可见,哪些部件不可见,并没有严格要求;关于技术要求,不是针对电梯本身,而是针对甲方需要满足的土建要求。同时,对于《机械制图》中的许多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方法,如齿轮、螺栓,以及装配图等一些知识点,可不作介绍。

二、电梯土建图的特点

通常电梯土建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土建图,主要指出电梯井道的土建要求,如导轨支架的固定位置必须是混凝土结构,图纸应标明井道的宽度、深度、受力要求等。电梯土建图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井道立面图、机房平面图、底坑平面图、层门示意图以及其它重要位置的示意图;另一部分是电梯布置图,主要是指导电梯的整梯安装,如轿厢的定位、曳引机的定位等。由于电梯井道根据楼层的高度,最低的有7~8米,高的甚至达上千米,因此无法要求电梯土建图按照严格的国家标准比例绘制。同时,电梯土建图在图纸的内容上,大多根据各厂家的习惯进行设计。例如,井道立面图中,仅示意了几个门洞的高度,重点关注的是井道的底坑深度、提升高度、顶层高度、机房高度等一些尺寸,以及底坑位置轿厢或对重缓冲距离的要求;机房平面图,重点关注的是曳引机的安装位置,曳引轮、导向轮的安装位置,以及控制柜、动力柜的安装位置,而不会详细绘制曳引机的形状及装配尺寸等;底坑平面图则重点关注轿厢导轨、对重导轨的安装位置,轿厢的安装位置、层门的安装位置,底坑的受力要求等;其它重要细节用局部剖视图表达,如吊钩的制作要求、牛腿的尺寸要求,以及曳引钢丝绳的悬挂说明等;电梯土建图上没有关于电梯装配的技术要求,但是列出了需要客户提供的关于土建方面的技术要求。

三、如何从《机械制图》过渡到电梯土建图

《机械制图》和《电梯工程制图》两门课程既有相互关联,又有很大的区别,那么教学时如何从原来的《机械制图》知识过渡到电梯土建图的知识呢?这也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首先,应调整合理的学时分配比例。传统的《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保留制图基础知识,如正投影作图基础、尺寸标注、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剖视图、局部放大图等;删减或简化电梯土建图中不曾用到的画法,如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方法、装配图等一些知识点等,可作为学生自学的知识;增加电梯土建图的知识,如电梯常用术语、电梯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对电梯土建的要求等,这部分内容的导入对从机械制图过渡到电梯土建图非常必要。制图基础与电梯土建图讲解的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6:4。其次,学生进入电梯土建图知识学习阶段前,通过现场井道参观的方法,进行电梯土建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对电梯的主要部件、电梯井道有所了解,如底坑深度,提升高度,了解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轿厢、层门、曳引机等。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制图知识,选择合理的表达方案,表达清楚电梯这一特种设备的土建结构。学生通过土建图的绘制,既巩固和加强了绘图读图能力,又掌握了电梯土建图的基本内容,对后续《电梯结构域控制技术》、《电梯安装于调试技术基础》等专业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篇5

一、计划阶段。在计划阶段中应对所需要设计的机器的要求情况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使得透过分析,能够进一步明确机器所应具有的功能,并为以后的决策提出由环境、经济、加工以及时限等方面所确定的约束条件。

二、方案设计阶段,此阶段决定这设计的成败,在此阶段中,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理想与现实发展目标与当前目标等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问题。方案的设计所界定的不单单是产品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检验设计者对于产品的开发及认识,以及创新。初步设计的主要步骤是:确定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型式、运动设计、设计主要零部件.绘制初步总图,初步设计审查。

三、技术设计阶段,其目标是产生总装配草图及部件装配草图。根据总装配草图和部件装配草图对产品进行设计。在技术设计阶段要根据审查意见修改设计、设计全部零部件,绘制新的总图,技术设计总查。在接下来的工作设计阶段,要根据审查意见修改设计,绘制全部工作图和制定全部技术文件,而相对于批量或大量生产的产品,还要进行定型设计。

四、技术文件编制阶段:其种类较多,常用的有计算机的设计计算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标准件明细表等等。

五、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使用,并出现了许多高效率的设计分析软件,利用此类软件可以在设计阶段进行多方案的对比,以及可以对不同的方案其结构强度,刚度和动力特性进行精确的分析。因此,计算机在机械设计进程中起到不可估计的作用。在机械设计之前,制定设计任务是设计的前期工作,其根据是用户订货,市场需要和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部门应用各种技术和市场情报拟列可能方案,比较其利弊,与经营部门和用户共同商议。制定合理的设计任务目标,对于新型设计极其重要任务目标的失误有可能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甚至使得整个计划面I}缶失败而与之相关的,就是要确定总体方案,即确定所要应用的工作原理和与之相应的结构型式。当总体方案确定后,要运用机构学的知识,选用合适的机构以得到所需要的运动方案。

在绘制零件图的同时还需要进行两项工作,其一、工艺性审核,使零件便于加工并降低制造成本。其二、标准审核,使零件结构要素、尺寸、公差配合,热处理条件以及标准和通用零件等符合标准的规定。零件图完成后开始图纸核对,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经过仔细校对的图纸能保证加工后装酬顷利,最可靠的校对方法是根据已绘制好的零件图重绘出一张总装配图,所有的矛盾之处就会体现出来。从上述所述来看,仅有以上的程序是远远不够的,机械设计的目的是将设计思维上升为理性过程,从而使设计能循一定的逻辑进行,使更多的设计人员能做出好的设计。而提高设计和制造经济性指标的途径有:①采用先进的现代没计方法(CAD),使设计参数最优化,达到尽可能精确的计算结果,保证机器足够的可靠性;②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的零部件;③合理的组织和没计过程;④力求改善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使其用料少,易加工,易装配。另外,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为,在各种限定的条件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没计然而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诸多要求,其中包括:最好的工作性能、最低的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需要、使用中的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因机械种类和用途的不同而异。而没计者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具体情况权衡轻重,统筹兼顾,使设汁的机械有最优的综合技术经济效果。而优化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前的优化没计主要是依靠设计者的知识、经验和远见,但随着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价值工程,系统分析等新学科的发展,制造和使用的技术经济数据资料的积累,以及计算机的推广使用,机械优化逐渐含弃主观判断从而依靠科学计算。机械设计所依据的计算准则有:强度准则、刚度准则、耐热性准则、震动稳定性准则、寿命准则(磨损以及腐蚀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而所谓的寿命准则主要是指在保证机械零件在寿命范围内,不要发生过度的磨损和腐蚀,通常在设计时采用剂减少磨损,采用抗腐蚀陛材料减少腐蚀)、可靠性准则等等。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篇6

摘 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科技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诸如核电、高铁等相关机械设备已经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国制造"新的代表产品,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机械设备制造业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行业。只有不断更新技术、创新思维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新产品,使"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才能使我国在世界之林永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加强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机械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和相关问题的论述,提出机械设计研发的绿色化概念,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为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研发;绿色机械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追求质量永远是各行业发展不变的主题。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给“机械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机械设计研发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下就机械设计研发概述、基本步骤和设计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发展的概念。

一、机械设计研发概述

机械设计研发必须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是一项十分缜密的工作。科学合理是机械设计研发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研发要与世界相关产业发展同步,确保信息畅通,这样才能使设计研发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机械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是申请:首先要有机械设计研发的需求,并由需求者提出设计申请。二是确认需求:经机械设备需求者提出申请之后,要经过领导或者主管部门对申请进行确认并批准。三是下达设计研发任务书:确认机械设备需求之后,要把需求内容按照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要求和内容,对设计研发要求进行明确,同时将任务书下达给相关承担部门。四是成立设计研发工作组:相关部门接收任务之后,根据相关设计研发要求、内容,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明确责任。五是确定初步设计研发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工作任务,开展设计研发方案讨论,形成设计初步方案。如果是成套或者大型的机械设备,要先进行关键功能部件或小样机的设计方案。六是设计方案草图:根据拟定的初步方案,组织相关人员设计草图。七是对设计草图方案进行评审:草图设计完成以后,项目组要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对设计方案的评审,对草案的主要部分和关键环节开展深入研讨,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制作修改方案。八是修改方案、正式设计:借鉴相关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之后,按照修改后的设计草案开展设计。九是审核、批准图纸:完成设计之后,组织有关人员审核,经相关领导批准后制作正式图纸。十是按照图纸加工制造:设计出图纸以后,制造加工之前,要针对图纸的设计内容与加工单位进行深入沟通,就设计相关疑问进行磋商,保证加工单位对设计要求充分领会和思路明确,以便开展施工。十一是对加工过程进行跟踪:交付图纸进行加工以后,加工单位要和设计人员经常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工作进度和在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设计人员除了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之外,还要详细记录相关问题的内容,以便日后参考和查阅。十二是验收机械设备:在加工制造完成之后,设计人员要到加工单位对机械设备进行验收,通过机械设备连续运行,观察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相关要求是否达标,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提出,让加工单位立即纠正。在通过验收之后,才能允许发货,这样能有效避免机械设备运到安装地点后发现问题不容易处理的问题。十三是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机械设备运到安装地点之后,设计人员要全过程参与对机械设备的安装、调控,并提供实地技术指导。这对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对于机械液压系统的调试,应当调试的内容包括液压系统的参数(如速度、力、行程等),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调元件的可靠程度等。各项操作机构的灵敏性等。测试步骤包括泵站调试、系统压力调试、系统流量调试等。十四是试产运行:机械设备经过安装调试之后,生产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要共同参与组织对机械设备进行试生产,同时对试用效果进行鉴定和评价。十五是正式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通过之后,由设计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操作、维护、工艺等相关资料和图纸交给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并开展对机械设备相关操作、使用方面的技能培训,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才可以将机械设备正式投入交付使用。

三、机械设计研发中的几个问题

1.研制阶段的问题

研制阶段对于机械设计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基础阶段,对机械设备质量的高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的预期效果,决定机械设备能否正常交付使用。在这个阶段,制造加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加强与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机械设计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地经常过问制造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情况,经常和加工制造单位就机械图纸相关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合理改进安排加工工艺。同时,设计人员要认真听取制造工人和现场技术人员提出的改进建议和意见,对加工精度、零件结构等相关事项开展及时调整。不能认为制造加工过程只是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人员没有关系。机械设备设计人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工手段、制造能力和加工工艺方面,制造单位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是非常有价值的,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最具有发言权。

2.安装调试中的问题

在安装调试阶段,设计人员必须要对调试过程进行监控和技术指导,及时处理各种技术问题。设计人员在调试过程中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哪些地方还存在什么问题,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在调试过程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在安装调试完成后,要进行设备的试产鉴定,确定设备达到使用要求后,设计人员要组织开展对设备操作、使用、维护工作的培训,并将相关资料交给使用单位。同时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四、机械设计研发的绿色化趋势

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噪声、热辐射等现象,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设备腐蚀和磨损,增加设备故障率,导致停产和事故发生。因此,在机械设计研发过程中要引入“绿色环保”理念,转变传统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设计主要是指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在考虑到产品质量、功能、成本和开发周期的同时,对各相关因素不断进行优化,实现产品资源消耗的最小,制造过程对环境影响的最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不断涌现,这也为绿色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机械设计研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机械设备正在向着精密化、高效化、集成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我们要不断提高机械设计研发质量,将我国的机械设备不断推出国门,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篇7

关键词:制图测绘;徒手绘图;测绘实习

作者简介:赵汉雨(1975-),男,河南浚县人,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师;常粉玲(1971-),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理实验师。(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81-02

“机械制图”是高等工科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一般由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组成。画法几何是机械制图的投影理论基础,它应用投影的方法研究多面正投影图、轴测图、透视图和标高投影图的绘制原理,“机械制图”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及装配图的能力,涉及的知识较多,如零、部件的工艺结构知识、合理标注尺寸、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设计与制造中常用的标准等。由于大一新生接触机械产品较少,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学习起来较困难,一般都安排机械测绘实习。该实习项目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制图与看图知识,培养学生机械制图的综合能力,而且在测绘实习过程中还学习到设备拆装及测绘知识,该实习项目实施是要完成在机械部件拆卸的基础上完成机械零件测绘和装配图的绘制。

“机械制图”测绘在设备维修、改造、仿制、技术资料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引进吸收国外机械设备较多,因此,农业院校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一、“机械制图”测绘实习的目的及任务

所谓制图测绘,就是对现有的机器或零部件实物进行测量、并画出草图、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经过计算圆整、查有关设计手册,随后整理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过程。

1.实习项目实施的目的

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并在测绘中得到综合应用;认识常用拆装工具,初步掌握拆装方法及步骤;掌握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徒手画图的要领,并能熟练测绘四大类零件中常见零件;掌握和运用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培养查阅有关手册、标准和资料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测绘的任务

拆卸、装配部件,绘制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绘制装配图;绘制零件图。

二、“机械制图”测绘实习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没有留出单独的测绘时间

河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制图测绘主要采取用两个学时集中讲解部件测绘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散到制图室或教室进行测绘,老师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辅导和答疑,在其他课程如期进行的情况下,要求4周内独立完成。这样安排,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测绘进度不容易控制,由于学生分散,测绘过程不容易监控,这样导致一部分学生抄袭其他同学的制图,往往会出现先画出正式的零件图,再画装配图,最后才是草图的现象。

2.拆装、测绘工具量具应用不当

尽管理论教师用两个学时集中讲解了测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拆装步骤及测绘方法,但往往到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还是束手无策,不知用什么工具拆装和量具测量,会出现用钳子拧下所有的螺栓或螺母;对零件测量时,一把钢板尺测绘所有的零件,常见的工具和量具不认识或不会使用,等到了后续课程机床拆装时不会应用常见工具。

3.制图测绘指导书应用不当

我校的测绘指导书已放到校园内部网上,学生可在网上直接浏览或打印,在测绘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但是,在测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抛弃指导书,凭着感觉进行测绘,对常见的零件测绘方法不当,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根本没看过测绘指导书,测绘指导书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4.测绘过程简化,徒手绘图能力得不到锻炼

学生在测绘过程中,往往未弄清楚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方式、装配关系、各组成零件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就开始拆零部件,然后测量绘制零件图,而没有绘制零件草图,所有零件在没有零件草图的情况下,零件图就画完了,然后画装配图。这样做不仅测绘步骤错误,更重要的是没有达到联系徒手绘图的目的,因为徒手绘图能力在对设备改造、仿制、方案设计、现场设计加工及参观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相关专业知识不衔接

“机械制图”测绘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且还没有参加金工实习,在测绘的过程中,分不出重要尺寸和非重要尺寸,标注不合理,材料选择及热处理工艺不知道怎么去做,公差、表面粗糙度不会选择。

6.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不能体现学生测绘过程的动手能力

目前学生测绘成绩是按学生绘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正确和规范程度,并参考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表达的是否完整、清晰,把成绩划分为5、4、3、2、1这样的档次,5分为满分(相当于百分制的100分),3分为及格(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低于3分为不及格。

三、提高机械制图测绘实习效果的建议

1.加强制图测绘实习场地建设,更好地服务实习教学

由于实习场地不足,学生不能集中进行测绘,教师指导工作量大,严重影响着制图测绘教学效果。为改变这种现状,应增加测绘实习场地,并在该场地内增加四大类典型零件及典型部件的实物照片及对应的工程图挂图,使学生在测绘的实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参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篇8

【关键词】机械设计;CAD技术;优缺点;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AD应用软件也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在机械设计中,CAD技术很好的解决了重复性设计多、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机械设计时机械工程的基础环节之一,它在整个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CAD即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是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进行辅助设计的一种技术。在机械设计中应用CAD技术将机械产品的研发、设计、分析、制造与技术管理等结合在了一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企业而言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优点

在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机械设计时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且产品的设计工作对于产品的成本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产品大约75%的成本。随着CAD技术的逐渐成熟,目前,在机械设计中基本已采用三维CAD技术,而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零件设计更加方便。三维CAD应用软件可以在装配环境中进行新零件的设计,也可以应用相邻零件的位置与形状来进行新零件的设计。这样一来,零件设计就更加的方便与快捷,同时还避免了单独进行零件设计而导致装配失败的情况。另外,在资源查找器中的零件回放还能够将零件的造型过程利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让人对其一目了然。

②使装配零件更加的直观。在进行零件的装配时,由于资源查找器中的装配路径查找器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记录在了其中,因此,若出现装配不正确的情况则会进行显示。除此之外,零件还可以进行隐藏,要是想要看清内部的装配结构则可以对外部零件进行隐藏。在整个机械装配模型完成之后可以对其进行运动演示,对一些有特定运动形成要求的机械而言,需要检验其形成是否达到了要求,若是不符合要求则要及时的修改,从而避免产品生产后不合格或是报废的情况出现。

③缩短了机械设计的周期。由于CAD技术逐渐的迈向三维的方向,而在机械设计中采用三维CAD技术,不仅缩短了机械设计的时间,还提高了设计与生产的效率。另外,三维的CAD技术还具有高度的变形能力,通过快速重构能够得到一种全新的产品。

④提高了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与质量。将机械产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机械产品的设计有了新进展。三维CAD技术中采用了优化、有限元受力分析、产品虚拟设计、运动方针等很多先进的设计方法,从而保证了机械产品的质量。

二、机械设计中CAD技术的应用

1.零件与装配图的实体生成

1.1零件的实体生成

应用CAD技术进行机械设计,其建模方法包括线框模型、表面模型以及实体模型三种。而很多具有实体建模功能的CAD软件都具有一些基本的体系,例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球状体以及锥形体等。对于一些简单的元件而言,首先可以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从而使其被分解为若干基本体,然后在对已经被分解的基本体进行三维实体造型,最后进行交、并、差等布尔运算即可使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得以生成。而对于复杂的零件而言,想要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体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分解后产生的基本体过多对零件的实体建模也是较为困难的。由此可见,在复杂零件的设计中,仅仅采用软件中自带的基本体是很难完成三维实体的造型要求的。因此,我们可以先利用二维几何元素定义零件的截面轮廓,然后就可以在三维实体的造型中通过拉伸、旋转等操作得到新的“基本体”,同样,最后对其进行交、并、差等布尔运算即可得到三维实体造型。

1.2装配图的实体生成

在完成零件实体构造之后,利用机器运动分析中的资料,在运动的某一位置按照各零件的坐标对其进行装配,装配过程可以应用CAD软件中的三维编辑功能。

2.设计技巧

2.1图纸的设置

对于设计而言,图纸是非常重要的,在CAD制图中也是一样,其设置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制图的质量。因此,CAD制图中的图纸设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图层数越少越好。图层数过多将会导致设计图的运行较为缓慢,而且由于文件占用的空间较大,也不利于图纸的修改。因此,图纸设置中应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对其进行分类与排放,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图层的目的。

②慎重选择图像的颜色。在图像颜色的选择方面,若不是最终的效果图,则不要轻易的应用真彩色与配色系统中的颜色。

2.2比例方面

在利用CAD软件进行制图时,所采用的比例最好为1:1,这样一来,在出现错误时才能及时发现,而且采用比例尺进行标注容易发现尺寸不合理的地方。标注尺寸在设计中的应用非常方便,其能够自动进行尺寸数字的测量,若是发现错误就会与规定数字尺寸相对比,从而使结果一目了然。另外,对调整图与图之间的形式、换算等都非常方便,图纸比例的缩小与放大可以很快的进行。

三、结束语

机械设计在整个机械产品的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CAD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对确保产品质量,提高设计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等都起到而来很大的作用。目前,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后必定会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其芳.三维CAD技术对机械设计的影响[J].煤矿机械,2007,28(4):94-96.

[2]张立荣.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1,30(2):16-18.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篇9

一、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的概述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是自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明确强调,起重机械制造的监督检验是在起重机械制造单位质量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对产品安全性能的监督验证。监督检验项目分为A、B两类:A类项目为截止项,未经监检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主要是针对涉及隐蔽工程、对产品安全性能影响较大、进入下道工序后难以检验的项目,如对桥(门)式起重机箱形梁内的焊接质量应在焊上盖板前进行监检;B类项目是对制造过程工作见证的检查、抽查或者现场监督,确认结果,主要是针对产品安全性能影响不大、发现后较易整改的项目,如金属结构外部焊接质量、零部件与整机的装配、出厂随机资料审查等。

二、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项目及对监检人员的要求

起重机械制造过程的监督检验应着重抓好两大环节,一是制造过程中涉及的安全性能项目的监检,如技术文件、原材料、配套件、外协件、电气安全、主要受力结构质量及其质量控制等,尤其是重要(或隐蔽工程)工序的质量控制;二是对制造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情况的监督检查。

1、技术资料的监检

技术资料是起重机械制造的重要技术文件,也是制造过程监督检验的根本依据。监检人员应审查被检产品的技术协议或技术规格书、设计任务书、生产合同,核对其主要参数和主要技术要求是否与图纸相符;审查起重机械产品的总图、各机构装配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等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是否与型式试验图样相符;检查制造过程的装配工艺、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和检验规程等文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核实电气部件及电气保护是否符合电气线路布置图,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外购(外协)件质量的监督检验

材料、配套件、安全保护装置、外协件的质量也是监督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监检人员应审查主要结构件材料和主要零部件是否具有合法的产品证明资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的技术要求;查验材料标记,确认主要结构件材料和主要零部件实际用材准确无误;查看主要机械零部件与机构的规格型号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外协件是否合同(协议)齐全并具备进厂检验(验证)记录。如制动器、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防坠落保护装置等需要提供型式试验合格证。

3、焊接质量的监督检验

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起重机械的机械性能与使用安全,务必高度重视焊接质量的监检。监检人员应审查制造单位的焊接工艺文件和焊接工艺评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检查焊接接头形式、尺寸和焊缝表面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查看主要受力结构件焊接点附近是否打有施焊焊工的代号钢印;在主要结构件焊接结束后应及时抽查施焊记录及自检员的自检记录,必要时可现场监检重要金属结构件焊接过程。如在监检中发现某台吊钩桥式起重机主梁箱内大、小筋板的焊接部位明显有施焊长度不够、焊高不足,夹杂、咬边、弧坑等缺陷,监检人员可拍照见证,并出具监检联络单,要求整改。

4、组装质量的监检

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的组装焊接是制造工艺的重要一环,如桥式起重机主梁、端梁的组装焊接不当将可能造成大车、小车啃轨或三条腿运行,直接影响到起重机的安全运行质量。监检人员应认真核查金属结构组装的自检记录,并尽量采用旁站检验或平行检验的方法进行控制;审查主要受力结构件拼装成型后的主要几何尺寸,核实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三、建议与总结

机械制图常见的技术要求篇10

【关键词】3D打印、选矿机械模型、应用前景

前言

我国大学矿物加工专业大约有30多所,选矿机械是该专业主要专业课,总体看来,多数矿物加工机械的课堂教学仍然延续过去的平面图的教学方式,学生听起来模糊,似懂非懂现象十分普遍,可见,选矿机械的实体模型教学非常必要[1]。另外,我国有选矿机械设计、研发和制造单位有千余家,每年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都举办各种各样的国际国内设备展览会,大型设备的展览占地大、运输成本高;在国外设备展览大都采用实体模型参展,可大大节约成本。因此,通过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选矿机械的制造中,打印出选矿机械模型在选矿机械教学和设备展览中都具有不错的应用前景。

1、3D打印原理和技术

3D打印技术是利用纸层叠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模型图通过打印机变成实物[2]。3D打印的主要技术包括:SLA立体光刻造型技术、FDM熔融沉积成型技术、3DP三维粉末粘接技术、SLS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LOM薄片材料叠加技术五种该技术,其在医疗、模具、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先期实体模型已得到成功应用,并且其应用领域正在快速拓宽[3-4]。

2、选矿机械实体模型的3D打印

为了更深入了解3D打印的工作原理,以及其与传统生产制造的区别,本文以活化振动给料机为例,讲述3D打印技术在选矿机械实体模型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点。

(1)运用三维绘图软件完成活化振动给料机模型的制作,如图1所示,支持三维绘图软件有很多,如:CATIA、UG、SolidWorks、Auto-CAD等软件,本文采用SolidWorks软件。

(2)将文件保存为STL格式,然后导入到打印机专用的Cura软件中,然后根据要求设置相关参数,如图2所示。

(3)切片软件中的文件修改好参数后生成Gcode代码,将其导入到3D打印机中完成打印,如图3所示。

(4)对3D打印后的模型去支撑架、修复、组装,最后完成成品,如图4所示。

3、选矿机械实体模型3D打印的应用

3.1在选矿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经调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选矿机械的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平面图教授方式,即教师以课堂授课的方式讲述一些选矿机械的用途、理论、原理等。这种传统的机械专业教学模式存在形式单一等问题,特别是选矿机械图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零件组合图形,抽象的二维投影视图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给机械制图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题。将选矿机械实体模型的3D打印运用与选矿机械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图形模型化,把机械设备带入到课堂,使得课堂情景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节省了脑海里从平面图到立体建模的非常耗时的过程,不仅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师生交流准确顺畅,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5-6]。

3.2在设备展览中的应用

我国有选矿机械设计、研发和制造单位有千余家,每年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都举办各种各样的国际国内设备展览会,全国各地的生产厂家把各自的产品运送到展览馆,在运输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运输成本很高,当大型设备的在展览馆中展示时候,由于其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大,在有限的展览馆的空间中只能展示有限的设备。将3D打印的选矿机械模型运用与矿山设备的展览中,可以节省在运输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同时,通过在走廊两侧用陈列模型和墙壁平面宣传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取代过去单一的文字平面媒体,并且展示更多的设备,使得企业在参加展览会的时候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为企业省钱、省力、省时。

4、结论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广泛的运用于多个领域,本文通过阐述3D打印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并将其应用于选矿机械,打印出选矿机械模型,以及分析了选矿机械模型的3D打印在选矿机械课程中和矿山设备展览中的应用效果,从中可以看出选矿机械模型的3D打印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杨三艳.浅谈3D打印技术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166-168.

[2]王博.浅谈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机电技术,2014,(5):158-160.

[3]黄烽坚3D打印技术应用前景展望与分析[J].2014,2(21):53-55.

[4]王聪聪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2014(4):23-28.

[5]付昱,篙丽萍.3D打印技术及其对机械教学的启迪[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1):101-110.

[6]潘爱琼,张辉.浅谈3D打印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