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十篇

时间:2023-12-22 17:53:39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篇1

血运重建加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殷林,邬波,宗丹,付东宁,关和宇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陈印明,王本龙,胡勇

2~5指掌指关节至近侧指间关节间动脉缺损的修复 邹书文,甘求恩

第3卷第3期A DIFFICUT FRACTURE UNDER ANY CIRCUMSTANCES答案

军事训练中应力性骨折76例分析 陈东风,黄建强,郑小飞,王俊,莫建勋,金炜东,牛玥

FK506加速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陈国奋,顾立强

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的基础和生物力学研究 肖进,冯宗权,原林

双侧股骨髌骨粉碎型骨折1例 朱兴仁,钱耀文,田永山,龚铁军,丁旭明,孙丽敏

无骨折脱位型胸脊髓损伤(附4例报告) 徐宝有,梁作双,王宝琛

后路椎管前方减压哈氏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廖平,杨日新,刘文庚

近端逆行穿针法治疗锁骨骨折 韩来春

前臂闭合性伸肌腱断裂的漏诊 林格生,徐煜,王蜀江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刘秉锐,邢玉霞,闫荣军,田培文

少年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曹飞,郝海群,孙振华,张福华,王华民,许国华

胫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坏死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丁旭明,朱兴仁,龚铁军,陈燕霞,孙丽敏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59例体会 舒迅,杨宜

改良切口取髂骨121例治疗体会 张维兵

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30例报告) 方均强,廖坚文,林冷

中西医防治骨筋膜室综合症 宋锡刚,张惠萍

应用网状小切口再植修复皮肤撕脱伤(附22例分析) 朱辉,周亚平,徐伟,李学则,邵礼武

中老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 叶福平

部分肱骨小头重建尺骨冠状突1例 赵刘军,崔勇,毛伟民

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覃昱,裴国献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结核1例 潘贵江,马祥山,包炳晨

骨盆倾斜型臀肌挛缩症 肖进,原林

特殊类型复杂髋臼后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王钢,汪群力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郭澄水,郑良国,韩国华,孔祥飞

骨盆骨折槽型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附31例临床分析 陈德满,苏继承,付伟,王天明,曲天义

带缝匠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髋臼骨缺损 徐栋华,张征宇,王靓洁

三维CT重建在骶髂关节脱位中的应用 曹向阳,张俊,陈可新,张智

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16例 刘敬梅,王传华,潘峰勋

第一届全国骨盆与髋臼骨折治疗新进展研讨会暨高级讲习班在广州举行

钢丝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5例报告 付秀利,季晓风,梨兆本

第七届全国人工关节学术会征文暨全国人工关节学习班通知

髋臼横形骨折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估 陆爱清,孙俊英,董天华,唐天驷

骨盆骨折的处理 梁国穗

脊柱内固定新技术新理论讲习班通知

三维CT在骨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王劲,张雪林,李树祥

髋臼骨折10例治疗体会 王宏修,宋兴杰,武爱民,刘帮超

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的手术治疗(附28例报告) 李卓球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姚士军,郭贺荣,周云飞,李勇

髋臼骨折的治疗 白玺先

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选择 罗志平,边子虎,杨立文,黄大江,饶海群,刘思海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24例报告 张俊

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郭澄水,陈维鹏,孙东升,蒋学金

介绍一种骨盆骨折新的分类方法 王钢,汪群力

移位性髋臼骨折之外科治疗 邱方遥,陈全木,罗惠熙

骨盆的解剖和生物力学 原林,高梁斌

髋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 原林,高梁斌

骨盆骨折与腰骶丛损伤 顾立强,王钢,裴国献

骨盆的开放复位和内固定 汪群力,王钢

髋臼骨折的内固定 张旭辉,王钢

骨盆骨折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孙永建,王钢

应用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贺长清,王利民,吴学建,陈聚伍

髂内动脉结扎治疗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骨盆骨折大出血 张奎,高劲谋,黄世龙

前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廖进民,刘铭,原林,谢元平,黄文华,李忠华,钟世镇

珊瑚羟基磷灰石的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王珂,裴国献,陈滨,金丹,魏宽海,任高宏

AO C3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方法研究的生物力学模型 朱立军,何柏康,吕维佳,梁佳利,周肇平

几丁糖-胶原止血海绵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 叶春婷,陈鸿辉,李斯明,邹海燕,梁佩红

筋膜条固定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二例 徐自强

曲尼司特对单纯周围神经损伤后抑制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 白跃宏,史桂秋,张龙海,时述山

膝关节半月板和韧带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 李绍林,张雪林,王钢,史占军,陈燕萍,成官迅

应力性骨折影像诊断 王林森,王植,王淑丽,蔡琳

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陈彤春,李智勇,严凤娇,徐伟,何翠环

亚洲创伤骨科学会十周年志庆2002年国际会议纪要 王秋根,吴剑宏

第二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及其进展 侯铁胜,陈语

血管新生因子及血管新生疗法在重建外科应用研究进展 潘朝晖,王成琪

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段骨折的初步体会 叶伟雄,陈鸿辉,梁伟国,陈瑞光,周子强,莫子丹,陈志光

动力髁部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吕夫新,仲崇昆,胡义明,李晓辉,高伟,刘涛

应用动力髋部螺钉加拉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李洪瀚,郑亚才,严康宁,柯顺忠

三种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徐云钦,冯水云,梁再跃,谭俊铭,陈才平,朱亚中,王朝阳,陈金富,冯炜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张秉文,中安秀,杨建业

单臂外固定支架配合跟骨牵引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林清泉,李懿,吴珊鹏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

第16届爱丁堡国际创伤学术会议见闻 郭刚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鲍琨,姜佩珠,于晓雯,陈东,马燕红,曾炳芳

拇短展肌肌力定量测定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作用 刘璠,H.Kirk Watson,Lois Carlson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陆晴友,王秋根,张秋林,唐昊,吴剑宏,王万宗

拇外展功能重建不同术式的比较 姬亚飞,杨克非,张友乐

复合性骨盆伤的早期失血及救治相关因素 田利华,刘谨文,高伟

解剖型钢板在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唐本森,向阳,尹培荣

胫骨平台骨折52例临床分析 李新志,郑之和,韩庆斌,黄晶

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李进,杨述华,杜靖远,邵增务,肖宝钧,杨操,许伟华,刘国辉

椎弓根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杨明连,王东,黄承,许猛子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治疗 张康乐,蔡国平,刘德昌,熊敏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 王洪,罗怀灿,杨述华,杜靖远,郑启新,朱通伯,孟春庆,刘勇

手外伤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 王利,朱小弟,李文庆,宫云霞,王文胜,陈传煌,邵明,盖炼炼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篇2

结实平坦的腹部、紧实挺拔的臀部,是每个女性都想要的。可你是否知道?这些相应部位的肌肉除了带给女人美丽外,还在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一妊娠和分娩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腹部越来越隆起,加上重力的因素,盆底及相应组织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如果你有结实的腹肌、盆底肌和臀部肌肉,在整个妊娠期,它们就会牢牢地保护住宝宝和你,一方面减少对宝宝的伤害,一方面也会让你减轻不少怀孕期的症状。在顺产时,这些肌肉将会协同发挥力量,加强产力,缩短产程,保证胎儿顺利娩出。剖宫产的话,这些组织在产后的修复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想增强你的腹部力量,可不是做仰卧起坐。在孕期,记住不可以做强烈的收缩腹部的动作,也不能压迫腹部,你可以改为其他的姿势,在动作幅度和强度上更为柔和。

1、仰卧在垫上,曲膝,双脚在膝盖下方稍向前,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图1)。腹式呼吸(关注自己的感受,不可过分用力呼吸),呼气时慢慢下背部,稍用力压向地面,让下背部尽量与地面靠近。保持在这个位置的同_时收紧腹肌和盆底肌肉5秒钟,此时自然呼吸。最后,呼气慢慢放松。这个动作加强下腹部和盆底的肌肉力量,柔软产道,可重复做5次。

2、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呼气时慢慢抬高臀部,直到感觉臀肌和骨盆的收紧,保持这个姿势5秒(图2)。腹式呼吸,同时也缩紧盆底肌肉,最后呼气放松。这个练习对臀肌、大腿肌和盆底肌都有益。

3、猫式,像猫一样双手和膝盖小腿着地,吸气时挺胸塌腰,手臂伸直,收紧会阴(图3)。呼气时慢慢弓起后背,松弛会阴(图4)。如此反复5次。

在猫式的准备姿势上,单腿着地,一定要注意保持平衡稳定(图5)。吸气时把另一条腿缓缓向后伸展,缩紧臀肌(图6),呼气时再缓缓收回。重复3~5次。换另一条腿,动作同上。此动作可舒缓紧张的背部,放松盆骨,锻炼臀肌。

4、PC肌练习,所谓PC肌,指的是小腹的耻骨部位向后到上方的尾骨之间的一组肌肉。它的韧性、张力和弹性对保证顺产、保护软组织、时增加和维持泌尿系统功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女性应该经常锻炼这个部位。

具体的练习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排尿时有意识地中断尿流。收缩,此时仔细体会收缩的肌肉就是PC肌。找到这种感觉后,躺着、坐着甚至任何时候都能练习,可快慢交替做,每天坚持练习100次。

以上的锻炼因人而异,如果你有习惯性流产史,建议最好在前三个月多休息,只做腹式呼吸即可。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篇3

[关键词] 疝;免钉合;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 补片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081-02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整个操作不进入腹腔,可具有补片不与腹腔脏器接触,最大限度的避免粘连、操作相对简单、学习曲线短等优点,有望成为腹腔镜疝修补的主要术式。为探讨免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该院于2011年8月―2013年4月总共进行成人免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153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进行153例成人免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其中男151例,女2例;斜疝143例,直疝9例,股疝1例。年龄21~82岁。全组病人均排除下腹部手术史及复发、嵌顿等情况后才采用n-TEP术式。

1.2 手术方法

该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者和助手均站于患侧对面。患者仰卧位,头高脚低,尖刀于脐窝下缘切一25 mm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纵向切开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后显露腹膜前间隙,用手指在此层面向下方钝性分离,再分别在脐与耻骨联合中上1/3、中下1/3处各穿刺5 mm、5 mm Trocar(套针),再自脐窝下缘孔穿刺置入11 mm直径Trocar,缝合切口避免漏气,于腹膜前建立人工气腹,调整腹内压不超过13 Kpa,随之置入腹腔镜摄像系统,腔镜直视下继续完成腹膜前间隙的分离,暴露疝囊后,先根据其与腹壁下动脉的解剖明确疝类型。游离疝囊,完成精索“腹壁化”,游离精索长度距离疝环口6~8 cm,显露“危险三角”、“疼痛三角”。如疝囊过大,可于疝囊颈部结扎后切断疝囊,远端疝囊旷置。腹膜前间隙分离范围向内超过耻骨联合内侧,向外达髋前上棘。如在分离过程中分破腹膜,使用3-0 Vicryl线缝闭腹膜破损,或用推结器结扎腹膜破孔。将15 cm×10~12 cm聚丙烯补片置入腹膜前,以疝环处为中心放置,将疝囊置于补片上方,以防复发。免钉合固定,确认补片放置平整、无卷曲后由下往上逐次退出Torcar,腔镜直视下放CO2气体,戳孔用3-0 Vicryl线缝合。

1.3 材料

补片选用15 cm×15 cm的泰科Surgipro Mesh平片,根据手术实际情况裁剪成15 cm×10~12 cm左右,四个角建成圆弧形。

1.4 术后处理

根据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严格限制预防性使用抗菌素治疗,使用沙袋压迫腹股沟术区12 h。

2 结果

手术时间30~100 min,术中出血5~20 mL,大部分患者在术后2 d出院,少部分在术后3 d出院,1例出现术后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治愈,术后7 d出院。8例术后皮下及阴囊气肿,均于术后6~48 h消退。血清肿5例,观察后自行吸收。术后疼痛5例,镇痛治疗后缓解。无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18个月,未见复发。

3 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是目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主流方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已被广泛接受为一种可选的术式。1992年McKernan[1]首先报道了TEP术式,被认为是一种最合理且值得推广的方法。该术式的原理是经腹膜前间隙,将补片至于腹膜外,覆盖整个耻骨肌孔,整个操作均在腹膜外进行,保持腹膜的完整性,避免了补片的腹腔内粘连及脏器损伤,其理论基础仍然是“无张力修补”,并符合工程力学原理。

在目前的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肌耻孔(MPO)的概念已成为手术的解剖依据。耻骨肌孔是一个位于下腹壁与骨盆相连水平的卵圆形裂孔:下界为骨盆的耻骨;上界是腹前外侧壁;外界由髂腰肌构成;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整个耻骨肌孔的后方仅由一层菲薄的腹横筋膜所覆盖。所有来自腹股沟区的疝(直疝、斜疝和股疝)均发生在耻骨肌孔这一薄弱区域内。当耻骨肌孔区域薄弱发生疝时,任何修补必须将MPO这个薄弱区修补,使用足够大的补片覆盖之,并与耻骨肌孔周边肌性或骨性结构产生粘连和同化,即可实现无张力疝修补。董建等测量国人尸体耻骨肌孔的平均面积为(19.5±3.7)cm2,左右两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耻骨肌孔大小与骨盆大小无相关性[2]。赵婉妮等[3]测量中国人活体耻骨肌孔的面积为(15.6±6.6)cm2 男(16.8±6.0)cm2,女性(8.0±5.3) cm2,最大为41.0 cm2,最小为3.3 cm2;上下内外四界的距离分别是(5.3±1.4)cm、(4.3±1.3)cm、(3.2±0.7)cm、(4.8±1.4)cm;高度为(5.7±1.9)cm,宽度为(5.6±1.2)cm。在实际操作中,该院采用15 cm×15 cm的泰科Surgipro Mesh平片,术中适当修剪,基本原则为补片不应

在早期TEP手术中,由于担心补片移位导致复发的可能,多数主张对植入的补片进行钉合,固定位置位于耻骨结节、腹壁下血管两侧,同时避免在髂耻束以下、危险三角之间钉合。但也有学者认为,不钉合补片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并不增加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Smith等[4]一项TAPP前瞻性研究发现,263例免钉合补片病人与273例钉合补片的病人比较,其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无区别。后来多位学者(Cody、Craig、戎祯祥)[5-7]等也取得了相同的结果。该院认为:在腹膜前间隙置入的补片,只要足以覆盖整个肌耻骨孔,即对疝的好发部位进行了修补,只要补片放置符合要求,将补片完全展平,使补片位于疝囊前方,防止疝囊穿入耻骨肌孔导致复发。腹膜、补片、腹壁呈“三明治”式结构,腹腔压力将补片夹于腹膜、腹壁之间,不易移位,并不需要固定也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因此,对于多数的患者在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时,采用足够大的补片进行n-TEP是可行的。

结合该院的手术经验,该院体会到n-TEP有以下优点:n-TEP手术时间较TEP手术要短;不需用钉枪,也不需医用胶水粘合固定,降低了手术成本;手术避免了钉合损伤神经、 血管的危险,减少了术后疼痛的风险。术中无需缝线固定,减少感染机会和缩短手术时间;所有操作均在腹膜外进行,对腹腔干扰极其轻微,术后恢复快。

在腹腔镜疝修补术式中, n-TEP术式与其他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 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无区别,具有解剖清晰、疗效确切、损伤小、恢复期短的特点,但n-TEP术式减少了手术耗材的使用,费用更低,操作更为简单易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McKernan JB, LawsHL. Laparoscopic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s using a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 approach[J]. Surg Endosc,1993,7(1):26-28.

[2] 董建,许世吾,吴刚,等. 国人耻骨肌孔和腹膜前间隙的应用解剖研究[J].上海医学,2010,33(9):845-848.

[3] 赵婉妮. 中国人活体耻骨肌孔形态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 Smith AI, Royston CM, Sedman PC. Stapled and nonstapled 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TAPP) inguinal hernia repair.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 Surg Endosc,1999,13(8):804-806.

[5] Koch CA, Greenlee SM, Larson DR, et al.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of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fixation versus no fixation of mesh[J]. JSLS, 2006,10(4):457-460.

[6] Taylor C, Layani L, Liew V, et al.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without mesh fixation, early results of a larg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 Surg Endosc,2008,22(3):757-762.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篇4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的重建仍是骨科的一大难题,存在很多争议。目前肿瘤切除后重建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优缺点。旷置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引起的创伤相对较小,但手术后功能较差。人工假体在恢复骨盆环的解剖连续性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存在远期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人工假体可提供更大的机械稳定性、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质及更强的锚着力,有望在骨盆重建中取得更好的结果。该文就旷置术、关节融合术、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等重建方法及其治疗中的若干问题作一综述。

髋臼周围肿瘤包括各种原发恶性肿瘤、转移癌和侵袭性较强的良性肿瘤,如骨巨细胞瘤,外科切除是骨盆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现在已能对前者进行广泛性或根治性的外科切除,对后两者进行广泛与临界性切除和刮除[1]。骨盆肿瘤的广泛切除通常会造成较大的骨缺损,使骨盆的连续性中断,并损失周围的部分软组织,需要对缺损的骨盆进行重建。术者经验,患者情况不同使得重建手段各异,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哪种重建方法最佳。常用的重建方法有旷置术、髋关节移位术、骨融合术、结构性异体自体骨移植、人工假体及人工假体复合异体骨移植。本文对主要的重建技术进行了回顾、总结。

1旷置术

1978年Steel等首次报告了5例髋臼周围软骨肉瘤行部分或全部半骨盆切除术,手术时将股骨头旷置,使其与髂骨残端形成假关节,利用周围软组织张力稳定股骨头,形成一个连枷髋。术后患者内收、外展、屈曲、伸直,甚至下蹲髋部均有较满意的活动度。但髋关节稳定性差,下肢短缩畸形明显。由于此法操作简单,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对于单纯累及髋臼的肿瘤,尤其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或年龄较大、一般情况较差者,可采取肿瘤切除股骨头旷置术。另外当骨盆肿瘤侵及范围较大致臀部肌肉切除较广时,人工关节重建后功能较差者,旷置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可首先考虑。

2髋关节移位术

髋关节移位术是在旷置术基础上采用人工材料重建髋关节囊限制股骨头活动范围以提高股骨头早期稳定性的一种方法。Hoffmann C[2]对骨盆髋臼区域肿瘤不同重建方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髋关节移位术由于重建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功能评分及满意度优于其他的重建方式。

3简单骨融合术

包括耻股、髂股、坐股和骶股融合术,其中髂股、坐股融合术应用较多。Enneking对II型骨盆肿瘤切除后采用股骨颈与髂骨残端之间融合。如果髋臼和股骨大转子区同时被切除,则采用股骨残端与坐骨结节间融合。此术简单易行、稳定性好,但失去了关节的活动度。此外,这种方法有较高的不愈合、疲劳骨折和感染的发生率。简单骨融合术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下肢短缩,尤其是骶股与髂股融合,植骨加融合术[3,4]可解决下肢短缩问题,但增加手术复杂程度和不愈合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坐股融合,耻股融合的总成功率仅有50%,一旦融合失败,效果相当差。据O’Connor[5]报道,7例髂股一骶股融合的病例中5例融合,2例形成稳定的假关节;髂股融合的14例患者中,仅6例融合,4例形成稳定的假关节,4例失败。另外由于需要长时间的固定制动,融合术功能恢复的时间较长。

4腓骨移植骨盆环闭合融合术

简单骨融合术的缺陷在于骨盆环没有得以闭合,特别是坐股融合没有恢复骨盆正常应力传导功能,所以发生不融合的几率较大。为了能恢复骨盆正常的应力传导功能,提高骨融合的几率,有作者提出了腓骨移植骨盆环闭合融合的重建方式。Nagoya等[6]报告了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重建骨盆环和进行髂股、坐股、骶股融合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带血管的骨移植保存了移植骨的活性,骨修复和骨组织长入移植骨的时间较短,但手术时间较长,血管分离和吻合也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此外还可有供区的并发症。

5同种异体或自体灭活半骨盆置换术

同种异体骨盆置换,较人工半骨盆更符合人体生理要求;避免全髋置换,既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又保留了股骨头。但异体骨盆移植的材料来源困难,重建后有排异反应、异体骨被吸收、感染、骨折等较多并发症[7~9]。使用瘤骨壳灭活再植有大小,外形合适,无排异反应,愈合后能达到生物固定的效果。如瘤骨骨质好,破坏少,效果尚好;如瘤骨破坏广泛,再植骨壳少且骨质不坚硬,单凭骨水泥加固的重建髋臼,极易出现重建骨盆移位和塌陷,造成重建失败[1]。再植骨盆的血运复生与爬行替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功能恢复的时间亦较长。

6假体重建术

61马鞍假体重建

马鞍形假体最初是Nieder等为全髋关节成形术后翻修造成巨大骨缺损无法修复而设计的。1983年,Meulemeester首次用于骨盆肿瘤,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术中灵活调整假体长度以纠正下肢不等长,早期无痛负重等优点。以后Nieder,Aboulafia等[6、10],又相继报道了马鞍式假体在髋臼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应用,认为效果良好。目前报告一些马鞍形假体置换的病例[11~14],均取得一定效果,但术后并发症较高,主要是脱位和深部感染。鞍形假体置换在增加髋部的稳定、避免肢体短缩和改善步态等方面确有其优点,故对于生存期有限,切除后保留有足够的坐骨大孔后份髂骨,能保留外展肌、骼腰肌的患者,可考虑行马鞍形假体置换[13]。但马鞍形假体较其他类型假体相比功能还是较差。这种假体固定较不稳定,容易脱位。对老年、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髂腰肌和内收肌麻痹者,应视为鞍形假体置换的禁忌证。

62定制半骨盆假体重建

目前骨盆假体的种类很多,大多数为定制的金属假体。定制人工关节的大小形状不容易与切除的肿瘤范围相适应,往往术中安装困难。近年来出现了可调式或称组合式人工半骨盆,该假体有非特制的组件,可以根据病灶切除后的缺损大小现场组装,便于安装。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可以为髋臼肿瘤的恰当切除、匹配髋臼假体的个体化制作及骨盆的良好重建提供准确参数,从而方便操作,简化手术,减小创伤,有望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15]。人工半骨盆置换早期可达到坚强的固定,满足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早期负重要求,但远期常有疲劳断裂、松动及感染发生[16~19]。金属疲劳断裂是设计和应力问题所致,这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得以完善。骨一假体界面的松动可以通过低应力关节设计而减少,但目前人工半骨盆假体应用问题还是很多。Bruns等[20]评价了15例人工关节置换病例的术后功能,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恢复了骨盆环的解剖连续性,肢体长度和外形较满意,提供了一定的髋关节功能,但是术后并发症多,感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故使用人工关节置换的骨盆重建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建议对患有髋臼周围原发性低度恶性肿瘤,能保留部分髂骨及耻坐骨,对于功能要求相对较高,具有经济条件的,排除具有感染高危倾向(吸烟、糖尿病、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长期服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以及需放疗)的患者,可首先考虑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63复合假体重建

复合假体重建术是指半骨盆切除以后,采用异体骨移植或异体半骨盆移植,联合普通的人工髋关节置换。该方法恢复了骨盆的应力传导并保留了髋关节功能,其早期的功能应当是比较好的。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移植骨方便成型易于与残存骨盆匹配。Christian等[21]报道了18例复合假体重建病例,5例发生假体固定失败,3例发生骨不愈合。成功的病例功能较好,MSTS评分较高,病人不需扶拐即可行走。复合假体重建术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是异体骨移植的问题,容易感染及发生排异反应,异体骨爬行替代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骨折,异体骨与宿主骨之间的界面容易产生骨不愈合;另一方面是假体与异体骨常用骨水泥固定外加钉板固定,随着负重增加,有断裂、松动的可能性。复合假体重建术另外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像人工假体重建那样进行早期负重。

现在问题是重建手术的临床适应证是什么?各种重建方法的选择及其预期的手术效果如何?这需要对各种重建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由于重建手术的历史不是很长及该手术的复杂性,加上相关文献尚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有很多评价重建方法的文献,但主要为涉及并发症及术后功能评分,且一般病例较少,重建方法杂多,各种方法横向比较困难,目前对各种重建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还存在很多困难,现在尚无一套标准的重建方案可供选择。

总之,髋臼肿瘤切除后重建方法选择尚有争议。需对术者经验、患者病情、经济基础及患者对术后效果的期望进行综合考虑以选择重建方案。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采用旷置、融合等方法重建具有手术简单,远期结果较理想等优点。用人工假体重建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假体设计问题,假体固定很困难,术后短期失败率高,手术时间延长及植入大块异物导致感染机会明显增加及价格昂贵等,因此限制了人工假体重建的推广和应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人工假体有望在骨盆重建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徐万鹏,朱伟,王保仓,等用特制人工骨盆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J]中国骨肿瘤病学,2004,3:197-199

[2]Hoffmann C,Gosheger G,Gebert C,et alFunctional results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treatment of pelvic sarcomas involving the acetabulum[J]Bone Joint Surg Am,2006,88:575-582

[3]Satoshi N,Masamuchi U,Takuro W,et alReconstruction and limb salvage using a free vascularised fibular graft for periacetabular malignant bone tumours[J]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0,82:1121-1129

[4]Ufuk A,Selcuk A,Onur T,et alA new autogenous graft choice in pelvic reconstructions:free vascularize drib [J]Arch orhop Trauma Surg,2006,126:57-62

[5]O’Connor MIMalignant pelvic tumors:limb-sparing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J]Semin Surg Oncol,1997,13:49-54

[6]Mayil V,Natarajan JC,Bose V,et alThe Saddle prosthesis inperiacetabular tumours[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SICOT),2001,25:107-109

[7]Gordon PB,Catherine EM,Jay SW,et alOutcome in tow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llograft-prosthetic reconstruction of pelvic tumor defect[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2005,438:30-35

[8]BelI RS, Davis AM, Wunder JS, et al Allograft reconstruction of the acetabulum after resection of stage- Ⅱ B sarcoma[J]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1997,11:1663-1668

[9]Yukihiro Y, Shunzo O, Henry JM Hemipelvic allograft reconstruction after periacetabular bone tumor resection[J] J Orthop Sci,2000,5:198-204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篇5

子宫全切除术是妇产科最常见手术,目前在美国因为恶性或可疑恶性的疾病,每年施行的子宫切除术超过60 万,30%的女性在60岁前做过子宫切除术。盆底功能障碍是子宫全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且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中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保证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关键词:子宫全切术;盆底功能障碍;妇产科

【中图分类号】

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37-0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也被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1]。PFD常见于中老年妇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中将对PFD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分型与表现

PFD的临床类型主要有: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epses,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和产后障碍等[2]。临床表现以下腹坠胀感、慢性盆腔疼痛、排便障碍、阴道穹隆脱垂及性生活障碍等,其中排便功能障碍与性生活障碍对患者的影响最大。

1.1 排便功能障碍:

人类正常的排便、排尿及是由神经与盆腔神经共同支配,子宫全切除术中会对肌肉、结缔组织及血管神经造成损伤,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盆腔解剖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当腹压升高时,压力不能传导不均匀就会导致尿失禁及排便障碍的出现[3]。另外,由于直肠移位、直肠自主性神经支配功能障碍,都会导致便秘的出现,而且长期便秘还造成盆腔器官脱垂。

1.2 性生活障碍:

子宫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参与调节局部及全身生理过程,由子宫动脉供给卵巢的血液占全部血供的50~7O%,通过刺激雌激素分泌以达到舒张血管,改善阴道、和尿道的动脉供血,调节女性并与卵巢内分泌保持精确而细微的动态平衡。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破坏这种动态平衡,而且手术会切断子宫动脉,使卵巢血供减少,直接影响卵巢功能。全子宫切除术中会切断腹下神经丛血管和神经,会造成阴道缩短,残端相对宽浅,阴道分泌物少,不能有效阴道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研究显示[4],子宫全切除术对患者性生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解剖学上,子宫缺失、恐惧、不适感以及盆底结构改变等变化都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导致下降。

2 子宫全切除术与PFD

女性盆底的主要器官有:尿道、膀胱、子宫、阴道和直肠,这些器官均由盆底韧带、肌肉和筋膜组成的肌性弹力系统相互协调、支撑,自身缺乏固有形态和强度。

骨盆神经丛是盆腔器官与肌肉自主神经的主要来源,该神经丛位于骨盆深部盆腔脏器两侧,由腹下神经(交感神经T10~L2)与骨盆神经(副交感神经S2~4)[5]经以及一些运动感觉神经共同组成,其核心功能是协调膀胱与肠管肌肉的正常收缩与舒张。腹下神经丛位于直肠侧隙,附着于盆腔器官表面,伴随着侧盆壁的血管及淋巴管,部分神经进入子宫体和宫颈。行子宫全切除术时,会切断圆韧带、子宫阔韧带(包括卵巢固有韧带,打开膀胱腹膜反折腹膜)骶韧带、子宫血管及主韧带,在阴道穹隆处环切阴道;子宫切除术操作造成的结缔组织、筋膜、肌肉和韧带等盆底支持结构异常、神经组织损伤、血管营养障碍等,破坏骨盆底解剖结构与盆腔自主神经,影响盆底其他器官功能。在盆底组织中,对阴道和子宫解剖位置起支持作用的主要是宫骶韧带、主韧带和肛提肌,肛提肌在盆底组织中起主要支撑作用。因此,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最主要的影响体现在膀胱功能,紊乱,结、直肠功能及障碍中[6]。

3 PFD的治疗现状

3.1 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中针对PFD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是指盆底康复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有Le Fort阴道封闭术、manchester手术等。关于手术治疗PFD的报道称[7],手术治疗具有以下缺陷:(1)医疗费用较高,患者经济负担过重;(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报道称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其中0.6%为泌尿系感染;膀胱颈筋膜吊带术后排尿因难的发生率为10.8%,长期尿管导尿率为1.5%-7.8%;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的短期排尿困难发生率为4.3%[8]。

近期有大量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医疗设备与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PFD手术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如超声刀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对盆底血管、神经系统的损伤;侧对侧缝合阴道断端可以使两侧主韧带靠近形成桥状结构,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相应缩短圆韧带及骶韧带,使之形成较坚固的盆底中心腱,可加强主韧带、宫骶韧带修复,防止脱垂。另外,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以及施术者的手术经验等因素都会对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存在一定影响,对于已经确诊为PFD的患者,治疗原则应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对于民出现轻度脱垂但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例要先行保守治疗,如果手术治疗无效可考虑给予手术治疗。

3.2 保守治疗: 盆底康复治疗(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PFR)是PFD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指在理论指导下对盆底支持结构进行训练、及功能加强恢复,主要包括: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盆底肌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法等。(1)盆底康复法以凯格尔锻炼(kegel exercise)为著称,最早应用于l9世纪40年代,是指有意识地对耻骨-尾骨肌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以增加尿道、阴道及的阻力,增强尿控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高阴道“吞噬”力度,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因此也被称为“爱肌锻炼”。(2)膀胱训练(bladder dril1)是指导患者学会自主抑制尿意延迟排尿(如交叉双腿并缩夹),在训练中要记录饮水与排尿时间,以期达到2.5~3h排尿1次[9]。(3)生物反馈法是通过仪器测量阴道压力和收集肌电信号,通过声音和(或)视图进行反馈,从而指导盆底肌肉的运动及感觉协调功能。盆底肌电刺激是通过间歇式电流刺激盆底肌肉群,以增强其强度和功能。

盆底康复医学中汇集了基础学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消化科、神经科、心理科、康复科等专业内容,近年来,我国在盆底组织病生理学、盆腹动力学及盆底电生理学等方面关于女性PFD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开展个性化盆底康复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临床中针对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血液循环、性器官功能恢复等方面有有明显效果。大量临床研究证实[10],盆底康复治疗会有效修复盆底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性器官功能恢复等功能,已经成为防治PFD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手段。要注意的是,避免术中对盆底神经组织的损伤,术前严格手术适应证,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借助超声刀、对侧缝合等现代化设备与技术减轻对血管、神经的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盆底结构与功能。

参考文献

[1] Luo X. To affect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by pregnancy and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J].Chin J Obstet Gynecol Pediatr(Electron Ed),2008,4(2):4-8.

[2] 罗新.妊娠和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4(2):4-8.

[3] Jeanette SB, George S, et al . Hysterectomy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a systematic review[J].The Lancet,2008,356:535-539.

[4] 罗新,董晓梅.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危险性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7,3(4):205-208.

[5] 李玉芳,郭端英,魏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肛提肌超微结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2):15-18.

[6] 宋岩峰.盆底功能及功能障碍与腹盆腔生物动力学[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24(8):565-567.

[7] Luo X. To affect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by pregnancy and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Chin J Obstet Gynecol Pediatr(Electron Ed),2008,4(2):4-8.

[8] 李玉芳,郭端英,魏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肛提肌超微结构研究.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2):15-18.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篇6

【关键词】肛管直肠外伤;诊断;治疗

直肠肛管损伤并不多见,其发生率约占腹部外伤的0.5%~5.5%[1], 常发生误诊和漏诊。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甚至死亡。对我院收治的l8例直肠肛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9~70岁,平均44.2岁;损伤位于反折腹膜以下12例,反折以上4例,贯穿反折上下2例;14例为单纯性直肠损伤,5例伴有其他器官损伤,其中合并骨盆骨折2例,尿道损伤1例,膀胱破裂1例,阴道损伤1例。损伤原因:18例均为外伤所致。其中异物刺伤11例,刀刺伤2例,车祸伤4例,房屋倒塌1例。

1.2 治疗方法 18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12例行单纯直肠及修补引流术。硬麻或局麻后扩肛,如有括约肌撕裂则小心扩肛或不扩肛,以免肛管直肠环断裂,放置扩肛器用纱条填塞创口以上肠管,探查伤情后,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用4号线间断缝合修补肌层,再用2/0 Dexon线间断缝合黏膜层,取出肛管内纱条,有括约肌损伤者修补括约肌。分开肛尾韧带,将引流管放置到骶前间隙,术后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5~7 d,引流管一般在48 h内拔除。6例行直肠及修补术加暂时乙状结肠造口术,结肠造12一般于3个月后还纳。合并阴道损伤者同时行尿道补术或膀胱修补术或膀胱造瘘或阴道修补术。

2 结果

18例经及时的手术及术后处理而治愈出院,4例出现并发症,盆腔感染1例,肛周感染2例,外伤性狭窄1例,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直肠的解剖生理特点:①局部血液循环丰富,直肠上动脉与直肠下动脉之间有交通支,直肠上静脉丛与直肠下静脉丛之间有吻合支,骶骨前有骶前静脉丛,故损伤后出血较多;②直肠是细菌聚集处,损伤后易引起肛周感染、肛周脓肿甚至肛瘘;③易同时损伤邻近器官,引起直肠尿道痿、直肠阴道痿。

外伤性直肠损伤的特点 尖锐物体刺伤多为单纯伤,在刺入物较长时,常贯通直肠、阴道,甚至刺入腹腔。车祸、坠落伤多为复合伤,常合并颅脑损伤、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尿道断裂、四肢骨折等。

直肠损伤应早期行手术治疗,防止腹膜炎或腹膜外间隙感染,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早期清创修补破损,有效引流及粪液转流是直肠损伤处理的基本原则[2]。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肠损伤应尽早剖腹探查,修补破损。单纯的较轻的肠壁损伤或肠道经充分准备的医源性直肠损伤,腹腔污染不严重以及损伤时间在4~6 h以内者,及时发现后修补肠壁,腹腔冲洗加骶前间隙充分引流,可不必行结肠造口。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行粪便转流。①损伤时间>6 h;②直肠损伤严重(肠管裂伤超过其周径的50%1;③腹腔污染严重;④合并有严重腹内其他脏器伤;⑤合并有骨盆骨折或膀胱、尿道、阴道损伤;⑥年龄>60岁,全身情况较差者(伴有营养不良、糖尿病等疾病);⑦伴有休克者。主要手术方式为直肠创口清创修补,乙状结肠造口,造口远端肠管抗生素冲洗及骶前间隙引流。若中下段直肠严重损伤,可行损伤肠段切除,做Hartmann手术。

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损伤 尽可能在充分麻醉和扩肛的情况下,修补直肠破口,以便局部止血和减轻直肠周围间隙的污染。损伤距6 cm以上者,因解剖困难,手术创伤大,不必勉强修补,但直肠周围间隙引流一定要通畅,另加近端结肠造口。合并周围脏器损伤时,应同时修补损伤脏器,修补后常规行直肠周围间隙引流术。

参考文献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篇7

关键词:骨盆骨折;手术;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68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54-02

临床多发性损伤中,骨盆骨折比较多发和常见,护理干预是手术治疗中的关键环节。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男64例,女16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8.9±2.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3例,交通意外伤40例,挤压伤12例,其它5例。合并后腹膜血肿4例,尿道损伤6例,肾挫伤1例,肝破裂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为单纯骨盆骨折无合并伤时均为稳定性骨折类型,行牵引、外固定或卧床休息治疗。空腔或实质脏器破裂出血者行剖腹探查术,患者为失血性休克者积极行抗休克治疗。依据病情对颅脑创伤的患者行保守治疗或开颅手术对血块进行清除。血气胸行肋骨外固定治疗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心理护理:患者创伤均为突然发生,意外事件使身心均承受着较大痛苦,加之对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的担心,表现为恐惧、紧张、烦躁、焦虑等负性心理。同时因创伤疼痛、需由他人照顾生活起居,担心给家属造成负担,并背负高昂的医疗费用,易出现自责、沉默不语等不良情绪。临床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对其合理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就创伤的基本知识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目的、远期效果行简要介绍,讲解疼痛原因及缓解疼痛的方法,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全程。

1.2.2静脉通道建立:患者从创伤入院致手术时均有程度不等的失血性休克表现,如肢体湿冷、少尿、口唇、黏膜苍白等。入院即密切心电监护,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迅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输液通道。患者呈较重的休克症状时,行深静脉穿刺输液,穿刺部位通常选择锁骨下静脉。因骨盆骨折极易造成血管损伤,故输液时通常不选择下肢静脉,尽量将两条上肢输液通道于同侧肢体建立,以方便另一肢体监测生命体征。立即作血型、血常规检查,申请同型血输血,立即血气分析、生化检查,为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补液提供参考依据。补液时需依据补液原则,即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

1.2.3呼吸道护理:入院后即行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并增加氧弥散量,协助患者取肢高头低,以对休克状态进行纠正。加强对气道的护理,患者气道因其它原因阻塞或患者无自主呼吸时,需将气道内呕吐物和异物及时清除,行气管切开术或气管内插管,建立人工呼吸通道。在成功置管后,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将痰吸除,对患者呼吸时胸部起伏运动有无异常进行观察,排除因气胸、肋骨骨折等原因导致的胸廓反常活动,降低患者死亡率。血气胸患者在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对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需加强保持,对引流液的流量变化、色泽、性质作好观察,发现并立即处理异常。

1.2.4并发伤处理:患者有腹肌刺激症、腹胀、腹痛症状时,可行腹腔穿刺进行诊断,若抽出物为混浊的液体,则提示胃肠道损伤;若抽出液为不凝血性液,提示有可能发生肝脾破裂;若有尿液抽出,提示膀胱有损伤发生。临床需对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依据病情需要可重复进行,若加重需转科手术治疗。患者有怀疑尿道、膀胱损伤给予导尿,对休克的程度、液体的出量、膀胱尿道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解。

1.2.5与牵引护理:治疗时需避免骨折再发生移位,可靠的牵引及合适的可减少再出血、减轻疼痛,利于休克纠正,同时利于骨折周围软组织修复。在术前术后依据病情,实施骨盆固定带外固定,股骨髁上骨牵引或骨盆悬吊牵引。指导患者在移动时与密切配合操作者,平衡翻身或平行移动,避免对进行更改和随意搬动。

1.2.6并发症观察及预防。泌尿系感染:患者多行尿管留置,因时间较长,尿路极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需每日对会和尿道口清洁2-3次,每日更换引流袋,为防止尿液倒流,尿袋需低于尿道放置。尿管留置超过3w者,膀胱需用呋喃西林冲洗,1次/d。定期做尿细菌培养和尿常规检查,对尿液的量、性质、色泽进行观察。骶尾部压疮预防: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骶尾部因常保持仰卧位易形成压疮,故需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干燥、柔软、清洁。患者行股骨髁牵引时,指导健侧下肢行屈髋活动,将臀部在无痛的情况下抬离床面,行皮肤按摩,并充分供给营养物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因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防止足下垂发生。以主动运动的功能锻炼为主,辅以被动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肺部感染:长期卧床使坠积性肺炎有较高发生率,故需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咳嗽,建议取侧卧位,或抬高上身,必要时可行雾化吸入或叩背,协助排痰,对肺部感染行有效预防[1]。便秘:患者因骨折刺激植物神经功能易出现紊乱,加之肠蠕动因卧床时间过久而功能降低,便秘极易发生,故需指导患者多饮水、少食多餐、多吃富含纤维食物、水果蔬菜,必要时可用开塞露或缓泻剂对便秘者通便。腹膜后血肿:骨盆肌肉较多,属松质骨,血流较为丰富,骨折后易导致内出血发生,甚至撕破髂内动静脉分支导致腹膜后大出血,若不及时救治会危及患者生命,故需加强腹部观察,若患者出现血压降低、腹肌紧张、肠鸣音消失等临床症状时,需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措施处理。

1.2.7肢体康复护理:患者因制动、卧床时间较长,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粘连、活动障碍,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加强肌肉的等张锻炼、加强关节屈伸运动,行健侧肢体活动,通过有效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康复进程。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篇8

关键词:PROLIFT 盆腔器官脱垂(POP) 盆底重建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94-01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盆腔脏器失去了盆底支撑发生脱垂移位引起的一组常见妇科疾病。POP手术治疗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随着人口老龄化,POP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全盆底重建的代表术是PROLIFT全盆悬吊重建术,我院自2010年10月开展了该手术,近期疗效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抚顺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33例,年龄48-73岁,产次2-8次,术前评估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POP-Q法,Ⅲ期及Ⅳ期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共32例。其中盆底重建组15例,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组17例。两种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内诊检查、阴式彩超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做好充分肠道准备及阴道消毒冲洗,组织磨损溃疡改变者可用京万红软膏局部涂抹,绝经患者予以倍美力软膏局部涂抹以增加阴道粘膜弹性。

1.2.2 手术方式。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及前后壁修补手术步骤患者硬膜外或双阻滞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先行阴式子宫全切,之后切开阴道前壁,剥离后荷包或褥式缝合膀胱筋膜,将膀胱筋膜有效重叠,切除多余阴道黏膜后缝合,切开阴道后壁,荷包或褥式缝合直肠筋膜,缩小膨出的部位,在阴道下1/3处缝合肛提肌2~3针,切除多余阴道黏膜后缝合。

1.2.3 PROLIFT全盆底修复术[1]。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GYNECARE PROLIFT盆底修补系统及经阴手术器械。采用定位导航性穿刺方法置入大悬吊补片,经闭孔路径使网带穿过前盆腔耻骨宫颈韧带,中盆腔盆筋膜腱弓,经臀肌路径使网带穿过后盆腔骶棘韧带,从而将脱垂的阴道和盆腔器官整个托起,达到损伤结构的解剖性修复。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消毒术野皮肤和阴道,铺单,导尿,组织钳提起阴道前壁黏膜,注入止血水于阴道黏膜下,距尿道口2cm开始于中线纵行切开阴道黏膜,向两侧分离阴道膀胱间隙至坐骨棘,4号丝线2个同心圆缝合膀胱筋膜,折叠上推膀胱,于尿道口水平外4cm作皮肤小切口,弧形穿刺锥从切口进入,穿入闭孔自阴道旁间隙出锥,撤穿刺锥置入导丝,将Prolift网带自中区剪断,前片两个网带分别向两个穿刺孔引出,于上切口下方2cm处切开皮肤一小口,用穿刺锥沿此皮肤切口向闭孔下缘穿刺于坐骨棘下方穿出,再将穿刺锥转向阴道内,将穿刺锥牵引出,使网带贴于膀胱下方,调节松紧适当,剪除多余阴道黏膜,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壁黏膜。组织钳夹会阴后联合两侧处女膜缘,阴道直肠间隙打水垫,电刀纵行切开阴道黏膜向两侧分离触及坐骨棘,4号丝线同心圆缝合直肠筋膜折叠直肠,于两侧距外3cm处作小切口,弧状穿刺锥自皮肤切口穿入后向坐骨棘方向深入,在坐骨棘下方1cm向内侧穿刺,经骶棘韧带向阴道直肠间隙穿出锥,撤穿刺锥,置入导丝,将后壁网带平铺置入直肠前,导丝拉出网带后固定,调整松紧至适当,剪除多余后壁黏膜,1-0可吸收线缝合阴道后壁。

1.3 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PROLIFT全盆重建组:手术时间50~75min,平均为(66.5±17.5)min;术中出血量40~140ml,平均为(72.5±27.5)ml;尿管留置时间4~6天,平均(4.5±1.2)天。术后住院天数5~8天,平均为(6.4±1.5)天。所有患者穿刺顺利,未见血肿、血管和脏器损伤,术后未发现切口感染及尿潴留。可随诊患者6个月内无复发。

阴式子宫切除前后壁修补组:手术时间89~145min,平均为(108.4±17.8)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平均为(160.5±65.5)ml;尿管留置时间4~6天,平均(4.6±1.3)天。住院天数6~9天,平均为(8.4±1.4)天。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见血肿、血管和脏器损伤,术后未发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拔尿管后排尿困难,予处置后恢复。可随诊患者6个月内1例出现引道前壁脱垂。

盆底重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管留置时间重建组也短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手术是以切除脱垂的器官达到治疗目的,而随着对盆底解剖认识水平的提高,手术器械的改进,盆底重建外科学渐渐发展起来,基于这一理念,2004年,法国Berrocal等首次报道应用Prolift全盆底重建系统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建立在整体理论的基础上的新的盆底重建手术理念,要求治疗要用解剖的恢复达到功能的恢复,降低复发,并且微创。经我们分析,盆底重建手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时间与传统手术相比都有明显区别。

总之,虽然盆底重建手术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手术方式和材料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治疗效果也较前明显的提高,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短期疗效肯定。但各种并发症仍时有发生,还需要相关学科的相互协作、不断努力,对于其长期疗效仍需要大样本资料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建立长期随访信息.这样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进一步降低术并发症。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篇9

【关键词】骨盆骨折;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36-02

骨盆是身体骨骼系统的枢纽,是下肢负重的支撑点。不稳定骨盆骨折包括旋转及垂直不稳定。在挽救危急生命及内脏损伤以及失血性休克等合并伤的前提下,随着对骨盆骨折的解剖生理、生物力学和内外固定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随访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一、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手术指征

骨盆骨折稳定性的判断是指导骨盆骨折治疗方法的基础。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指征: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折;骨盆环骨折合并骸臼骨折移位;耻骨联合分离大于2.5cm;单纯骸骼后韧带损伤;骨盆严重内旋畸形导致下肢外旋功能丧失;骨盆严重外旋畸形导致下肢内旋功能丧失者;无会阴污染的开放性后部损伤等。骨盆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骨折的类型可因损伤机制的不同,可以是复杂多样的。临床上因根据具体情况,以判定骨盆的稳定性为原则,把握手术指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二、术前准备

重度骨盆骨折常合并内脏损伤以及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首先要重视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判断,快速扩充血容量,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存在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尽量减少搬动,待患者病情稳定的同时进行充分的骨盆骨折分析,术前设计,以及复位固定器械的准备。

1,术前合并伤的处理

①首先判断是否合并有内脏及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这是抢救生命的关键。②严重骨盆骨折应常规导尿,一方面患者骨盆骨折后卧床后,另一方面有利于观察尿量变化,为计算出入量,判断休克提供依据;合并有尿道损伤者,必要时可先维持功能(如造屡)后二期手术,③骨盆大出血的处理:应足量输血,充分扩容,骨盆制动。④注意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处理:注意双下肢的临床表现,力争早期诊断,尽快手术挽救肢体。⑤骨盆骨折的处理:在抢救生命的前提下,尽早骨折复位,尽可能减少后遗症。

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应严格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全肢体第二”的原则,对骨折可先采取急诊外固定、牵引等保守治疗,可暂时稳定病情,控制出血,同时积极处理并发症,为手术做好准备。这对提高疗效及抢救成功率,减少和延迟并发症的发生都有重要意义。

2,骨盆骨折手术时机的安排。过早手术主要为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过晚手术复位的难度明显加大,导致相当一部分病例复位不足。影像学检查是判断稳定性的依据。

三、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病人可早期活动及负重行走。骨盆骨折内固定方式有多种,临床上最大限度地恢复骨盆环结构,尤其是后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是内固定治疗的主要目标。

1,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

骨盆前环损伤内固定方法有:重建钢板固定;耻骨空心螺钉固定。前环的切开复位固定可根据骨折或脱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耻骨上下支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可行长的重建钢板固定,能有效控制旋转移位。

骨盆后环对于骸骼关节骨折脱位和骸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有很多:骸骨棒固定,其手术简单、创伤小。但过度加压易损伤骸神经,骸骨棒本身没有复位作用,且骸骨棒的固定强度不如骸骼关节的松质骨螺钉,已较少被应用。骸骼关节空心螺钉的固定,用松质骨螺钉从患侧的骼后上棘经骼骼关节固定到正常的骸骨体上,该方法经临床证实固定较为有效。

骨盆前路钢板内固定骸骼关节,具有以下优点:可以避免经后路所引起的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并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可在同一手术、一个手术视野同时完成骨盆前、后环固定,

可分离出足够空间放置2块重建钢板确保固定牢靠;前路固定骼骼关节,只需推开骼骨内板附着的肌肉即可暴露骼骼关节,在直视下完成复位固定,可以清楚地看到和保护毗邻的神经血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前方入路避免了骼骼关节后方韧带等软组织进一步损伤。缺点是:手术本身创伤大,出血多。

固定骸骼关节时须注意3个重要环节,即确定复位标志力争解剖复位、固定的牢靠性及避免神经血管损伤。总之,对骨盆骨折的内固定复位的要求就是要纠正半骨盆旋转畸形,恢复骨盆环的解剖完整性。

2,骨盆前后环的联合内固定

骨盆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前后环同时固定时,其强度明显高于单纯后环固定。因骨盆为环形结构,当单纯固定后环时,骨盆结构呈几何可变体系,受力时不能维持原有结构和形态,因而稳定性差;当前后环同时固定时.骨盆形成了闭合环形结构,呈几何不变体系.抗变形维持原来结构的能力明显增强。因此,在患者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建议行前后环联合固定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最佳方案。

四、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

骨盆骨折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异位骨化,多见于骨质大量切除和软组织广泛剥离之后,直接外侧入路异位骨化发生率略高;骸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出现下腰痛和步态改变。由于注重手术操作及提高复位质量,其发生率有所下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髓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肿胀、疼痛等情况。

术后应及时复查血常规、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输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术后早期应鼓励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静力性收缩锻炼,鼓励病人多翻身,改善局部血运。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功能顺利恢复至关重要,鼓励和指导患者加强下肢功能锻炼,主动和被动组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防止关节僵硬,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结语

随着对骨盆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对骨盆骨折稳定性将会有更加深入和清晰的认识,可以预见,骨盆骨折的治疗将日趋完善、规范和简单。

参考文献

骨盆肌修复的基本手法篇10

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19例,所有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训练,干预周期为2周。

结果: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电刺激物理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锻炼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2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91-02

众所周知,分娩可造成盆底肌肉组织部分去神经支配和神经障碍,形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可导致局部肌肉萎缩变薄,张力降低[1]。调查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多与妊娠分娩和年龄等有关,很过高龄妇女增加了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风险,雌激素低落是压力性尿失禁伴随和相关的因素[2]。当前由于我国女性分娩年龄的增加,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严重影响产妇妇女的生活质量[3]。在康复干预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电刺激康复训练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影响产后盆底康复的因素与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19例。入选标准:符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0-45岁;无严重身体躯体疾病。其中单纯子宫脱垂6例,单纯阴道前后壁脱垂11例,子宫脱垂并发阴道前后壁脱垂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4.23±2.78岁;平均产次2.34±0.33次。

1.2 康复方法。所有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训练。电刺激频率以患者感觉肌肉强力收缩而不疼痛或患者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为准,一般为低频(50Hz)到高频(80Hz),从而唤醒患者深层和浅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患者填写每周的排尿日记,并应参照上周的排尿日记,预定本周的排尿时间间隔,以遵守预定排尿的时间。训练患者学会Ⅰ类肌纤维收缩,区分会阴与腹部的收缩,训练会阴肌肉控制功能。让患者学习Ⅱ类肌纤维收缩,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加强患者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干预周期为2周。

1.3 观察指标。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减轻,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无效:上述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不能单独日常生活与工作。盆底电诊断: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电生理指标的检测,主要包括肌电位等。

1.4 统计方法。采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肌电位值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经过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经过观察,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互相协同起作用从而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维持着女性性生活、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4]。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分娩后期间激素水平变化、盆底韧带胶原溶解增加,从而可引起盆底肌收缩力量减弱。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随着产妇分娩年龄的增加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将逐年提高。

在康复方法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尿失禁患者,包括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行为治疗等。盆底肌肉锻炼是压力性尿失禁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多与生物学反馈治疗一起应用。生物学反馈治疗是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使医生及患者了解盆底肌肉锻炼的情况,以制定有效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案。而盆底电生理特性改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检测到,盆底电生理检查能及时发现盆底组织损伤情况。以其为基础的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帮助修复和改变盆底组织的损伤,改善并提高尿道及括约肌功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5]。本文患者经过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盆底电诊断是指通过探测、记录和分析盆底神经及其肌肉生物电活动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参数和生物反馈等。本文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电刺激物理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谢哗玲,施加复,鞠华妹.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O例分析[J].蚌埠医学学报,2008,33(5):577

[2] 张晓红,梁莉明,苗娅莉,等.盆底重建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电变化初步探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8):12-14

[3] 蒋励,苗娅莉,张立芳,等.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受力后变化特征初步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