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4:39:28

农村垃圾

农村垃圾范文篇1

本文作者:陈群杨丽丽伍琳瑛张培进王素梅工作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垃圾围村”问题严重,农村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垃圾收集大多处于“三无”状态(无管理部门、无经费投入、无保洁队伍),一些地方“垃圾靠风刮”、“垃圾围村”现象普遍存在。全省约0.8万t•d-1的农村生活垃圾没得到有效收集,其乱丢乱放占用了道路或农田土地,或是使得河流、池塘清水变污水;约1.8万t•d-1的农村生活垃圾只得到简易处理,大部分仅集中堆放在距离村、镇不远的简易堆放场。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乱扔和简易填埋,造成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扩散,恶化了农村环境[5]。财政投入不足使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运营资金严重不足,尤其是乡镇一级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这对于收运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落后水平的乡镇显然无法提高其收运系统的建设水平。收运体系缺乏系统规划和统一标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导致新建转运站选址困难,而周边居民对新建转运站的强烈反对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转运站的新建。现有转运站的建设标准各异,差异很大,部分地区严格按照《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进行建设,而多数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并未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建设,导致噪声与恶臭问题突出,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为指导和规范全省各地转运站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广东省编制了《广东省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技术指引》。此外,很多农村地区并未配置规范的计量系统,致使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得不到较为精确的计量,仅能根据运输车辆载重来估算垃圾量。转运站配套不足,建设标准低全省约1000多个镇街,共有约3400座转运站,其中约1700座带压缩设备,其余的仅为平台式转运站,不带压缩设备。农村生活垃圾运输方式较为落后,人力运输仍是多数农村主要的站前收运方式;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工具不配套且数量不足,尚有许多村没有垃圾收集点,镇没有符合标准的转运站和运输车,没有保洁队伍收集垃圾,以至农村生活垃圾大量积存。收运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推行市场化运作,然而由于市场化运作的不规范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部分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工作由私人单位低价承包,由于受利益驱逐,这些不具备相应资质的私人单位往往将垃圾直接偷排,这就很大程度上促使“垃圾围村”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农村环境。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滞后,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截至2011年底,全省正在运营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56座,总处理规模4.83万t•d-1,其中,填埋场36座,处理规模3.10万t•d-1;焚烧厂20座,处理规模1.73万t•d-1,市(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75%。由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不足,全省大多地区,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仍采用简易处理方式,其处理效果差,对周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相比于城市,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6]。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没有明确的县(市)、镇、村管理机构,责任不明确。多数镇、村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缺少专职管理人员。目前,政府对生活垃圾的管理范围一般为建成区,而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并未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中。此外,县(市)、镇、村对保洁工作大多认识不足,对保洁队伍管理不够重视,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保洁范围和要求相应提高,保洁力量缺口将继续增大,这将严重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收运处理系统建设规划未先行,设施建设不到位由于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属于厌恶性市政设施,居民对此类设施的建设普遍持反对意见。因此,必须规划先行,编制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对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进行统筹考虑、系统规划;在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严格要求按照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进行建设。只有规划先行和规范建设,才能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水平,进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收运处理系统不完善在收运系统上,全省各地重视的往往是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往往未纳入其管理体系,这就导致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系统未能系统建立起来。在处理系统上,截至2011年底,全省正在运营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56座,总处理规模4.83万t•d-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滞后,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而在设施建设上未能做到区域共享和城乡统筹。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原因。一是财政投入不足,省财政没有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2年起,仅在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县)财政垃圾处理专项资金,重点补贴本级垃圾处理工作,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补贴较少;二是投资方式单一,各地垃圾处理工作经费主要靠财政支付,来源单一。多数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没有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对社会资金参与设施建设和运营缺乏引导;三是收费困难,垃圾处理资金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收取垃圾处理费,但大多数县(市)城区仍未开征垃圾处理费,特别是农村,基本不收费,全省67个县(市)城区,只有29个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开征率仅为43.28%,且收缴率普遍不高。

对策与建议

结合广东省生活垃圾治理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广东省提出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从2009年开始,广东省开始探索建立统筹城乡、以城带乡的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方式。2011年,选择了鹤山、从化、增城、乳源、兴宁和新兴6个县(市)作为第一批县域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试点,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将无害化处理场的服务范围辐射到周边农村,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覆盖面达72.5%以上,基本形成“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该模式是以从化、增城、乳源、兴宁、鹤山和新兴6个县(市)为试点,归纳总结出的一套符合广东省实际、行之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基本做法为:(1)户收集。一是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动员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工作;二是聘请保洁人员负责村道等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三是因地制宜地采用住户自行收集、村民轮流收集、保洁员上门收集等方式,定点、定人、定责解决垃圾收集的问题。(2)村集中。每个自然村建设1个以上垃圾收集池,每个行政村配置1台拖拉机等机动车,将自然村的垃圾集中到行政村,并运送到镇转运站,解决垃圾集中的问题。(3)镇转运。每个建制镇建设1个以上压缩转运站,并按片区配置的原则,合理配备垃圾压缩车等机动车,将行政村的垃圾运到县处理场,解决垃圾转运的问题。(4)县处理。建设县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省每个县建设1座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解决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结合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现状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对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工作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政府主导,完善机制在一个有效的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中,政府通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核心,因此,需明确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各级责任主体,建立起“省、市、县、镇、村”5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市、县、镇三级政府和村委会为“县处理”、“镇转运”、“村集中”、“户收集”的责任主体,通过层层签订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责任状,将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具体管理上,要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将政府生活垃圾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活垃圾管理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遵循“市组织、生活垃圾主管部门指导督促、镇村实施”的推进机制,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镇(街)对辖区城乡生活垃圾日常管理负总责。此外,还应制定环境卫生工作制度,实施制度化、常态化的环境卫生作业制度,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规划先行,完善布局各县(市)要组织编制各自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规划,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以县(市)和连片乡镇组团式建设的无害化处理场为节点,不断扩大服务辐射范围,连片治理、区域共享,实现县(市)域收运处理全覆盖。通过设施规划,统筹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规模、布局和用地,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并在经批准生效后及时向社会公开。设施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并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和防护距离,禁止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加强宣传,全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理支持,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参与和管理。因此,需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工作意义,使之家喻户晓;其次,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电视、报纸和广播等新闻传媒开设专栏的形式,分步骤向广大群众宣传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得群众对垃圾转运站和终端处理设施的认可度与支持度提高,进而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选址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多方筹措,保障资金资金是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的首要保障,各地需要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建议由省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按照“省以奖代补、地级市固定补贴、县和镇保底”的原则,以奖代补支持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各地充分发挥设施建设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动员知名企业或人员捐助,引导广大群众“出钱、出力”和采取BOT或TOT投资模式等方式,争取各方面资金投入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用地保证,审批“绿道”优先供应,确保设施建设的用地,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用地,作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重点,优先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确保设施建设用地的供应。优先审批,提高设施建设效率,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依法简化项目前期审批程序,采取开辟绿色通道或集中审批等形式优先审批,提高设施建设效率。

农村垃圾范文篇2

1.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

农村生态系统中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厨房废弃物(废菜、煤灰、蛋壳、废弃的食物)以及废塑料、废纸、碎玻璃、碎陶瓷、碎纤维、废电池以及其他废弃的生活用品等,组成成分十分复杂。

2.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回收利用情况

农村地区历来有回收废旧物品的习惯,但是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加大,然而废品回收的品种确越来越少,再加上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措施,致使大部分垃圾如有机垃圾得不到合理的收集与处理处置。目前,废品回收以包装废品如塑料、纸类、金属、玻璃等为主,而且纸类、金属类和塑料瓶类包装废得到了较为广泛和自由的回收利用,废塑料瓶的利用主要以经济价值较高的PET瓶(如可乐瓶等)、PP、PE中空容器为主,但由于塑料袋其价值较低,只有很少被回收,大部分被当作垃圾丢弃。目前,大多数的废品收购人员并不回收塑料袋,除了个别人员回收品质较好的塑料袋,收购的价值不等,一般为0.30-0.40元/千克,致使大量塑料袋使用后被弃之于村庄四周,形成“白色污染”。回收方式主要为回收人员上门回收废品或是在垃圾倾倒点分拣废品。但是在我国,这些活跃在农村的废品回收人员尚处于自发状态,其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目标,有收购站要的就收;如果不要,虽然是有用的废品但也不收,对于一些利润低而且处理难度大的物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农村和城市生活垃圾在组分和性质上基本与城市生活垃圾相似,只是在组成的比例上有一定区别,有机物含量多,水分大,同时掺杂化肥、农药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废弃物,因此据有其鲜明的特点,有害性一般大于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多,放置时间较长,会孽生多种微生物、病毒及蚊蝇,特别是含有毒有害城市生活垃圾废物时,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和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其具体途径取决于农村生活垃圾本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而且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所在场所的水质、水文条件有关,如有些可以通过蒸发直接进入大气,但更多通过接触浸入、食用或通过进入受污染的饮用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模式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传统模式

传统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中,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露天堆放,有的甚至被堆放于河道两旁,形成了垃圾绕村围河的现象。生活垃圾的任意露天堆放,任雨水冲淋,形成了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垃圾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以及在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刷后,混合流入农村居民的。地表饮用水源,是对农村居民饮用水健康的极大威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不少农村己经意识到生活垃圾的危害性,为了达到“村容整洁、环境卫生”的目标,对堆积于村内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村的垃圾进行了填埋、焚烧等处理,但仍有部分尚未处理,仅是将污染进行了地点转移,没有做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而焚烧和填埋也只是露天焚烧、简易填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不仅污染了大气和土壤,也为以后的环境健康埋下了隐患。

2.垃圾收集池式集中清运处理模式

这种方式相对于模式一,在村中建造了若干水泥式垃圾收集池,每个收集池辐射服务周围的约十几户农村居民,每户将自家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后投放于垃圾收集池中,然后每户轮流派人定期派人将池中垃圾清运到远离村庄的垃圾集中处理点,进行填埋或焚烧。这种管理模式基本上改变了垃圾在村中乱扔乱放的局面,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管理有了一套较为稳定的路线。调查中的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采用了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垃圾在收集池中仍处在一个露天堆放的状态,不仅影响村容,如不及时清理垃圾堆放久了会产生臭气,而且水泥建造的垃圾收集池由于没有采用任何防渗防漏措施,在雨水冲淋下仍会对环境卫生健康产生威胁。

3.村、户收集相结合集中清运处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目前新农村中垃圾收集清运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首先每户家里都各自有一个垃圾桶,每天的垃圾用垃圾袋混合收集于垃圾桶中,同时在村主要道路上设置若干垃圾收集箱,主要为来村庄观光旅游的游人投放垃圾提供方便,村设有专门的垃圾收集人员定时将每户和垃圾箱的垃圾集中收集运输到垃圾收集点进行处理。这种模式主要在建设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村庄中推广较多,这种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垃圾袋装化也便于清运人员收集运输,村容较整洁,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很少见。但处垃圾的最终处理还不是很理想,简易填埋的方式还仅是将污染转移,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农村垃圾收集与处理的相关建议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协作,制定相关政策标准,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方式,才能改变目前这种乱堆乱扔垃圾现象,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涉及的面广量大,只有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才是根本所在,建议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协议,保证自己家的生活垃圾分拣收集后都能投放到自家或村内设置的垃圾桶中。

2.实现垃圾的集中存放。根据地形、住户分布和服务半径情况,选择适当的位置建立地埋式全封闭垃圾中转站,实行垃圾集中存放,既可避免乱倒垃圾,也有利于下一步对垃圾的统一清运。

3.专人负责,集中清理。各村通过签订协议承包给个人和雇佣清洁人员等方式对村民定点堆放的垃圾日产日清,并运往中转站。

4.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资金到位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费用专款专用,避免挫伤广大村民对整治环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苏杨.马宇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2).

[2]张益.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环境卫生工程,2000,8(2).

[3]康鸿寿,王如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仁[M].气象出版社,2002,7.

农村垃圾范文篇3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深入贯彻落实“两加快一维护”战略。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的意见》豫政〔〕43号)和我区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全区农村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加强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组清扫保洁、村收集、镇(办)转运、区处理”收集处置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增强村民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思路

深入宣传动员,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开展“清洁家园”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等载体和手段。培养村民良好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通过设置合理方便的垃圾站点、组建专业清扫清运队伍,引导规范村民的垃圾投放行为;通过分类投放、分别收集,实现宏观意义上的垃圾类别源头分离,降低处置本钱;通过区、镇(办)村、组四级管理,达到多层参与、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效果;要通过体制的顺畅、机制的健全、目标的明确、制度的完善,实现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长效化、效果乡村化,达到全区农村垃圾管理全覆盖、无盲区,体现垃圾管理这一公益事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运行模式

全区农村建立“组专人清扫保洁、村定时分类收集、镇(办)集中分类转运、区统一定点处置”运行模式,以镇(办)为单位。基本实现全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建筑垃圾无害化填埋的目标,打造农村环境新面貌。

四、工作流程

(一)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流程

(二)建筑垃圾收集处置流程

五、时间布置

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制定方案阶段(8-9月)各镇(办)召开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动员大会。摸清底数,制定方案,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二)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阶段(9-10月)此阶段。

(三)集中整治阶段(11月)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四)全面实施阶段(12月)通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和卫生保洁制度。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六、职责划分

区爱卫办、乡村管理执法局负责建成区内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工作指导;区爱卫办、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负责建成区外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工作指导。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村庄卫生保洁规范,各镇(办)根据本辖区农村的定位与现状。完善卫生保洁责任制和检查监督机制,并对农村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议。

教育村民对垃圾进行适当分类投放;每个村、组应按比例配备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各村、组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处置的意义。做到日清扫、日运输,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收集池(房)负责村道、沟渠及其它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定点倾倒,定期清圈除粪,喷药灭蝇,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农村垃圾范文篇4

1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处理现状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或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被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2]。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在农村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如表1所示。

1.1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

总体而言,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分布分散、构成成分复杂、有害物质比例上升、地区差异大等特点。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垃圾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垃圾处理也将面临严峻形势。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了一次性用品、工业制品和塑料制成品的使用率上升。农村居民不想处理的衣服和消费品现在都是生活垃圾的一部分,而以前用作饲料的多余蔬菜、皮屑、树叶、植物、藤、稻草,如今已成为日常农村生活中的垃圾[3-4]。在我国农村,村庄之间和村庄内部居民点的距离相对较远,与城市集中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相比,农村生活垃圾具有空间分散的特点,收集运输难度大。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村尚未形成长效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由于垃圾量的不断增加与垃圾处理能力的落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农民能找到的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把生活垃圾堆放在路边、河边或者将各种垃圾混在一起,这种结果就是污染周边环境。

1.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现状

以来,我国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处理率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政府资金投入不断扩大,但无害化处理率不高,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镇环卫专用车辆设备和乡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数量从2007年的约5万辆和1万辆迅速增加到2017年的约11.46万辆和2.76万辆,增长了数倍。该区垃圾运输站的数量也在缓慢增长。城市垃圾转运站的数量分别从2007年的约22500和4600个增加到2017年约27700和10400个(图1)[5-6]。显然,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完善。但政府政策体系、村民自治和市场合作管理薄弱,几乎没有合作的概念。需要创建一个协作治理和多重治理的模式。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2.1现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系统

已逐渐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资源回收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垃圾处理的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处理方法也多种多样。(1)从循环经济看,分为焚烧、填埋以及资源化利用3种[7]。垃圾的最终处理无非是垃圾填埋、焚化和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垃圾填埋,其中简单的垃圾填埋是主要的填埋方式。垃圾填埋场工作简单,占地大,会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续处理方案。废物焚化可减少70%~80%的焚烧废物残留物,确实能够短暂的解决土地短缺的问题,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但是在发达地区垃圾数量巨大需要的填埋资源多,所以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也是目前的重要处理方法,除可回收废弃物外,大部分堆肥类垃圾物资源化利用成为这个处理方法的难点与重点。(2)从协同治理看,分为行政运作和市场运作2种。从运营模式和体系的方式来看可以分成2种:行政运作意味着垃圾处理系统不仅是由政府包揽的,而且是由政府维持运营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运作体系,是指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清洁和回收管理公司对系统进行运营和管理。因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由政府承担,现存的市场规模小,涉及民营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度小。在浙江、山东等地,正在实施和测试将部分或全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分配给第三方的PPP模式[1]。

2.2未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发展的趋势

2.2.1城乡一体化模式。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模式的阶段,许多地区规定农村垃圾实行“各户收集、村集中、城镇转移、县集中处理”一体化运行模式。资料显示,我国43%的行政村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垃圾被运往县域进行资源化利用,近几年来因为该模型的使用地区越来越多,这个模式正在稳步地扩大应用比例。2.2.2市场化运营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地位也不断地提高,市场能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变大,市场化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正在被更多的地方所使用。由政府主导的与市场合作的PPP模式得到了政府财政的支持。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将农村生活垃圾从打扫、集中到最后的资源化处理全部交给第三方环保公司,政府只做监管工作,以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规范化、一体化、专业化和资源化回收利用。2.2.3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农村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实现资源化利用可以大幅度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并且如果从源头进行分离垃圾,可实现回收的垃圾的有效回收利用,将有毒有害的有害垃圾纳入专门的系统当中,一些农村特殊的生活垃圾可以通过某些手段直接转化为对环境有利的资源。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可以通过机械去除残茬、压碎并返回田地,实现农作物秸秆等垃圾的资源利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农作物秸秆等垃圾也可以用作燃料,让农民直接从田地里送到发电厂进行焚烧。垃圾资源化还可以减少农民焚烧生活垃圾的行为。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以避免不同类型垃圾之间的交叉污染,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实现农村垃圾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一些垃圾可以直接就地回收。通过资源化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基层政府的工作难度和财政支出。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3.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存的问题

3.1.1处理模式落后。现有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滞后,不能充分覆盖农村地区。目前,几乎所有地区的废物处理配套设施、人员队伍、资金支持和行政监督体系建设都不够,不能满足工作需求。长期以来,人们对农村的环境问题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过去,农村生活垃圾没有纳入卫生收集和运输系统,对环境保护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村垃圾处理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薄弱,环保卫生意识不强,垃圾资源化利用意识不强。对于可回的收垃圾,由于没有明显的利益驱动,在当前环境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使政策、资金和技术相互关联来支持农村垃圾的分类和循环利用足。3.1.2管理落后,村民意识薄弱。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现在关于农村垃圾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基层工作主要是靠示范和说服,没有严格的制度;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基层政府的压力和责任很大,但村民支持力度很小。行政管理滞后,农村垃圾分类基础薄弱,如缺乏基层了解、财政预算不足、总体规划不规范、基本工作机制不健全等,由于政府财政预算有限,乡镇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存在较大差距,因为投资率低导致宣传效率低,村民不了解实际情况,一些村民认为在农村地区进行废物分类是不切实际的,觉得在发达的城市地区还不能行得通,别说在农村地区了;一部分则认为废物分类过于烦琐,在农村地区,村民普遍认知的有经济价值,可以重复使用的东西有啤酒瓶、纸箱、废弃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等,而其他具有潜在污染和资源价值的物品,例如生物废物、玻璃、用过的电池和农作物秸秆等,不属于其回收利用的范围。因此,这不是真正的资源化利用。

3.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政策建议

3.2.1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垃圾”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化利用。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可以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实行源头分类。首先,要加强宣传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教育,各级各部门应该和各地方村委会相互合作,利用网络、电视等多样的舆论宣传形式,加大关于环境恶化和污染对农民自身环境和身心健康的影响的宣传力度,以及普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普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让村民懂得怎样对生活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其次,分类要具有科学性,分类方法应在厘清各种垃圾处置方向的基础上制定。推进以“建设—作业—转移”的BOT模式为核心实现废物收集、运输、维护设置为新型农村生活垃圾运输模式之一,实现垃圾的“分类溯源,回收利用”[8]。第三,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做法,制定适当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目标和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和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和计划。在垃圾分资源化利用的方面,要加快创建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基础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满足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要求。要合理规划设计,加快建设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产业园,制定解决餐厨垃圾和农产品市场化垃圾问题的总体方案,使农村地区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生活垃圾资源。3.2.2探索政府保底的多元投入机制实现协同治理体系。在农村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兜底是责任。但是,农民作为主要受益的群众,也要一定程度的承担费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9-10]。地方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费主要由政府承担,但是在进行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营的费用必须由地方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共同承担。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各级政府都可以摸索以政府为主体的各种市场投资相结合的体制,慢慢发展成为地方政府主导的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市场机制,对当地市场进行干预。通过财政手段、税收手段以及财政政策用来使社会势力和企业参加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中来,创建共建共享机制,以“政府+市场+村民”的投资方式提高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效果,以实现政府主导、村民自治和市场融合的协同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操建华.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J].重庆社会科学,2019(6):44-54.

[2]张立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

[3]李栋.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视界,2016(7):262-263.

[4]陈淑媛.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问题及对策:以罗定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6):67-69.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综合财务司.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1-175.

[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130-195.

[7]巫丽俊,王丹丹,钟树明,等.农村生活垃圾常用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71-8272,8297.

[8]傅航超.循环经济背景下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山西农经,2019(14):81.

[9]宋洪远.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振兴[J].中国金融,2021(8):37-39.

农村垃圾范文篇5

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置工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体目标,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明确重点,强化措施,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区域)集中处置”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垃圾处置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到%以上。工作目标:力争用年时间(-年)各县(市、区)建立起完善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区域)集中处置”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

二、工作重点

一)编制农村垃圾处置专项规划

科学编制农村垃圾处置专项规划,各县(市、区)要根据乡村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合理布局垃圾处置场、垃圾中转站和村庄的垃圾收集房(池)规划要立足当前,注重久远,一次设计,分步实施。各县(市、区)规划工作要在年月下旬完成,月底前报市城乡建设委备案。

二)加快推进垃圾处置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新增垃圾处置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3年内,1.加快新增垃圾处置场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步伐。各县(市、区)要依照农村垃圾处置专项规划。要新建1-3座区域性的大型垃圾处置场,实现农村垃圾区域集中处置;鼓励远离市垃圾处置场的镇建设模块化垃圾处置设施,以镇为单位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

推进现有市级垃圾处置场改造续建,2.扩建现有市级垃圾处置场。要充分挖掘现有市级垃圾处置场的潜力。扩大市级垃圾处置场处理能力。

要对各自现有的过渡性垃圾处置场进行防渗漏、残液无害化处置等改造升级,3.改造升级过渡性垃圾处置场。远离市级垃圾处置场且不具备建设模块化垃圾处置场的镇。初步实现无害化处置。

本着住户就近方便、便于运输的原则进行设置。垃圾收集房(垃圾池)原则上要封闭,4.加快村庄垃圾房(池)建设。村庄的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房(垃圾池)要依照村庄规划。现有的露天垃圾池要进行封闭改造。鼓励有条件的镇村按照10户一个垃圾桶的规范设置垃圾桶,实现垃圾桶装化。

三)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

负责镇域的垃圾收集运输管理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成立市级环卫公司,1.加快建立镇级专业环卫管理队伍。要以镇为单位组织专业环卫队伍。实现市域范围的垃圾统一收集清运。

要优先选用压缩车,2.加快垃圾运输车辆的配置。各镇要依照行政村基本覆盖的要求配置垃圾运输车辆。方便桶车对接,压缩式运输车原则上按10-15个村一台配置。同时各镇要充分挖掘已有摆臂式垃圾运输车辆的潜力,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减少运输本钱。

四)建立健全村级保洁机制

配备保洁人员和必要的工具。要建立农村保洁经费来源的渠道,建立村级保洁队伍和运行管理机制。村庄原则上按照每100户1人的规范。确保村庄保洁人员工资的落实。要进一步加快村庄保洁制度建设,要把专业保洁和“户前三包”包清扫、包分类、包送到垃圾收集点)相结合,把突出整治和日常保洁相结合,通过宣传引导、村规民约、检查督导,建立农村地区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五)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

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各县(市、区)要依照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研究探索垃圾分类处置的有效途径。从垃圾产生的源头抓起,以农户为责任主体,依照垃圾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对易降解的有机垃圾,村庄可建沤肥池或进沼气池处置后返田;有价值的回收物由保洁员进行统一回收;建筑垃圾铺路填坑;其它垃圾进入垃圾处置系统。今年各市要选择1-2个镇开展垃圾进行分类试点工作,幼稚后全面推广。

三、保证措施

联席会议由市分管领导任召集人,

一)加强领导。建立市农村垃圾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城乡建设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市政公用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规划局为成员单位,定期研究相关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设委,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作为农村垃圾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确保全市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县(市、区)要在年月底前,制定农村垃圾处置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报市城乡建设委。

多渠道筹集资金,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要按照“各级财政补一点、镇办村居筹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方法。不时完善投入保证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资金对农村垃圾处置工作的投入力度,市财政从年起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垃圾处置进行补助(补助方法由市财政局、市城乡建设委另行制定)同时,各县(市、区)也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垃圾处置基础设施建设、镇级垃圾运输车的运营和村庄保洁人员的工资补助。要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依照“谁投入、谁经营、谁收益”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农村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在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参与村庄环卫设施建设,提高美化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

农村垃圾范文篇6

一、总体情况

三季度,市城管局首先于8月份对各地村庄与集镇卫生保洁情况、垃圾箱房管护与清运情况和垃圾转运站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暗访检查。9月份又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随机抽查了7个辖市区各2个镇、村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以及辖市(区)、镇、镇村三级管理运行情况。

从明查和暗访情况看,各地对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长效管理监督检查机制和永久保洁机制运行基本正常,经费保障等各项措施基本落实到位,规范化制度建设等基础管理逐步完善,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改观。主要体现在:

一是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各地均建立了辖市(区)、镇、村三级督查联动机制,大部分地区三级管理运行正常,做到有检查,有考核,有评比,有奖惩。句容市委、市政府把市、镇、村三级农村垃圾处置管理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一把手亲自过问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对考核排名连续两次倒数后两位的乡镇领导实行问责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丹徒区大部分乡镇均由一把手镇长担任垃圾处置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总揽全镇垃圾处置长效管理工作,使各项工作措施能层层落实到位。

二是自治管理,措施有力。各辖市区从推行农村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入手,创新举措,积极推行农村环境卫生保洁自治管理,并通过不同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垃圾处置工作的要求,使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有了大幅提高,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明显减少。扬中市大部分乡镇(园区)在行政村通过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形式,引导农村广大群众开展村民自治管理。油坊镇长旺村等村实行了每户每月交纳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置费制度,新坝、八桥等镇村实行了村庄周边河塘、沟渠卫生保洁轮值清理制度等,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卫生意识渗透到农村居民的行动中。

三是加强管理,强化保洁。各地在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不断强化农村垃圾处置工作队伍建设,保证了保洁员队伍的相对稳定,促进了永久保洁质量的提高。京口区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城市三位一体保洁工作相结合,不断强化日常保洁与定期检查监督。扬中市举办了强化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业务技能培训班,不断提高保洁质量;丹阳市为所有农村保洁员办理了报酬发放卡,*新区等地均实行保洁经费专项管理和镇财政统一支付保洁报酬管理制度,确保了保洁报酬的按时发放。

四是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丹阳市围绕创建康居镇、卫生镇和城管创优的工作目标,按照"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新老集镇的综合整治。云阳镇将三个老集镇由原所在村管理的体制转变为统一由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扎口管理,并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进行了集中整顿,统一制作不锈钢摊位,定点摆设。投入220万元,对集镇村庄墙体进行了粉刷出新;种植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小龙柏球等树种,对集镇进行了绿化、美化改造;对集镇主干道铺设了水泥和沥青路面,新架设街道路灯35盏,实现了街道亮化和硬化等,为全市推动集镇综合整治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季度,通过各地的共同努力和有力推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检查中也发现了全市各辖市、区、管委会之间长效管理的效果还不平衡,有的辖市区存在问题较多,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回潮现象和保洁不到位的突出,需要切实加以整改。

一是村组保洁质量问题。少数地方出现了回潮,不如暗访情况好,尤其是个别镇对农村环境卫生日常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日常保洁不到位,道路、河道两侧漂浮垃圾较多,居民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突出,产生了新的积存暴露垃圾。如:丹阳市界牌镇。

二是垃圾收集清运问题。部分村庄垃圾箱房管护不到位,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外溢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润州区和平街道一泉村、金山村垃圾箱房外溢较为严重。

三是垃圾转运站管护问题。少数镇(街道)的转运站长效管理措施落实不够理想,站内垃圾清运不及时、没有消毒杀菌措施或消杀不彻底现象仍较突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如:*新区大路镇垃圾中转站。

四是责任区制度落实问题。部分地区的主要道路和村庄卫生保洁责任区制度落实不到位,保洁不及时,清扫不到边,积存漂浮垃圾较多。

三、具体要求和建议

农村垃圾长效处置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四季度,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拓展创新措施,积极推广和应用各地在长效管理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为明年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要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努力使开展农村垃圾长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人心,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管理,提高农村保洁水平。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强化

农村垃圾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强力整治垃圾污染,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努力优化农民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展示农村崭新面貌。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通过集中整治,确保国省道沿线视野开阔,无生活垃圾,集镇街道、集贸市场卫生整洁,自然村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到年,力争全县农村垃圾收集率达到92%,垃圾处理率达到85%。

三、时间安排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按照省市要求,分三个步骤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年3月15日—3月30日)

县、乡、村、组四级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层级召开动员大会,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农村垃圾处理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年4月1日—年11月30日)

各乡镇、村委会、自然村组建队伍,落实人员,建设基础设施,制定各项长效管理制度,实施农村垃圾处理各项工作。

3、总结验收阶段(年12月1日—年12月31日)

对各乡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推进我县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完善提高。

四、运作机制

1、创新有效的垃圾处理机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1)对离县城较近且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乡(镇)、村按照省市的要求,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送、县处理”的模式。

(2)对交通不便、经济薄弱的边远自然村,采取“统一分类、就地收集、综合无害化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

(3)在李渡镇、文港镇、长山晏乡、下埠集乡、前坊镇、梅庄镇、三里乡、二塘乡等乡镇因地制宜建立大中型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镇处理”的模式试点。条件成熟后,在全县乡镇全面推开。

2、推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机制。科学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对有机垃圾采取就地堆肥或沼气厌氧化处理,对建筑垃圾采取就地利用作为平地或修路的原材料,对可回收垃圾(金属、橡胶、塑料类等)由农户或保洁员收集,送送供销社(回收公司)定点回收,对其他垃圾集中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3、实行垃圾处理有偿服务机制。按照省、市文件精神,村内垃圾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用工,由本村村民投工投劳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材料所需费用,由县乡财政予以适当补助。保洁员的工资报酬及村内垃圾清扫清运等工具的购置费用,通过县乡财政专项列支补助、村集体经济筹措、名人能人捐赠、村民“一事一议”等四种筹资等办法妥善解决。

4、建立督查考评长效管理机制。县清洁办将采取定期、定量的方式对各地垃圾处理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到“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评”实行奖惩相结合,对每季度检查全县排位前三位的,分别按照1万元、8000元、60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对全县排位后三位的,第一次通报批评,连续二次诫勉谈话,连续三次进行组织处理,以此激励先进,纠正偏差,勉励后进。县清洁办将于4月中旬开展一次检查,重点检查各乡镇、村委会、自然村队伍组建情况、保洁人员落实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

五、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农村垃圾处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任务重、影响大的重要工程,县、乡(镇)、村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宣传栏、公开信、刷写标语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要求,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掀起全民讲卫生、保健康、美环境的高潮。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从4月份开始至11月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清洁卫生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抓好乡镇集镇所在地、国省道沿线及自然村的垃圾处理工作,确保集镇街道市容整洁、市场有序、无占道经营现象;对国省道沿线路旁垃圾窖要在半个月之内全部予以铲除,确保国省道沿线视野开阔、道路畅通、无垃圾污染和乱堆乱放现象,对国省道沿线343个自然村要按照每50户农户配备1名环境保洁员,沿线路段每公里配备一名保洁员,使其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时期内有一个明显的改观;确保自然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无粪坑外露和杂草丛生现象,做到屋前屋后一个样,村内村外一个样。

3、落实主体,长效管理。各乡镇要切实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所,配备垃圾清运车,建立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站,落实管理人员和环卫人员,做到“有机构、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资金”;各行政村要落实管理人员、制定长效管理制度,对部分行政村要配备一辆小型垃圾运输车;各自然村要成立理事会,设立宣传栏,配备保洁员,添置保洁设施,每个保洁员配备一辆手推垃圾清运车、一套清扫工具和两套工作服。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洁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确保农村垃圾处理日常运行落实到位。

4、分级负责,确保资金。县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一是安排资金60万元用于乡镇大中型焚烧站或标准垃圾填埋场建设;二是安排资金80万元,对全县国省道路沿线343个自然村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三是安排奖补资金60万元,部分用于县清洁办工作经费,其余部分全部用于对垃圾处理成效显著乡镇的奖补。各乡镇也要将农村清洁工程办公室工作经费、国省道沿线路段及沿线村庄保洁员工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5、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县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落实工作职责,建立议事制度、工作协调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等工作机制,实行每周五下午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活动期间县级领导要下到挂点乡镇和居委会(社区)指导环卫大清扫活动开展,县直各部门要到包干路段进行垃圾大清扫;各乡镇要实行科级领导包路段,乡(镇)、村干部包干到自然村的办法,形成领导有力、部门合力、责权分明、高效运转的工作局面。

农村垃圾范文篇8

一、明确责任分工

把农村垃圾规范管理作为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镇农村垃圾治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村作为推进各类垃圾治理工作责任主体,要切实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城建办负责建筑垃圾、秸秆垃圾暂存点的指定、监管、清运,并负责做好村级垃圾管理年终考核;生态办负责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堆放点排查整治,并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违法违规转移监管和打击力度;农业办负责加强排查离田农业生产废弃物堆放点,同时引导农户将农作物秸秆清运到规定垃圾暂存点,统筹解决乱堆乱放问题。(责任单位:城建办,生态办,农业办,各社区、村)

二、建立工作机制

镇城建办牵头,每半月至少组织一次对城乡结合部、环境敏感区、镇域交界处、主次干道路域、各村种植区等区域垃圾暂存点集中排查,并建立规模较大的堆放点问题台账,针对排查新增的垃圾暂存点,确保随查随清。各社区、村加强工作联动,对各自辖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不定期巡查,一经发现新增垃圾暂存点,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协调处理,严禁知情不报、延报、漏报。(责任单位:城建办,生态办,农业办,各社区、村)

三、落实工作措施

(一)生活垃圾管控:依托环卫一体化企业,对各村周边、路边、沟边积存垃圾进行及时清运。(责任单位:城建办,各社区、村,环卫一体化企业)

(二)农业生产废弃物管控:除经过处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如畜禽粪污、秸秆)外,其他垃圾不得进入农田。

1.废弃农药包装物、农膜:按照“谁产生谁负责”原则,实施废弃农药包装物管理制度,探索基于市场机制的回收处理机制,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农业办,各社区、村)

2.农作物秸秆: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秸秆粉碎还田、深松机等设备,促进秸秆就地还田;无条件购置秸秆处置设备的种植户,自行将秸秆垃圾运送至农作物秸秆垃圾暂存点(见附件2)。(责任单位:农业办,各社区、村,环卫一体化企业)

(三)建筑垃圾管控:镇域内严格落实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闭环式管理。

1.村级建筑垃圾管理:实行属地管理模式,村民外运建筑垃圾需提前3天向村委报备,由村委上报镇城建办,经城建办备案后,通知村民运送至指定消纳场。(责任单位:城建办,各社区、村)

2.镇级建筑垃圾管理:由城建办负责,对镇域内所有建筑施工工程进行监管,要求施工方明确建筑垃圾处理责任人、处理方式、外运队伍,同时确保镇域内所有渣土运输车统一备案管理。(责任单位:城建办,各社区、村)

农村垃圾范文篇9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深入贯彻落实“两加快一维护”战略。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的意见》豫政〔〕43号)和我区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全区农村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加强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组清扫保洁、村收集、镇(办)转运、区处理”收集处置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增强村民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思路

深入宣传动员,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开展“清洁家园”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等载体和手段。培养村民良好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通过设置合理方便的垃圾站点、组建专业清扫清运队伍,引导规范村民的垃圾投放行为;通过分类投放、分别收集,实现宏观意义上的垃圾类别源头分离,降低处置本钱;通过区、镇(办)村、组四级管理,达到多层参与、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效果;要通过体制的顺畅、机制的健全、目标的明确、制度的完善,实现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长效化、效果乡村化,达到全区农村垃圾管理全覆盖、无盲区,体现垃圾管理这一公益事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运行模式

全区农村建立“组专人清扫保洁、村定时分类收集、镇(办)集中分类转运、区统一定点处置”运行模式,以镇(办)为单位。基本实现全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建筑垃圾无害化填埋的目标,打造农村环境新面貌。

四、工作流程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流程

建筑垃圾收集处置流程

五、时间布置

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分五个阶段进行:

深入调查,宣传动员、制定方案阶段(8-9月)各镇(办)召开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动员大会。摸清底数,制定方案,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新建农村垃圾池(房)为农户配置分类垃圾桶。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阶段(9-10月)此阶段。

对农村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同时,集中整治阶段(11月)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有效控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全面实施阶段(12月)通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和卫生保洁制度。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六、职责划分

区爱卫办、乡村管理执法局负责建成区内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工作指导;区爱卫办、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负责建成区外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工作指导。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村庄卫生保洁规范,各镇(办)根据本辖区农村的定位与现状。完善卫生保洁责任制和检查监督机制,并对农村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议。

教育村民对垃圾进行适当分类投放;每个村、组应按比例配备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各村、组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处置的意义。做到日清扫、日运输,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收集池(房)负责村道、沟渠及其它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定点倾倒,定期清圈除粪,喷药灭蝇,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农村垃圾范文篇10

一、服务农户有新招

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中最为面广量大的对象是普通农户,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普通农户。普通农户有偿服务开展得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垃圾集中收集有偿服务能否全面顺利推进。因此,为普通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的首要任务。__街道新塘村、周王庙镇长春村的做法在全市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的做法是:

__街道新塘村在20*年全市开始推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时,对农户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分析,决定采用为农户发放垃圾桶的收集方式,实行上门收集。依靠近两年时间里的扎实工作,在广大农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从而在20*年10月起成为__市首个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有偿服务的村。全村共发放垃圾桶800余只,招聘保洁员5名,购置保洁车5辆。有偿服务收费标准按常住人口与租住人员区分,常住人口每户每年30元;租住人员则按其家庭构成收取费用,如单身租户每人每年7.5元,与房东共用一个垃圾桶;如全家租住,则视同常住人口,每户每年30元,并为其配备垃圾桶。保洁服务费用由保洁员自行向农户收取,目前共收取20*年全年的保洁费22000多元,收缴率达95%以上。

周王庙镇长春村于今年7月份成立村环境卫生管理站,招聘保洁员5名,同时为每户农户配备垃圾收集桶,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环境卫生管理有偿服务事宜。收费标准为每人(含暂住人口)每月1元,正式收费前,村里试行上门收集服务三个月,让农户先对保洁效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其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目前,这项工作在群众中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为下一步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服务镇(街道)、村(社区)中零散企业有新法

__市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各村基本都有一些小规模企业或家庭作坊,这些企业产生的生产废料如不及时清理,将直接影响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卫生的保持。袁花镇和__街道新塘村在服务镇(街道)、村(社区)内小企业方面的做法是:

袁花镇针对辖区内太阳能产业、电子制造业等小规模企业众多,生产废料产生量大的现状,于20*年10月成立了新农村保洁服务站,专职负责农村垃圾清运。并在今年上半年逐步开始对零散企业实行有偿服务,目前已在新袁、双丰、龙联、镇西、红新、红晓等部分村开始实行此项服务(其中双丰村自行组织实施),由镇新农村保洁服务站聘请专职保洁员,负责企业内部的垃圾收集清理,并运送到垃圾中转站,再由保洁服务站统一清运。保洁服务站按企业规模大小收取每家每天1~3元不等的服务费用,现已收取上述6村143家企业的保洁服务费89080元。

__街道新塘村根据村内企业的特点将其分为两类,即无雇工的家庭作坊和有雇工的家庭作坊及企业。对于无雇工的家庭作坊,保洁服务费按普通农户收取,但垃圾桶容量适当增大;对有雇工的家庭作坊及企业,按其规模大小收取每年200~2000元不等的保洁服务费。企业保洁服务费由村委会负责收取,自20*年1月至今,该村收取企业保洁服务费近8000元。

三、服务小集镇个体工商户有新意

随着乡镇撤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小集镇,这类集镇人气较高,店多拢市,但由于大多地处镇、村的边缘地带或非政府所在地,成为环境卫生“三不管”地带,也是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针对这类集镇,__街道的做法是:对辖区内的湖塘、柏士两个小集镇实行属地管理,由小集镇所在的利众、柏士两个村负责日常管理。利众村安排两名专职保洁员负责集镇管理,上、下午各清扫一次,垃圾桶定时清倒。村里与商户签订保洁收费协议书,根据街道出台的文件标准(每间门面每月6~10元)进行收费,其中一般商户收6元,饮食店收10元。保洁服务费由村委会按年收取,一年一次,现已收取今年8月至明年7月的保洁服务费8000余元。

四、服务镇(街道)、村(社区)级工业功能区有新路

工业功能区作为镇、村两级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而其环境整洁状况直接关系到镇(街道)、村(社区)的整体形象,企业生产废料的处理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__街道和袁花镇双丰村根据自身实际,走出了服务的新路子:

__街道由__经编园区于20*年单独组建了万众选一物业公司,负责整个经编园区物业管理,其中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工作人员30余名。整个园区设垃圾中转站4只,每天12点前保洁员负责收集各企业的生产生活垃圾,同时对垃圾桶及中转站进行消毒处理,收集时,玻璃分拣,化学原料单独处理。物业公司采取听证会的方式通过了垃圾收集处理有偿服务方案,并与企业签订服务协议,自20*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有偿服务,具体的收费标准根据街道出台的文件规定收费标准(每家企业每月300~3000元),结合企业类型及实际生产生活废料产生量综合核定,收费周期按规模大小区分,规模较大的一季度一次,规模较小的一年一次。现已收取本年度至12月底的保洁服务费50余万元。缴费企业占总数的97%以上,预计到年底前将全部收齐。

袁花镇双丰村对村内的保洁工作实行区域包干制,每180~20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而村工业园区的保洁工作也与普通农户的日常保洁相结合,处于不同包干区域内的村级工业功能区--民丰工业园一期、二期两个区块的保洁工作分别由各自的区域保洁员负责。经与园区企业协商,企业按规模大小支付每年500~1500元不等的保洁服务费,两个区块共涉及企业80余家,村里为企业发放垃圾桶,保洁员每天定时清运,保证了园内企业无生产生活垃圾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