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十篇

时间:2023-04-10 03:06:30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1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内容的生活应用特性,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多向学生展示具有生活浓郁“气息”的数学问题,通过声情并茂、真实生动的数学案例,激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靠近学生内在情感“发展区”,将小学生吸引到问题解答活动中,主动探知成为自觉行动。如在“分数类应用题”问题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分数知识过程中,对分数的数学意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对其生活应用特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设置“小王看一本300页的书,第一天他看了整本书的二分之一,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请问小王此时没有看的部分占整本书的多少?”、“售货员王阿姨在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到60元,现在知道其中一件商品赚了20%,另一件则亏了20%,请问王阿姨卖出去的这两件商店是赚还是亏?说说其理由?”等生活性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感知分数知识点方面的活动,获得对分数知识内容的深刻、深入认识,内在学习情感受到“调动”,主动参与解题的欲望得到“挖掘”,切实推进了此方面问题案例教学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活性问题案例设置时,要贴近学生认知情况,切忌设置偏离和超越小学生认知实情的内容或案例。

二、抓住问题探究特性,开展解题探析指导活动

著名教育学家陈苏芹曾经指出:“问题是数学的‘精华’,应将问题解答方法讲解作为自身重任,坚持实践融于问题教学中,提高探究分析等学习能力。”众所周知,问题教学,不是为了解答问题,而是为了传授解题技能,“授之以渔”。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把解答问题的技能传授作为问题案例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环节,进行有效的实施和深入的开展。因此,在数学问题讲解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问题案例解答的探究特性,将问题案例讲解的过程变化为问题解答技能传授的过程,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功效,对解题方法运用、解题策略的设定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讲解,提升小学生探析、解答问题的技能和素养。问题:有一根长为47米竹竿,全长的16插入土中,露出外面的部分占全长的几分之几,露出来的部分有多长?在上述问题案例解答中,教师采用“先探究(学生)———在探讨(师生)———再归纳(教师)”的三段式教学法,学生探究分析问题条件,认识到该问题设计意图是:“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需要运用的数学知识点是:“分数乘除法的知识”。师生进行互动探讨,教师带领交流讨论,学生进行解题,师生归纳总结。上述解题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究、师生探讨、教师指导等环节中,对该问题解答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深刻掌握,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较好落实了新课改的目标要求。

三、抓住问题综合特性,培养综合解析问题思想

小学生处在学习能力发展的初始期,处于学习活动技能的积淀期。数学问题案例解答活动,为小学生良好学习技能的锻炼和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解析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需要运用多种解题策略和思考方法,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良好的综合解析问题的思想和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运用问题案例的综合概括特性,设置综合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感知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转化思想的内容,逐渐养成和树立良好的综合分析解题思想策略。如在“路程类应用题”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综合性的路程类应用题,要求学生借助于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解题分析活动,并有意识的向学生指出这一过程运用了“数形结合”解题思想。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了初步感知和认识,对良好解题思想树立起到促进作用。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数学教法课;应用实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育还不够健全,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也较弱,面对小学生这种自身呈现的生理特点,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寻找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案例为讲解基础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为小学生对思维性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理论后,将理论反作用于实践操作,进而学会理论的实际操作应用、理解理论。

1案例教学法含义概述及特点分析

1.1案例教学法含义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讲解,它促进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选取的案例是在教学实践中带有典型性及普遍性的事例,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依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分析,通过案例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及将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

1.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案例教学法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对案例教学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它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表现为:案例教学法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无论是对案例的编写还是选择,它都是为了呈现理论的特点而进行的,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客观真实存在的,通过案例的细节呈现出真实性,进而体现教学的真实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它以案例的特点呈现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求解决方式;案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案例解决过程中的内容结合了许多知识点的应用;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在动态中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程中的应用过程中,虽然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老师作为引导者起到了主线作用,因此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以老师的选择、引导作为线索进行实施。

2.1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挑选: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慎重选择,搜集多种题材、多种类型的案例,使案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加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情况,选择在水果店买东西等情境化的案例,并通过多媒体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

2.2教师在课前对引导过程的准备:

在案例教学之前,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时间上合理的安排与把控,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难点进行适时引导,也为学生会提出的问题进行预先的演练回答,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同作用的教学过程,因此,老师在案例教学前也要对学生进行预习任务的布置,以便学生在课堂前做好准备,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各样的图形案例。

2.3教师在课堂中的讨论引导:

课堂讨论是对案例教学进行深入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中要对针对所讲的案例进行重点性的讨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案例讲解中不清楚的疑难点,理清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思维线索。例如,在小学数学乘法的案例教学中,通过课堂讨论,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对借位等知识点的不理解。

2.4教师总结性的点评与反思:

教师的总结点评与反思是案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课堂上学生的点评,让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对案例知识点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新的把握与认识,并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反思提高理解,发现讲授中的不足,并做出相应调节,学生也可通过总结发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后进行补习。例如,在小学数学除法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乘法教学进行很好的总结与反思,那么在除法的教授学习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难理解的状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它是一种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教学的方式之一,能够在实践与理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知识点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发挥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了解知识点。

参考文献

[1]谢祎.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2(18).

[2]张黎黎.案例教学法在高师院校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4(36).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3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它指的是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也叫做“教学的最佳期”。维果茨基认为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教学,就有可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较高智能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假如教学过程没有落实在学生已经达成的发展水平或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产生互动障碍。笔者执教小学数学已经十余载了,自以为对学生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的把握十拿九稳,但在前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数乘法计算练习时却遭遇了失败,这才发觉自己这份自信实在是没有理由。

[镜头回放]

师出示3.8×2.5、7.5×5,请学生估计这两题小数乘法的积是多少?(略)

师:哪一题比较简便?你能计算出它的正确结果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生:7.5×5=(7+0.5)×5=7×5+0.5×5=37.5

生:7.5×5=75×5÷10=375÷10=37.5

生:7.5×5=15+15+7.5=37.5

生:我是笔算的…

我表扬了学生能运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然后请他们继续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剩下的乘法算式3.8×2.5。

学生蛮有把握地开始计算,然而我在巡视时发现有部分学生采用了这样的一种方法:3.8×2.5=3×2+0.8×0.5=6+0.4=6.4,并且这样计算的学生之多出乎我的意料。着急之中我努力思量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计算,细细想后,我也就释然了:原来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7.5×5时,体会到了这种方法的便捷,因此比较乐意用这种方法去计算,但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却出现了错误。这显然是受到前一个学习环节的影响,是知识的负迁移。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决定根据课堂出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勇敢地说出这种算法,并把错因作为重点进行分析讨论。(此时的我在暗暗得意自己敏锐的课堂资源捕捉能力)

在师生一起分析了3.8×2.5另外几种正确算法的算理后,我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生1站起来说:“我的算法跟他的不一样,是运用乘法分配律算的,结果却跟估算的结果相差比较远。我是这样算的:3.8×2.5=3×2+0.8×0.5=6+0.4=6.4,我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部分学生跟着他表示疑惑不懂)

学生的疑惑已经出炉了,“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把问题重新抛回了学生。我试图想在学生自己的群体中寻找到答案,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解释,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我的眼神期盼地寻找着,这时生2举手了,一脸蛮有把握的样子。这是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于是我请他为大家解惑:“这样计算比原来的结果小了。3.8×2.5=(3+0.8)×(2+0.5),我们可以先把(3+0.8)看作一个整体,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到(3+0.8)×(2+0.5)=(3+0.8)×2+(3+0.8)×0.5,然后再用一次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到3×2+0.8×2+3×0.5+0.8×0.5。我们可以与他的3×2+0.8×0.5比较一下,像他那样计算就会比正确结果小了。”

学生们听得很专心,他们的敬佩神态中还是透着厚厚的迷茫。

我惊叹学生2的出色解释,但是连续运用两次的乘法分配律,而且要把一个算式看成一个整体,其他的学生能理解这种解释吗?于是我决定自己出手了,我开始引导:“大家想一想3.8×2.5表示什么意义?”

教师里一片寂静,没有学生响应,个个沉默着。学生启而不发,我只好填鸭了:“3.8×2.5就是表示3.8的2.5倍是多少。所以3.8×2.5=3.8×2+3.8×0.5,我们可以把这个结果与3×2+0.8×0.5比较一下……”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发现我的解释并没有被学生接受,但我实在是没有招数了。幸亏练习时也不再有学生采用那种错误的计算方法(这是因为那一部分学生对其中的奥秘虽然是不知所以然,但他们还是感觉到了那是错误的算法,所以不再选用),但是我知道我原先的自以为是的“出手”却是失败的……

[惑……]

“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桥梁,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本案例中,教师在面对学生学习发生思维障碍出现错误时,成功捕捉到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错误资源,教者也意识到应该好好利用这“生成点”,要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深究其错误根源,要使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理解并解决问题。但是这节课之后,面对教者那自以为是却劳而无功的“出手”,笔者不禁疑惑了:

1、难道教者当时的引导“大家想一想3.8×2.5表示什么意义?”“3.8×2.5就是表示3.8的2.5倍是多少。所以3.8×2.5=3.8×2+3.8×0.5,我们可以把这个结果与3×2+0.8×0.5比较一下……” 这样的解释不正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吗?学生为什么不接受他们认知水平可以理解的解释呢?

2、课堂练习时虽然已经不再有学生采用那种错误的计算方法,这是因为那一部分学生对其中的奥秘虽然是迷惘,但他们还是感觉到了那是一种错误的算法,所以从大流乖巧地不再选用。这种“不知所以然”的知识状况的存在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甚至对于后续的数学课堂教学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思……]

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主动而富有个性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案例中学生们当时的神态表明他们已经相信3.8×2.5=3×2+0.8×0.5这样计算,确实是丢了一些“东西”,而生2的精彩发言显然离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比较远。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学习数学才是有效的呢?

一、追根究底,重觅“最近发展区”。

疑惑中细细思量,发觉问题就出在没有正确把握当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当时的教学情景中,由于生2对乘法分配律的精彩运用,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学生关心的是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他们在积极思考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两种不同结果。可是急于求成的我没有留给学生消化与评价的时间,却另起厨灶自以为是地启发“大家想一想3.8×2.5表示什么意义?”结果却是启而不发只好“填鸭”了。如此启发显然是没有落实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遭遇学生思维冷遇就在所难免了。

吃一堑长一智。如果笔者当时能因势利导,进行这样的启发:“生2对乘法分配律理解得很好,如果大家觉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这样的计算有难度,你可以只拆开一个数,再用乘法分配律,相信你会发现计算结果确实比正确的小了。”学生肯定能发现3.8×2.5=3.8×(2+0.5)=3.8×2+3.8×0.5,在这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引导他们拆分3.8,就可以得到3×2+0.8×2+3×0.5+0.8×0.5。这样的引导为学生理解生2的解释降低坡度,应该是更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而且对提出见解的生2更是一种积极的评价。遗憾的是当时的我虽然是对生2的回答作出了肯定的评价,但却没有借机顺势而导,这个学生的失落肯定会波及其他学生,影响他们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二、有效引领,探寻“最近发展区”。

加涅(Gagne)认为,学生学习的所有内部过程是在学习者以外的事物的影响和作用下发生的,即学习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不但受原有水平的影响,而且受具体的教学情景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态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要有捕捉的能力。案例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采用“3.8×2.5=3×2+0.8×0.5=6+0.4=6.4”这种算法,就是受到前一个学习环节的影响。如果教师不加分析,责难学生,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影响,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不再顺畅,从而就会导致学生参与这种算法错因分析的积极性不高。而案例中,学生对错因的“不知所以然”不仅不能使知识得到迅速的成长,而且不利于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甚至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长期的如此状况将会是学习上一个极大的反作用力,不容忽视。

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环节的安排等都影响着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生成。教师要想使师生之间的互动顺畅,不仅在课前要认真分析学生知识层面上、解决问题水平上的“最近发展区”,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学生思想的能力,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的“最近发展区”,要用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坚持在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上,组织学生进行“再创造”式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巧点妙引,给足时间,让学生深入探究,让“最近发展区”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点。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进行之前对学生、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过程、记录教学反思等环节预设课堂内容. 教师作为设计者,会以不同的教学技巧去改进教学,以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设计对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对象制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是运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将生硬的教学原理转化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材料和课堂教学计划,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与决策性. 教学设计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安排布局,使教学有创造性地发展,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起到了系统指导的作用,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

误区

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教师设计案例的时候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1. 教学设计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教师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大多采用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教师盲目选择这一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2. 教学设计前后脱节

教学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构建的,强调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但现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不能整体把握课程内容,这源自教师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没有透彻了解,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没有准确把握,过分依赖教学参考及教学建议,造成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内容严重脱节,有时高年级所讲的某些内容,低年级已经讲过,甚至是低年级忽略的基础知识,这使得教授的知识不全面、不合理.

3. 教学设计模式单一

有的教师认为,在教授一段时间后,很多教学过程、教学模式都成了统一的定式,很少去改变,也不思创新.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除了教学内容变化外,看不到学科或者教师的特色,这就造成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模式都一样. 可以说,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还不够丰富,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有待优化,教师应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按照学生的特色进行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是教学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段,即教师利用各种情境,解析教学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从而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知识相冲突的情景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问题. 如学习“找规律”这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时,引用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 首先,以动物王国也要举行运动会为情景导入,设计两个人物形象小鹿和大象,为了布置会场,小鹿和大象分别设计了两个方案――用课件展示两个方案,即小鹿以灯笼和花盆间隔排列的方式,小象则灯笼和花盆无规则地摆放,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谁的设计方案显得更加整齐、有序?”以此导出课题“小鹿在设计方案时运用了我们数学上有关规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找找这里究竟有着怎样的规律!”接着,让学生按照小鹿的设计方案,用简单的图画表现出来,这时候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好,我们再一起来画一画. 1,2,3,…,14,15,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画图的策略. 学生可以用(表示灯笼,表示花盆)来表示,第15个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 在提倡运用多种策略解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觉地实现策略优化,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 设置活动,引导探究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预设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有效手段.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课时的教学中,会设置1~2个教学活动,且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期将学生引入探究活动中. 学习“确定位置”时,教师设置的活动是根据班级的座位找数对. 教师首先设计了根据位置写数对的活动――“你能说出班上某某的具置吗?”学生独立书写,全班交流. 这是比较简单的活动引入. 深入探究时,教师设计了根据数对找位置,分别写出了下面的数对:(7,2),(5,3),(8,3),(3,4),(7,4),(5,4),学生则根据数对,准确地找出同学的位置.

3. 自主探究,观察记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能遗忘的是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活动下的小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特色,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记录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探究方法获得知识. 学习低年级的“十几减9”时,为了启发小学生的自主算数能力,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探究,首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以“怎样才能准确地算出13-9”这一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开动脑筋,借助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一想,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动手操作的结果. 教师的这一设计,旨在让每个组先派代表上台演示,发表意见,并解释自己的想法. 随后,允许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对自己组中发言的同学作补充,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记录,有的同学从13个小圆片中一个一个地连续减去9个,还剩4个――逐个记录,减去一个画一笔;有的学生从10个一堆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3个合在一起,得出剩下4个――他们记录时,先记录分成一堆的10个,然后减去9,最后记录剩下的部分及合在一起的部分;有的学生先减去3个,再从10个一堆里拿走6个,剩下4个――记录时,先记录3个的部分,然后再记录从10个中拿走的部分;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 最后,教师设计教学总结时,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如“在那么多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让学生知道这种算法的优点,归纳学习特点,了解自身思维的特色,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启发思考,交流归纳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案例导入;小学数学;案例应用

案例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形式之一,而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直接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且小学数学课程设计也缺乏一定前瞻性,限制了案例教学的效果。随着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案例教学也在不断深化,案例导入需要老师在授课之前严密制定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要求老师优化数学教学方案,因此探讨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符合推进新课改进程的重要战略,是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重要途径。

一、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案例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总体上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表现出水平低、案例导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受限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限制,案例导入需要与数学教学计划形成无缝隙对接,然而现在小学数学案例教学与数学大纲内容对接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时展,生活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虽然迎合了新课改的战略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案例导入的有效性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学数学案例培养了小学生自主思考,进行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转变了传统灌输以老师为主导的纯理论学习,弱化了小学数学实际运用的锻炼。总之,新时期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改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对于具体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极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数学纯理论问题缺乏必要灵活性,较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专业兴趣。而案例导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同时能够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案例导入把小学数学知识与案例形式结合起来,有助于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从心理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优化教学计划

教学数学教育要想从跟上进行有效的突破,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及教材内容都过分地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决,并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问题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案例导入影响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把抽象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于数学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优化了教学教材的同时也突破了学生的极限。

(三)有利于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通过教师上课过程中的讲解,对于讲解要想有更清楚的认识,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直观的展示。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评估,案例导入能够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教育,让小学数学教学在案例导入的带领下更好地改进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以适应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三、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要点分析

(一)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案例导入应用需要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方式,营造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良好教学环境。案例导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案例导入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的创设,课堂案例导入过程中的讨论与交流环节需要教师创设交流环境,而案例导入是改变数学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教师事先制定缜密的教学计划,防止案例导入偏离教学内容,造成小学数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下降。

(二)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提问意识,案例导入教学往往会忽视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往往以案例导入揭示出基础知识点,部分同学会有不解或有疑惑,这时候需要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但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可能导致案例导入教学质量下降,所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其重要环节。因此,案例导入需要学生具体提问意识,也需要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

(三)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增强学生提问能力

首先,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课堂上诸多学生往往不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愿意找一些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攻克,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有将基础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够深入学习其他有难度的知识。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重要,并通过基础知识提升提问能力。另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是案例导入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举一反三的思S,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将问题深化、细化,从而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对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基础知识基础上尽可能扩充知识外延,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98-01

小学生年龄小,思想集中时间短。不像语文课像听故事一样、趣味性强,而数学逻辑性强又很枯燥,小学生很难学好这门课程。所以,应该对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下面本文就数学游戏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数学游戏的案例的研究提高小学生低年级数学的成绩。

1.数学游戏案例

案例: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加减法,把低年级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所有学生都先站在老师身后,将教室的桌子排成两竖,然后分别叫身后学生的名字去坐到桌子上。

老师:小明和小张坐到左边的桌子去。

学生:......等小明和小张坐好后,

老师:小红和小吴坐到右边桌子去。

学生:......

然后老师去两竖桌子的中间地面上画上一个大大的加号,再问身后的学生们他们相多少,并将这个数字写到黑板上去。

老师:小徐你去数数看他们相加是几个人呢?

小徐:一二三四,老师,一共是四个人。

老师:答对了,你真棒!那你把你算好的数字写到黑板上去吧!

小徐:好的!

学生很开心,蹦蹦跳跳的上黑板去写了个阿拉伯数字4.

游戏继续:

老师:来,小红你回来。

小红:哦!

老师去将地上的加号改成减号。

老师:小红,你回来了,那现在用小明和小张减去小吴的话还有几个人呢?

小红走过去算了算了,用小明和小张减去小吴,那不是就剩一个人了吗?

小红:老师,用小明和小张减去小吴的话就剩小张一个人了。

老师:很好,你也去黑板上写上吧!

如此类推的将这个游戏进行下去。答对的同学一定要给予相应的鼓励。

2.数学游戏案列分析

这节课主要就是教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加减法的运算能力,通过这种动员大家站起来的活动可以提高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好奇心强,不知道老师想干什么,像看看究竟。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像以往课堂上,老师在课堂上教大家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学生在台下讲话、打闹或者发呆,完全没听进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内容,数学自然也没办法学好了。

3.结语

其实,在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一些加减乘除就可以了,小学生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选取游戏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经常变换游戏方式,还有选择和学生年纪特点相仿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的游戏案例[1]。让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这种创新方式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7

《可能性》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但在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统一布置的任务和教学流程进行学习,而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导致学习的进度也不同,可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工具等,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安排学习资源还有所欠缺,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但他们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师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性。

2.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知识,只对重点知识用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该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概率与统计”的专题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也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设计的习题作业也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分层练习。

3.难以实现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并且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这要求数学课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目前,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可能性的知识,而很少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即使知晓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往往趋于形式,没有找到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难以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联系到生活实际中。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可能性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与思考。例如,在引入不确定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上创设儿童节出游的情境,这样很容易将小学生带到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即时评价反馈,关注个性化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支撑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多样化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有多元的交互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与学生要能实现及时沟通、即时的评价反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保障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置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能及时地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教育游戏 小学数学 应用效果 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75-01

教育类游戏的核心在于“教育”,是游戏中的一种,拥有教育性和娱乐性两大特点,主要是以游戏为教育的手段,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取得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平衡,从而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教育过程的产品实现。

1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效果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是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同学们可以自己跟自己比赛,也可以和朋友一起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获得知识的心理需求,让同学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到知识。

1.2 让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在学生学习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在情感上、认知上等各个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教育游戏中,故事中的任务跟游戏者之间会发生一些情感上的交流,这种情感上的交流会投身到自己的身上,达到体验者引发到自己身上来,达到情感交流的作用。除此之外,教育游戏的不可预见性跟游戏的悬疑性会让游戏者产生期待的情感投入,达到思考的目的。

2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知识技能的目标:(1)引导学生使用度量器;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直角、钝角、锐角的含义;(3)从游戏中发现相应的规律,并熟悉的结合游戏把这些知识概念总结起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引导过程: 在学生一边进行游戏教育时,老师一边对学生做出及时的指导,待游戏完成后组织一班的学生自觉进行总结跟评价,并将学生从虚拟的游戏引入到教学的实际意义上来。

《迷失太空》《神兵天降》游戏介绍:《迷失太空》共有三个关口,游戏的方法为: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飞过陨石,才算过一关,玩家的任务就是控制飞船让飞船到达指定的出口。

《神兵天降》 游戏的规则:选择一个射击对象,点击鼠标左键可选中,该游戏共有三关,每关的设计对象分别为直角伞兵、锐角伞兵和钝角伞兵,角度的区别请注意降落伞。

教W的过程概述:

学习和引入:(1)邀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两个角,其余同学自行在练习本上画出角的图形;(2)老师随后告知学生角的大小要通过量角器来测量;(3)老师通过投影仪给同学们展示《迷失太空》游戏。

灌输新知识点:(1)老师拿出量角器并细心讲解量角器上的数字及其含义;(2)老师结合量角器告知学生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用“°”表示;(3)老师邀请两位小朋友,将黑板上同学画的角度量出来。

在游戏中展开练习:(1)老师指导学生将学生机上的游戏打开,然后老师在教室四周观察同学们的进度,避免有的同学找不到游戏;(2)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在比赛结束后,选出用时最短、奖励分数最多的同学。

案例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演示:(1)老师跟一班的学生一起复习前两节学习的角的内容,并邀请两位同学上来画出90度跟180度的角;(2)老师通过教师机演示《神兵天降》游戏的操作顺序,同时,告知同学们新课需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的新内容:(1)老师对锐角跟钝角以及周角进行细致的讲解,并在黑板上画几个角,让同学们来评断一下都是刚刚学过的哪些角;(2)邀请两名同学上来,根据老师的指示画出对应角的角度,并相应注明是什么角。

游戏练习:(1)老师指导学生打开学生机上对应的游戏,在此时,老师应在教室四周巡视,避免有的同学找不到对应的游戏;(2)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

案例三: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

学习与总结: 老师引导一班的学生学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和估算应用的解决方法以及基本算法。

《超时空之旅》游戏介绍。

《超时空之旅》是一个有故事情节的游戏。

护花女奇案:护花女生活在自由的大森林里,每天的工作就是呵护美丽的花儿,还不时把自己所知道的数学知识传授给森林里的居民们,这些居民们都很喜欢她,可是,护花女却变得痴呆了,奥尔跟卓尔因此下决心要调查此事,他们俩穿越森林、越过冰山、趟过草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找到了答案和解药。

游戏化练习:(1)老师运用教师机给同学们展示《超时空之旅》游戏;(2)学生开始试玩游戏,老师巡视并避免一些学生们的常规问题,试玩成功后,让学生进行正式游戏的玩耍。

讨论和评价:看每个小组哪个学生先完成游戏,并且得到的奖励的最高分,然后,再看同学们比赛的结果,选出最佳的选手。

3 结语

游戏的渴望更加迫切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结合,造就了小学生兴趣的增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能够在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中,积极主动的投入进去,能够达到大部分学生愉悦的获得知识。同时,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得学生各方面的思维得到更多的发展、更多的启迪。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9

小数除法是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是一节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课,若将它设计成一节有趣味的生活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重要性、趣味性、实用性,就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在熟悉的、喜欢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探究的热情高涨,就会探究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案例

【片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课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图意,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在甲商店买5袋牛奶11.5元。

生2:在乙商店买6袋牛奶12.90元。

师: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3: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是一样的,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

师:说得真好!你们知道哪位同学买的牛奶便宜吗?

生4:甲同学花的钱少,甲买的牛奶便宜。

生5:我认为他的说法不对,应该算一算才知道谁买的便宜。

(学生们点头表示赞同。)

师:哪个便宜我们就买哪个,这位同学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算呢?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发言。)

生1:应该用除法计算。

生2:应该求出单价,用总价除以数量,可是小数除法,我们不会算啊?

师:你们的想法非常对,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时教师板书课题:小数除法。)

师: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找到解决办法。

生1:甲乙两商店的牛奶一盒大约2元多。

师:你是怎么估算的?

生1:因为11.5除以5,商应该是2点多,而12.90除以6,商应该是2点多。

师:究竟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

生2: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的牛奶每盒多少元,再进行比较。甲商店的牛奶单价是:11.5除以5;乙商店的牛奶单价是:12.90除以6。

师:这两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3:我们组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11.5元化成角,11.5元=115角,115÷5=23角,23角=2.3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12.9元化成角,12.9元=129角,129÷6时有余数,我们就把12.9元化成分,12.9元=1290分,1290÷6=215分,215分=2.15元。得出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你的想法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4:我们组开始时是这样想的,但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了,我们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其呢?

(这位学生挠了挠头,有点说不出来,此时有位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说。)

生5:11.5除以5,先用11元除以5,商2元余1元,余下的1元与十分位上的5角合起来是15角,15角除以5商是3角,2元3角就是2.3元。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这时,有些学生已经在座位上交流起来。)

师:认为他的方法有道理的举手(全班同学都举起手来)。这位同学的方法非常正确,我们用掌声给他鼓励。

生6:我们组也这样尝试过,计算11.5除以5时比较顺利,但是在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

生7: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点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以把12.9看成12.90.

师:如果以元为单位时,我们想一想,计算小数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8:在计算时,商的小数要和被除数的小数对齐。

师:同学们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下面的学生不停地点头。)

……

【片段2】

师:我们已经探究出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学们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生:异口同声“能”。

(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课件展示一组画面,并配音说明:四位同学星期天结伴去曹禺公园玩,车费一共花了18元,请你算一算,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师:谁来说说你的算法?

生1: 18÷4=4……2,说明平均每人花了4元多一点。

生2:我是用估算的方法,如果每人花4元一共就花16元,如果每人5元就是20元。所以每人花4元多一点。

生3: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当除到有余数2时,就是余下2元钱,2元就是20角,再用20除以4商5,就是5角。所以平均每人4元5角,也就是4.5元。

师:你再说一遍,我板书给同学们看一看。

师:你真是太棒了,说得太好了!

(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二、反思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生活中的数学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兴趣盎然。收到的效果是一般的分析讲解所达不到的。本节课,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究,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智慧。

1.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这节课,借助多媒体形、声、色的特点,变教材的静态为动态,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数学问题,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并且通过不断的质疑、讨论,让学生在一节课中不仅学会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2.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合理地改变和利用教材,提取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想学—会学—学会—应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实用性。

3.以说促思,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数学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本节课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机会,注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教师提供的素材又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数学,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整节课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课堂情景

数学作为人类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生活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与意义。然而,现在很多学生不重视对小学数学的学习,这就使我国的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现有阶段而无法进一步发展。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要让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以致用,也就是把小学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情景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置悬念情景,在“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播放数学视频、有奖问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具备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加了解小学数学,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认真听讲、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小学应用题为“已知小明有三支铅笔,小红比小明多四支铅笔,问:小红有几支?”在这样的应用题中,老师一定要根据人物来设定角色,进行情景导入。老师可以挑选班里的两个同学担任题目中的角色,以此为同学讲解应用题。通过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这种情况下运用导入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也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提升与调整,从而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合理安排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加强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地安排教学情景,利用教育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两个游戏形式,一个是Flash游戏,另一个则是RPG游戏。当下众所周知的一个教育游戏软件叫做奥卓尔游戏化学习世界,这个教育游戏平台旨在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以儿童快乐成长为目的来辅助学习数学。教育游戏通常是在非娱乐性的场所进行使用,而在这些游戏中,都可以应用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比如,《全能战士》《宽恕》《和平缔造者》,和一些其他的教育游戏,如老师在教室使用游戏厂商Take 2 Interactive Software的《文明》,都是通^数字的应用来进行教学。

比如在小学数学“单位一”中有这样的问题“有一份制造零件的工作,总共需要完成200个零件制造任务,师傅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需要徒弟来完成,问徒弟需要完成多少个?”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给学生播放类似的游戏视频,并且在游戏中让小学生找到题目中的角色,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从而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三、优化课堂学习,设立练习情景新方式

在设计练习时候,教师要进行精心设计,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练习时,教师要设立情景导入的答题模式,这样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合理地利用有奖问答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并且进行现场情景模拟,通过“比一比”“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要表现出友善的态度,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部分进行单独情景导入,并且耐心细致地进行情景导入讲解,这样才能缓解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压力,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练习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的买菜运用了简单的加减乘除,也是对数学的应用,在建筑过程中,要测量地基的面积,这也运用了数学知识。所以数学知识对于促进人们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情景导入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推进数学进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这需要小学数学老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情景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