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16:57:03

开学了的作文

开学了的作文篇1

以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其它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优势。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可感的形象材料,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它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拓宽题材和写作思路,学生自由、自主选材,激发表达欲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一、突破选材关,学生“有米可炊”

(一)制作课件,拓展写作题材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们要转变观念,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之壮美;如野炊、拉练活动,让学生们野外求生存,做大自然的主人,体验生活;如调查采访,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如“找春、夏、秋、冬”的活动,让他们感受春的温暖,夏的热烈,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并在活动中指导拍摄有代表性的典型镜头。存储在素材库中,制作CAI课件,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题材库充裕起来。这样到写作时,随手拈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例如指导学生写春天有关的文章,先开展“我为春天留个影”活动,学生投进广阔的大自然怀抱,背着照相机,他们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敏锐地发现,可以从各个侧面反映春天。有春景──“烟柳”、“鸭先知”、“燕回归”、“春笋”、“花满蹊”等;有春趣──“小儿嬉春”、“吻蘑菇”等;有春耕──农民耕耘播种,学生上学等;有春喜──无宵灯展,家乡新变等;更有立意奇特的春逝──一江浊水向东流,载不动,许多愁……将这些有一定代表性的镜头经过剪裁、取舍,再辅之以话语、音乐,制成《春天》的课件。的确,“我们周围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展示课件,丰富写作内容

小小荧屏,大大世界。计算机信息传递快,存储量大,交互性强。它能飞越时空,让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事物清晰地展示在你眼前,让此地的、彼此的景物一同呈现;它能显示静止画面,更能展示动态过程;它能把漫长缓慢的变化过程进行浓缩,亦能把瞬间发生的变化进行分解慢放……如指导学生写桥的文章,学生只要调出资料库,各种各样的桥便可呈现于眼前:石拱桥、水泥桥、立交桥、斜拉索桥,具体的桥有赵州桥、断桥、钱江一桥、钱江三桥、杨浦大桥、板桥、十七孔桥……同时小资料室中都有每座桥的名称、构造、用途、特点等方面的介绍,学生可自由调出,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练写。

二、突破情感关,学生“有米想炊”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教师可选取视听媒体,创设写作情境。如状物描写“黄山云雾”,可从VCD等资料片中截取有关云雾的内容。那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雾,把人带入了虚无缥缈的世界,云海令人陶醉,学生心中涌动着对它的赞叹,写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文章不是无情物,感情是文章的魅力所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小学生的写作更易受情感因素的驱动。形象生动,图像鲜明的电教媒体,光、声、影有机结合的CAI课件,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何愁“情不动辞不发”?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只能发挥出人体潜能的20—30%,而在亢奋、激起的情绪下将能发挥出潜能的80—90%。学生平常习作,靠的是对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回忆,写作时已时过境迁,难以情真意切。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点,它可再现、模拟真实的场景,根据需要进行反复播放、定格、扩缩等技术处理,充分唤起内在的情感,形成较大的内驱力,写出的文章才会让人产生共鸣。

三、突破表达关,学生“有米会炊”

(一)仔细观察,描写细腻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但不注意细节,且受情绪影响,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即使在指定的观察材料中,也往往是笼统的,粗略的。学生参观了饲养场,只觉得小鸡摔跤、鸭子游泳、猪抢食等较有趣,至于具体的细节则已淡忘。根据这一弱点,教师将参观的材料制成课件,到课堂上随机点播几组镜头,指导学生定向观察。学生亦可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自主观察。

(二)展开联想,快速表达

联想使文章羽翼丰满起来,学生在细致观察基础上,若能展开适当的联想、想象,文章能会充盈而富有情趣,如学生由几张反映不同时代的全家照,联想到不同时代的生活情况……让思维张开翅膀,笔下快速地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感。学生由联想而情感波动,文思泉涌,把文章写得具体感人,真正做到之有情。

(三)及时反馈,正确表达

开学了的作文篇2

大家好,我今年九岁了。我的缺点是干什么事情用完的东西到处乱放,要用的时候找不着。比如说:今天早上我十点至十一点半要学英语。我以前听的英语磁带今天早上我找不到了!我在所有放磁带的地方都仔仔细细的找了,却还没有找到!!!!!我叫爸爸帮我找,结果,爸爸找着了!!!!!!!原来,我放错盒子了。我把“新概念英语”磁带放在了“钢琴之王理查德的轻音乐”的盒子里,爸爸告诉我:“以后什么东西都要放在原本的位置上,谁要是象你这样乱放东西,不管是谁都找不着,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现在开始,你说呢?

我有时读书对好的句子,好的段落不做笔记,到用的时候想不起来了,这对我的学习是不好的,在这方面我应该要养作笔记的好习惯。

我的优点是弹琴,我钢琴弹的可好了!!!我有一个目标:考上自己朝思慕想的北京大学。我要把我的缺点改正,学习别人的优点,多看书,多思考。做一个好学生。

开学了的作文篇3

此次论坛的宗旨是“总结、探讨、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重点研究优秀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现象,为文学创作工程实施和文学精品创作提供良好舆论氛围、理论准备和学术支持”,目的是总结、研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学事业的成就和经验,研究分析当前文学创作、评论中提出的新问题新课题,进一步推动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隆重纪念,也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学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具体举措。本报兹特辟专版发表这次论坛的纪要、有关方面领导讲话与专家发言摘要。 ――编者

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2008年12月1日在深圳举行。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0年来,我国文学事业蒸蒸日上,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实现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进步与创新,迎来了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可喜局面。回顾这30年的文学历史进程,既是总结成就,也是反思问题,从而掘进于未来。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全国人大常委、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文艺局局长杨新贵,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市长,深圳市委常委李意珍,深圳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北方,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段亚兵,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董小明,深圳广电集团总裁王田良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金炳华、刘玉浦、杨新贵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铁凝、金炳华、陈建功、刘玉浦、杨新贵、、林雄以及作家代表贾平凹、洪子诚共同剪彩揭开论坛序幕。深圳市委常委李意珍主持了论坛开幕式。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和深圳的作家、学者参加这次论坛。参加论坛相关文学活动的还有深圳市百名以上创作比较活跃的作家、深圳大学文学院的师生、热爱文学的中学生及打工作家。

此次论坛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和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承办,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等单位协办。内容由“改革开放文学论坛开幕式”、“改革开放30年文学成就展”、“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茅盾文学奖得主与读者见面会”、“文学名家与深圳市民互动”等活动组成。

一、开幕式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发展繁荣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文学创作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开幕式上,金炳华首先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关心文化建设和文学事业,对中国作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说,这次论坛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30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深圳市举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深圳市委、市政府和中国作协于2006年9月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文学创作工程。两年多来,我们共同组织了一批批作家到改革开放第一线采访采风、深入生活,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作素材;在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程设改革开放文学专题,扶持了一批改革开放题材的重点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作协所属的文学报刊、网站等开辟改革开放文学创作专栏;同时陆续开展改革开放文学调研、研讨、展览、评奖和评论等一系列活动。这项文学创作工程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优秀作品。他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文学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群众生活、反映人民心声,文学创作在题材、体裁、风格等方面日益多样,作家创作的艺术手法更加丰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同时,文艺理论与评论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就突出。文学作品又为影视、动漫等艺术门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母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正在逐步走向世界。文学界呈现出队伍大团结、创作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生动局面。同时开幕的“中国改革开放文学成就展”,就是对30年来文学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这些成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得到正确贯彻,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辛勤耕耘、努力工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取得的。

金炳华指出,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道路,是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继承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和革命文学传统,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成果,不断开拓视野,实现文学创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改革开放30年文学发展的历程表明,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学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是文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写作,是文学发展繁荣的最终目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30年文学发展繁荣的基本途径;加强作家队伍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关键环节;遵循文艺规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是文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展科学健康说理的文学批评,是文学发展繁荣的有力支撑;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是文学发展繁荣的重要原则;加强对外文学交流,是文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回首过去,我们无比欣慰;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我们要认真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发展繁荣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

刘玉浦在致词中说,为顺应时代要求、更好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6年中国作协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发起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工程启动两年多来,得到了包括深圳作家在内的全国广大作家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大家坚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中集聚创作动力,在讴歌时代进步中推动文学进步”这一改革开放文学创作的主旋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创作了一批反映人们心灵呼唤、表达时代迫切要求的现实题材作品。我们举办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和成就展,就是要通过集中展示广大作家辛勤耕耘所取得的成就,系统地总结创作工程所积累的经验,更好地探索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时代风貌、讴歌时代精神的创作规律,鼓舞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续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辉煌的美好明天。

二、“改革开放30年文学成就展”是对全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要文学成果的一次形象生动的集中性展示

“改革开放30年文学成就展”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现代文学馆承办的“中国改革开放文学成就展”,是对全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要文学成果的一次集中性展示,以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的部分现当代文学大师手稿、珍贵版本等。第二部分是由中国作协指导、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市文联承办的“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工程成果展”,成果展由“文学的春天”、“文学的脚步”、“文学的光荣”三部分内容组成,将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启动以来涌现的优秀文学成果、文学活动以图片形式进行了集中展示。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兴高采烈地参观了展览,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文学成果有了进一步形象的认识,并给予高度评价,对指导、策划、筹备这项工作的中国作协和深圳市委表达了敬佩之情。

三、“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是这次论坛的核心部分,站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度,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所走过的光辉道路进行思考和总结,探讨和宣传了中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展望了辉煌的文学未来

12月1日,“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 在深圳图书馆召开。这是这次论坛的最核心部分。铁凝、金炳华、陈建功、杨新贵、、王京生、李平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洪子诚、雷达、贺绍俊、潘凯雄、李敬泽、彭学明、王必胜、白烨、谢有顺、胡殷红等学者、作家在会上作了专题讲演。深圳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谢君心、王廉运、姚峰,深圳作协专职副主席李兰妮、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胡经之、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杨黎光等近百人出席研讨会。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董小明和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主持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上,铁凝首先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此次研讨会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长期以来深圳市委和市政府热情关心和高度重视文学事业,对中国作协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她说,“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举办,是今年我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一次盛会。首先是因为这一论坛秉持的宗旨所体现的理论品格和现实精神。“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宗旨是“总结、探讨、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重点研究优秀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现象,为文学工程实施和文学精品创作提供良好舆论氛围、理论准备和学术支持”。此次论坛的论题,正是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所走过的光辉道路的思考和总结,是这一宗旨的体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在一起深入讨论,不仅是对30年来我们所坚守的文学价值信念的确证,更是对未来辉煌文学前景的期待;不仅为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者所关注,同样会引起广大作家和读者的兴趣。我相信,只要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热切关注当代创作实践,深刻总结30年来文学发展的经验,那么,此次论坛不仅对文学创作具有理论和学术意义,而且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铁凝说,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和第七次作代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发出号召,要求我们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作活动,要求我们投身人民的怀抱,反映人民的心声,要求我们发扬创新精神,开拓文艺的新天地,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举办,就是我们发扬创新精神、开拓文艺新天地的具体行动。

在致词中介绍,在都市文学长足发展的同时,深圳还形成了打工文学、中学生阳光写作等特有的文学现象,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深圳知名文化品牌活动,也成为推广文学的有效载体。这些都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深圳的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突出贡献。一个被称之为文化沙漠的深圳,如今已成为生机勃勃的文化城市。

杨新贵在致词中针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提出几点深刻启示:一是坚持重在建设,推动发展繁荣;二是坚持民族使命,弘扬民族精神;三是聚焦现实生活,唱响时代主旋律; 四是针对普通群众,反映人民心声;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开创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研讨会以“改革开放30年文学:成就、反思与掘进”为中心议题。目的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30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成功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推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书写文学事业的新篇章。与会领导和专家经过热烈研讨和广泛交流,全方位回望和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形态,探讨了当下中国文学创作和理论评论中的新课题,并在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展望了中国文学界大发展、大繁荣的未来。

陈建功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的报告,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做了精辟的总结。他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一、党加强和改善了对文艺的领导,清除了“左”的影响,排除了右的干扰,为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二、中国文学找回了作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地位,告别了“无我”、“非我”的时代,使文学以鲜明的个性,呈现了自身的魅力,使社会主义文学百花园呈现异彩纷呈的格局。三、中国文学找回了久违的创新精神,焕发巨大想象力的30年,对“美文”的追求,崭新文体的尝试,已经蔚然成风,社会对艺术的创新予以极大的激励,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四、中国文学找回了放眼世界、洋为中用、兼容并包、大胆吸纳世界先进文化的勇气的30年,又是我们找回了继承传统、古为今用的自信的30年。五、中国文学界以“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为原则,采取“民主、团结、鼓劲、繁荣”的方针,服务作家,动员文学大军浩荡向前的30年。六、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的、科技的强劲支持,推动文学“与时俱进”,面对新挑战的30年。七、文化需求日渐多元化的30年,这使文学在丰富提升民族的情感品位和满足人民的娱乐需求等不同的向度上呈现了不同的姿态,预示着未来中国文学将呈现更加缤纷多彩的前景。

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作家就30年文学史、文学审美经验、文学文体的发展、小说语言艺术演变、散文发展情况、民族文学的民族品格、青年作家文学创作、文学出版业、文学期刊、文学文情代际状况、网络文学发展等专题进行讲演。深圳作家杨黎光、评论家杨宏海也分别以改革开放与报告文学创作、改革开放与深圳文学为题作了讲演。

洪子诚批驳了西方汉学家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垃圾论”,提倡批评家多做一些经典性的工作,并对当代文学评价中小说的中心地位和诗歌的缺席现象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雷达在关于30年文学审美经验反思的发言中,梳理了30年长篇小说创作成绩,指出了当下长篇小说人文精神的诉求、审美意识的彰显和思想内涵的挖掘等重大变化。

贺绍俊从自觉的文体意识、急风暴雨般的文体革命和文体发展的意义三方面探究了30年文学文体的发展,并从文体的超前性和文体的焦躁症两方面提出了反思。

从语言风度的成熟、语言能指意味的丰富和语言文化底蕴的深厚三个方面总结了30年小说语言形态的显著演变。

王必胜从散文的分类分期上对30年中国散文发展状况作了详细概述,并对散文的减负、防伪、打假、瘦身、滥情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彭学明指出,博大深沉的民族情怀、泱泱浩浩的民族气象、清洁纯净的民族品质和坚韧磅礴的民族精神构成了民族文学的民族品格。

谢有顺提出中国青年的文学代表着当代文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分析了青年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主流所产生的作用,同时也指出青年作家的局限性。

潘凯雄从复苏期、转型期和新世纪三个分期及其特点描绘了文学出版从复苏走向兴盛的轨迹。

李敬泽以他的切身经验就30年文学期刊的演变做了梳理,提出文学期刊需要向前辈学习,要勇敢地肩负起对中国文学的责任。

白烨指出30年文学文情代际最重要的收获在于,他们的文化精神和审美风尚的相互碰撞、补充、弥合和启迪,实现了代际的衔接和总体过程的深层次和多样化。

胡殷红提出,网络文学不是文学专业人员的专利,网络文学作品的价值与网络本身无关,中国作家网这样的官方网站的存在有着必要性和合理性。

深圳作家杨黎光谈到他在改革开放当中报告文学的创作实践,提出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是一个行动主义者。

深圳评论家杨宏海介绍了深圳文学的三个实验:一是丰富了当代文坛的文体写作和人物形象,二是打工文学和青春文学,三是体制外作家的培养和发展。

在主持发言中讲到,上述作家学者的发言,形成了有关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高端问题,提出了很多见解。这些见解覆盖面广泛、问题重大。由于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对于30年中国文学有着长期的、长达数十年之久的研究和大量的文学实践经验,这一次提出的系统的观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次论坛产生的一批论文将引人注目,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通过充分的交流和研讨,与会者一致认为: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的文学界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在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呈现队伍大团结、创作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文艺繁荣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学创作主体、生产方式、审美需求、消费需求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学创作环境空前融洽、和谐;文学表现的内容、创作的题材空前广泛;文学的风格、样式、流派空前丰富;文学规模空前之大、作品数量空前之多、群众对文学的选择范围空前之广。文学迸发出空前的活力。我国的文学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文学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正在国内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团结最广大的文学工作者,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中国文学更加和谐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茅盾文学奖得主与读者见面会”是市民享受文化权益的一个亮点,是论坛、文学贴近大众的又一次体现

12月1日下午,由论坛组委会安排,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周大新和麦家在深圳中心书城参加了“茅盾文学奖得主与读者见面会”,回答了读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在现场签名售书。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受到市民们的广泛欢迎。

贾平凹说:“在深圳中心书城签售还是第一次,但我来深圳签售已经有好几次了,每次来都感觉很亲切。到深圳签售与其他地方还不一样,其他城市是一人拿一本书,深圳的读者往往是一人拿一摞子书。”麦家也说:“我参加过一个世界读书日活动,知道深圳的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读书可以温暖人心,在深圳能因为书跟大学生坐在一起,我感到很荣幸。”

对于文学边缘化的话题,麦家说:“文学被边缘化是一种正常现象,文学本来就不应该在聚光灯下。因为作家是一个观察者,在聚光灯下他就无法冷静地观察。所以说文学的边缘化不是坏事。”贾平凹说:“杨丽萍说过一句话我很赞成,‘我来这个世界是观察的,不是传宗接代的。’我也是一个观察家。50多岁的人与20多岁的人对写作的态度不同,我不仅把它作为兴趣、爱好,也把它当作生活来源。文学边缘化了,我以后还要靠写作吃饭。”周大新说:“边缘化就意味着书的销量减少了,但看到今天来了这么多读者朋友,我还是很高兴,很有信心。”

五、“文学名家与深圳市民互动”是论坛的现实精神的进一步体现,以其丰富的含量成为此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2日上午,贾平凹、白烨、谢有顺、肖惊鸿、谢君心、唐海海等前往深圳翠园中学与中小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圳中小学生文学创作,成为一种“阳光写作”,是深圳文学的一个亮点,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立中学生文联,也是国内文坛开先河之事。深圳市教育局一直关注和支持深圳的文学事业,积极推动并与深圳市宣传文化部门联合打造“阳光写作”的文学品牌,取得了成果,积累了经验,也为配合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成功举办、搞好“名家与深圳中学生面对面”活动提供了保证。

12月2日上午,洪子诚、、潘凯雄、李敬泽、麦家、王廉运、南翔、苏曼华在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国际会议厅与大学生交流。深圳大学直接参与了深圳的文学事业,推动了深圳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发展,并长期与市文联、作协合作,在打造深圳文学品牌、培养作家和文学理论家、推动出作品出精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积累了经验。

第四届中国打工文学论坛同时举行(即文学名家和打工作家面对面)。12月2日上午,陈建功、雷达、贺绍俊、周大新、彭学明、王必胜、李朝全、杨宏海、李桦等,前往宝安石岩劳务工博物馆参加第四届中国打工文学论坛。宝安区是中国打工文学的发源地,是外来务工者最集中的地区。迄今已成功联合举办了三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以及北京打工文学论坛,积累了经验,扩大了影响,

第四届打工文学论坛是“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议由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主持,专家们总结了打工文学的创作经验,就如何推动全国打工文学的有序发展、开创打工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与宝安区为主的打工作家进行了研讨、对话、交流,论坛致力于打造打工文学的文化品牌,以期使深圳文学界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登上新的台阶。陈建功在论坛上说,30年前知青文学、反思文学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进程,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积压了十年的情感、生活积累一下爆发,形成了文学大潮”。而现阶段的打工文学,也积累了全国各地的情感资源,不知不觉中与30年前的文学大观形成了呼应。“打工文学有雄厚的情感积累,现在才刚开始做,以后一定会迎来井喷期。”但他也告诫一些转型成为专职作家的打工文学作者,要保持一种“在场感”,要珍惜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资源,才能写出有质感的作品,这也是成为大作家的必由之路。

开学了的作文篇4

坚持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七大一结束,中国作协及时发出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并及时进行传达贯彻。为在文学界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召开了中国作协七届三次主席团会议,作出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决议》;召开了全国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举办了7期中国作协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对作协机关和直属单位全体在职党员、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中国作协所属报纸、刊物和网站,把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重中之重,专门开辟专栏,积极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和文学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刊发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消息和作家、评论家的学习体会及理论文章,努力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良好氛围。为深入学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北戴河创作之家举办了中国作协团体会员负责人学习研讨班,对与会同志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交流工作体会,讨论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作协党组和各单位各部门较好地坚持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分专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及文学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并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坚持“三贴近”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作家深入生活。中国作协精心组织“百名作家农村行”采风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组织作家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新变化、农业新发展和农民新生活。先后组织一批批作家到山东潍坊、江西赣州、陕西延安、江苏南通、河南开封等地采访采风。在南通建立了中国旅游文学创作基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川博物馆建立了文学创作基地。与国家民委共同组织了全国人口较少(10万人以下)少数民族作家东部行采风团,有17个少数民族的中青年作家到上海、杭州、绍兴、苏州等地采访采风,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给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组织了“中国作家厦门行”和“百名作家看中国人寿”采风活动,参与组织了“百名作家看首钢”活动。为纪念中国人民建军80周年,中国作协与总政治部宣传部共同组织了“中国作家走军营”采风活动;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作协与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组织了一系列采风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作家们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了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严格遵守章程,顺利召开中国作协七届二次主席团会和七届二次全委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同志对会议十分关心,会前对做好作协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会议回顾总结了2006年中国作协的主要工作,提出了2007年中国作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议事规则(试行)》。全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工作要点》。这次主席团会和全委会是第七次全国作代会后研究中国作协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内容丰富,讨论深入,会风务实,气氛和谐,完成了既定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坚持以青年作家为工作重点,成功召开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中国作协把培养引导青年作家作为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青年作家队伍建设。为加强与各方面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的联系和沟通,中国作协于4月在鲁迅文学院召开了“80后”青年作家座谈会,全国27位比较有影响的“80后”青年作家参加座谈,并到中国作协机关参观座谈。中国作协与于11月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作家代表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同志出席会议。李长春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致开幕词,书记处第一书记致祝词,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作了题为《新世纪中国文学的青春远航》的报告。会议期间,与会青年作家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了李长春同志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紧密联系实际,总结交流了创作经验,分析和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青年作家队伍建设、促进文学大发展大繁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如何更好地促进青年作家创作繁荣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次全国青创会开得很成功,青年作家对会议反响热烈,对文学未来充满信心。

继承革命文艺传统,圆满举行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座谈会。中国作协、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协于5月联合在延安召开了“坚持‘三贴近’,讴歌新时代”暨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座谈会。60余名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出席会议。中央领导同志对会议十分重视和关心,李长春同志致信祝贺,刘云山同志请中国作协转达他对与会作家的问候和希望。金炳华在会上作了题为《坚持“三贴近”,讴歌新时代》的讲话,总结了近几年来作家坚持“三贴近”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中国作协进一步组织作家“三贴近”、繁荣文学创作的思路和措施。与会作家重温了同志、邓小平同志、同志关于文学艺术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各自的创作经历,总结交流了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繁荣文学创作的经验和体会,并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坚持“三贴近”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科学健康说理,积极开展文学评论和研讨活动。中国作协坚持正确导向,切实加强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工作,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和作品研讨会。组织召开了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机器》《东方哈达》《雄关漫道》《超越攻击》《青藏大铁路》《旗袍》《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杨业功之歌》等作品研讨会。与文艺局联合召开了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与有关省市党委宣传部和团体会员联合组织了对具代表性文学作品、作家和创作现象的研讨,以引导文学创作。如《花非花――蒋蓉传》《曹妃甸》《十一级台阶》等作品研讨会以及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研讨会等。与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对当代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开展文学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文学评选工作。中国作协有关部门、各专门委员会和所属报刊坚持面向全国文学界和基层读者,积极做好文学作品评选工作,把握正确导向,向读者推荐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较好地完成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和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颁奖工作。中国作协严格按照评奖条例组织评奖活动,较好地完成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和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工作。在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奖中,共有32位作家、诗人、理论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获得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和外国文学翻译等7个门类奖项。鲁迅文学奖颁奖活动于10月在绍兴举行,刘云山同志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同志致信祝贺。颁奖期间,还举办了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展览。在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评奖中,共有13部(篇)作品获得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童话、诗歌、散文、纪实文学、科学文艺等7个门类奖项。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活动于12月在北京举行,刘云山同志致信祝贺。颁奖期间,召开了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

着眼于加强作家队伍建设,举办了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和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研讨班。中国作协在鲁迅文学院举办了第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儿童文学作家班)和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来自35个团体会员单位的53名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理论评论家参加了第六届高研班。第七届高研班是历届高研班学员平均年龄最小的一届,53名学员中,40岁以下的有44名,其中14人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两期高研班的课程密切联系当前形势,联系创作实际,注意学员特点,注重创作导向,注重课程质量,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期高研班学员学习热情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强。为丰富教学内容,活跃学术研讨气氛,鲁迅文学院组织第六届高研班学员参加了“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并举办了儿童文学专题论坛;组织第七届高研班学员参加了全国青创会,并举办了青年文学专题论坛。为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作家的培养,中国作协所属《民族文学》杂志和国家民委所属《民族团结》杂志于5月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研讨班”,35个少数民族的42位作家参加了学习研讨。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少数民族作家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的自觉性,增强了潜心创作、不断创新的自觉性。

坚持在实践中完善,较好地完成了2007年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根据《中国作协扶持重点作品创作暂行条例》,较好地完成了2007年重点作品创作扶持篇目的申报及论证审定工作。第四批重点作品申报工作历时三个月,共收到37个团体会员单位和中直系统推荐的257个申报选题。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程办公室对申报项目进行了归类整理,尔后提交项目论证委员会进行评估,确定重点作品推荐名单。经书记处慎重研究,共有120个创作选题被列为2007年重点扶持的对象。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作协特别注意对改革开放题材创作的扶持,2007年重点扶持篇目中就有22个反映改革开放的选题。自2004年实施重点作品扶持工程以来,中国作协共确定了286个重点扶持项目。在被扶持的项目中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仅入围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就有10部。

坚持重点倾斜,召开了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这次会议于9月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国12个少数民族聚集省、区的作协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等领导会见了与会同志。座谈会期间,与会同志深入学习了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和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交流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的经验,并对进一步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对进一步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大力扶持翻译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为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民族文学杂志社和延边作家协会于9月共同举办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笔会,有7个少数民族的翻译家和作家参加。此外,中国作协还继续力所能及地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和西部地区作协的工作,在组织文学活动、培养文学新人、报刊杂志宣传等方面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倾斜。

坚持“走出去”方针,对外文学交流比较活跃。2007年,中国作协对外文学交流活动比较活跃。配合在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年”中国主宾国活动,组织了由铁凝主席为团长的中国作家访俄代表团,全团20人参加了俄罗斯“中国年”的重要活动―第20届莫斯科国际书展、文学讲座、论坛等一系列文学交流活动,与俄罗斯文学界、出版界人士以及众多热情的文学爱好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还参加了由中国作协编撰和资助在俄出版的《中国当代中短篇小说选》(三卷)俄文版首发式。访俄期间,中国作协还表彰了对中俄文学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18位俄罗斯汉学家。较好地组织了中韩文学论坛和“匈牙利文化节”中匈作家联谊活动。铁凝主席还应香港贸易发展局和艺术发展局邀请参加了第18届香港国际书展,并就的文学状况作主宾演讲,介绍中国文学的现状和成就,加深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一年中,中国作协接待了克罗地亚、保加利亚、墨西哥、奥地利、波兰、以色列、日本、韩国和美国华人作家访华团,组派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了菲律宾、越南、波兰、哥伦比亚、韩国、美国、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法国、印度、日本等国,并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交流。

开学了的作文篇5

【关键词】学校文化;远程教育;开放大学;建设

一、引言

学校文化是伴随着学校的诞生而存在的,是学校发展内在的推动力,它在弘扬学校理念、培养合格人才、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开放大学的建设是多方面的,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毫不夸张地讲,没有开放大学自身的文化就没有开放大学的未来。1977年2月6日,邓小平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呈送的《关于筹备电视大学的请示》上亲笔批示,揭开了中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幕。邓小平、华罗庚、电大、远程、开放大学等诸多词汇逐渐成为了开放大学的关键词,成为了开放大学文化组成的一部分。有学者早就提出远程教育中存在的文化现象由来已久,确实到了认真研究和对待它的时候了。[1]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在任期间将电大定位为“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平的砝码、学习者的补给站”。现任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校长杨志坚提出建设“云、路、端”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及“六网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2]这一系列讲话和理念无不是对开放大学文化的凝练与展望。有学者指出:在高校办学中,大学文化具有导向、激励、规范、熏陶、识别等五个方面的重要功能。[3]开放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载体,也是适应全民终身学习、为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载体。[4]对于开放大学而言,研究和建设学校文化的意义更加深广。

二、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从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学校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开放大学的建立,赋予了中国远程教育事业新的内涵和发展动力,开放大学将承担了更多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扮演了更为重要的社会角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别指出办好开放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刘延东同志也对开放大学的建立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开放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开放大学建立和定位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而逐渐发生的。﹙3﹚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体系内的凝聚力。国开的前身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现在为包含国开总部在内以及47家分部的远程开放教育办学体系。国开的成立,各级电大都翘首以盼,期待着变革能够真正的到来。文化的建设能够增强开放大学工作者的归属感、认同感。﹙4﹚文化建设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互为因果。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开放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没有教学质量,对学校而言一切都是空谈。优质的教学质量可以促进学校文化的蓬勃发展,而校园文化的良好发展又可以反哺教学质量。﹙5﹚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师生是学校文化创建的主体,对开放大学而言,师生时空分离成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阻力,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之一。﹙6﹚有部分国开分部的一些教学点合并到当地大中专院校的情况比较普遍,学校文化建设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未合并的分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和问题。[5]这些分部基层教学单位文化独立性和统一性的缺失是国开体系学校文化的重大危机,影响了国开学校文化的根基。

三、开放大学的特征与现状

1.特征国开现任校长杨志坚这样定义开放大学的特征

“开放大学最主要的性质和特点,就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破时空界限,向愿意学习、有能力学习的人提供教育机会和教育服务。”[6]精辟地概况了开放大学的特征:独特的学习途径,师生时空分离的学习状态,特有的学习对象,开放的教育理念。简要概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远程性:学习者分布广泛,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教学手段,学习方式以自学、导学、助学为主。﹙2﹚开放性: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并举,凡具备学习意愿和一定学习能力的人均可进入到开放大学进行学习,宽进严出。﹙3﹚多元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学习对象的多层次性,学习目的和动机的差异性,地域与民族的特殊性。

2.现状﹙1﹚虽说《教育规划纲要》中肯定了开放大学的这种办学形式,但还未被社会大众足够地了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国开到底是一所什么办学机构。开放大学自身也的确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能。﹙2﹚作为高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开放大学的学校文化得不到足够重视,这与开放大学体系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需要修炼好内功,提升在远程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影响力和地位。﹙3﹚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机构,开放大学体系的特有的文化特性需要人为的强化宣传和推动相关的文化建设。﹙4﹚开放大学的教学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缺乏归属感和自信度,学习者对开放大学的品牌缺乏认知。﹙5﹚开放大学整体教学水准和质量有待改善,办学能力和实力有待提高。教学对象主要还是以文化水平起点较低的成人为主,缺少研究生教育。这些硬伤是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短板。

四、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

学校文化应紧密联系学校育人这一主题,关于学校文化的讨论应紧密联系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实际需要。开放大学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词应是理念、情境、管理、教学、行为。

1.理念是构建学校文化的先导

理念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念与法则。构建学校文化的理念不同于学校的育人目标,学校育人首要明确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构建学校文化的理念是如何更好实现培养目标的问题。具体说就是在学习阶段要学生和教师怎样做人,怎样学与教,怎样处事,怎样生活。校训、校歌、校徽、标语口号是体现学校文化理念的重要形式,但也只是表达了学校的部分理念。如国开校训“自强、求知、有为”高度概括了对学习者的要求;上海开放大学主网页上最醒目的一句话是“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生动宣示了学校面向全社会的办学目标和工作目标。所以开放大学分部、学习中心也应该从不同角度有适合自身要求特点的校训、标语口号等。

2.情境是弘扬学校文化的条件

本文讲的情境是指校园文化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表现的文化氛围。对一般学校而言,校园是学习者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自然是校园建设的主要工作。对于开放大学而言,基于网络的学习情境才是学生学习、考试、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学习者发挥着吸引、感染、熏陶、凝聚的作用。开放大学面向社会,面向所有终身学习者,通过网络广泛宣传开放大学的办学宗旨、专业内容、学习形式很有必要。事实证明:文化墙、文化橱窗、建筑上醒目的标语口号在引领人们认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参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起着独特显著的作用,不仅要做在线上也要做在线下。只有具备了丰富而强大的文化情境,才能为开放大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管理服务是构建学校文化的手段

管理和服务是开放大学有别于普通高校的两个重要关键词。管理包括了体系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而服务又包含了对于教师的服务和学生的服务。开放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管理和服务必须成为两个重要抓手。比如如何统筹教学、如何建设课程学习资源、如何有效地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教学和辅导、如何做好学习支持服务,都是管理和服务的范畴。管理和服务是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重要特征,需要加强和梳理。

4.教学是传播学校文化的过程

进入开放大学进行学习和深造的学习者,自入学之初便通过网络和电视来进行学习。开放大学的课程学习、辅导答疑、考试测评都可以线上化,并且支持多移动终端的课程学习。学习者对所修专业的系统学习即是了解开放大学文化和内涵的一个过程。开放大学如何将远程开放教育做得更加出彩,提高教学水平,成为远程教育领域的龙头和标杆是我们亟需考虑的。

5.行为是学校文化的基石行为指的是具体到个人的品德、修养、能力以及由这些个体组成的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包含集体行为和个人行为,这二者互为基础又相互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自身的特色和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和其他的学习方式迥然不同。没有个人素养的提升就没有开放大学集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而集体又反过来影响和带动个人行为。因此,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就必须注重教师和学生个人的提高这两个要点。

五、建设开放大学文化建设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体系的文化建设

电大系统有着较好的凝聚力和共同的文化认知。开放大学建立后,优良传统必定要继承和发扬,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制度建设,引进国外开办开放大学的先进理念。目前,近5万余名专任教学工作者中可谓是人才济济,如何有效地在系统内打造过硬的教学团队,利用好体系内的优质人力资源,提高师生比,让网上辅导和教学过程进一步落实,让国开人真正地形成合力,建设并培育这样的国开文化认知是我们需要做的。没有了办学体系的文化,开放大学的学校文化是不完整的,开放大学的实体也就得不到有效支撑。在注重体系共性文化建设的同时,国开各分部也需要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对于自身地域、民族特点的文化建设。开放大学的建设虽说是在电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对中国远程教育来说是划时代意义的一个节点。开放大学成立初期的文化继承与建设至关重要。用系统文化的导向来凝练开放大学的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帮助分部吸纳体系文化。开放大学的优势文化能够化解开放办学环境下多元文化冲突,使体系在教育事业上成为共同体,在办学理念、信条与精神达成一致。[7]提高对于国开品牌的认知,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可,对于共同使命的认同。

2.优质课程学习平台与学习资源的文化建设推广及应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优秀的教学平台及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是开放大学发展的基石。普通高校的学生最初感受到学校文化是当其放下行李箱初入校门的那一刹那,而对于开放大学的学习者而言,教学平台与学校门户网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大门,他们往往看到的不是一栋栋建筑物,而是体现开放大学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的平台和网站;而对于社会大众,了解开放大学和开放大学的文化,走近开放大学也主要是通过网络;开放大学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文化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也同样是通过网络平台与课程来实现。选择基于网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远程教育的无奈之举,而发挥好网络的特点,却又可以成为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课程学习、辅导答疑、考试测评都可以线上化,如何做得更好,是我们亟需考虑的。

3.注重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的打造

有的学者将大学的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四个基本要素。四种文化要素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而自然形成的;相对而言,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是往往更抽象,易被忽略或者缺乏必要的关注和研究。笔者认为精神文化更多体现一种集体性质的文化,而行为文化是一种更多反映个人意志和行为的文化。精神文化包含了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自身定位等一系列反应开放大学内核精神的元素;行为文化更多地包含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个体特征。行之有效地做好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需要提高对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重视并人为地加以提炼、凝聚、发展和推广。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人共有的理念和价值观,对大学人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有着强大的推进作用。[8]之于开放大学,文化建设更是任重道远,做好文化建设必须将其核心精神灌输到每一个工作者的血液当中,融入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有学者指出开放大学有了学校文化才会有开放大学无限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应当挖掘、凝练开放大学的文化精髓,铸造开放大学的学校精神,充分发挥文化这双看不见的手的统帅作用。[9]但如何发挥这无形的手是我们急切需要做的。在体系内部,需要加强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宣传和培养,让广大师生牢记校训,宏扬开放大学特有的教风、学风、校风。行为文化之于教师,更多反应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体现个人魅力与师风师德;之于学生,更多体现了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学习态度等。开放大学的师生既有共性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行为文化建设就要发扬和强化共性,体现了开放大学的办学特点。而对于个性化的人与事,就要树立典型,加大宣传。

4.加强教学改革和业务的创新是推动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动力

开放大学体系有别于电大系统的真正实质性变革主要应该体现在教学的改革和工作内容的创新,只有决定开放大学内涵的核心发生质变,才是真正意义上迎来了开放大学的成立。目前,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解决,比如课程学习资源的整体制作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和普通高校有一定差距,师生比过低,学习者使用课程学习资源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落实不到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严重束缚着开放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决定了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必定难以提升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开放大学需要在结合自身实际和中国特色环境的基础上,走出去,真正汲取和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等知名办学机构的经验,充实自己,最终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校文化。

5.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有效地宣传和发扬开放大学学校文化

开学了的作文篇6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完善策略

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可以说,

有了教学活动,就有了语文教学。从孔子的文章授学到今天的系统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在不断的成熟和发展,一般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顺利。与一般传统语文教学相比,还有一些学校,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在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也会存在差异。那么,对于寄宿制学校而言,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怎样的呢?

一、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与传统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区别

1.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中要更多地融入德育内容

与普通学校相比,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校,家庭生活与学生的距离相对较远,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然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我们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孩子情感培养、道德培养方面。而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接受家庭教育的机会相对会少很多,而语文教学作为国学教学重要课程,自然就需要承担起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实现学生德育的重要责任。所以,从目前的寄宿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授课中除了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外,越来越多地渗入了德育的内容。比如,教师在一般课文讲解中,会选择类似的课外文章内容要求学生阅读,而其中很多课外阅读就是直接关于学生道德教育的。此外,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会融入更多的德育内容,比如优秀道德楷模的故事,或者作文写作内容围绕道德提高进行等,这些教学工作足以证明寄宿制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对德育的重视。总之,学生的成长需要不断摄入新的知识,但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在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承担起学生德育的责任,对于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

2.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协调时间

在寄宿制学校,学生全天在学校环境中,与普通学校相比,学生的学习时间就相对较多,比如学生可以有更多早自习和晚自习时间,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安排的语文教学时间自然就比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多,所以语文教学自然就要面对一个问题――

合理协调教学时间。我们已经提到,寄宿制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要融入德育的内容,这会占据一定的语文教学时间,除此之外,寄宿制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还包括了学生的作业时间等,监督学生的作业书写也占据一定的授课时间。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各项学习内容穿插展开,防止学生由于长时间学习同一项内容而产生疲惫心理或者反抗心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寄宿制学校的语文教师要每天规划好当天的课程时间安排,这也是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工作与普通学校语文教学工作差异性的体现。

二、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工作与普通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也决定了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师的工作难度比一般学校语文教师的工作难度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寄宿制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自然无法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学在形式上相对单一。形式单一是当前语文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而言,由于教师工作任务重,所以形式单一的问题更为严重。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后,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始尝试形式上的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应用正在逐渐减少。但从目前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灌输式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这对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以及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显然都是不利的。所以,解决形式上单一问题对于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针对寄宿制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其形式创新和丰富可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利用寄宿制学校的特殊环境,采用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于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就可以还原教学内容场景,让学生真正感知所学内容,那么学生自然愿意参与其中,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第二,充分挖掘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如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寄宿制学校学生不能经常回家,所以对于电视等娱乐形式接触非常少,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动画等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学生自然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开学了的作文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开放式评价;意见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通常都是由以下几点组成的,一是课前预习,二是具体的教学过程,三是课后复习,课后复习直接体现在作业之中。虽然我国已经在教学改革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在作业的改革方面明显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任务无非就是书面性的,抄写、默写等,缺少对学生个性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绩很难得到提升,同时,学生还在抱怨作业量大,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地位上,这就是传统式作业带来的弊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重点任务。

1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始终是一项难题,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是在当前的发展中却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模式,并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教师的统一布置,二是作业量大,忽视了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三是书面形式的作业较多,缺少与实际相联系的作业任务,上述这些特点实际上也就凸显了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弊端,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于实际,如果忽视了实际的需要,那么知识就只能知识,无法得到有效的实际应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教学的改革,不仅要从课堂上下功夫,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是改革的重点,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出了几点问题,首先是作业缺乏创新性的精神,教师布置的作业通常都是机械性抄写,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其次是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培养兴趣的阶段,长期被大量的作业堆积着,更加没有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正是因为如此,虽然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心理发育上却相对迟缓,学生是未来发展的主体,所以更加应该得到全身心的发展,以他们的自我意识为主体,这样才能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情况的现状,急需将改革的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环节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布置作业,使学生真正的热爱做作业,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基于当下的这种情况,语文开放性设计与评价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小学语文作业开放性设计与评价的应用优势

开放性设计与评价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这种作业模式是以小学生的特点为基本出发点的,无论是从选择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统一性的布置,而是根据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或是身心发展的水平进行选择,与此同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身心的发展。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的作业有所不同,语文作业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事物的自我认知,例如对于一件事物或是一个物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布置语文作业的重点,基于这一目标,学生要想培养自身的理解能力,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形式入手,如画画、演讲等,其中的内容全部由自己一手操办,教师只是提供一个主题,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同时创新性以及发散性的思维也得到了的培养,这是开放性设计与评价的一个重要特色。

另外,开放性评价在锻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将作业设计成开放性的形式还有助于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挖掘新知识,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这是与语文作业的初衷相契合的,因此最初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知识与技能,应用在生活中,用“学以致用”这一成语表述最为贴切,将语文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相联系,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同时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也具有极大的优势。

3 小学语文作业开放性设计与评价的具体策略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节。做好开放性语文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和思考,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具体来说,其开放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内容和题型上的开放性。开放性语文设计应注重内容和题型的选择,良好新颖的内容和题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努力尝试新题型,在题型的选择上要能做到同步开放,不仅仅局限于配套的练习册,要有时代特色和情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作业中的乐趣。

3.2 时间上的开放性。开放性语文作业设计要避免大量重复性的机械练习,要能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时间,并且对于作业上交的时间也要适当放宽,这样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保证作业的质量,使学生在对作业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3.3 目标开放性。语文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课外作业不仅是为了巩固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作业布置要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这样的作业既能满足知识巩固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使作业的目标具有开放性。

3.4 生活开放性。语文作业的设计不能脱离生活和社会,所以作业设计要具有生活和时代气息,使学生学习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做到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应用于生活。

3.5 评价开放性。开放性作业评价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不仅要有教师评价,还要有学生自身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只有做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全面结合,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客观地、多元地评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做好小学语文作业的开放性设计和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杨金霞.谈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布置[J].教育,2013(7).

[2]韩云.谈减负增效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7).

开学了的作文篇8

一.开放式作文的指导思想

首先,教师首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只起组织者的作用,而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同时又体现多元化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重在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现成的结论。

其次,教师要有多元分层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总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差,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以统一的作文标准来要求中学生作文。这些标准不仅使学生无所适从、望而生畏,也使学生在这统一的指挥棒的要求下作文能力差距日益悬殊。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思想: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作文训练应立足课堂,向课外开放;立足书本,向书外开放。也就是说,在课堂学习中,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而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材料。

二.开放式作文的教学策略

开放式作文教学注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性因素,将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进行写作——教师批改评讲的“教师主体”模式,变为教师命题——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写作——同学互评——学生修改——师生共评的“学生主体”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开放性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命题的灵活性。在写作教学中,命题是至为重要的。一个好的命题,犹如画龙点睛,常能使学生文思活跃,写作兴趣盎然,一个不好的命题,好象泉流中的乱石,会闭塞学生的思路,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所以命题之好坏,关系到写作教学之成败。传统的作文命题存在“老、大、死”的毛病。所谓“老”,就是老一套。所谓“大”,就是题目大而不当,难找边际。所谓“死”,就是题目呆板,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开放式作文,教师一定要命出“新、小、活”的题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指导的有效性。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讲得多,等老师的指导结束,学生早就失去作文的兴趣了。而开放式的作文指导是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以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

(三)写作的自由性。除了高三为了高考而进行的必要的命题作文训练外,笔者不主张作文课进行大量的应试作文的训练。大多数时候是不出题目,不限制内容范围,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写、会写的内容或体裁,自由地发挥。写大自然秀美的山川,写千姿百态的人或事,写自己的爱与恨、快乐与烦恼、理想与追求等等;写成小说,写成散文,写成戏剧,写成诗歌等等都可以。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最适合自己的题材和体裁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

(四)评改的多样性。开放式作文的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实行“多元性”评改。首先在习作写好之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改。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学生看学生的作文,由于眼光有相通之处,自然能发现作文中出色的地方,也能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同时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最后是教师再评。老师写出评语,既评学生作文,又评其他同学的“点评”,一般以肯定、鼓励为主,根据目标分层,因人而异给每位学生的作文打出等次。

开学了的作文篇9

关键词:开放;兴趣;畅所欲言;想象

开放式作文教学就是要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作文少一点依纲据本,多一些自由表达;少一点思维束缚,多一些畅所欲言;少一点规则要求,多一些活动游戏;少一点因袭守旧,多一些突破创新。把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学生从教师“关怀备至”的指导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会、创新。

一、关于激发兴趣,唤起写作欲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激情,有动力。作文亦是如此,有了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和潜力。一旦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就会迸发出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乐于作文。

二、联系生活,体验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这段话形象的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只有完美的生活,才能激发人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一个人生活在什么环境,就会受环境的熏染,学生如果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写作时只能“咬笔杆”。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宋朝著名诗人也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载课外。”由此可见,联系生活对于作文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应该尽量让教学贴近生活。

三、说真话,抒真情,发真慨,从内心出发,畅所欲言

(一)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解放心灵,让学生放开身心,敢于想,敢于写,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赋予学生作文时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敞开心扉,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最重要的是解放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从禁锢中解脱出来,无所顾忌,真正做到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在写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学生掏出内心的真心话来。开放式作文教学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把内心深处的真感情抒发出来。(二) 开拓思想,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在具体的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还应赋予学生作文时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事,放开胆量,写出真感觉,发表真性情。开放式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随心所欲的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根据真实的题材,写出自己实实在在的真感觉,一气呵成,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

四、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敢于想象,大胆创新

(一)拓展想象空间,敢于“异想天开”。科学家歌德曾经说过:“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心有所想,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合理的想象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开阔,丰富写作内容,还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陶冶。可以引导学生从从情节、细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拓展想象空间,从改写古诗,续写课文方面拓展想象空间,让学生们大胆作文。(二) 尊重个性,引导想象。学生是写作的主人,对学生的写作自由,教师应该加以必要的保护,对他们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述,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尊重。开放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重视个性的培养,崇尚个性,注重创造。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作文题目时,要打破传统的命题作文对学生的束缚,对作文的要求也要打破文体的束缚等等,要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如可以给这样的作文题目:《假如我是xxx》。有学生曾就此想象他是一位记者,去采访外星人,发现新发明,他还设法让外星人与我们地球人沟通……想象非常奇特,作文也很有文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但也必须指出“文无定法”但“文章有定律”。个性必须在尊重作文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发展,防止出现诸如思维求异而不合文意,大胆想象却不着边际的现象,否则就有矫枉过正之嫌。比如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而在于选择一种展现学生才华的最佳形式。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熟练的把握,以期“运用之妙,存乎之心”。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崇尚个性,注重创造正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开放式作文教学就是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尊重个性,大胆想象,使文章生发光彩。(三) 突破常规,立意出新。开放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少一点思维束缚,少一点规则要求,要让学生们开拓思维,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多角度立意,使文章妙笔生花。如果教师让学生们改写古诗,不能只让他们把原句稍加拓展就行了,应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多角度立意。例如让学生们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可以使改写后的文章富有现代生活气息。比如说:李白和孟浩然都用上了电脑,他们分别后可以视频聊天,他们还互相发电子邮件等等,构思奇妙。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场面也要富有生活情趣,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意境深远,真切感人。开放式作文教学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想得开,想得新,在作文中培养起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 、自改互改,集思广益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把作文评改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教师通过评改作文能了解学生的作文状况和作文指导效果,学生通过作文评改,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提高作文素养。开放式作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教师改,集体评的单调方式,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优化作文评改。 开放式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参与评改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评改或互相评改的方式,让学生们从作文评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学生作文能否改得正确,还得教师加强指导,教给方法。如互改作文,教师要给出评改细则,学生根据评改细则互相批改,学生评改时必须遵循评改细则,评改时先通读作文,了解大意及内容,然后揣摩其中的用词和修辞手法等是否准确,再看文章的立意是否创新,想象是否奇特等等,最后才把对文章的评价写出来。学生评改完后,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 开放式作文评改,注重主体参与,肯定主体表现,集思广益,积累经验,使学生在作文评改中进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开学了的作文篇10

(2009-2012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以市区教育局和学校2009年工作要点的精神,围绕课程改革,通过主题探究活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配合教导处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发挥教研组的“教科研主阵地”作用,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现就本学期教研组主要工作做如下总结。

1、、组织校本培训,通过“教学沙龙”“教师论坛”“集体备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本学期,结合区教育局的“骨干教师再成长”培训,组织教师进行略读课文探究的学习讲座,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一线中的难点困惑。长期以来,老师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难以把握,教学中,时常产生这样的难题,比如:整体感知、生字、词语的学习等环节可以不要吗?到底是哪些方面可以略学,哪些方面不可以略学呢?教学拓展可以拓展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本学期,在区教育区的领导下,对全校语文教师进行了这方面的培训,教师的略读教学课堂效率有效提高。

2、继续组织教师填写《钟村小学教师科研需求调查表》,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科研课题讨论拟定教师们的校本教研问题,教研组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本学期,通过整理教师自身科研需求,我校教研组拟定本学期的教研专题为“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结合区教研室的“随文练笔”探究,组织教师结合课题研究,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课后及时开展反思沙龙的活动,并推选2名教师参加校反思沙龙的交流。

3、围绕市教育局“古诗教学的探讨”开展校内古诗教学的研究课,积极组织教师反思自己在古诗教学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区、市教学局开展的古诗教学研究课观摩活动。结束后,在教研组内开展研讨沙龙。本学期,我校选送艾漪老师的古诗研究课《别董大》获区古诗教学研究课一等奖。

4、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文学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研究,开发校本教材,探索校本课程的新模式。

(1)在教研组活动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紧扣课堂教学,扎实语文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紧扣课文,指导学生美读、品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2)结合主题探究形式,探索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开展随文练笔的教学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渗透写作方法指导,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赏析,揣摩作者锤炼词句、构思文章的方法。结合单元习作,分散的迁移运用到每课的阅读教学中,有侧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通过模仿-创作,一课一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仿写-创作的系列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因此得以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及时进行交流、讨论,总结教学探索中的得与失。

(3)组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项语文活动。本学期结合我校的“科技节”活动的开展,语文组开展全校“科幻故事习作”、“科技节有感”等系列习作实践活动。老师们都认真指导学生习作,并组织教师及部分学生对百余份习作进行评选,最后将一等奖作品收编成集,作品集受全校师生一致好评。

(4)继续完整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

结合我校实际,语文组继续编写出语文校本教材。本学期,有《美文赏析》、《快乐学习开心习作》等一系列的语文校本教材编写完成。贴近生活的授课拉近了文学与孩子的距离,很多孩子因此爱上语文,爱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