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十篇

时间:2023-04-09 00:28:48

市政基础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篇1

市政债券是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重要方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也到了利用市政债券为基础设施融资的时候。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国外被证明非常有效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具——市政债券在我国一直还处于。

我国发展市政债券的供求环境分析

一、从供给方面看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是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的效益成本不易分摊等,这就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应由政府来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而通过发行市政债券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是使国家财政减负的好方法。它的优势在于:1.可以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分摊。市政债券的期限多样,短的几个月,长的可达30年;2.可以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3.承销商之间的竞争可以降低发行成本;4.向广大的投资者发行,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可以降低利息成本。

上面这些成本方面的优势既使发行者有发行愿望,也增强了发行者的还款能力。另外,城市基础设施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它的建成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这也加强了发债主体的还款能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发行市政债券的能力。起步阶段应让那些最有能力发行的地区来做,比如北京。在2008年之前,北京市需要投资1800亿元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而目前北京市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就300多亿元。所以寻找其他的融资渠道很是必要。另一方面,以奥运会为契机,基础设施的建成必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据北京市统计局测算,奥运会将对北京的经济增长产生每年两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这能够提供足够的还债力。

二、从需求方面看

首先,我国现有超过10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如果有合适的投资机会——风险不高,收益相对较高,这些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会很高的。国债的供不应求足以说明这一点。

其次,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有分散投资风险的需要,他们也将是市政债券的重要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更是需要长期资产来与他们的长期负债来配比,而市政债券刚好符合他们的需要。并且,法律上对这些机构的投资组合中债券的投资比例也有明确规定。可是目前的债券市场品种太少,债券惜售现象很普遍,大大限制了他们建立投资组合的空间。

最后,我国的资本市场很需要新的债券品种来丰富市场。健康的金融市场应该是结构平衡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发展之初就着重于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一直以国债为主,企业债发行很少,交易也不活跃。而资本市场很发达的美国,在1970年~1985年期间,美国公司在股市的融资只占整个外部融资总额的2.1%,债券融资额几乎为股市的10倍。并且债券市场品种非常丰富,有货币市场债券、联邦机构债券、市政债券、公司债券等。其中市政债券占有11%的份额。不仅从国际经验上看应该发展债券市场,债券固有的风险相对较低的特征也使它可以起到资本市场缓冲器的作用。近几年股市行情不稳,如果资本市场保有足够的债券比例,这种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将不会那么剧烈。

我国发展市政债券的条件分析及对策

有了供给和需求还不够,最关键的问题是,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没有发债权,而国家何时能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则取决于发展市政债券的条件何时成熟。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发展市政债券的条件包括:相关法规的出台、投资者对市政债券的了解和信任、活跃的二级市场、债券的信用质量高、标准规范的信息披露、独立的债券评级机构、可参考的基准利率等。

1、健全的市政债券管理法规。这是进行任何经济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基础性的条件。如果不尽快建立这方面的法规,某些地方政府也会发生变相举债的行为,更不利于国家的监管。

2、可参考的基准利率。我国已形成了长中短各种期限的国债结构,可以作为确定市政债券利率的参考。

3、培养债券的二级市场。市政债券一般期限较长,这意味着不确定性增加,如果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没有方便的退出机制,在他们需要资金时可能面临困难。我国的债券二级市场还不够活跃,交易所市场交易清淡,银行间市场债券惜售现象严重,倒是刚刚开设的柜台交易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实际上,只有债券品种足够丰富时,才会有活跃的二级市场。

4、提高债券的信用质量。市政债券虽然由地方政府或其所属的企业发行,但也是有风险的。从1940—1994年,美国市政债券的平均违约率为0.5%。可以采取某种补贴拦截机制——即为了保证地方政府按时足额偿还债务,中央政府将一部分给地方政府的补贴暂留在中央,同时对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进行限制。对于保障程度更低的收入债券,可以由政府以其他来源的收入做担保,以提高债券的信用级别。

5、标准规范的信息披露。这是任重道远的目标,它对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6、发展独立的评级机构。债券的评级不是还本付息的保证,事实上,美国在1929年发行的被评级机构评级,到了1932年违约的债券中,78%曾被评为AA级或更高,48%被评为AAA级。评级机构重在质量,不在数量,目前已经有包括中诚信、大公等几家,他们可能缺乏评估市政债券的经验,所以向其他国家学习是必要的。

7、投资者对市政债券的熟悉和信任度。事实证明,我国投资者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关键是要建立信任度。股票市场发展的问题已经对投资者的信任度有了足够的打击,如果债券市场再出现类似问题,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要选择信誉最高的地方政府及其所属机构进行预审,标准要严格,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被证明有效的标准,还可以对市政债券的还本付息进行商业保险。有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中央政府担保的做法,我不认为这是个好方法。在成熟的市政债券市场上,不应该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连带责任。

市政基础设施篇2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要求;措施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与每一个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土地利用的合理、有效性关系密切,同时也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做好土地整理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土地整理工作能够帮助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资源和空间,优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案,有助于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挖掘土地潜力,有效配置土地资源。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

1.1科学结合

在城乡规划时,需要对城市范围内的现有空间,以及隶属城镇进行整理,全面提高城乡的经济和其他能力。(1)空间的结合。从大的方向看,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沿海城市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条件,开展外向型经济,或作为内地与国外的中转站,发挥经济通道的效果,不但要合理地开展中心城市,也要活跃进步改进小城镇的经济建造,结合区域经济优势,分管中心城市压力,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圈。(2)小城镇结合。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小城镇建造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单位面积上的耕地需求人口减少,不断增加的农业人口需求转化为工人,这就要求需要不断地对小城镇科学结合,对现有城镇进行兼并调整,促进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1.2系统协调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面对人多地少,人均资源贫乏,城乡规模小,城市实力不均横的局面,必须协调好土地资源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关系,协调好水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与城乡发展的相互关系,需要重点协调城乡,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目标的相互关系,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的是系统协调。

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整理的措施

2.1科学合理的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空间

土地整理是统筹城乡发展、调控城乡用地总量与布局的重要手段,也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的利用空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土地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规划标准,要严格按照土地使用标准进行开发和应用,是什么样的土地就用什么样的开发方案。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认真做好村庄、城乡结合部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的衔接工作,注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进行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年度用地安排也必须控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之内,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的,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改,提升建筑土地的使用率,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土地利用的规范发展,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科学的进行土地利用、合理的开发土地,提升土地开发率,降低土地供求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2.2发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的双重制约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土地的使用情况,而土地资源中存在的矛盾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继续前进与发展,还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房价过高、过快地增长,使很多人不得不背负沉重的房贷负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使房地产行业泡沫经济愈演愈烈。如果通过使用主动的手段开展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和土地的进展速度成正比,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整理相互产生作用的同时能够相互限制,避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出现占大建小或者只占不建的现象,使每一寸土地资源都能够合理地利用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不管是在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期间还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都要坚持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地规划,尽可能地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紧张的问题,还可以缓解土地供需等矛盾,同时使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合理的发展。

2.3规范土地整理,完善土地监督机制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的有效手段,这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状况,还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息息相关,因此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规范土地整理,完善土地监督机制,在规范土地时要坚持坚持严控总量、优化结构、集约高效的原则,严格规范土地整理,积极主动服务,构建科学的发展新机制,确保新开发的项目能够充分开发土地的使用潜能,大力开发闲置用地,依法征地用地,确保农田用地不被侵占等目标,要充分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地品质不下降的管理规划原则。同时要强化执法监察手段,严格执行土地法律法规,惩治违法用地,对借机圈地、搭车用地等违法用地行为,必须采取严厉的法律手段依法追究违法者的经济、行政及刑事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土地使用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后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选择影响面大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并依法处理,以达到"以案说法""以点带面"的社会效果,起到震慑遏止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作用。

2.4加强土地规划与整治管理强度

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全面整顿和规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土地规划与整治管理工作的实施强度,定期开展查处违法占地、违法建筑行为,对违法建设作出责令停止建设的决定后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拒不停止建设的,相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违反详细规划或者擅自改变规划条件的要责令改正,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对逾期不采取改正措施或者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责令限期拆除,对于不能拆除或者无法拆除的,要没收实物以及违法收入,按照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整理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整理进行协调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时,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还要综合考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意义以及对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影响,合理的土地整理能够使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实施,创造更加优秀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贾莉.浅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华北国土资源,2012(01)

[2]王亚锋.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01)

市政基础设施篇3

1.市政设施的含义

城市的一切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是建立在市政设施这一载体之上,没有承载体这个基本条件,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和发展。它是服务于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础公共设施的总体。市政设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性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及交通设施,水源、给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电力、热力、煤气的公用设施,邮电通讯设施,园林绿化、环保及市容环卫设施和防火、防洪设施等;另一类是社会性基础设施,包括文化、体育、住宅等设施。

2.市政设施的重要作用

从城市的内涵看,没有市政设施就没有城市配套完善的市政设施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的腾飞都是伴随着能源、交通、通讯等设施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都是以大力发展市政设施为前提的。反之,不重视市政设施建设,或者市政设施薄弱,都会制约经济的腾飞。历史经验证明,城市市政设施的配套完善,现代化是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市政设施的主要作用有:①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能直接为生产服务;③是实现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的重要环节;④具有明显的间接效益和显著的社会环境效果。

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控制

市政施工过程是将投入的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施工活动实现设计意图、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可靠、满足使用功能的关键阶段。

某项目由大量的防渗、透水及河堤驳岸工程,游路、桥梁及市政道路工程,具有音乐功能和动感效果的夜景灯光、供排水工程,园林绿化、堆石景观等工程构成。由于施工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参建专业施工单位多,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能力差、质量控制管理及质量保证能力不足;现行施工规范不全,现有行业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与国家验收统一标准不一致;监理专业技术不配套,规范标准不熟悉,内部管理松懈等,所以采取了以下措施和验收办法,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3.1各种资源投入的控制

对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施、施工机械等进场检验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进场资源满足工程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督促监理单位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见证、旁站等规定,对各种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进行检查验收,严格控制未经检查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入工地使用,确保用于工程的材料、半成品及设备都是检验合格的产品。

3.2施工条件投入的质量控制

按承包单位承建的工程概况、合同条件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审查工程的测量放线、高程、标高等测量成果及相关记录,以保证工程按设计要求实施;审查施工项目部的岗位设置及岗位人员、施工操作人员的资格能力、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制度及措施是否满足工作需要,促使施工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审查现场项目监理部的机构设置、总监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的任职资格及工作能力、监理规划、实施细则及各项管理制度措施,以保证监理在工作中按照“公正、科学、守法、诚信”的准则履行监理职责,为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及结果的质量控制作充分准备。

3.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1)以指挥长为首,各行政职能部门为成员组成行政指挥协调控制路径,以每天巡查和间隔两天招开一次协调会的形式对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的工作进行直接指挥协调。

2)现场监理部及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监督部门业务指导帮助和行为监督控制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质量管理及控制制度、措施,形成监理─施工纵向控制路径,按监理规范及法规的相关要求,对各项施工活动进行控制。

3)工程质量监督站常驻现场,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等法规要求形成横向监督控制路径,对监理和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和业务指导,督促指导监理机构对重要结构、关键部位及关键工序实施旁站、见证监督和隐蔽工程及检验批的检查和验收工作;监督施工单位自检、互检、交接检查验收活动及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3.4施工过程质量验收办法

本项目施工过程遇到以下难题:(1)现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市政给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范》(SL239-1999)等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规定的“质量验收的划分原则”不统一;(2)夜景灯光工程、堆石景观等构筑物、河道及湖体土工膜防渗工程尚缺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使施工无准则、控制无依据;(3)具有多项专业工程综合的市政建设项目,单位工程的划分没有明确的规定。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等法规的相关规定,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要求,对施工过程的质量验收工作作以下调整:

1)各专业工程施工活动及过程质量按现行的行业施工规范及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控制。

2)施工过程质量验收及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要求,将相关行业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单位工程、部位、工序”三级验收方法调整为“单位工程、分部(部位)工程、分项(工序)工程、检验批”四级验收方法。

3)单位工程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C.0.1条和4.0.2条规定、行业标准规定,多标段施工的专业按专业工程划分等原则划分。

4)分部(部位)工程、分项(工序)工程按相关行业标准确定的原则划分。

5)检验批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第4.0.5条要求,根据行业标准中相关工序所含验收内容进行划分。划分原则为:将施工工艺方法基本相同、检验项目基本相同、规范允许偏差相同的施工工序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一般以列表方式确定。例如:该工程的市政道路子单位工程的分项(工序)工程包含土质路基、石质路基、路床、边坡和边沟、附属结构物等五个检验项目,按上述确定的检验批划分原则,将“土质路基、石质路基”等两检验项目合并为一个检验批(见表)。

6)市政道路桥梁、安装工程、水利工程、园林绿化等工程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工作按以上办法执行。

7)堆石景观及景观构筑物按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控制,重点控制基础及上部构筑的安全稳定和设计艺术效果。

4.结语

市政基础设施篇4

关键字:非经营性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融资研究

非经营性市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改变一个城市市容市貌的途径,是提升城市功能,方便人们生活,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有力手段。近些年,随着我国很多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进行配套建设。然而,这些非经营性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要大笔的资金,在不同程度上,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应创新非经营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模式,满足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要,缓解地方财政的困难。

一、非经营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融资现状

当前,非经营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于资金缺口大,需求紧迫。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融资模式,其主要融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财政融资

财政融资是指当地政府财政拨款用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工程,是为完善城市功能而配备的,属于公共事业建设,因此,由国家无偿投入资金进行建设是项目进行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财政融资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这种融资方式在近些年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被广泛的采用。但是,这种融资方式有其局限性,一方面受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处于较高的水平,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资金投入则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地方财政紧缺,收入不稳定,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再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市政基础建设则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受财政支出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地方财政支出,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财政支出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地方财政支出,如果,地方财政支出庞大,与地方财政收入不成正比,势必会对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产生影响。如果地方政府为了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而倾尽过量的财力,则地方财政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2、贷款融资

贷款融资是指由当地政府出面,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再由地方财政将贷款本息还给金融机构。贷款融资也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很多地方财政受多方面元素制约,一时很难拿出充足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所用资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补足建设所需要费用。

贷款融资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常用融资渠道之一。但是,金融机构贷款给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第一,金融机构考虑到贷款的风险性,一般倾向于向营利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而非营利性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不愿意投入的。第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是偿还贷款的根本保障,但是,很多地方财政收入不稳定,收入少开支大,贷款偿还能力不强,降低了金融机械贷款的积极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财政融资渠道还是贷款融资渠道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融资渠道不畅通,就制约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因此,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首先就要改变当前的融资问题。

二、改变当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环境的措施

1、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由地方政府的发起,无论是哪一种融资方式筹措到建设资金,最终都是由地方财政来“买单”的。因此,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改变当前融资环境关键所在。现在的一般状况是,地方政府很难通过财政支出完备整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所有资金,那么,政府就应积极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挥市场的资源分配功能,在资金筹措上做到保障工作。地方政府实现保障的功能,就要担当起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合理的协调建设项目的各方合作,对于建设项目的融资需求及时的进行解决。同时,地方政府还应根据自己的财政收入,合理的计划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短期项目与长期项目配合进行,资金投入大,与资金投入少的项目,交替进行。避免基础设施建设的脱节,或是一哄而上,扰乱政府财政支出计划,让地方财政面临更大的风险。同时,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将项目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公议,科学的设立合理的决策程序,实现项目建设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公开化、规范化。

2、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设

政府采购制度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基调设施的采购费用在项目建设费用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完善政策采购制度建设,可以在基础设施采购过程中,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发挥政府的杠杆调解作用。因此,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完善需要设立专项法规,出台采购管理办法,并对实行的细节进行明确的描述与引导,尽量减少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风险,减少交易成本。保证采购制度的执行,还应建立采购监督机构,有效的约束采购行为,监管政府采购的全部过程,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管理,并协调采购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采购监督机构用于监督政府行为,为了形成健全的采购机制,还应设立采购执行机构,专门负责市政基础设施的采购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协议的签署,采购活动的进行等。

3、吸取多方经济力量

在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地方财政与金融贷款为主要的融资渠道,由于二者不同的程度上都具有某些欠缺性,因此,在资金的筹措上,应创新融资方式,吸取多方的经济力量,加入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力量中来。对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由项目开发公司融入建设资金是相对可取的方式。项目开发公司独立于地方政府,受市场机制影响,以追求经济收益为目的,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公司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由公司负责一部分前期的资金来源,随着项目建设的进程,政府再向项目投入资金,或是偿还项目公司的资金。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构应加强项目质量检查,与项目开发公司多沟通,多协调,避免由于项目质量问题,至使资金延付的问题出现。由项目开发公司负责项目资金的筹措,是很多城市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常用方法。

非经营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配套建设,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建设都离不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是很多地方政府很难攻克的难题。解决其融资问题,就要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在细化、规范化原有的资金筹措渠道的同时寻求新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 王英杰. 利用市政债券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初探[J]. 中国电子商务.2012(18)

[2]徐力. BT项目融资方式在盐城市市政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2(59)

[3] 单俊辉 白艳娟. 发行市政债券可行性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4)

市政基础设施篇5

关键:词市政工程存在问题 监督管理分部验收 “数字化”竣工验收

一、前言

工程质量监督站是指接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委托,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各参责任主体和有关单位的质量待业及工程实体质量监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性和强制性监督。

二、 存在问题

1、施工图审查落实不到位

市政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专业复杂,工期紧,有些施工图审查机构没有相应专业人员,有些工程虽有施工图审查意见,但是否落实,没有跟踪,使施工图审查流于形式,有些工程边出图纸边施工。

2、施工行为不规范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借用资质,挂靠施工,项目经理长期离岗,导致管理脱节,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质量意识薄弱,擅自隐蔽、随意验收,而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默认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与投标中承诺的不一样,又不办理相关变更手续的现象更是普遍。

3、监理行为不规范

市政工程涉及专业多,很多有市政资质的监理单位均存在专业配套不合理的问题,项目总监不到位或擅自变更、专业监理工程师没有或专业不全,监理员没上岗资格,监理人员大多为“转业”而来,无“专业”可言。目前我国监理人员主要来源于设计单位的退休人员、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搞设计出身的对图纸吃得透,但缺乏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经验,不熟悉施工质量控制点;搞施工出身的施工经验丰富,但往往对图纸吃不透;现有监理队伍人员流动大,大多数监理人员为临时聘用,有的同志思想不稳定,在工作同时还在寻找其他岗位和机会,一旦时机成熟就立马跳槽,转行或改做其他工作;工程监理深度不够,监理制度执行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理措施和手段,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都已成为市政监理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4、检测单位不规范

市政工程检测项目很多,很多检测机构由于人员、设备、资金等条件限制,许多项目都有不能开展,能检测的项目,竞争很激烈,个别检测单位为了迎合施工单位、竟然违背原则,出具虚假报告,检测单位现场人员对检测项目不了解。

5、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流于形式

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参加的单位是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单位,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参建单位存在着消极意识,有的甚至逃避在工程质量中应承担的责任,借口“工作量大”而将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流于形式。

三 我区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中采取的措施。

(1)对施工图审查跟踪检查和加强对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对施工图审查跟踪检查,工程备案前须提交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签章的施工图审查意见落实报告,共同对意见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确认。同时设计单位是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的主要实施者,其质量行为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的设计质量。

1设计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标准和其他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按照设计合同的要求进行设计。

2设计单位必须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接相应的设计业务。从事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

3设计单位应对本单位编制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质量负责。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工程设计标准和合同的规定,建立设计技术负责人审查制度,并由设计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复核后签字,加盖单位印章。设计单位应当指派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

4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主管部门核发的审核意见修改施工图设计文件。如因无证设计、出卖图签、越级设计,设计文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设计不当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将视情节轻重,受到政府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监督管理机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分,对因此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和抽查

1承担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不得超越资质等级或超业务范围承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得将承接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也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或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2施工单位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有关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和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定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图纸文件、及施工合同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施工单位发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有差错时,应当及向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3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抓好职工培训,确保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广泛积极的采用新技术,以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并对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负责。

4依照合同由施工单位负责采购的市政工程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其性能应当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其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 5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对工程施工应当进行质量检查和记录;尤其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等隐蔽工程的施工要进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工程监理等单位检查签字确认。

6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印章。

7施工单位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竣工报告、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各功能性试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施操作维护管理手册和施工质量保修书等竣工资料。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未经政府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验收备案或者经验收不许备案的,不得交工。

8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修期限为设计使用年限,保修期从验收备案之日起计算,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负责及时修复。

9施工单位的资质核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管理,保障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工程质量,制订了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承包单位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且不得超范围经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承包单位的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资质升降及审查规定。

10对施工单位的下列行为进行抽查:

(1)施工单位资质、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的资格、配备及到位情况;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资格、配备及到位情况;

(2)分包单位资质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情况;

(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审批及执行情况;

(4)施工现场施工操作技术规程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配置情况;

(5)工程技术标准及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实施情况;

(6)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情况;

(7)质量问题的整改和质量事故的处理情况;

(8)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

(3) 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和抽查

1监理单位应当依照国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和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定的设计图纸及文件,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实施工程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不得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不得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以及市政工程材料、构件或者产品、设备的生产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

2监理单位应审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情况。

3监理单位不得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推荐或指定市政工程材料、构件或者产品、设备供应单位;不得擅自接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的津贴、礼金和可能导致判断不公的报酬。

4、检测单位的资质核查和抽查。①核查检测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格认可证书》和《计量认可合格证书》是否超越核准的类别、业务范围承接任务。资质证书是否有效,其年检结论是否合格;②核查检测单位的营业执照,重点是有效期和年检情况③对检测单位的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④抽查检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程度;检测报告形成程序、数据及结论的符合性程度;不合格的检测结果是否在1个工作日内上报质监站;

4、 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督分部验收

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质量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设置为质量监督控制点。当工程施工到质量监督控制点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通知质监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道路工程四个监督控制点:①雨、污水管道,施工单位严格按图纸和图集施工,监理全过程的旁站且做好旁站记录,严禁边开挖边回填,施工段管道安装好,由施工单位申请报验,经监理单位复检合格总监签字后通知建设单位、质监站履行分部验收程序。分部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方,管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将基槽土方开挖、垫层、管道安装留存影像资料且刻成光盘。②灰土底基层工序中的压实度和弯沉检测。③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基层工序中的灰剂量和弯沉检测和侧、平石的尺寸、强度、观感等。④面层工序中的沥青混合料质量指标、平整度和弯沉检测。

2、桥梁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墩、台帽,板梁实行首件认可制,施工单位在首件浇筑砼前,由总监、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质监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作监督记录。

5、强化政府监督,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数字化”竣工验收

“数字化”竣工验收就是“一切以数据为验收依据,做到事前预控、事中控制”。竣工验收前质监站进行现场抽测,实行“数字化”验收,现场对路面平整度、厚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差等进行抽测,抽测合格后,施工单位方可申请竣工验收。

市政基础设施篇6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市政工程在一般情况下是属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它和其他基础设施不一样,它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市政工程体现的投资效益是在使用过程中显现的,侧重于社会效益;二是市政工程属于公益性项目,其产品服务于公众。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城镇公共交通设施、给排水、煤气燃气管道、电力、电信、电话管线等设施。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其施工质量管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对提高城市使用功能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市政工程的承包商质量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甚至缺乏质量控制程序以及质量控制手段。

1.1、质量意识淡薄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意识淡薄的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是项目部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不到位,他们在施工设备的投入及原材料的选取上,以效益为第一指标,能用就行。在人才投入上,能少则少,降低工资支出,由于技术人员太少,导致部分工序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埋下质量事故隐患,而项目部管理人员是质量计划的执行者,他们的这种淡薄

的质量管理意识会直接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失去流程化控制;第二是公司管理者对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质量管理原则的第二条是领导作用,公司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质量管理口号讲得多,贯彻落实少,把精力放在抓工期和效益上,质量计划形同虚设,很少关心如何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第三是工程施工的具体操作人员忽视质量,由于对工程施工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1.2、行业资质管理力度不够,未能有效打击违法分包与转包行为

由于力度小,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下,借用资质的双方,运用种种手段绕开监管,达到违法法分包与转包的目的。这样就给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1.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不规范

施工阶段是市政产品的形成过,强化施工阶段的流程控制是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而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做好项目施工流程控制,使得每一道工序都按照流程来执行,才能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但是,实际施工过程的流程控制并非如此。比如:

⑴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不到位,质量评定流于形式。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是为了效益与进度,质量就抛在一边,没有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还有就是质量评定流于形式,为了应付检查突击进行评定,这样就直接导致经常产生不合格产品;⑵质量控制点的管理落实不到位,经常处于失控状态。对于操作员来讲,需要掌握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能够做到运用准确。对于检验员来一说,必须准确掌握质量检验方法,灵活运用。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的解决措

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工序,工序质量直接影响市政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因此,要提高工程质量需要高度重视工序质量。

2.1、强化施工质量管理组织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在工程施工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个机构组建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项目部在组建该机构时,需要系统考虑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五大因素:材料、方法、人员、设备、环境,要把特定水平和素质的人员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既不浪费资源,又要充分发挥人员的聪明才智,实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同时在组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机构要听取广大职工的声音,不能刚愎自用或闭门造车。对于广大职工的意见,项目领导班子要开会研究分析,哪些正确哪些错误,有筛选地采用职工的建议,汲取广大职工的智慧。

2.2、做好施工质量策划同时,还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与难点,建立起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见图 1),使得项目施工管理按照既定质量定的方案实施并持续改进。

同时还要完善工程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质量检测程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质量。另外,在施工方案优化方面,通过比选优化施工方案,一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工期指标、成本指标、质量指标等。通过对多种方案的比较、排序,就可以确定既能保证质量、工期、安全,又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施工方案,另一方面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判断施工方案的优劣,如施工复杂程度,安全可靠性,设备效能的使用情况,施工场地的利用等。

2.3、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基准点、标高、测量控制网等复测工作,认真对待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制,严禁脱离项目实际情况东拼西凑,选择合格的分包队伍及供应商,保证原材料保质保量供应。而在施工阶段直接形成工程实体的质量,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点。在这个阶段,要控制好质量,就必须从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要素入手。另外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对单位工程进行最终检验,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整理原材料、设各、构件的合格证明材料,原材料的试验资料,隐蔽工程检验记录等。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为了更好阐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控制,下面就以某文化广场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大量的透水、防渗及河堤驳岸工程,桥梁、游路及市政道路工程,并且还具有音乐功能和动感效果的夜景灯光、园林绿化、供排水工程、堆石景观等工程构成。但是由于受到许多施工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该项目施工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因此,针对此类问题,必须加强各种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及施工过程质量验收的质量控制。

3.1、加强各种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施、施工机械等进场检验进行严格控制, 保证进场资源满足工程要求。在此过程中,尤其是监理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各种材料及设备进行检查验收。

3.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由规划、市政、招投标、定额、监督等行政职能部门组成指挥部的职能部门, 从法律法规标准的角度参与指挥部的招投标及合同、材料消耗及市场价格管理, 施工工艺及工序, 材料及施工成果的检查、验收等日常工作。尤其是对监理和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同时督促指导监理机构对重要结构、关键部位及关键工序实施旁站、见证监督和隐蔽工程及检验批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另外,监督施工单位自检、互检、交接检查验收活动及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3.3、施工过程质量验收的管理措施

各专业工程施工活动及过程质量按现行的行业施工规范及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控制的同时,在施工过程质量验收及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统一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的要求。另外,堆石景观及景观构筑物按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控制,重点控制基础及上部构筑的安全稳定和设计艺术效果。

结束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关系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市政工程在建设的工程中涉及的单位、人员和施工环节众多,政府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坚持平等的原则,认真监督,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严格监管,确保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对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负责。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市政基础设施篇7

第一条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市场经济环境,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施工招标投标管理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本细则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

第四条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或投资额为50万元以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必须实行招标投标;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或者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监理项目,应当按本细则实行招标投标。1000平方米以下或投资额为50万元以下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必须执行建设工程管理程序办理施工许可证。

第五条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监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招投标办)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市中心城区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招标机构的资质审查;对招标申请书、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标底、评标办法等进行备案;受理招标投标活动中的投诉;违反《招标投标法》行为的查处。

第六条各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招标投标管理工作。**区、徽州区、**风景区管委会可以设立招投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所辖区内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工作。各区县国有投资或国有资金、控股占主导地位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或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工程、**风景区1万平方米或投资额在500万元上应当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标。

第七条市监察、发改委、建设、工商、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市发改委加强对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严格对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督检查和工业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加强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各种违法活动的监督执法。市行政监察部门加强对招标投标执法活动的监督,严肃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章招标

第八条工程招标由招标人依法组织实施,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条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不得对潜在投标人提出与招标工程实际要求不符的过高资质要求和其他要求。

第九条工程项目实行施工招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建设工程项目已经报建;

(二)有资质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

(三)工程建设资金、设备的来源已落实;

(四)工程项目已经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拆迁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六)招标申请已经市招投标办核准。

第十条工程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一)公开招标:

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应当公开招标。公开招标应通过省建设工程招投标网及有关媒体公开发表招标公告,进入本地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活动。由业主单位和本地招投标管理机构资格预审后,确认参加投标单位,由业主发出招标通知书。

(二)邀请招标: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安徽省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国家发改委或省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邀请招标由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三个以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组织,投标邀请书应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和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

第十一条自行组织招标的建设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

(二)有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工程、预算、财务管理人员;

(三)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编标底的能力;

(四)有组织评标、定标的能力。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建设单位,可委托具备法人资格的招标机构进行招标。

第十二条建设工程招标可采用项目的全部工程招标、单位工程招标、特殊专业工程招标等方法。但不得对项目进行肢解招标、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

第十三条招标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建设单位填写招标申请书报市招投标办备案;

(二)建设单位编制招标文件、标底和制定评标、定标方法,并报市招投标办备案;

(三)建设单位发出招标公告或招标邀请函;5日前报本地招投标管理机构备案。

(四)市招投标办会同建设单位对招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

(五)建设单位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召开发标会,向具有投标资格的投标单位发送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资料等;

(六)建设单位组织投标单位现场踏勘和进行招标文件答疑;

(七)招标文件备案,不合格的不予参加招标。

第十四条招标应遵循下列规定:

(一)招标文件一经发出,不得擅自变更或增设附加条件;

(二)在投标截止日期前7—15日内组织答疑会,答疑会议纪要经招标主管部门备案后作为招标文件的补充;

(三)不得私拆标函,不得明招暗定或先定后招。

第十五条招标可以编制标底,作为评标的尺度和依据,一个招标工程只能有一个标底。鼓励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和经评审后合理低价中标。标底在招标主管部门、市监察局或业主主管纪检部门的监督下,委托具有编制标底资格的咨询机构编制,标底必须密封送到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备案,标底的编制、审定至开标,所有接触过标底的人员均有保密责任,不得泄密。泄密者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标底编审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标底的编审以招标工程承包范围的设计图纸招标说明书、招标答疑会纪要及书面补充说明等有关资料为依据,根据现执行的预算定额、工期定额及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制定。

(二)标底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量、工程价格主要材料的用量。工期天数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三章投标

第十七条凡持有营业执照和企业资质等级证书的施工企业以及已经市(区)县建设主管部门备案的外来施工企业,均可在资质等级及营业执照允许的范围参加投标。

第十八条投标单位应向招标单位提供以下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

(二)企业业绩:

(三)施工装备;

(四)管理水平和项目经理证书及项目经理业绩。

第十九条投标单位应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投标书,投标书须具备下列基本内容:

(一)综合说明、工程名称、范围、报价金额、工程质量标准和开竣工日期;

(二)工程施工的组织机构和主要人员配备;

(三)对招标文件确认;

(四)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保证质量与安全的主要措施,施工总平面布置以及临时设施安排。投标书提交招标单位后,在投标截止日期前,投标单位可以正式函件调整原标书中的相应部分。

第二十条投标单位参加投标应遵循下列规定:

(一)对招标文件的内容有疑问或发现差错的,应在投标截止之日前用书面形式提请招标单位解释;

(二)对招标文件中的部分内容无法接受的,须在投标文件中声明;

(三)投标书应于投标截止日期之前传达招标单位,超过投标截止日期,招标单位不予受理;

(四)投标单位中标后,工程不得转包、分包和挂靠,发现有转包、分包和挂靠的,取消其中标资格,业主有权选择中标单位。

(五)投标单位在领取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资料时,须依据有关规定交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建筑工程造价的2%,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

(六)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最低报价竟标、不得恶意压级压价、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不得互相围标、串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第四章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二十一条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第二十二条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进行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由有关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

招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所有投标文件,开标时都应当众予以拆封、宣读。

开标过程予以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二十三条在开标时,投标文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为无效投标文件,不得进入评标:

(一)投标文件未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予以密封的;

(二)投标文件中的投标函未加盖投标人的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的,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人没有合法、有效的委托书(原件)及委托人印章的;

(三)投标文件的关键内容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的;

(四)投标人未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供投标保函或者投标保证金的;

(五)组成联合体投标的,投标未附联合体各方共同投标协议的。

(六)技术函和商务标未分开密封装袋,技术标含有商务标内容的。

第二十四条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招标人、招标机构以外的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当由招标人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政府部门确定的专家名册中确定。确定专家成员在评标前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严格执行回避制度,项目管理部门和行政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专家和评标委员会成员参与评标。

第二十五条建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专家评委库,专家库拥有一定数量并符合法定资格条件的专家。可实行评标专家的动态管理,市建委分期组织专家库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对其评标能力、廉洁公正等方面综合评估,及时取消不称职或者违法违规人员的评标专家资格。建筑工程专家库评委库可与市发改委的专家库联网,实行资源共享。

第二十六条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并对评标结果签字确认。

第二十七条评标委员会经评审认为所有投标文件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可以否决所有投标。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所有投标单位的标书为废标的,本次招标失败,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第二十八条评标可以采用综合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采用综合评估法的,应当对投标文件提出的工程质量、施工工期、投标价格、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施工方案、投标人及项目经理业绩等,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评审和比较。以评分方式进行评估的,各种评比奖项不得作为评标加分条件或中标条件。

第二十九条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阐明评标委员会对各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意见,并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方法,推荐不超过3名有排序的合格的中标候选人。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

第三十条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招标人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招标文件规定应当提交履约保证金而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提交的,招标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招标人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其他资金来源依法招标的项目,在定标时参照本定标原则执行。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材料:

(一)设有标底的,投标报价低于标底合理幅度的;

(二)不设标底的,投标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报价,有可能低于其企业成本的。经评标委员会论证,认定该投标人的报价低于其企业成本的,不能推荐为中标候选人或者中标人。

第三十二条招标人应当在开标后5天内确定中标人。

第三十三条中标单位接到通知书后,应在15日内与招标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任何一方在限期内借故不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责任方应依法赔偿对方损失。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施工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施工招标投标的基本情况,包括施工招标范围、施工招标方式、资格审查、开评标过程和确定中标人的方式及理由等。

(二)相关的文件资料,包括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投标报名表、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设有标底的,应当附标底)、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委托工程招标的,还应当附工程招标委托合同。

第三十四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书面报告之日起5日内未通知招标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有违法行为的,招标人可以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第三十五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订立书面合同后7日内,中标人应当将合同送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中标人不与招标人订立合同的,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并取消其中标资格,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投标保证金数额的,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没有提交投标保证金的,应当对招标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招标人无正当理由不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给中标人造成损失的,招标人应当给予赔偿。

第三十六条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担保的,中标人应当提交。招标人应当同时向中标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有违反《招标投标法》行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予以处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招标、化整为零或以其它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招标投标活动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中标无效情形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宣布中标无效,责令重新组织招标,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第三十九条应招标未招标的,应公开招标未公开招标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四十条招标人不具备自行办理施工招标事宜条件而自行招标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招标人重新组织评标委员会。招标人拒不改正的,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招标人未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施工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在未提交施工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采用招标方式的,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四十四条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或者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等特殊情况,不适宜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不进行施工招标。

第四十五条本细则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市政基础设施篇8

关键词:建设管理,基础设施

1 前言

近几年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是最有活力的时期,城市道路以每年近亿元投资用于道路拓宽改造。由于道路建设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而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技术力量的储备较少,经济基础较差,车辆超载严重。使一些路段的建设水平并不如意,甚至通车头几年就产生车辙、开裂、流油、坑槽等早期损坏现象,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维修[1]。笔者就近几年来对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实际结合及在施工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与设计、施工单位联系的经验,分别对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自己谈谈粗浅的看法。

2.建设单位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能

建设单位的管理对象是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内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系统性的、科学的管理活动,从而按项目既定的质量要求、动用时间、投资总额、资源限制和环境条件,圆满地实现建设项目目标[2]。建设单位的职能如下。

2.1 决策职能

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决策过程,每一建设阶段的启动靠决策。前期决策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行,均产生重要影响。

2.2 计划职能

这一职能可以把项目的全过程、全部目标和全部活动都纳入计划轨道,用动态的计划系统协调与控制整个项目,使建设活动协调有序地实现预期目标。正因为有了计划职能,各项工作都是可预见的,也是可控制的。

2.3 组织职能

这一职能是通过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组织保证系统实现的。给这个系统确定职责,授予权利,实行合同制,健全规章制度,可以进行有效的运转,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2.4 协调职能

由于建设项目实施的各阶段、相关的层次、相关的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结合部。在结合部内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处理不好,便会形成协作配合的障碍,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故应通过项目管理的协调职能进行沟通,捧除障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

2.5 控制职能

建设项目的主要目标的实现,是以控制职能为保证手段的。这是因为,偏离预定目标的可能性是经常存在的,必须通过决策,计划,协调、信息反馈等手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目标有总体的,也有分目标和阶段目标,可项目标组成一个体系,因此,目标的控制也必须是系统的、连续的。建设单位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目标控制。主要目标是投资、进度和质量。

2.6 建设单位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懂技术”,这是根本

因为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异的施工方案是建设管理中的关键。施工技术问题,具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往往涉及面较广,关系错综复杂,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了解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

第二,问题的解决经常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不能孤立地考虑问题。只有能够适应环境条件和所有制约因素的施工方法,才是真正合理的方案。第三,在施工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所碰到的条件和因素常以“动态”形式存在,并随着工程进展而变化,特别是涉及到人的因素,变化更为复杂。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除了必须遵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条件、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要求以及合同文件外,还必须考虑环境条件,包括地质水文条件、气象气候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施工场地条件的影响;考虑到的现状,如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状况、经济财务状况等等。制定和抉择方案时必须经过周密思考和分析比较,在多种可供选择方案中,选取晟优方案。在方案抉择中,把每一个问题分割开来研讨,也许就不复杂了,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去解决。但是就方案的总体来说,由于它涉及面广,相互关系错综复杂,限制条件和制约因素多,要做出正确、适当的抉择,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是事情。所以,广泛的科技知识面(包括经济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科学的综合分析和抉择能力,是优秀的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管理者具有设计、施工、监理等经验,才能行动容易协调一致,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效果更加显著。

3 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对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影响

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平山道路设计说明中有这样一句话:因地下管线修建年代久远,没有资料记载,所以要求工程开工前,先进行工程探点的开挖,本工程共设探点8处,探点开挖到暗渠顶及两侧墙,打开暗渠盖板后,会同甲方、监理及道路、排水设计人员,现场查看暗渠的完好程度,各部是否能满足道路结构的要求,以及测量暗渠的渠底高程,以便校核排水管道的纵向设计是否可行后,再进行全线排水管道的施工。由于设计的不确定.给预算、施工管理带来诸多不变,延误工期。这不仅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影响了施工进度,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设计质量高,施工单位省心,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也省心。然而.由于目前城市道路上马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最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现在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时又无法跟上,所以就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把设计的最后一道关交给施工单位,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单位水平低,预先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路修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这就造成了许多麻烦和损失。,

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很多,有些路从基础、下部构造到上部构造都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图纸比原设计图纸还多。这让施工单位还怎么能做到按图施工。遇到变更问题都是施工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这不是硬要考验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设计水平吗?施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试验,花费了许多资金,使建设单位增加工程投资。而这些钱又无法计量,只能自认倒霉。

4 施工单位在市政基础建设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由于施工单位的生产活动的独特性,对产生的问题难以补救或虽可补救但后果严重;由于参与施工的人员不断在流动,需要采取特殊的方式,组织工作量很大;由于施工在露天进行,工期长,需要的资源多;还由于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技术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和人际关系等,故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最为艰难、复杂、多变,必须通过强化组织协调的办法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主要强化方法是有优选项目经理,建立项目机构,配备称职的管理人员,努力使工程建设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建立起动态的控制体系。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施工道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在施工中应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认真执行建设程序。(2)搞好项目排队,保证重点,统筹安排。(3)遵循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4)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的施工。(5)科学地安排冬雨期施工项目,保证工程过程的均衡性和连续性。(6)提高建筑工业化程度。(7)尽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8)尽量减少暂时工程,合理地储备物质.减少物质运输量;科学地布置施工平面图。

市政基础设施篇9

关键词 市政设施 养护作业 市场化

一、市政设施养护作业市场化理论基础

(一)市政设施内涵及性质

市政设施从性质上讲属于公共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等公共属性。市政设施的养护作业从性质上属于非公共产品,可以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党的十八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二)市政设施养护作业供给方式

市政设施的养护是指市政设施建成移交投入实际使用后,其日常的养护、维修、改造、整治出新等工作。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政府直接提供,成立专门的管理和养护机构,直接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二是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通过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转让经营权,由企业按照特许经营合同,由企业负责日常运营维护,采取计量的方式,日常的维护费用由政府按时结算支付。三是由市场供给。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市政设施的养护作业项目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维护企业,通过合同明确责权利的关系,维护企业负责市政设施的日常养护,维护绩效接受政府部门的检查考核;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对维护企业的维护工作进行评价监督,并按合同约定拨付维护资金。

(三)影响市政设施市场化进程的两个因素

(1)体制机制的束缚。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市政设施还是采用管养合一的体制,采用事企一体的管养机制,作为政府下属的单位进行管理,市政设施的管养任务作为指令性任务交由其管理和维护,人员身份还是事业身份,这样一种体制机制决定了市政设施养护局限于政府自身。如果实施市场化,就需要对管养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管养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如果体制机制不改变,市场化的改革就难以推进。

(2)思想观念的影响。由于市政设施属于公共产品,事关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长期以来其建设、管理和养护都是由政府和相关的公共部门负责,在政府管理部门和市民思想观念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固定思维。近年来,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护市场化的概念才逐渐被提倡和接受,即便如此也只是在全国部分城市进行了实施。因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政设施养护市场化推进的步伐。

二、市政设施养护作业市场化的实践基础

(一)切实推进管养体制改革,实现管养分离

市政行业的改革包括多方面,管养体制的改革和养护作业的改革是其中两个重要内容,两者之间紧密相关。管养合一、政企合一模式的改变,一方面可以解决“裁判员和运动员”的问题,将管理职能和养护职能理顺分清,可以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原有改制企业提高市场参与竞争能力,同时也可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为各类维护企业公平合理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推进管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完善相应配套政策,妥善处理好改制单位的人员、资产,切实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为今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发展自身力量创造条件。目前上海、杭州等完成管养分开的城市都已开始实施养护作业的市场化。

(二)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夯实基础条件

市政设施养护作业的市场化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起步较晚,在逐步完善当中,但健全的市场体系对顺利推进市场化工作必不可少,主要在以下方面需要逐步培育。

(1)在招投标的制度、政策方面。市政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出台本区域内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招投标管理办法,对实施主体、招标对象范围、招投标的资质条件、奖惩措施等进行规范;同时还需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对目标原则、时间安排、工作要求,考核监督等进行明确,为市场化工作提高政策依据。

(2)不断发展市政养护企业。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既具有一般设施维护的共性,也有行业特性;目前从事市政设施养护作业的企业一方面来源于剥离了管理职能的改制单位;另一方面来源于市场中从事市政设施维护的企业。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从事市政设施养护作业的单位大都以改制企业为主。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角度来说,应该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资质和业绩的维护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积极予以支持,一是对改制企业,要给以一定政策扶持,妥善解决好改制带来的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等问题,使改制企业轻装上阵,不断提高自身力量;另一方面,对于养护作业中需要投入较大资金购置的设备,可以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购置,以租赁的方式给予中标企业,提高各类维护企业参与市政设施养护市场化的积极性。

(三)加大资金投入,满足规范标准

长期以来,受“重建轻养”观念的影响,市政设施的养护无论是在定额标准方面还是在资金投入上,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总体偏低,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政设施状况的改善。但随着城市管理标准的提高,市民群众对市政设施水平也在提高。因此,造成维护投入与维护标准之间的不匹配。为保障市场化后市政设施养护水平:第一,需要对市政设施各专业维护定额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确定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管养要求的标准。第二,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提高重视程度,按照确定的定额标准,配比相应的维护资金,吸引养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四)加强市场考核监管,提高维护绩效

市政基础设施篇10

关键词:生态基础建设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By proposing the concept of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iz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fects and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engineeing techniques in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of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世界人口在不断的增长,目前已经达到70亿,各种环境问题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正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使得地球生命维持系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人类对地球上资源的大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致使各种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功能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渗透至各个领域。

生态城市是以清洁能源、低碳消耗、可持续平衡发展为典型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并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和最新的生态技术成果。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的能源供给系统,是生态城市最直观的体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将成为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

生态城市虽然是一个比较前沿的理念,向生态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形态,转变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理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有着借鉴作用。

现阶段各大城市的新区开发建设不断的深入开展。大部分的新区均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其他城市的新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例的借鉴。城市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城市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些年,学术界也在城市生态学方面展开了积极的研究。而市政基础设施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市政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也是热点话题。

1.市政基础设施生态化概念

人们常常为伦敦百年不落后的市政基础设施而惊叹不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如果基础设施不完善或者没有前瞻性,在随后的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关于这一点,许多城市的决策者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国家在近年来的投资上加大了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

但是,为了保证市政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其采用生态化的建设方式已经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市政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是指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前提下,对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措施和建设方法上采用生态技术处理,使其更具生态性,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一般基础设施规划方法存在的问题

2.1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属于从属地位

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中,基础设施规划一直处于一个从属配套的位置。从生态的角度看,由于基础设施涉及到很多环境、资源、生态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也就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比如淡水资源、雨水冲击等问题。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用基础设施去配合城市的人口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指标,很可能就导致规划的无法实现或者规划编制的重大返工。

2.2单纯满足供需要求,不考虑生态影响

传统的基础设施规划主要注重供需的平衡,在于负荷量的计算。对于节约土地,保持生态方面考虑不足。特别是雨水的调蓄、热源厂的设置等方面没有太多的考虑生态因素的影响。并且有时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还破坏了生态系统。

2.3偏重技术性,缺乏相关政策的制定

传统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方法总体上还是一个纯技术性的规划,在政策层面上、公共开支层面上几乎没有考虑。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服务行业的自然垄断性渐渐消失。对一个完全商业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行业仅仅有技术性的规划,而没有相应的配套实施、管理的政策,这些相关的基础设施规划最终也仅仅是图纸而已。同时还对社会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同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不可能是最小化的,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背道而驰。

3.对传统基础设施规划方法的改进

现阶段市政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城市生态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保证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对于现状的规划方法适当的改进。环境承载能力、资源消耗指标都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3.1环境承载能力

环境承载能力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其主要特点就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承载力的指标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科学技术方式改变这一指标。环境承载力的另外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性。地点不同和时间不同,对于承载力的大小也不相同。

3.2资源消耗指标的确定

能源是有限的,对于能源的有效利用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资源的消耗量最小化,生态型基础设施系统及资源的规划方法要求资源的消耗作为规划的主要依据。

3.3以基础设施的用量作为土地使用、资源消耗的重要控制要素

生态型基础设施系统及资源的规划方法强调对于资源消耗总量的控制,就基础设施系统及资源来说,资源的消耗主要体现在用地、电量、水量和污水排放等方面。由于这些指标都是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所以在此指标控制之下的建设应当是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

4.市政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方法

对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光要依靠理论,还要在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生态化的建设方法。

4.1中水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