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设十篇

时间:2023-04-05 20:55:10

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建设篇1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改进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how better 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has been is what we are after direc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model and how to improve.

Key word: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mode;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智能化常见设计模式

现今, 设计已经走向市场化。国家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还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 加之部分设计单位对建筑智能化设计的知识储备不够, 建筑智能化设计业务开展进程缓慢。由于建筑智能化设计收费标准悬而未决, 这部分设计很多时候推给了智能化施工单位, 名曰“深化设计”。

工作中, 笔者所遇见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最常见的有两种:

a. 设计院虽然提供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施工图,但未提供明晰的设备材料清单, 系统构成仅为框图,并在图中注明由施工方做深化设计, 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业主根据施工图请招标公司进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 中标施工单位一般均放弃设计院的施工图, 根据自己投标时的方案做深化设计进行施工。

b. 业主直接请招标公司做智能化招标方案进行施工招标, 中标施工单位根据自己投标时的方案做深

化设计进行施工。

这两种方式的弊端是在设计程序中, 由于没有设置一个对技术的控制节点。方案、设计、施工都是项目承接方自己说了算。常常是在中标之后就开始施工, 无图纸或连所谓的深化设计图都没送施工图审查通过就开始施工, 与建筑设计的其它专业没有配合,造成业主心里无数, 监理无从把关。超投资、返工浪费、使用不合理等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 主要是设计单位和承接施工的智能化施工单位在设计上的出发点不一样。设计单位在收取设计费后提供给业主的是满足需求的施工图成果, 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提供服务。而智能化施工单位虽号称免费设计, 但在商言商, 其目标还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 改进后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

在笔者所在单位接受省内重要工程的建筑智能化设计任务时, 分析了上述两种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利弊, 对常见模式作了改进, 采用了不同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按此设计模式, 这几个项目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工程均已验收完毕, 投入使用。下面对该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流程作简要的说明。

a. 项目立项后智能化设计的流程: 设计任务书 智能化方案设计 专家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批复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成果交付 施工图审查 施工招标 施工阶段服务项目验收。

b. 智能化方案及初步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制定的框架, 了解业主需求, 分析研究收集业主对智能化系统所提出的设想、要求、问题及要达到的目标。从功能、性能、实施和费用等方面结合现有的智能化系统设备, 在其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下, 确定智能化系统的构成。在此基础上, 向业主提出项目可行性报告。

以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作为依据,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投资费用, 设计单位向业主提供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 并提供多家技术相当的设备供应厂商供业主方决策。

业主方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备供应厂商进行询价, 而后锁定价格, 提供给设计单位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 这点非常重要, 设备供应厂商为了能使自己的设备进入施工图阶段并得到业主的采购订单, 往往会报出其真实的价格。

c. 专家技术评审: 由业主组织智能化方案设计技术评审会, 邀请业内或智能化专业协会专家组成专家组, 对方案设计进行技术评审, 设计单位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 优化后的方案设计再交专家组审核、确认。

d. 初步设计: 设计单位在专家评审通过的方案设计的基础上, 进行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完成后报有关部门审批。

e. 初步设计批复: 以初步设计的批复作为依据,展开施工图设计。

f. 施工图设计: 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批复的基础上, 根据业主提供的已锁定价格的设备型号规格,与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专业互提资料, 相互配合, 展开施工图设计工作。

g. 施工图设计成果交付: 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 提供包括能指导施工的施工图纸和详细的设备材料工程清单在内的设计成果, 并在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后, 交付业主。

h. 施工招标: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备材料工程清单招标。

i. 施工阶段服务: 施工图交底, 现场服务。配合监理, 协调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各专业间的配合。若业主有新的需求, 配合业主变更设计。

j. 项目验收: 配合业主和专业验收专家组进行验收工作。

3 总结

通过在几个工程项目中采用改进后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 笔者有如下的感受:

a. 设计单位和承接施工的系统集成商在设计方面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前者在施工中只是提供服务, 后者在施工中寻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b. 设备的技术指标和产品档次、采购单价在方案及初步设计中已经业主确定, 施工图设计可提供设备清单中的设备型号、规格。在相同的工程量清单下进行招标, 能节约投资。

c. 智能化工程的招标, 若不是按工程量清单招标, 只是以一个方案文本的技术要求或深度不够的图纸进行工程招标, 施工单位会根据自己的设备和自己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去投标, 并尽可能地把系统做大。投标成功后, 再进行所谓二次设计或深化设计, 实际情况大多是由于工期原因, 最终结果是边设计、边施工, 无法和其它专业沟通配合。甚至有的施工单位竟然是无图施工, 监理也无法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d. 由于不是按设备材料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如此多的投标单位和不同的设备, 在很短的评标时间内, 评标专家没有足够的时间, 也不可能做出最合理的评价。反之, 可以降低招标难度, 规避各家投标单位不同方案的投标文件造成评标困难和有失公平的问题。设备材料工程量清单就像一个模子, 用一个预先设置好条件的模子去评鉴施工单位投标经济性, 能最大限度地去保证投标和评标的公平、公正。

e. 设计指定产品是有悖于现行规定的。如何能保证不花冤枉钱就能采购到符合设计技术要求的智能化系统设备, 于设计方、业主方来说都是新的难题,有待于更好的解决方法、政策出台。

f. 智能化设计虽是专项设计, 仍需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建筑电气等专业密切配合。各专业协调配合, 可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和浪费, 这恰恰是设计院的优势, 设计院目前推广使用的三维信息化协同设计会进一步扩大这一优势,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返工。

智能化建设篇2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smart grid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will be basically completed safety,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vanced technology,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new type of rural power grid. The county power grid, this is after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rural reconstruction after another large-scale upgrading, in rural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an opportunity, but also a stern challeng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ower first,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upgrade power grid,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build a strong power grid, builds the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regional polit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must seriously consider the issue.

Key words: intelligent; grid; distribution; upgrade

中图分类号:TU99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前言:

当前,随着国家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引导,小型城市及农村的现代化工业、农业正在崛起,使得中低压电网配置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安排4100亿元用于农网改造,因此,如何把握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机遇,有效提高农网的供电能力和安全性,促进新兴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电力企业深入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文章阐述了智能化农网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目前西部一些地区县级电网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配网自动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县级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的建设方案。

 1 农网智能化的含义

  农网智能化的基本特征是技术上体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管理上体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信息化是指在农网中体现为有效整合农电管理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依靠农网智能通信手段,利用信息集成技术解决方案,为农电业务一体化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自动化是指在农网中体现为适应农网特点和运行环境,适度提高农网智能装备水平,依靠面向多点分散数据的低成本高可靠通信系统、实用化高效信息采集传输及集成应用自动化与优化运行系统,实现农网自动化运行控制与管理水平提升。互动化是指在农网中体现为电力供应与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采用智能用电与互动化新技术,通过信息实时沟通分析,为用户提供透明、友好、便捷、安全的服务,实现农村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的灵活接入,促进电能的安全、高效、环保应用。

  2 县级电网现状

  在上世纪末全国农网改造中,对县级电网的供电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以河南某供电分公司为例,通过当时的升级改造,在中压配网线路分段和分支上采用了真空开关,建成了农网首个环网供电线路,并取得了线路损耗明显下降,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的良好效果。但是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工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老旧的电网构架、配变台区的布点、设备的功能已不能满足目前用户的要求。

  2.1 中低压配网构架布置不合理

  县城配网馈路供电辐射半径远远超过承受能力数倍,电源单一,10kV配网线路N-1比例过低,发生故障后引起大范围停电的风险较大。配电台区布置供电半径远远超过250M,配变容量配备不足,低压导线截面制约负荷发展裕度,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2 设备落后,电网升级发展基础薄弱

  虽然一些县级配网较早实现了环网供电,但是在联络、分段、分支的开关选型上,10kV真空开关没有监测、保护、控制测量接口,保护的整定不能按负荷阶梯型来整定。配变没有监测、保护、远抄接口,中压配网一旦出现故障,仍然采用全线人工逐段排查,工作效率低,停电时间长,经济损失大。

  2.3 低压配网导线载面偏小,集装箱安装方式缺陷多

  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的电网改造中,县城城网就采取了电缆下线,电度表集中安装,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负荷的自然增率以每年20%递增,每户居民最高负荷可达7kW,之前选用的电缆已无法承担目前的负荷。加之低压供电半径偏长,电压质量无法保证。

  2.4 电网规划缺乏前瞻性

  由于有些地方发展较为滞后,因此,电网的规划水平受到经济、信息、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尤其是缺乏与发达地区的技术交流,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来管理和维护引入的先进系统,多种因素导致西部县级电网结构和运行水平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3 县级配网自动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一般县级电网的规模不大,在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时,应该遵循稳定可靠、实用、先进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避免追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大而全和盲目建设。

  3.2 从经济方面考虑,县级电网配网自动化建设要有针对性,抓住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避免建设结构复杂的自动化系统,否则一方面投入大,另一方面维护起来也比较吃力。

  3.3 根据以往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经验,通信是配网自动化的瓶颈。已有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往往由于通信通道故障,导致已有的系统运行结果不理想,甚至瘫痪。尤其是一些采用光纤通信的系统,由于光缆运行环境不好,容易受外力的破坏而中断。所以,通信的管理和维护,是维持配网自动化正常运转的重中之重。 

3.4 在方案选择上,不仅要注重故障处理的效果,还要关注达到这些效果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考虑各种情况下的可靠性。因为有些系统发挥正常的故障处理功能需要具备许多条件。例如单一的主站集中控制的处理模式,这种模式要正常功能发挥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通信信道完好;主站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稳定正常;故障处理基于的计算机上的配网网络拓扑结构与现场一致;现场FTU设备和通信装置运行正常。但问题是上述4个要素经常不能同时得到满足。因此,在方案选择时要深入分析,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建设方案。

  3.5 配网自动化涉及的技术专业面比较宽,所以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组建,为后期的技术维护奠定基础。

  4 县级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方案

  4.1 基于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定位系统

  故障指示器通过检测短路电流的特征来判别短路故障。通过在分支点和用户进线等处安装短路故障指示器,可以在故障后借助于指示器的指示,迅速确定故障分支和区段,大幅度减少了寻找故障点的时间,有利于快速排除故障,恢复正常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近年来还发展了具有同时检测单相接地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的的二合一故障指示器,使得指示器的功能进一步扩展,而且它的通信可以采用GSM短信方式、GPRS/CDMA等通信方式,所以在此基础上配合安装一定数量的通信终端,可以将故障指示器的动作状态发送到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地理图上或单线图上直接定位故障点,大大提高了故障指示器定位故障的自动化程度和故障处理效率,是一种最经济实用的自动化方案。这种方案不需要改造一次设备,主要是在现有设备条件的基础上加装故障指示器和通信终端,就可以初步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减少故障巡查和故障处理时间,而且投资省,见效快,容易实施,也容易推广。

  4.2 在故障定位系统基础上升级的二遥方案

  这种方案是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监测终端,除了具有第一种方案的功能外,可以实时监测电流和开关状态,实现对电网的基本监测。在故障自动定位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线路电流的测量和监测,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更进一步满足我们对配网的基本监测要求。而利用故障指示器本身作为电流测量探头,正常情况下监测负荷电流并定时上送,故障情况下检测故障电流并给出故障指示的技术已经获得突破,将大大提高该自动化方案的实用性,使得我们不需要对现有任何一次设备进行改造,即可实现对配网的两遥监测(遥测、遥信)。事实上,大多数需要遥测的地方,只要监测负荷电流,已经可以满足我们对配网的监测要求。对于县级电网而言,这种方案采用GPRS/CDMA等通信方式基本就能满足需要。

  4.3 分布式智能控制方案

  这种方案主要是用智能控制器配合电动开关,实现故障自动隔离和自动转供电,是在原来的电压分断器、电流分断器、重合器技术基础之上发展出的一种技术,投资省、见效快、可靠性高,不需要通讯。通过给电动负荷开关、断路器配置一台智能自动化装置,综合监测线路电流、开关两侧电压、结合开关状态的检测,在故障情况下可以自主判断故障位置,自动跳开故障区段的两侧开关,自动合上联络开关,实现故障区段的自动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如果在这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通信装置,可以自动升级为标准的FTU,实现三遥(遥测、遥信、遥控)功能,比较适合手拉手供电的环网系统使用。

  4.4 具有通信功能的分布式智能控制方案

  这种方案是在第三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局部光纤通信,环网内的各FTU互相交互信息,在故障后毫秒级的时间内直接跳开离故障点最近的两侧开关,而变电站出线开关并不需要跳闸,这使得停电区域最小,同时联络开关自动合闸转供,保证停电时间最短,而且这种方案即使在网络通信失效的情况下,该环网中的设备会自动转为第三种方案工作,从而保证故障处理的功能不会丧失。这种方案的特点是停电范围最小、停电时间最短、效率高、投资省、见效快、可靠性高,适合具有光纤通信通道的场合,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电网可以考虑使用这种方案。

智能化建设篇3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高层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建筑提升了科学空间,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物更加先进化,技术化,灵活化,实用化。与以往的建筑相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很多的人力,物力,为城市的建设和建筑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一、智能化技术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应用的重要性

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建筑技术智能化逐渐孕育而生,它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建筑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主要表现在改善操作者作业环境,减轻工作强度;提高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些危险场合或重点施工应用得到解决;建筑整体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故障诊断实现了智能化等。

智能化技术把当下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的运用在现有的建筑物系统中,有效展示出智能化的作用和魅力。其中建筑技术智能化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单位对建筑技术智能化系统的市场分析和需求报告,智能化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和适合智能技术工程监理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还有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验收竣工后的管理等。

二、智能化技术在高层建筑住宅方面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住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1、智能化设备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在有的新建小区中,开发商按消防要求在高层住宅中安装了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其区域报警器安装在一层电梯厅内,交房验收时通过了消防验收使用正常,但当小区居民逐渐入住后发现电梯厅的区域报警器24小时在报警,液晶显示屏上不是这家有故障就是那家有火灾,警报声吵得居民不胜其烦,物业公司对此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关闭了整个报警系统,使得整个系统形同虚设。原因何在?经过调查,发现问题有很多,其一是居民在装修的过程中,拆除原先已安装好的燃气报警探测器等终端设备,待装修结束再重新安装上去,但由于装修工人对相关知识了解的缺乏,在接线及安装过程乱接乱装,导致整个系统混乱。其二:物业公司缺少懂得相关知识的日常维修保养专业人员,在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只会给原安装单位打电话报修,但有大部分情况是系统本身并无故障,安装单位在多次往返之后也不胜其烦,以非其质量原因为由置之不理。其三:大部分业主不知道系统的作用且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使得设备有所损坏。因此,即使在小区里安装了智能化技术也依旧无法得到利用。

2、智能化产品维修成本高及技术更新换代导致投资浪费

作为小区住宅智能化系统,它的使用期相当长,因为从住宅交付到基本全部入住一般都有3到5年的时间,而智能化设备的技术更新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现行规定的电气设备安装的保修期也为2年,这就带来了问题。往往有的业主刚刚入住原设备保修期就已过,在更坏相关智能化设备时,被告知原产品已经不生产或已被新产品取代,要更换设备就需出高价,或者出现局部损坏就需重新安装整个系统,因为新旧产品不配套。由于有的开发商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住宅的高度智能化,在建造过程中为了增加房产在同行间的竞争力,应用了一系列智能化设备,据说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可是在销售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购买者的兴趣,原因是有些功能大部分用户并不十分需要,而且由于成本的提高,销售价格比周边的楼盘要高出一截,结果销售情况反而不理想。

3、存在各智能化设备系统之间不兼容

虽然目前的大多数智能化设备均具有数字通信功能,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统一的一致性及互操作性测试,协议不统一,通信兼容性差,给整个住宅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带来问题,也给操作及使用者带来麻烦。

面对这些问题,建筑施工方给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加强智能化技术的普及

现居民小区智能化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者一般为物业公司,可以采取由设备厂商或安装单位专业人员对物业公司维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并编制日常维修及使用指南,把系统的简单原理及组成、一些常规的操作使用及问题处理列入指南,在房屋交付时发至每一用户手中。在房屋装修过程中,尽量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施工队或请物业公司专业人员进行一些智能化设备的移位,拆装及调试。

2、从合同的角度加强对智能化设备使用及更新成本的控制

在安装单位或建设单位采购智能化设备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能及技术水平状况,选择稳定性好技术先进的产品,并且将产品维修更换的价格在合同中逐项列明,制定合同产品在使用期的供货的长久性及确保产品升级的兼容性,用合同形式确保使用、维修、产品更新换代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合理性。其次,在选用产品时,不能盲目追求产品功能的多样性,应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对于一些可有可无甚至是多余的功能坚决不要,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为最基本的目标。同时,要考虑到采用系统的经济性及受众的接受能力,比如在青年公寓与老年公寓的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的选用侧重点就应有所区别。

3、尽量选择同系列的产品,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相关兼容标准

在智能化设备产品的选择工程中,尽量采用同一品牌或厂家的产品,采用集成化程度高的系列产品,对不同品牌或厂家的产品用于整个智能化系统内的,在选定前充分了解拟采用的不同品牌或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性。

二、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安全中的应用

1、家庭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就是在家庭中比较重要的地点区域布设各类传感器,代替钢筋防盗网,主要由保安中心管理主机、家庭报警器、传感器和传输线缆组成。传感器主要有红外线探测器、热感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窗磁、门磁等,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不同的传感器。这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探测非法侵入者,还能够避免业主牢笼中的感觉,可谓一举两得。家庭报警器与保安中心管理主机联网,当出现非法闯入者时,家庭主机报警,管理主机会显示报警地点和性质,保安中心可据此确定出警方案,及时制止犯罪。

2、楼宇周界防越报警系统

楼宇周边的环境安全状况直接影响了楼宇的安全,因此,楼宇周界报警系统也是不可避免的。该系统由红外线对射器、接收器、报警主机及传输线缆组成。一般是在小区的围栏上,安装户外型红外多光束智能探测器,组成社区周界不留死角的防非法跨越报警系统。与此同时,控制器采用智能化模糊控制技术,可以避免由于树叶、杂物、风雨或飞鸟等小动物穿越围栏所引起的误报。

3、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智能楼宇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是必不可缺的,该系统是指在重要的场所安装摄像机以提供利用眼睛直接监视建筑内外情况的可能,这样,保安人员在控制中心可以监视整个大楼内外的情况,保安人员仅仅只需在监控室,就可以掌握整个大楼的安全情况,大大加强了安全系数。

4、停车管理系统

地下停车场全部设计为固定车智能停车场,不允许临时车进入车场。其固定车辆进出流程为:进场时在小区地面入口处读卡,通过后再到地下停车场入口处读卡,经认可后进入停车场停车;出场时则相反。确保固定车进出流畅,限制其他车辆的进入。根据小区车流量的情况,为了保障车辆的进出流畅,地面任一出入口设计为均可出入车辆。

5、可视对话系统

楼宇对讲系统是采用单片机编程技术,双工对讲技术,CCD摄像及视频显像技术而设计的一种访客识别电控信息管理的智能系统。楼门平时总处于闭锁状态,避免非本楼人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楼内。本楼内的住户可以用钥匙或密码开门自由出入。当有客人来访时,客人需在楼门外的对讲主机键盘上按出被访住户的房间号,呼叫被访住户的对讲分机,接通后与被访住户的主人进行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通过对话或图像确认来访者的身份后,住户主人允许来访者进入,就用对讲分机上的开锁按键打开控制大楼入口门上的电控门锁,来访客人便可进入楼内。来访客人进入后,楼门自动锁。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部门通过小区对讲管理主机,可以对小区内各住宅楼宇对讲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监视。如有住宅楼入口门被非法打开、对讲系统出现故障,小区对讲管理主机会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出报警的内容及地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已经被广泛利用,在小区住宅,安全应用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体现。建筑方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的档次,增强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和城市科学水平的建设提供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智能化建设篇4

[关键词] 智能化小区智能住宅数字化网络化系统集成

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智能化小区在我国悄然兴起,时至今日,小区智能化建设经历了从单一到集成,从模拟到数字,从繁复到简单的蜕变,小区智能化现已成为小区建设的必要配置,并在小区安全及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20余年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建设已逐步从小区智能化跨入住宅智能化,智能化住宅不仅将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的重点,而且也是人们购房的新热点,住宅智能化将成为21世纪的概念住宅。

小区智能化的现状与智能住宅的关系

目前小区智能化的配置主要如下:1、通信、数据网络、电视系统2、楼宇可视对讲系统3、家居防盗系统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5、周界防范系统6、停车场自动收费系统7、一卡通门禁管理系统8、电子巡更系统9、背景音乐系统10、防雷接地系统11、机房工程及不间断电源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不断提高,“智能住宅”的概念也进入到了小区的建设当中。人们在选择住宅时,除了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外,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节能、智能控制等先进理念。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正在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智能家庭将会出现:信息家电、网络房屋、家庭机器人等。

目前信息家电已列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计划,目的就是要将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向信息家电行业转变,随着技术的发展 ,家用电器会越来越趋向信息化,集成化。家用电器厂商们正通过将功能不断强大的微电脑芯片植入产品来提高家用电器的自动化水平,完善功能。而且随着嵌入操作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平台化,信息家电的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功能会越来越强大,集成度会越来越高。

但目前许多小区的智能化建设和智能住宅建设之间还不能做到无缝衔接。从已建成的大多数智能化小区来看,智能化小区出现的问题有:1、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相应的技术2、重炒作、轻实际应用3、智能小区的设计缺乏完整性4、布线不统一,重复建设造成浪费5、由于智能化生产厂家众多,很多中小企业各自为政,按自己对市场的理解来开发产品,各厂家的相同产品的兼容性、互换性差,智能化工程在系统集成和社区信息交流方面不能得到充分实现。以上原因导致智能化小区的配置仅仅局限于住宅控制自动化、住宅安全防范、宽带入户等几个层面上,人们还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智能化所带来的好处。

如何才能做好小区智能化和智能住宅建设之间的衔接。

首先我们看下智能化小区和智能住宅的定义:

“智能化小区”的建设目标是向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高效便利的物业管理,其核心是“智能住宅”。

“智能住宅”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无线电技术,将与家居生活相关的各种数字化设备(计算机、数码相机、录像机、数字化视听设备等)、家用电器(如照明设备、厨房设备、空调、冰箱、洗衣机、视频音响设备等)和家庭安全监控设备(电子门锁、自动报警器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控制的居住环境,它必须以人为核心。

要实现小区智能化和智能住宅的衔接,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备选型方面:在小区各项系统的设计选型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用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并且具有良好性价比的产品至关重要。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智能化产品的主要设备都集成了PLU和NPU器件,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采用数字信道进行传输,数字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可扩展性都是模拟系统无法比拟的,为此设备选型应该采用数字化产品。

2、线路传输方面:网络化。采用小区IP局域网进行传输,它是目前国际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IPV6(10G/S传输速率)的实施,整个社区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为平台,实行多网合一。所有的产品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的基础,组网方式更加灵活扩展性更好,响应速率更快。

3、系统集成:由于采用数字化系统和IP网络传输,可以成功的将各离散的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充分共享,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度和可靠度,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

智能化建设篇5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系统 设计规范 对策

一、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加快,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建筑设计中已成为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基于建筑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复杂综合性系统,技术含量高。完整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迅速,涉及专业广泛,但在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设计规范不全面,行业监管缺失

目前,国家智能化系统技术设计规范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等,但是并没有涵盖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如信息多媒体、一卡通、大屏显示系统、系统集成子系统均缺乏相应的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缺少统一的标准,有时只能采用厂商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给智能化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等留下隐患。

目前基本没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图纸审图环节。众所周知,建筑图纸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审图机构图审合格后才能使用,否则不能作为施工依据,建设方无法办理施工许可证,而建筑智能化图纸是否图审并不影响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一般情况下建筑智能化的图纸不经过专业机构进行审图,因此,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发现。

2、 设计单位责任缺失,图纸质量不高

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设计院会进行初步设计。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会包含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等,涉及到除强电专业外的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等弱电专业,且相关系统产品众多,很多设计院缺乏既懂专业又熟悉产品的专业设计人员,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由系统集成公司进行深化设计,设计院出图纸。

这种做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系统集成公司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产品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系统配置,不会像设计院那样设计出通用型系统。另外,系统集成公司只会关心智能化系统设计,不会注意与其他专业相协调、配合,设计的图纸常常会和其他专业冲突。系统集成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般没有经过像建筑设计院那样的专业制图训练,绘制的图纸质量较差。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是系统集成公司设计,设计院只是负责出图,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图纸不会经过严格的内部审核,经常出现图纸设计质量不高的现象。

3、 施工质量不高,过程监理不到位系统集成商是建筑智能化项目的实施者,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方面具有重大责任。当前,比较盛行的方式是系统集成公司接到项目后,安排本公司人员作为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具体的施工则由劳务分包单位实施。由于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开展的较晚,而且,在资质认证中对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考核要求不是很高,因此,系统集成公司的项目经理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往往不及机电安装公司的项目经理。再者,建筑智能化涉及的多是弱电系统,即使安装出错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安装工艺往往不被重视,很多建筑智能化安装从业人员是从强电专业转行而来,不熟悉弱电安装规范,用强电的安装思路进行智能化系统安装,所以,建筑智能化工程常常会出现工程管理不善,项目经理对项目进度、质量把控不够,工人施工随意,强弱电线缆随意混放等问题,系统虽然能运行,但是不能达到建设方预想的状态,质量不佳。

建筑智能化项目的监理能力不全面也是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智能化项目要么是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的强电监理人员负责智能化项目的监理工作,要么用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公司监理。但是,强电监理人员一般熟悉管道预埋、桥架安装、防雷接地等方面的质量控制,不熟悉综合布线、公共广播、安防监控等弱电系统,而信息系统监理一般会熟悉各个弱电系统,但是对安装方面的质量控制以及建设工程监理程序不熟悉,因此,监理工作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掌控整个智能化系统从预埋到验收整个过程的质量。

三、解决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重视项目前期调研,选择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国家标准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建筑智能化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建筑智能化更侧重于各个系统的集成,不像建筑设计那样具有很高的原创性。因此,建设方在项目前期可以多做些调研工作,了解各个相关的弱电子系统,然后,根据建筑项目的特点,选择先进、适用的子系统形成自己需要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需要选择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来进行设计,最好能选择具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项设计且资质的设计院进行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单独计费。由建筑设计院为主体负责牵头和协调,智能建筑的子系统应在建筑总体下统筹考虑,统一协调和综合布局。系统集成商负责深化设计,图纸需要经建筑设计院审核认可,图纸产生的问题需要由设计院承担责任。图纸设计结束后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图纸会审,确保图纸质量。

2、 发挥专业监理的作用,重视项目的验收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监理单位最好能选择既具备建设工程监理资质又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监理企业。如果选择不具备此条件的监理单位,建筑智能化系统需要由专业监理负责,此时要强调系统集成公司在常规项目的报验需要按照建设工程监理程序进行,专项系统报验按照信息系统监理规定进行。建设监理业务通常注重土建施工,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主要侧重于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的一段时期。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监理要严格按照现有国家标准对各个智能化子系统采用旁站、巡视、随工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由于一般的检测单位不具备智能化系统的检测条件,而且建筑智能化工程一般不涉及人员安全等问题,系统是否检测不影响建设工程的竣工备案,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不像建筑工程那样进行专项检测合格后才可以验收,而是只做定性检测,主观验收。例如 :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网络信息点测试往往只是通过电脑连接进行通断测试,而不是按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中的标准进行测试验收,系统表面上满足了要求,网络能连通,但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经常会出现建成的智能化系统不智能,只成为一种摆设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建设方需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签署合格意见。

智能化建设篇6

关键词:高校后勤 信息化 智能化 技术 效率

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根基,把人类带入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为教育提供保障和支撑的后勤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一、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高校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全世界数千万台计算机都连接在一起,许多人们日常使用的设备也越来越人性化和智能化。“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无限风光近在咫尺,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网络和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世界,也正在改变整个人类,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信息化和智能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整个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教育系统不断地发展,从而引起了教育系统内部自身的深刻变革。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且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高等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高等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它涵盖了高等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涉及高等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等诸多方面。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把校园的各个部分都紧密连接在一起,校园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行政办公自动化、教学管理、远程网络教学、数字图书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随着现代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广泛运用,后勤管理系统作为高等教育的子系统也必然重视其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以适应整个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2、后勤社会化的不断发展要求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注重规模和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因此对后勤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这就需要现代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就离不开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在完成了后勤社会化初期改革之后,高校十分注重后勤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探索,注重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先后进行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标准化建设、物业管理、内部全成本核算、ISO9001和HACCP管理模式认证等等,通过后勤系统内部管理的不断完善,使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师生满意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另一方面,伴随学校的发展,学校及其全体师生都对后勤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如:(1)师生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问题。应该说,师生对后勤整体满意度高,但个性的需求仍有不满的地方。据我们对我校学生论坛的统计,50%是学生个性需求。如:饭菜咸淡、质量差异、宿舍小问题、生活小问题等,30%是咨询性需求。这些问题对我们而言是1%,对学生可能就是100%。而且这些需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时间性强。比如:中餐他对什么菜有意见,晚餐可能就要看你改了没有。这些问题学生也不会给你打电话,他就要在网上去说一说,你给他一个回复,他就高兴了,就满意了,但如果你没有信息化和智能化,没有网络,自然听不到这些声音。正是通过这种时时的、网络上的论坛,我们广泛地听取了学生意见,不断整改。(2)与校园网的对接问题。高校基本上都有校园网,校内办公也基本上在网上,会议通知网上,会议文件网上传阅,后勤没有信息化网络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学校后勤只有实行信息化和智能化才能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而且,后勤内部的手工管理问题、信息公开化问题、资料传递及保管问题等都需要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去解决。

我们认为,实行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最重要作用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节约型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师生对后勤的满意度,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构建节约型校园保障体系,打造绿色节能环保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推进后勤发展,就必须进行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1、制定整体规划。为进一步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步伐,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明确高校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等。

2、开展专项研究。为更好地落实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工作,有效地解决信息化和智能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由领导牵头,组织部分后勤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组成专项小组,进行调研,研究适合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通用技术。

3、分步骤重点推进。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是一个过程,而且各部门的认识、资源、政策等都有所不同,要让所有后勤部门同步前进是不现实的。因此,先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部门进行推进,以起到样板和示范的作用。

4、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是计算机技术在后勤系统的应用,是在计算机硬件系统支持下的管理软件平台,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关键。因此,在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进社会专业公司致力于相关信息技术的开发,推进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提高。

三、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1、加大宣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观念要先行。应加强对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意义的宣传,加大对领导干部、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教育力度,尤其要克服以下几种现象:(1)重技术改造,轻流程再造。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来提高后勤管理能力,提升后勤服务整体质量。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的改造中,一些管理职责、管理机构、管理流程要改造、再造、重组,否则就可能出现计算机处理方式要沿用旧的或现成的处理方式做事,反而加重了员工的负担,成为累赘。(2)盲目追求信息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先进性,一些决策者习惯于用投资大小来证明对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重视,存在着“一步到位”、“盲目先进”的误区。结果,大量一流设备闲置,资金浪费,到了技术生命周期,又成为淘汰品,反而阻碍了一些学校搞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3)形式主义流行。一些网站看似内容丰富,实际许多网页无法打开,即使打开了,也只有简单的文字说明,缺乏实际意义。(4)将信息化和智能化与一般工作割裂开来。认为只要有了网站,有了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了,一般的工作仍按传统方式行事,甚至出现部分管理层对信息化和智能化存在抵触、消极的态度。只有不断克服这些观念认识上的偏差,才能保证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2、加强组织管理,确保信息化和智能化实施。

后勤信息化和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后勤的所有部门,触及部分人的利益,更要求员工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除一把手观念重视外,还需从组织上强化,确保信息化和智能化成功实施。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的做法是:一是成立信息化和智能化推进领导小组,由领导亲自牵头,把信息化和智能化列入学期、年度工作要点,加以推进。二是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运行、协调和管理。三是各部门聘有信息管理员,负责本部门信息化和智能化推进工作。只有从组织上保障,才能有效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3、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应该说利用高校现有的技术资源,开发一、二个后勤软件,并非难事。难的是开发后,软件与后勤的适应性,不断升级的可能性以及形成区域共享平台的推广性和共享性。要尽可能地避免各自为战而形成的数据“孤岛”现象,更要避免不断的重复建设。因此,我们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过程中,一开始就注重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开放,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搭建信息化和智能化标准。

参考文献:

[1]林才广. 浅谈信息化在大学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4):121-122

[2]邓先军. 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进程促进和谐高校的构建[J].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4-47

智能化建设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 网络设计

1 绪论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简称IB,是信息时代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的必然产物,是现代高科技与建筑完美结合。它一般被认为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要求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2 需求分析和设计标准

时下,智能建筑正向着集成化、智能化、协调化方向发展,实现智能化管理已成为重要标志。国外对智能大楼的研究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了,并在大厦出租率、投资回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成功。在设计上考虑了以下几点:①实用性——即能支持各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并且能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保证15~20年不落后;②灵活性——即任意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微机、打印机、终端、服务器等;③开放性——即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等);④模块化——结构化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⑤扩展性——实施后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需求时,很容易将设备安装进去;⑥经济性——一次性投资,维护费用极低,使整体投资达到最佳。

3 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定义为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以建筑环境和系统集成为平台,主要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传输网络基础通道,由各种弱电技术与建筑环境的各种设施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形成各个子系统,从而构成了符合智能建筑功能等方面要求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中的弱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及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有交流与直流之分,如24V直流控制电源,或应急照明灯备用电源。另一类是载有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如电话、电视、计算机的信息。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基本涵义仍然是原来意义上的弱电技术,只不过随着现代弱电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中的弱电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由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构成的,弱电技术的应用程度决定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

在总体结构上,我们建议设置一个中央控制室,所有子系统的控制中心(包括消防控制中心)都集中到中控室,这样做既方便了管理又节省了不少人力、财力、物力。考虑到各种因素,中控室可以用玻璃墙隔成不同的区域,以放置各子系统的控制柜。

在各子系统配置上①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大厦主要部位进行24小时实施监视。并作记录,以便发生事故后备查。②信息管理系统:停车场系统:智能收费和管理系统。楼宇控制系统:实现机电设备的监控从而节约能源、节省经费;实现所有智能系统的集中管理。③信息网络系统:以太网接入:为增值服务提供平台。有线及卫星系统:获得娱乐的主要手段。综合布线系统:建立通讯网络(即信息网络)基础通道。手机信号放大系统:处处无手机信号盲区。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如图1)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如图2)

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参考国际标准的规定,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分为六个子系统:①工作区子系统②配线(水平)子系统③干线(垂直)子系统④设备间子系统⑤管理子系统⑥建筑群子系统。(如图3)

工作区子系统(如图4)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件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输入/输出(I/O)之间搭接,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连接话机的用户线及话机终端部分。在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中,工作区常用术语服务区(coveragearea)替代,通常服务区大于工作区。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话、微机和数据终端,也可以是仪器仪表、传感器探测器。

水平布线子系统(如图5) 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一般情况,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并方便地进行管理。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长度应小于90米,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管理间子系统(如图6) 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其主要设备是配线架、跳线、交换机或集线器、理线器、机柜等。其主要功能是对本层楼所有的信息点实现配线管理及功能变换,以及连接本楼层的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如图7)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引入口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电缆组成。它连接通讯室、设备间和入口设备,包括主干电缆、中间交换和主交接、机械终端和用于主干到主干交换的接插线或插头。主干布线要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接地应符合EIA/TIA607规定的要求。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设备间子系统(如图8) 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子系统是布线系统最主要的管理区域,所有楼层的资料都由电缆或光纤电缆传送至此。通常,此系统安装在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程控机系统的主机房内。

建筑群子系统(如图9) 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监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组成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所需要的硬件主要包括:导线、电缆、光缆以及防止电缆上的脉冲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装置等。

综合布线拓扑结构以及典型配置(综合布线拓扑结构)(如图10)

典型配置为每个工作区有二个或以上信息插座;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2条4对对绞电缆;采用增值接式或插接交接硬件;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4对对绞线。

4 综合布线以及测试技术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线缆、铜缆、光缆和接插件以及相应配套的产品是我们和用户共同选定的,虽然这些线缆和接插件都满足IS011801、EIA/TIA568A、TSB-36、TSB-40、TSB-67等标准,产品均通过了UL认证,但因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是将这些线缆和接插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其整个工程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人为因素,必将对整个缆线系统在诸如连接正确性,接续可靠性,短路,开路,信号衰减,近端串扰(NEXT),突发性干扰,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可靠性,误码率及整体性能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诸方面对整个布线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以向用户证明缆线系统的安装和网络系统安装是合格的。综合布线的质量至关重要,事实上,计算机网络工作时,设备是很少出故障的,所产生的错误有60%是安装问题,因此认真测试保证质量是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的关键。

对综合布线测试技术而言,第一,验证测试。第二,链路或信道的认证测试。

对于光缆链路的关键物理参数:衰减:①衰减是光在光沿光纤传输过程中光功率的减少。②对光纤网络总衰减的计算:光纤损耗(LOSS)是指光纤输出端的功率Power out与发射到光纤时的功率Power in的比值。③损耗是同光纤的长度成正比的,所以总衰减不仅表明了光纤损耗本身,还反映了光纤的长度。④光缆损耗因子(α):为反映光纤衰减的特性,我们引进光缆损耗因子的概念。⑤对衰减进行测量:因为光纤连接到光源和光功率计时不可避免地会引入额外的损耗。所以在现场测试时就必须先进行对测试仪的测试参考点的设置(即归零的设置)。对于测试参考点有好几种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所测试的链路对象来选用的这些方法,在光缆布线系统中,由于光纤本身的长度通常不长,所以在测试方法上会更加注重连接器和测试跳线上。回波损耗: 反射损耗又称为回波损耗,它是指在光纤连接处,后向反射光相对输入光的比率的分贝数,回波损耗愈大愈好,以减少反射光对光源和系统的影响。改进回波损耗的方法是,尽量选用将光纤端面加工成球面或斜球面是改进回波损耗的有效方法。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是指光纤中的光信号通过活动连接器之后,其输出光功率相对输入光功率的比率的分贝数。插入损耗愈小愈好。插入损耗的测量方法同衰减的测量方法相同。

具体测试方法(如图11):

5 总结

智能化建设篇8

关键词: 建筑智能智能控制照明节能

Abstract: this chapter will work with many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from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electric motor and fan, the illumin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ntrol, variabl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intelligent control design these four aspects described briefly.

Keywords: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intelligent control the illumin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 能源相对短缺, 然而能源浪费却相当严重。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供需矛盾近年来越来越突出, 能源的缺乏已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节能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那么节约电能就成为每位电气设计人员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下面就建筑智能化设计中的几种节能措施谈谈一些看法。

1 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 以上,系统节能潜力是巨大的,优化系统设计是节能的前提,系统的自动控制则是节能成败的关键。目前,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基本上采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简称BAS 或BA 系统。BA 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特征之一,也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节能效率达10%~30%。

1.1 系统接口设计

BA 系统工程师应与空凋系统、强电系统工程师密切配合,以优化系统的接口设计,主要包括 :

(1)检测参数与传感器的选择 ;

(2)风、水、蒸汽阀门管径的计算 ;

(3)电动调节节阀的流量特性选择 ;

(4)电力与照明配电柜( 箱) 的一次、二次接线原理图设计 ;

(5)与独立运行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设计。

1.2 节能控制优化设计措施

BA 系统控制方案的优化应将节约能耗和提高控制水平放在首位,对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进行最佳匹配,使整体效能最佳。从整体上讲,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应考虑下列策略 :(1)机电设备启停优化控制 ;(2)变风量、变流量系统最优控制 ;(3)冬夏季部分负荷时水泵分设控制 ;(4)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控制 ;(5)参数设定节能控制,包括温度标准设定、焓值控制、利用室内浓度控制新风量等。

2 电动机及风机的节能设计

在各类公共建筑中,风机、泵类设备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据有关资料显示,其电能消耗和诸如阀门、挡板相关设备的节流损失费用占到维护成本的7% 以上,是笔不小的费用开支。所以对这类设备的节能降耗显得很有必要,除了从产品设计来提高这类设备的效率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改进其调速方式从而实现节能。在设计中常采用的是变频调速、调压调速、电磁调速、变极对数调速、串级调速(或转子串电阻)、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等。

3 照明节能设计及控制

对于高大的公共空间可以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然而由于投资或具体使用的问题等原因,有相当多的房间照明仍然是采取就地控制的方式。针对照明能源的利用,如何做到既满足工作、生活的照度标准要求,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这是我们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照明设计,首先离不开对被照明空间的了解,确定采用何种照明方式。一旦确定了照明方式,则应考虑照明的种类,概括起来主要从四方面进行。

3.1 照明光源的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光效、色温、显色指数、光源寿命和价格。这是在照明设计中做到切合实际应用很重要的要素。在民用建筑中,主要应用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HID 灯,根据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些新的光源也逐渐得到应用,例如光纤照明、LED等。各种光源均有其应用范围,但必须做到合理地应用。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如何合理地选择光源,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性质、使用的场所、人员的视觉要求、照明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

3.2 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选择

在实际的应用中,以上各类光源是很少单独使用的。光源必须配备各种灯具,才能真正体现其实用价值。因此在照明设计中,应注意选择控光效果好、效率高的灯具 ;还应注意灯具的配光曲线,这是我们进行照明设计时的依据之一,以便对确切的照度值等做到心中有数。要设计好照明,应针对不同面积和高度的房间,计算室内空间比,然后确定选用宽、中、窄光束的照明灯具 ;再根据房间中天花板、墙面以及地面的反射系数,求出所选用灯具在该房间的利用系数,这才是较为科学的照明设计方式。根据计算得出的空间比值来确定采用何种灯具的配光,采用合理的灯具配光可提高光的利用率,达到节能的效果。在附属装置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针对镇流器。从荧光灯到HID 的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均需采用镇流器。而目前市场上的镇流器种类较多,主要分为普通电感型、节能型电感型、电子型三大类。不同类型的镇流器,其功耗有所不同,在考虑照明节能时,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合理地选择。

3.3 照明标准值

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给出了各类民用和工业建筑的照明标准值,为了与国际照明委员会的推荐值相一致,不同房间或场所的照度标准值仅给出一个,设计人员可根据所设计的工程,参照标准值进行设计。若有必要时,也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调整,但不能盲目提高照度标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在照明设计中,最终的结果是要求所设计的照度值应满足要求。针对不同的建筑,其照度值是多少,应根据国家标准、国际照明学会的推荐值以及使用方对其建筑设置的标准来确定。当光源、灯具、附件、照度值选定后,则可确定灯具的数量,进行灯具的布置。

3.4 智能照明控制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借助于各种不同的“预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节能。这种节能自动调节照度的方式,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光,只有必要时才把灯点亮或点到要求的照度,利用最少的能源保证所要求的照度水平。此外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还能对荧光灯进行调光控制,由于荧光灯采用了有源滤波技术的可调光电子镇流器,降低了谐波的含量,提高了功率因数,降低了低压无功损耗。

4 变配电系统的智能控制

变配电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系统以计算机局域网络为通信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具有分散监控和集中管理的功能。它是与数据通信、图形显示、人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技术相结合的,用于设备运行管理、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系统。

配电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监测控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电源监测 对高低压电源进出线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的状态监测及供电量计算。

(2) 变压器监测 变压器温度监测、风冷变压器通风机运行情况、油冷变压器油温和油位监测。

(3) 负荷监测 各级负荷的电压、电流、功率的监测,当超负荷时系统停止低优先级的负荷。

(4) 线路状态监测 高压进线、出线、二路进线的连络线的断路器状态监测、故障报警。

(5) 用电源控制 在主要电源供电中断时自动启动柴油发电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恢复供电时停止备用电源,并进行倒闸操作。通过对高低压控制柜自动的切换,对系统进行节能控制 ;通过对交连开关的切换,实现动力设备联动控制 ;对租户的用电量进行自动统计计量。

(6) 供电恢复控制 当供电恢复时,按照设定的优先程序,启动各个设备电机,迅速恢复运行,避免同时启动各个设备,而使供电系统跳闸。

变配电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由传感器提供,输出信号使各种开关动作或报警,在监控中心可以安装动态模拟显示器和操作台。它具有显示和控制主开关或断路器状态的功能,可以取代普通的控制和信号屏。变配电所一般不需要重复设置信号控制屏。普通的监测系统是在变配电设备上增加一些传感器,如果是智能化断路器或继电器,它有内置传感器,可以从通信接口取得信号。

变配电智能控制系统有对各种电量的计量、监测、报警作用。为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如进线和馈线、变压器、电动机、母线的保护,具有相应产品。它提供完善的监控保护功能,一般提供网络通信接口 :如RS232、RS485 网络通信接口,可以实现远方监控。微机保护监控系统可以减少控制室的面积、控制电缆和维修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5 结束语

大力推广符合“四节一环保”节能建筑是目前建筑节能的主要趋势,而电气节能是绿色节能建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应在设计中精心考虑,进行方案比较,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及节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供配电方案,实施电网的经济运行技术。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选择低能耗设备及节能等先进的设备,减少中间过程的各种损耗,以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为提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作贡献。

参考文献

智能化建设篇9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设计;管理

前言

随着高新技术的陆续推出,建筑智能化随之得以不断发展及完善,并且建筑智能化水平也随之得以不断提高。从实质上来看,建筑智能化是信息产业的综合体现及综合应用,建筑物建设的过程往往会涉及到一系列的专业领域。从总体上来看,智能化系统可谓是建筑物的“电脑”,因而建筑智能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立足于实际,并且积极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最大限度的将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好,以便于实现建筑智能化设计的规范管理。

1 常见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及其缺陷

现阶段,设计已经逐步的趋于市场化,但是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我国尚且未制定且颁布相应的收费标准,再加上部分设计单位所储备的建筑智能化设计知识不足,这便导致开展建筑智能化设计业务进程的缓慢。正是因为我国尚且未确定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收费标准,使得智能化设计被交由智能化施工单位来完成,因而便难以避免的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由大量的工程实践可知,常见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其一,虽然设计院将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的施工图予以提供,但是却没有将明确的材料设备清单提供出来,系统构成只是简单的框图,而且在施工图中标明深化设计是由施工方完成,设计施工图的深度明显不足。业主请招标公司按照施工图将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施工招标展开,一般中标施工单位都会将设计院的施工图放弃,按照自身的投标方案将深化设计作出,从而将施工工作加以进行;其二,业主直接请招标单位将智能化招标方案做出,以此将施工招标工作展开,而中标施工单位则按照自身的投标方案将深化设计作出,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操作。

以上两种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均在其设计程序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正是因为没有将控制技术的节点予以设置,这便会使得施工、设计和方案都是由项目承接方独自决定,在中标后往往就进行施工,在没有进行图纸深化设计甚至无图纸的情况下便开始施工,没有与其它专业相配合,导致监理无从把关且业主心中无数,同时也出现了浪费、返工、超投资、不合理使用等许多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可知,在设计的出发点上,承接智能化施工的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不一致。在收取设计费用后,设计单位向业主提供的是与要求相满足的施工图成果,所提供的是全过程的服务,但是即便是智能化单位打着免费设计的名号,但是其仍然追逐的是最大化经济效益。

2 强化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及缺陷,对智能化建筑的使用功能、使用效益、使用寿命等,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聘用智能化顾问公司

在当前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下,如何将建筑智能化设计加以优化,将最大的设计效果达到,是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的重点内容。应当对有着丰富建筑智能化设计经验的单位加以选择,使其负责施行核心为总体设计师和建筑师以及优化设计、一体化设计。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应当对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加以启用,以便于对以总体设计师为主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帮助用户将需求调研工作做好且形成报告;健全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同时将各个专业的特殊要求和设计建议说明,从而形成良好的专业设计衔接;介绍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方案给用户。

2.2 严格技术评审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要切实的做好详细设计以及初步设计的评审工作,这对随后的施工和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许多事情均是在确定工程设计后展开,要想改变就非常复杂。在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技术评审过程中,应当审查设计与技术要求是否相切合,这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环节。技术评审不但需要对与设计相关的诸多技术工作加以考虑,同时还应当充分对其它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技术工作加以考虑。在很大程度上技术评审可谓是某种“关卡”,下一阶段的准确就绪状态是由该“关卡”所决定的。所以,应当立足于“关卡”,确定议事日程、评审方针以及参加人员等评审活动;应当由总会计师对技术评审的进度及计划概要加以负责制定,同时由业主切实认可;应当有供应处、基建处等保障施工的职能部门参与到评审工作中;应当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给系统设计者,以有助于正确的评审各个子系统;切勿企图采取简单且容易的方法将优良的技术评审完成,要留出合适的评审范围和充足的时间,还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参审人员。

2.3 优化项目策划及设计步骤

首先,在建筑智能化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全面的将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水平需求加以考虑,并且按照建筑智能化的具体需要,优化建筑设计规模,提高智能化总体水平。一般情况下,在两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以上建筑物中应用智能化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实用;其次,建筑智能化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智能化建筑中的光线、温度、空气质量、计算机网络、休息空间、办公家具、适当的隔离及建筑物外的景致等,均应当将设计师独特的构思充分展现出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的确保室内能够将室外的阳光充分的分享到。可以将外墙设计成凹凸状,以此做成corner office;可以适当安排具备自然韵味的休息角落等;再次,采用科学合理的层高、柱网和结构形式。应用框剪结构和框架结构能够提供多变灵活的环境,通常9米的柱网对结构设计、空间分割以及停车均较为适宜。因为智能化建筑中有着较高的舒适环境要求,因而不能暴露管线,要兼顾综合布线与中央空调管道的要求,尽可能的完善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能化建筑是工作环境、信息以及人的智慧结合,是建立于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学、社会工程学、人类工程学以及建筑设计等诸多学科上的交叉应用,并且已经逐渐的成为新时代的建筑标志。所以,要想促使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更好的面对信息时代和新世纪,要想更好的迎接更大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对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提起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的采取科学可行的策略,不断的加强智能化设计管理工作,以便于提升智能化建筑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常继福.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J].山西建筑,2011(19).

智能化建设篇10

【关键词】配网建设;智能化;信息化

1.序言

从目前国内智能化电网的发展规划来看,配网智能化将是整个智能化电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智能化电网的建设核心在于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在于智能化调度,那么,配网智能化建设的最大作用就在于为电网终端用户的服务,在于为核心电网和调度智能化提供最基本的供电分析数据,在于分布式能源的有效接入。

2.何谓智能化配网

配网智能化要不要建设?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从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化电网建设中远期规划来看,近期建设重点是特高压和区域电网调度智能化,输电网智能化和配网智能化将在中后期展开。但是,这并不表明配网智能化建设就可以放缓步伐,恰恰相反,智能化配网需及早着手,因为智能化配网建设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当前,应提高对配网智能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从科学发展配网的高度上来认识配网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两个转变”就是要求各级供电企业从坚持科学发展上来认识智能化配网建设的重要性。

如何建设配网智能化?虽然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从我国配网直接服务于用户的现状来说,智能化配网建设的重点无外乎在于保证不间断可靠供电,向用户提供优质电能和优质服务及配网事故的自动隔离这几个方面。不间断可靠供电:应该说是配网智能化的终极目标,也是配网经济效益之基础。

提供优质电能:提供合格优质电能是配网服务用户的主要指标。提供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基本社会服务责任。

配网事故自动隔离: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外力事故对配网稳定的影响。那么,建设智能化配网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重点需要解决的是配网建设的硬件和运行管理中的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包括输变电自动化设施,城镇配电的环网工程和农村配网的手拉手工程,变电的N-1工程,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信息采集和传输设施。

软件:需要一个涵盖配网实时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其实,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SG186工程系统,已经涵盖了这些软件系统。

3.建设难点所在

我国农村电网虽然经过“两改一同价”改造及近年推出的电气化县建设,但要按智能化配网要求的那样,做到不间断供电和提供优质电能的路还很长。从全国来看户户通电工程尚在建设之中,而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前些年受电源性缺电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配网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对用电需求现象十分普遍,农村电气化工程的重点还是以解决低电压和网络“瓶颈”为主。因此,想在短时期内实现配网智能化不太现实。

农村配网不间断供电因受地理条件和用电负荷限制,从目前我国国情来说村村都实现多电源供电也是不可能的。由于农村配网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数据的采集相比高等级输变电系统繁杂得多,无论是防御自然灾害和抗击外力事故,在技术设计标准上根本不能同特高压或超高压输变电系统相比。因此,事实上配网智能化建设的难度和投入之大均不能小视。

当然,随着近年来配网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推出和应用,已为今后的智能化配网建设在硬件设施上打下了部分基础。目前,这些高新配电技术设施因没有配套的管理系统而闲置的现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智能化配网建设可以因地而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只要有条件就上,有部分条件的部分先上。在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大的情况下不失是一种明智选择。

4.智能化配网的基础在信息化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SG186工程建设以来,各地供电企业的调度自动化开发和应用已在全面实施,SIG配网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提高配网稳定性、增加效益已在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仅仅是智能化配网建设的一部分,离真正的配网智能化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推出和在配网中大量应用,如何相互协调和最大效能发挥高新科技辅助作用,将是今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智能化配网的基础在于配网信息化,而配网信息化的基础则在于配网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数据的准确性。为此,江苏省赣榆供电局近年来针对电网新一轮建设高潮,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电网的要求,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指导,结合信息化建设需要,重视和强化了配网的基础信息管理。从“两改一同价”那时起,公司已要求所有新建配网数据必须输入准确,新建配网工程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事实上新建配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不难,难的是原有配网数据采集的准确及常态运行管理信息采集。为此,公司在配网日常运行管理中提出了“健康配网”的管理理念,做到既重建又重管。在新建项目上实施“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验收”的“四统一”管理制度,不仅为这些项目今后增容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抵御抗击台风、冰雪等自然灾害在技术上做好了保障。

5.实现路径在于管理创新

随着电网的日益强大,管理人手不足是各县供电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创新管理向科技要效益”是近年来供电系统内流行的一句时髦口号。如何创新管理?如何向科技要效益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根据各地配网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创新配网运行管理,实施管理信息化是解决管理人手不足的一条捷径。

智能化配网建设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切忌“病急乱投医”。目前,我国的配网自动化覆盖范围不足9%,大部分配网自动化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智能化电网建设是科学发展电网实践的一项终极目标,也是史无前例的一项电网输配技术革命,配网智能化建设作为整个智能化电网的组成部分,其规划和建设必须是一个系列化和逐步实施的过程,各地供电企业的配网智能化建设也势必依循和遵守这一系列的游戏规则。在现有配网信息化建设时,各自为政盲目开发各种管理软件,今后势必会涉及与整体系列技术衔接的问题,因此,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蓝本是配网智能化开发建设的基础,过多地各自开发或将可能会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6.结束语

“安全、稳定、可靠供电”是服务经济发展进程中供电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也是智能化配网建设的最终目的。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奉化供电局在迈向智能化配网建设上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将在实践电网科学发展继续加快电网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以“一强三优”作为企业管理文化一个永恒的追求目标,不断探索和积累智能化配网建设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