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行业问题十篇

时间:2023-12-07 18:04:13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篇1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的基础知识

劳动安全权就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劳动过程中对于人身安全和健康获得免受职业伤害的权利,这个权利通常也成为职业安全权利。所谓的家政就是劳动者从事的帮别人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伺候老人、管理家庭琐碎事务等的工作,这些劳动同样也属于职业劳动的范畴。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安全权,从性质上来说是属于社会权利的,并且它是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权利的一种。我们之所以将家政服务员的这种权利称为劳动安全权是因为家政服务员所从事的劳动工作和劳动法中定义的劳动没有什么区别。既然家政服务的劳动和其他的劳动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说家政服务员的劳动安全权利和其他的劳动安全权也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是劳动就会涉及安全问题,也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人身安全和健康免遭工作伤害的权利。家政服务和其他的劳动一样在劳动过程中也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说家政服务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应当受到法律对其人身安全和健康的特定保护,即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社会法保障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安全权在维持经济社会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政服务作为现在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一项重要劳动,其安全权利受到社会法的保障具有特别的意义,现在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家政服务员安全权社会法保障的意义。(1)通过社会法直接明确的规定了家政服务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社会责任符合社会对于权利的要求和规定。我们知道社会权利包括社会弱势群体受助权、社会公益增进权和社会安定维护权三大类别,这些权利的详细方面包括就业权、健康权、安全权等各种权利。家政服务员安全权是家政服务这一特殊劳动行业的安全权利,也是社会权利的一种,应该受到社会法的保障。受到社会法保障的安全法明确地规定了家政服务员应当在哪些方面享受权利,以及应该在工作过程中履行哪些义务。对于维持经济背景下家政服务业的安全和以正常秩序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2)通过社会法的保障家政服务员安全法在市场经济中对于社会具有协同的作用。由于社会主体之间对于劳动安全的帮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导致现在的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引发了经济背景下社会的严重不协调。对于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社会各个刚面>,!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社会法保障的优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给当今的经济发展贡献了相当重大的力量,但是家政服务引起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诸如服务人员和雇主之间的官司纠纷、家政劳务员的理赔问题、事故间的责任承担问题等。目前,关于家政劳务员的安全问题的社会保障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论,大多数的学者都将自己关注的重心集中在民法的角度,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怎样处理好家政服务员在进行服务过程中和雇主之间发生的事故纠纷和人身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家政服务员在进行服务前和就相关服务事项签订的合同条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家政服务的安全问题纳入到民法的保护范围内。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无疑是将问题看得太过简单了,事实证明仅靠简单的民法是很难对家政服务员的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保障。首先,仅靠民法合同的约定在没有问题发生时合同条款的实施缺乏自觉性和可靠性。其次,合同的内容往往不是面面俱到的、家政服务员定制的,统一的合同可能不适合具体的用户,在出现问题时才明白合同内容的不完善。再次,民法对于安全的保障在救治之前是空白的,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家政服务员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生病或受到意外伤害时往往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导致伤病变得更加严重,对于这种拖延救治的行为民法没有做出规定。这就导致家政服务员的安全问题在该阶段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最后,对于家政服务员安全保障的范围过于狭隘,其往往将责任限定在服务员和雇主之间,而忽视了中间中介机构的一些行为给家政服务员带来的伤害。面对民法保护的局限性和家政服务人员面临的诸如犯、性骚扰、伤病滞后治疗、受虐待的众多问题,对于家政服务员的社会法保证就显示出了其极大的优势特征。首先,社会法的保障能够联合相应的社会主体进行家政服务的联合保护,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即时高效的解决。例如,可以采用社区这个主体,让其对于社区内的家政服务员进行登记,并经常采用电话或者上门访问的形式询问服务人员的状况。其次,社会法的保障能够确保家政服务中间环节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社会法通过设立中间监督机构的形式,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中介组织出现的各种问题。社会法可以说能够调动社会相关主体从多个方面解决家政服务员面临的问题,确保了家政服务员的劳务安全。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篇2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的基础知识

    劳动安全权就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劳动过程中对于人身安全和健康获得免受职业伤害的权利,这个权利通常也成为职业安全权利。所谓的家政就是劳动者从事的帮别人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伺候老人、管理家庭琐碎事务等的工作,这些劳动同样也属于职业劳动的范畴。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安全权,从性质上来说是属于社会权利的,并且它是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权利的一种。我们之所以将家政服务员的这种权利称为劳动安全权是因为家政服务员所从事的劳动工作和劳动法中定义的劳动没有什么区别。既然家政服务的劳动和其他的劳动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说家政服务员的劳动安全权利和其他的劳动安全权也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是劳动就会涉及安全问题,也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人身安全和健康免遭工作伤害的权利。家政服务和其他的劳动一样在劳动过程中也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说家政服务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应当受到法律对其人身安全和健康的特定保护,即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社会法保障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安全权在维持经济社会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政服务作为现在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一项重要劳动,其安全权利受到社会法的保障具有特别的意义,现在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家政服务员安全权社会法保障的意义。(1)通过社会法直接明确的规定了家政服务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社会责任符合社会对于权利的要求和规定。我们知道社会权利包括社会弱势群体受助权、社会公益增进权和社会安定维护权三大类别,这些权利的详细方面包括就业权、健康权、安全权等各种权利。家政服务员安全权是家政服务这一特殊劳动行业的安全权利,也是社会权利的一种,应该受到社会法的保障。受到社会法保障的安全法明确地规定了家政服务员应当在哪些方面享受权利,以及应该在工作过程中履行哪些义务。对于维持经济背景下家政服务业的安全和以正常秩序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2)通过社会法的保障家政服务员安全法在市场经济中对于社会具有协同的作用。由于社会主体之间对于劳动安全的帮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导致现在的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引发了经济背景下社会的严重不协调。对于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社会各个刚面变得更加和谐。使得社会相关主体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家政服务员的劳动安全,让家政劳务人员受到工作方面的威胁降低。家政劳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威胁极大地降低了,这样不仅促进了家政行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社会整体发展的协同效应。(3)家政劳务员安全权的社会法保障界定了家政劳务人员受保护的范围,并且给社会相关主体相互帮扶的机构带来了创新的元素。如果家政劳务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那么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就会受到相应的威胁。这不仅不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还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法的保障使得从业人员的安全问题得到保证,它界定了安全权的范围劳务员能够知道自己受的什么权利受到保护。同时社会法的保障为社会相关主体的帮扶机构提供了创新的元素。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社会法保障的优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给当今的经济发展贡献了相当重大的力量,但是家政服务引起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诸如服务人员和雇主之间的官司纠纷、家政劳务员的理赔问题、事故间的责任承担问题等。目前,关于家政劳务员的安全问题的社会保障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论,大多数的学者都将自己关注的重心集中在民法的角度,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怎样处理好家政服务员在进行服务过程中和雇主之间发生的事故纠纷和人身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家政服务员在进行服务前和就相关服务事项签订的合同条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家政服务的安全问题纳入到民法的保护范围内。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无疑是将问题看得太过简单了,事实证明仅靠简单的民法是很难对家政服务员的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保障。首先,仅靠民法合同的约定在没有问题发生时合同条款的实施缺乏自觉性和可靠性。其次,合同的内容往往不是面面俱到的、家政服务员定制的,统一的合同可能不适合具体的用户,在出现问题时才明白合同内容的不完善。再次,民法对于安全的保障在救治之前是空白的,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家政服务员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生病或受到意外伤害时往往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导致伤病变得更加严重,对于这种拖延救治的行为民法没有做出规定。这就导致家政服务员的安全问题在该阶段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最后,对于家政服务员安全保障的范围过于狭隘,其往往将责任限定在服务员和雇主之间,而忽视了中间中介机构的一些行为给家政服务员带来的伤害。面对民法保护的局限性和家政服务人员面临的诸如性侵犯、性骚扰、伤病滞后治疗、受虐待的众多问题,对于家政服务员的社会法保证就显示出了其极大的优势特征。首先,社会法的保障能够联合相应的社会主体进行家政服务的联合保护,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即时高效的解决。例如,可以采用社区这个主体,让其对于社区内的家政服务员进行登记,并经常采用电话或者上门访问的形式询问服务人员的状况。其次,社会法的保障能够确保家政服务中间环节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社会法通过设立中间监督机构的形式,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中介组织出现的各种问题。社会法可以说能够调动社会相关主体从多个方面解决家政服务员面临的问题,确保了家政服务员的劳务安全。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篇3

关键词:家政服务业;就业;途径

家政服务最终目的是实现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从而让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它是把家庭任务的一部分交付给社会的专业机构,从而减轻有关人员的工作量。在之前我国执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单位”所要承担的社会负担是十分重的,这些负担也让这些“单位”的发展步伐放缓许多。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迈进,这些“单位”所要承受的负担变少了,他们发展前进的步伐变快了。但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家政服务体系这一块的建设比较滞后,针对社会上大多数家庭普遍关注的老人养老、儿童教育、婚姻、婆媳关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看病就医等问题提供的相关服务还十分欠缺,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老百姓安居乐业,有关部门在家政服务体系建设中应该着重处理这些问题,并且老百姓也希望有机构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难题,所以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一、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

根据有关规定,服务业被定义为社会和生活提供服务性劳动的国民经济部门。由此,家政服务业务作为家庭服务的重要分支,它也是为国家、社会、人民提供服务的国民经济部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加上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巨大,但是相关的经济产业结构却十分不完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很大,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比重很小;虽然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很大,不过当前国内却很难提供一流的家政服务,目前只能简单的为一些家庭提供保洁、维修、家教、护理等基础系服务。国内家政服务能够提供的服务虽然不算全面,可也还是能让家庭主人从日常繁琐的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从事家政服务的这些劳动人员通过从事他们能做好,并且愿意做的事情中去,还能获得一定的报酬,俨然已成为他们挣钱养家的工作,家政服务市场提供的相关服务岗位也给社会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方面贡献出了不少的力量。

2000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家庭服务员”这一职业,也让家政服务走上了职业化发展的道路。因为国内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巨大,家政服务业发展比较快,家政服务公司不断涌现,有一些做得好的家政公司已经打造了一定的专业品牌,在业内影响力也不断加强。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家政服务消费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消费,正在逐渐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家庭。

二、家政服务行业的研究热点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家政服务行业进行了一定研究,下面笔者就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研究展开一定的梳理。

(一)影响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张珠银(2009)认为家政服务具有特殊性,那就是从事家政服务的工作人员要介入到用户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去。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从事家政服务的工作人员心术不正、缺乏职业道德,那就可能损害用户家庭的利益;又比如说:用户家庭缺乏对他人一定的信任,对于介入自己家提供家政服务的工作人员心存芥蒂,那就会影响家政工作人员正常有序的开展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家政服务体系机制不完善,不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也不能有效的在用户家庭和家政服务人员之间传递相关信息。对家政服务业认识不到位,家政服务行业整体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也阻碍了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家政服务业要想迎来发展的春天,就要转变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认识,家政服务业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人们不断提高自身品位、追求现代化产业化水平的表现。家政服务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可以为社会提供很多就业岗位,满足更多人的就业需求,那完成这种转变,就必须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建设去运作,去保障。家政服务行业要朝着规范化目标发展,实现保姆向家政服务员的社会角色转变,关键的就是要实现家政服务业的制度化机制运作。为了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生命力,家政服务必须立足于市场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家庭用户提供优质的差异,打造自身品牌,牢牢依靠市场和网络环境,借鉴其他做得好的行业发展经验,对于家政社会服务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家政服务业的产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

(三)关于政府解决就业的途径及其责任的研究

我国人口众多,失业和没有工作的人群占据了总人口的一定比例,为了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的安居乐业,政府需要推出相关政策和有效途径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引导,也需要制定和出台相关的失业保障法律法规,建立一个机制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在经济建设中,要有意识的提高经济增量和存量中的就业密度,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解决人们就业问题。

学者何俊武认为,实现人民充分就业对我国而言,是难点也是重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和政府都要执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业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为了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政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建设,加快和推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在经济建设中,政府要优先引导可以吸纳更多人口就业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强化保障机制建设,改革现行不利于就业的相关制度(如:户籍制度限制、城乡二元体制等);此外,还要大力扶植和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改革农村发展结构,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改善农民生活品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学者张传翔认为,针对当前我国劳动力过大和就业压力过大的难题,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市场调节。劳动者选择自主择业、创业,也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大问题,并且一人创业成功还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此外,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当前,还应该注重社会公平问题,要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这不仅仅是关注弱势群体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

政府在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中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还要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提高自我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现相关理论的创新和大胆实践,持续完善和改进人民就业保障体系。政府需要全心全意抓经济建设,以经济的发展带动就业的增加,要充分利用宏观调控,培育劳动力服务市场,提高劳动力的综合能力,对一部分劳动者要加强技能有关培训,扩大就业机会,提供就业服务,在宏观上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政策上和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得以实现盼;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从法律的层面保障每一个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对于侵害劳动者合法权利的行为要给予打击;最后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对于弱势的就业人群给予更多的帮助和保障,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让人们安居乐业。(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张珠银,促进我国家政服务业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J],理论学习,2009(1):51.

[2] 张传翔,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主导地位与作用发挥[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4).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篇4

一、引言

滁州是安徽东部,占地1.3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万,2015年人均GDP达32634元(折合5240美元),在安徽省16个地市中排名第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在全国较具代表性,目前,滁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占全国3/4。

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和实践从上个世纪八十年开始至今已经经历了从开始的理论探索如今的实践、有了初步的积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提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

二、滁州市养老服务现状(人口现状、老人养老生活现状、养老服务现状)

2015年,滁州市总人口为449.1万人,60岁以上人口82.7万,占总人口的18.4%,65岁以上人口46.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52%.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便定义为老龄社会,滁州市已经超出4.52个百分点,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

2015年,全市养老机构共有77家(有法人的),收养人数7245人,以五保老人、失能老人为主。绝大多数的老人是与子女同住或者单独居住由子女在生活上给予照顾。(以上数据为滁州市统计局2015年统计数据)

目前滁州城市社区养老设施共有32个,农村养老设施(农村幸福院)144个。政府一方面加大了对养老的投入,同时,为了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探索,比如把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医院结合,为老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对养老从业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培训,以提高服务水平;以项目的方式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事业等。

三、目前滁州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供需的矛盾。一方面,老人需要养老服务;另一方面,目前滁州的居家养老主要依托社区、居委会,提供的也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生活服务,且内容单一,由于人员、场地、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养老设施不足,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社区养老设施单纯依靠政府补贴,功能单一,不能满足老人的实际需要,也无持续发展的功能。

其次,养老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但目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基本是无业人员和下岗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而且缺少基本的职业培训,这也是造成养老服务总体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的经济支持主要来自政府的投入,资金来源单一,有限的投入限制了服务水平也限制了整个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是组织和监督机制的缺乏。目前滁州市的养老服务缺少有力的专业组织机构。作为养老服务的外部组织机构,政府的主要制定养老政策的、购买养老服务、监督养老服务的实施过程,社区和居委会作为养老服务的具体实施的组织机构,其本身的行政属性使得养老服务只是其一个附属职能,加上本来人员不足,在具体组织实施养老服务时就显得力不从心。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目前滁州的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不外乎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监督等方面,这也是目前在中国的养老服务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如何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养老服务业人员不足、从业人员水平不高从而造成了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决定了整个行业的水平,因为,归根结底养老行业是服务业。如何解决目前养老服务业人力资源问题?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壮大志愿者队伍并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开展邻里互助等等都是有效的方式。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开设了“时间银行”,把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进行“储蓄”,这也是对志愿服务制度的灵活利用。

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是解决人力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完善?笔者认为,社区居家养老的理念应该得以充分的体现。充分、灵活地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老不仅是政府、机构、社会的事情更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会老,如何让个人在老后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这是解决养老服务人力资源问题的出发点,因此,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如何解决经济投入问题

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投入,社区养老服务主要还是靠政府扶持和推动,近两年在市区也出现了个别以上门服务为主的养老服务机构,但服务能力有限。目前陆续有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但如何平衡社会资本的盈利性和养老服务的公益性、福利性,这是社会资本在进入养老市场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政府在引入社会资本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滁州这样的小城市,经济尚不发达,未富先老的局面使得养老事业举步维艰,人们对于养老事业缺少必要的认识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组织和监督

目前滁州的社区养老服务外部组织机构是政府(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则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由于社会组织缺乏,志愿制度不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极为有限也缺少必要的监督。这也造成了社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用不能凸显,人们还没有树立“社区”的意识。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壮大志愿者队伍;在政府和居委会之外成立第三方养老服务监督机构;提高社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人们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单位人”更是“社区人”。丰富的组织机构和有力监督是完善养老服务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物力也就是养老设施

养老设施匮乏的首要因素是财力不足,其次则是社区建设的短视行为即在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规划中必要的配套设施不足。养老设施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由于受人员、场地等条件限制,有限的设施尚不能充分利用。

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加大了投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问题仍然很突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整个养老体系缺乏长效发展机制,各种力量之间缺少联动、配合。

五、结语

银潮已经来临,未富先老使得养老服务举步维艰。作者对安徽滁州市区的养老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感触极深。在社会组织极度缺乏、志愿服务制度不完备、经济尚不发达、各方面资源相对贫乏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让辛苦一生的老人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个系统,要建立起有效的发展机制必然是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家庭乃至个人的有效联动。长效发展是养老服务的生命线,这也是政府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守勤.社区言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5.(3).

[2] 梁馨月.中国社区养老方式的新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

[3] 陈宁.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

[4] 高琦.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篇5

物业管理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收费额度小而密集,属微利型行业。由于目前物业服务费定价机制的局限性,加上企业经营的刚性成本(人工、保险、能耗等)不断上涨,同时各地也相继出现上调物业费困难等情况,导致很多物业企业难以为继。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应该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来改善目前企业的生存状况。目前一些大型的物业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不同的盈利模式,如绿城将物业服务体系拓展为包括健康、文化教育、生活在内的三大体系,作为物业管理的升级换代产品。

本文拟以业主需求最大,而且物业企业具有优势资源的项目――家政服务作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物业企业引入家政服务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利于满足业主逐渐增加的家政服务方面的需求,提高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满意度;还有利于实现物业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拓展物业企业的盈利增长点。

二、调查的设计

为了能够探究物业企业引入家政服务的可能性,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基本信息,包括性别、职业、收入等,目的是为了结合后面的调查反映出什么样的业主更需要家政服务;第二方面是关于家政方面的一些情况,如业主对家政的了解、需求等,侧重调查业主对家政服务的需求程度和选择家政人员的渠道;第三方面是围绕物业企业引入家政服务的可行性,包括业主对物业企业开展家政服务的看法及对家政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与最担心的问题,为物业企业如何开展家政服务提供支持。一共14道题,有9个单选题,3个多选题,1个填空题。

在调查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样本对真实情况的反映,首先通过前期查阅相关资料,确立了调查方案;其次以深度访谈的形式开展探索性工作,设计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最后问卷定稿后选取了低、中、高档物业住宅小区的业主,采用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一方面将问卷的链接地址发给物业企业的业主群等方式让业主进行网络填写,这样可以充分调查了解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的需求;另一方面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住宅小区发放纸质问卷。

三、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总共发放了350份,其中300份网络问卷,50份实体问卷,有效问卷300份。网络问卷来源于物业企业的业主群,实体问卷则是到物业住宅小区中发放得来。从被调查者群体来看,本次被调查者女性略多于男性。调查的收入群体覆盖面广,其中包括了月收入一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也包括了中等和中低等的群体。下面将分析问卷设置问题的调查结果:

(一)您在日常生活中希望有家政服务吗?

有39.71%的人选择希望,49.14%的人表示视情况而定,没有直接表达希望或不希望,而有11.14%的人表示不希望有家政服务。对于是否希望有家政服务,整体来讲家政服务还是非常受到业主的欢迎与需要的。

(二)您现在最需要家政人员替您做什么?

如图1所示,在家政服务项目的需求上,需要室内清洁的人占服务总体中的比例最大,占47.43%,室内清洁的需求程度是其他服务所不及的。其次是占比14%的安装与维修和占比12.29%的照顾老人,养老需求虽然没有在问卷里体现的十分明显,但是通过访谈和实际观察了解到推行社区化养老的意义十分重大。

(三)您通常以怎样的方式去选择家政服务?

人们通常是通过家政中介公司介绍,在问卷结果中占44.86%,其次常用的途径是占比24.86%的经人介绍。除此之外也有通过劳务市场、网络、其他途径招募的,所占比率分别是10.86%、4.57%、3.14%。在与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他们认为,如果物业企业可以引入家政服务项目,将会受到业主的欢迎。

(四)您希望物业企业开展家政服务应具备哪些条件?   (多选)

如图2所示,我们将人们认为物业企业应具备条件的重要程度排序后,我们发现物业企业具备提供优质服务的条件尤为重要,占27.58%,其次丰富的经验和专业团队也不可忽视,分别占22.52%,21.28%。此外管理水平也作为重要条件较被人们重视,占17.05%。总体来讲物业企业需要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条件才可以更让业主满意,不仅要服务到位,其他方面也不可忽略。

(五) 如果您所在的物业企业开展家政服务,您是否信赖?

对于物业开展家政服务,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一般,占比67.14%,信赖,占26.29%,只有6.57%的人表示不信赖,不信赖的较少。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物业开展家政服务比较信赖。

(六) 如果您对物业企业提供的家政服务不满意,您希望以哪种形式进行投诉?  (多选)

投诉方式上人们最希望能通过服务热线投诉,占比41.67%,其次是当面投诉,占比37.14%。此外有17.93%的人选择了短信或电子邮件。服务热线投诉和当面投诉这两种投诉方式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以后投诉渠道实施上,可以更多的采用以上两种方式。

(七)如果请家政服务人员,您最担心什么?

业主请家政人员最担心的还是怕引“狼”入室,占41%,占比18%的业主担心家政服务人员缺乏家政服务经验;15%的业主担心家政服务人员工作不稳定,易跳槽。总体来看,安全性问题是业主最看重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是否安全可靠,很多时候甚至比是否具有很强的家政服务能力更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安全是家政服务项目开展的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1. 业主在家政服务方面有很大的需求

大多数业主希望物业企业引入家政服务,开展的项目如室内清洁、接送小孩和辅导学习、照料老人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中室内清洁的需求最为普遍,而对于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产妇也有专业化的服务需求。

2. 业主认可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家政服务,但仍需推广宣传

虽然业主在选择家政服务时略倾向于选择家政机构,说明业主未意识到物业可以开展家政服务,但从是否信赖物业企业的角度讲,大多数人还是较为信赖的,而很多物业企业也有能力提供家政服务。因此,物业企业要扮演好三个角色,宣传员,要传播和分享家政服务的信息;服务员,沟通协调服务的提供者;监督员,接受业主反馈和投诉建议。

3. 物业开展家政服务具有很强的自身优势。

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最为接近终端客户的地域优势,最为准确地为商家提供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最大限度地为商家降低服务成本。在家政服务的投诉上,业主如果对家政服务不满意,可以通过物业企业直接进行投诉。

(二)建议

1. 物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家政服务管理制度

物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家政服务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对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同时也可通过资源整合,获取一些家政服务企业难以获得的服务优势。如业主所担心的“引狼入室”,如果物业能针对安全问题做出相应措施,可以成为物业相较家政公司竞争的重要优势。

2. 物业企业应为业主提供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物业企业应整合产业价值链条以及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方式,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物业企业引入的家政服务针对不同业主的需求,可以开展多元化的家政服务种类;专业化是满足业主需求的核心资源,业主可以与物业管家联系,详细沟通后物业管家联系专业化团队,为业主提供全方位团队式服务。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篇6

20__年是企服中心迈开步伐、全面履职的一年,我们坚持以十精神为总指挥,强化服务意识,作风转变成效明显;以国际视野、前瞻意识为引领,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项目,改革步伐稳步迈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机制方法,服务措施有力到位;以精准、专业、高效为目标,集聚高端资源,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为20__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积极开展党风作风建设活动,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培养遵守规则、尊重同事的工作习惯,追求专注、专业,强化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变按习惯工作为按规律工作,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突出工作实效;强化队伍建设,举办了29场业务技能、职业礼仪、法律法规等系列培训,组织业务骨干外出考察学习,开展每月美文鉴赏活动,提高了干部队伍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完善制度,确立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中心服务窗口连续2年获评“先进窗口单位”,20__年被评为__区“巾帼文明岗”,成为__区窗口服务样板;重视引进硕士、博士高端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锻炼平台、创造机会,形成尊重知识、善待年轻人的工作氛围;积极组织广播体操训练,勇夺全区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凝聚力。

根据__区委区政府〔20__〕1号任务令的要求,大力推行改革创新项目,全面展开企业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调研走访了600家企业、20个政府部门,完成《__区政府企业服务现状评估报告》,掌握企业需求;分类梳理48个部门共285条服务政策、740项服务事项,理清了全区各部门服务企业事项及职责;系统设计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确定了“标准设计--试点运行--全面推广”的三步走战略,初步形成标准体系制度文件,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获得专家委员会的一致认可,为__推行标准化服务提供了制度基础。

牵头协调区各产业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及在2012年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不足,修订完善了“1+1+9”系列政策并组织召开政策会及政策宣讲;完善资金项目受理程序,全年共接收__47家企业(含个人)的1989个资金项目申请;提高项目材料审核标准和要求,严格把关,加大核查力度,充分发挥统筹作用,积极筹办了两次产业专项资金联审会,合理安排了4.1亿元产业资金,有效发挥了产业资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牵头统筹,协同住建局制定了《__区企业人才住房配售管理办法》及《配售实施方案》;组织召开政策会,编印发放小册子,在区政府在线、企业服务网、深圳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提高了企业的政策知晓率;完成人才住房申报系统设置,于20__年6月8日正式接受申报,严格按规定予以分配,圆满完成对289家企业的3500套人才住房配售。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住房政策获得区领导、广大企业的高度称赞,树立深圳人才住房配售的新标杆,成为解决企业焦点问题、促人才集聚的佳策良方,得到其他区的纷纷效仿。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针对企业家关切的重点和难点,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顺利开展“企业家关怀行动”。确定600家企业的1000名企业家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向680位企业家发放服务手册和服务卡;设立企业家服务热线,共接听答复580个咨询电话;编印发放四期《企业家参考》,及时为企业家推送市、区政策,提供高端商务、服装定制、心理咨询、医疗保健等信息服务;组织30名企业家及家属赴清远考察,搭建了政企深度交流平台;在公、检、法和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企业家绿色通道,切实提高企业家在人身、财产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安全感;设立了亲情通道,高效解决了重点企业家的子女就学、户口调动、居住证、社保办理问题,__医院为企业家及家属提供特诊服务__7人次,增强了企业家对__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发展信心。

以心安、健体、感动、乐韵为核心,与园区、协会合作开展“企业精神家园”建设系列文化活动。在天安科技园区为200多家企业1000人开展了六场心理健康讲座及沙龙;举办了泰然、天安、上沙工业园区员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与泰然物业、天安物业联合举办了“金谷文化节”、“服装文化节”、“美丽深圳”摄影比赛、“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支持食品行业协会在天安数码城文化广场举办“幸福__欢乐食品购物节”活动。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展开企业文化活动,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百万企业劳动者打造了精神家园,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根据市、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协调许勤市长、吴以环副市长的__家企业挂点联系工作,协调办理37个问题。根据2012年区领导挂点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20__年区领导挂点走访工作方案和挂点名单,于8月至10月,牵头组织区四套班子30位领导共走访__7家企业、19家行业协会和8个产业园区,召开服装、安防、供应链、建筑、软件、外商投资等行业企业座谈会,形成《关于20__年区领导走访企业情况的报告》,为区委区政府谋划20__年工作提供了参考。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及建议464个,根据问题性质进行分类梳理,分别建立服务档案和“专办联络员”制度,定期跟踪、反馈问题办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篇7

[关键词] 政府购买;环境污染;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 D8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1-0052-07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近些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显现出来,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其中,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中央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于是生态建设被提到了政府工作的首位。中央也将生态建设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当中。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和要求使得政府加大对生态建设的重视。政府决心大力整治环境问题,将十中美丽中国的目标早日实现。

2.国际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成功实施。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决心在本国实施行政改革,[1]改变政府现有的落后的官僚式行政体制,于是出现了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理论基础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入21世纪以来,其他国家政府购买行为已渐渐进入成熟阶段,且在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基本已经取代政府传统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这样不仅节约了政府的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的利用率,而且在实践上更符合社会的需要,也增加了社会发展的活力,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

3.国家政策的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

从2003年,我国实施《政府采购法》以来,政府一直在不间断的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仅在中央政府实施,而且国家希望用政策推动各地方政府的有效实施。政府了多部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文件,环境服务也一直在列。政府的政策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环保部编制《政府采购环境服务指导意见》,规定政府将向社会公开购买环境服务,这将有效保障环保资金落实到位,同时有利于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尝试一直没有停止,政府通过补偿、优惠等各种奖励政策促进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扩大了政府职能,使政府供给方式多元化,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4.研究意义。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直接生产和政府间接供给等方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通过政府市场化的方式,实行间接供给。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发挥其职能,而将那些政府无力作为或无暇兼顾的,改由市场化的方式,或是公私合作关系的模式提供公共服务,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扩大了政府职能。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是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又一创新。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越来越高,追求生态文明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环境问题。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表现。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利于发挥市场的活力,促进整个大环境的发展。采用政府购买环境服务还有利于建设廉洁政府,在购买过程中,有关各方会相互监督或者采取第三方监督,这样对于政府公共服务活动的过程产生监督力,规范政府活动。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概念论述。

环境服务本质上是公共服务的一种。从概念上,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许多国家普遍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采取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形式,即政府通过与社会营利机构或是非营利机构签订承包合同的形式来提供公共服务。[2]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国内学者对此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郑苏晋认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使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为了提高公共管理活动的效率,完善政府的职能,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3]周俊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是新形势和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的结果。政府机构的日益膨胀,效率的低下使人们减少了对政府的依赖,越来越寻求自我服务的途径, 这促使政府采取更多与市场合作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4]徐家良和赵挺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采购的一部分,也是民营化浪潮的产物,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等公共物品混合供给的形式将原本由政府自己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私人部门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范围和质量,同时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民的多样化、特性化需求。[5]本文则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政府通过联合社会力量,对本应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转而由更多主体供给,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效益的最优化,从而达到政府职能结构的优化,以及政府机构的变革等目的。

2.国际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行政改革大潮。探索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的有效方法。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始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其中主要以英美等较发达国家为主,其理论比较先进,思想比较自由。[6]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传统的“理性官僚制”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公共管理的发展,也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以及全球化的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建立企业家政府和竞争型政府,在政府治理方面引入市场化的手段,改革政府的供给机制。[7]美国学者萨瓦斯认为,政府的公共服务通常是成本比较高而质量则很差,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公还是私,而在于垄断还是竞争。政府公共管理活动大多数是以垄断的方式运营的,所以,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必须要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共部门与私部门的竞争,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购买是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的直接产物,其核心是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中来,以达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降低服务的成本目的。[8]

3.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

从上世纪9 0年代初,我国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地方政府就己经开始启动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尝试。1994年,深圳罗湖区率先开始在环卫服务方面的提供上进行了公共服务购买的首次尝试。向环卫公司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不仅节省了政资金,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9]1999年4月,财政部颁布《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对政府采购进行规范化管理,办法中也明确将服务采购管理纳入到政府采购管理中。2003年,我国实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步入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发展时期。2005 年12 月19 日,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亚洲开发银行、江西省扶贫办以及扶贫基金会等多个部门机构在北京启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试点项目”,此项目是第一个通过规范招标形式进行的公共服务购买项目,标志着服务购买开始进行规范化的试运行。[10] 2006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对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试点。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各方面进行完整的规范和标准要求。这是国家层面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全面规范管理的标志,也是国家全面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标志。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做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管理服务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规范方式向社会购买。首次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明确写进党代表大会中的重要决定中,确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范实行。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成功案例分析

1.上海浦东罗山市民会馆案例。

早在1995年,上海浦东新区就开始探索政府购买新型公共服务的模式。当时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要把一个新建小区的公建配套设施改建成综合性市民社区活动中心,社会发展局将这个公建配套设施改建成一个由社会发展局直接管辖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罗山市民会馆,并委托一个社会组织对其进行管理发展局,最后确定了上海市基督教青年会。选定青年会, 是考虑到这是一个具有服务社会志愿精神传统的民间社会团体,其组织管理水平和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罗山市民会馆建设采取社会发展局提供土地和房屋,并负责修改整建的费用,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利用社会的捐款发展完善会馆的主要设施,基督教青年会承担罗山会馆的管理的共建方式,三方达成了“共建协议”。通过这一方式建立的上海浦东新区罗山市民会馆,是早期中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探模型索,它打破了以往依靠政府单方面投入和运作的机制,而采取了委托非营利组织进行运作的机制。[9, 11]

2.广东省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12, 13]。

2012年5月24日,广东省印发《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其中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安全、保密事项以及司法审判、行政决策、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强制等事项外,属于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原则上应通过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政府阶段性的公共服务项目,如果是在社会力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也应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主要采取服务外包、补助或奖励的方式。2012年5月31日,广东省财政厅《2012 年省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目录(第1批)》,目录一共分为三级,涵盖了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技术服务事项、政府履职所需辅和技术等方面。这样具体详细的规定在全国还是首例。体育类别是二级目录,属于一级目录的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下属的三级目录包括公共体育规划政策研究与宣传服务、公共体育资讯收集与统计分析、公共体育运动竞赛组织与实施、政府举办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政府组织的体育职业技能再培训、政府组织的国民体质测试及指导服务以及其他体育类服务事项等。

四、政府购买环境服务

1.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相关论述。

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就是政府把本应该由政府直接向公众提供的公共环境服务,按照规定的模式和规则,交给能完成此项服务的社会力量,政府会根据服务的具体项目向有关方支付一部分其所投入的成本的采购行为。环境服务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在本质上是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致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定和相关通知文件也同样适用于环境服务。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有利于转变生态建设方面的政府职能,提高环保服务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改变政府投融资方式,提高投资效益,有益于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变环保产业的发展模式。[14]财政部国库司近日《关于推进和完善服务项目政府采购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政府向社会采购项目的具体分类。环境服务是其中的第三类。国务院会议也明确提出,支持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投资生态建设项目。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运营农业、水利工程,与国有企业的投资享有相同等级的政策优惠待遇。

2.公共环境服务的特殊性。

环境服务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一般适用性方式或规则也可以适用于购买环境服务,但是,基于环境服务的特殊性,还是有一些问题使得研究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有其必要性。

(1)环保领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环境公共服务不像一般以人为对象的服务,是以物为对象的公共服务,灵活性比较差。治理环境问题,最大的障碍就是技术的问题,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社会的资本和专业的团队共同解决环境问题,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环境问题包括河流,土地,森林等一系列与环境息息相关的领域。所以在环境的治理上需要更多的专业环保技术、专业人士以及专业设备才能做好这样的服务工作,所以对于参与政府采购服务的中标企业,要求更多的专业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环境服务,达到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目标。

(2) 环境服务投入较大,收益较慢。环境公共服务由于其以物为对象的特殊性,环境问题一般来说比较宏大,有的河流流域有好多个城市,还有的环境问题甚至涉及几个省,比如空气污染。由于环境问题涉及的地域比较大,因此环境问题的治理一般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是对于环境解决的方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收益s很慢,所以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难度比较大,很多企业都难以承受这样的投入,因此,需要资质和信用较好的企业。环境问题涉及到环保领域的科技问题,而科技问题的解决必然要加大科研的投入,还有环保设备一般都是比较大型而昂贵的设备,还可能需要一些国际合作,而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因为其行业的特殊性,收益是比较缓慢的。政府采购时要找那些企业实力比较雄厚的和资历够格的企业。

(3)环境服务公益性质较大。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生活,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但可能却不是收益最大的项目。这就需要购买服务的企业能够抱持最大善心和责任心完成这样的项目。如果企业家惟利是图,只看重眼前利益,不仅不能够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反而会导致一些腐败问题。环境购买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需要我们以及企业抱持一份善心,公益之心,因此,政府在购买环境服务时,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操作建议。

(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总方针,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政府购买环境服务也要遵循有法可依,使政府活动处于法律监督之下,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保证依法行政。[15]购买工作应该按照《政府采购法》中的相关规定,但是政府采购法是相对于政府采购的所有领域来说的,是政府采购的法律基础。而环境服务领域具有其特殊性,应该出台专用于环境服务的法规政策,使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有更多的政策法规的规范,有利于政府购买的顺利推进,可以规避很多购买服务中的风险,也可以规范政府购买环境服务中相关主体的行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可以推动购买环境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放开环保市场的活力,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最大程度上改善环境状况。

(2)明确政府购买的范围。尽管有了政策的推动,但是由于环保行业的特殊性,导致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范围不明确,操作随意性大,缺乏动力。[14]尽管环境保护部2013 年下发《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把增加政府购买基本公共环境服务作为基本原则之一,但对于政府采购中具体如何操作,尚未明确。政策不明导致地方落实困难,我国目前大部分省市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主要还是集中在财政专项拨款的一些大众通用设备的购置、各类定点服务等,公共服务类采购项目规模很小。2012年,我国公共服务类采购仅占当年政府财政支出1%,与国际水平相比相差甚远。其中环境服务所占我国政府公共服务采购比例更低,远远不能满足未来我国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发展需要。同时,我国财政资金使用习惯于购买政府部门所需的一般性,即可量化为固定资产的消费品,或是与工程建设等相关的工程招标建设服务等。政府在某些领域设立的专项资金要求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更改资金的用途。所以,要尽快明确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具体范围,以便推进购买服务的发展。

(3)质优价廉不可兼得。环境服务的最重要的政策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改善环境质量。然而政府购买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财政资金的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有时也是为了利用社会资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质优和价廉”这两个指标之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16]但是,现阶段的首要目标就是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以“质优”为第一目的。在质优和价廉发生冲突时,希望有关参与者能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廉一方,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

(4)明确责任主体。政府购买环境行为实质也是一种契约行为,是政府与私部门建立的契约合作精神。在合作中,要明确各方责任。如果政府购买了环境服务,而环境质量并有得到改善,哪些责任是政府和企共担,哪些仍在政府?购买服务不能成为地方政府推卸环境治理责任的手段。当然,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责任也不能全归政府,要明确责任主体,实行责任制。[16]

(5)建立监督评估体系。政府购买活动涉及到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将购买环境服务纳入政府预算,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规范、有效,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加强预算。并建立有第三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活动的监督。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结果应该交由第三方以及被服务者给予评价,实施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由各个参与方共同组成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资质、质量和资金利用效率等进行考核评价。以正确反馈政府购买环境的实施结果,以及环境的改善情况等。

(6)可以借鉴PPP的发展模式。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就是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基于合作关系的融资模式。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进PPP模式的发展运用。政府购买公共环境服务,也可以借鉴政府购买环境服务与环境类PPP项目间有内在相通之处,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可以采用PPP 思维进行。无论是现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遵循的《采购法》相关规定所包含的法律精神,还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和发展方向,均与PPP理念、特征及实际操作要求高度一致。[17]政府购买环境服务与环境类 PPP 项目之间具有相同的立足点。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是一种公共服务的非传统供给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由直接服务生产者转变为间接供给者、参与者和监管者。[18]同样,PPP模式旨在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分配风险,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其实质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替代性创新供给方式。具体到环境领域,PPP 模式的应用同样是环境服务的一种创新供给方式。

结 语

政府环境服务,是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新型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政府公共环境职能的具体体现。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力量的加入,需要市场的合作。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止是在经济发展的领域,在公共服务供给的领域也可以利用市场的强大力量。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将是新时期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途径。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市场闲置资源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政府也会为企业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为企业制定更多的优惠发展措施,或是建立一定的补偿机制。虽然政府购买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但应该认识到政府购买不是万能的,环境问题的成因也是复杂的,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政策一起发挥作用,但在政府购买环境服务中,规范其行为过程,规避负面效应。政府购买环境服务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丁 煌.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06).

[2]萨瓦斯. 《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2003.

[3]郑苏晋.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以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为重要合作伙伴[J].中国行政管理, 2009,(06).

[4]周 俊.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 中国行政管理, 2010,(06).

[5]徐家良, 赵 挺.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上海的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 2013,(08).

[6]张汝立, 陈书洁.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经验和教训[J]. 中国行政管理, 2010,(11).

[7]李军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学理因由、典型模式与推进策略[J]. 改革, 2013,(12).

[8]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部翟建雄.中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N].新华书目报.

[9]瞿振雄.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10]苏 明, 贾西津, 孙 洁, 等. 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J]. 财政研究, 2010,(01).

[11]杨 团.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托管的新模式――以罗山市民会馆为例[J]. 社会学研究, 2001,(03).

[12]郭修金,戴 健. 政府买体育社会组织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问题与措施――以上海市、广东省为例[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03).

[13]转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J]. 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08).

[14]王建国. 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的几点思考[J]. 污染防治技术, 2015,(01).

[15]李海平.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规制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例[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05).

[16]李 娜. 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路有多远?[J]. 环境经济, 2014,(08).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篇8

一、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

养老服务问题涵盖广泛,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本文所述养老服务是指在政府指导和推动下的老年福利机构集中养老服务和在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进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五年来,面对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空巢、独居老人家庭日益增多,社会化养老需求越来越旺盛的形势,我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谋划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不断加大政府推动力度,积极培育服务市场,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全区养老服务在社会化实践中蓬勃发展,一个以“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组织层次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管理标准化”为标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运行模式和体系正在形成,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一些做法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我区被评为省和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从现状分析,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一定经验,有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基础。

(一)政府推动不断加大,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区除执行省市政府有关老人福利事业扶持政策以外,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工作意见》、《关于推进全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意见》、《区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区社会养老机构评估资助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提出了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工作定位和发展目标,先于全市制定出台了政府对养老机构的扶持资助标准(新建机构每张床位资助3000元,改扩建机构每张床位资助元,给收住民政对象等特定老年人群的机构给予一定的营运补贴),高于全市制定出台了居家养老政府买单标准(市政府买单对象为80岁以上困难独居老人,我区扩大到70岁以上),基本形成了引导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政策积极效应明显。与此同时,近年来,区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以“以奖代拨”的形式先后两轮改造建设社区办公、活动和服务用房,建成了一批社区老年活动设施——星光老年之家;投资200万改造出新区老年公寓;还通过福彩公益金投入数百万元由于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每年投入200多万用于购买特困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随着财力的日益增长,政府的投入还将不断加大,政府积极作为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服务机构发展迅速,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作用

养老服务社会化必须要有服务实体支撑。我区依靠政策驱动,抓住机遇,整合资源,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到年底,全区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17家,共有养老床位1435张,机构数和床位数分别比年初都翻了一番。近两年还培育发展了“1+8”区街一体服务模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目前我区养老服务机构除区老年公寓、新街口街道养老院属于政府投资建设外,其余基本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全区85%以上的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投资主体由过去依靠政府投资转变为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政府投资方式由直接投资办机构转变为对社会办机构进行评估资助。养老服务机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发展迅速,一些新建规模养老机构硬件设施水准较高,机构养老服务功能由单一生活照料服务拓展到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多样化服务。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在政府扶持下起步发展,依靠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将政府买单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率先以特许经营权招投标的方式探索区老年公寓“国有民营”改革,全区已初步形成老年公寓、老年康复护理院、社区老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大、中、小型并举,高、中、低档互补的服务机构体系,形成了以国有老年福利机构为示范、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为主体、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形成了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运作形式并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

(三)服务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早,行业化发展已具雏形

早在年就着手制订了养老服务规范,年,被省质监部门作为地方标准予以。从年至今,我区结合贯彻民政部的社会福利机构服务规范,在老年福利机构中进行了贯标工作,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对老年福利机构的硬件设施、护理服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具体评估标准,促进机构改善设施,改进服务,提高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老年福利事业发展促进会,这是主要由区各家养老机构参加的实施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团类民间组织。促进会成立以来,开发了养老机构信息管理软件,组织开展了老年护理业务培训,定期交流行业发展经验,探讨、协商解决行业发展问题,共同规避行业责任风险,为推进我区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目前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面对日益严峻的老年社会形势,对照老年人现实和潜在的养老需求,对照区委提出的实现“老有颐养”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养老服务业既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些制约性的困难。

(一)养老床位仍有缺口,机构培育还需加快

从民政部门了解到,全区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不少机构常年满员,需入住老人还需排队登记。这说明目前我区机构提供的养老床位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老人需求。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所需养老床位数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测算:

所需床位数=60~69岁×0.8%+70~79岁×2%+80岁以上×8%

发达国家提供的养老床位一般是占老人总数的5~7%,目前我区养老床位数占户籍老人总数的2%,这尽管在全市是领先的(市目前是1.8%),但每年老人数以3%的速度在递增,养老床位增长应高于老年人口增长,所以从静态和动态来看养老床位仍然有较大的缺口。尽管区政府每年将养老床位发展数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但我区还缺乏能体现需求趋势、科学布局和合理功能定位的养老机构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资助方式比较片面,政策配套有待完善

据我们在社区调研发现:80%以上的老人愿意选择在家养老,但希望有社区服务,有入住机构养老需求的以高龄及需要护理的老人居多;一些低收入老年人群希望到机构养老,但支付不起机构收费。目前省市区三级的优惠政策基本是直接鼓励、支持和资助各种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机构的,资助方式是直接面向机构,而未通过资助低收入困难老人入住养老院来间接资助机构。直接资助机构在机构和养老床位严重短缺时期是作用明显的,但长期这样单一资助就会偏离政府资助的真正目的,造成一方面政府给予老年福利机构营业免税、水电气按民用价格收费、新增床位资助、营运补贴等众多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出现住得起养老机构的都是有一定收入和支付能力的老人,大量既不属于政府供养的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但收入又偏低的老人无力入住,难以保证社会养老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平性。

(三)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区养老机构已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一些机构硬件设施建设标准、服务档次都较高,在机构中也开始推行基本的服务规范,具备了较好的行业发展基础,正在迈入一个发展提升期,提高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从目前总体状况来看,无论是机构养老还是居家养老服务,其专业化程度还很低。主要问题有:1、中小规模的集中养老机构硬件设施普遍达不到国家颁布的养老机构建筑设计规范要求;2、服务队伍专业化素质还不高。从从业人员数量、结构分析,全区17家养老机构在册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医生、护士、护工、工勤人员等)共有200名,其中医生14名(锁金护理院和门社区老年康复护理院两家就占了一半以上),护士22名(其一半也集中在上面两家护理院),护工94名。17家机构中有5家基本是以提供半护理和全护理养老服务为主的,床位数400多张,占了全区养老床位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大部分养老机构医生、护士和护工人员专业服务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大部分私营机构管理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养老机构专业服务需要的营养师、心理辅导社工等专才在全区机构中更是普遍缺乏;3、从机构业务范围看,大部分机构目前还都只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而从老人的需求看,老人需要的服务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籍三个方面,目前大多数机构软件服务还不能较好满足老人需求,人性化服务还显不足,个性化服务几乎是空白。4、养老机构缺少分类管理,不少养老机构混合收养一般护理、半护理和全护理老人,服务规范也比较笼统。目前按照市政策,养老机构主要是按照硬件设施档次分三级来管理和收费,还没有完全按照功能来实行分类管理和收费,尚缺乏按功能分类的专业服务标准。因为全护理、半护理、一般护理和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等不同服务机构在硬件的配备、工作人员的配置、医疗设备及辅助物资(步行辅助器、轮椅等)等要求上是不一样的,不能进行分类服务、科学管理,需不同程度照料的老人就难以体验到专业化的服务。

(四)社区服务功能有待增强

目前及今后的社会化养老格局都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绝大多数老人是在家养老,随着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老人主干型家庭的日渐增多,老人对社区的依赖度、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大。近年来随着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社区为老服务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大多靠居委会提供一些松散性的服务,功能和范围有限,队伍不稳定;按照千名老人300平方米的标准,社区老人公共服务、活动场所还有欠缺;社区为老服务机构不发达,实体运作的服务项目不多;社区养老服务的对象和内容与实际需求尚有脱节之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空间巨大。我区依靠政府买单服务而起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一是其专业化程度低于机构集中养老,二是服务面不宽,社区覆盖率、老人受益率还有待提高。

(五)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值得研究解决

共性的问题是福利性和市场化的矛盾问题。养老服务既是一项政府有责的社会福利事业,也是一个市场广阔的服务产业,如何在市场化发展的环境中,增强福利服务功能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的问题。现在政府基本不再兴建兴办养老机构,依靠资助政策调动社会力量来发展,而市场化运行的老年服务机构将以盈利为目的,《劳动法》出台后,随着用工的不断规范,人力成本加大,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势必面临涨价的压力(目前养老机构收费标准是由政府物价部门按机构等级来核定基准价,机构有上下浮动20%的权限)。一边是低收入老年群体普遍住不起机构养老,一边是养老机构抱怨收费的政府定价偏低,如何保障政府扶持发展的养老资源能实现服务公平,有待从政策、制度等层面来系统解决。一些具体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也值得呼吁,如老年康复护理院的公费医疗报销衔接问题。我区有医疗资质的老人护理院医疗服务不能享受到公费医疗政策,入住老人有公费医疗定点医院的,必须转诊定点医院治疗,在护理院发生的治疗费用不能报销,不方便入住老人。

三、加快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口急剧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政府和全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从本次调研的情况看,我区养老事业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为社会化养老服务进一步提升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可能不是全面的,但大都是典型的普遍问题,有些是初现端倪的问题,总的来说,目前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将来以“2+4”、“2+8”家庭模式为主时代下的养老需求,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根据调研情况分析,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参考。

(一)从保障民生、实现“老有颐养”的目标出发,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动力度

区委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我区社会建设向民生型发展的“五有”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实现“老有颐养”,这是群众所盼,社会所需,下一步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动,完善公共服务,壮大服务产业,逐步实现老年福利服务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具体来说,要着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1、加快为老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规划,根据不同地区和社区特点,制定布局合理覆盖、功能层次分明并具有前瞻性的设施建设规划,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同时顺应人口发展趋势,注意整合社会资源,可以考虑将民政、教育、卫生的资源进行整合,将缩小规模的幼儿园和小学的场地用来改建养老服务设施,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融入居家养老服务之中。到“”末,确保实现养老床位数占老人总数比例达到2.2%的目标,再用5—8年的时间,力争达到4%以上。

2、完善政策体系建设。首先要研究建立完善对低收入困难老人及家庭的养老服务救助制度。完善市区两级资助政策,变目前的单向资助机构为双向资助机构和老人,以解决养老机构福利性和市场化的矛盾,保障服务公平。应该看到,目前对机构的评估资助政策确实推动了机构的迅猛发展,但并未解决低收入困难老人住不起养老院的问题。居家养老政府买单对象只是针对高龄独居特困等有限老人群体,大量边缘老人也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市场居家养老服务。建议在继续执行市区两级按新增床位数来资助集中养老机构的政策的同时,改革完善目前的机构营运补贴办法(目前的政策是市财政按照机构每收住一位籍老人给予每月60元的营运补贴,我区对机构收住城市“三无”、农村“五保”、优抚人员等民政对象和老劳模、老红军等特定老人给予机构每人每月100元的补贴),变直接资助为间接资助,扩大资助范围,建议由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和慈善基金共同拿一点,设立专项养老救助资金,限定救助对象和条件,将钱按人头补贴到需购买养老服务的困难老人,这样既满足了困难老人的社会养老需求,也间接资助了机构。其次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资助力度。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虽然是不需要建床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但同样是需要投入的服务实体,针对当前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落后于机构养老的现状,建议随着财力增长,不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参照机构养老开办资助和日常营运资助的政策,加大对市场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资助扶持力度,提高我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和满意度。

(二)分类管理,分层推进,提高行业专业化服务水平

提升软件服务水平是当前我区社会化养老机构迫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精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是养老服务社会化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建议:

1、对集中养老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按类别细化服务标准。建议从收养服务功能上对养老机构进行科学分类,将机构分为全护理、半护理、一般护理和混合护理四类,针对不同的类型制定相应的设施和护理服务标准,根据设施和服务标准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改变目前基本上是一个标准对所有机构的状况。

2、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整体素质。首先要按照入住老人的护理程度,配足护工、医生、护士、后勤和管理人员;其次要按照国家老年护理员的培训标准,加强各类服务人员特别是护工的正规岗前培训和不间断的在岗培训,持证上岗率实现100%。第三要逐步在机构引进社工专才,填补目前养老机构老人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服务空白。

3、在政府指导下,依托中介组织,建立机构服务监督和评估制度。评估、监督结果对外公开,使机构服务质量排名在业内外公开。

4、尽快制定并执行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从机构法人条件、服务设施、服务人员配备、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设置、服务监督评估等方面对居家养老服务加以规范,使广大老人居家享受专业标准服务,推动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业高起点发展。

(三)依托社区建设优势,进一步增强社区为老服务功能

我们在社区调研发现,90%以上的老人更愿意在家庭养老,低龄、健康老人几乎都选择在家养老,但他们有走出家庭、融入社区的社会需求,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诸多方面的社区服务需求。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迫切需要有完善的社区服务为支撑。我区是全国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示范区,有先进的为老服务理念、一定的组织网络等工作基础,建议今后我区要依托社区建设优势,进一步增强社区为老服务功能,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结合新一轮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加快社区老年服务活动设施建设。巩固社区“星光计划”(民政部在全国社区统一推广,由福彩公益金资助,具有健康保健、文化娱乐、图书阅览、教育培训、日间照料功能的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成果,在新一轮社区硬件改造中,按照每千名老人300平方米的标准,扩大老年服务活动阵地。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篇9

一、基本定位

专家顾问团由市审批服务局、市房协牵头组建,是住房建设领域的非法人咨询机构,为我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提供课题调研、决策咨询等相关智力服务,进一步增强审批服务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工作职责

(一)发挥参谋智囊作用,在重大工程审批、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和民心工程等重点领域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行业发展方向,探索行业发展规律,介绍行业前沿动态,为我市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提供参考;

(三)围绕住房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服务管理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座谈等活动,总结经验、提供意见、改进做法;

(四)对行政审批服务管理中提出的住房建设领域有关问题和咨询进行解答,推进行政审批精准规范运行。

(五)承担市审批服务局、市房协委托的其他工作。

三、入选条件

入选专家顾问团的成员,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

(二)熟悉我市住房建设领域情况,热心住房建设行业发展;

(三)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业界较为领先的住房建设企业担任负责人或技术业务骨干;

(四)身体健康,能胜任相关工作;

(五)经工作单位同意,个人自愿接受聘任,并能按要求承担和完成所委托的工作。

四、选聘程序

(一)由市审批服务局、市房协根据专家顾问团成员组成需要,向我市相关企业集中征集;

(二)专家顾问团成员选聘采用本人自荐和单位推荐两种方式。采取本人自荐方式的应事先征得工作单位同意,采取单位推荐方式的,应事先告知被推荐人知晓。

(三)根据工作职责及入选要求条件,由市房协对申请人和被推荐人进行预评选;

(四)由市审批服务局、市房协对预评选通过人选进行联合评选,评选通过的,颁发聘任证书,任期三年。

五、机构运作

专家顾问团的各项活动由市房协具体组织实施,按照实际工作需要不定期举办。主要形式如下。

(一)咨询调研活动。就行政审批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专家顾问团成员进行咨询,方式包括电子邮件、电话、传真、座谈会等。

(二)重点课题研讨会。对关系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的重要政策、重点课题召集相关专家成员,进行研讨咨询、建言献策。

(三)联系对接活动。加强专家顾问团成员之间、顾问团与组织方之间的沟通对接,组织开展单位座谈、专题咨询、实地考察等活动。

六、管理规范

(一)专家顾问团成员参与活动时,应服从组织方的管理及工作安排,按时出席专家顾问团的活动,严守活动纪律;

(二)专家顾问团履行职责应客观公正,对参与的活动事项存在利害关系等可能影响公平公正的情况,应主动提出回避;

(三)以专家顾问团成员或专家顾问团名义对外开展活动时,应事先经市审批服务局、市房协批准;

(四)不得以专家顾问团成员或专家顾问团名义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个人自行承担;

(五)专家顾问团成员应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在专家顾问团工作中获知的政府泄密信息和企业商业秘密;

(六)专家顾问团成员参与专家顾问团工作时,违反本方案规定,工作不负责、造成工作失误或过错的,行为不当、不遵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况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直至取消专家资格;

(七)对专家顾问团成员因健康、年龄、业务能力等原因不能胜任工作或个人申请退出的,及时调整、动态管理。

家政服务行业问题篇10

尊敬的刘县长、各位领导、顾问们:

大家好。

我是山东万容律师事务所张玉红。能够被广饶县政府聘为法律顾问,我感到万分荣幸。

山东万容律师事务所位于东营经济开发区,以行政法务与金融法务为两大主要业务方向,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近年来,万容所在重大非诉讼项目,如政府重大项目论证、地方政府债务、政府投资、企业并购重组、企业在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等方面业绩突出,系东营市资本市场业务最多、业务品种最齐全的本地律师事务所,成为本市法律服务转型升级的引领者及开拓者。万容所的合作资源日益丰富,与齐鲁、银河、中信建投等多家证券公司,立信、大信等多家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鲁信创投、万家基金、黄三角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以及各大银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为政府、企业提供事前防范为主的前沿法律服务必须重视研究工作,我们成立了专业研究部门,正在承担着《广饶县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及法律服务需求情况调研》、《创业企业法律服务需求调研》等研究课题。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决定。当前,广饶县正在深化各项政治、经济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广饶的改革和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同时又面临各种挑战。法律顾问的作用,在当前时期尤为凸显。作为受聘法律顾问,县政府领导的信任使我们倍感责任之重大,压力之沉重。刘县长也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县政府对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如此重视,我们定当不辱使命。在此,我代表各位顾问就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承诺如下:

第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技能与服务质量,为广饶县政府提供高品质的法律服务。

政府法律事务不同于一般法律事务,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政府法律顾问应当具有政策理论素养,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熟悉广饶的经济发展,了解社情民意。发表法律意见应提高自身格局,不拘泥狭隘。

第二,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当好政府的法律参谋和智囊。

政府法律顾问中有专家学者、有资深律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理论优势和实践经验优势,在政府重大决策、重大法律事务论证、法规规章草拟、政策法规评估等方面提供客观、专业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发挥更好的作用。法律顾问要做好与法制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积极参加县政府和法制办组织的各项活动。还要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进行适当分工协作,做到优势互补,真正成为县政府的法律参谋团和智囊团。

第三,勤勉尽责,确保政府法律顾问服务的效果和效率。

法律顾问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就必须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法律顾问工作的关系,树立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法律顾问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委托事务。同时各位顾问在工作开展中,要勤勉尽责,认真准备,对委托事项背景、涉及的政策问题、法律问题、专业技术问题等,都要充分了解,仔细论证,提高法律意见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建设性,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各位顾问,加快建设职能科学、责权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政府的伟大建设目标,在聘期内,我们将为广饶县政府实现此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