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建设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23:27:58

机房建设论文

机房建设论文篇1

(一)可靠实用性

要结合通信机房的功能需求来设计机房的建设,采用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可靠实用的保证当前通信用户需要,同时又能够满足未来的长远建设发展的业务需求。

(二)符合相关标准

在设计通信机房系统结构时,应首先考虑的是符合国际国家标准和有关法规。包括计算机广域网、局域网标准,电力电气运行标准和基本的建筑标准,能够实现将来通信业务的发展留有空间和余地,奠定长远建设的根基。

(三)满足投资收益需求

通信机房建设要充分考虑电信运营商的投资收益需求,机房建设的材料和设备的采用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保证投入与产出之比符合公司最基本的利益。同时在工程交付使用后,后续运营要考虑运营的管理成本最低化。

(四)环境保护目标

施工中要全部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同时实施噪声控制、严格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随时进行环保检测,确保各项指数达标。

二、通信机房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其他项目的质量管理,通信机房建设项目具有自己的特点,存在项目周期长、无效反复投资、后续维护费用多等问题,整个机房的工作效率、稳定运转和公司的投资收益就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原因:

(一)传统的机房建设存在总体布局和设计方面的问题

一是传统机房在开始规划设计和施工及后续管理理念上是落后的。二是通信机房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模块系统较多单位复杂,各种通信设备先进贵重而娇嫩,综合布线系统错综复杂,不像一般的实体建筑工程,它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就会产生机房整体进度缓慢、质量下降等问题,出现问题扯皮推诿的现象。三是初始设计没有考量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对机房设备扩容增容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布局考虑不足,机房的结构布局、工作环境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传统机房在施工中容易与建设设计脱节

传统通信机房的建设或者改造,经常实行的是公司内部或者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计划设计,承包给施工建设方的方式,设计与施工分离,没有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组织,将“设计”与“施工”区分为两个建设程序。即由设计者提出机房的整体设计,而后由电信运营商组织承包给施工方,这样就容易产生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交接问题,无法全部实现设计之初的意图,无法进行无缝对接,导致设计意图与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地保证,造成了利益、责任、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出现脱节。通过此种模式运行,避免了设计建设责任不清、风险处置各自为战、利益成果独享等问题,在项目的设计之初就可以充分考虑到未来长远建设和将来施工质量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化解设计和施工的矛盾,降低设计错误、疏忽,便于缩短工期、减少成本和协调管理工作。

(三)中小规模的机房工程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信机房建设企业自身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企业,在进行机房建设任务是常会有一种资源不足、力不从心的感觉,比如在项目的初期筹划设计阶段,由于需要准备各种文件资料、购置各种设备物料、协调各部门政策配合和寻求技术层面支持上,就会出现人员不足、能力素质不足或者设备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项目工期拖沓难以顺利进行,可能会导致工程筹划与实际建设脱节,无法及时交付用户需要的资料文件,导致提供的方案、配置不匹配,超出合同签订的项目资金预算,必然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这就是中小规模的通信机房建设企业本身的不利条件。这些问题是由企业性质、规模等因素所决定的,是中小规模的通信机房建设企业的普遍现象。

三、通信机房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项目质量管理具体到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进行自我质量管理模式的完善,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不断学习发达的先进理念,在通信领域取得可观的市场回报,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发展完善:

(一)努力接轨国际先进的通信工程质量管理惯例

通信工程质量管理要积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相关质量管理理论和经验,在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中,努力接轨国际先进的通信工程质量管理惯例。其实对于通信工程质量管理,国际上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管理模式和经验体系,对行业项目建设企业都有正规的管理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通信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质量。国内的企业只有国际法规、惯例和标准等,才能为国际同行所认可,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二)建立完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法规制度

当前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比较混乱,统一的正规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更是无从谈起,这方面既需要国家在有关政策方针层面的支持,更需要通信工程行业的同行们,相互合作共同促进提高,努力摸透本行业在国内的市场发展规律,建立和健全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我们自己的通信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模式,确保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到施工到竣工等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三)建立专业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公司

专业的通信工程质量管理公司,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性质,确实是这个领域的应用研究的排头兵,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截止到目前,专业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公司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成熟度还不是很高,而发达国家企业在这个方面已经走到了前列,并取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我国项目管理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的一个体现。

(四)进行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建设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智能化,主要依托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并将其地创造性运用到了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智能化建设实现智能化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能达到方案最优,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优化配置,最大化节约,实现最高效率的质量管理。在这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不小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中,加大在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建设领域的应用研究。

(五)改革传统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

机房建设论文篇2

按理说,国企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解决企业职工住房问题,是在为职工办实事,外人不应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但是,如果国企比其他企业拥有更多的土地这一前提成立,那么,国企职工就天然地具有了获得公租房的优先权。

这无疑是不公平的。因为中央政府制定的公租房政策,从未明确宣布哪类企业、哪些职工拥有优先权。允许企业和机关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并在内部消化的做法,擅自扩大了优先权的自由裁量空间,不能算是一项好政策。

但该政策却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肯的。住建部负责人去年10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保障性住房情况的会议上说,今后将更多鼓励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以减少政府在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投入压力。

住建部对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提出了几个条件,但唯独没有规定这些公租房必须面向社会公开摇号租赁。你说得没错,假如这样规定,没有哪家企业愿意拿出土地来建公租房,全心全意为社会作贡献。

公租房这种不平等的优先权,是主管部门和各地保障房政策设计混乱的反映。有人说,与没有产权的公租房相比,能变现产权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公义性更差。最突出的体现是,直至今天,很多城市仍然允许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低价出售给内部职工。

国务院有关保障房的最新文件,是2011年9月28日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但找遍全文,我也没能发现国务院允许机关企事业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规定,遑论优先配售给内部职工。

再往上追溯,与这种做法最接近的文件表述,是2007年8月7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文件规定: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是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无论是单位集资建房,还是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并主要配售给机关企事业内部职工的做法,都是变相的福利分房。而早在1998年国务院文件就作出了严格禁止变相福利分房的规定。

然而,读者诸君,你我所在的城市,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进行集资建房,或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或委托地产商建设保障房后定向配售的现象,是多么普遍。譬如,在北京,各部委多年来一直在自建或委托建设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低价定向配售给职工。舆论痛加挞伐,却难撼分毫。

机房建设论文篇3

一、协同理论简介

协同理论最早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哈肯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他通过考察自然中无干预状态下的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归纳总结了协同理论。作为与耗散结构论、突变论齐名的系统科学“新三论”,协同理论的核心在于揭示自然界中无序走向有序的事实规律。

相比“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系统科学老三论,协同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精确概括了事物之间存在的统一性。协同理论描述了开放系统在不受到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形成自组织有序形态。系统理论强调,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中,是通过子系统非线性的协同作用而成的。但是在此有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因为内部子系统之间、外界与子系统之间的作用而自组织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尽管说不同的反应、变化具有不同的机理,但是协同学通过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即新的结构代替旧的结构的过程中的质变在内在原理上不管任何表现形式,其核心在于非线性作用的自组织的过程。

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作用速度是不同。协同理论为去粗取精,通过区分本质与表面因素、暂时作用于长久作用,偶然与必然因素等。哈肯通过在自组织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的衰减速率加以区分,那些衰减慢的影响因素是系统的决定性因素,即主宰系统变化的序参量。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序参量之间的作用最终产生少量支配系统的序参量。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序参量之间通过协同合作形成自组织结构,换句话说,协同作用的核心在于自组织。

笔者选择协同理论来分析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因在于其更为贴近现实。普通的计量模型往往将问题假定为线性的,而实际上住房保障的投融资问题并非线性关系,系统内部的作用可能产生多能级的越变。整个社会系统由诸多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千差万别,协同理论抽象将其概括出子系统之间的存在着相互作用,通过竞争、合作、反馈的机制得以体现,在一定条件下的从宏观上就形成了一定有序的结构。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协同理论分析

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从上文分析不难看出本质上是子系统间多层次、多要素以及系统内外作用关系的总和。该系统集开放性与复杂性为一体,包含金融发展子系统与住房保障子系统。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系统具有自组织性与开放性,在其演化过程中的自创生、自组织与自适应的形态,本质上是子系统的开创与协同的结果。正是因为开发性金融内部部门之间,住房保障的供求双方之间,开发性金融机构与住房保障机构之间的相互非线性的作用,使得系统不断演化与改进,不同的融资模式“产生――消亡――进化”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进而达到协同理论意义上的协同。

(一)序参量的产生需要开发性金融与住房保障的协同运动

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是动态调整的。开发性金融与住房保障的双向协同演化过程中,二者将出现动态的涨落,即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耗损与集聚的螺旋演化中自发协调产生序参量,系统走向稳态――住房保障的多层次融资体系。此后,开发性金融部门与住房保障部门在该序参量的作用下,通过相互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普遍关联性的群体。在此平衡态下,每个子系统都在属于自身的维度上与外界进行最佳状态的耦合,从宏观上看整体之间进行着有目的、有方向的运动,系统的自适应性达到最大化。

(二)序参量是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的决定要素

依照协同理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拆分为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网络,通过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作用,以物质能量交换为载体,自动形成宏观上有序稳定的状态。这种自组织的过程的出现是以序参量的发生为标志,系统的有序是子系统内部之间的竞争协作的结果。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自然也不例外,通过住房保障的内部供需方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不断的适应、调节的过程中形成的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回路网络,在这种耦合机制的作用下,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的方式不断调整,形成了稳定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序参量。住房保障下的子系统与金融部门的子系统之间对于该序参量既有正作用也有反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修正序参量。

(三)日本政策性金融引领住房保障投融资的序参量

政策性金融最为典型的是日本的“住宅金融公库”和“住宅金融支援机构”。住宅金融公库早在19世纪明治维新时期已形成雏形,住宅金融公库将邮政储蓄、养老金、生命保险资金予以归集,向购房居民提供低息、固定利率的长期贷款。住宅金融公库的资金不但用于发放居民购房贷款,还向日本的公营住宅(类似我国的廉租房)等公共住房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形成住宅金融的多层次、全覆盖的融资体系。由于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缺口造成住宅金融公库负债高企,上世纪末,日本政府对其进行改革,2007年4月1日住宅金融支援机构取代住宅金融公库,通过MBS即抵押贷款证券化引入民间金融机构资金,建立市场化住房保障投融资体系,政府在此过程中从“主导”向“引导”角色转变。

从上文的协同理论介绍和日本政策性金融探索不难看出,当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临界状态的过程中,那些变化速率慢的参量将变成序参量,进而支配整个系统向一定方向运动,达到一种自组织状态。在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众多住房保障的供需方以及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任何一方都希望有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如中低收入群体希望能够“居者有其屋”,保障房的开发商希望能回收投入资金,开发性金融机构希望能将住房保障的贷款信用能在未来得以回收。若无任何约束,这些投融资行为很难进行,整个住房保障体系处于无序状态。在子系统作用的过程中,子系统之间肯定能找到相关的利益结合点,形成各种特定的融资模式,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从无序走向有序。

三、协同理论视域下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的相关措施

解决住房保障的融资困境,需要开发性金融支持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协同运作。对此,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等多方协同努力,开发性金融在此可以发挥其政策性和商业性的优势,通过多方协同运作,发现、引领序参量,创造良好的融资循环体系,以及设计一套高效科学的制度框架,加快金融支持与住房保障体系的协同运动,实现社会公平。

(一)政策性金融带头鼓励金融支持住房保障各方进行融资模式创新,培育系统的序参量

例如上海率先引入的住房公积金改革在全国得到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与住房保障协同发展的所形成自组织体系的序参量。此外吉林省国开行也对住房保障贷款进行尝试,对接政府的安居工程,这说明二者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子系统之间出现引领系统发展的序参量。而在序参量出现之后,整个系统仍然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不同的融资模式在不断的分化与组合,选择与淘汰的过程中进行着新老交替,而最终通过系统的自组织与政策性金融的协同作用下,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才能步入协同发展的轨道。

(二)构建金融支持住房保障的制度保障网络

相关制度的完善是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二者协同发展中发现序参量的重要因素。从上文的介绍不难看出,日本模式对住房保障体系的投融资问题制定明确的法律予以界定。而我国对于住房保障投融资支持问题,只存在于房地产法以及各地的政策文件的零散表述中。信用经济下缺乏有效法律依据融资体系很难得到疏通,因此及时设立住房保障的专门法律,构建开发性金融支持的制度保障网刻不容缓。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是进行金融活动的前提基础。信用体系的完善是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协同运行发现序参量的一大重要条件。住房保障的群体的需求方主要存在于中低收入群体,其信用信息的采集滞后于企业融资,此外骗取、套现住房保障资金的现象在各地也是屡见不鲜。信用体系的混乱难以有效疏通融资渠道,更难以发现序参量。因此加强住房保障征信体系的建设,使得每一笔业务都能得到追踪可以促进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四)引入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拓宽合作渠道

吸引民间资金参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民营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于民间,具有代表性的有财务公司、典当行、私募股权基金、小贷公司等,是对现行开发性性金融和政府财政的有益补充。由于民营金融自负盈亏的特点,民间金融机构势必对住房保障的融资需求方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核,监督项目的建设与资金利用,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探索民间金融服务机构与开发性金融合作支持住房保障建设,可以有效拓展资金渠道,发现可能存在的序参量。

机房建设论文篇4

关键词:可信性理论 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线性规划 Lingo软件

可信性理论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发展迅速,普遍激增的房价不断推动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的直线增长,炒房现象十分严重,从而使得许多城市的大量新建住房闲置。城市中大量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的现象已逐渐成为当前房地产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当前的房地产投资市场,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许多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的相关政策,以便从各个方面缓解当前城市未购房居民的买房压力。众所周知,当前形势下的房地产投资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必须充分掌握当前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各种有效信息,不能盲目进行投资建房,一旦房源严重过剩势必会大量积压闲置,直接影响与房地产投资有关的部分行业的正常运营。事实上,房地产投资受土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不确定性信息的影响,因此,要想稳妥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需要对这些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为了很好地处理房地产投资中的各类不确定性信息,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采用模糊变量来处理这些不确定性信息。

自从Zadeh在1965年首先提出模糊集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了模糊集理论的研究工作并且使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后来,Bellman和Zadeh在数学规划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模糊规划的概念,他们的先驱工作使得模糊环境下的数学规划理论得以迅速的发展。基于可能性理论,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大量模糊环境下的房地产投资组合问题,并且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模糊房地产投资优化模型以及一系列模型的性质和求解模型的各种相关算法。基于可能性测度,Liu 和 Liu在2002年提出了可信性测度的概念并且有效地丰富了现有的模糊优化理论。经过许多学者近十年的努力,可信性理论已经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类新的带有可信性限制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另一方面,本文将可信性理论作为模糊优化的理论基础,讨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目标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本文通过目标函数的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线性形式。最后,列举一个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并应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本文首先给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并且讨论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另一方面,本节还将通过所建立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经典的线性规划模型。为了建立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本文将采用下面的指标、参数和决策变量。

n:建设住宅楼的种类数量。

xi:建设第i种住宅楼幢数。

c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的单位利润。

d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用地面积。

D: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土地数量。

ω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人力劳动时间。

W: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人力劳动时间。

m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机器使用时间。

M: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机器使用时间。

使用上面的各种记号,为了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下面本文首先建立带有确定性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

(1)

根据以往房地产投资中的诸多经验,由于建筑原材料的价格、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以及建筑劳动者和各种机器的能力等不确定性因素,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只能得到有限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但是,当房地产投资决策者不能获得有效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势必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的最终利润。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要想准确而有效地描述现实的房地产投资环境并且最终能获得更大的房地产经济利润,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就需要对当前房地产经济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而准确地分析。基于以上的这些因素,本文考虑将建设各种住宅楼的利润c1,c2,……,cn分别看作相互独立的模糊变量。于是,可以得到房地产投资的模糊利润系数c1(γ),c2(γ),……,cn(γ),这里假设以上的各个模糊变量是三角模糊变量。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利用模糊期望值模型对以上的房地产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因此,下面可以建立以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2)

由于以上建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中的全部三角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基于此本文则根据有关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可以将上面建立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为下面的一个带有确定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3)

由于在以上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2)和(3)的转化过程中,本文已经通过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成了一个经典的带有确定性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3)。因此,就可以通过经典的整数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3)。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本文将采用常用的Lingo软件对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3)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分析

本节将通过一个数值实例来分析说明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假设某房地产投资建筑公司共承包建设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的住宅楼,其中五种类型住宅楼的建筑数量分别为x1,x2,……,x5,各种类型住宅楼每幢的土地使用面积、所需的人力劳动时间以及所需的机器使用时间分别为d1,d2,d3,d4,d5、ω1,ω2,ω3,ω4,ω5和m1,m2,m3,m4,m5。基于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当前所拥有的各种建筑材料(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是有限的,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必须根据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境况和以往的房地产投资经验加之所拥有的各种有效信息才可以作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首先,由于当前的房地产承包商共有土地面积为D=10(103平方米),即有∑i=1dixi≤10;其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人力劳动时间为W=8(103小时),即有∑i=1ωixi≤8;再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机器劳动时间为W=10(103小时),即有∑i=1mixi≤10。另一方面,表1给出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其它相关数据。由于受到当前房地产投资市场变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价格往往是一个不确定的值。若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只凭个人的经验来作出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利润,同时也会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或大或小的房地产投资市场风险。因此,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描述当前变化不定的房地产投资市场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三角模糊变量分别表示每种住宅楼每幢的利润系数c1(γ),c2(γ),c3(γ),c4(γ),c5(γ),并且假设各个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最后,基于以上的各种假设,本文将建立以下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4)

这里模型(4)中的模糊变量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根据方程(2)和方程(3)之间的转化方法可以得到以下一个等价形式的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5)

为了求解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5),本文利用可信性理论中求模糊变量期望值的方法已经分别计算出每个模糊利润系数ci(γ),(i=1,2,3,4,5)的期望值E[ci(γ)],(i=1,2,3,4,5)。然后, 可以利用整数线性规划中的经典算法来求解上面建立的房地产投资模型(5)。最后,可以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4)的最优投资利润为68.5以及最优解(x1*,x2*,x3*,x4*,x5*)=(2,0,0,0,2)(见表1)。

结论

机房建设论文篇5

引言:

某施工单位承包宿迁市某区船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一个标段中拆建管理房、维修原办公楼等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要求“新建启闭机房、管理房、电灌站房屋报价按1000元/?报价,该报价仅用于评标。新建启闭机房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相关定额进行决算”。竣工后建设单位委托南京一家审计事务所对竣工结算资料进行审计,核减比例达33%,双方在定额、费率适用问题,人工单价问题和措施项目方面分歧较大。

一、定额和费率适用问题

施工单位认为新建管理用房应依据《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2004版)、《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9年)相应规定进行计价,企业管理费率按三类工程取值25%,利润率取值12%。审计人员则认为,按照《水利定额水利工程概算编制规定》(02版)此房屋建筑工程是水利项目标段中一部分,如水利定额中没有的子目可以参选建筑工程定额,但管理费和利润率应按照投标时单价分析表中间接费率5%、利润率7%计取。

笔者认为,宿迁市宿城区船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为水利水电工程,计价程序按照水利相关计价规则,但此标段中拆建管理房、维修原办公楼等为建筑工程,应按建筑工程计价规范和相应费用标准执行。这根源于两者的计价程序不一样,各费用名称所包含的内容有的也不一样。建设工程(建筑)费用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组成,而水利工程中建筑及安装工程费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组成,组成部分的数量明显不一样。建筑工程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08版)要求,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应采用综合单价计价,综合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一定风险费用,企业管理费是指施工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费用,包含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等15条内容,它的计算基础是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利润计算基础也是人工费+机械费;水利工程按照《水利定额水利工程概算编制规定》(02版)要求,建筑工程单价=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间接费指施工企业为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而进行组织与经营管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由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组成,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率,企业利润=(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率。显而易见,新建管理用房等房建工程中管理费率和利润率不能照搬投标时单价分析表间接费率和利润率。

而且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招标文件中商务文件6.1.13条“新建启闭机房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相关定额进行决算。”,虽然没有提及管理用房,但依然可知本标段的建筑工程竣工结算按此规定执行。

再说相关职能部门也出来相关政策,2010年版《江苏省水利工程预算定额》解读中提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得房屋建设、公路、铁路、桥梁、码头、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永久性工程,应分别采用各主管部门颁发的专业预算定额及相应费用标准”,所以水利项目中的房建工程应按相应建筑工程定额和相配套的费用定额计价。

二、人工单价问题

无论是水利项目的单价还是房建中的综合单价,人工费都是计算基础,它的取舍至关重要。施工单位按照当时政府的指导价三类工50元/工日计价,但审计人员要求采用投标单价分析表中30元/工日。

笔者认为,国有投资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本项目亦然。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施工单位对水利工程清单项目投标人工费单价为30元/工日,但房建工程招标文件只给定面积,无清单项目特征,并要求按1000元/m2,且该报价仅用于评标,所以投标时30元人工单价也仅针对水利项目清单。况且现实中人工费都很高,房建市场上小工都达到100元左右/天,为此江苏省建设厅多次对人工单价进行调整,现行房建三类工指导价是50元/工日。对于纯粹水利项目,采用水利定额,施工方人工费报价30元/工日,但对于水利项目中房屋建筑工程,当采用建筑工程定额时,施工方人工费肯定不会报30元/工日,定额适用不同人工单价当然也就不一样了,这是符合客观规律和计价规则的,应采用建筑工程政府指导价。

三、措施项目

审计人员取消安全文明施工费、大型机械进出场费、垂直运输费,认为房建工程在整体标段工程之中,原清单综合报价已含文明施工费,大型机械进出场含在水利土石方项目中,水利项目也没有垂直运输费一说,都视为含在报价的临时设施中,所以全部取消。

笔者认为,无论是采用《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还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08版),精神都是量价分离,建设单位对清单准确性负责,施工单位对报价负责,招标文件仅仅给出管理房建设的面积,这是任何有经验的承包商都无法预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理解是包死价,那这样的招标文件违反了清单招标的核心精神。但建设单位提供的商务文件6.1.13条“新建启闭机房、管理房、电灌站房屋报价按1000元/?报价,该报价仅用于评标。新建启闭机房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相关定额进行决算”,这就表明房建项目竣工结算应该执行 04计价表和09费用定额,而且“计价的原则是:做什么专业,取什么费”,所以措施费应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按照08清单规范要求计取。

机房建设论文篇6

关键词 PPP 融资模式 公共租赁住房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的供给现状

2010年起我国提出要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并把公共租赁住房的开发和建设作为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核心项目。

目前公共租赁住房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大众的关注,成为了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但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背景下,公共租赁住房作为新兴事物仍然不能摆脱其固有性。我国目前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大部分仍处于建设阶段,能够完全投入的房源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社会要求,例如北京就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的适用家庭也融入到公共租赁住房体系之中,从而导致北京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求速度远远超过其建设速度。因此,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亟待加快,与其同时产生的制度缺陷和天然不足也如沧海之舟,随着时间的发展日益凸显,不断明晰,成为公共租赁住房急需解决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2 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可行性

2.1社会资金来源充足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截至2010年底已经超过30万亿元(如表1所示);其中,居民手中持有的股票、现金、保险、证券以及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等约为18万亿元;另外,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规模已经高于48万亿元,且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具体见表2),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私人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表1、表2)

公私合营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公共租赁住房领域有所实施,此举措不仅为政府减轻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还为投资方带来一定收益,由此可见,PPP这种公私合营的融资模式将成为我国今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融资的主要发展方向。

2.2丰富的国内外PPP成功经验

PPP融资模式一直受到全球各个国家的青睐,并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PPP融资模式于1992年被英国政府所引进,并于一年之后成功地建设了伦敦地铁项目。我国也将这种融资模式引入国内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北京鸟巢体育馆、深圳等地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等都运用了此种融资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PPP项目的研究越来越全面,这都为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等公共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能够吸引社会私营机构投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相关政策,因此,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众多相关政策的制定是PPP融资模式引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重要保障。

3结论

本文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将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的开发和建设,通过对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历程、建设现状等方面情况的分析可知,我国不仅拥有充足的社会资金,而且具备丰富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PPP成功经验,政府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因此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应用PPP融资模式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王旭.基于PPP模式的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机房建设论文篇7

摘要:笔者借助消费者行为理论,对地方政府廉租房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进行探讨,基于经济人假设,认为地方政府具有“经济人”特征,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作者认为,在经济人假设下,地方政府在廉租房政策执行过程中必然存在不合理的建设资金投入现象,一味加大财政支出具有无效性,廉租房建设资金两种取向的机会成本、政府行为偏好、住房分配监督机制等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廉租房;执行不力;消费者行为

一、引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廉租房体系有所完善,由于廉租房不及商品房能给各地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利益,只依靠中央政府的支持,无法得到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的有效配合,廉租房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遇到阻碍,地方政府在执行廉租房政策过程中涌现出以下问题:重拨款而轻建设,建设资金挪用严重;与房地产商配合,少廉租而多商品房;监管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一家独大。结合以上实际问题,作者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详细阐述了政府挪用建设资金的原因,为分析政府行政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行为假设

1.地方政府的经济人假设

在廉租房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处于垄断地位,运用经济人假设,将地方政府人格化,可以对其挪用建设资金用以其他产业的经济投资的现象作出解释,同时为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提供假设前提。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解析

依据消费者行为理理论,理性的地方政府在有限的廉租房建设资金额度下,通过建设资金的多种使用途径获得自身满足最大化。地方政府将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即廉租房建设资金和非廉租房建设资金。作者运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寻求两种资金使用的最佳组合点。由此可知,地方政府在其寻求最佳组合方式的同时必然造成建设资金的挪用,不符合专款专用的政策要求。

3.预算线的应用解析

假定以I表示地方政府申请的建设资金额度,以Pa和Pb分别表示建设资金和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以A和B分别表示建设资金和非建设资金的额度,那么,预算等式为: APa+BPa=I。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为:①放弃了将非建设资金用于其他产业投入以增加财政税收、累积政绩。②放弃了加大地方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的机会。③放弃了提高本地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资水平的可能性④放弃了挪用建设资金或继续申请财政拨款的可能性。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为:①放弃了通过良好贯彻廉租房政策所带来的社会舆论的认可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②放弃了廉租房政策高执行度所带来的高绩效考核。③增加了上级政府或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和处罚的可能性④增加了地方政府负责人挪用专款的心理压力。

4.无差异曲线的应用解析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其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资金的所有组合。我们将地方政府看做消费者A,中央政府看做消费者B,建设资金看做商品x,非建设资金看做商品y,由于地方政府更偏好于非建设资金的获取,所以其无差异曲线更为平缓。

三、地方政府行为决策的分析

1.建设资金挪用的必然性分析

中央政府每年向地方政府拨发的建设资金为固定额度,我们可把该固定额度看做预算限制,在此预算限制下,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出建设资金和非建设资金的最佳组合。横坐标表示建设资金,纵坐标表示非建设资金,无差异曲线U1、U2,初始预算线XX1。在预算限制下,地方政府在无差异曲线U1和预算线XX1的切点O1取得两种资金的最佳组合。此组合中,建设资金的额度为OV,非建设资金的额度为OV’,地方政府的此种选择注定了建设资金的挪用,挪用额度为OV’。

2.加大财政投入的无效性分析

若其他因素不变,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请更多的建设资金,初始预算线XX’右移至YY’,新的预算线为YY’,无差异曲线U2和预算线YY’的切点O2是地方政府对两种资金组合的最佳选择点。其中,建设资金的额度为OW,非建设资金OW’。此时,两种款项同比例增加,建设资金被挪用的现象依旧存在,挪用率保持不变。

3.提高建设资金利用率的有效性分析

通过提高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预算线APa+BPa=I的斜率绝对值变小,预算线变缓。预算线由XX’转变为AA’,无差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廉租房政策的最佳组合点转变为O3,建设资金的额度为OD,非建设资金的额度为OD’,与政策实施前的资金组合相比,廉租房资金的挪用率降低,建设资金额度有所增加,非建设资金额度有所减少。解析可知,若降低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提高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地方政府愿意把更多的非建设资金用作廉租房建设,无差异曲线U3将会变陡,形成新的最佳组合点O4。建设资金的挪用率进一步降低,建设资金额度继续增加,非建设资金额度继续减少。

四、加强地方政府廉租房政策执行力的措施

1、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中央政府应完善监督机制,对地方政府展开定期的审计、考核。与此同时,需拓宽民众监督渠道。利用中央监管部门和地方民众的双重压力,促使地方政府正确实施廉租房政策。

2、完善考评制度,将廉租房政策执行度纳入政绩考核项目

若中央政府在推动各地经济建设的同时,能够将廉租房政策执行度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项目,不单纯以单一的GDP增长作为考核指标,势必会推动我国廉租房政策的实施。

3、降低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提高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

通过降低廉租房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提高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建设资金的获取和使用,降低对非建设资金的偏好,使预算线斜率绝对值减小,无差异曲线变陡,增加了建设资金使用额度,降低了建设资金的挪用率。导和计划职能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以符合我国民生和经济转型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易中,浅议我国城市廉租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7,(6).

[2]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01

机房建设论文篇8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政策建议

一、引言

住房问题连续几年成为“两会”的核心议题,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从目前已开工和规划开工的保障性住房的规模来看,实际总量可以达到3900万套,届时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①。

姜伟新部长:我国保障房包括五大方面: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住房保障范围就是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的,没有房子住的和住房困难的群体②。褚超孚(2005)保障性住房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实现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基本居住权,由政府直接出资建造或收购,并以较低价格或租金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出售或出租的住房。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效应

贾康和张晓云(2012)认为我国推行住房商品化制度改革后,国家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从一度注重机会公平与资源效率配置为导向,转向更加注重结果公平的双轨统筹制度的转变。陶雪良和刘洪玉(2010)保障性住房供给所形成的市场效应,间接提高了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吕维霞、王永贵和赵亮(2011)提到保障性住房政策实现了一定的社会目标和政治目标,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支持和信任,也使政府获得了较高的公众满意度和政府形象评价。

三、保障房建设、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杨帆和卢周来(2010)认为保障性住房作为解决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需要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和投入大量资金,并且利润空间有限,地方政府在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积极性不足。这导致保障性住房所需要的资金、土地、保障房等不能得到有效供给保障。

(一)保障性住房资金缺乏。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建设主体的各级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时面临最大困难是建设资金的问题。

何江华(2012)认为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在财政预算时往往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项资金排在靠后或者不予考虑。仲崇酷(2012)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导致了绝大多数的相对贫困地区保障房政策落实不尽人意,财政资金的短缺是导致社会保障房的建设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葛扬,贾春梅(2011)地方政府未按规定足额提取保障资金,保障资金被挪用以及筹集资金的实际利用率不高等致使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保障房供给面临的最棘手难题。

(二)保障房供给不足。贾春梅(2011)认为面对保障房建设、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建设本能上存在抵制是直观原因,最深层的原因在于我国财政集权体制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弱化了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的激励。乔坤元(2013)提及到:保障房支出属于典型的民生性支出,难以提升地方官员任期内的经济增长,且保障房支出情况未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之中,对地方官员政治升迁的影响力较小。

(三)保障房与保障对象不匹配。韩喜平,周玲玲(2012)在保障房政策实施过程中,最受人诟病的问题在于其分配的不公,保障房与保障对象不相匹配,出现“逆保障”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为:大量的保障房项目以集资房名义成为某些部门单位的额外福利,能够进行集资建房的往往是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企业或者部门,事实上成为“福利分房”,而真正需要覆盖的低收入人群却无法获得住房。

(四)缺乏有力的制度和法律规定。陈佳(2012)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楼市还不到20年,计划经济形成的单位福利分房制度尾大难除,导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无论在制度还是立法上都比较滞后,存在保障主体界定模糊、收入线划分不合理、建设资金及房源缺乏、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四、结论

解决保障房的分配不公问题,不能仅仅指责地方政府的失责行为或者呼吁其承担主要供给责任,更应该从源头上对地方政府保障房支出行为进行相应的激励与约束。

(一)有效激励地方政府保障房的供给

首先将PPP融资模式引入到保障房建设中:引进民间资本为政府分担风险、缓解财政压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保障房建设。其次改革地方政府以往的政绩考核制度,将保障房的建设完成情况也包括在内,有效激发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的积极性;

(二)推动保障性住房立法

保障房质量问题以及分配管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当前政府应加快完善保障房相关的法律政策,明确保障对象。成立专门负责保障房建设以及分配的机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管。

(三)通畅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

省社科院研究员吕连生认为,要分配好保障房,必须在准入标准和审核程序上下功夫,实行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实行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畅通监督渠道。保障房分配只有公开才能实现公平公正,使中低收入的群体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褚超孚.城镇住房保障模式及其在浙江省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8.

[2]贾康,张晓云.我国住房保障模式选择与政策优化:政府如何权衡“倒U曲线”演变中的机会公平与结果均平[J].财政研究.2012年第7期.

[3]吕维霞、王永贵、赵亮.保障性住房新政下公众对政府评价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陶雪良,刘洪玉.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供给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研究.2010年第3期.

[5]杨帆,卢周来.中国的特殊利益集团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决策――以房地产利益集团为例[J].管理世界.2010年第6期.

[6]仲崇酷.社会保障视野下的保障房制度的法律构建[J].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8期总第154期.

[7]何江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11月.

[8]葛扬,贾春梅.廉租房供给不足的事实根源与突破路径―基于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行为视角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年8月.

[9]贾春梅.地方政府行为规制与保障房有效供给[J].宏观经济.2011年6月.

[10]乔坤元.我国官员晋升锦标赛机制:理论与证据[J].经济科学.2013年1月.

[11]黄玉新.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2007年8月.

机房建设论文篇9

内容摘要:目前尚未有提出并运用心理支撑力对房地产投机问题进行的研究。为了抑制由投机引起的房产泡沫,以博傻理论为基础,分析投机者相信自己不会成为“最大的傻子”的心理支撑力。瓦解投机者投机心理支撑力,降低对房价上涨的心理预期,达到遏制投机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房地产 投机 心理支撑力

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房地产投机活动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涌现,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表现的尤为突出。过度投机将严重扭曲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使房价脱离合理价格区间,最终将影响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大量投机者涌入房地产市场是房价飙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对2009年房市的评价:疯长的房价已使85%的人买不起房。

博傻理论与房地产投机

(一)博傻理论

博傻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博傻理论(greater fool theory)即:在资本市场中(如股票、期货市场)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博傻理论是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猜测的基础上,而并不体现自己的真实想法。该理论的缺陷是并没有说明对大众心理进行猜测的依据。

在博傻理论中,只要你不是最后的那个笨蛋,你就是赢家。在许多投机行为中,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有,那么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来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博傻的理论精髓在于说明投机者投机的动机是乐观的价格预期。这种由于投资者主观信念的不同而导致的投机行为常导致资产价格出现系统性偏差,最终形成资产泡沫。

(二)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

投机一词源于“投机之会,间不容 ”一语,最早出自《新唐书•张公谨传赞》,其义是指机会极其难得,稍一放松就会错过,表示行事要抓紧时机,不允许有丝毫迟误。投机本身是“迎合时机”的意思,此后,也演变为“趁时机以谋求个人利益的意思”(余桂男、严皓、张文秀,2007)。笔者认为,房地产投机是指:房产投机者在预期未来房价会持续上涨的观念支撑或心理支撑下,通过对房产在短期内进行买卖操作,从而谋取买卖差价的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经济行为。

房地产经济发展到今天,仅仅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来进行研究是不够的,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研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虚拟经济概念的本质意在概括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基础就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它是观念支撑或心理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而实体经济是成本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房地产的价格形成无疑属于虚拟经济系统”(王千,2007)。虚拟经济其实是一种特定的价值关系,当人们购买某种有形商品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作为投机,期待它将来涨价以增加自己的财富的时候,即使是有形物品也具有虚拟资产的性质。“房地产的交易可以脱离实物资产的转移而表现为权属证书的转移,而房地产权属证书本身并没有价值,但它依托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循环运动使得不经过实体经济的循环就可以取得盈利”(赵善华,2008)。交易者不是将资金投于作为实体的房地产,而是投资于自己的关于价格走势判断的一种预期,不同时点的价格差才是投资者盈亏的实现方式。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房地产投机市场属于虚拟经济系统。所以,博傻理论同样适用于分析房地产投机行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又有着本质的不同,股票本身是既没有价值又没有使用价值的,股票是购买者拥有权益的凭证。而房产属于不动产范畴,其既具有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伴随着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出现,该市场才显现出虚拟经济的性质。所以,本文提出心理支撑力的概念,在博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房地产投机行为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的购房行为为房地产投资,以赚取买卖差价为唯一目的的为房地产投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很难确定一项经济活动是投资行为还是投机行为,两者往往还能相互转换。适度的房地产投资有益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过度投机严重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增加国民经济风险,导致普通居民离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越来越远。

(三)文献综述

国内一些学者对房地产投机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以下几方面:房地产投机度诊断标准的界定;房地产投机度的实证测量;从经济学角度和行政学角度分析房地产投机活动的形成机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徐蜚,任宏(2006)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涉及到对普通投资者参与房地产市场投机活动的心理进行的研究,指出诸如心理,暴富心理,追求时尚的从众心理等投机心理(徐蜚、任宏,2006)。该种种心理并不具备大众普遍性,最关键的是这些心理对解释房地产投机行为缺乏针对性,存在如上心理的不一定选择投机行为,更不能作为投机房地产的原因。

当代国外学者对房地产投机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内容大部分集中在对房地产投机度界定和测量上,研究方法可被归结为差别评估和综合评价法。

Levin 和Wright认为投资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获得投机收益:房地产所有者从物业的使用中获得的收益,这时假设资本收益的预期为零;房地产所有者预期价格变化导致其资本收益的增减量(Levin E.J.1997)。

王飞得出了目前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为投资和投机因素以及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的结论(王飞、刘开瑞、李跃柏,2009)。通过众学者的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投机现象的普遍存在性,例如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成都等。

本文超越了传统房地产投机研究的预警功能,在承认我国房产投机度严重的前提下,以博傻理论为支持,剖析房地产投机者心理支撑力,投机者在心理支撑力的支持下做出房价继续上涨的判断预期,本文最后对降低房价预期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探索。

不会成为“最大的傻子”的心理支撑力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房产投机行为的制度文件,包括在交易税和房贷首付等方面,但房产投机者的投机热情依然高涨。2005年的“国八条”、2006年的“国六条”,用的是“稳定房价”的字眼,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的是“遏制”,分量明显重于“抑制”,更狠于“稳定”。2009年11月底总理在上海考察时明确表示要抑制投机性购房,国家宏观政策对于投机性购房行为打压是果断和坚决的,但为什么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投机者还有如过江之鲫?

依据博傻理论我们得知,任何一个房产投机者投机背后的动机无非是信奉自己不会成为“最大的笨蛋”。但是该理论并不能说明,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房产投机者坚信自己不会成为“最大的笨蛋”?本文创造性的在研究房产投机问题中提出投机心理支撑力的概念。“支撑”在新华词典里有“顶住物体使不倒塌”、“支持局面使不崩溃”、“抵挡、招架”的意思。房地产投机心理支撑力即指支持投机者做出房地产市场价格不会下降积极预期的观念和心理力量。投机者心理支撑力是投机者做出投机决定的内在根本原因。投机者在心理支撑力的支持下做出房价继续上涨的判断预期,在预期房价继续上涨的前提下,投机者才具备投机的动机。投机心理支撑力越大,投机的动机就越强;投机动机越强,投机行为发生的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久。为了分析方便,本文将投机者按照作出投机行为决定的依据不同分为客观博傻者和主观博傻者。客观博傻者投机的依据是对房地产特点的观念认识,主观博傻者投机的依据是客观博傻者和开发商炒作言论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当投机者投机的依据足够充分时,博傻者既是客观博傻者又是主观博傻者。

(一)客观博傻者的投机心理支撑力

1.物以稀为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加速,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土地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需求增长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导致土地市场必然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必然引起土地价格上涨。土地市场好比面粉,房地产产品好比面包,当面粉的价格总是在不断的鱼跃面包的价格时,就导致很多人的判断,将来面包会更贵。物以稀为贵,谁拥有了稀缺商品,谁就拥有了获取财富的主动权。所以,投机者把购房当成一种高回报的理财手段,期望通过一买一卖赚取高额利润。客观博傻者认为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和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房价有随需求增加呈刚性上涨的可能。这也成为房产投机者最大的心理支撑力。

2.安居才能乐业。“家”字,为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也即:有房,才有家。可见,房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性是自古有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安居乐业”,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在其所著的《老子》(即《道德经》)第八十章中即提出了“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住,居所,就是个家,安居才能乐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是居于主导地位。甚至于中国历代的政治结构也遵从于此-家和万事兴。实现“住有所居”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导致住房刚性需求的增长。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此为标志,作为基本民生产品的房子成为了一种商品,老百姓作为房产需求者进入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成为客观博傻者又一强大心理支撑力。

(二)主观博傻者的投机心理支撑力

1.买涨不买跌。伴随着房价飙升所引发的不仅不是房子涨价后的无人问津,门可罗雀;恰恰相反,而是各个楼盘的热销和门庭若市,一房难求。不可否认,刚性需求者和投机者都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误区。买涨不买跌是正反馈效应的直接表现。反馈理论的一个普遍观点是建立在适应性预期基础上的,价格上涨的事实会产生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所以正反馈效应加强了主观博傻者的心理支撑力。反过来讲,为了保持需求旺盛的局面,高房价会依然坚挺。投机者相信最终消费者同样会抱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即使投机者以高于其买进的价格出售也会有买家能够接受,这也使投机者相信自己不会成为最后的那个“笨蛋”。

2.羊群效应。羊群效应表现为消费者在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存在的环境中,在“群体压力”等情绪影响下采取的非理。房地产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市场上的投机者和房产开发商及政策制定者所获取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当没有更好的投机或者投机渠道的时候,有些投机者不愿根据自己拥有的信息和观点进行投机选择,其原因是怕被认为是轻率的和不符合常规的。对房产的跟风投机购买不是对个人获得信息所做出的反应,因而这种现象放大了价格的震荡。

降低房价上涨预期以瓦解投机者心理支撑力

不管是客观博傻者还是主观博傻者,在上述心理支撑力支持下,投机者相信会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来做他的“下家”。投机者认为房价还会上涨,房价在预期与投机行为的循环作用下节节上升。也正是由于对房价的上涨预期过高,才使得大量炒房客根本不在乎提高首付,取消贷款7折优惠等政策。如果房价在消费者心目中上涨预期不改变,抑制或遏制投机的政策只能是隔靴搔痒。针对客观博傻者的两个心理支撑力,提出两点事实及两点措施力求瓦解其心理支撑力,改变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从而降低房市投机度,使房价重回理性。客观博傻者的投机心理支撑力消失,主观博傻者的投机心理支撑力自然也会消失。

(一)澄清两个事实

1.建设用地供给并不是绝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具有可循环利用性。有资料表明,以海南市为例,以目前的年土地供应规模来算,现有的土地数量能够一千年用。房屋的寿命一般是不到100年的,到了100年后,当年要拆的和要建的房屋数量就会进入平衡状态。

2.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并不是无限扩张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将导致刚性需求的增长。但是,城市化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济的全面发展作为支撑,受到城市医疗能力,治安能力,教育能力,交通能力发展的限制。

蔡继明分别考察了“大、中、小城市并重”、“优先发展大城市”和“优先发展小城镇”等三种城市化方案,比较了各自所占耕地的数量,证明了发展大城市更有助于节省耕地的占用。“城市化过程同时是一个人口流动过程,城市人口增加必然意味着农村人口的减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必然有大量农村土地被解放出来。通过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基本不用增加1998年为基数的建设用地,特别是大城市优先发展战略还将在解决新增3亿多人口建设用地问题的前提下,使全国建设用地总量有所减低”(蔡继明、周炳林,2005)。

(二)政策措施探索

1.改变房地产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将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笔者认为,对GDP和财税的贡献大小不是确定支柱产业地位的最重要因素,支柱产业应该是能够促进国家富强,实现人民幸福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产业,而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依靠高房价扩大内需是以牺牲普通大众的幸福感为代价的。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依靠房地产业而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房地产业虽然占到 GDP的6.6%和四分之一投资,但是,并不应该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原因有三:首先,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不可忽视,土地资源又具有不可再生性,将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显然不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还不成熟,远没有完成从农业化向工业化、信息化转型,人民也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将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过分依赖市场机制进行开发建设,不成熟的市场机制缺陷将会暴露无遗。大量社会资源聚集于房地产行业的同时,对其他行业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其次,增大了地方政府寻租的可能性。地方政府出于彰显绩效,快速推动GDP增长的考虑,地方政府会打着“支柱产业”这一保护伞,任意抬高土地价格,促生地方政府短期行为。最后,不符合房地产的本质属性。房地产的本质属性应该是“消费品”,其功能是提供居住,不能把拉动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在房地产身上。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房地产是无法出口的,其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改变房地产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态势,能有效降低房价上涨预期,减少投机需求,是瓦解投机者心理支撑力的关键措施。

2.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由易到难,由向核心推进。利益冲突,利益摩擦在不断增加,在改革过程中要以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来保障社会公平,充分保障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经济利益。房屋本身的功能是居住,房地产行业是重要的民生行业,房价上涨改变了房地产业的产业性质。国家始终应以民生为本,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当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民生责任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宅的供应是解决当今中国最重要的民生问题的关键,也是降低投机度的根本政策措施。措施重点应由解决“买房难”问题转为解决“住房难”问题。笔者认为,高房价决定高地价,即使地价降下来,如果房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得不到解决的话,高房价依然无法撼动。

1998年房改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配套政策就应该是为普通市民供应物美价廉的经济适用房。在当年的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建立新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重点是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这既是这次房改的重要目的,也是房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我国大部分地方的住房建设安排仍然是让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去购买依靠市场运作的商品房。我国的廉租房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中长期发展目标还不够明确,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还很不健全。根据建设部最新数据通报显示,尚有70个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据调查统计,廉租房与房价则成反比关系,廉租房的供给每增加5%,就会迫使房价下降3%-4%。政府需要做到:建立三种住房制度,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强化政府职责,正确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两个手段,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严格界定廉租房供给对象,压缩非理性需求,规范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销售和流通。当真正建立起“大众房地产市场”,实现“居者有其屋”,房子真正成为百姓的消费品时,房价上涨的预期将改变,投机者的心理支撑力将大大减小。

参考文献:

1.博傻理论[EB/OL].,2010-4-7

10.蔡继明,周炳林.论城市化与耕地保护[J].社会科学,2005(6)

作者简介:

机房建设论文篇10

关键词:汇聚机房;选址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经过多年的网络建设,前期以经营移动网络为主的运营商所拥有的传输节点无论从网络覆盖还是机房的可扩展性、稳定性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已建传输节点机房以租用为主自由产权率较低。近年来,租用节点机房因拆迁、租赁到期无法续约等情况而发生搬迁,搬迁过程中存在新节点选择难、方案复杂、人力物力投入大等现象,影响了网络的稳定安全。同时城域网节点的选择基本与传输网点同址,节点机房的稳定性将关系到更多的业务和网络,关系到业务是否可持续发展,因此须从战略角度考虑节点机房的规划部署和选址建设。

2.选址流程

汇聚节点机房选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实际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整个选址流程大致如下几个步骤(图1)。

图1-汇聚机房选址流程

2.1机房总体规划

机房建设数量明细,描述机房分布等级和机房技术标准,详细描述规划机房的业务需求分析和管道分布图。

2.2机房选址清单输出

制定详细选址方案,摸查每个候选点详细地址,根据管道情况初步确定选址清单。

2.3预查勘

机房选址正式开始前进行预查勘,可以对规划节点进行修正,结合现有资源情况充分考虑所选节点的管道、光缆的建设方案,避免出现购买的房子不能使用的情况。同时,预查勘可以缩小选址范围,避免盲目选址,提高选址效率,节省选址时间。

2.4勘察报告

整理实地查勘后筛选出的房源信息,包括房源的名称、地址、物业类型、使用面积、价格、联系人、联系方式、道路管道光缆情况、需新建管道光缆预估及周边环境等情况,分析各房源作为节点机房的优势和不足,形成勘察报告文档,为下一步评估提供依据。

2.5对选定机房进行评估

针对预查勘筛选后的房源进行讨论,综合管道光缆、房屋面积、楼层、交通道路、价格、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最终筛选出一个最优房源。

2.6商业谈判

与业主谈判,购买机房: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房屋尤其是门面房是紧俏商品、因此,确定目标房源后,应尽快与房主联系,以防被他人抢购,失去获得最佳的房源机会。

2.7现场确认

若购买/租赁机房,决策前须公司相关部门现场确认,并摄像/相片作为资料存档。

3.选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