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十篇

时间:2023-12-01 17:30:52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篇1

关键词:新生儿 皮肤损伤 干预措施 预见性护理 护理质量 护患纠纷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17-02

新生儿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3部分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表皮的角质层很薄,只由2-3列角化细胞组成,细胞间连结松弛,容易脱落,形成生理性脱屑[1]。表皮和真皮间靠近弹力纤维连接,新生儿皮肤纤维形成少,表皮、真皮间连接欠紧密,皮肤游动大,在摩擦和牵拉作用下发生部分或全部剥脱[2],由于这些组织结构特点,使新生儿皮肤防护功能比成人差,容易损伤,微生物很容易侵入,成为全身感染的门户[1]。临床工作中,新生儿皮肤受损也是引起护理投诉,导致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主要环节进行统计与分析,进而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减少皮肤损伤发生率,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入选者住院时间大于72小时,入院时体表皮肤完整。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658例住院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41例,女817例;入院时日龄1-25天,平均(3.5±1.76)天;体质量1830-4120g,平均(2730±240)g;住院天数3-67天,平均住院天数(7.2±1.46)天。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864例住院新生儿作观察组,其中男958名,女906名;入院时日龄1-28天,平均(3.2±1.80)天;体质量1910-4060g,平均(2660±255)g;住院天数3-48天,平均住院天数(6.9±1.73)天;疾病种类包括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新颅内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咽下综合征等,新生儿皮肤感染的患儿不做为研究对象。二组新生儿的性别、日龄、体质量、住院时间及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皮肤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有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的原因与环节进行有效的干预。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①召集所有参与护理的人员,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及护理环节进行讨论与分析。②针对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将各环节的干预措施串连,制定流程。③干预流程切实可行,并征得护理人员的认可。④流程制定后,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⑤护士长合理排班,保证人力、物力,以利干预措施有效落实。如我科制定的“胶布粘贴所致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流程”如下:选择3M透气敷贴或胶布贴胶布前对粘贴部位进行仔细评估,确认无皮肤炎症或损伤去除胶布前先湿润胶布,揭胶布时动作轻柔每天更换眼罩与心电极片,毎班更换血氧探头部位,留置胃管与普通留置针使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严格交接班,落实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定期对干预措施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整改措施,调整护理干预流程”。

1.2.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胶布粘贴伤、尿布皮炎、穿刺部位瘀血、医疗物品接触部位压伤、面部指甲划伤、高危药物外渗伤、烫伤等七项指标。将两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构成比,以及因皮肤损伤所致的护理投诉例数进行比较与分析。

1.2.3 数据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新生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与构成比比较[n(%)]

2.2 对照组因新生儿皮肤受损而受到的家属投诉1次。观察组因新生儿皮肤受损而受到的家属投诉1次,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因皮肤损伤所致护理投诉比较

3 讨论

3.1 新生儿皮肤是机体重要保护器官的屏障。它比较脆弱,并且经历了从母体子宫内羊水到出生后暴露于外界空气的剧烈环境变化,所以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发其他系统疾病[3]。

3.2 预见性护理程序是护士有目标的、有预见性的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科学工作方法,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尽可能消除发生皮肤损伤的隐患或一旦发生及时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治疗。我科在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时,以上述观点为指导,结合我科实际情况,使得流程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从而使本研究得以顺利实施。

3.3 表1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各类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4 本科制定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流程共7个,根据不同的原因,从各个环节进行指导与管理。从表1可以看出,杜绝了面部指甲划伤,是因该流程中有“入院时仔细检查患儿指甲,根据需要进行修剪”的环节;胶布粘贴伤与穿刺部位皮肤瘀血发生率下降幅度较显著,提示该两类损伤与护理人员的操作关系较明显,可控制性较强;对照组胶布粘贴伤发生率排第一位,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以尿布皮炎发生率排第一位,说明尿布皮炎的发生与患儿个体体质有关,可控制性相对较弱;两组均未出现烫伤,说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烫伤的防范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但护理管理者不应掉以轻心,仍需加强防范新生儿烫伤的培训与管理。

3.5 表2可以看出,两组因皮肤损伤所致的护理投诉有所下降,说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0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篇2

【关键词】 3M无痛保护膜;预防;新生儿;红臀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住院时期常见多发的皮肤病, 也是新生儿病房护理方面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虽然治疗的方法很多, 但是却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 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 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患儿大小便后如不及时更换尿布、尿液不易蒸发, 尿液及粪便对接触部位的皮肤的浸渍以及尿粪便中尿素在产氨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对皮肤刺激, 使皮肤发红, 表皮脱落或糜烂从而发生尿布炎[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本院新生儿科腹泻患儿共4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3例, 其中男30例, 女16例, 年龄7~28 d。体重3000~3900 g。入院时肛周皮肤己有潮红、糜烂、溃疡者不在观察范围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预防方法 对照组每次大便后用温湿巾擦洗干净, 待干后常规涂抹紫草油, 再用一次性纸尿裤包裹好臀部。观察组在每次大便后用温湿巾擦洗干净。待干后用3M无痛保护膜距患儿臀部5 cm左右均匀喷涂等待30 s后保护膜完全干燥。如使用部位有皮肤皱褶, 应分开皮肤接触面清洗干净后均匀喷涂, 等保护膜完全干燥后, 再恢复皮肤自然位置。在喷保护膜之后如果患儿再次排便, 应使用湿纸巾轻轻擦拭避免用力后破坏保护膜。每喷1次保护膜在擦拭3~4次后才会完全失效, 故可以在清洁3~4次后按需要再次喷涂保护膜。

1. 2. 2 评估方法 红臀分度及疗效评价:仅局限于部分皮肤潮红为Ⅰ度;出现局部皮肤潮红, 有皮疹并向周围蔓延为Ⅱ度;局部皮肤破损溃疡为Ⅲ度。两组5 d后观察有无红臀的发生并做好记录。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46例患儿中, 对照组有9例发生了红臀和臀部红疹, 而观察组只有3例发生了红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娇嫩, 角质层很薄, 加上抵抗力差, 大小便没有规律, 尤其是腹泻时病毒细菌的感染, 使大便性质和性状发生改变, 长期刺激下容易导致臀部皮肤出现潮红、湿疹、破损、出血甚至糜烂等现象[2]。而一次性纸尿裤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市场上的尿不湿质量参差不起, 从而使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增高。3M无痛保护膜在皮肤表面喷涂后形成无色透明膜, 如同第二层皮肤, 该膜防水, 防摩擦, 氧气能渗透至膜下, 膜下的水汽和CO2能通过该膜挥发。保护膜的成分中不含酒精, 因此使用时即使接触破损皮肤也不会有疼痛感, 能保护皮肤免遭大小便及尿布摩擦等因素的刺激, 有效预防红臀的发生。在此次试验中也充分证实, 使用紫草油组的红臀发生率是39.13%, 而3M无痛保护膜组的红臀发生率是13.04%。由此临床上对于腹泻的患儿在大便后应常规喷洒3M无痛保护膜, 预防红臀比治疗红臀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50-955.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篇3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母婴皮肤接触;早期

新生儿在分娩后会有体温降低的现象出现,并且对于母乳的喂养也会有不成功现象的出现,因此这个时候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曾有调查研究发现,对于新生儿进行早期母婴皮肤的接触能够有效防止新生儿出现低体温的现象,同时可以提高首次进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然而对于母婴皮肤的接触应控制在较为合理的时间内[1]。本文通过对母婴进行早期皮肤接触对于新生儿的体温以及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以促进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可以科学合理的在临床得以推广和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孕妇中随机抽取92例,孕妇均产下单胎儿。将产妇以及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类。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9.6岁,其中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产妇有61例。约有82%的产妇曾经参加过过于母乳喂养活动的训练,并且是非常支持用母乳进行喂养的。产妇的平均产次为1.4次,平均孕次为1.9次。将两组中产妇一般资料里所有的指标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中,85%的新生儿没有出现宫内窘迫的现象,73%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前没有出现胎膜早破的现象。新生儿的平均胎龄是278.6天,平均体重是3371.6克,平均体温为35.4℃。将所有新生儿的体征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于对照组中新生儿的护理 对新生儿实行常规性的护理。在其出生之后对呼吸道进行清理工作,断脐带并进行消毒和包扎。把新生儿放于辐射台,温度为28℃—30℃,使用温水轻轻洗掉新生儿身上的血迹,并且用婴儿的润肤油擦掉胎脂,为新生儿注入维生素k1[2],并且按脚印,测量体重与身高,最后用婴儿的毯子将婴儿包裹好,将其放于婴儿车里。

1.2.2 对观察组中的新生儿进行护理 对于观察组的新生儿,则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还要增加一些干预性的措施,这些措施要在产妇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产妇分娩之前要帮助产妇将内衣脱掉,在分娩之后产妇要以较为舒适轻松的仰卧姿势将上衣解开。而新生儿经常规护理之后要,以俯卧的姿势放于产妇敞开的胸前,将室内的温度调成28℃左右。将新生儿的头放于产妇的中间,脸则偏向于一侧。新生儿的后背要覆盖着婴儿的毯子,与此同时,引导着产妇使用一只手将婴儿的臀部托住,另一只手则要放在婴儿的后背上以保护其安全。产妇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的时间大约要持续一小时。在进行接触的过程中,要多鼓励产妇同新生儿进行一定的交流,包括对婴儿轻声的说话,呼唤新生儿的名字,抚摸以及亲吻新生儿的头部。后背等等。

1.3 疗效标准

1.3.1 对新生儿的体温进行观察 对两组新生儿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的腋窝体温进行测量和记录。

1.3.2 对新生儿进行喂养的情况进行观察 对新生儿首次进行母乳喂养的具体状况进行评估,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为护士或者产妇将新生儿包起来进行喂奶的时候新生儿的状态怎么样;第二个为新生儿接触到产房的时候具体表现怎么样;第三个是新生儿对于母乳进行吮吸的情况;第四个为新生儿对进行含接的具体姿势与方法如何。进行评估时,每一项的最高分数为三分,最低分数为零分,总分若是大于八分则表示母乳进行喂养的情况为成功。

1.3.3 对婴儿开始进行母乳喂养的时间以及整个吮吸持续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所得的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结果

由表3得知,观察组中首次进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是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55.00%,两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由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对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增加母婴早期皮肤接触的环节可以有效的提升新生儿的体温,优化母乳喂养的情况,提升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

参考文献: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多元化;新生儿红臀;糜烂;影响

Diversify the valuation synthesizing a nursing to interfere with effect and effect making buttocks red to serious newborn baby

WANG Chang qin,SUN Yu xin,LI Song.Secondpeople of Shandong Province Liao Cheng City hospitals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zip code 2526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 and discuss effect diversifying the valuation synthesizing a nursing to interfere with effect and effect making buttocks red to serious newborn baby.Methods The red method choice 50 regular serious newborn babies buttocks trouble son is allotted in order interfering with a group and contrasts a group randomly,the entering antibiotic handling the original morbidity,vein without exception actively resists infection,good for the disease and holds out after two set of trouble sons are hospitalized treat,frequent paper change urine trousers.The method educating,changing diaper sigmatism,adds the health interfering with a group passing couple of trouble son parents use microwave to treat,radiation keeps warm after the platform application,part oxygen cure,iodine vanquishes degassing scribbling to protect the nature ointment until recovery leaves hospital.Everyday the degree observing crying and screaming of trouble son,the change making buttocks’s range,temperature red.Results Finally interfere with cry and scream easing off obviously,red trouble son buttocks of group range contraction festering degree quick more recovery than collation groupP

【Key words】The nursing interferes with;The diversification; The newborn baby make buttocks red;Rotten;Affect

染可产生脓疱,损害往往与覆盖部位一致。据有关文献报道,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为14.1%。新生儿红臀是妇产科及新生儿病房护理的棘手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新生儿红臀的主要原因系湿尿布和粪便的刺激,或与更换尿布不及时等有关。但根据临床观察,红臀的发生还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如护理不当,将造成延迟愈合,继发局部和全身感染。新生儿臀红症发病程度判断标准。①轻度:尿布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红斑;②中度:红斑上可发生丘疹、水疱,表面有少许渗液;③重度:可发生糜烂,如有细菌感染可产生脓疱或磨破出血。为了能够使重度新生儿红臀的早日痊愈进行了多元化综合护理干预,以观察对新生重度新生儿红臀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臀红患儿,均合并其他疾病。共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39例;平均日龄(17.45±7.24)d。入院时均有重度臀红; 随机将患儿分成干预组28例,对照组2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用药、红臀分度等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勤换尿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有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大小便后清洗涂药。对照组:创面处用温水清洗擦干后均匀涂上约1 cm厚的美宝湿润烫伤膏。

干预组:①指导患儿家长皮肤护理方法;②将患儿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并暴露患处;③用生理盐水擦拭患处;④在创面涂0.5%碘伏;⑤采用局部用干燥氧(湿化瓶内不加蒸馏水)吹臀部;⑥均匀涂上美宝湿润烫伤膏约1 cm厚,使用经高压消毒纯棉尿布包好。治疗期间禁止使用一次性尿布,保持臀部透气。

1.2.1 指导患儿家长皮肤护理方法 ①保持新生儿皮肤清爽,每天洗澡1次,水温38℃~42℃为宜,洗澡时注意清洁耳后、颈部,腋下、肘窝、腹股沟、臀部、窝等皮肤皱褶处;②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清洁棉质毛巾或柔软纸巾吸干水分,局部外涂婴儿凡士林油,其油脂可隔绝空气使皮肤黏膜不被氧化而起到保护作用。更换尿布时动作轻柔,勿擦伤皮肤,不要给新生儿臀部扑粉,如痱子粉、爽身粉等;③不让组织受压过久,必要时更换卧位,尿布松紧适宜,以免阻碍局部血液循环;④妥善处理尿布,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做尿布,用前必须经日光暴晒消毒,并保持其平整、干燥、无皱褶;棉质尿布洗涤后冲净洗涤剂。使用一次性尿布要选择质地柔软、透气良好的合格产品。

1.2.2 新生儿房间以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5%为宜。紫外线空气消毒。定时通风,保持新生儿室内空气新鲜,婴儿辐射保暖台设置温度36℃~36.5℃(依患儿体温变化调节),患儿可,可采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照射时家长陪护在患儿身边,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臀部出现小泡或糜烂,需静脉输液的患儿,可与辐射台照射同时进行。

1.2.3 大小便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臀部,用无菌纱布拭干,此法可以及时清除尿液及大便残留,使臀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卫生,减少机械性皮肤刺激源,有效保护新生儿皮肤。

1.2.4 在创面涂0.5%碘伏。

1.2.5 用未经湿化的氧接导管吹患处,距离臀红处5~10 cm,时间15 min,氧流量5~8 L/min,3~5次/d。

1.2.6 均匀涂上美宝湿润烫伤膏约1 cm厚,使用经高压消毒纯棉柔软尿布包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不同时间治愈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

2 疗效评定及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症状明显改善;进步:皮损消退20%,症状减轻。无效:皮损消退小于20%,症状无改善。比较两组治愈率及痊愈的时间。

表1

两组50例臀红患儿不同时间治愈率比较(例,%)

疗效指标无效进步显效痊愈治愈率(%)χ2值P值

处理后第2天常规组5131313.638.52

干预组11231253.57

处理后第4天常规组168731.828.21

干预组0631967.86

处理后第6天常规组0261463.648.26

干预组0112692.86

从表1显示常规处理组及干预组处理方法均有效,处理后第6天常规组有效率为99%,干预组为100%。常规组第6天的治愈率为63.64%,而干预组为92.86%,明显高于常规组。处理后第2天、第4天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发生新生儿臀红原因分析:

3.1 新生儿皮肤屏障作用差,皮肤角化层及真皮层薄弱易受机械性及物理性刺激损伤。本研究中的患儿有一部分是由于纸尿裤比较硬而且通透性差造成臀红的。

3.2 由于被大小便浸湿的尿裤未及时更换,尿液中的尿素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而产生氨,对臀部皮肤刺激大,易出现皮损及炎症,大便污染皮肤易造成细菌感染。本研究中的大部分患儿是由于此原因造成。

3.3 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新生儿发生菌群失调和免疫力降低,而使皮肤黏膜被真菌感染。

3.4 某些疾病的体内转移,如鹅口疮患儿的白色念珠菌经肠道排泄,污染皮肤造成霉菌感染。

3.5 某些新生儿有过敏体质。

3.6 腹泻患儿大便长期刺激等。

4 重视对家长的健康教育

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新生儿红臀的发生率与产妇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产妇的文化素质愈高,对婴幼儿的清洁卫生愈重视,护理措施细致全面,红臀的发生率愈低。反之,婴幼儿红臀的发生率愈高。因此,还应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婴幼儿护理知识的宣教。

4.1 对患儿家长进行卫生宣教、指导新生儿正确的护理方法,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对外界的刺激较敏感。初为人母的女性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欠缺和祖辈陈旧的护理指导,造成不正确的护理方式,应给予正确的引导。每天都让小儿臀部透气,并在空气中多晾几个小时,避免皮肤与尿液接触,保持皮肤干燥。最好是尽量不要给小儿裹尿布,这是预防“尿布疹”的最佳方法。经常更换尿布。新生儿大约每15~20 min就会排一次尿,虽然他们的尿量只有一汤匙,但是还是建议每隔2~3 h就更换干净的尿布,尤其是在大便之后,更应立即更换尿布。洗尿布不要用肥皂、洗衣粉等强刺激性物品。有小便的尿布要用开水烫,清水洗;有大便的尿布,可以用碱性不强的物品洗,如香皂,然后放在太阳下久晒。

4.2 婴幼儿尿布皮炎重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家长认知程度、降低婴幼儿尿布皮炎发生率的有效途径,能使婴幼儿家长掌握基本的防治知识和方法,有助于降低尿布皮炎的发生率和减轻其发生后的严重性。护理人员充分利用当今便捷的通讯条件,将护理工作向社区延伸,以满足社区特定人群对保健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采用小讲课和电话随访两种方法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宣教,讲课时通过讲解和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展示,让家长留下最直观的印象;电话随访利于长期记忆、巩固知识,能与家长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监控,是适应新世纪健康保健教育新理念的新形式。

5 护理

5.1 生活护理 ①因为患儿生活不能自理,因此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室内整洁安静,床单干净舒适,空气清新;②保持患儿个人卫生整洁;③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4℃~27℃为宜;避免直接吹风,以免着凉;若出汗,及时擦干汗液。

5.2 臀部护理 由于小儿皮肤娇嫩,易受物理化学等因素影响,因此需加强皮肤护理,尤其是臀部,经常受大小便浸渍,更易受损,故臀部护理尤为重要。①选择尿布应柔软舒适,透气性布,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②每次便后做好清洁护理;③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用药后要充分暴露臀部,保持局部干燥,以减轻患儿的疼痛。

5.3 饮食调理 ①以母乳喂养为主,适当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烂面条等,尽量少食多餐;②指导母亲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辛燥厚腻之品;③对于腹泻脱水的患儿鼓励家长多喂口服补液盐,以减少静脉补液量,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

6 讨论

6.1 婴幼儿尿布皮炎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纸尿裤使用已比较普及,家长给小儿使用纸尿裤,由于许多家长缺乏正确选择和使用纸尿裤的知识,导致小儿局部皮肤潮湿、刺激物增多,增加了发生尿布皮炎的危险因素;很多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受传统错误观念影响,对婴幼儿护理方法存在很多误区。

6.2 婴幼儿家长对尿布皮炎的知晓率低,婴幼儿家长对尿布皮炎的防治知识欠缺,如对尿布皮炎的发生部位、发生原因、尿布皮炎加重因素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对于尿布皮炎的处理方法,所有家长均不能完全正确回答。

6.3 新生儿皮肤屏障作用弱,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后易引起皮肤损伤;新生儿的皮肤毛细血管丰富、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的新陈代谢产物多,护理不当极易引起糜烂、感染而导致皮肤损伤。婴儿辐射保暖台采用防爆型微晶石英远红外管作辐射热源,石英远红外管具有升温快、渗透力强等特点,炎症吸收快、效果好。采用其辅助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可,局部可保持干燥,受大小便影响小,局部用药保持时间长,且热力作用可促进药物及炎症吸收,治疗时间短,经济负担轻,患儿家长易接受。

6.4 碘伏是碘和聚乙烯吡咯酮(PVP I)的络合物,具有性质稳定、水溶性好、无刺激性和挥发性、作用缓和持久、使用安全、色泽容易洗脱等特点,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消毒杀菌剂。当碘接触皮肤、黏膜时即逐渐分解,缓慢释放出活性碘,氧化细菌原聚蛋白中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达到杀菌目的。对临床上常见的细菌几乎都能杀灭,对其敏感的微生物有: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真菌、病毒、淋病奈瑟均、结核杆菌、嗜酸性细菌、梅毒螺旋体等。因此碘伏治疗新生儿红臀能杀灭局部多种病原菌。

6.5 有研究表明 氧气具有收敛作用,能较长时间保持创面干燥,促进创面及其周围大面积的组织的血液循环及营养,有利于肉芽组织增生。臀红患儿一般有组织液渗出,为了更快达到创面干爽的效果,氧气不应湿化。应用吹氧疗法能改善损伤组织的微循环障碍,有加快炎症消退,组织修复的作用。创面组织常呈缺氧状态,氧疗中的氧经创面吸收,可改善组织中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创面愈合,局部氧疗还能使创面的分泌物减少,炎症减轻,抑制细菌生长;本院新生儿科内装有管道氧气,氧气来源容易,使用起来极为方便。重症患儿视其皮肤溃烂渗液程度而增减吹氧的次数及持续时间,氧气创面治疗能加速臀部康复。

6.6 美宝湿润烫伤膏的作用 美宝烫伤膏系中药制成,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连等,具有祛腐生肌、活血化瘀、解毒止痛、消炎收敛、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美宝烫伤膏还具有作用,能使创面形成软保护膜,减少局部摩擦,并且与空气隔离,防止感染。美宝湿润烫伤膏治疗新生儿红臀具有独特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冯丽琪,江瑜茵,李小微,等.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因素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3.

[2] 王魏,崔明玉,刘小辉,等.美宝烫伤膏治疗压疮临床疗效与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876.

[3] 谭巧红,卓培培,龚婷.美宝湿润烫伤膏治疗新生儿间擦疹及红臀的护理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121 122.

[4]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49 965.

[5] 孙永敏,路平华,江瑞夜,等.局部氧疗放射性湿性皮损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49.

[6]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4 168.

[7] 刘澄之,徐波.出院后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护理与康复,2007,6(6):369.

[8] 杨瑛英,张丽华.心血管病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健康教育探讨.护理与康复,2005,4(1):71,252.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篇5

关键词:康复新液;金葡菌烫伤样皮炎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是由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噬菌体组金葡菌感染引起。此菌可产生一组可溶性毒素,即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皮肤红肿剥脱,感染后的皮肤损伤如烫伤样,故有此称谓。患儿一般先有皮肤发红,多从口腔周围或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开始,继而出现 水疱,表皮剥脱,可累及黏膜。病情变化快,易并发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脑膜炎等症,死亡率高[1]。我科2012年来收治5例该病患儿。在过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应用康复新液涂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儿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个月1例,1岁7个月1例,1岁8个月2例,9岁1例。发病季节不固定,1月、5月、7月、8月、10月各1例。本组病例均符合SSSS的诊断标准[2]。

1.2 皮损情况

头、双眼睑、面部、鼻口周围及颈部出现红斑呈猩红热样的红皮,松弛性大疱皮损有明显的触痛,口唇肿胀、皲裂,口周皮肤有块状脱皮。红斑逐渐由颈部向下扩展到胸、肩、背及以上包括会,尼氏征阳性(即用手指压迫疱顶时,水疱内容物可扩大、移动)。皮肤表面如同大面积烫伤。

1.3 全身情况

起病急、发热、体温高达41℃,咳嗽、双眼分泌物增多,双眼睑浮肿,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表面可见脓点,烦躁不安,哭闹,进食少,入睡差。

1.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数除2例外均增高,中性均增高,其中1例查出中毒颗粒。

1.5 常规治疗

给予抗生素、能量合剂、血浆、白蛋白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SSSS综合征主要是皮肤表面的病理变化,所以防止皮肤的继发感染是对该疾病护理的关键所在。在护理时,首先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采取单间病房,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房2次,患儿衣物使用纯棉质地,保持清洁、柔软,皮损严重处给予暴露,并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探视。工作人员采取保护隔离,注意工作人员手消毒,防止发生院内感染。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必需的水分,尽量多进食,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2.2 基础护理

嘱患儿漱口,做口腔护理,防止口腔黏膜糜烂面继续扩大,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每天2次,然后用4%碳酸氢钠和0.1%洗必泰交替清洁口腔,防止霉菌感染,口唇干裂处涂红毒素软膏加以保护。双眼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擦红霉素眼膏2次/日。剪短患儿指甲,以免搔抓创面加重感染。

2.3 皮肤创面的护理

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皮损处,对头额部、躯干、四肢松弛性疱疹使用消毒纱布浸泡康复新液进行覆盖,每6小时更换一次;对于面、口周及肢端溃直接涂擦康复新液,每4小时一次;对已剥脱、卷曲的表皮应及时用无菌剪刀剪去,避免用手撕脱。面部、颈部表皮剥脱形成的痂皮,先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润痂皮,然后用无菌剪刀将痂皮去除,再直接涂康复新液于皮损处,擦药时注意动作要轻柔。

2.4 病情观察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出入量和皮损情况等,并做好记录。高热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禁用酒精擦浴及冰敷,可用0.5%高猛酸钾温水给温水泡浴,降温同时还可防止感染。遵医嘱药物降温。注意观察所有药物的疗效和用药后的反应。

2.5 心理疏导

指导家属给予患儿必要的协助及心理支持。由于病情重、病变范围大,造成家属焦虑不安,及时耐心地解释此病是可以治愈的,病情只是短暂的,讲解此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消除或减轻心理负担,使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

3 讨论

(1)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种较危重的皮肤病,如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并发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脑膜炎等症,甚至危及生命,轻症一般病程在14天左右。本组患儿应用康复新液后收到很好的效果,经每日涂擦4~6次康复新液,2天后局部疼痛减轻,涂擦3天后即可见皮损干燥结痂,肉芽组织生长,不再出现疱疹脱皮,皮肤糜烂面5天趋愈合。5例中1例住院7天痊愈,3例10天痊愈,1例皮损严重,全身症状明显21天痊愈出院。

(2)康复新液主要成分为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的药理作用,且价格适中,可作为该病的局部用药。

参考文献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篇6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48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黄疸尽早消退。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3月-2011年1月对收治2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黄疸250例,其中男137例,女113例;黄疸出现时间12 h~25 d,平均(8.51±3.21)d;体重2250~4850 g,平均(3650±550)g,均为足月新生儿,胎龄在37+1~41+6周,平均胎龄39+3周,血清胆红素水平211.1~312.21 μmol/L,平均(257.32±19.5) μmol/L;以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25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 日龄(d) 体重(g) 胎龄(周) 血清胆红素(μmol/L)

男(例) 女(例)

观察组(n=125) 68 57 8.47±3.32 3600±500 40+2 245.33±21.50

对照组(n=125) 69 56 8.59±3.15 3550±550 39+5 238.41±17.13

t或字2值 0.0161 0.2932 0.7521 0.0185 1.252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对症治疗、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

1.2.2护理干预措施(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黄疸色泽变化并采用经皮黄疸仪(宁波JH20-1H经皮黄疸仪)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2次/d;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抽血检测胆红素,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有否吮乳困难、精神差、嗜睡、烦躁、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能及早发现重症患儿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呼吸和肝脏大小变化;保持患儿皮肤、脐部及会阴和臀部清洁;(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抚触护理:室内温度控制在24 ℃~26 ℃,湿度在55%~65%间,于患儿进食后1 h左右进行,患儿抚触部位,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2次/d,每次抚触时间为15~20 min;②加强喂养护理和扩肛处理:密切观察患儿皮肤情况,是否有干燥脱水,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尽量喂母乳,实行按需喂养而不是定时喂养,争取每天喂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对于在出生后36 h内出现黄疸的患儿采用扩肛处理以促进胎粪尽快排泄干净,方法为将无菌橡胶尿管插入患儿2~3 cm,轻轻转动10 min;③加强光疗护理,保持体温稳定,光疗期间除抚触外其他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每2 h给患儿翻身1次;④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要及时更换尿布,如皮肤出汗多应及时给予擦拭,防止皮肤破损,光疗可以引起患儿稀便和排便次数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大,要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涂于或西瓜霜喷剂喷于臀部及会,使会阴和臀部能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或尿布疹的发生。

1.3观察指标(自拟)观察患儿72 h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情况。显效:72 h内黄疸完全消退;有效:72 h内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36~171 μmol/L;无效:72 h内皮肤仍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205 μmol/L。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结果

2.1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见表2。

表2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黄疸消退时间(h) 胆红素下降幅度(μmol/L) 住院时间(d)

观察组(n=125) 49.12±12.28 127.13±9.36 4.82±2.53

对照组(n=125) 56.13±13.11 82.56±10.79 5.71±2.12

t值 4.3631 34.8856 3.0146

P值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见表3。

表3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组别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观察组(n=125) 106(84.8) 15(12.0) 4(3.2) 96.8

对照组(n=125) 91(72.8) 20(16.0) 14(11.2) 88.8

字2值 5.3874 5.9866

P值

3讨论

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能出现黄疸,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 d会出现黄疸,4~5 d达到高峰,足月儿7~10 d消退,早产儿2~4周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他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多种,特别是在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等情况下黄疸会加重。部分病理性黄疸病情发展快,若不能有效迅速治疗,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该病病死率高,少数成活后均会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故要加强对病理性黄疸处理,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实践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黄疸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1)抚触护理:抚触能促进新生儿胃肠道蠕动加快,其机理是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反射性的引起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胃泌素、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2-3],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使进食量增加并促进食物的吸收和排泄。同时也能促进淋巴系统发育,提高患儿免疫力、应激能力[4]。患儿进食量增加还可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了尿胆原的生成,使结合胆红素减少,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了肠肝循环,阻止了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的目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的病情[5];(2)喂养护理和扩肛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进食情况,如临床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则根据医嘱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同时用扩肛方式或药物促进肠道内胎粪排出,达到尽快排出留存于体内的胆红素与胎粪同时排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推荐每日喂哺10次以上,有利于减轻黄疸;(3)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角质层不完备,表皮是单层细胞,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少、缺乏弹性,容易被外物渗透,也可因摩擦免疫力低下等原因而出现皮肤糜烂、脓疱疹、臀炎等,因此加强皮肤护理可防止以上病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皮肤感染;(4)光疗护理:蓝光照射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痛苦少。但也有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发热,严重者可患青铜症等。本组患儿均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本观察组患儿通过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以抚触和加强喂养、促进排便等综合护理措施,使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缩短,胆红素下降幅度快,缩短了住院时间,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洪普,曾玉贤,陈亚璇,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影响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51-52.

[2] 孙铭晓,董崇林,曲迎姣.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消退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6):722-723.

[3] 张群瑛,房翠英,李春芳.游泳、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2008,19(5):510-511.

[4] 刘燕,王文华.新生儿抚触在临床中的作用与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07.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篇7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儿636例,其中早产儿294例,足月儿342例。前半年病区患儿常规体位护理,压疮发生次数23例;而后半年班班进行床头皮肤和卧位交接,建立体位改变记录本,早期对全病区患儿进行常规皮肤护理和翻身改变体位后,压疮发生5例。与上半年相比,压疮发生率大幅降低。

2压疮产生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皮肤特点新生儿表皮薄,具有较高的吸收和渗透能力,尤其是早产儿的皮肤角质层较薄,角质层发育不成熟,表皮与真皮问缺乏连接物胶原纤维,导致连接不紧容易分离,早产儿胶原纤维数量较少,长期被动体位,容易出现水肿,水肿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压疮。

2.2力学因素当外在压力大于毛细血管压时,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内血流减慢,导致氧和营养供应不足,代谢废物排泄不畅;较大压力及较长时问的持续压力,比较短时问压力产生压疮的概率大。

2.2.1剪切力剪切力可引起组织的相对移动,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使组织氧张力下降。因新生儿监护病房危重患儿经常予上身抬高25~40斜坡卧位,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新生儿胃管反流的发生;但抬高患儿上身同时会对其产生剪切力,为避免呼吸机患儿意外拔管,常常给予镇静处理,导致绝对卧床休息时问较长,活动度和移动度较差,易形成压疮。

2.2.2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皮肤可损伤皮肤角质层,由于部分患儿裸露在暖箱中。哭闹、烦躁不安时活动度大,同一体位产生与周围长时问的摩擦。长时问不活动会使患儿受压部位神经麻痹,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长时问受压缺血,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压疮。

3早期体位干预护理措施

3.1患儿入院后要及时评估临床资料及患儿自身特点,制订合理的体位改变策略,既保证合适体位满足患儿病情的需要,又要减少压疮的发生。患儿床头交接时,认真评估患儿皮肤,根据病情增加翻身次数,制订改变体位记录本,班班交接、签名,填写卧位、皮肤情况。

3.2仰卧位便于观察胸廓运动,适用对象:呼吸机、持续正压通气等机械通气的患儿,允许肢体运动,双手在一边或在中线,同一条小毛巾或卷拢的尿布垫在肩下,或颈部作为呼吸支持。也可把小布卷放在膝下,或用软布卷围成的鸟巢环绕早产儿。半卧位和右侧半卧位交替进行,并适当地应用维生素F丸皮肤按摩,班班交接评估皮肤,建立体位登记本并签名。

3.3俯卧位新生儿腹部,四肢紧贴在床上,适用于频繁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变缓解了臀部及骼尾部长期受压。方法是将早产儿的膝盖屈向胸部,手臂紧靠身体,右臀部放一个小布卷,就达成屈曲体位;也可将婴儿放在一个小布卷上,这个布卷长及婴儿的肩膀到臀部,从而可以允许更多的生理屈曲和内收,双手摆在嘴旁,达到安抚的效果。

3.4侧卧位可以将一个小海绵垫或沙袋放在早产儿身旁,用软布卷交叉于上臂和大腿,允许在控制范围内有一些移动。有时早产儿会由于身旁支撑而反张,可以让早产儿抱一个软布卷,或小而薄的填充物;也可将一块折叠的尿布或布垫放在早产儿的臀部下减少反张,促进身体的伸展与屈曲平衡,以屈曲为主,肢体趋向身体的中心部位,有助于睡眠和舒适。也可应用于母亲患糖尿病的患儿,由于身体肥胖需要左右侧卧位改变。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篇8

【关键词】  婴儿,新生;静脉留置针;三消法;细菌培养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目前,外周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从2000年引进该项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儿穿刺部位有皮肤发红、拔针后眼处有红肿,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传统的消毒方法进行了改进,创新了“三消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病理新生儿科2003年10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91例,其中男44例,女17例;胎龄37~周;体重2 500~4 000 g;无感染性疾病。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住院号末位数是单数的为试验组48例,住院号是双数的为对照组43例,2组一般资料间有均衡性。

1.2 试验材料 0.5%碘酊、75%乙醇、无菌0.9%氯化钠溶液试管、培养基、无菌棉签、自制无菌小孔巾(小孔面积5 cm×5 cm)、24g外周静脉留置针(美国bd公司生产)、opsite透明生物膜贴膜,规格为4.4 cm×4.4 cm(英国smith & nephew制药有限公司)。

1.3 消毒方法 (1)2组静脉输液操作分别由经过培训的2名责任护士承担[1],操作前患者均要做好穿刺部位皮肤的清洁准备,如擦去胎脂、剃除毛发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保证操作的一致性。(2)试验组采用“三消法”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第1次穿刺前消毒:用碘酊以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擦,面积7 cm×8 cm,待自然风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的方法脱碘2次,待干后进行穿刺置针;第2次穿刺后消毒;置针成功后粘贴贴膜前用75%乙醇再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针柄1次,避开针眼处,面积同上,自然风干后覆盖贴膜,保证贴膜牢固,减少贴膜与皮肤间的缝隙;第3次拔针前消毒:掀开贴膜用75%乙醇以同样方法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次,面积6 cm×7 cm,以无菌敷料覆盖,轻压下拔针,并用胶布固定,留置期间无需更换贴膜。对照组采用“常规法”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即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只进行穿刺前消毒,穿刺成功后和拔针前均未做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其他操作要求2组间无差异。

1.4 采样与细菌培养方法[2] 在消毒好的穿刺部位覆盖无菌小孔巾,用无菌棉拭子在孔巾范围内(5 cm×5 cm)横向、纵向来回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5 ml稀释液的试管内振荡80次,采样液做10倍稀释后取0.1 ml接种平板,放置35℃恒温箱培养48 h,然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进行对菌落形态的观察。试验组分别在穿刺前、穿刺后、拔针前3次消毒完毕,即行3次采样。对照组分别在穿刺前消毒完毕、初次成功覆盖贴膜前、掀开贴膜拔针前行3次采样。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对91例患儿的穿刺部位皮肤在特定的3个时间点进行消毒效果采样监测,采样标本生长菌落12例。试验组1例:第1次和第2次采样均无菌落生长,第3次采样生长菌落1例(2.08%),菌落生长较稀疏;对照组11例:第1次无菌落生长,第2次采样生长菌落4例(9.30%),第3次采样生长菌落7例(16.28%),菌落生长较密集。第1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次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试验组感染率为0.69%(1/144),对照组为8.53%(11/129),2组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3.1 本研究表明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新生儿的皮肤薄嫩尤其早产儿角质层薄。皮肤的屏障作用不健全,但长时间保留静脉留置针需要皮肤清洁无菌。“三消法”不仅降低了感染率,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隔日换敷贴次数,既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又减轻了家属们的经济负担。通过此项技术的改进和探讨分析造成皮肤发红有时感染的原因为,(1)护士无菌观念不强;(2)没有专门培训护理人员;(3)操作手法不统一、不熟练,有时反复穿刺;(4)操作后没有严格记录操作时间;(5)拔针的时间及时机掌握的不太好;(6)护理不得当,没有保持局部的清洁和干燥。

3.2 严格进行皮肤消毒是防止发生感染性静脉炎的重要措施 静脉炎分为细菌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3]。临床观察发现使用留置针输液较使用头皮针输液发生静脉炎症状者明显增多。细菌性静脉炎与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操作护理不当有关。分析认为采用2%碘酊消毒皮肤后,用75%乙醇脱碘再进行静脉输液皮肤消毒,是经典的皮肤消毒方法,可杀灭各种微生物。但常规法的缺点是穿刺置管时,操作人员的手不可避免的触及贴膜覆盖范围内的针柄和部分皮肤,破坏了消毒效果,当环境温度较高或患儿哭闹出汗时,贴膜下的皮肤潮湿,增加了感染机会;隔日更换贴膜进行消毒时,易发生针管脱位,如消毒后再行送管,均可造成消毒液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引发化学性静脉炎。所以,我们对常规消毒方法进行了改进,在穿刺置管后再次进行消毒,保证了贴膜内的消毒效果,同时,留置期间无需更换贴膜,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并且在拔针前消毒皮肤,防止针眼感染的发生。

3.3 减轻护士工作量,降低患者费用 常规消毒法在留置期间需2 d更换贴膜、皮肤消毒1次,且在更换贴膜时,容易发生脱管,导致重新穿刺置管,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改进后的皮肤消毒方法无需隔日更换贴膜,即减少了操作繁琐环节、避免脱管发生,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主编.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0版).中华护理学会翻译出版,2003.84.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篇9

关键词:日常综合护理;婴幼儿湿疹;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

我院从2016年9月-2018年5月诊治的42例婴幼儿湿疹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1.15±0.35)岁;病程4d~12个月,平均(5.5±0.5)个月;慢性型4例,混合型5例,亚急性型6例,急性渗出型5例。观察组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17±0.36)岁;病程5d~13个月,平均(5.7±0.6)个月;慢性型5例,混合型7例,亚急性型4例,急性渗出型6例。以上整理的所有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处理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对症处理皮炎、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等症状,提供一个适合患儿的舒适治疗环境。观察组给予日常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皮疹局部护理。急性期湿疹的皮肤损伤不同,对应用药也应有所区别。若湿疹为水疱、渗出、糜烂类,可采用湿敷,应用水溶液药剂治疗;若湿疹为丘疹、红斑,可采用粉剂、洗剂外涂于患处作用。慢性期湿疹皮肤损伤会产生痂皮或鳞屑,可在患处涂抹糊、油类药剂。护理人员或患儿家属应注意做好患处皮肤的保护工作,叮嘱患儿不要抓挠,且减少周围过敏源与皮肤接触而产生的不良刺激。哺乳后若意外乳汁溢出到下颌与颈部间,应及时抬起患儿头部,用软毛巾干净,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2)日常护理。用药治疗同时,进行湿疹患儿日常护理,具体内容:忌频繁给患儿洗澡,且洗澡时要控制合适的室温,若患处有明显分泌物渗出,可先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尽量让患儿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被褥选择棉质的,枕头、被褥等勤换洗,保持干爽,被单枕巾及时清洗及太阳暴晒,且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若患儿突然出现瘙痒,患儿啼哭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导致病情恶化加重,因此需营造舒适的环境,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空气流通,控制合适的温度、湿度,不能过分吵闹,尽量保持安静。(3)饮食护理。湿疹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以过敏为主,湿疹过敏源中,食物是最为常见的过敏源。分析导致婴幼儿湿疹的食物包括:①摄入糖分含量过多,导致胃肠内出现异常发酵;②乳腺接触到致敏因素,或食用某些不洁食物,经乳汁影响婴幼儿自身对蛋、鱼、虾、牛羊奶、牛羊肉过敏等。针对上述致敏因素,临床可实施以下护理:为避免异体蛋白而导致湿疹,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哺乳期间禁止食用辣椒、鱼、海鲜等刺激性食物;湿疹治疗期间可给予婴幼儿适当添加辅食,选择添加微量元素的辅食,若发现食用后湿疹加重,应立即暂停进食。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湿疹消退时间以及瘙痒评分。瘙痒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无瘙痒0分,剧烈瘙痒10分。(2)临床疗效评价。评估内容包括患儿哭闹、睡眠、搔抓、湿疹创面色泽、深度、大小、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皮疹彻底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明显改善:皮肤愈合面积>60%,炎症有明显改善;改善:皮肤愈合面积30%~60%,炎症有改善,但不明显;无效:皮肤愈合面积<30%,瘙痒症状无改善,且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明显改善+改善)/总例数×100%。(3)观察比较两组随访3个月的湿疹复发情况。(4)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根据护理满意度程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优>80分,良60~80分,差<60分。

1.4统计学处理

上述整理中涉及的数据经SPSS20.0软件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婴幼儿的湿疹消退时间、瘙痒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湿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湿疹复发率为4.55%(1/22),对照组湿疹复发率为30.00%(6/2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

2.4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篇10

[关键词] 人工皮;红霉素软膏;新生儿;皮肤损伤

[中图分类号] R473.6;R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6-008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artificial skin(hydrocolloid dressing) and erythromycin oin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skin injury,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s for the promotion of clinically rapid recovery of neonatal skin inju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urative effects. Methods 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ith neonatal skin injur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and average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fant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erythromycin ointment, and infant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skin (hydrophilic dressing). Wound healing time, average frequency of dressing chang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non-cure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infant patients. Results In infant patient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ound healing time was (4.47±0.76) d, average frequency of dressing change was (3.18±0.52) time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5.00%, non-cure rate was 3.75% and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5.00%. All indic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Artificial skin; Erythromycin ointment; Newborns; Skin injury

新生儿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个部分组成,皮肤组织富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织[1],其中表皮角质层薄,仅由2~3列角化细胞所组成,且细胞间连接较为松弛,导致表皮脱落[2]。表皮和真皮依靠近弹力纤维相连接,但由于新生儿皮肤纤维形成较少,因此表皮与真皮连接紧密度较差,皮肤游动大,易受到摩擦和牵拉等动作导致脱落[3],同时结合新生儿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易搔抓,因此新生儿皮肤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袭导致损伤,近年来由于新生儿所处环境的变化及护理方式的改变,导致湿疹、尿布皮炎等疾病高发[4],新生儿皮肤破损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新生儿自身抵抗能力较低,皮肤破损后易引发感染甚至加重病情,给新生儿和家庭带来巨大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因新生儿皮肤破损导致护患纠纷率也逐年增多[5],现阶段对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治疗主要通过外用软膏,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身体组织娇嫩、配合度低等因素影响,治疗效果不理想[6]。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广谱抗菌软膏,作用范围广,刺激性小[7],人工皮(亲水性敷料)是一种新型生物活性敷料,具有亲水性、防菌性、透气性、低过敏性等特点,在临床应用广泛[8]。本研究通过探讨分析亲水性敷料与红霉素软膏在治疗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促进破损皮肤快速愈合、提高治疗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皮肤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研究组男38例,女42例,出生日龄11~28 d,平均(23.04±1.01)d,病程2~7 d,平均(5.01±0.57) d,皮肤破损类型主要包括尿布皮炎所致31例,湿疹所致28例,针眼感染11例,抓伤等其他10例,皮肤破损面积2.0 cm×3.1 cm~5.5 cm×6.0 cm;对照组男36例,女44例,出生日龄10~27 d,平均(23.06±1.03)d,病程2~8 d,平均(5.02±0.55) d,皮肤破损类型主要包括尿布皮炎所致34例,湿疹所致30例,针眼感染10例,抓伤等其他6例,皮肤破损面积1.9 cm×3.1 cm~5.5 cm×6.0 cm。两组患儿在性别、出生日龄、病程、皮肤破损类型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首先对患儿皮肤破损处进行皮肤采样及细菌培养,如有感染应告知医生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患儿的衣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破损皮肤组织处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出现坏死的组织应彻底清除干净并充分暴露新鲜创面进行后续治疗[9],对于尿布皮炎患儿要及时变化,保持暴露臀部清洁干燥,男婴用尿液收集袋接于尿道口上并托起阴囊,以充分暴露阴囊下皮肤皱褶处[10],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再用纱布吸干水分,并及时更换床单和尿布,对有抓挠的新生儿应对手部进行处理,防止再次抓伤,同时应保持病房内干净、温度和湿度适宜[11],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在皮肤破损处清洁后涂擦红霉素软膏(国药集团三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307),每天4次,涂药范围应大于皮肤破损面积1 cm,轻轻涂于患处,局部涂擦厚度约为1 mm,涂擦应尽量均匀,保证操作时动作轻柔;为保证疗效,涂药后应将患处暴露30~60 min,并监护患儿保证药物作用于患处。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应用人工皮(亲水性敷料)进行治疗。选用丹麦Coloplast(康乐保)公司生产的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3640809号],透明贴由两层构成:内层由弹性黏附性水胶体-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外层由聚氨基甲酸乙酯所组成,透明贴规格为10 cm×10 cm。应用亲水敷料前将破损皮肤处用碘伏和生理盐水清洗干燥后,将透明贴覆盖于患处,贴膜紧贴皮肤,排出贴膜内气泡,并保证边缘密闭平整,用双手大鱼际轻轻按压贴膜边缘,保证贴膜牢固,操作时护理人员避免双手接触贴膜内侧,防止细菌随贴膜进入患处,同时贴敷动作应轻柔,避免对新生儿皮肤造成二次伤害,贴膜贴敷后一般持续1~2 d,期间密切监测患处及贴膜情况,如果出现贴膜吸收渗出液饱和或大小便污染的情况应及时更换贴膜,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7 d。

1.3 观察指标

每天由责任护士记录和观察患儿的状态,包括哭闹情况、睡眠质量、搔抓情况、创面颜色变化、创面大小变化、渗出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并记录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并发症率、未愈率及治疗有效率。

1.4疗效判定

痊愈:治疗24 h患儿哭闹、搔抓次数显著减少,红疹、潮红、破溃等症状基本消失,皮肤破损处表皮干燥,破损范围显著缩小,有明显的肉芽面生长;显效:治疗后3 d患儿湿疹、潮红完全消失,皮损基本愈合,皮肤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5 d患儿潮红面积、湿疹数量有所好转,皮损处基本愈合,皮肤表面干燥;无效:治疗后患儿哭闹、搔抓不止,湿疹、潮红、破溃等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皮损未愈合,甚至有溃烂现象[12]。治疗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伤口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未愈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伤口愈合时间为(4.47±0.76) d、平均换药次数(3.18±0.52)次、并发症率为5.00%、未愈率为3.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1.2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是机体重要保护器官的屏障,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尚不完善,皮下脂肪少,皮肤的自我防御能力低,受外界不良刺激易引发损伤[13],同时新生儿机体抵抗能力差,皮肤损伤易并发感染、糜烂,甚至引发败血症,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14]。现阶段研究表明,新生儿尿布皮炎、湿疹、针眼感染是导致新生儿皮肤破损的主要原因[15],其中尿布皮炎是因大小便后未及时清洗或及时更换尿布或尿布洗涤不净,尿液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加之尿液浸渍,引发皮炎进而导致皮肤破损[16]。新生儿湿疹是婴儿时期临床常见皮肤病,易受气候、温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患儿出现皮疹致使皮肤损伤,新生儿因湿疹、尿布皮炎等原因引发皮肤损伤后导致患儿哭闹、寝食不安,甚至导致皮肤溃烂、败血症等[17],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并降低生活质量,也给家长带来巨大精神负担,因此探讨快速促进新生儿皮肤损伤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的方法对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阶段针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治疗主要是外用软膏[18],其中红霉素软膏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一种,属于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19],主要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小面积烧伤、溃疡面的感染和寻常痤疮,药物作用患处可与患处细菌核糖体结合,通过干扰细菌菌体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同时药物能滋润皮肤、保护创面作用,促进破损感染的皮肤尽快修复[20]。亲水性敷料的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素钠,有较强的吸收液体能力,并可将吸收的液体转化成凝胶,同时可以有效减少细胞内黏附分子,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炎性细胞浸润和血小板黏附,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和降低炎症反应[21]。亲水性敷料是聚氨基甲酸乙酯半透膜的闭合性敷料,能保证氧气和水蒸气通过,阻断微生物和水分入侵破损皮肤,进而加速皮肤愈合,同时有效避免患儿瘙痒抓破皮肤,为伤口提供湿性环境,暴露末梢神经纤维在等张渗液中,达到降低皮肤再次局部感染率、促进皮肤新生、减轻患儿疼痛的目的[22]。

本研究通过探讨亲水性敷料与红霉素软膏治疗新生儿皮肤破损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伤口愈合时间为(4.47±0.76) d、平均换药次数(3.18±0.52)次、并发症率为5.00%、未愈率为3.75%、治疗有效率为95.00%,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刘富菁,顾莺. 危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1): 67-68.

[2] 李素芳,吕元红,段伟莉,等. 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12,6(22):38-39.

[3] 余美丽. 药物渗漏致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2(10):143.

[4] Young JB,Abraham WT,Albert NM,et al. Relation of low hemoglobin and anemia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insight from the OPTIMIZE-HF registr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3,17(1):183.

[5] 王瑞英,金姚珍. PDCA循环管理在防止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1(2):17-18.

[6] 张晓丽,董荣芝,李新征,等. 肝素钠乳膏联合氧疗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J]. 护理学杂志,2011,26(15):41-42.

[7] Adalat S,Wall D,Goodyear H. Dipaer dermatitis-freuqency and contributory factors in hospital attending children[J]. Pediatr Demratol,2010,24(5):483-488.

[8] 陈淑云,赵丽,孙春杰. 康惠尔透明贴治疗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80-181.

[9] 罗蔼,吴兰笛,何忠民,等. 光子局部照射联合康惠尔透明贴治疗压疮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2,52(46):53-54.

[10] Hansen BM,Hoff B,Greisen G,et al. Early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airway pressure in a cohort of the smallest infants in Denmark 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at five years of age[J]. Acta Paeditr,2011,93:190-195.

[11] 商秋合,张金风,吴艳芳,等. 水胶体敷料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0):1713-1715.

[12] 罗洪艺,郭声敏,申燕. 3M亲水性敷料(人工皮)用于压疮患者的效果观察[J]. 四川医学,2009,30(5):778-780.

[13] 俞叶飞. 浅谈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J]. 大家健康,2013,7( 9):150-151.

[14] Bagchi D,Bagchi M,Stohs SJ,et al. Free radieals and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Importance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prevention[J]. Toxicology,2010, 148(2-3):187-197.

[15] 冯新荣,王梅. 亲水性敷料在新生儿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杂志,2010,18(5):259-260.

[16] 杨灵,刘艳. 京万红软膏治疗褥疮的临床效果观察[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7(3):191-192.

[17] Billiar K,Murray J,Laude D,et al. Effeets of carbodiimide crosslinking conditions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aminated intestinal submucosa[J]. J Biomed Mater Res,2011,56(l): 101-108.

[18] 高淑梅. 红霉素软膏辅治幼儿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8A): 99-101.

[19] 朱立珍. 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治护理[J]. 吉林医学,2013,34(15):3053-3054.

[20] 时富枝,赵磊,卢瑞存,等. 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1, 25(22):2034.

[21] Ninmi ME,Bemick S,Cheung DT,et al. Bioche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of crosslinked collagen implants and mineralization during bone induction[J]. Calcif Tissue Int,2010,42(5):313-320.