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12-05 17:56:05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要点

新生儿脐部比较容易受感染,而且新生儿免疫机制发育不完善,集体防御能力较差,特别容易引发脐部感染,影响新生儿健康[1]。为了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的发生概率,必须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有效的护理,抓住护理要点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侵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2]。本研究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0例新生儿,男婴174例例,女婴126例,出生体重2500-4000g。均为单胎,所有患儿均无宫内感染,Apger评分在8分以上。

1.2 方法

日常护理:(1)保持脐部干爽:新生儿沐浴后及日常被水浸湿或被尿液污染后,需使用干棉球或干净的纱布擦干,并使用络合碘面前进行消毒,消毒时未脱落的脐带从根部向上消毒,脱落后的脐带从脐窝中心向四周消毒,消毒过程中给予患儿2-63根棉签辅助处理,一根棉签用于脐带根部、一根用于脐带周围,另一根用于吸取脐带周围多余消毒剂。(2)避免感染:为保护脐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12~24h往往会使用无菌纱布包扎脐部,而由于纱布容易被刚刚结扎的脐带伤口分泌物及宝宝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因此脐带结扎12~24h后,需及时去除盖住脐部皮肤的纱布,并每天用络合碘毒脐带2~3次,直至脐带干燥脱落;(3)避免摩擦:由于已干燥但尚未脱落的脐带残端很坚硬,经常碰触摩擦,易导致根部出血,因此护理中需注意避免对脐部的刺激,选择柔软的纸尿裤和纯棉内衣,消毒脐部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对脐部造成擦伤。

特殊护理:(1)脐带发红:脐带干燥脱落过程中,根部及周围皮肤往往会有轻微发红,属于正常现象,可使用络合碘消毒,并使用刺激性小的红霉素软膏外涂脐部;护理过程中若皮肤发红严重,脐轮有肿胀,且发红皮肤温度较高,则可能为发生感染,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2)脐带渗血:脐带结扎不彻底,可造成脐带渗血,多发生在结扎后12h内,若新生儿发生脐带渗血,则需重新结扎止血;少数脐带干燥后未脱落前,受牵拉、刺激等,可导致脐带渗血,若发生此种情况,可使用云南白药外涂;脐部出血量较少时可用碘伏消毒加压包扎或用明胶海绵止血,如出血较多按压止血无效时,应缝扎血管止血。(3)脐部分泌物:脐带愈合过程中,残端往往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新生儿脐部有分泌物渗出后,需及时清除,以避免分泌物干燥后,导致脐窝和脐带根部发生粘连,引起感染;(4)脐带脱落迟:新生儿脐带一般3~7d内可自然脱落,若2周后仍未脱落,则需对脐带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查看是否有红肿、化脓、大量液体渗出等,若有脐炎发生症状,则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若无以上现象,则可使用络合碘进行消毒,并保持残端干燥,以加快脐带脱落;(5)脐肉芽肿:因脐带脱落过晚发生脐炎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脐肉芽肿,表现为脐窝内有粉红色易碎有渗出的包块,脐窝内潮湿有渗出,易出血及感染,可并发脐同皮炎。为保持脐部干燥,可用10%硝酸银烧灼,小肉芽可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夹除后加压包扎,每天2次换药。此外,在新生儿出院前,还应做好脐部护理宣教,为产妇及家属讲解的脐部护理要点,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消毒新生儿脐部的方法,注意避免脐部潮湿、污染,若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在新生儿脐带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新生儿脐部变化情况,是否有粘液性分泌物,是否有潮湿、渗血情况出现,记录新生儿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

2 结果

经护理后,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在家属满意度方面,非常满意167例,满意84例,一般满意49例,无一例不满意,家属满意率达到100%。

3 讨论

婴儿脐带周围有着丰富的胶质样组织,细菌非常容易再次繁殖、生长,特别是厌氧菌和病原微生物和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在出生7天以后才会自然脱落,脐部创口需要2周才能完全愈合[3],这个阶段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与新生儿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必须对新生儿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降低新生儿脐带感染。由于脐部潮湿易滋生病菌引起局部感染,因此日常中需保持脐部的干爽,注意做好脐部保护及消毒,避免感染及摩擦,以防止脐炎及脐部擦伤。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脐带发红、脐带渗血、脐部分泌物、脐带脱落迟及脐肉芽肿等脐部特殊护理,从而减少脐部并发症。从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经过精心的脐部护理,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表明了护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丽君,郭玉萍.改进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0(12):55-56.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部护理; 包扎法; 二次断脐护理; 脐炎

对于围产儿来说脐炎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指的是脐炎所出现的炎症反应的总称,一般情况下多是因为脐部护理不当或者是院内感染引起的[1]。在新生儿的断脐端侵入由厌氧菌主要组成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脐部出现炎性反应,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的发生,对于新生儿带来一定的生命安全威胁[2]。所以,针对新生儿应做好脐部护理,对新生儿脐炎进行有效的预防。本文针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分别采取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常规脐部护理法及二次断脐护理法进行脐部护理,对不同护理方式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进行对比,详细见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所有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均高于8分,体重均高于250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新生儿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100例。甲组男56例,女44例;80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乙组男58例,女42例;82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丙组男55例,女45例;79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三组新生儿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 A组新生儿采用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此法又称为包扎法。新生儿出生后的24 h后,每天上午便可以洗澡,进行脐部护理。主要不采用对脐部进行消毒,使用镊子将脐部轻轻提起,使用棉签蘸取少量的安而碘,对新生儿脐部的血迹以及分泌物等进行擦拭[3]。在进行擦拭的过程中,应该以脐带的根部为中心进行螺旋式擦拭,逐渐向四周擦拭,切忌来回的乱擦,避免皮肤上的细菌进入新生儿的脐根部。消毒的范围包括脐带的残端、肚脐窝、脐带的周围直径5 cm以内的皮肤。在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对于脐带根部对于的消毒液进行清除,使脐部尽量处于干燥的状态。另外的消毒的过程中,应对脐部的状态进行观察,确定其是否存在红肿、脓性分泌物或潮湿等相关的脐炎症状。当消毒完毕后,应将长60 cm,宽10 cm的棉布条脐带卷拆开,于新生儿的脐部覆盖上消毒纱布,然后采用脐带卷于新生儿腹部饶一周,粘好。在缠绕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紧,也不可过松[4]。

1.2.2 常规脐部护理法 B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法。断脐,当新生儿出生后,采用5%聚维酮碘对其脐部肌肤进行消毒,采用气门芯对其脐带根部进行结扎,并于距离结扎部位大概1.0 cm的距离将脐带剪断,并将残留的血液挤尽,对于脐带断面采用5%碘伏进行消毒,采用无菌纱布对残端进行覆盖[5]。每次沐浴后采用5%碘伏对新生儿脐部的肌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为脐根、脐周以及残端,24 h后将脐部完全暴露[6]。

1.2.3 二次断脐护理法 C组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护理法。本组断脐方法同上组,只是每次沐浴后采用75%乙醇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消毒,24 h后将脐部皮肤完全暴露出来,48 h后按照新生儿的脐带干股程度对其进行二次断脐,需要注意的是气门芯一定要远离脐带根部的受压部位,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将牵引线上提,当其与腹壁呈30°左右的角时,以顺时针将脐带的残端减除,并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为其贴上脐贴,24 h后将脐部暴露出来[7]。

1.3 评价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法,其中分别包括护理人员、家属评价两种,在新生儿住院的期间由护理人员对其脐带、脐窝及其他脐周皮肤的情况进行评价;在出院后,由家属按照护理人员所指导的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并通过复诊或电话等方式告知,由本院人员进行整理后记录,从而进行综合的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对比三组新生儿采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后的护理效果。其中C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最短、出血情况最少,并且脐炎发生的例数也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脐部属于病原菌微生物可以侵入的一个特殊的门户,另外脐带的残端、新生儿的血管之间是相通的,所以如果护理不够恰当的话,便较为容易出现局部感染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败血症,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据相关研究显示1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便会有66.9%以上的存在脐部感染,脐部可以说是厌氧菌最好发生的一个部位。所以对于新生儿给予适当的脐部护理方法,可明显预防新生儿发生脐炎[8-10]。

本文研究显示,常规脐部护理方法脐部出血、脐炎的情况相对较多,因为其使用5%碘伏为新生儿进行消毒,虽然碘的杀菌效果较好,可对细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但是其在保湿方面的效果也较强,对于脐部干燥有不利影响,较容易引起脐部出血,使新生儿发生初步感染[11-12]。二次断脐护理组中则只有1例新生儿出现脐炎,且是因家属护理不当所引起的,另外该组采用75%乙醇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乙醇较为容易挥发,利于脐部的干燥,同时结合二次断脐可有效缩短脐带的脱落时间,降低了脐部出血、脐炎的发生率。包扎法脐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包扎法脐炎高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脐带卷比较容易被裹进尿不湿里面,当其被尿不湿浸湿后,脐窝便会处于一个相对较为潮湿的环境中,对于细菌来说,较容易繁殖;其次采用包扎法对于脐带的脱落、干枯都不利,同时皮肤难以保持干燥通气较容易滋生厌氧菌,所以脐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最后采用包扎法,难以对新生儿脐部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一旦发生脐炎不能及时发现,另外在更换脐带方面也较为繁琐,不利于护理人员的操作[13]。

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时,母体和胎儿之间供给营养及排泄的一个通道,当胎儿出生后需要在无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断脐,一般情况下24 h后胎儿脐带便会基本干枯,3~7 d后便会自然脱落[14]。当脐带脱落后会留下一个创面,较容易出现感染后发生脐炎,所以应针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仔细的护理。无论使用哪一种护理防方法,都应该使其脐部保持干燥与清洁。尤其应该及时为其更换尿布,避免对脐部造成污染。另外还应每日为新生儿洗澡,为其及时的更换贴身的衣物,有汗液或排泄物后也应及时进行衣物的更换。若脐部不慎被污染,则应立即采取消毒措施,进行护理。另外在护理时若发现脐炎症状,则在做好脐部护理的前提下,还应向医生报告,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5]。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二次断脐护理,可对新生儿的脐部状况有明显改善,另外还降低了脐带脱落的时间,减少了脐炎、脐部出血发生的记录,避免的脐部感染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玉华.康脐宝与传统新生儿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24-3525.

[2]蒋黎雯.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比较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7):127.

[3]孙文芳,陈军霞.健婴宝-胎毒清在我院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25(2):366-367.

[4]马力凤,戴红芳,瞿伟莉,等.中药敷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26):2410-2411.

[5]李琳燕.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J].当代医学,2013,15(18):123-124.

[6]海燕,耿庆红,郭瑞霞,等.不同消毒方式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646-647.

[7]瞿永凤,杨素芹.循证护理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30-1231.

[8]喻丹,粟红梅.早期家庭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24,135.

[9]谭小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3):560.

[10]郑瑞莺.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

[11]吕桂英,杨美萍.新生儿脐带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9):133.

[12]王慧丽.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285.

[13]张桂萍.青霉素粉剂治疗新生儿脐炎[J].中国民间疗法,2000,8(12):45.

[14]吴小麦,范志红,罗建新,等.新生儿二次断脐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72-173.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篇3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护理的150例新生儿,分析所采取的疾病预防措施及效果。

结果:通过科学、精心的护理,只有2例新生儿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余新生儿均正常出院。

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疾病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23-02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算起到满28天,这段时期称为新生儿期。这个期是新生儿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关键时期,由于新生儿器官组织功能不健全,调节能力差,身体机能非常脆弱,容易发生窒息、感染等各种疾病,死亡率较高。因此,新生儿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疾病,以保证新生儿健康快乐成长[1]。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儿护理中的疾病预防措施,现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护理的15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儿。其中,男81例,年龄4d~24d;女69例,年龄4d~25d。所有新生儿体征正常,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采取积极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2.1 维持体温稳定,预防寒热病症。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体温改变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新生儿病房保持安静、整洁,并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配置空调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及温、湿度计,在新生儿穿衣及裹被情况下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2)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给新生儿头戴帽、母体胸前怀抱、婴儿培养箱等。在为新生儿进行其他护理时,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面积,以免身体散热过多。气温过低,新生儿易患伤寒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但气温过高或保暖过度,新生儿可能患上湿疹或脱水热,所以保温措施应当适宜。

(3)观察体温,每4h监测一次,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

1.2.2 喂养护理,防止窒息。

(1)新生儿出生半个小时左右可以给予母乳喂养,让婴儿吸吮母乳,并在出生1~2小时喂些5%~10%葡萄糖水,4~6小时或更早时候喂奶[2]。尽量给予新生儿母乳喂养,以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优质的营养。如果确实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可从喂养葡萄糖过渡到配方奶。

(2)人工喂养时,奶具必须专用并进行消毒。对于消化道畸形或咽下综合征的患儿,应由临床医生进行诊治。喂后应先抱起婴儿头部片刻,再以侧卧位放到床上,避免呕吐或溢奶。如果发生溢奶,可将婴儿抱起,让其头部靠在喂奶者肩部,一手托住婴儿臀部,另一手握成空心状轻叩其背部,方向从腰部往上至背部,5~10min左右[3]。

(3)人工喂奶时新生儿容易发生呛奶,应采用仿母乳奶嘴,并且一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喂奶时奶液应充满整个奶嘴,避免吸进空气。发生呛奶后护理者取坐位,将新生儿面朝下俯卧于护理者腿上,然后一手抱住新生儿,另一只手空心状轻叩其背部,助其将呛入的奶汁咳出来。

(4)为了防止新生儿窒息,及时调整新生儿睡姿,以平躺为宜,避免长时间趴睡。新生儿口鼻附近的被子、毛巾等软质物品必须及时移开,避免其发生窒息。

1.2.3 预防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新生儿病房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采用湿式法进行清洁,每日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30min以上。进入新生儿病房必先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

(2)皮肤护理。新生儿应穿着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婴儿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一次。为防交叉感染,遵守“一婴一盆一巾”原则。沐浴应采用煮沸过温水(36℃~37℃)清洗。为保持皮肤皱褶处干燥,可用消毒过的植物油轻轻擦拭。然后进行5min左右的抚触。每次换尿布或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再以毛巾蘸干,并涂抹少量油膏,防止红臀和尿布疹。

(3)脐部护理。新生儿出生1~2min脐带就可以结扎,处理时采用无菌法操作,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并敷上脐部无菌敷料。每天对新生儿脐部护理一次,洗浴后擦干全身,除去原有敷料进行观察,并以0.5%碘伏涂搽脐窝。通过这种方法让脐部残端自然脱落,并可预防脐炎发生。

(4)眼、鼻、口腔及外耳道的护理。每天进行2次清洁护理。若眼部分泌物较多且为脓性时,提取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测。

1.2.4 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

(1)预防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房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洁净,避免过多探视,谢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探访新生儿,乳母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并暂停哺乳。

(2)预防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感染源有羊水污染、产道污染及出生后皮肤、粘膜、脐部感染。由于新生儿对化脓性细菌抵抗力差、皮肤及淋巴组织屏障功能低等原因,新生儿容易感染败血症,并且同时可得脑膜炎、肝脓肿、肺炎等疾病,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应采取措施积极治疗,皮肤、脐部局部感染者应给以碘伏等进行处理,避免引起败血症。

(3)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主要由断脐、脐带结扎不洁引起,因此接生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就能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机率。

(4)预防接种。新生儿出生3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分别在出生1d、1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

2 结果

采取上述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150例新生儿中148例正常出院,有2例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中1例为高胆红素血症,另1例为湿肺。经过治疗2例患儿也已痊愈出院。

3 讨论

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探讨并总结了新生儿护理中疾病预防措施。综上,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由于新生儿生理器官和皮肤都很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和生病,因此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疾病预防措施,以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琳华.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35):68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 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分娩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rd around neck on perinatals. Methods: 528 cases with cord around neck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93 cases with prenatal fetal distress (17.61%) and 40 cases with asphyxia (7.58%). 401 cases had normal vaginal delivery (75.95%), 117 had cesarean section (22.16%), and 10 had assisted vaginal delivery (1.89%). Conclusion: The more the circles of cord round neck is, the higher the incidence rate of neonatal asphyxia and fetal stress are. For newborns with cord round neck more than 2 weeks, the incidence of asphyxia is high and the cesarean section should be the best choice.

[KEY WORDS] Cord around neck; Fetal distress; Newborn asphyxia; Delivery

脐带是维系胎儿生命的重要通道,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质交换的通道。产程分娩中脐带绕颈程度可使脐带血管循环受阻,影响胎儿的血液交换,严重时会造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可导致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528例脐带绕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产妇共4 800例,其中脐带绕颈528例,占11%。脐带绕颈1周412例,脐带绕颈2周95例,脐带绕颈3周21例。

1.2 方法

1.2.1 脐带绕颈的诊断方法 可分临床检查、胎儿监护及B超检查几方面。临床检查对有反复头、臀先露交替者,初产妇临近预产期胎头仍不衔接者,不明原因胎动异常者,应考虑有脐带绕颈的可能。胎儿监护检查:胎动时有胎心率减速者,应高度怀疑有脐带绕颈。超声检查诊断脐带绕颈者,应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1.2.2 胎儿窘迫的诊断方法 (1)胎儿头皮血血气分析或脐带血血气分析,是诊断胎儿窘迫最为可靠的方法,若pH160次/min,缺氧严重时胎心率

2 结果

脐带绕颈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见表1,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见表2。 表1 脐带绕颈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表2 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3 讨论

脐带血运受阻是引起胎儿窘迫以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约22%的新生儿窒息、25%的重度新生儿窒息、20%的新生儿死亡是由脐带因素引起[1]。国外有报道脐带绕颈的发生率约20%~25%[2]。 脐带绕颈目前主要靠B超检查诊断,B超或彩超检查是产前诊断脐带绕颈,加强产程监护的重要措施[3]。但如将临床表现,胎心监护仪及B超三者结合起来分析,诊断率将大大提高。当经产妇有反复头、臀先露衔接史,有胎位不良的分娩史,初产妇临近预产期胎头迟迟不衔接,不明原因的胎动、胎心音异常,临产后胎头下降时脐带杂音明显,以及胎心监护提示胎心变异减速图型时,应警惕有无脐带绕颈。脐带绕颈是否发生胎儿窘迫与脐带长短、缠绕的严重程度、血液受阻与否有关[4]。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在产程进展中胎头下降、缠绕的脐带越拉越紧,脐血管受压,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影响胎儿代谢,从而致胎儿窘迫,若脐带绕颈松驰,不影响脐带血液循环者,并不危及胎儿[5]。由表2显示,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越高。本组病例中包括孕妇产前B超诊断脐带绕颈后未经试产,直接选择剖宫产术的病例。在阴道分娩的产妇中,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发生难产的机率相对越大。脐带绕颈1~2周的孕妇,如无其他并发症,阴道分娩仍为首选。脐带绕颈3周或3周以上的孕妇,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本组资料显示,脐带绕颈周数越多,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机会就越大,故对脐带绕颈病例应严密监测产程进展,进行胎心监护等。一旦胎心出现中、重度可变减速或可变减速混有晚期减速,经给予体位改变及吸氧等措施后仍不见好转者,提示胎儿缺氧与脐带受压有关,胎先露迟迟不下降则应尽快结束分娩。对产前超声提示脐带绕颈的孕妇需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6]。

参考文献

1 边旭明,徐蕴华,杨剑秋,等.新生儿窒息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0,25(4):235.

2 王淑珍,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55256.

3 叶丽芬,邓维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及其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77(4):278.

4 王妍红.284例脐带绕颈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8(1):10.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篇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01-02

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 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 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 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2], 死亡率达18.06%[3]。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 降低新生儿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国内护理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1.1 产前因素在子宫内已感染, 脐带水肿、糜烂,出生后未做预防感染治疗措施。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 易受细菌感染发生脐炎[4]。

1.2 产时因素产时并发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 均有利于细菌上行污染羊水而致脐带污染; 分娩过程消毒不严、断脐器污染、脐残端接触消毒不彻底的手或敷料, 是致脐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脐带结扎位置太高(结扎部位距脐根部0.5~1.0 cm) , 不能直接结扎脐根处血管, 使结扎处与脐根之间较长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 故坏死晚。脐带长时间游离, 使脐窝潮湿分泌物增多, 引起细菌繁殖。如果脐带粗大, 结扎位置过高, 接扎下方容易出现血肿, 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产后因素产后脐部护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新生儿父母对脐部护理知识缺乏, 或对脐部卫生保健认识不够, 不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不合要求, 脐部皮肤常被尿液、粪便污染, 延缓了脐部创面的愈合; 而粪便污染又增加了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机会。新生儿沐浴时, 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 沐浴后仅对脐部表面做了消毒处理, 忽视了脐窝底部的消毒, 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 脐周红肿感染; 另外, 带菌的护理者及照顾者, 对新生儿传播细菌也是致脐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环境、卫生因素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定植率在新生儿为50%~69%, 也有达89%的; 定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自于新生儿周围环境, 包括空气、日用品、医护人员、产妇等。如果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没有彻底执行清洁、消毒、监测制度, 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没有严格洗手, 就会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机会。另有研究提示: 在妇幼保健网络健全的城市中心地区, 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相对较低, 且主要来自于医院获得性感染; 而在经济状况较落后的农村、郊区,新生儿脐部感染率较高。

1.5 其他原因当脐部有畸形时, 由于脐部经常有分泌物, 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分泌物侵蚀皮肤, 破坏其屏障功能, 易使细菌侵入扩散, 并发感染。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 损伤后易发生感染; 新生儿抗细菌定植能力差; 免疫球蛋白IgA 和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 使其易感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对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NICU 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口、鼻、手、无菌物、消毒液等进行清洁、消毒和卫生学监测;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强化无菌观念, 严把消毒隔离关。

2.2 新生儿脐带结扎技术的改进

2.2.1 脐带结扎位置脐带及早干枯脱落是防止脐部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脐带结扎的位置过高可影响脐带的早期脱落。

2.2.2 脐带结扎方法传统的断脐方法有线扎法、气门芯套扎法、钳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所需时间较长, 容易伤及新生儿, 同时增加污染环节。

2.3 脐部护理操作技术的改进

2.3.1 脐部护理消毒液的选择(1)济安舒能是一种长效抗菌膜。(2)3%过氧化氢为强氧化剂, 具有消毒、除腐、除臭及清洁作用,。(3) 2%碘伏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 有较强的收敛作用。

2.3.2 脐残端的保护(1) 药物保护: 将具有止血、消炎、抗菌、生物相容性、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甲壳质医用无纺布制成的新生儿脐带包直接对准脐残端, 松紧适度地绕腹部1 周固定。(2)用具保护: 在日常护理中, 采用一次性手套遮盖护脐法卧式洗澡, 避免脐部感染, 降低感染率。

2.3.3 二次剪脐 二次剪脐是指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若干时候对脐残端进行再次修剪。

2.3.3.1 二次剪脐的时机剪脐最合适时机应以脐带干燥为准, 而不能单纯以时间为准。

2.3.3.2 二次剪脐的方法暴露脐部, 局部消毒。

2.3.3.3 二次剪脐后残端处理用5%碘酒擦脐带断端, 然后用无菌明胶海棉三折压迫局部, 再盖上无菌纱布, 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

2.3.3.4 二次剪脐时注意事项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外, 剪脐前还要观察脐部及周围组织有无异常。

2.3.4 加强宣教加强宣教,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防止和减少胎儿宫内感染。鼓励提倡新法接生。

3 展望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 其危害严重。综上所述, 选择适当的方式断脐,认真做好脐部护理,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 可以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10) : 1299- 1301.

[2]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 4) : 392.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篇6

①知识缺乏:胎儿受伤的危险;自理能力缺陷;有感染的危险;②相关因素:初次妊娠,对胎膜早破知识不了解;③主要表现:发现阴道流液,未能及时告诉医护人员;破膜后未卧床休息;④护理目标:产妇了解胎膜早破的表现及其注意事项;产妇知道胎膜早破可能出现的危险;⑤护理措施:给产妇讲解胎膜早破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早产、脐带脱垂、感染等,让其有思想准备,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如发现阴道流液,应及时报告,并卧床休息;破膜后,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用消毒月经垫以防感染;嘱产妇如开始出现宫缩及时通知医护人员;⑥重点评价:产妇对胎膜早破知识了解程度;产妇对胎膜早破注意事项的执行情况;⑦有胎儿受伤的危险:脐带脱垂;胎儿宫内感染;早产;胎儿宫内窘迫;⑧主要表现:破膜后脐带随羊水脱出子宫颈口外;羊水污染;出现临产征兆;胎心音偏快或偏慢、节律不齐;⑨护理目标:胎儿危险性降低;⑩护理措施:破膜时,观察及防止脐带脱垂发生;破膜后立即听胎心音,并观察羊水量及羊水性壮,并登记之;根据胎位,胎先露高低选择相应的措施;胎位异常、胎露尚未衔接,如臀位、胎头高浮,嘱患者即并绝对卧床休息,抬高臀部,以防脐带脱垂;如胎位正常,且胎头已衔接,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可适当坐起和下床大小便;如孕周37周,观察12~18 h无宫缩,可遵医嘱静滴催产素引产,或根据情况做好剖宫产的术前准备;破膜时间超过12 h,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羊水量及羊水性状,如羊水有污染,则应尽快结束分娩。

1 护理措施

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产妇伸手可及之处,便于拿取;协助产妇进食,并保持床单干燥、便于拿取;协助产妇洗漱,饭前便后要洗手;协助产妇床上大小便,并及时倾倒排泄物;协助产妇及时更换月经垫;加强巡视,每15~30 min一次,及时发现产妇的生活需要。

2 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胎膜破裂,细菌进入宫腔;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象示外周白细胞计数升高;护理目标:产妇不发生感染;护理措施:嘱产妇垫消毒月经垫,并协助患者及时更换;破膜时间超过12 h,给予0.1%新洁解剖尔灭棉球会擦洗,每天2次,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尽量减少肛查次数,如需做阴道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4 h;分娩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重点评价:观察产妇的体温,脉搏变化情况。

3 胎膜早破,诊断

①孕妇自感阴道有多量液体流出而不能自主,流出液体常伴有胎脂和毛;②肛查时上推先露部,另一手稍加压于腹部,即有多量液体流出;③用石蕊绒纸pH>7。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胎膜早破;观察及护理

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膜,称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membranes)。胎膜发育不良或感染,腹压急剧增加,子宫张力过大,前羊膜囊内压力不均,机械创伤,孕晚期均可成为胎膜早破的原因,胎膜早破后可并发脐带脱垂和早产。子宫收缩不协调可导致胎儿窘迫。母体也可发生宫腔内感染。现将胎膜早破的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孕妇791人,发生胎膜早破80人,占住院人数10.1%,其中妊娠37周以上64人,占胎膜早破总人数的80%,妊娠36周以下16人,占胎膜早破人数的20%,年龄19岁-41岁,平均30岁,15例给予保胎,抗炎治疗,10例宫缩抑制无效自然分娩,5例给予保胎促胎肺成熟绝对绝床休息等保胎治疗后,在妊娠36周及37周以上结束分娩。住院期间,孕妇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对胎膜早破的处理感到满意。母儿生命安全,未发生宫腔感染。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断

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妇突然感觉较多液体从阴道流出,无腹痛等其他先兆,可混有胎脂及胎粪,继而少量间断性排出,当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负重等时,羊水即流出。阴道窥器检查:见液体自宫颈流出或后穹隆较多的积液并见到胎脂样物质,阴道液PH值>6.5。

3胎膜早破常见的原因

3.1下生殖道感染,可由细菌、病毒或弓形体上行感染引起胎膜炎,使胎膜局部张力下降而破裂。

3.2胎先露部不能衔接,先露部高浮,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可使胎膜受压不均导致破裂

3.3羊膜腔压力升高常见于双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

3.4宫颈内口松弛由先天性或创伤性使宫颈内口松弛,前羊水囊楔入,受力不均及胎膜发育不良而发生胎膜早破。

3.5机械性刺激创伤或妊娠后期也导致胎膜早破。

3.6营养因素缺乏维生素C、锌、铜、可使胎膜张力下降而破裂。

4胎膜早破对母儿影响

4.1对母体影响

4.1.1感染破膜后,阴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更容易,迅速,且感染的程度与破膜时间有关,如破膜超过24小时,可使感染率增加5-10陪,造成孕妇产前,产时感染外,胎膜早破还是产褥感染的常见原因。

4.1.2胎盘早剥足月前胎膜早破可引起胎盘早剥,与羊水减少有关。

4.2对胎儿影响

4.2.1早产儿30%-40%早产与胎膜早破有关,早产儿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胎儿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等并发症,围生儿死亡率增加

4.2.2感染胎膜早破并发绒毛羊膜炎时,常引起胎儿及新生儿感染,表现为肺炎、败血症、颅内感染。

4.2.3脐带脱垂或受压胎先露未衔接者破膜后脐带脱垂的危险性增加,因破膜继发性羊水减少,使脐带受压,亦可致胎儿窘迫。

4.2.4胎肺发育不良及胎儿受压综合症胎肺发育不良常引起气胸、持续性肺高压,预后不良,破膜时孕龄越小,引发羊水过少越早,胎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越高。如破膜潜伏期长于4周,羊水过少程度重,可出现胎儿宫内受压,表现为铲形手、弓形腿,扁平鼻等。

5护理措施

5.1心理护理孕妇突然发生不可自控的阴道流液,可能惊慌失措,担心会影响胎儿及自身的健康,从而产生焦虑恐慌心理,因此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给予关心、体贴、和同情,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耐心讲解相关知识,向孕妇及家属说明目前的情况,以及医护人员采取处理措施的目的意义,指导配合治疗与监护,协助孕妇做好各种生活护理,减轻焦虑。以解除焦虑恐慌心理。

5.2严密观察胎儿情况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从宫腔流出,胎儿在宫内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势必会引起胎心率变化,所以密切观察胎心率变化,监测胎动及胎儿宫内安危情况。定期观察羊水形状、颜色、气味等,头先露,如为混有胎粪的羊水流出,则是胎儿宫内缺氧的表现,应及时给予吸氧等处理,胎心率是衡量胎儿在宫内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胎心率160次/分,除可能有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外,还可能并发宫内感染,因此要查找原因及时给予处理。对于孕龄

5.3积极预防感染

5.3.1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1‰苯扎溴铵(新洁而灭)2次外阴擦洗,放置吸水性好的消毒会阴垫于外阴,勤换会阴垫,保持清洁干燥,防止上行性感染。

5.3.2观察羊水量、性质、颜色、气味,注意是否混有胎粪,尤其是头先露者。

5.3.3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白细胞计数,了解感染征像,若体温上升,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均提示宫内感染,应及早处理。

5.3.4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做肛查或阴道检查,必要时必须在无菌下进行。

5.3.5破膜超过12小时,可考虑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超过24小时尚未临产,应按医嘱给予引产。

5.4防早产

5.4.1若破膜发生于妊娠37周以前,在预防感染和预防脐带脱垂的护理下,保守治疗。

5.4.2在保守治疗中尽量避免干扰,少作肛查和阴道检查。

5.4.3定期监测胎儿,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终止妊娠。

5.5防止脐带脱垂促进围生儿健康宫口未开全,先露未入盆,应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臀部采取左侧卧位,以防止脐带脱垂造成胎儿缺氧或宫内窘迫,密切观察胎儿心率变化,并进行严密监护、监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进行阴道检查确定有无隐性脐带脱垂,一旦发现有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者,宫口未开全应立即氧气吸入,在胸膝卧位下带无菌手套将脐带还纳,做好即行剖宫产准备,宫口开全,应协助立即助产应在数分钟内结束分娩。

5.6健康教育为孕妇讲解胎膜早破的影响,分析孕妇目前的状况使孕妇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护理,加强产前检查,增加孕妇对妊娠期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嘱妊娠后期禁止,避免负重及腹部受碰撞,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卧床休息,并遵医嘱与妊娠14周-16周行宫颈环扎术,同时注意指导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及钙、锌、铜等元素。

6小结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新生儿; 脐带; 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是引起严重败血症等感染的重要途径。有临床资料报道,新生儿败血症脐部感染者占总数的66%~87.5%[1]。新生儿脐部护理是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为研究新生儿不同脐部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对2010年4月~2011年8月分娩的280例新生儿进行分组护理,观察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8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1年8月期间分娩的280例足月新生儿。其中阴道分娩198例,剖宫产82例。无宫内感染,Apgar评分均在9分以上,体重>2500 g。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1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脐带包扎法;观察组采取暴露脐带法进行护理[2]。两组新生儿性别、体重、分娩方式、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2 min用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脐根部及周围,在距脐根0.1 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0.5 cm处剪断脐带,挤除残血,再用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脐部,覆盖好无菌纱布加压脐带包扎[3]。其中对照组每日用无菌棉签蘸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脐窝,2次/d,消毒后更换干燥无菌纱布,持续1周。观察组在出生24 h后去掉纱布,暴露脐带断面,使脐带断端自然干燥。只有在脐部尿液污染时进行常规消毒,后给予无菌包扎。在出生36 h左右脐带胶质成分已干瘪,内部血管已收缩。笔者在新生儿断脐后24~48 h进行2次断脐,如有渗血进行消毒后无菌纱布覆盖局部。新生儿出生48 h左右,脐窝最易出现分泌物,每日做2次脐部护理,用无菌干棉棒将分泌物擦拭干净,再用碘伏消毒局部。如仍有分泌物,可增加红外线照射,2次/d,15 min/次,男婴应注意遮盖生殖器。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脐部清洁干燥、脐窝渗液、渗血、脐周皮肤破损、脐带自然脱落时间、脐炎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比较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护理一般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脐部断端是开放性创口,血管丰富,防御功能较差,是细菌容易滋生的部位,如护理不当势必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引起局部感染,严重者发生败血症,进而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4]。因此,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一项关系到新生儿生存率的重要工作。稍有疏忽大意,则会造成感染。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有效且安全的护理对避免发生脐炎等脐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5]。脐带部位在愈合过程中潮湿期是最易发生感染的时期,潮湿期注重护理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方法。缩短脐带脱落时间是降低感染及并发症的关键[6]。笔者在护理过程中对收治的新生儿采取脐带包扎法及暴露脐带法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护理收效差异明显[7]。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对预防脐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8],脐带断端的暴露能够促使脐带断端干燥结痂,防止自然形成细菌繁殖环境,从而降低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产科学》编写组.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3-94.

[2] 梁秋霞.不同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1):27-31.

[3] 马朝琼,李晓晴,黄培珍.新生儿二次脐带修剪的效果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6(3):58-64.

[4] 王长芹,徐桂霞,李松.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23-25.

[5] 王俊青,李莉苹,李波,等.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1):47-48.

[6] 叶晓燕,于翠香,杨小月.用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再行剪脐术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11(3):176-177.

[7] 李阳,黄群,何红燕.新生儿脐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8,15(7):18-21.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 院前胎膜早破;脐带脱垂;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46-02

胎膜早破是围产期威胁母儿健康的产科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1]。而脐带脱垂是分娩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导致胎儿窘迫,围生期死亡率高达20%~30%,尤以显性脐带脱垂危害明显[2]。正确的处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脐带脱垂的发生。为了加强孕期安全管理,积极预防脐带脱垂,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本院通过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胎膜早破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孕妇院前预防脐带脱垂的意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产科住院且入院前出现胎膜早破的产妇196例。其中,将在本院孕妇学校接受胎膜早破相关知识学习的104例孕妇为实验组,年龄22~32岁,平均(27.36±11.12)岁,胎龄37~40周,平均(38.26±1.21)周;将未接受胎膜早破相关知识学习的92例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28.21±10.68)岁,胎龄37~41周,平均(38.55±1.46)周。两组孕妇均为初产妇,单胎,胎先露未衔接入盆,营养状况良好,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等疾病。两组孕妇年龄、胎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孕妇学校培训内容和方法

孕妇除接受孕妇学校常规授课内容外,还增加有关胎膜早破的相关知识: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危害、处理方法。具体指导孕妇院外正确处理方法为:胎膜破裂后应立即绝对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自己或由家属将孕妇臀部抬高(可用被褥或床单)30 cm或将床尾抬高30°,及时观察羊水颜色、性状及阴道有无条索状物脱出,并保持心态稳定,立即呼叫救护车接诊且转运过程应保持孕妇以上所描述[3]。通过观看录像、示范、讲授法等对孕妇进行培训。

1.3 处理方法

(1)发生胎膜早破后孕妇院外自行处理方法:观察组104例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后均能按照培训内容和方法自行处理。对照组92例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后,未能采取绝对卧床休息,未做到抬高臀部,均为步行后搭乘车到医院就诊。(2)入院后处理方法:两组孕妇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和护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孕妇脐带脱垂、新生儿死亡例数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孕妇脐带脱垂、新生儿死亡人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

3 讨论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1]。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6%~12%[4]。脐带脱垂是胎膜早破严重的并发症。胎膜早破发生脐带脱垂的原因主要与臀位有关[5],尤其是足先露或头先露未衔接入盆者,胎先露与盆壁之间形成空隙,胎膜破裂后由于脐带受到羊水冲击,可沿胎先露与盆壁的间隙滑出宫颈甚至阴道外,发生脐带脱垂,脐带受压导致胎儿在短时间内死亡,即使立即行脐带还纳或剖宫产结束分娩,胎儿成活率也极低[6]。Dilbaz B等[7]研究指出自然破膜引起脐带脱垂的危险是人工破膜的4倍,另有文献报道,胎膜早破时脐带脱垂发生率可增加3倍(约为1.5%)[8],而胎膜早破无先兆,难以预测,常发生于院外,多为急诊入院,孕妇焦虑,家属紧张,若处理不当,易导致不良后果。故院前采取正确的处理及积极的预防措施对有效防止脐带脱垂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常孕妇在院外发生胎膜早破时,院前的处理方式取决于孕妇及家属的认知能力。而孕妇自我防护意识的高低与其院前接受的健康教育程度有着紧密的关系。本院开设的孕妇学校定期为孕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讲解胎膜早破发生的并发症,尤其是发生胎膜早破后预防脐带脱垂的重要性;通过观看录像、示范、讲授法等对孕妇进行系统培训,使孕妇掌握院前胎膜早破后预防脐带脱垂、进行自我观察的方法及正确的入院转运方式。本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院前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及转运方式入院,孕妇安全,脐带脱垂、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由此可见,通过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在发生胎膜早破后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及入院转运方式,对积极预防脐带脱垂、减少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改善围生儿结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乐杰,谢幸.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7.

[2] 张春霞. 脐带脱垂28例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7):83-84.

[3] 吴国敏,李爱红. 胎膜早破阴道分娩母儿结局临床分析[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4):298-299.

[4] 刘建文. 胎膜早破279例临床分析[J]. 医学综述,2008,14(1):150-152.

[5] 谢吟梅. 胎膜早破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217-218.

[6] 张风玲,贾建瑞. 脐带脱垂的预防及处理(附11例分析)[J]. 航空航天医药,2009,20(9):49-50.

[7] Dilbaz B,Ozturkoglu E,Dilbaz S,Ozturk N,et al. Risk factors and perinat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umbilical cord prolapse[J]. Arch Gynecol Obstet,2006,274(2):104-107.

新生儿脐带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

新生儿窒息一般是指患者将胎儿分娩出1 min之后,胎儿没有呼吸仅有心跳,或者是胎儿的呼吸没有规律。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严重缺氧,并且该种现象在胎儿出生之后,较为常见[1]。在该种情况较为紧急或者是严重时,医护人员应对胎儿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做出正确的处理,从而降低或者是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显著地预防胎儿远期后遗症。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为了详细的了解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特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5例产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5例产妇分娩出的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年龄分布在24~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6±1.24)岁;患者孕周分布在32~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6.58±1.41周;对比患者之间的年龄以及孕周均没有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对比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因素。

1.2 方法

按照医学界相关评分标准,对新生儿窒息诊断设计出相应的评分方案。新生儿出生1 min后,评分为0~3分之间的为重度窒息现象,评分在4~7分之间的为轻度窒息现象,评分在8~10分之间的为没有窒息现象;若新生儿出生5 min后,评分不超过6分的为重度窒息现象。

1.3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的临床资料,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产科中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主要因素为脐带因素,其在产科中造成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30.53%。脐带处于骨盆壁同胎先露二者之间,若孕妇的脐带出现异常现象,会阻碍孕妇同婴儿之间的血流以及氧气运输,从而使孕妇腹中的胎儿出现窘迫现象,严重的会导致胎儿出现死亡现象,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脐带为导致胎儿出现综合并发症的主要因素[2]。因此,产妇在分娩前,应做好相应的围产期保健工作,实施脐带血流图监测产妇体中的脐带,若脐带出现异常现象,应对胎儿实施相应的监护工作,监护胎儿的胎心,同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让胎儿尽快分娩出来,降低因脐带异常造成的胎儿窒息现象。

羊水过少为产科中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第二大因素,其在产科中造成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29.47%。孕妇中的羊水过少,则会给胎儿带来较大的生命威胁,因为随着孕妇宫腔中的羊水减少,胎儿自由活动的空间也逐渐随之减少,当孕妇出现宫缩现象时,宫缩压力对于胎儿直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就会使胎儿的肢体以及脐带受到一定的压力,导致胎儿出现缺氧、缺血的现象,最终出现胎儿窒息现象[3]。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当孕妇及其家属或者是医护人员发现孕妇宫腔中的羊水过少时,对足月的产妇实施各项产前检查,有效地预防以及治疗妊娠合并症,在孕妇生产过程中,应对孕妇以及胎儿进行密切的监测,若患者不能顺利分娩或者是分娩时间较长的,医护人员应采取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将胎儿分娩出来,降低或者是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的机率。

同时,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实施剖宫产分娩方式的新生儿中出现重度窒息现象占据全部选取剖宫产新生儿的2.08%,实施顺产分娩方式的新生儿中出现重度窒息现象占据全部选取顺产新生儿的5.26%,但是实施阴道助产分娩方式的新生儿中出现重度窒息现象占据全部选取阴道助产新生儿的11.11%,因此,阴道助产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采取剖宫产以及顺产分娩方式的。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应选择较为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出现窒息率。

参 考 文 献

[1] 王琳仙.新生儿窒息产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5(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