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十篇

时间:2023-03-15 06:10:47

大学课堂

大学课堂篇1

[关键词] 大学;课堂;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83-02

大学课堂教什么?从教多年,一直令我魂牵梦绕,殚精竭虑地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说它简单,就是照本宣科,按大纲、按教材、按计划进行教学。说复杂,就是用最新、最正确、最合适的方法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这种要求着实令人头大,执简驭繁,还是回归原点,再捋捋这个问题,厘厘想法与思路。

一 谁教谁学

这是最基本的,不容置疑:老师教,学生学。

这一点不能出现偏差。在课堂,老师是教育的掌控者和监督者。越来越多的课程改革,倡议或实行宽松的课堂环境,赋予学生更多的自和话语权,即便如此,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映射关系丝毫没有改变。如果老师不教,课堂就不需要老师,师生这一关系也会被送入历史。然而人类现实远没发展到如此,以中国目前的现状看,即便是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但从根本上失去对教师教学权威的挑战,而且基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变为被动学习者,成为创新思维的“残疾人”。

人类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总是不停的在颠覆各种思维。幕课、反转课堂等可能颠覆原有的课堂思维形式,但没有颠覆课堂的本质,那就是老师教,学生学。

老师教,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教。

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学课堂,除了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新的科技知识,还需要对前沿理论技术进行讲授和思辨。这对教学的主导者提出挑战,时刻不能放松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追踪,专业知识有没有除旧立新,知识结构有没有优化升级,方式方法有没有适应和引领时代?学生学习的动机、过程、结果都是教师学习的对象,学生学习的一切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生学,在影响教师的状态下学。

学生学,挑战老师的教。学生虽为老师所教,却不囿于老师所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的学习要对老师的教学发起挑战,挑战其权威、挑战其局限、挑战其严谨。这种挑战要在严思慎学,严教慎育的基础上进行。方可教学要相长。

二 大学课堂最需要教什么

褪去各种形式的包裹,撇开专业等的形式,审慎思考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最核心的东西,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示,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1 教方法

大学教育成功的一条关键标准就是是否能培养出对社会有正面作用的人。但是社会的环境和复杂程度远非课堂可以模拟,所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课堂的精髓。但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具备下面几个基础。

首先是认知。需要把认知架构在具体事件上:是否有问题,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是否可能被解决,需要什么必须的条件,需要创造其它条件?没有这些认知,自然很难设计解决之法。这些表明,在课堂中,基础知识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很多老师把教授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自然有其道理。基础知识打的牢固,自然认知也会比较清晰。

再次是思维。课堂教学注重开阔思维。解决问题固然要扎实的基础,但这也仅仅是基础,之所以是问题,常规的、以往的思维显然不容易或者不能解决,所以开放思维,寻求突破口。好的课堂,应该使学生感觉到不但是知识量的丰富和不断优化,更是自己思维的完善、严谨和提高,思维禁锢只能墨守成规,思维开阔则海阔天空,对问题考虑够宽、够深。

最后是执行。课堂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但如何培养?课堂教学要引发学生去除惰性。通过一些任务逐步从主观上引导学生克服惰性,自觉勤奋。

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付诸行动。许多学生很用功,很刻苦,但总觉得是应付家长,或者打发时间,那是目标不够明确。但大学期间树立长远的目标其实很难,因为几年校内生活就树立今后一生的明确目标确实不现实,但目标可以分段实施,容许不断修正,这是可行的。课堂中注意使学生养成在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下行动,并逐步使学生的行动在阶段的明确的目标内有所侧重。

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行动效率。社会竞争十分残酷,而校园学习需要在安宁的环境中进行。虽然在校园中模拟残酷社会竞争与安宁的校园学习环境有冲突,但校园学习环境可以为今后的竞争打好基础,根本性地是养成行动的高效率。课堂学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习目标的完成等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行动高效率。

2 教做人

要做事,更要做人。大学教育不仅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使其学会如何做人[1]。人一辈子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一辈子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个问题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才开始真正意义上认真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大学阶段,学生开始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有了初步的社会阅历,于是这个问题自然摆在面前。尽管学生对这个问题有许多想法,但老师带有社会性的言行无疑对大学生如何做人有深刻地影响,所以大学课堂教做人也是课堂教育的核心内容。

做诚信的人。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而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就是诚信。教育对诚实的忽视是一种彻底的失败,是对教育本身的不负责,更是对社会和未来的放弃。大学课堂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行。师师,师生,生生之间通过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但要高效、和谐的相处,无疑诚信才是基石。学生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也必然要求诚信做人。要不欺天,不欺人,不自欺[3]。在课堂和教学的任何环节对诚信教育的忽视都将导致教育的失败和偏差。

课堂教学中,教学生做诚信的人,实非易事。授课、讨论、思辨、作业、实践等都需实事求是、事无巨细、事事入微。

做有正义的人。关于“正义”的界定,限于篇幅,本文不做深入讨论。大学课堂里,除了传授各种学问,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学生由于自身的秉性,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但正义的力量应该通过大学课堂教育,潜移默化塑造在学生的灵魂之中。正义占据,邪恶自然褪去。受过正义教育的人,走上社会,自然影响他所在的社会。一个正义优势的社会,邪恶如何横行?

塑造全人。课堂教育要裨于塑造全人。必须在充分尊重每一个整体生命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塑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人,是极其独特的,有怒有喜,有爱有恨,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能接受成功,也能坦然面对失败……。大学课堂,不光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理应将塑造全人的目标纳入其中。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完美的人,就像真理一样,可望不可及也。试图塑造完人的教育观念不可取。但不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全人进行整体塑造的观念更可怕,持这种观念进行课堂教学,很容易使学生的各个方面对立起来,在一个完整的机体上对立起来,轻则干扰正常学习,重则误入歧途,导致教学彻底的失败。

塑造全人,是课堂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对社会和未来负责的重要体现。塑造全人也是未来大学教育发展趋势[2]。课堂教学贯彻全人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在整体把握学生和教学,有利于充分尊重个体,充分发挥整个优势。最终有利于精神与物质的平衡,有利于知识体系的融合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

3 教突破

教师在课堂教,学生在课堂学,之后确实需要发生一些东西,作为教育者来说,最希望学生能取得各种进步,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这不是对底线的突破,而是对有益于人类,有益于未来的突破。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大学教育要求[4]。

突破知识。大学课堂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传授知识,人类的知识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积累、优化和突破,产生新的知识,再不断的积累、优化和突破。国家、民族的富强,需要知识的突破。知识在不断地积累,积累相对容易,但突破原有的体系和结构,产生新的知识和体系,这是教育的一个质变过程,却是很难,往往不是课堂教育的必然结果。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5]而这正是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魅力所在。

突破时代。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本身对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教育必须为时展提供支撑,特别是能突破时代局限的各类人才。生活在时代之中,为时代的各种变化所左右,往往有“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顿。时代迫切需要能打破时代局限,引领时展和变迁的各类人才。大学课堂教学及教师必须对突破时代有所担当,不辱教师和时代使命。

突破自我。大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知识的传承和载体,具备无限潜能。最大的潜能莫过于于自我突破。自我突破是针对整个人生而言,范围也比较广泛,本身涵盖对知识的突破和对时代的突破,这里尤其强调的是对个人的能力和人性的突破。既能突破自己所长,也能突破自己所短,是全面的突破,是自我更新,自我超越,从而具备更大潜能,追求更充实、更圆满的人生价值。

总之,大学课堂对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来说,显著影响其一生,课堂教方法、教做人、教突破奠定其一生和事业的基础,即关乎个人前途和成就,也关乎国家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不可谓不重。

以上所述,可能不恰当,亦可能不准确。但却是我从教多年,反复思考、反复对照、反复实践而形成的,虽是一家之言,确有基层教育者可共鸣之心声,希望有益于相关人士思考和参考,裨益我中华大学之课堂教育。

参考文献

[1]唐爱民,韩延明. 做人教育: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新兴理念与重要使命[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3): 66-71.

[2]尼尔・陆登庭,刘莉莉.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J]. 高等教育研究, 1998(4): 1-3.

[3]曹刚,屈明珍. 诚信与做人――存在论视域中的诚信[J]. 现代大学教育, 2006(5): 64-68.

大学课堂篇2

1.1教学质量因素的显著性检验根据调查问卷得到273份有效问卷,对每个应答选项的“毫无影响”“有点影响”“一般”“比较有影响”“有很大影响”等5级量表,分别赋予“1、2、3、4、5分”测量指标分值,各测量指标的分值按简单加权平均进行汇总。利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样本中各教学因素对课堂质量的统计显著性(见表1)。1)S1的单因素方差的概率P远小于显著性水平α(α=0.05),说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性因素。问卷统计结果中,95%以上的同学对该观点持赞成态度,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程度越深,对该门课程的课堂效果的满意度越高,即课程教学质量越高。2)S2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析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越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该课程的课堂效果满意度越高,并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课堂教学效果。3)S6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概率P(P=0.03)小于显著性水平,故课堂考勤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比较显著影响,并且调查结果表明,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占有的比例比较均匀,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4)S8、S9、S10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概率P分别为0.003、0.000、0.007,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课程的课堂规模大小、课堂互动频率、课程考核方式均对课程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性影响。问卷相关性分析显示,课堂规模越小的课程教学质量越高,课堂互动越频繁,课程的教学质量越高,这也与实际调查情况相吻合;接近90%的学生对课堂考核方式非常关心,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且接近70%的学生希望采用大作业加论文式的考核方式。5)S3、S7、S4、S5的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说明基础知识、课堂到课率、教师职称、学科动态这类因素在课堂教学满意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课堂教学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1.2教学质量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调研和分析发现,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影响。为了排除这种相关性对各因素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重新划分,进一步分析各教学质量因素与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程度,对各教学质量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进行显著性因素的进一步验证。

1.2.1KMO和Bartlett检验主成分分析的前提是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这种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但要对其进行验证,验证的方式是对各因素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根据检验的结果,判断主成分分析(或者因子分析)是否适用。对问卷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度量值为0.72,p值小于0.05,表明检验的结果与实际吻合,适宜进行主成分分析。

1.2.2因素的主成分分析对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因素的特征值的碎石图,根据碎石图中的特征值,提取出4个主成分,研究各因素对每一个主成分的贡献度。研究获得了第一个主因子主要由教师职称、到课率及课堂规模三个因素贡献,这三个因素都是反映课程或教师等课程实体的某些属性的因素,将之命名为实体属性主因子a;第二个主因子主要由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科动态两个因素贡献,将其命名为知识主因子b;第三个主因子主要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学习兴趣贡献,将其命名为兴趣主因子c;第四个主因子要由课堂考勤、考核方式和课堂互动三个因素贡献,将其命名为考核-互动主因子d。

1.2.3主因素的影响程度由主成份分析得到教学质量影响的4个主因子,由于剔除了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依据回归系数来判断4个主因子对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S11)的重要性程度,得出各因素的影响重要程度次序。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兴趣主因子c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实体属性主因子a、考核-互动主因子d及知识主因子b。结合教学质量因素的显著性检验的结论,需剔除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职称、学科动态、课堂到课率4个因素,再对剔除后的各因素的主因子系数乘以因素的贡献度,则得出各课堂教学显著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次序如表2所示:综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层次分析法线性模型结果: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符合当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习兴趣、课堂互动、课堂考勤、对专业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正向相关性;课堂规模、考核方式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

2结论与建议

大学课堂篇3

关键词: 大学课堂教学; 现状; 改革方向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146-01

尽管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目前大学的教学过程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特别是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创新是今后10年教育发展改革的主题词,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一、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进行融合已提倡了许多年,但是实施起来却不尽人意,大学课堂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教师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

许多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以教为主,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原理、方法全部一字不差地讲授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就等于讲解,甚至还经常出现“压堂”或课间十分钟不休息的现象。认为这样做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合格的老师,一个称职的老师,教师就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事实是这样做的后果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想想学生连记笔记或在头脑中理解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哪里有时间去想去思考去发言呢?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完全被压制了。

(二)学生逃课睡觉,老师无奈

目前大学课堂存在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逃课,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固定的逃课学生,一学期下来,老师都没见过几面,考试的时候突然去了,老师还纳闷,哪来的学生啊?《心里教育》书里有一句描述大学生的话:大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是一种自然现象。可见这种现象已严重到何种地步啊!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兴致勃勃,学生听得心不在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睡觉、玩游戏、手机QQ、电子小说,干什么的都有,有时不知因为什么由头甚至还笑出声来。老师们对这种现象很头疼,“不知道他们心里整天在想些什么,父母辛辛苦苦挣钱供他们上学,他们在学校就干些这事。”气愤是肯定的,可是气愤之余想想是什么让他们有机会在课堂上去做这些和学习无关的事呢?传统的授课方式很可能是症结所在,如果老师讲授不是“灌输式”教学,而是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等教学方法,情况会不会好转呢?

(三)期末划重点,学生不领情,及格万岁

目前评价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方法还是考试,不仅如此,学生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入党、就业,都要看学生考试成绩评估。成绩对学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可是一部分学生对此毫不在意,门门成绩都在60分左右徘徊。有的老师不忍心让学生挂科,就在期末划考试范围,让学生重点复习,结果是原来学得好的学生考得还照样好,不学习的学生还是照样差,划重点不起丝毫作用,该吊儿郎当还吊儿郎当,60分万岁,不及格下学期补考,一切都无所谓。老师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我们上大学那会儿,争着抢着想办法从老师嘴里往出套重点,现在的学生告诉了重点也不复习。”是有代沟了吗?让老师们对学生的行为无法理解。代沟一定是有的,可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的兴趣、家庭的背景、社会的就业形势等等。课堂教学所能改变和影响的就是个人的兴趣了,而这是最关键的。

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和途径

课堂教学,教学教学,“教”和“学”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一定要有老师引导地教和学生主动积极地学。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大学教师身兼双职,既要教学又要进行科研工作,教学工作是其本职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所以大学教师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走教学为主,教学和科研互为相长的职业生涯。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切不可单向灌输,老师要认真组织教学过程,讲完主要知识点,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互动,启发学生创造新的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师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研究,塑造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

大学教学运用幻灯片早已不是新鲜事了,千万不可“换汤不换药”,把黑板上的教案搬到幻灯片上来,大段大段的文字一页又一页,老师只是照片宣科,这样的教学学生不睡觉才怪。幻灯片的优点在于显示图片、动画形象直观,能够充分展示所讲内容,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幻灯片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设计一些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的片段可大大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课程内容允许,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小的游戏让学生完成,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气氛活跃。例如在《数据结构》这门课中,涉及到线性表的链式存储,这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学习,让学生站一排,每个学生是一个结点,两个手臂分别是两个指针,可以完成删除、插入、查找、定位等一系列操作。

(二)教材的多元化

不少大学教师还是会给学生定固定的教材,按照教材来讲解,其实教材会限制人的思维。老师可以在开学时给学生推荐几本书来参考,而不是仅局限于一本书,而且现在网络、信息传输这么发达,网上有很多免费下载的书、文章、课件,让学生从多方面学习知识是很必要的。教师可以穿插讲解一下近期发表的相关论文,扩大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量。

(三)学生成绩评估的多元化

学生成绩评估不再依靠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是印象分、平时作业成绩、期末成绩的综合。印象分可以参考出勤记录、上课回答问题、提问题、发表见解的活跃程度,这里不参考答案的对错,重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平时作业也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再局限于解题、写固定的答案等等,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留个题目,让学生自己上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文献,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师生共同讨论。期末考试的题目也要变得灵活,避开死记硬背的题目,多些主观题,可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鼓励学生,本科阶段如果参与了教师的项目,征得老师同意后,可以尝试发表自己做的那部分;如果没有参与项目,可以多查阅文献,发表一些综述类的文章,既是对自己学习的肯定,又是一个很欣慰的鼓励。

结束语

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一起行动,不断尝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继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工会论坛,2011.17(6):128-130.

大学课堂篇4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趣味英语课堂 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学英语。但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形成英语语言能力的主要渠道,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英语课堂气氛沉闷

在许多大学英语课堂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讲台上全堂灌输、唱“独角戏”,学生无精打采地坐在座位上,心不在焉,有的干脆趴着睡觉。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寺庙里面,方丈在上面讲解经文,底下的小和尚们的心却早已飞到外面的世界。这一可悲的现象引起我们的反思。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都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是主动者,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而学生则成为受动者,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完全适应“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就是课堂的主角,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听听课、记记笔记,坐在那里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学习过程成了记笔记的过程,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不愿意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互动,出现了大学英语课堂沉闷、学生沉默的现象。

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是当前我们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打造趣味英语课堂,不断地进行探索、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打造趣味英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起来就会很轻松。现行的教材本来就是融实用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英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学生课前“脱口秀”。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自我演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与英语相关的演示内容,包括诗歌、美文、笑话、谜语、绕口令、歌曲、小品、电影配音等,还可以结合自制的幻灯片,以流动丰富的画面或音乐作为背景,生动淋漓地展现自我、精彩演说。这一课前热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勇于挑战,乐于开口说英语,在良好愉悦的氛围下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在交流学习中相互促进提高。

(2)创意作业大比拼。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创意的课下作业,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自由想象。

(3)游戏、表演进课堂英语。游戏教学是一种能使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教学方式。比如针对学生普遍头疼背单词这一问题,可以将游戏穿插到枯燥的单词背诵与考查中,让学生两两搭档,在讲台前一个用肢体语言结合英文释义进行解释,一个猜出单词,这样掐表计时、小组比拼,最终对胜出的小组加以奖励,使得学生背诵单词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此外,挑选个别课文,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演出中团结合作,锻炼口语,更好地理解领悟课文。

2.利用积极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感知自己,然后作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1)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 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尽管他非常努力地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显然,前一例句比后一例句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作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可用“Very good!”(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Clever boy/girl”表扬,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消除惧怕紧张情绪,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作出积极评价。所有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地批改、积极地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要对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要写好阅后记。试想若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则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以往,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常情况下,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因此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要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富有个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由孤立性学习变为合作性学习,由依赖性学习变为独立性学习,由封闭式学习变为开放式学习,由复制式学习变为建构式学习,由静听式学习变为静听和活动相结合学习,继承式学习向继承和创新式结合学习。

4.利用现代网络资源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扩展知识外延,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网络在英语教学中是获取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工具,是创设情境的工具,是协商学习和讨论学习的通讯工具,是知识建构和创作的实践工具。网络教学就是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交际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方法上,除了常规的教材解读,重视夯实学生语言基础以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打造趣味英语课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更有效率地学习。

参考文献:

[1]Currents of Chang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袁鸿燕. 谈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大学课堂篇5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得出G大学大学语文课堂生态存在单一、呆滞、逃逸等问题,为构建健康和谐的大学语文课堂生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努力:一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三是促进多维互动的课堂。

关键词:

大学语文;课堂生态;共生;和谐

关于课堂,有诸多不同的研究视角,如教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等等,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中的有机体是从事教和学活动的生态主体,相对于某一教师或学生而言,其他教师和其他学生都构成生态环境。一个健康和谐的课堂生态,是作为生态因子的教师、学生和环境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互动、关联、和谐的关系;反之,课堂生态则会失衡,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本文以内蒙古G大学为个案研究,针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危机,将大学语文课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将其置于生态学理论和生态世界观视角下,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种方法的审视和考察,用动态的、发展的、互动的理念取代以往静态的观点关照课堂教学模式,客观呈现大学语文课堂生态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力图通过实地课堂教学调查研究,构建健康的大学语文课堂生态,制订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生态对策。

一、内蒙古G大学大学语文课堂生态的现状调查

在掌握相关理论、立足教学实际,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课题组设计了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关于大学语文课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问卷,经试测和修订后,该问卷主要包含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的30个问题。问卷调查的对象为G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生(包括少数民族预科生),发放问卷2000份,最终收回有效答卷为1956份。将问卷答案录入Excel表格后,用SPSS软件对单选题赋值和数据处理,然后从物理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对每份问卷进行均数分析。不难看出,物理环境要素的均数明显高于人文环境,说明物理环境优于人文环境。下面就调查问卷中的30个问题所反映的课堂生态状况及表现出的问题做具体分析。

1.课堂物理环境的现状分析

课堂物理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课堂的温度、照明、色彩、空间大小、班容量、座位编排方式等时空环境和自然环境,课堂规模空间大小适宜,色彩明亮,温度湿度适中,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和积极的情绪。G大学大学语文课堂物理环境优于人文环境,但仍有13.6%的学生对教室的物理环境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教室灯光不舒适导致的视觉疲劳,多媒体设备久不更新维护及下午日光照射影响屏幕的观看效果;9%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环境有些嘈杂,教室的卫生条件较差;这表明目前该校的大学语文课堂物理环境仍存在有待于改善之处。

2.课堂人文环境的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48.7%的学生认为目前学习语文的校风、班风、学风不佳,39.5%的学生认为有待加强。26.1%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师生情感融洽,交流互动良好,39.8%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较好,35.1%的学生认为课堂不够活跃,师生关系有待改善。27.4%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乐于发言,并能在交流互动中体验到语言和思维自由沟通带来的快乐,63.6%的学生有为难情绪,不愿意开口,8.8%的学生感觉大学语文课很痛苦,1.2%的学生认为考试使得语文学习成了应试教育,感到压力很大,没有乐趣可言。83.4%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堂上生生之间能够形成互助合作学习的良好风气,做到合理竞争、共同进步,16.6%的学生认为互助合作风气欠佳。53.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一言堂”,主宰课堂,35.6%的学生认为是师生互动交际式、生生合作式,41.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讲解为主,应构建学生参与思想交流的全新课堂。7.8%的学生认为课堂内部存在不合理的竞争和排斥现象,且影响到了团结,40.8%的学生认为虽然存在不合理竞争的现象但课堂整体和谐平稳。关于大学语文学习的目的,52.8%的学生认为是掌握语言技能、提高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28.4%的学生认为是交际工具(主要体现于少数民族预科生),18.8%的学生认为完全是被动学习应付考试。40.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经常介绍文史背景、思想史方面的知识,49.2%的学生认为接受这方面的知识较少。23.2%的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拓展课程,如传统文化、文学作品赏析、名著欣赏、文化交流、新闻传媒、社交礼仪等选修课感兴趣,并提出希望学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如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希望开设建筑美学课程,15.4%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

二、内蒙古G大学大学语文课堂生态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访谈和作业、考核反馈调查,现将G大学大学语文课堂生态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单一。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绝不是单一功能的重复,而应该是多因子共生和谐的系统,但目前的大学语文课堂,已经成为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教师讲、学生听”成为大学语文课堂的主要模式。除了听外,学生没有任何从事活动的权利,放弃了听就等于放弃了一切。这种过于强调教师主体地位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样,原本应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大学语文课堂就只有“传授知识”这一种功能,其余的人格陶冶、素质培育、知识批判、师生激烈的争执、新思想的析出、智慧的生成、学力的提升统统没了踪影,课堂生态单调偏一,没有更大的作为。

2.呆滞。最近几年,尽管教育者和研究者以教学改革的名义,在大学语文课堂之上平添了许多形式化的东西,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分班分层次教学,等等,但无论大学语文教学在形式上怎么改,最终都应将目光落于课堂教学本身,关注教法和学法的变换和创新。再加上多如牛毛的管理制度、层层监督程序,大学语文课堂完全陷入了机械化的套式中,变成了严重的“高四语文”时代,没有了师生的主动权,没有了思想的自由,没有了学术的争鸣,没有了智慧的撞击,没有了思维的力量,大学语文课堂陷入一团死水,深入课堂,令人窒息。

3.逃逸。由于以上诸多问题,大学语文课堂已经没有多少生态气息,根本不利于这一生态系统下各因子的生长和发展,其结果是生态因子开始逃离这一生态系统。大学语文课堂最基本的生态因子———学生在精神和情绪甚至行为上逃逸,生命力不足。事实上,学生并非对大学语文课程存在偏见,也并非对文学经典没有兴趣,而是教育者忽略了受教育者在课堂环境中的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方式,因而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灵与发展,不能给其以心智的启发和生命的信念与动力。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生命,课堂生态关注的是受教育者作为活生生的生命的存在,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无疑应该成为构建共生和谐的课堂生态的最有利的平台之一。

三、构建健康和谐的大学语文课堂生态

教育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健康课堂并非以书本知识为本的课堂,亦不是教师掌控一切、学生乖乖服从的课堂,更不是安安静静、整齐划一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个性、创兴能够充分体现和发展的课堂。本文认为一个健康和谐的大学语文课堂应该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课堂生活的生命性在于课堂教学过程即教师对学生爱的展开或显露的过程,课堂生命的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包括教师和学生)在主动建构中感到成长和发展。激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将课堂向全体学生开放,师生在课堂上放开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自主选择,自我表现,个性发展;激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激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建构,在情感、行为的支配下,通过反复观察、比较、尝试、归纳,最终构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的积累和更新,使课堂由过去“静”的课堂转变为“动”的课堂,由过去“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由过去“死”的课堂转变为“活”的课堂;激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分享”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探索,只有真正落实课堂的合作、分享,才能实现学生探索式、发现式、研究式学习,实现学生主体的主动构建与充分发展。这样的课堂,既解放了学生,又使教师走出了“指挥”、“中心”的误区,真正激活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二)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认识到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注重挖掘他们的潜能,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成就彼此。教师不是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出现,不磨灭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世界的热情,不以惩罚、控制的手段管理课堂秩序。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交流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积极行为的激发者,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是学生游戏的伙伴和可信赖的朋友。其次,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格地位都是平等的。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教师不能忽视、遏制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活力,应怀着期待的眼光积极引导,从而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是形成民主、平等、合作、交流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促进多维互动的课堂

教育只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智慧开发智慧。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多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为交往互动,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学会合作与独立,进而建立一个完整的课堂生活。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将视野由外部转向自身、转向双方心灵的互动交流时,教学才能在更高的理解层面真正实现。可以说,课堂的多维交往,建立师生的有效互动,是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作者:滕驰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课堂篇6

在现代大学课堂中,大学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良习惯。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低头刷手机。如今,大学课堂冷漠成为高校的普遍选项之一,如此课堂不仅阻碍了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成为了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绊脚石。大学课堂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地方,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质量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

教学方法;课堂管理;高校

1前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基地,课堂教学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大学课堂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有效、科学、合理的高校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大学课堂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上课迟到、聊天、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回答问题等现象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边听课边玩手机”成为很多学生的一种课堂习惯。这严重影响了传道授业的质量,不利于应用型大学的学风建设。实上,科学合理的利用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激励和约束,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我们探索出一套“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以此创新课堂管理方法。

2用奖惩结合制度激励学生

“奖惩”是管理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针对一个或两个自然班型,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所谓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就是平时成绩采用“加分制”和“减分制”相结合的形式。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回答质量的好坏,给予一定的加分;针对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聊天、玩手机等现象,每次扣一定的分数。最后,根据加分和减分,计算出最终的平时成绩。由于加分和减分可能会在课堂上频频发生,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指派一名学生助理帮助老师进行加分或减分。在课堂上,老师充当裁判,学生助理负责在名单上加分或减分。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任课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不良现象,就可以直接宣布给予扣分。学生被扣分之后,自然会积极地争取加分。因此,学生会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以此赢得更多的平时成绩。另外,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富有一定的人性化色彩。如果学生因为非主观因素而出现了迟到等现象,学生也没有必要一定去补请假手续,而是可以通过课堂积极表现来弥补平时成绩。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其最终结果可以实现“好学生平时成绩高、差学生平时成绩低”的目的。只要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且回答具有一定质量均会得到加分,只要出现课堂不良现象均会减分,最终的平时成绩自然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客观、准确的评价。

3以小组的形式约束学生

有一些课程,选课的学生可能非常多。一般来说,超过60人的班型,任课教师会明显感受到课堂秩序难以管理。针对班型较大的课堂,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会受到一定的束缚。毕竟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视野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此时,应该对学生群体进行归类,进行“小组单位考核”。所谓小组单位考核,就是对学生群体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任课教师对每个小组实行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比如,可以按照寝室对学生进行分组,即每个寝室的学生即为一组。课堂上,每组学生集中坐到一起,教师考核小组而不是考核个人。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需要任课教师出台较细致的考核办法,阐明一些重要问题。首先,上课过程中,每组学生必须坐在一起。一组即为一个团队,集中坐到一起有利于团队讨论问题,更有利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监管。其次,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不针对个人,只针对小组。比如,小组成员没有坐到一起,要给小组每个人均扣分;再比如,小组中有一个人上课玩手机,小组每个成员均要扣分。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讨论结束后,小组可以派一名学生代表阐述讨论结果。这种情况,给小组每个人均加分。最后,如果任课教师提出的不是讨论题目,而是即问即答的题目,可以给回答该问题的学生加分,而其所在小组成员不加分。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不损个别学生的英雄主义。采用小组单位考核的形式,具有鲜明的优点。其一,由原有的一片学生,变成了一个个团队,方便了教师的课堂管理。每个团队可以选举出一名队长,协助教师对本团队进行课堂管理,比如协助考勤。其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归属于某个团队,个体的行为就有了一定的约束。个体的减分,殃及整个团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个体的课题不良现象。其三,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程度。教师针对重要问题,可以设置为讨论题目。由各个团队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分享讨论结果,由教师根据阐述的讨论结果给予一定成绩。在讨论的过程中,团队为了赢得更多的成绩,会积极投入到讨论中来。因此,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采用小组单位考核的形式,其最终的结果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照顾到了个体优秀的学生。针对大合班的授课群体,采用小组单位考核是极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

4结语

恰当的课堂管理方法是传授知识的重要保障。“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符合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课堂参与度。采用小组单位考核的形式,仅仅是将考核对象由个体变成了团队,适用于大合班班型。针对大合班班型,应该将“小组单位考核”与“奖惩结合”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大合班实现和小班一样的授课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制度的确立仅仅是前提,严格地执行才是重关键。有了恰当的方法和认真的操作,才能使课堂变成“有秩序、有氛围、有质量、有感觉”的授课空间。

作者:倪诗淼 刘万兆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家铭.大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类型及特点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57-59.

[2]韩维东.教学管理人员“走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5):69-72.

[3]黄文芳.班级规约:课堂管理有效性的诉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3,(4):42-44.

[4]邱小艳,唐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1):115-117.

大学课堂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设计;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的学习对母语为中文的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英语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要想使这种局面得到改变,让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成功地上好每一节课,使课堂气氛从死气沉沉变得活跃起来,使大部分学生从对英语的不喜欢学、厌学变成喜欢学、想学,英语教师需要多钻研,下功夫,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方法。

一、正确地引导、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共鸣的重要性,学生有了这种情感的共鸣,才能从感情上接受英语学习的必要性,才能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拓宽,并开发其语言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才能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才能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参与到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来,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轻松学、愉快学,从而获得必要的英语知识。

二、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着重要角色的不仅有教师和学生,还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时,不仅应该因材施教,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性格特点等,还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选择,更要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充分的设计,以便教师能够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所以,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订弹性的教学过程。

三、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固执地认为课堂教学就是知识的传授,其实,大学英语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自我的个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的需要等。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使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能够创设对学生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发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模式。这样才能适应英语学习不断发展变化的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而真正作为主体的是学生。因此,应该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便学生能够有效而充分地对教师的课堂知识进行学习和消化,从而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从而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把各种方法因地制宜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优秀合格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隋铭才.英语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大学课堂篇8

摘 要:信息技术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构建师生互动课堂方面,中国高校教学方式没有太大改变。课堂应答系

>>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答艺术 原声电影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堂应答系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及实践 基于Blog课堂应答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与应答的艺术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课堂应答系统中教学策略的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析 “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对“发现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浅析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C.Crouch and E.Mazur, Peer instruction: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results, American Joumal of Physics 2009(69): 970-977.

[3] 蔡天芳.CLICKER在创建互动课堂和研究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5):17.

[4] 黄致新.基于Clicker的交互式、探究型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进展[J].物理教学探讨,2010,9.

大学课堂篇9

关键词:小班额;大课堂;地理学习方式

随着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新出生人数下降,入学儿童相应减少,不少学校的班级人数已经在40人以下,班额减少自然形成“小班”。教师数量充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为改善教育环境、实施小班教育带来了良机,也为地理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良机。

一、小班教学实施后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1.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班教学的优势在于提供了全班参与的可能。新课程强调开展互动式合作学习,小班班额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也为在课堂上开展师生、生生多向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实施小班教学以来,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了很大改观。

2.学生学习方式仍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不明确,教学方式的转变流于形式。部分课堂教学气氛表面十分热烈,但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很难评估。

(2)不少教师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强调接受的学习方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新课程实际上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是强调“过于接受”。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教师对新课程、小班教学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的关系处理不当,本质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有关。

②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准。这是实际上小班化教学中最不和谐的音符,其实是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小班化所提倡新的学习方式进行了生硬“嫁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阻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③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有效技能和技巧。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由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小班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技能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缺乏有效评价标准。对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小班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尚处于探索的阶段。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形式,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通过分阶段、分层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导入阶段要强调基于生活、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

课堂导入阶段应尽可能取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知识,体验到知识就在身边。例如:在学习“大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从观察生活入手,从冬日的暖阳斜射入窗着眼,让学生认识固体杂质的作用,从而创造性地总结出“水至清则无鱼,大气至洁则无雨”的结论。

2.发展阶段要突出基于对话、基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话是课堂中主要的交流方式,必须以学生自主探索为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师生、生生对话。课堂教学还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关键是教师要教会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想象、动手等能力,从而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地图三要素”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画一幅所居住社区的平面图。很显然,要完成这样一幅图,必然要牵涉到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地图三要素。把所居住社区画在平面图上,必须缩小,这就是比例尺的要求,怎样缩小才合适,又牵涉到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这些知识都不是学生从书本中被动接受得来的。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3.评价阶段要基于合作学习的方式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激励、指引、调控,进一步推进学生活动。要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提高小组的凝聚力,让学生从互动中逐渐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并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态度。

4.拓展阶段要强化基于实践的学习方式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拓展阶段,必须鼓励学生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取学习内容,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选择学生有兴趣且能实施的内容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地理是一件快乐的事。

当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班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大学课堂篇10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64-02

一、引文

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翻转课堂的理念在北美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并逐步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波新浪潮。国内对翻转课堂的关注与日俱增,张跃国等[1]、桑新民等[2]、钟晓流等[3]、张莉靖等[4]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室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从我校海洋学专业“海洋数值计算”课程教学实践出发,基于我校的办学特点,从翻转课堂的设计、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该教学模式的探讨。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思路

海洋学专业“海洋数值计算”课程知识点多,内容范围广。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时紧扣“筛选知识点,考核全过程,讨论多样式”的主线开展教学设计[5-7]。

(一)筛选知识点

每一门课不是所有的章节均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或者说翻转课堂在某些章节成传授知识时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并不存在优势,如重基础知识的课程章节,这些章节的知识点采用直接讲解法不仅节省教和学的时间,而且学员掌握知识的效果也较好。开展“海洋数值计算”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时,结合教员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教员自身的教学能力,基于三个层次:“重基础理论、重理论推导、重实践操作”,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分类,针对“重理论推导、重实践操作”的部分章节开展翻转课堂式教学。

(二)考核贯穿全过程

针对每堂课的知识点,将知识点的考核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考核主要目的是对学员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针对学员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为课中讨论的设计奠定基础。课中的考核,主要评估课堂上学员的学习效果,对重难点事先设置多个考核题,以便多次考核。课后的考核主要针对知识的应用,并有目的性地过渡到下节课的知识点。由于军校学员课后的学习时间不如地方大学学生充裕,在考核过程中侧重课中考核。

(三)讨论采用多样式

结合课程各章节内容特点,基于三种讨论方式进行课堂授课:“基于项目的讨论方式、基于问题的讨论方式、基于完全自主式的讨论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讨论设计。基于项目的讨论方式,主要是针对课程知识面窄、但难度大的授课章节内容,采用此方法目的清晰、主线明确,讨论能够层层深入;基于问题的讨论方式,是基于前期对课前考核中出现的问题集中收集基础上开展的,采用该方式能够解决学员课前学习时遇到的普遍问题;基于完全自主式的讨论方式,主要针对课程知识点散但内容前沿性强的授课章节内容,采用此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能动性,锻炼学员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组织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该方式进行讨论不是让教员对课堂放任不管,而是更需要教员充分利用自我学术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整体讨论方向和主线进行有力把控,防止出现课堂教学的“失控”。

三、翻转课堂实施需注意的事项

(一)教员角色的合理转变

翻转课堂使得教员从传统课堂中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设计者,教员不再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这对教员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如何才能合理地掌控角色的转变,则需要教员更多地研读教改论文,更新自身传统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教员需要明白,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员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员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全过程中明确这一目标[8,9]。

(二)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

合理地将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使新型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则需要教员提供完整和系统的课前学习资源,要对已有资源进行修改和完善;学员需要积极通过网络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主动获取知识。只有将教员和学员的教学资源不断整合,才能使得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更丰富、更具有针对性。本课程基于我校在线教育平台,充分整合了线上、线下优秀教学资源,并发动学员“群众”力量,开展创新性教育资源的收集和制作。

四、教学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